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经济地理复习要点

物流经济地理复习要点

物流经济地理复习要点
物流经济地理复习要点

物流经济地理是物流学和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介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随着国际贸易和物流业的不断发展,物流经济地理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物流企业的重视。物流经济地理学逐渐成为研究工业生产布局、物流发展条件和规律的新兴学科。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的有机结合物流活动的组成:运输、配送、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相关的物流信息处理地理学是研究地表(包括大气层、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自然地理学—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作用。?人文地理学—揭示人类活动对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影响。经济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分支,是研究各国、各地区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生产力布局是各国、各地区经济活动的直接体现。生产力布局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以及自然、技术、社会条件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尤其是代表生产力水平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各经济部门和经济要素的空间组合向纵深化、复杂化和多样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成为生产力布局的必然趋势。按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划分:地区物流(行政区域经济圈)国内物流国际物流

物流的时空特征物流管理的任务可以概括为5个Rights:以最少的成本,在正确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将正确的商品送到正确的顾客手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物质运动过程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物流不仅存在时间特征,而且具有向高价值区流动趋向。物流合理化?运输线路?运输方式物流中心采购与原材料需要熟悉我国乃至全球农业、工业等产业的分布及各类产业的物流特点由于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匀,原材料供应地和生产制造地往往会不在一个区域.这是物流活动始终伴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运输综合运输网需要熟悉各类运输方式的特点及我国综合运输网的布局装卸搬运仓储物流中转站流通加工包装生产制造企业工业产业的布局配送商业企业影响商业中心布局的因素商业中心布局的原则及空间分布

物流经济地理研究包含各地区物产分布、商品集散的中心和范围、贸易联系、货运情况等,着重研究商业的地域组织、市场区位、商业中心和腹地的经济联系、商品销售和居民的社会经济结构关系、商业活动的季节变化等。物流经济地理还研究各种物流的地域布局,包括物流运输枢纽和综合运输网的布局,运输活动和地理因素的空间联系,客流和货流的形成,流向和流量分析,运输枢纽和经济腹地的关系,运输区划及其变化等。目前的物流研究主要集中在物资流通和交通运输领域,并且与其他领域交叉的太少。而侧重于空间经济研究的地理学领域,尤其是经济地理学领域关于物流经济的研究更少。

物流职位主要分布在企业内部物流和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

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四大区域性物流圈:以天津、沈阳、大连和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

物流经济地理学作为一门将微观物流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地理理论与方法应用于物流企业实践的基础性理论课程。它可提高企业管理者在制定决策过程中,理性思考和理性创新的能力与水平。当前,物流企业的发展正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从资本导向型向智本导向型过渡,物流经济地理是培养造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本家的必备之选。

物流经济地理的研究方法(一)企业调查及分析法1.问卷调查法:企业问卷调查法是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找出答案,或根据已有文献和经验提出一些理论假设通过调查数据来验证这些假设的真伪。2.公司案例调查法:根据一些擅长于企业定性研究的地理工作者的经验,一般可选择所研究区域或所研究部门中的大型企业进行访问研究。(二)实地考察法学习物流经济地理的重要方法。(三)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GIS)是以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为支撑,进行地理信息的采集、存储、检索和分析,科学管理空间和非空间地理数据的技术系统。

自然资源指对生产力发展与布局有影响的自然界中的各个要素:土地、气候、陆地水、海洋、动植物等。土地 土地资源是最重要、最基础的自然资源。1.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结构特点 (1)农业用地占主导地位。 (2)建设用地中农村居民点、农村道路占地和独立工矿用地的比重较大。 (3)未利用土地多为难利用土地。2.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问题 (1)人均耕地少。 (2)山地丘陵多,耕地总体质量差。 (3)东西部资源匹配失衡。 (4)近40年净减耕地2.5亿多亩。 (5)耕地后备资源太少,全国尚未利用的土地面积约为33.76亿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3%

(6)可开发土地基本已被开发利用。 (7)土地开发强度大。 (8)盲目用地突出。 (9)城市存量潜力大。 (10)村镇用地超标。气候资源是极其重要的自然资源。光能资源、风能、气温、降水我国陆地水资源的特点:1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量少。在地区和季节分布上很不均衡,并且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矿产是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发展社会生产的物质基础,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和布局具有很大的影响。我国矿产资源具有以下特点:(1) 种类齐全,储量丰富。2) 部分重要矿产品位不高。(3) 伴生和共生矿多。(4) 地区分布不均。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1、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2.各类资源总体组合较好3.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4.资

源质量差别悬殊

第二章生产力布局与物流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的概念生产力布局亦称生产力配置。生产力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和配

置,即在一定范围内(国家、地区、城市)生产力系统的空间分布与组合。

?生产力布局是一个由点、线、面、网组成的多层次、多侧面、纵横交织的网络系统。?生产力布局包括工业生产布局、

农业生产布局和交通运输布局等,2、生产力布局的层次?从国民经济的不同角度进行考察,生产力布局包括国民经济

宏观布局(战略)、地区和部门的中观布局,以及地点微观布局(局部战术)三个层次。形成系统生产力布局的意

义生产力布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生产力分工在空间的表现,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形式。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

件?生产力布局的条件包括影响生产力布局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技术条件、人力资源条

件等。?自然资源条件和人力资源条件是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经济布局三要素”,即自然条件、社会政治经济

条件和技术条件。

物流布局的基本原则计划化原则物流计划化是指物流的组织管理要科学规划和计划。物流合理化首要条件。物流企

业应与商品生产、经营企业紧密结合,对其物流系统进行科学规划,并使物流活动纳入计划。直达化原则物流直达

化是指物流企业在组织货物运送的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中间环节,特别是物流过程中运输、储存等环节,把货物由供

给者的仓库或货场直接运送到用户的仓库(货场)或消费者手中,实现门到门运送。物流直达化,可以加快时间,创

造时间价值,又可以降低支出,是物流企业组织物流合理化的主要形式或目标。短距化原则物流短距化是指物流企

业在组织货物运送的过程中,要根据货物的发、到地点,选择最佳的运送径路,使运送距离最短。物流短距化涉及的

内容很多,其基本原则是:无论供应物流还是销售物流,特别是对普通大宗货物,均应采取就近、分区供应运送,避

免倒流、迂回等不合理运送。也就是说,要确定适当地供应、销售区域,选择合理的运输线路,制定最优的物流合理

化方案,达到短距化,以减少运输吨公里,节约运力,降低物流费用。钟摆化原则物流钟摆化是指物流企业在组织

货物运送过程中,要尽可能组织双向运输,提高运输工具的回运系数或里程利用率,也称钟摆式运输。物流钟摆化可

以大大提高运输工具的效率,减少运力浪费,节约能耗,降低物流成本。集中化原则物流集中化,亦称物流大量化,

是指物流企业在组织货物运送时,对于小批量、零星货物,要把几个货主的多种商品,凡发往同一地区、同一方向的,

在计划化的基础上,集零为整,变小量为大量,采用混装的形式,进行集中运送。社会化原则物流社会化是指物流

活动商品化、专业化和社会化。要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遵循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协作和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要求,加快

物流活动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进程,使物流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这是物流合理化的必要条件。服务化原则物

流服务化是指明确和规范物流活动及其行为的属性。物流企业属于第三产业,它既有经营又有服务,是以服务为主的

经营服务型企业标准化原则物流标准化是指从物流系统的整体出发,制定各子系统的设施、设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

标准,以及业务工作标准;研究子系统的设施、设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以及业务工作标准的配合性,按配合

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物流标准化工作复杂,难度大。其主要原因: 涉及面广; 物流标准化系统

属于二次系统,或称后标准化系统(物流系统思想形成晚,各子系统已实现了各自的标准化); 要求更高地体现科

学性、民主性和经济性; 有非常强的国际性,要求与国际物流标准化体系相一致。

只有实现了物流标准化,才能有效地实施物流系统的科学管理,加快物流系统建设,促进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和国际

系统的衔接,有效地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区位的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

的意义。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经济活动区位是人类活动区位的一个主要方面区位理论:关

于人类活动所占场所的理论。他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主要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规

律。(2) 区位主体: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活动。区位论包括工、农、商区位论和人类活动基础上形成的村落、

城市空间秩序的聚落区位理论等。3)区位理论的内涵?一区位主体已知,根据区位主体本身固有的特征出发,来分

析适合该区位主体的可能空间,然后从中选择最佳区位。?二是区位空间已知,依据该空间的地理特性、经济和社会

状况等因素,研究区位主体的最佳组合方式和空间形态。

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比较(1) 古典区位理论在区位主体上仅考虑一个生产地,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到企业

内外的多个生产地。(2)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区位主体中的单一部分(如工厂部分),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到区位主

体中的研究、开发、设计,零部件加工,部件组装,最终组装,检验修理,培训、流通、办公等。(3) 在区位目标上,

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利润(或成本),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还考虑到非金钱上的收益以及满足。(4) 古典区位理论缺乏

或轻视区位选择的具体目标,而现代区位理论则有市场占有率、吸引与稳定人才、形象、名声、市场测试、避免贸易

摩擦等具体目标。(5) 古典区位理论的区位选择基准是成本最小,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前述具体目标中的风险及不

确定性(6)古典区位理论中产品、规模、销售价格、市场、劳动力、设备、土地、运费等都是事先给定或认为是固定的。

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产品的新、成熟、标准化、差别化、多角化、多样化等,考虑规模的大小,也考虑销售价格的

高低,更考虑到市场的地方性、区域性、全国性以及国际性,还考虑到短期、长期、集中、分散、特殊的市场等。(7)

古典区位理论不考虑或轻视资金、信息、折旧期间、地域文化、决策机制、动态的企业目的以及企业组织,而现代区

位理论则都给予充分考虑。总之,新古典区位论的主要区别在于理论依据及考虑问题的范围和内容有差异。

区位条件是区位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性质:区位条件是相对于区位主体而言的。区位主体不同,区位条件随

之不同。如工业区位时的条件为劳动力、资本、能源、原料、运输、市场等。区位条件随时间而变化。就某一

区位主体而言,对其局部场所的要求随时间而变,因而要求的区位条件也随之变化。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

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韦伯,将区位因子定义为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所得到的利益,即费用

的节约。

区位因子与区位条件的区别区位条件是相对于区位主体(工厂等物体)而言的。由于场所不同表现出生产条件

的不同。区位因子则是对于生产者而言的。由于场所不同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也可以说在已知

区位条件的情况下,对区位条件进行具体分析的项目就是区位因子。

运费因子:以运输为主随距离的变化而有规律变化的因子。非运费因子:劳动力、动力、水、税金等与投入相

关的因子以及能够产生集聚和分散经济的各种因子。收入因子:考虑收入最大的地点(一般考虑消费地即大市

场)。非经济因子:非经济因子是与经济因子毫无关系或关系不大的因子。如决策者行为、区位政策、军事考

虑等。

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6)经济活动包括生产、流通、消费活动。其中生产活动是影响经济活

动区位的最主要环节。生产活动是建立在一定的要素投入基础上。要素投入的变化直接导致经济活动区位的变

化。在经济学的生产理论中,自然投入(土地、原材料、能源)、劳动力和资本是最基本的要素。此外,随着现

代经济活动对技术和知识依赖程度的增加,技术与知识已经成为影响经济活动区位的重要因素。土地作为经济

活动的一个影响因素主要是由其自然特性及所处的经济区位决定的。土地的自然特性决定了土地利用的可能性

(特别是农业),但并不决定土地利用的可行性。土地利用可行性更多地取决于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土地一

般以两种基本方式参与经济活动:一种是作为劳动对象,第二种是作为作业的空间或活动场所。在这种土地利

用形态中,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土地利用的空间竞争显得格外显著。如,由于不同土地利

用方式所能提供的地租差异,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的圈层分化较为显著原材料因子主要是通过运费大小,原材料

的可运性、可替代性以及价值尤其是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原料按来源可分为初

级原料与加工原料,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以及开采成本的差异性,使得处于不同区位的经济活动主体获取

它的成本不同,直接影响到原料成本在总成本中占较大比重的原材料型工业的区位选择。(二) 原材料对区位的

影响机制随着工业生产的组织方式而变化现代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往往是利用多种原料,而且原料配合比例以

及原料本身的价格变动程度不一,因此原料对区位的作用也随之发生变化。那些便于原料集散的区位(港口等)

越来越显示出其对原材料型工业企业而言的区位优越性。现代经济活动,尤其是工业活动,原材料组织的空间

范围已经扩展到全球范围。即在全球生产组织与体系中寻求既能满足自身需要,又价格相对低廉并且供应有保

证的原材料供应商。(一) 能源分类1.一次能源 2.二次能源(二) 影响机制能源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尤其

是大量消耗能源的产业活动,要求选择的区位接近廉价的电力供应地。能源直接影响到产业经营成本、效率、

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公众对企业发展的态度。稳定的能源供给是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因此,区域的能源尤其

是电力的供给保证程度是许多企业选择区位的标准之一。(一) 资本的类型资本不仅仅指金融资本,也包括厂

房、设备等固定资本。(二) 影响机制?固定资本:原有固定资产沉淀的地区,会对企业构成巨大的吸引力。?

资金:融资条件,国家制定某一地区布局的企业给予优先融资等政策因素,对企业区委选择产生较大影响。(三)

资本流动与经济区位资本是生产要素中流动性最大的要素,资本在不断流向最具创利机会的地区(国际性资本流

动)。因此,就局部地区而言,储蓄并不一定转化为本地区的投资,本地区的投资也可以大大高于本地区的积累。

关键是在于是否具有使资本有充分获利机会的区域条件。

高科技企业与风险资本市场完善程度。

(一) 劳动力特色劳动力是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一般而言,人口密集地区或都市也是劳动力最密集的地方,特别

是大城市地区,有着多种多样的熟练劳动力,对于需要大量劳动力供应的经济活动主体(企业)而言,大城市

将比劳动力质、量都受到制约的小城市或农村地带的区位更为有利。(二) 劳动力素质劳动力的素质越来越多

地不是取决于劳动力的数量,而是取决于劳动力的质量。普通劳动力的获取越来越容易,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

的影响越来越小。相反,经济活动对高素质的科技劳动力的需求却越来越大,高素质劳动力是不可多得的稀缺

资源。因此,能够获取高素质科技劳动力的区域,成为最适宜现代经济活动发展与布局的区域。(三) 劳动力

成本劳动力在空间上分布不均,移动也受到一定程度上空间摩擦的制约,因此,事实上即使在一国之内也存在

着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对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较大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区位产生较大影响(四) 劳动力移

动劳动力的空间移动也对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及其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劳动力移动带来新的生产部门的布

局。

随着现代经济活动对技术与知识的依赖程度加大,技术与知识已经成为影响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一)研发活动的地理集中。(二)技术与知识对不同经济活动的区位的影响不同。特别是对高新技术产业

的区位产生重要影响。(三)技术传播的途径促使企业在区位选择上趋于集中的倾向,从而形成产业的集聚区。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4)

自然环境是影响经济活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一、自然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自然环境条件对经济活动具有制约作用;?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特性差异也导致其具有不同的区位选择。

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市场的重要性:?市场是经济活动生存的空间,是经济活动价值实现的场所。?经济活动按照市场需求开展,可使各种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一)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1.对经济活动持续性的影响?经济活动无论是生产活动还是服务活动都要求达到一定规模,这一规模也就是所谓的需求门槛。需求门槛因经济活动的性质和类型而不同。2.对经济活动合理性的影响经济活动合理性是指能否产生内部和外部规模经济效果。规模经济对经济合理性产生影响。(1)内部规模经济: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产生的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2)外部规模经济:是一种空间集聚经济,即多数不同的工厂、企业在同一空间或地域内的集聚与联系产生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经济效益的产生。3、市场地域范围大小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二)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市场特性包括市场意识、需求特点、竞争环境和管理秩序等。市场意识:不同地区人们传统意识的差异。需求特点: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偏好。市场竞争环境和管理秩序:竞争不足会出现垄断,竞争过度会使部分企业退出,这两种情况均不利于企业布局。因此政府的管理作用对于企业布局来说相当重要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构成产业环境的要素很多,包括产业集聚、基础设施、生产服务以及其它自然与人文环境等。这里主要介绍产业集聚。1.产业间紧密合作的可能:降低交易费用2.“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作用:火力发电厂与建材厂3.有利于专门化服务设施和机构的发展:产业集聚需要为其提供专门化服务的学校、机构等的发展。4.相关行业企业密集可以改善信息环境:面对面、门对门的接触,促进非正式的信息交流,激发新的创意和思路,促进创新。外部经济效果。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一)政府通过规划和对特定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引导经济活动在空间上向某一特定区域发展。1.政府通过制定规划以及对特定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投入,来引导、调节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 2.在促进国土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中,政府制定相应的鼓励经济活动在某一地区发展以及限制经济活动在另一地区发展的规划。(二)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经济活动行为,保证自由竟争环境的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保证,政府以有利于经济活动的发展为原则,增加市场的开放度,维护市场秩序并加强管理,加强市场的法制环境建设,都将促进经济活动的发展。(三) 政府通过税收优惠以及财政补贴的经济政策的实施,调节经济活动的区位经济活动区位一般是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的期待收入大于成本所决定的。对于那些成本高、期待收入低于成本的地区,如果政府鼓励其发展,政府给予税收优惠以及财政补贴,客观上起到增加该地区期待收入的作用,当期待收入大于成本时,经济活动就可以在这一地区兴起与发展。

交通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1.交通网:2.交通流人和物质的移动即交通流。交通流存在着方向性,“起终点流”和“区间流”。(一) 运费成本对区位选择的影响1.运费的构成运费主要由线路运行费和站场费两大部分组成。?线路运行费同运输距离相关,一般可以认为是运输距离的线性函数。?站场费则一般同运输距离无关,仅同装卸、站场设施以及管理维护费有关。2.交通方式与运费的关系 供给地与消费地的空间距离一般很难改变。但连接供给地与消费地的交通方式可以不同。运输方式不同,运费也随之不同。4.运输距离与经济活动区位尽管由于交通手段以及交通距离不同,运价不同,但就远距离递减定价而言,在其端点配置经济活动是有利的(图2.6b)。在现实中,交通手段在途中变化的转运点经常存在,在转运点布局产业一般不需要重新支付装卸费,因此,中间转运点经常是从运费角度来看的最佳区位(图2.6d)。(二)交通便捷程度对区位选择的影响交通网是由基本的点和线组成相互联系的网络,可以用密度与结构来表述。一般情况下,密度大、连接度高、通达度好的交通网络是完善的交通网络。

杜能农业区位论(一) 理论前提1.杜能关于“孤立国”的假定条件(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惟一的交通工具; 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4)距城市80公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5)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此外,企业经营型农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即合理的)的农业,因此,追求利益最大化也是其重要的前提条件2.地租曲线概念:在市场(运费为零)点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限连结的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由运费率所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农作物的地租曲线一般斜率较大,相反则较小。农场主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

(三) 1.农业生产方式空间配置的基本原理

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一般在城市近处种植相对于其价格而言笨重而体积大的作物,或者是生产易于腐烂或必须在新鲜时消费的产品。而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则种植相对于农产品的价格而言运费小的作物。在城市的周围,将形成以某一种农作物为主的同心圆结构。2.杜能圈结构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这样的同心园结构。提出了农业地理学的两个原理:(1) 不存在对于所有地域而言的绝对优越的农业生产方式,即农业生产方式的相对优越性。(2) 距市场越近、单位面积收益越高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布局是合理的,由此而形成的农业生产方式布局,从农业地域总体上看收益最大。

(二)经济区位研究上的意义创立了孤立化的研究思维方法。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地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成为土地利用一般理论的基础。

(一) 杜能对其理论的修订杜能放宽了“孤立国”的假设条件,首先考察了河流的影响,其次考察了其它小城市的影响,进而考察了谷物价格和土质的影响。

(二) 杜能理论的其它缺陷没有考虑自给性农业经营的空间问题;追求最大地租收入的行为动机与现实不完全符合;技术与交通的发展使得杜能理论中的距离因素决定性作用制约变小;没有考虑到城市周围地区的土地利用

韦伯工业区位论区位因子◆类型:区位因子分为一般因子和特殊因子。一般因子与所有工业有关,例如运费、劳动力、地租等;而特殊因子与特定工业有关,例如空气湿度等。◆在区位因子中,还可分出区域性因子,集聚、分散因子。

识别一般区位因子的方法: 第一步,工业产品的生产、分配过程主要成本包含如下方面:布局场所的土地和固定资产(不动产与设备)费;获取加工原料和动力燃料费;制造过程中的加工费;物品的运费。第二步,在整个生产过程与分配过程中,一般成本因素如下:布局场所的土地费;固定资产费;获取加工原料和动力燃料费;劳动成本;物品的运费;资本的利率;固定资产的折旧率。第三步,在上述七种成本因素中,固定资产的折旧率以及利率没有区位意义;土地费(地租)在考虑集聚、分散因素之前认为是一样的,因此不宜作为区域性区位因子;固定资产费主要反映在购入价格上,一般不与区位发生直接关系。因此可以排除上述七种成本因素中的四种,只剩下以下三种:原料、燃料费;劳动成本;运费。第四步,原料、燃料费,劳动成本以及运费是三个影响所有工业的一般区位因子。第五步,出于理论研究和便于处理,可将原料、燃料价格的地区差异用运费差异来替代,这样,影响工业区位的一般区位因子分别为运费和劳动费。

韦伯工业区位理论是建立在以下三个基本假定条件基础上的:(1)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2)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3)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不能移动,各地的劳动成本是固定的,在这种劳动花费水平下可以得到劳动力的无限供应。

运费指向论所要解决的问题:在给定原料产地和消费地下,如何确定仅考虑运费的工厂区位,即运费最小的区位。1.工业原料的性质和重量原料分类: 标准:原料空间分布状况;原料生产时的重量转换状况。分类:遍在原料、局地原料(纯、损重)原料指数=局地原料重量/产品重量区位重量=原料指数+12.最小运费原理在生产过程不可分割、消费地和局地原料地只有一个的前提下,依据最小运费原理的区位,用原料指数以及区位重量得出的一般区位法则:(1)原料指数(Mi)>1(或区位重量>2)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钢铁水泥业;自由区位石油化工制造小于一:啤酒酿造3.综合等费用线◆概念:综合等费用线——运费相同的点的连线。

(三) 劳动费指向论1.概念劳动费——指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工资部分。它不仅反映了工资水平,同时也体现了劳动能力的差距。 2.韦伯劳动费指向论的思路工业区位由运费指向转为劳动力成本(劳动费)指向仅限于节约的劳动力成本大于由此增加的运费。3.劳动费指向的判断指标指标1:劳动费指数◆概念: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平均劳动。

◆标准:如果劳动费用指数大,那么,从最小运费区位移向廉价劳动费区位的可能性就大;否则,这种可能性就小。指标2:劳动系数◆概念:每单位区位重量的劳动费,用它来表示劳动费的吸引力。劳动系数=劳动费/区位重量◆标准:劳动系数大,表示远离运费最小区位的可能性大;劳动系数小则表示运费最小区位的指向强。进一步也可以说劳动系数越高,工业就会更加向少数劳动廉价地集中。4.劳动费指向的影响因素◆结论:决定劳动费指向有两个条件: 一是基于特定工业性质的条件,该条件是通过劳动费指数和劳动系数来测定;二是人口密度和运费率等环境条件(四)集聚指向论1.概念◆集聚因子——因一定量的生产集中在特定场所带来的生产或销售成本降低。◆分散因子——分散因子是集聚的反作用力,是随着消除集中而带来的生产成本降低。2.集聚的类型◆纯粹集聚——集聚因子的必然归属的结果,即由技术性和经济性的集聚利益产生的集聚,也称为技术性集聚。◆偶然集聚——纯粹集聚之外的集聚,如运费指向和劳动费指向的结果带来的工业集中。3.集聚因子的作用形态由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生产集聚。由多种企业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集聚。4.分散因子的作用分散因子的作用是集聚结果所产生的,可以说是集聚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的方式和强度与集聚的大小有关。其作用主要是消除由于集聚带来的地价上升造成的一般间接费、原料保管费和劳动费的上升5.集聚指向对运费指向或劳动费指向区位的影响集聚节约额比运费(或劳动费)指向带来的生产费用节约额大时,便会产生集聚。一般而言,发生集聚指向可能性大的区域是多数工厂互相临近的区域。6.集聚指向的判断◆指标:加工系数加工系数=单位区位重量的加工价值◆标准:加工系数高,工业集聚的可能性也大;相反,集聚的可能性就小。韦伯区位论的意义(1)韦伯首次将抽象和演绎的方法运用于工业区位研究中,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区位理论体系。 (2)提出最小费用区位原则,即费用最小点就是最佳区位点。 (3)指向理论已发展成为了经济区位布局的一般理论。韦伯工业区位论中有不少假定(如运费构成,完全竞争条件)与现实存在距离,同时,忽视了决策者的差异、技术变化以及政策因素等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因而降低了其现实有效性。

物流经济地理作业

经济地理试题 第1页(共6页) 经济地理试题 第2页(共6页) 试卷编号:7578 座位号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06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 《经济地理》试题 2006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 地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与存储的 、 与 的过程。 2、物流经济地理研究方法中的企业调查法常用两种方法:一种是 ,另一种是 。 3、农业生产的特点:季节性和周期性、 、 。 4、我国棉纺织工业具有“ 、 ”的布局特征。 5、影响造纸工业布局的因素:原料因素、水源因素、 和 。 6、与国内物流相比,国际物流具有 、 、技术含量高、标准化要求较高等特点。 7、划分直接腹地的方法有 和 8、我国石油的基本流向是“ ”、“ ” 9、各种运输方式要适应物流的发展,首先必须确立 的思想。 10、商业中心形成、发展和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是 和 的发展水平。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2分) 1、“物流”一词在国内日益推广,物流概念在我国各个领域出现,这种情况是在哪一届国际物流会议在北京召开之后出现的?( ) A. 6 B. 7 C. 8 D. 9 2、以下不属于反映城市物流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的是( ) A.城市物流区位商 B.城市物流基地数 C.市场繁荣度 D.货运量比重 3、我国最重要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基地是( ) A.上海地区 B.武汉钢铁公司 C.津京唐地区 D.鞍本地区 4、商业中心形成、发展和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生产的发展水平 B.人口数量、密度和分布状况 C.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条件 D.生产布局状况 5、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生产力布局上实行的是( )发展战略。 A.国家投资向内地倾斜,大力支援三线建设B.均衡布局C.向沿海倾斜,提出沿海发展战略D.内陆地区发展战略 6、将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核心发展地带的是( ) A.珠江三角洲地区 B.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 C.环渤海湾地区 D.中西部地区 7、以下我国城市物流中心的基本布局情况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带的城市群物流圈已具规模 B.西部地带城市物流起步较迟,但发展迅速 C.中部地带的城市物流基础较好,但城市物流业发展缓慢 D.中部地带完整意义的城市物流圈已经形成 8、国际物流的空间结构演变顺序是( ) A.地中海时代—太平洋时代—大西洋时代 B. 地中海时代—大西洋时代—太平洋时代 C.大西洋时代—地中海时代—太平洋时代 D.太平洋时代—地中海时代—大西洋时代

物流经济地理四套题 足够应对期末考试

《物流经济地理》期末测试1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畜牧业 2.公路货运站 3.航线 4.海洋运输 5.公路运输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1.海洋运输的优点是() A.通过能力大 B.载运量大 C.运输成本低 D.速度快 2.油槽船根据所装货物种类不同,又可分为() A.油轮 B.液化天然气船 C.干货船 D.载驳船 3.铁路运输的缺点包括() A.机动性差 B.建设周期长 C.初期投资大 D.占地多 4.公路运输的特点有() A.灵活 B.运量大 C.成本高 D.能够实现门到门运输 5.在我国内地,枢纽机场仅包括以下三个机场,分别为()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昆明 6.广义国际物流中的“物”具体包括()。 A.转运物资 B.过境物资 C.援助物资 D.进出口商品 7.国内物流中主要的运输方式包括()。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海洋运输 8.按照商品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向不同,分为()。 A.进口物流 B.出口物流 C.转口物流 D.过境物流 9.2007年“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受到抑制,所谓“两高一资”是指()。A.高能耗 B.高附加值 C.高污染 D.资源性 10.目前我国的出口市场仍然集中于()等国家或地区。 A.欧盟 B.美国 C.日本 D.中国香港 三、填空题(共10空,每空2分,共20分)

1.国际贸易对物流提出新的要求体现在质量要求、安全要求、效率要求和()。 2.按照功能和位置的不同,管道站可以分为首站、末站和()。3.根据货物跨国运送的特性分为()、国际展品物流、国际军火物流、国际邮政物流和()。 4.航线按起讫点的归属不同分为()和()。5.按照公路在政治、经济、国防等方面的不同意义和使用性质,公路可以分为5个行政等级,分别为:省道、县道、乡道专用公路和()。 6.按照货运范围的不同,铁路运输主要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国内铁路运输、至港、澳的铁路运输和()。 7.畜牧业的生产类型由牧区畜牧业、农区畜牧业、半农半牧区畜牧业和()。 8.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依托()国际航运中心,以上海、宁波、连云港港为主,充分发挥舟山、温州、南京、镇江、南通、苏州等沿海和长江下游港口的作用,服务于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江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四、论述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影响钢铁工业布局的因素有哪些?我国的主要钢铁工业基地有哪些? 2.我国“九五”计划提出了哪七大经济区?各区经济有何特色? 3.国际物流的特点有哪些? 4.论述铁路运输的特点。

物流经济地理

物流经济地理浅析 摘要: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技术,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存乃至国家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利润源泉,其发展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现代物流经济以现代物流产业为支撑,是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现代物流经济带动国民经济以较高的速度增长,现代物流产业以其独立的产业部门越来越受到政府及专家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分析现代物流的发展状况,总结出一些对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几点启示。同时本文也讨论gis技术在物流管理系统中的应用,重点论述系统的功能设计。最后,对gis与物流结合的前景作了展望。 abstract: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has become one of the pillar industr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s an advanced organization style and management technology, modern logistics more and more become the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 and profit source for enterprise survival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its development has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symbol to measure a country’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modern logistics economy supported by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is the third source of profit after reducing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improving labor productivity. modern logistics economy drives the

物流经济地理考试课试题A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 二〇一〇--二〇一一学年第 一 学期考试课试卷 一、填空题(15分) 1、物流经济地理学是以地理学的观点,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分析( 物流现象 ),研究各种物流的( 地域布局问题 )的科学。 2、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物流业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在东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以(沿海大城市群 )为中心的四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分别是: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青岛为中心的( 环渤海物流圈 );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 );以( 厦门和福州 )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和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 珠江三角洲物流圈 )。 3、中国畜牧业可划分为牧区、农区、( 半农半牧区 )和( 郊区 )4种类型地区。 4、工业物流可分为重工业物流和轻工业物流,其中重工业物流研究的对象是( 能源。。,原材料。。,机械电子。。 );轻工业物流研究的对象是( 纺织。。,造纸。。,食 品。。 )。 二、选择题(7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成 绩 得 分 课程: 物流经济地理 专业 物流管理 班级 091 姓名 学号 试 卷 装 订 线 考生请注意:不得将本试卷及所附的答题纸和稿纸带离考场

1.某同学在超市买到下列四种商品,其中产地标注错误的是( D ) 2 .某同学在署假游记中写到:那天我终于看到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草低遍地花,牛羊好似珍珠撒,蒙古包就像白莲花”的美景。这让我想起了我家乡的另一番景象:一年四季绿树常青,水田稻花正飘香。该游记中描述的两个地区分别是( C ) A.北方地区、青藏地区 B .西北地区、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南方地区 D .青藏地区、南方地区 3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景观和人文活动与我国北方地区相符的是 ( D ) A .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B .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 C .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D .当地的一些剧种,如梆子、秦腔,唱腔高亢 4.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描述的受气候影响较大的部门是.( D ) A .航空运输 B.商业贸易 C .工业生产 D .农业生产 5 .按照因地制宜的方针,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特色为发展( A ) A .基塘生产 B .绿洲农业 C .旱作农业 D .生态农业 6.关于可再生资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B ) A .应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实现永续利用 B .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必节约 C .由于不合理、无限制地利用黄河水,以致黄河断流 D .由于过度放牧、滥砍乱伐,我国成为世界上土地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7 .以下一组全部是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D ) A .土地石油 B .森林煤矿 C .水铁矿 D .天然气铜矿 三、读图分析题(14分):读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物流学》大作业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产物流 :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称为生产物流。生产物流和生产流程同步,是从原材料购进开始直到产成品发送为止的全过程的物流活动。 2订货周期:又称订货提前期。从客户的角度讲,是指从准备订货到货物收到的间隔时间。 3. ABC分类管理方法:就是将库存物资按重要程度分为特别重要的库存(A类)、一般重要的库存,(B类)、和不重要的库存,(C类)三个等级,然后针对不同等级分别进行管理和控制。 4 物流结点:是物流网络中物流线路的连接点或端点。 5 绿色包装:又可以称为无公害包装和环境之友包装,指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能重复使用和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包装。 6 保税区:指一国海关所设置的或经海关注册的特定地区。 7 库存持有成本:指和库存数量相关的成本,它由许多不同的部分组成,通常是物流成本中较大的一部分。库存持有成本的发生主要由库存控制、包装、废弃物处理等物流活动引起。它是与库存水平有关的那部分成本,其组成包括库存商品所占用的资金成本,库存服务成本(相关保险和税收),仓储空间成本以及库存风险成本。 二,简答 1. 物流的运输方式有哪些?答:运输方式一般分为7种,(1)轨道(铁路)(2)海洋(3)航空(4)公路(5)管道(6)内河水运(7)多式联运 2. 选择供应商的要素有哪些? 答:(1)技术水平,衡量一个企业素质高低,关键因素是企业的创新能力。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技术水平,供应商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供应商能否不断改进产品,是否能长远发展。(2)产品的质量,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要求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常言道:“一分钱,一分货。”质量太低,虽然价格低,但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质量稳定,以保证生产经营的稳定性。要;质量太高(精度太高),价格也高,会给企业带来浪费。另外,要求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稳定,以保证生产经营的稳定性。 (3)生产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发展潜力,能向企业提供所需的一定量的产品,且与企业的发展规模相适应。 (4)价格,价格是构成采购成本的一个重要部分。价格太高,会提高采购成本,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当然也不是价格越低越好,这里的低价指的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选择价格低的供应商。 (5)服务水平,从现代营销观念看,企业采购回来的不仅是产品,而且还包括服务,特别是采购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如机电产品)时,一定要选择能提供配套服务的供应商。(6)信誉,在选择供应商时,应该选择有较高声誉、经营稳定、财务状况好的供应商,以避免给企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7)结算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保有的现金越多,越有利于公司的周转,较长给供货商的付款时间,对于公司的营运有着正向的作用,O/A结算天数也是确定一个供应商资金雄厚能力的一个方面。 (8)快速响应能力,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客户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交货期越来越短,企业要求供应商能有较好的响应能力,能及时满足企业的需要。 (9)其它,地理位置、交货准确率、提供产品的规格种类是否齐全,同行企业对供应商的评价、供应商的管理水平、供应商是否愿为企业构建库存等也是应考虑的因素。总之,要合理选择供应商,必须综合考虑以上各因素,通过一定的评价选择令人满意的供应商。 3. 主要的配送模式有哪些?

大学物流经济地理知识点

种物流的地域布局问题的学科。 简答 1-8-2学科性质:物流经济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等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它同许多相邻学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相互补充和借鉴,因而具有综合性特征。 1-8-3核心内容:生产的地域系统布局,在部门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基础上,集合经济发展特点,吸收其他学科成果,用全新的物流经济理论,对其研究内容进行改革与创新,即创建了物流经济地理学。 1-8-5文件明确发展物流业P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第一次明确了物流产业的地位。《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其理论依据是,现代物流业是跨经济领域,跨部门、跨地区的复合性产业,现代物流的发展虽然有不少是可以和其他经济领域、其他产业有一定差异和区别的“个性”领域,但是更多的是“共性”或者“通性”的领域。 1-8-6产业特点P8 ①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动脉系统,它连接社会经济的各个部分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②物流产业通过对各种物流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实现物流活动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物流总成本的降低。 ③物流产业可以为全社会提供更为全面、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并在物流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实现价值增值。 1-8-7物流业发展的重点P9 ①加强中心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和管理系统的建设 ②加快物流企业改革步伐,按市场经济一般规律要求,组建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大型物流企业 ③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和标准化的建设④加强有关政策的研究

经济渊源:①各类生产部门和企业所需要的空间条件上的差异性 ②地域空间上的各特定地区所具备的空间条件的差异性 ①统一计划原则 ②合理利用资源原则 经济原则 ③减少不合理运输原则 ④发展生产地域分工原则 ⑤尽可能地平衡发展原则 政治原则 ⑥缩小城乡差别原则 ⑦巩固国防原则 2-6-3中国生产力布局的重心演变经历4个阶段P23 以协调沿海与内地关系为主线, 以争取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速 工业布局由沿海向内地转移 度、宏观效益为目标,生产力 布局大幅度向东部地区倾斜 建设为中心,以备战和建设战略后方 施内陆地区 为基调,以工业布局为主体的生产力 发展战略 布局跳跃式向西推进

物流经济地理试题一及答案

物流经济地理试题一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是()。 A.航空运输 B.铁路运输 C.海洋运输 D.公路运输 2.下列()不是海洋运输的特点。 A.航期准确 B.运量大 C.通过能力强 D.运费低 3.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于2004年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其发展目标为:到()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 A.2010 B.2015 C.2018 D.2020 4.被公认为最有前途的铁路机车是()。 A.蒸汽机车B.内燃机车C.电力机车D.太阳能机车 5.最具灵活性的运输方式是()。 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C.航空运输D.远洋运输 6.汽车首要的使用性能是()。 A.动力性 B.燃料经济性 C.通过性 D.容量 7.不适合航空运输货物的是()。 A.高附加值产品 B.紧急救援物资 C.生鲜食品 D.大宗低值物品8.在我国内地,枢纽机场仅包括以下三个机场,其中不包括()。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昆明 9.2007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稳居世界第()。 A.一B.二C.三D.四 10.狭义国际物流中的“物”具体是指()。 A.转运物资B.过境物资C.援助物资D.进出口商品 二、填空题(共10空,每空2分,共20分) 1.在城市和地区范围内,按照层次关系规划和配置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和()。

2.目前我国建设的经济作物生产基地由棉花基地、花生基地和()。3.我国商品粮基地大致可分四种类型,包括南方高产商品粮基地、东北低产商品粮基地、西北半干旱区商品粮基地和和()。 4.()被人们誉为“黄金水道”。 5.海上航线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安全、货运、港口和 ( )等因素。 6.()是机车车辆和列车运行的基础。 7.()是铁路运输的基本动力,牵引列车运行。 8.1988年,中国建成第一条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这是中国第一条按高速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设计、施工的高等级公路工程。 9.公路运输的经济半径通常为()以内。 10.我国原油管道始建于()年。 三、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物流基地 2.农业物流 3.经济特区 4.水路运输 5.国际铁路联运 四、论述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我国农业物流的特点是什么? 2.物流与重工业的关系是什么? 3.国际物流的特点有哪些? 4.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什么?

物流基础知识测试含答案

物流基础知识测试 部门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 --------------------------------------------------------------------- 一、名词解释(3×5) 1、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的供应方与需求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由专业物流公司以签订合同的方式为其委托人提供所有的或一部分的物流服务。 2、物流系统: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流功能单元构成,以完成物流服务为目的的有机集合体,包括采购、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信息化等功能。 3、集中采购:相对于分散采购而言的, 它是指企业在核心管理层建立专门的采购机构, 统一组织企业所需物品的采购业务。 4、多式联运:即根据实际运输要求,将不同的运输方式组合成综合的一体化运输,通过一次托运、一次计费、一张单证、一次保险,各运输区段的承运人共同完成货物的全程运输。 5、配送:经济合理区域内,按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二、单选题(1×20) 1、( B )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A、商流 B、物流 C、资金流 D、信息流 2、班轮公司运输的集装箱货物的交接方式通常是(C)。 A、CY/CFS B、CFS/CFS C、CY/CY D、CFS/CY 3、鹿特丹(ROTTERDAM)是下列哪一条集装箱货物运输航线上的港口

( D )。 A、远东-北美西海岸航线 B、澳新航线 C、远东-北美东海岸航线 D、欧地线 4、门到门(DOOR TO DOOR)的集装箱运输最适合于(A)交接方式。 A、整箱交,整箱接 B、整箱交,拆箱接 C、拼箱交,拆箱接 D、拼箱交,整箱接 5、( B )是物品在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A、生产加工 B、流通加工 C、包装 D、物流加工 6、WMS是(D )的缩写。 A、供应商管理库存 B、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仓储管理系 7、(A )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即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A物流成本B物流加工C流通加工D物流外包 8.在配送中心的全部作业中所占的比例最大、最耗费人力和时间的作业是( D)。 A.装卸搬运 B.配送 C.入库 D.分拣

物流经济地理

1. 物流经济地理 物流经济地理是物流学和经济地理学相综合的一门学科,同许多相邻的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物流学、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是介于社会经济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2. 地理学 地理学是研究地表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学科。 3.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研究各国、各地区生产力布局形成,发展条件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4. 生产力布局 生产力布局亦成生产力配置,指生产力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和配置即在一定范围内(国家、地区、城市)生产力系统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生产力布局是一个由点、线、面、网组成的多层次、多侧面、纵横交织的网络系统。生产力布局包括工业生产布局、农业布局和交通布局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工业 5.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 生产力布局的条件包括影响生产力布局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技术条件、人力资源条件等。自然条件和人力资源的条件是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 6.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 a) 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 b) 类型多,区域差异显著 c) 难以开发利用和质量不高的土地比例较大 7. 我国人力资源的条件 1)人口数量 2)人口素质 3)人口结构 4)人口分布 8. 我国物流布局的概述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特别是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四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已基本形成,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以中国内陆腹地的物流布局,以大城市为中心,以铁路为纽带形成的物流结,但我国的物流业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较低,物流的布局不合理,物流技术含量

物流经济地理练习答案

《物流经济地理》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绝大多数班轮都是在( D )航线上运行,在沿线港口停靠、卸载或装运集装箱货物。 A.单程 B.远洋 C.来回 D.环状 2、沿海航线是以( C)分类的。 A运输对象 B运行组织 C所跨区域 D航行线路 3、用TEU表示货运量的航线是( B )。 A杂货航线 B集装箱线 C散货航线 D油轮航线 4、以下的( A )适合以多港口挂靠结构。 A杂货航线 B集装箱线 C散货航线 D油轮航线 5、来回式航线是以( D )分类的。 A运输对象 B运行组织 C所跨区域 D航行线路 6、班轮主要采取( B )航线。 (A)来回(B)环状(C)直达(D)中转 7、班轮航线固定挂靠的港口是( C )。 (A)目的港 (B)始发港 (C)基本港 (D)装卸港 8、我国铁路滨绥线的终点站是(D)车站。 A.满洲里 B.二连站 C.阿拉山口站 D.绥芬河车站 9、下面哪种运输方式对基础设施及运转设备方面的成本投入是最大的?( C ) A.公路运输 B.水路运输 C.铁路运输 D.航空运输 10、我国铁路发运国际联运货物的车站是(D )。 A.所有中国铁路车站 B.带国际铁路联运编码的车站 C.四等站以上的火车站 D.所有的货运站 11、大陆桥运输是一种以集装箱为媒介的多式联运方式,其基本形式为(A )。 A.海一陆一海联运 B.陆一海一陆联运 C.陆一海一空联运 D.海一陆一空联运 12、国际铁路货物联运过境运费计算依据是(A)。 A.《统一货价》 B.铁路运价 C.平均运价 D.《国内价规》 13、我国与蒙古边境铁路线的国内过境站是(B )。 A.满洲里 B.二连浩特 C.丹东 D.阿拉山口 14、目前全国正在统一治理公路运输车辆超载超限问题,下列构成超载超限的是 (A )。 A.四轴车辆,其车货总重超过40吨的 B.六轴车辆,其车货总重超过50吨的 C.AB都是 D.AB都不是 15、北疆线是我国通往(B)的铁路干线。 A.蒙古 B.哈萨克斯坦 C.朝鲜 D.越南 14、铁路运输主要承担的货运是(A )。 A.远距离、大批量 B.近距离、大批量 C.近距离、小批量 D.远距离、小批量

物流经济地理复习重点

《物流经济地理》复习重点 选择: 1、不属于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 物产丰富,人均占有量较大 2、生产力布局最重要的类型是() 交通布局 3、实现物流合理化的布局原则的首要条件是() 直达化原则 4、交通工具在交通运输业的资产构成中所占的比重大概是() 70% 5、纵贯南北铁路中轴线的京广铁路全长是() 2332km 6、我国最主要的五条内河航运干线是长江、珠江、淮河、京杭大运河、()黑龙江(包括松花江) 7、将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核心发展地带的是() 珠江三角洲地区 8、国家间经贸关联不包括() 西南关联 9、亚洲区域物流中心是() D、日本 10、中国内地进口商品金额最多的来源地是() 亚洲 填空 1、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四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日臻完善,其中环渤海物流圈包括的中心城市有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青岛。 2、与国内物流相比,国际物流具有国际性、复杂性、高风险性等特点。 3、我国主要有色金属产区是上海、辽宁、甘肃、云南和湖南。 4、物流结点的种类有转运型、储存型、流通型和综合性结点。 5、能源按使用年限分类,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6、麻纺织工业可分为络麻纺织工业、苎麻纺织工业和亚麻纺织工业。 7、物流布局的基本原则包括计划化原则、直达化原则、短距化原则、钟摆化原则、集中化原则、社会化原则、服务化原则和标准化原则。 8、按行政等级划分,公路可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和专用公路。 9、世界的海洋连为一体,叫世界大洋。根据它们的地理位置,分为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10、我国沿海港口今后将形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五个港口群体。 11、物流线路的类型可分为铁路线路、公路线路、水运线路和航空线路。 12、能源按性质分类,可分为燃料能源和非燃料能源。 13、化纤织品可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两大类。

物流经济地理论文

中国的工业地理分布 [摘要]:资源密集型产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性产业,由于其资源依赖度高、市场内向化、产业联系强、规模效应显著,大多分布在重工业基础较好的中西部地区。随着交通替代作用的加强和对国外市场的依赖度提升,开始出现沿海化趋势。论文通过对1980—2007年典型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分析,发现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自改革开放产业政策调整后呈现地理分散趋势,但“历史基础和路径依赖”显著影响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分布。 [关键词]:资源密集型产业;地理分布;区位;集聚 中国近代工业从萌芽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百余年中,受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控制,发展缓慢,工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低,地区分布不平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多年的工业基本建设,工业地理分布形势发生了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确处理了沿海和内地工业布局的关系。40多年来,内地工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全国总投资的53%,工业固定资产原值增长64倍,工业总产值增长30倍;在同一时期,沿海工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增长18倍,工业总产值增长19倍。以省区计,内地有9省的工业总产值超过或接近1949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即使现在仍较落后的西北5省区,其工业总产值也高出50年代以前全国工业总产值。现在内地已形成了武汉、包头、太原、攀枝花、大庆、兰州、大同、葛洲坝、哈尔滨、长春、吉林和湘中、川中等一大批综合性或专业性的工业基地。40年来相继建立了汽车制造业、飞机制造业、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石油化学工业、化学纤维工业。具有相当规模的独立的较完整的工业

体系的建立,使中国在经济上、资源上不再依赖于别的国家。 主要工业部门的地理分布: 1、能源工业。1990年全国煤保有储量达9014.53亿吨,水力资源蕴藏量6.76亿千瓦,石油天然气也勘探出了可观的储量。三者在地区分布上虽不平衡,但在某种程度上却可以相互配合和补充。 石油开采业是中国重要能源工业之一。多年来原油产量稳定在 1.3亿吨以上,在中国一次能源构成中石油和天然气约占1/4。中国已经建成以大型油田为主体、与输油管线相联系的炼油工业生产体系。目前天然石油资源开发主要分布在沿海东部陆地。在对外合作,利用外国资金和技术开发中国海洋石油方面也有新进展。渤海、南黄海、南海珠江口、莺歌海和北部湾等海域内,已探明若干工业油气流,并已开始商业开采。 电力工业。中国1991年发电量6700亿度。全国共有装机容量在500千瓦以上的水、火电站约3000座。其中25万千瓦以上的大型电站近100座。50年代以来,按经济合理的原则建设了一批电力网,以充分利用设备能力,保证供电质量,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钢铁工业。1991年中国钢产量超过7000万吨,仅次于日本、美国,居世界第3位。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中、小企业相结合钢铁工业生产体系。现有钢铁企业1200多个,其中年产100万吨以上大型钢铁工业基地11个。除上海、北京、天津3市外,鞍山、本溪、唐山、太原、包头、马鞍山、武汉、攀枝花均分布在铁矿资源附近。全国尚有年产10万吨以上中型钢铁企业35个,9个特殊钢厂及遍及全国各省、自治区(西藏除外)的小型钢铁厂。东北地区的钢铁工业基础最好, 50年代前辽宁钢产量占全国80%以上。

物流经济地理

绪论: 物流经济地理学:是以地理学的观点,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分析物流现象,研究各种物流的地域布局问题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同许多相邻学科存在密切的关系,并相互补充和借鉴,因而具有综合性特征。 物流经济地理的研究方法:企业调查及分析法、实地考察法、地理信息系统法 第一章: 环境:相对于某一中心,即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 物流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和与之相关的生产力布局 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用来产生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自然要素。(它包括有形的水体、土地、动植物、矿产和无形的光、热等资源。自然资源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社会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中国现有林区按地域可划分三大区域: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其中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是中国主要的天然林生产基地。 生产力布局:亦称生产力布置,生产力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和配置,即在一定范围内(国家、地区、城市)生产力系统的空间分布和组合。中国生产力布局的原则:经济性原则——统一计划原则、合理利用资源原则、减少不合理运输原则、发展生产地域分工原则;政治性原则:

尽可能地平衡发展原则、减小城乡差别原则、巩固国防原则。 物流布局:既是一个过程,也可以理解为物流设施利用配置的一种状态。完善物流网络布局,开发建设物流设施公共平台是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的前提条件。 物流布局的基本原则:计划化原则、直达化原则、短距化原则、钟摆化原则、集中化原则、社会化原则、服务化原则、标准化原则 中国物流业在东部地区已形成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四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①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②以上海、南京、杭州、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③以厦门、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④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这四大物流圈以滚动式、递进式的扇面辐射形态,带动中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激活和融通了全国范围的物流、人流、信息流。 物流基础设施的类型:专门化设施(主要功能: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分拨中心、物流园区);专业化设施(主要功能:各类运输场站、仓储设施) 中国具备发展物流经济的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和一定水平的生产力布局。 第二章: 农业:也即通常所说的大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农业物流:指从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业生产的组织到农产品的加工、储存、分销等,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过程中所

物流经济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 1.不属于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 A、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B、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显著 C、难以开发利用和质量不高的土地比例较大 D、物产丰富,人均占有量较大 2. 实现物流合理化的布局原则的首要条件是() A、直达化原则 B、集中化原则 C、服务化原则 D、计划化原则 3. 纵贯南北铁路中轴线的京广铁路全场是() A、2521km B、4112km C、1462km D、2332km 4.花生产量最大的地区是()。 A、B、C、D、 5. 以下属于南北纵向的国道线是()。 A、101国道 B、312国道 C、201国道 D、103国道 6.我国调出煤炭最多的省(区)是()。 A B C D 蒙 7. 我国最主要的五条河航运干线是长江、珠江、淮河、京杭大运河、() A、岷江 B、黄河 C、(包括松花江) D、嘉陵江 8. 将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核心发展地带的是() A.珠江三角洲地区 B.以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 C.环渤海湾地区 D.

中西部地区 9. 生产力布局最重要的类型是() A、工业生产布局 B、农业生产布局 C、水利生产布局 D、交通布局 10. 国家间经贸关联不包括() A、东西关联 B、南北关联 C、南南关联 D、西南关联 11. 亚洲区域物流中心是() A、中国 B、新加坡 C、国 D、日本 12. 中国地进口商品金额最多的来源地是() A、北美洲 B、欧洲 C、亚洲 D、大洋洲 D、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 13.我国沿海海上运输习惯上以()为界,划分为北方沿海和南方沿海两个航区。 A、B、C、D、 14. 我国气候大区是以()作为划分指标的? A、积温 B、年极端最低温 C、季干燥度 D、年干燥度 15. 中国的地形类型复杂多样、丰富多彩,其中卡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 A、华南地区 B、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北地区16.目前全球最大的包裹递送公司是()。

物流经济地理考试课试题A

. . . . .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 二〇一〇--二〇一一学年第 一 学期考试课试卷 一、填空题(15分) 1、物流经济地理学是以地理学的观点,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分析( 物流现象 ),研究各种物流的( 地域布局问题 )的科学。 2、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物流业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在东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以(沿海大城市群 )为中心的四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分别是:以北京、天津、、大连和青岛为中心的( 环渤海物流圈 );以上海、、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 );以( 厦门和福州 )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和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 珠江三角洲物流圈 )。 3、中国畜牧业可划分为牧区、农区、( 半农半牧区 )和( 郊区 )4种类型地区。 4、工业物流可分为重工业物流和轻工业物流,其中重工业物流研究的对象是( 能源。。,原材料。。,机械电子。。 );轻工业物流研究的对象是( 纺织。。,造纸。。,食 品。。 )。 二、选择题(7分) 课程: 物流经济地理 专业 物流管理 班级 091 学号 试 卷 装 订 线 考生请注意:不得将本试卷及所附的答题纸和稿纸带离考场

1.某同学在超市买到下列四种商品,其中产地标注错误的是( D ) 2 .某同学在署假游记中写到:那天我终于看到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草低遍地花,牛羊好似珍珠撒,蒙古包就像白莲花”的美景。这让我想起了我家乡的另一番景象:一年四季绿树常青,水田稻花正飘香。该游记中描述的两个地区分别是( C ) A.北方地区、青藏地区 B .西北地区、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南方地区 D .青藏地区、南方地区 3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景观和人文活动与我国北方地区相符的是 ( D ) A .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B .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 C .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D .当地的一些剧种,如梆子、秦腔,唱腔高亢 4.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描述的受气候影响较大的部门是.( D ) A .航空运输 B.商业贸易 C .工业生产 D .农业生产 5 .按照因地制宜的方针,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特色为发展( A ) A .基塘生产 B .绿洲农业 C .旱作农业 D .生态农业 6.关于可再生资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B ) A .应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实现永续利用 B .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必节约 C .由于不合理、无限制地利用黄河水,以致黄河断流 D .由于过度放牧、滥砍乱伐,我国成为世界上土地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7 .以下一组全部是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D ) A .土地石油 B .森林煤矿 C .水铁矿 D .天然气铜矿 三、读图分析题(14分):读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物流经济地理第二版习题答案

物流经济地理思考题参考答案要点 第1章 1.物流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 物流经济地理学是以地理学的观点,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分析物流现象,研究各种物流的地域布局问题的学科。既包括各经济部门在地域商的布局,也包括个地区经济部门的结构、规模和发展,以及地域布局和部门结构的相互联系,具有综合性特征。 2.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领会现代物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思考物流经济地理对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布局的影响。 2006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通过。它第一次在如此重要的文件上,明确了物流产业的地位。现代物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是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讲:(1)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之一;(2)物流是企业生产的前提保证;(3)特定条件下,物流是国民经济的支柱;(4)物流现代化可以改善我国的经济运行,实现质量的提升;(5)一个新的物流产业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产业结构。 物流经济地理学是以地理学的观点,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分析物流现象,研究各种物流的地域布局问题的学科。它既包括各经济部门在地域上的布局,也包括各地区经济部门的结构、规模和发展,以及地域布局和部门结构的相互联系,具有综合性特征。《规划纲要》这个大方针之下,如何实现物流产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主要部门的整合、如何加快各区域物流中心的建设与规划等都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们相信,物流经济地理学在这些方面均可以发挥其作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3.研究物流经济地理的方法 4.试以一微观生产企业为例,分析物流在企业合理配置资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具体举例企业略,请同学们自己枚举。关于物流在企业合理配置资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同学们可围绕以下观点作开放式回答:(1)物流为企业创造经营的外部环境。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转,必须有这样一个外部条件:一方面要保证按企业生产计划和生产节奏提供和运达原材料、燃料、零部件;另一方面,要将产品和制成品不断运离企业,这个最基本的外部环境正是要依靠物流及有关的其他活动创造和提供保证的。(2)物流是企业生产运行的保证。企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衔接性,靠生产工艺中不断的物流活动,有时候生产过程本身便和物流活动结合在一起,物流的支持保证作用是不可缺的。 5.请登录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站(),查找我国近几年全国物流费用与GDP的比率、社会物流总额、物流总收入等数据,并进行年度阶段对比,你会发现什么

物流经济地理期末试卷A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物流经济地理》期末考试试卷(A卷)班级学号姓名总分 (考试形式:闭卷时间:90分钟) 适用班级: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在城市和地区范围内,按照层次关系规划和配置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和____________。 2.目前我国建设的经济作物生产基地由棉花基地、花生基地和____________。 3.我国商品粮基地大致可分四种类型,包括南方高产商品粮基地、东北低产商品粮基地、西北半干旱区商品粮基地和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被人们誉为“黄金水道”。 5.海上航线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安全、货运、港口和____________等因素。 6.____________是机车车辆和列车运行的基础。 7.____________是铁路运输的基本动力,牵引列车运行。 8.1988年,中国建成第一条高速公路——____________高速公路,这是中国第一条按高速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设计、施工的高等级公路工程。 9.公路运输的经济半径通常为____________以内。 10.我国原油管道始建于____________年。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是()。 A.航空运输 B.铁路运输 C.海洋运输 D.公路运输 2.下列()不是海洋运输的特点。 A.航期准确 B.运量大 C.通过能力强 D.运费低 3.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于2004年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其发展目标为:到()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A.2010 B.2015 C.2018 D.2020 4.被公认为最有前途的铁路机车是()。 A.蒸汽机车B.内燃机车C.电力机车D.太阳能机车 5.最具灵活性的运输方式是()。 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C.航空运输D.远洋运输 6.汽车首要的使用性能是()。 A.动力性 B.燃料经济性 C.通过性 D.容量 7.不适合航空运输货物的是()。 A.高附加值产品 B.紧急救援物资 C.生鲜食品 D.大宗低值物品 8.在我国内地,枢纽机场仅包括以下三个机场,其中不包括()。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昆明 9.我国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基地是()。 A.广州B.昆明C.兰州D.内蒙古 10.狭义国际物流中的“物”具体是指()。 A.转运物资B.过境物资C.援助物资D.进出口商品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用A表示,错误的用B表示,每题2分,共20分)()1.物流基地位于大城市周围、边、靠近交通干线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特点区域。()2.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也大。 ()3.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4.我国粮食作物分布具有“南麦北稻”的特点 ()5.工厂要布置在城镇或居民区盛行风的上风 ()6. 海上运输风险较大,因此,我们尽量不要运用水上运输工具。 ()7.在我国的内河运输中,黄河被人们誉为"黄金水道"。 ()8.重庆素有”九省通衢”之称。 ()9.黄埔港是华南第一大港,是主要外贸口岸。 ()10.京九线是指北京-香港九龙的一级双线铁路,是纵贯南北的战略通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