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息导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消息导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消息导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消息导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消息导语的写作

一、导语是新闻中消息所特有的,处于文章开头部分,它是新闻事件或问题的结果、提要或高潮。

1、导语的任务是开门见山,尽快地告知新闻事实。吸引读者,使读者继续往下读。导语一般是文章全篇的重点,对材料进行提炼,总结出的重要信息,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

2、消息的导语要炼字炼句,力求简短,尽量避免冗长拖拉。还要避免简单重复标题。

3、历史上著名的一句话导语:

1、欧洲大战于昨天拂晓爆发!

2、日本投降了!

3、肯尼迪总统今天遭枪击身亡。

二、硬新闻(Hard News):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变,时局变化,市场行情,股市涨落,银根松紧,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等。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它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尽可能地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是时效性极强的刚发生、正在发生或马上要发生的事件。

硬新闻必须回答,谁,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

如:1、德国总统霍斯特·克勒今天宣布,由于他关于德国军事行动和商业利益的言论遭到广泛批评,他辞去总统职务,此决定立即生效。

2、苹果市值周三超越微软,跃居全球科技业之冠。

三、软新闻:人情味较浓的社会新闻(社会花边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服务性新闻等),形式上通俗,注重趣味性。它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多属于延缓性新闻,无时间的紧迫性。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无多大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它主要出现在大众化通俗报纸。人们一般在硬新闻获得满足后才需要软新闻。软新闻导语中并不需要完全具备所有要素,可以只有其中两个或三个要素。

如:一位穿着炭灰色套装的老年妇女抬头扫视戴高乐机场的信息显示屏幕,奇怪为什么TW A800号航班被取消了。

这是空难发生后两天的软性新闻的导语,可以和硬新闻的导语做一个比较。

四、概括式导语:

1、新华社北京12月11日0时电:今天,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

2、

受过良好教育的老人记忆力强(标题)

[美联社纽约4月9日电] 老年人有时很难记住钥匙放在什么地方,但是,一项研究报告表明,那些身体健康和受过良好教育的老人对复述人名、地名和故事等能力并没减退。(导语,以下三段是主体)美国老年人研究所的伊丽莎白·科斯博士对60位25岁至85岁的健

康和受过教育的人进行了测验,老年人同年轻人在口头记忆力上得分一样多。

所谓口头记忆力包括复述名字、故事和头一天发生的事件;领会和辨别词义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等。

她的调查也确实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视觉部分”的记忆力逐渐下降。所谓“视觉部分”记忆力,包括像一个人把钥匙放在什么地方一类的问题。

五、评论式导语

1、我国自制飞机成功。这是我国航空制造工业的光辉的开端。

2、[路透社新加坡9月2日电] 一位森林专家对本社记者说,用来同印度尼西亚全国每年发生的森林大火做斗争的主要武器应当是经济因素,而不应当是水。这些大火使这个国家和它的邻国笼罩在烟雾中,从而使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阻止森林大火应使用经济“武器”》)

“是经济因素,而不应当是水。”这句议论点明了火灾的实质和问题的要害。

六、结论式导语

今日,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震惊全国的“11·11”特大银行抢劫案进行公开审理,杀害3条人命、抢劫银行50万巨款的6名罪犯被依法判处死刑。

对于特大案件的审判,公众更关心的是审判结果,所以要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导语中。

七、描写式导语

一只十脚螃蟹被一位女神牢牢地踩着,女神手托一把利剑,双目坚定地望向远方——象征我国人民同癌症做斗争的战癌女神铜像今天在北京落成。

八、故事式导语

云南省洱海地区苍山脚下一年一度的“蝶会”又到了。相传在这一天,各处的蝴蝶都到山麓下的“蝴蝶泉”相会。

九、引语式导语

引用人物话语,直接点名文章重点内容。

1、“活树也可以买卖了!”在浙南这已不是稀罕事。

2、科拉松·阿基诺4日在她就任总统一百天时说,她使国家恢复了自由,但并没有“如人民所期望的那样,使经济出现奇迹”。

3、

“没有你说话的余地,根本不跟你说人话,跟强盗似的。”前炒面胡同的蔡大妈隔着小卖部的窗户这样说道。(消息导语)

在北京最老的胡同之一——前炒面胡同里,住户拥挤、地方狭窄,有一些人家自己往出搭个棚子、往上加盖一两层的事情时有发生,城管的工作内容之一是治理私搭乱建的违章建筑,不同的居民对城管的这项工作看法差异很大。

除了极个别的硬消息,一般消息的导语都要起到引人入胜的目的,尽最大努力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导语可以简短,吸引人,而在第二段说明文章要阐述的主要问题。

导语也可以用一些修辞手法

设问:1、一位女顾客拿着一条亮闪闪的红皮带问道:“这是用鱼皮制的?那些鱼鳞是怎么处理的?”《时髦走俏的鱼皮革制品》

2、这几天,北京满街筒子闹腾扑棱蛾子。人们纳闷儿:这些黄褐色小东西是什么?它们打哪儿来?

拟人:[美联社5月1日电]在经过地球时曾使许多想看到它的人失望的哈雷彗星,本周末将降下流星雨,作为临别留念。(修改后)美国海军天文台的天文学家说,5月4日和5日,人们将能看到彗星运行时留下的闪光物——流星雨。(修改前)

修改前虽然完成了报告事实的任务,但缺少美感,传播效果差。

对比;

丹尼尔·斯蒂尔有9个孩子,其中5个孩子尚不满12岁,可她却每7个月写一本小说。

警戒式:

爱吃肉食的人注意了!一份最近的报告指出,每天摄取动物肉的人,与完全不吃肉的人相较,引起结肠癌的危险率相差两倍以上。美国医师威林特研究所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 “立片言以居要”,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虽说“文无定法”,但新闻导语终究有其一定的结构形式,导语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何写好导语?本文初步归纳了20种写作方法,仅供参考交流。 1.一语破的法 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

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 3.欲擒故纵法 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显然,前后两句自相“矛盾”。但读者是聪明的,知道连总统的儿子都在领救济金,谁还相信美国的经济开始好转了呢? 4.化静为动法 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

解读硬新闻写作十大要点

实例解读硬新闻写作十大要点 硬、软导语之争 西方新闻学中的硬新闻(hard news)是一种强调时间性和重大性的动态消息。 在文体上,硬新闻的典型标志是倒金字塔方式,一般采用概括式导语,又称硬导语,它要求开门见山,一语中的。然而,这种写作方式自上个世纪初起便面临着激烈的挑战。一些记者认为“倒金字塔”风格使所有的故事看起来千篇一律;而按顺序描写的软导语比较自然,其文学化的风格亦有助于报纸同电视竞争。反对派指责说,软导语太冗长,太文学化,不能突出新闻事实,而单纯、直率的概括式导语更适合硬新闻。编辑们说,他们既不希望记者以概括式导语开始每一条新闻,也不希望软导语的延缓部分长得令人痛苦——有时翻过页去还未见主要事实。 当硬、软导语的争论发展到1970年代时,一名美国记者预言:“那种老式的倒金字塔方式的新闻报道正在消失。我们再也不需要把最好的材料都放在顶部,然后按照逐渐递减的程序排列材料了。” 一个世纪以来,硬新闻导语写作风格的确发生了许多变化,但直到目前为止,概括式导语仍在报纸上占据统领地位。1990年代末期的西方主流新闻教科书依然讨论着传统的硬导语写作规则,它们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本文展示的硬新闻导语写作的10大要旨乃英语新闻中普遍认同的指导原则,这些原则有的已在中国报界风行,有的则无法与中文语境兼容,将它们拿出来做系统的讨论,是希望对当前的媒体报道改革有所启发和推动。 细查10大要义 1.导语要尽量以主句开头 主流英语新闻教科书大都认为,硬新闻导语要以最快速度道出最重要的事实,以主句开头可一语中的,而以从句开头的句子会造成事实延宕。请看下面一例: A根据政府今天开始实施的严厉的移民法,非法移民将被强行驱逐。(从句开头) B非法移民将被强行驱逐,政府今天开始实施严厉的移民法。(主句开头) B句以主句开头,主要事实“非法移民面临强行驱逐”先声夺人,辅之以事实发生的条件从句“根据政府今天开始实施的严厉的移民法”。观照原文 英语能更清楚地彰显这一点: Illegal immigrants face mendatorydeportation under tongh immigrationlaws that come into force today. 不过,在中国人看来,B句似乎比较拗口,而A句似乎更适合中文的表述习惯。在中文语境里,下面这种句法结构更为普遍: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告说,截至4月21日,全世界共有27个国家和地区发现非典型肺炎疫情…… 这条消息以条件句(状语)开头,主句紧随其后。许多中文的消息导语都是这种情况。看来,第1条要义虽有指导性,但与中文语境中不一定兼容,要视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为了突出事实,硬新闻导语开头要避免以直接引语开头,因为这样往往会延缓报道,比如下面一例: “如果我在街上遇到霍克先生,我将不会与他握手”,在总理今天宣布提高销售税后,一位杂货铺老板说。 修改后的导语: 在总理今天宣布提高销售税后,一位杂货铺老板表示,假如在街上遇到霍克总理,她不会与他握手。 2.导语要尽量以主动语态和直陈旬开头

新闻导语的类型和写作要点

新闻导语的类型和写作要点 新闻导语分类的方法有多种。为了方便初学者,我们大体上可以按照表现手法上的区别,把导语简单分为三大类型。 1.叙述型导语 与新闻报道要可观地叙述事实这个基本特征相适应,大多数新闻导语采用叙述叙述型导语。 叙述型导语包括直叙式、概括式、对比式等多种表现形式。 (1)叙述型导语,要求开门见山,把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告诉读者。例如——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选出新一届中央军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并通过关于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等决议后,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又如—— 新华社香港9月17日电昨天,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设茶会,与数百位长期默默耕耘,为香港回归和繁荣做出贡献的基层人士共度中秋佳节。 这种导语适合于快速报道新闻,适合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但是要写好它,并不容易。这类导语弄不好,易陷于平淡,缺乏吸引力。要避免这个弊病,首先必须鉴别一下,你所要报道的内容中,哪一个新闻事实最有新闻价值,对读者最有吸引力,就在导语中突出这个新闻事实。一般而言,这样的导语必须具有较大的新闻信息量,而且所涉及的人或事必须有较为显著的特点。 (2)概括式导语,又叫综合性导语。它的特点是对整篇报道的内容进行浓缩和概括,为读者提供整篇消息的梗概。这类导语通常适合那些内容较为复杂、过程曲折的消息。 例如,浙江省仙居县百货公司有一大批女带鞋积压在仓库里,曾经委托几个供销社“移动代销”,并削价出售,结果仍未销出去。 后来又两个商贩买去60双下乡摆地摊,仅20分钟就被争购一空,第二天又去带了900双,不到一个钟头全部卖光。《浙江日报》在报道这件事时,用了一个概括式导语: 本报讯积压在仙居县百货公司两年半的两千双女带鞋,和农民见面后,竟变成了畅销货。 这条导语从纷繁的内容中,概括出积压商品与农民见面后成畅销货这个主要新闻事实,突然了全文精华,对读者有一定吸引力。 概括式导语对于所报道的内容应该取其精、提其要,使人一目了然。概括时的抽象程度不能过高,以免给人空洞的感觉。如果抽象程度较高,那就应该补充一点实实在在的内容。例如,《羊城晚报》有这样一天消息的导语:

新闻导语写作技法20条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 1、一语破的法 新闻是“抢”出来的,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9年4月20日午夜时分,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开始了震惊世界的渡江战斗。4月22日2时,新华社在播发如此重要的新闻时,导语仅用了一句话: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 “30万人渡过长江”,这就是当时人们最急于想要知道的新闻,其他的尽管按下后说。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更是干脆利落: 日本投降了! 5个字,一语破的,如雷贯耳,这篇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 “悬念”,又称“扣子”或“关子”,常用于文学作品和戏剧表演。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自然富有魅力。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新华社记者的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 全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 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么?你就得往下读。 美联社1981年6月13日播了该社驻伦敦记者的一条电讯稿,它的导语给人的“悬念”更玄: 据警察和目击者说,今天正当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数百万臣民观看下骑马巡行伦敦中部时,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失业青年突然跑上前去,朝着女王连打六响空炮弹。 失业青年向女王开枪,这“关子”卖得够大的,不由得你不弄个明白才罢休。 3、欲擒故纵法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 ?立片言以居要?,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虽说?文无定法?,但新闻导语终究有其一定的结构形式,导语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何写好导语? 消息导语的几种写作方法 1、叙述式导语的写作:就是直截了当地用客观事实说话,通过摘要或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促其阅读全文。 2、描写式导语的写作: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况,对新闻中所报道的主要事实,或者事实的某个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而有特色的描写,向读者提供一个形象,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印象,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一般特点。一般用在开头部分,以吸引读者,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3、议论式导语的写作: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极有节制、极有分寸的评论,引出新闻事实。一般分为三种形式:评论式、引语式、设问句。 具体写作方法: 1.一语破的法 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 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 3.欲擒故纵法 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显然,前后两句自相?矛盾?。但读者是聪明的,知道连

新闻导语写作的“四个必须”解读

新闻导语写作的“四个必须” 新闻导语,就是在一条消息的开头,用最简明扼要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事实或者反映出新闻事实中最重要的思想及意义,以便读者迅速了解主要内容,并吸引他们进一步读完全篇。新闻导语是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特有的概念,也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又一重要特征。笔者认为新闻导语写作必须做到“四个必须”。一、导语里的事实必须是最重要、最新鲜的新闻事实是有重要性的等次之分的,不能把一般化的过程、措施和泛泛而谈的经验体会写进导语里,以免把最重要的、实质性的内容掩盖了。事实的实质性内容往往最有特色、最受读者关注,也最有吸引力。只有最重要的,才是最有意义的;只有最新鲜的,才是最有吸引力的。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为新华社写了许多闻名中外的新闻,在新闻导语写作上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宣告灭亡》这条著名消息的导语是:“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攻击之下,千余里国民党长江防线全部崩溃,南京国民党反动卖国政府已于昨日宣告灭亡。”南京国民党政府的灭亡,无疑是解放战争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新鲜的事实,不但全国人民关注,世界各国也关注。这一事实的重要程度是战役前后的其他任何事件不可比拟的,最振奋人心,最有意义。因此,将它写在最前面的导语里,是最吸引读者的。不能要求将新闻的六要素全写进导语里,但可以根据每条新闻的特点,从六要素中选取一二个最重要最能激起人们阅读兴趣的要素,突出地写人新闻志语之中,其余的要素则分散到新闻的正文部分去交代。请看这样一条新闻导 语:“用假的案件数字来表明‘治安形势明显好转’的地方,不但不能得到表扬奖励,反而要被追究责任!广东省委副书记陈绍基严厉警告那些在案件数字上做文章的基层公安部门。”(2000年9月12日《羊城晚报》这条导语很别致,很富吸引力,但它只交代了“人物”和“事件”两个要素,而将通常放在导语中的“时间”要素放到了第二段才交待,何也?事实的重要性之故也。不成功的导语则让人不知所云,如坠五里烟雾。请看这样的长新闻导语:“最近,泉州市文管会在开元寺殿前左边宋代方形石塔下发现一座五代石经幢,这座石经幢建于南唐保大4年(公元946年3月18日,经幢用坚细太湖石刻制,雕工精致,主体是八角形,直径四十六厘米,高一米二十八厘米,各边长为二十厘米,顶盖及基座都雕刻形态优美的飞天和其他图案,石刻文字基本完整,字迹清晰可辨,是泉州地区目前发现的年代较早,文字保存又最完整的一座石

浅说新闻导语的写作方法

浅说新闻导语的写作方法 发表时间:2019-01-04T10:25:21.1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作者:李欣然[导读] 内蒙古通辽日报社内蒙古通辽市 028000新闻导语,是新闻人历来都重视的一个地方。新闻导语写作有其一定的结构形式,如何写好导语?新闻突出在一个“新”字,新闻的“新”一个重要的方面就体现在时效上,就是要将发生在最“近”的新闻,以最快的报道出去。新闻要“新”,作为开头的导语首先要新,也就是导语要突出最新的时间点,只有导语具新意,才能引起读者了解新闻全貌、读完全文的兴趣。最新的时间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时间点,而不是时间段;二是最新,应尽可能是距离报道最近的时间点。例如,1999年8月26日通辽日报一版刊登的由通辽日报社记者郝殿荣采写的《通辽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开幕》本文的第一段写道:8月是金秋送爽的季节,8 月是科尔沁草原各族人民喜庆的季节。8月26日下午,万众企盼的通辽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开幕。紧着写道:“14时30分,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通辽市第一届人代会的开幕,对于通辽市人民来说是一件重要事情,这篇消息不仅突出了“8月26日”这个时间点,甚至具体到了北京时间的几时几分。除了突出一“新”字以外,导语还可以运用散文化的笔法。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运用散文化的笔法写导语不仅可以使新闻的开头部分更加灵活,而且还能够把读者带入现场,令人长久难忘。散文化的笔法写导语有在导语中出现如电影镜头般可视的画面。在导语中使用现场的对话或直接引语。在导语中使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等。此外,导语最主要的是要用最简练的字句。其中要注意使用最常用的动词,尽量少使用形容词。因为,动词总能给读者最强的冲击力,最常用的动词读者能认识并理解。尽量少使用从句。尽量少出现过的细节内容。通过使用简练的字句交代读者最关注的细节,导语的内容才会更具体。新闻新闻导语按照其表现形式,大体可分为硬式导语、软式导语、复合导语等几种,由于其表现形式不同,因而在写作上所运用的手法也就不同。“硬式导语”,主要是指“六要素”导语等。就软式导语来就说,它是与硬式导语相对而言的,它形式多样、写作手法灵活。其中以描写、抒情、说明手法最为常见。例如,2000年2月5日通辽日报二版刊登的由该报记者张俊华采写的《过年要过出质量来》文中第一段写道:转眼间,春节到了,忙碌了一年的老百姓终于可以有机会放松了。对于老百姓来说,最重视也最喜欢过的就是春节了。人们习惯上把过春节称为过年。过年当然图的是热闹、喜庆、愉快的气氛。但是,很少有人考虑年究竟怎样过才有意义。诚然,谁都希望过一个健康、祥和而快乐的年。所以,过年时,在讲求气氛之余,当然更要过出质量来。这段导语很自然很贴切,一下子把读者拉过年的氛围中,心中暖暖的。复合式导语就是将硬式导语的准确性、客观性、快捷性与软式导语的可读性、可视性、可听性、感人性等特点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导语。 导语的写作技巧有很多种。例如:一语破的法;设置悬念法;欲擒故纵法;化静为动法;拟人修辞法;数字对比法;速写勾画法;巧用背景法;古诗名句法;抑扬顿挫法;特写镜头法;一张一弛法等等。在这里举一个数字对比法。2009年2月3日通辽日报一版刊登的由本人采写的《通辽市外贸进出口增速全自治区第一出口突破亿美元大关》。第一段写道:2008年,通辽市对外贸易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异军突起,进出口增速迅猛,外贸结构明显改善。据海关统计,2008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7675万美元,同比增长2.2倍,增速位居全自治区第一。其中进口3588万美元,同比增长2.7倍。出口突破亿美元大关,达14.087万美元,同比增长2.1倍,完成全年目标(5100万美元)的2.7倍。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把新闻中的主要数字,或读者关注的数字,巧妙地运用到新闻导语中,回答读者的问题,就能提高新闻的价值,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又如设置悬念法。“悬念”,又称“扣子”或“关子”,常用于文学作品和戏剧表演。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读者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自然富有魅力。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新华社记者的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全国财贸大会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新闻导语,是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或听众阅读和倾听全文开头部分。一般来说,以凝炼的文句提示新闻要旨,吸引受众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就是导语。既然导语在新闻写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导语的写作技巧自然成为写好导语的关键,对导语的写作技巧进行探讨也就具有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们期待有更精彩的新闻导语的出现。通辽日报社李欣然

消息导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消息导语的写作 一、导语是新闻中消息所特有的,处于文章开头部分,它是新闻事件或问题的结果、提要或高潮。 1、导语的任务是开门见山,尽快地告知新闻事实。吸引读者,使读者继续往下读。导语一般是文章全篇的重点,对材料进行提炼,总结出的重要信息,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 2、消息的导语要炼字炼句,力求简短,尽量避免冗长拖拉。还要避免简单重复标题。 3、历史上著名的一句话导语: 1、欧洲大战于昨天拂晓爆发! 2、日本投降了! 3、肯尼迪总统今天遭枪击身亡。 二、硬新闻(Hard News):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变,时局变化,市场行情,股市涨落,银根松紧,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等。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它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尽可能地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是时效性极强的刚发生、正在发生或马上要发生的事件。 硬新闻必须回答,谁,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

如:1、德国总统霍斯特·克勒今天宣布,由于他关于德国军事行动和商业利益的言论遭到广泛批评,他辞去总统职务,此决定立即生效。 2、苹果市值周三超越微软,跃居全球科技业之冠。 三、软新闻:人情味较浓的社会新闻(社会花边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服务性新闻等),形式上通俗,注重趣味性。它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多属于延缓性新闻,无时间的紧迫性。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无多大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它主要出现在大众化通俗报纸。人们一般在硬新闻获得满足后才需要软新闻。软新闻导语中并不需要完全具备所有要素,可以只有其中两个或三个要素。 如:一位穿着炭灰色套装的老年妇女抬头扫视戴高乐机场的信息显示屏幕,奇怪为什么TW A800号航班被取消了。 这是空难发生后两天的软性新闻的导语,可以和硬新闻的导语做一个比较。 四、概括式导语: 1、新华社北京12月11日0时电:今天,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

导语写作练习题

作业1要求——挑两篇新闻作品,把跳笔和白描之处标记. 纳什夺冠梦想恐成泡影太阳老板欲交易小霸王 每个人都知道纳什在和时间赛跑,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作为已经33岁的后卫来说,纳什的职业生涯已经所剩无几,这也是他为什么会问队友有没有赢球的心。但是纳什的梦想很有可能落空,由于奢侈税的限制,已经有谣言说一旦太阳再次在半决赛中不敌马刺,那么球队的阵容必然要迎来一个大变动,联盟有消息说太阳甚至有可能交易姚明一生死敌小霸王斯达德迈尔。(白描) 太阳如果想要保持现有阵容,纳什就必须带球球队不断去得胜利,这也正是纳什的追求。 尽管太阳队本赛季取得了61场胜利,尽管纳什有望成为三度加冕常规赛MVP的球星,但在与马刺的对抗中,太阳在主场已经输了一场,在7场生死大战中失去了自己的主场优势。太阳在薪水总额在联盟中排名第十,而马刺的薪水总额则排名第十一,两支球队的薪水总额都在6600万美元左右。然而下个赛季太阳的薪水总额就将直追丹佛掘金,达到7700万美元左右。在2008-09赛季至少也将达到7100万美元。(跳笔) 掘金队为了节约薪水,正计划将坎比交易出去。而太阳队老板罗巴特也表示了他不愿意为球队支付奢侈税,希望下个赛季球队能将薪水总额降下来。太阳队的马里昂拥有一个长期大合同,而迪奥也还将获得一份长期大合约。(跳笔)或许对于罗伯特来说,他最羡慕的就是马刺。马刺下个赛季的薪水总额将只有6100万美元,再过一年随着几名球员的离队,薪水可能会降至到只有区区4500万美元。 太阳队如果继续获得胜利的话,还有可能保持现有阵容和夺冠竞争力,而一旦失败,那么球队阵容将会天翻地覆。(白描)据联盟内部消息透露,太阳老板甚至有可能将姚明一生死敌小霸王斯达德迈尔交易出去。如此以来,纳什的夺冠梦想很有可能将就此烟消云散。在太阳与马刺的第三场比赛之前,主教练德-安东尼表示球队很有可能将永远没有获得总冠军的机会,听起来似乎并不仅仅只是一个玩笑。 京杭大运河千载繁华一水牵专家:未能申遗是缺憾 中新网3月5日电历史的彩笔,曾经在中国的版图上勾出浓重的一划,这一划长1,794公里,绿波荡漾,名叫京杭大运河。她的诞生,直接成就了中国唐宋元明四朝鼎盛繁荣的局面,见证了人间的沧桑巨变。(白描)香港《文汇报》今日报道,一水活而一方活,直到今天,大运河那无与伦比的南北贯通作用依旧滋润着沿途的大小城市。在大运河积极申遗之际,该报采访了全国政协文史与学习委

消息导语的写作

消息导语的写作 消息,它是报纸广播电视中数量最大、受众最多、影响最广泛的一种新闻体裁。消息在传递信息、舆论导向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向是新闻报道的主角。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还是现在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都十分重视消息传递信息的独特作用。新闻界对“新闻”的解释,从广义上来说,一般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中常用的各种新闻报道体裁,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而狭义的新闻,就是指消息,这充分说明了消息地位的举足轻重。 正是因为消息的重要性,所以说,掌握消息写作基本技能是新闻记者的基本功。要想写好消息,首先就要写好消息导语。下面我们就来讲讲消息导语的写作。 要写好消息的导语,那么什么是消息的导语呢?有很多种,准确 消息的开头就叫导语,它是消息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一条消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6年5月2日参考消息) 正因为导语的定义,那么导语写得怎样,直接关系到整篇消息的成败和宣传效果。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

导语的产生及演变 那么作为消息的导语是怎样产生和演变的呢? 据一些材料记载,消息的导语最早产生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它是随着五个W的产生而形成的。 五个w,又叫新闻五要素。就是说写一条新闻必须交待清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也有的再加一个新闻要素H(即how),共称为新闻六要素。交待清五个W,一直被称为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 例:1889年3月30日,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从一艘澳大利亚轮船上发回了一条消息,其第一段就是五个w俱全的导语: 南太平洋沿岸有史以来最猛烈、破坏性最大的风暴,于3月16日、17日横扫萨摩亚群岛。结果有6艘战舰和10艘其他船只要么被掀到港口附近的珊瑚礁上摔得粉碎,要么被摔到海滩上搁浅。与此同时,美国、德国的142名海军官兵全部葬身海底。 在这个导语里,五个W的分解是: 何时――3月16、17日; 何地――萨摩亚群岛; 何人――美国和德国的战舰、船只和官兵; 何事――风暴横扫萨摩亚群岛,人船遭损失 何故――有史以来最猛烈、破坏性最大的风暴。 导语包括了新闻五要素的全部内容,这种导语写作方式一直沿袭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称其为“第一代导语”。

浅谈新闻导语的写作技巧

导语是新闻体裁所特有的部分,它处于文章的开头部位,是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或亮点。作为记者,写好导语相当于写好消息。可见,导语在消息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通常情况下,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有的短消息不分段,这时导语就是开头的第一句话。还有的导语是由两个自然段组成,称为复合导语。它们或是虚实结合,第一段虚写,为读者制造悬念,第二段实写,解开疑团,说明事实的真相。或是两个自然段共同组成事实的内容,缺一不可。这样才使导语的意思完整,做到明白无误。 既然导语在新闻写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导语的写作技巧自然就成为写好导语的关键,对导语的写作技巧进行探讨也就具有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突出最新的时间 新闻姓“新”,新闻的“新”一个重要的方面就体现在时效上,就是要将发生在最“近”的新闻事实,以最快的速度报道出去。 新闻要“新”,作为开头的导语首先要新,也就是导语要突出最新的时间点,只有导语具有新意,才能引起读者了解新闻全貌、读完全文的兴趣。最新的时间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时间点,即导语中的“何时”要素,应是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某一个时间点,而不是时间段;二是最新,即导语所选择的那—个时间点,应尽可能是距离报道最近的时间点。 在此,笔者将如何突出最新的时间点总结为以下两点: 1.对于事件性新闻,特别是对于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的新闻,它的生命力往往与“昨天”或“今天”这个时间点密不可分,在导语里要突出最新的具体的时间点。例如: [美联社法国兰斯1945年5月7日电]德国于今天法国时间上午2时41分(即美国星期日东部时间下午8时41分)向西方盟国和苏联无条件投降。(《德国无条件投降》) 德国无条件投降宣告了欧洲战场的结束,对于这一重大事件,美联社在导语中不仅突出了“今天”这个时间点,甚至具体到了法国时间和美国时间的几时几分。 2.对于非事件性新闻,所反映的事件发展过程没有明显的时间界限,事件的本质并不是集中地表现在某个时间点上。然而,我们还是可以从事件发展过程中,找出离报道时间最近的时间点写进导语。例如:[美联社罗马1997年9月27日电]意大利文化部长昨天警告说,公元79年毁于维苏威火山爆发的庞贝古城可能面临着“再次死亡”,除非开辟更多的空间供游客参观,以缓解过分拥挤的现象。(《意大利古迹极其需

导语的写作技巧

导语的写作技巧 导语是新闻体裁所特有的部分,它处于文章的开头部位,是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或亮点。作为记者,写好导语相当于写好消息。可见,导语在消息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通常情况下,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有的短消息不分段,这时导语就是开头的第一句话。还有的导语是由两个自然段组成,称为复合导语。它们或是虚实结合,第一段虚写,为读者制造悬念,第二段实写,解开疑团,说明事实的真相。或是两个自然段共同组成事实的内容,缺一不可。这样才使导语的意思完整,做到明白无误。 既然导语在新闻写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导语的写作技巧自然就成为写好导语的关键,对导语的写作技巧进行探讨也就具有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突出最新的时间 新闻姓新,新闻的新一个重要的方面就体现在时效上,就是要将发生在最近的新闻事实,以最快的速度报道出去。 新闻要新,作为开头的导语首先要新,也就是导语要突出最新的时间点,只有导语具有新意,才能引起读者了解新闻全貌、读完全文的兴趣。最新的时间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时间点,即导语中的何时要素,应是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某一个时间点,而不是时间段;二是最新,即导语所选择的那—个时间点,应尽可能是距离报道最近的时间点。 在此,笔者将如何突出最新的时间点总结为以下两点: 1.对于事件性新闻,特别是对于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的新闻,它的生命力往往与昨天或今天这个时间点密不可分,在导语里要突出最新的具体的时间点。例如:[美联社法国兰斯1945年5月7日电]德国于今天法国时间上午2时41分(即美国星期日东部时间下午8时41分)向西方盟国和苏联无条件投降。(《德国无条件投降》) 德国无条件投降宣告了欧洲战场的结束,对于这一重大事件,美联社在导语中不仅突出了今天这个时间点,甚至具体到了法国时间和美国时间的几时几分。 2.对于非事件性新闻,所反映的事件发展过程没有明显的时间界限,事件的本质并不是集中地表现在某个时间点上。然而,我们还是可以从事件发展过程中,找出离报道时间最近的时间点写进导语。例如: [美联社罗马1997年9月27日电]意大利文化部长昨天警告说,公元79年毁于维苏威火山爆发的庞贝古城可能面临着再次死亡,除非开辟更多的空间供游客参观,以缓解过分拥挤的现象。(《意大利古迹极其需要保护》)

简讯的写作方法

简讯的写作方法 简讯是指200字以内的短消息,超出就不能称为简讯了。 简讯虽短,却应是一个完整的消息,要5W俱全,回答以下基本问题:何人、何事、何时、何地? 还要尽可能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何故、如何? 新闻的五要素,新闻界称做:5W。 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因 连起来大意就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人因为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1.简讯的格式: (1)标题概括简讯的主要内容。 (2)导语导语是简讯开头的一段话,要求用极简明的话概括简讯的最基本内容。 (3)主体主体是简讯的主要部分,要求具体清楚,内容翔实,层次分明。 (4)结尾是对简讯内容的小结。有些简讯可无结尾。 2、怎么写(技巧)。 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When(何时)、Where (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 当我们弄清了“我要说些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说这些内容”,显然这涉及到了如何安排消息的结构。只要我们用心分析一下报刊发表的消息,就会发现,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材料。 标题是用来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的。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扼要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要用充分的事实表现主题。背景是新闻

发生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结语是交代新闻事件结果的话。可有可无,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标题 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引题:揭示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一篇报道,读者拿起来之后要先看标题,然后再决定看还是不看。标题是新闻的题目,是消息的眼睛,象人的脸面一样重要,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新闻标题的结构方式、写法很多。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在标题撰写上必须下功夫。新闻界有"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题"这一说法。 消息标题的特点是:必须有——何人(物)who做何事what,必须简洁、准确。如:1、专家(who)解惑:孩子到底能不能打(what)(2008年10月01日来源:新华社);2、学校(who)因高三学生在宿舍吸烟(why)劝其转学(what)(2008年10月01日来源:四川新闻网);3、会昌(who)举办体育盛会喜迎新年(what)(2009年1月4日,来源:赣南日报)。 (二)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导语的写作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导语的特点:有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 下面具体解剖一篇消息的导语:石城返乡农民工喜获“年礼”赣南日报2009年1月6日头版:近日(when),石城县琴江镇(where)的黄爱华(who)刚刚从东莞返乡就收到一份“新年大礼”——县里统一发出的返乡农民工优惠卡(what),优惠项目包括就医、就业、技术培训、法律维权等内容。

导语的写作

导语的写作 一、导语的作用 消息通常是由导语和主体(次重要的材料、更次重要的材料、背景等段落)组成的。 导语是新闻术语,实际上就是消息的开头,在英文里称lead。像作家一样,记者、编辑可以选择任何一种方式开始写作,即可以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写作导语,但是应该记住,我们是在写新闻而不是写小说或散文。 导语应该有以下作用: 1、读者一看导语就知道这条消息写的是什么。 2、读者看了你的导语愿意继续读完这条消息。 3、有适当气氛的导语可以使读者身临其境。 新闻记者、《疑难问题辞典》的作者安布诺斯·拜厄斯这样描述过导语的重要性:“任何一个新闻记者,只要他曾经为写作导语绞尽脑汁,就会深知写作导语为什么如此费劲,因为导语对他和读者来说都很重要。导语的写作使得他的精力高度集中,迫使他作出决断:这条消息里什么东西最重要;应该强调什么;而且导语如何写会直接影响到这条消息的其余部分。”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导语是新闻报道,尤其是消息中最重要的部分。抓住或失去读者,往往取决于稿件的第一段、第一句、甚至第一行。导语又是展示记者、编辑才华的橱窗。如果一个记者或编辑未能在导语中表现出水平,那么很难说他有水平。有人这样说,导语是一条消息的生命,此言十分有理。导语常常使

记者和编辑思考了一次又一次,写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自己基本满意为止。有时,甚至一位老练的记者也要为导语改写三四次,才心满意足地认为自己已尽力而为了。 一条好的导语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导语。记者不能满足于一条基本可用的导语,否则写成的消息很可能被要求重写。 当然,不可能每条导语都是记者或编辑的杰作,但是导语都应该写得简单易读,一目了然。 二、导语的特点 霍华德·海恩曾参与编写美联社写作手册。他列举了一条优秀导语的九个特点,即提供消息、简短、明晰、简单、直截了当、生动、客观和富于色彩。除了上述九个特点之外,海恩后来又加了另一个特点:格调高尚。 在上述特点中,简短、明晰和色彩尤其重要。 现在让我们首先来研究一下简短的要求。导语的长度没有一定的规定,但通常是以越短的形式表现出来越好。记者或编辑很难根据一定的公式去写作和编写稿件,但是对一个初学者来说,导语不要超过3行的劝告是有用的。在导语中,过多的形容词和其他修饰词都是毫无用处的,最重要的是要把消息传达给读者。不过,过于简单的导语也可能把读者弄糊涂。请看两个过于简单的例子: 金边9月3日电柬埔寨又燃起了战火。 莫斯科3月2日电莫斯科听到了枪声。

新闻导语及其写作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紧接在消息头的后面,一般以简要文字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具吸引力的事实。 提炼和构思导语,是把握和掌控新闻全篇的关键环节和第一步。 新闻正文通常由导语、主体和结尾组成,而导语是整个新闻中的核心环节。通常,记者在采访之前、采访中间和采访之后,头脑中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所采新闻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以及如何恰当地来表现它。而这种思索一旦成型并付诸文字,最先落实的部分往往就是新闻的开头——导语。导语完成了,新闻标题的拟定和新闻正文的写作也就比较顺畅了。 网络新闻编辑阅看的新闻,往往已经有了现成的导语。但是,这并不能代替编辑本人的思考、选取和提炼过程。编辑首先需要领会和把握新闻的内容,把看到的导语与自己心中拟写的导语加以比较。提炼和构思导语,是把握和掌控新闻全篇的关键环节和第一步。 编辑在阅读来稿时,同时就在审视和思考新闻的要点和表达的逻辑和用词。编辑如果发现某一稿件在内容和表达等方面都达到了比较好的水准,那么这一报道就可以通过了,可以进入刊发播出的程序。假如编辑发现稿件特别是导语不理想,而补充材料又基本凑手,那么他们就需要自己动手修改。 导语的修改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导语虽然位居新闻报道开篇之首,但是它的形成往往是总揽全篇材料和内容之后概括和提炼的结果。编辑的这种概括提炼的功夫和能力,需要长期积累;只有在敏锐的挑选和捕捉新闻的能力支持下,才能写好导语,才能写好新闻报道。导语的类型 新闻导语的写作在本质上强调直入主题,但是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导语都只能是千篇一律的“开门见山”模式。所以,导语也有一些变化。在传统的纸介传媒上,新闻消息导语的写作可以有下列类型: 直述式 这种导语是直接把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简单直接地概括叙述出来,是最典型的“开门见山”式。 渲染式 这种导语先进行概括性陈述营造背景,然后再进入对最新动态事实的报道。与渲染式导语类似的还有点题式、故事式、比兴式等等。它们大都是以不同的方式由“外”及“内”、由“表”及“里”地开头,然后把最新鲜的、最重要的新闻内容和盘托出。这类做法的得失利钝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来判断的。这种导语的分寸感比较难掌握,编辑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导语和消息来慢慢体会。 设问式 这种导语形式是首先提出问题或者摆出困惑,引起受众的关注和兴趣,以激起他们继续阅读下文的欲望。下面的例子是以设问句为导语的开头:“一架飞机能从宽仅14.62米的巴黎市中心的凯旋门门洞飞过吗?巴黎的英雄们正在做着他们的试验。”在这则实例中,读

消息写作教程四:消息导语写作技巧

消息写作教程四:消息导语写作技巧 “好花摆在显眼处。”消息的“显眼处”是导语,最新鲜、最重要、最能吸引读者的“好花”自然要放在导语里。 导语的英文单词是l e a d,意为消息的开头部分。此外,Le a d 一词在英文中还有“领导”(可理解为重要信息)以及“线索、提示”之意。 由是观之,导语的作用、定位可理解为:对最重要信息及主题的“提示”;引发阅读兴趣的“线索”。如: 本报讯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写了一个割肉但不能流血的故事,这个故事正在今天的中国山西上演。 这是一则有关山西煤层气开发报道的导语。导语依靠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煤炭开发与煤层气开发之间的矛盾鲜活、淋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提示”最重要的信息,引发读者的“赏花”欲望。 4.2.1 导语的分类 新闻学上依据不同的标准,对导语作出了多种具体的分类。这里仅从方便通讯员写作实践的角度,重点讲解两类导语分类。 一、以涵盖的新闻要素区分导语种类。 1. 第一代导语(六要素导语)。

第一代导语中,新闻的六要素即“5W”和“1H”样样俱全,基本交代了新闻事件的全貌。如: 本报讯对农民进行科学技术培训,是贵州省(W H E RE)科教兴农、人才强农的一项战略举措(W H Y)。最近该省提出,从今年到2010年(WH E N),贵州省(WH O)将初步建立农民科学素质教育组织和培训体系(W H A T),使全省1/3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至少要受到一次科普教育和培训,到2020年,受到二次以上科学技术教育培训的农村劳动力达到95%以上。贵州省将围绕农 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对农民加强产业化经营、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等知识的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H O W)。(摘自2008年07月15日《经济日报》,作者: 张剑鸣) 点评:六要素导语能比较具体、完整地表达新闻事实,可以独立形成消息。但容易因内容过多,导致重点不突出,埋没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信息。对通讯员而言,不推荐使用六要素导语。 2. 第二代导语(部分要素导语)。 第二代导语为部分要素导语,其特点是突出六要素中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以提示主题及最重要、最有价值、最能吸引读者的信息,以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5W”和“1H”中的任一或多个要素,都可以成为第二代导语突出强调的内容。如:

导语的写作方法 (500字)

导语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紧接在消息电头的后面,一般以简要文字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具吸引力的事实。提炼和构思导语,是把握和掌控新闻全篇的关键环节和第一步。 新闻正文通常由导语、主体和结尾组成,而导语是整个新闻中的核心环节。通常,记者在采访之前、采访中间和采访之后,头脑中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所采新闻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以及如何恰当地来表现它。而这种思索一旦成型并付诸文字,最先落实的部分往往就是新闻的开头——导语。导语完成了,新闻标题的拟定和新闻正文的写作也就比较顺畅了。 网络新闻编辑阅看的新闻,往往已经有了现成的导语。但是,这并不能代替编辑本人的思考、选取和提炼过程。编辑首先需要领会和把握新闻的内容,把看到的导语与自己心中拟写的导语加以比较。提炼和构思导语,是把握和掌控新闻全篇的关键环节和第一步。 编辑在阅读来稿时,同时就在审视和思考新闻的要点和表达的逻辑和用词。编辑如果发现某一稿件在内容和表达等方面都达到了比较好的水准,那么这一报道就可以通过了,可以进入刊发播出的程序。假如编辑发现稿件特别是导语不理想,而补充材料又基本凑手,那么他们就需要自己动手修改。 导语的修改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导语虽然位居新闻报道

开篇之首,但是它的形成往往是总揽全篇材料和内容之后概括和提炼的结果。编辑的这种概括提炼的功夫和能力,需要长期积累;只有在敏锐的挑选和捕捉新闻的能力支持下,才能写好导语,才能写好新闻报道。 导语的类型 新闻导语的写作在本质上强调直入主题,但是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导语都只能是千篇一律的“开门见山”模式。所以,导语也有一些变化。在传统的纸介传媒上,新闻消息导语的写作可以有下列类型: 直述式 这种导语是直接把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简单直接地概括叙述出来,是最典型的“开门见山”式。 渲染式 这种导语先进行概括性陈述营造背景,然后再进入对最新动态事实的报道。与渲染式导语类似的还有点题式、故事式、比兴式等等。它们大都是以不同的方式由“外”及“内”、由“表”及“里”地开头,然后把最新鲜的、最重要的新闻内容和盘托出。这类做法的得失利钝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来判断的。这种导语的分寸感比较难掌握,编辑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导语和消息来慢慢体会。 设问式 这种导语形式是首先提出问题或者摆出困惑,引起受众的关注和兴趣,以激起他们继续阅读下文的欲望。下面的例子是以设问句为导语的开头:“一架飞机能从宽仅14.62米的

如何写作新闻消息

如何写作新闻消息 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新闻学上补充了一个要素:HOW(如何)。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写作时要认真写好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当我们弄清了“我要说些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说这些内容”,显然这涉及到了如何安排消息的结构。只要我们用心分析一下报刊发表的消息,就会发现,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 标题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如:《两位市长直接关怀大港“油郎”喜结良缘》(新华社1990 年1月6日电讯稿)、《地球三分钟净增五百人》(新华社1996年7月13日电讯稿)、《杭城新事见新风拎书拜年书压岁》(1991年2月19日《解放日报》)。 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要做到第一条,必须具备训练有素的分析能力;要做到第二条,则要有写作技巧。 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