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 系统化性质分类课件

物流 系统化性质分类课件

物流 系统化性质分类课件
物流 系统化性质分类课件

物流整理系统化性质分类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第一章

1、《物流术语》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2、物流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等。

功能为:运输功能、储存功能、包装功能、装卸搬运功能、流通加工功能、信息功能。

3、物流按照物流系统性质分类

(1)社会物流(2)行业物流(3)企业物流

4、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

(1)物流系统化

(2)物流总成本最小化(3)物流信息化

(4)物流手段现代化(5)物流服务社会化(6)物流管理专业化(7)物流电子化(8)物流快速反应化(9)物流网络化(10)物流柔性化(11)物流自动化(12)物流智能化(13)物流标准化

5、物流系统的特点:

(1)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这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域跨度大;二是时间跨度大。

(2)物流系统稳定性较差而动态性较强。

(3)物流系统属于中间层次系统范围,本身具有可分性,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

(4)物流系统的复杂性使系统结构要素间有非常强的“背反”现象,处理时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系统总体恶化的结果。

第二章

1、运输是“第三个利润源”的主要源泉

2、铁路运输的特点

优点(主):

(1)运输能力大;(2)运输成本低;(3)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小;

(4)客、货运输到、发时间准确性高;

缺点:

(1)初期建设投资高;(2)营运缺乏弹性;(3)货损较高;

3、不合理运输的表现形式

(1)返程或起程空驶(2)对流运输

(3)迂回运输

(4)重复运输

(5)倒流运输

(6)过远运输

(7)运力选择不当

(8)托运方式选择不当第三章

1、零库存管理:

(1)委托存储和保管货物;

(2)推行协作分包;

(3)实行准时制方式;

2、ABC分类法:

(1)出处:

(2)概念:

3、CVA分析法:

(1)出处:CVA分析法最早应用于军事后勤管理中。

(2)概念:

4、库存管理的基本思路:

(1)建立规范、权威的物流成本管理会计制度

(2)将库存总费用最省作为库存成本管理的指导思想

(3)建立库存成本定期统计分析制度

(4)明确库存管理的宗旨,树立零库存指导思想

4、JIT采购系统(准时化采购)——了解:

将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送达到合适的地点。

6、海尔零库存战略——了解

第四章

1、配送: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的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活动。

2、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是指电子商务企业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充分按照网上消费者的订货要求,把配好的货物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安全、准确地送交收货人的一种经济活动。

3、物流配送的特征:

(1)物流配送信息化(2)物流配送过程智能化(3)物流配送高效化(4)物流配送时效化(5)物流配送柔性化

4、电子商务=网上信息传递+网上交易+网上结算+物流配送

如图所示:课本P87

5、配送中心:配送中心是以组织配送性销售或供应、执行实物配送为主要职能的流通型结点。是产品供应链中连接供应商和需求者的中间环节,它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操作工具对产品实行储存、配送、再加工等增值服务,实现产品的空间和时间的增值过程,并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进行管理,从而使整个供应链成为更加高效、集成的功能实体。

6、配送中心的分类

(1)按照配送中心的内部特性分类

1.储存型配送中心

2.流通型配送中心

3.加工型配送中心

(2)按照配送中心承担的流通职能分类

1.供应型配送中心

2.销售型配送中心

(3)按配送区域的范围分类

1.城市配送中心

2.区域配送中心

(4)按配送货物种类分类

食品配送中心、日用品配送中心、医药品配送中心、化妆品配送中心、家用电器配送中心、电子(3C)产品配送中心、书籍产品配送中心、服饰产品配送中心、汽车零件配送中心及生鲜处理中心。

7、不合理配送的表现形式:

(1)资源筹措的不合理(2)库存决策不合理(3)价格不合理(4)配送与直达的决策不合理(5)配送运输不合理

(6)经营观念不合理

8、物流配送合理化的措施:

(1)推行一定综合程度的专业化配送(2)推行加工配送

(3)推行共同配送

(4)实行送取结合

(5)推行准时配送

(6)推行即时配送第五章

1、包装的功能:

(1)保护功能

防止物资的破损变形;防止物资发生化学变化;防止有害生物对物资的影响。(2)方便功能

方便物资的储存;方便物资的装卸;方便物资的运输。

(3)销售功能

销售功能是促进物资销售的包装功能。

2、包装的分类:

(1)按包装功能分类

商业包装;工业包装。(2)按包装层次分类

个包装;中包装;外包装。(3)按包装容器质地分类硬包装;半硬包装;软包装。(4)按包装适用范围分类专用包装;通用包装。

3、包装标志:

(1)销售包装标志

包装的画面;标签和文字说明;环境标志;条形码。(2)运输包装标志

运输标志;指示性标志;警告性标志。

4、包装材料:

(1)纸:瓦楞纸(2)塑料

(3)木材(4)金属

(5)玻璃、陶瓷(6)包装用辅助材料

5、危险品包装技术:

对有毒商品,包装要明显地表明有毒标志。防毒包装要严密不漏气。对具有腐蚀性的商品,要注意防止商品和包装容器的材质发生化学反应。金属类的包装容器,要在容器壁上涂涂料,防止腐蚀性商品对容器的腐蚀。对于易燃易爆的商品,一般采用塑料桶包装,然后将塑料桶装入铁桶或木桶中,每件净重不超过50kg,并应有自动放气的安全阀,当桶内达到一定气体压力时,能自动放气。

6、实现科学包装的五个途径:

(1)包装的轻薄化

(2)包装的单纯化

(3)符合集装单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4)包装机械化(5)包装绿色化

7、装卸搬运的方式:

(1)按物流设施、设备对象分类(2)按运输手段分类

(3)按作业方式分类

(4)按货物运动形式分类(5)按装卸对象分类

注:集装作业

(6)按作业特点分类

连续装卸;间歇装卸。

8、装卸搬运的原则:

(1)有效作业原则(2)集中作业原则(3)简化流程原则(4)安全作业原则(5)系统优化原则

9、托盘:托盘是物流领域中为适应装卸机械化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集装器具,它是为了使物品能有效地装卸、运输、保管,将其按一定数量组合放置于一定形状的台面上。

10、自动引导车(AGVS)-优点:降低搬运费用,减少由于搬运造成的产品损坏,提高安全性,具有可以和其他自动化设备联合使用的能力及良好的可靠性。

11、装卸搬运的合理化措施:

(1)选用合理的装卸搬运设备

考虑因素:吞吐量;堆码、倒搬作业量;装卸作业量

(2)装卸搬运作业合理化措施

常用措施:消除无效搬运;提高搬运的灵活性;合理利用机械;集装单位化。

12、流通加工:是指在物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的过程中,为了促进销售、维护产品质量和提高物流效率,对物品进行的加工。

13、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的区别:

(1)加工对象不尽相同(2)加工的程度不同(3)加工的目的不完全一致(4)附加价值不同

(5)加工责任人不同

14、流通加工的合理化措施:

(1)加工和配送结合

(2)加工与配套相结合(3)加工和合理运输相结合

(4)加工与合理商流相结合

(5)加工与节约相结合

第六章

1、物流组织:是指专门从事与物流相关的经营和管理活动的机构,既包括企业内部的物流运作部门,也包括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中介机构,即第三方物流。

2、物流功能一体化组织阶段:物流功能一体化组织是指统一所有的物流运作活动与功能,将物料采购、仓储、配送管理等每个领域组合构成一体化组织单元,在一个高层总经理的指导下,实现资源计划和资源控制,形成企业内部一体化物流框架,即纵向一体化。

3、物流过程一体化组织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物流组织开始由功能一体化向过程一体化发展,功能一体化侧重的是纵向发展,而过程一体化侧重横向发展。

4、扁平化管理:是指通过缩减垂直方向的管理层次、减少职能部门,使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能够直接沟通和反馈,这样执行层在企业生产、营销一线所发现的问题或建议能够及时、准确地反馈到决策层,便于决策层制订相关对策,尽快解决问题。

5、现代企业物流组织基本类型:

(1)顾问式结构:是一种过度型、物流整体功能最弱的物流组织结构。

(2)直线式结构:是指物流部门对所有物流活动具有管理权和指挥权的物流组织结构。

优点:表现在物流经理全权负责所有的物流活动,互相牵制、互相推诿的现象不再出现,效率高,职权明晰;

不足之处:在于物流经理的决策风险较大。

(3)直线顾问式结构:综合了顾问式结构和直线式结构,在直线顾问式结构中,物流部经理对业务部门和顾问部门均实行垂直领导,具有指挥权。

(4)矩阵式机构:是在直线式结构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横向的领导系统。

优点:能够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形式灵活,适合于任何企业的各种需求,能提高物流的整合效应;

缺点:其采取双轨制管理,职权关系受“纵、横”两个方向上的控制,可能会导致某些冲突和不协调。

6、物流能力强的企业具有以下的特点:

(1)物流组织能够提供较多的增值服务,即整个物流系统向后下游延伸。

(2)物流组织能够主动提供服务,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而不是被动地服从上级命令来解决问题。(3)物流组织设计规范化,信息管理系统配备完善,能够实现量化管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人工控制上。

(4)物流组织能够提供标准化服务,能够克服在无统一标准下,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弊端。(5)物流组织构建的是全球服务网络,而不是点到点或线到线的服务模式。

(6)物流组织实现集中控制,整体系统优化,而不是单一环节的管理。

7、物流成本的特征:

(1)物流成本“冰山”说

企业向外部支付的物流费用是很小的一部分,真正的大头是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

(2)“黑大陆”学说*

(3)“第三利润源”说

第一个是资源领域,第二个是人力领域。

(4)“效益背反”说

是指在物流系统中的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也即物流系统中的某一个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系统中的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这是一种此涨彼消、此盈彼亏的现象,往往导致整个物流系统效率的低下,最终会损害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的利益。

(5)“成本中心”说*

(6)“利润中心”说*

(7)“服务中心”说*

8、包装的作用: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

9、作业:基于一定的目的、以人为主体、消耗一定资源的特定范围内的工作。

10、作业的特征:

(1)作业是以人为主体的;

(2)作业消耗一定的资源;

(3)区分不同作业的标志是作业目的;

(4)对于一个生产程序不尽合理的制造业,作业可以区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

(5)作业范围是能够得到本质上的限定的,因为作业区分的依据是作业动因,而作业动因对于特定企业是客观的。

第七章

1、自营物流模式:是指企业依靠自身的力量,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建立适合自身的物流体系,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生产、储运和包装等全部由企业自身完成的一种物流模式。

2、自营物流模式的弊端:

(1)增加了企业投资负担,削弱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专业化程度低,成本较高

(3)无法进行准确的效益评估

3、物流外包模式的优势:

(1)提升核心竞争力

(2)降低物流成本

(3)分担风险,加速企业重组

4、物流外包模式的弊端:

(1)企业不能直接控制物流职能,不能保证供货的准确和及时,不能保证维护与顾客的长期关系;(2)企业将放弃对物流专业技术的开发。

5、第三方物流:是指独立于供需双方、为客户提供专项或全面的物流系统设计或系统运营的物流服务模式。

6、第四方物流企业需要具备的一定条件:

首先,第四方物流企业不是物流的利益方;其次,第四方物流企业要有良好的信息共享平台,在物流参与者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再次,第四方物流企业要有足够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最后,第四方物流企业要有区域化,甚至全球化的地域覆盖能力和支持能力。

7、产业创新者模式与方案集成商模式:

相似之处在于:都是作为第三方物流和客户沟通的桥梁,将物流运作的两个端点连接起来。

不同之处在于:产业创新者模式的客户是同一行业的多个企业,而方案集成商模式只针对一个企业客户进行物流管理。

8、推行绿色物流经营:

(1)选择绿色运输

(2)提倡绿色包装

4R要求:少耗材、可再用、可回收、可再循环。(3)开展绿色流通加工(4)搜集和管理绿色信息

第八章

1、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网链结构和模式。

2、批发及物流业和零售行业统称为流通业。

3、供应链的主要活动: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

4、供应链的特征:

(1)增值性

(2)整合性

(3)复杂性和虚拟性(4)动态性和交叉性(5)面向用户需求

5、用户的需求是供应链拉动信息流、物(产品/服务)流、资金流运作的驱动源。

6、合作伙伴关系是被定制的,不是一种标准化的关系。

7、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可以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

(1)持续不断地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2)不断对供应链中的资源及各种活动进行集成;

(3)根据市场需求的扩大,不断地满足顾客需求;

(4)根据市场的不断变化,缩短从产品的生产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时间;

(5)根据物流在整个供应链中的重要性,企业要消除各种不合理损耗,降低整个物流成本和物流费用,使物、货在供应链中的库存下降;

(6)提高整个供应链中所有活动的运作效率,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并赋予经营者更大的能力来适应市场变化并及时做出反应。

8、传统管理向供应链管理的转变:

(1)从功能管理向过程管理转变(2)从利润管理向盈利性管理转变(3)从产品管理向客户管理转变(4)从交易管理向关系管理转变(5)从库存管理向信息管理转变

9、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不同之处:

(1)供应链管理成为物流的高级形态;供应链管理是物流在逻辑上的延伸。

(2)供应链管理决策的发展;物流管理决策和供应链管理决策的综合目标都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客户的服务水平,而供应链管理决策形成了一个由客户服务目标拉动的空间轨迹。

(3)管理机制不同;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通过分享需求和当前存货水平的信息,来减少或消除所有供应链成员企业所持有的缓冲库存,这就是供应链管理中“共同管理库存”的理念。

(4)供应链管理是“外源”整合组织

10、“推式”市场会导致牛鞭效应。根据零售商的订单来预测顾客的需求,然而零售商考虑到提前期、批量订货、价格波动、安全库存等因素必然会使订单大于实际顾客需求,最后必然导致供应链上方即制造商处的需求变动程度增大,这就是所谓的“牛鞭效应”。

11、电子化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1)供应链电子化

(2)供应链管理机构虚拟化

(3)优化、精练的协同化管理

12、供应链管理的一般性策略:

(1)快速响应(QR)(2)有效客户响应(ECR)(3)价值链分析法(VCA)(4)供应商管理库存(VMI)

13、快速响应:是指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利用EDI等信息技术进行信息交换与信息共享,用高频率、小批量配送方式补货,以缩短交货周期、减少库存、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和企业竞争力为目的的一种供应链管理策略。

14、ECR:是指以满足顾客需求和最大限度降低物流过程费用为原则,能及时作出准确反应,使提供的物品供应或服务流程最佳化的一种供应链管理策略。

15、实施有效客户响应,必须具备的条件:

(1)应联合整个供应链所涉及的供应商、分销商及零售商,改善供应链中的业务流程,使其更合理、有效;

(2)以较低的成本,使供应链中的业务流程自动化,以进一步降低供应链的成本和时间;

(3)信息流能够在开放的供应链中循环流动,是产品的信息流能不间断地由供应商流向最终用户,由客户反馈的信息也不断地循环流动回来。

16、企业资源计划(ERP)

形成过程:

核心管理思想:

(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

(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4)体现了“五流”合一的现代先进管理思想

17、企业资源计划的优缺点:

优点:

(1) ERP系统使用统一的数据库和架构,提供了广泛的更新的信息,从而实现更好的高层决策并从供应链中获益;

(2) ERP通过供应链过程的可视化降低整个供应链的库存,在订单的执行过程中,过程的可视化可以使供应、生产和物流更加顺畅;

(3) ERP系统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生产流程的标准化;

(4) ERP可以使企业特别是业务多元化的企业有效地跟踪雇员的操作,并通过标准的方法和他们进行沟通。

缺点:

(1)昂贵的建置投资成本;(2)安全性问题;

(3) ERP是在特有的商业模式的基础上专门针对特定的业务流程设计的。

18、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原则:

(1)突出重点,对关键绩效指标进行重点分析,评价指标要能反映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情况,而不是仅仅反映单个节点企业的运营情况;

(2)供应链绩效评价必须直接与供应链绩效战略相一致,同时也要和各个公司的战略相容;(3)必须考虑非财务指标;

(4)绩效评价指标应该易于基准的制定;

(5)绩效标准必须处于评价单位的直接控制之下;

(6)绩效指标应当简单易行,能够给出标准的目标和计算方式;

(7)绩效指标能够提供及时的反馈,同时考虑到前馈信息的重要性;

(8)绩效指标能够激励组织进行持续的改进,而不只是监控;

(9)相对比例指标要优于绝对指标,客观指标要优于主观指标;

(10)各个指标之间能够反映彼此的因果关系,减少彼此的相互冲突和抵触;

(11)强调供应链运作跨功能、跨企业的特性,反映供应链运作的集成化和协调性,为供应链伙伴进行实际的操作提供依据,实现各节点企业间近期利益和远期利益的统一,更为重视供应链的业务流程的重组、改进和发展,体现供应链发展的趋势。

19、SCOR模型界定了五个基本的工作流程:

(1)计划——需求或供应的规划和管理;

(2)采购——采购库存产品、根据订单生产的产品和根据订单设计生产的产品;

(3)生产——根据需要制造各类产品;

(4)发运——控制货物移动的一项具体工作,包括选择运输方式和运输途径、安排装载量、确定交付时间表、跟踪并监督运输过程;

(5)退货——退回原材料(给供应商),接受产成品的退货(从消费者处)。

20、平衡计分卡体现在四个方面:

(1)实现企业外部和内部的平衡;(2)实现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平衡;(3)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4)前置指标与滞后指标的平衡。21、供应链中的激励模式:

(1)价格激励

(2)信息激励

(3)订单激励

(4)商誉激励

(5)淘汰激励

(6)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共同开发

(7)组织激励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考点1 物质的组成 1.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分子、原子、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3)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基:中性原子团) 3.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 特别提醒: 1.离子与基团: 2.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 [知识规律] 物质到底是由分子、原子还是离子构成?这与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关。如金刚石(C)、晶体Si都属原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原子;NaCl、KClO3属离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阴阳离子;单质S、P4属分子晶体,它们是由原子形成分子,进而构成晶体的。具体地: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晶体): ①非金属单质:如H2、X2、O2、O3、N2、P4、S、C60、稀有气体等 ②非金属氢化物:如HX、H2O、NH3、H2S等 ③酸酐:如SO2、CO2、SO3、P2O5、N2O5 等 ④酸类:如HClO4、HClO、H2SO4、H3PO4、H2SiO3等 ⑤有机物:如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 ⑥其它:如NO、N2O4、Al2Cl6等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晶体):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石墨(混合型晶体)等; (3)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晶体):绝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 (4)由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晶体):金属单质、合金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 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CH3)。 8.基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团。 (1)有机物的官能团是决定物质主要性质的基,如醇的羟基(—OH)和羧酸的羧基(—COOH)。 (2)甲烷(CH4)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部分(·CH3)含有未成对的价

1物质的性质、用途、变化及分类

专题一物质的性质、用途、变化及分类 【考点归纳】 一、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物理的性质是指通过眼、鼻等感官可以感知或者用仪器可测出的物质的表面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方面。 3.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的内在性质,它肉眼无法感知,只有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它包括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 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二、物质的变化及其分类: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1)从定义上区别: 物理变化后没有新物质生成,如将纸撕成纸条、蜡烛熔化、冰融化成水、石油的蒸馏分离等;但化学变化则有新物质生成,如米饭烧焦变黑有糊味、木柴燃烧、火药爆炸等。所谓新物质是指与原物质的组成或结构不同的物质。 (2)从反应现象上区别: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不能以此作为判断依据,有些物理变化也有这些现象!如白炽灯丝因通电发热变红而发光就不是化学变化,所以判断时还需综合其他因素作出判断。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物理变化,如分析蜡烛燃烧这一变化:火柴靠近蜡烛芯时,烛芯处变软、熔化、燃烧、发光发热、有黑烟。在此过程中,蜡烛变软、熔化是物理变化,燃烧是化学变化,发光发热是伴随的现象。 3、化学变化的几种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合) 通式:A+B=AB 例:C+O 2 CO2;CaO+H2O Ca(OH)2 (2)分解反应(分) 通式:AB=A+B 例:Cu2(OH)2CO32CuO+CO2↑+H2O Cu(OH)2CuO+H2O (3)置换反应:(换) 通式:AB+C=CB+A 例:Zn+H 2SO4ZnSO4+H2↑ 注意:CO+CuO CO2+Cu不是置换反应,它不符合定义中“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这一句,该反应的反应物由两种化合物组成。 (4)复分解反应:(互换成份) 通式:AB+CD=AD+CB 例:2NaOH+CuSO 4Cu(OH)2↓+Na2SO4 注意:反应:CaCO 3+2HCl CaCl2+H2O+CO2↑从表面来看不是复分解反应,究其本质,仍属复分解反应:CaCO 3+2HCl CaCl2+H2CO3 【问题探究】 【例1】:我们在初中化学里学过的一些物质,在实际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现有以下物质:A.不锈钢;B.氧气;C.生石灰;D.活性炭;E.二氧化碳;F.水;G.醋酸;H.熟石灰(氢氧

2010高考二轮复习化学教学案: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 【专题要点】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是化学最基础的主干知识,是对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特征的反映。它们涉及的化学概念、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它们相互转化的方式,是中学化学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学生从化学视觉观察和思考问题的必备知识,同时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复习本考点是应深刻理解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不同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及物质间相互转化的方式和转化条件;要理解各个化学用语的的实际含义,掌握反应的条件与本质,正确、科学、规范的进行运用。本考点在高考中的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常常结合元素化合物来进行考查。从09年和08年高考考题来看高考题除了直接考查基本概念外,还考查以物质组成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以反映高新科技和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逐步向环保、高科技、生产等方面渗透发展。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出来元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化学用语,以成为高考的一个热点,而且融入其他专题进行考查。 【考纲要求】 1.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涵义,初步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注意其与同位素、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等的区别。 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6. 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7. 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8.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9. 掌握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的概念,区别及鉴别它们的方法; 10.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及性质; 【教法指引】 复习此专题时要做到―准确‖、―系统‖、―灵活‖,可以从三点入手: 1.以高考的热点、考点、难点为依据,合理设置复习内容和练习题,熟练掌握解题思路、注 重方法、技巧,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在某些考点的深度和广度的挖掘上有所突破 2.加强区别相似概念的异同,理顺不同概念间的联系,进而形成连贯的知识系统。

物质组成分类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性质 双基训练 *1. 下列物质中,有固定的熔、沸点的是( )。【1】(方括号中所示数字为完成该题所需的大致时间,单位分。下同。 (A)碘酒 (B)花生油 (C)油酸 (D)福尔马林 *2. 下列物质中,不含结晶水的是( )。【1】 (A)芒硝 (B)大理石 (C)明矾 (D)生石膏 *3. 下列物质由固定元素组成的是( )。【1】 (A)空气 (B)石蜡(C)氨水(D)二氧化氮气体 *4. 下列各组俗称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1999年上海市高考试题)【1】 (A)苏打、小苏打 (B)胆矾、绿矾 (C)三硝酸甘油酯、硝化甘油 (D)纯碱、烧碱 **5. 下列选项中,说明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的是( )。(2002年上海市高考理科综合试题) 【1】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时产物不污染环境③乙醇是一种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 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 4ClO 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NH 4ClO 4 = N 2↑+4H 2O+Cl 2↑+2O 2↑+Q ,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2002年上海市高考理科综合试题)【1】 (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 (C)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 (D)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 **7. 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开创“飞秒(10-15s)化学”新领域的科学家,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1】 (A)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8. 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办法。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2003年上海市高考试题)【1】 (A)无机物 (B)有机物 (C)盐类 (D)非金属单质 纵向应用 ***1. 某元素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 ,其相同价态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 ,则该元素的化合价数值不可能是( )。【2】 (A)20a b - (B)40b a - (C)20b a - (D)80 b a - ***2. 1995年12月8日,在克拉玛依特大火灾中有288名中小学生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国人。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热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1】 ①沿楼梯迅速下楼 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 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④封闭房门 ⑤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 ⑥跳楼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物质的组成 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______、______或______构成的。 (宏观组成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微观组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2)元素:具有__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组成? ?? 单质: 的纯净物。化合物: 的纯净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5)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二、物质的分类 1.简单分类法概述: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 2.分类法:常用的两种是_______ ___法和____________法。 3.物质的分类: 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 4.无机化合物的树状分类

三、分散系、胶体 1.分散系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 分类标准:根据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共有三种类型(见下图):根据分类标准在数轴上填写分散系名称。 2.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____________之间的分散系。 (2)分类:按分散剂划分??? ① :如AgI 胶体② :如烟水晶③ :如烟、雾、云 按分散系颗粒的情况划分: (3) 胶体的性质 ①丁达尔效应:用一束光通过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时,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上 进行观察,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这个现象称作____________,这是由于胶体微粒对可见光的散射而形成的。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________和________。 ②电泳:在________的作用下,胶体微粒作________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电 泳现象说明________带电荷。利用电泳可进行工厂除尘。 ③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聚沉:三角洲的形成、明矾净水、盐卤点豆 腐都是胶体聚沉现象。胶体聚沉的条件有:a._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 __________。 (4) Fe(OH)3胶体的制备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__,继续煮沸至液体呈____________,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由于胶粒半径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而离子、小分子半径较小可透过半透膜, 可以用 渗析的方法对胶体进行提纯 四、三类分散系的比较 五、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1.(重庆市名校联盟2014届高三联合考试化学试卷)化学与生活、生产、航天、航海等诸多领域相关。下列有关上述领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在太空舱可以实现过滤和分液的实验操作 B. 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铜块,可加速船体的腐蚀速率 C. 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 上用于舰载机降落的拦阻索是特种钢缆,属于金属材料 D. 石英光导纤维,在遇到强碱时可能发生“断路” 难易度:容易 答案: A 2.解读:在太空舱里没有地球引力,处于失重状态,在失重状态下不能实现过滤和分液的实验操作,A项错误;Cu与Fe构成原电池时,Fe的活泼性比Cu强,Fe作负极被腐蚀,所以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铜块,可加速船体的腐蚀速率,B项正确;特种钢缆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C项正确;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硅酸盐和水,所以石英光导纤维,在遇到强碱时可能发生“断路” ,D(天津市蓟县第二中学2014届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下列对生产、生活有关化学问题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医疗上进行胃部造影前,患者服用的“钡餐” 是BaCO3等不溶于水的物质 B. 铝合金的大量使用归功于人们能用焦炭等还原剂从氧化铝中获取铝 C. 明矾净水是利用了Al3+的水解性和氧化性 D. 液氯罐中的液氯泄漏时,可将其移入水塘中,并向水塘中加入生石灰 难易度:容易 答案:D 解读:碳酸钡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的可溶性氯化钡有剧毒,所以碳酸钡不能用作钡餐,A项错误;铝的冶炼应用电解氧化铝法,不能用热还原法,B项错误;明矾净水是利用了Al3+的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的吸附性净水,C项错误;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氯气有毒,氯气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无毒的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从而降低氯气的毒性,D项正确。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第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对应学生用书第14页) [考纲知识整合] 1.物质的组成 (1)构成粒子 (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组成,???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提醒: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他们之间的转化为化学变化;它们混合后形成混合物。如O 2与O 3,金刚石与石墨等。 2.物质的分类 (1)分类方法 ①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②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下图的括号中 ①硫黄 ②HClO ③苛性钠 ④铜 ⑤小苏打 ⑥氧化钠 ⑦Fe(OH)3胶体 ⑧NaCl 溶液 (2)几类物质的概念 ①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③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④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 ⑤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

⑥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高考命题点突破] 命题点1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粒子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构成物质的粒子一定是原子或分子 (2)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分子可以变化但原子不可变化 (3)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 (4)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组成混合物的物质可能只有一种 元素 (5)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6)CuSO4·5H2O中含有CuSO4和H2O,故CuSO4·5H2O为混合物 (7)任何化合物均由原子构成 (8)OH-和—OH属于相同的原子团 (9)NH+4、OH-、H3O+的电子数和质子数均相同 (10)O2与O3形成的混合气体为纯净物,O2与O3的转化为化学变化 (11)正丁烷与异丁烷的分子式均为C4H10,但二者的混合气体为混合物 【答案】(2)(3)(4)(11) [易错防范]误认为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1)若某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的单质混合而成,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由12C和13C组成的石墨则是纯净物。 (2)分子式相同的化合物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最简式相同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同一物质。如C4H10的结构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二者组成混合物。 命题点2物质的分类 2.(2018·铜陵模拟)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①陶瓷②水泥③玻璃④漂白粉⑤胆矾⑥氯水⑦液氯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⑤⑦D.⑥⑦ C[①陶瓷的主要成分是SiO2和硅酸盐,属于混合物;②水泥是硅酸三钙、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第一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 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 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 胶体的区别。 2016,卷甲 13T(A); 2015,卷Ⅰ 7T ;2015,卷Ⅱ 7T ; 2014,卷Ⅱ 7T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学生用书P27] [知识梳理] 一、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A――→ 组成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1)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2)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5.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6.同素异形体 (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 二、物质的分类 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如图为氧化物的分类) 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自我检测]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出理由。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原子、分子或离子。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以再分。

九年级化学专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类型

专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类型【课标要求】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判断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能根据信息分析归纳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5.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 【教法学法建议】 本节可先采取以下教学过程:1、做检测题(10分钟),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做到练习本上,标记出不会的题。2、教师出示答案,学生对改并以小组形式讨论做错的题或不会的题,教师注意巡视发现哪些题学生做的不好 ,进行第二次备课(约5分钟)。3、点拨:对多数学生做错的题,,教师再做针对性讲解和拓展,(10分钟)。4、学生记忆不会的知识点或问仍不懂的题(5分钟).5.做检测题(做到卷子上,15分钟),教师课下批改,对做得差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日清。 【当堂检测题】 1.下图所示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玻璃刀裁玻璃 B.定向爆破拆除楼房 C.用石墨棒作干电池的电极 D.天安门华表 2.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焰火表演B.霓虹灯表演C.音乐喷泉D.气球升空 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电解水 B、木炭吸附色素 C、瓦斯爆炸 D、食物腐败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呼吸作用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C.海水晒烟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5.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铝箔发暗 C.烧碱变质 D.镁带变 黑 6.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它三种存在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 () A.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B.久置的生石灰质量增加C.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D.久置的铁钉生锈质量增加 7.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火上烧油 B.百炼成钢 C.玉不琢、不成器 D.死灰复 燃 8.下列做法,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利用点燃的方法辨别棉毛织品 B.利用镁粉燃烧产生的强光照明 C.根据气味不同区分酒精与白醋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学生用书P27] [知识梳理] 一、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A――→组成 ? ?? ??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1)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2)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5.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6.同素异形体 (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 二、物质的分类 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如图为氧化物的分类) 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自我检测]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出理由。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原子、分子或离子。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以再分。

(3)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 (4)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一定是化合物。 (5)只含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6)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 (7)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粒子。 答案:(1)正确;(2)错误,在化学变化中复合离子如NH+4等可以再分;(3)正确;(4)错误,由同种元素的几种同位素原子形成的分子是单质;(5)错误,如O2和O3混合在一起虽然只含氧元素,但属于混合物;(6)错误,如Si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由Si原子保持;(7)错误,如N2和CO。 2.(教材改编题)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 A.混合物:空气、福尔马林、水玻璃、熟石灰 B.化合物:烧碱、氯化氢、干冰、胆矾 C.电解质:二氧化硫、胆矾、铁、生石灰、盐酸 D.单质:液态氧、白磷、氮气、碘酒 解析:选B。A项,熟石灰是纯净物;B项,全是化合物;C项,二氧化硫是非电解质,盐酸是混合物,铁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项,碘酒是混合物。 (1)同一种物质,按不同的依据进行分类,可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如Na2CO3属于钠盐、碳酸盐、含氧酸盐、正盐等。因此,对物质进行分类时,必须指明分类的依据。 (2)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前者如O2,后者如O2和O3的混合物。 (3)电离生成氢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NaHSO4。 (4)酸(或碱)的水溶液一定呈酸(或碱)性,但呈酸(或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或碱)溶液。 (5)1 mol一元强酸在水溶液中一定能电离出1 mol H+,1 mol某物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出1 mol H+,其不一定是一元酸(如NaHSO4)。 (2017·哈尔滨模拟)德国著名行业杂志《应用化学》上刊登文章介绍:某中德联合研究小组设计制造了一种“水瓶”,用富勒烯(C60)的球形笼子作“瓶体”,一种磷酸盐作“瓶盖”,恰好可将一个水分子关在里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的性质、用途、变化及分类

物质的性质、用途、变化及分类 【考点归纳】 一、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物理的性质是指通过眼、鼻等感官可以感知或者用仪器可测出的物质的表面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方面。 3.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的内在性质,它肉眼无法感知,只有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它包括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 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二、物质的变化及其分类: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1)从定义上区别: 物理变化后没有新物质生成,如将纸撕成纸条、蜡烛熔化、冰融化成水、石油的蒸馏分离等;但化学变化则有新物质生成,如米饭烧焦变黑有糊味、木柴燃烧、火药爆炸等。所谓新物质是指与原物质的组成或结构不同的物质。 (2)从反应现象上区别: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不能以此作为判断依据,有些物理变化也有这些现象!如白炽灯丝因通电发热变红而发光就不是化学变化,所以判断时还需综合其他因素作出判断。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物理变化,如分析蜡烛燃烧这一变化:火柴靠近蜡烛芯时,烛芯处变软、熔化、燃烧、发光发热、有黑烟。在此过程中,蜡烛变软、熔化是物理变化,燃烧是化学变化,发光发热是伴随的现象。 3、化学变化的几种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合) 通式:A+B=AB 例:C+O2 CO2;CaO+H2O Ca(OH)2 (2)分解反应(分)

通式:AB=A+B 例: Cu2(OH)2CO3 2CuO+CO2↑+H2O Cu(OH)2 CuO+H2O (3)置换反应:(换) 通式:AB+C=C B+A 例: Zn+H2SO4ZnSO4+H2↑ 注意:CO+CuO CO2+Cu不是置换反应,它不符合定义中“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这一句,该反应的反应物由两种化合物组成。 (4)复分解反应:(互换成份) 通式:AB+CD=AD+CB 例: 2NaOH+CuSO4Cu(OH)2↓+Na2SO4 注意:反应:CaCO3+2HCl CaCl2+H2O+CO2↑从表面来看不是复分解反应,究其本质,仍属复分解反应:CaCO3+2HCl CaCl2+H2CO3 【问题探究】 【例1】:我们在初中化学里学过的一些物质,在实际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现有以下物质: A.不锈钢;B.氧气;C.生石灰;D.活性炭;E.二氧化碳;F.水;G.醋酸;H.熟石灰(氢氧化钙);I.锌;J.盐酸。 请根据它们的用途,用字母代号填空(每种物质限选一次): (1)可供急救病人呼吸;(6)是最常用的溶剂; (2)可用于制造炊具;(7)可用来降低土壤的酸性; (3)可用作温室气体肥料;(8)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4)可用作某些食品的干燥剂;(9)可用作干电池负极材料; (5)可用作冰箱的除臭剂;(10)通常的食醋中含有约3%~5%的。审题与思路:通常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有些物质性质或用途不是机械去背诵的,而是要求我们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这些内容是在平时的训练中去掌握的,考前的强化突破只能是顾此失彼。

专题四物质的性质及分类

硝酸铵 NH4NO3 净重:50kg 含氮量≥34% ××化肥厂 专题四物质的性质及分类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食用醋 B.天然气 C.含碘盐 D.蒸馏水 2.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下列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的是 A. 不锈钢 B. 羊毛 C. 尼龙绳 D. 水泥 3.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A.碳酸 B.二氧化碳 C.乙醇汽油 D.甲烷 4. 下列叙述中,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 无色无气味 B. 常温下为气态 C. 能支持燃烧 D. 液氧为淡蓝色 5.生活中废弃的铝质易拉罐、破铁锅、废铜线等可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 ) A.有机物 B.金属或合金 C.氧化物 D.非金属 6.我们身边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新鲜洁净的空气B.医用酒精C.酱油D蒸馏水 7.下列属于混合物的是 ··········································································· ( ) 8.“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钻石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属于 A.氧化物 B.化合物 C.单质 D.盐 9.某物质具有固定的熔点、沸点,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分解反应。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物质可能是混合物 B. 该物质可能是单质 C. 该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 以上判断均不正确 10.轻轨电车是近年来城市发展的一种无污染的新兴交通工具,当轻轨电车开动时,轻轨电车与架空电线的接触点由于高速摩擦会产生高温,因此接触点上的材料应该具有现耐高温,不易氧化,能导电的性质,你认为接触点上的材料应选用 A.金刚石 B.铝 C.石墨 D.铜 11.下图是某化肥厂生产的一种化肥的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关于这种 化肥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 A.这种化肥属氮肥B.这种化肥是复合肥 C.硝酸铵属于盐D.不宜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一、知识结构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氧化性、化合价等 物理变化:的变化 概念:的变化 本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遵循规律:质量守恒定律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按物质的种类数目的改变分置换反应 物质的变化复分解反应 化学变化分类氧化反应 (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反应 按反应中的得氧、失氧分非氧化还原反应 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 伴随现象: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反应条件:加热、高温、通电、催化剂等。 实例:燃烧、腐烂、发酵、生锈、火药爆炸、风化等 二、主要内容提示 (一)物质的性质 1.物质性质的确定:物理性质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来体现。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来表现。 3.物理性质主要指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吸附性等方面的性质。 4.几种物质重要的化学性质。 ⑴可燃性:可燃物与接触并使温度达到就可燃烧的性质。 ⑵氧化性:反应中能氧,使别种物质发生反应的物质具有的性质。 ⑶还原性:反应中能氧,使别种物质发生反应的物质具有的性质。初中化学中具有 还原性的物质有、、等。 ⑷毒性:初中化学涉及有毒的物质有CO、SO2、NO2、、、农药波尔多液等。 ⑸腐蚀性:强酸、强碱等物质具有腐蚀性。 ⑹稳定性:指物质不易跟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性质。如稀有气体、碳与氢气等在常温下具有稳 定性。 ⑺金属活动性:是指金属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变成离子的能力。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理解和 应用:越靠前的金属,活动性越强,反之越弱;排在氢前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除浓硫酸和硝酸) 里的氢;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⑻溶液的酸碱性:通常用酸碱指示剂来测试,并用pH表示它的强弱程度,pH的取值范围在0—14 之间: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⑼化合价:它是元素相互化合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化学性质。要熟记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 (二)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物质的性质及种类

第三章物質的變化及形成 3-1 物質的性質及種類 一、物質的性質: 1.物理性質( ): 2.化學性質( ): 二、物質的變化: 1.物理變化: 2.化學變化: 常見的化學反應的類型: ①離子沉澱反應: ②酸鹼中和反應: ③氧化還原反應: 3.1-1物質的導電與解離~3.1-2物質的解離與離子 一、電解質: 定義:凡物質在熔化狀態或溶於水,能夠解離成⊕(陽離子)、Θ(陰離子)者,而使溶液具有導電性者,稱為電解質。如:酸、鹼、鹽屬之。 種類:a.強電解質:在水中幾乎可以完全解離者、導電性強。包括:強酸(H2SO4、HCl、 HNO3)、強鹼(NaOH、KOH、Ca(OH)2)、可溶性鹽(NaCl、KNO3、KI)。 b.弱電解質:在水中僅少部分解離者、導電性弱。包括:弱酸(CH3COOH)、弱 鹼(NH3)、微溶鹽(PbCl2)。 特性:a.電解質以固態存在時不導電,其與時方可導電。 b.電解質解離後生成的陰、陽離子的總數不一定相等;但其生成的正、負電 荷的一樣,故電解質水溶液為。 二、非電解質: 定義:溶於水不解離成離子者,以「」狀態存在,其水溶液不導電。 種類:葡萄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乙醇(C2H5OH),大部分有機物均屬之。

3-1.3 物質的沉澱反應 一、意義:不同的兩種電解質溶液混合時,陰陽離子互相吸引形成化合物,若其在水中 溶解度小,則析出沉澱,此稱為離子沉澱反應。 二、澄清的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 三、難溶鹽在水中溶解度的定量討論 1.溶度積常數:為或鹽在溶液中的相乘積,此乘積為一常 數,可簡稱。 2.溶度積常數表示法: 例題1. 列出下列各方程式之溶度積表示式: ① Mg(OH)2(s)Mg2+(aq) + 2OH-(aq) ② Bi2S3(s)2Bi3+(aq) + 3S2-(aq) ③ Hg2Cl2(s)Hg22+(aq) + 2Cl-(aq) 3.利用Ksp判斷兩溶液混合有否沉澱產生 兩溶液混合時: (1)初離子濃度相乘積< Ksp: (2)初離子濃度相乘積= Ksp: (3)初離子濃度相乘積> Ksp: 3-1.4 物質的酸鹼反應 一、酸的共同性質 具有酸味,能使藍色的石蕊試紙變成紅色。 含氫原子的酸能和活潑金屬反應生成氫氣。 水溶液有導電性。 酸可以和鹼中和,形成鹽類和水。 二、鹼的共同性質 具有苦澀味及滑膩感,可使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色 水溶液具有導電性 鹼可與酸中和,形成鹽類和水 三、酸鹼學說 阿瑞尼士學說(游離說): 定義: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配餐作业(三)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1.“笔、墨、纸、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文房四宝”,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解析灼烧蛋白质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因此用灼烧法可鉴别毛笔羊毫的真伪,A项正确;松烟墨性质稳定,因此用墨写字画画可长久不褪色,B项正确;纸及造纸原料的主要成分均是纤维素,C项正确;用石材制作砚台的过程是物理变化,D项错误。 答案 D 2.我国晋朝傅玄的《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中写道:“夫金木无常,方园应行,亦有隐括,习与性形。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里的“朱”指的是下列物质中的() A.HgS B.Cu C.Cu2O D.Fe2O3 解析“朱”指“朱砂”,是古代常用的一种颜料和药物,其主要成分是HgS。 答案 A

【补偿训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鼓励使用电子货币以节约能源 B.积极推广共享单车以减少雾霾和光化学烟雾 C.大力开发化石能源以推动经济发展 D.支持使用共享快递盒以减少“白色污染” [思维导图] 解析A项,使用电子货币可以减少制造货币所使用的木材、金属等的消耗,降低货币流通成本,符合要求;B项,推广共享单车,可以减少燃料的消耗,降低污染物的排放,符合要求;C项,化石能源指煤、石油、天然气,大力开发利用化石能源,会产生大量的CO2、SO2等废气,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不符合要求;D项,共享快递盒的推广与使用,可以节省 木材,保护森林,减少“白色污染”,降低成本,符合要求。 答案 C 3.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A.化合物:干冰,冰水混合物,烧碱 B.同素异形体:活性炭,C60,金刚石 C.非电解质:乙醇,四氯化碳,氯气

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2019-2020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4.(1分)(xx?北京)下列物质必须密封保存的是() 木炭B.浓盐酸C.石灰石D.氯化钠 A. 选:B 19.(1分)(xx?北京)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干冰用作冷冻剂B.硫酸用于处理碱性废液 C.氧气用于气焊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选A 1.(1分)(xx?北京)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纸张燃烧C.水分蒸发D.矿石粉碎 选B 14.(1分)(xx?北京)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小的是()A.碳酸钙B.氯化钠C.浓盐酸D.氢氧化钠 选C 18.(1分)(xx?北京)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氮用作冷冻剂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氧气用于气焊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 选C 26.(6分)(xx?北京)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 (1)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B(填字母序号). A.碳酸钙B.乙醇(C2H5OH)C.二氧化碳 (2)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含有碳元素,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写化学式). (3)很多天然矿石中含有碳元素,菱锰矿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锰(MnCO3),其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4)在440℃和高压条件下,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金刚石(C)和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2+4Na2Na2CO3+C. (5)“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如图所示),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正确的是ABC(填字母序号). A.具有吸附性B.可重复使用C.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 解:(1)碳酸钙属于碳酸盐不属于有机物,二氧化碳属于碳的氧化物不属于有机物,乙醇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2)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

第一讲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第二讲离子反应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氯化钠水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出Na+和Cl- B.硫酸钡难溶于水,但硫酸钡属于强电解质 C.二氧化碳溶于水能部分电离,故二氧化碳属于弱电解质 D.硫酸钠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Na2SO4===2Na++S6++4O2- 解析氯化钠在溶解于水时即能电离出Na+和Cl-,电解质的电离无需外加电流的作用,选项A说法错误;硫酸钡虽难溶于水,但硫酸钡溶于水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因此硫酸钡属于强电解质,选项B说法正确;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的碳酸能部分电离,碳酸是弱电解质,而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选项C说法错误;硫酸钠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应为Na2SO4===2Na++SO2-4,选项D错误。 答案 B 2.有些离子方程式能表示一类反应,有些离子方程式却只能表示一个反应。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是()。 ①Fe+Cu2+===Fe2++Cu ②Ba2++2OH-+2H++SO2-4===BaSO4↓+2H2O ③Cl2+H2O===H++Cl-+HClO ④CO2-3+2H+===CO2↑+H2O

⑤Ag++Cl-===AgCl↓ A.只有③B.②③ C.③⑤D.①④ 解析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一类反应,如①可表示金属铁与可溶性铜盐反应, ②可表示硫酸或硫酸氢盐与氢氧化钡反应,④可表示可溶性碳酸盐与强酸 反应,⑤可表示可溶性银盐与盐酸或盐酸盐反应。 答案 A 3.(2012·海南化学,改编)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钙溶液:HCO-3+OH-===CO2-3+H2O B.二氧化硫通入次氯酸钠溶液:SO2+ClO-+OH-===SO2-4+Cl-+H2O C.硫化钡加入稀硫酸:BaS+2H+===H2S↑+Ba2+ D.新制的氧化铝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2O3+2OH-+H2O=== 2[Al(OH)4]- 解析A中忽略了碳酸钙的生成;B中没配平离子方程式;C中忽略了硫酸钡的生成。 答案 D 4.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NH+4、Ag+、PO3-4、Cl- B.Fe3+、H+、I-、HCO-3 C.K+、Na+、NO-3、MnO-4 D.Al3+、Mg2+、SO2-4、CO2-3 解析离子能否大量共存,关键看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A项中Ag+与Cl-、PO3-4能分别生成AgCl和Ag3PO4沉淀,故不能大量共存;B项中Fe3+可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与HCO-3可发生反应H++HCO-3===H2O+CO2↑,Fe3+可与HCO-3发生水解相互促进反应Fe3++3HCO-3===Fe(OH)3↓+3CO2↑,故不能大量共存;C项中四种离子均不反应,可大量共存;D 项中发生反应Mg2++CO2-3===MgCO3↓和2Al3++3CO2-3+3H2O===2Al(OH)3↓+3CO2↑,故不能大量共存。 答案 C 5.在下列给定条件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