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证券市场投机行为研究

我国证券市场投机行为研究

我国证券市场投机行为研究
我国证券市场投机行为研究

我国证券市场投机行为研究

1990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告成立,它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开始运营。经过6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已具雏形。它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扩大融资渠道、优化资源配置和实现国家对经济的间接调控等多方面的功能,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正象世界上其它新兴证券市场一样,我国证券市场也存在着法制不健全、行为不规范、政策不稳定等缺陷,从而导致市场不稳定和投机盛行。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中的投机行为,并采取相应措施,对完善市场体制,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证券市场中投资与投机行为分析

研究投机离不开投资,正确澄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全面分析市场投机行为的基础。成熟的证券市场中最主要的经济行为是投资。投资的目的有二:一是获得股息或红利;二是从证券较长期的价值增值中获得资本利得。而投机则是希望在短期内通过价格的涨跌而获利的行为。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研究投资和投机的不同:第一,从动机看。投资的主要动机是获取利息,而投机的主要动机是从价差中获利。尽管从实际操作中不好判断哪次是投资,哪次是投机,但从理论上讲,获利动机不同是二者的根本区别。第二,从风险看。根据道氏股票价格理论,影响股票价格的有政治、经济、市场、心理甚至政府首脑的身体健康状况等几乎无穷多的因素,因而市场价格在短期内几近随机变化,从中判定价格走势成败的概率几乎相等。所以,旨在获得价差的投机要承担相当的风险。比较而言,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紧密联系的证券价值,从长期来看,一般来说是趋升的和较为稳定的。因此,旨在获取价值差的投资者常可获得较为稳定的收益,但同时由于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客观情况,又使投资者也要承担相对较小的风险(见图)。从下图价值和价格变化的走势示意图中可看出投机和投资的风险差异。

投机行为在市场中有以下几种功能:(1)增强市场流动性。因为投机者敢于承担较大风险,所以,在市场大跌或大涨从而导致市场供求失衡时,他们敢于逆市场趋势而行,大胆买进或卖出,于是维持了市场的正常

运转。(2)价格发现功能。投机行为不同于赌博,投机者通常具有较为丰富的金融证券知识和实践经验,他们依靠过去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理智地分析客观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从而能够较为精确地预测市场近期走势。他们的理性行为常常引导市场走向,这样就可以加快市场参与者对价格反映的灵敏度。另一方面,投机者利用市场信息进行价格发现,又使未来市场价格能够迅速反映市场信息,使价格更能有效反映市场供求变化,这样就能使资源配置效率由此而增强。(3)回避风险和获取较高利润。市场价格的飘忽不定,给投资者带来一定风险,而投机者可以利用买空卖空、套利交易和掉期交易等行为来趋避风险和获取收益。

在证券市场中,投机者作为众多市场交易者的一部分,并不能对市场价格进行控制。投机实际上起了服务投资、配合投资这样一种不可替代的作用。投资和投机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是投机发挥积极作用的基础。单纯的投机行为是有害的,因而在证券市场上必须把投机圈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否则就会产生过度投机。由于市场价格取决于市场供求,大量投机行为不仅会使市场价格变化莫测、波动频繁,而且还会引起社会财富的不合理转移,从而导致社会分配不公。同时,如果投机者争相购入大量证券导致价格过高地脱离其内在价值,使社会名义财富远大于其实际财富,就会引发泡沫经济。

我国证券市场上过度投机行为及产生原因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技术指标来比较分析我国证券市场中的投机行为(以股市为例):市场稳定性指标:从每年股票指数日涨跌幅超过10%的次数来看,世界上以投机著称的香港股市的恒生指数从1970—1990年这20

年中只有7次,而我国沪深股市每年都至少有7次左右。股市波动频繁说明了市场脆弱,不规范。(2)换手率指标:发达国家股市年换手率通常在50%以下,即使香港股市的年换手率也在135%以下,而深沪股市在1993年一年的换手率分别为220%和250%,日换手率最高可达25%。换手率高,说明我国股民热衷于短线操作。(3)市盈率指标:世界上各大股市的市盈率在十几倍到三、四十倍之间,而我国上海股市的市盈率平均在100~200倍之间,深圳股市的市盈率平均约为60倍。市盈率高,说明我国股票价格偏高,内在价值偏低。另外,据有人估计,成熟股市的投资与投机交易量比约为7∶3,而我国约为0.5∶9.5。总之,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我国股市的高投机、高风险。

我国证券市场中投机盛行的原因是:第一,从公众角度看。一方面,我国目前还处于改革初期,长期计划体制下的平均主义,使公众对少数人的富有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当开放证券市场时,人门认为它是一个聚宝盆,似乎进入股市就能使人一夜暴富。这种不正常的心理使人们往往不看重长期投资收益,而只热衷短期投机以获取暴利。另一方面,许多市场投资者金融证券素质低、风险意识差,不能够理性地判断市场走向,只是跟着少数人追涨杀跌。总之,公众从主客观两方面给市场过度投机奠定了基础。第二,从机构角度来看。(1)企业方面。从筹资企业看,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筹资的企业都是我国企业中的佼佼者。但由于目前股份制企业并未真正实行公司法人的财产界定,也未建立规范的公司管理机构,部分商品的产、供、销还受国家行政制约,企业盈利未能真正反映经营水平,这样,股价就脱离了其价值基础,而沦为一种投机的工具。同时,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上市的目的,不是为了进行股份制改革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而是为了“圈钱”。这种动机又使企业股票的股息、股利较低,盲目送配股、溢价发行股票等不合理行为经常发生。另外,部分企业也常常利用体制不健全之机,隐瞒必要信息、公布虚假信息。企业这种不规范行为使市场投资者无利可图,因而转向投机行为。从投资企业看,由于新旧体制磨擦而使企业内部存在着产权不明晰、责任不明确等漏洞,相当一部分国有资产没有落实责、权、利。这样,内部人员就利用这部分国有资产有恃无恐地操作证券。同时,企业经营不景气、效益低下,也促使企业将资金(甚至是贷款)拿到市场上进行短线操作,以获取利益。这样,在企业生产性资金不足的同时,却造成了证券市场投机资金泛滥。(2)银行方面。《银行法》明文规定金融业和证券业分业经营,但实际上还有很多金融机构在参与证券业务,使大量银行信贷资金流入证券市场。(3)证券营业机构方面。证券营业机构应以中介业务为主,自营业务为辅。而我国目前相当一部分证券机构未能从维护广大券商和投资者利益出发,以维护公平竞争和减少风险为己任,却往往为了自身利益盲目追求交易量,以致放松市场管理和怂容违法。同时,机构本身也常利用消息进行“内线”交易,操纵市场,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第三,从社会“游资”角度看。改革以来,中央银行在客观上执行了较为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再加上体制改革的不完善,从而造成了大量“游资”的出现。据估计,由各个方面渗漏出来的游资大约有3000多亿元人民币。它们在改革的薄弱环节—证券市场上寻找出路,其目的是获取短期收益,而且不怕风险,这样,就给市场造成了极大的投机性和破坏性。第四,从市场角度看。首先,我国还未建立一个完整、统一、规范的证券市场体系,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以及期货市场、证券回购市场、基金市场等各市场相互分割、独立,资金不能自由流动。因此,形不成平均收益率,而是根据独立市场内部供求决定各自的不同收益率。这种风险收益的不同就决定了在一些高风险市场如股票市场、期货市场上一定会产生过度投机。其次,一些高级的、衍生的金融工具市场的过早地运行,也人为地制造了投机的氛围。例如,期货市场的主要功能是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可在我国,部分商品粮的购销和价格仍然受到行政制约,在这种现货市场还未得到充分发展的情况下,开放期货市场根本谈不上趋避风险,只能为那些拥有巨额资金和获得内部消息的人垄断市场,进行过度投机大开方便之门。再如基金业,国外基金业的功能主要是扩大融资渠道和稳定证券市场,这也是我们发展基金业的初衷。但是,在我国证券市场不完善、不规范、高投机和高风险的情况下,发展的基金,不仅不能稳定市场,而且还为市场投机起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五,从政府来看。我国政府对证券市场的许多政策具有多门性、多变性、突然性和滞后性,致使我国证券市场经常弥散着政策性风险。据统计,上海股市因政策性因素引发的股指大幅变动,占所有异常因素引发变动的34%。

限制市场过度投机的对策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上的过度投机不是简单的市场行为,它涉及到了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改革的现状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完善市场,抑制过度投机也应从多方面入手。

(1)在宏观经济方面。一定要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保持适度的货币供应量以使市场稳定。同时,要积极发展多种间接调控工具,尤其要进行利率改革。因为一个自由的多元化的利率体系,是一个统一完整市场体系的基础。

(2)在微观主体方面。加快国企改革,尽快进行国有资产产权界定,建立利益和风险约束机制,使证券价格与公司生产经营状况紧密联系起来;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严格实行银行业和证券业两业分离,控制信贷资金的

渗漏;严格约束证券营业机构行为,禁止内部“知情者”参与证券交易,把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放在首位,给投资者营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另外,也要以多种形式对公众进行证券知识和风险意识教育,逐步锻炼其投资能力,强化其投资意识。

(3)在市场方面,着力于市场的基本组织制度、基本支持系统、基本法律规章的完善,从而把投机活动约束在一定范围内,建立健康的市场活动基础。对于期货等衍生的证券市场,既然已经开设,就不应消极取缔。因为那样会使广大投资者积极发展市场经济的投资热情受挫,而且会使相关的商品和市场投机性更大。所以应下大力气创造能够保证它们正常运转的基础性条件,积极引导它们正常发展。

(4)在管理方面。政府应着力把握好政策的稳定性和适度性,政策出台前应认真调查研究、估计其出台后对市场的影响。对市场应有计划、有节奏地扩容,扩大市场规模,以进一步深化改革。证券市场的根本大法——《证券法》一定要全面、规范、约束力强,不要图快,颁布后应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对证券市场起主导作用。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脚步已经走过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十几年来,证券分析师队伍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已经成为普及证券知识、推动理性投资和证券市场规范化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当前,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正面临国内证券市场快速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外国同业竞争的双重挑战,这一新形势既蕴藏着发展的新机遇,又急切呼唤着新的改革。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是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而发展壮大起来的,以管理部门实现监管为标准,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1984—1991)。这个阶段是证券分析师行业的萌芽和孕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证券市场刚刚开始,管理层、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和投资者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全国性的有形交易市场尚未形成。在一些大城市一级半市场上,开始有人研究股市行情,传递信息,指导操作,但尚未形成稳定的证券咨询群体。

第二阶段是自发阶段(1991—1998)。这个阶段是证券分析师行业飞速发展阶段,也是管理部门监管处于真空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证券市场成立之时,为适应证券公司的需要,证券咨询部门纷纷成立,最早是从券商的客户服务部门开始,准确地说是营业部对股民进行的“入门指导”,离严格意义上的咨询业务相距甚远。在这一阶段,证券市场刚刚成立,投资者还比较陌生,此时,证券分析师的作用更多的是起到一个“入门指导”的作用。接着,我国证券市场迎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过程,由于证券市场投机风气弥漫,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基本上是建立在对“政策”“、庄家”、“内幕消息”等概念上,为迎合投资者投机的需要,各类“股评家“”股评人士”“、市场人士”、“证券研究员”活跃在证券交易所和各种新闻媒体之上,新闻媒体也推波助澜,而且市场缺乏政策监管。在这种大环境下,证券分析师行业出现了大量的违规行为。 第三阶段是规范发展阶段(1998—至今)。这个阶段是证券分析师行业规范发展的阶段,各类管理法规和条规相继出台,管理部门开始监管。面对证券咨询业的放任自流和大量违规行为的出现,监管层开始引起注意,1998年4月1日《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公布并实施,开始对从业机构和人员实行资格审查,加上其后颁布执行的《证券法》,中国证券咨询监管法规在某些方面甚至比香港同类法规还要严格。2000年7月16日我国颁布实行了《中国

证券市场操纵行为法律问题研究

证券市场操纵行为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从世界各国证券法制的实践来看,证券市场操纵行为对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大的危害,它与内幕交易行为、虚假陈述行为共同构成证券法制重点制裁的三大证券违法行为。世界各国和地区一直致力于对操纵市场行为的监管与防范,但近年来,操纵市场行为呈现出许多新的趋势,其手段不断发展。中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由于缺乏完备的市场行为规范和必需的社会诚信,自建立之初就充斥着操纵市场行为。禁止操纵市场行为是中国证券市场规范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依法从严惩处操纵市场行为,对于防止证券市场出现过度投机现象,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利益,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和规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证券市场操纵行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比较分析、实证分析、法社会学分析以及历史分析等方法,一方面,系统地对证券市场操纵行为进行了法律上的一般分析,另一方面,通过对中外证券市场操纵行为法律规制的比较和分析,对我国市场操纵行为以及如何对其有效规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第一部分对市场操纵行为从概念、产生的原因、市场操纵行为的性质以及证券市场操纵的危害性作了详细地分析和介绍。第二部分,从行为、主体和目的三个方面阐明操纵行为的构成要件,并详细介绍了市场操纵行为的常见类型、构成及其认定。第三部分,对国外的证券监管体制和反市场操纵具体立法加以比较,指出世界各国证券监管体制的趋势正在朝中间型的证券监管模式演进,即在证券宏观监管上放松规制,而在微观层面上加大监管

力度。作者对美国、英国、日本、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证券法对市场操纵行为的相关法律规制作了详细的分析介绍,为我国借鉴证券法规相对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提供了参考。第四部分,介绍了我国规制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现状并分析了我国规制证券市场操纵行为存在的缺陷。第五部分,对我完善我国证券市场操纵行为法律规制提出了作者的建议。提出只有把事前防范机制和事后监管的救济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把证券市场操纵行为控制在最低限度的范围内。【关键词】:证券市场操纵行为法律规制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922.287 【目录】:摘要6-8ABSTRACT8-13引言13-151证券市场操纵行为概述15-241.1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概念15-171.1.1现有观点15-161.1.2笔者的观点16-171.2证券市场操纵行为产生的原因17-201.2.1客观因素17-191.2.2主观因素19-201.3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性质20-211.4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危害21-241.4.1虚构供求关系,误导资金流向211.4.2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21-221.4.3破坏市场竞争机制221.4.4造成银行信用和证券抵押物的不稳定22-231.4.5引发经济危机、危害金融体系23-242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构成要件及主要类型24-362.1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构成要件24-292.1.1行为24-262.1.2主体26-272.1.3目的27-292.2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主要类型29-362.2.1虚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证券行业从零开始,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历程。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证券交易所停业。旧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证券市场从此结束。新中国从此开始考虑建立自己的证券交易所。 1949年6月,天津证券交易所重新设立,这是新中国设立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标志着中国当代证券市场的正式启动。 1950年2月,新中国在北京设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 1952年7月和10月,政府相继关闭了天津和上海证券交易所。1958年以后,受当时中国国内外政治局势影响,中国证券市场更是长期受到摒弃。 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1953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条例》,决定从1954年起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筹集经济建设资金。1954~1958年,政府连续5年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总额35.54亿元,但到了1955年,中国取消商业信用,同时限制国家信用。1958年又完全否定了国家信用。1968~1978年中国进入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无债时期。 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后,中国当代证券市场才得以逐步恢复。 1981年财政部首次发行国库券,揭开了新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新发展的序幕。 1984年11月,中国第一股——上海飞乐音响股份公司成立。 1985年1月,上海延中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并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会筹资,成为第一家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1986年9月26日,新中国第一家代理和转让股票的证券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宣告营业,从此恢复了我国中断了30多年的证券交易业务。 1986年11月14日,邓小平会见纽约证交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并向其赠送了中国第一股——飞乐音响股股票。 1987年5月,深圳市发展银行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深圳第一股。 1990年12月19日,数百名中外贵宾参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的庆典。黄浦江畔一声锣响,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正式诞生了。上市交易的有被称为“沪市老八股”的8只股票,“老八股”都是一些集体企业或国有小企业,带有很强的试水性质,试点不成功,也无关乎国民经济发展大局。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在改革开放的特区隆重地举行了开业典礼。 这两个特殊的日子,已经作为辉煌的起点,载入了史册。沪深两家交易所的正式开业,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的证券市场正式诞生了,也象征着中国百年证券的历史长河,千折百回,历经险阻,终于汇流成涛天的大潮,即将朝着无垠的大海奔去。二十年的历史表明,证券市场的诞生顺应了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但为市场经济的运作提供了样板,为深化企业改革提供了动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金融意识,有力地推动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1991年8月2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在京成立。开始实行全国范围的证券发行规模控制与实质审查制度。从那之后直至2000年之前,股票发行依靠的是行政审批,投行经历的是“额度制”阶段。 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谈话,不仅给“股票市场到底姓社姓资”的争论画上了

中国股市发展分析(完整版)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以上证综指走势为例) 分上中下三篇发至经济观察木泉投资原创文章 上证综指于1991年7月15日首次发布,其样本股是全部上市股票,因此其对中国股票市场有非常好的代表性。下面以上证综指自发布以来的收盘价为载体,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进行分析。 (1)1990-1992年10月:初步实验,股市第一次起落 邓小平南方讲话,提出坚持改革开主、发展市场经济(含股票市场)的观点,国内开始进行股票市场试点开放,国内掀起一轮投资热,股票价格的逐渐上涨也使得上证综指从90多点涨至400多点。 1992年5月21日,上海股市交易价格限制全部取消,在这一利好消息刺激下,大盘从616.99点直接跳空高开在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这也是上证指数首次突破千点大关。此后仅仅3天时间,各只股票价格都呈现一飞冲天的走势,平均涨幅为570%。其中,5只新股更狂升2500%至3000%。最终上证指数暴涨至1300多点。 但由于这一年有30多只新股票上市,比1991年增长了3.88倍,对投资者的心理冲击和资金面压力巨大,股指一路下滑,深圳“810事件”也加速了上证综指的下跌。“1992股票认购证”第四次摇号。当时预发认购表500万张,每人凭身份证可购表1张,时称有“百万人争购”,不到半天的时间,抽签表全部售完,人们难以置信。秩序就在人们的质疑中开始混乱,并发生冲突。这天傍晚,数千名没有买到抽签表的股民在深南中路打出反腐败和要求公正的标语,并形成对深圳市政府和人民银行围攻的局面,酿成“8·10事件”。上海股市受深圳“8·10”风波影响,上证指数从8月10日的964点暴跌到8月12日的781点,跌幅达19%。暴跌五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398点,几乎打回原形。 (2)1992年10月-1994年6月:股市第二次起落 从1992年底到1993年初,我国新兴的投资基金开始得到政府支持,上市投

证券客户数据挖掘应用分析报告

证券客户数据挖掘应用分析报告 企鹅号:1215792016 一、前言 证券行业是中国计算机应用高度密集的行业之一,较高的信息化水平使其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既有企业内部的数据,如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等,又有来自外部的客户账户信息、客户交易数据、股票市场信息、上市公司信息等。其中,客户相关数据挖掘利用是券商摆脱低层次的同质化竞争,走出差异化服务优势的重要途径。本文将重点分析证券行业在客户数据分析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尝试提出初步建设方案。 二、行业应用现状 互联网企业为什么能介入金融?靠的不是它的技术,更是它的数据。互联网企业充分利用其平台积累的大数据资源,将海量交易数据转化为金融商机,通过对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实现了精准的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的背后,大数据功不可没。大数据现在不仅仅是IT行业的一个炒作的概念,更像是一场IT界的全民运动。国内证券公司也已经在大数据领域进行了一些探索。 2012年,海通证券自主开发的“给予数据挖掘算法的证券客户行为特征分析技术”(简称“行为特征分析技术”)问世。这项技术主要应用在两方面——根据客户历史交易行为,为每一位客户打上交易行为特点的标签;根据客户流失概率的预测。海通证券通过对100多万样本客户、半年交易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客户分类、客户偏好、客户流失概率的模型。据此为海通证券400多万位客户打上了行为偏好的标签。该项技术开发时的最大初衷,是希望通过客户行为的量化分析,测算客户将来可能流失的概率,为客户维系与挽留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此前,券商挽留客户的做法无非是降低其佣金,但最终得到的往往是一个无效客户。通过这样一个模型,可确定客户类型和特点,为他们提供特定服务,比如,已经发现了购买某一商品的客户特征,就可以向那些具有同样特征但还没购买该商品的客户进行推销;又比如找到流失客户的特征,然后对那些还未流失、但具有同样特征的客户进行针对性弥补。 海通证券称,“行为特征分析技术”从2012年开始已投入运行近一年,累计使用人数278248人,日均1030人;累计使用功能次数100多万次。经2012年客户交易数据的验证,上述模型较为准确反映了客户行为。 也是在2012年,国泰君安推出了“个人投资者投资景气指数”(简称3I指数)。3I与海通的行为特征分析技术,数据样本同样是来自券商真实客户的真实交易行为数据。3I指数采集的客户行为样本包括账户活动率、账户持仓比例、追

股票市场

经过近20 年的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已形成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道路,规模不断扩大,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投资者积极性不断提高,制度性建设日趋完善。但股票市场在诸多方面的不完善性仍较为明显。2007 年股票市场看似迎来了发展契机,股权分置改革初具效力,但2008 年随后进入蛰伏期,股市发展陷入困境。 一、当前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一)股市功能导向存在误差,股市和宏观经济之间缺乏联系 1 、投资能力较弱,存在投机行为过度现象 目前股票市场参与者在进行投资时,往往不会考虑长期价值投资,市场上短线投资行为较普遍,主要体现在股票换手率较高,与西方国家相比,2004 — 2007 年我国股票换手率普遍高出5 — 10 倍。投机行为盛行往往是股市出现动荡的直接原因之一,沪深股指从2003 年开始反复涨停,上证指数在2007 年创下了历史最高的6124.04 点,随即开始下行,一度跌至近期最低点1664.93 点。至2008 年12 月,上证指数较长时期在2000 点左右徘徊。股市参与者对股市的预期和上市公司是否盈利不存在直接关系,而是主要看参与者在消息市中的信息捕捉能力。 2 、融资者融资能力不强,融资手段不多 相比而言,国内股市融资能力普遍不强。据统计,仅2005 年我国69 家境外上市公司筹资额就达206.5 亿美元,为沪深两市2003 年、2004 年首发募资总额800 多亿元人民币的约2 倍。2007 年11 月以来,国内上市公司融资水平更是急剧下降。从2008 年新股发行情况来看,新股从价格到数量都没有达到预期筹资的目的,甚至从2008 年下半年起,新股发行变得较为困难。而且,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手段不多,除了从银行贷款和直接获取发行资格而获得直接融资以外,没有更多其他的融资手段,这进一步加剧了融资能力的弱化。 3 、资源配置功能低效,股市和宏观经济缺乏必要的联系 由于股权结构形式单一并缺乏流动性、上市公司产业分布不尽合理等因素,导致股市资源配置功能低效。同时,二级市场交易量和规模起伏过大,突出表现在一些ST 股票虽然经营业绩不尽如人意,但市盈率却非常高,甚至达到60 — 100 倍。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股市与宏观经济的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我国股市宏观经济晴雨表的功能却未能充分体现,股票市场的资源被各种人为和非人为的因素消耗殆尽,股市和宏观实体经济出现了脱节现象。 4 、股市功能缺乏财富效应,居民财产转移渠道存在风险 虽然2007 年我国股市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但也未能解决股市总体回报率较低的趋势。2008 年以来,股票市场持续低迷更是造成居民财富较大幅度缩水。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这固然鼓励了居民积极参与股市的发展,但目前股市缺乏使居民财富增值的持久能力。 (二)股市结构存在缺陷,股市持续发展缺乏必要的支持 1 、“政策市”阻碍了股市发展的有效性 目前股市的结构性缺陷主要表现为股市的发展目标需要随政府的发展思路而不断变化。这种反复波动的状况不仅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还会打击股市参与者的积极性,往往会造成两种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分析毕业论文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分析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1.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 (2) 1.1我国的证券市场的发展状况 (2) 1.2证券经营机构的发展状况 (3) 2.我国证券市场所存在的问题 (3) 2.1证券市场规模过小 (3) 2.2资本市场主体缺位 (4) 2.3市场分割整体性差 (4) 2.4流动性不足 (5) 2.5证券市场制度不健全 (5) 3.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 (6) 3.1理论创新酝酿重大突破 (6) 3.2制度创新将全面推进 (7) 3.3产品创新将系列化 (7) 3.4资本市场将日益走向成熟稳定 (8) 3.5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趋势 (10) 参考文献 (10) 感谢信................................................................................ (11)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分析1.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 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证券市场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始于改革开放初期。1981年到1987年国债年均发行规模仅为59.5亿元,进入90年代以来国债发行数额年均达到千亿元,而1997年已达到2412亿元。实践证明,我国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证券市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反过来促进了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了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力地支持了一批国家重点企业的发展和重点项目的建设,从而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1.1我国的证券市场的发展状况 证券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我国的证券市场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速度快,规模不断扩大,金融产品品种呈多样化趋势。 (2)证券市场的交易体系初具规模。 我国证券市场的交易已经形成集中交易和分散交易相结合的格局。集中交易包括沪深两大交易所和“两网”。分散交易主要是分布在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近300个大中城市的证券营业网点,包括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业务部以及银行、信用社的证券代办点。 (3)证券市场的管理走向规范化,法制化。 《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中,对证券市场的管理做了明确的规定,同时成立了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委是国家对全国证券市场进行统一管理的机构,证监会是证券委的监督执行机构。在《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中,条例不仅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管理体制,而且对股票的发行、交易,上市公司的收购、股票的保管、清算、过户,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证券违法行为的调查和处罚等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是规范我国证券市场的一部重要法律法规。

证券分析标准与交易行为规范(参考Word)

《证券分析标准与交易行为规范》 教程介绍 本教程是美国最大基金富达基金工作手册,它由上世纪60年代名震华尔街的被誉为“投资巨擘”、“华尔街金童”的华裔金融巨子蔡至勇(Gerald Tsai)和“华尔街私募基金教父”罗纳德.迪文共同编著而成。 一、教程的特点 1、教程是成为顶尖交易者的具体标准(交易实践工作手册) (1)它从实践交易的角度出发 教程是站在交易者的角度来认识市场、理解交易的,它要解决的是告诉交易者,应该怎么做?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为何这样做?不能做什么?否则会造成怎样的恶果。它强调的是心知肚名的应用,即理智的交易。从而决定了它不是一本简单的知识普及型的读物,而是服务于特定人群的专业工作手册。 (2)它是让市场参与者成为顶尖交易人可复制的“模板” 分析工具使用标准是由华尔街多位成功优秀交易人对其运用核心要点的集成,并将那些能为工具根本原理所明确解释的部分保留所形成的。市场分析要点更是建立目前最为伟大的证券理论基础之上的(以下对理论有更详细讲解)。交易行为的规范不仅取自多位成功优秀交易人,同时还经历公司(富达、曼哈顿基金)众多职业人员反复实践与总结,更经过了理论基础、工具原理、甚至兵法谋略逻辑推理反复提炼而成。在交易行为规范方面

不仅是注重交易行为的正确性,更强调了行为实现的简洁化、逻辑有序化、效率化,同时不断警告交易者必须杜绝那些致命交易行为的出现。

它是分析工具正确运用的标准,是规范化交易行为的工作手册。 2、分析工具简洁化标准紧扣运用要点 分析工具、指标只选择直观揭示市场运行本质的六项工具。包括K线形态(包括抵抗线)、趋势线、轨道线、EXPMA、成交量,和BOLL和通道线辅助指标。这让交易者能清晰理解自我分析目的并集中解决关键问题,避免了过多衍生工具的大量重复使用和相互干扰。 分析工具在实践运用上,明确了使用要点的标准,降低了无效和错误运用概率。更为关键的是纠正了多个社会普遍存在的严重错误理解和运用之处,例如趋势线画法的严重错误,记忆众多K线组合、形态并预测,等严重错误问题。这使得交易者进行分析工作变得简单易行,同时还避免了众多负面作用,使分析更为精准。 3、分析工具上强调具体实践运用而非简单介绍 K线上强调看盘实践中战斗区的运用和K线对重要关键位置突破力量的运用,以便及时捕捉买卖点机会;

中国证券市场的特点

中国证券市场的特点 自1981年财政部首次发行国库券,揭开了新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新发展的序幕,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1991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证券集中交易市场的形成,自此我国的证券市场就书写着自己曲折甚至稍许离奇的历史,并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和有序化的发展道路,证券市场开始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证券市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健康和稳 定的,因而了解证券市场则是有其必要性的。证券市场是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场所。从广义上讲,证券市场是指一切以证券为对象的交易关系的总和。从经济学的角度,可以将证券市场定义为:通过自由竞争的方式,根据供需关系来决定有价证券价格的一种交易机制。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证券市场是完整的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和调节货币资金的运动,而且对整个经济的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回顾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证券市场虽然起步晚、时间短,但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证券市场之一,在国民经济中正日益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事物的发展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在中国证券市场这短暂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册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使得我们党政领导人逐渐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指导其健康发展,避免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出现。以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建立为起点,回顾我国这十五年的发展历程,证券市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90-1998年)是证券市场由局部地区试点转向全国性市场发展阶段。这一个阶段的证券市场发展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分散式柜台交易转向集中撮合方式交易。沪交所和深交所逐渐将柜台交易收权经营,改变原来混乱、控制不便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交易额和交易程序的简捷性。二是扩展局部地区发展成为全国范围的证券交易环境。经过上海和深圳的试点,我国对证券市场的发展逐渐摸索出自己的道路,这符合我国的政策要求和国情需要,这对下一个阶段工作的进行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三是南巡讲话,培养有价证券的金融市场。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对深圳的开发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不仅推动了沿海城市的发展进步,也促使了证券市场在人们心中开始产生的疑虑逐渐消于无形,打破人们对股票的错误认识四是国家监管,建立证券监管体制。我国对证券市场进行集中统一监管和行业自律,国家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对市场进行宏观监控,使其发展有序、平稳。 第二个阶段(1999-2002年上半年)以证券法的颁布为标志,促进证券市场规范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市场发展体现了法制化的特征。该法以法律形式确认了证券市场的地位,为其规范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同时规定了证券市场运行的各种原则,推动证券经营机构与银行、财政、信托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集中统一监管的证券体制。 第三个阶段(2002年下半年至今)是证券市场改革发展进一步深化的时期。2004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证券市场的发展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其发展特点表现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监管工作也强化了资本市

股市投机问题的分析与策略.pdf

1.过度投机的表现 我国股市过度投机的表现,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1股指在短期内大起大落 自1993年以后,股市规模迅速扩大,但股指狂涨暴跌。这种短期内的暴涨暴跌,与宏观国民经济环境和微观企业经营业绩失去了起码的关联,表现出十足的非理性、投机性的特点。没有多少投资者真正是以投资为目的去进行投资,这就形成了我国股市中存在的一个奇观现象——“投资者不投资”。 1.2各种概念、题材弥漫市场 股市应当而且只有一个永恒的题材——业绩,即通过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让投资人把那些价值被低估的股票价格提升到与其内在价值相符的价位。但目前,我国股市却充斥着浩如烟海的题材、概念,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与投资价值严重背离,股价与公司业绩之间几乎没有必要的相关性,劣质企业的股价反而大大高于绩优股的股价 1.3独特的庄股现象 庄股现象是目前我国股市的一大特色。庄家人驻的股票,无论当时大势如何,它都能以自己独特的轨迹运作:或疯长,或狂跌。在庄家看来,股票只是一个用以炒作的电脑符号,无所谓有无投资价值。庄股现象正是过度投机和投资理念扭曲的生动表现。 1.4换手率过高 衡量股市投机性最常用的指标是股市的换手率,是某一时期内成交量与流通总股数的比值,它是反映股票流通性强弱的指标之一。换手率越高表明股票的平均交易频率越高,也就是股票的持有期越短。中国股市自成立以来,其换手率一直保持着极高的水平,近几年来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2.我国股市过度投机的原因 2.1中小投资者缺乏投资方面的知识和相应的能力 在成熟的股票市场,交易者对股价走势有不同看法,其不同的交易行为能减缓股价的波动。而我国股票市场起步较晚,不少中小投资者缺乏金融、证券方面的知识以及相应的分析、决策能力,赌博及暴富心理强,在股票交易中大多听消息、听股评,盲目跟风,追涨杀跌,形成了一种不良的股市投机气氛。 2.2信息不对称及信息披露的不规范 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投资者的行为极为容易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舆论,而不考虑自己拥有的信息行为。同时,由于各种法制法规不是很健全,市场也未发展成熟,部分企业常常隐瞒必要信息,公布虚假信息。企业这种不规范行为使市场投资者无利可图,因而转向投机行为。 2.3机构投资者推动投机行为 在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中、小投资者都是委托基金等投资机构进行交易,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成为稳定市场的重要力量。我国近些年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其基本目的就是遏制投机,稳定市场。但是,这些为遏制投机而培育的机构投资者,有不少反过来参与短线炒作,成为投机炒作的力量,使我国股市的投机行为加剧。 2.4我国股市对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没有建立约束机制 我国一些上市公司缺乏对股东的回馈意识,只知道配股、增发新股,而很吝啬于向股东分红。然而,现金分红作为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重要方式,是投资者实现合理投资回报的有效渠道。投资者从上市公司得不到分红回报,只好投机炒作赚差价利润。 3.解决我国股市过度投机问题的建议 3.1进一步强化政府作用 不可否认,我国政府和监管部门为抑制投机,引导理性投资做了大量的工作,近几年更是不断加大监管力度。但由于市场发育和政府行为的探索性和渐进性特点,政府风险防范仍然存在制度性缺陷。因此,需要完善政府风险防范的制度性功能,规范并改善证券市场资金供给,从而形成完善的市场风险防范新体系。 另外,中国证监会首先应该维护一个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严格执行股票市场交易规则,禁止以权炒股和内幕交易。加强监管绝对不是为了监管而监管,监管只是手段,监管绝对不是目的,加强监管的最终目的和落脚点还是为了保证我国股票市场过度投机行为降至最低,使股票市场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3.2上市公司改善自身盈利能力,创造良好的投资氛围 上市公司要科学地进行规划和管理,获得核心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以保持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地成长。同时,上市公司的发展目标应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谐统一,要拥有形成竞争优势所需的优势资产、可增长技能、特殊关系等优势资源。上市公司应通过各种努力,改变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低下的现状,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树立投资者长期投资的信心,改变我国股市的过度投机炒作现象。 3.3利用市场机制来制约过度投机 市场机制的作用在于通过其自身的客观规律调节供需矛盾,应该尽量减少人为干预。市场经济的精髓是以市场的供

证券行业大数据可视化平台建设方案

证券行业大数据解决方案 前言 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传统证券业也逐步走向市场化和网络化,行业在快速变化中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一方面国家监管层面逐步放开管制,加强监督,鼓励创新。另一方面,证券行业内部各公司也在不断的与时俱进,从经纪、资管业务的网络化,到证券版银联的发展,再到个性化、移动化、社交化的客户服务。 证券公司要在这样竞争激烈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需要在满足监管层合规审计的要求下,以客户为中心,对内深化运营和服务,提高现有客户体验和单客户价值;对外实时了解市场和上市企业等信息,加强跨界合作,对潜在客户精准定位和营销。 在这样背景下,数据成为券商提供内外竞争力的关键,只有及时准确地获得客户在内部和外部的交易、行为,媒体偏好,社交内容的信息数据,才能更好的了解客户,做好营销和服务,并不断优化产品设计和运营。 证券行业大数据问题及解决方案 1、哪些数据需要纳入到大数据平台上来? 证券公司内部在经纪业务、资管业务、投行业务和自营业务中存在各个系统,例如股票交易系统、理财交易系统、用户开户系统、客服系统等。同时,在各个业务中又存在各种角色,如用户,上市公司、融资方、出资方、托管行等。这些角色在各个系统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着各种结构的数据,这些数据产生的不但数量大,类型多,速度快,而且可能会存在各个系统的不一致。

同时,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和证券公司相关的各个角色也在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大量的网络数据,例如用户的购物行为、媒体资讯浏览等,上市公司的投融资、并购活动等。各业务形态也都在大的市场环境下受到影响,例如政策法规、国内外金融形势、重大事件等。这些数据中哪些应该被纳入大数据平台呢,是根据最终的业务场景来决定,还是将所有能获取的数据全部纳入,深入挖掘,以数据说话呢? 本方案的大数据理念是数据标准化和分层接入。对目前和将来可获取的数据类型、来源进行充分调研和理解,制定统一的数据接入标准、结构化标准、归一化标准、挖掘标准,以实现很好的系统扩展性。根据业务需求、数据类型、范围、来源、采集技术、实时性要求等进行分层接入,尽量保证原始数据完整性,整合数据一致性和挖掘数据价值度。 2、如何进行跨渠道的用户生命周期运营管理? 移动端、PC端乃至类似Apple Watch等可穿戴设备都已成为用户数据触点。股票、投资理财、投顾服务等各个业务,涉及到交易、风控、清算等系统的数据都是用户在各个触点、场景下的痕迹,对这些数据进行拉通和分析,可以掌握用户在该券商所处的生命周期,从而可以有的放矢的。对用户进行针对性运营。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我国股票市场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我国股票市场 摘要: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的最新研究前沿,它突破了传统金融学的观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投资者的行为,本文即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分析我国股 票市场的投资者行为。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投资、股票市场 Abstract:The behavior finance study is the financial study newest research front, it broke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finance study viewpoint, studied investor's behavior from the psychology angle, this article namely analyzes our country stock market from the behavior finance study angle the investor behavior。 Key words :Behavior finance、Investment, stock market 传统金融理论是建立在市场参与者是理性人的假定的基础上的。在传统金融 理论中理性人假设通常包括两方面:一是以效用最大化作为目标,二是能够对一 切信息进行正确的加工和处理。在此基础上,传统金融学的核心内容是“有效市 场假说”。这里的假设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市场的各参与主体在进行决 策时都以实现期望效用最大为准则;二是市场的各参与主体都能够根据他们得到 的信息,对市场的未来做出无偏差估计;在该假设前提下,一个必然的推论便是 证券的价格反映了一切可以得到的公开信息:投资者无论多么明智,都不能够获 得与其所承担风险不对称的额外收益。 但是投资者在事实上并不都是像理论上的那样理性,而是具有某种情绪,许 多投资者在决定自己对资产的需求时受到无关信息的影响。与理性假设不同,现 实世界的人其实是有限理性的。在股票市场上,有许多不能用传统的金融理论来 解释的现象,本文即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分析我国股票市场上投资者的行为。 一、行为金融学及其创新意义 所谓行为金融学,从字面上理解,是将人的行为融入金融学研究范畴的一门 学科。但更确切地讲,行为金融学是以心理学上的发现为基础,辅以社会学等其 他社会科学的观点,研究投资者如何在决策时产生系统性偏差,并尝试解释金融 市场中实际观察到的或是金融文献中论述的,与传统金融理论相悖的异常现象的 一种理论。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和发展,被许多经济学家称之为经济学和金融学的“非理性革命”,充分地说明了其理论创新意义,具体说来: 1、描述和解释了行为与金融行为的科学内涵,创新性地提出了行为金融学 的范式这一科学范畴,强调行为金融学是人们感知金融市场的理论和方法。其基 本的逻辑是,由于金融活动主体是具有理智和情感等完整心智结构的现实“行为人”,每个人既是自利的,又是利他的,因而就可能不一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个体在市场活动中会产生各种心理和行为偏差,人们的行为不一定符合市场 规律的要求,使得“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即所谓的市场失灵。 2、无效市场理论。论述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有效性,在一个充满不确定的经 济现实中,信息是复杂的,收集信息是有成本的,交易者占有的信息是不完全、不对称的,即他们是噪声交易者,金融市场不是有效率的市场。 3、投资者心态模型。分析和研究了投资者由于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出现 各种决策行为偏差如过度自信和反应偏差、处置效应、从众行为等,强调人的行 为的非理性对于金融市场的运行和效率具有重大影响。

资本市场现状分析

资本市场现状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1、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在市场交易活跃,产品创新不断涌现,市场机制逐步发展,监管环境日益完善及参与主体不断增多等有利条件的推动下,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市场结构, 截止到16年6月30号,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额达到人民币46.3万亿,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证券化率从13年的41.6%上升到 75.4%,年均增长率达到35%, 股权融资方面;2013年至201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市场股权融资总额从人民币3968亿元人民币增至人民币15459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7.4%,债券市场方面;中国市场债券品种今年来不断增加,债券市场规模近年来增长迅速,截止到15年12月31日,以债券总额计,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

2、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迎来机遇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截止到2016年6月30日,中国共有126家注册证券公司,证券公司的总资产、净资产及净资本分别达到人民币5.8万亿、1.5万亿、1.2万亿, 2013年到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营业收入从人民币1592亿人民币增长至5752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0.1%,,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平均净资产回报为16.86%,发展前景看好。 近些年来,新三板挂牌数量大幅上升,从2013年12月31号的356家增加至截止2016年6月30日的7685家,新三板已成为证券公司服务战略新新产业的中小企业的重要手段。新三板的增长将为具备较强新三板业务能力的证券公司带来大量业务机会。 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增加了企业对并购的需求,推动了中国并购重组市场的迅速增长,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2013年至2015年,中国市场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从人民币45亿元增至人民币1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5.6% 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综合类券商,在主营领域都有着不错的实力,随着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整个证券行业将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券商机构,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观。

我国证券市场及其信息披露守则.doc

我国证券市场及其信息披露制度- 一、证券市场特性与信息披露 1.证券产品与信息披露。信息披露制度是指证券市场上的有关当事人在证券的发行、上市和交易等一系列环节中,依照法律、证券主管机关或证券交易所的规定,以一定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公开与证券有关的信息而形成的一整套行为惯例和活动准则。信息披露制度之所以会成为证券市场制度的核心,是由证券产品的以下特殊性所决定的。价值预期性,即证券产品的价值与其未来的状况有关;价值不确定性,即证券产品的价值可能会与人们的预期不一致,会随着某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外部性,即证券市场具有公众参与性,证券价格对各方面信息反映非常灵敏,同时证券指数的变化对各经济主体的行为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信息决定性,即消费者完全是按照证券产品所散发出来的各种信息来判断其价值。由证券产品的以上特性可知,其交易价值几乎完全取决于交易双方对各种信息的掌握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做出的判断,是一种信息决定产品。而上市公司由于经营决策的不断调整而在为一个动态的信息源,并由此导致证券价格的变化。可见,一个比较公平合理的证券价格应能够随时比较完整地反映影响人们预期的因素。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决定影响预期因素能否被及时反映到证券价格中及其被反映程度的基础。 2.证券市场信息与信息披露。证券市场上的信息是非对称

的,主要表现在:第一,信息在筹资者与投资者之间的分布不对称。根据非对称信息论,通常企业管理人员比投资者更多地了解企业内部经营活动,因此在对弈关系中具有优势地位,而投资者只能通过管理者提供的信息间接评价市场价值,导致证券价格与其内在价值的偏离。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以下两种机会主义行为更加剧了这种偏离。一是道德风险。在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现代股份企业中,股东与经理之间呈现“委托-代理”关系,二者在目标、风险、利益和动机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抉择。在信息分布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经理人员可能为了实现自身效用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二是逆向选择,即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社会经济资源并不能按照效率优先的原则进行配置。因为这时市场价格的变化并没有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那些出高价者可能并不是能产生最大化社会利益的经营者。第二,信息在投资者之间分布不均匀。由于信息分布的不均匀以及信息传播具有一定的时滞,在股票市场中可能出现内幕交易的情况。那些具有信息优势的人,可以事先知道有关部门的政策动向或者公司重大的经营决策,并以此获得暴利;而那些不具有信息优势的人,就可能成为受害者,还会加剧社会财富的不公平分配。 3.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与信息披露。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市场有效性是指没有人能持续获得超额利润。有效市场有以下几种类型。弱式有效市场。如果市场是弱式有效的,那么证券价格充分反映了由历史上一系列交易价格和交易量中所隐含的信息,从而投资者不可能通过对以往的价格进行分析而获得超额利润。半强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假定历史数据以外的所有公开信

数据仓库在证券业的应用

数据仓库在证券业的应用 随着数据仓库技术的发展,在线分析、数据挖掘已渐渐获得了券商的青睐,但数据仓库在证券业中却鲜有成功的案例,大部分券商对数据仓库也都持观望的态度,对数据仓库的应用仅限于研究阶段。那么究竟数据仓库的“行”在何处:它可以为我们带来什么?为什么“不行”:它的应用为什么不能达到其预期的效果?怎样才能使数据仓库从“不行”的模式转到到“行”的模式?本文试对此进行探讨,并认为数据的集中统一是数据仓库应用的基础;确立合理的数据模型是数据仓库应用的核心;高效的应用系统是数据仓库应用的动力;良好的外部环境是数据仓库成功应用的外部保障。 数据仓库的“行” 这里所说的数据仓库的“行”主要是指数据仓库可以做什么,它的使用能为证券业带来哪些好处,为什么对券商来说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工具。 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是在数据库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不同时期的数据集合,用以支持企业经

营管理中的决策过程。它通常由三个部分构成: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及数据挖掘,它们之间具有极强的互补关系。数据仓库用来对大量的数据按一定的结构进行组织存储;联机分析处理则可进行灵活丰富的多维分析与查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企业的运作情况,并对未来进行预测;数据挖掘则是对现有数据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分析,从中找出对经营管理有用的结论。 由上述对数据仓库的叙述,不难看出特别是对券商这种数据密集型的企业而言,数据仓库技术的应用在以下三个方面有其得天独厚之处和现实的意义: 提升客户服务虽然大部分券商已积累了大量的客户信息和交易数据,但现在还没有办法对客户的贡献度、盈亏情况、持仓情况及操作习惯等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客户提供针对其个人习惯的投资组合建议。而通过建立数据仓库,为客户资料的统计分析提供基本的信息源和辅助工具,已成为券商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的关键。 提高资产质量数据仓库中强大的分析和预测功能为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可根据股市行情走势、上市公司的资料以及宏观微观经济数据等对

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代证券市场发展趋势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研究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中国金融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无论是改革的深度、开放的广度,还是发展的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银行、证券、保险业迅速发展,金融资产质量不断提高,金融体系逐步完善,金融改革加快推进这表明当今中国金融业更具活力、更加开放,正在成为世界金融格局中的新生力量中国金融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与现代金融制度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改革任重而道远要使中国金融企业真正经得起开放条件下市场竞争的考验,经得起经济周期变化的考验,还必须继续推进银行、证券、保险企业的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加快转变经营机制,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 【关键词】:证券市场,现状,问题,解决方法

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标志着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已由过去单一依靠货币市场转入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结合的新的运行机制。实践证明,它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壮大国有经济的实力, 促进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 开始发挥越来越显著的积极作用。我国证券市场自1990年沪深证券交易所开市以来到今年已经是二十一年了,这二十一年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据中国证监会统计资料截止2011年九月上交所上市公司923家,总市值达16.2万亿。深交所上市公司1363家,总市值达到7.97万亿。 1、回顾中国证券市场二十一年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政策,由此开启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局面。在中国经济发展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当代证券市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应运而生。1981年财政部首次发行国库券,揭开了新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新发展的序幕。 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社会资金的巨大需求,国家开始了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并率先在上海、深圳等地展开。从此恢复了我国中断了30多年的证券交易业务,开始上海股票的柜台交易。 1990年,国务院批复上海浦东新区开发政策,同意在上海设立证券交易所。同年11月,上海证券交易所经国务院授权,人民银行批准,正式宣告成立。第二年,即1991年4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得到批准正式成立。沪深交易所成立后,本地发行的股票开始进场交易,这就是所谓的上海“老八股”和深圳“老五股”。之后国内其它地方发行的公司股票开始陆续在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国内证券交易开始逐步规范化。刚开始,上海交易所对股票的交易价格进行管制,将股票交易的涨跌幅严格限制在1%以内。1992年1月20日,邓小平南巡,肯定股票试点作用,造就了国内证券市场一轮大行情。由于股票供不应求,市场迅速上升,而股市的上升带来的“财富效应”进一步刺激了投资大众对股票的需求,于是国家开始加大股票供给,以发行股票认购证进行摇号抽签的形式发行新股,沪深股票市场规模开始迅速扩大。1992年5月2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全面放开股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