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级别的划分标准

城市级别的划分标准

城市级别的划分标准

城市级别是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口规模:通常情况下,城市级别的划分与其人口规模有关。根据我国的标准,城市人口在50万以上的被称为大城市,10-50万的为中等城市,5-10万的为小城市,1-5万的为小城镇,而人口在1万以下的则被称为乡村。

2. 经济实力:城市的经济实力也是划分城市级别的重要标准之一。通常情况下,经济发达的城市被归为大城市,而经济落后的城市则被归为小城市或乡村。

3. 行政级别:城市的行政级别也是划分城市级别的重要标准之一。根据我国的行政级别划分,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属于大城市,地级市属于中等城市,县级市和县城则属于小城市或小城镇。

4. 建筑密度:城市的建筑密度也是划分城市级别的重要标准之一。通常情况下,建筑密度高的城市被归为大城市,而建筑密度低的城市则被归为小城市或乡村。

总之,城市级别的划分是根据多个方面的标准来进行的,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权重,这也使得城市的级别划分变得复杂而多样化。

- 1 -

城市分级的划分标准

城市分级的划分标准 一、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 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是城市分级的重要标准之一。不同等级的城市具有不同的人口规模和城市面积。一般来说,大城市人口数量在百万以上,中等城市人口数量在几十万到百万之间,小城市和小城镇人口数量在数万到数十万之间。人口规模越大,城市级别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 二、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 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也是城市分级的重要标准之一。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财政收入也相对较高,能够更好地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一般来说,一线城市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远远超过其他城市,二线城市次之,三线城市再次之。 三、居民生活质量和基础设施 居民生活质量和基础设施也是城市分级的重要标准之一。一个城市的居民生活质量越高,基础设施越完善,说明该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越高,居民的生活便利性也越高。这些指标包括人均收入、人均住房面积、医疗和教育资源等。 四、城市规划和建设水平 城市规划和建设水平也是城市分级的重要标准之一。一个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水平越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功能布局越合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越强。这些指标包括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建筑风格的一致性、公共空间的设计等。

五、城市地位和影响力 城市地位和影响力也是城市分级的重要标准之一。一个城市的地位和影响力越高,说明该城市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源和人才聚集。这些指标包括国际知名度、国内影响力等。 综上所述,城市分级的划分标准是多方面的,包括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居民生活质量和基础设施、城市规划和建设水平以及城市地位和影响力等。这些标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城市的等级和发展水平。

城市等级划分标准

城市等级划分标准 根据城市等级划分最新标准,按城区常住人口数量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且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1)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 (2)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至1000万; (3)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至500万, 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 (4)中等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至100万; (5)小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 其中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小城市,2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小城市。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最新数据显示: 我国共有7个超大城市: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天津、成都; 14个个特大城市: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 14个Ⅰ型大城市:南宁、石家庄、厦门、太原、苏州、贵阳、合肥、乌鲁木齐、宁波、无锡、福州、长春、南昌、常州。 70个Ⅱ型大城市:兰州市、中山市、惠州市、汕头市、临沂市、淄博市、温州市、呼和浩特市、绍兴市、唐山市、海口市、柳州市、徐州市、烟台市、洛阳市、邯郸市、珠海市、包头市、保定市、廊坊市、大同市、江门市、赣州市、西宁市、南通市、银川市、扬州市、遵义市、襄阳市、鞍山市、昆山市、莆田市、绵阳市、盐城市、泉州市、咸阳市、台州市、芜湖市、株洲市、淮安市、济宁市、吉林市、大庆市、桂林市、秦皇岛市、湛江市、宜昌市、齐齐哈尔市、抚顺市、上饶市、南充市、义乌市、邢台市、泰安市、开封市、张家口市、新乡市、聊城市、淮南市、十堰市、宜宾市、枣庄市、岳阳市、慈溪市、衡阳市、长治市、连云港市、赤峰市、晋江市、泸州市。 城市等级由什么决定?

中国城市划分等级标准

中国城市划分等级标准 一、人口规模 人口规模是衡量一个城市大小和实力的关键因素。根据人口数量,中国城市可以被划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1.超大城市:人口数量超过1000万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 2.大城市:人口数量在500万至1000万之间的城市,如重庆、天津、武汉、 南京和成都等。 3.中等城市:人口数量在100万至500万之间的城市,如西安、杭州、青岛、 大连和宁波等。 4.小城市:人口数量在100万以下的城市,如珠海、海口、汕头和鞍山等。 二、经济实力 经济实力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根据GDP和人均GDP等指标,中国城市可以被划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1.经济发达城市:GDP和人均GDP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如北京、上海、广 州和深圳等。 2.经济较发达城市:GDP和人均GDP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如天津、重庆、 苏州、杭州和成都等。 3.经济一般城市:GDP和人均GDP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西安、青岛、大 连和宁波等。 4.经济欠发达城市:GDP和人均GDP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汕头、海口、 珠海和鞍山等。 三、行政级别 行政级别是衡量一个城市地位和重要性的指标。根据行政级别,中国城市可以被划分为以下三个等级: 1.直辖市:全国共四个,分别为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2.副省级城市:全国共十五个,包括广州、深圳、成都、武汉、南京、杭州、 西安等。

3.地级市和县级市:地级市通常辖若干县,县级市一般由地级市代管或由省 直辖。 四、城市功能 城市功能是衡量一个城市服务水平和辐射能力的重要指标。根据城市功能,中国城市可以被划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1.综合性城市:具备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功能的中心城市,如北京、 上海等。 2.工业城市:以工业为主要产业,如大连、青岛等。 3.商贸城市:以商贸服务业为主要产业,如南京、杭州等。 4.旅游城市:以旅游业为主要产业,如三亚、丽江等。 五、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是衡量一个城市地理位置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根据区位条件,中国城市可以被划分为以下三个等级: 1.沿海开放城市:位于沿海地区,具备港口和航运优势,如天津、青岛等。 2.内陆重点城市:位于内陆地区,具备交通枢纽或特定区域辐射优势,如武 汉、成都等。 3.一般内陆城市:位于内陆地区,相对缺乏区位优势的城市。 六、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根据基础设施水平,中国城市可以被划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1.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具备先进的交通网络、通讯网络和公共设施体系,如 北京、上海等。 2.基础设施较完善城市:具备一定的交通网络和通讯网络基础,公共设施体 系相对完善,如广州、深圳等。

我国城市等级的划分

我国城市等级的划分 一、背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等级的划分成为了城市管理和规划的重要依据。城市等级的划分旨在根据城市的经济、社会、人口等综合指标,将城市分为不同等级,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城市规划和管理。我国城市等级的划分有其独特的标准和特点。 二、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 我国城市等级划分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城市功能、区位条件、基础设施等。根据这些指标,我国将城市分为特大城市、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和四线城市。 1. 特大城市 特大城市是指我国人口超过千万的大城市,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较强的综合实力。目前我国的特大城市主要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这些城市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2. 一线城市 一线城市是指我国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市功能完善的城市。一线城市在我国的地位和影响力也比较重要,主要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这些城市具有较高的人口规模和较发达的经济基础,

是国内外企业和人才的热门选择地。 3. 二线城市 二线城市是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但相对于一线城市而言,它们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稍逊一筹。二线城市具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能够吸引一定数量的投资和人才。目前我国的二线城市有杭州、南京、武汉、成都等。 4. 三线城市 三线城市是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中等、人口规模较小的城市。这些城市相对于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三线城市在我国的城市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连接城乡的桥梁。目前我国的三线城市有西安、郑州、重庆、长沙等。 5. 四线城市 四线城市是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规模较小的城市。这些城市相对于其他城市而言,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有待提升。四线城市在我国的城市体系中相对较弱,但也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目前我国的四线城市有常州、南昌、福州、石家庄等。 三、城市等级划分的意义和作用 城市等级划分对于城市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城市等级划分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和政策,合理配

一二三四线城市划分标准

一二三四线城市划分标准 一二三四线城市是指中国城市按照发展水平的高低分为四个等级,是一种常见的城市分类方式。其划分标准主要涉及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指标。下面是详细的解释: 一线城市:指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个城市,是中国发展最早、最先进的城市,其综合经济实力、人口数量、文化底蕴、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其主要指标如下: 1. 城市人口规模:人口数量超过200万; 2. 经济实力:GDP总量、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均位列全国前列; 3. 城市设施建设: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文化教育设施等高水平。 二线城市:是指在中国大陆城市中,除一线城市和部分特别发达的大城市外的其他城市,其城市规模、经济实力、综合文化素质、科技创新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主要指标如下: 1. 城市人口规模:人口数量在100万-200万之间;

2. 经济实力:GDP总量、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均位列全国中上水平; 3. 城市设施建设: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文化教育设施等较高水平。 三线城市:是指城市规模、经济实力相对较弱,主要以小城市和县级市为主,但其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人口素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主要指标如下: 1. 城市人口规模:人口数量在50万-100万之间; 2. 经济实力:GDP总量、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均位列全国中下水平; 3. 城市设施建设: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文化教育设施等一般水平。 四线城市:是指城市规模、经济实力较弱,主要以小县城和乡镇为主,但其区位和资源优势、人口稳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主要指标如下: 1. 城市人口规模:人口数量在50万以下; 2. 经济实力:GDP总量、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均位列全国后段水平; 3. 城市设施建设: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文化教育设施等落后水平。

中国大中小城市划分标准

中国大中小城市划分标准 一、城市人口规模 城市人口规模是衡量一个城市大小的重要指标。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标准,城市人口是指城市建成区内的常住人口,因此城市人口规模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人口聚集程度和城市发展水平。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划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1、大城市:人口规模在100万以上; 2、中等城市:人口规模在50万至100万之间; 3、小城市:人口规模在50万以下; 4、建制镇:不属于城市的人口聚集地,但与城市有密切联系的乡镇。 二、城市地理位置 城市地理位置也是划分城市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将城市划分为以下几类: 1、华北地区城市:包括东北、华北平原及沿海地区的城市; 2、西北地区城市:包括西北内陆地区的城市; 3、华东地区城市:包括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及沿海地区的城市; 4、华南地区城市:包括珠江三角洲、海南岛及沿海地区的城市; 5、西南地区城市:包括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等地区的城市; 6、东北地区城市: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的城市。 三、城市经济实力 城市经济实力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潜力。根据国内生产总值(GDP)等指标,可以将城市划分为以下三个等级:

1、经济发达城市: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人均GDP较高; 2、经济中等城市:GDP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或人均GDP较低; 3、经济欠发达城市:GDP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GDP很低。 四、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讯、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多个方面,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根据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和覆盖面积,可以将城市划分为以下三个等级: 1、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高,覆盖面积广,交通便利; 2、基础设施中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一般,覆盖面积较广; 3、基础设施欠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覆盖面积较小。 五、城市社会服务 城市社会服务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多个方面,是衡量一个城市社会福利水平的重要指标。根据社会服务的普及程度和质量,可以将城市划分为以下三个等级: 1社会服务完善城市:社会服务普及程度高,质量好; 2社会服务中等城市:社会服务普及程度一般,质量一般; 3社会服务欠佳城市:社会服务普及程度较低,质量较差。 六、城市环境质量 城市环境质量是衡量一个城市宜居程度的重要指标,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噪音污染等多个方面。根据环境质量的好坏程度,可以将城市划分为以下三个等级: 1环境质量良好城市:空气质量好,水质纯净,噪音污染小;

城市级别划分标准

城市级别划分标准 1级:国际区域级,香港,澳门2特区(对外享受国家和地区中的地区级,可以单独参加国际的经济,社交,体育活动和申办国际级的活动,如奥运会等,高度自制,有自己的区旗,区徽) 2级:正部级:4大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3级:副部级:14个副省级城市(包括9个副省级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城市)沈阳、长春、哈尔滨、南京、武汉、广州、济南,杭州,成都,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大连 4级:副省级:包括除上外的所有省会城市和国务院批准的唐山市、大同市、包头市、鞍山市、抚顺市、吉林市、齐齐哈尔市、无锡市、淮南市、洛阳市等十个市为“较大的市”。 5级:正厅级:一般地级市 6级:副厅级:省直管县级市 7级:正处级:一般县级市 一级城市:人口在500万以上或经济发达、消费水平较高省会城市或大城市。 二级城市:人口在300万以上或经济较发达、消费水平较高的大中城市或一般省会城市。三级城市:人口在100万以上或经济较发达、消费水平较高的中小城市。 四级城市:除以上三级以外的其他城市。 中国城市级别划分

第一级:直辖市、特别行政区、GDP大于1600亿且市区人口大于200万的城市: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哈尔滨、济南、青岛、南京、上海、杭州、武汉、广州、深圳、香港、澳门、重庆、成都、西安(18个) 第二级:其他副省级城市、经济特区城市、省会、苏锡二市:石家庄、长春、呼和浩特、太原、郑州、合肥、无锡、苏州、宁波、福州、厦门、南昌、长沙、汕头、珠海、海口、三亚、南宁、贵阳、昆明、拉萨、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25个) 第三级:14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经济发达且收入高的城市:唐山、秦皇岛、淄博、烟台、威海、徐州、连云港、南通、镇江、常州、嘉兴、金华、绍兴、台州、温州、泉州、东莞、惠州、佛山、中山、江门、湛江、北海、桂林(24个) 第四级:其他人口大于100万的城市、重点经济城市邯郸、鞍山、抚顺、吉林市、齐齐哈尔、大庆、包头、大同、洛阳、潍坊、芜湖、扬州、湖州、舟山、漳州、株洲、潮州、柳州(18个) 第五级:其他著名经济城市、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人口大于50万、重点旅游城市:承德、保定、丹东、开封、安阳、泰安、日照、蚌埠、黄山、泰州、莆田、南平、九江、宜昌、襄樊、岳阳、肇庆、乐山、绵阳、丽江、延安、咸阳、宝鸡(23个) 以上城市共有108个,其他城市均为第六级。

城市级别划分标准

城市级别划分标准 一级城市:人口在500万以上或经济发达、消费水平较高省会城市或大城市。 二级城市:人口在300万以上或经济较发达、消费水平较高的大中城市或一般省会城市。 三级城市:人口在100万以上或经济较发达、消费水平较高的中小城市。 四级城市:除以上三级以外的其他城市。 还有一种说法是: 中国城市级别划分,看看你的家乡是几级? 第一级:直辖市、特别行政区、GDP大于1600亿且市区人口大于200万的城市: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哈尔滨、济南、青岛、南京、上海、杭州、武汉、广州、深圳、香港、澳门、重庆、成都、西安(18个) 第二级:其他副省级城市、经济特区城市、省会、苏锡二市:石家庄、长春、呼和浩特、太原、郑州、合肥、无锡、苏州、宁波、福州、厦门、南昌、长沙、汕头、珠海、海口、三亚、南宁、贵阳、昆明、拉萨、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25个) 第三级:14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经济发达且收入高的城市:唐山、秦皇岛、淄博、烟台、威海、徐州、连云港、南通、镇江、常州、嘉兴、金华、绍兴、台州、温州、泉州、东莞、惠州、佛山、中山、江门、湛江、北海、桂林(24个) 第四级:其他人口大于100万的城市、重点经济城市 邯郸、鞍山、抚顺、吉林市、齐齐哈尔、大庆、包头、大同、洛阳、潍坊、芜湖、扬州、湖州、舟山、漳州、株洲、潮州、柳州(18个) 第五级:其他著名经济城市、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人口大于50万、重点旅游城市:承德、保定、丹东、开封、安阳、泰安、日照、蚌埠、黄山、泰州、莆田、南平、九江、宜昌、襄樊、岳阳、肇庆、乐山、绵阳、丽江、延安、咸阳、宝鸡(23个) 以上城市共有108个,这些城市是中国的“108好汉”,其他城市均为第六级。

中国城市等级划分标准解读

中国城市等级划分标准解读 中国城市等级划分标准是根据城市的人口规模、经济实力和行政地位等多个方 面进行评估和划分的。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以及各省份的地方规定,中国的城市分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和县级以上的乡镇。下面将对各级城市的划分标准进行详细解读。 1. 直辖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和重庆市是中国的四个直辖市。直辖市在 中国行政区划中地位最高,具有省级行政地位,同时也是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直辖市辖区范围广泛,人口规模庞大,经济高度发达。 2. 副省级城市:中国的副省级城市是指除直辖市外具有省级行政地位的城市。 这些城市在省级行政区划中位居第二,其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和行政能力较高。副省级城市在各自所属省份中起到重要的行政、经济和文化引领作用。 3. 地级市:地级市是中国行政区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省辖市和地区市。地 级市的规模和发展水平相对较大,具有相对独立的行政管理权力。中国的地级市数量众多,涵盖了各个省份和自治区。 4. 县级市:县级市是指由县级行政区升格而成的城市。这些城市在行政区划上 相对较小,但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逐渐崭露头角。县级市的特点是人口规模较小,经济相对较弱。 5. 县级以上的乡镇:县级以上的乡镇是指依靠农业为主导经济的地方行政单位,与城市相比,乡镇的管理和发展水平较为有限。 以上是中国城市等级划分的基本标准和解读。尽管划分标准主要以人口规模、 经济实力和行政地位为依据,但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考量因素。城市等级的划分不仅反映了城市的规模和地位,也对城市的管理、发展和资源分配起到指导作用。

(完整版)中国城市行政级别详解

中国城市行政级别详解 一、城市分级介绍 ?中国城市在行政级别上分为五个层次: 1.直辖市 2.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 3.地级市 4.省直管市(所有的省直管市均不设市辖区) 5.县级市(所有的县级市均不设市辖区) ?中国城市从综合实力分级为五级; 一线城市 二线城市 三线城市 四线城市 五线城市 ?其他划分、或特殊称谓 区域划分:比如按地理位置划分,华北,华中,华东,西北; 地位划分:中心城市; 经济带,经济圈划分: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 二、城市行政分级详解 二.一行政分级 1.直辖市(4个)(正部级) 直辖市(正部级)四个分别为: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2.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15个)(负部级) 副省级城市目前有十五个分别是:哈尔滨、长春、沈阳、济南、南京、杭州、广州、武汉、成都、西安、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其中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即是计划单列市也是副省级城市。) 3.地级市(包括设区的地级市和不设区的地级市《其中不设区的地级市共3个: 广东省东莞市、广东省中山市、海南省三亚市) 省会是地级市(正厅级)城市:17个(普通省会地级市、普通自治区首府地级市<非副省级城市>:石家庄,郑州,南昌,太原,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长沙,贵阳,昆明,西宁,兰州,银川,南宁,福州,拉萨,海口,合肥) 二.二补充说明 直辖市定义 直辖市是国家的一级行政区之一,属于省级行政单位,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的地位等同于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

副省级城市定义 副省级城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名之一,受省级行政区管辖,副省级市的市长与副省长行政级别相同,享有省一级的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副省级城市的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市长、市政协主席均为副部级<副省级>干部,副职<副书记、市委常委、副市长、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为正厅级干部,市政府部门和市辖区是副厅级(如西安市财政局、西安市长安区),市政府部门内设处室和市辖区政府工作部门为正处级(厦门市商务局财务处<正处级>、深圳市盐田区教育局<正处级>)。 计划单列市定义 计划单列市享有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计划单列市,就是副省级城市中剔除省会城市,剩下的那些城市,就是属于副省级城市。 计划单列市的计划单列内容主要是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邮电、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商品购销和分配调拨,能源及主要物资分配调拨、外贸进出口、地方定额外汇、劳动工资、财政信贷、科学技术以及各项社会发展计划指标等。计划单列市的收支直接与中央挂钩,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两分,而无须上缴省级财政。 地级市 地级市为省辖市的一种,接受省、自治区政府的直接领导和管辖。地级市是地级行政单位,行政区划级别相当于地区、自治州、盟级别的市。地级市一般下辖市辖区,管辖县、自治县、旗、自治旗,代管县级市。在总计334个地级行政区中,其中有293个地级市、30个自治州、8个地区、3个盟,地级市数量约占地级行政区总数的88%,地级市已逐渐取代地区成为地级行政区的主体。 分三类 1、既设市辖区,又管辖县、自治县、旗、自治旗,亦代管县级市等县级行政区;此类地级市占绝大多数。 2、只设市辖区,不管辖县、自治县、旗、自治旗,亦不代管县级市等县级行政区;如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南京市、厦门市、武汉市、鄂州市、海口市、三亚市、莱芜市、乌海市、克拉玛依市。 3、既不设市辖区,又不管辖县、自治县、旗、自治旗,亦不代管县级市等县级行政。这些地级市下面直接辖乡级行政区,俗称“直筒子市”;如东莞市、中山市、三沙市、儋州市、嘉峪关市 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区别 所谓的地级市、县级市是从过去的行政区划称谓演变来的。就以江苏省为例,省会是南京市,所以叫省会市。全省原来划分有苏州地区、无锡地区、常州地区、镇江地区、扬州地区、南通地区、徐州地区、连云港地区、盐城地区,这些地区也叫行署,行署的所在市就叫地级市,地区行署下辖地级市和县。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江苏省

中国城市的行政等级分类

中国城市的行政等级分类 一、直辖市 直辖市是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城市,享有省级行政权限。目前中国共有四个直辖市,分别是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和重庆市。 1. 北京市 北京市是我国的首都,也是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作为直辖市,北京市享有省级行政权限。北京市下辖16个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门头沟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区和延庆区。 2. 上海市 上海市是中国的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也是国际大都市。作为直辖市,上海市享有省级行政权限。上海市下辖16个区,包括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虹口区、杨浦区、闵行区、宝山区、嘉定区、浦东新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和崇明区。 3. 天津市 天津市是中国的重要港口城市和经济中心,也是北方地区的交通枢纽。作为直辖市,天津市享有省级行政权限。天津市下辖16个区,包括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东丽区、

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滨海新区、宁河区、静海区和蓟州区。 4. 重庆市 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长江上游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作为直辖市,重庆市享有省级行政权限。重庆市下辖38个区,包括万州区、涪陵区、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綦江区、大足区、渝北区、巴南区、黔江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璧山区、铜梁区、潼南区、荣昌区、开州区、梁平区、武隆区、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和两江新区。 二、副省级城市 副省级城市是指享有一定行政权限的城市,相当于省辖市。目前中国共有15个副省级城市,分别是广州市、深圳市、杭州市、南京市、武汉市、成都市、重庆市、西安市、郑州市、长沙市、福州市、济南市、沈阳市、大连市和青岛市。 1. 广州市 广州市是中国南方的经济、商贸和文化中心,也是广东省的省会。广州市下辖11个区,包括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天河区、白

一二三四五线城市划分标准

一二三四五线城市划分标准 一、概述 线城市划分,是指城市的规模划分的一种方式,也称为级别划分或五线城市分类。它 将城市按照其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地理位置等不同方面进行划分,形成一个分级 制度。五线划分法中,线城市①一般按照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四线城市、 五线城市划分,每一级城市都拥有它们各自独特的特征与景观,并从地理、人口、物质资源、区域中心,以及发展程度等不同方面进行划分。 1. 一线城市:一线城市是指总人口超过500万,同时有着规模和强度的全国性企业、高等教育机构、科技及研究机构以及国际化服务设施的城市,它们比一般城市发达很多, 对于周围其它城市以及区域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2. 二线城市:二线城市是指总人口在50万至500万,有较强的软件服务产业,以及 一定规模的高科技产业,但是仍存在着发展不平衡性问题。一般来说,在二线城市,可以 看到一定发展水平,但是政府对投资和产业发展的政策不尽相同,需要实施大量的政策措 施来改善经济发展水平。 4. 四线城市:四线城市是指总人口在50万以下的城市。四线城市发展状况一般落后,发达地区特斯拉发展的不良状况也比较严峻,其发展的进度与实际的经济环境存在很大的 落差。为了提高其发展水平,政府通常需要对富裕城市下放政策,向发达城市注入大量资金,以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和消费者水平。 5. 五线城市:五线城市是指总人口少于10万的城市,以及农村地区,他们的基础设 施发展较低,产业不发达,消费水平低,吸引投资和发展机会较少,需要政府对其进行紧 急投资和改善基础设施才能改善经济发展水平。 三、结论 五线城市划分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它可以帮助政府针对不同级别的城市拟定不同 的发展战略,把资源投入到需要的部分,确保城市各领域的发展,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实 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