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的分类、电解质溶液测试题.doc

物质的分类、电解质溶液测试题.doc

物质的分类、电解质溶液测试题.doc
物质的分类、电解质溶液测试题.doc

班级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

物质的分类、电解质溶液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l -35.5 K-39

,满意分 100 分,考试时间

4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

1.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

A. 稀有气体、浓硫酸、胆矾

B.金刚石、石灰石、铁矿石

C.天然气、碱式碳酸铜、液氧

D.石墨、熟石灰、水煤气

2、下列物质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NaOH

B.H

2

SO 4 C.NaCl D. 酒精

3. 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 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 明矾净水

C. 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看到光亮的通路

D. FeCl 3 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4.某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2

B .Cu

2+ -

2

A . Na

、HCO

、SO

、 OH

、NO

、Cl

、SO

3 4

3

4

C . H + 、Cl -、 K +、 CO 23-

D .K +

、Mg 2+

、SO 24-

、 OH

5.某无色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后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溶液中

A .一定含有 SO 42-

B .一定含有 Ag +

C .可能含有 4 2-

或 Ag + D .一定含有 Ag +

、 SO 4 2- SO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CO 32- +2H +=CO 2↑+H 2O

B .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Ba 2++SO 42-

=BaSO 4↓

C .氢氧化钠溶液和少量二氧化碳反应 -

2 - +H O

2OH +CO =CO

3

2

2

D .铁钉放入稀硫酸中

2Fe+6H +=2Fe 3++3H 2↑

二、双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

7.不能用 H++OH =H2 O 表示的反应是(

A .盐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B.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C.稀硝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8、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就能鉴别的是

A. Na2CO3 HCl H2SO4

B.K2CO3 HNO 3 BaCl2

C. HCl AgNO 3 HNO 3

D.NaOH CuCl 2 MgCl 2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三、填空题(包含三个大题)

9.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4 分)

(1)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

(2)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

(3)铁片插到硝酸汞溶液中

(4)铁和稀硫酸反应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6)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

(7)氧化铝和稀硫酸反应

(8)少量 CO2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10、( 22 分)有 A 、B、C、D、E、F 六种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下所示:

①A+B → C+E② C+NaOH→蓝色沉淀D+F

③DA+E

④ F+Ba(NO3 )2→白色沉淀 +NaNO3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A B C

D E F。

(2)写出①②③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属于离子反应的只写离子方程式

11、(18 分)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由Na2CO3、Na2SO4、CuSO4、CaCl2、NaCl 等混合而成,为检验它们做了如下实验:

(1)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搅拌后得无色透明溶液

(2)往此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3)过滤,将沉淀物置于稀硝酸中,发现沉淀全部溶解,试判断:

固体混合物中肯定有,

肯定没有,

可能有,对可能有的物质,可采用滤液中

滴加溶液方法来检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 2)和步骤( 3)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做题,20 分,不计入总分)氯化钾样品中含有少量碳酸钾、硫酸钾和不溶

于水的杂质。为了提纯氯化钾,先将样品溶于适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再将

电解质紊乱试题及答案

电解质紊乱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三基三严培训:临床补液(2016-01-14) 科室:姓名:分数: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75分) 1.高热患者易发生()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E.细胞外液显着丢失 2.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 A.酸中毒 B.氮质血症C.循环衰竭D.脑出血 E.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 A.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B.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低钾血症 4.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时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A.细胞内液和外液均明显丢失 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 C.细胞内液丢失,细胞外液无丢失 D.血浆丢失,但组织间液无丢失 E.血浆和细胞内液明显丢失 5.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的特征是() A.组织间液增多 B.血容量急剧增加 C.细胞外液增多 D.过多的低渗性液体潴留,造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均增多 E.过多的液体积聚于体腔 6.低容量性高钠血症脱水的主要部位是() A.体腔 B.细胞间液 C.血液 D.细胞内液 E.淋巴液. 7.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可能是() A.肾炎性水肿 B.肾病性水肿 C.心性水肿 D.肝性水肿 E.肺水肿 8.易引起肺水肿的病因是() A.肺心病 B.肺梗塞 C.肺气肿 D.二尖瓣狭窄 E.三尖瓣狭窄 9.区分渗出液和漏出液的最主要依据是() A.晶体成分 B.细胞数目C.蛋白含量D.酸硷度E.比重 10.水肿时产生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 A.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加 B.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 C.淋巴回流张障碍 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E.肾小球-肾小管失平衡 11.细胞外液渗透压至少有多少变动才会影响体内抗利尿激素(ADH)释放() %~2%%~4% %~6%%~8%%~10% 12.临床上对伴有低容量性的低钠血症原则上给予() A.高渗氯化钠溶液%葡萄糖液

电解质紊乱习题及答案

三基三严培训:临床补液(2016-01-14) 科室:姓名:分数: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75分) 1.高热患者易发生( )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E.细胞外液显着丢失 2.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 ) A.酸中毒 B.氮质血症C.循环衰竭D.脑出血 E.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 ) A.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B.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低钾血症 4.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时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 A.细胞内液和外液均明显丢失 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 C.细胞内液丢失,细胞外液无丢失 D.血浆丢失,但组织间液无丢失 E.血浆和细胞内液明显丢失 5.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的特征是( ) A.组织间液增多 B.血容量急剧增加 C.细胞外液增多 D.过多的低渗性液体潴留,造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均增多 E.过多的液体积聚于体腔 6.低容量性高钠血症脱水的主要部位是( ) A.体腔 B.细胞间液 C.血液 D.细胞内液 E.淋巴液. 7.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可能是( ) A.肾炎性水肿 B.肾病性水肿 C.心性水肿 D.肝性水肿 E.肺水肿 8.易引起肺水肿的病因是( ) A.肺心病 B.肺梗塞 C.肺气肿 D.二尖瓣狭窄 E.三尖瓣狭窄 9.区分渗出液和漏出液的最主要依据是( ) A.晶体成分 B.细胞数目C.蛋白含量D.酸硷度 E.比重 10.水肿时产生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 ) A.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加 B.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 C.淋巴回流张障碍 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E.肾小球-肾小管失平衡 11.细胞外液渗透压至少有多少变动才会影响体内抗利尿激素(ADH)释放( ) %~2%%~4% %~6%%~8%%~10% 12.临床上对伴有低容量性的低钠血症原则上给予( ) A.高渗氯化钠溶液%葡萄糖液 C.低渗氯化钠溶液%葡萄糖液 E.等渗氯化钠溶液 13.尿崩症患者易出现( )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E.低钠血症 14.盛暑行军时大量出汗可发生( )

电解质溶液测试题

电解质溶液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5分) 1.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除水分子外,不存在其它分子的是 [ ] A.KF B.NaHS C.H3PO4 D.HNO3 2.对于相同体积的K2CO3溶液(浓度为M1)和(NH4)2CO3溶液(浓度为M2),若其中CO32-的物质的量浓渡相同,则它们物质的量浓度M1和M2的关系是 [ ] A.M1M2 C.M1=M2 D.M1=2M2 3.钢铁表面吸附了中性水膜发生电化腐蚀.这时①铁作正极被氧化,②铁作负极被氧化,③水膜中有气体析出.④空气中某成分气体被还原.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为了使纯锌与0.05mol/L、20mL稀硫酸反应速率加快,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入2mL 0.1mol/L的盐酸 B.加入2mL 0.1mol/L的硫酸铜溶液 C.加入2mL 0.1mol/L的氯化钡溶液 D.加入2mL 0.1mol/L的氨水 5.pH相同的醋酸溶液和盐酸,分别用蒸馏水稀释到原溶液的m倍和n倍,稀释后两溶液的pH仍相同,则m和n的关系量是 [ ] A.m=n B.m>n C.m

C、bO2+4H++2e =Pb2++2H2O D.PbSO4+2e =Pb+SO42- 7.下列物质的分类组合全部正确的是 [ ] 8.要使0.1mol/L CH3COOH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度和pH都减小,同时又使CH3COO-浓度增大;可加入的试剂是 [ ] A.CH3COONa晶体 B.氨水 C.1mol/L H2SO4溶液 D.1mol/L CH3COOH溶液 9.在下列情况下,溶液的pH减小的是 [ ] A. NaOH浓溶液加水稀释 B. Zn、Cu和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放电 C. 用Pt电极电解KCl的水溶液 D.FeCl3浓溶液滴入沸水中 10.FeCl3溶液与Fe(OH)3胶体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 ] A. 分散质的微粒都可通过滤纸 B. 都比较稳定,密封一段时间也不会产生沉淀 C. 有丁达尔现象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相关试题(doc 19页)优质版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一节水钠代谢紊乱 【A型题】 1.细胞内外液成分不同,它们之间渗透压的关系是() A.细胞内高于细胞外 B.细胞内低于细胞外 C.血浆低于组织间液 D.组织间液低于细胞内液 E.细胞内外液基本相等 2.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穿细胞液 D.血浆 E.淋巴液 3.细胞内液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是() A.K+ B.Mg2+ C.Ca2+ D.Na+ E.Fe2+ 4.机体通过下述哪项的移动来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 A.Na+ B.葡萄糖 C.K+ D.水 E.蛋白质

5.低容量性的低钠血症特征是() A.失水多于失钠 B.血清钠浓度<130mmol/L C.血浆渗透压<310mmol/L D.伴有或不伴有细胞外液量减少 E.细胞内液量减少 6.决定脱水类型的因素为() A.体液总量 B.细胞内液渗透压 C.细胞外液渗透压 D.血浆胶体渗透压 E.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 7.正常机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动态平衡主要通过下列哪项来调节() A.神经系统 B.血浆渗透压 C.胃肠道 D.神经内分泌系统 E.内分泌系统 8.何种类型的水与电解质失衡最易发生外周循环衰竭()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水肿 9.调节钠水平衡的主要器官是() A.皮肤 B.肺 C.胃肠 D.肾

E.汗腺 10.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最主要的原因是() A.长期连续使用高效利尿剂 B.醛固酮分泌不足 C.肾小管酸中毒 D.消化道大量失液 E.大量失液后处理不当 11.最易发生脱水热的水与电解质紊乱类型是()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水肿 E.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12.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体液丢失最严重的部位是() A.细胞内液 B.组织间液 C.血浆 D.淋巴液 E.第三间隙液 13.低渗性脱水的突出特点是() A.明显口渴 B.ADH分泌增多 C.易发生休克 D.早期尿量减少 E.细胞内液显著减少 14.下列哪种情况属于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A.主要是细胞内脱水 B.口渴明显 C.失水大于失钠 D.囟门、眼窝塌陷,外周循环衰竭较早出现

电解质溶液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一)电解质溶液练习题 一、判断题: 1.溶液是电中性的,正、负离子所带总电量相等,则正、负离子离子的迁移数也相等。2.离子迁移数与离子速率成正比,某正离子的运动速率一定时,其迁移数也一定。 3.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与其价态有关系。 4.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迁移数之和为1。 5.电解池通过l F电量时,可以使1mol物质电解。 6.因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可以定向移动,所以测定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时要用直流电桥。 7.无限稀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可以看成是正、负离子无限稀摩尔电导率之和,这一规律只适用于强电解质。 8.电解质的无限稀摩尔电导率Λ∞ m可以由Λm作图外推到c1/2 = 0得到。 下列关系式是否正确: (1) Λ∞,1<Λ∞,2<Λ∞,3<Λ∞,4 (2)κ1=κ2=κ3=κ4 (3)Λ∞,1=Λ∞,2=Λ∞,3=Λ∞,4 (4)Λm,1=Λm,2=Λm,3=Λm,4 10.德拜—休克尔公式适用于强电解质。 11.对于BaCl2溶液,以下等式成立: (1) a = γb/b0;(2) a = a+·a - ; (3) γ± = γ+·γ - 2; (4) b = b+·b-;(5) b±3 = b+·b-2; (6) b± = 4b3。 12.若a(CaF2) = 0.5,则a(Ca2+) = 0.5 ,a(F-) = 1。 二、单选题: 1.下列溶液中哪个溶液的摩尔电导最大:

(A) 0.1M KCl水溶液;(B) 0.001M HCl水溶液; (C) 0.001M KOH水溶液;(D) 0.001M KCl水溶液。 2.对于混合电解质溶液,下列表征导电性的量中哪个不具有加和性: (A) 电导;(B) 电导率; (C) 摩尔电导率;(D) 极限摩尔电导。 3.在一定温度和较小的浓度情况下,增大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则溶液的电导率κ与摩尔电导Λm变化为: (A) κ增大,Λm增大;(B) κ增大,Λm减少; (C) κ减少,Λm增大;(D) κ减少,Λm减少。 4.在一定的温度下,当电解质溶液被冲稀时,其摩尔电导变化为: (A) 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都增大; (B) 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都减少; (C) 强电解质溶液增大,弱电解质溶液减少; (D) 强弱电解质溶液都不变。 5.分别将CuSO4、H2SO4、HCl、NaCl从0.1mol·dm-3降低到0.01mol·dm-3,则Λm变化最大的是: (A) CuSO4 ;(B) H2SO4 ; (C) NaCl ;(D) HCl 。 6.影响离子极限摩尔电导率λ∞ m的是:①浓度、②溶剂、③温度、④电极材料、 ⑤离子电荷。 (A) 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③④⑤;(D) ②③⑤。 7.科尔劳施的电解质溶液经验公式Λ=Λ∞-Ac1/2,这规律适用于: (A) 弱电解质溶液;(B) 强电解质稀溶液; (C) 无限稀溶液;(D) 浓度为1mol·dm-3的溶液。 8.已知298K,?CuSO4、CuCl2、NaCl的极限摩尔电导率Λ∞分别为a、b、c(单位为S·m2·mol-1),那么Λ∞(Na2SO4)是: (A) c+a-b;(B) 2a-b+2c; (C) 2c-2a+b; (D) 2a-b+c。 9.已知298K时,(NH4)2SO4、NaOH、Na2SO4的Λ∝分别为3.064×10-2、2.451×10-2、 2.598×10-2 S·m2· mol-1,则NH4OH的Λ∝为:(单位S·m2·mol-1) (A) 1.474×10-2;(B) 2.684×10-2; (C) 2.949×10-2;(D) 5.428×10-2。 10.相同温度下,无限稀时HCl、KCl、CdCl2三种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Cl-离子的淌度相同; (B) Cl-离子的迁移数都相同; (C) Cl-离子的摩尔电导率都相同; (D) Cl-离子的迁移速率不一定相同。 11.某温度下,纯水的电导率κ = 3.8×10-6 S·m-1,已知该温度下,H+、OH-的摩尔电导率分别为3.5×10-2与2.0×10-2S·m2·mol-1,那么该水的K w是多少(单

高中化学电解质练习题和答案

高中化学电解质练习题和答案 1.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 A.MgCl2晶体 B.NaCl溶液 C.液态氯化氢 D.熔融的KOH 2.下面关于电解质电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aCO3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其导电能力很弱,所以CaCO3是弱电解质 B.CaCO3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但溶解的CaCO3全部电离,所以CaCO3是强电解质 C.氯气和氨气的水溶液导电性都很好,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 D.水难电离,纯水几乎不导电,水是非电解质 3.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 A.石墨棒 B.盐酸溶液 C.熔融的氢氧化钠 D.固体氯化钾 4.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其本身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乙酸 B.酒精 C.食盐 D.氨气 5.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下列各项中,应使等式两边相等的是( ) ①离子数目相等②粒子总数相等③原子数目相等④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跟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⑤分子数目相等⑥各元素原子数目相等 A.只有①⑤ B.只有②④ C.只有③⑥ D.只有④⑥ 6.向饱和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其溶液导电性的变化是( ) A.由弱变强 B.由强变弱 C.由强变弱,再变强 D.由弱变强,再变弱 7.下列各组中的离子,相互间不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 A.Na+、Mg2+、Cl-、OH- B.H+、Ca2+、CO32-、NO3- C.Cu2+、K+、SO42-、NO3- D.Na+、HCO3-、OH-、Ca2+ 8.电解质在人体内的作用是十分广泛和十分重要的,当电解质紊乱时,人体就

要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甚至会危及生命。为维持人体内电解质平衡,在大量出汗后应及时补充的离子是( ) A.Mg2+ B.Ca2+ C.Fe3+ D.Na+ 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2H+=Cu2++H2↑ B.硫酸钠与氯化钡溶液混和:SO42-+Ba2+=BaSO4↓ C.硝酸滴在石灰石上:CaCO3+2H+=Ca2++H2CO3 D.氧化铜与硫酸混和:Cu2++SO42-=CuSO4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OH溶液能导电,所以NaOH溶液是电解质 B.固体KCl不导电,但KCl是电解质 C.氯化氢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HCl是电解质 D.C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二、填空题 11.在下列条件下能否发生离子反应?对能发生的写出离子方程式,不能发生的说明理由 (1)CH3COONa溶液与HCl溶液混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a(OH)2的澄清溶液与Na2SO4稀溶液混和____________________ (3)Ca(OH)2的澄悬浊液与Na2SO4浓溶液混和____________________ (4)CuCl2溶液与H2SO4溶液混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请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医用基础化学》第二章 电解质溶液

第一节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电解质在水中解离产生荷电的离子,因而其水溶液具有导电性能。解离过程所消耗的能量从解离产物形成水合离子放出的水合能来补充。电解质的解离程度可用解离度来表示,解离度(degree of dissociation)α是指电解质达到解离平衡时,已解离的分子数和原有的分子总数之比。 α原有分子总数已解离的分子数= (2-1) 解离度α习惯上用百分率来表示,其大小可通过测定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即△T f 、△T b 或П,或测定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等求得。 解离度大小与电解质的本性、浓度、溶剂性质及温度有关。 在水溶液中能完全解离成离子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strong electrolyte)。从结构上,强电解质为离子型(如NaCl 、CuSO 4等)或强极性分子(如HCl 等)化合物。它们在水溶液中完全解离成离子,不存在解离平衡。如 NaCl Na + + Cl - (离子型化合物) HCl H + + Cl - (强极性分子) 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解离成离子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weak electrolyte),解离度α<5%,如HAc 、NH 3·H 2O 等。它们在水溶液中只有很少部分解离成离子,大部分还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溶液中。解离生成的离子又可重新结合成分子,因此解离过程是可逆的,在溶液中存在动态的解离平衡。例如醋酸在水溶液中的解离: HAc H ++ Ac - 一、离子相互作用理论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解离,它们的解离度应为100%。但实验测得的解离度小于100%,该解离度称为表观解离度(apparent dissociation degree)。 德拜(Debye)和休克尔(H ückel)提出的电解质离子相互作用理论(ion interaction theory)解释了表观解离度小于100% 的原因:强电解质在水中是全部解离的;离子间 由于静电力相互作用,每一个离子周围都被较多 图2-1 离子氛示意图

电解质紊乱试题

水电解质紊乱试题 科室:姓名:日期:得分: 1、新生儿、小婴儿腹泻伴电解质紊乱时,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腹泻时由于排钾过多致缺钾 B.酸中毒时易致低血钾 C.血钾低于3.5mmol/L时,临床出现低钾症状 D.补液后钾由尿中排出引起缺钾 E.补液后血液被稀释,血钾相对减少 2.新生儿腹泻、脱水、中度酸中毒,经补液、纠酸治疗后出现腹胀、心音低钝、四肢腱反射减弱,最大可能() A.低钠血症 B.低钙血症 C.低血糖症 D.低钾血症 E.酸中毒没纠正 3.有关婴幼儿腹泻的饮食治疗原则() A.呕吐明显儿可禁食12-24小时 B.人工儿喂养儿可适当加用米汤 C.母乳喂养儿可继续母乳喂养 D.继发乳糖不耐受儿可用豆乳 E.腹泻停止后可适当加餐 4.中度脱水的临床表现,以下哪项不正确() A.失水量为体重的5-10% B.皮肤弹性较差 C.眼窝、前囟明显凹陷 D.尿量明显减少 E.四肢厥冷 5、高渗性脱水患者的临床表现除外() A.口渴 B.尿少,尿比重增高 C.颅内压增高 D.烦躁不安 E.循环衰竭较低渗性脱水轻 6、血浆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是() A.Na+? B.K+? C.Mg2+? D.Ca2+? E.H+ 7、血浆中含量最多的阴离子是 A.HCO 3-?B.HPO 4 2-?C.SO 4 2-?D.Cl-?E.蛋白质阴离子 8、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是() A.细胞内液大于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大于细胞内液 C.血浆大于细胞内液 D.基本相等 E.组织间液小于细胞内液 9、低渗性脱水时,首先出现()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C.血浆渗透压增加 D.组织间液渗透压增加 E.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 10、低渗性脱水时主要脱水部位是()

弱电解质的电离测试题及答案

弱电解质的电离测试题及 答案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弱电解质的电离练习一 1、下列物质是电解质的是() A、硫酸溶液 B、食盐 C、酒精 D、铜 2、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NH 3·H 2 O == NH 4 ++OH- B、NaHCO 3 == Na++HCO 3 - C、H 2S ≒ 2H++S2- D、KClO 3 == K++Cl-+3O2- 3、下物质分类组合正确的是() A B C D 强电解质:HBr FeCl3 H3PO4 Ca(OH)2 弱电解质:HF HCOOH BaSO4 HI 非电解质:CCl4 Cu H2O C2H5OH 4、下列叙述中,能说明某化合物一定是弱电解质的是:() A、该化合物水溶液不导电; B、该化合物饱和溶液导电能力较弱 C、.该化合物在熔融时不导电; D、该化合物溶于水中发生电离,溶质离子浓度小于溶质分子浓度 5、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导电性的正确说法是() A、由离子浓度决定; B、没有本质区别; C、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弱;

D、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里自由移 动的离子数多 6、某固体化合物A不导电,但熔化或溶于水都能完全电离,下列关于A的说法 中正确的是() A、A为非电解质 B、A是强电解质 C、A是分子晶体 D、A为弱电解质 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用H=+OH-=H 2 O表示的有() A、盐酸和氨水反应 B、稀硝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C、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硫酸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8、在KHSO 4 的稀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存在的离子是() A、H+ B、HSO 4- C、SO 4 2- D、K+ 弱电解质的电离练习二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强酸、强碱都是强电解质; B、可溶性碱都是强电解质; C、不溶于水的化合物都是弱电解质或非电解质; D、能导电的物质都是电解质 2、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叫电解质;在不能 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电解质可分为和。在水溶液中能称为强电解质,和绝大多数盐属于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称为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属于。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试题库及答案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试题库及答案 一、A 型题 1.体液中各部分间渗透压关系是 A.细胞内高于细胞外 B.细胞内低于细胞外 C.血浆低于组织间液 D.组织间液低于细胞内液 E.细胞内外液基本相等 [答案]E [题解]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成分虽有明显差异,若按毫摩尔浓度表示,细胞内液电解质总量大于细胞外液,但由于细胞内液含二价离子和蛋白质较多,这样细胞内外所产生的离子数目基本上相等,而渗透压大小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如果以总渗透量压计算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仍基本上相等。 2.细胞内外液渗透压的平衡主要靠哪一物质的移动来维持 A、Na+ B、K+ C、CI- D、葡萄糖 E、水 [答案]E [题解]细胞内外液渗透压的平衡主要水的移动来维持 3.组织间液和血浆两者含量的主要差别是 A.Na+ B.K+ C.有机酸 D.蛋白质 E.尿素 [答案]D [题解]组织间液和血浆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浆含有较高的蛋白质(7%),而细胞间液含蛋白质仅为0.05%~0.35%,这与蛋白质不易透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间液有关。 4.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是 A白蛋白 B.球蛋白 C.Na+ D.K+ E.尿素 [答案]C [题解]细胞外液中Na+最多,占阳离子总量的90%以上,构成了细胞外液的主要晶体渗透压,而蛋白质产生的胶体渗透压与晶体渗透压数值相比,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细胞外液Na+的浓度是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因素。 5.正常成人的每天最低尿量为 A.1000ml B.800ml C.500ml D.300ml E.100ml [答案]C [题解]一般情况下,正常成人每天随尿排出的水量为1500ml左右。尿量的多少受饮水量和经皮肤与粪便两条途径排水量的影响。成人每天须经肾排出35g左右的代谢最终产物,而每克代谢最终产物须溶解于15ml的水才能随尿排出,故成人每天至少要排出500ml,称为最低尿量。 6.一般情况下正常成人每天出入水量约为 A.3000~4000ml B.2500~3000ml C.2000~2500ml

(完整word版)高二化学同步练习题:3-1-1电解质、强弱电解质

3-1-1电解质、强弱电解质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事实可以证明NH3是非电解质的是() A.NH3是气体 B.NH3水溶液显碱性 C.液氨和氨水中NH3均不能电离出离子 D.液氨不导电 【答案】 C 2.把0.05mol NaOH晶体分别加入到100mL下列液体中,溶液导电性变化较大的是() A.自来水 B.0.5mol/L盐酸 C.0.5mol/L H2SO4D.0.5mol/L氨水 【答案】AD 3.下列物质是强电解质的是() A.碳酸钡B.石墨 C.浓H2SO4D.HIO 【答案】 A 4.下表中物质的分类组合不.正确的是() 【解析】B项中H2SO4和CaCO3均为强电解质。 【答案】 B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质的电离是在通电的条件下进行的 B.因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C.电解质电离的条件是溶于水或受热熔化 D.强电解质能够电离,弱电解质不能电离 【解析】电离的条件是水溶液中或加热熔融,A错,C对。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B错。强弱电解质的区别在于电离程度,D 错。 【答案】 C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强极性键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强电解质 B.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强 C.NaCl溶液在通电的条件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D.NaCl晶体中不存在离子 【解析】判断电解质强弱的依据是看其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否完全电离,而不是依据其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如HF中存在强极性键,但它却是弱电解质,故选项A正确。导电能力的大小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及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关系。当然在浓度相等及离子所带电荷相同的情况下,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故选项B错误。电解质电离的条件是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而不是通电,故选项C错误。氯化钠晶体中存在Na+和Cl-,但不能自由移动,选项D错误。 【答案】 A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将BaSO4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BaSO4是非电解质②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氨水能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③固态共价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试题

第二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知识结构提要】 特点:失水>失钠、[Na+]>150mmol/L、渗透压>310mmol/ L 高渗性脱水原因:饮水不足、失水过多(经肾脏、胃肠道、皮肤、肺) 对机体影响:细胞外高渗、细胞内脱水、口渴、脱水热 防治原则:防治原发病、补充水分及适量的含钠溶液 特点:失水<失钠、[Na+]<130mmol/L、渗透压<280mmol/L 脱水低渗性脱水原因:体液(消化液)大量丢失只补水忽略补盐、经肾失Na+ 对机体影响:细胞外液明显减少易休克、细胞水肿、失水征 防治原则:防治原发病、补充高渗液 概念:水与钠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Na+]和渗透压正常 等渗性脱水原因:等渗液大量丢失(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等) 对机体的影响:细胞外液减少、可转化为高渗或低渗性脱水 防治原则:防治原发病、补充等渗液 原因:肾排水功能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 水钠代谢紊乱水中毒对机体的影响:细胞内外容量增多呈低渗状态、血液稀释 防治原则:防治原发病、限制水入量、利尿 按分布范围:分全身性水肿和局部性水肿 分类按原因:分肾性、肝性、心性、营养不良性、淋巴性、炎性水肿 按部位:分肺水肿、脑水肿、皮下水肿等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淤血 组织液生成>回流血浆胶体渗压降低:蛋白摄入减少、丢失过多等 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感染、缺氧、中毒等 机制淋巴回流受阻:丝虫病、肿瘤等 水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滤过总面积减少、肾血流量减少 钠水潴留RAA系统活性增高 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 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肾血流重新分布 利钠激素分泌减少 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

心性水肿:由右心衰竭引起的全身性水肿,始发于身体低垂部位 肺水肿:过多的体液积聚于肺组织内,始发于肺间质 常见类型脑水肿:脑细胞、间质及脑室液体含量增多使脑容积增大 肾性水肿:见于肾小球肾炎,始发于组织疏松的眼睑 肝性水肿:见于肝硬化晚期,始发于腹腔 概念:血清钾含量低于3.5mmol/L 原因:钾摄入不足、钾丢失过多、钾在体内分布出现异常 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低钾血症对机体影响心肌兴奋性、自律性增加、传导性降低、收缩性先高后低 肾脏:肾浓缩功能降低,多尿、低比重尿 酸碱平衡:代谢性碱中毒 钾代谢紊乱补钾原则:多用口服;见尿给钾小量慢速输入;补钾须持续一段时间 概念:血清钾含量高于5.5mmol/L 原因:肾排钾减少、细胞内钾释出、钾摄入过多 高钾血症对机体影响:致死性心律失常;刺痛、感觉异常及肌无力;代酸。 紧急处理原则:对抗高K+的毒性;促进K+移入细胞;加速K+排出 【目的要求】 1.掌握脱水、水中毒、水肿、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概念。 2.掌握脱水的类型、原因、对机体的影响。 3. 掌握水肿的发生机制。 4.熟悉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原因和对机体的影响。 5. 熟悉脑水肿、心源性水肿的发生机制。 6. 了解各型脱水、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防治原则和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自测题】 一、名词解释 1.脱水2.低渗性脱水3.高渗性脱水4.等渗性脱水5.水中毒6.低钾血症 7.高钾血症8.反常性酸性尿9.水肿10.积水11.心性水肿12.肾性水肿13.肺水肿 二、填空题 1.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内、外液均减少,但以减少为主。 2.低渗性脱水时体液丢失以为主,临床上易发生。 3.等渗性脱水时,未经及时处理,可转变为性脱水,如只给病人补水而未补盐,则可转变为性脱水。 4.急性低钾血症心肌电生理变化特点: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心肌收缩性。 5.低钾血症时引起的酸碱平衡紊乱是由于细胞内K+外移,细胞外________转入细胞内,从而导致_____________中毒。 6.高钾血症时引起的酸碱平衡紊乱是由于细胞内H+外移,细胞外K+转入细胞内,使尿液的pH 呈、而细胞外液出现中毒。 7.水肿发生的两大基本机制是:和 8.引起体内、外体液交换失平衡主要与肾脏的急剧降低和对 的重吸收明显增高有关。

【北京大学】《医用基础化学》第二章 电解质溶液与缓冲溶液

第二章 电解质溶液与缓冲溶液 第一节 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electrolyte )在化学和生产中经常遇到,与人体的关系也很密切。它常以一定浓度的离子形式广泛存在于人的体液和组织液中,如Na +、K +、Ca 2+、Mg 2+、Cl ﹣、HCO 3-、HPO 42﹣、H 2PO 4﹣、SO 42﹣等,其含量与人体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因此,研究电解质溶液的有关性质,对医学科学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一、解离度 电解质是指在水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可以分为强电解质(strong electrolyte )和弱电解质(weak electrolyte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解离或近乎全部解离成离子,以水合离子的状态存在,如NaCl 和HCl 等。 NaCl ?? →Na ++Cl ﹣ HCl ?? →H ++Cl ﹣ 而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一小部分解离成离子,大部分以分子的形式存在,其解离过程是可逆的,在溶液中存在一个动态平衡,如HAc 与NH 3·H 2O 等。 HAc H + + Ac ﹣ NH 3 + H 2O NH 4+ + OH ﹣ 电解质的解离程度通常用解离度(degree of dissociation)α来表示。解离度是指电解质达到解离平衡时,已解离的分子数和原有分子总数之比,表示为: 100%α=?已解离的分子数原有分子总数 (2-1) 例如:在25℃时,0.10mol ·L -1HAc 的α=1.34%,表示在溶液中,每10000个HAc 分子中有134个解离成H +和Ac -。电解质的解离度与溶质和溶剂的极性强弱、溶液的浓度以及温度有关。 对于不同的电解质,其解离度的大小差别很大。一般将质量摩尔浓度为0.10mol ·㎏-1的电解质溶液中解离度大于30%的称为强电解质,解离度小于5%的称为弱电解质,介于30%和5%之间的称为中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习题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高热患者易发生 ( )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细胞外液显著丢失 2.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 ( ) A.酸中毒 B.氮质血症 C.循环衰竭 D.脑出血 E.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 ( ) A.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B.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低钾血症 4.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时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 ) A.细胞内液和外液均明显丢失 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 C.细胞内液丢失,细胞外液无丢失 D.血浆丢失,但组织间液无丢失 E.血浆和细胞内液明显丢失 5.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的特征是 ( ) A.组织间液增多 B.血容量急剧增加 C.细胞外液增多 D.过多的低渗性液体潴留,造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均增多 E.过多的液体积聚于体腔 6.低容量性高钠血症脱水的主要部位是 ( ) A.体腔 B.细胞间液 C.血液 D.细胞内液 E.淋巴液. 7.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可能是 ( ) A.肾炎性水肿 B.肾病性水肿 C.心性水肿 D.肝性水肿 E.肺水肿 8.易引起肺水肿的病因是 ( ) A.肺心病 B.肺梗塞 C.肺气肿 D.二尖瓣狭窄 E.三尖瓣狭窄 9.区分渗出液和漏出液的最主要依据是 ( ) A.晶体成分 B.细胞数目 C.蛋白含量 D.酸硷度 E.比重 10.水肿时产生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 ( )

A.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加 B.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 C.淋巴回流张障碍 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E.肾小球-肾小管失平衡 11.细胞外液渗透压至少有多少变动才会影响体内抗利尿激素(ADH)释放 ( ) A.1%~2% B.3%~4% C.5%~6% D.7%~8% E.9%~10% 12.临床上对伴有低容量性的低钠血症原则上给予 ( ) A.高渗氯化钠溶液 B.10%葡萄糖液 C.低渗氯化钠溶液 D.50%葡萄糖液 E.等渗氯化钠溶液 13.尿崩症患者易出现 ( )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低钠血症 14.盛暑行军时大量出汗可发生 ( ) A.等渗性脱水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水肿 15.低容量性高钠血症患者的处理原则是补充 ( ) A.5%葡萄糖液液 B. 0.9%NaCl C.先3%NaCl液,后5%葡萄糖液 D. 先5%葡萄糖液,后0.9%NaCl液 E.先50%葡萄糖液后0.9%NaCl液. 16.影响血浆胶体渗透压最重要的蛋白质是 ( ) A.白蛋白 B.球蛋白 C.纤维蛋白原 D.凝血酶原 E.珠蛋白 17.影响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的因素中下列哪一因素不存在 ( ) 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 B. 血浆晶体渗透压 C.血浆胶体渗透压 D. 微血管壁通透性 E.淋巴回流 18.微血管壁受损引起水肿的主要机制是 ( ) A.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 B. 淋巴回流障碍 C. 静脉端的流体静压下降 D. 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增高 E. 血液浓缩 19.低蛋白血症引起水肿的机制是 ( ) A. 毛细血管内压升高 B.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 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升高 D. 组织间液的流体静压下降 E.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20.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主要是因为 ( ) A.肾小球滤过率升高 B. 肾血浆流量增加 C.出球小动脉收缩比入球小动脉收缩明显 D.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中血浆渗透增高 E.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中流体静压升高

电解质溶液练习题

电解质溶液练习题 、判断题: 1.溶液是电中性的,正、负离子所带总电量相等,所以正、负离子离子的迁移数也相等。 2.离子迁移数与离子速率成正比,某正离子的运动速率一定时,其迁移数也一定。 3.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与其价态有关系 4. 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迁移数之和为 1。 5. 电解池通过 lF 电量时,可以使 1mol 物质电解。 6.因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可以定向移动,所以测定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时要用直流电桥。 7.无限稀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可以看成是正、负离子无限稀摩尔电导率之和,这 一规律只适用于强电解质。 9. 对于BaC ∣2溶液,以下等式成立: (A) a = γm ; (B) a = a + a -; (D) m = m + m - ; (E) m ±3 = m + m -2 ; 10. 若 a(CaF 2) = 0.5,则 a(Ca 2+ ) = 0.5, a(F - ) = 1。 、单选题: 1. 下列溶液中哪个溶液的摩尔电导最大: (A) 0.1M KC ∣ 水溶液 ; (C) 0.001M KOH 水溶液 ; 2. 对于混合电解质溶液,下列表征导电性的量中哪个不具有加和性: (A) 电导 ; (B) 电导率 ; (C) 摩尔电导率 ; (D) 极限摩尔电导 。 3. 在一定温度和较小的浓度情况下,增大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则溶液的电导率 K 与 摩尔 电导Λ变化为: (A) K 增大,A m 增大; (B) K 增大,A m 减少; (C) K 减少,A m 增大; (D) K 减少,A m 减少。 4. 在一定的温度下,当电解质溶液被冲稀时,其摩尔电导变化为: (A) 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都增大 ; (B) 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都减少 ; (C) 强电解质溶液增大,弱电解质溶液减少 ; (D) 强弱电解质溶液都不变 。 5. 分别将 CUSo 4、H 2SO 4、HCl 、NaCl 从 0.1mol dm - 3 降低到 0?01mol dm - 3 ,则 A m 变化 最大的是: (A) CUSO 4 ; (B) H 2SO 4 ; (C) NaCl ; (D) HCl 。 8.电解质的无限稀摩尔电导率 Λm 可以由 Λ作图外推到C 1/2 = 0得到。 (C)Y = Y γ ; (F) m ± = 4m 3 。 (B) 0.001M HC ∣ 水溶液 ; (D) 0.001M KC ∣ 水溶液 。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试题

第二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知识结构提要】 高渗性脱 水 脱水低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 水 特点:失水>失钠、[ Na+] > 150mmol/L 、渗透压 > 310mmol/ L 原因:饮水不足、失水过多(经肾脏、胃肠道、皮肤、肺)对机体影响:细胞外高渗、细胞内脱水、口渴、脱水热防治原则:防治原发病、补充水分及适量的含钠溶液特点:失水< 失钠、 [ Na+] < 130mmol/L 、渗透压 < 280mmol/L 原因:体液(消化液)大量丢失只补水忽略补盐、经肾失Na+ 对机体影响:细胞外液明显减少易休克、细胞水肿、失水征防治原则:防治原发病、补充高渗液概念:水与钠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 Na+] 和渗透压正常原因:等渗液大量丢失(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等) 对机体的影响:细胞外液减少、可转化为高渗或低渗性脱水防治原则:防治原发病、补充等渗液 原因:肾排水功能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 水钠代谢紊乱水中毒对机体的影响:细胞内外容量增多呈低渗状态、血液稀释 防治原则:防治原发病、限制水入量、利尿 分类按分布范围:分全身性水肿和局部性水肿按原因:分肾性、肝性、心性、营养不良性、淋巴性、炎性水肿按部位:分肺水肿、脑水肿、皮下水肿等 组织液生成>回流 机制 水肿 钠水潴留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淤血 血浆胶体渗压降低:蛋白摄入减少、丢失过多等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感染、缺氧、中毒等淋巴回流受阻:丝虫病、肿瘤等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滤过总面积减少、肾血流量减少 RAA 系统活性增高抗利尿 激素释放增多血流重新分 布利钠激素分泌减少肾小 球滤过分数增加 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增 多

心性水肿:由右心衰竭引起的全身性水肿,始发于身体低垂部 位 肺水肿:过多的体液积聚于肺组织内,始发于肺间质 常见类型 脑水肿:脑细胞、间质及脑室液体含量增多使脑容积增大 肾性水肿:见于肾小球肾炎,始发于组织疏松的眼睑 肝性水肿:见于肝硬化晚期,始发于腹腔 概念:血清钾含量低于 3.5mmol/L 原因:钾摄入不足、钾丢失过多、钾在体内分布出现异常 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心肌兴奋性、自律性增加、传导性降低、收缩性先高后低 肾脏:肾浓缩功能降低,多尿、低比重尿 酸碱平衡:代谢性碱中毒 补钾原则:多用口服;见尿给钾小量慢速输入;补钾须持续一段时间 概念:血清钾含量高于 5.5mmol/L 原因:肾排钾减少、细胞内钾释出、钾摄入过多 高钾血症 对机体影响 : 致死性心律失常;刺痛、感觉异常及肌无力;代酸。 紧急处理原则:对抗高 K +的毒性;促进 K +移入细胞;加速 K +排出 目的要求】 掌握脱水、水中毒、水肿、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概念。 了解各型脱水、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防治原则和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自测题 】 、名词解释 7.水肿发生的两大基本机制是: 8.引起体内、外体液交换失平衡主要与肾脏的 的重吸收明显增高有关。 2. 掌握脱水的类型、原因、对机体的影响。 3. 掌握水肿的发生机制。 4. 熟悉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原因和对机体的影响。 5. 熟悉脑水肿、心源性水肿的发生机制。 钾代谢紊乱 低钾血症 对机体影响 1. 6. 1.脱水 2 .低渗性脱水 3.高渗性脱水 4.等渗性脱水 5.水中毒 6.低钾血症 7.高钾血症 8.反常性酸性尿 9 .水肿 10.积水 11.心性水肿 12.肾性水肿 13.肺水肿 二、填空题 1.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内、外液均减少,但以 减少为主。 2.低渗性脱水时体液丢失以 为主,临床上易发生 3.等渗性脱水时,未经及时处理,可转变 为 为 性脱水。 性脱水,如只给病人补水而未补盐,则可转变 4.急性低钾血症心肌电生理变化特点:自律性 性。 兴奋性 、传导性 、心肌收缩 5.低钾血症时引起的酸碱平衡紊乱是由于细胞 内 致 _____________ 中毒。 K + 外移,细胞外 转入细胞内,从而导 6.高钾血症时引起的酸碱平衡紊乱是由于细 胞内 、而细胞外液出现 中毒。 H +外移,细胞外 K +转入细胞内,使尿液的 pH 急剧降低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