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前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渗透能力强、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利用充分等突出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发展和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于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全球软件技术和产业格局孕育着新一轮重大变革,为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带来创新突破、应用深化、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 ]4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 ]32号),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 - )》、《信息化发展规划( - )》和《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达28.3%,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集聚日益明显,国际化水平持续提高,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已具备再上新台阶的坚实基础。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达到1.36万亿元,是的3.5倍,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的比重从的10.2%提高到的18%,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产业结构向服务化发展,信息技术服务所占比重稳步上升,新兴网络软件和应用服务快速发展。

产业聚集效应突出,企业实力明显提高。,广东、北京、江苏、山东、辽宁、上海、浙江、福建和四川9个省市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之和占全国的87%。中国软件名城创立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示范带动作用和影响力快速提升。,中国年收入过亿元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以下简称软件企业)已经超过家,其中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的企业有7家,超过100亿元有4家,超过500亿元有1家,大企业日益成为产业创新和规模发展的主导力量。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部分领域取得突破。在“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有力推动下,操作系统、数据库、办公套件、中间件等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明显提升,集成整合不断深化,在党政等

关键部门、电子政务等重点领域以及电信、电力、邮政、制造等重点行业得到了较好应用。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取得良好进展,信息安全服务迅速发展。企业管理软件、互联网应用软件、游戏软件等产品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市场份额逐步扩展。中小企业创新活跃,在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迅速崛起。

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加强,产业发展环境持续改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领域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应用等各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知识产权意识进一步增强,极大激发了产业创新活力。政府软件正版化工作实现预期目标。计算机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比例逐年提高。企业积极运用知识产权手段提高核心竞争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主动应对技术标准制约和市场竞争纠纷,维护合法权益。在《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 ]18号)等一系列产业政策的推动下,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应用环境、政策环境得到改进。

产业地位显著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突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推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带动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催生了一批高附加值、绿色低碳的新兴产业,为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了技术支撑。许多省市立足产业资源优势,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加快培育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二)主要问题

近年来,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迅速,但产业规模和实力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依然存在一些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缺乏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的大企业,产业整体上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产业创新体系不健全,核心技术缺乏;产业链协同效应尚未充分发挥,亟待建立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人才结构矛盾突出,高层次、复合型、领军型人才依然缺乏;以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结合的支撑体系有待完善,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亟须提升。

二、发展趋势和发展环境

(一)发展趋势

“十二五”时期,伴随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深化,软件与网络深度耦合,软件与硬件、应用和服务紧密融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向网络化、服务化、体系化和融合化方向演进。产业技术创新加速,商业模式变革方兴未艾,新兴应用层出不穷,将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

网络化。计算技术的重心正逐步从计算机转向网络,软件的技术和业务创新与网络发展将深度耦合,网络将成为软件开发、部署、运行和服务的主流平台。软件产品基于网络平台开发和运行、内容基于网络发布和传播、应用基于网络构架和部署、服务基于网络创新和发展成为大趋势,网络化操作系统、网络软件开发工具、网络运行管理平台、智能终端平台、远程运维等基于网

络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应运而生,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等的新兴服务将推动服务模式、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网络化趋势进一步打破了市场竞争的区域、国别界限,全面呈现出全球性竞争态势。网络化环境下,网络空间安全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并严重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防安全和信息安全,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成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重要战略任务。

服务化。软件服务化进程不断加快,原有软件产品开发、部署、运行和服务模式正在改变,软件技术架构、企业组织结构和商业模式将面临重大调整。以软件应用商店等为代表,服务导向的业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以用户为中心,按照用户需求动态提供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软件应用等服务成为软件服务的主要模式。产品和服务的进一步深化耦合,推动了硬件、软件、应用与服务协同发展,加速了软件产品开发企业和部分电子制造企业向服务的转型。服务化趋势促进了产业的服务模式、商业模式变革,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产业转型和升级。

体系化。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和应用软件相互渗透,软件向更加综合、广泛的一体化软件平台的新体系演变,硬件与软件、内容与终端、应用与服务的一体化整合速度加快。未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将围绕主流软件平台体系构造产业链,市场竞争从单一产品的竞争发展为基于平台体系的产业链竞争,产业

纵向、横向整合步伐加快,围绕主流软件平台体系形成的产业生态系统将主导市场竞争。产品、资源和服务的体系化趋势日趋明显,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等基于平台的服务模式日趋成熟,移动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数字电视等综合平台不断涌现,基于产品、信息、客户的资源整合平台及其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产业核心竞争力。

融合化。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与业务融合的日趋紧密,软件正成为经济社会各领域重要的支撑工具。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个人计算、通信与娱乐等服务功能的融合,网络平台上通信、内容、计算等服务的融合,软硬件之间的融合,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带来了巨大的业务创新空间。信息技术加快向传统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渗透,将推动行业间的融合渗透,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向生产的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二)发展环境

1.面临的机遇

“十二五”时期,是全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加快融合,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蓬勃发展,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将培育众多新的产业增长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为后发国家实现追赶和跨越带来更多机会。

“十二五”时期,是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发展和提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推进社会民生事业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支撑引领的作用和地位将更加突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融合渗透不断深化,行业应用需求更为强劲,这为产业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创新发展空间。《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 ]4号)发布后,各级地方政府正在加快制定和完善扶持政策,产业发展环境将不断优化。

2.存在的挑战

“十二五”时期,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面临着外部竞争和自我提升的双重压力。国外大企业凭借雄厚的技术、资本和人才优势,加快技术创新、业务转型和产业整合,不断强化技术领先优势,力图继续占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链的高端环节。中国软件企业由于规模不大、创新能力不强、高端和领军人才不足,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同时,长期以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价值被低估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改观,企业竞争行为需进一步规范,国内市场在地域和行业上相对分散,不利于企业做大做强。

三、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契机,以市场驱动、应用牵引、创新支撑、融合扩展为主线,以促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做大做强、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服务能力为目标,注重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结合,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大力培育龙头企业,着力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链协同发展,不断提高产业规模化、创新化、高端化和国际化发展水平。

(二)发展原则

市场主导、创新发展。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加强政府推动与市场机制的结合,进一步完善市场环境,培育市场需求,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培育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以技术能力、产业能力、市场能力、服务能力融合为主要方法,构建符合国情和产业特征的自主发展模式,集中力量突破基础软件、新型网络化高端软件等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地位领先的技术、产品和标准,初步建立安全可靠的产业技术体系。

应用牵引、融合发展。坚持以用立业、以用兴业、以用强业,以应用带动软件技术、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软件对业务的支撑服务能力,形成应用、技术、产业良性互动的发展

格局。把握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市场机遇,营造良好的应用环境,拓展市场空间,促进面向生产的信息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社会民生领域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加快推进软件与硬件、软件与网络、产品与服务、软件与业务之间相互融合,推动行业间横向和纵向整合,扩展产业发展空间。

培育龙头、协同发展。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政府积极引导,重点扶持,加快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实现优势联合,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市场拓展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在具有国际市场竞争潜力的重点领域培育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强化整机和系统对软件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牵引带动作用,促进技术、产品、应用和服务的一体化协同发展。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引领作用,构建产业链上下游良性互动、大中小企业协作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

优化布局、集聚发展。突出区域比较优势,推进产业差异化发展,加强区域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加快形成特色明显、布局合理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加快中国软件名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建设,依托重点地区、重点园区,汇聚优势资源,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实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平稳较快发展,产业的整体质量效益得到全面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应用水平明显提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的服务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具体发展目标如下:

1.产业规模

到,业务收入突破4万亿元,占信息产业比重达到25%,年均增长24.5%以上,软件出口达到600亿美元。信息技术服务收入超过 2.5万亿元,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收入比重超过60%。

2.技术创新

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体系,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的研发投入超过业务收入的10%。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软件、业务支撑工具和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发展能力显著提升。技术水平和产业化能力进一步提高,具备主要应用领域安全可靠解决方案的提供和实施能力。基本形成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标准体系,各类技术和服务的标准、规范得到普遍推广。

3.应用推广

初步建立安全可靠软件应用推广体系,推动安全可靠的基础软件进入自我良性发展阶段。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办公软件等基础软件的成熟度、可靠性、安全性全面提升,与整机和应用系统的集成应用能力、系统协同运行水平和综合服务保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基于安全可靠关键软硬件的产业生态链基本形成,在国民经济重要领域得到规模化应用推广,对国家信息安全的保障能力得到实质性提高。

4.产业组织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扶持一批具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打造一批著名软件产品和服务品牌。到,培育10家以上年收入超过100亿元的软件企业,产生3到5个千亿级企业。

5.人才建设

调整和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人才引进渠道,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成长环境,着力培养一批高端领军人才,形成结构合理、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到,从业人员超过600万人。

6.区域布局

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创立若干中国软件名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形成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能够发挥区域协同效应的产业发展格局,有力支撑城市经济社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到,形成10个以上产业收入超过千亿元的城市,培育2到3个产业收入超过5千亿元的产业集聚区。

四、发展重点

(一)基础软件

加强基础软件核心技术研发,重点支持高可信服务器操作系统、安全桌面操作系统、高可靠高性能的大型通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基础软件的开发应用,加快突破网络资源调度管理系统和移动互联环境下跨终端操作系统研发和产业化,着力打造新型计算模式和网络应用环境下的安全可靠基础软件平台。面向新型网络

应用需求,加快研发新一代搜索引擎及浏览器、智能海量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云计算平台等网络化关键软件,加快培育新兴网络化高端软件,创新应用与服务模式。加强非结构化数据处理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支持开源软件开发和应用推广,加快形成基于开源模式的产业生态系统。

(二)工业软件与行业解决方案

围绕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控制、生产管理、市场流通、销售服务、回收再制造等关键环节,重点扶持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CAD/CAM)、制造执行管理系统(ME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过程控制系统(PCS)、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企业管理、绿色制造等软件研发。加快工业软件应用和产业化进程,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安全可靠程度和综合集成应用能力,推动工业软件在航空、航天、船舶、机械、汽车、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电子、轻工和纺织等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强工业控制系统软件安全研究,提高安全隐患发现能力。

面向政府、金融、通信、交通、贸易、物流、能源等领域的行业信息化需求,提高关键核心应用的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和信息架构的规划、设计与开发能力,重点突破核心业务信息系统、大型应用系统研发和应用。集中优势力量,提高应用系统与基础平台的整合能力、信息系统间的综合集成能力,形成结构完整、扩充性强、安全可靠的整体应用解决方案。重视社会民生领域软件研发,提高在科技、教育、医疗、社保、环保和安

全生产等领域的应用水平,大力支持面向生活领域的软件开发和消费型信息服务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新需求。

(三)嵌入式软件

面向工业装备、通信网络、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医疗电子、数控机床、电力电子、交通运输、环保监测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展符合开放标准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开发,加快研发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应用的嵌入式系统软件,推动软件研发模式创新发展,进一步提高产业化水平和产品出口能力。

(四)信息安全软件与服务

加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可信计算、安全测评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重点发展安全可靠的安全基础产品、电子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与边界安全产品、信息安全支撑工具等,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环境下的安全技术产品。加大相关标准的研制力度,推进国家信息安全产品制度建设。规范和促进风险评估、容灾备份和灾难恢复、安全集成、安全测评等信息安全服务。开展安全可靠产品应用试点示范和推广,提升重要信息系统和工业系统的安全可靠水平。

(五)信息系统集成服务

做大做强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完善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重点发展信息系统设计、集成实施、系统运维等服务,提高信息

系统的综合集成、应用集成能力。以集成拉动整机、整机拉动软硬件协同发展,提高信息系统安全可靠水平,满足重点部门和重要领域信息化发展需要。大力培育高水平的专业化信息系统集成企业,支持专业化支撑工具开发,鼓励信息系统运维模式、机制创新。以软件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服务为主线,推动软件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一体化协同发展。

(六)信息技术咨询服务

发展业务咨询、信息化规划、企业架构规划、信息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测试评估、信息技术培训等服务,增强高端咨询能力、设计规划能力。引导支持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加强知识库建设,不断提升咨询服务水平。以咨询服务为牵引,加强与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和软件产品研发应用间的互动,促进软件产品和信息技术服务的应用推广。

(七)数字内容加工处理

加快开发支持虚拟现实、三维重构等技术的内容制作系统和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内容管理平台,重点在动漫、游戏、数字影音、数字出版、数字学习、空间地理信息等领域支持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内容加工处理技术开发和产业化。促进信息网络、数字内容和智能终端的融合发展,拓展数字影音、数字动漫、健康游戏、网络文学、数字学习等生活领域的内容服务,大力发展生产经营领域的数字内容服务。加强数字文化教育产品开发和公共信息资源深化利用,构建便捷、安全、低成本的数字内

容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人口、地理、医疗、社保等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和社会化服务。面向日益增长的数据处理需求,积极发展数据编辑、整理、分析、挖掘等数据加工处理服务。

(八)服务外包

积极拓展服务外包业务领域,重点发展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系统租赁、系统托管等信息技术外包(ITO),扶持基于信息技术的业务流程外包(BPO),推动工业设计、研发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知识流程外包(KPO),促进业务向规模化、高端化方向发展。积极承接全球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提升服务外包企业承接和交付能力、管理能力与国际市场开拓能力。探索并推动云计算模式下服务外包模式创新。

(九)新兴信息技术服务

依托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卫星导航通信系统等信息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数字互动娱乐、数字媒体、数字出版、移动支付、位置服务、社交网络服务等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加快培育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环境下的新兴服务业态,着力推进云计算等业务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

发展电子商务服务。鼓励电子商务企业与相关企业加强合作,促进信息服务、交易服务和物流、支付、信用、融资、保险、检测和认证等服务协同发展。鼓励集交易、电子认证、在线支付、物流、信用评估等服务于一体的第三方电子商务综合服务

平台建设,培育一批骨干电子商务服务企业。

(十)集成电路(IC)设计

面向通信网络、消费电子、工业装备、信息安全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提高高端通用芯片设计能力,开发网络通信芯片、数模混合芯片、信息安全芯片以及重点领域专用集成电路产品,形成系统方案解决能力。完善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发展覆盖集成电路设计全流程的高端工具和开发环境,提升集成电路设计产品测试、认证、标准、专利等服务能力。

五、重大工程

(一)龙头企业培育工程

积极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扶持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支持骨干企业进一步提升已有优势技术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尽快形成规模优势。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产业链横向和纵向整合,加快培育一批管理水平先进、创新能力强、规模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名牌产品,打造一批服务品牌。集中政产学研用多方资源,优先安排公共资金,加强产业链薄弱环节的技术攻关,支持企业开发应用前景广、产业链带动作用强的新兴软件平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提高中小企业专业化、区域化集聚发展能力,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局面。

(二)基础软件提升工程

加快实施“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战略部署上强化应用导向,以重大信息化应用、系统整机为牵引,以重大产品为目标,突破服务器操作系统、桌面操作系统、网络化操作系统、新型智能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大型通用数据库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形成产业化和市场竞争能力。加快安全可靠基础软件应用推广,加强军民结合、软硬件协同,组建基础软件应用联盟,搭建基础软件集成应用的验证和移植测试环境,在政府部门、公共领域率先开展应用试点,形成示范效应。

(三)工业软件应用促进工程

针对中国工业发展的迫切需求,重点支持一批应用效果好、技术创新性强、市场认可度高的工业软件产品。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制定工业软件推广计划,建立工业软件行业解决方案中心,促进工业软件规模化应用。推动工业软件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工业软件产业联盟发展,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制定工业软件相关技术标准。大力推动软件产业和传统工业的融合发展,引导软件企业与工业企业开展多层次合作,支持工业企业充分利用软件技术提升自身创新发展能力。加快制定工业软件安全评测和监理的标准规范,确保工业软件应用安全和质量。

(四)信息技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加快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支撑工具研发和服务产品化进程,重点研发信息技术咨询、信息系统设计、集成实施、运行维护、测试评估、数据处理与运营服务等领域的业务支撑工具。研究制定

和应用推广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加强业务标准库、知识库和案例库建设,鼓励相关企业依据自主标准建立服务能力体系。推动建立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与工业企业间的协调机制,开展面向生产的信息服务业务示范工作,支持工业企业内设的信息服务机构面向行业和社会提供专业化服务。在数字内容加工处理服务、数字媒体服务、基于云计算环境的新型在线信息服务等领域开展特色示范,引导并推动信息技术服务业创新发展。

(五)软件名城和示范基地创立工程

开展中国软件名城创立工作,不断汇聚和引导城市资源投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培育若干集聚效应明显、示范带动作用突出、质量效益良好、各具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城,逐步增强产业在经济社会各方面的融合发展与辐射带动效应。开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创立工作,认定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和支撑效果好的示范基地,试行相关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和规范,积极开展各项示范工作,树立典型。加强对地方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的引导,参考国家整体规划和区域分工布局,根据比较优势原则,确立各园区重点发展领域和主导产业,形成特色产业聚集区。

(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继续完善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公共服务支撑平台,推动与指导地方平台的建设,面向产业发展需求,不断丰富平台资源和内容,创新服务运营模式,形成覆盖全国、资源共享、互联互通

的服务平台网络,促进产业公共服务体系的专业化、网络化、一体化建设。扶持一批面向软件企业的知识产权、投融资、产权交易、人才服务、企业孵化和品牌推广等专业服务机构,建立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服务平台。在有条件的地区和园区部署一批产业创新平台和工程技术中心,加快共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七)安全可靠软硬件应用推广工程

以满足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需求、安全需求和服务保障需求为目标,以整体集成为应用方向,以系统集成商为纽带,建立和完善各项标准、制度,加强资金、人才等措施保障,加快安全可靠软硬件的应用推广,实现应用与技术、产业的互动发展。经过先试点、再示范、后推广的方式逐步推进,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大力推广安全可靠关键软硬件应用,提高软硬件的成熟度、可靠性、安全性和质量,增强系统整体集成应用和协同运行水平,提高服务保障能力。

(八)云计算创新发展工程

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以加快中国云计算服务产业化为主线,坚持以服务创新拉动技术创新,以示范应用带动能力提升,推动云计算服务模式发展。以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和产业化项目为牵引,发展一批面向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科普、文化资源、生产制造、中小企业等领域的云计算服务示范应用,在整合计算资

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现代服务业是城市发展的主体,是经济快速发展和结构优化提升的主要推动力,是现代经济增长中最具创新性和活力的部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是我市加快建设上海南翼开放型经济强市、杭州湾北岸现代化港口新市、江南水乡生态型文化大市的必然选择。为指导我市“十二五”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进一步增强我市城市功能和综合竞争力,依据《平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浙江省、嘉兴市发展服务业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发展实际,特制定《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主要任务是明确我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空间布局、重点产业、政策措施。规划期限为 2011-2015年。 一、发展背景 (一)服务业发展基础 1、总量不断扩大、贡献不断增加 2010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7.1亿元,同比增长12.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27%,“十一五”年均增长14%,实现了总量翻一番,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1.3%,比2005年的29.3%提高了2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49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7.1%;服务业地税收入完成7.67亿元,是2005年的2.3倍,占全市地税收入的比重达46.9%;服务业从业人员从2005年末的6.7万人增加到2010年末的11.9万人,占比从24%提高到24.8%。 2、投资不断加大、质量不断提升 2010年,不含嘉兴港区,服务业投资完成53.3亿元,比2005年增长98.1%,“十一五”期间基本实现了翻一番。“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实施服务业重点项目237个,累计完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析报告(2017-2018年版)

2017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析报告 2017年9月出版

文本目录 一.行业介绍 (4) 二.行业的监管体系 (5) 三.行业与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7) 1、上游发展状况对本行业发展的影响 (7) 2、下游发展状况对本行业的影响 (8) 四.行业发展现状 (8) 五.行业市场规模 (9) 六.行业的发展趋势 (11) 七.行业竞争程度与行业壁垒 (13) 1、行业竞争程度 (13) 2、行业主要壁垒 (14) 1)客户资源与行业经验壁垒 (14) 2)资质和资本规模壁垒 (15) 3)人才壁垒 (15) 4)技术壁垒 (16) 5)品牌壁垒 (16) 八.影响该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17) 1、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7) 1)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 (17) 2)持续旺盛的外在需求 (18) 3)技术发展为行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 (18) 4)IT 技术人才保障 (19) 2、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9) 1)技术水平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19)

2)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 (20) 3)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尚待加强 (20) 九.行业基本风险特征 (21) 1.行业政策变化的风险 (21) 2.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 (21) 3.市场竞争的风险 (22) 4.技术更新的风险 (22) 十.相关公司简介 (22)

一.行业介绍 件和信息服务业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对信息进行生产、收集、处理、加工、存储、运输、检索和利用,并提供信息服务的业务活动。作为国家的战略新兴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提高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等产业扶持政策的推动下,我国软件产业呈现持续快速发展态势。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 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软件业务收入4.9 万亿元,同比增长14.9%,并有望在未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公司所处的细分类型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共性、非核心的IT 业务和基于IT 的业务流程剥离出来后,外包给企业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是企业通过重组价值链、

张家港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报告

家港市服务业十二五规划 1.前言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的目的(注意相关语句通顺) 通过对家港市服务业的发展背景和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及充分对周边地区服务业的发展和分析,确定家港市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情况;研究和总结政府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当地政府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持程度和地区部产业的各种联系,定位家港市服务业发展的大致方针;借鉴国外和国先进的发展模式;运用合适的专业分析模型预测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制定家港市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策略,地区性的重点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之间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以及带动家港市服务业的长效持续的发展,促

进家港市城市整体性发展。 1.1.2研究的意义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城市化、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目前该区域的产业正处于以制造业为主导、服务业快速推进的发展阶段。随着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长三角地区纵向一体化和垂直一体化分工并行、合作与竞争共存的局面正逐步形成。面对这样的态势,家港市必须准确定位,捕捉机遇,主动承接国际及长三角地区的服务业转移,实现与大都市地区服务业互补,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区,快速构建家港服务业经济,提升家港在南各县级市中地位。 本次家港的社会经济与国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服务业专项规划,主要是在“十二五”期间,指导和制定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方针,使家港市经济的持续有力的发展,解决当前服务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提出未来5年服务业发展的思路以及模式。 1.1.3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包括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对家港市服务业的现状进行实地调查,搜集分析家港市服务业目前发展状况的相关资料; 2.参考文献法:查阅期刊、杂志、报刊、著作、网络等相关资料,借鉴国际、国服务业发展成功案例,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家港市服务业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总体发展战略; 3.比较研究法:主要是针对服务业规划的联系和区别的比较,从比较中分析、归纳有关信息。比较时注意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为解决当前的课题研究提供借鉴; 4.个案分析法:对经典的有代表性的服务业规划方案进行个案分析研究,从中

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报表表式

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报表表式 企业基本情况 2012年 表 号:电软统企1表 制定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 一、企业标识代码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国统制[2012]110号 组织机构代码:□□□□□□□□□ 有效期至:2014年12月31日 二、企业基本情况 A.企业名称: B.企业法人代表: C.母公司组织机构代码:□□□□□□□□□ D.邮政编码:□□□□□□ E .企业开业时间: F.企业地址: G .填表人姓名: H.电话号码: I.传真号码: J.电子邮箱(E-mail ): K.企业主页地址(HTTP ): L.软件企业认证号: 认证机关: M.系统集成认证号: 认证机关: N.CMM/CMMI 认证级别: 认证号: 认证机关: O.ISO9001质量认证号: 认证机关: P.企业有无设立研发机构(在相应的□内划√): □有 □无 Q.公司股权结构:第一大股东 持股比例 % 三、企业开展业务情况 *主要应用或服务领域: (1)通用 (2)安全 (3)电子政务 (4)企业管理 (5)通信 (6)金融 (7)能源 (8)工业控制 (9)交通 (10)教育 (11)娱乐 (12)医疗 (13)其他

企业主要指标 2012年 表号:电软统企2表 制定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企业名称:批准文号:国统制[2012]110号 组织机构代码:有效期至:2014年12月31日 注:*A5、A82两项仅由行业代码归属到“E6205”的企业填报。 审核要点: 1.C01≥A0 2.A0=A1+A2+A3+A4+A5+A6 3. A0≥A7 4. A0≥A8x6.4(参考) 5. A8≥A81+A82 6.A7≥A81x 6.4(参考)7.A5≥A82x 6.4(参考)8.C06≥C061+C062 9.C08=C01-C02-C03+C04-C05-C06-C07-D01+D02+D03 10.C14=C12-C13 11.B1≥B11+B12 12.B1=B15+B16+B17 13.B1、B2、B3不能为0 14.. 10<(T12+T13+T14+B3)/C01*100<60(参考) 16.允许C04、C07、C071、D01、D02、 D03、C08、C09、C121、C131、C14、C15、C16、C17、T13、T14为负值。17.A1、A2、A3、A4、A5、A6必须分别 等于软件业务收入分类表(电软统企3表)中相应类之和。 18. A8必须等于软件业务收入分类表(电软统企3表)中本年出口之和。 19.A82必须等于软件业务收入分类表中“E5 嵌入式系统软件”出口合计。

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 篇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 (20XX-2020年) 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灵魂,“软件定义”是信 息革命的新标志和新特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引领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核心支撑。建设强大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我国构建全球竞争新优势、抢占新工业革命制高点的必然选择。“十二五”以来,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技术创新和应用水平大幅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入,国内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迎来更大发展机遇。为深入贯彻《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

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等国家战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总体部署,落实《信息产业发展指南》总体要求,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质量、效益全面跃升,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在由大变强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产业规模快速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业务收入从 20XX年的1.3万亿元增长至20XX年的4.3万亿元,年均增速高达27%,占信息产业收入比重从20XX年的16%提高到20XX年的25%。其中,信息技术服务收入20XX年达到2.2万亿元,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的51%;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业态快速兴起和发展。软件企业数达到3.8万家,从业人数达到574万人。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突显,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业务收入合计占全国比重超过50%。 创新能力大幅增强,部分领域实现突破。20XX年,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研发强度(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9.6%。软件著作权登记数量达29.24万件,是20XX年的3.8倍。基础软件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效,产品质量和解决方案成熟度显著提升,已较好应用于党政机关,并在

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无锡市“十二五”服务业进展规划 序言 《无锡市“十二五”服务业进展规划》是依照《中共无锡市委委关于制定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 建议》和《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 规划编制的政策依据是:2008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进展的指导意见》、2009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进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2010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2010年6月江苏省政府颁发的《江苏省服务业提速打算》以及2011年8月无锡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无锡市领先差不多实现现代化行动纲要》、《无锡市产业升级行动打算》等有关文件精神。 《无锡市“十二五”服务业进展规划》要紧分析“十二五”期间无锡服务业进展面临的形势、进展目标、进展任务、空间布

局及政策措施,是无锡以后五年服务业进展的纲领性文件,是营造服务业进展良好环境的重要内容,是各地区及有关部门编制实施服务业进展规划及相关重点领域规划、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进展基础与形势分析 第一节“十一五”进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无锡服务业呈现健康快速进展的良好态势,成为我市经济进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力量,为我市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服务型经济占主导的产业结构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服务业贡献程度不断增强 “十一五”以来,无锡服务业总量规模迅速扩张,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逐年上升。2005—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从1055.74亿元提高到2479.57亿元,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由37.8%提高到42.8%,上升5个百分点;全市服务业

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 34页)

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 34页)

北京市“十二五”市级一般专项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 发展规划 二〇一一年十月

目录 前言 (1) 一、规划总则 (2) (一)规划目的 (2) (二)规划重点 (2) (三)规划依据 (2) (四)规划原则 (2) 二、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4)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4) (二)面临的挑战 (7) 三、发展思路 (9) (一)指导思想 (9) (二)发展目标 (9) (三)总体思路 (10) (四)发展指标 (10) 四、重点任务 (12) (一)优先发展民生品质商业 (12) (二)大力发展特色时尚商业 (14) (三)积极推进现代引擎商业 (16) (四)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18) (五)创新发展现代流通方式 (20) 五、优化布局 (22) (一)提升三大标志性商业中心 (22) (二)发展六类功能性商业中心 (22) (三)建设宜居型社区商业 (25) 六、保障措施 (26)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联动机制 (26) (二)优化商业服务业发展环境 (26) (三)加强商业建设的引导 (26) (四)进一步完善重点领域相关扶持政策 (27) (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咨询、教育等社会组织作用 (27) (六)加强行业基础调查研究和规划动态评估工作 (27)

前言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也是北京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的重要时期。商业服务业作为维系民生的重要行业,作为首都经济发展和宜居城市建设的支柱型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 适应“十二五”时期首都产业发展方向和功能布局,适应百姓生活方式和消费变化趋势,根据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总体部署,特制定《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 本规划服务于北京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国际商贸中心建设,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眼于商业服务业内涵式发展,将通过全面、系统、规范建设,构建面向未来,与城市经济运行系统相协调的现代新型商业服务系统,为服务和改善民生,促进北京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本规划适用领域为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居民服务业及典当、拍卖、租赁等特殊流通业。 规划实施期限为2011~2015年。

2014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析报告

2014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析报告 2014年10月

目录 一、行业监管体制 (4) 1、行业主管部门 (4) 2、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5) 二、行业概况 (6) 1、产业规模稳步扩大 (6) 2、效益保持平稳增长 (6) 3、研发投入持续提升 (7) 4、对社会经济贡献日益提升 (7) 三、行业市场规模 (7) 四、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 (8) 1、行业发展前景 (8) (1)产业规模 (8) (2)技术创新 (9) (3)应用推广 (9) (4)产业组织 (9) (5)人才建设 (10) (6)区域布局 (10) 2、行业发展趋势 (10) (1)网络化 (10) (2)服务化 (11) (3)体系化 (12) (4)融合化 (12) 五、行业主要壁垒 (13) 1、经验壁垒 (13) 2、人才壁垒 (13) 六、行业主要风险 (13)

1、行业风险 (13) 2、市场风险 (14) 3、政策风险 (14)

一、行业监管体制 1、行业主管部门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行业主管部门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及各级信息产业主管部门。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拟订信息产业的规划、政策和标准并组织实施,统筹推进国家信息化工作,指导软件业发展等。其主要职责包括:拟订信息产业的规划、政策和标准并组织实施,统筹推进国家信息化工作,组织制定相关政策并协调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指导软件业发展,拟订并组织实施软件、系统集成及服务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软件行业的行业组织是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主要从事软件行业市场研究,为会员单位提供公共服务、行业自律管理及向政府部门提出行业发展建议等。其主要职能是: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对各地软件企业认定机构的认定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负责软件产品登记认证和软件企业资质认证工作协助政府部门组织制定、修改软件行业的国家标准、专业标准以及推荐性标准等。 软件产品登记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经审查合格的软件产品由省级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批准,核发国产软件产品登记证书,并报税务部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备案。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国家版权局中国版权 保护中心和中国软件登记中心,由国家版权局授权中国软件登记中心

鹤壁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售后服务}鹤壁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服务业总量不断扩大。近年来,鹤壁市服务业发展较快,增加值已由2005年的42.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6.96亿元,增长速度保持在12.4%左右;2010年服务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18%。 图1鹤壁市服务业增加值和增速变化时间序列 (注:2000—2005年数据为公报数据,2006—2010年数据为市统计局修订后数据)图22010年鹤壁市三次产业结构 税收贡献度不断加大。服务业已经成为鹤壁市税收的主要来源。2005年至2010年期间,服务业税收实现了快速增长,由2005年的2.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9.45亿元,占总税收的比重由2005年的22.8%提高到2010年的33.3%;服务业税收年均增速高达30.5%,高于全市总税收年均增速近10个百分点。 服务业体系初步形成。鹤壁市作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经过科学规划和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为主要支撑,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和中介等行业竞相发展的格局。2010年,鹤壁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完成6.55亿元、25.38亿元、6.45亿元、7.7亿元、4.05亿元和26.83亿元,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分别达到8.5%、33%、8.4%、10%、5.3%、34.8%。

图32010年鹤壁市服务业内部结构 服务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行政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和收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在全省率先实行了行政审批(许可)“两集中、三到位”。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成功组建,农商行组建工作积极推进,成立各种担保机构27家。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坚持引才与引智相结合,引进高层次人才多名,并通过各类高层次人才兼职、担任顾问、技术指导、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承包、合作研究等人才柔性流动的方式为鹤壁提供智力服务。 (二)发展环境 1、有利因素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鹤壁市地处中原腹地,是豫北城市群的中心,也是晋冀鲁豫四省十三市经济协作区的中心,服务业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京珠高速、京广铁路、石武高铁和107国道纵贯南北,鹤濮高速,壶台公路和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即长-鹤-泰铁路横穿东西,已成为豫北“十”字交通中心。距郑州国际机场130公里,可以就近与郑州共享航空港。距天津港口500公里,通过无水港的建设,产品可直通海外市场。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将为商贸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基础设施完善。鹤壁市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城市道路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前言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渗透能力强、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利用充分等突出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发展和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于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全球软件技术和产业格局孕育着新一轮重大变革,为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带来创新突破、应用深化、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信息化发展规划(2O11-2015)》和《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达28.3%,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集聚日益明显,国际化水平持续提高,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已具备再上新台阶的坚实基础。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达到1.36万亿元,是2005年的3.5倍,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的比重从2005年的10.2%提高到2010年的18%,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产业结构向服务化发展,信息技术服务所占比重稳步上升,新兴网络软件和应用服务快速发展。 产业聚集效应突出,企业实力明显提高。2010年,广东、北京、江苏、山东、辽宁、上海、浙江、福建和四川9个省市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之和占全国的87%。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示范带动作用和影响力快速提升。2010年,我国年收入过亿元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以下简称软件企业)已经超过2000家,其中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的企业有7家,超过100亿元有4家,超过500亿元有1家,大企业日益成为产业创新和规模发展的主导力量。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部分领域取得突破。在“核高基”国家科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 (2016年)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6年4月

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本制度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解释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1- 目录 一、总说明 (2) 二、报表目录 (4) 三、调查表式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重点企业月报表(京信软统1表) (5) 四、附录 (一)指标解释 (7) (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分类目录及代码 (10) (三)嵌入式系统软件产品目录及权数 (18)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 -2- 一、总说明 为及时了解和掌握我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基本状况,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政策、实施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软件产业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统计局关于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意见的通知》等相关规定,参照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月报表》,特制定本统计报表制度。 统计报表制度是统计工作应遵守的技术规范,各单位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填报统计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数据,按时完成统计任务。 (一)统计内容 本报表制度的主要统计内容包括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具体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费用总额、利润总额、税金总额、研发经费、固定资产投资额等。 (二)统计对象 本报表制度的统计对象为从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法人单位。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经营活动具体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中属于“I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门类的活动。 法人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承担负债,并独立从事社会经济活动(或与其他单位进行交易)的组织。法人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2)独立拥有(或授权使用)资产或者经费,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3)具有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账户,或者能够根据需要编制账户。 (三)统计范围 本报表制度的统计范围为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重点监测企业,包括北京市入选工信部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以及行业细分领域代表性企业等。 (四)统计原则 遵循“统计在地原则”,即企业集团、集团公司在外省的具有法人地位的成员单位或下属企业,均应以独立核算单位按在地原则进行统计;对不具备有法人资格的成员单位或下属单位,应归入集团公司或企业集团内统计。 (五)具体要求 1.各单位在填报时,必须按规定的目录、代码顺序及指标解释的要求填报,不得擅自改动报表内容,要严格按报表中各种指标的计算单位填写,不得擅自更改报表中各项指标计算单位、指标名称,以免影响指标的真实性。

昌平区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

昌平区“十二五”时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北京市昌平区商务委员会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时期,昌平区商业服务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消费品市场规模逐年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较快增长。2010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8.3亿元(按法人在地统计口径计算),在10个远郊区县和5个城市发展新区中排名第三位;比“十五”末的2005年增长2倍多,年均增长25%,高于全市平均增速7.8个百分点,高于5个城市发展新区平均增速5.4个百分点。 (二)行业、业态结构日趋健全完善 批发零售业已有购物中心、百货店、超市、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等多种零售业态和农副产品、日用工业品、汽车、建材家居等多种类型的专业市场;餐饮业中不同规模、不同经营特色的餐饮网点大量出现;居民生活服务业中的洗染、照相、修理、洗浴、美容美发、再生资源回收等网点有所增加;农村连锁超市、便利店达到380多家,实现了千人以上大村全面覆盖;现代物流、会展、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方兴未艾,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三)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明显 商业服务业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显现。2010年,全区商业服务业(含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下同)实现增加值55.3亿元,比2005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21%,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14.4%,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8.7%。2010年,商业服务业企业实现税收30.9亿元,比2005年增长2.1倍,年均增长25.4%,占全区税收总额的21.7%,占第三产业税收总额的36%。在第三产业各行业中,商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及税收均居首位。 昌平区商业服务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商业服务业发展宏观调控机制不够健全完善,规划落实缺乏有效保障,资源配置、空间布局还不尽合理;商业经营定位差异不明显,整体经营层次偏低,特别是缺少高端零售商和商品品牌;部分企业经营效率低、经济效益低、发展后劲不足等。这些问题有待于在“十二五”时期及以后逐步加以解决。

定南县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定南县现代服务业 发展规划 二〇一二年九月

目录 第一章规划背景及依据 (1) 1.1 规划背景 (1) 1.2 编制依据 (2) 第二章发展现状及发展环境分析 (3) 2.1 发展现状 (3) 2.2 发展条件 (8) 2.3 发展机遇 (14) 第三章总体思路 (17) 3.1 指导思想 (17) 3.2 基本原则 (17) 3.3 发展目标 (18) 第四章发展布局 (20) 4.1 定南县产业发展总体布局 (20) 4.2 旅游业空间布局 (20) 4.3 物流业空间布局 (23) 4.4 商贸配套业空间布局 (28) 第五章重点产业发展思路及重点项目 (29) 5.1 旅游业 (29) 5.2 物流业 (40) 5.3 商贸配套产业 (44) 第六章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49)

6.1 加强领导,强化考核 (49) 6.2 规划引导,政策扶持 (49) 6.3 创新机制,项目带动 (50) 6.4 夯实基础,增强后劲 (51) 6.5 营造环境,法制保障 (52) 6.6 品牌引领,人才支撑 (52) 6.7 完善统计,健全体系 (53)

第一章规划背景及依据 1.1 规划背景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研究完善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办法,支持、抚州创建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综合试点城市,推动、综合物流园区及广昌物流仓储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支持建设服务业发展示基地;深化赣南与井冈山、闽西、粤东北的旅游合作,支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支持、创建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这一系列政策要求的提出,既表明我国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发展,已将其作为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把握发展主动权、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也为我国各区域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各区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推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实现区域综合实力整体跃升的有效途径。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研究报告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研究报告 都逸凡(一)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分类 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的行业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65)。 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公司所处的行业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65),具体所属子行业为信息系统集成服务(I6520)。 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公司公布的《挂牌公司管理型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处的行业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65),具体所属子行业为信息系统集成服务(I6520)。 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公司公布的《挂牌公司投资型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处行业属于“17 信息技术”中“1710 软件与服务”的子行业“17101110 信息科技咨询和系统集成服务”。 根据公司的主营业务,公司所处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子行业“系统集成服务”。 2、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石油企业销售板块提供油库自动化系统集成服务,所处信息系统集成行业的主管部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另外,由于公司在提供主营业务时还要安装机电设备、实施消防设施工程等,涉及到与此相关的设备安装、电缆敷设,因此还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监管。 工信部主要职责是:研究拟定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拟订实施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推动重大技术装

备发展和自主创新;管理通信业;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等。 住建部主要职责是:研究与拟定住房和城乡建设相关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并指导实施,进行行业管理;对全国的建筑活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重点审查施工单位的资格和资质,制定及推行相关的行业标准;指导全国建筑活动,规范建筑市场;拟定勘察设计、施工、建设监理和相关社会中介组织管理的法规和规章并监督指导;组织协调建设企业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建筑劳务合作等。 行业自律组织是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和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作为政府主管部门、电子信息全行业和企业之间的枢纽和桥梁,主要职能是反映会员诉求,维护会员权益,促进电子信息行业自律,协助和支撑政府开展行业管理工作等。行业企业在进行主营业务活动时,需重点关注服务对象的安全问题,因此受到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的监管。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责是开展调查研究,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推进行业标准化工作和安防行业市场建设;推动中国名牌产品战略;培训安防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国内外技术、贸易交流合作;加强行业信息化建设,做好行业资讯服务;组织订立行规行约,建立诚信体系等。 (2)行业法律法规与政策

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武汉大学科技园

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武汉大学 “十二五”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根据国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整体部署,制定本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 “十一五”是我国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取得重要进展的五年。自2006年全国现代服务业科技工作会议以来,我国现代服务业科技工作按照《科技规划纲要》的部署,组织实施了“现代服务业科技行动”,加强了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支撑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开展了现代服务业科技应用示范,优化了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环境,提高了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水平,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 ——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大进展。“十一五”期间,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重点项目,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数字医疗、数字内容、数字社区、数字教育、数字旅游、电子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多个重要领域和方向,突破了一批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和系统集成技术,制定了一批现代服务业标准规范,现代服务业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高。 ——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态势初步显现。通过应用示范,创新了一批服务模式和服务业态,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企业。截止2010年底,全国已有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18家,一批现代服务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相继成立。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在服务业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环境明显优化。颁布了《现代服务业科技行动纲要》,举办了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系列论坛。在现代服务业相关领域支持建设了若干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综合研究机构,加大了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等政策的实施力度。提高了有关各方对现代服务业的认识,营造了全社会共同

浙江嘉兴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嘉政发[2012]34号)

嘉兴市人民政府文件 嘉政发…2012?34号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嘉兴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嘉兴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六届市政府第7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嘉兴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三月十四日(此件公开发布) — 1 —

嘉兴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深入实施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推动全市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嘉政发…2011?30号),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期限为2011年—2015年。 一、现实基础和发展背景 (一)现实基础 “十一五”期间,全市服务业发展呈现总量增长、贡献提高、结构优化、投入加大、领域拓展的良好态势,为“十二五”服务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总量不断扩大,贡献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市服务业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5%,高于同期GDP增速1.1个百分点。到201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833.6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6.2%;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33.1%,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服务业就业人数达89.2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达28.1%,较2005年提高了4.1个百分点,成为吸纳就业主渠道之一;服务业地税收入达73.6亿元,占全部地税收入比重为55.9%,成为地方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服务业完成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07.7亿元,占全部限额以上投资的44.6%,较2005年提高0.4个百分点,成为固定资产投资— 2 —

的主要增长点。 2.结构逐步优化,集聚效应初现。“十一五”期间,全市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市信息服务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行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从22.8%提高到25.1%,提高了2.3个百分点。服务业集聚发展效应初现,嘉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列入省级产业大平台,嘉兴现代物流园、嘉兴科技城、浙江九龙山旅游度假区、海宁经编产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列入了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规划建设的一批物流园区、科技创新园区、总部基地、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创意产业园区等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态势良好,带动作用明显。 3.行业亮点纷呈,新兴产业兴起。“十一五”期间,全市现代物流、金融、商贸、房地产、旅游等重点行业较快增长,科技服务、软件与信息服务、居民服务、教育培训、会展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带动了“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服务外包发展。到2010年,嘉兴内河港完成货物吞吐量在全国内河港口中排名第8位;嘉兴港实现货物吞吐量和国际标准集装箱量分别增长27.2%和73%;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为2005年的2.6倍和2.7倍;各类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为2005年的1.3倍;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和商品房销售面积分别为2005年的2.2倍和1.5倍;接待国内游客和入境游客分别为2005年的2.3倍和1.5倍, 63.9万人次,旅游创收和创汇分别为2005年的2.7倍和1.6 — 3 —

浅析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现状及发展

浅析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现状及发展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析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先导性产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等突出特点。本文查阅了行业相关数据,分析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目前的现状、未来的转变方式及发展机遇。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指对信息传输、信息制作、信息提供和信息接受过程中产生的技术问题或技术需求提供服务的行业,行业主要是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对信息进行生产、收集、处理、加工、存储、运输、检索和利用,并提供相应信息服务。根据根据中国证监会2012年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本行业为“I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下属的“I6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我国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软件行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数量和业务收入分别由2002年的4700家和1100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8,222家和42,848亿元,超过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4万亿元目标,产业规模实现了大幅扩

张。2015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最终的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 2015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整体呈平稳较快增长态势,收入增速比去年同期有所放缓,但仍高于电子信息制造业水平,产业结构和布局良性调整,新兴领域业务快速增长。2015年1-12月快报显示,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共完成软件业务收入万亿元,同比增长%,增速低于2014年个百分点,但仍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高于同期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增长率。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15年1-12月统计,中东部产业增速较快。2015年,中、东部地区分别完成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收入1,978和32,917亿元,同比增长%和%,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和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实现收入规模占比%,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 我国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行业规模巨大,增速相对平稳。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定期公布的《软件业经济运行快报》统计分析数据,我国系统集成服务收入由2011年的3,921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7,67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15年,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其中包含信息技术咨询设计服务、系统集成、运维服务、数据服务等)约为22,211亿元,同比增长%。

服务业发展规划大纲

服务业发展规划大纲 一、面临形势 (一)发展成就 “十二五”以来服务业发展规模、投资、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吸纳就业、新型业态或模式等指标情况、增速情况。 (二)主要工作 “十二五”以来重点工作、重大项目进展情况,取得的成效,实现的突破或亮点,各地有助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三)存在问题 结合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影响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指出制约发展的瓶颈因素。 (四)面临机遇和挑战 分析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从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增加就业、培育载体、创新机制等方面提出具体发展目标。 三、发展重点 提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各领域的发展重点,包括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举措、发展目标

等。 (一)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1.交通物流业(市交通局负责) 2.金融保险业(市金融工作办公室负责) 3.高技术服务业、科技信息服务业(市科技局负责) 4.商务服务业(市商务局负责) 5.会展业(市资源转型办公室负责) 6.农业服务业(市农业局负责) 7.节能环保服务业(市环保局负责) (二)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1.商贸服务业(市商务局负责) 2.文化产业(市文化广电局负责) 3.旅游业(市文物旅游局负责) 4.健康服务业(市卫生局负责) 5.体育产业(市体育局负责) 6.房地产业(市住房建设局负责) 7.家庭社区服务业(市民政局负责) 四、产业布局 依据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功能定位,提出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和服务业聚集区建设的方向、措施等。 五、保障措施 着眼改革创新、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提出主要政策措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