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酵豆粕资料

发酵豆粕资料

发酵豆粕资料
发酵豆粕资料

发酵豆粕

1、外观物性:外观呈淡黄色粉状,味微酸,具有饼粕发酵物之香味。

2、常规指标

?粗蛋白Crude Protein≥50%

?无氮抽出物 Non-nitrogen extrout≥25%

?粗灰份Crude Ash ≤7%

?粗纤维Crude Fiber≤5%

?水分Moisture≤10%

?粗脂肪Crude Fat≤3.0%

3、消化率(DCP):≥95%

4、乳酸含量:≥30mg/g PH:5.2±02

氨基酸含量%氨基酸含量%

天门冬氨酸Asp 6.11 蛋氨酸Met 0.78

苏氨酸Thr 2.14 异亮氨酸IIe 2.42

丝氨酸Ser 2.61 亮氨酸 Leu 4.02

谷氨酸Glu 9.98 酪氨酸Tyr 1.91

脯氨酸Pro 2.58 苯丙氨酸Phe 2.70

甘氨酸Gly 2.36 赖氨酸Lys 3.28

缬氨酸Val 2.52 组氨酸His 1.40

丙氨酸Ala 2.51 精氨酸Arg 3.60

以上氨基酸总量:50.92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检测检验中心(沧州)

氨基酸检验报告

仪器型号:日立L-8800高速氨基酸分析仪

分析:审核:制表:

检验日期:

发酵豆粕营养指标

主要营养指标粗蛋白≥45-60% 、粗脂肪≤3.0%、粗纤维≤5.0%、粗灰份

≤7.0%、总钙 0.53%、总磷 8.50%、有效磷 7.40%、无氮浸出物

≤28.0%、水份≤10%、乳酸≥3%、益生菌≥108cfu/g 、钾 22000mg/kg、

镁5094.7mg/kg、铜16.2mg/kg 钠242.2mg/kg铁168.8mg/kg 锌213.4mg/kg 锰21.8mg/kg猪消化能(DE) 3985kcal/kg 猪代谢能(ME) 3600kcal/kg 猪净能(NE) 2305kcal/kg禽代谢能(ME) 2575kcal/kg 肉牛消化能3520kcal/kg 奶牛净能1090kcal/kg羊消化能3520kcal/kg 总能4350kcal/kg

氨基酸分析氨基酸含量(%)氨基酸含量(%)

氨基酸含量(%)天门冬氨酸Asp 5.40%

赖氨酸Lys 3.05% 蛋氨酸Met 0.65% 胱氨酸Cys 0.46% 苏氨酸Thr 2.05%

亮氨酸Leu 3.78% 精氨酸Arg 3.50%

甘氨酸Gly 2.14% 丝氨酸Ser 2.48%

异亮氨酸Ile 2.21% 苯丙氨酸Phe 2.40%

缬氨酸Val 2.35% 组氨酸Hi 1.25%

谷氨酸Glu 9.80% 丙氨酸Ala 2.24% 脯氨酸Pro 2.08%色氨酸 Trp 0.56%

酪氨酸 1.20%

抗营养因子比较抗营养因子大豆蛋白发酵豆粕

抗营养因子大豆蛋白发酵豆粕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10-60mg/g —

大豆抗原100 —

植酸 1.00% —

大豆球蛋白4% ≤1.5 ppm

脲酶活性0.35% —

?-大豆伴球蛋白 2% ≤1 ppm

脂肪氧化酶活性100% —

凝血素 3% ≤0.5 ppm

致甲状腺肿素165.59ppm —

寡糖 6% ≤1%

与鱼粉的比较指标鱼粉发酵豆粕指标

发酵豆粕氨基酸态氮量78%90% 贮存期短长灰份14%≤7.0%抗氧化剂有无生物胺有无化学污染可能无品质易变化稳定病原菌污染可能无

最新发酵饲料生产工艺与应用

发酵饲料生产工艺与 应用

灵璧县立腾同创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二0一二年十一月

目录 安徽省立腾同创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安徽省立腾同创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文化 安徽省立腾同创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十年发展战略————— 安徽省立腾同创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第一个发展五年发展计划第一章发酵饲料生产的菌种及发酵工艺 第二章发酵饲料生产技术

第一章发酵饲料生产的菌种及发酵工艺 第一节概述 一、发酵饲料的定义 发酵饲料的定义是:在人为可控制的条件下,以植物性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解部分多糖、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质,生成有机酸、可溶性多肽等小分子物质,形成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活菌含量高的生物饲料或饲料原料。 采用发酵技术生产的动物饲料或饲料原料,其特性主要是:(1)含有大量的活性微生物; (2)多数以厌氧发酵方式进行生产; (3)未经干燥的物料含水量通常在30%以上; (4)物料的酸性物质明显增加,营养组成更合理; (5)生产原料以植物性农副产品为主。 也有发酵成品是经过干燥处理的,比较典型的有发酵豆粕和发酵棉粕。在发酵过程中有大量的活性乳酸菌和酵母菌发生的代谢作用,经过干燥以后,乳酸菌基本都失活了,但是它们也属于发酵饲料。 二、发酵饲料的概述 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基本都是以固态发酵的方式进行的,生产菌种以乳酸菌、芽孢杆菌和酵母菌为主,绝大多数采用厌氧或

兼性厌氧发酵。发酵物料的含水量为30%~50%,发酵时间和温度受环境影响很大,基本不进行人为控制和调节。 在实际生产中也有采用好氧发酵方式进行的,生产菌种以霉菌和假丝酵母为主,生产用的蛋白原料主要是一些乳酸菌和酵母菌难以降解的杂粕和胶质蛋白。但是生产设备复杂,物料温度和湿度变化很大,控制及其困难。成品主要是作为饲料蛋白原料的替代物,能降低饲料生产成本,但基本不具备生物学活性和功能。 本节主要论述厌氧固态发酵工艺,常规的发酵饲料生产流程如: 原料→消毒→冷却接种→培养→干燥→包装 工业化规模的微生物发酵过程基本上都是纯培养过程,原料需要消毒,空气需要过滤等。这些操作都是为了确保在发酵产品生产和储存过程中不受杂菌的侵袭和干扰,但也正是这些常规操作使产品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影响了微生物发酵产品在动物饲养中的大剂量使用。 大量试验证明,在不考虑动物饲养成本的前提下,大剂量(在配合饲料中添加5.0%以上)使用高活菌含量的微生物发酵饲料可以明显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甚至可以进行无抗生素饲养。但是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获得的高活菌产品其生产成本通常都在10元/kg以上,如果以10%的比例使用在配合饲料中,每吨配合饲料的成本至少需要增加800元,这个增加值对传统的畜禽养殖业来说是难以接受的。降低发酵

发酵豆粕各项指标检测方法与实用实用标准

发酵豆粕各项指标检测方法与标准 发酵工艺2010-12-31 15:16:17 阅读8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1、水份、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份、钙和磷的分析方法全部采用国标法。 2、总有机酸测定采用氢氧化钠滴定的方法和乳酸测定采用气象色谱。 3、pH的测定采用玻璃电极pHS-3C型pH计测定。 4、可溶蛋白的测定方法 5、小肽含量的测定 水份的测定 水份测定直接参见国标 测定完水分后的样品需要测定其中的总有机酸的含量,其数值为A,并计算有机酸的挥发量。 水份含量的计算时应当扣除这部分有机酸的挥发量,否则会出现水分超标现象。 总有机酸检测 试剂:NaOH标准溶液(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酚酞指示剂 仪器:磁力搅拌器离心机 方法: (1)取发酵后鲜样品15g 置于150ml烧杯中加入溶于100ml去离子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浸提30min。(2)取部分浸提样离心10min(3000r/min)。 (3)取上清液15ml, 加30ml去离子水稀释(以消除底色的影响),加酚酞指示剂四滴,用0.1molNaOH 标准溶液滴定,并记录到终点消耗NaOH体积。(终点到溶液呈现粉红) 计算 乳酸(%)=N(NaOH)×V(NaOH) ×0.09008/15×115/15g N(NaOH):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 V(NaOH) :消耗NaOH标准溶液体积; 0.09008:乳酸的毫克当量。 0.1mol氢氧化钠的配制与标定 1、配制:称取9.6g氢氧化钠,溶于100ml水中,摇匀,注入聚乙烯容器中,密闭放置至溶液清亮。用塑料管虹吸5ml的上清液,注入2000ml无二氧化碳水中(将去离子水煮沸5分后冷却),摇匀。 2、标定 称取0.67g于105~110℃烘至恒重的基准的邻苯二甲酸氢钾,准确至0.0001g,溶于50ml的无二氧化碳水中,加4滴酚酞指示剂(0.1%),用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同时作空白试验。 3、计算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按下式计算 c(NaOH)=m/(V1-V2)×0.2042 式中c(NaOH)——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物质的量的浓度,mol/l; V1——滴定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之用量,ml; V0——空白试验氢氧化钠溶液之用量,ml; m——邻苯二甲氢钾之质量,g; ? 0.2042——与1.00ml氢氧化钠标准液[c(NaOH)=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邻苯二甲氢钾之用量。 0.1%酚酞指示剂的配制:称取1.000克酚酞,溶解与100ml95%的试剂酒精中,混匀即得。

QBHHS JC006-2013 发酵豆粕中小肽的检测办法(三氯乙酸法)

1原理 利用三氯乙酸作蛋白质沉淀剂,将发酵大豆蛋白中的蛋白质和肽链较长的肽沉淀,并将其中的短链小肽用酸溶解出来,经过滤、离心、消化、蒸馏,测定其蛋白质含量,并以其占样品粗蛋白质的百分数来表示含量。本方法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大豆肽粉标准(QB/T 2653-2004)基础上修订而来。 2 试剂及仪器2.1 100ml 烧杯;2.2 10ml,50ml 移液管;2.3 干过滤装置;2.4 半微量法或全量法粗蛋白质测定的试剂和装置;2.5 15%三氯乙酸溶液;2.64000r/min 的离心机。 3操作步骤 准确称取样品6g 于100mL 烧杯中,准确加入15%三氯乙酸溶液50mL,混合均匀,静置5min,以中速定性滤纸干过滤,弃去少许初始滤液,将滤液转移至离心管,在4000r/min 下离心10min,准确移取其上清液10mL 于消化管中,按半微量法(消化后定容至100mL,准确移取其中10mL 进行蒸馏)或全量法粗蛋白质测定方法测定其粗蛋白质含量。同时做空白试验、测定样品的粗蛋白质的含量。 4结果与计算 小肽%(半微量法)=(V1-V0)×C×6.25×0.014×10×5÷m×100%÷cp×100% 小肽%(全量法)=(V1-V0)×C×6.25×0.014×5÷m×100%÷cp×100% 式中: V1-----------------馏出液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V0-----------------空白试验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检测技术规范与标准方法 编号:QB/HHS JC006-2013修订:第1版第1次修改发酵豆粕中小肽的测定方法 (三氯乙酸法)起草:赵丽霞审核:刘永垒 批准: 执行日期:2013年6月15日

发酵豆粕的研究与应用

发酵豆粕的研究与应用 [提要] 豆粕是饲料工业中常用的一种优质植物蛋白原料,其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比例合理,但是豆粕中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降低了畜禽对其营养的吸收和利用。用微生物发酵的方式处理豆粕,不仅可以有效去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还能够将豆粕的蛋白质降解成小肽,更利于消化吸收,同时还能够产生有益的微生物代谢产物,大大提高了豆粕的营养价值。本文从豆粕营养价值、发酵豆粕特点、发酵豆粕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发酵豆粕;抗营养因子;营养价值 一、豆粕的营养特点 豆粕是大豆榨油之后的副产品,一般其粗蛋白含量在43%~48%之间,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比较高,其含量约为2.5%~2.8%。目前豆粕在饲料工业和畜牧养殖上有广泛的应用。与棉粕、菜粕、花生粕相比,豆粕具有氨基酸含量平衡、消化率高、适口性好等特点;与动物来源蛋白(如鱼粉、骨肉粉、血浆蛋白粉等)相比,豆粕具有货源充足、不易被病原菌污染或氧化腐败,含毒害物质概率低、安全系数高等特点。所以豆粕是一种优良的植物性蛋白饲料源。 (一)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豆粕虽然营养价值很高,但是豆粕中还存在着许多抗营养因子。这些抗营养因子会影响动物对豆粕营养成分的消化。在豆粕中主要有胰蛋白酶抑制剂、植酸、大豆凝血素、脲酶、低聚糖、脂肪氧化酶、大豆抗原蛋白及致甲状腺肿素等多种抗营养因子。它们的存在,一方面对动物体内某些消化酶起抑制作用或与营养物质络合成不易消化的成分等,使得豆粕的消化率和动物的吸收率下降;另一方面对动物体内的某些器官起到破坏作用,对动物的生理、生长、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 豆粕中常见抗营养因子有以下几类: 1、胰蛋白酶抑制因子(TI)。这是大豆中的主要蛋白类抗营养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剂会造成动物出现消化吸收功能紊乱,抑制鸡、猪等畜禽的生长、抑制动物体内胰蛋白酶活性,刺激胰腺大量分泌胰蛋白酶,引起胰腺的肿大。 2、植酸。能在肠胃中与多种二价阳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的植酸盐络合物,大大降低了动物对微量矿物质的吸收与消化,会使动物出现矿物质缺乏症状,如厌食、消瘦、生长迟缓和脱毛等。 3、脲酶。本身是没有毒性,但能将豆粕中部分含氮化合物分解成氨,降低氮的利用率,大量氨的存在会引起肌体氨代谢障碍,可引起动物中毒。 4、脂肪氧化酶。约占豆粕蛋白质的2%左右,能使大豆产生豆腥味和苦涩味,

豆粕的生产工艺和性质

目前制作豆粉的原材料主要有以下两种[1]: 第一种是以豆粕为原料,豆粕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经萃取出脂肪的豆子残渣(也就是市场上标明的浸出油),此类豆粕可称为一次豆粕,还有一种是在萃取出脂肪的豆粕基础上再次提取一些其他大豆提取物后的豆粕(如提取大豆异黄酮等,市场上欣靓、天雌素等产品就是采取这种方法),姑且称其为二次豆粕,二种豆粕在检验上不好区分,除非使用非常精密的仪器。 豆粕由于需要先萃取油脂的,因此其大多选取的是脂肪含量较高的转基因大豆,经过萃取工艺后,脂肪残留量大多≤0.5%,以此为原料制作的豆粉,细度可达80目、100目、120目甚至更多(有的厂家声称能提供200目豆粉),但这种豆粉有一种特点,由于其脂肪含量很低,所以在发酵生产中,必须辅以大量的消沫剂,否则泡沫无法控制。 此外此种豆粉的初始原料大多是脂肪含量较高的转基因大豆,因此其本身蛋白质含量相对偏低,相对以非转基因大豆为原料制成的豆粉蛋白质含量就更没有优势。但目前有些产品就专门使用这种豆粉,比如有的生产厂家的阿维菌素就采用此种豆粉。 第二种是采用豆子为原料(包括非转基因中国大豆和转基因大豆),这两者原料做成的豆粉在物理、化学性质,无法区别,可能在生物性质上有所区别。 先采取压榨方法压出油脂后(也就是市场上标明的压榨油),再进行炒饼,磨粉。这种豆粉相对豆粕豆粉价格要高一些,优点有以下几点: 1、此种豆粉由于压榨法取油,可以根据客户需要调整压力,从而控制最终豆粉中的残留脂肪含量,这种豆粉与上一种豆粉的最大区别,在发酵生产使用中可以减少消沫剂的用量,因为脂肪也具有消泡功能,而且由于脂肪自然均匀地分布在豆粉中,其消泡效果相应地好于同等效果消沫剂。 基础料中使用消沫剂一方面价格昂贵,另一方面对生产菌种也有一定的毒性;即使选用植物油也会因油脂漂浮在发酵液表层,影响发酵液的溶氧水平和菌丝的呼吸。 2、如果选用非转基因中国大豆,其蛋白质含量要高于转基因大豆及及以其为原料制成的豆粕。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豆粉:有的是将前两种豆粉按比例混合,有的干脆是掺假(有的掺土、有的掺玉米粉),假货的检测方法也比较简单,只要检测蛋白质含量,即知道是否掺假;后一种检测比较麻烦,但如果您要求采购高脂肪残留的豆粉,哪么只要脂肪残留量检测合格,就基本可以断定其真实性或仅仅掺和了较少量的豆粕粉;但有些产品就要求使用按比例掺和豆粉,这就另当别论了。 制作工艺 这是豆粉制作的关键,决定着的豆粉的质量及外观、颜色 豆粕豆粉: 原料如果由豆粕的话,其颜色相对偏浅一些,因为大多数豆粕原料都是比较小的片状物体,由于脂肪含量极低,极易粉碎,以此原料做豆粉的厂家,大多不再炒豆粕,或仅进行简单地温度较低的炒制,这主要因为一方面豆粕在萃取出油的过程,为了提高出油速度和出油率,已经进行过适当加热,另外由于豆粕片比较小,含水量都非常低,比较干燥,相对表面

豆粕与发酵豆粕的加工及利用

豆粕与发酵豆粕的加工及利用 1.豆粕与发酵豆粕的属性 (1)豆粕的特性豆粕是大豆经提取豆油后得到的副产品。根据提取方法不同可分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用浸提法提取豆油后得到的副产品为一浸豆粕;压榨取油后再经过浸提取油后得到的副产品称为二浸豆粕。一浸豆粕的生产工艺较为先进,蛋白质含量高,是目前国内外现货市场上流通的主要产品,有以下特性:①物理性质。浅黄色至浅褐色,颜色过深表明加热过度,太浅则表明加热不足。整批豆粕色泽应基本一致;具有烤大豆香味,没有酸败、霉败、焦煳等异味,也没有生豆腥味;均匀流动性好,呈不规则碎片状、粉状或粒状,不含过量杂质。②化学成分。豆粕中含蛋白质43%左右、赖氨酸2.5%~3.0%、色氨酸0.6%~0.7%、蛋氨酸0.5%~0.7%、胱氨酸0.5%~0.8%、胡萝卜素0.2mg/kg~0.4mg/kg、流胺素3mg/kg~6mg/kg、核黄素3mg/kg~6mg/kg、烟酸15mg/kg~30mg/kg、胆碱2200mg/kg~2800mg/kg.豆粕中较缺乏蛋氨酸,粗纤维主要来自豆皮,无氮浸出物,B族维生素与淀粉含量低,矿物质含量少。 (2)发酵豆粕的特性发酵豆粕是为提高豆粕消化率,降低其抗营养因子,经一定工艺和技术手段发酵后的豆粕。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饲用豆粕一般是高温豆粕,蛋白变性比较严重,溶解性较差,会影响蛋白的消化,而且还含有一定的抗营养因子和胀气因子,这些对于畜禽,特别是对幼仔来说,是不利的。但是由于豆粕蛋白来源量大,相对于鱼粉来讲价格较低,是饲料配比中主要的蛋白来源,目前尚五更好的替代品。因此对豆粕加以改良,提高其消化率,降低其抗营养因子,是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将豆粕进行发酵,便是其中的一个改良方法。用农盛乐豆粕发酵剂发酵豆粕具有以下优点:①提高了豆粕蛋白的溶解度,利于消化;②减小了豆粕中蛋白的分子量,其中的一部分已达到小肽水平甚至氨基酸水平,可以直接被动物吸收;③发酵豆粕具有一定的芳香气味和鲜味,有一定的诱食作用,适口性较好;④豆粕中一些多糖分子也在发酵过程中得到了分解,这对于动物的消化也是有利的,特别是一些胀气因子,也被微生物在发酵中降解,这是其他工艺所不能达到的。 2.豆粕与发酵豆粕的加工 (1)豆粕的一般加工流程油脂厂购入大豆→去杂→破碎→加温并调整水分含量→压成片并继续调整水分→加溶剂喷淋以淬取豆油→脱溶剂→豆粕生成。 在豆粕的加工工艺中,温度控制是最重要的环节,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豆粕中蛋白质的含量,并且直接影响豆粕质量的好坏和使用效果。根据烘烤过程中是否掺杂了大豆种皮,豆粕还可分为带皮豆粕和去皮豆粕,二者主要区别是蛋白质水平不同。 (2)发酵豆粕的一般加工流程豆粕加水拌匀→蒸煮→接种→发酵及后熟→干燥→磨粉→包装。 主要设备有拌料器、蒸煮锅、发酵器、流化干燥床、粉碎机和包装机等。 发酵豆粕的指标要求:发酵豆粕中蛋白质的KOH溶解度为95%以上;多糖也可以溶解;

发酵豆粕检测方法

发酵豆粕检测方法 (参考)

目录 1.检测用仪器简介 (2) 2.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 (3) 3.Elisa 大豆球蛋白(酶联免疫法) (6) 4.小肽的检测(酸溶蛋白) (10) 5.寡糖的检测——薄板层析法(TLC) (11) 6.乳酸的检测 (12) 7.蛋白溶解度的检测(PS) (13) 8.发酵豆粕蛋白溶解度的检测(改良) (14) 9.水溶性蛋白的检测 (15) 10.挥发性盐基氮(VBN) (17) 11.PH 值测定 (19) 12.水苏糖含量的测定 (20) 13.水分、粗蛋白、粗灰分、粗纤维、尿素酶活性的检测 (20)

1、检测用仪器简介

2、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是对蛋白质进行量化,比较及特性鉴定的一种经济、快速而且可重复的方法。通过对电泳条带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发酵前后或不同产品的抗原蛋白含量。 一、原理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主要依据蛋白质的分子量对豆粕中的抗原蛋白进行分离。SDS 与蛋白质的疏水部分相结合,破坏其折迭结构,并使其稳定地存在于一个广泛均一的溶液中。SDS—蛋白质复合物的长度与其分子量成正比。由于在样品介质和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加入离子去污剂和强还原剂,蛋白质亚基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亚基分子量的大小,而电荷因素可以被忽略。SDS—PAGE 因易于操作和用途广泛,成为许多研究领域中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 二、仪器 1、电泳仪及电泳槽 2、振荡器 3、离心机(10000 转) 4、移液枪(大、中、小) 5、离心管(7ml、5ml 或 1.5ml、1ml) 三、试剂: 1、单体母液:100ml 丙烯酰胺(ACR)30g 甲叉双丙烯酰胺0.8g 去离子水定容至100ml,棕色瓶4℃下存放。可保存 3 个月。 2、分离胶缓冲液(4×)(PH=8.8)100ml Tris-base(1.5mol/L)18.17g SDS 0.4g 浓 HCL 调节 PH 至 8.8,定容至 100ml,过滤,4℃存放。 3、浓缩胶缓冲液(4×)(PH=6.8)100ml Tris-base(0.50mol/L) 6.06g SDS 0.4g 浓 HCL 调节 PH 至 6.8,定容至 100ml,过滤,4℃存放。 4、10%(w/v)过硫酸铵1ml 过硫酸铵0.1g

微生物发酵提高玉米_豆粕型日粮营养价值的初步研究

微生物发酵提高玉米-豆粕型日粮营养价值的初步研究 摘要: 对玉米-豆粕型日粮进行混菌固态发酵,以去除其中的抗营养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发酵饲料的抗原蛋白发生了大幅的降解,发酵后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 18 kDa 以下,小于5 kDa的小分子肽含量从发酵前的 1. 35%提高到了 3. 60%,蛋白质的体外消化率提高了 4. 0 个百分点。发酵饲料的棉子糖家族寡糖被彻底降解,其淀粉含量降低了 3. 5 个百分点,直链淀粉含量提高了4. 13 个百分点,有益的代谢产物乳酸等有机酸的含量达到 2. 78% ,pH 下降至 4. 43。 关键词: 玉米; 豆粕; 微生物; 发酵 Abstract: Corn - soybean meal diet was fermented by mixed strains via solid state fermentation to remove the anti - nutrient facto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ntigen proteins in fermented feed were degraded sharp- ly. The relative molecular weight of proteins after fermentation were gathered below 18 kDa,and peptides below 5 kDa were increased from 1. 35% to 3. 60% ,accordingly the protein digestibility in vitro was in- creased 4. 0% . Besides,raffinose family oligosaccharides were degraded thoroughly,while the starch con- tent decreased 3. 5% ,the amylose increased 4. 13% ,organic acids content including lactic acid reached to 2. 78% ,and the pH decreased to 4. 43. Key words: corn; soybean meal; microbe; fermentation 目前,国内饲料主要以玉米-豆粕型为主,其中 玉米作为主要的能量饲料,常常占到日粮组成的 60% 左右,而豆粕是动物日粮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提供饲料工业 75% 的饲用蛋白 [1]

豆粕发酵喂猪技术

豆粕发酵喂猪技术 建议喂养前再加水进行拌湿料喂猪,料水比为1比1.5以上推荐饲料配方如下: 表1:断奶仔猪日粮配方组成及营养成分含量(%) 适用于28日龄断奶仔猪到日龄50阶段使用。再断奶前七天左、右,把此配方的饲料20%-30%加入教槽料进行适用和过度。 表2:生长及肥育阶段各阶段饲料配方表。 其中后备母猪可以使用下表中的大猪饲料酸方3、但减去菜粕同时可以再种公猪饲料中使用,对促进猪精液质量和产量均有帮助。

三、发酵豆粕喂猪技术的好处和原理。 总体上讲:可以降低料肉比0.3-0.5左右,相对于现在的养殖水平也就是降低料耗10-18%左右,非常显著地降低乳仔尤其是断奶仔猪应激反应,增强免疫力,显著减少疾病发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生产绿色猪肉,猪舍臭味大为减少。

原理上有: 发酵产生大量的活性肽:如小肽铁、抗菌肽、免疫增强肽等等。同时这些肽类物质的消化率经实践证明,比氨基酸的消化吸收更快更好更完全。从而显著增加了豆粕的消化利用率,特别是在哺乳期仔猪,断奶仔猪,保育猪饲料中使用效果最好,在小猪阶段使用发酵豆粕可以提高日增重5-8%,全期使用比对照组出栏体重高出6-8千克;母猪日粮中使用可改善产后食欲;公猪日粮中使用有助于配种后体能恢复。富含肽类的发酵豆粕可以鳌合微量元素(如铁),并可保护维生素效价。 发酵豆粕中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显著改善仔猪肠管微生态平衡,降低发病率,提高免疫力,抑制有害细茵如大肠杆茵,沙门氏菌等。 养殖户使用后会发现:使用第一天发现小猪爱吃,使用一周猪舍内嗅味减轻,一期下来小猪变得更为健康,感觉上小猪比以前好养多了。所以,发酵豆粕已经不仅仅是为了代替鱼粉使用的目的了,发酵豆粕的功能有了更多的解释和期待。 在饲料中使用10-20%发酵豆粕,可以适当降低抗生素与药物的用量,完全可以达到或超过单一使用抗生素与药物的效果,从而有利于饲料与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并为生产无公害猪肉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技术选择。 注意事项: 本品包装密封性良好,如有破损请立即使用或重新密封后保存,保质期为六个月。 保存方法: 15℃以上阴凉、干燥、通风处密封保存。

发酵豆粕各项指标检测方法与标准

发酵豆粕各项指标检测方法与标准 发酵豆粕各项指标检测方法与标准 1、水份、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份、钙和磷的分析方法全部采用国标法。 2、总有机酸测定采用氢氧化钠滴定的方法和乳酸测定采用气象色谱。 3、pH的测定采用玻璃电极pHS-3C型pH计测定。 4、可溶蛋白的测定方法 5、小肽含量的测定 水份的测定 水份测定直接参见国标 测定完水分后的样品需要测定其中的总有机酸的含量,其数值为A,并计算有机酸的挥发量。 水份含量的计算时应当扣除这部分有机酸的挥发量,否则会出现水分超标现象。 总有机酸检测 试剂:NaOH标准溶液(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酚酞指示剂 仪器:磁力搅拌器离心机 方法: (1)取发酵后鲜样品15g 置于150ml烧杯中加入溶于100ml去离子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浸提30min。 (2)取部分浸提样离心10min(3000r/min)。 (3)取上清液15ml, 加30ml去离子水稀释(以消除底色的影响),加酚酞指示剂四滴,用0.1molNaOH标准溶液滴定,并记录到终点消耗NaOH体积。(终点到溶液呈现粉红) 计算 乳酸(%)=N(NaOH)×V(NaOH) ×0.09008/15×115/15g N(NaOH):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 V(NaOH) :消耗NaOH标准溶液体积; 0.09008:乳酸的毫克当量。 0.1mol氢氧化钠的配制与标定 1、配制:称取9.6g氢氧化钠,溶于100ml水中,摇匀,注入聚乙烯容器中,密闭放置至溶液清亮。用塑料管虹吸5ml的上清液,注入2000ml无二氧化碳水中(将去离子水煮沸5分后冷却),摇匀。 2、标定 称取0.67g于105~110℃烘至恒重的基准的邻苯二甲酸氢钾,准确至0.0001g,溶于50ml的无二氧化碳水中,加4滴酚酞指示剂(0.1%),用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同时作空白试验。 3、计算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按下式计算 c(NaOH)=m/(V1-V2)×0.2042 式中c(NaOH)——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物质的量的浓度,mol/l; V1——滴定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之用量,ml; V0——空白试验氢氧化钠溶液之用量,ml; m——邻苯二甲氢钾之质量,g; ?0.2042——与1.00ml氢氧化钠标准液[c(NaOH)=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邻苯二甲氢钾之用量。 0.1%酚酞指示剂的配制:称取1.000克酚酞,溶解与100ml95%的试剂酒精中,混匀即得。

豆粕发酵技术

豆粕发酵喂猪技术 一、豆粕发酵方法: 发酵池规格底2×1.5米,高1米,取豆粕1000公斤,玉米粉20公斤,百益宝EM原液3~5公斤,将豆粕,玉米粉入池混合均匀,把3~5公斤百益宝EM原液均匀洒到混合原料的表面,再开水笼头加水入池,一直加到水浸到物料的表面为止,关掉水笼头,让水渗透到料中,一般加水量最终为1比1.5,即为总料的1.5倍,这里是1500公斤加水量,水分不易过大。以手抓成团不滴水,放下一触即散为宜。然后表面加一层厚塑料薄膜,塑料薄膜与池边接触的地方要卷边到料中,以求密封完好。 发酵时间,夏天至少3天,冬天至少10天,春秋至少6天,尤其是酵槽里豆粕的发酵时间适当延长两天为好,以让亚铁充分螯合到小肽中,也会产生更多的肽类物质。为什么要这么长时间,因为通过三氯乙酸(TCA)检测法跟踪发酵,发酵在适温(30度左右)三天左右产生的小肽类物质最多,可溶性蛋白质达到25%以上。 发酵后的豆粕溶解度增加,(注意不要把发酵后渗出的水倒掉,因为其中有大量的可溶解性氨基酸和肽营养),略有点粘手,气味带有较浓曲香味略有原料味,色泽金黄。 每次取用后,必须马上再次密封好,以防止变味变质,发酵好的料密封好,在一个养殖周期内(100天左右)用完为宜。 注意不能在太阳底下发酵,不然料温会升高发热太多,造成发酵不利。 二、豆粕发酵喂猪使用方法 按照猪场配方使用,把配方中的豆粕改成发酵豆粕即可,可显著增加饲料的消化吸收率,降低料肉比。具体称量时,由于发酵豆粕是湿料,所以,根据上述的工艺,需要乘以2.6左右,即如果你需要称量10公斤折干物质的发酵豆粕时,实际上需要称26公斤加入配料中。 或在保持料肉比,生长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可略为减少3~5%的用量,相应地用菜粕,棉粕,或麦麸玉米等代替。也就是减少配方的能量蛋白含量浓度,以降低成本。并可以适当使用5%左右的未脱毒菜粕棉粕用于肥育猪。 采用发酵豆粕,必须是在湿润状态下使用,不得烘干使用,因为烘干会造成发酵豆粕中的活性物质,尤其是活性肽变性,从而失去活性,并造成可溶性的氨基酸如赖氨酸等与还原糖的迈德拉(美德拉)反应,并造成能量和蛋白肽的损失等,同时维生素和有益微生物在烘干的过程中也会有极大的损失, 建议喂养前再加水进行拌湿料喂猪,料水比为1比1.5以上。

发酵豆粕资料

发酵豆粕 1、外观物性:外观呈淡黄色粉状,味微酸,具有饼粕发酵物之香味。 2、常规指标 ?粗蛋白Crude Protein≥50% ?无氮抽出物 Non-nitrogen extrout≥25% ?粗灰份Crude Ash ≤7% ?粗纤维Crude Fiber≤5% ?水分Moisture≤10% ?粗脂肪Crude Fat≤3.0% 3、消化率(DCP):≥95% 4、乳酸含量:≥30mg/g PH:5.2±02 氨基酸含量%氨基酸含量% 天门冬氨酸Asp 6.11 蛋氨酸Met 0.78 苏氨酸Thr 2.14 异亮氨酸IIe 2.42 丝氨酸Ser 2.61 亮氨酸 Leu 4.02 谷氨酸Glu 9.98 酪氨酸Tyr 1.91 脯氨酸Pro 2.58 苯丙氨酸Phe 2.70 甘氨酸Gly 2.36 赖氨酸Lys 3.28 缬氨酸Val 2.52 组氨酸His 1.40 丙氨酸Ala 2.51 精氨酸Arg 3.60 以上氨基酸总量:50.92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检测检验中心(沧州) 氨基酸检验报告

仪器型号:日立L-8800高速氨基酸分析仪 分析:审核:制表: 检验日期: 发酵豆粕营养指标 主要营养指标粗蛋白≥45-60% 、粗脂肪≤3.0%、粗纤维≤5.0%、粗灰份 ≤7.0%、总钙 0.53%、总磷 8.50%、有效磷 7.40%、无氮浸出物 ≤28.0%、水份≤10%、乳酸≥3%、益生菌≥108cfu/g 、钾 22000mg/kg、 镁5094.7mg/kg、铜16.2mg/kg 钠242.2mg/kg铁168.8mg/kg 锌213.4mg/kg 锰21.8mg/kg猪消化能(DE) 3985kcal/kg 猪代谢能(ME) 3600kcal/kg 猪净能(NE) 2305kcal/kg禽代谢能(ME) 2575kcal/kg 肉牛消化能3520kcal/kg 奶牛净能1090kcal/kg羊消化能3520kcal/kg 总能4350kcal/kg 氨基酸分析氨基酸含量(%)氨基酸含量(%) 氨基酸含量(%)天门冬氨酸Asp 5.40% 赖氨酸Lys 3.05% 蛋氨酸Met 0.65% 胱氨酸Cys 0.46% 苏氨酸Thr 2.05% 亮氨酸Leu 3.78% 精氨酸Arg 3.50% 甘氨酸Gly 2.14% 丝氨酸Ser 2.48% 异亮氨酸Ile 2.21% 苯丙氨酸Phe 2.40% 缬氨酸Val 2.35% 组氨酸Hi 1.25% 谷氨酸Glu 9.80% 丙氨酸Ala 2.24% 脯氨酸Pro 2.08%色氨酸 Trp 0.56% 酪氨酸 1.20% 抗营养因子比较抗营养因子大豆蛋白发酵豆粕 抗营养因子大豆蛋白发酵豆粕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10-60mg/g — 大豆抗原100 — 植酸 1.00% — 大豆球蛋白4% ≤1.5 ppm 脲酶活性0.35% —

豆粕品质的检测方法

豆粕品质的检测方法 一、评定指标 1、1:抗胰蛋白酶的活性:Trypsin Inhibitor Activity TIA大豆粕在0。01mol/LnaOH 浸泡1h过滤,滤液用PBPA水解.测胰蛋白酶活性TIU. 1、2:尿酶活性(Urease Activity UA)国际标准法(ISO)、PH增值法(ΔPH法)、扩 散法、酚红法。CHINA规定ΔPH《0。4 在0.02-0.2之间是优质豆粕.UA与TAI几 乎同步失活.在加热过度以前,TIA以全部失活. 1、3:蛋白质溶解度:(Protein Solubility)美国乔治大学:Dale & Araba (1987)以检 测豆粕是否加热过度.一定量的豆粕与0.2%NaOH溶液混合离心过滤,滤液凯氏测 氮.PS<70%,则加热过度,70-80%为适宜,测时其灵敏度不够,粒度影响,当粒度在 60-80目时方稳定. 1、4:有效赖氨酸:赖与精氨酸属热敏性AA,高温时Lys与还原糖发生Maillard反应. 测定法有:A染料结合法(DBL):二硝基氟苯(FDNB),三硝基磺酸(TNBS),酸性橙-12, 茚三酮发生特异性呈色反应.B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1、5:蛋白质的水溶解度和氮的水溶解度:蛋的质的水溶解度(PDI)与氮的水溶解度 (NSI),二者只是与水混合后的搅拌强度不一样。PDI是8500r/min的速度搅拌 10min,NDI是120r/min搅拌30min。PDI测定豆粕的加热程度比UA和PS(NaOH) 灵敏,NSI在7-27.8%是可以接受。NSI低于10%则为加热过度。Balloun & Hgymard(1959):加热时间延长,NSI降低,加热过度,则大大降低,鸡的增重与饲 料报酬降低。 1、6考马氏亮蓝法:Kratzer(1989): 考马氏亮蓝对蛋白质考马氏亮蓝考马氏亮蓝显色 对AA不显色并与PS相关度好但考法测的实际值大大低于凯氏法测的蛋白质溶解 度。这可能与凯氏法将全部AA包括在蛋白质内的缘故。但考法较PS法测的时间短 的多,故考法更适合评价经受不同热处理时间后饲料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 1、7:其它方法:橙黄G染色法(只能有限鉴定过分加热处理的大豆粕)、甲醛滴定法、 甲酚红染色法(每克豆粕吸收甲酚红的毫克数2-3mg为生豆粕,3.3-3.7mg为加工不 足,3.8-4mg为适当,4.3mg为加热过度)、颜色亨特色值。(Smith1981:颜色与蛋白 质有较高的相关性) 二、豆粕质量与生产性能

发酵工艺学实验

发酵工艺学实验资料整理 1、一般发酵工艺:原料选择→种曲制备→制曲→制旆发酵→浸出淋油→后处理 2、酱油的生产方法? 1)根据醪及醅状态的不同可分为稀醪发酵、固稀发酵、固态发酵; 2)根据加盐多少的不同可分为有盐发酵、无盐发酵; 3)根据发酵加温状况可分为常温发酵及保温发酵。 3、酿造酱油所需的原料有蛋白质原料、淀粉质原料、食盐、水及一些辅料。 4、豆粕作为酱油生产原料的优点: 1)能保持大豆制酱油的风味; 2)原料成本低; 3)可节约油脂; 4)原料处理简便。 5、淀粉质原料是酱油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成分,是构成酱油香气和色素的主要原料。 6、用麸皮做淀粉质原料的优点: 1)麸皮质地疏松、体轻、表面积大; 2)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和钙、铁等营养成分,能促进米曲霉生长; 3)麸皮中多缩戊糖含量高达20%~30%,与蛋白质的水解物氨基酸相结合而产生酱油色素; 4)麸皮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使用方便。 7、种曲是制酱油曲的种子,在适当的条件下由试管斜面菌种经逐级扩大培养而成,每克种曲孢子数达25亿个以上,用于制曲时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8、制种曲的工艺: 菌种——斜面试管培养——三角瓶扩大培养——蒸料及接种——装盘——翻曲及加水——种曲保藏及检验。 制曲的目的:是使米曲霉在曲料上充分生长发育,并大量产生和积蓄所需要的酶,如蛋白酶、肽酶、淀粉酶、谷氨酰胺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 9、种曲的质量要求: 种曲外观要求孢子旺盛,呈新鲜的黄绿色,具有种曲特有的曲香,无夹心、无根霉、无青霉及其他异色。孢子数应在 25 ~ 30亿个/g,发芽率在90%以上。10、成曲生产的目的:创造适宜条件,保证优良霉菌等有益菌生长良好,分泌酱油酿造所需各种酶系,蛋白酶含量越高越好。11、原料处理的主要目的:是使大豆蛋白质适度变性,使原料中的淀粉糊化,同时把附着在原料上的微生物杀死,以利于米曲霉的生长及原料分解。 12、原料的粉碎: 原料颗粒过大,不容易吸足水分,因而不能蒸熟,影响制曲时菌丝繁殖,减少了曲霉繁殖的总面积和酶的分泌量。 原料细度要适当,如果原料过细,辅料比例又少,润水时易结块,制曲时通风不畅,发酵时酱醅发粘,淋油困难,影响酱油的质量和原料利用率。 13、润水的目的:是利于蛋白质在蒸料时迅速达到适当变性,使淀粉充分糊化,以便溶出米曲霉所要的营养成分,使米曲霉生长、繁殖得到必需的水分。 14、蒸料的目的: 1)使蛋白质适度变性,成为容易为酶作用的状态; 2 )使物料中的淀粉糊化成可溶性淀粉和糖分; 3)加热蒸煮杀灭附在原料表面的微生物,以利于米曲霉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15、发酵:是酱醪或酱醅入缸,利用微生物的丰富酶系,进行一系列生化反应将物料分解的过程。 16、生酱油需经加热、配制、澄清等加工过程方可得成品酱油。 17、加热灭菌有如下作用: 1)杀菌防腐,使酱油具有一定的保质期。 2)破坏酶的活性,使酱油组分保持一定。 3)通过加热增加芳香气味,还可挥发一些不良气味,从而使酱油风味更加调和。 4)增加色泽,在高温下促使酱油色素进一步生成。 5)酱油经过加热后,其中的悬浮物和杂质与少量凝固性蛋白质凝结而沉淀下来,过滤后使产品澄清。 18、酱油的定义及其分类: 酱油又称“清酱”或“酱汁”,是以植物蛋白及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经过微生物酶的作用,发酵水解生成多种氨基酸及各种糖类,并以这些物质为基础,再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具有特殊色泽、香气、滋味和体态的调味液。 酱油的种类:

发酵豆粕干燥技术研究

生物发酵豆粕饲料干燥技术的研究 虞宗敢高翔周荣 摘要针对生物发酵豆粕物料的特性,对其在干燥过程中物性的水分变化过程进行研究。本文根据生产实际中采集的数据与理论计算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发酵豆粕在烘干过程中的干燥特性曲线,为生产发酵豆粕的烘干工艺研究与设备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发酵;豆粕;饲料;干燥 近几年生物发酵豆粕作为兴起的新型高蛋白饲料在我国的发展相当迅速,发酵豆粕采用高科技生物技术,利用微生物发酵和酶解,消除了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含有丰富的有益于动物生长发育消化的蛋白小肽,各种氨基酸、益生菌、乳酸菌等营养成分,使豆粕中的蛋白质被动物充分吸收利用。该产品可替代鱼粉、酵母粉及等量的乳清粉,作为高效能的多酶蛋白饲料添加剂和高档蛋白饲料。由于其拥有优良的品质饲用价值提高,所以市场的价格大大高于豆粕。发酵豆粕本身的生产成本较低廉,所产生的利润十分巨大,已被越来越多的饲料生产企业作为一种正式的战略型饲料产品来进行开发。在湖北、广东、江西、河北等地,发酵豆粕饲料的生产已形成相当的规模,从发展趋势上看,发酵豆粕在禽蓄、水产养殖应用潜力巨大前景相当广阔。 但是从目前的生产状况看,工艺技术上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其中发酵后的豆粕烘干就是一个薄弱环节,干燥部分约占加工成本的50%以上,对产品的质量和利润的控制影响较大。目前许多生产厂家发酵豆粕的干燥工艺主要是根据以往饲料的烘干工艺和设备进行操作,并根据临场经验进行调整,没有专用的烘干装备,产品质量不能令人满意,干燥时往往会出现物料温度不均匀,表面干了内部未干或温度太高破坏品质外表焦化等现象。出现这种状况是由于生产者不清楚发酵豆粕的物料特性,没有掌握正确的烘干工艺和针对发酵豆粕研制的专用烘干装备。因此对发酵豆粕的物性和烘干过程进行研究,了解其烘干特性对产品质量的提高成本的降低和规模化生产有重大意义。 1 发酵豆粕所含水分性质及特点 1.1 结合水分 结合水分主要是指物料细胞或纤维管及毛细管中所含的水分。这种水分是以

2017.04.07 发酵豆粕评判标准、测定程序和鉴别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发酵豆粕评判标准、测定程序和鉴别方法-葛向阳,蛋白源饲料新研究[J]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豆粕转化为优质蛋白质饲料原料,是国际研究开发热点,技术和产业化水平在国际上以丹麦最为突出。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目前国内已形成大规模产业化的布局,已有几十家企业生产发酵豆粕,但品质参差不齐,饲料企业在选择产品上缺乏科学的依据。 1 豆粕发酵的目的 明确豆粕发酵的目的,才能够确定评判发酵豆粕质量的主要指标。豆粕经过发酵其主要目的有以下四个方面: 1.1 破坏豆粕中抗营养因子 豆粕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低聚糖、凝集素、植酸、脲酶等抗营养因子,发酵过程中通过微生物、酶及发酵产生的有机酸的作用,使得抗营养因子被降解或者钝化,从而得到破坏。 1.2 消除豆粕蛋白的抗原性 豆粕中含有的7S 和11S 蛋白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幼龄动物对其尤为敏感。在发酵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将其降解而使其失去抗原性。 1.3 降解大分子蛋白质 豆粕中11S 和7S 蛋白分子量分别为350KD 和180KD,通过发酵酶解,被降解为氨基酸及各种多肽,有利于动物的吸收利用。 1.4 形成各种有益发酵产物 目前豆粕发酵均采用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和乳酸菌等安全菌株,产品发酵后往往含有较高数量的有益菌和有机酸、蛋白酶等代谢产物。 2 发酵豆粕评判程序 对发酵豆粕的评判,可以按四个步骤进行,需要检测的指标如下: 2.1 感官评判 包括细度、色泽、粘度、气味。 2.2 常规理化分析 包括蛋白含量、水分、灰分、酸度、TCA-N。 2.3 非常规理化分析 包括SDS-PAGE 电泳、挥发性盐基氮、蛋白质溶解度、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脲酶活性、有益活菌数。 2.4 深度分析

QBHHS JC002-2013 发酵豆粕中不良寡糖的定性检测方法

1方法 薄板层析法(TLC)。 2原理 利用不同大小的糖分子在硅胶薄板上的扩散速度的大小不同,将发酵豆粕中的寡糖分开。3仪器及试剂 3.1硅胶板:10*10cm; 3.2层析缸(可供放置硅胶板)与硅胶板配套; 3.3烘箱; 3.4移液枪(10μl)以及其配套枪头; 3.5高速离心机; 3.6250ml 具塞锥形瓶; 3.7乙醇(分析纯) 3.8正丙醇(分析纯) 3.9乙酸(分析纯) 3.10 α-萘酚(分析纯)3.11正磷酸(分析纯) 4试剂的配制 4.1展开液:正丙醇:乙酸:水=1:1:0.1(V/V/V) 4.2显色液:α-萘酚 1ml 正磷酸 10ml 乙醇 989ml 共1000ml 5实验方法及步骤检测技术规范与标准方法编号:QB/HHS JC002-2013 修订:第1版 第1次修改发酵豆粕中不良寡糖的定性检测方法起草:赵丽霞审核:刘永垒 批准: 执行日期:2013年06月15日

5.1寡糖标样:用豆粕代替。 5.2样品的预处理 准确称取发酵豆粕样品5.0g于250mL三角瓶中,加入50.0mL80%的乙醇溶液,70℃水浴浸提1h。取2mL浸提液,10000r/min离心10min,4℃保藏备用。 5.3样品的测定 在预制硅胶板上点样,点样量为5μL,点样干燥后在展开液中展开,展开至离硅胶板前沿2cm处。自然晾干后,喷淋显色液,在140℃下烘5min显色。 6结果判定 对比硅胶层析板上,样品和标样的条带,直接判读发酵豆粕中寡糖的降解情况。 不同发酵豆粕样品的TLC图谱 6.1样品中寡糖的定性检测结果: 1-4号:++++ 5-6号:+++ 7号:— 8号:++ 6.2定性判定标准如下: ++++:完全没有降解;(图谱斑点与豆粕相同,表现为三个斑点) +++:基本没有降解;(除了豆粕中的三个斑点外,蔗糖上方还多了一个单糖) ++:降解不完全;(与豆粕相同有三个斑点,但亮度较暗,如8号样品) +:基本降解;(对应豆粕中的三个样品亮度较暗或很浅) —:完全降解;(图谱上无斑点,表现为图谱中非常干净)

发酵豆粕概述

蛋白饲料研究 1 发酵豆粕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养殖生产国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饲料原料特别是蛋白质原料的需求大国。我国饲料工业生产中蛋白质饲料资源 的严重不足,鱼粉等高品质动物蛋白原料主要依赖国际进口,而目前全球性鱼类资源的日趋减少直接导致鱼粉价格直接上涨。尽管鱼粉被行业内人士认为是最优质的蛋白原料,但受其价格影响,鱼粉在饲料 中的使用比例还是趋于下降,动物蛋白价格高涨使得人们将视线逐渐转向了植物蛋白,通过生物技术的使用以及酶制剂在饲料原料生产加工中的广泛应用等,积极寻求一种新的替代品,使低质的蛋白原料转化为高质的蛋白原料。豆粕作为一种质量稳定的植物蛋白原料,一直是饼粕消费的主体,加之动物性蛋 发酵豆粕概述 北京科为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姚 琨 李富伟 李兆勇 摘 要 豆粕是畜牧业中的优质植物蛋白原料,且氨基酸组成合理,但其中存在的多种抗营养因子,降低了畜禽 对豆粕的吸收和利用。利用微生物发酵法制备发酵豆粕一方面可以降解大分子蛋白质生产小肽,同时生成多种微生物及酶、酸、维生素、大豆异黄酮等多种活性因子;另一方面可以消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豆粕的营养价值。结合近几年发酵豆粕研究进展以及市场动态,主要从发酵豆粕的研究意义、特点、制备工艺、品质评价、饲喂效果,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综述。 关键词 发酵豆粕; 抗营养因子;营养价值 Abstract Soybean meal is the excellent vegetable protein raw material with reasonable amino acid composition in the animal husbandry, but many inherent anti-nutritional factors impede its 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 in livestock .Fermented soybean meal is fermented by microorganisms, and on one hand, macro molecule protein can be degraded into small peptide, and at the same time fermented soybean meal can product many active factors which are many microorganisms,enzyme, lactic acid, vitamin and soybean isoflavones, and so 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anti-nutritional factors can be effectively eliminated, and finally the fermented soybean meal with higher nutritional value can be obtained .The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preparation technology, quality evaluation, feeding result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were totally overviewed. Keywords fermented soybean meal; anti-nutritional factors; nutritional value 中图分类号: S816.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314(2011)12-0032-07 通讯作者:姚琨。 收稿日期:2011-10-2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