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肉类流通追溯体系的基本要求

肉类流通追溯体系的基本要求

肉类流通追溯体系的基本要求
肉类流通追溯体系的基本要求

肉类流通追溯体系基本要求

(试行)

本规范规定了肉类流通追溯体系中,各个流通环节的总体要求,以及基础管理、追溯管理、流程管理、数据采集等方面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定点屠宰厂、批发市场、配送中心、零售市场、超市、团体消费单位等企业。

一、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一)标签电子秤。标签电子秤是指具有计量、联网、摊位号管理、多批次管理、限量控制、数据上传下发、追溯码打印等功能的设备。

(二)卡单同行。卡单同行是指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与肉类交易凭证共同跟随肉类买主。

二、屠宰厂基本要求

(一)总体要求。

通过建立覆盖生猪进厂、屠宰、检疫、检验及肉品出厂等关键环节的全程信息管理,达到对生猪屠宰环节的信息追溯要求。以生猪产地检疫证明为生猪来源依据,以肉类交易凭证、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为流向依据(卡单同行),实现来源信息与流向信息的对接。大中型屠宰厂以电子结算为原则,不具备电子结算的根据追溯子系统基本要求实施。

(二)基础管理。

建立企业内部网络,配置与本企业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安装生猪屠宰环节追溯子系统,通过互联网或电信网与城市追溯管理平台连接。落实专职管理人员,对追溯子系统进行日常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具备计算机基本常识,熟悉业务流程,能熟练应用追溯子系统,确保长效运行。

(三)追溯管理。

凭生猪产地检疫证明准入,凭交易凭证、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准出。确保生猪来源信息对接肉品流向信息,屠宰厂生猪来源信息对接批发、零售终端信息,实现信息环环相扣的追溯要求。

(四)业务流程管理。

1. 进场经营者(货主、买主)备案。

进场经营者须凭有效身份证件、营业执照,并提供对应复印件,到屠宰厂进行备案。由屠宰厂登记经营者基本信息,并写入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发放给经营者。实行持卡经营,无卡者不得参与生猪屠宰加工及肉品交易。

2. 生猪进厂登记。

在生猪进厂处设置登记窗口,由屠宰厂管理人员验证(生猪产地检疫证)收货,货证相符后按要求划分批次,并将信息输入追溯子系统,生成电子台账,保存原始单证2年以上。实际进猪数不得超出检疫证的生猪数量,超出部分拒收。

3. 屠宰批次管理。

以生猪产地检疫证明为批次管理依据,同一张产地检疫证明的生猪为同一批次。不同批次生猪需分别屠宰,分清每一批次。

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

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 设试点工作会议发言材料之二 在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 试点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杭州市副市长张建庭 尊敬的姜增伟副部长,尊敬的房爱卿部长助理,各位领导:首先,我代表杭州市人民政府感谢商务部将杭州确定为全国首批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这既是对杭州的信任,也是鞭策和鼓励,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在商务部的指导和支持下,圆满完成试点工作任务。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工作,我市的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肉类流通追溯体系已经建成,城市管理平台及各追溯子系统的软件开发已初步完成,农贸市场零售环节追溯电子秤正批量投入使用,农贸市场无线网络工程已近尾声,蔬菜批发环节的追溯工作正进入攻坚阶段,我市正为系统的全面实施作积极的准备。现将开展试点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思想高度重视,扎实开展试点 肉类和蔬菜是“菜篮子”主要商品,是重要的民生商品,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保障肉菜的质量安全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杭州市政府高度重视肉类蔬菜流通追溯试点工作,在被确定为试点城市后,邵占维市长专门指示要

将试点范围由主城区扩大至萧山区、余杭区;2010年10月21日,邵占维市长亲自出席全国肉菜流通追溯试点工作会议,并代表杭州市在会上作了表态发言;此外,邵占维市长还多次过问试点工作,要求杭州市在试点工作中率先做出成效。今年初,杭州市政府将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列入2011年政府实事项目,并纳入绩效考核范围。 为加强组织保障,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市贸易局成立了实施小组,下设综合协调、技术保障、运行维护等三个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 在试点工作中,杭州市大力加强资金保障,除中央财政资金资助外,地方配套资金已落实5000万元。我市专门制定了金管理办法,明确自2011年起, 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维护追溯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抓住关键环节,有序推进工作 杭州市区(含萧山区、余杭区)肉菜追溯项目预计覆盖8家定点屠宰厂、19家肉菜批发市场、70余家超市门店、200家农贸市场、8000余个肉菜批发商、12250个农贸市场零售经营户、20000家餐饮食堂等团体采购单位,组织实施的工程浩大,任务十分艰巨。在千头万绪的试点工作中,我们注重抓住关键环节,集中精力,重点推进。 (一)规范项目招标。我市在2011年初率先完成了项目招标。在招标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商务部对投标单位资

肉类蔬菜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平台建设方案详细

肉类蔬菜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平台建设方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 7 1.1 建设背景---------------------------------------------------- 7 1.2 应用技术简介------------------------------------------------ 8 1.2.1 RFID技术------------------------------------------------------ 8 1.2.2 条形码技术---------------------------------------------------- 10 1.2.3 智能卡技术---------------------------------------------------- 10 1.3 系统概述--------------------------------------------------- 11 1.4 建设目标及原则--------------------------------------------- 13 1.4.1 建设目标------------------------------------------------------ 13 1.4.2 建设原则------------------------------------------------------ 14 第二章平台简介 -------------------------------------- 15 2.1 系统简介--------------------------------------------------- 15 2.2 系统构架--------------------------------------------------- 15 2.3 平台设计思路----------------------------------------------- 17 2.4编码规------------------------------------------------------ 19 2.5网络结构---------------------------------------------------- 19第三章系统实现方案 ------------------------------------ 21 3.1屠宰环节---------------------------------------------------- 21 3.1.1屠宰进场登记-------------------------------------------------- 21 3.1.2分割后的数据衔接---------------------------------------------- 21 3.2 销售和运输------------------------------------------------- 22 3.2.1 肉类销售运输-------------------------------------------------- 22 3.2.2 蔬菜批发运输-------------------------------------------------- 23 3.3 终端市场环节----------------------------------------------- 23 3.3.1 分割销售------------------------------------------------------ 24 3.3.2 肉类蔬菜追溯查询---------------------------------------------- 24 3.3.3多渠道追溯查询------------------------------------------------ 25 第四章肉类蔬菜追溯监管平台构成------------------------- 27第五章肉类蔬菜追溯监管平台功能介绍--------------------- 28 5.1 肉品追溯监管----------------------------------------------- 28 5.1.1屠宰企业管理系统---------------------------------------------- 30 5.1.1.1 企业发卡管理-------------------------------------------- 30 5.1.1.2 企业台帐管理-------------------------------------------- 30 5.1.1.3 企业信息查询-------------------------------------------- 31 5.1.2肉品流通企业(经营者)管理系统-------------------------------- 31 5.1.2.1企业信息管理-------------------------------------------- 31 5.1.2.2发卡管理------------------------------------------------ 31

南京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系统升级-

南京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系统升级- 通用设备购置与系统集成项目公示内容 Ⅰ、南京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系统升级-通用设备购置与系统集成供应商资格条件:采购人根据采购项目的特殊要求规定的特定条件(商务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商秩字[2010]279号)规定的条件): (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企业注册资本金在2000万元以上,无不良信誉记录。 (2)具有省部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和软件企业认定证书。 (3)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认证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二级(含)以上资质。 (4)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Ⅱ、南京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系统升级-通用设备购置与系统集成采购需求: 一、设计原则及系统作用 1.1原猪肉流通安全信息追溯系统简介及整体项目设计原则 南京市肉类流通追溯系统建设于2010年4月启动,已在16家生猪定点屠宰场、2家肉类批发市场、7个区县选择35家农贸市场、4家大卖场总部、6家肉类配送中心和10家团体采购单位率先进行试点,并于当年11月25日起在上述范围内运行。 目前该系统数据中心服务器托管在市电信机房,系统软件为Windows操作系统,软件架构为BS 加CS模式,数据库为SQLServer。 目前农贸市场等采用的是有线局域网加互联网的传输方式。 现南京肉品流通安全信息卡(IC卡)作为各流通环节信息载体。 肉类流通追溯码为10位。 根据商务部制定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规范,按照统一采集指标、统一编码规则、统一传输格式、统一接口规范、统一追溯流程“五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要求,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追溯信息链条完整性管理为重点,建设屠宰、加工、批发、零售以及团体采购人等肉菜流通节点追溯子系统和市级肉菜流通追溯管理平台,并与中央和各城市追溯管理平台互联互通,实现肉类蔬菜流通信息的正向跟踪、逆向溯源,提高肉类蔬菜流通行业管理和安全水平。 以肉菜流通安全信息监管、追溯为目的,以应用系统开发、系统集成、信息采集、信息整合为基础,以数据中心建设为核心,以互联网为支撑,将追溯卡、RFID射频技术、电子标签、工控理货机、手持终端、可编程电子秤有序集成,充分发挥肉菜流通基础数据的信息化程度和可用性,做到系统性、超前性、兼容性、扩展性以及实用性。 1.2系统作用 一是及时准确地采集、处理全市肉菜流通的经营者、检疫检测情况、来源信息、流向信息,提高监管效能,实现有源可溯,满足市政府、市相关职能部门对肉菜监管,追溯需求。二是为政府部门提供及时、可靠的猪肉和蔬菜流通的数量、价格、产地数据和信息分析服务,使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工作更加有效。三是为市民提供肉菜来源质量信息服务。 二、建设目标 将前期试点的肉类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与本项目合并升级,建设我市完整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整个项目分两年完成,工程进度要求如下: 合同签订后90天内完成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管理平台建设,以及全部的2家肉类批发市场、3家蔬菜批发市场、8家肉类配送中心、供应城区肉类的20家生猪定点屠宰场、江南八区和江宁区东山镇全部180家农贸市场等节点子系统建设。 2012年底前再完成3家蔬菜加工配送中心、4个郊区县的7家生猪屠宰场和20家城镇农贸市场、

猪肉高质量追溯系统方案设计.doc

实用文档 猪肉质量追溯系统方案 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食物中毒、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畜禽疾病以及严 重农产品残药、进口食品材料激增等)危机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引起 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对食品有效跟踪和追溯,已成为一个极为迫切的全球性课题。 目前我国,谷物、水果、肉类、禽蛋和水产品等主要食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为了确保人 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爆发,以及排除我国食品的出口面对进口国食 品跟踪与追溯法律法规的限制,因此在我国建立食品跟踪与追溯的工作将对食品行业的发 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安全追溯系统也随之产生。 第一章 : 以生猪为例,我们先了解一下生猪的流通方式: 1、流通方式:一是本市或外省市进沪生猪进入本市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宰杀后,以白条肉(包括外省市进沪肉品)进入本市肉类批发市场,通过交易进入本市零售市场(主要为菜市 场、伙食团、餐饮企业等)。二是本市或外省市部分屠宰加工企业通过与本市超市、大卖场直销挂钩或第三方配送企业进行猪肉销售。 2、各流通环节基本情况:一是屠宰环节。本市每年屠宰生猪以分割肉或托盘包装 形式进入本市超市、大卖场或专卖店(摊)销售,占10%左右,其余90%左右以白条肉进入本市肉类批发市场。二是批发环节。本市生猪屠宰场和外省市进沪肉品绝大部分进入本 市肉类批发市场进行交易白条肉经批发交易后,进入本市菜市场、集贸市场、伙食团、 餐饮等企业。三是零售环节。目前,菜市场仍是市民购买猪肉的主要场所,菜市场猪肉销售量占本市猪肉消费量80%以上,其次是超市、大卖场,多元化的采购,多层次的流通, 必带来好多难以控制的安全问题, 第二章 : 信息追溯系统重点解决的问题 针对目前本市货物流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信息追溯系统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针对猪肉流通环节多、流通时间短,实现猪肉流通各环节监管信息相连接,真正 做到信息可追溯。通过对肉类屠宰、批发(配送)、零售等环节的信息管理,以生猪及猪肉的生产、流通企业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整合和提取各环节基础数据,将食品安全生产体系信息、食品安全检测信息、食品安全流通信息有序归集,构建一个运行高效、责任明确、统一协调的猪肉流通监管、追溯和分析平台,实现对本市猪肉流通全过程跟踪、企业全覆盖汇集、信息清晰、追溯快捷,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猪肉安全监管和调控决策信息。 2、针对猪肉经营者大多小而散,实现经营者及商品同时监管,不仅有利于提高经营 者自律意识,也能真正做到追根溯源。通过对猪肉流通各环节中经营者及商品(生猪或肉

肉类蔬菜追溯系统设计方案

肉类蔬菜追溯系统设计方案 1.项目概述 1.1.概述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是商务部的“一号工程”,是为解决肉类蔬菜流通来源追溯难、去向查证难等问题,进一步提高肉菜流通的组织化、信息化水平,增强我国肉类蔬菜质量安全和供应保障能力而在全国开展的试点工程。目前主要有肉类和蔬菜类两种追溯流程。肉类流通追溯流程从屠宰环节开始,生猪和牛羊在屠宰前后分别对产地来源和检疫、检验信息进行登记;肉品进入批发、零售环节通过IC卡、溯源秤交易,打印交易小票。蔬菜流通追溯流程从批发环节开始,蔬菜进入批发市场首先对蔬菜产地来源和检测信息进行登记,批发、零售环节通过IC卡、溯源秤交易,打印交易小票。消费者可凭小票的追溯码,通过网络、电话、手机和查询机等多种方式,依次查找到肉菜的零售商、批发商、屠宰企业、肉菜来源地等信息;肉菜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时,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市级管理平台,在第一时间锁定源头、追踪流向,依法处置,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目标。 1.2.范围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包括肉类、蔬菜追溯管理二个系统和共享的信息平台、销售、查询终端。 2.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 1、业务流程 肉类、蔬菜追溯是以批发市场、定点屠宰企业为中心环节,上游连接生产基地和省内外各主要产区的农产品经营者,下游连接农贸市场、超市等城区零售商和餐饮、团体消费单位,实行全面的索证索票市场准入和质量安全把关,流通主体实行一人一卡,形成肉类、蔬菜流通领域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系统。 项目业务流程图(本图为简略图,直供农贸市场、超市的商品未体现)如下:

流程关键点: 实行市场准入机制,所有蔬菜、生猪和冷鲜肉批发商必须在屠宰场和批发市场进行登记备案。肉类、蔬菜源头信息由批发经营户负责向供货方索要,客菜(外地蔬菜)和外地冷鲜肉在进入批发市场时进行源头信息的登记。实现农口信息与流通领域信息的对接。 检测信息是肉类、蔬菜进场登记信息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外地蔬菜进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手持读写终端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手持读写终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肉类蔬菜流通追溯手持读写终端的要求、试验方法、质量评定程序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肉类蔬菜流通追溯手持读写终端的设计、制造、试验和应用。 本标准是制定产品标准的依据,同时为产品试验和认证提供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1988 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ISO七位编码字符集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 4943.1 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5080.7 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 GB/T 5271.14 信息技术词汇第14部分:可靠性、可维护性与可用性 GB/T 6107-2000 使用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的数据终端设备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之间的接口GB 9254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 15629.11(所有部分)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11部分: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 GB/T 17618 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 GB 17625.1 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 GB 18030 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 GB/T 18220-2012 信息技术手持式信息处理设备通用规范 GB/T 18347 128条码 GB/T 18455 包装回收标志 GB/T 25000.51-2010 软件工程软件产品质量要求和评价(SQuaRE)商业现货(COTS)软件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测试细则 GB/T 26125 电子电气产品六种限用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测定 GB/T 26572 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 GB/T 27766 二维条码网格矩阵码 SJ/T 11364 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识要求 YD/T 1484-2011 移动台空间射频辐射功率和接收机性能测量方法 《软件产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9号2009年3月1日 ISO/IEC 14443(所有部分)识别卡无触点的集成电路卡接近式卡

产品追溯管理系统

产品追溯管理系统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零配件产品追溯系统的实质是将零配件生产供应链中的供应商、生产商 和整车厂都纳入到系统管理的范围,通过采集零配件产品供应链中相关企业的原料、生产、加工、包装、配送、销售的相关信息,并将采集的信息及时保存到数据库中,管理人员通过系统能够及时的掌握产品生产信息和产品物流信息以及各环节的相关质量安全数据。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 能够对产品进行前向追溯和后向追溯。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所示。 系统层次结构中的硬件层主要包括RFID读写器、RFID中间件、RFID标签、天线、条码打印机,其中RFID读写器包括固定式读写器和RFID手持终端。服务层包括RFID数据处理、业务数据处理、数据规范化三大模块,业务数据处理模块中包含了产品数据、企业基础信息的维护以及生产业 务信息的处理。数据规范化处理是对终端采集的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使 数据符合数据库存储的要求。数据层则包括产品数据和业务数据。企业 的产品数据、业务数据都保存在企业数据库。应用层可实现企业的质量 管理、生产管理、库存管理、追溯査询、配送管理等追溯管理和企业内 部管理应用。此外,通过应用Web Service技术,'统一使用XML数据格式

零配件追溯系统能够与企业内部其他信息系统如ERP、WMS或上下游供应链的应用系统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 产品追溯管理系统从功能上可以划分出如下几个功能模块 1) 基本资料维护 产品追溯的基本资料包括使用人员基本资料,部门基本资料,程序权限设定,产品系列基本资料,代码基本资料等。这些资料在 ERP 系统已经

产品追溯体系建立方案

公司产品追溯体系建立方案 一、农产品追溯系统建立的背景 “可追溯性”作为风险管理的新理念,最初由欧盟部分国家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生物技术食品政府间特别工作组会议上提出的。目的是一旦发现危及人体健康安全问题时,可以根据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中各个环节所必须记载的信息,追踪流向,召回问题食品,以消除危害。为此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相关法律,对食品可追溯性要求进行了严格规定。“十一五”期间,中国政府也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2007年,农业部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国推进动物标识及疾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旨在提高动物疾病防控和质量安全监管能力。2008年,又启动了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积极创新企业管理新模式。2010年以来,商务部和财政部先后在30余个城市开展了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市场,改善肉类蔬菜安全状况。近年来,北京、山东、陕西、广东、福建等省也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作为央企控股的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航天农牧做好肉类产品的溯源具有重要意义。 二、可追溯系统的作用 企业在乎的是追踪及消费者的信任,消费者在乎的是溯源。食品溯源本身不能提高食品的安全性,但它有助于发现问题、查明原因、解决问题、采取行政措施以及追究责任。过程监控使得产品的责任可以分

解到每一个环节,落实确切的责任人。 三、追溯体系所需设备 1.产品标识方法 牲畜耳标(标牌)、纸质档案(票据管理)、一维条形码(EAN13、PLU)、二维条形码(QR、VC、DM)、RFID标签(低频、高频、超高频)、DNA检测、虹膜识别(大型动物个体鉴别) 2.信息采集方法 搭建无限传感网,直接采集环境信息;智能化的视频监控,记录农户养殖信息;RFID门禁系统,记录操作员;手机拍照、记录田间记录卡;检测报告电子化。 3.终端查询方法 电话查询、网页查询、手机二维码识读、手机APP订阅微信公众号查询。 四、溯源过程操作

商务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指

商务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 设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 【法规类别】农产品购销 【发文字号】商秩字[2010]279号 【发布部门】商务部财政部 【发布日期】2010.09.26 【实施日期】2010.09.2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商务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 (商秩字[2010]27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财政(务)厅(局): 为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解决肉类蔬菜流通来源追溯难、去向查证难等问题,提高肉类蔬菜流通的组织化、信息化水平,增强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中央财政支持有条件的城市进行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为指导地方做好实施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肉类、蔬菜是城乡居民重要的基本生活必需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

国肉类蔬菜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但目前肉类蔬菜生产和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均较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制度欠缺,管理难度大,质量安全隐患仍然较多。近年来,肉类蔬菜等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引起广大消费者的普遍担忧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的电子化,建立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做到流通节点信息互联互通,形成完整的流通信息链条和责任追溯链条,有利于提高流通主体的安全责任意识,强化防范措施,形成溯源追责机制,创造放心肉菜渠道品牌;有利于消费者查询和维权,改善消费预期,促进消费;有利于增强政府部门对问题食品的发现和处理能力,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利于促进现代流通体系的不断完善,提高市场运行调控水平;有利于促使生产者按照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加工,从源头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法规标准为依据,以发展现代流通方式为基础,实现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的电子化,突出肉类蔬菜流通追踪溯源的基本功能,提高经营者、市场开办者的责任意识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为食品安全监管服务。(二)工作目标。 以肉类、蔬菜“一荤

肉产品溯源系统

肉类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物联网 平台建设进展 熊本海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农业部农业智能预警重点开放实验室 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12.18 北京 2010.12.18

目录 、物联网技术与追溯的基本内涵 一、物联网技术与追溯的基本内涵 1.1 物联网的定义与关键技术 1.2 食品追溯的基本概念 12 1.3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 二、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进展 2.1 肉品溯源的特殊性 2.2 欧盟及大洋洲典型国家溯源体系建设2.3 中国台湾省及大陆溯源平台及建设进展23 三、对我国肉类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物联网技术与食品溯源的内涵一物联网技术与食品溯源的内涵1.1 物联网的定义与关键技术 1.1 物联网的定义(The Internet of Things ,简称:IOT)是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就是 年提出的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现阶段认为指把所有的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可管理的网络。物联网具有三个特点,即全面感知、可理的网络物联网具有三个特点即全面感知可靠传递以及智能处理

一物联网技术与肉品溯源的关系一、物联网技术与肉品溯源的关系 物联网平台的体系架构 物联网体系架构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 感知层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传感器、终端、传感器网络等,主要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 体采集信息 网络层包括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网络、网络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和智能处理中心等。网络层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进行传递和处理,类似于人体结构中的神经中枢和大脑。 应用层是物联网与行业专业技术的深度融合,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行业智能化。例如,肉品质量溯源就是行业应用 例如肉品质量溯源就是行业应用

智慧畜牧业全产业链追溯体系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畜牧业全产业链追溯体系解决方案一、前言 古往今来,养殖业一直都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资交换的重要环节。从原始社会的简单圈养,到现代化的养殖场,可以这么说,养殖业的发展史几乎与人类历史一样悠久。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养殖业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与种植业并列为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 基于国家改革和完善商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以及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以成熟技术兼容已有局部应用,以“安全、方便、幸福、安居”为宗旨,打造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溯源协同平台”体系,以追溯平台为核心,建立追溯应用系统,覆盖产品的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终端销售、检验检测、政府监管、企业管理、查询验证等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在建立产品流通信息追溯体系标准的基础上,为政府、企业、消费者提供产品流通追溯相关信息、定制应用服务、及数据增值服务。 二、建设背景 我国是一个畜牧大国,在实现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企业生产管理水平低、政府监管薄弱、环境污染、行业数据资源分散等问题,阻碍了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牛、羊肉产品的需求已由“量变”转为“质变”,对牛、羊

肉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肉牛业实际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在生产水平、疫病控制、肉产品安全方面以及高效牧场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成为中国肉牛业发展以及打入国际市场的瓶颈。 三、建设依据 《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 《内蒙古畜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牛羊屠宰管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218号) 《内蒙古自治区当前产业发展序列》内政办发〔1998〕57号 《关于“十三五”期间加快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内蒙古自治区牛羊屠宰管理办法》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办法》 《内蒙古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 《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的若干政策》 四、建设意义 1、社会效益 追溯系统能让消费者通过手机查询,知道餐桌上每一块肉的源产地,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编码规则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编码规则 (试行) 本规范规定了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有关代码的编码原则、编码规则和载体,适用于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有关代码的编写及管理。 一、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一)流通节点。为肉类蔬菜交易提供场所及相关服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在本标准中包括屠宰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超市、产销对接核心企业。 (二)经营者。实际从事肉类蔬菜交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在本标准中包括在各个流通节点从事交易活动的商户和团体消费单位。流通节点企业本身从事交易活动的,具有流通节点和经营者双重身份。 (三)主体码。按照统一编码规则自动生成,用于肉类蔬菜流通过程中识别主体身份的代码。按照主体身份的不同,分为流通节点主体码和经营者主体码。经营者主体码一般标注于经营者所持有的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上。 (四)追溯码。按照统一编码规则自动生成,标注于交易凭证或零售凭证上,用于查询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信息、合成追溯信息链条的代码。也称交易凭证号或零售凭证号,由数字组成。 (五)批次码。按照统一编码规则自动生成,用于区分不同

批次肉类蔬菜的代码。一般在首次建立电子台账时由流通节点子系统自动生成,记载于电子台账内。肉类可直接采用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号或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号或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号作为批次码,蔬菜则按本规范规定的规则编制批次码。 (六)商品码。按照统一编码规则自动生成,用于区分不同肉类蔬菜品种的代码。主要作用在于解决计算机系统中规范化输入、统一识别的问题。 二、编码原则 (一)唯一性。在全国范围内,一个编码对象仅应有一个代码,一个代码只唯一标示一个编码对象。 (二)可扩充性。代码应留有适当的后备容量,以便适应不断扩充的需要。 (三)简明性。代码结构和形式应简单明了,便于手工输入。 (四)科学性。代码结构的设计应充分考虑肉类、蔬菜实际流通的各个环节,符合实际业务流程。 三、编码规则 (一)主体码。 1、流通节点主体码。 主要是指流通节点主体的身份编码,由城市商务主管部门对流通节点进行备案时负责编制、发放。由备案地行政区划代码+备案号组成,共9位数字。其中,行政区划具体到区县级,代码采用GB/T2260的6位数字码;备案号根据流通节点主体在城市

蔬菜肉类追溯系统解决方案

蔬菜、肉类流通追溯系统 建设方案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甘肃有限公司 2011年6月

蔬菜、肉类流通追溯系统建设方案 目录 一、项目背景介绍 (1) 1.1建设背景 (1) 1.2建设意义 (1) 1.3中国移动甘肃有限公司介绍 (2) 二、蔬菜、肉类流通追溯系统解决方案 (3) 2.1总体建设目标 (3) 2.2平台设计原则 (4) 2.2.1 安全性 (4) 2.2.2 先进性 (4) 2.2.3 易操作性 (4) 2.2.4 可扩充性 (4) 2.2平台设计架构 (5) 2.3蔬菜、肉类流通追溯平台功能简介 (7) 2.3.1需求分析 (7) 2.3.2经营者管理 (8) 2.3.3蔬菜管理 (8) 2.3.3.1蔬菜进场管理 (8) 2.3.3.2蔬菜批次管理 (8) 2.3.3.3检测信息登记 (9) 2.3.3.4 (9) 2.3.4交易管理 (9) 2.3.4.1蔬菜价格 (9) 2.3.4.2交易大厅 (9) 2.3.5订阅管理 (9) 2.3.6电子秤管理 (10) 2.3.6.1数据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7报表管理 (10) 2.3.8系统管理 (10) 2.3.8.1组织机构管理 (10) 2.3.8.2通讯录管理 (10) 2.3.8.3权限管理 (12) 2.3.8.4日志系统 (13) 三、短彩信平台扩展应用方案 (13) 四、技术指标 (15) 4.1技术指标 (15) 4.2系统数据容量 (15) 4.3用户承载容量 (15) 五、结束语 (16)

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宣传工作总结

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宣传工作总结 篇一:商务部:大中城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十六大以来商务成就综述之九:推动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提高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党的十六大以来,商务部积极履行行业管理职能,大力提升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有效促进行(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宣传工作总结)业健康发展。从XX年开始,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分批开展大中城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初显成效。 一、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XX年,商务部从“一荤一素”入手,开展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会同相关部门用试点先行、重点突破的方法,采取中央财政以奖代补的手段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先行先试,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方式管理市场,提升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扩大消费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试点以来,全国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一)形成了覆盖面宽的追溯网络。XX年以来,分三批确定了35个城市开展试点,初步覆盖了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形成与全国大市场、大流通相适应的肉菜流通追溯网络。计划到“十二五”末,覆盖全国百万以上人

口城市,并逐步扩展到水果、水产品、豆制品等主要品种。目前,前两批试点城市共确定在260多个屠宰企业、140多个大型批发市场、5300多个标准化菜市场、2400多个大中型连锁超市、7100多个团体消费单位开展试点,涉及200个肉菜品种和15万经营户,受益人口超过7000万。首批10个试点城市已全部建成追溯体系并投入试运行,初步实现了追溯功能。 (二)搭建了上下贯通的工作体系。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级建设、分级管理”的原则,分步建设中央、省、市三级平台,形成全国互连互通、协调运作、功能互补的追溯管理工作体系,健全考核管理及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承担信息存储、过程监控、问题发现、统计分析、信息服务等功能。目前,顺利开通中央追溯管理平台,并与首批试点城市追溯管理平台对接,累计汇总追溯数据8千余万条,初步实现了全国范围内追溯数据的集中管理与跨区域追溯功能。 (三)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制度标准体系。商务部、财政部联合下发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印发了《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规范》,制定了《编码规则》、《平台技术要求》、《感知技术要求》、《传输技术要求》等技术规范,实现了 全国范围内采集指标、编码规则、传输格式、接口规范、

通信公司蔬菜、肉类流通追溯系统建设方案(doc 18页)

通信公司蔬菜、肉类流通追溯系统建设方案(doc 18页)

蔬菜、肉类流通追溯系统 建设方案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甘肃有限公司 2011年6月

一、项目背景介绍 1.1 建设背景 农产品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极其重要,它是维持人类生存、发育和成长最重要的物质,食品安全是预防疾病、增加人体健康的基本条件和保证。自20世纪70年代依赖,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食源性疾病危害具体。国际上,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疾病相机爆发和传播,在国内,反生了苏丹红、劣质粉丝、龙口粉丝等食品质量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成为可追溯系统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方面,可追溯系统能够为消费者、生存者和政府相关结构提供产品真是可靠的信息,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充分发挥传递质量信号作用; 在产品安全问题处理方面,利用可追溯系统能迅速有效地识别出发生问题的原料或产品加工阶段,明确企业或相关部门的责任,不仅能够减少产品召回的成本,还能有针对性的对企业实行惩罚措施。 1.2 建设意义 产品质量追溯对企业的意义: 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并不是为了监管企业而是帮助企业建立品牌形象,提升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全程化的追踪管理,既加强了企业质量管理,减少了纠错成本,并且方便企业收集商品情报了解消费趋势,提高快速响应能力。在流程制造领域,尤其是在食品安全,药品生产,以及一些化工产品制造领域,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已经成为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的管理手段之一。在离散制造企业,如汽车、电子产品,当出现质量问题时候通过建立追溯系统迅速查清楚相关批次和质量问题存在的关键,并召回相关批次产品,一方面能够快速处理消费者的问题,同时减少召回损失。 产品质量追溯对消费者的意义: 产品追溯体系的建立,当发生质量事故时能够提出恰当的应对措施,降低消费者的损失,使得消费者的利益能够得到保障,例如汽车行业的召回制度就是以产品追溯体系为基础。

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规范(试行)

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规范 (试行) 按照《商务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商秩字[2010]279号)精神,为进一步明确试点工作任务与要求,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规定了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的建设目标、基本原则、总体框架、追溯流程、追溯实现方式及信息采集、传输、应用等内容,明确了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的基本准则和要求。适用于中央、省级追溯管理平台和试点城市流通追溯体系的建设和验收。 一、建设目标及原则 (一)建设目标。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法规标准为依据,以发展现代流通方式为基础,建设以中央、省、市三级追溯管理平台为核心,以生猪屠宰环节、批发环节、零售环节、消费环节及“产销对接”核心企业追溯子系统为支撑,以追溯信息链条完整性管理为重点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实现肉类蔬菜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行业自律和消费者监督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提升流通行业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图1 追溯体系总体架构图 注:虚线框表示的产地追溯子系统不作硬性要求,各试点城市可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建设。 (二)建设原则。 1.统一技术标准,实现互联互通。各试点城市按照商务部制定的统一标准,开展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实现统一采集指标、统一编码规则、统一传输格式、统一接口规范、统一追溯规程“五统一”,确保不同城市、不同追溯技术模式信息互联互通。 2.探索多元模式,推行成熟技术。全面推行技术成熟、成本易控制的IC卡为信息传递载体,将各流通节点信息相关联。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根据当地不同包装程度、流通模式及经营者信息化水平,探索采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条码、CPU卡等技术模式。鼓励企业结合内部管理需要,集

产品追溯体系建立方案

产品追溯体系建立方案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公司产品追溯体系建立方案 一、农产品追溯系统建立的背景 “可追溯性”作为风险管理的新理念,最初由欧盟部分国家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生物技术食品政府间特别工作组会议上提出的。目的是一旦发现危及人体健康安全问题时,可以根据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中各个环节所必须记载的信息,追踪流向,召回问题食品,以消除危害。为此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相关法律,对食品可追溯性要求进行了严格规定。“十一五”期间,中国政府也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2007年,农业部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国推进动物标识及疾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旨在提高动物疾病防控和质量安全监管能力。2008年,又启动了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积极创新企业管理新模式。2010年以来,商务部和财政部先后在30余个城市开展了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市场,改善肉类蔬菜安全状况。近年来,北京、山东、陕西、广东、福建等省也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作为央企控股的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航天农牧做好肉类产品的溯源具有重要意义。 二、可追溯系统的作用 企业在乎的是追踪及消费者的信任,消费者在乎的是溯源。食品溯源本身不能提高食品的安全性,但它有助于发现问题、查明原

因、解决问题、采取行政措施以及追究责任。过程监控使得产品的责任可以分解到每一个环节,落实确切的责任人。 三、追溯体系所需设备 1.产品标识方法 2. 牲畜耳标(标牌)、纸质档案(票据管理)、一维条形码(EAN13、PLU)、二维条形码(QR、VC、DM)、RFID标签(低频、高频、超高频)、DNA检测、虹膜识别(大型动物个体鉴别) 3.信息采集方法 搭建无限传感网,直接采集环境信息;智能化的视频监控,记录农户养殖信息;RFID门禁系统,记录操作员;手机拍照、记录田间记录卡;检测报告电子化。 4.终端查询方法 5. 电话查询、网页查询、手机二维码识读、手机APP订阅微信公众号查询。 四、溯源过程操作

江门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

江门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 项目申报指南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5〕95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6〕60号)和《广东省商务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商务秩字〔2016〕4号)及《江门市加快推进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江商务市场〔2017〕43号)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省级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我市开展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特制定本项目申报指南。 一、资金支持对象 (一)在本市登记注册的生猪屠宰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生猪屠宰量每日达到500头以上,机械化屠宰程度较高,信息化管理基础较好,经济效益良好;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和财务管理制度,诚信经营、依法纳税。 (二)在本市登记注册的大型肉类蔬菜批发市场(企业),获得市级以上(含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称号,年交易额达到10亿元以上,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和财务管理制度,诚信经营、依法纳税。 (三)在本市登记注册的肉类蔬菜配送企业,正常经营且经济效益良好,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和财务管理制度,诚信经营、依法纳税。

(四)在本市登记注册的零售超市(有开展肉菜经营业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经济效益良好,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和财务管理制度,诚信经营、依法纳税。 (五)农贸市场,市场经济效益良好,诚信经营、依法纳税。 (六)在本市登记注册团体消费单位(学校或医院饭堂),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和财务管理制度,管理规范。 以上对象申报的项目获得通过后,在项目获得通过之日起,要按照《广东省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规范》,在两个月内开展并完成肉类蔬菜流通追溯节点建设,实现流通追溯节点子系统与省、市平台联网,按照要求上传数据到省、市平台,承诺按要求有效使用追溯系统且上传数据时间不少于3年,对推进全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二、资金支持方式及补贴标准 按照省级下达扶持金额,市商务局在每年项目申报通知中明确当年项目的预算总金额,组织开展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项目申报工作,再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专家对流通追溯节点建设等项目进行评审,经公示无异议后,先拨付补贴资金的50%给项目单位,支持项目单位启动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完成验收后,再拨付余下50%的补贴资金。资金补助标准按照流通追溯节点不同类型进行分配,依据流通追溯节点投入硬件设备、软件开发等进行综合测算,补贴标准如下: (一)生猪屠宰环节追溯项目。财政补贴35万元,用于在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建设覆盖生猪进厂、屠宰、检疫、检验、肉品出厂等关键环节,以移动式或固定式追溯信息读写机具为信息录入设备的追溯子系统,实现生猪屠宰追溯关键信息的自动采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