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州科瑞大厦基础选型和设计

广州科瑞大厦基础选型和设计

广州科瑞大厦基础选型和设计

倪萍;张纪贵

【期刊名称】《地下空间》

【年(卷),期】1997(17)3

【摘要】广州科瑞大厦位于广州经济开发区,地处珠江三角州冲积平原内,在厚

土层下为强风化和中风化泥质页岩,对于九层及四层的框架结构,单轴最大轴力为8000kN,需选择桩基方案。考虑到地下水、单轴承载力以及环境的限制条件,选择了高强预应力管桩方案。该方案桩身承载力高;成桩质量有保证,施工快捷,造价较为合理,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桩型。

【总页数】4页(P137-140)

【关键词】桩基;选型;设计;高层建筑;预应力管桩

【作者】倪萍;张纪贵

【作者单位】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展地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73.13

【相关文献】

1.广州珠江新城广晟大厦超高层结构选型及设计 [J], 邓建强;宛树旗

2.广州万科万景德超高层结构选型及设计 [J], 郑少昌

3.小议高层大厦地基处理工程基础选型及设计 [J], 蔡高勇

4.广州萝岗某高层项目基础选型与设计 [J], 冯志镔;刘雪兵

5.中国电科院“基于多年冻土地基基础工程性质试验的杆塔基础选型与设计”项目通过评审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层建筑平板式筏板基础设计计算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b19139992.html, 高层建筑平板式筏板基础设计计算 作者:赛里曼.海切木汉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3期 摘要:高层建筑基础选型是整个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施工难度和工期。本文以湖北某高层住宅楼的基础设计为例,介绍高层建筑基础的选型和筏板基础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高层建筑;基础选型;筏板基础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高层建筑地下室通常作为地下停车库,建筑上不允许设置过多的内墙,筏板基础能充分发挥其地基承载力,刚度大整体性好,调整不均匀沉降,更好的满足停车库的空间使用要求,同时施工难度小,缩短工期,降水及支护费用相对较低等优点,在高层建筑中广泛应用。本文以湖北某高层住宅楼的基础设计为例,介绍高层建筑基础的选型和筏板基础的设计方法。 2筏板基础结构设计 2.1 工程地质概况 本工程地下室1层,地上17层,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土分布自上而下分别为:①素填土层,厚度1.7~2.6m; ②粘土层,厚度6.4~7.1m, 标贯击数为15~17击; ③粉质粘土层,厚度2.7~4.0m, 标贯击数为10~11击;④粘土层,厚度2.6~19.8m, 标贯击数为12~17击; 2.2 基础结构方案选择 根据地基土质、上部结构体系、柱距、荷载大小、使用要求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的不同,筏形基础可分为梁板式和平板式两种类型。与梁板式筏基相比,平板式筏基具有抗冲切及抗剪切能力强的特点,且构造简单,施工便捷;对于框架-核心筒结构宜采用平板式筏形基础。本工程基础占地面积为1142m2,总荷载为210792KN,即要求地基平均承载力为185kPa。从地层剖面分析,地下室开挖后板底标高下的土层为硬-坚硬状粘土,标贯击数为15~17击,经深度及宽度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300kPa,可满足要求。地基的验算包括地基承载力和变形两个方面,对于高层建筑,变形往往起着决定性的控制作用。本工程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浅谈高层建筑桩基础设计

浅谈高层建筑桩基础设计 高层建筑是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为了保障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高层建筑的桩基础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桩基础不仅要负责支撑建筑物自身的重量,还要抵御地震、风载荷等外部力的影响,因此,高层建筑桩基础设计必须经过深入的研究和精心的规划。 首先,高层建筑桩基础的设计需要考虑地质条件。在地质勘探的基础上,首先要了解地下土壤的类型、密度、承载力等基本参数,以确定桩基础的选型和数量。在地下存在岩石裸露或密度高的土层时,可以考虑采用基础下埋岩石或钢筋混凝土桩等桩式;而在地下存在松软的沉积物时,可以选用钻孔灌注桩、挤密桩或吊装钢管桩等形式。 其次,高层建筑桩基础设计要考虑地下水位的影响。在地下水位高或易受潮湿影响的地区,可采用水泥搅拌桩、预应力桩等防渗形式,以提高桩体的密实性和抗渗性;同时,在设计桥式结构时,还要考虑水流的冲刷和侵蚀力,以保证桩体的长期稳定性。 另外,高层建筑桩基础设计还需要考虑外部力的作用。因为高层建筑经常会受到外部力的影响,如地震、风荷载等,因此桩基础一定要能够承受这些力的影响。在设计时,可以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形状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确定桩基础的布置方式和稳定性,以增强桩体的抗震性和承载能力。

最后,高层建筑桩基础设计还要注重建筑节能。为了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和环境污染,高层建筑常常会采用建筑节能技术,如地源热泵、太阳能发电等形式,这也对桩基础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中,工程师需要充分考虑节能技术的需求和限制,确保桩基础的结构紧凑、工艺先进,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桩基础设计是一个全面而复杂的工程,需要考虑众多因素。因此,工程师需要充分了解地形地貌、地质地貌和建筑物的设计要求,确定合理的桩基础选型、布置方式和施工工艺,并在整个建筑过程中持续监测桩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高层建筑的可靠运行。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2)

8.4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 8.4.1 筏形基础分为梁板式和平板式两种类型,其选型应根据地基土质、上部结构体系、柱距、荷载大小、使用要求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框架-核心筒结构和筒中筒结构宜采用平板式筏形基础。 【条文说明】 筏形基础分为平板式和梁板式两种类型,其选型应根据工程具体条件确定。与梁板式筏基相比,平板式筏基具有抗冲切及抗剪切能力强的特点,且构造简单,施工便捷,经大量工程实践和部分工程事故分析,平板式筏基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8.4.2筏形基础的平面尺寸,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的布置、地下结构底层平面以及荷载分布等因素按本规范第五章有关规定确定。对单幢建筑物,在地基土比较均匀的条件下,基底平面形心宜与结构竖向永久荷载重心重合。当不能重合时,在作用的准永久组合下,偏心距e 宜符合下式规定: e ≤0.1W /A (8.4.2) 式中:W ——与偏心距方向一致的基础底面边缘抵抗矩(m 3); A ——基础底面积(m 2)。 【条文说明】 对单幢建筑物,在均匀地基的条件下,基础底面的压力和基础的整体倾斜主要取决于作用的准永久组合下产生的偏心距大小。对基底平面为矩形的筏基,在偏心荷载作用下,基础抗倾覆稳定系数KF 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B ——与组合荷载竖向合力偏心方向平行的基础边长; e ——作用在基底平面的组合荷载全部竖向合力对基底面积形心的偏心距; y ——基底平面形心至最大受压边缘的距离,γ为y 与B 的比值。 从式中可以看出e/B 直接影响着抗倾覆稳定系数K F ,K F 随着e/B 的增大而降低,因此容易引起较大的倾斜。表16三个典型工程的实测证实了在地基条件相同时,e/B 越大,则倾斜越大。 F y B K e e e B γγ ===

广东 张夏明 高强预应力管桩(PHC桩)基础设计的要点分析

高强预应力管桩(PHC桩)基础设计的要点分析 张夏明 摘要:建筑楼房的基础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楼房的结构承受能力。本文是结合工程实际对高强预应力管桩(PHC桩)基础在设计中常遇到的问题结合规范要求进行了分析及总结。 关键词:高强预应力管桩承载力特征管桩选型设计 前言 随着建筑工业的发展,对工期及经济效益的要求越来越高,工程技术人员加快了对新技术探索的步伐,实际工程中出现了大量的新技术及新工艺,预应力管桩基础作为一种新的基础形式被应用于工程中已有十多年的历史。由于其施工工期短且造价相对较低,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其设计理论、施工工艺及检测技术已非常成熟,为了更好地规范和指导预应力管桩的设计、生产及施工,广东省于1998年颁布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22-98)。为了减少预应力管桩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人们对预应力管桩的施工工艺又作出了改进,出现了静压式预应力管桩的新工艺,同时广东省又颁布了?静压桩基础技术规程?。现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对混凝土空心管桩的设计及施工也作了具体规定。本人也参与了若干工程预应力管桩基础的设计,就预应力管桩设计的基本要点总结如下: 一、预应力管桩承载力特征值的取值 1、预应力管桩的分类: 1)按混凝土强度等级分:PC桩和PHC桩 我们通常采用的预应力管桩为PHC桩(高强预应力管桩),以下所说内容均针对PHC桩。 2)按抗裂弯矩和极限弯矩的大小分为:A型、AB型及B型 由于设计中不考虑预应力管桩的抗弯,主要由施工工艺决定,以经济为原则。 3)按外直径分为:300、400、500、550、600mm等规格。

地基基础设计的注意事项

地基基础设计的注意事项 、正确使用地勘报告,基础选型由自己定,而不能地勘报告建议什么基础型式就用什么型式,总的来说,结构设计人员对地基基础设计比地勘人员内行。 2、冲击振动沉管灌注桩慎用:缩颈现象较普遍。 3、人工挖孔桩:在砂夹卵石层内施工(特别是扩孔)跨孔的可能性较大,施工有危险。桩太短(如小于6m),不能按桩算,应按墩算。 4、地基处理:换填、振冲、CFG桩(应算沉降,地基处理规范9.1.3条)。 5、地下室底板不按筏板设计,而采用所谓抗水板,其厚度不宜小于300,除地下水浮力,还有地基反力,应计算其配筋及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1第4.1.6条2款)。 6、伸缩缝、抗震缝处可不必设沉降缝。笔者见有一砌体结构6层住宅,设有100mm宽抗震缝兼沉降缝,因此抗震缝两边的条形基础为大偏心基础,极为不妥。 7、地下室底板下的垫层应采用C15混凝土(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4.1.5条)。

8、地下室墙竖筋及水平筋应注意最小配筋率min。 9、地下室墙应有水平施工缝。 10、超长地下室只留后浇带不能解决使用期间的温度及混凝土收缩问题,应采取加强配筋、加防裂剂、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等措施。地下室外墙、底板、顶板的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 11、沉降观测点应布置并应有观测点大样,观测方法应有说明,不能只说按某规范。 12、地基软弱下卧层验算:可用《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5.2.7条简化公式(应力扩散角),但Es1/Es2<3时查不到,也可用基底应力公式计算。 13、桩基(包括桩身质量、单桩承载力)检测,应有检测方法、检测数量等说明,不能只说按某规范。 14、无上部结构的纯地下室在地震区应不应该进行抗震设计?这个问题本来规范已有明确说法,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第6.1.3条3款规定地下室中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更低等级,《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第4.8.5条也规定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楼范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其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9度抗震设计时,地下室结构的抗震等级不应

建设方案中的技术选型和整体架构设计

建设方案中的技术选型和整体架构设计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而建设方案中的技术选型和整体架构设计则成为了关键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正确选择适合的技术和合理设计整体架构,对于项目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技术选型和整体架构设计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技术选型 技术选型是指在建设方案中,根据项目需求和目标,选择适合的技术方案。在进行技术选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项目需求分析 在进行技术选型之前,首先需要对项目的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这包括对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安全需求等方面的考虑。只有明确了项目的需求,才能更好地选择适合的技术方案。 2. 技术评估 在进行技术选型时,需要对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评估和比较。这包括对技术的成熟度、可行性、适用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同时,还需要考虑技术的稳定性、可扩展性、易用性等因素。 3. 技术趋势 在进行技术选型时,还需要考虑技术的发展趋势。选择具有较好发展前景和潜力的技术方案,可以为项目的长期发展提供支持。 二、整体架构设计

整体架构设计是指在建设方案中,根据项目需求和目标,设计项目的整体架构。一个好的整体架构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在进行整体架构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模块划分 在进行整体架构设计时,需要将系统划分为多个模块,并确定各个模块之间的 关系和交互方式。合理的模块划分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2. 数据流设计 在进行整体架构设计时,需要考虑数据在系统中的流动方式和处理方式。合理 的数据流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3. 安全设计 在进行整体架构设计时,需要考虑系统的安全性。这包括对用户身份验证、数 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方面进行设计,以保护系统的安全。 4. 扩展性设计 在进行整体架构设计时,需要考虑系统的扩展性。合理的扩展性设计可以为系 统的未来发展提供支持,减少后期的改造成本。 总结起来,建设方案中的技术选型和整体架构设计是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环节。通过正确选择适合的技术方案和合理设计整体架构,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因此,在项目的初期阶段,需要对技术选型和整体架构设计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评估,以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

高层建筑结构地基基础设计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高层建筑结构地基基础设计的常见问题 及解决措施 摘要:高层建筑基础选型因地而异,对地基条件良好的高层建筑,应该优先 选择天然地基;对一些不良地质条件的高层建筑,需采取加固处理措施,并综合 考虑多种因素,对具体细节进行优化调整,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现阶段,我国 高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仍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容易造成工程建设中的资源浪费,甚至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常见问题;解决措施 1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特点 1.1复杂性 不同地区的房建工程项目有所不同,地基的地质条件和地形条件有一定的差 异性,一旦当地区域的房建工程地基存在软弱土壤或是地质结构非常复杂,就会 导致地基工程的施工更为复杂繁琐,需做好地基土壤的勘查工作和分析工作,按 照具体勘查结果,针对性选择地基工程施工的技术。 1.2隐蔽性 由于地基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主要是在地下进行施工,可能会存在隐蔽性的 施工问题,如果不能科学合理进行处理,将会导致地基结构的施工质量和稳定性 不符合标准规范,因此,需要企业采用现代化的地基工程施工控制技术。 2高层建筑结构地基基础设计常见问题分析 2.1地基处理方案设计问题 实际设计过程中,有些地质勘察工作效果不佳,容易出现一些数据不准确、 勘察不全面、资料不可靠的问题,会直接影响最终的设计效果。有些设计人员对

地基岩土的工程特性把握较差,不能充分利用成果数据进行地基处理方案设计, 而且在数据分析、现场核查等方面不够重视,导致地基加固处理措施不当,对于 提升地基承载能力以及后续的基础选型十分不利。 2.2基础方案设计优选问题 高层建筑结构基础设计存在一定的复杂性,需要根据建筑用途、安全等级、 结构类型、现场条件、施工水平、质量、工期及造价等方面的要求,因地制宜地 进行基础方案设计,保证建筑物的正常和安全使用。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有些设 计人员技术水平不足,不能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开展设计工作,在技术性能分析、经济性能分析、施工工艺分析等方面不够全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漏洞, 不能通过科学方法进行方案比选,可能导致在实施过程出现各种困难。有些设计 人员图纸绘制不详细、不准确,对具体细节不够重视,难以达到指导施工的完善 程度,这些都是高层建筑基础方案设计存在的突出问题。 3高层建筑结构地基基础优化设计策略研究 3.1高层建筑施工项目的地基工程施工之前,勘查工作非常重要,直接影响 整体地基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果。因此企业在地基工程方面应积极采用前期勘查 控制技术地基施工前期相关人员应重点将场地地形图和平面坐标图有机整合开展 勘查工作,全面采集相关的水文资料和地质资料等,收集有关的数据信息,科学 计算地基的变形范围和埋深深度,准确计算建筑的承载力,为地基工程的高质量 和可靠性施工提供准确依据;其二,地基结构均匀度、稳定性和数据信息的勘查。地基工程施工前期勘查阶段,重点分析地基结构均匀度数据、稳定性数据和相关 的数据值,明确工程项目地质类型情况,以此为基础严格进行勘探深度和节点的 控制;其三,取样测量的勘查。地基工程施工前期相关勘查技术人员应做好现场 区域地质结构的取样测量工作,在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不同区域选取地基结构的样本,实验室进行地基稳定性、土壤均匀性和土壤类型的检验检测分析,为工程项 目地基施工提供保障。 3.2提高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深厚回填土场地基础选型的讨论及实例分析

深厚回填土场地基础选型的讨论及实例 分析 摘要:对于深厚回填土场地,填土层中填土成分较复杂,含较多石块等硬物 的地基基础选型的讨论分析;介绍钻(冲)孔灌注桩、锤击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植桩、地基处理后采用浅基础等基础若在本工程中采用时的相关信息及注意事项;以及介绍上述基础形式对本场地的适用性及优缺点分析。 关键词:深厚回填土;基础选型;地基处理 1工程概况 某工程由20栋多层建筑及其他附属用房组成。建筑物总高度为17m~20m,地 面以上4~5层,采用框架结构,典型柱距为9.5mX12m,8mX10m,柱底力最大单柱 荷载约7000KN。建筑地基允许变形值应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5.3.4的规定,即建筑物相邻柱基的沉降差允许值为0.002L(L为相邻柱 基的中心距离)。 拟建场地内原为山地,周围为丘陵,场区地形起伏大,钻探期间实测钻孔孔 口标高113.00~153.00m,高差较大,土方平整后场地较平整。 2地质条件介绍 根据场地钻孔揭露,上部第四系覆盖土层主要为人工堆积成因的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冲、洪积成因的淤泥质土;坡积成因的粉质粘土、残积成因的粉质粘土; 下伏基岩为侏罗系花岗斑岩及石英砂岩。 拟建场地自上而下的地层为:人工填土、淤泥质土、粉质粘土、砂质粘性土、全风化花岗斑岩、全风化石英砂岩、强风化花岗斑岩、强风化石英砂岩、中风化 花岗斑岩、中风化石英砂岩。

人工填土层为素填土,填土层一般具有空隙较大、承载力较低、压缩性较高,自稳性差、透水性较好的特点,局部含上层滞水,填土层中填土成分较复杂,含 较多石块等硬物,部分钻孔揭露硬物含量超过50%,最大超过70%;部分石块块 径较大,超过50cm,填筑密实度不均匀,压缩性变化较大,部分区域填土较深厚,钻孔揭露填土最大厚度达30米,根据场地原始地形判断,填土下部坡度较大, 厚度变化较大,填土后期将发生相应沉降,填土厚度较大的地方预测沉降较大, 且存在不均匀沉降,填土厚度变化较大的地方预测不均匀沉降较大。 图1工程地质剖面图 3基础选型方案对比 3.1钻(冲)孔灌注桩 根据揭露的土岩层情况,结合拟建建筑物荷载要求,当单柱荷载较大或填土 层较厚、填方较深的区域,可考虑使用钻(冲)孔桩方案,以具有一定厚度的强 风化或者中风化岩为桩端持力层采用钻(冲)孔灌注桩。持力层为强风化花岗斑 岩(侧阻70kpa,端阻1200kpa)或中风化花岗斑岩(单轴抗压强度为4MPa);桩以摩 擦桩为主,桩承载力特征值由桩长及入岩深度控制。 钻(冲)孔灌注桩施工时应注意问题:1应选用适当的施工工艺,保证成孔 和清孔质量,水下灌注混凝土时严格执行有关的规范、规定,保证成桩质量;2 应采取有效措施清除孔底沉渣;3施工时,要考虑到基岩风化不均问题对施工的

土木工程中的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

土木工程中的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 摘要:土木工程中的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是确保建筑物和结构稳定性的重要环节。地基处理包括土壤改良和加固技术,旨在提高地基土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前期调查和勘察则为基础设计提供必要的地质和水文信息,以便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计算。基础设计涵盖了选型原则、计算方法和模拟技术,确保基础结构能够承受各种荷载和环境条件的影响。正确的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不仅有助于减少工程成本,还能提高工程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因此,这些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对土木工程领域至关重要。 关键词:土木工程;地基处理;基础设计 引言 土木工程的成功始于坚实的基础。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是土木工程领域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们直接影响着建筑物和结构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和安全性。在这个领域,工程师必须综合考虑地质、水文、土壤性质、荷载等多种因素,以确保设计出符合工程要求的基础结构。地基处理涵盖了一系列技术,如土壤改良、加固和基础类型选择,旨在提高地基土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与此同时,前期调查和勘察则为基础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地质信息,以便工程师可以进行精确的计算和模拟,以满足工程的需求。 一、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概述 (一)地基处理的定义与背景 地基处理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环节,旨在改善土地的物理和工程性质,以满足建筑物或基础结构的要求。它是确保建筑物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关键步骤。随着建筑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对地基处理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地基处理可以包括土壤改良、地下水位控制、基础类型选择等一系列措施,旨在确保基础结构的稳固和可持续性。

(二)基础设计的重要性与目标 基础设计是土木工程中的核心部分,它的质量和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工程的稳 定性和安全性。基础的设计要考虑地下土壤的性质、荷载传递、抗震性能等因素,以确保建筑物或结构在使用寿命内不会发生沉降、位移或损坏。因此,基础设计 的目标是满足工程的荷载要求,同时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的关系 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密切相关,两者相辅相成。地基处理可以通过改良土壤、加固地基、控制地下水位等方式,为基础提供更加稳定和安全的支撑。基础设计 则需要充分考虑地基处理的效果,选择合适的基础类型和尺寸,以确保基础与地 基之间的协调和适应。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的紧密合作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工程 的质量和可持续性,降低工程风险,确保工程的成功实施。 二、地基工程前期调查与勘察 (一)地质勘察与地形分析 地质勘察是地基工程前期调查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地质勘察,工程师可以 了解地下土壤和岩石的性质、层位、分布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地质问题,如断层、滑坡、溶洞等。地形分析则关注地表的地势、地貌、地形特征,以确定土地 的坡度、坡向和排水情况。这些信息对基础设计和地基处理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 (二)地下水位测定与分析 地下水位的测定与分析是另一个重要的前期调查内容。地下水位的高低和变 化对地基工程具有重大影响。高地下水位可能导致地基沉降、土壤液化等问题,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控制地下水位。地下水位的分析也有助于预测地下水对基础 结构的影响,如地下水的腐蚀作用。 (三)地基工程前期评估与风险分析 在地基工程前期调查中,对潜在风险的评估是至关重要的。工程师需要综合 考虑地质情况、地下水位、地形特征等信息,分析潜在的工程风险,如地滑、地

建筑桩基础设计规范

建筑桩基础设计规范 建筑桩基础设计规范 桩基础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基础形式,主要是为了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为了确保桩基础设计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一套规范和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筑桩基础设计规范。 一、设计原则 1. 桩基础应根据工程性质、地质条件、桩型和承载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计。 2. 桩基础应具备良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确保建筑物在正常使用和地震等外力作用下不发生沉降或倾斜。 3. 桩基础设计应满足相关国家和行业的规范和标准要求。 二、桩的选型 1. 桩的选型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进行,常见的桩型有混凝土灌注桩、钻孔灌注桩、钢管桩等。 2. 桩的直径和长度应根据建筑物的荷载要求和地质条件进行计算和选择,确保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三、桩基础的设计计算

1. 桩基础设计应按照相关的力学原理和桩的受力特点进行计算和分析,确定桩的受力状态和承载能力。 2. 桩的侧阻力和端阻力应根据地质条件和桩的类型进行合理估算和计算,确保桩的整体承载能力。 3. 桩基础的抗拔能力应根据建筑物的荷载要求和地质条件进行计算,确保桩在抗拔方面具备足够的稳定性。 四、桩基础施工要求 1. 桩基础的施工要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2. 桩基础的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质量控制和监督,定期检查桩的质量和稳定性。 3. 桩基础施工完成后,应进行质量验收和检查,确保桩的质量和承载能力符合设计要求。 五、桩基础的检测和监测 1. 桩基础的检测应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包括桩的质量、尺寸、强度等方面。 2. 桩基础的监测应定期进行,包括桩的沉降、倾斜、抗拔性能等方面。

建筑基础选型方案分析

建筑基础选型方案分析 建筑基础选型方案分析 建筑的基础是确保建筑物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设计的初期阶段,选型合适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对建筑基础选型方案进行分析。 首先,建筑基础的选型应考虑的因素包括土壤条件、建筑的类型和规模、地震活动等。不同土壤条件对基础承载力和稳定性有着直接影响。在软弱土壤中,可以选择采取加筋混凝土桩基础或深基础来增加抗压能力。而对于较坚硬土壤,可以选择采用浅基础如筏基础或连续墙基础。此外,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则需要选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或加固基础,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其次,建筑的类型和规模也是选型基础的重要考虑因素。对于高层建筑或大型建筑物,由于其重量较大,需要选择能够支撑其重量的强大基础。这时,可以选择采用桩基础或其他深基础,以提供足够的承载力。而对于小型建筑物,如住宅或小商业建筑,浅基础如连续墙基础或扩展基础,可能是更为合适的选择。 另外,建筑基础选型还应考虑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可持续性。建筑的使用寿命对选型方案的要求不同。对于短期使用的建筑物,可以选择相对经济的浅基础。而对于长期使用的建筑物,应选择较为耐久和稳定的基础类型,以减少维修和改建的需求。此外,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建筑项目开始考虑基于可再生材料和能源的建筑基础选型方案,以降低对环

境的影响。 最后,建筑基础选型还要考虑到经济性和技术可行性。选用合适的基础类型需要综合考虑施工难度、工期、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等因素。有时,建设预算的限制可能需要在经济性和安全性之间做出权衡。因此,选型方案要在满足建筑物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成本和施工难度。 总结起来,建筑基础选型方案的分析需要综合考虑土壤条件、建筑类型和规模、地震活动、使用寿命、可持续性、经济性和技术可行性等因素。只有在全面考虑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才能选择出适合建筑物的稳定、耐久、经济和可持续的基础类型。

基础形式的选择

基础形式的选择 摘要:“万丈高楼平地起”,每个建筑都是在地基上开始建造起来,而基础最先建造,是整个建筑至关重要的开端。它承担了上部结构的全部荷载,将其均匀稳定 地传送到地基上。基础的构造形式多种多样,在建筑结构的设计阶段,如何结合 各种条件进行周全合理地选择,对于整个建筑结构来说,非常重要。 关键词:基础形式;选型;荷载;承载力;设计阶段 建筑结构建造在地基之上,基础处在地基和上部结构之间,整个建筑结构的 全部荷载都是先传递到基础上,再传到地基里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基础的形式多种多样,如何进行合理地选择至关重要。当然,除了进行基础设计,也可以直接对地基进行处理,形成人工地基,设计上也常常将地基处理作为结构 底部设计的一部分,合称为地基基础设计,而不是单纯地称为基础设计或地基设计。在下文中,笔者仅将地基基础设计中的基础选型设计问题单独拿出来进行探讨。 1、基础形式分类 基础选型首先要分清楚基础的种类和各自的特点。从基础埋深来分,基础分 为浅基础和深基础,从受力特点来分,也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而从具体 构造形式来分,一般分为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桩基础和桩筏基础等。从后面的构造形式来分,很多工程技术人员是熟悉的。以下笔者换一个方式,从 空间的角度来简单说明这些具体构造形式的传力特点,并说明其适用范围。 2、基础传力特点和适用范围 如果将各种基础和地基之间的相互关系,视为点、线、面和空间中的几何关系,可以更容易理解各个基础构造形式的传力特点。在基础选型过程中,可在一 定程度上根据它们各自的传力特点和适用范围进行初步的选择。 独立基础是将上部结构传下来的压力以点的方式作用到地基这个平面上,虽 然每个独立基础都将上部结构比如框架柱的底面积进行的一定的放大,但相对于 整个大地基来说,可视为一个点。多个独立基础则视为多个点。因为独立基础底 面的压力小于地基的承载力,因此,这个面足够承载独立基础传递下来的荷载。 该类基础之所以称为独立基础,是由于各个基础之间不直接连接,相互独立,因此,多用于荷载较轻的低层框架结构中,作为框架柱下的基础。钢结构中也多见。 条形基础则是以线的方式作用到地基平面上。当上部荷载较大,点会将平面 击穿时,通过采用线的方式来扩大受力面积,减小基底压强,可满足承载力要求。条形基础多用于砌体结构,沿着整段墙体进行建造,当然,也可以用于荷载较大 的框架结构,比如为了减小柱下荷载或减少相邻柱间的不均匀沉降,将基础连通,形成柱下条形基础。 如果将上部荷载扩大到线的方式仍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则将线扩大 到面,进一步减小基底压强,形成筏板基础。此类基础均适用于框架结构、剪力 墙结构等上部结构形式。一般高层建筑底部压力较大,往往采用筏板基础来满足 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要求,甚至在为满足基础埋深要求的同时,将筏板基础做 成一个箱体,作为补偿性基础进一步减小底部压强又充分利用底部空间,这也是 高层建筑往往采用筏板基础的原因。 地基中的持力层埋深较大的时候,就可考虑采用桩基础,从地基浅层扩展到 深层,此时又可以突破平面概念,从三维空间去寻找地基承载力了。此种情况更 符合摩擦端承桩的特点。桩基础属于深基础,当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沉降量过大

地基基础设计

地基基础设计 地基基础设计 导语:在地基基础设计中包括了对基础的设计和对地基的处理,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地基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基础的选型和造价。本文就地基的处理和基础设计进行的讨论。=地基土体的承载力和工程造价综合各方面的情况进行确定。 一、引言 基础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体。基础把建筑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传给地基。从平面上可见,竖向结构体系将荷载集中于点,或分布成线形,但作为最终支承机构的地基,提供的是一种分布的承载能力。 如果地基的承载能力足够,则基础的分布方式可与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但有时由于土或荷载的条件,需要采用满铺的伐形基础。伐形基础有扩大地基接触面的优点,但与独立基础相比,它的造价通常要高的多,因此只在必要时才使用。不论哪一种情况,基础的概念都是把集中荷载分散到地基上,使荷载不超过地基的长期承载力。因此,分散的程度与地基的承载能力成反比。有时,柱子可以直接支承在下面的方形基础上,墙则支承在沿墙长度方向布置的条形基础上。当建筑物只有几层高时,只需要把墙下的条形基础和柱下的方形基础结合使用,就常常足以把荷载传给地基。这些单独基础可用基础梁连接起来,以加强基础抵抗地震的能力。只是在地基非常软弱,或者建筑物比较高的情况下,才需要采用伐形基础。多数建筑物的竖向结构,墙、柱都可以用各自的基础分别支承在地基上。中等地基条件可以要求增设拱式或预应力梁式的基础连接构件,这样可以比独立基础更均匀地分布荷载。 如果地基承载力不足,就可以判定为软弱地基,就必须采取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软弱地基系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在建筑地基的局部范围内有高压缩性土层时,应按局部软弱土层考虑。勘察时,应查明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和土质情况,根据拟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提供相应参数。冲填土尚应了解排水固结条件。杂填土应查明堆积历史,明确自重下稳定性、湿陷性等基本因素。 在初步计算时,最好先计算房屋结构的大致重量,并假设它均匀的分布在全部面积上,从而等到平均的荷载值,可以和地基本身的承载力相比较。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大于4倍的平均荷载值,则用单独基础可能比伐形基础更经济;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小于2倍的平均荷载值,那么建造满铺在全部面积上的伐形基础可能更经济。如果介于二者之间,则用桩基或沉井基础。 二、地基的处理方法

建筑结构设计中桩基设计分析

建筑结构设计中桩基设计分析 【摘要】 桩基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设计质量直接 影响到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文从桩基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材料选择、荷载计算、施工工艺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和探讨。桩基设计需要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来选择合适的 材料和施工工艺,同时还需要严格控制质量以确保桩基的稳定性和承 载能力。桩基设计的实际应用涉及到各种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桩基设计 分析是不可或缺的,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桩基设计,才能保障建筑结 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 建筑结构设计、桩基设计分析、重要性、作用、基本原理、方法、材料选择、荷载计算、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实际应用、安全性影 响。 1. 引言 1.1 建筑结构设计中桩基设计分析的重要性 建筑结构设计中桩基设计分析的重要性在于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 安全性。桩基设计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建筑 物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通过对桩基设计进行分析,可以确保建筑

物在承受各种外力作用时不会发生倒塌或变形。桩基设计分析也能帮助工程师选择合适的桩基类型和材料,从而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整体质量。 1.2 桩基设计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 在建筑工程中,桩基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桩基是指在地下或水中钻孔后浇注混凝土,以承受建筑物荷载并将荷载传递至地基深层的一种基础结构。它能够有效地分散建筑物的荷载,降低地基的变形和沉降,从而保障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桩基设计不仅能够改善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还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和抗风性能,确保建筑结构在各种外部环境条件下均能保持稳定。 在建筑工程中,桩基设计还可以用于解决地基复杂、多变或不适宜承载荷载的情况,如软土地基、地下水位高、地基组织不均匀等。桩基设计可以根据具体工程要求选用不同的桩基类型,如钢筋混凝土桩、预应力桩、摩擦桩、笔形桩等,以满足工程的要求。桩基设计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桩基设计分析,才能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性,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2. 正文 2.1 桩基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桩基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是桩基工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桩基设计的核心目标是将建筑物的荷载通过桩基传递

探讨基础设计方法及技术要点

探讨基础设计方法及技术要点 摘要: 对于房屋建筑来说,基础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整个房屋建筑的质 量和施工成本,做好基础设计历来是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介绍 了影响房屋建筑基础设计的因素,分析了基础设计选型的原则,探讨了基础设计 方法及技术要点,为房屋建筑基础设计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基础质量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房屋建筑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同时其结构也越 来越复杂,尤其是在城市建筑高层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对房屋建筑结构设 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础作为房屋建筑的地下部分,具有承载上部结构、传递 荷载等作用,其设计是否科学和合理对于房屋建筑整体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 性都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如果基础没做好,就可能导致房屋建筑的不均匀沉降,导致墙体开裂等,同时设计方案也决定着基础选型以及后续施工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可见做好基础设计是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中之重。 1 影响房屋建筑基础设计的因素 1.1上部结构 房屋建筑的上部结构采用何种形式、地上建筑高度、墙体厚度等在很大程度 上决定了基础的类型、埋深和截面积等,因此是基础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 因素。这主要是因为,上部结构的类型、高度和墙体厚度不同均会导致房屋建筑 荷载在基础上分布的特点不同,继而对基础沉降、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的要求也 不同,因此在对基础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 1.2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基础的设计承载能力,地质条件的范畴很大, 因素很复杂,其中有两个条件对基础设计影响最大: 其一是地基持力层的特点, 地基持力层是与基础相接的土层,该土层是承受房屋建筑负荷的主要部分,因此 持力层土质特点( 黏土、砂质土、砂粘土等形式) 、压缩模量、持力层承载能力等 参数应是房屋建筑基础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二是桩基穿越土层的情况,包括 土层中地下水的分布特点和桩基穿越能力等,基础选型过程中必须将这些因素考 虑进去。 1.3施工环境 施工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自然环境因素包括环境温度、抗震等级等,由于构成基础的材料是钢筋混凝土,如果环境温度过低就可能导致基础出现 开裂情况,因此基础设计时应考虑低温施工,以便采取应对措施,而抗震等级将 影响基础设计时是否需要设置抗震缝以及抗震缝设置的数量和位置等。人工环境 对基础设计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筑施工过程中避免不了各种振动,为保证基础的稳定就应当在设计之初充分考虑; 第二,如果需要打桩,则桩基在 入土后就会将土向周围挤压,造成挤土效应,从而使周围的土层产生一定的应力,改变周边建筑物基础的受力情况以及对周围地下管网造成挤压,因此基础设计时 要尽量降低这种影响。 2房屋建筑基础设计选型的原则 2.1经济合理性原则 房屋建筑基础设计不但要考虑技术性的指标,而且还要符合经济性的原则, 因此基础自身的材料消耗也要为实现整个建筑工程的成本目标奠定基础,另外, 基础设计的经济性原则还体现在设计的基础要有助于保证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

浅谈建筑基础设计的选型优化

浅谈建筑基础设计的选型优化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兴起,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因为土地使用空间的局限及周边的限制,建筑物的高度越建越高,这大大增大了基础设计的难度和基础所占整个工程的比重。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建筑基础施工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隐蔽工程,具有不确定高,一旦出现问题难以修复等特点,而且基础形式多种多样,如何合理的进行基础的选型是基础设计中最应当注重的环节。文章以在复杂地质情况下基础的选型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建筑基础选型上常常遇到的问题和误区,以及经济角度和施工角度出发分析如何进行建筑基础的最优选型。 关键词:基础类型基础设计基础选型 1. 建筑基础的分类 1. 1. 建筑基础的类型 随着城市和现代化施工技术的发展,现代高层建筑多种多样,但大致可以分为扩展基础 (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等)、筏式基础(板筏基础、带梁筏基础)、箱型基础、墩基础及桩基础(灌注桩、预制桩)等;其中扩展基础、筏式基础、箱型基础属于浅基础,而墩基础及桩基础属于深基础。 1.2浅基础的特点 浅基础,顾名思义就是埋置深度较浅的基础,不用经过复杂的土层结构,其具有受力简单明确,施工风险低,施工速度快,造价相对较低,是基础设计的第一选择,但对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均匀性有一定要求,上部结构刚度和荷载均匀性对其有重大影响,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且一般不允许基础底面出现受拉区域。

1.3 深基础的特点 地基土存在较厚的软弱土层(例如淤泥、杂填土等),较硬土层埋深较深,采用浅埋基础不能满足地基强度和变形要求,常采用深基础代替,其特点为以坚实土层或岩层作为持力层,但持力层下部一定范围内不能存在孔洞或软弱层;基础埋置较深,施工难度大,对施工机械、施工质量的管理要求高;整体性好、承载力高、沉降量小、结构布置灵活;造价高,出现问题造成的后果严重,一般需进行质量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工程的施工。 二、浅基础和深基础的荷载传递机理和破坏模式 2.1 浅基础的荷载传递机理 基础上部结构物传来的荷载(集中荷载和分布荷载)通过基础与地基的接触底面,传入到地基持力层中。浅基础的荷载传递机理,实际就是附加应力在地基持力层中分布扩散的机理。 附加应力的扩散与荷载大小及分布形式、基础刚度、地基土的性质有很大的关系。地基土中应力分布的平面问题,可以由弹性力学得到精确的解。应力分布的空间问题,俄国科学家boussinesq也给出了精确解。但是,由于土体本身性质的复杂性,在地基基础设计过程中,只是根据基础的埋深及宽度,对土体的承载力特征进行修正;计算地基变形时,地基内的应力分布,则采用各项同性均质体线性变形体理论,按分层总和法计算。 归根结底,浅基础的荷载传递机理,还是采用的各项同性均质体弹性变形理论,按照弹性力学的原理求解附加应力分布。 2.2 浅基础地基破坏模式 不考虑基础本身的破坏,讨论地基的破坏形式。 浅基础的地基破坏,主要与土体的性质有关。有三种破坏模式:一是整体剪切破坏,二是局部剪切破坏,三是冲剪破坏(又称刺入剪切破坏)。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2024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2024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2024 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基础承载体,其设计规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结 构安全和使用寿命。以下是地基基础设计规范2024的主要内容: 一、标准规范 2.对于特殊地质条件的地区,应根据当地地质情况和工程要求,制定 相应的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二、地质调查 1.在进行地基基础设计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地质调查,包括地质勘探 和土质实验。 2.地质勘探应包括地质概况调查、地层勘查、地下水勘查等内容,以 确定地质情况和地下水位。 3.土质实验应包括土壤分类、孔隙比、含水量、压缩性等指标的测试,以确定土壤的力学性质。 三、基础形式 1.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荷载和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基础形式,如承 台基础、独立基础、桩基等。 2.基础形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地质条件和施工工 艺等因素。 四、基础选型

1.根据地质调查和建筑物的载荷计算,确定基础的尺寸和选型。 2.基础的尺寸设计应满足承载力、稳定性和变形要求,并考虑施工的 可行性。 3.基础选型应综合考虑经济性、可行性和可靠性等因素。 五、地下水处理 1.对于地下水位较高或地表水位较低的地区,应采取合适的地下水处 理措施,如井点降水、泵取地下水等。 2.地下水处理措施的设计应符合《建筑地下水的排水与防护技术规范》(JGJ137)等相关规范的要求。 六、施工监管 1.设计单位应对地基基础施工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施工按照设计要 求进行。 2.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技术规范执行,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 七、防护措施 1.在进行地基基础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周边进行防护,确保周边环 境的安全和稳定。 2.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地基基础发生沉降、变形或破坏。总结:

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方案优化设计分析

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方案优化设计分析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近几年,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高层建筑为越来越多,高层建筑极大的节约了用地,拓宽了人们的活动空间。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地基基础设计十分重要,其关系到建筑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因此对高层建筑地基基础优化设计进行 分析,意义深远。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方案;优化 引言 建筑物的地基基础是设计结构的重要环节,是建筑工程最先思考、设计和 施工的部位,建筑工程的根本立足点就在于地基基础的合理设计。地基之所以如 此重要的原因在于地质情况非常复杂,不稳定,地基基础在土中受力形式多样, 外界不确定影响因素较多。在建筑工程中,一般情况下整个土木建筑造价的5% 左右,特殊情况时,比如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基础埋设相对来说比较深的时候, 土建造价可能会增加到10%以上。因此,综合以上情况,在设计地基基础的过程中,可以设计提出不同的方案,对不同的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造价的高低等, 选择出最优的方案。 1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方案选择原则 1.1合理设置沉降缝 在对高层建筑地基进行具体设计过程中,需对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从具 体应用层面上分析,先要对沉降缝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第一步在实施基础设计 过程中,对主流应用形式进行分析,如果有沉降不合理情况,就需要以形变状态 为依据,对基础底面进行适当调整,不但会因为不均匀沉降问题使其受到影响, 基础设施形式或者基础设施施工水平较差,均会导致其受到一定影响。在具体设 计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当应用相应的基础设计流年,按照嵌固手段对其进行具体 设计。不同建筑类型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为了实现防水目的,可以对基础结构 进行适当调整,选择最为合理的方案。 1.2充分利用地下空间 高层建筑在扩大空间范围过程中,也需要适当扩大地下空间,如果对空间 进行具体扩大过程中,有不合理的操作,可能会对空间带来一定的影响,从而导 致建筑地基无法合理使用。对相关规定进行分析发现,在对高层建筑基础进行埋 设过程中,要求其达到建筑高度的5~7%。同时,还需要对结构稳定性进行充分 考虑,对碱性和移动性的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如果出现密度较大的情况,为了实 现施工的基本要求,需要施工人员及时进行填土工作。明确了施工基本高度后, 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积极了解并确定已有的计算基础,针对结构应用的方式和类型 进行明确。对基层岩石尽心积极分析,找出可能会对高层建筑结构带来影响的因素。同时,技术人员应当将锚杆当成基础,适当增加现有结构基础的造价管理程序。 1.3提升建筑稳定性 站在建筑稳定性的角度进行分析,会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高层建筑基础中,基层岩石会因为场地面积而受到影响,技术人员具体操作过程中,需对基层 岩石所具备的承载力以及地压缩能力进行充分利用,对其应用能力进行合理有效 的分析,最终形成成本投入的目的。同时,土层自身也会对地基带来一定影响。 为了增强全体应用强度,需要在住宅区进行相应的桩基设计,此后在商业区建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