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处置效应原因分析的文献综述

处置效应原因分析的文献综述

处置效应原因分析的文献综述
处置效应原因分析的文献综述

处置效应原因分析的文献综述

在股票市场中,投资者倾向于长期持有亏损的股票而卖出盈利的股票,Shefrin和Statman(1985)发现这一现象,并称之为“处置效应”(Disposition Effect)。处置效应是在资本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投资者行为异常现象,投资者过早的卖出手中盈利的账户,而过久的持有并抱怨手中的亏损头寸。Shefrin和Statman(1985)的研究也表明处置效应是损失厌恶和后悔理论的表现之一。作为行为金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有悖于“理性人”假设的的投资者异常行为,因此在提出概念后引起了大量学者的研究分析。

一验证处置效应的研究

由于许多实证研究太过苛刻的假设,无法解释市场上大量的异常现象,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加上Kahneman和Tversky(1979)所提出的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和Thaler在1985年提出的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有着学术界公认的影响力,行为金融更加的受到追捧。处置效应这一概念的提出后,各国学者都在实证中去检验了它的存在。

Weber 和Camerer(1998)邀请了一批受试者来参与实验,提供了六个不同的风险资产给予购买,以资产初始购买点的价格为参考点,发现受试者倾向于过早卖出盈利资产,而长时间持有亏损资产,而当规定股票在一段时期自动出售后,处置效应大大降低。在各国学者都选取一些投资者操作数据来证明股票市场或其他资本市场上处置效应的存在性使,Kaustia(2004)另辟蹊径,以IPO的交易为研究对象,他认为首次IPO是投资者购买的价格都是一样的因此处置效应应该更加强烈,实践证明他是对的。而以芬兰市场投资者行为为研究对象,Grinblatt和Keloharju(2000)分别以非金融公司、金融和保险机构、政府组织、非营利结构以及家庭五种投资者来研究了处置效应。

国内的学者也以本国的投资者行为来验证处置效应,较早研究处置效应的两位学者赵学军和王永宏(2001)搜集了1998年7月1日到2000年l2月25日我国一个知名证券公司某大型营业部约1万个投资者账户的全部交易信息,发现我国股票市场确实存在处置效应,并且这一效应比国外更严重,着也说明了我国投资者的不理性。吕岚和李学(2002),孙培源和施东晖(2002)的人的研究也赞同了这一观点。

二解释处置效应的研究

有效市场的假设苛刻至极,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一块满足有效市场假说的市场,行为金融学的诞生为解释投资者异常行为提供了新的道路,大量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行为金融学能很好的解释各类异常现象,并且已有大量的机构投资者利用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来赚取超额收益。所以对处置效应的解释研究也是从行为金融的角度来的。

1 前景理论

前景理论是行为金融学发展出来挑战传统金融习惯用的预期效用理论来作为研究金融市场的方法,前景理论用价值函数代替效用函数,以一个参考点区分盈利亏损,价值函数在盈利部分是凹函数,在亏损部分是凸函数。这意味着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是不一致的,当投资者处于盈利状态时,投资者是风险回避者;当投资者处于亏损状态时,投资者是风险偏好者。Kahneman和Tversky(1979)的这一发现表明投资者在盈利是不愿冒险,在亏损时有更愿意冒险,但这篇文章没有对价值函数进一步分析,缺乏参考点和具体形式,因此Kahneman和Tversky(1992)在1992年有进一步发展了前景理论,被

称为“累积前景理论”的新理论表明投资者对于收益的风险厌恶和对于损失的风险寻求是高概率的,而对于收益的风险寻求和对于损失的风险厌恶则相反。Barberis和Xiong (2009)用前景理论来证明处置效应时发现,投资者投资中意料之外的收入和损失有更明显的处置效应而意料之中处置效应不明显。

2 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又是对前景理论的发展应用,其认为人们会将各种行为划分到不同的心理账户,而忽略了账户之间内在的联系,例如当股票账户亏损时,没卖掉时和卖掉后实际上都亏损了相同的金额,但人们在心里将其分成了两个不同的账户,认为买掉后实际得来的损失更加痛苦。Thaler(1985)的这一发现有为行为金融学打开了一道大门。

Hirshleifer(2001)认为:心理账户可以用来解释“处置效应”。在投资者的心理账户中,他们希望得到正确的决策,而延迟承认所犯错误的决策。同时,他们将继续持有业绩差的股票,因为他们心理上不愿承认其所犯的错误,抑或是他们期望这些表现差的股票会回转。Lim(2006)通过研究也发现心理账户对投资者的交易决策发挥显著作用,投资者更可能的抱住失败的交易,而不在关心盈利的交易。

3 后悔理论

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是非常厌恶损失的,这是人之常情,而这一心理过程的直接表现就是投资者不愿承受实际的损失而长久的持有亏损的账户,他们尽量延迟损失的确认而避免承受损失带来的痛苦。Kahneman和Tversky认为损失厌恶直接导致后悔厌恶,由于损失会带来痛苦,使得投资者会感到后悔。这就是后悔理论,投资者害怕卖掉的股票之后又涨起来,害怕持有的盈利账户又跌下来,后悔的情绪导致了投资者的处置效应。Alexander和Jacqueline(2006)研发了一个动态的投资组合选择模型,包含了个人偏好中后悔和骄傲的影响,也为后悔情绪解释处置效应提供了证据。调查了个人投资者,得到的回答是他们非常后悔过早卖出盈利账户而长久持有亏损账户。尽管投资者在作出行为之前已经被警告可能这样的行为将来会后悔的,但他们还是遵照一贯的行事风格来处理,最终得出结论处置效应和预期的后悔高度相关联。

4 均值回归理念

投资者在资本市场投资过程中,认为股价有一个均值,当股票价格上涨时,他们认为股票将下跌回到均值,因此他们卖出,而当股票下跌时,则相反,继续持有股票等待它回归均值是投资者的选择。De Bondt和Thaler发现就长远而言,股票价格会在未来3到5年中逆转。这种长远的逆转现象被称为均值回归。Shefrin的调查研究证实了投资者普遍认为在下跌之后,股价很快就会上涨。并且Odean,Weber和Camerer在文章中认为处置效应的产生在于投资者持有强烈的均值回归理念。均值回归理念中认为收益是负自相关的,当收益高于一定时期的平均收益时,随后的预期收益会低于平均水平,反之会高于平均水平。所以投资者会作出处置效应中描述的那些反应。不过许多实证性的研究证明交易股票有一种趋向持续性,从而驳倒均值回归理念,均值回归理念在解释处置效应中受到很大的挑战。

以上四个对处置效应的解释是获得较多认可度的解释,虽然其也受到了许多挑战,学术界也一直争论不休,另外在对处置效应的解释也不仅仅是这四个,Zuchel(2001)觉得这些解释都不太令人满意,并且不太受实证的支持,他在文章中提出认知失调理论将是对处置效应很好的解释。这里存在一个争论,虽然在一些投资者中观测到处置效应的存在,但是这些投资者是那些没有按正规方式购买股票的人。处置效应都存在于事后投资的情况,而很少发生在事前投资的情况,因此很大程度上与原始理论不一致。因此其存在性和解释都还存在很大的挑战。

本文介绍了一些实证研究的文献讨论处置效应的存在性,然后从前景理论,心理账

户,后悔理论和均值回归理念等四个方面对处置效应的解释进行了文献梳理。

参考文献

[1]Shefrin H, Statman M. The disposition to sell winners too early and ride losers too long: Theory and evidence[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85, 40(3): 777-790.

[2]Tversky A, Kahneman D. Advances in prospect theory: Cumulative representation of uncertainty[J]. 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1992, 5(4): 297-323.

[3]Thaler R. Mental accounting and consumer choice[J]. Marketing science, 1985, 4(3): 199-214.

[4]Weber M, Camerer C F. The disposition effect in securities trading: An experimental analysis[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 1998, 33(2): 167-184.

[5]Kaustia M. Market-wide impact of the disposition effect: evidence from IPO trading volume[J]. Journal of Financial Markets, 2004, 7(2): 207-235.

[6]Grinblatt M, Keloharju M. The investment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 of various investor types: a study of Finland's unique data set[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0, 55(1): 43-67.

[7]赵学军,王永宏.中国股市“处置效应”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1

[8]吕岚, 李学. 中国股市投资者的处置效应[J]. 中国证券报, 2002: 04-22.

[9]孙培源, 施东晖. 投资者总是风险厌恶吗?——来自中国股市的证据[J]. 证券市场导报, 2002, 9: 010.

[10]Tversky A, Kahneman D. Advances in prospect theory: Cumulative representation of uncertainty[J]. 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1992, 5(4): 297-323.

[11]Barberis N, Xiong W. What Drives the Disposition Effect? An Analysis of a Long‐Standing Preference‐Based Explanation[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9, 64(2): 751-784.

[12]Hirshleifer D. Investor psychology and asset pricing[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1, 56(4): 1533-1597.

[13]Lim S S. Do Investors Integrate Losses and Segregate Gains? Mental Accounting and Investor Trading Decisions*[J]. The Journal of Business, 2006, 79(5): 2539-2573.

[14]Muermann A, Volkman J M. Regret, pride, and the disposition effect[J]. PARC Working Papers, 2006: 11.

[15]Fogel S O C, Berry T. The disposition effect and individual investor decisions: the roles of regret and counterfactual alternatives[J]. The Journal of Behavioral Finance, 2006, 7(2): 107-116.

[16]Bondt W F M, Thaler R. Does the stock market overreact?[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85,

40(3): 793-805.

[17]Shefrin H. Do investors expect higher returns from safer stocks than from riskier stocks?[J].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and Financial Markets, 2001, 2(4): 176-181.

[18]Zuchel H. What drives the disposition effect?[R]. Sonderforschungsbereich 504, Universit?t Mannheim & Sonderforschungsbereich 504, University of Mannheim, 2001.

材料物理与文献综述

提高导电高分子电导率的研究概述 摘要:主要介绍了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分类情况,针对其分类简介了各类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导电机理,并利用其导电机理集中概述了几种提高高分子电导率的方法,最后指出了导电高分子目前在电导率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 关键词:导电高分子;电导率;引言: 导电高分子材料,也可称作导电聚合物,自从1977年【1】科学家发现晶态聚乙炔具有明显的导电性以来,导电聚合物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作为一类新的材料也引起了化学家和物理学家的重视和兴趣。【2】各国科学家对其合成、结构、导电机理、性能、应用等方面经过多年的研究,导电聚合物已使其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人们在制得导电高分子的同时,对其导电机制探索的兴趣也是十分的浓厚。本文将对提高导电高分子的电导率的研究进行简单的概述。 正文: 从导电机理的角度看,导电高分子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它是指在普通的聚合物中加入各种导电性填料而制成的;第二类是结构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它是指高分子本身或经过“掺杂”(dope)之后具有导电功能的一类材料,这类导电高分子一般为共轭型高聚物。【3】导电聚合物还可以分成以下三类:电子导电聚合物、离子导电聚合物和氧化还原型导电聚合物。【4】所有电子导电聚合物的共同结构特征为分子内有着线性大的共扼π电子体系,即电子聚合物大都为共轭聚合物。目前研究最多的高分子聚合物是:聚对苯(PPP)、聚吡咯(PPY)、聚噻吩(PTH)、聚苯胺(Pan)和聚苯基乙炔(PPV)。下面对导电高分子的电导率进行简单的概述。 1、2结构型导电高分子的导电机理 结构型导电高分子一般为共轭型高聚物,在共轭高聚物中由于价带电子对电导没有贡献,另一方面由于受链规整度的影响,常常使聚合度n不大,使得电子在常温下从P轨道跃迁到P*较难,因而电导率较低。【3】对其导电机理具体分析如下:1、2、1共轭高分子导电应具备的条件 根据能带理论可知,高分子要具有导电性必须满足下列两个条件【7】,才能冲破分子中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定域,形成具有整个大分子性的能带体系:(1)大分子的分子轨道能强烈地离域;(2)大分子链上的分子轨道间能相互重叠。而能满足上

功能材料文献综述

聚丙烯酸系高效减水剂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中的作用 摘要:高效减水剂是指在保持混凝土坍落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能大幅度减少拌和用水量的外加剂。聚丙烯酸高效减水剂具有强度高、耐热性、耐久性、耐候性等优异性能,正是由于聚丙烯酸高效减水剂的这些优良特性而使它成为世界性的研究热点。本文则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总结阐述聚丙烯酸系减水剂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中的作用,它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字:聚丙烯酸系高效减水剂高强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 一、前言 高性能混凝土是指符合特殊性能组合和匀质性要求的混凝土,当混凝土的某些特征是为某一特定的用途和环境而设定时,这就是高性能混凝土。而高强混凝土是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指标为特征而命名的,我国现阶段通常将强度等级达到或超过C60的混凝土称为高强混凝土。可以看出当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很高时便是高强混凝土,即高强混凝土是高性能混凝土的一种,故下文将聚丙烯酸系高效减水剂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中的作用统称为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作用。 混凝土与水泥砂浆一样,具有抗压强度高、稳定性好、施工机械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是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但由于其自身存在诸如坍落度损失大、水泥用量大、耐久性不够好等缺陷,使其功能和使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而外加剂具有改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合理降低水泥用量和提高混凝土抗渗、抗冻性能等优点,所以,利用外加剂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提高混凝土硬化后的力学性能、体积稳定性和耐久性,是现代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的方向。在混凝土中减水剂不仅具有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的作用,同时还具有提高硬化后的混凝土力学性能、体积稳定性和耐久性能的作用。高效减水剂是指在保持混凝土坍落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能大幅度减少拌和用水量的外加剂。在这些高效减水剂中,聚丙烯酸系减水剂是当今混凝土高性能减水剂研究中较为前沿的研究课题,该类减水剂具有低掺量、高减水率、抑制坍落度经时损失等特点。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总结阐述聚丙烯酸系减水剂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中的作用,聚丙烯酸系减水剂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二、聚丙烯酸系高效减水剂的作用机理 聚丙烯酸系减水剂由于其优异性能而引起广泛的关注,为了有效研究和开发这一类型的减水剂,对其减水机理的研究非常重要。减水剂的分散减水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聚丙烯酸减水剂可以有效降低水泥颗粒固液界面能 H 聚丙烯酸减水剂由于分子结构中有大分子的主链和侧基- COOH,- OH,- SO 3等,既有亲水性又有亲油性,在水泥- 水界面上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减水剂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能够降低水泥颗粒固液界面能,降低水泥- 水分散体系的总能量,从而提高分散体系的热力学稳定性,这样有利于水泥颗粒的分散。 2、聚丙烯酸减水剂静电斥力的作用 新拌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后,由于减水剂分子结构中的- COOH、- OH、- SO H 3等极性基团的电离作用,使得水泥颗粒表面带上电性相同的电荷,并且电荷量随

安慰剂效应的科学性分析与应用

安慰剂效应的科学性分析与应用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一班甘霁耀 所谓安慰剂效应是指病人在获得无效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时,病症得到缓解的现象。事实上,在很早以前就有医生发现并利用这一现象为病人治病,但一直到1955年这一概念才正式由毕阙博士提出并开始对其进行科学系统地研究。时至今日,人们对安慰剂效应的看法依然分歧较大:一部分人质疑安慰剂效应的科学性,并认为不应将安慰剂引入临床应用当中;另一部分人则持相反的观点。虽然人们对安慰剂效应的争论一直在继续但它已然被运用到了药物研究以及临床治疗领域。相信随着对安慰剂效应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将不断加深,并能在实践中合理应用。 在多数情况下安慰剂效应由患者服用安慰剂引发,而充当安慰剂的通常是蒸馏水,淀粉片,或空胶囊等本身不含药物的伪药品。而有时产生安慰剂效应甚至不需要服用药物引发,医生的几句话或一个积极的暗示,甚至仅仅当病人走进诊室见到医生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人的病症。美国牙医约翰·杜斯在其27年的行医生涯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病人走进诊室后便声称自己的牙痛缓解了许多。这只是安慰剂效应的一个例子。而在更多的案例中,由安慰剂引发的安慰剂效应则更为普遍。在这里我要着重讨论的也是后一种与安慰剂相

关联的情形。 一直以来,人们对安慰剂都抱以模棱两可的态度。一方面在临床治疗中,医生发现安慰剂有时确实能缓解病症,减轻病人的病痛;另一方面因为其受主观因素影响巨大,人们也对其效力及科学存在性抱有疑问。 为了弄清安慰剂是否真能客观减轻病人的病症,起到治疗效果,Asbj?rn Hróbjartsson 及Peter C. G?tzsche对安慰剂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分别于2001年及2004年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对156个试验进行了系统地整合分析,比较安慰剂群组及不接受治疗的群组的病情进展。在对试验数据进行整合后,156个试验中有38个得到二元结果(病情有/没有改善),118个试验得到连续结果。得出二元结果的试验群组显示:与不接受治疗的群组相比较,不论结果是主观的或是客观的,安慰剂都没有重大的影响力。而在得出连续结果的试验群组中,他们发现安慰剂有正面影响,但影响力随着试验群组增大而下降。由此他们提出安慰剂效应只是偏见造成的。因此,综上所述,他们研究结果的结论是:只有少数证据显示安慰剂有强烈的临床影响力。换句话说他们认为安慰剂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只不过由病人主观精神因素引起而无真正临床治疗效果。 Asbj?rn Hróbjartsson 及Peter C. G?tzsche的研究结论受到了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视,同时也引起了很大争议。有研究人员指出很多其他相关研究发现安慰剂的作用效果非常显著,有时甚至和真实药物无显著差别。除此之外有试验表明虽然主观因素对安慰剂效应产生十分重

内隐情绪启动效应的文献综述

内隐情绪启动效应的文献综述 一、情绪 (一)情绪启动 近年来,当启动刺激与探测刺激具有相同的情绪色彩时,控制组与实验组的反应会有明显的不同,这种情况被称之为情绪启动。这种情绪研究的发现为情绪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现代心理学产生不久以后,Williian James于1884年提出了被后人称为情绪的外周理论,但是由于情绪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研究方法的困难,在其后的时间里情绪研究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情绪研究才出现了快速发展,早期情绪研究主要涉及情绪的生理唤醒、情绪脑机能定位、情绪的生理伴随模式、情绪发生序列、情绪与体内平衡、情绪与环境、条件性情绪反应、情绪与人格发展等课题。 情绪启动(affective priming)就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当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有相同效价即在评价上一致时(如: 阳光母爱蟑螂死亡),与具有不同效价即在评价上不一致时(如:蟑螂母爱阳光死亡)相比,在前一种情况下,对目标刺激(母爱死亡)的加工会更快和更准确,这通常就被称为情绪启动效应。 [1] (二)内隐情绪 为我们所熟知,弗洛伊德是无意识研究的先驱之一,在他的《性学与爱情心理学》中第三章就是对无意识情绪的阐述。他认为,本能是要寻求一种与观念或情感状态的结合。原始的本能与观念的结合之后就产生认知,而原始的本能与情绪情感状态结合后,就成为外显的情绪情感,两种结合过程之中都会伴随压抑影响作用,往往就把这种原始的观念和情感称为无意识观念和无意识情绪。而且弗洛伊德把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无)意识,并且指出无意识对人的心理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就像上文所提到的,在20世纪60年代后,现在心理学开始蓬勃发展,认知革命开始,而内隐学习和内隐记忆的研究也快速发展,因此内隐研究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也相对开始成熟。在此基础上有研究表明内隐社会认知揭示了无意识认知成分参与有意识的社会认知过程。这些都为内隐情绪的研究提供了可能。 什么是内隐情绪,当今研究中尚未有一致的可被所有人认可的界定,在1999 年,Kihlstrom在《无意识心理》中明确提出“implicit emotion”这个概念,表明 内隐情绪是指某种情绪状态所导致的经验思想和行动上的变化,这种情绪状态独 立于他/她对这种情绪状态的有意识的觉知。也就是说相对于个体意识到情绪、 情感及情绪状态知觉的外显情绪,内隐情绪则是归于一个人情绪状态引发的体 验、思想或行为的改变,而这种情绪状态的引发是阈下即无意识的。 [2] 二、内隐情绪的相关研究 目前内隐情绪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阈下刺激诱发内隐情绪并且因此产生的反应是被试可以觉察到的,即被试可以意识到自身的情绪反应;第二方面是阈下刺激诱发的内隐情绪并且因此产生的反应是被试不能察觉到的,即被试的内隐情绪变化是被试没有意识到的。 (一)阈下引发的内隐情绪并且有外显反应

文献综述范例模板

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市场营销 题目关于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的文献综述指导教师 2017 年 6 月

一、前言 中华老字号品牌是我国商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但如今由于消费行为、传播环境的碎片化与多元化、民族意识的回归等因素,给老字号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改变当今老字号面临的逐渐衰亡的现象,重振老字号品牌。本文搜集了20篇相关文献并根据各家学者的观点,整理汇总成一篇文献综述。先是对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做归纳整理,接着对当今中华老字号发展的现状情况进行了搜集整合,着重分析了当下中华老字号面临的问题,如缺乏创新、品牌传播方式落后、商标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同时根据各位学者针对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做了整理,以便为今后对中华老字号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二、正文 (一)、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 老字号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珍品,都各自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发家史而最终统领一行。中华老字号的定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不同的解释,以下有几种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概念和界定: 熊长博(2011)在《中医药老字号的现代化之路》中指出:2006年商务部官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定义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除此之外,品牌的创建时长不得低于50年。[1]程国鹰(2011)在《中华老字号杏花村“汾酒”品牌创新策略研究》里将中华老字号的界定整理出来,具体为:品牌创立于1956年(含)以前,传承独特的产品、技艺或服务,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企业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内地资本和港澳台地区资本相对控股,经营状况良好,且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 刘婧维(2014)在《中华老字号企业网络营销研究》中认为中华老字号是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沿袭和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独特的工艺,历史悠久,取得了社会广泛认同,赢得了良好信誉的产品品牌。[3]

镁合金文献综述

金属镁及其镁合金的制备与应用 摘要:本文评述了金属镁的制备,镁合金的种类,以及镁及其镁合金的应用。 关键词镁镁合金制备应用 镁是最轻的金属元素,其比重只有1.74,仅相当于铝的2/3,铁的1/4。而且镁资源特别丰富,占地壳总重量的2.1%,海水中的o.13%,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金属镁及其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导电导热性能较好、阻尼减震和电磁屏蔽性能良好、易于加工成型、废料容易回收等优点[1],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交通运输、电子技术、光学器材、精密机械、日用商品等领域。由此镁及镁合金获得“21世纪的绿色工程材料”的美誉[2]。 1.金属镁的制备 金属镁的制备方法可分为两大类:电解法和热还原法。 1.1电解法炼镁[3-5] 电解法的原理是电解熔融的无水氯化镁,使之分解成金属镁和氯气。依据所用原料及处理原料的方法不同,可细分为以下具体的方法:道乌法、氧化镁氯化法、诺斯克法和光卤石法等[6]。以下主要介绍氧化镁氯化法和光卤石法。 1.1.1 氧化镁氯化法利用天然菱镁矿,在700~800℃下煅烧,80%得到活性较好的轻烧氧化镁。氧化镁的粒度要小于0.144mm,然后与碳素混合制团,团块炉料在竖式电炉中氯化,制得无水氯化镁,直接投入电解槽,最后电解得金属镁。 制备MgCL 2的程式为:2MgO+2CL 2 +C=2Mgcl 2 +CO 2 。 1.1.2 光卤石法将光卤石(Mgcl 2·kcl·6H 2 O)脱水后,直接电解制取金属镁。 光卤石脱水时水解反应不像Mgcl 2 那样严重,但也有一定的水解,因而在无水化 的处理过程中,也需要氯化过程,由于加入了,需要经常清理电解槽。 1.1.3 电解法制镁存在的问题 制备无水Mgcl 2 困难:在氯化镁的脱水过程中,由一水氯化镁脱水制取结 晶氯化镁的过程极易水解,产生碱式氯化镁[Mg(OH)CL]和氧化镁,生产工 艺较难控制;在HCL气氛下,水氯镁石脱水需要较高的温度(一般约为450℃), 能耗大,设备腐蚀严重。在金属镁的生产成本中,大约50%的费用用于Mgcl 2 脱水。金属镁的纯度较低:电解法制取的粗镁中主要含有电解质中的氯化物及Fe、Si、Ni、Cr、Mn和K、Na等金属杂质,其存在会降低镁及其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提高镁的纯度。 1.2 热还原法炼镁 热还原法的典型代表是皮江法,皮江法是1940年左右发展起来的一 种炼镁方法[7],我国目前约98%以上的原镁是由皮江法生产的。皮江法将煅烧白 云岩和硅铁按一定配比磨粉,压成团块,在高温和真空条件下,使煅烧白云岩 中的氧化镁还原为镁蒸气,然后冷凝结晶为粗镁,再经精炼制得镁锭。

磷化铟晶体半导体材料的研究综述

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磷化铟晶体半导体材料的研究学生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2013级机电(3)班 学号31120000135 学生姓名王琮 指导教师路家斌 2017年01月06日

中文摘要 磷化铟(InP)已成为光电器件和微电子器件不可或缺的重要半导体材料。本文详细研究了快速大容量合成高纯及各种熔体配比条件的InP材料;大直径 lnP 单晶生长;与熔体配比相关的缺陷性质;lnP中的VIn心相关的缺陷性质和有关InP材料的应用,本文回顾了磷化铟( InP)晶体材料的发展过程,介绍了磷化铟材料的多种用途和优越特性,深入分析InP合成的物理化学过程,国际上首次采用双管合成技术,通过对热场和其他工艺参数的优化,实现在60—90分钟内合成4.6Kg 高纯InP多晶。通过对配比量的调节,实现了熔体的富铟、近化学配比,富磷等状态,为进一步开展不同熔体配比对InP性质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磷化铟磷注入合成晶体材料器件 ABSTRACT Indium Phosphide(InP)has been indispensable to both optical and electronic devices.This paper used a direct P—injection synthesis and LEC crystal growth method to prepare high purity and various melt stoichiometryconditions polycrystalline InP and to grow high quality,large diameter InP single crystal in our homemade pullers.In this work,we have obtained the abstract this paper looks back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n the bulk InP crystals, introduces vario us uses a nd superior character of the InP ma terials and a large quantity of high purity InP crystal material has been produced by the phosphorus in-situ injection synthesis and liquid encapsulated Czochralski(LEC) growth process.In the injection method,phosphorus reacts with indium very quickly so that the rapid polycrystalline synthesis is possible.The quartz injector with two Or multi-transfer tubes was used to improve the synthesis result.It will avoid quartz injector blast when the melt was indraft into the transfer tube.The injection speed,melt temperature,phosphorus excess,and SO on are also important for a successful synthesis process.About 4000—60009 stoichiometric high purity poly InP is synthesized reproducibly by improved P-injection method in the high—pressure puller. Keywords:InP , P-injection synthesis, Crystal , Material, Device 引言 磷化铟( InP)是重要的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之一,是继Si、Ga As之后的新一代电子功能材料。几乎在与锗、硅等第一代元素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和研究的同时,科学工作者对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也开始了大量的探索工作。1952年Welker等人发现Ⅲ族和Ⅴ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也是半导体,而且某些化合物半导体如Ga As、In P等具有Ge、Si所不具备

形状记忆合金文献综述

形状记忆合金性能及其应用 摘要:形状记忆合金具有形状记忆效应、超弹性效应、高阻尼特性、电阻突变效应以 及弹性模量随温度变化等一般金属不具备的力学特性,使其在仪器仪表、自动控制、机器人、机械制造、汽车、航天航空、生物医学等工程领域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对其本 构性能和在工程应用中的性能的研究十分必要。形状记忆合金作为一种特殊的新型功能 材料,是集感知与驱动于一体的智能材料,因其功能独特,可以制作小巧玲珑、高度自动化、性能可靠的元器件而备受瞩目,并获得了广泛应用。 关键字:形状记忆合金形状记忆合金效应分类应用 1形状记忆合金简介 1.1 形状记忆材料是指具有形状记忆效应(shape memory effect,简称SME)的材料。形 状记忆效应是指将材料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一定限度以内的变形后,再对材料施加适当的 外界条件,材料的变形随之消失而回复到变形前的形状的现象。通常称有SME的金属材料为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简称SMA)。研究表明, 很多合金材料都具有SME ,但只有在形状变化过程中产生较大回复应变和较大形状回复力的,才具有利用价值。到目前为止,应用得最多的是Ni2Ti 合金和铜基合金(CuZnAl 和CuAlNi) 。 1.2 至今为止发现的记忆合金体系: Au-Cd、Ag-Cd、Cu-Zn、Cu-Zn-Al、Cu-Zn-Sn、Cu-Zn-Si、Cu-Sn、Cu-Zn-Ga、In-Ti、Au-Cu-Zn、Fe-Pt、Ti-Ni、Ti-Ni-Pd、Ti-Nb、U-Nb和Fe-Mn-Si等。 1.3 形状记忆合金的历史只有70多年,开发迄今不过20余年,但由于其在各领域的特效应用,正广为世人所瞩目,被誉为"神奇的功能材料",其实用价值相当广泛,其应用范围涉及机械、电子、化工、宇航、能源和医疗等许多领域。 2形状记忆合金效应分类 2.1 单程记忆效应 形状记忆合金在较低的温度下变形,加热后可恢复变形前的形状,这种只在加热过

安慰剂反应的机制

临床疼痛试验和临床实践中安慰剂反应的机制及其影响 1.前言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安慰剂反应的机制。大多数研究明确具体假设,如心理或神经生理学类型。有趣的是,很多对于安慰剂的研究发现它的反应是心理学和神经生理学的整合并证实了大脑-身体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对于安慰剂反应的新研究,尤其是对安慰剂镇痛的研究,可以影响临床试验设计和临床实践,并最终增加临床实践的有效性,进一步揭示疼痛的复杂经历和大脑-身体相互作用。 2.研究安慰剂机制的研究回顾 尽管文献有其他假设,但大多数研究认为安慰剂镇痛的心理机制产生于心理条件作用和预期,条件机制是以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的,就是通过非条件刺激(主动的药物)与先前的中立刺激(如病人周围的环境)配对,从而引起反应(条件反射)。很多使用阿片类药物,非阿片类药物和其他训练方法的实验为条件反射机制提供依据,但是,最好的证据就是动物试验中条件反射起重要作用,如1962年的Herrnsrein的试验。 预期机制在给予病人治疗后的期望中发现。在最近的文献中很多研究和支持预期机制。研究通过给予安慰剂前的条件反射程序和简单的口头暗示来调节预期值。曾经认为条件反射和预期机制是两个独立的整体,现在认为两者均参与安慰剂的反应机制,条件反射在非意识层面(如激素分泌),预期机制作用在意识层面(如疼痛),尽管后来才实施的条件反射。 当Levine等人指出安慰剂镇痛作用可以被阿片拮抗剂纳络酮逆转,揭示了安慰剂反应的神经生理学机制可能是因为产生了内生阿片。大多数对安慰剂镇痛的神经生理学机制的研究都针对内生阿片类因素,但是,其他非阿片机制(如血液复合胺和激素)也作用其中但并未广泛研究。很多试验支持内生阿片作用,如安慰剂诱导的呼吸抑制和预期以及阿片类条件反射诱导的安慰剂镇痛都可被纳络酮逆转。 最近的影像学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内源性阿片在安慰剂镇痛中的作用。此研究作者

我国产融结合效应评价文献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b14731767.html, 我国产融结合效应评价文献综述 作者:王龙祥刘扬 来源:《时代金融》2016年第08期 【摘要】在我国关于产融结合的研究中,产融结合效应评价文献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现有相关实证研究尽可能全面地纳入分析框架,通过对效应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主要观点的回顾和评述,为未来我国产融结合效应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产融结合企业绩效企业效率评价方法 一、引言 企业产融结合是产业和金融通过一定途径进行协同发展的模式[1]。在许多发达国家,产 融结合都得到实践,因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得到肯定;但在国际金融危机后,过度金融化也压垮了一些大型产业集团。这表明产融结合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 我国产融结合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末,并于90年代后期迅速发展。学者们普遍认为实施产融结合可降低交易费用,消除企业间信息不对称,通过构建内部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为企业乃至国家经济带来积极作用。但随着德隆、农凯等企业集团相继发生严重危机,研究人员开始围绕产融结合的效应问题展开实证研究,分析我国企业实施产融结合的实际情况。本文将现有相关研究尽可能全面地纳入分析框架,通过脉络梳理,提炼精要,论其优劣,以期为我国未来产融结合效应评价建立更广阔的视野。 二、我国产融结合效应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现阶段我国关于产融结合效应评价的文献中,学者们大都将焦点放在产融结合有效性分析上。傅艳(2004)认为,若企业扣除资本成本后的资本收益大于零,即为有效的产融结合[2]。这一观点成为学者们在研究产融结合效应时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若实施产融结合后企 业绩效或企业效率提高,就意味着企业获得了产融结合的正效应。 (一)企业绩效相关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林世协(2004)以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作为企业绩效衡量指标,运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显著性分析[3]。李革森(2004)考虑到证券市场因素和非市场因素,选用市盈率 和每股收益作为评价指标建立回归模型[4]。张庆亮和孙景同(2007)首先以每股收益和净资 产收益率作为衡量指标,分析产融结合前后的经营绩效;其次以每股收益和市盈率为被解释变量、金融参股比例为解释变量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研究[5]。徐赐豪(2009)从企业发 展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六方面选取12项指标构建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

如何做文献综述(好——有参考价值)

如何做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顶级“大牛”来做的。在现有研究方法的著作中,都有有关文献综述的指导,然而无论是教授文献综述课的教师还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实际上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到了真正自己来做研究,便发现综述实在是困难。 约翰W.克雷斯威尔(John W. Creswe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他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 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 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变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3. 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4. 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5. 在综述的最后提出一个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其实这里不仅是要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找到你要从事的这个研究的基石(前人的肩膀),也就是你的研究的出发点。 在我看来,约翰.W.克雷斯威尔所提的五步文献综述法,第1、2、3步其实在研究实践中都不难,因为这些主题的研究综述毕竟与你的研究的核心问题有距

文献综述的特点

1 综述的定义和特点 综述是查阅了某一专题在一段时期内的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取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作出综合性描述的文章。 综述的特点: ①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和更有逻辑,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 ②评述性: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一般来说,综述应有作者的观点,否则就不成为综述,而是手册或讲座了。 ③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 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而是对亲自阅读和收集的材料,加以归纳、总结,做出评论和估价。并由提供的文献资料引出重要结论。一篇好的综述,应当是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由于综述是三次文献,不同于原始论文(一次文献),所以在引用材料方面,也可包括作者自己的实验结果、未发表或待发表的新成果。 综述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无严格的规定,篇幅大小不一,大的可以是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专著,参考文献可数百篇乃至数千篇;小的可仅有千余字,参考文献数篇。一般医学期刊登载的多为3000~4000字,引文15~20篇,一般不超过20篇,外文参考文献不应少于1/3。 2 综述的内容要求 选题要新:即所综述的选题必须是近期该刊未曾刊载过的。一片综述文章,若与已发表的综述文章"撞车",即选题与内容基本一致,同一种期刊是不可能刊用的。 说理要明:说理必须占有充分的资料,处处以事实为依据,决不能异想天开地臆造数据和诊断,将自己的推测作为结论写。 层次要清:这就要求作者在写作时思路要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前后如何呼应,都要有一个统一的构思。 语言要美:科技文章以科学性为生命,但语不达义、晦涩坳口,结果必然阻碍了科技知识的交流。所以,在实际写作中,应不断地加强汉语修辞、表达方面的训练。 文献要新:由于现在的综述多为"现状综述",所以在引用文献中,70%的应为3年内的文献。参考文献依引用先后次序排列在综述文末,并将序号置入该论据(引文内容)的右上角。引用文献必须确实,以便读者查阅参考。 校者把关:综述写成之后,要请有关专家审阅,从专业和文字方面进一步修改提高。这一步是必须的,因为作者往往有顾此失彼之误,常注意了此一方而忽视了彼一方。有些结论往往是荒谬的,没有恰到好处地反应某一课题研究的"真面目"。这些问题经过校阅往往可以得到解决。 3 综述的格式和写法 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体和总结组成。 前言: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包括写作目的、意义和作用,综述问题的历史、资料来源、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如果属于争论性课题,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 主体: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各种观点的

中国第三方支付发展研究文献综述材料

陈新林第三方支付发展研究 第三方支付通过其支付平台在消费者、商家和银行之间建立连接,起到信用担保和技术保障的作用,实现从消费者到商家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货币支付、现金流转、资金结算等功能。 典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目前国际上最有影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是建立在美国的贝 宝(paypal)公司成立于1998年12月,是美国易趣(ebay) 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买家成交后登陆贝宝网站付款,货款直接支付到卖家paypal帐户,卖家收到信息后发货,买家收货。 paypal是一种直接支付的服务,能为买卖双方提供即时、安全的支付服 务。paypal的业务开展建立在paypal专有的反欺诈、风险控管系统基础之上,具有国外成功的网上支付经验。paypal利用现有的银行系统和信用卡系统,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网络安全防范技术,在全球103个国家为超过1亿客户提供安全便利的网上支付服务。但paypal 是在拥有成熟信用卡机制和完善信用体系的环境之下发展起来的,未必适合缺乏良好信用体系的中国国情。 支付宝是专注于服务我国内地市场的网上支付 平台,适应我国目前的经济、金融、信用体系等宏观环境,也符合 国人消费习惯和行为习惯。 二、我国第三方支付问题探讨 1技术风险。2业务风险。信用风险,第三方支付机构能不能信守承诺,如何确保其承诺兑现。资金风险,包括资金能不能得到妥善保管等。这些都还缺乏有效的控制。3法律风险。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地位的确立,各方法律责任的划分,整个交易构成涉及到了支付平台、交易平台、配送方、交易方、银行、认证服务方、系统运营商、系统开发商等,如何界定其中的责任等都还悬而未决。 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狭窄。监管空白。信用模糊。 第三方电子支付发展建议 1拓展盈利渠道。2加强业务合作。3建立信用体系。4强化本地化服务。 5支付手段多样化。在提供网上支付服务的同时,提供在线支付、手机支付、电话支付、掌上支付、虚拟支付等其他电子支付手段,形成立体化的支付体系。6创新营销策略。7强化创新。 监管建议 市场准入监管。业务范围监管。监管机构。 政策建议 鉴于国内第三方支付企业竞争激烈,其生存与发展非常困难,发展也不规范,要防止恶性竞争,增加支付风险。为了促进其发展,建议采用政策引导并购,实施国有控股,减少无序竞争,减少重复建设,增强实力,扩大规模。建议对第三方支付机构采用类金融机构设置保证金的机制,并探索建立电子支付保险。 C2C模式下第三方支付手段对感知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綦晓燕 赵菁(2005)的研究认为消费者为了购买网上商品(包括产品和服务),所采用的各种支付手

MB管理类—安慰剂效应

MBA管理类015——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 一、安慰剂效应的概述 安慰剂效应,又名伪药效应、假药效应、代设剂效应(英文:Placebo Effect,源自拉丁文placebo解“我将安慰”)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人类生理反应,但亦有人认为这是医学实验设计所产生的错觉。这个现象是否真的存在,科学家至今仍未能完全理解。 安慰剂效应于1955年由毕阙博士(Henry K. Beecher)提出[2],亦理解为“非特定效应”(non-specific effects)或受试者期望效应。 一个性质完全相反的效应亦同时存在——反安慰剂效应(Nocebo effect):病人不相信治疗有效,可能会令病情恶化。反安慰剂效应(拉丁文nocebo解“我将伤害”)可以使用检测安慰剂效应相同的方法检测出来。例如一组服用无效药物的对照群组(control group),会出现病情恶化的现象。这个现象相信是由于接受药物的人士对于药物的效力抱有

负面的态度,因而抵销了安慰剂效应,出现了反安慰剂效应。这个效应并不是由所服用的药物引起,而是基于病人心理上对康复的期望。 二、安慰剂对照研究 有报告纪录到大约四分之一服用安慰剂的病人,例如声称可以医治背痛的安慰剂,表示有关痛症得到舒缓。而触目的是,这些痛症的舒缓,不单是靠病人报称,而是可以利用客观的方法检测得到。这个痛症改善的现象,并没有出现于非接受安慰剂的病人身上。 由于发现了这个效应,政府管制机关规定新药必须通过临床的安慰剂对照(placebo-controlled)测试,方能获得认可。测试结果不单要证明患者对药物有反应,而且测试结果要与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群组作比较,证明该药物比安慰剂更为有效(“有效”是指以下2项或其中1项:1)该药物比安慰剂能影响更多病人,2)病人对该药物比安慰剂有更强反应)。由于医生对有关疗程实用性的观感会影响其表现,亦可影响病人对疗程的观感。因此,此药物测试必须以双盲(double-blind)方式进行:医生及病人都不会知道该药物是否安慰剂。

现代西方学者财政政策效应理论文献综述

第25卷第4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10月Vol.25,No.4 Journal of Jis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Oct.2004经济研究 现代西方学者财政政策效应理论文献综述 匡小平,龙 军 (江西财经大学研究生部,江西南昌 330013) 摘 要: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有利于经济增长,是一个既具有重要理论意 义,更具有实践意义的重要课题,自凯恩斯理论问世以来一直是西方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财政政策效应的主 要指标是财政乘数,因而本综述主要讨论关于财政乘数问题的理论文献,其中主要涉及政府增加支出和减少税 收对乘数的各种影响,目的在于判断财政扩张对经济产生刺激效应的条件。由于财政政策无非是通过作用于 供给、需求和制度而产生效应,故本综述分别从财政政策的需求效应、供给效应和制度约束三方面阐明西方学 者的主要研究文献是如何解释财政乘数的决定因素的。 关键词:财政政策;经济效应;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074(2004)04-0076-06 作者简介:匡小平(1962-),男,湖南双峰人,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公共经济与财政政策; 龙军(1978-),男(侗族),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与财政理论政策。 财政政策对于一国经济增长有无效应、有多大效应以及效应的产生过程和实现路径如何,历来是经济学家们感兴趣的问题,也是必须认真考虑和回答的问题,对此的不同回答亦是区分不同经济学流派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各大经济学流派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发表了大量研究文献,既有理论研究文献也有经验研究文献。对于浩如烟海的这些研究成果,即使要进行粗略浏览亦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巨大工程,为此,本综述将对近年来关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的主要理论研究文献进行阐述,以明确这一领域财政政策理论的发展轨迹,把握其目前动态,为进一步研究我国的财政政策效应(尤其是近年来实行的并将继续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提供一个国际参照平台。之所以要将文献综述限定在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方面,除了有关文献数量过多这一原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年来人们研究重点的转移和这方面研究成果对我国具有的更大实际参考价值。如果说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大多数年份,西方学者对财政政策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导致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差额的高额财政赤字、财政政策的经济稳定作用,以及如何精心设计税收制度和安排支出项目以促进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话,那么,随着日本经济陷入长期困境,印尼、韩国和泰国经济因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严重衰退,以及最近美国和欧洲经济萎靡不振,人们的注意力已经主要转向扩张性财政政策所发挥的经济刺激作用方面了。 由于人们通常用财政乘数来说明财政政策的 收稿日期:2004-09-20

半导体材料文献综述

姓名:高东阳 学号:1511090121 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B0901 指导教师:张芳 日期: 2011 年12月 7日

半导体材料的研究综述 高东阳辽东学院B0901 118003 摘要:半导体材料的价值在于它的光学、电学特性可充分应用与器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半导体材料越来越多的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其产品更好的服务于人类,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及生产。文章从半导体材料基本概念的界定、半导体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半导体材料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对我国近十年针对此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希望能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半导体材料,研究,综述 20世纪中叶,单晶硅和半导体晶体管的发明及其硅集成电路的研制成功,导致了电子工业革命;20世纪70年代初石英光导纤维材料和GaAs激光器的发明,促进了光纤通信技术迅速发展并逐步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超晶格概念的提出及其半导体超晶格、量子阱材料的研制成功,彻底改变了光电器件的设计思想,使半导体器件的设计与制造从“杂质工程”发展到“能带工程”。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此笔者主要针对半导体材料产业的发展、半导体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综述,希望引起社会的关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关于半导体材料基础材料概念界定的研究 陈良惠指出自然界的物质、材料按导电能力大小可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三大类。半导体的电导率在10-3~ 109欧·厘米范围。在一般情况下,半导体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与金属导体恰好相反。凡具有上述两种特征的材料都可归入半导体材料的范围。[1] 半导体材料(semiconductormaterial)是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半导体材料是一类具有半导体性能、可用来制作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的电子材料,其电导率在10(U-3)~10(U-9)欧姆/厘米范围内。[2]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半导体材料的界定会越来越精确。 二、关于半导体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解决对策的分析 王占国指出中国半导体产业市场需求强劲,市场规模的增速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不过,产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的繁荣并不表明国内企业分得的份额更大。相反,中国的半导体市场正日益成为外资公司的乐土。[3]

文献综述 完整版

文献综述 近十年白居易诗歌平淡美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的研究也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趋势。主要集中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研究的著作大致有陈友琴《白居易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5年再版)、付兴竹《白居易散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刘维,焦淑清《白居易传》(辽海出版社,2009年版)、蹇长春《白居易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4500多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余篇、博士学位论文余篇。研究领域得到很大的拓展,研究视角和方法更加多元化,研究观念也较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体现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 在白居易研究的多个方面上,成就较为突出地是关于诗歌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关于白居易诗歌方面研究的著作有乔立智《白居易诗歌词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付兴林,倪超《<长恨歌>及李扬题材唐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张中宇《白居易<长恨歌>研究--中华文史新刊,2005年版》、胡奇光《中国古代语言艺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200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50余篇,博士学位论文达4篇。涉及的研究范围很广泛,在研究视角与方法上呈现多样性,在观念上也比先前更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诗歌研究的主要内容多体现在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研究、诗歌语言词汇研究、诗歌意象研究、诗歌对外翻译研究、审美研究等5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50多篇硕博学位论文对白居易诗歌的相对应之处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整体上对全面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歌做出了较大贡献,对白居易集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