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骨干计划院校名单(85所)
- 格式:doc
- 大小:84.00 KB
- 文档页数:3
院校名称所在省市院校名称所在省市北京大学北京市南京大学江苏省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东南大学江苏省清华大学北京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市江苏省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市河海大学江苏省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市江南大学江苏省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中国药科大学江苏省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浙江大学浙江省北京市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市厦门大学福建省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山东大学山东省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市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山东省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市武汉大学湖北省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市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北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市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市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省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湖南大学湖南省南开大学天津市中南大学湖南省天津大学天津市中山大学广东省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河北省广东省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四川大学四川省东北大学辽宁省重庆大学重庆市大连海事大学辽宁省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吉林大学吉林省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西南大学重庆市黑龙江省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省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省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复旦大学上海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同济大学上海市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兰州大学甘肃省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市东华大学上海市长安大学陕西省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市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市。
少数民族骨干政策与全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简表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财政部、原人事部《关于大力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意见》(教民〔2004〕5号)和《关于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实施方案》(教民〔2005〕11号)要求,确保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办法。
一、招生政策与生源范围1.党和国家采取特殊措施大力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政治任务。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和招生单位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真做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招生录取工作。
2.少数民族骨干人才招生工作由教育部统一部署。
各相关省(区、市,兵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单位)的统筹与协调工作。
各招生单位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3.招生生源范围是西部12省(区、市),海南省,XX生产建设兵团,XX、XX、XX、XX 等4省民族自治地方和边境县(市),湖南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享受西部政策的一县两区)和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内地XX班、内地XX班、民族院校、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培养基地和少数民族硕士基础培训基地的教师和管理人员。
招生专业重点向理工类、应用型专业倾斜。
4.招生工作坚持“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原则,实行“自愿报考、统一考试、单独划线、择优录取”等特殊政策。
二、管理机构与其职责(一) 教育部的主要职责:1.研究制定招生工作方针、政策、规定和办法,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制订并下达年度招生计划,组织实施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2.协调招生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与生源地相关部门,落实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工作;3.会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督促检查党的民族政策在招生工作中的贯彻落实情况,并协调相关部门解决招生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二)有关省(区、市、兵团)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1.生源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执行教育部招生政策,协调本地有关部门配合招生单位的工作,指导优秀考生报考;2.负责本地生源考生报考资格的公示与确认,引导考生报考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3.配合招生单位对本地区报考考生进行政审;4.会同当地人社、民族等部门指导并配合招生单位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单位名称所在省市单位名称北京大学北京市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上海财经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市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东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市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市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河海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市江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市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中国药科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浙江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市合肥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厦门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市山东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市中国海洋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市武汉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市武汉理工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市华中农业大学中国音乐学院北京市华中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市中南民族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市湖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中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中山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市暨南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市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市四川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重庆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省西南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河北省电子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西南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省西南财经大学东北大学辽宁省西南民族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辽宁省西北大学吉林大学吉林省西北工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长安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陕西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市兰州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市西北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西北民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华大学上海市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2024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招生计划分配表摘要:一、前言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招生计划背景与意义三、2024 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招生计划分配表概述四、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招生政策及报考条件五、招生计划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影响六、展望未来:培养更多的高层次骨干人才正文:一、前言随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成为了当务之急。
为了更好地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我国政府在教育领域制定了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招生计划。
本文将重点介绍2024 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招生计划的分配情况,以及相关政策和报考条件。
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招生计划背景与意义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是我国政府为了解决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短缺问题而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
该计划旨在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素质、能够为家乡发展做出贡献的少数民族骨干人才。
这对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2024 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招生计划分配表概述根据相关资料,我们整理了2024 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招生计划分配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各个省份的招生计划数量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在稳步增长。
这将有助于为少数民族地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台。
四、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招生政策及报考条件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需具备一定的资格。
首先,考生需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户籍;其次,考生需具备良好的学术表现和综合素质;最后,考生需符合招生单位的相关要求。
通过这些条件,我们可以确保选拔出的人才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潜力。
五、招生计划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影响通过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招生计划,我国政府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这些人才在毕业后回到家乡,为当地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为家乡带来了新的活力。
六、展望未来:培养更多的高层次骨干人才随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需求日益增长,培养更多的高层次骨干人才成为了当务之急。
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为总分不低于240分,单科不限。
以下是各校复试分数线汇总:中央民族大学政治、外语单科成绩不低于25分,业务课单科成绩不低于70分,总分不低于265分(因MPA、MBA专业初试满分为300分,故报考此两个专业的最低要求是159分)。
报考音乐学院考生的专业主课成绩须不低于80分。
所有达到此要求的民族骨干计划考生均可参加复试。
同济大学3.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的复试基本分数线:政治≥40,外语≥30,业务一≥60,业务二≥60,总分≥240(医学专业:政治≥40,外语≥30,业务一≥120,总分≥240)。
中国农业大学复旦大学学科门类\专业学位类别代码及名称初试分数基本要求备注单科(满分=100)单科(满分>100)总分少数民族骨干人才培养计划40801702 70厦门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报考学科门类(专业)总分单科(满分=100分) 单科(满分>100分) 2少数民族骨干计划40 30 45北京师范大学(二)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复试分数线政治理论、外国语35分,每门业务课在学校基本分数线基础上下调10分,总分下调60分。
南开大学天津大学2、目前工作单位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范围,即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19个自治县(旗),为原单位委托培养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不含单考生、MBA考生、MPA考生),可在复试基本分数线基础上,单科降低5分或总分降低20分。
列入教育部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的考生按国家相关政策执行。
北京大学3、“强军计划”、“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复试基本分数线根据教育部相关政策另行确定。
考生可向相关院系或研招办查询。
浙江大学六、列入国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的考生各门单科成绩不低于35分,总分不低于252分,可参加复试。
电子科技大学四、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按国家复试分数线执行。
2024年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博士研究生分配表标题:2024年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博士研究生分配表的深度解析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民族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促进各民族优秀人才的培养,国家于2006年起实施了“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简称“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该计划旨在选拔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通过专项培养,使其成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
本文将对2024年的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博士研究生分配表进行详尽的解读。
二、总体情况分析根据2024年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博士研究生分配表,我们可以看出,这一年度的招生规模与往年相比有了显著提升,这体现了国家对于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
同时,从分配表中可以看出,博士研究生的分布覆盖了全国各大高校,涉及的专业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显示出政策的广泛性和包容性。
三、具体数据解读1. 招生规模:2024年,全国共有1200名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博士研究生名额,相较于去年增长了20%,这表明了国家对于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决心和力度。
2. 分布区域:在地域上,这些博士研究生分布在31个省市区,其中西部地区的招生人数占比达到了60%,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扶持和倾斜。
3. 专业设置:在专业方面,此次招生涵盖了理学、工学、医学、农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哲学等9大门类,共计80余个专业,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专业需求。
四、政策影响及意义1. 对个人的影响:对于入选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他们将有机会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这对于他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会价值实现具有重大意义。
2. 对社会的影响:对于社会而言,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能够培养出一批批有文化、有能力、有责任感的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他们将成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五、未来展望在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通过这个计划得以深造,也希望国家能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受益。
2024年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研分配表近年来,少数民族骨干计划一直备受关注。
作为国家为了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而设立的政策,该计划的实施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2024年的考研分配表更是备受关注,下面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该分配表的内容和影响。
1. 2024年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研分配表概述在深入分析2024年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研分配表之前,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该计划的背景和目的。
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少数民族优秀学生的选拔和培养,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动民族团结。
在这一背景下,2024年的考研分配表显得尤为重要。
2. 分配表内容详解2024年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研分配表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专业分配、地区分配、学位等级要求、培养计划等。
通过深入研究分配表的内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各个少数民族学生的具体分配情况,以及在哪些领域有着重点培养和支持。
3. 分配表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影响2024年的考研分配表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该分配表的公布为少数民族学生在考研选择专业和地区时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指引,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
在具体的分配政策和计划下,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享受政策的支持,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能力。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2024年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研分配表,我个人认为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政策,对于促进少数民族教育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这一政策的实施,能够更好地发掘和培养各个少数民族地区的优秀人才,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也能够促进各个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民族团结事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总结回顾通过对2024年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研分配表的全面评估和分析,我们不仅更深入地了解了该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影响,也对其背后的宏大目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该政策能够得到更好的实施和落地,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和发展带来更多正能量。
最新少数民族骨干计划院校名单(85所)院校名称所在省市院校名称所在省市北京大学北京市南京大学江苏省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东南大学江苏省清华大学北京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市江苏省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市河海大学江苏省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市江南大学江苏省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中国药科大学江苏省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浙江大学浙江省北京市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市厦门大学福建省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山东大学山东省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市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山东省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市武汉大学湖北省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市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北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市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市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省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湖南大学湖南省南开大学天津市中南大学湖南省天津大学天津市中山大学广东省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河北省广东省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四川大学四川省东北大学辽宁省重庆大学重庆市大连海事大学辽宁省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吉林大学吉林省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西南大学重庆市黑龙江省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省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省黑龙江省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复旦大学上海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同济大学上海市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兰州大学甘肃省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市东华大学上海市长安大学陕西省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市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上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