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候变化大会联合国副秘书长讲话

气候变化大会联合国副秘书长讲话

气候变化大会联合国副秘书长讲话
气候变化大会联合国副秘书长讲话

Check against delivery

U N I T E D N A T I O N S N A T I O N S U N I E S MR. SHA ZUKANG

UNDER-SECRETARY-GENERAL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TO THE FORUM ON CLIMATE CHANGE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Beijing, 24-15 April 2008

Climate change has risen to the top of the policy agenda, at local,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levels. The Secretary-General has called climate change one of the defining challenges of our time. At the Bali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parties launched a process of negotiations that will conclude in 2009. The UNFCCC meeting in Bangkok earlier this month adopted a detailed programme of work. We are entering into a period of intensive and very significant negotiations.

气候变化已成为地方,国家和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重大政策课题。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认为气候变化是当今时代性的挑战之一。在巴厘岛气候变化大会上,缔约方发起了以2009年为终点的谈判进程。本月初在曼谷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会议,通过了详尽的工作方案,从而进入了紧张而重要的谈判过程。

The reality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has heightened the critical import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The capacity to produce, select, adapt, and disseminate knowledge is critical for sustained economic growth and improved quality of life. The wealth of the world’s industrialized economies is built on the intensive exploit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Recently, leading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been rapidly developing their own capaciti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全球气候变化的现实突出了以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它高度突出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人类发明,创造,改进和传播知识的能力,是维持经济增长,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先决条件之一。世界发达国家的财富积累,大大受益于科技知识的积累。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大国,在科技领域中也突飞猛进,加强了自己的实力。

Climate change is a complex, multi-dimensional problem. An effective and sustainable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demands the best, most up-to-date scientific assessments of the issue, made in a holistic and multi-disciplinary way.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continues to provide the most

author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state of our knowledge about the phys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imensions of climate change.

气候变化是一个复杂而多样性的问题。要有效而持久地应对气候变化,首先需要对它进行最先进,最全面,多部们的评估。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对气候变化的经济,社会,和自然界影响,将继续提供最权威的评估,提高我们的认识。

Climate change is as much an opportunity as it is a threat. The High-level Event held on 24 September 2007 at the United Nations in New York has sent a strong message that all countries are committed to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Global awareness has grown tremendously and there is readiness to act. The

High-level Event also reaffirmed 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 and respective capabilities in combating climate change.

气候变化即是一项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遇。去年9月24日潘基文秘书长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一次高级别会议。会议鲜明地指出,世界各国有决心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已大幅提高,各界人士积极性高涨,跃跃欲试。高级别会议还再次重申了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的能力。

Cleaner technologies, including cleaner energy technologies, have an important role to play in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According to the IPCC, a range of stabilization scenarios can be achieved with a portfolio of technologies some of which are already available. Others are expected to be ready for broader application in coming decades.

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清洁技术,包括清洁能源技术,可发挥重要的作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评估表明,通过技术创新和利用,包括现有技术的利用,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稳定下来。未来10年内将会诞生新技术,得到更广泛的运用。

What we do not have, however, is the luxury of time, as the window of opportunity for reducing emissions and combating climate change is closing rapidly.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action in this and the coming decades is crucial to stabilizing greenhouse gases at a level generally considered safe by IPCC scientists. Therefore we must accelerate the deployment, and enhance the accessibility, of existing clean technologies. We must redouble our efforts to diffuse and transfer proven technologies, for instance, in the area of energy efficiency.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continue to advance the frontiers of innovation and discovery. This will require sustained investment in ener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At present, compared to other sectors, global public spending and private spending on energy R&D remains low.

但我们不能应此就袖手旁观,错失良机。我们要把握目前减少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机遇,抓紧行动,争取在今后10至15年内,把二氧化碳的浓度稳定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认为安全的水平。当务之急,是尽快获得并运用现有的清洁技术。已检验成功的清洁技术,比如能提高能源效率的技术,我们应加倍努力来促进这些技术的推广和转让。与此同时,我们应继续开拓发明创造与技术革新的新边缘,不断加强能源研究与开发的投入。目前,与其他部门相比,全球能源研究与开发的总投入,不论是公营,还是私营部门,都处于低落状态。

Technology innovation is an ongoing process. Fifteen years ago, few could have predicted the way in which cell phones and other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have developed. Now, we need to accelerate the transition to a sustainable low-carbon energy economy. Scientists, researchers and entrepreneurs need to again rise to the occasion, and to play their part in this transition process.

技术革新,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15年前,谁能预见信息技术,如手机等,会如此突飞猛进。今天,我们要不断加快迈向低碳能源经济的转型。我们需要科学家,研究人才,企业家,携手并进,为低碳能源经济的转型而发愤图强。

The produc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thrives in the right environment. Experience and economic theory teach us that public support for R&D is a necessity. Incentives can foster private sector investment in R&D.

科技知识的萌发传播,需要恰当的土壤。经济理论和实际经验告诉我们,国家对科技研究与发展的支持,不可缺少;私营部门对科技研究与发展的投入,需要鼓励和奖励。

Equally critical is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ooperation and focussed partnerships, both to broaden the scope and 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innovation. There remain untapped potentials for cooperation betwee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as well as for South-South cooperation. Indigenous knowledge and practice can b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innovation, especially when facilitated through cross-fertilization of ideas.

加强国际技术合作和明确的伙伴关系,同样不可缺少,由此而扩大技术革新的范畴,加快技术革新的步伐。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潜力,南

南合作的潜力,都有待开发。各国本土产生的知识与经验,也是科技革新的肥沃土壤,通过交流,相互补充而萌发,茁壮成长。

The energy sector is the central front in the battle to mitigate GHG emissions. 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estimates that the world will need to invest about US$20 trillion in new energy infrastructure between now and 2030. The shift in the pattern of investment towards clean technologies should begin early and should be sustained over time.

如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一场大战,能源则是主战场。据国际能源机构估计,从目前到2030年,世界能源基础设施的新投资,将超出2万亿美元。我们应早起步,改变能源投资方向,转向清洁能源,并确保投资不断。

Overseas it is often noted that, on average, China builds a coal-fired power plant every ten days, with consequences for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Less well known is the fact that China is rapidly becoming a major global producer of wind energy, with about half of the domestic market supplied by equipment from domestic firms. In fact, renewable energy already accounts for nearly 10 per cent

of total energy supply in China today, and its contribution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to 15 per cent by 2020. Encouraging developments are taking place in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too, as they develop to become technology providers and innovators.

国外经常报道,中国每十天就新建一家煤炭发电厂,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但鲜为人知的事实是,中国正快速成为世界生产风能的大国,中国的风能市场,半数以上的设备是自产。可再生能源已占中国能源供应的百分之十,到2020年预计可达百分之十五。其他发展中国家近年来也有可喜的进展,逐渐成为技术创新国和输出国。

However, developing countries continue to confront barriers to access to clean and climate-friendly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ooperation and partnerships can help to overcome these barriers and accelerate the transfer, deployment and diffusion of climate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technology.

然而,发展中国家在获得应对气候变化的清洁技术方面,继续面临重重障碍。加强国际技术合作,推动伙伴关系,将有助于克服这些障碍,从而加快减排与应对技术的使用,传播和转让。

Adaptation to the advers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is a looming reality for most countries, China included. Adaptation technologies, such as in the area of biotechnology and efficient use of water, will need to be vigorously pursued.

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对大多数国家而言,包括中国,已是迫在眉睫。我们要大力推广应对技术,包括有关的生物技术,并不断提高水资源的效用。

The Secretary-General has called on the entire UN system to better coordinate its support for Member States in the area of climate change. The UN Department that I lead – the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supports the Secretary-General in his initiatives on climate change and has a particular focus on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ooperation.

潘基文秘书长要求整个联合国系统组织密切合作,协调支持各成员国应对气候变化。我所领导的经社部,充分支持秘书长的各项倡议,把工作重点放在国际技术合作方面。

China’s capabilities in the fiel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widely recognized. I hope that this Forum can contribute to ensuring that the collective talents and capabilities of all those present are harnessed for the purposes of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中国近年在科技领域的发展,举世瞩目。我相信,本论坛群英聚会,各抒己见,定能为气候变化的减排和应对,献智献策。

Thank you.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标志 概述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目录[隐藏] 简介 会议概况 各方态度 会议成果 大会之最 大会前瞻 大会意义 简介 会议概况 各方态度 会议成果 大会之最 大会前瞻 大会意义 [编辑本段] 简介 哥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这一会议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会议在现代化的Bella中心举行,为期两周。 根据2007年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13次缔约方会议通过的《巴厘路线图》的规定,2009年末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15次会议将努力通过一份新的《哥本哈根议定书》,以代替2012年即将到期的《京都议定书》。考虑到协议的实施操作环节所耗费的时间,如果《哥本哈根议定书》不能在今年的缔约方会议上达成共识并获得通过,那么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全球将没有一个共同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会导致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遭到重大挫折。因此,很大程度上,此次会议被视为全人类联合遏制全球变暖行动一次很重要的努力。 基于现实困境,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学者、媒体和民众都非常关注本次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哥本哈根的议题在近一年来一直是各大国际外交场合的重点议题。美国总统奥巴马以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已经多次就此话题表态。而中美两国对气候变化议题的态度一直都是全球媒体的最佳关注重点。 [编辑本段] 会议概况 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 日程:2009年12月7日—18日。 地点:丹麦首都哥本哈根Bella中心。 参与人员:超过85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出席。 焦点:主要问题集中在责任共担。 目的: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 结构和成员国:到目前为止已有192个国家批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联合国主要机构及主要国际组织名称中英版本

1.联合国主要机构及主要国际组织名称 General Assembly of the United Nations 联合国大会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国际法院 Security Council 安理会 UNDOF(United Nations Disengagement Observer Force) 联合国脱离接触观察员 部队 UNPKF(United Nations Peace-keeping Force) 联合国维和部队 GATT(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ILO(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国际劳工组织 FAO(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UNESCO(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P(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DP(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World Food Council 世界粮食理事会 UNCTD(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联合国贸易和发 展会议 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世界卫生组织 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BRD(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世界银行) ICAO(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 UPU(Universal Postal Union) 万国邮政联盟 WIPO(World Internation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IAEA(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国际原子能机构 UNHCR(Officer of the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处 ASEAN(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东南亚国际联盟,(“东盟”)Commonwealth of Nations 英联邦 EC(European Communities) 欧洲共同体 NATO(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OAU(Organization of African Unity) 非洲统一组织 OAS(Organization of American States) 美洲国家组织

新中国的九位联合国副秘书长

新中国的九位联合国副秘书长 根据联合国的有关规定,5个常任理事国都可由各自政府推荐一人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他们属于国际公务员,为联合国服务,不能再代表任何国家的利益。 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初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来,我国有8位资深外交官赴纽约出任该职,他们分别是:唐明照(1972年至1979年)、毕季龙(1979年至1985年)、谢启美(1985年至1991年)、冀朝铸(1991年至1995年)、金永健(1996年至2001年)、陈健(2001年至2007年)、沙祖康(2007年至2012年)、吴红波(2012年至2017年)。 唐明照、毕季龙、谢启美和冀朝铸四位副秘书长,是共和国第一代外交专家,为我国在联合国及其他国际舞台的登台亮相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也为继任者夯实了坚硬的基础。 金永健曾任外交部非洲司副司长、司长、国际司司长,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陈健则曾任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新闻司司长、部长助理、驻日本大使。继任者沙祖康是位“明星外交官”,曾任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及瑞士其他国际组织副代表、裁军大使,军控司司长,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及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其直率、敢言的性格令人印象深刻。1970年起服务于中国外交部的沙祖康于1993年-1994年参与了第一次朝核危机的处理。作为中国政府和军方

的顾问,参与了中国政府在许多重大外交问题上的决策,是中国一系列重大军控和裁军倡议的设计者之一,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参与者和见证人。至于刚刚卸任的吴红波,1952年5月出生于山东省,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曾在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进修研究生课程。此前曾任中国驻新西兰、菲律宾、德国大使, 2012年8月1日被任命为联合国主管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 2017年6月8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任命刘振民为联合国副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刘振民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在双边外交和多边外交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他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国际海洋治理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颇有建树,希望他在新的岗位上做出更大成绩。刘振民出生于1955年,山西省岚县人,曾就读北京大学英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随后在北大法律系就读,获法学硕士研究生学位,1982年1月到外交部工作,先后曾任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司长,外交部部长助理,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代表、特命全权大使;2013年起任外交部副部长。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GE. 04-60818 (C) 080404 130404 联合国 气候变化框架公 约 附属履行机构 第二十届会议 2004年6月16日至25日,波恩 临时议程项目8(b) 执行《公约》第四条第8款和第9款 与最不发达国家有关的问题 最不发达国家专家组的进展报告 秘书处的说明 概 要 最不发达国家专家组第五次会议于2004年3月22日至24日在莫桑比克马普托举行。这是专家组第二任期的第一次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制订2004-2005两年期综合工作计划。

FCCC/SBI/2004/3 page 2 目 录 段 次 页 次 一、导 言............................................................................. 1 - 4 3 A. 任 务...................................................................... 1 - 3 3 B. 本说明的范围 (4) 3 二、业务问题 (5) 3 三、最不发达国家专家组2004-2005年工作计划................... 6 - 27 4 A. 能力建设需要........................................................... 8 - 16 4 B. 促进多边环境协定之间的协同合作 (17) 5 C. 促进区域协同合作.................................................... 18 - 20 6 D. 国家适应行动方案的执行战略................................. 21 - 23 6 E. 附加说明的最不发达国家专家组指南............................24 - 25 7 F. 推广和提高意识活动................................................ 26 - 27 7 附 件 最不发达国家专家组的组成 (8)

【51Talk-联合国演讲稿】9岁中国女孩黎子琳在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演讲

Youth Power in Climate Action 气候行动中的青年力量 9岁中国女孩黎子琳在第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演讲 第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来自大熊猫故乡的成都女孩黎子琳,受邀在“中国角”系列边会上,以“青年的力量·青年的责任”为主题,进行了全英文演讲。在演讲中,“熊猫女孩”子琳,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青少年在气候变化中所做的努力和贡献,并呼吁全球青少年与熊猫站在一起,践行环保,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演讲发表后,各大官媒也轮番发声,话题#9岁中国女孩联合国演讲#便受到了网友的关注,冲上了微博热搜。 以下是黎子琳的演讲全文: Ladies and Gentlemen: 女士们先生们: Good afternoon. My name is Li Zilin and I am 9 years old. I come from Chengdu, capital of

southwest China’s Sichuan Province. Today I am very honored to share with you my understanding of youth power in climate action. 大家下午好。我叫黎子琳,今年九岁。来自位于中国西南部的四川省省会成都。今天,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对气候行动中青年力量的想法。 My hometown Chengdu is famous for the giant panda, China’s national treasure. The panda is very popular among kids because it is cute, clumsy and plumpish, moving slowly to enjoy life. Sometimes, I really wish the tempo of study and life can be slowed down and everyone will enjoy a relaxed lifestyle. But I am aware in this world, not everything can be done slowly. Many issues call for immediate and concerted action, such as combating the climate change. 我的家乡成都因为中国国宝大熊猫而闻名于世。因为它们憨态可掬,不紧不慢地享受着生活,因此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有时候,我也很希望学习和生活的节奏可以慢下来,大家都能享受轻松愉快的生活方式。但我知道,世界上有些事情已经迫在眉睫。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共同采取行动,刻不容缓,比如应对气候变化。After years of efforts by the UN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ies, the climate issue was back to the spotlight thanks to a name Greta Thunberg. On September 24 this year, the 16-year-old Swedish climate campaigner made a passionate speech to world leaders at the UN, accusing them of failing to act on climate change and stealing the kids of their future. Though she drew on herself lots of criticism due to her health issue and her way of calling for school strike, we are inspired by her courage and by knowing the power of youth is turning the tide. 在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多年的努力下,并随着格丽塔·桑伯格的出现,气候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今年9月24日,这位来自瑞典的十六岁气候活动家在联合国向世界各国领导人发表了言辞激烈的演讲。她指责这些领导人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不作为,毁掉了后代的未来。虽然她因自身的健康问题和号召学校罢

联合国主要组织

联合国主要组织 1919年,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ILO)根据《凡尔赛和约》,作为国际联盟的附属机构成立。1946年12月14日,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以下简称粮农组织)在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倡议下,于1943年开始筹建,1945年10月1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宣告成立。 粮农组织是战后成立最早的国际组织。1946年,粮农组织与联合国签订协议,并经两机构大会批准,成为联合国系统内的一个专门机构。 粮农组织的宗旨是:保障各国人民的温饱和生活水准;提高所有粮农产品的生产和分配效率;改善农村人口的生活状况,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并最终消除饥饿和贫困。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简称UNESCO。1946年成立,总部设在法国巴黎。其宗旨是促进教育、科学及文化方面的国际合作,以利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维护世界和平。 世界卫生组织WHO(简称世卫组织或世卫),是联合国属下的专门机构,国际最大的公共卫生组织,总部设于瑞士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的宗旨是使全世界人民获得尽可能高水平的健康。该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身体、精神及社会生活中的完美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的主要职能包括:促进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提供和改进公共卫生、疾病医疗和有关事项的教学与训练;推动确定生物制品的国际标准。截至2005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组织共有193个成员国。现任总干事为香港人陈冯富珍。 世界银行(WBG)是世界银行集团的俗称,成立于1945年12月27日,1946年6月开始营业。凡是参加世界银行的国家必须首先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员国。“世界银行”这个名称一直是用于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和国际开发协会(IDA)。这些机构联合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息贷款、无息信贷和赠款。它是一个国际组织,其一开始的使命是帮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破坏的国家的重建。今天它的任务是资助国家克服穷困,各机构在减轻贫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使命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英语: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于1945年12月27日成立,与世界银行并列为世界两大金融机构之一,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其总部设在华盛顿。我们常听到的“特别提款权”就是该组织于1969年创设的。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民航组织)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1994年为 促进全世界民用航空安全、有序的发展而成立。民航组织总部设在加 拿大蒙特利尔,制订国际空运标准和条例,是185个缔约国在民航领 域中开展合作的媒介。 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IMO)是联合国负责海上航行安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历次会议介绍.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会议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框架公约》,英文缩写UNFCCC 是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截至2004年5月,公约已拥有189个缔约方。 公约由序言及26条正文组成。这是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公约,旨在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排放,将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使气候系统免遭破坏的水平上。 公约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规定的义务以及履行义务的程序有所区别。公约要求发达国家作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户,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以支付他们履行公约义务所需的费用。而发展中国家只承担提供温室气体源与温室气体汇的国家清单的义务,制订并执行含有关于温室气体源与汇方面措施的方案,不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限控义务。公约建立了一个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使其能够履行公约义务的资金机制。 199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次缔约方大会 1995年4月7日,为期11天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一届会议在德国柏林国际会议中心闭幕,会议通过了《柏林授权书》等文件。文件认为,现有《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规定的义务是不充分的,同意立即开始谈判,就2000年后应该采取何种适当的行动来保护气候进行磋商,以期最迟于1997年签订

联合国里的中国职员

联合国里的中国职员 2015年5月17日,瑞士日内瓦,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赵厚麟(左三)等嘉宾在联盟成立150周年庆典上一起切蛋糕 2003年,中国的一次重大危机,促成了赵毅的重大人生转折。 那一年,中国暴发了“非典”。当时,在原中国卫生部国际组织处工作的赵毅受命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组织”)商谈增加中国职员的事情。谈着谈着,他把自己也谈了进去――6年后,他来到了世卫组织。 2013年10月,赵毅成为世卫组织办公厅负责中国事务的职员,并负责为总干事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相当于总干事顾问。 但在联合国组织内,像赵毅这样的中国籍职员,如今依然是少数。 按规定,联合国总部工作人员55%的名额由所缴会费的比例高低相应分配;40%的名额按会籍分配,即联合国会员国都能分配到一定比例的名额;剩下的5%则按人口比例分配。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在联合国被赋予更多的期待和更大的责任。这从中国缴纳的联合国会费增长可见一斑:1995年,中国的正常预算摊款比额为0.72%;2013年,

中国缴纳的联合国会费比例则迅速增长至5.15%,超过意大利和加拿大,一跃成为联合国第六大会费支付国。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徐浩良2014年接受《?t望东方周刊》专访时曾说,中国在联合国官员人数总体偏少,“大概只占联合国职员的1%”。 一把手猛增背后 从2006年陈冯富珍担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以来,中国人担任联合国机构的主要领导人,尤其是一把手的例子,近年来呈现激增之势。 2006年11月9日,由中国政府推荐的香港前卫生署署长陈冯富珍,成功当选世卫组织总干事,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在联合国机构中担任最高负责人职位; 2011年7月1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宣布提名任命中国人朱民担任该组织副总裁; 2013年6月28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正式任命李勇为该组织第七任总干事,这是内地中国人首次担任联合国专门机构主要负责人; 2014年10月,中国推荐的赵厚麟当选国际电信联盟新一任秘书长,这一组织是主管信息通信技术事务的联合国机构; 2015年3月,中国政府推荐的柳芳当选国际民航组织新

从三个主要方面论述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最终破裂_李翔1130900078

从三个主要方面论述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 最终破裂 作者:李翔单位:首都师范大学资环学院地信3班学号:1130900078 引言:本文坚持认为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最终破裂,将从历次全球气候谈判发展趋势、全球气候的自然人文关系、区域性矛盾这三大方面来进行具体论述。 正文: 一、历次谈判发展趋势 大致列举一下比较重要的谈判事件,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制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日本京都制定《京都议定书》,2007年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所制定的《巴厘路线图》,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议定的《哥本哈根会议》。 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文简称《公约》,是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 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截至2004年5月,公约已拥有189个缔约方。 这个公约的诞生便是全球气候谈判的起点,但是从内容看,它的成立建立在一个理想的状态。 例如,公约要求“发达国家作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户,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以支付他们履行公约义务所需的费用。而发展中国家只承担提供温室气体源与温室气体汇的国家清单的义务,制订并执行含有关于温室气体源与汇方面措施的方案,不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限控义务。公约建立了一个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使其能够履行公约义务的资金机制。”这两点的提出就要求发达国家在减排中承担几乎所有的责任,不仅要使本国的减排量达到指标,还要承担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支持,这无疑是一项巨大“回报甚微”的投资。而对于一些工业发展快速的发展中国家不进行法律上的约束,这样会使发展国家认为自己的工作徒劳而不公平。况且在市场经济形势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常处于经历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再以牺牲经济来进行减排的治理。所以《公约》的实行具有理想性、不可行性。 2.矛盾在之后的15次缔约国会议中愈发展现出来。 1)在《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间(2008年-2012年间) 欧盟国家平均仅减排了2%,距离《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到2012年减排8%的目标仍相差 较远;加拿大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比1990年增加了27%,而承诺是到2012年减排 6%。其 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就显现出来了,发达国家都没有如期达到指定的减排目标,由于 条约的束缚,各国面临经济上的收益削减,再加上欧债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的严重威胁,, 契约国中的发达国家在这4年眼睁睁得看着发展中国家“成长”而本国却在为发展中国 家出钱出力,自然会心生不平。美国曾于1998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在2001年3

历届世界气候大会

历届世界气候大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是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 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目前,公约已拥有189个缔约国。公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COP)于1995年在德国柏林召开。 COP1·德国柏林 1995年 会议通过了《柏林授权书》等文件,同意立即开始谈判,就2000年后应该采取何种适当的行动来保护气候进行磋商,以期最迟于1997年签订一项议定书,议定书应明确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发达国家所应限制和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COP2·瑞士日内瓦 1996年 会议就“柏林授权”所涉及的“议定书”起草问题进行讨论,未获一致意见,决定由全体缔约方参加的“特设小组”继续讨论,并向COP3报告结果。通过的其他决定涉及发展中国家准备开始信息通报、技术转让、共同执行活动等。 COP3·日本京都 1997年 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大会上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它规定从2008到2012年期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其中欧盟将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削减8%,美国削

减7%,日本削减6%。 COP4·布宜诺斯艾利斯 1998年 大会上,发展中国家集团分化为3个集团,一是易受气候变化影响,自身排放量很小的小岛国联盟(AOSIS),他们自愿承担减排目标;二是期待CDM的国家,期望以此获取外汇收入;三是中国和印度,坚持目前不承诺减排义务。 COP5·德国波恩 1999年 通过了《公约》附件—所列缔约方国家信息通报编制指南、温室气体清单技术审查指南、全球气候观测系统报告编写指南,并就技术开发与转让、发展中国家及经济转型期国家的能力建设问题进行了协商。 COP6·荷兰海牙 2000年 谈判形成欧盟-美国-发展中大国(中、印)的三足鼎立之势。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执意推销“抵消排放”等方案,并试图以此代替减排;欧盟则强调履行京都协议,试图通过减排取得优势;中国和印度坚持不承诺减排义务。 COP7·摩洛哥马拉喀什 2001年 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的COP7上,通过了有关京都议定书履约问题(尤其是CDM)的一揽子高级别政治决定,形成马拉喀什协议文件。该协议为京都议定书附件一缔约方批准京都议定书并使其生效铺平了道路。

联合国副秘书行政级别

联合国副秘书行政级别 篇一:中国行政级别 中国行政级别 一、国家级正职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家副主席。 二、国家级副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书记、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理论上是副国级,但实际操作中是按比一般部级行政级别高,但又比中纪委这样的副国级级别略低的标准来配置人员的,他的人员级别和配置和公安部很相似)注:国家级副职以上的领导被称为党和国家领导人 三、省部级正职 各省区市、特别行政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书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各省省长(自治区主席、直辖市市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 协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长官

中共中央直属机构:1.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办公厅,中央统战部,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直属机构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中央党校,人民日报,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中央国家平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外事办公室),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央对外宣传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财政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中央委员会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委员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中央直属机关事务治理局,这些机构本身是正部级,具体负责人行政级别要看个人所以职位中的最高职位的行政级别(有些部门副职中,如中组部常务副部长、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央党校常务副部长、和中央办公厅常务副主任、中央统战部常务部部长是正部。其他副部长一般为副部级,而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也有少数因为资历和辅佐的领导人地位被高配为正部级),中央政法委员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会下属各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各专门委员会机构本身正部,其相应的主任委员职位本身是正部。而专门委员会副职由于是从党委和政府中正部级官员被安排到人大工作的,所以享受正部待遇或其个人是正部级,个别主任 委员除外。要区分职位行政级别和个人行政级别区分),人大常委会会秘书长(秘书长本身正部级,但秘书长往往由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任,所以为副国级,由于人大的特殊性往往排名前两位的副秘书长往往高配为正部级),全国人大常委会机构党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

全球气候变化国际会议概要

全球气候变化国际会议概要 摘要:在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密切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全球环境问题,国际社会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气候制度,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厘岛路线”、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为全球合作做出了体制约束。 关键字:全球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厘岛路线”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国际气候制度全球合作 正文 在全球化的今天,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的越来越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密切,在这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全球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的出现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威胁,也给国际政治提出了新的课题,它对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安全观、利益观形成挑战。 自20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呈现出变暖的趋势。气候变暖的原因主要是工农业生产中产生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导致大气中这些气体浓度的增加。气候变暖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威胁,为了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国际社会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此作出努力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气候制度,为全球合作做出了体制约束。1全球气候变化 1.1全球气候变化及其趋势 在地质历史上,地球的气候发生过显著的变化。一万年前,最后一次冰河期结束,地球的气候相对稳定在当前人类习以为常的状态。地球的温度是由太阳辐射照到地球表面的速率和吸热后的地球将红外辐射线散发到空间的速率决定的。从长期来看,地球从太阳吸收的能量必须同地球及大气层向外散发的辐射能相平衡。大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臭氧、氟利昂等,可以使太阳的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球的长波辐射。因此,这类气体有类似温室的效应,被称“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吸收长波辐射并再反射回地球,从而减少向外层空间的能量净排放,大气层和地球表面将变

联合国组织机构与职能

联合国组织机构与职能 模拟联合国,是对联合国的模拟演习,联合国有不同的委员会,分别负责不同方面的问题,我们将要代表不同国家,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议题,和他国代表商讨,争取别国支持,实现自己国家的利益最大化。 联合国设有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联合国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联合国秘书处等6个联合国主要机构。 一。联合国大会按照联合国宪章的规定,大会有权讨论宪章范围内任何问题,并向会员国和安理会提出建议。大会接受和审议安理会及其机构的报告;选举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和托管理事会理事国;与安全理事会一起选举国际法院法官;根据安理会推荐批准接纳新会员和任命秘书长。联合国的预算和会员国分摊的会费都需经大会讨论决定。 二、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由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等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非常任理事国按地区分配原则由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两年,不能连选连任。《宪章》规定,安理会在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方面负有主要责任,职能是:根据宪章规定作出全体会员国都有义务接受并执行的规定;调查任何国际争端或可能引起国际摩擦或争端的任何情况,断定威胁和平、破坏和平或侵略的行动,并采取经济、外交或军事制裁行动来反对侵略;负责拟订军备管制的计划;向大会推荐新会员国和秘书长。安理会的行动以“5个常任理事国一致”的原则(即所谓“大国一致原则”)为基础,5个常任理事国在实质问题上都拥有否决权。经安理会通过的决议,对会员国具有约束力。安理会是联合国中唯一有权对国际和平与安全采取行动的机构。它有权对国际争端进行调查和调停,可以采取武器禁运、经济制裁等强制性措施,还可以派遣联合国维和部队,以协助缓和某一地区的紧张局势。联合国安理会作为国际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已经成为公认的多边安全体系最具权威性和合法性的机构。 三、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是根据《联合国宪章》设立的,是协调14个联合国专门机构、10个职司委员会(统计委员会,人口与发展委员会,社会发展委员会,人权委员会,妇女地位委员会,麻醉药品委员会(麻委会),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委员会,科学和技术促进发展委员会; )和5个区域委员会(非洲经济委员会、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欧洲经济委员会、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和西亚经济社会委员会)的经济、社会和相关工作的主要机构。 经社理事会还管辖11个基金会以及: 规划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 UND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 UNEP)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on Tradeand Development - UNCTAD) 联合国人口基金(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 - UNFPA)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 - UNICEF)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Offi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 - UNHCR)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ited Nations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

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蓝体字是必看内容,红字是强调的内容。红色加粗的字体,是重中之重。请各位同学仔细看。在10.10之前看完就可以。至少要把11页开始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概述看完。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原文 本公约各缔约方, 承认地球气候的变化及其不利影响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感到忧虑的是,人类活动已大幅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这种增加增强了自然温室效应,平均而言将引起地球表面和大气进一步增温,并可能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产生不利影响,注意到历史上和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部分源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仍相对较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排放中所占的份额将会增加,以满足其社会和发展需要, 意识到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中温室气体汇和库的作用和重要性, 注意到在气候变化的预测中,特别是在其时间、幅度和区域格局方面,有许多不确定性, 承认气候变化的全球性,要求所有国家根据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的能力及其社会和经济条件,尽可能开展最广泛的合作,并参与有效和适当的国际应对行动, 回顾1972年6月16日于斯德哥尔摩通过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的有关规定, 又回顾各国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拥有主权权利按自己的环境和发展政策开发自己的资源,也有责任确保在其管辖或按制范围内的活动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或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造成损害, 重申在应付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中的国家主权原则, 认识到各国应当制定有效的立法;各种环境方面的标准、管理目标和优先顺序应当反映其所适用的环境和发展方面情况;并且有些国家所实行的标准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可能是不恰当的,并可能会使之承担不应有的经济和社会代价, 回顾联合国大会关于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1989年12月22日第44/228号决议的决定,以及关于为人类当代和后代保护全球气候的1988年12月6日第43/53号、1989年12月22日第44/207号、1990年12月21日第45/212号和1991年12月19日第46/169号决议, 又回顾联合国大会关于海平面上升对鸟屿和沿海地区特别是低洼沿海地区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的1989年12月22日第44/206号决议各项规定,以及联合国大会关于防治沙漠化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的1989年12月19日第44/172号决议的有关规定, 并回顾1985年《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于1990年6月29日调整和修正的1987年《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注意到1990年11月7日通过的第二次世界气候大会部长宣言, 意识到许多国家就气候变化所进行的有价值的分析工作,以及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系统的其他机关、组织和机构及其他国际和政府间机构对交换科学研究成果和协调研究工作所作的重要贡献, 认识到了解和应付气候变化所需的步骤只有基于有关的科学、技术和经济方面的考虑,并根据这些领域的新发现不断加以重新评价,才能在环境、社会和经济方面最为有效, 认识到应付气候变化的各种行动本身在经济上就能够是合理的,而且还能有助于解决其他环境问题, 又认识到发达国家有必要根据明确的优先顺序,立即灵活地采取行动,以作为形成考虑到所有温室气体并适当考虑它们对增强温室效应的相对作用的全球、国家和可能议定的区域性综合应对战略的第一步,

模拟联合国气候大会荷兰代表发言稿

荷兰代表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同事,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多国代表在此疫情期间通过网络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这是各国重视环境保护的表现,荷兰同样秉持多年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发展理念参与到本次会议中。疫情期间,各国的生产活动受到影响,但同时各国的环境污染不同程度上速度减缓或者开始出现恢复的迹象。这说明,各国在环保上面仍然有提升的空间。荷兰在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方面探索多年,这次参与到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一方面是为了展示荷兰参与国际环境气候变化事务的积极态度和所作出的努力,另一方也希望与各个国家共商《巴黎协定》的落实计划。 地理环境:荷兰地处西欧,其西、北两面濒临北海,与德国和比利时比邻。在荷兰的西部和北部,许多区域低于海平面,其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4%。全国约1/3的面积仅高出海平面1米左右。由于国土地势较低,为了生存和发展,荷兰人竭力保护原本不大的国土,长期与海搏斗,围海造田。早在13世纪就筑堤坝拦海水,几百年来更是使修筑的拦海堤坝长达1800公里,增加土地面积60多万公顷。如今荷兰国土的20%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因此,相对于欧洲其他国家,荷兰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是根深蒂固的,可以说荷兰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进程是分不开的。 做法: 1.立法:我国的环境立法体系非常完整,涉及了污染控制和自然资源保护的各个方面,我国的环境管理法目前是除法国<环境法典>外世界上综合性最强的一部环境法,相关配套法律比如《地表水污染控制法》、《地下水法》、《海域污染控制法》等等,涉及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不仅如此,荷兰更致力于保护国际环境。在《巴黎协定》达成以后,荷兰积极开展相关的落实活动。2016年召开国内气候大会,明确做到每日900万人绿色出行。之后经过大量的前期工作,2018年出台《荷兰气候协定》,成为第七个拥有国内气候协定的国家。设定到2030年,保证荷兰排放的废气要比1990年的时候减少一半(49%)的目标,并且将零碳排放设为环境保护事业的远期目标。 2.政府:荷兰的政府对于环保的强力支持是荷兰环保事业不断发展的基础。 的节能减排。 我们可以简单介绍几个方面,首先是汽车的绿色化和共享化。荷兰是全面推行自行车出行最成功的国家,但显然荷兰并不认为可以止步。氢被认为是工业国家实现净零排放可靠途径的重要组成部分,荷兰同样深以为然。目前,荷兰公共交通中有八辆氢能公共巴士。以此为基础,荷兰耗资1500万欧元于公共汽车项目,荷兰承诺从2030年起,作为荷兰公共交通工具的公交车可能不再排放二氧化碳。其次,荷兰是全世界充电设施最为完备的国家之一,为了继续发展绿色充电,在2019年至2023年期间每年将有一个700兆瓦的海上风电项目建成投产,荷政府拟拨付180亿欧元用于项目补贴。 3.企业:荷兰的企业同样积极参与到环保活动中。荷兰帝斯曼企业(DSM)就发明了一种名为3-硝基氧基丙醇(3-NOP)的甲烷抑制剂,通过阻止牛胃中的细菌将碳转化为甲烷中而发挥作用,从而可以将牛的甲烷排放量减少近三分之一。虽然荷兰企业发明的甲烷抑制剂还有待进一步的讨论和发展,但这些研究给世界企业的环保工作提供了合作新思路。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GE. 02-65241 (C) 120203 140203 联合国 Distr. GENERAL FCCC/SBSTA/2003/6 24 December 2002 CHINESE Original: ENGLISH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属科学技术咨询机构 第十八届会议 2003年6月2日至13日,波恩 临时议程项目4 (d) 方 法 问 题 土地使用、土地使用的变化和林业:为了按照 《京都议定书》第十二条将造林和再造林活动 纳入第一承诺期拟订定义和模式 有关处理基准、额外性和渗漏问题的模式的备选办法文件 秘书处的说明 目 录 段 次 页 次 一、导 言………………......................................................... 1 - 6 3 A. 任 务…………………………................................... 1 - 3 3 B. 本说明的范围…………............................................. 4 - 5 4 C. 科技咨询机构可采取的行动 (6) 4

FCCC/SBSTA/2003/6 page 2 目录(续) 段次页次 16 4 - 二、与基准相关的问题 (7) 10 4 - A. 基准的范围 (7) B. 基准的方法…………................................................. 11 - 12 7 C. 基准的计算……………………………........................ 13 - 16 8 三、额外性……………………………………………................. 17 - 22 9 A. 额外性的定义…………………………………............. 17 - 18 9 B. 固碳量的计算………………………………................. 19 - 20 10 C. 固碳量的核查………………………………................. 21 - 22 11 四、渗漏……………………………………………..................... 23 - 30 12 A. 项目边界的定义………………………………............. 23 - 24 12 B. 渗漏的定义....................………………………………. 25 - 26 13 C. 渗漏的调整……………………………………............. 27 - 28 13 D. 渗漏的监测…………………………………................. 29 - 30 14 五、交叉的问题…………………………………………............. 31 - 38 15 A. 监测计划………………………………........................ 31 - 32 15 B. 监测计划的审定和实施………………………............. 33 - 34 16 C. 入计期……………………………................................ 35 - 38 1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