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的常用词语集释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的常用词语集释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的常用词语集释

第一类:官职变迁类

1、贬降职《旧唐书·刘禹锡传》:“~连州刺史。”

2、谪被罚流放贬职《岳阳楼记》:“滕子京~守巴陵郡。”

3、徙调职《史记·淮阴侯列传》:“~齐王信为楚王。”

[辨]在调职的意义上,“迁”表示升官,“左迁”则表示降职。“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在《史记》《汉书》中,这两字的区别尤为明显。

4、知主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产其将~政矣。”

5、判高职位或出任地方官《宋史·韩绮传》:“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相州。”

6、任担负、担任《史记·蒙恬传》:“恬~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7、授授给、给予《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朱轮军,即军中拜~。”

8、辟(bi)征召《晋书·谢安传》:“初~司徒府,除佐著作郎。”(当初受司徒府的征召,拜官为著作郎。)

9、举推荐、推举《左传·襄公三年》:“~其偏,不为党。”(偏:指任副职的人)

10、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史记·贾谊传》:“孝文帝说之,超~,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11、除任命,授职李密《陈情表》:“~臣洗马。”(洗马,官名)

12、提提拔《北史·魏收传》:“~奖后辈,以名行为先。”(名行:名望和德行)

13、坐因犯……罪或错误《汉书》:“群臣~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

此外还有一些短语,也是与官职变迁有关,比如说“以荫补 +(某官名)”,意思是“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 +(某官名)”。

第二类:古今同形异义类

卑鄙【今义】品性低劣。【古义】卑,出身卑微,鄙,鄙陋.常用作谦词。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不过【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古义】不超过。如: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必【今义】事理或情理上不需要。【古义】不一定.如:是故弟于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不好【今义】坏。【古义】不美丽。好,容貌美。如:是女子不好。(《西门豹治邺》)

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第一天。【古义】刚刚一开始.如: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赤壁之战》)

从而【今义】表顺接的连词。【古义】从,跟从:而,连词,连接的后一部分补述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处分【今义】对犯罪的或犯错误的人给以处罚。【古义】处置、处理,如: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雀东南飞》)

从事【今义】①做某种事情。②(按规定)处理。【古义】可以泛指一般属官。如: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伶官传序》)

大风【今义】巨大的风。【古义】麻风病。如: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

地方【今义】①指各省、市、县,与“中央”相对。②指非军事的部门、团体等,与“军队”相对。③区域。④部分。【古义】地,土地;方,方圆。如: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毛遂自荐》)

斗争【今义】指对抗或奋斗行为。【古义】吵闹、打架。如: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羌村三首》)

多谢【今义】对人表示感谢之辞。【古义】多多劝告。谢,劝告。如: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反复【今义】①一次又一次,重复。②忽而这样;忽而那样。【古义】扭转形势,回复到原先的状态。如: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

风流【今义】①有业绩、有才华的。②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③指与男女间的放荡行为有关的。【古义】①杰出的人物或功业;英俊、杰出。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②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逢迎【今义】迎合、巴结。【古义】迎接;如:新妇识马声,蹑瞬足相逢迎。(《孔雀东南飞》)

非常【今义】表程度很深的副词;【古义】意外事故.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感激【今义】因得到帮助而对人产生好感。【古义】受感动而激奋。如: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更衣【今义】换衣服。【古义】上厕所,讳饰的说法。如: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

故事【今义】前后连贯、有吸引力,可用来讲述的事情。【古义】先例、旧事。如: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豪杰【今义】才能杰出的人。【古义】①有声望有地位的人。如: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起义》)②同今义。

何苦【今义】何必,表示不值得;【古义】哪怕、怎怕、怕什么。如: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活人【今义】活着的人。【古义】养活人,救活人。如:丽土之毛足以活人者多矣。(《甘薯疏序》)

或者【今义】表示选择的连词或副词。【古义】有的人,有些人。如:或者曰:“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闲廛未尽居也。”(《治平篇》)

横行【今义】行动蛮横,依仗暴力胡作非为。【古义】纵横驰骋。如: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即使【今义】表假设关系的让步连词.【古义】即,副词,就、便;使,派·、让。如: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西门豹治邺》)

交通【今义】①往来通达。③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古义】①勾结,如:因具富厚,交通王侯.(《论贵粟疏》)②交互相通。如: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结束【今义】发展或进行到最后阶段,不再继续。【古义】整理好装束。如: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面出。((冯婉贞))

鞠躬【今义】弯身行礼。【古义】恭敬谨慎地,如:鞠躬尽瘁,死向后已。(《后出师表》)

具体【今义】不抽象,不笼统。【古义】具,具备,体,形体。如:亦雁荡之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区域。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会计【今义】管理帐目收支等财务工作的人。【古义】会,聚会;计,商议。如: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西门豹治邺》)

慷慨【今义】①大方,不吝啬。②充满正气,意气激昂。【古义】意气风发,情绪激昂。如: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五人墓碑记》)

可怜【今义】①值得怜悯。②不值一提。古义;①可爱。如: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雀东南飞》)②值得同情。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优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可以【今义】能够。【古义】可,可以;以,凭借,用来。如: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赤壁之战》)

开张【今义】商店开始营业。【古义】不闭塞,广泛。如: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老大【今义】同辈或同伙中排行第一或地位最高的人。【古义】年龄大。如: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

南面【今义】南方,表方位。【古义】南,向南;面,面对,朝向。如: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柳敬亭传》)

烈士【今义】为正义、为革命献出生命的人。【古义】指有志于建立功业的人。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美人【今义】美貌女子。【古义】指美貌女子,也可特指歌伎、宫妃。如: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指宫妃)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前进【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古义】前,走上前;进,献上。如:相如前进缶。(《廉蔺列传》)

亲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古义】内亲外戚,包括父母、伯叔、子侄及母、妻家中的人。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归去来辞》)

其实【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古义】①它的果实。如: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②那实际情况,如: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

秋天【今义】秋季。【古义】秋,秋天;天,天空。如: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妻子【今义】配偶(女方)。【古义】妻和子女。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

肉食【今义】肉类食物。【古义】食肉。“肉食者”,指生活优裕的大官。如: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山东【今义】山东省。【古义】指战国时秦国殽山函谷关以东的楚、赵等六国。如: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稍稍【今义】稍微。【古义】渐渐地。如: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束手【今义】无办法,与“无策”连用。【古义】投降。如: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

虽然【今义】表示让步关系的连词。【古义】虽然如此,尽管这样。虽,虽然;然,如此,这样。如: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唐睢不辱使命》)

所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①……的原因。如:此其所以败也。(《察今》)②用来……的办法(手段、工具等)。如:而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治平篇》)

无论【今义】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的连词。【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如: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牺牲【今义】为正义而死。【古义】作为祭品的牲畜,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宣言【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的文告。【古义】公开扬言。如: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茼列传》)

学者【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古义】求学的人。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以往【今义】过去。【古义】从这里起到那里。如: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蔺列传》)

以致【今义】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古义】用来招请、招集。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

一切【今义】全部的。【古义】一律,一概。如: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采草药》)

殷勤【今义】热情而周到。【古义】关切、问候。如: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赤壁之战))

因为【今义】表原因的连词。【古义】于是写作了。如: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

有意【今义】有心思;故意。【古义】①愿意。如: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客孟尝君》)②有某种想法、打算。如:将军岂有意乎?(《荆轲刺秦王》)

约束【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古义】盟约。如: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丈人【今义】指岳父。【古义】老人、长辈。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荷纂丈人》)

丈夫【今义】妻之配偶。【古义】男子。如: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群英会蒋干中计》)

指示【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古义】指给人看。如: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至于【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表示另提一事。【古义】至,动词,表动作,到;于,介词,介绍出动作涉及的对象。如:屈原至于江滨。(《屈原列传》)

智力【今义】指人的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古义】智慧和力量。如:可谓智力孤危。(《六国论》)

中间【今义】当中。【古义】中,当中;间,夹杂着。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中国【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义】中原地区。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

祖父【今义】父之父。【古义】祖和父,祖辈和父辈。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

常用词语

(1)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

(2)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

(3)秩:官吏的俸禄,十

年为一秩。

(4)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5)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6)对:回答或对话。

(7)如:到,往。

(8)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

(9)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10)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言语不真实。

(11)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12)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

(13)僭:超越本分,过分,

虚假不真实。

(14)孤:幼年失去父亲。

(15)贷:借出、借入,宽容、宽免。

(16)狱:官司,案件,监牢。

(17)白:告诉。

(18)与:赞扬。

(19)多:赞扬。

(20)遽:急速,就,恐惧。

(21)尤:罪过过错,指责归

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

(22)给:食用丰足。

(23)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

(24)按:追究,考

察,调查。

(25)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

(26)令:美好,县令。

(27)执:捉拿。

(28)延:延请。

(29)省:减免。

(30)谢:道歉,推辞,告诉。

(31)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32)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

(33)察:考察,考察后给予推荐。

(34)赧:因羞愧而脸红。

(35)竟:结束,完。

(36)坐:因……而犯罪,因为。

(37)寻:不久。

(38)祚: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帝位。

(39)造:造访。

(40)过:拜访,经过,过失,责备。

(41)弑:子杀父,臣杀君。

(42)用:财用,因为。

(43)典:主持。

文言文中常见词语的用法

一、“之”的用法: ⑴【代词】他,她,它(们)。例: 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 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之:它,指狼。) ③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 ④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们,指齐军。) ⑤我见相如,必辱之。(之:他,指相如。) ⑥以杜君言泛讯之。(之:他们,旨狱中囚犯。) ⑦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之:它,指上文府吏的话。) ⑧遽扑之,入石穴中。(之:它,指蟋蟀。) 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它指兵器。) ⑵翻译为:的。例: ①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③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⑶【动词】往,到......去。例: ①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②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③诸将请所之。 ④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⑤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⑥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 ⑦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之”。) ⑧然后驱而之善,固民之从之也轻。(本义项指第一个“之”) ⑷这,此。例: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②其上以构脂、腊和氏灰之类昌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④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⑥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 ⑦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为之谋。(本义项指中间一个。) ⑸作宾语前置(倒装句)的标志。例: ①何陋之有? ②宋何罪之有? ③句读之不知。 ④何功之有哉? ⑤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文言文阅读复习宝典】专题09 实词(九)(基础知识)-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高考120个常见实词学习运用百宝箱9 实词知识积累 97.修 【词义分析】 其本义原指从容装饰,精心美化,后引伸至改造、整治,又引申为学习、追求、完善等。【链接课本】 ①修饰,装饰【修饰,增进,加强】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每要眇兮宜修(《楚辞?九歌?湘君》) ②治理,整治,修理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项脊轩志》) 修守战之具(《过秦论》) ③修建,修造 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④修订,撰写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答司马谏议书》) ⑤学习,求进步 一善易修也(《原毁》) ⑥长,高,引申为年龄的长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兰亭集序》)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成视之,庞然修伟(《促织》) 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 【相关成语】 茂林修竹:修:长。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不修边幅:修:修饰。边幅:布帛的边缘,比喻人的衣着、仪表。原形容随随便便,不拘小节。后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

修心养性:修心: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不期修古:期:希望;修:遵循。不要照搬老办法。指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变革。 修短随化:修:长;化:造化,旧指自然界的主宰者,迷信说法指运气、命运。人的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修:修理,修缮。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其他如:茂林修竹 【速记故事】 沛公占咸阳,是其之幸(幸运)也。且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宠幸),足见其志向远大。项王怨沛公夺咸阳,遂生灭其之心。幸(幸亏)项伯前来告张良。项王邀沛公赴宴,意因其无备杀之,后沛公幸(侥幸)得脱。 【高考速递】 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幸:宠爱、喜爱 憙疾病,帝亲幸视幸:皇帝到某处 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庆幸 【真题演练】 1.(2022春·福建漳州·高二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校考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也(借助)而绝.江河(横渡)今之众人 ..(许多人)勖.尔植(勉励) B.字.而幼孩(养育)聊.乘化以归尽(姑且)慈父见.背(被)列.坐其次(排列)C.责臣逋.慢(逃避)茂林修.竹(修整)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参.省乎己(检验) D.形影相吊.(安慰)群贤毕.至(全,都)则刘病日笃.(病重)感慨系.之矣(连接)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众人”意思是“一般人”;句意:现在的一般人。 B.“见”,动作偏指一方,指“我”;句意:父亲就弃我而死去。

高考文言文阅读常用实词虚词含义用法汇总

高考文言文阅读常用实词虚词含义用法汇总 常用实词 爱 “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 安 “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若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 被 “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温被 倍 “加倍”是后起常用义, "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道而行 本

“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追本溯源;舍本逐末;本性难移;变本加厉;英雄本色;无本之木 鄙 “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肉食者鄙;卑鄙龌龊;贵远鄙近 兵 “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兵不厌诈;兵强马壮;兵出无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兵临城下;兵戎相见;哀兵必胜;按兵不动;厉兵秣马 病 “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病入膏肓;蚌病成珠;贫病交攻;无病呻吟;同病相怜;愁潘病沈 察 “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 察言观色;明察秋毫;习焉不察;静观默察 朝

《千字文》解析及高考常用文言词语注释

《千字文》解析及高考常用文言词语解释 《千字文》是过去的启蒙读物,对今天的高中生也是很适用的。高考文言文阅读要求掌握120个文言词语和高中课本涉及的文化常识,《千字文》包含很多高考要求掌握的文言词语和文化常识。本文拟做解说。 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1、解释重点文言词语 玄:玄青色、深黑色。 宇:屋檐、房屋。 洪:大。 荒:远。 2、文化常识 宇宙:宇,指空间上的无穷。宙,时间上的无尽。 3、解析句子 天穹深黑,大地泛黄。宇宙无边,混沌蒙昧。 二、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1、解释重点文言词语 盈:满月。 昃:太阳西斜。 宿:读作,星宿。 2、文化常识 星宿:星座,分二十八宿。古人根据星宿测定人生祸福。 3、解析句子 月亮盈满却有亏,太阳升起又西斜。星辰排列天空中,熠熠闪烁映苍穹。 三、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解析句子 寒气消去暑气来,四时更替万物生。秋天收割冬储藏,天地人生行有常。 四、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1、解释重点文言词语 闰:闰月。 2、文化常识 律吕:音律的总称。古代把音律分为十二律,用竹管作定音器,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 3、解析句子 闰余时间累成月,加入其中成闰年。十二音律分律吕,彼此搭配调阴阳。

五、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1、致:招致、招来。 2、解析句子 乌云翻腾招来雨,白露凝结是为霜。 六、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1、丽水:金沙江。 2、解析句子 金玉出产各有地,金子生在金沙江,美玉产于昆仑山,美好事物藏僻远。 七、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1、解释重点文言词语 好:号称,称。 夜光珠:珍珠在夜里发光,所以称“夜光珠”。 2、文化常识 巨阙:越王铸造了五把宝剑,第一为巨阙,锋利无比。 3、解析句子 越王宝剑巨阙无比锋利,世间珍珠夜光异常珍贵。 八、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1、解释重点文言词语 柰:读nài,苹果的一种。又叫花红、沙果。 珍、重:珍贵、贵重。 2、解析句子 李子、沙果是水果珍品,芥菜、生姜是蔬菜名食。 九、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1、解释重点文言词语 鳞、羽:指鱼鳞、鸟毛。这里指代鱼、鸟。 2、解析句子 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百鸟在天上飞翔,鱼儿在水里潜游。 十、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1、文化常识 龙师:伏羲氏、神农氏、少昊(hào)分别用龙、火、鸟给百官命名,因此分别叫他“龙师”、“火帝”、“鸟官”。 人皇:天皇、地黄、人皇三皇之一。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的常用词语集释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的常用词语集释 第一类:官职变迁类 1、贬降职《旧唐书·刘禹锡传》:“~连州刺史。” 2、谪被罚流放贬职《岳阳楼记》:“滕子京~守巴陵郡。” 3、徙调职《史记·淮阴侯列传》:“~齐王信为楚王。” [辨]在调职的意义上,“迁”表示升官,“左迁”则表示降职。“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在《史记》《汉书》中,这两字的区别尤为明显。 4、知主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产其将~政矣。” 5、判高职位或出任地方官《宋史·韩绮传》:“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相州。” 6、任担负、担任《史记·蒙恬传》:“恬~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7、授授给、给予《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朱轮军,即军中拜~。” 8、辟(bi)征召《晋书·谢安传》:“初~司徒府,除佐著作郎。”(当初受司徒府的征召,拜官为著作郎。) 9、举推荐、推举《左传·襄公三年》:“~其偏,不为党。”(偏:指任副职的人) 10、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史记·贾谊传》:“孝文帝说之,超~,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11、除任命,授职李密《陈情表》:“~臣洗马。”(洗马,官名) 12、提提拔《北史·魏收传》:“~奖后辈,以名行为先。”(名行:名望和德行) 13、坐因犯……罪或错误《汉书》:“群臣~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 此外还有一些短语,也是与官职变迁有关,比如说“以荫补 +(某官名)”,意思是“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 +(某官名)”。 第二类:古今同形异义类

卑鄙【今义】品性低劣。【古义】卑,出身卑微,鄙,鄙陋.常用作谦词。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不过【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古义】不超过。如: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必【今义】事理或情理上不需要。【古义】不一定.如:是故弟于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不好【今义】坏。【古义】不美丽。好,容貌美。如:是女子不好。(《西门豹治邺》) 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第一天。【古义】刚刚一开始.如: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赤壁之战》) 从而【今义】表顺接的连词。【古义】从,跟从:而,连词,连接的后一部分补述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处分【今义】对犯罪的或犯错误的人给以处罚。【古义】处置、处理,如: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雀东南飞》) 从事【今义】①做某种事情。②(按规定)处理。【古义】可以泛指一般属官。如: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伶官传序》) 大风【今义】巨大的风。【古义】麻风病。如: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 地方【今义】①指各省、市、县,与“中央”相对。②指非军事的部门、团体等,与“军队”相对。③区域。④部分。【古义】地,土地;方,方圆。如: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毛遂自荐》) 斗争【今义】指对抗或奋斗行为。【古义】吵闹、打架。如: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羌村三首》) 多谢【今义】对人表示感谢之辞。【古义】多多劝告。谢,劝告。如: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反复【今义】①一次又一次,重复。②忽而这样;忽而那样。【古义】扭转形势,回复到原先的状态。如: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 风流【今义】①有业绩、有才华的。②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③指与男女间的放荡行为有关的。【古义】①杰出的人物或功业;英俊、杰出。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②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文言文常考实词大全【高考】

文言文常考实词大全【高考】 一、关于人物心理方面的词 1.疾:厌恶,憎恨,如:疾恶如仇;妒忌,如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病;痛苦,疾苦;缺点,毛病,如: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2.恨:遗憾,不满意(古人多用“怨”怨恨,恨不表,只有怨恨连用时才有仇恨义)。 3.望:埋怨,责怪,如:宗室贵族多有怨望者;名望,名声;盼望,期望;农历每月十五。 4.期:期望,要求,如:良剑期乎断;一定的时间期限;约定(日期);约会;周(年、月) 5.冀:希望,如:冀复得兔。 6.幸:希望,如: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宠幸,宠爱;特指皇帝到一处,驾幸;侥幸,如: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幸亏,如幸来告我。 7.矜:怜悯,同情,如:矜恤孤羸;注重,慎重,如:人矜节行;庄重,如:矜持(竭力保持庄重);骄傲;夸耀,如:自矜功伐。 8.伐:夸耀,如:无伐善。 9.施:夸耀,表白,如:无施劳。 10.耻:耻辱;羞愧,羞耻心;以……为耻。 11.厚:看重,如:固前圣之所厚;深,重,优厚,如厚待;(为人)厚道,不刻薄。

12.多:称赞,如:人以此多之。 13.少:轻视,看不起;稍微 14.易:轻视;交换;改变;容易 15.鄙:看不起,轻视,如:时议以此鄙之;庸俗,浅陋,如:孤陋寡闻;边疆,边远的地方;谦称自己。 16.哀:同情,如吾哀之。 17.贷:宽恕,如:虽亲属不贷;借出;借入 18.患:担忧,忧虑,如:不患寡而患不均;忧患,灾难,如:有备无患;得……病。 19.尚:崇尚,尊重,如:尚轻侠;尚且,如: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还,如:尚能饭否。 20.厌:通“餍”,满足,如:“抑为之不厌”;讨厌,如:“与可厌之”。 21.异:惊奇,奇怪,如:“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奇特,与众不同,如:“君子生非异也”。 二、关于学习修养为人方面的词 1.工:擅长。如:工擅文。 2.厉:磨练,磨砺;勉励,激励;严肃,严厉;磨刀石;磨。 3.劝:勉励,奖励;劝告。 4.勉;尽力,努力;鼓励,使人努力。 5.师:老师;以……为师;效法,学习。 6.训:教导,教诲,如训俭示康;规范,准则,如:不足为训;

(完整版)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 一、法律类 1.古代刑法: 笞:用竹鞭或竹板打。 仗:杖责,用棍子打。 流:流放 徙:做劳役,苦役。 劓:割鼻子 髠(kūn):削发,剃光头。 黥:面部刺字,用墨染黑,个别用朱色。刖:砍脚跟膑:挖膝盖骨 2.法律名称: 三尺:指法律; 按律:依照法律; 狱:案件; 具狱:审理完毕,案件审完放入宗卷,轻易不可推翻。 3、刑具: 桎:脚镣; 梏:手铐; 枷:枷锁; 关三木:颈手足都带上刑具,说明是重犯。械:笼统之刑具; 索:绳子,捆人; 钳:束颈的铁圈。 4、法官: 理:秦代法官。 廷尉:汉代中央法官; 司隶校尉:汉代地方法官; 功曹、议曹:办案人员; 掾吏:牢头,狱卒; 大理寺卿、少卿:唐宋中央法官; 有司、案司;有关法律部门。 5、罪犯名: 城旦:正在服苦役的罪犯。 元谋:主犯。 从而加功:从犯 6、法律方面的词语: 拘:捉拿; 购:悬赏捉拿。 执:抓住; 株:株连; 绳:依法制裁,绳之于法; 诛:杀或者批评; 榜、杖:杖责; 讼:告状; 鞫:审问; 摄:统治、治理; 慑:威慑,震慑; 劾:弹劾,当面揭发罪状; 讦:揭发别人的隐私; 勘:审查; 赎:罚款。 赎金:罚金; 楚:痛苦; 坐:因……犯罪; 当、论:判决; 婴:缠绕或通“撄”,意触犯; 末减:从轻论罪或减刑。 究:追查; 罔加:受法律制裁; 槛阱、圜墙:牢房; 7.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教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 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文言文常用词语解释

文言文常用词语解释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 文化底蕴。在文言文的表达中,有许多常用词语,它们对于理解古代 文化和阅读文言文作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词 语进行解释。 一、吾(wú): 吾者,指代第一人称,表示自己。在古代文言文中, 常用于书信、日记等篇章,用以表达个人的心情、经历和感受。 二、尔(ěr): 尔者,指代第二人称,表示对方。在古代文言文中,常 用于与人交流、叙述事件等语境中,表示对对方的称呼和提到对方的 行为或状态。 三、之(zhī): 之者,表示指示代词,可以用于人或事物。在古代文 言文中,之的使用非常广泛,常用于表示动作的对象、所指代的人或 事物。 四、乃(nǎi): 乃者,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便是”、“因此”、“于是”等。在古代文言文中,常用于叙述事实、分析原因和结果等语境中, 用以连接前后的句子。 五、孰(shú): 孰者,表示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谁”、“哪一个”。在古代文言文中,常用于提问、质疑等语境中,用以引导疑问句。 六、何(hé): 何者,表示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什么”。在古代 文言文中,常用于提问、询问等语境中,用以引导疑问句。

七、乎(hū): 乎者,表示疑问或加强语气。在古代文言文中,常用于句末,用以表示疑问、加强语气或使语句更加美感。 八、则(zé): 则者,表示转折、条件、结果等。在古代文言文中,常用于引出下文的转折、条件、结果等语境,起到衔接和推进作用。 九、以(yǐ): 以者,表示手段、方式、目的、对象等。在古代文言文中,常用于表示动作的手段、方式、目的和作用对象等语境中。 十、其(qí): 其者,表示所有格,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的”、“她的”、“它的”等。在古代文言文中,常用于表示所指代的人或事物的所有格。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词语的解释,它们在古代文言文的表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古代文化遗产,感悟其中所蕴含的智慧和美感。 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逐渐掌握这些常用词语的用法,对于理解古代文言文作品,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注重文言文的学习,通过反复阅读和积累,掌握其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希望通过本文的解释,能够让读者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文言文中的常用词语,从而更好地欣赏和阅读古代文化遗产。

高考文言文阅读常用词语释义(二)

斥候: 、侦察兵。 、侦察。 齿: 、牙齿。 、年龄。 、并列。君子不齿。 、录用。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齿。 赤: 、红色。赤橙黄绿 、空。赤手空拳。 、光着,裸露。赤膊上阵。 、忠诚。赤胆忠心。 传: 、驿站,客舍。舍相如广成传舍。 、驿车。(传达命令的马车) 、文字记载。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酬: 、报答。酬谢。 、应答。《酬乐天扬州安逢席上见赠》 、实现。壮志未酬 、偿付,偿还。不酬直

冲: 、交通要道 、谦虚。 、年幼 垂: 、悬挂,下垂。 、覆盖,笼罩。阴云垂于四野 、流传、留传。永垂不朽 、将近。垂老 、赐予,给予。垂青(古时黑眼珠叫青眼,对人正视表示看得起叫青眼相看) 贷: 、借 、宽恕,饶恕。严惩不贷 殆: ⒈、危险。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⒉、大概,恐怕。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⒊、几乎,接近,差不多。 消失殆尽。 当: 、掌管。 北邀当国者相见 、判罪,定罪。 、把守、扼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面对。当机立断。 、抵挡。螳臂当车

、当作。安步当车 、相抵,抵押。当铺 道: 、途径,方法,措施。 、规律,道理。 、主张,思想,学说。 、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 、 导 引导,疏导 登: 、考中。登进士。 、庄稼成熟。五谷丰登。 、当即。登杀之。 典: 、典籍,文献。词典 引经据典 、法则,制度。典范 、前代的故事,制度。典故 数典忘祖 、主管 、抵押。典当 敦: 、厚道,诚恳。敦厚 、注重,推崇。 敦本(农业)抑工商 、督促。敦促

裨: 、副。裨将。 、弥补。必能裨补阙漏。 、益处。裨益。 殆: ⒈、危险。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⒉、大概,恐怕。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⒊、几乎,接近,差不多。 消失殆尽。 党: 、集团。私人成党 、袒护,偏袒。党同伐异 、 傥 偶然 、 谠 正直(的话) 吾党 我们(这些人) 第: 、次序。 、府第,宅第。 、考中。及第。 、只管,但。 敌: 、对等,相当。势均力敌。 、抵挡,对抗。仁义无敌。 黩: 、贪污。 黩货 贪财 、过滥。 穷兵黩武 滥用武力 笃: 、忠诚,厚道。感情甚笃

高考语文文言文最常用词语--各种动作

五、日常的动作 1、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趋:奔向,奔赴 贼自阆趋遂宁,所过无不残灭。(贼兵从阆州赶往遂宁,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残杀灭绝的。 间道:偏僻的小道。走武宁军:跑到武宁军营。 使郭航间道走武宁军见李愿(派郭航从偏僻的小道跑到武宁军营去见李愿) 径趋:1从小路赶到2直接赶到 罕儒令人负束刍径趋太原城,焚其东门 贼走湖广境(寇贼逃跑到湖广境内) 2、作色:发怒。 厉色:严厉的脸色,怒容 疾言厉色:说话急躁,脸色严厉 正言厉色:板着脸说话严肃 无忌尝厉色折之:曾经脸色严厉斥责他。 折:斥责指责。 3、属目:注目,注视 4、拱手:两手合抱以示敬意;右手在内,左手在外。 5、虚左:古代乘车以左位为尊,虚左,以突出尊位。 6、为寿、上寿:古时进酒爵于尊者之前,一面致词祝颂叫“为寿”或“上寿”。 7、稽首:又叫叩首,俗称“磕头”。 8、长揖、作揖:拱手自上向下至膝为礼。 9、却行:向后退着走,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10、(去席)避席:离开座位站起来,表示对客人尊敬。(另外还有表示郑重和严肃的意思。)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朱全忠、崔胤到陛前宣布事情,在座的人都离开了自己的坐席,韩偓安坐不动,朱全忠恼怒韩偓蔑视自己,忿然而去。) 陛:皇宫前的台阶 11、拂席:擦拭座席上的灰尘,请客人就座,以表示尊敬。 12、扫榻:拂除榻上的尘垢。表示对宾客的欢迎。 13、簪笔:古代行礼时的冠饰,用毛装在五寸长的簪头上,插在冠前,表示礼敬 14、会食:相聚进食,聚餐 15、预:做形容词时通豫,预先、事先。做动词时表参加、参与。 吾愈恭人病,使预会可乎?(如果我治愈了夫人的病,让她参加聚餐可以吗?) 预:参与,通“与” 军中宴筳,必预欢赏(军中宴筵,都参与欢娱) 或言其名,召置学制局,预考贡士(有人提起了他的名字,被召入学制局,参与贡士的考试) 16、亏:欠,欠缺,理亏,功亏一篑 巨万=钜万、万万:极言数目之多,指财产价值很大 亏饷巨万(亏欠了所征士兵的极多的工资) 在泰州,有煮海之利,岁入钜万(在泰州时,有海盐收益,年收入惊人) 费钜财窘(花费了巨额钱财,境况艰难) 17、诎:穷尽;馈通匮:缺乏,尽净 今库馈诎(现在银库里已经没钱了) 18、纾难:解除灾难

全国高考文言文高频词大全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 高考文言文选段的题例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内容为史传散文。这些史传散文大都出自“二十四史”。对历年来选文体例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出其中的规律以指导我们的复习。“二十四史”指清代乾隆时“钦定”为“正史”的从《史记》到《明史》等二十四部史书。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劝说,说服②勉励,奖励③勤勉,努力。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教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因为。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文言文常用词

文言文常用词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它有着许多常用词语,其中部分词语仍被广泛运用。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2000个常用的文言文词语。 一、名词类 1. 人:衣冠、士、夫、子、儒、世、民、绅、庶、众等。 2. 家族:宗、族、门、派、支、戚、世、姓、氏、社等。 3. 地点:国、都、郡、县、乡、村、庄、城等。 4. 时节:春、夏、秋、冬、旦、昏、永、时、节、令等。 5. 动物:虎、狼、熊、鹿、兔、鸟、鱼、蛇、马、豕等。 6. 植物:梓、松、竹、桃、梅、花、草、树、果等。 7. 食品:酒、肉、饭、茶、蔬、果、饼、饵、羹等。 8. 家具:床、榻、椅、几、桌、灯、镜、屏、帷等。 9. 服饰:衫、裙、袍、帽、鞋、袜、绸、缎、锦、橐等。 10. 工艺品:玉、瓷、铜、铁、锡、花、车、舟、箫等。 二、动词类

1. 吃、喝、食、饮、啜、咀、净、病、增、吸等。 2. 行、行走、移、迁、驾、趋、御、逐、阻等。 3. 求、索、访、问、拜、借、假、遗、赠等。 4. 打、折、切、割、砍、斩、震、撼、摇等。 5. 歌、舞、乐、吟、唱、奏、弹、章、念等。 6. 语、言、说、道、论、叙、提、称、述等。 7. 手、取、握、抓、拿、挽、抱、搏、袭等。 8. 看、望、瞻、观、视、察、窥、旁、瞧等。 9. 静、安、宁、定、息、寂、默、静、止等。 10. 睡、寤、梦、忆、想、思、怀、思、念等。 三、形容词类 1. 美、丽、媚、妍、艳、嫣、姣、良、秀等。 2. 瘦、瘠、皮、寡、痩、瘤、瘦、瘦、炯等。 3. 苍、青、碧、翠、綦、紫、洁、红、白等。

4. 高、峻、俊、秀、壮、伟、端、严、良等。 5. 长、宽、深、浅、高、矮、短、窄、阔等。 6. 众、多、盛、广、众、万、亿、满、大等。 7. 转、回、圆、透、滑、润、柔、细、软等。 8. 快、易、好、慢、难、坏、可、乃、甚等。 9. 良、好、美、宏、大、壮、臧、协、奇等。 10. 苦、甜、酸、辣、香、淡、咸、涩、味等。 四、副词类 1. 微、细、极、甚、最、全、散、闲、清等。 2. 忽、俄、顷、刹、已、已、复、仍、犹等。 3. 当、今、此、夫、兹、斯、是、所、夏等。 4. 佳、善、良、尤、奇、妙、特、广、多等。 5. 先、岂、宁、且、益、还、复、仍、殊等。 6. 故、然、果、即、倘、弱、良、妇、莫等。

文言文 词语解释大全

文言文词语解释大全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其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和理解,了解其中的词语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将为大家整理一份文言文词语解释大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作品。 一、人物篇 1. 君子:指有品德、有才能的人;也可以指尊称对方为贵族或上层人士。 2. 妇人:指成年的女子。 3. 贤士:指道德高尚、有才能的人。 4. 后妃:指君王的妻妾。 5. 夫人:指男子的妻子或尊夫人。 6. 丞相:古代官职,指朝廷的最高宰相。 7. 大臣: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 8. 败将:指战败的将领。 9. 逆贼:指背叛国家、造反叛乱的人。 二、政治篇 1. 君权:指君主的权力。

2. 臣民:指国家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3. 朝廷:指君主的居所,也泛指政府机构。 4. 官职:指官员的职位和级别。 5. 德政:指君主施行的公正、仁爱的政策。 6. 封爵:指授予贵族爵位。 7. 传国玺:指表明君主继位的印章。 8. 立储:指任命皇储或太子。 9. 城池:指城市和要塞。 三、国家篇 1. 天子:指君主,亦称为“君王”。 2. 大业:指君主的重大事业或国家的盛世。 3. 同盟:指不同国家或势力之间的联盟。 4. 贫富:指社会上的贫穷和富裕。 5. 山川:指国家的地理山脉和河流。 6. 郡县:指古代的行政区划单位。 7. 境界:指国家的边疆和疆土。 8. 区域:指国家划分的地理单位。

9. 疆土:指国家的领土范围。 四、军事篇 1. 将领:指带兵打仗、统率军队的人。 2. 兵马:指士兵和战马。 3. 旌旗:指军队中的旗帜。 4. 战鼓:指军队中用来传递指令和鼓舞士气的鼓声。 5. 战车:指古代用来作战的车辆。 6. 战斗:指军队之间的交战。 7. 阵法:指军队排列战斗的阵势和战术。 8. 兵器:指用于战斗的武器和装备。 9. 战败:指战斗中被敌人打败。 五、社会篇 1. 士人:指受过良好教育的人。 2. 婿妇:指女子的丈夫。 3. 仆人:指富人或有权势者的仆从。 4. 百姓:指普通人民,泛指没有特殊身份的人。 5. 商人:指从事商业活动的人。

文言文常见词语释义

▪文言文常见词语分类列举 ▪1、狱:官司、案件,监牢 ▪2、讼:官司、打官司 ▪3、囹圄:监狱 ▪案发,诬陷或告发 ▪4、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5、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 ▪6、谮(zèn)、短:说别人的坏话,诬陷,中伤 ▪7、构陷:构成罪名陷害 ▪8、揭:揭发 ▪9、讦:揭发别人的隐私或攻击别人的短处10、劾:检举揭发罪状 ▪案发后,就要调查: ▪11、按、案:考察,追究,调查,巡视 ▪调查后就要捉拿、逮捕: ▪12、执:捉拿 ▪13、收:逮捕 ▪14、系:拘囚、关押 ▪15、表逃跑:遁、亡、逃、走 ▪16、匿:躲藏 ▪抓不到就要悬赏: ▪17、购:悬赏 ▪抓到后就要审讯: ▪18、鞫:审讯 ▪审讯时犯人招供: ▪19、引:招供、牵连。 ▪有人就会受到牵连: ▪20、坐:因……而犯罪;连坐,因别人获罪而受牵连21、染逮:牵连、连累。《后汉书皇甫规传》:及党事大起,天下名贤多见染逮。 ▪22、当:判罪 ▪23、论:判罪 ▪24:决:判决 ▪25、罪:惩罚,治罪 ▪26.坐:定罪 ▪27、表刑罚的:大辟(死刑)、髡(剃去头发)、笞(鞭打)、磔(把肢体分裂)、刖(砍脚)、族(族灭)、仗(杖打)、流、放(流放)、赭衣、械、黥(在脸上刺记号或文字) ▪28、徙:流放。 ▪有时会赦免: ▪29、容、贷、恕、宽:宽恕,原谅 ▪30、宥:宽恕、赦免 ▪31、原:赦免,原谅 ▪至此案件审结: ▪32、具:具结,定案。具狱(狱具):案件具结

▪如果是冤案,会昭雪: ▪33、雪:洗刷,昭雪 •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4)表兼职、代理的:兼、领、署、权、试、假、代 •4)表恢复的:复、还 •5)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6)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 •7)表辞去的:辞、致仕、告退、退、归故里、乞骸骨 • 3.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 4.表主管的:知、典、主 • 5.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 6.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7.表人物地位:贵、贱、卑、官绅、豪、缙绅 •8.表人物个性的:鲠直、耿、(仁)厚、矜、耿介、悫愿、刚毅、宽厚、骨鲠、正直、恺悌、聪、慧、敏、木讷、奸、佞、诈、狡猾、危行、阿谀、献媚、谄谗、谲 •9.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10.跟科举考试有关的:贡举、登第、中第、状元、会元、解元、乡试•11.表受到诬陷的:中、谮、诬 •12.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13.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14.表内心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15.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16.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17.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 •18.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罹、戾、诟、谩•19..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20.表监狱的:囹圄、狱 •21.表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22.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缯、蚕、桑、 •23.表桌床的:案、几、床、榻 •24.表走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 •25.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26.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27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文言文常用词语解释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

高考文言文重点字词讲解 高考文言文段的例拥有相当的定性。内容史散文。些史散文多半出自“二十四史”。年来文体例行研究,有助于我找出其中的律以指我的复。“二十四史”指清代乾隆“ 定” “正史”的从《史》到《明史》等二十四部史。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 官到某地任,做一些相关的政事,行必然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相同的褒。于是官与百姓、官与官、官与国君(帝王)之就会有多“ 作” 生。 1.:到,去。 2.:①激励,励;②碰到激励、励。 3.:核查、督促、征收。 4.、化:教育感人教化。 5.按、案:巡,巡行;察看,核,明。 6.游:①游玩,游;②旅行,出门修业或求官;③交,交往。 7.趣、:①小步走,跑;又引申赶快,迅速。②通“促”,督促。 8.劾:,,揭。 9.白:告,告。常用于官吏之。 10.短:言,坏。 11.害:忌妒。 12.:①听,听;②使知道,告⋯⋯知道。于②要特注意。其中省略的 人经常是最高治者——国君,化了一点,就不至于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生的事件得突兀。怎 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来了呢?其就是“ ”字在起作用。如“ 桓晋文之事可得乎” 。 13.折:指斥,指,斥。 14.:① ,怪;② ,辞。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假托,假。 17.:作人;抵押。 18.次:① 扎(用于 );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品或税)——由“ 送、运”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表示意的。 21.坐:①因⋯⋯犯罪或,冲犯;② ,定罪。因。 22.多: ,欣。“高、”等字,若,就是意,也意此。 23.少:批,,看不起。 是一些常的音。我基本能够依照官行、他官(官)反、社会价三个面来掌握。 二、得重的特别音 1.:案件,案情。:管案件。 2.脱:①副,表推,也、或;“事既未然,脱可免” 。② ,表假,若是、若是。 3.第:①只,可是,只要;②科考或官核查的等,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独的“最”也可表示等) 4.独:若在疑句中,表反,道、怎么。“相如,独畏廉将哉”(《廉相如列》)。同用法的有“宁” “ ”。

高考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

高考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 高考文言文选段的题例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内容为史传散文。这些史传散文大都出自“二十四史”。对历年来选文体例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出其中的规律以指导我们的复习。“二十四史”指清代乾隆时“钦定”为“正史”的从《史记》到《明史》等二十四部史书。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教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因为。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2022年高考常用文言文实词详析与练习

2022年高考常用文言文实词详析与练习(49~56) 49.克 【造字本义】石斧砸向猛兽 【推导提示】克的本义是“战胜、攻克”。攻克堡垒,意味着杀敌致胜,故又引申出“杀”的意义。进一步引申出“去除,削减”等义。后又虚化为助动词“能够”。 【词语例举】 克敌制胜:征服敌人,取得胜利。 克己奉公:约束自己的私欲,以公事为重。比喻一个人对己要求严格,一心为公。 克勤克俭:克,能够。既能勤劳,又能节俭。《尚书·大禹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气克斗牛:斗:北斗星。牛:牵牛星。斗牛泛指星空。形容气魄很大。同“气吞牛斗”。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靡,无;初,开始;鲜,少;克,能。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例句详解】 动词 ①能够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赤壁之战》)

——如果这件事能够圆满成功,那么天下的格局就可以定下来了。②战胜,攻下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殽之战》) ——攻打它又攻不下来,包围它又没有后续部队,我们还是回去吧。 ③成功,完成 前虞跋胡,后恐疐尾,三纳之而未克。(《中山狼传》)——前边怕踩到狼下巴上的垂肉,后面又怕压到狼的尾巴,装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④克制,约束 克已复礼。(《论语》) ——克制自己,恢复周礼。 ⑤通“刻”,刀刻,雕刻 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史记·李斯列传》) ——更改器物上的雕刻,统一度量衡和书奏文牍的格式。【助记小故事】 齐将率众与魏战于桂陵,既克(战胜),威震天下。齐兵战后日益骄纵,未能克(约束)己,以致民怨四起,皆以为身处富强之国而不克(能够)蒙其泽。 【课堂小练习】 解释各句中的“克”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