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侍坐》教案

《侍坐》教案

《侍坐》教案
《侍坐》教案

课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及《论语》基本常识。

2.掌握本文的重点实词及重点语句翻译。

3.通过文章的赏析,把握人物鲜明个性,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

【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等文言知识,准确翻译文中语句。

【教学难点】

文中所体现的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

【教学课时】5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要点】

1、了解孔子和《论语》

2、初步感知课文:通读、文中人物及其身份

一.开场白设计

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历史,你就不能不了解孔子;如果你想研究中国的文化,你就不能不研究《论语》。它是中国文化的一座宝库,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历经千年不朽。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去沐浴他那神圣的智慧之光吧!

二、了解孔子1

师: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为人类留下了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实用。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有哪些经典名言、教育思想和观点?【明确】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温、良、恭、俭、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不学礼,无以立。

朝闻道,夕死可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言必行,行必果。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了解孔子2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幼年丧父,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

三、关于《论语》

《论语》,全面地

:

(1,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

((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

(3

四、初步感知《侍座》

1. 录音或教师范读,整体感知。

3.引导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结合注解整体把握文意。

(讨论交流后,教师点拨。)

A、“侍”是倍侍长者,长者是孔子,孔子在文中被省略了,没有写出来,是学生陪老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着孔子坐。

B、本文记叙的是孔子和学生们关于立志的谈话。文章先写孔子启发学生谈自己的志向,再叙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等人谈自己的志向,最后写孔子对他们志向所作的评论。孔子问志,四个学生的回答,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是有所不同,其实都是以“礼治”为中心、为目的的。

C、本文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

4、《论语》第一段四行法译注示例

【注音】

【原文】子路、曾皙.、冉.:

【解词】

【译句】

【注音】

【原文】

【解词】

【译句】

6、《论语》第一段赏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的散文。

全文就像一出小话剧。

人物:孔子和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背景:孔子讲学之处(我们可以想像为杏坛);

事件:闲坐聊天。

既然是闲坐聊天,气氛自然融洽和谐。孔子首先说话。我们想像他很慈祥,平易近人。他说自己年龄大一点,又是老师,希望学生不要拘束,畅所欲言。据考证,孔子当时约60 岁,子路比孔子小9 岁,是51岁。曾皙约39 岁,冉有约31 岁,公西华最小,约18岁。今天来看,这师徒五人是祖孙三代。孔子说话很和蔼,也很得体。他能体察学生的心理,所以首先打消学生的紧张情绪。接着,孔子很艺术地启发引导学生说,他们平时总抱怨没有人了解你们,如果有人想了解你们,想重用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办呢?孔子是启发式教学的鼻祖,特别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孔子为什么突然提出这样的问题?是随便一问还是早有考虑?读过《论语》全书就会明白,孔子是早有考虑。孔子很受鲁国当政者的尊重,经常有人向孔子求教治理国家的政策,并打听他的这些徒弟的表现,询问他们的本领究竟怎么样。当政者想从他的学生中挑选人才,而孔子也经常向他们做些介绍、推荐的工作。

五、作业

1、“四行法”完成第一段解释和翻译

2、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结合注解整体把握文意。

第二课时

【要点】

1、通读全文,疏通文意

2、引导学生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等文言知识。能归纳文中的文言现象,并准确翻译文中语句。

【步骤】

一、齐读全文

二、字词句逐段四行法译注

二、强调重点字词句

1、重点字、词。

2.重点语句。(学生口译)

三、熟读全文

四、作业

“四行法”完成全文解释和翻译

第三课时

【要点】

1、明确全文结构思路

2、赏析全文,分析人物。能根据语言特点,把握文中所展现的鲜明的人物个性,欣赏文中通过语言、动作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步骤】

一、朗读课文,理清全文结构思路

二、默读课文,分组讨论下列问题,各自完成表格的填写。

A组:(表格一)

1.四弟子各自怎样述志的?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有怎样的性格?

2.课文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3.你从四个“青年学生”身上受到哪些启发

表格一:

(一)问志与述志

1.子路有何性格特征?从哪些词看得出来?

【明确】直爽、豪放、自负。

通过副词“率尔”就可看出说话不假思索,夸耀,说明他素怀大志。

子路开口就是治理“千乘之国”,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 在当时算是大型的诸侯国了。而且,这个国家,照子路的设想,当时正在危难之中。所以,他是希望受命于危难之际,通过自己三年的努力而达到大治。一副力挽狂澜的架势,不仅有他一贯豪侠的英雄气概.而且还有大政治家的气魄。

2.朗读时应如何表现?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子路的话,要把他自负的神情态度读出来。【明确】读时语气果断

3.再来看看冉有和公西华,他们性格上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

【明确】谦虚。

冉有是一个谦谦君子,在孔子点名后才开口,且出言谨慎。冉有刚说“方六七十”,马上觉得有些夸张了,可能会引起孔子的不快,所以又改为“如五六十”,而且说自己治理的话,仅能“足民”,至于礼乐,需要其他高明之士。

公西华更为谦虚。他是个外交家,但他却说自己做不了什么事,希望能有学习的机会。入宗庙或外交场合做一个小小的司仪罢了。其实,这个司仪并不小.是相当于今天秘书长或总务官之类的角色。所以孔子最后说“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认为他实际上还是在说治理国家。

(此处可把中西文化进行比较,谈谦让)

4、孔子很赞赏曾晳的志向,作品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表现,他是怎么谈自己的志向的?请一位同学先读一读。

【明确】“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5.比较一下子路与曾晳,性格上有何不同?(讨论)

【明确】子路比较性急、直率,而曾晳则显得文质彬彬,自然洒脱。

6.找一下哪些动词能体现曾晳的洒脱?

【明确】舍、作、浴、风、咏。

7.曾晳的回答不同于其他几位,没有直接回答自己有什么才能,胜任什么样的工作,而是描绘了一幅春日郊游图,非常形象。从中可以看出他向往什么样的生活?

【明确】大同世界,悠闲自在。在这种生活图景中寄寓了曾晳淡泊的情怀。

B组:(表格二)

1.孔子是怎样评志的?

2.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有怎样的政治思想?

3.孔子的教育艺术怎样?概括本文中的孔子形象。

*启发思考:

(二)评志

1.孔子评子路(投影):“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这里既有对子路的肯定,也有批评,那么肯定的是什么?批评的是什么?(引导:到文中找答案,男同学齐读这段文字,提示注意朗读要领)

【明确】肯定他的抱负宏大。“千乘之国”“摄乎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极言自己有非凡的治国才能。故夫子“哂之”.

批评“其言不让”,为何?因为“为国以礼”,即用礼来治理国家,是儒家为政的核心。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

2.孔子评冉有(投影):“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其中暗含孔子的什么意思?(也到文中找答案,请女生齐读,提示与男同学竞争,并注意朗读要领)

【明确】他所治理的当然是国家,治国就应当“以礼”。他不必如此谦逊:“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孔子评公西华:“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为何说“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找个别同学读,提示注意朗读要领)

【明确】肯定“宗庙会同”也是国家政事。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暗含何意?

【明确】鼓励他勇挑重担。公西华是当时的外交家,《论语·雍也》一章中说“子华使于齐”他通晓礼仪,善于独立思考。

4.孔子评曾晳:“吾与点也!”

好像他没有谈到治国的问题,似乎只不过是描写了一幅“春游图”,为何孔子说“吾与点也”?大家自由讨论后请同学回答,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

【明确】:(有两种说法)

⑴当时社会动乱,诸侯“争于力”,战乱频频,诸侯国内部,尤其是大国内部十分混乱,

避世的思想很突出。《史记?孔子世家》中说:“鲁终不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曾点“求

为政”之意正合孔子恬退避世之心,故孔子“与点”。

曾点的志向正和孔子一生竭力追求的教化百姓理想是一样的,故孔子喟然叹曰“吾

与点也”

【补充】

其一,孔子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安抚老年人,信任朋友,关怀年轻人,让老有所乐,中有所为,幼有所养,老中青三代都有着落,社会安定,天下大平,人人过着美好的生活。一言以蔽之,也就是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和境界。而曾皙所描绘的那一幅优哉游哉、老少同乐的“暮春咏归图”,不正是这样一种境界的生动形象写照吗?

其二,春秋战国是一个特定的时期,社会动乱,战争频繁。孔子等人对这样的现实不满,期望治世太平。这幅春游图的境界,是真正的大同世界,天下太平,时局安定,生活富足,心情愉快,追求精神享受,悠游自在,是真正高层次令人心向往之的生活图景,表达了曾晢的志向,也暗合了孔子的理想。

其三,执政只是手段和途径,曾点的境界才是目的和归宿。政治的最高境界,是反映为一种生活方式。曾点说的不是政治,却在政治之上。曾晢的用世精神不比前三者差,且表达得比较含蓄,“言之有文,行而远矣”,教化礼乐寓于其中,

所以,表面上看来,曾皙并没有谈论什么治国平天下的大事。而只是谈谈风月,说说游玩。但实际上,他所描绘的,是远较子路等人的志向高远的境界。如果说,子路等人的胸怀至多还在小康国家,那么,曾皙所瞻望的,则已经是大同的世界了。这就叫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难怪孔子要脱口而出,由衷地发出赞叹来了。

三、人物形象分析

(一)孔子形象:

1.用温和自谦的话首先解除了学生的思想顾虑,给学生创造了说真话的条件,创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从而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大胆地谈个人的理想.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2、引用学生日常好说的牢骚话,指出他的学生平时认为人们不了解自己,所以感到无

所作为,表明对学生的了解.而后假设了一种情况,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怎么办?从

而水到渠成地启发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循循善诱

是一个既热情而又严格的老师。态度谦和、亲切、批评含蓄,循循善诱、热情鼓励。

是一个既有抱负又充满苦闷的活生生政治家形象。

(二)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1.你更喜欢孔子学生中的哪一位?为什么?

2.你的志向是什么?你将如何实现自己的志向?

3.读了此文,结合你的学习,体会到什么借鉴意义? 受到哪些启发?

(视需要)

子路在徒弟中年龄最大,和老师是同辈人。他跟随老师时间最长,对老师最了解。

《论语》一书中记载了子路和孔子的大量对话,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子路的品性

是很突出的,鲁莽、直率、好斗、急躁、忠厚、朴实、诚信、自负集于一身。他在老师面前毫无掩饰,“率尔对曰”表现了抢先发言的习惯。我们可以推想,如果孔子对他的性格特点持否定态度的话,那么这些年来,子路应该有所收敛,但他没有一点改变。

这是否告诉我们,孔子并没有让子路改变自己的性格,还是相当尊重子路的。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子路才能我行我素,不假思索,冲口而出。“千乘之国”处于内忧外患

之时,经过努力,三年大见成效。可谓壮哉!

对此,孔子心里作何感想?这难道不是孔子的理想么?是不是子路替老师描绘出了心中的蓝图?对于“千乘之国”,孔子有自己的设想:“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孔子还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

三年有成。”(《论语·子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孔子周游列国,到处宣传

自己的治国主张,却四处碰壁,无人欣赏。孔子面对子路的一番慷慨陈词,心中可

能感慨万千,他知道理想说出来容易,但真正要落实到行动上,特别

是让当政者欣赏并付诸实施,可就难上加难了!

正因这样,所以孔子在子路说完后,只是微微一笑,什么也没有说。有人认为,孔子是在讥笑子路。这样理解未尝不可,但是简单化了。这笑中可以有讥笑,也可以有欣赏,有赞许,恐怕主要还是因为子路的话不出孔子所料而发出的善意的微笑。孔子

,甚至有点战战兢兢。他不敢用“千乘之国”这个词,用了“方六七十”,接着就感觉还是大了点,于是缩小为“五六十”。如此小国,也要用三年时间;对于礼乐教化,还要另请高明,真是谦虚得可以了。冉有的性格和子路相反,做事

缩手缩脚,谨小慎微。冉有的回答是在孔子意料之中的,但是孔子没有说什么,接

着点了公西华的名。公西华是一位有外交才能的人,善于辞令,孔子对他和冉有都

有很高的评价,认为他们和子路一样,都具有治国之才。公西华更加谦虚:“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这样的回答可能是孔子愿

意听到的,也可以用来启发子路,这就是孔子的一种高明的教育手段——让学生互相

这是本文最精彩的一段。当孔子和其他三人对话的时候,他正在弹瑟。三位同窗

和老师的对话是在他的音乐伴奏声中进行的。前面几位同窗的回答,他都清清楚楚

地听到了,实实在在地记住了。他的旋律可能是随着三位同窗的不同内容、性格而变化的。孔子点了他的名。他做了一个结束弹奏的动作,然后站起来。这属于肢体

语言,虽然无声,却无声胜有声。这些动作表现了他的洒脱、知礼、自信和成熟。

曾皙并没有立刻回答老师,而是说“异乎三子者之撰”,明确表示自己和他们不同。孔子很想知道这位学生的观点,于是说道:“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于是曾皙说

出了自己的理想:“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光明媚、惠风和畅的美景。如果可能的话,我们真想提起画笔画一幅“暮春咏归图”!

曾皙的话是什么用意呢?难道他真想无所作为吗?否。曾皙用形象的语言,委婉

地表达了他的理想。那是一个风清俗美、和平宁静的社会环境,表达了孔子以礼乐治国的崇高境界,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淡泊宁静的心态。正因如此,所以在孔子的内

心深处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得到了孔子的充分肯定。孔子是一位有着强烈的政治理

想和远大抱负的人。他在担任鲁国大司寇时,推行礼治,施以仁政,使鲁国大治。

可惜的是鲁国国君受人离间,很快就疏远了孔子,他的政治主张———“礼”“仁”也就成了一颗划过天空的流星,转瞬即逝。那么曾皙为什么如此暗合孔子的心意呢?在《论语》一书中,关于曾皙的记载并不多,倒是对他的儿子曾参的记载远远超过

了父亲(他们父子都是孔子的学生)。曾参对后人影响很大,以孝著称,写过《大学》,被尊称为曾子。“吾日三省吾身”和“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著名观点就出自他之口。曾子像他父亲一样,一生不做官,主要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从曾子的立身

行事上,我们可以窥见父亲曾皙的为人处世原则。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曾皙的这

段话,表达了隐士的生活景象,可能隐约触动了孔子周游列国屡遭失败、心力交瘁

而想过平静无为的生活的想法。总之,曾皙的话不仅是显己志,也是对孔子心灵的

折射。

曾皙的智慧

《侍坐》中的曾皙是一个智慧充盈的人。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是其气度之从容。若按年龄,四子中曾皙排第二(子路小孔子九岁,冉求小二

十九岁,公西华小四十二岁,曾皙年无可考,应在子路下),应在第二个发言。但他

正在鼓瑟,所以孔子先问其他人,最后才点到他。大家在讨论问题,而他在搞音乐,

按理说是应该没有听到别人的议论的。可是孔子问他时,他却说自己的想法和其他三

人不同,可见他不仅听到了刚才其他人的对话,看到了夫子的表情(所以才会有后来

“夫子何哂由也”之问),而且分析了他人的言论并有了自己的主张。能在处世之间、

忙乱之中,同时应付几桩事情,其学问、修养、气度可知矣。无怪乎南怀瑾称其有

“极高的宁静功夫”。

二是其识见之高明。孔子一哂不要紧,搞得冉有、公西华紧张兮兮,一再谦退,

尤其是公西华,虽有“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孔子)之才,志于礼制

外交之事,却怕夫子嫌自己以君子自居,故将言己志而先为逊词,说自己并非有

其能但是愿意学习。连孔子都感觉出来了,说他“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曾皙没有再谦逊下去,而是通过他的描述翻出一层新意:不着力于政事,而着力

于教化;不着力于手段,而着力于根本。

三是其表达之新奇。三子之说皆是直陈其意,曾皙的表达就不同了,文学色彩很浓。所谓形象大于思维,一番生动描述征服了孔子的心。

四、教师小结

一篇短文,如此生动而丰富。其言微,其旨大。

本文如同《论语》的其他篇章一样,是论述孔子的思想和学问的。但是思想和

学问的传播,不是靠空洞的说教,而是借助于特有的形象。本文通过孔子和四个弟子一次十分融洽的谈话,表现了孔子的政治抱负和追求。作者在记述孔子的抱负和理想时,不仅记录了孔子和四弟子各人的言行,更重要的是刻画了一组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无论是子路的直率、自负,冉有的敦厚、谦虚,还是公西华的忍让、虚心,曾晳的豁达、洒脱、自得,孔子的循循善诱,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今天读来,人物依然如在目前。

五、布置作业:本课文言知识点归纳整理

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言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四课时

【要点】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

【步骤】

一、课文熟读检查

二、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练习检查

(一)疑难字词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乘:车辆,;摄:夹、迫近。

宗庙之事,如会同会:诸侯相见;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舍瑟而作作:起

异乎三子者之撰撰:陈述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伤:妨害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让:谦让

(二)词类活用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端、章甫:都为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鼓瑟希,铿尔。鼓:名词作动词,弹奏。

三子者出,曾皙后。后:名词作动词,最后出,走在后面

冠者五六人。冠:名词作动词,行冠礼,戴……帽子。

浴乎沂,风乎舞雩吹。风:名词作动词,吹风、乘凉。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大:都为形容词作动词,做小相,做大事。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足: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富足。

(三)通假字

鼓瑟希,铿尔。希:通“稀”,稀疏。

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晚。

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助词“呢”“吗”。

(四)古今异义

加之以师旅(泛指军队/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比及三年(等到/比较、紧靠等)

且知方也(正道、正理/方向、对方、方法等)

如五六十(或者/如果)

如其礼乐(至于/如果)

异乎三子者之撰(才陈述/写作)

(五)一词多义

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介词)

2、毋吾以也(因为,介词)

3、加之以师旅(把、介词)

4、为国以礼(用、拿、凭借,介词)

5、以俟君子(而,连词)

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你、你们,代词)

2、子路率尔而对曰(…的样子,词尾)

言:1、亦各言其志也(说、谈,动词)

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话,名词)

如:1、如或知尔(如果)

2、如五六十(或者)

3、如其礼乐(至于)

4、如会同(或者)

方:1、不能成方圆(方形,名词)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计算面积的单位纵横,方圆;名词)

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是非准则,为人的道理;名词)

4、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刚,才,正;副词)

与: 1、吾与点也(赞同;动词)

2、唯求则非邦也与(通“欤”,语气词“呢”)

(六)特殊句式

1、不吾知也。

【指津】正确的语序应该是“不知吾也。”

2、毋吾以也。

【指津】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毋以吾也。”

3、则何以哉?

【指津】正确的语序是“则以何哉?”

由上面三个句子我们可以总结出:

A、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B、古代汉语的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指津】正确的语序应该是“乎三子者之撰异”

【译文】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

2、以吾一日长乎尔。

【指津】正确的语序应该是“以吾一日乎尔长。”

【译文】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

3、加之以师旅

【指津】正确的语序应该是“以师旅加之”

【译文】把战争强加在它头上。

4、浴乎沂,风乎舞雩,

【指津】正确的语序应该是“乎沂浴,乎舞雩风”

【译文】在沂水沐浴,在舞雩台上吹风乘凉。

童子六七人

【指津】正确的语序应该是“五六冠者,六七童子”

【译文】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

①则何以哉【译为】(“怎么样”)

②尔何如【译为】(“怎么样”)

③是故哂之【译为】(“所以”、“因此”)

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译文】可以使(他们)都有勇气,并且懂得做人的道理。

2、毋吾以也。

【译文】(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话了)。

(七)语段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琴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

B.因之以师旅因:因为

C.以俟君子俟:等待

D.鼓瑟希鼓:弹奏

【B(“因”应为“接着”)】

2.“亦各言其志也”的“其”应讲作(C)

A.他 B.你C.自己 D.其中

3.下列句子中“方”的解释与例句的“方”相同的一句是( B )

例句:方六七十

A.有朋自远方来

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D.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来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可以使国人都有勇气,而且懂得为人的道理。】

5.孔子为什么“喟然叹曰‘我与点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曾晳的答话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这一景象既符合儒家礼义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所期望的“大同”境界,深深地感动了他,因而他“喟然叹曰‘我与点也’”。】

三、作业:同步练习

第五课时

【要点】反馈练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检测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20分)(每格2分)

1、孔子名,字, 时期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 学派的创始人。

2、孔子的言论主要记载在《》中。这部书是他的弟子和门人所辑录的,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体的散文集。这部书与、、《孟子》被称为“四书”。

二、选择题(39分) (每项3分)

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

A.千乘之国(shèng) 吾与点也(yǔ)风乎舞雩(yú)浴乎沂(xīn)?B.毋吾以也(wú)莫春(mù)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铿尔(kēng)?C.冠者五六人(guàn) 愿为小相(xiàng)饥馑(jǐn)哂之(shěn)D.夫子喟然叹曰(kuì)曾皙(xī)以俟君子(sì)舍瑟而作(sè)

2.下列斜体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

A.吾与点也(和) B.摄乎大国之间(夹、迫近)

C.异乎三子者之撰(陈述)

D.夫子哂之(笑)??3.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D)?A.莫春者,春服既成 B.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C.唯赤则非邦也

与D.居则曰:“不吾知也。”?4.下列斜体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C)?A.唯求则非邦也与B.且知方也

吾与点也安见方六七十?C.以吾一日长乎尔 D.以吾一日长乎尔

5.选出与例句中斜体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加之以师旅??

项( C)?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C.宗庙之事,如会同D.如影随形?

6.下列斜体词语解释无误的一组(B)

①加之以师旅(侵略)?②比及三年(等到)?③如会同(古代诸侯会盟和共同朝见天子)

④冉有、公西华侍坐(坐在尊长旁边陪伴侍奉)?⑤冠者五六人(戴上帽子)

高一诗经侍坐劝学导学案

《诗经》二首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语文设计:时间: 【学习目标】 1. 了解《诗经》的相关文学常识。 2. 体味诗中主人公热烈而纯朴的恋情。 3. 了解诗歌新颖的表现手法:人、物、情巧妙融合;寄情于物。体会诗歌重章叠唱的艺术效果。【学习重难点】 1. 品读鉴赏诗歌中的名句。 2. 分析诗中的重章叠句手法 【学习方法】诵读法、比较阅读法 【知识链接】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相传孔子对其做过收集整理,原本只称《诗》,后来成为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的“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成书于公兀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内容可分为“风” “雅” “颂”三部分。“风”包括“15国风”,共160篇,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后人经常把它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雅”分 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宫廷宴享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三类。“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敷陈”指叙事,“直言”指照直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咏的内容。就是说,赋就是陈述铺叙,比就是打比方,兴就是先说一种事物,并由此联想或想象所歌咏的事物。前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六义”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间或杂有二言至九言的句 式;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有天然的音乐美感。 《静女》是一首爱情诗,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 【学习过程】 静女 一、基础知识积累(A级) 1、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 姝(sh 功俟(s 1)见(xi cn)蜘蹰(ch ich u)娈(lu m)贻(y i) 彤(t mg)管炜(wei )怿(y 1)归(ku 1)荑(t i)洵(x tn) 2、见配套练习册第44页 3、朗读指导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一极度兴奋 爱而不见,搔首跚躇一一焦急万分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尿说悸 女美自牧归蕙,洵美且异 兴 美 悅 高 赞 喜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一兴奋得意 4、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一对恋人的约会经过。男子按照约定赶到城墙下,却没有看见心爱的女子,焦急 万分之时,女子出现了,并且赠送给男子两件礼物。男子对自己接受的两件礼物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诵读体会,探究艺术特色(B级) 1、反复诵读“静女其姝……静女其娈,诗歌为什么要反复地吟唱? 2、见配套练习册第45页 【当堂检测】 背诵《静女》 【学习反思】

高一语文 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及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把握孔子的形象和和四弟子的性格特点,体会其为政的理念。 3、感受孔子“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领会孔子及弟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课前自主学习案 一、了解孔子 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1)百代馨香,德配天地; 万世师表,道贯古今。 (2)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桃李三千。 二、了解《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492章,12700字。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六艺: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六种科目:礼、乐、射、御、书、数 三、孔子名言集锦 ●子日:“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统编版高中语文下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论语》的常识,了解孔子的教学思想和风格。 2、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了解孔子的教育观和人格魅力以及古人的政治思想和行为规范。 二、知识链接 1.了解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春秋末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2.了解孔子教育思想。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学特点:①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②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③启发诱导,循序渐进 ④不耻下问,温故知新。 ⑤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了解《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4、题解 “侍”是倍侍长者,长者是孔子,孔子在文中被省略了,没有写出来,是学生陪老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与孔子的年龄分别是51、39、31、18、60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着孔子坐。是孔子引导他的学生畅谈人生理想的一个片段。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 题译: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从孔子坐着。 第一课时 一、梳理基础知识 (一)注音 喟()然舞雩()师旅()浴乎沂()莫()春比()及 曾皙()千乘()率()尔摄()乎饥馑()侍()坐 铿()尔小相()哂()笑 (二)、通假字 1、鼓瑟希,铿尔希:通------- 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 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 (三)、古今异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课题名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总编号: 【学习目标】 1.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疏通文意。 2.了解有关《论语》的常识,感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及孔子对弟子的态度。 3.感知儒家学派为人处事的原则。 【学习重难点】 1.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疏通文意。 2.感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及孔子对弟子的态度。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时安排】一课时 预习案 一、基础积累 1.作者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___,字_____,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_____,儒家的创始人。他总结了在他以前的教学经验,传授给下一代,开_______的先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子路:孔子弟子,姓仲名____,字子路。他对政治军事均有专长,但性格比较刚直,有些粗鲁。 曾皙:孔子弟子,名____,是曾参的父亲。 公西华:孔子弟子,名____,字华。 冉有:孔子弟子,姓冉名____,很有才华。 2.作品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_____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 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课内探究案 【初读课文】 1.读课文,正字音 论.语( ) 饥馑.( ) 曾皙. ( ) 哂( ) 舞雩.( ) 铿.尔( ) 小相. ( ) 沂( ) 冠. 者( ) 喟 ( ) 俟 ( ) 撰( ) 摄 ( ) 比及.( ) 毋 ( ) 冉( ) 2.整体感知 根据内容,课文可划分为几个部分?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文本探究】 1.本文开头,孔子是怎样鼓励弟子们讲述自己的志向的? (用原文回答) 2.四名弟子的志向(两字概括)和性格分别是什么? 子路 志向: 性情: 冉有 志向: 性情: 公西华 志向: 性情: 曾皙 志向: 性情: 3.翻译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夫子哂.之 (2)因之以饥馑.. (3)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4)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5)异乎三子者之撰. (6)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7)吾与点.也 (8)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知识积累】 (一)一词多义 如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宗庙之事,如会同。 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尔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子路率尔而对曰 3、鼓瑟希,铿尔 4、尔何如 乎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摄乎大国之间 3、异乎三子者之撰 4、浴乎沂,风乎舞雩 5、何伤乎 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毋吾以也 3、则何以哉 4、加之以师旅 5、以俟君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 案 装 订 线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2.doc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思想,掌握有关《论语》的知识。 2?学习本文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并掌握其用法° 3?了解课文用简短的文字,表现人物的动作、神态和思想性格的写法;了解课文说理于 形象之中的特点。 预习学案 【诗海拾贝】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役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赏析】一、二句创造了一个空濛迷幻的意境:月光朦胧,一株海棠光洁的叶面和花瓣映射着普照大地的月光;微风一吹,花枝摇动,光波四射,花香四溢,更突11!海棠的高洁美丽。三、四句作者赋予花以人的性情,比拟奇特,联想奇妙,想像海棠花会像人一样深夜睡去, 所以点燃高烛照耀海棠。诗人如痴如醉,爱花Z情溢于言表。 【文本卡片】 一、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o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是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记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朱熹把《论语》 《大学》《屮庸》和《孟子》并称为“四书”。 二、背景简介 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提倡礼乐和仁义。礼乐是孔子提出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仁义是他提倡的立身处世的道德标准。“仁”是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所谓“仁”就是爱人,就是推己及人的同情心。它表现在政治上就是“为政以德”。孔子的思想与主张主要体现在《论语》中。在整个封建社会时期,《论语》是读书人必读的经典著作。《论语》的最后成书,约在战国初年,它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定的。 【基础荟萃】

小班音乐排排坐教案详解

小班音乐排排坐教案详解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广东民间儿歌的风格,按节奏朗读童谣,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演唱《排排坐》,并进行歌词创编活动。 2、练习用木鱼和其他打击小乐器为歌曲演唱伴奏。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广东音乐,经过对本课的学习,能更进一步了解广东。教学难点 歌曲《排排坐》中附点节奏的准确演唱。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听音乐《排排坐》进入课室。 2、用课件出示图画,看图说话。 3、分小组把一幅幅图串起来编讲故事,并为故事起名,看看那一组讲得最好。 4、老师也编一个小故事《排排坐》,说说你喜欢故事里的哪个小动物?为什么?(小猪、小狗拉柴烧火做饭给姑婆吃,小猫拿凳子给姑婆坐,小老鼠看戏让位给小猪等) 二、学习新课 1、听听歌曲,朗读童谣,跟着老师做动作。 2、提示注意聆听歌曲,让学生学着创作一些新的动作或姿体律动来配合歌曲。 3、试一试看看能否一边动作一边学唱歌,先用lu来哼唱,熟悉旋律后再唱歌词。(注意:唱得不好的地方要分乐句来练一练,特别是有切分节奏和附点的地方) 4、自由在课室里走动,模仿故事里的情节,一边表演一边演唱。 三、“福建知多少”,“我为福建添光彩”

1、出示水果图片,准备一些适时的水果,每一组一分,尝一尝,说一说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水果当中哪些是我们福建的特产吗?” 2、“你还知道广东些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把结果用简单的`图画表示出来。 3、哦,福建原来有这么多的好吃的、好用的、好玩的、好看的,还有许多名胜古迹,旅游景点、风俗等,教师可以补充说明,简单介绍给学生。 3、假设你是一个设计师,你会为泉州设计什么?有什么好的建议让泉州人生活工作更加舒服和方便?用画笔把自己的设计方案用简笔画画出来,并作说明。 四、为歌曲创编歌词 1、(教师语:排排坐真好,可以吃果果,出点子)听一听老师敲木鱼(ХХХ|ХХ;ХХХ),说一说那种方法比较适合《排排坐》,大家也来敲一敲,唱一唱。 2、看看谁能即兴最后一句编创新歌词。(乐呵呵、笑哈哈、幸福多、添光彩、) 3、听着《排排坐》的音乐,唱着自己喜欢的歌词走出课室。 设计亮点:1、教师编故事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2在“福建知多少”,“我为福建添光彩”过程中内容设计非常丰富多彩。

《侍坐》知识点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知识点总结 一、常识: 1.《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们编纂而成。孔子及其弟子的这些谈话,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2.“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 3.“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4.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479年),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其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以礼治国”。曾在鲁国做官后周游许多诸侯国,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思想,但未被采纳。晚年创办私学,致力教育工作,相传有“弟子三千,七十二人贤士”。同时整理了“六经”。 二、字音 俟,音sì莫,音mù 甫,音fǔ 哂,音shěn 相,音xiàng 铿,音kēng 沂,音yí喟,音kuì 雩,音yú 冠,音guàn 三、文言知识 (一)一词多义 以

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介词,把,拿,用。 毋吾以也动词,认为。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动词,用、做。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介词,用。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介词,把。 尔 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你们。 问君何能尔。代词,这、那、这样、如此。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鼓瑟希,铿尔助词,相当于“然”,拟声词词尾。乎 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比 摄乎大国之间介词,在 异乎三子者之撰介词,和、与 浴乎沂,风乎舞雩介词,在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语气词,呢 方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道,是非准则。 方六七十里方圆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方形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正,才

中班数学排排坐教案

中班数学排排坐教案 中班数学排排坐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活动过程等内容,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能进行简单的数量推理,发展数理逻辑能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排排坐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 2、能进行简单的数量推理,发展数理逻辑能力。 3、感受合作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我会讲故事》幼儿用书第18-19页。 2、每名幼儿10个小猪纸偶。 活动过程: 1、出示电子用书第18-19页,请幼儿数一数图中椅子的数量。请幼儿猜猜图中的椅子可以坐多少只小猪。 2、请幼儿把10个小猪纸偶放在自己书中的椅子上,看看一共有多少只小猪可以坐下来吃东西 1

3、教师任意说出椅子的数量(1-10),请幼儿推测并回答可以请几只小猪来吃东西。 4、教师任意说出椅子的数量,但不直接给出数字,请 幼儿推测并回答可以请几只小猪来吃东西。女口:有比6多1把椅子或比8少1把椅子,可以请几只小猪来吃东西。回答后,请全体幼儿用小指偶摆放,进行验证。 5、游戏:排排坐 ①两名幼儿合用一本书(第18-19页),每名幼儿10个 小猪纸偶。 ②轮流猜拳,胜利的一方可将1个小猪纸偶放在书中的 椅子上。 ③当书中的椅子上放满了5个小猪纸偶后,请两名幼儿 各自数数手上剩下的纸偶数量,然后比较两人纸偶的数量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④当书中的椅子上放满了10个小猪纸偶后,请两名幼儿各自数数手上剩下的纸偶数量,然后比较两人纸偶的数量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6、操作完成后,老师可即时创编一个小故事作为总结。评 价 ①能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 —2 -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word导学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一、基础要点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曾皙()毋()吾以也千乘()之国 摄()乎大国之间夫子哂()之以俟()君子 愿为小相()焉铿()尔冠()者五六人 风乎舞雩()夫子喟()然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 摄乎大国之间:因之以饥馑: 比及三年:夫子哂之: 以俟君子:舍瑟而作: 异乎三子者之撰:咏而归: 3.通假字。 鼓瑟希莫春者 4.古今异义。 以吾一日长乎尔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5.词类活用。 如会同,端章甫:浴乎沂,风乎舞雩: 三子者出,曾皙后:鼓瑟希: 可使有勇:赤也为之小: 可使足民: 6.一词多义。 如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宗庙之事,如会同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先生如其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方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与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遂与外人隔绝唯求则非邦也与 尔 以吾一日长乎尔求,尔何如 子路率尔而对曰铿尔,舍瑟而作 因 因之以饥馑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7.文言句式。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毋吾以也: 不吾知也:则何以哉:可使有勇: 8.翻译下列句子。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二、合作探究 1、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 2、结合课文中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描写,具体分析孔子这一人物形象。

幼儿园小班教案《排排坐》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排排坐》含反思 小班教案《排排坐》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学习,懂得谦让分享,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学习儿歌,理解并掌握儿歌内容,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排排坐》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理解并掌握儿歌内容。 2,通过学习,懂得谦让分享,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3,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儿歌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教学重点、难点 谦让与分享的道理 活动准备 1,准备足够孩子人手一个的水果。,2,孩子争抢玩具大哭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展示图片,引发讨论。 观察图片,讨论图片上的孩子们在干嘛? 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不对? 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2, 学习儿歌。 老师朗诵儿歌,孩子认真听。 回答问题,儿歌中说的什么意思? 儿歌中的小朋友和图片中的小朋友谁做的好? 你会向谁学习? 跟读儿歌,掌握儿歌内容。 3,表演儿歌,玩游戏。 做游戏,孩子们将凳子摆成一排,表演儿歌内容。表演结束孩子们亲亲抱抱。 4,分发水果,巩固儿歌内容。 请个别幼儿为小朋友分发水果,边发边念儿歌。 孩子在分发的过程中,老师注意让孩子坐好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大家一起分享共同吃水果的乐趣。 5,小结。 我们以后在相处的过程中,要懂得谦让,不争不抢,好的东西不仅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更要懂得和 爷爷奶奶爸妈分享。 教学反思 在组织课时侯,就是因为孩子们在吃东西时候爱争抢打闹,为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和和睦相处共同分享,就选择了这首儿歌,同时为了让他们印象更深刻,特意从开始就是使用反面图片教材,让孩子在讨论的过程中初步意

ME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答案)讲解学习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 3、宗庙之事,如会同。或者 (五)、翻译下面句子注意“方”的用法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计算面积的单位,纵横各一里 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正道,指是非准则 复习学过的知识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方形 2、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正,才 (六)、翻译下面句子,注意“与”的用法 1、夫子喟然曰:吾与点也与:同意 2、唯求则非邦也与大利与:语气助词 复习学过的知识: 1、失其所与,不知与:结交、亲附 2、遂与外人隔绝与:和 3、生三人,公与之母与:给予 (七)、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的用法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帽子。 2、鼓瑟希,铿尔鼓:名词作动词,弹奏。 3、三子者出,曾皙后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 4、浴乎沂,风乎舞雩风:名词作动词,吹风 练习:指名学生口头翻译下面的句子,特别要注意关键词。1、居则曰:“不吾知也。” 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5、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6、何伤乎? 7、吾与点也。 8、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五、学生讨论: 1、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2、根据内容,课文可划分为几个段落?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学生发言,教师明确: 1、这是一篇以记叙为主的记叙文。《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著作,相对而言,本文是《论语》中篇幅较长的一篇,具有一定的文学性。这篇文章记叙了孔子师生谈话的整个过程,不仅逼真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而且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所以还应该把它看成一篇记叙文。 2、全文可以根据内容划分三个段落: 第一段(从开头到“则何以哉”):写孔子问志。 第二段(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写弟子述志。 第三段(从“三子者出”到结束):写孔子评志。 六、思考并回答: (1)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什么性格特点? (2)简析孔子对三人述志的态度。 (3)结合课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具体分析孔子的形象。 学生交流作业中的问题答案并发言。师生明确。

幼儿园小班排排坐教案

幼儿园小班排排坐教案 幼儿园小班排排坐教案 引导语:想必不少人都听过《排排坐》这首歌,那么要怎样开展一次有关幼儿园小班排排坐的教学活动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广东民间儿歌的风格,按节奏朗读童谣,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演唱《排排坐》,并进行歌词创编活动。 2、练习用木鱼和其他打击小乐器为歌曲演唱伴奏。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广东音乐,经过对本课的学习,能更进一步了解广东。::教学难点歌曲《排排坐》中附点节奏的准确演唱。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听音乐《排排坐》进入课室。 2、用课件出示图画,看图说话。 3、分小组把一幅幅图串起来编讲故事,并为故事起名,看看那一组讲得最好。 4、老师也编一个小故事《排排坐》,说说你喜欢故事里的哪个小动物?为什么?(小猪、小狗拉柴烧火做饭给姑婆吃,小猫拿凳子给姑婆坐,小老鼠看戏让位给小猪等)

二、学习新课1、听听歌曲,朗读童谣,跟着老师做动作。 2、提示注意聆听歌曲,让学生学着创作一些新的动作或姿体律动来配合歌曲。 3、试一试看看能否一边动作一边学唱歌,先用lu来哼唱,熟悉旋律后再唱歌词。(注意:唱得不好的地方要分乐句来练一练,特别是有切分节奏和附点的地方) 4、自由在课室里走动,模仿故事里的情节,一边表演一边演唱。 三、“福建知多少”,“我为福建添光彩”1、出示水果图片,准备一些适时的水果,每一组一分,尝一尝,说一说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水果当中哪些是我们福建的`特产吗?”2、“你还知道广东些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把结果用简单的图画表示出来。 3、哦,福建原来有这么多的好吃的、好用的、好玩的、好看的,还有许多名胜古迹,旅游景点、风俗等,教师可以补充说明,简单介绍给学生。 3、假设你是一个设计师,你会为泉州设计什么?有什么好的建议让泉州人生活工作更加舒服和方便?用画笔把自己的设计方案用简笔画画出来,并作说明。 四、为歌曲创编歌词1、(教师语:排排坐真好,可以吃果果,出点子)听一听老师敲木鱼(ХХХ|ХХ;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教师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三维学习目标: 1、疏通字词,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句。 2、把握孔子的思想。 3、训练翻译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 分析文意,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更好地理解孔子“礼治”的思想。 一、导言: 199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过一个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多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孔子以及有关的文学常识,积累孔子的智慧。 二、完成预习: 1、填空: 孔子,名_____,字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_____,思想核心是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鼓励人们_____,即“出来做事”。 《论语》是__________体散文,是__________记录的__________的言行的,它和、、合称“四书”,。 (参考答案:丘、仲尼、儒、圣人、仁、礼治、入仕;语录、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孔子及其弟子。《孟子》、《大学》、《中庸) 2、搜集孔子的名言,理解你积累的名言的内容: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是君子吗?”(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没有能力。”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 (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论语·侍坐》——字词整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一.通假字: 1.鼓瑟希希同“稀”稀少 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同“暮”末 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同“欤”吗 二.此类活用 1. n-v:a. 唯求则非邦也与邦,原是国家,此为治理国家 B.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端:穿着礼服;章甫:带着礼帽 C. 三子者出,曾皙后也后:落在后面 D.风乎舞雩:风,吹风 E. 鼓瑟希鼓,弹奏 f.冠者五六人:冠:行冠礼 2.adj-n:a.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小司仪,大司仪 3.使动用法:a.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足:使……富足 三.一词多义 1.与:a.吾与点也(表示同意) b. 唯求则非邦也与(语气词,吗) 2.以:a.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 b. 则何以哉(用) C.以俟君子(连词,来) 3.如:a.如其礼乐(至于) b.如或知尔(如果) C. 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或者) 4.乎:a.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表示比较) b.异乎三子者之撰(与,和) c.何伤乎(呢,语气词)

《侍坐》注释及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集解》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陪侍长者闲坐。)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意思是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此就不说了。以;因为。一日:一两天。乎:于。尔:你们。居则日:(你们)平日说。居: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则:就。不吾知也:就是“不知吾”,不了解我。知:了解。则何以哉:意思是,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以:用、做。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呀!’如果有人知道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 2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率尔:轻率急忙的样子。尔: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后,相当于“然”。 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车辆。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摄乎大国之间:夹在(几个)大国的中间。摄:夹,迫近。加之以师旅: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加:加到……上。师旅:指侵略的军队。之:指代千乘之国。因之以饥馑: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因:接着。饥:五谷不熟;馑:蔬菜不熟。饥馑:泛指饥荒。为之:治理这个国家。为:治。之:指千乘之国。比及:等到。比、及:在这里都是到的意思。有勇:(人人)都有勇气,意思是把军队整顿好,可以抵御侵略。 知方:知道为人的道理。方:道,指是非准则。 ※子路不加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

侍坐导学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设计 【学习目的要求】 1.了解《论语》和xx的思想。 2.学习运用人物语言和行动塑造人物的方法。 3.学习整理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及特殊句式的特点。 【学习重点难点】 1.明文章大意,归纳整理文言知识点。 2.品文中人物的对话、动作,理解志向和性格的一致性。 3.思孔子“礼治”的政治理想,分析孔子评判学生的标准。 一、知识储备 (一)xx与《论语》 1、孔子:(前551~前479)名----,字-----,------期鲁国人。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圣人。其思想核心是“-------”,政治上主张“------”,鼓励人们“----”。传说晚年整理“六经”(《诗经》、《尚书》、《礼记》、《乐》、《周易》、《春秋》)。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他又是一个伟大的--------家,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2、《论语》:一部-----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的言行,由其门人及再传弟子辑录。 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有关------思想的首要经典,后与《-----》、《------》、《------》合称“四书”。《论语》共----篇。 (二)了解xx的有关思想主张 1.孔子主张-----,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饗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

2.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3.孔子主张克己复礼。颜渊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4.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三)背景补充:孔子一生,积极救世是其思想的主导方面。他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他的主张在各国都行不通,他被“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史记?孔子世家》),却“知其不可而为之”。但由于到处碰壁,有时也流露出消极情绪,特别是晚年回鲁国后恬退避世的思想很突出。 本文所记之事当在孔子晚年,四弟子中公西华最年幼,比孔子小42岁。据资料,当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与孔子的年龄分别是51、39、31、18、60岁,这一顺序就体现了孔子“长幼有序”的思想。他们中有的年纪很大了还在读书,这是为了“独善其身”,“修身”。孔子主张“入仕”,要求读书人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他还主张读书人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并说“学而优则仕”,主张“仁政”,主张“以礼治国”。 (四)字词积累 1.字音: 哂()之饥馑()铿()尔小相()比及()..... 冠()者沂()水舞雩()喟()然撰().... 2.辨义: (1)通假字

《侍坐》注释及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集解》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陪侍长者闲坐。)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意思是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此就不说了。以;因为。一日:一两天。乎:于。尔:你们。居则日:(你们)平日说。居: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则:就。不吾知也:就是“不知吾”,不了解我。知:了解。则何以哉:意思是,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以:用、做。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呀!’如果有人知道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 2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率尔:轻率急忙的样子。尔: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后,相当于“然”。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车辆。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摄乎大国之间:夹在(几个)大国的中间。摄:夹,迫近。加之以师旅: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加:加到……上。师旅:指侵略的军队。之:指代千乘之国。因之以饥馑: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因:接着。饥:五谷不熟;馑:蔬菜不熟。饥馑:泛指饥荒。为之:治理这个国家。为:治。之:指千乘之国。比及:等到。比、及:在这里都是到的意思。有勇:(人人)都有勇气,意思是把军队整顿好,可以抵御侵略。 知方:知道为人的道理。方:道,指是非准则。 ※子路不加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3夫子哂之。

排排坐教案#精选.

排排坐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广东民间儿歌的风格,按节奏朗读童谣,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演唱《排排坐》,并进行歌词创编活动。 2、练习用木鱼和其他打击小乐器为歌曲演唱伴奏。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广东音乐,经过对本课的学习,能更进一步了解广东。 教学难点 歌曲《排排坐》中附点节奏的准确演唱。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听音乐《排排坐》进入课室。 2、用课件出示图画,看图说话。 3、分小组把一幅幅图串起来编讲故事,并为故事起名,看看那一组讲得最好。 4、老师也编一个小故事《排排坐》,说说你喜欢故事里的哪个小动物?为什么?(小猪、小狗拉柴烧火做饭给姑婆吃,小猫拿凳子给姑婆坐,小老鼠看戏让位给小猪等) 二、学习新课 1、听听歌曲,朗读童谣,跟着老师做动作。 2、提示注意聆听歌曲,让学生学着创作一些新的动作或姿体律动来配合歌曲。 3、试一试看看能否一边动作一边学唱歌,先用lu来哼唱,熟悉旋律后再唱歌词。(注意:唱得不好的地方要分乐句来练一练,特别是有切分节奏和附点的地方) 4、自由在课室里走动,模仿故事里的情节,一边表演一边演唱。 三、“石门知多少”,“我为石门添光彩”

1、出示水果图片,准备一些适时的水果,每一组一分,尝一尝,说一说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水果当中哪些是我们石门的特产吗?” 2、“你还知道湖南些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把结果用简单的图画表示出来。 3、哦,石门原来有这么多的好吃的、好用的、好玩的、好看的,还有许多名胜古迹,旅游景点、风俗等,教师可以补充说明,简单介绍给学生。 3、假设你是一个设计师,你会为石门设计什么?有什么好的建议让石门人生活工作更加舒服和方便?用画笔把自己的设计方案用简笔画画出来,并作说明。 四、为歌曲创编歌词 1、(教师语:排排坐真好,可以吃果果,出点子)听一听老师敲木鱼(ХХХ|ХХ;ХХХ),说一说那种方法比较适合《排排坐》,大家也来敲一敲,唱一唱。 2、看看谁能即兴最后一句编创新歌词。(乐呵呵、笑哈哈、幸福多、添光彩、) 3、听着《排排坐》的音乐,唱着自己喜欢的歌词走出课室。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侍坐》中的孔子思想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中蕴含的孔子的思想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先自《论语?先进》,是一篇反映孔子和他的学生谈论理想志趣的语录体散文,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因为文章记录了2500多年前孔子师徒五人的谈话,内容涉及到大量孔子如何教育学生的观念及方法,因此,我们完全可发把它当作是一篇教学故事或教育随笔来阅读,通过品味师生语言,体察细节描述,研习行文内容,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孔子作为老师所独具特色的教学理念及教育方法。现结合文章内容稍作分析。 (一)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孔子教育学生不倚老卖老,不居高临下,不盛气凌人,而是表现出一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姿态,他和颜悦色地对学生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意思是你们不要因为我的所纪比你们稍长一点就不敢说话,你们大可不必紧张,也无须顾忌,随心所欲,大胆直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样说就怎样说。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孔子的教学习惯,那就是平等、民主,朋友式的对话闲聊,不存在年龄、辈份长幼之别的顾虑,学生当然愿意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里畅所欲言。孔子又说:“居则曰, ‘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孔子的设问启发很有意思。首先,他洞悉学生心理,知道学生平日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语,可能是他的学生一个个才华卓越,抱负远大,但是没有人赏识、重用他们的缘故,所以免不了牢骚满腹,怨声载道,大叹世道不公,这种表现当然不符合孔子的“君子”标准,孔子曾说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正是抓住这种现状设问,一问就问到了学生心坎里去,“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学生当然愿意在老师面前畅谈自己的理想抱负、情操志趣,一来因为自己确实饱读诗书,才干超绝,二来也因这这份理想志趣,久积于心,终于有机会一吐为快。由此可见,孔子对学生知根知底,巧于设问,善于启发,教育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这种立足现实,洞悉心理,循循善诱,启发引导的教育方法对于我们贯彻实施新课程改革无疑是有重要启示意义的。 学生的性情习惯、个性心理丰富复杂,多种多样,孔子的教育不是千篇一律,空洞说教,而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方法灵活多变而又风趣幽默。《侍坐》章中所记载的孔子的四个学生志趣不同,性情各异。子路能力高强,才华超群,志向远大,自信满满,可是出言不逊,莽撞冲动,骄狂自大,孔子只以一个意味深长的表情“哂之”来评价,肯定学生的才能和实力,又含蓄地批评了他的说话冲动,毫不谦让的态度。冉有和公西华两个学生都谦虚谨慎,坦荡真诚,说话温和自抑,态度谦卑诚恳。两人性情不同在于,冉有说话做事谨小

《子路侍坐》导学案.doc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 (一) 一、口主学习 1、文学常识积累——要求:用红笔标出重点并记忆。 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是孔了门人及再传弟了记录的孔了及其弟了的言行。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了所辑录的孔了的言行录, 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乂分若T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I専的学识和丰富的牛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冇很大影响。《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2、诵读全文 耍求:读准字音,注意断句,读出人物语气情感。声音洪亮,整齐划一。 3、翻译全文 要求:逐字逐句落实,并在书上标记知识点,适当扩展。关注书下注释。用红色笔标出译不准、译不通顺和无法落实的具体词语、句子。 4、记住你所认为的重要知识点 二、合作探讨 1、小组内部解决自学屮的无法落实的问题。(解决不出的可以纽与组间研究解决。) 2、小组内明确本段文言段落的重点知识点并大声背诵 组长考查检测本组背诵情况。(可一问多答,也可一对一提问) 3、重点句了翻译:并注意句了顺序与加点的词 1)、居则曰:不吾知也 2)、毋吾以也 3)、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4)、卫吾一日长壬尔 5)、摄乎大国之间 6)、舍瑟而性,对曰:“异至三子者之撰” 7)、浴壬沂,丛乎舞零 8)、如其礼乐,以俟君了。 9)、宗庙之事,如会同。 10)、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11)、可使有勇,n知方也 12)、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13)、鼓瑟希,铿尔 14)、三子者出,曾皙后_ 15)、何伍乎? 16)>吾与点也。 17)、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