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治疗进展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治疗进展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治疗进展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治疗进展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治疗进展

*导读:对有器官受累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患者。不管器

官受累程度如何都应以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其目的是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并阻断嗜酸性粒细胞产物的效应。……

对有器官受累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患者。不管器官受累程度如何都应以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其目的是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并阻断嗜酸性粒细胞产物的效应。

许多药物能够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产生、产物的生成或其

作用

这些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骨髓抑制药物和a?干扰素。糖

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药物,能够抑制

炎性细胞因子基因的转录。包括IL?3、IL?4、IL?5、GM?CSF和

各种趋化因子,对于糖皮质激素有抵抗的患者有时需用其他药物如骨髓抑制药物(如羟基脲或长春新碱)或a?干扰素。a?干扰

素能抑制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和效应物的功能。亲环素(如环孢素)能阻断多种嗜酸性粒细胞活化的细胞因子(如IL?5和GM?CSF)的转录。

干扰嗜酸性粒细胞趋化信号的药物包括LT拮抗剂和抑制剂

脂加氧酶抑制剂(如zileuton)能阻断LT合成的限速步骤,从而抑制嗜酸性粒细胞趋化物LTB4和硫肽类LT即LTC4、D4和

E4的生成,减少慢反应时嗜酸性细胞在气道的浸润。LTD4受体

(也是LTC4和ITE4共同的受体)阻断剂(如zafirlukasst)能防止平滑肌细胞收缩和IT介导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减弱哮喘患者运动诱发的支气管痉挛并能改善肺阻塞。第三代抗组织胺药物如两替立嗪(cetrizine)能抑制变应原刺激后嗜酸性粒细胞的积聚和空泡形成,在体外能直接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作用。Cromolyn和萘多罗米(nedocromil)能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效应,如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性作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能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内cAMP的浓度,进而抑制细胞内信号传导,导致嗜酸性粒细胞活性的减弱。

特异性调节嗜酸性粒细胞生成和功能

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抗IL?5抗体是特别有希望的一种,动物实验表明,它对过敏性气道疾病有效。另一种抑制嗜酸性细胞增多的途径是阻断IL?5或extaxin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体外实验表明,抗CCR?3的单克隆抗体能抑制这一受体的所有配体。另外还可用IL?12抑制IL?4 和IL?5的产生,从而使Th2细胞反应不占优势,并降低暴露于变应原后肺部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另一分子治疗途径可通过于扰CDl8与ICAM或VLA4与 VCAM?1的相互作用阻断嗜酸性细胞粘附到内皮上。利多卡因和磺脲类受体阻断剂也具有抑制嗜酸性粒细胞IL?5活性的作用。在哮喘患者中的初步的临床试验表明,利多卡因具有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积聚的作用。

多种疾病都可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白介素?3(IL?3)、

白介素?5(IL?5)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FS)等三种细胞因子调控嗜酸性粒细胞。调控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和活化以及细胞生存与凋亡之间的平衡。了解这些过程,有助于理解嗜酸性粒细胞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正确评价及治疗。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

?标准与讨论?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DOI :10.3760/cma.j.issn.0253-2727.2017.07.001 通信作者:肖志坚,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Email :zjxiao@https://www.doczj.com/doc/bc12923702.html, ;王建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Email :wangjx@https://www.doczj.com/doc/bc12923702.html, Chinese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osinophilia (2017)Leukemia and Lymphoma Group,Chinese Society of Hematology,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Xiao Zhijian,Institute of Hematology and Blood Diseases Hospital,CAMS &PUMC,Tianjin 300020,China,Email:zjxiao @https://www.doczj.com/doc/bc12923702.html,;Wang jianxiang,Institute of Hematology and Blood Diseases Hospital,CAMS &PUMC,Tianjin 300020,China,Email:wangjx @https://www.doczj.com/doc/bc12923702.html,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血液科医师对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诊治,由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牵头,在广泛征求国内专家意见基础上,最终达成了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诊断程序、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等方面的共识。 一、定义和分类[1-6]1.嗜酸粒细胞增多症(Eosinophilia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 。 2.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Hypereosinophilia,HE ):外周血2次检查(间隔时间>1个月)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1.5×109/L 和(或)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嗜酸粒细胞比例≥20%和(或)病理证实组织嗜酸粒细胞广泛浸润和(或)发现嗜酸粒细胞颗粒蛋白显著沉积(在有或没有较明显的组织嗜酸粒细胞浸润情况下)。 3.HE 的分类:分为遗传性(家族性)HE (HE FA )、继发性(反应性)HE (HE R )、原发性(克隆性)HE (HE N )和意义未定(特发性)HE (HE US )的四大类。 (1)HE FA :发病机制不明,呈家族聚集,无遗传性 免疫缺陷症状或体征,无HE R 和HE N 证据。 (2)HE R :主要可能原因有:①过敏性疾病:如哮喘、异位性皮炎、花粉症等;②皮肤病(非过敏性):Wells 综合征等;③药物:包括抗生素和抗痉挛剂;④感染性疾病:寄生虫感染和真菌感染等;⑤胃肠道疾病: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肠道炎症性疾病、慢性胰腺炎、乳糜泄等;⑥脉管炎:Churg-Strauss 综合征、结节性多动脉炎等;⑦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hulman 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⑧呼吸道疾病:L ǒeffler 综合征、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等;⑨肿瘤:实体瘤、淋巴瘤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嗜酸粒细胞为非克隆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嗜酸粒细胞为非克隆性)等;⑩其他: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leich 病等。 (3)HE N :是指嗜酸粒细胞起源于血液肿瘤克隆。主要包括:①髓系和淋系肿瘤伴PDGFRA 、PDGFRB 、FGFR1重排或PCM1-JAK2、ETV6-JAK2或BCR-JAK2融合基因[7-9];②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非特指型(CEL-NOS ),包括那些伴ETV6-ABL1、ETV6-FLT3或其他激酶融合基因;③不典型慢性髓性白血病伴嗜酸粒细胞增多(aCML-Eo );④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伴嗜酸粒细胞增多(CMML-Eo );⑤慢性髓性白血病加速期或急变期(偶见);⑥其他骨髓增殖性肿瘤急变期(偶见); ⑦急性髓系白血病伴嗜酸粒细胞增多(AML-Eo ),特别是伴t (8;21)(q22;q22)或inv (16)(p13.1q22)(仅偶见);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如果证实嗜酸粒细胞来源于恶性克隆;⑨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嗜酸粒细胞证实为克隆性)。 (4)HE US :查不到上述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的原发或继发原因。 4.HE 相关的器官受损[1,5]:器官功能受损,伴显著的组织嗜酸粒细胞浸润和(或)发现嗜酸粒细胞颗粒蛋白广泛沉积(在有或没有较显著的组织嗜酸粒细胞浸润情况下)且至少有以下1条:①纤维化(肺、心脏、消化道、皮肤和其他脏器组织);② 血栓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偏高的原因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偏高的原因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偏高的原因1、嗜酸性粒偏高的原因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起源于骨髓内CFU-s经过单向嗜酸性祖细胞(CFU-EO)阶段在有关生成素诱导下逐步分化成熟为嗜酸性粒细胞在正常人外周血中少见仅为0.5-5%嗜酸性粒细胞有微弱的吞噬作用,但基本是无杀菌力它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嗜石破天惊生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合成与释放其活性物质吞噬其释出颗粒并分泌组胺酶发破坏组胺从而起到限制过敏反应的作用。此外实验症明它还参加与对嚅虫的免疫反应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因子至少有六大来源:①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而来的组胺(histamine);②由补体而来的C3AC5A、C567其中以C5a最为重要;③从致敏淋巴细胞而来的嗜酸性细胞趋化因子;④从寄生虫而来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⑤从某些细菌而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⑥从肿瘤细胞而来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以上务因素均可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由于嗜酸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百分率很低故经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换算而来的绝对值误差较大因此在临床上需在了解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时应采用直接计数法[原理]用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同时破坏红细胞和大部分其它白细胞并将嗜酸性粒细胞着色然后滴入细胞计数盘中计数一定范围内嗜酸性粒细胞数即可求得每升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中类繁多虽想方不同但作用大同小异分为保护嗜酸性粒细胞而破坏其它细胞的物质和着染嗜酸性粒细胞的物质(如溴甲酚紫、伊红、石楠红等)可根据本实验室的条件选择配制[参考值](0.05-0.5)×109/L[临床意义] 2、生理变化在劳动、寒冷、饥锇、精神刺激等情况下交感神经兴奋

肺栓塞合并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例并文献复习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0, 10(8), 1777-1781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20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bc12923702.html,/journal/acm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bc12923702.html,/10.12677/acm.2020.108267 A Case of Pulmonary Embolism with Hypereosinophilia and Literature Review Linhui Luan1, Deng Pan1, Shimeng Wang1, Jinpeng Cong2, Zhenhui Liu1, Wencheng Yu2* 1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2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Received: Aug. 3rd, 2020; accepted: Aug. 20th, 2020; published: Aug. 27th, 2020 Abstract Purpos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experience of pulmonary embolism with hypereosinophilia.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data of a patient with pulmonary embolism and hypereosinophilia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and reviewed relevant literature. Results: He was relieved and discharged from the hospital after receiving warfarin anticoagulation and hormone treatment. Conclusion: The high incidence and fatality rate of pulmonary embolism has constituted an important medical care problem worldwide. Pulmonary embolism with hyper-eosinophilia is clinically rare, and there are serious clinical missed and misdiagnosed phenomena, which should be given full attention. Keywords Pulmonary Embolism, Hypereosinophilia,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Hormone Therapy 肺栓塞合并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例并文献 复习 栾琳慧1,潘登1,王诗梦1,丛金鹏2,刘珍慧1,于文成2* 1青岛大学,山东青岛 2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山东青岛 *通讯作者。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诊断思路

轻度:嗜酸粒细胞数~,计数<×10*9/L 中度:嗜酸粒细胞数~,计数<~×10*9/L 重度:嗜酸粒细胞数~,计数>×10*9/L。继发性 过敏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 过敏性鼻炎 药物过敏 感染 寄生虫 结核 衣原体 真菌 皮肤病 银屑病 湿疹 剥脱性皮炎 结缔组织病 类风湿关节炎 Wegener肉芽肿 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肿瘤

淋巴瘤 各种实体肿瘤 内分泌疾病 Adison病 垂体功能不全 免疫缺陷病 IgA缺乏症 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间质性肾病 克隆性 克隆性:嗜酸性粒细胞本身为恶性克隆的组成部分 许多血液系统肿瘤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慢性嗜酸细胞白血病(CEL)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等 特发性 特发性:不能找出其确定的病因时(IHES) 克隆性与IHES的鉴别要点是找到克隆性增生的依据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导致的常见疾病 嗜酸性粒细胞肺炎(PIE) 表现为干咳、低热,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肺X线检查呈游走性斑片影,多于四周内痊愈,不伴心脏、神经系统及其他系统损害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 常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史,并与某种食物有关;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重者可发生梗阻,少数出现脱水;胃镜可见粘膜皱襞粗大,呈乳头状或息肉样改变;活检显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Churg-Strauss综合征(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血管炎) 男性多于女性;早期为反复鼻窦炎和哮喘;逐渐出现发热、关节肌肉疼痛,呼吸道症状加重,为血管炎期;X线检查为斑片状或结节状浸润,可形成空洞;皮肤、肾脏和神经均可受累;pANCA阳性 嗜酸性粒细胞性心内膜炎 嗜酸性粒细胞大量浸润,引起心内膜增厚、心肌纤维化和附壁血栓,导致心脏扩大、心律不齐和顽固性心力衰竭;嗜酸性粒细胞性肌痛综合征;为误服色氨酸所致,临床表现为骨骼肌疼痛

热带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热带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疾病简介 1943年Weingarten等首先于印度、斯里兰卡等地发现热带性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或称热带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tropical eosinophilia),又称Weingarten综合征。其后在非洲、拉丁美洲、东南亚及我国南方均有发现。本症主要与丝虫感染有关,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青壮年。 症状 症状详细描述 常见临床症状有咳嗽、喘鸣、胸闷乏力、厌食及发热等。咳嗽剧烈,但痰多粘稠,不易咳出,有时痰中带血。可有哮喘样发作。少数患者可有心律失常及消化系统表现。若不给予有效治疗,病程常迁延反复,数年后可由于肺纤维化出现肺功能不全的表现。体检可发现肺部哮鸣音及轻度肝、脾、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显著增加,可超过2500/mm3,甚至更高。IgE也相应增高。 胸部X线表现为粟粒状或模糊阴影,中下肺野、两侧分布为多。经治疗后肺部X线异常可很快消失。但慢性患者常遗留肺间质纤维化。 病因及发病机制 已有4足够的证据表明,此症与丝虫感染有密切关系,如绝大部分患者血清对丝虫抗原的补体结合试验呈阳性,治愈后滴度下降;在典型患者中,肝、肺、淋巴结内均曾找到微丝蚴;用抗丝虫药物治疗本症有良好效果等。一些其他寄生虫病,如蛔虫、钩虫、弓首蛔虫感染也有可能引起本症。 病理变化 肺实质有弥漫性组织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浸润,可形成嗜酸性脓肿。有报告提到在肺部病灶中心找到微丝蚴及其残骸。晚期病灶可呈纤维化并造成肺功能损害。 诊断和治疗 诊断 根据本病多发生于丝虫流行地区,患者有阵发性咳嗽及哮喘等症状,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显著增高等可以作出诊断。如再加上微丝蚴补体结合试验阳性则可确诊。有时单凭临床表现易误诊为支气管哮喘,也可能与其他PIE相混淆。以海群生作诊断性治疗取得迅速效果可作出鉴别诊断。

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偏高是哪些原因

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偏高是哪些原因如果进行医学检查的过程当中,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出现比例偏高的情况,这往往是因为一些疾病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说过敏性疾病,这类的疾病比较多,药物过敏,荨麻疹食物过敏,都可能会引起这种现象,另外寄生虫病,皮肤疾病,以及血液性疾病都可能会导致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偏高。 ★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的原因: 1、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食物过敏、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达10%以上。 2、寄生虫病:血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等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达10%或更多。某些寄生虫感染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倒置白细胞总数高达数万,90%以上为嗜酸性粒细胞,为嗜酸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 3、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可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轻中度增高。

4、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可有不同程度增高,有的可伴有幼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5、某些恶性肿瘤:某些上皮系肿瘤如肺癌等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6、某些传染病:急性传染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大多减少,但猩红热时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7、其他:风湿性疾病、脑腺垂体功能减低症、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等也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二、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1、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1.5×109/L,并持续6个月以上,或出现临床症状后,于6个月内死亡。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可表现为发热、皮疹、乏力、咳嗽、气短、肌肉酸痛,或腹泻等。体格检查可发现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肺内啰音、腹部压痛或神经系统异常等。 2、未发现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血液科医师对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诊治,由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牵头,在广泛征求国内专家意见基础上,最终达成了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诊断程序、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等方面的共识。 一、定义和分类[1,2,3,4,5,6] 1.嗜酸粒细胞增多症(Eosinophilia):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 2.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Hypereosinophilia, HE): 外周血2次检查(间隔时间>1个月)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1.5×109/L 和(或)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嗜酸粒细胞比例≥20%和(或)病理证实组织嗜酸粒细胞广泛浸润和(或)发现嗜酸粒细胞颗粒蛋白显著沉积(在有或没有较明显的组织嗜酸粒细胞浸润情况下)。 3.HE的分类: 分为遗传性(家族性)HE(HEFA)、继发性(反应性)HE(HER)、原发性(克隆性)HE(HEN)和意义未定(特发性)HE(HEUS)的四大类。 (1)HEFA: 发病机制不明,呈家族聚集,无遗传性免疫缺陷症状或体征,无HER 和HEN证据。 (2)HER:

主要可能原因有:①过敏性疾病:如哮喘、异位性皮炎、花粉症等; ②皮肤病(非过敏性):Wells综合征等;③药物:包括抗生素和抗痉挛剂;④感染性疾病:寄生虫感染和真菌感染等;⑤胃肠道疾病: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肠道炎症性疾病、慢性胰腺炎、乳糜泄等;⑥脉管炎:Churg-Strauss综合征、结节性多动脉炎等;⑦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hulman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⑧呼吸道疾病:Lǒeffler综合征、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等;⑨肿瘤:实体瘤、淋巴瘤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嗜酸粒细胞为非克隆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嗜酸粒细胞为非克隆性)等;⑩其他: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leich病等。 (3)HEN: 是指嗜酸粒细胞起源于血液肿瘤克隆。主要包括:①髓系和淋系肿瘤伴PDGFRA、PDGFRB、FGFR1重排或PCM1-JAK2、ETV6-JAK2或BCR-JAK2融合基因[7,8,9];②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非特指型(CEL-NOS),包括那些伴ETV6-ABL1、ETV6-FLT3或其他激酶融合基因;③不典型慢性髓性白血病伴嗜酸粒细胞增多(aCML-Eo);④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伴嗜酸粒细胞增多(CMML-Eo);⑤慢性髓性白血病加速期或急变期(偶见);⑥其他骨髓增殖性肿瘤急变期(偶见);⑦急性髓系白血病伴嗜酸粒细胞增多(AML-Eo),特别是伴t(8;21)(q22;q22)或inv(16)(p13.1q22)(仅偶见);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如果证实嗜酸粒细胞来源于恶性克隆;⑨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嗜酸粒细胞证实为克隆性)。 (4)HEUS: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诊断思路

◆轻度:嗜酸粒细胞数0。08~0。15,计数<1。5×10*9/L ◆中度:嗜酸粒细胞数0、15~0。50,计数〈1.5~5、0×10*9/L ◆重度:嗜酸粒细胞数0.50~0。90,计数>5。0×10*9/L、◆继发性 ◆过敏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 ◆过敏性鼻炎 ◆药物过敏 ◆感染 ◆寄生虫 ◆结核 ◆衣原体 ◆真菌 ◆皮肤病 ◆银屑病 ◆湿疹 ◆剥脱性皮炎 ◆结缔组织病 ◆类风湿关节炎 ◆Wegener肉芽肿 ◆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肿瘤 ◆淋巴瘤 ◆各种实体肿瘤 ◆内分泌疾病 ◆Adison病 ◆垂体功能不全 ◆免疫缺陷病 ◆IgA缺乏症 ◆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间质性肾病 克隆性 ◆克隆性:嗜酸性粒细胞本身为恶性克隆得组成部分 ◆许多血液系统肿瘤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慢性嗜酸细胞白血病(CEL)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等 特发性 特发性:不能找出其确定得病因时(IHES) 克隆性与IHES得鉴别要点就是找到克隆性增生得依据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导致得常见疾病 ●嗜酸性粒细胞肺炎(PIE) 表现为干咳、低热,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肺X线检查呈游走性斑片影,多于四周内痊愈,不伴心脏、神经系统及其她系统损害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 常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史,并与某种食物有关;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重者可发生梗阻,少数出现脱水;胃镜可见粘膜皱襞粗大,呈乳头状或息肉样改变;活检显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Churg—Strauss综合征(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血管炎) 男性多于女性;早期为反复鼻窦炎与哮喘;逐渐出现发热、关节肌肉疼痛,呼吸道症状加重,为血管炎期;X线检查为斑片状或结节状浸润,可形成空洞;皮肤、肾脏与神经均可受累;pANCA阳性 ●嗜酸性粒细胞性心内膜炎 嗜酸性粒细胞大量浸润,引起心内膜增厚、心肌纤维化与附壁血栓,导致心脏扩大、心律不齐与顽固性心力衰竭;嗜酸性粒细胞性肌痛综合征;为误服色氨酸所致,临床表现为骨骼肌疼痛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研究进展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研究进展 刘 杨,沈颂科,杨 森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安徽合肥 230032) 摘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hypereosinophilicsyndrome,HES)是骨髓增殖性疾病的变异型,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伴靶器官损害为特征。该文综述其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诊断;治疗 Researchprogressofhypereosinophilicsyndrome LIUYang,SHENSong-ke,YANGSen (DepartmentofDermatology,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AnhuiMedicalUniversity,Hefei,Anhui 230032,China) Abstract:Hypereosinophilicsyndrome(HES)isavariationofmyeloproliferativediseases,whichischaracterizedbyanincreaseineosino-philsandtargetorgandamage.Thisarticlesummarizesitspathogenescsandprogressintreatment. Keywords:hypereosinophilicsyndrome;diagnosis;treatment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syndrome,HES)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血液和/或骨髓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ilcell,EC)持续性增多。其主要被分为继发性(反应性)、原发性(克隆性)和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三种。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发展,一些基因异常被发现,进一步揭示了其发病机制,以伊马替尼和mepolizumab为代表的靶向治疗药物在临床成功应用,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诊断及治疗都有了新的进展。 1 HES分型及涵义 通信作者:杨 森,女,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皮肤性病学,E-mail:yangsen@medmail.com.cn 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HES在排除反应性及继发性因素后,根据是否存在肿瘤性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特发性HES两大类。 1.1 原发性HES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出现在多种恶性肿瘤中,某些HES也具有恶性肿瘤的表型特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本身也是这些肿瘤性疾病恶性克隆的组成部分,也可能是恶性克隆分泌的细胞因子刺激嗜酸性粒细胞生成增多。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EC属于克隆性起源,除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CEL)外,克隆性EC增多还可伴随其他类型血液肿瘤出现,如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Ph+CML)、慢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CMML)及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SM)。2008年修订的世界卫生组织(WHO)淋 [6] BonanniB,MacisD,MaisonneuveP,etal.PolymorphismintheCYP2D6tamoxifen-metabolizinggeneinfluencesclinicaleffectbut nothotflashes:datafromtheItalianTamoxifonTrial[J].JClinOn-col,2006,24(22):3708-3709. [7] BonanniB,SeanoD,GandiniS,etal.Randomizedbiomarkernjalofanastrozoleorlow-dosetamoxifenortheircombinationinsubjects withbreastintraepithelialneoplasia[J].ClinCancerRes,2009,15 (22):7053-7060. [8] GoetzMP,RaeJM,SumanVJ,etal.Pharmacogeneticsoftamoxifenbiotransformationisassociatedwithclinicaloutcomesofefficacyand hotflashes[J].JClinOncol,2005,23(36):9312-9318. [9] GoetzMP,KnoxSK,SumanVJ,etal.TheimpactofcytochromeP4502D6metabolisminwomenreceivingadjuvanttamoxifen[J]. BreastCancerResTreat,2007,101(1):113-121. [10]KiyotaniK,MushirodaT,SasaM,etal.ImpactofCYP2D610onre-currence-freesurvivalinbreastcancerpatientsreceivingadjuvant tamoxifentherapy[J].CancerSci,2008,99(5):995-999. [11]XuY,SunY,YaoL,etal.AssociationbetweenCYP2D610geno-typeandsurvivalofbreastcancerpatientsreceivingtamoxifentreat-ment[J].AnnOncol,2008,19(8):1423-1429. [12]NewmanWG,HadfieldKD,LatifA,etal.Impairedtamoxifenmetab-olismreducessurvivalinfamilialbreastcancerpatients[J].Clin CancerRes,2008,14(18):5913-5918. [13]SchrothW,AntoniadouL,FritzP,etal.Breastcancertreatmentout-comewithadjuvanttamoxifenrelativetopatientCYP2D6and CYP2C19genotypes[J].JClinOncol,2007,25(33):5187- 5193. [14]LinYS,DowlingAL,QuigleySD,etal.CoregulationofCYP3A4andCYP3A5andcontributiontohepaticandintestinalmidazolamme-tabolism[J].MolPharmacol,2002,62(1):162-172. [15]TuckerAN,TkaczukKA,LewisLM,etal.Polymorphismsincyto-chromeP4503A5(CYP3A5)maybeassociatedwithraceandtumor characteristics,butnotmetabolismandsideeffectsoftamoxifenin breastcancerpatients[J].CancerLet,2005,217(1):61-72.[16]张宇馨,利亚芬,陈 冰,等.中国人CYP3A5和CYP2D6基因多态性与他莫昔芬及其活性代谢物血药浓度的相关性[J].中国 药师,2010,13(9):1229-1232. [17]ChuW,FylesA,SellersEM,etal.AssociationbetweenCYP3A4genotypeandriskofendometrialcancerfollowingtamoxifenuse [J].Carcinogenesis,2007,28:2139-2142. [18]王 敏,李 青,史春雪.SULT1A1和雌孕激素受体蛋白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0,39 (8):658-661. [19]王静云,何旖旎,王欣彦,等.SULT1A1基因Arg213His多态性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7,23(2):149-150. [20]ShuoJ,MassarwehS,OsborneCK,etal.Mechanismsoftamoxifenresistance:incrcasedestrogexreceptor-HER-2/neutorcomplexby thesurfaceamino,acidatposition351[J].JSteroldBiocemMol Biol,2001,76(1/5):61-70. [21]张迎辉,卢 斌.他莫昔芬在乳腺癌治疗中的耐药性机制研究[J].外国医学:药学分册,2002,29(4):200-204. [22]MahoneyMC,BeversT,LinosE,etal.Opportunitiesandstrategiesforbreastcancerpreventionthroughriskreduction[J].CACancerJ Clin,2008,58(6):347-371. [23]HayesDFSV,RaeJ,FlockhartD.Amodelcitizen?Istamoxifenmoreeffectivethanaromataseinhibitorsifwepicktherightpa-tients?[J].JNatlCancerInst,2008,100(9):610-613. [24]张 萍,顾史洋,胡夕春,等.CYP2D6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J].中国癌症杂志,2009,19(12):959-962. [25]蔡卫民.遗传药理学与抗肿瘤药物个体化用药[J].中国药师,2009,12(2):172-175. (收稿日期:2013-03-22) ?6801 ?安徽医药 AnhuiMedicalandPharmaceuticalJournal 2013Jul;17(7)万方数据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20例临床分析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20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4-05-14T09:19:14.9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1期供稿作者:宋朝宾 [导读] 持续发热、不同程度的腹痛、咳嗽、全身无力、关节疼痛、消化不良、恶心、红疹等。 宋朝宾 (河南郑州市中医院 450007)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临床诊治方法,总结治疗经验。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2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发热、恶心、腹痛等为主。本组20例患者,13例为轻度,占65%,5例为中度,占25%,2例为重度,占10%。结论变态反应疾病和寄生虫感染是导致患者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主要原因,患者入院后应及时进行临床诊断,并根据临床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诊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R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1-0140-02 近年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HE)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症状属于儿科较为少见的临床综合症状,变态反应性疾病、药物过敏以及寄生虫等均会导致患者出现该疾病。由于该疾病的临床症状非常复杂,且无明显特异性症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临床诊治的难度。为提高临床疗效,笔者对医院近两年收治的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2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为3岁至14岁,平均年龄为(8.64±2.59)岁,病程7天至4个月,平均时间为(2.81±0.67)月。 1.2 一般方法 1.2.1 临床诊断标准 参照WHO确定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相关诊断标准[1]:正常人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中周围血中的嗜酸粒细胞(EC)值低于7%,直接计数低于0.5×109/L。当EC值超过正常标准时,则患者出现HE。 1.2.2 疾病分型标准 根据患者体内的EC含量进行疾病分型:轻度:EC分类计数为(0.11±0.04),直接计数处于(1.0±0.5)×109/L;中度:EC分类计数为(0.32±0.17),直接计数处于(0.32±0.18)×109/L;重度:EC分类计数为(0.75±0.25),直接计数高于5.0×109/L。 1.2.3 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本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实验室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大便常规检查等。本组9例行腹部B超检查,8行MIR检查,13例行胸片检查,17例行IgM病毒、EB病毒检查,6例行支原体检查,10例行过敏原检查。 2 结果 2.1 发病诱因 经临床诊断,本组20例患者中,10例为过寄生虫感染,占50%,其中4例蛔虫感染,1例华支睾吸虫病,3例EB病毒感染,2例未找到蛔虫。9例变态反应疾病,占45%,其中3例为药物过敏,2例为红霉素,2例为头孢;5例原发疾病引起HE,3例激发哮喘,1例肺部感染,1例湿疹。1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占5%。 2.2 临床症状 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中16例持续发热,占80%,5例不同程度的腹痛,占25%,11例咳嗽,占55%,9例全身无力,占45%,4例呼吸急促,占20%,7例关节疼痛,占35%,10例面色苍白,占50%,6例消化不良,占30%,15例恶心,占75%,6例红疹,占30%,3例胸腔积液,占15%,2例肝肿大,占10%。 2.3 实验室检查分析 经临床诊断,本组20例患者,13例轻度,占65%,5例中度,占25%,2例重度,占10%。其中寄生虫感染、变态反应疾病多为轻度HE。 2.4 转归与治疗 本组患20例患者中,19例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取糖皮质激素激素、驱虫药物、抗生素、止咳等药物进行治疗。1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采用化疗治疗。经一段时间治疗后,病情均出现好转。 3 结论 3.1 HE诱发机制 HE属于一种临床综合行症状,其发病诱因非常复杂[1]。目前,有学者根据对HE患者的发病诱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该疾病的诱发机制主要有两种,即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原发性的发病几率相对较低,诱发性HE以寄生虫感染、变态反应疾病等为主。本组研究中,10例为过寄生虫感染,占50%,9例变态反应疾病,占45%,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国内相关研究表明,近年来由变态反应疾病引起的HE发病率高于寄生虫感染患者,笔者研究结果与其不符,笔者认为可能与研究对象、地区等相关。本组20例患者中,13例轻度,占65%,5例中度,占25%,2例重度,占10%。高举等[2]学者指出,由寄生虫感染、药物过敏反应等引起的HE病情相对较轻。 3.2 临床症状 本组研究中,HE患者常见的临床主要包括:持续发热、不同程度的腹痛、咳嗽、全身无力、关节疼痛、消化不良、恶心、红疹等。临床研究表明[3],HE患者发病期间,不仅引发呼吸道疾病,还会累及其他器官系统。因此,患者的临床症状非常复杂,且无明显特异性症状,笔者研究结果与其相符。 3.3 转归治疗 临床治疗期间,医生需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检查资料进行病情确诊[4],了解患者的发病诱因,若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存在寄生虫感染症状,应及时行寄生虫实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目前常用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 综上所述,HE患者入院后,应及时进行临床诊断,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取药物进行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治疗进展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治疗进展 *导读:对有器官受累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患者。不管器 官受累程度如何都应以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其目的是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并阻断嗜酸性粒细胞产物的效应。…… 对有器官受累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患者。不管器官受累程度如何都应以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其目的是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并阻断嗜酸性粒细胞产物的效应。 许多药物能够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产生、产物的生成或其 作用 这些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骨髓抑制药物和a?干扰素。糖 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药物,能够抑制 炎性细胞因子基因的转录。包括IL?3、IL?4、IL?5、GM?CSF和 各种趋化因子,对于糖皮质激素有抵抗的患者有时需用其他药物如骨髓抑制药物(如羟基脲或长春新碱)或a?干扰素。a?干扰 素能抑制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和效应物的功能。亲环素(如环孢素)能阻断多种嗜酸性粒细胞活化的细胞因子(如IL?5和GM?CSF)的转录。 干扰嗜酸性粒细胞趋化信号的药物包括LT拮抗剂和抑制剂 脂加氧酶抑制剂(如zileuton)能阻断LT合成的限速步骤,从而抑制嗜酸性粒细胞趋化物LTB4和硫肽类LT即LTC4、D4和 E4的生成,减少慢反应时嗜酸性细胞在气道的浸润。LTD4受体

(也是LTC4和ITE4共同的受体)阻断剂(如zafirlukasst)能防止平滑肌细胞收缩和IT介导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减弱哮喘患者运动诱发的支气管痉挛并能改善肺阻塞。第三代抗组织胺药物如两替立嗪(cetrizine)能抑制变应原刺激后嗜酸性粒细胞的积聚和空泡形成,在体外能直接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作用。Cromolyn和萘多罗米(nedocromil)能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效应,如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性作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能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内cAMP的浓度,进而抑制细胞内信号传导,导致嗜酸性粒细胞活性的减弱。 特异性调节嗜酸性粒细胞生成和功能 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抗IL?5抗体是特别有希望的一种,动物实验表明,它对过敏性气道疾病有效。另一种抑制嗜酸性细胞增多的途径是阻断IL?5或extaxin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体外实验表明,抗CCR?3的单克隆抗体能抑制这一受体的所有配体。另外还可用IL?12抑制IL?4 和IL?5的产生,从而使Th2细胞反应不占优势,并降低暴露于变应原后肺部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另一分子治疗途径可通过于扰CDl8与ICAM或VLA4与 VCAM?1的相互作用阻断嗜酸性细胞粘附到内皮上。利多卡因和磺脲类受体阻断剂也具有抑制嗜酸性粒细胞IL?5活性的作用。在哮喘患者中的初步的临床试验表明,利多卡因具有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积聚的作用。 多种疾病都可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白介素?3(IL?3)、

嗜酸粒细胞性肺病CT 价值

嗜酸粒细胞性肺病CT 价值 一.概述 嗜酸粒细胞性肺病是嗜酸粒细胞增多、出现肺部病变的一组疾病。出现以下任何一项都可以诊断为嗜酸粒细胞性肺病:a. 嗜酸粒细胞增多而出现肺部病变;b.肺部活检确诊组织嗜酸粒细胞增多;c.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内嗜酸粒细胞增多。许多疾病都可以偶尔出现嗜酸粒细胞轻微升高,包括:哮喘;不同原因的肺部感染如球孢子菌病,肺囊虫病及分枝杆菌感染;肿瘤(非小细胞性肺癌,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胶原血管性疾病(类风湿性疾病,韦氏肉芽肿,特发性肺纤维化,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病),但这些疾病不属于嗜酸粒细胞性肺病。 嗜酸性粒细胞是胞浆内有嗜酸性蛋白的多形核白细胞,有时它会产生特异性蛋白对机体产生损伤,这些蛋白可以产生夏科特-莱登晶体,组织中出现这些晶体是嗜酸性粒细胞疾病的标志。 嗜酸粒细胞性肺病可分为不明原因(单纯性肺嗜酸细胞增多症〔SPE〕,急性嗜酸细胞增多性肺炎〔AEP〕,慢性嗜酸细胞增多性肺炎〔CEP〕,和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HS〕)和原因明确(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支气管肉芽肿病〔BG〕,寄生虫感染及药物反应)两种。一些嗜酸粒细胞性肺病主要累计大气道,一些主要累计肺实质,还有两者都累计。此外,嗜酸性细支气管炎也属于此病范畴。 本文将叙述诊断嗜酸粒细胞性肺病的方法,以及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征。 二.诊断方法 获取临床病史对诊断有重要意义。例如,有哮喘病史者,可以提示churg-strauss 综合征,ABPA,或BG。有旅游史,可提示寄生虫感染。 正常血内每微升嗜酸粒细胞为50-250。除了AFP外,大多嗜酸粒细胞性肺病会出现周围血象嗜酸粒细胞升高,粪便及血清学检查也有利于诊断寄生虫感染及ABPA。 肺功能检查有时对诊断某些原因不明的嗜酸粒细胞性肺病有帮助。AEP和CEP通常伴有限制性通气障碍,churg-strauss综合征和ABPA伴有阻塞性通气障碍。 正常的BAL中含有少于1%的嗜酸粒细胞。由于有些不伴有周围血象的嗜酸粒细胞的升高,BAL能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通过肺部症状和胸片表现,以及嗜酸粒细胞增多可以确定嗜酸粒细胞性肺病的存在。胸片上该病表现多样,不具有特异性。CT检查能够比胸片提供更多特征性的表现和病变的分布方式,但是嗜酸粒细胞性肺病之间征像还是有许多重叠之处。 肺活检对确诊churg-strauss综合征和BG有必要。ABPA,HIS,药物反应和寄生虫感染不需要进行活检。 三.原因不明的嗜酸粒细胞性肺病 1.单纯性肺嗜酸细胞增多症 SPE,也称Loeffler综合征,起初被报道是一种不明原因的良性AEP,出现肺部浸润性病变,嗜酸粒细胞升高,没有或有轻微的临床症状,1个月之内病变可消失。病理为肺泡间隔和间质内水肿及嗜酸粒细胞的聚集。 SPE的影像表现为游走性实变,1个月内可以消失。实变呈非段性分布,可以单发或多发,通常边缘模糊,多为周边分布。HRCT上可以看到有磨玻璃密度影。肺部游走性病变可以为肺出血,肺血管炎,原因不明的极化性肺炎。病灶周围出现磨玻璃密度(晕征)可以为感染性疾病(侵入性肺霉菌病,毛霉菌病,念珠菌病)和非感染性疾病(韦氏肉芽肿,原发或转移性出血性肿瘤,细支气管肺泡癌和肺淋巴瘤)。

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pulmonary eosinophilia),一组肺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浸润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疾病。其发病机理可能与变态反应有关。 类型 临床上分为 4种类型: 单纯性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又称勒夫勒氏综合征。其病因可能与寄生虫(蛔虫、钩虫、丝虫、绦虫、姜片虫、阿米巴原虫等)、药物(对氨水杨酸、阿斯匹林、青霉素、呋喃妥因、保泰松、磺胺药)所引起的变态反应有关。多数患者表现为咳嗽、少量粘液痰、头痛、纳差,很少发热或仅有低热。胸部体征多不明显。X 射线检查显示非节段性分布的低密度、边缘模糊的小片或大片阴影,多见于下肺野。1~2周内肺部阴影消失,但又在其他肺野出现,呈游走性。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高。但嗜酸粒细胞比例为10%~20%。根据上述特点常可作出诊断。治疗措施主要是去除病因,酌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控制症状及对症处理。 慢性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其病因与单纯性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相似。主要与钩虫、蛔虫感染及使用呋喃妥因等有关。本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多见,起病缓慢,发热、咳嗽、乏力。体检可听到捻发音,肝脾肿大,或出现胸腔积液。X 射线胸片呈不规则片状阴影,有时呈游走性。白细胞计数常超过10×109/升,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达 20%~70%。痰检查可见多量嗜酸粒细胞。根据上述特点常可作出诊断。治疗主要应用强的松。 哮喘型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可能与曲菌、霉菌孢子过敏有关;亦可能与花粉、药物(青霉素、磺胺、对氨水杨酸、色甘酸钠等)有关。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的顽固性哮喘,可有发热、多汗、消瘦、阵发性咳嗽、咳粘液痰,咳出痰栓后咳嗽和喘息方可缓解。痰栓阻塞有时可引起肺不张或远端支气管扩张。 X 射线检查可见双侧上肺野游走性阴影,数日内消散。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增高,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