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省现代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意见

河北省现代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意见

河北省现代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意见
河北省现代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意见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现代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意见的通知

冀政函〔2011〕88号

河北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河北省现代服务业“十二五”

发展规划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河北省现代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意见》已经2011年5月31日省政府第8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六月十五日

河北省现代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河北省现代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冀政函〔2010〕56号)(以下简称《规划》),确保圆满完成各项规划目标,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围绕实施《河北省现代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完善功能、提升水平,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和社区的服务业。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加强政策扶持,巩固发展载体,壮大发展主体,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推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努力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扩大就业的主渠道、结构调整的大平台、科学发展的生力军。

二、工作目标

按照《规划》既定部署,“十二五”期间,我省现代服务业将努力实现如下目标:

(一)产业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15年突破1万亿元大关,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达30%以上。

行业目标:加快发展市场前景好、增长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物流、文化、旅游、金融、商贸流通、健康产业、会展、服务外包、研发设计和房地产等重点服务业行业,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左右,文化产业和金融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4%左右,旅游收入突破2000亿元。石家庄、秦皇岛等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二)空间布局目标。

省会石家庄(一区四组团)服务业发展实现“一极突破”,即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突破50%,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环首都和沿海两大服务业增长带得到进一步提升,在产业聚集、业态创新、项目建设、承接产业转移、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等方面形成一定优势;各地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壮大各具特色的服务业,形成多点支撑。

(三)项目建设目标。

现代物流振兴、文化资源激活等“八大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150个重点项目基本建成投产,形成50个类型不同、业态各异、效益明显、带动力强的省级服务业聚集区和城市特色功能区,新增50个以上有较大影响力的服务品牌,秦皇岛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发展重点

(一)现代物流。

着眼构筑“国内外联通、京津冀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打造环首都物流产业带,畅通冀东和冀中南物流通道。进一步完善提升秦皇岛、唐山、黄骅三大港口和石家庄空港的功能,加快建设海港口、空港、内陆港等交通枢纽型物流产业集聚区。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和产业基地,建设钢铁、煤炭、装备制造、医药等产业基地型物流产业集聚区。依托保定、石家庄等大型批发交易市场,建设商贸集散型物流产业集聚区。完善物流品种,拓宽物流领域,积极发展果蔬、肉类、水产品等冷链物流和粮食、化工产品等专项物流。

(二)文化创意。

发展壮大优势文化产业,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文化用品设备生产等重点文化产业发展。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加快发展文化创意研发设计、数字出版、移动

多媒体等新兴产业。深入挖掘整理文化资源,加快产业化进程和各种文化娱乐、展示场所建设,延伸产业链条,丰富服务内容,实现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同步增值。依托石家庄和保定动漫产业基地,发挥高校、文化机构和专业人才密集等优势,加快动漫、网络游戏的制作生产,努力创作精品,形成品牌优势。以科技创新推动文化生产、传播和服务模式创新,开发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催生新型文化业态。建设一批县级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壮大一批符合农民文化口味的艺术表演团体。

(三)旅游产业。

加强旅游资源统一规划和综合开发,构建开放的旅游景区和线路,建设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名城、名镇和名区。培育省会石家庄旅游增长极,将石家庄打造成冀中南旅游中心城市,将承德和秦皇岛打造成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环京津和环渤海两个休闲度假旅游带。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森林生态旅游、工业旅游、低空航空旅游等新业态,扶持农家乐、农家采摘园、乡村旅社等业态发展。打响红色旅游、皇家旅游、海洋旅游、生态旅游、冰雪旅游五大品牌。依托旅游城市和景区,建设一批集宣传促销、导游、咨询、预定、投诉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信息服务平台。

(四)金融保险。

加快建设中国北方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和重点金融街区,吸引国内外银行、保险、证券、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来我省设立中国总部、分支机构,推进河北金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我省金融产业综合竞争力。扶持河北银行等地方银行做大做强,鼓励城市商业银行增设分支机构。鼓励县级和市级农村信用社加快股份制改造,加快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建设,推进全国性法人保险机构组建步伐。完善金融产品,稳步推进投资基金、债券、票据、短期融资券、期货、医疗保险和责任保险发展。

(五)商贸流通。

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和“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切实搞好“农超对接”,构建城乡一体化现代流通网络。围绕环首都地区,建设一批大型特色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支持推进各类商品交易市场改造升级和延伸产业链条,打造集商品展示、信息发布、价格形成、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现代采购交易平台。高标准规划城市商业网点,谋划建设一批出品位的城市综合体,推动城市商贸企业健全服务网络,扩展连锁经营。积极繁荣发展夜经济,在城市黄金地段规划布局一批特色餐饮、品牌购物、民俗文化、休闲旅游、酒吧歌舞、娱乐健身等服务业项目,打造特色夜经济服务街区和产业链。

(六)会展业。

优化会展业战略布局,构建以石家庄为“一核”,唐山、秦皇岛、廊坊、邯郸、沧州为“五极”,张家口、承德、保定、衡水和邢台为“多点”的会展业空间格局。做大做优综合性会展,完善提升专业性会展,大力发展经济贸易、投资招商、文化庆典、体育健身等具有河北特色的品牌展会。完善会展场馆设施,建设一批国内外一流的会展中心,提升服务功能。延伸拓展会展产业链条,带动商贸流通、交通运输、休闲旅游、展览设计、装饰装修、信息咨询、高端论坛等相关产业发展。

(七)服务外包。

结合我省实际,重点开展信息服务、金融、物流、医疗、法律、动漫、研发设计等领域的服务外包业。制定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承接国际和京津服务外包产业转移,培育壮大一批服务外包基地,推进国际服务外包产业聚集。依托廊坊、秦皇岛、保定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其他有条件的区域,着力培育1个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4个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5个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和50家省级服务外包示范企业。

四、工作任务

(一)加强规划和产业政策引导。

1 编制发展规划。各设区市、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全省服务业发展总体部署和主要目标,研究制定重点行业发展规划,把服务业发展任务分解落实到年度工作计划中。

2 完善产业政策。各有关部门要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我省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及重点,抓紧制定、细化符合我省实际的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指导目录。根据服务业各重点行业特点,完善相关产业政策,形成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各设区市也要制定并细化突出本地特色的服务业发展指导目录。

(二)培育新增长点。

1 推进集聚式发展。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参照省级工业聚集区和物流产业聚集区的做法,结合各自特点,着眼于整合服务业资源,围绕现代物流、文化创意、旅游开发、研发设计、金融保险、外包服务、商务服务等领域规划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编制聚集区发展规划,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完善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已认定的首批16家省级物流产业聚集区建设,谋划和推进环首都经济圈6个现代物流园区建设。构建石家庄大西柏坡红色旅游、保定温泉度假村等12个旅游产业聚集区。完善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评定标准,加快推进承德“鼎盛王朝”、山海关古城等文化产业园区建设。

2 巩固发展载体。加快城市化进程,培育壮大城市群,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壮大提升中等城市,建设一批特色重点镇,推进曹妃甸新城、北戴河新区、正定新区、黄骅新城、冀南新区等新城区和产业新区建设,促进服务要素和服务业企业向城市集中,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

3 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推进城乡服务业资源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加快建设通达城乡的交通、通信、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网络,完善文化、教育、卫生、医疗、信息、农技等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支持城市服务业加快向农村地区延伸,引导支持供销社、邮政和大型城市商业企业完善农村物流连锁配送网络,扩大物流规模和品种,建立农业生产资料、农村生活用品、农副产品、药品配送基地,构筑城乡一体化双向商贸流通网络。积极开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性“下乡”活动,组织实施科技下乡、文化下乡、医疗下乡、网络下乡、人才下乡等计划。完善农村服务业企业组织结构,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农村服务业龙头企业发展。

(三)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1 加强项目谋划。各级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结合《规划》提出的“八大工程”,加强重大服务业项目谋划,抓紧落实项目业主,明确项目定位,细化建设内容,完善服务功能。对全省服务业发展影响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服务业项目,优先纳入《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有关重点专项规划。“十二五”期间,各设区市要谋划、建设20个以上营业收入超20亿元的服务业项目,有条件的市争取谋划建设3至5个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服务业项目。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在“菜篮子”产品优势产区和大中城市新建和改造一批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和标准化菜市场。

2 加快项目建设。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抓紧与国家相关部委汇报衔接,争取将更多的服务业重大项目列入国家规划。对符合条件的服务业项目,优先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逐年提高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中服务业项目的个数和比例。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强化重大项目领导分包责任制,明确进度安排和工作时限,加强项目监管,保证项目按时保质完成。

(四)创新发展方式。

1 推进技术创新。鼓励服务业领域技术创新,把现代服务技术开发应用列为省级科技发展规划重点领域。培育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谋划建设一批技术研发中心和中介服务机构,并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省级产业聚集区和生产基地的作用,支持建设一批集研发设计、信息咨询、产品测试等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

2 加快业态创新。引导推进总部经济、创意经济、网络经济、楼宇经济、会展经济,鼓励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商务旅游、农业观光旅游,支持商贸、文化、教育、医疗、养老领域推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特许经营等现代经营模式。

3 推进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拓展软件服务业发展空间。围绕研发设计、过程控制、企业管理、物流配送、市场营销、人力资源、技术改造等方面,提高工业软件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研发应用水平,发挥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对其他服务业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五)深化改革开放。

1 加快改革步伐。推动国有服务业企业股份制改革,鼓励国有服务业企业通过股权并购、股权置换、相互参股等方式兼并重组,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服务业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指导各市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放开产权市场、经营市场和作业市场。对医疗保健、教育培训、文化、广电、体育等能够实行市场化经营的领域,放宽市场准入,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推进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条件成熟的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继续探索并逐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规模和领域。推进后勤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分开,实现后勤管理科学化、服务社会化。

2 扩大对外开放。认真落实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继续发挥好香港投资洽

谈会和廊坊投资洽谈会的作用,进一步拓展招商引资的范围,吸引世界500强和全国100强企业来冀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配送中心、采购中心、培训中心、结算中心。办好河北文化周、国内外主流媒体河北行等活动,培育外向型文化出口企业和产业基地,鼓励有河北特色的文化艺术、展览展会、冀菜、杂技、工艺品、出版物等产品和服务出口,扩大服务贸易规模。

3 加强区域合作。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以服务业合作为重点推进区域经济特别是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围绕打造环京津现代服务业增长带,实施环首都经济圈战略,加快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研发设计、融资服务、商务服务、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康复、养老服务、观光农业、鲜活农产品和居家用品配送等领域的区域合作,在涿州、广阳、三河、香河、怀来、丰宁建设面向首都需求的现代物流园区。围绕打造冀东和冀中南物流通道,深化与晋蒙辽等省区和腹地的战略合作,共同建设大型物流项目,畅通物流通道。

(六)培育知名品牌。

1 实施品牌战略。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传统工艺和老字号,培育一批具有浓郁河北特色的品牌服务项目和产品。加快建立完善服务业品牌培育、推广和保护机制,加强对服务产品和企业品牌、商标商号、老字号的认定工作,全省培育100个左右省级以上服务业品牌(著名商标、知名商号、名牌老字号等)。

2 推行服务标准化。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委等6部门《关于推进服务标准试点工作的意见》,在物流、旅游、体育、商贸、餐饮、社区服务、商务服务等领域,开展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并积极向国家标准委申报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制定一批服务业地方标准,每年制定发布20项以上服务业地方标准;培育创建一批省服务名牌和省服务质量奖单位。

(七)扶持龙头企业。

1 培育壮大优势企业。各级各部门要支持优势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鼓励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和集团。支持河北港口、河北旅游、河北报业、河北出版、河北演艺、河北影视、河北广电等大型企业集团以资本为纽带,跨地区、跨领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

2 剥离服务业务。推广开滦集团物流业务剥离的经验,选择支持一批大型二产企业剥离研发设计、现代物流、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管理咨询等业务,组建专业化的服务企业。引导高技术制造企业、工程建筑企业、办公设备及家用电器生产企业实现由以生产制造为主向以研发设计、工程设计、运营管理、客户服务、检验检测、售后服务、金融租赁、信息技术服务等高端服务为主转变。

五、政策措施

(一)放宽市场准入。

1 除法律、法规对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另有规定外,服务业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

本3万元,一人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

2 进一步降低企业注册资本,实行零注册,对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以及变更注册登记的,免收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

3 新开办从事夜经济的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免收注册登记费。

4 支持投资人以知识产权等评估作价出资组建文化企业,非货币资产出资比例最高可达70%。组建文化企业集团,子公司条件由5个放宽至3个,母公司注册资本条件放宽至2000万元。

5 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要充分考虑服务业发展需要,城市黄金地段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6 除有特殊规定外,服务企业设立连锁经营门店可持总部出具的连锁经营相关文件和登记材料,直接到门店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登记和核准经营范围手续。

(二)实施税收优惠。

1 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14号)等和财税〔2009〕31、34、105号文件精神,落实增值税转型政策和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政策,文化企业购进的符合抵扣政策的固定资产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

2 中小商贸企业应纳所得税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员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的,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3 对经设区市政府认定的夜经济特色街区内娱乐业纳税人按照5%的税率征收营业税,文化、体育业纳税人按照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夜经济服务业企业如缴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可按规定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申请减免税。

4 经国家认定的动漫企业自主开发、生产动漫产品,可申请享受国家现行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增值税优惠;动漫企业自主开发、生产动漫产品涉及营业税的(除广告业、娱乐业外),按适用税目和税率征收营业税;动漫企业自主开发、生产动漫直接产品,进口设备可免征进口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

5 开发区内配套的及服务业聚集区内的生产性服务企业,享受开发区工业企业相关的税费优惠。对缴纳增值税的服务贸易出口企业,享受出口退税政策。

6 “退二进三”企业利用原址转办服务业项目的,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以房地产作价入股进行投资或联营且产权不发生转移的,不征收土地增值税。

7 对养老机构建设运营税费实现减免,福利性和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收入按规定减免征营业税、自用房屋和土地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三)加大资金投入。

1 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适当向服务业领域倾斜,采取贴息、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加强服务业发展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业态,支持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服务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与中央投资进行配套。各设区市和有条件的县(市)要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并逐步扩大资金规模。

2 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等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逐步将收费权质押贷款范围扩大到供水、供热、环保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3 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积极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探索组建河北省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和河北省文化企业担保公司,制定文化无形资产评估质押担保办法。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知识产权交易。

4 对引进的国内外著名服务业企业总部、地区总部、采购中心、研发中心等自建、购买或租赁办公用房的,所在地政府可给予适当补贴。

5 引导金融机构逐步增加服务业项目贷款规模,增加对重点服务业企业的授信额度。

6 鼓励产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创业投资机构及信用担保机构积极面向中小服务企业开展业务。

(四)强化用地保障。

1 鼓励“退二进三”。根据城市总体规划逐步迁出或关闭市区污染大、占地多等不适应城市功能定位的工业企业,工业企业退出的土地优先用于发展服务业。

2 加强对服务业用地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的履约管理,保证政府供应的土地能够及时转化为服务业项目供地。

3 在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对原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作为原单位资产不再进行处置;对原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土地用途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经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仍以划拨方式使用;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应依法办理土地有偿使用手续,经评估确定后,以作价出资(入股)等方式处置,转增国家资本。

4 经设区市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批准的商贸、餐饮、体育、文化、旅游等城市夜经济服务业项目,降低临时占用道路收费标准,免收征地管理费。

5 对新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用地,可采取划拨方式优先供地。

(五)完善价格和收费政策。

1 支持秦皇岛市开展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在试点区域内对国家鼓励类服务业企业用

水、用电、用气、用热实现与工业同价。

2 对单独计收电费、规模以上的商场、超市、重点餐饮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菜市场,纳入暂缓执行峰谷分时电价范围。

3 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公开、透明的定价制度。对未列入国家和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的一律不得收费。对收费标准有上下幅度规定的,按下限收费。

4 对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免费开放的公益性文化单位执行当地居民生活水、电、气价格标准。

5 在夜经济集中发展区域、休闲娱乐场所、旅游景点附近合理规划和增设公用停车场,在夜间集中消费时段免收停车费。

6 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医疗设施建设。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服务业发展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任务,加强对服务业发展工作的领导。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做好任务分解、措施制定、督导检查等工作,及时向省政府报告服务业发展及工作进展情况。

(二)明确责任分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和工作分工,结合实际,根据行业特点和工作特性,明确工作进度,细化责任分工,加强督导调度。对服务业重大项目实行部门和属地负责,滚动管理,加强督导,加大推进力度。

(三)强化统计评价。加强服务业统计,完善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增加服务业统计经费,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逐步建立服务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公布全省和各地服务业发展主要指标,以此作为对各级服务业发展工作的考评标准。

(四)营造发展氛围。全面宣传服务业发展规划、扶持政策,表彰奖励服务业龙头企业和服务品牌,深入报道新兴服务业态、先进消费模式和重大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对服务业重要地位的认识。强化服务市场监管,规范服务市场秩序,为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附:1 河北省现代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意见重点工作部门分工表

2 河北省现代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重大项目表

3 “十二五”期间河北省服务业发展特色县(市)名单

4 “十二五”期间河北省服务业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名单

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现代服务业是城市发展的主体,是经济快速发展和结构优化提升的主要推动力,是现代经济增长中最具创新性和活力的部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是我市加快建设上海南翼开放型经济强市、杭州湾北岸现代化港口新市、江南水乡生态型文化大市的必然选择。为指导我市“十二五”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进一步增强我市城市功能和综合竞争力,依据《平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浙江省、嘉兴市发展服务业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发展实际,特制定《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主要任务是明确我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空间布局、重点产业、政策措施。规划期限为 2011-2015年。 一、发展背景 (一)服务业发展基础 1、总量不断扩大、贡献不断增加 2010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7.1亿元,同比增长12.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27%,“十一五”年均增长14%,实现了总量翻一番,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1.3%,比2005年的29.3%提高了2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49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7.1%;服务业地税收入完成7.67亿元,是2005年的2.3倍,占全市地税收入的比重达46.9%;服务业从业人员从2005年末的6.7万人增加到2010年末的11.9万人,占比从24%提高到24.8%。 2、投资不断加大、质量不断提升 2010年,不含嘉兴港区,服务业投资完成53.3亿元,比2005年增长98.1%,“十一五”期间基本实现了翻一番。“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实施服务业重点项目237个,累计完

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

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 一、XX年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中央提出经济发展方式“两个转变”即: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的总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市委“港口引领、陆海联动、多极发展、全面跨越”总战略,围绕建设“台州北部服务业中心”和“宜居城市”目标,做到“三突出、三加快”和“四注重、四推动”: 1、“三突出,三加快”: 突出头门港建设,加快港口服务业形成。发展港口服务业,有利于提高港口运作效率,提升港口竞争力,发挥“一港带全局”的放大效应,带动我市经济发展。谋划长远、着手眼前,着重围绕“产业港、物流港、贸易港”的功能,突出头门港的龙头作用,加强与央企、国企开展项目推介和招商选资工作,大力发展物流、大宗商品交易、集装箱运输、储运等港口服务业。 突出“三圈两岸”平台建设,加快服务业集聚发展。建设服务业集聚平台,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中和功能集成,提高服务业投资的质量和效益。根据区域和产业目标定位和发展优势,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一批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建设“三圈两岸”平台。加强项目推介和招商选资工作,瞄准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示范作用突出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商贸综合体、楼宇经济和金融创新等新型业态。 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服务业结构优化。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市服务业中的短板,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来保障。重点扶持培育现代物流、金融、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另一方面,要继续抓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鼓励企业做强主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主体培育,推进服务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 2、“四注重,四推动”:

关于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汇报

关于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汇报近年来我县围绕“新型工业县、优秀旅游城、生态示范区”发展战略,坚持文旅结合、商旅互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全县现代服务业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2013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22。55亿元,增长10。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7%;第三产业实现税收亿元,占全县总税收的%;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达到%。但是,目前全县现代服务业在发展机制上、在规划引领上、在政策引导上,还需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规划引领、项目支撑,夯实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 在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认真抓好现代物流、专业市场、商业网点以及教育、文化、旅游、信息产业等行业专项发展规划的编制。进一步完善优化《县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切实发挥好现代服务业在新形势下对经济的拉动和提升作用,加快完成《“十二五”商贸和物流发展规划》和《县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大力推进《粮药物流园区》、《文化产业园区》、《新城商业综合体》、《和谐国际金融中心》等项目规划的实施。坚持把抓项目、促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以现代商贸集聚区建设规划为抓手,以提升城乡商贸中心设施水平、完善业态布局为重点,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今年,我县引进、实施了“道地中药材全球

交易中心、新城商业综合体、九龙服装城、大南街中心商务区、和谐国际金融中心”等一大批商贸流通重点项目。这一批大型商业项目建成营业后,将为提升城市功能、优化网点布局、方便市民消费、增强商贸流通业持续发展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二、突出政策配套、人才保障,创优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 针对不同领域、不同性质服务业企业,进一步明确各方面优惠政策。加大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支持力度,建立服务业发展促进基金,进一步推行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推动品牌服务战略实施和名牌扩张,引领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实行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土地管理政策,加强和改进土地利用计划调控,适当增加服务业发展用地。 一是对列入国家鼓励类服务业项目在用地指标上给予优先安排。对规划布局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项目和服务业重大项目,优先保障用地指标。四星级以上酒店优先安排用地指标,不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可按符合规定的最低价起始招拍挂出让土地。 二是在城市新区规划建设中要优先安排足够空间的商业用地。 三是规划建设城市新建居住区,按国家规范标准规划配套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停车场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点。 四是对经县政府批准设立的现代物流集中区开发建设,给

张家港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报告

家港市服务业十二五规划 1.前言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的目的(注意相关语句通顺) 通过对家港市服务业的发展背景和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及充分对周边地区服务业的发展和分析,确定家港市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情况;研究和总结政府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当地政府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持程度和地区部产业的各种联系,定位家港市服务业发展的大致方针;借鉴国外和国先进的发展模式;运用合适的专业分析模型预测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制定家港市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策略,地区性的重点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之间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以及带动家港市服务业的长效持续的发展,促

进家港市城市整体性发展。 1.1.2研究的意义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城市化、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目前该区域的产业正处于以制造业为主导、服务业快速推进的发展阶段。随着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长三角地区纵向一体化和垂直一体化分工并行、合作与竞争共存的局面正逐步形成。面对这样的态势,家港市必须准确定位,捕捉机遇,主动承接国际及长三角地区的服务业转移,实现与大都市地区服务业互补,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区,快速构建家港服务业经济,提升家港在南各县级市中地位。 本次家港的社会经济与国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服务业专项规划,主要是在“十二五”期间,指导和制定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方针,使家港市经济的持续有力的发展,解决当前服务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提出未来5年服务业发展的思路以及模式。 1.1.3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包括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对家港市服务业的现状进行实地调查,搜集分析家港市服务业目前发展状况的相关资料; 2.参考文献法:查阅期刊、杂志、报刊、著作、网络等相关资料,借鉴国际、国服务业发展成功案例,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家港市服务业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总体发展战略; 3.比较研究法:主要是针对服务业规划的联系和区别的比较,从比较中分析、归纳有关信息。比较时注意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为解决当前的课题研究提供借鉴; 4.个案分析法:对经典的有代表性的服务业规划方案进行个案分析研究,从中

商务服务业发展规划意见(完整版)

商务服务业发展规划意见 商务服务业发展规划意见 (四)规划的期限 中期规划201X—201X年,远期展望201X年—201X年。 (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商务服务领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和贸工农一体化为目标,以现代流通服务方式改造传统产业,创新消费和服务方式,引导商务服务业有序发展,发挥商务服务业的先导作用,促进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六)规划的原则 1、以人为本,便民利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 2、结构调整,布局优化,互动发展的原则; 3、项目支撑,特色明显,重点突出的原则; 4、适度超前,多元投资,共同发展的原则; 5、规划先行,创新机制,依靠科技相结合的原则。 二、规划背景及现状 (一)规划背景 加快商务服务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我国人均gdp突破了1200美元,进入了前工业化时代,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的主要行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产业。目前

我国大多数城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都低于50,我州不到30,与发达国家相比低30多个百分点,发展空间较大。今年,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全国流通工作会议,并制订下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昭示着我国商务服务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保持二产平稳、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同时,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即把商务服务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是产业、贸易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必然要求。 (二)“十五”期间商务服务业现状 第三产业增加值201X年预计达50.6亿元,平均增长 9.7,低于gdp平均增长率(1 1. 4) 1.7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由201X年的3 1.78下降为2 7.8,下降 3.98个百分点,全省排位第8位; 其中批发贸易餐饮零售业201X年预计实现增加值1 4.99亿元,平均增长 10.96,占gdp的比重为 8.2;比201X年的 8.6下降0.4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X年预计实现4 8.97亿元,平均增长1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方案(最新)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方案 为推动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与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x理论、“x”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商贸活区”发展战略,以规划为先导,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为着力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实施资源整合、要素重组、规模集聚和产业升级,推进现代服务业快速、高效、优质发展,使现代服务业成为我区经济新的增长极。 (二)发展目标。 到“x”末,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由x年的26%增加到28%;生产性服务业、新型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80%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以上;建成5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安居房和120万平方米的商品房;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60%以上。 二、总体思路 (三)根据我区总体规划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抓住国家对大别山片区扶贫开发的政策机遇,统筹规划工业与服务业、城市发展与配套服务业,合理规划区域布局和功能布局,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服务

业四大区域板块,即以传统专业市场、饮食、大型超市为主的老城商业板块;以金融服务、交通服务、房地产开发、宾馆会所为主的北部新城板块;以现代家具展示、商务服务、旅游休闲为主的园区与城区结合部新型功能板块;以火车站为中心的仓储物流板块。 三、主要任务 (四)积极发展商贸服务与现代物流业。整合现有零散的物流企业和个体运输户,培育商贸龙头企业,壮大物流企业实力和规模,建成区域性的物流中心。 (五)稳步发展房地产产业。重点发展普通商品住宅,建设一批房地产开发重点项目、精品项目,提高我区房地产业水平。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力度,逐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 (六)加快金融和保险服务业发展步伐。重点引进金融业法人机构,支持金融机构拓展服务内容,积极发展农村金融业,大力发展商业保险业,不断提高金融业服务水平。 (七)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积极引进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商务服务体系,搭建中介机构信用信息库及相应的网络平台,提升我区商务服务行业整体水平。 (八)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以互联网、移动通讯网、数字有线电视网、无线宽带网络为载体的新型服务业。广泛开发和利用信用信息资源,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资源体系,推进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发展。

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无锡市“十二五”服务业进展规划 序言 《无锡市“十二五”服务业进展规划》是依照《中共无锡市委委关于制定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 建议》和《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 规划编制的政策依据是:2008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进展的指导意见》、2009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进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2010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2010年6月江苏省政府颁发的《江苏省服务业提速打算》以及2011年8月无锡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无锡市领先差不多实现现代化行动纲要》、《无锡市产业升级行动打算》等有关文件精神。 《无锡市“十二五”服务业进展规划》要紧分析“十二五”期间无锡服务业进展面临的形势、进展目标、进展任务、空间布

局及政策措施,是无锡以后五年服务业进展的纲领性文件,是营造服务业进展良好环境的重要内容,是各地区及有关部门编制实施服务业进展规划及相关重点领域规划、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进展基础与形势分析 第一节“十一五”进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无锡服务业呈现健康快速进展的良好态势,成为我市经济进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力量,为我市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服务型经济占主导的产业结构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服务业贡献程度不断增强 “十一五”以来,无锡服务业总量规模迅速扩张,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逐年上升。2005—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从1055.74亿元提高到2479.57亿元,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由37.8%提高到42.8%,上升5个百分点;全市服务业

佛山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

佛山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 佛山市科技服务业进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科技服务业是指运用现代科技知识、现代技术和分析研究方法,以及体会、信息等要素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要紧包括科学研究、专业技术服务、技术推广、科技信息交流、科技培训、技术咨询、技术孵化、技术市场、知识产权服务、科技评估和科技鉴证等活动。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关键产业。为促进佛山市科技服务业的进展,特制定本规划,分析佛山市科技服务业进展基础和进展环境,明确佛山市科技服务业进展的指导思想、进展思路和目标,重点领域和要紧任务,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 一、佛山科技服务业的进展基础 (一)进展现状 1.体系持续完善 近年来,依靠佛山制造业完整的产业链和资金链,佛山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佛山科技服务业迅速进展,共有6个国家火炬打算特色产业基地,省级研究院4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78家,市级工程中心138家,差不多上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中小企业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市创新中心、行业创新中心、专业镇创新平台、企业创新中心等齐头并进的一体化进展格局。 2.集聚创新成效明显 佛山市专业镇和“一区六园”的快速进展成为推动科技服务的重要力量,借助政府的“有形之手”与市场的“无形之手”催生了以专业镇为载体的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如西樵南方技术创新中心、华夏建陶研究开发中心、华南家电研究院等等,这些平台通过集聚科技创新力量,重点解决各行业进展过程中基础性和前瞻性的咨询题,为各类企业提供服务。这些平台所取得的技术突破促进使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持续往新的、更高层次的模式转变,成效明显。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91831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总体发展规划 2010.10 前言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充分利用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勇当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我国体制创新和制造业引进开放中发挥了历史性的先导作用。当前是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开放与合作,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选择,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在新时期的新使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要求深圳先行先试,以前海为载体,推进粤港澳现代服务业紧密合作。 为此,特制定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 前海位于深圳西部、珠江口东岸,毗邻港澳,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规划期至2020年。本规划是指导前海深港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依据。 一、总体思路 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先行先试作用,利用粤港两地比较优势,进一步深化粤港紧密合作,在前海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我国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建立更加开放经济体系作出有益的探索,为全国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一)重要意义。 ——有利于实现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新要求,培育参 与全球竞争新优势。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国提高开放 型经济水平的内在要求。利用香港服务业发达的优势,着力加强与港澳合作,在前海高起点高水平发展现代服务业,在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有利于提高服务业国际化水平、增强国际竞争优势和国际资源配置能力,为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更好的服务支撑。 ——有利于以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模式。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经。前海以现代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区域服务能 力的生产性服务企业,打造功能突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地, 不仅有利于促进珠三角世界级制造业基地转型升级,形成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有利于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新模式。 ——有利于提升区域合作水平,打造粤港澳合作新载体。粤港澳地区是我国的重要国际门户,推进粤港澳紧密合作是提升我国区域合作水平的重要内容。前海位于粤港澳地区的核心节点,通过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区域性现代

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 34页)

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 34页)

北京市“十二五”市级一般专项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 发展规划 二〇一一年十月

目录 前言 (1) 一、规划总则 (2) (一)规划目的 (2) (二)规划重点 (2) (三)规划依据 (2) (四)规划原则 (2) 二、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4)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4) (二)面临的挑战 (7) 三、发展思路 (9) (一)指导思想 (9) (二)发展目标 (9) (三)总体思路 (10) (四)发展指标 (10) 四、重点任务 (12) (一)优先发展民生品质商业 (12) (二)大力发展特色时尚商业 (14) (三)积极推进现代引擎商业 (16) (四)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18) (五)创新发展现代流通方式 (20) 五、优化布局 (22) (一)提升三大标志性商业中心 (22) (二)发展六类功能性商业中心 (22) (三)建设宜居型社区商业 (25) 六、保障措施 (26)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联动机制 (26) (二)优化商业服务业发展环境 (26) (三)加强商业建设的引导 (26) (四)进一步完善重点领域相关扶持政策 (27) (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咨询、教育等社会组织作用 (27) (六)加强行业基础调查研究和规划动态评估工作 (27)

前言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也是北京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的重要时期。商业服务业作为维系民生的重要行业,作为首都经济发展和宜居城市建设的支柱型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 适应“十二五”时期首都产业发展方向和功能布局,适应百姓生活方式和消费变化趋势,根据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总体部署,特制定《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 本规划服务于北京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国际商贸中心建设,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眼于商业服务业内涵式发展,将通过全面、系统、规范建设,构建面向未来,与城市经济运行系统相协调的现代新型商业服务系统,为服务和改善民生,促进北京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本规划适用领域为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居民服务业及典当、拍卖、租赁等特殊流通业。 规划实施期限为2011~2015年。

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

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 一、XX年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中央提出经济发展方式“两个转变”即: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的总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市委“港口引领、陆海联动、多极发展、全面跨越”总战略,围绕建设“台州北部服务业中心”和“宜居城市”目标,做到“三突出、三加快”和“四注重、四推动”: 1、“三突出,三加快”: 突出头门港建设,加快港口服务业形成。发展港口服务业,有利于提高港口运作效率,提升港口竞争力,发挥“一港带全局”的放大效应,带动我市经济发展。谋划长远、着手眼前,着重围绕“产业港、物流港、贸易港”的功能,突出头门港的龙头作用,加强与央企、国企开展项目推介和招商选资工作,大力发展物流、大宗商品交易、集装箱运输、储运等港口服务业。 突出“三圈两岸”平台建设,加快服务业集聚发展。建设服务业集聚平台,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中和功能集成,提高服务业投资的质量和效益。根据区域和产业目标定位和发展优势,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一批服务业

集聚区,重点建设“三圈两岸”平台。加强项目推介和招商选资工作,瞄准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示范作用突出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商贸综合体、楼宇经济和金融创新等新型业态。 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服务业结构优化。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市服务业中的短板,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来保障。重点扶持培育现代物流、金融、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另一方面,要继续抓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鼓励企业做强主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主体培育,推进服务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 2、“四注重,四推动”: 注重融合发展,推动三次产业互动共赢。融合发展是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重要特征,特别是工农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联系日趋密切。要围绕我市工农业发展现状和需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研发设计、市场营销、教育培训和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实现一、二、三产的互动发展。 注重统筹发展,推动城乡服务业协调共进。一方面,要突出城镇中心区建设,强化城市服务业综合功能,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导服务业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着重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商

成都市金牛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 15页)

成都市金牛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 15页)

成都市金牛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2007-2011) 填报时间: 2009-04-30 责任单位:金牛区商务局 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多数国家和城市服务业发展的主体,成为经济结构优化提升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成为现代经济增长中最具创新性和活力的重要部分。为加快我区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作为中心城区的城市功能和作用,依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成都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以及《成都市金牛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规划纲要》,结合全区服务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以指导我区现代服务业的稳健推进。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现状 我区服务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支柱。2000-2006年服务业平均增速达到14 %以上,2006年服务业增加值达194.04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62.21%。现代物流、餐饮娱乐、房地产、会展等服务业品牌优势明显,科技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中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新型业态发展迅速。 1、科技服务业优势较为明显 我区具有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的载体优势、市场主体(企业)优势、科技产业优势、科研力量和人才优势。成都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一期总部基地紧邻成都市高新西区,是成都市高科技产业发展聚集发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该区域已汇集汇源、金亚等电子信息发展主导企业及康弘、新中汇、和正、大西南等大型现代生物制药企业。通过多年发展,这些企业在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经成为我

鹤壁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售后服务}鹤壁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服务业总量不断扩大。近年来,鹤壁市服务业发展较快,增加值已由2005年的42.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6.96亿元,增长速度保持在12.4%左右;2010年服务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18%。 图1鹤壁市服务业增加值和增速变化时间序列 (注:2000—2005年数据为公报数据,2006—2010年数据为市统计局修订后数据)图22010年鹤壁市三次产业结构 税收贡献度不断加大。服务业已经成为鹤壁市税收的主要来源。2005年至2010年期间,服务业税收实现了快速增长,由2005年的2.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9.45亿元,占总税收的比重由2005年的22.8%提高到2010年的33.3%;服务业税收年均增速高达30.5%,高于全市总税收年均增速近10个百分点。 服务业体系初步形成。鹤壁市作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经过科学规划和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为主要支撑,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和中介等行业竞相发展的格局。2010年,鹤壁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完成6.55亿元、25.38亿元、6.45亿元、7.7亿元、4.05亿元和26.83亿元,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分别达到8.5%、33%、8.4%、10%、5.3%、34.8%。

图32010年鹤壁市服务业内部结构 服务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行政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和收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在全省率先实行了行政审批(许可)“两集中、三到位”。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成功组建,农商行组建工作积极推进,成立各种担保机构27家。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坚持引才与引智相结合,引进高层次人才多名,并通过各类高层次人才兼职、担任顾问、技术指导、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承包、合作研究等人才柔性流动的方式为鹤壁提供智力服务。 (二)发展环境 1、有利因素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鹤壁市地处中原腹地,是豫北城市群的中心,也是晋冀鲁豫四省十三市经济协作区的中心,服务业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京珠高速、京广铁路、石武高铁和107国道纵贯南北,鹤濮高速,壶台公路和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即长-鹤-泰铁路横穿东西,已成为豫北“十”字交通中心。距郑州国际机场130公里,可以就近与郑州共享航空港。距天津港口500公里,通过无水港的建设,产品可直通海外市场。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将为商贸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基础设施完善。鹤壁市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城市道路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是未来五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第一节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取得突出成绩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等重大挑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努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时期各项任务。积极就业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局势保持稳定。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大幅提高。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长,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圆满完成。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逐步完善,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十一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改革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为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人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前言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渗透能力强、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利用充分等突出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发展和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于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全球软件技术和产业格局孕育着新一轮重大变革,为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带来创新突破、应用深化、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信息化发展规划(2O11-2015)》和《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达28.3%,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集聚日益明显,国际化水平持续提高,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已具备再上新台阶的坚实基础。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达到1.36万亿元,是2005年的3.5倍,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的比重从2005年的10.2%提高到2010年的18%,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产业结构向服务化发展,信息技术服务所占比重稳步上升,新兴网络软件和应用服务快速发展。 产业聚集效应突出,企业实力明显提高。2010年,广东、北京、江苏、山东、辽宁、上海、浙江、福建和四川9个省市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之和占全国的87%。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示范带动作用和影响力快速提升。2010年,我国年收入过亿元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以下简称软件企业)已经超过2000家,其中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的企业有7家,超过100亿元有4家,超过500亿元有1家,大企业日益成为产业创新和规模发展的主导力量。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部分领域取得突破。在“核高基”国家科

潍坊市服务业发展规划

潍坊市服务业发展规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山东省“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山东省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07]7号文件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山东省政府关于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意见》、潍坊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本规划以2008-2020年为主要规划期,对潍坊市服务业的发展基础、战略思想、发展目标步骤、重点领域、空间布局和支撑措施作重点规划。以2021-2050年为发展远景期,对潍坊市服务业的发展远景作描述性展望。 一、发展基础 (一)现状特点。 1、服务业增长速度快,发展潜力大。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市服务业发展迅速。200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508.44亿

元,是1978年(2.94亿元)的173倍,年均增长20.2%(当年价,下同),不仅高于第一产业(11.4%)和第二产业(17.8%)的年均增速,也高于GDP的年均增速(16.6%)。1990~200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1%, 2007年高达19.6%,显示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的服务业的强劲增长势头和巨大发展潜力。 2、服务业比重稳步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1978~2006年,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总体演变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从1978年的44.1%下降到2006年的12.3%。第二产业比重在小幅波动中上升,从1978年的43.4%上升到2006年的58.2%,特别是“十五”期间,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上升,未来几年仍有走高趋势。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从1978年的12.5%上升至2006年的29.5%,在2002年达最高值34.5%。近几年第三产业快速增长,但因增速低于第二产业,故比重略有下降。不过,从长期趋势看,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比重呈上升的态势是明显的。 3、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发展领域逐渐拓宽。服务业内部结构呈现优化升级趋势,正向宽领域、多层次方向拓展。传统服务业如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2006年批零贸易和餐饮业增加值128.35亿元,在第三产业中占据最大比重(25.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等服务业比重稳中有升。卫生教育、文化、广播电影电

十二五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摘编)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要求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7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