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语写作练习

导语写作练习

导语写作练习
导语写作练习

请给下面素材写一个当日新闻导语并制定一个新闻标题

8月1日,受8号台风“桃芝”减弱后形成的低气压影响,青岛市普降特大暴雨,防汛形势严峻,青岛市党政军民纷纷投入到与暴雨和狂风的战斗中。1日下午,狂风暴雨扑向岛城,市区10多条主要交通干道出现积水,100多棵大树被风刮倒在地,造成交通堵塞,近10条公交线路被迫停运。汛情就是战情,青岛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立即发出紧急通知,要求防汛减灾,安全生产。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张惠来,山东省副省长、青岛市市长杜世成等市领导冒雨察看汛情,并与有关部门负责人到现场办公,指挥处理紧急情况。北海舰队、青岛警备区等驻青部队和武警青岛支队的广大官兵也奋力抢险。狂风暴雨中,当北海舰队接到防汛指挥部抢险救灾的求援电话后,舰队首长亲自坐镇指挥,官兵们拿着铁锹,冒着倾盆大雨迅速赶到崂山北宅和崂山水库,和群众肩并肩投入到抢险救灾的战斗中。面对即墨、城阳、崂山、黄岛等受灾地区的求援,青岛警备区共出动500余名官兵,驾驶冲锋舟投入到各受灾区域。在受灾较重的毕家村,市长杜世成和青岛警备区司令员姚春阳亲临现场,指挥村民和某海防团近200名官兵在水中抢险。在即墨市,警备区船运大队派出的冲锋舟迅速救出被困在水中的20名群众。各个市区的人民武装部也火速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分赴受灾点抢险。

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一个不超过50个汉字的当日新闻导语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提供的消息: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关官员出席了今天在泰国曼谷召开的第五届亚太人口会议。中国代表赵白鸽提交的国家报告内容如下:重视解决城市人口贫困问题,逐步建立健全城市扶贫机制,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多种商业保险,形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中国政府在二十一世纪上半叶,将继续努力稳定目前的每对夫妇平均生育一点八个孩子的低生育水平。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机制,重点做好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推进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以尊重人的基本权利,提高生殖健康水平为目标,坚持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普及科学知识,普遍开展避孕措施的“知情选择”,推广新技术和新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此外,报告还提出,中国制定的阶段性目标是到二00五年,全国人口总数控制在十三亿三千万以内,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不超过千分之九;到二0一0年末,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不超过千分之十五, 中国人口总数(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将控制在十四亿以内;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出生婴儿性别比趋向正常;育龄群众享有基本的医疗保健生殖健康服务;初步形成新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人口受教育年限达到发展中国家先进水平。

自拟复合标题,进行导语写作

全球生态形势在持续恶化之中。由于煤、天然气和石油的过度使用,人类现在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已超出地球资源再生能力的20%。在1970-2000年间,全球陆地、海洋生物物种数量下降了30%,淡水生物物种下降了50%。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完成的报告《2004地球生态报告》10月21日在瑞士格兰德正式发布。世界自然基金会总干事克劳德〃马丁说:“除非各国政府立即恢复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与再生能力之间的平衡,否则我们将无法偿还这些生态债务。”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是一个高度综合的复杂指标,用以记录一个区域或国家的人口衣食住行、产生废弃物的数量与这一地区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生产或吸收这些资源的能力之间的关系。“生态足迹”这一指标使各国占用全球生态资源的份额“有帐可查”。在“大脚黑名单”上,阿联酋以高水平的物质生活和近乎疯狂的石油开采“荣登榜首”,人均生态足迹9〃9公顷,是全球平均水平(2〃2公顷)的4〃5倍;美国、科威特

紧随其后,人均生态足迹9〃5公顷,位居第二。贫困的阿富汗以人均生态足迹0〃3公顷位居最后。

中国排名第75位,人均生态足迹1〃5公顷,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由于人口庞大、分布失衡,中国人均生态承载能力仅为0〃8公顷,生态赤字0〃7公顷,高于全球生态赤字(0〃4公顷)水平。

报告显示,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韩国、西班牙和印度,都是生态赤字很大的国家,而巴西、加拿大、俄罗斯、新西兰等地广人稀的国家在“生态盈余榜”上名列前茅。专家们指出:“西方人正在以难以持续的极端水平消耗全球资源——北美人均资源消耗水平不仅是欧洲人的两倍,甚至是亚洲或非洲人的7倍。如果全球居民都达到美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人类将需要5个地球。”

报告的作者们批评说:“那些生态赤字较大国家的资源消耗量远远超出了本国资源的能力,结果不仅加剧了全球环境恶化,还通过原材料进口等国际贸易方式,将这种生态危机转嫁于其他国家或地区。”他们宣称,报告会对“谁应该负更多全球生态责任”这一国际间争论不休的话题提供答案。报告认为,“在目前,使政府、工和公众转向可再生能源、推广节能的技术、建筑和交通系统至关重要。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 “立片言以居要”,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虽说“文无定法”,但新闻导语终究有其一定的结构形式,导语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何写好导语?本文初步归纳了20种写作方法,仅供参考交流。 1.一语破的法 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

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 3.欲擒故纵法 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显然,前后两句自相“矛盾”。但读者是聪明的,知道连总统的儿子都在领救济金,谁还相信美国的经济开始好转了呢? 4.化静为动法 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

新闻导语的类型和写作要点

新闻导语的类型和写作要点 新闻导语分类的方法有多种。为了方便初学者,我们大体上可以按照表现手法上的区别,把导语简单分为三大类型。 1.叙述型导语 与新闻报道要可观地叙述事实这个基本特征相适应,大多数新闻导语采用叙述叙述型导语。 叙述型导语包括直叙式、概括式、对比式等多种表现形式。 (1)叙述型导语,要求开门见山,把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告诉读者。例如——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选出新一届中央军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并通过关于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等决议后,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又如—— 新华社香港9月17日电昨天,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设茶会,与数百位长期默默耕耘,为香港回归和繁荣做出贡献的基层人士共度中秋佳节。 这种导语适合于快速报道新闻,适合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但是要写好它,并不容易。这类导语弄不好,易陷于平淡,缺乏吸引力。要避免这个弊病,首先必须鉴别一下,你所要报道的内容中,哪一个新闻事实最有新闻价值,对读者最有吸引力,就在导语中突出这个新闻事实。一般而言,这样的导语必须具有较大的新闻信息量,而且所涉及的人或事必须有较为显著的特点。 (2)概括式导语,又叫综合性导语。它的特点是对整篇报道的内容进行浓缩和概括,为读者提供整篇消息的梗概。这类导语通常适合那些内容较为复杂、过程曲折的消息。 例如,浙江省仙居县百货公司有一大批女带鞋积压在仓库里,曾经委托几个供销社“移动代销”,并削价出售,结果仍未销出去。 后来又两个商贩买去60双下乡摆地摊,仅20分钟就被争购一空,第二天又去带了900双,不到一个钟头全部卖光。《浙江日报》在报道这件事时,用了一个概括式导语: 本报讯积压在仙居县百货公司两年半的两千双女带鞋,和农民见面后,竟变成了畅销货。 这条导语从纷繁的内容中,概括出积压商品与农民见面后成畅销货这个主要新闻事实,突然了全文精华,对读者有一定吸引力。 概括式导语对于所报道的内容应该取其精、提其要,使人一目了然。概括时的抽象程度不能过高,以免给人空洞的感觉。如果抽象程度较高,那就应该补充一点实实在在的内容。例如,《羊城晚报》有这样一天消息的导语:

新闻导语写作技法20条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 1、一语破的法 新闻是“抢”出来的,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9年4月20日午夜时分,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开始了震惊世界的渡江战斗。4月22日2时,新华社在播发如此重要的新闻时,导语仅用了一句话: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 “30万人渡过长江”,这就是当时人们最急于想要知道的新闻,其他的尽管按下后说。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更是干脆利落: 日本投降了! 5个字,一语破的,如雷贯耳,这篇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 “悬念”,又称“扣子”或“关子”,常用于文学作品和戏剧表演。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自然富有魅力。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新华社记者的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 全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 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么?你就得往下读。 美联社1981年6月13日播了该社驻伦敦记者的一条电讯稿,它的导语给人的“悬念”更玄: 据警察和目击者说,今天正当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数百万臣民观看下骑马巡行伦敦中部时,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失业青年突然跑上前去,朝着女王连打六响空炮弹。 失业青年向女王开枪,这“关子”卖得够大的,不由得你不弄个明白才罢休。 3、欲擒故纵法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 ?立片言以居要?,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虽说?文无定法?,但新闻导语终究有其一定的结构形式,导语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何写好导语? 消息导语的几种写作方法 1、叙述式导语的写作:就是直截了当地用客观事实说话,通过摘要或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促其阅读全文。 2、描写式导语的写作: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况,对新闻中所报道的主要事实,或者事实的某个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而有特色的描写,向读者提供一个形象,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印象,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一般特点。一般用在开头部分,以吸引读者,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3、议论式导语的写作: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极有节制、极有分寸的评论,引出新闻事实。一般分为三种形式:评论式、引语式、设问句。 具体写作方法: 1.一语破的法 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 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 3.欲擒故纵法 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显然,前后两句自相?矛盾?。但读者是聪明的,知道连

新闻宣传稿写作规范和基本要求

新闻宣传稿写作规范和基本要求 新闻宣传稿作为宣传性质的文章,有着自身独特的写作规范与要求。新闻消息的写作,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如果缺失任何一个结构,该稿件可以说是不够完整的。按各行各业新闻报道的共性来分,有动态消息、综合消息、典型报道、调查报告、新闻述评等。新闻宣传稿的基本落脚点在于宣传,根本目的在于宣传,因此如何把握宣传力度和在宣传方面如何下工夫,是新闻宣传稿写作的基本问题所在。以下简单阐述一下新闻宣传稿写作规范和基本要求;大家共勉。 一、新闻稿件写作的基本规范 新闻宣传稿的写作需要有一定的规范和特殊的要求。 1.新闻宣传稿要重视宣传的本身意义和作用 新闻宣传稿的根本目的在于宣传,因此在写作新闻的同时需要尤其重视宣传的本身意义和作用。同时需要明确一点的是,新闻宣传稿是新闻而并非纯粹宣传稿件,也就是说,新闻专业性的书面语言是新闻宣传稿必备的一个基本性内容。因此,如何把握新闻和宣传两者之间的关系,即如何在新闻基础上体现宣传的基本作用,是写好新闻宣传稿的一个基本前提。新闻宣传稿具有宣传的多种功能,因此重视宣传的本身意义和作用,是新闻宣传稿写作所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2.新闻要注重事件本身的报道,突出报道事件的重点 新闻报道离不开事件本身,事件构成新闻报道的主体,即常说的新闻素材。注重事件本身的报道,突出报道事件的重点,其意义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里只说明一点潜在的作用构成。在新闻报道中突出事件,不是要否定事件发生的主体行为人,因为新闻五要素的基本理论常识规定了新闻事件主体行为人的作用和不可替代性的地位,本身对于主动性极强的活动主体就是一个良好的宣传定位,不必在乎上述这种否定所可能发生的几率性;相反,突出事件本身,往往起到意外的遮眼障目的作用,即在突出行为人地位和作用的同时,能够遮掩新闻报道本身从属于行为人、完全为行为人宣传服务的“奴性面目”,即使新闻报道本身丢却了从属与主观的嫌疑,更加突出新闻宣传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3.注重在规范形式上的创新,尽量避免新闻宣传稿出现千人一面的尴尬现象 新闻宣传稿最大的弊端恐怕在于规范形式上千篇一律的呆板和新闻报道方面千人一面的尴尬。这种弊端的形成既与新闻写作理论本身内在的规律性和机械性有关,同时又是宣传稿所必然面临的不可避免的麻烦和窘区。从理论本身来说,新闻宣传稿需要有这样呆板的规律,则必然出现千人一面的尴尬。因此,如何在实际运作中充分调动新闻宣传稿写作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使在规范形式上有大的创新,是避免新闻写作出现尴尬局面的一个重要举措。 4.注意新闻语言的专业性和书面化,做到字斟句酌,避免出现常识性错误 新闻宣传稿本来形式是新闻,运用专业性强、书面化的新闻语言,是新闻写作的一个基本规范。做到字斟句酌,主要是体现写作人的新闻素养和职业要求。常识性错误出现是新闻写作人的大忌,是时时刻刻需要注意、需要完全避免的。常识性错误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几类:错别字类;语法错误类;组织表达错误类等等,这些错误是写好新闻宣传稿的致命硬伤,因此是绝对要避免出现的。为避免出现宣传对象的表达错误,可以将新闻宣传稿交由组织内部相关人士确定,或通过掌握组织详尽材料等途径解决,而作为内部宣传的写作人,则对于此类问题应有更高的敏感性和严谨性,杜绝此类错误在任何时间的任何宣传稿件上发生。 二、新闻写作坚持的基本标准

浅说新闻导语的写作方法

浅说新闻导语的写作方法 发表时间:2019-01-04T10:25:21.1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作者:李欣然[导读] 内蒙古通辽日报社内蒙古通辽市 028000新闻导语,是新闻人历来都重视的一个地方。新闻导语写作有其一定的结构形式,如何写好导语?新闻突出在一个“新”字,新闻的“新”一个重要的方面就体现在时效上,就是要将发生在最“近”的新闻,以最快的报道出去。新闻要“新”,作为开头的导语首先要新,也就是导语要突出最新的时间点,只有导语具新意,才能引起读者了解新闻全貌、读完全文的兴趣。最新的时间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时间点,而不是时间段;二是最新,应尽可能是距离报道最近的时间点。例如,1999年8月26日通辽日报一版刊登的由通辽日报社记者郝殿荣采写的《通辽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开幕》本文的第一段写道:8月是金秋送爽的季节,8 月是科尔沁草原各族人民喜庆的季节。8月26日下午,万众企盼的通辽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开幕。紧着写道:“14时30分,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通辽市第一届人代会的开幕,对于通辽市人民来说是一件重要事情,这篇消息不仅突出了“8月26日”这个时间点,甚至具体到了北京时间的几时几分。除了突出一“新”字以外,导语还可以运用散文化的笔法。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运用散文化的笔法写导语不仅可以使新闻的开头部分更加灵活,而且还能够把读者带入现场,令人长久难忘。散文化的笔法写导语有在导语中出现如电影镜头般可视的画面。在导语中使用现场的对话或直接引语。在导语中使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等。此外,导语最主要的是要用最简练的字句。其中要注意使用最常用的动词,尽量少使用形容词。因为,动词总能给读者最强的冲击力,最常用的动词读者能认识并理解。尽量少使用从句。尽量少出现过的细节内容。通过使用简练的字句交代读者最关注的细节,导语的内容才会更具体。新闻新闻导语按照其表现形式,大体可分为硬式导语、软式导语、复合导语等几种,由于其表现形式不同,因而在写作上所运用的手法也就不同。“硬式导语”,主要是指“六要素”导语等。就软式导语来就说,它是与硬式导语相对而言的,它形式多样、写作手法灵活。其中以描写、抒情、说明手法最为常见。例如,2000年2月5日通辽日报二版刊登的由该报记者张俊华采写的《过年要过出质量来》文中第一段写道:转眼间,春节到了,忙碌了一年的老百姓终于可以有机会放松了。对于老百姓来说,最重视也最喜欢过的就是春节了。人们习惯上把过春节称为过年。过年当然图的是热闹、喜庆、愉快的气氛。但是,很少有人考虑年究竟怎样过才有意义。诚然,谁都希望过一个健康、祥和而快乐的年。所以,过年时,在讲求气氛之余,当然更要过出质量来。这段导语很自然很贴切,一下子把读者拉过年的氛围中,心中暖暖的。复合式导语就是将硬式导语的准确性、客观性、快捷性与软式导语的可读性、可视性、可听性、感人性等特点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导语。 导语的写作技巧有很多种。例如:一语破的法;设置悬念法;欲擒故纵法;化静为动法;拟人修辞法;数字对比法;速写勾画法;巧用背景法;古诗名句法;抑扬顿挫法;特写镜头法;一张一弛法等等。在这里举一个数字对比法。2009年2月3日通辽日报一版刊登的由本人采写的《通辽市外贸进出口增速全自治区第一出口突破亿美元大关》。第一段写道:2008年,通辽市对外贸易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异军突起,进出口增速迅猛,外贸结构明显改善。据海关统计,2008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7675万美元,同比增长2.2倍,增速位居全自治区第一。其中进口3588万美元,同比增长2.7倍。出口突破亿美元大关,达14.087万美元,同比增长2.1倍,完成全年目标(5100万美元)的2.7倍。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把新闻中的主要数字,或读者关注的数字,巧妙地运用到新闻导语中,回答读者的问题,就能提高新闻的价值,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又如设置悬念法。“悬念”,又称“扣子”或“关子”,常用于文学作品和戏剧表演。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读者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自然富有魅力。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新华社记者的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全国财贸大会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新闻导语,是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或听众阅读和倾听全文开头部分。一般来说,以凝炼的文句提示新闻要旨,吸引受众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就是导语。既然导语在新闻写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导语的写作技巧自然成为写好导语的关键,对导语的写作技巧进行探讨也就具有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们期待有更精彩的新闻导语的出现。通辽日报社李欣然

导语写作练习题

作业1要求——挑两篇新闻作品,把跳笔和白描之处标记. 纳什夺冠梦想恐成泡影太阳老板欲交易小霸王 每个人都知道纳什在和时间赛跑,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作为已经33岁的后卫来说,纳什的职业生涯已经所剩无几,这也是他为什么会问队友有没有赢球的心。但是纳什的梦想很有可能落空,由于奢侈税的限制,已经有谣言说一旦太阳再次在半决赛中不敌马刺,那么球队的阵容必然要迎来一个大变动,联盟有消息说太阳甚至有可能交易姚明一生死敌小霸王斯达德迈尔。(白描) 太阳如果想要保持现有阵容,纳什就必须带球球队不断去得胜利,这也正是纳什的追求。 尽管太阳队本赛季取得了61场胜利,尽管纳什有望成为三度加冕常规赛MVP的球星,但在与马刺的对抗中,太阳在主场已经输了一场,在7场生死大战中失去了自己的主场优势。太阳在薪水总额在联盟中排名第十,而马刺的薪水总额则排名第十一,两支球队的薪水总额都在6600万美元左右。然而下个赛季太阳的薪水总额就将直追丹佛掘金,达到7700万美元左右。在2008-09赛季至少也将达到7100万美元。(跳笔) 掘金队为了节约薪水,正计划将坎比交易出去。而太阳队老板罗巴特也表示了他不愿意为球队支付奢侈税,希望下个赛季球队能将薪水总额降下来。太阳队的马里昂拥有一个长期大合同,而迪奥也还将获得一份长期大合约。(跳笔)或许对于罗伯特来说,他最羡慕的就是马刺。马刺下个赛季的薪水总额将只有6100万美元,再过一年随着几名球员的离队,薪水可能会降至到只有区区4500万美元。 太阳队如果继续获得胜利的话,还有可能保持现有阵容和夺冠竞争力,而一旦失败,那么球队阵容将会天翻地覆。(白描)据联盟内部消息透露,太阳老板甚至有可能将姚明一生死敌小霸王斯达德迈尔交易出去。如此以来,纳什的夺冠梦想很有可能将就此烟消云散。在太阳与马刺的第三场比赛之前,主教练德-安东尼表示球队很有可能将永远没有获得总冠军的机会,听起来似乎并不仅仅只是一个玩笑。 京杭大运河千载繁华一水牵专家:未能申遗是缺憾 中新网3月5日电历史的彩笔,曾经在中国的版图上勾出浓重的一划,这一划长1,794公里,绿波荡漾,名叫京杭大运河。她的诞生,直接成就了中国唐宋元明四朝鼎盛繁荣的局面,见证了人间的沧桑巨变。(白描)香港《文汇报》今日报道,一水活而一方活,直到今天,大运河那无与伦比的南北贯通作用依旧滋润着沿途的大小城市。在大运河积极申遗之际,该报采访了全国政协文史与学习委

消息导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消息导语的写作 一、导语是新闻中消息所特有的,处于文章开头部分,它是新闻事件或问题的结果、提要或高潮。 1、导语的任务是开门见山,尽快地告知新闻事实。吸引读者,使读者继续往下读。导语一般是文章全篇的重点,对材料进行提炼,总结出的重要信息,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 2、消息的导语要炼字炼句,力求简短,尽量避免冗长拖拉。还要避免简单重复标题。 3、历史上著名的一句话导语: 1、欧洲大战于昨天拂晓爆发! 2、日本投降了! 3、肯尼迪总统今天遭枪击身亡。 二、硬新闻(Hard News):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变,时局变化,市场行情,股市涨落,银根松紧,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等。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它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尽可能地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是时效性极强的刚发生、正在发生或马上要发生的事件。 硬新闻必须回答,谁,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

如:1、德国总统霍斯特·克勒今天宣布,由于他关于德国军事行动和商业利益的言论遭到广泛批评,他辞去总统职务,此决定立即生效。 2、苹果市值周三超越微软,跃居全球科技业之冠。 三、软新闻:人情味较浓的社会新闻(社会花边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服务性新闻等),形式上通俗,注重趣味性。它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多属于延缓性新闻,无时间的紧迫性。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无多大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它主要出现在大众化通俗报纸。人们一般在硬新闻获得满足后才需要软新闻。软新闻导语中并不需要完全具备所有要素,可以只有其中两个或三个要素。 如:一位穿着炭灰色套装的老年妇女抬头扫视戴高乐机场的信息显示屏幕,奇怪为什么TW A800号航班被取消了。 这是空难发生后两天的软性新闻的导语,可以和硬新闻的导语做一个比较。 四、概括式导语: 1、新华社北京12月11日0时电:今天,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

消息导语的写作

消息导语的写作 消息,它是报纸广播电视中数量最大、受众最多、影响最广泛的一种新闻体裁。消息在传递信息、舆论导向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向是新闻报道的主角。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还是现在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都十分重视消息传递信息的独特作用。新闻界对“新闻”的解释,从广义上来说,一般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中常用的各种新闻报道体裁,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而狭义的新闻,就是指消息,这充分说明了消息地位的举足轻重。 正是因为消息的重要性,所以说,掌握消息写作基本技能是新闻记者的基本功。要想写好消息,首先就要写好消息导语。下面我们就来讲讲消息导语的写作。 要写好消息的导语,那么什么是消息的导语呢?有很多种,准确 消息的开头就叫导语,它是消息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一条消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6年5月2日参考消息) 正因为导语的定义,那么导语写得怎样,直接关系到整篇消息的成败和宣传效果。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

导语的产生及演变 那么作为消息的导语是怎样产生和演变的呢? 据一些材料记载,消息的导语最早产生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它是随着五个W的产生而形成的。 五个w,又叫新闻五要素。就是说写一条新闻必须交待清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也有的再加一个新闻要素H(即how),共称为新闻六要素。交待清五个W,一直被称为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 例:1889年3月30日,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从一艘澳大利亚轮船上发回了一条消息,其第一段就是五个w俱全的导语: 南太平洋沿岸有史以来最猛烈、破坏性最大的风暴,于3月16日、17日横扫萨摩亚群岛。结果有6艘战舰和10艘其他船只要么被掀到港口附近的珊瑚礁上摔得粉碎,要么被摔到海滩上搁浅。与此同时,美国、德国的142名海军官兵全部葬身海底。 在这个导语里,五个W的分解是: 何时――3月16、17日; 何地――萨摩亚群岛; 何人――美国和德国的战舰、船只和官兵; 何事――风暴横扫萨摩亚群岛,人船遭损失 何故――有史以来最猛烈、破坏性最大的风暴。 导语包括了新闻五要素的全部内容,这种导语写作方式一直沿袭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称其为“第一代导语”。

浅谈新闻导语的写作技巧

导语是新闻体裁所特有的部分,它处于文章的开头部位,是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或亮点。作为记者,写好导语相当于写好消息。可见,导语在消息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通常情况下,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有的短消息不分段,这时导语就是开头的第一句话。还有的导语是由两个自然段组成,称为复合导语。它们或是虚实结合,第一段虚写,为读者制造悬念,第二段实写,解开疑团,说明事实的真相。或是两个自然段共同组成事实的内容,缺一不可。这样才使导语的意思完整,做到明白无误。 既然导语在新闻写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导语的写作技巧自然就成为写好导语的关键,对导语的写作技巧进行探讨也就具有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突出最新的时间 新闻姓“新”,新闻的“新”一个重要的方面就体现在时效上,就是要将发生在最“近”的新闻事实,以最快的速度报道出去。 新闻要“新”,作为开头的导语首先要新,也就是导语要突出最新的时间点,只有导语具有新意,才能引起读者了解新闻全貌、读完全文的兴趣。最新的时间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时间点,即导语中的“何时”要素,应是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某一个时间点,而不是时间段;二是最新,即导语所选择的那—个时间点,应尽可能是距离报道最近的时间点。 在此,笔者将如何突出最新的时间点总结为以下两点: 1.对于事件性新闻,特别是对于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的新闻,它的生命力往往与“昨天”或“今天”这个时间点密不可分,在导语里要突出最新的具体的时间点。例如: [美联社法国兰斯1945年5月7日电]德国于今天法国时间上午2时41分(即美国星期日东部时间下午8时41分)向西方盟国和苏联无条件投降。(《德国无条件投降》) 德国无条件投降宣告了欧洲战场的结束,对于这一重大事件,美联社在导语中不仅突出了“今天”这个时间点,甚至具体到了法国时间和美国时间的几时几分。 2.对于非事件性新闻,所反映的事件发展过程没有明显的时间界限,事件的本质并不是集中地表现在某个时间点上。然而,我们还是可以从事件发展过程中,找出离报道时间最近的时间点写进导语。例如:[美联社罗马1997年9月27日电]意大利文化部长昨天警告说,公元79年毁于维苏威火山爆发的庞贝古城可能面临着“再次死亡”,除非开辟更多的空间供游客参观,以缓解过分拥挤的现象。(《意大利古迹极其需

新闻导语的写作要求

新闻导语的写作要求 时间:2011-9-1 来源:铁路工程报浏览:237 要彰显新闻价值 既然第二、三代导语都强调突出处理“部分要素”,那么我们自然会问,究竟哪此要素是需要在导语中加以突出呢? 同一新闻事件的六要素中,判断哪个最为关键和重要,并无固定和绝对的标准,有时和记者所在的新闻机构的性质、观点、倾向有关,有时随整篇报道的侧重点和角度的不同而转移。所以,同一个新闻事件在不同的记者看来,需要强调和突出的重点也是不同的。比如,同是一起盗窃案,有的记者会突出“WHY”——保安的玩忽职守;有的记者会突出“WHO”——窃贼竟是公安人员;也有的记者可能会突出“WHEN”——“两打”专项斗争中的一个大白天。 导语写作贵在开篇有物,切忌空洞,充满概念和口号,也不能有太多人名、头衔、单位名称,否则会挤掉或冲淡重要新鲜的新闻事实。 讲究语言技巧 在决定了导语中必须包括什么内容之后,如何在一个句子中尽可能着重地表述它,这就是关于导语语言的问题题。“导语不但是个句子,更是个强调性的句子。”这意味着必须把导语构思成对想要表达的主题具有最强的冲击力和最大的吸引力。在导语写作中,最有强调性的技巧应该包括三种: 词序 和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的旨趣相同,如果把关键信息一直保留到导语末尾,那就可能失去读者,所以把一条新闻的六要素中最重要的那个因素置于最前就很重要。这里我们比较两组导语的写作: [例1]数千名外国游客今天同北京市民一道欢度中秋节,其中还有一名曾经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XXXX。 [例2] 20年前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XXXX和数千名外国游客今天同北京市民一道欢度中秋节。 我们发现,例2一下子就点出了“WHO”这个因素,引起人们对宇航员的注意,而在这里人物的特殊性正是整个消息最具新闻价值的地方。 巧用动词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本质就决定了新闻语言多用动词和动词短语。在任何句子中,动词都是让句子富有生命力的关键。通过挑选生动的、有表现力的动词,使

导语的写作技巧

导语的写作技巧 导语是新闻体裁所特有的部分,它处于文章的开头部位,是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或亮点。作为记者,写好导语相当于写好消息。可见,导语在消息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通常情况下,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有的短消息不分段,这时导语就是开头的第一句话。还有的导语是由两个自然段组成,称为复合导语。它们或是虚实结合,第一段虚写,为读者制造悬念,第二段实写,解开疑团,说明事实的真相。或是两个自然段共同组成事实的内容,缺一不可。这样才使导语的意思完整,做到明白无误。 既然导语在新闻写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导语的写作技巧自然就成为写好导语的关键,对导语的写作技巧进行探讨也就具有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突出最新的时间 新闻姓新,新闻的新一个重要的方面就体现在时效上,就是要将发生在最近的新闻事实,以最快的速度报道出去。 新闻要新,作为开头的导语首先要新,也就是导语要突出最新的时间点,只有导语具有新意,才能引起读者了解新闻全貌、读完全文的兴趣。最新的时间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时间点,即导语中的何时要素,应是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某一个时间点,而不是时间段;二是最新,即导语所选择的那—个时间点,应尽可能是距离报道最近的时间点。 在此,笔者将如何突出最新的时间点总结为以下两点: 1.对于事件性新闻,特别是对于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的新闻,它的生命力往往与昨天或今天这个时间点密不可分,在导语里要突出最新的具体的时间点。例如:[美联社法国兰斯1945年5月7日电]德国于今天法国时间上午2时41分(即美国星期日东部时间下午8时41分)向西方盟国和苏联无条件投降。(《德国无条件投降》) 德国无条件投降宣告了欧洲战场的结束,对于这一重大事件,美联社在导语中不仅突出了今天这个时间点,甚至具体到了法国时间和美国时间的几时几分。 2.对于非事件性新闻,所反映的事件发展过程没有明显的时间界限,事件的本质并不是集中地表现在某个时间点上。然而,我们还是可以从事件发展过程中,找出离报道时间最近的时间点写进导语。例如: [美联社罗马1997年9月27日电]意大利文化部长昨天警告说,公元79年毁于维苏威火山爆发的庞贝古城可能面临着再次死亡,除非开辟更多的空间供游客参观,以缓解过分拥挤的现象。(《意大利古迹极其需要保护》)

简讯的写作方法

简讯的写作方法 简讯是指200字以内的短消息,超出就不能称为简讯了。 简讯虽短,却应是一个完整的消息,要5W俱全,回答以下基本问题:何人、何事、何时、何地? 还要尽可能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何故、如何? 新闻的五要素,新闻界称做:5W。 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因 连起来大意就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人因为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1.简讯的格式: (1)标题概括简讯的主要内容。 (2)导语导语是简讯开头的一段话,要求用极简明的话概括简讯的最基本内容。 (3)主体主体是简讯的主要部分,要求具体清楚,内容翔实,层次分明。 (4)结尾是对简讯内容的小结。有些简讯可无结尾。 2、怎么写(技巧)。 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When(何时)、Where (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 当我们弄清了“我要说些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说这些内容”,显然这涉及到了如何安排消息的结构。只要我们用心分析一下报刊发表的消息,就会发现,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材料。 标题是用来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的。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扼要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要用充分的事实表现主题。背景是新闻

发生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结语是交代新闻事件结果的话。可有可无,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标题 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引题:揭示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一篇报道,读者拿起来之后要先看标题,然后再决定看还是不看。标题是新闻的题目,是消息的眼睛,象人的脸面一样重要,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新闻标题的结构方式、写法很多。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在标题撰写上必须下功夫。新闻界有"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题"这一说法。 消息标题的特点是:必须有——何人(物)who做何事what,必须简洁、准确。如:1、专家(who)解惑:孩子到底能不能打(what)(2008年10月01日来源:新华社);2、学校(who)因高三学生在宿舍吸烟(why)劝其转学(what)(2008年10月01日来源:四川新闻网);3、会昌(who)举办体育盛会喜迎新年(what)(2009年1月4日,来源:赣南日报)。 (二)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导语的写作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导语的特点:有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 下面具体解剖一篇消息的导语:石城返乡农民工喜获“年礼”赣南日报2009年1月6日头版:近日(when),石城县琴江镇(where)的黄爱华(who)刚刚从东莞返乡就收到一份“新年大礼”——县里统一发出的返乡农民工优惠卡(what),优惠项目包括就医、就业、技术培训、法律维权等内容。

新闻导语及其写作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紧接在消息头的后面,一般以简要文字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具吸引力的事实。 提炼和构思导语,是把握和掌控新闻全篇的关键环节和第一步。 新闻正文通常由导语、主体和结尾组成,而导语是整个新闻中的核心环节。通常,记者在采访之前、采访中间和采访之后,头脑中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所采新闻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以及如何恰当地来表现它。而这种思索一旦成型并付诸文字,最先落实的部分往往就是新闻的开头——导语。导语完成了,新闻标题的拟定和新闻正文的写作也就比较顺畅了。 网络新闻编辑阅看的新闻,往往已经有了现成的导语。但是,这并不能代替编辑本人的思考、选取和提炼过程。编辑首先需要领会和把握新闻的内容,把看到的导语与自己心中拟写的导语加以比较。提炼和构思导语,是把握和掌控新闻全篇的关键环节和第一步。 编辑在阅读来稿时,同时就在审视和思考新闻的要点和表达的逻辑和用词。编辑如果发现某一稿件在内容和表达等方面都达到了比较好的水准,那么这一报道就可以通过了,可以进入刊发播出的程序。假如编辑发现稿件特别是导语不理想,而补充材料又基本凑手,那么他们就需要自己动手修改。 导语的修改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导语虽然位居新闻报道开篇之首,但是它的形成往往是总揽全篇材料和内容之后概括和提炼的结果。编辑的这种概括提炼的功夫和能力,需要长期积累;只有在敏锐的挑选和捕捉新闻的能力支持下,才能写好导语,才能写好新闻报道。导语的类型 新闻导语的写作在本质上强调直入主题,但是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导语都只能是千篇一律的“开门见山”模式。所以,导语也有一些变化。在传统的纸介传媒上,新闻消息导语的写作可以有下列类型: 直述式 这种导语是直接把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简单直接地概括叙述出来,是最典型的“开门见山”式。 渲染式 这种导语先进行概括性陈述营造背景,然后再进入对最新动态事实的报道。与渲染式导语类似的还有点题式、故事式、比兴式等等。它们大都是以不同的方式由“外”及“内”、由“表”及“里”地开头,然后把最新鲜的、最重要的新闻内容和盘托出。这类做法的得失利钝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来判断的。这种导语的分寸感比较难掌握,编辑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导语和消息来慢慢体会。 设问式 这种导语形式是首先提出问题或者摆出困惑,引起受众的关注和兴趣,以激起他们继续阅读下文的欲望。下面的例子是以设问句为导语的开头:“一架飞机能从宽仅14.62米的巴黎市中心的凯旋门门洞飞过吗?巴黎的英雄们正在做着他们的试验。”在这则实例中,读

消息写作教程四:消息导语写作技巧

消息写作教程四:消息导语写作技巧 “好花摆在显眼处。”消息的“显眼处”是导语,最新鲜、最重要、最能吸引读者的“好花”自然要放在导语里。 导语的英文单词是l e a d,意为消息的开头部分。此外,Le a d 一词在英文中还有“领导”(可理解为重要信息)以及“线索、提示”之意。 由是观之,导语的作用、定位可理解为:对最重要信息及主题的“提示”;引发阅读兴趣的“线索”。如: 本报讯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写了一个割肉但不能流血的故事,这个故事正在今天的中国山西上演。 这是一则有关山西煤层气开发报道的导语。导语依靠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煤炭开发与煤层气开发之间的矛盾鲜活、淋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提示”最重要的信息,引发读者的“赏花”欲望。 4.2.1 导语的分类 新闻学上依据不同的标准,对导语作出了多种具体的分类。这里仅从方便通讯员写作实践的角度,重点讲解两类导语分类。 一、以涵盖的新闻要素区分导语种类。 1. 第一代导语(六要素导语)。

第一代导语中,新闻的六要素即“5W”和“1H”样样俱全,基本交代了新闻事件的全貌。如: 本报讯对农民进行科学技术培训,是贵州省(W H E RE)科教兴农、人才强农的一项战略举措(W H Y)。最近该省提出,从今年到2010年(WH E N),贵州省(WH O)将初步建立农民科学素质教育组织和培训体系(W H A T),使全省1/3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至少要受到一次科普教育和培训,到2020年,受到二次以上科学技术教育培训的农村劳动力达到95%以上。贵州省将围绕农 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对农民加强产业化经营、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等知识的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H O W)。(摘自2008年07月15日《经济日报》,作者: 张剑鸣) 点评:六要素导语能比较具体、完整地表达新闻事实,可以独立形成消息。但容易因内容过多,导致重点不突出,埋没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信息。对通讯员而言,不推荐使用六要素导语。 2. 第二代导语(部分要素导语)。 第二代导语为部分要素导语,其特点是突出六要素中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以提示主题及最重要、最有价值、最能吸引读者的信息,以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5W”和“1H”中的任一或多个要素,都可以成为第二代导语突出强调的内容。如:

导语的写作方法 (500字)

导语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紧接在消息电头的后面,一般以简要文字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具吸引力的事实。提炼和构思导语,是把握和掌控新闻全篇的关键环节和第一步。 新闻正文通常由导语、主体和结尾组成,而导语是整个新闻中的核心环节。通常,记者在采访之前、采访中间和采访之后,头脑中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所采新闻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以及如何恰当地来表现它。而这种思索一旦成型并付诸文字,最先落实的部分往往就是新闻的开头——导语。导语完成了,新闻标题的拟定和新闻正文的写作也就比较顺畅了。 网络新闻编辑阅看的新闻,往往已经有了现成的导语。但是,这并不能代替编辑本人的思考、选取和提炼过程。编辑首先需要领会和把握新闻的内容,把看到的导语与自己心中拟写的导语加以比较。提炼和构思导语,是把握和掌控新闻全篇的关键环节和第一步。 编辑在阅读来稿时,同时就在审视和思考新闻的要点和表达的逻辑和用词。编辑如果发现某一稿件在内容和表达等方面都达到了比较好的水准,那么这一报道就可以通过了,可以进入刊发播出的程序。假如编辑发现稿件特别是导语不理想,而补充材料又基本凑手,那么他们就需要自己动手修改。 导语的修改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导语虽然位居新闻报道

开篇之首,但是它的形成往往是总揽全篇材料和内容之后概括和提炼的结果。编辑的这种概括提炼的功夫和能力,需要长期积累;只有在敏锐的挑选和捕捉新闻的能力支持下,才能写好导语,才能写好新闻报道。 导语的类型 新闻导语的写作在本质上强调直入主题,但是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导语都只能是千篇一律的“开门见山”模式。所以,导语也有一些变化。在传统的纸介传媒上,新闻消息导语的写作可以有下列类型: 直述式 这种导语是直接把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简单直接地概括叙述出来,是最典型的“开门见山”式。 渲染式 这种导语先进行概括性陈述营造背景,然后再进入对最新动态事实的报道。与渲染式导语类似的还有点题式、故事式、比兴式等等。它们大都是以不同的方式由“外”及“内”、由“表”及“里”地开头,然后把最新鲜的、最重要的新闻内容和盘托出。这类做法的得失利钝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来判断的。这种导语的分寸感比较难掌握,编辑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导语和消息来慢慢体会。 设问式 这种导语形式是首先提出问题或者摆出困惑,引起受众的关注和兴趣,以激起他们继续阅读下文的欲望。下面的例子是以设问句为导语的开头:“一架飞机能从宽仅14.62米的

如何写作新闻消息

如何写作新闻消息 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新闻学上补充了一个要素:HOW(如何)。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写作时要认真写好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当我们弄清了“我要说些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说这些内容”,显然这涉及到了如何安排消息的结构。只要我们用心分析一下报刊发表的消息,就会发现,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 标题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如:《两位市长直接关怀大港“油郎”喜结良缘》(新华社1990 年1月6日电讯稿)、《地球三分钟净增五百人》(新华社1996年7月13日电讯稿)、《杭城新事见新风拎书拜年书压岁》(1991年2月19日《解放日报》)。 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要做到第一条,必须具备训练有素的分析能力;要做到第二条,则要有写作技巧。 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新闻写作系列培训——如何写好消息

新闻写作系列培训——如何写好消息

新闻写作系列培训——如何写好消息 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新闻学上补充了一个要素:HOW(如何)。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写作时要认真写好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当我们弄清了“我要说些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说这些内容”,显然这涉及到了如何安排消息的结构。只要我们用心分析一下报刊发表的消息,就会发现,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 (一)标题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如: 2011级新生军训紧急疏散演练迅速有序进行 管理学院在广东旅游文化节导游大赛中喜获佳绩 商学院创业实训基地揭牌学生创业实习足不出户 电信学院倡议“节能减排”共建“绿色岭南” 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二)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要做到第一条,必须具备训练有素的分析能力;要做到第二条,则要有写作技巧。 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①什么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②什么人参加进去了?谁干的或谁讲的? ③是用直接性导语,还是用延缓性导语? ④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 ⑤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动词能最有效地吸引读者? 以上五个问题中,第三个问题涉及到导语的类型。那末,导语有哪些类型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