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西方学者财政政策效应理论文献综述

现代西方学者财政政策效应理论文献综述

现代西方学者财政政策效应理论文献综述
现代西方学者财政政策效应理论文献综述

第25卷第4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10月Vol.25,No.4 Journal of Jis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Oct.2004经济研究

现代西方学者财政政策效应理论文献综述

匡小平,龙 军

(江西财经大学研究生部,江西南昌 330013)

摘 要: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有利于经济增长,是一个既具有重要理论意

义,更具有实践意义的重要课题,自凯恩斯理论问世以来一直是西方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财政政策效应的主

要指标是财政乘数,因而本综述主要讨论关于财政乘数问题的理论文献,其中主要涉及政府增加支出和减少税

收对乘数的各种影响,目的在于判断财政扩张对经济产生刺激效应的条件。由于财政政策无非是通过作用于

供给、需求和制度而产生效应,故本综述分别从财政政策的需求效应、供给效应和制度约束三方面阐明西方学

者的主要研究文献是如何解释财政乘数的决定因素的。

关键词:财政政策;经济效应;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074(2004)04-0076-06

作者简介:匡小平(1962-),男,湖南双峰人,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公共经济与财政政策;

龙军(1978-),男(侗族),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与财政理论政策。

财政政策对于一国经济增长有无效应、有多大效应以及效应的产生过程和实现路径如何,历来是经济学家们感兴趣的问题,也是必须认真考虑和回答的问题,对此的不同回答亦是区分不同经济学流派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各大经济学流派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发表了大量研究文献,既有理论研究文献也有经验研究文献。对于浩如烟海的这些研究成果,即使要进行粗略浏览亦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巨大工程,为此,本综述将对近年来关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的主要理论研究文献进行阐述,以明确这一领域财政政策理论的发展轨迹,把握其目前动态,为进一步研究我国的财政政策效应(尤其是近年来实行的并将继续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提供一个国际参照平台。之所以要将文献综述限定在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方面,除了有关文献数量过多这一原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年来人们研究重点的转移和这方面研究成果对我国具有的更大实际参考价值。如果说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大多数年份,西方学者对财政政策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导致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差额的高额财政赤字、财政政策的经济稳定作用,以及如何精心设计税收制度和安排支出项目以促进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话,那么,随着日本经济陷入长期困境,印尼、韩国和泰国经济因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严重衰退,以及最近美国和欧洲经济萎靡不振,人们的注意力已经主要转向扩张性财政政策所发挥的经济刺激作用方面了。

由于人们通常用财政乘数来说明财政政策的

收稿日期:2004-09-20

效应,因而本综述所涉及到的成果主要是研究财政乘数(包括其符号和大小)问题的理论文献,主要分析政府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对乘数的各种影响,目的在于判断在何种条件下财政扩张对经济的刺激会更为有效,在何种条件下更为无效,在何种条件下财政紧缩甚至会产生扩张效果(财政乘数变负)。在综述中,我们分别从财政政策的需求效应、供给效应和制度约束三个方面阐明主要研究文献是如何解释财政乘数大小和符号的决定因素的。

一、财政政策的总需求效应

(一)凯恩斯主义方法及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对理论文献的回顾和综述自然应该从凯恩斯主义开始。最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假定价格不变和存在闲置生产能力,因而产量是由总需求决定的。在该模型中,财政扩张对总需求和产量会产生乘数效应,例如,政府的购买支出乘数为KI=1/(1 -b)(其中b为边际消费倾向);税收乘数为KT= -b/(1-b)。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乘数大于1,乘数随消费倾向的增大而增大,支出乘数比税收乘数大。如果支出与税收等量增加,则平衡预算乘数恰好等于1,即平衡预算对产量仍具有扩张效应,国民收入仍会随着政府支出的增减而等量增减。

挤出效应是凯恩斯主义者财政政策效应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挤出效应包括直接挤出和引致挤出,直接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是对私人提供的商品与劳务的一种替代,引致挤出则是指利率和汇率的变动引致的挤出效应。简单凯恩斯模型的扩展模型考虑到了引致挤出效应。挤出效应的大小会影响财政乘数的大小,但是不会改变其符号。在标准的IS-LM模型中,私人投资与利率负相关,因而通过举债实行财政扩张会导致利率升高进而减少投资。此外,开放经济中国内需求的任何增加都会有一部分会通过进口来弥补,在开放经济的IS-LM模型(蒙德尔-弗莱明模型)中,存在通过汇率机制发生的挤出效应。利率上升吸引资本流入进而使汇率升高,结果恶化了经常账户,抵消了因财政扩张所增加的国内需求。

通过利率和汇率机制产生的引致挤出效应与IS-LM框架的具体特征有关。首先,它取决于私人投资的决定因素。私人投资对利率越敏感,则挤出效应越大。但是,如果投资是当前收入的增函数,即使存在挤出效应,通过乘数 加速数模型也可能得出很大的财政乘数。其次是货币需求和货币政策。因为通过利率机制发生的挤出效应是以货币需求是利率及收入的函数这一假定为基础的,货币需求对利率越是不敏感,对收入越是敏感,则挤出效应越大。但是,财政扩张引起的利率上升的可能性可通过放松货币政策予以抵消。第三是开放程度和汇率制度。在开放经济中,财政乘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汇率为固定汇率还是浮动汇率。在浮动汇率条件下,因利率上升吸引资本流入,进而会提升汇率。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出现完全挤出,财政政策无效。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扩张导致利率上升的程度比封闭经济条件下要小,当资本完全流动时,由于货币供给会增加,确保国内利率根本不上升(即国内利率和外国利率保持相同),因而财政政策非常有效。

挤出效应还受到价格可否变动这一因素的影响。新凯恩主义模型考虑到了价格的变动。价格变动即使是短期的,也会使财政乘数值变小,特别是短期的价格变动限制了汇率制度的影响。在封闭经济中,财政扩张会导致价格上升从而部分抑制短期总需求的增加,并通过利率机制强化价格刚性条件下的挤出效应。在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开放经济中,挤出效应取决于国内价格对汇率变化的反应,尤其是如果国内价格随汇率而变,挤出效应就会比刚性价格条件下要小,因为汇率的上升会降低价格。在固定汇率制下,通过实际汇率上升会使经常帐户随价格上升而变化,比刚性价格条件下产生更大的挤出效应。利率、汇率与价格的变动还会通过对总需求的财富效应对挤出效应发生影响,当消费取决于当前的金融财富时尤其如此。利率上升一般会降低金融资产的名义值,正如汇率上升会降低外币资产价值一样。对于作为净贷出者的家庭和企业来说,这些财富效应会通过上述的利率和汇率机制强化挤出效应,进一步降低财政乘数。价格上升的影响则更为模糊,因为它对名义财富和其实财富可能有相反的效应。

最后,挤出效应还必须考虑财政政策的动态效应(Auerbach and Kotlikoff,1987)。如果挤出效应比财政扩张的直接冲击效应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则财政乘数可能在短期相对较大,然后逐渐下降。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决定着价格随财政扩张而上升程度的工资 物价螺旋式上升,以及贸易量对进出口的本币价格的敏感度,都会影响预期财政乘数的大小。

77

(二)非凯恩斯主义方法

非凯恩斯主义者对财政政策需求效应的分析主要通过新古典模型进行分析。该模型指出了凯恩斯主义方法的缺点,特别是指出它缺乏微观经济基础。新古典模型虽然也相当重视财政政策的供给效应,但这里只考察新古典模型对需求效应的论述。

首先是理性预期分析方法。尽管某些凯恩斯主义者也承认预期的作用(例如关于消费的生命周期模型和恒久收入模型),但他们一般以适应性预期为基础。相比较而言,理性预期则一般要引起变量调整,且这种调整比适应性预期条件下幅度更大。这样,财政政策的长期效应就很重要,临时性政策调整和永久性政策调整间的区别也很重要。例如,如果临时性财政扩张不产生长期效应,就不会影响预期,而永久性财政扩张则可能产生挤出效应,甚至达到使财政政策乘数变负的程度,因为家庭和企业会预期利率的初始上升和汇率的初始升值会持续下去并可能进一步上升(Krugman and Ob stfekd,1997)。

其次是李嘉图等价问题。凯恩斯主义方法假定消费与当前收入相关,但如果消费者是李嘉图式的,即他们是具有前瞻性的,并且完全知晓政府的跨期预算约束,他们就会预见到今天的减税若以发行公债来弥补,就会导致对其永续的未来家庭的增税,因而其恒久性收入就是不变的。在没有流动性限制和存在完善的资本市场的情况下,消费亦保持不变(Barro,1974)。这样,就存在一个税收和公债的李嘉图等价。完全意义上的李嘉图等价意味着减税造成的政府储蓄的下降完全被私人储蓄的上升所抵消,而总需求不变,因而财政乘数为零。

关于李嘉图等价问题的研究文献,焦点集中在政府支出路径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一次性总付税所产生的效应。在比例税或累进税情况下,还必须考虑减税对供给的效应如何影响恒久收入。如果财政扩张是采取增加政府开支的方式,则它对恒久收入的影响将取决于这将如何在未来予以还清。政府临时增加支出,而未来以削减支出予以抵消的做法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不过,以未来增税方式融资的政府增支则会减少恒久收入和消费,从而可能导致财政乘数为负,尽管产量的最终下降的具体程度取决于政府支出的对生产力的影响如何。

需要指出的是,李嘉图等价基于一些严格假定,不符合假定条件就会导致李嘉图等价的不成立。例如,如果人们缺乏完全预见性,流动性受一定程度约束,资本市场不完善,以及如果人们有将当前财政负担传递给未来几代人的非利他主义愿望,等等,都可能使财政政策对消费产生某种强有力影响(Manki w and Summers,1984;Blanchard, 1985)。这样,李嘉图等价究竟有多少实际意义就值得怀疑,至少就完整意义上的李嘉图等价来说是如此。

不过,值得提出的是,某些因素的存在会增大出现李嘉图等价的可能性。例如,如果政府必须遵守财政扩张必须被后继的财政紧缩所抵消的财政规则,那么即使那些没有长远眼光的个人也会调整其储蓄行为,以便为未来的增税作准备。同样,如果人们普遍意识到政府当前的举债行为是不可持续的,而未来必然会增加税收以减少债务,就可能出现李嘉图等价(Sutherland,1997)。不过,如果具有前瞻意识的个人担心债务可能被货币化,或者私人储蓄会被政府吞食,则李嘉图等价分析框架中的财政政策可能实际上是凯恩斯主义式的,即会产生一定的需求效应,尤其是当债务或支出超过一定限度时更是如此(Bertola and Drazen,1993)。

第三是消费均衡化问题。根据李嘉图等价原理,人们的经济行为会导致人们各期消费行为的均衡化,以抵消政府债务引起的个人生命周期内的再分配以及代际再分配。此外,在迭代模型的分析中也得出了消费均衡化结果,但是由于模型没有考虑馈赠动机,所以它只是在个人的生命同期内发生。但是,对无限存续家庭模型以及对迭代模型的批评都认为,这些模型无法令人满意地解释现实当中的消费只是部分均衡化的现象。曼昆(Mankiw,2000)于是提出了一个储蓄者 消费者模型,其分析结论是,不仅不会出现完全的消费均衡化,而且多数人只持有很少的净财富,馈赠对财富积累有重要影响,这与实际观测到的事实是一致的。

第四是利率补偿和政府政策的可信度问题。债务累积对财政乘数发生影响的一个重要渠道是利率的风险补偿问题,即由于公债规模随财政扩张而扩大,违约风险不断累积或通货膨胀风险日益增大,这就要求举债按照更高的、包含风险补偿的利率进行,因而通过利率机制产生的挤出效应就更大了(Miller,Skidelsky,and Weller,1990)。在举债利率要求有风险补偿的条件下,临时性的财政扩张比永久性的扩张更为有效,因为它导致的债务不可持续的风险性更小。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政策可信度

78

发挥关键作用。如果因为政府历史上缺乏审慎的财政政策记录,人们对政府改变其目前的增支政策或减税政策的能力不抱什么信心,或者人们预计目前所宣称的临时性财政扩张实际上可能变为永久性的扩张,则利率必然要包含风险补偿成分。如果政府减债承诺是可信的,风险补偿就会下降,私人支出肯定会作出积极反应。利率的风险补偿如果高到一定的程度,则很可能导致财政乘数变负,这就是对所谓 扩张性财政的紧缩效应 的一种主要解释(Giavazzi and Pagano,1990;Alesina and Perotti, 1997)。

第五是不确定性问题。如果财政扩张伴随着经济不确定性的增长,则家庭和企业的谨慎行为也会降低财政乘数,并可能使之变负。尤其是家庭可能增加预防性储蓄,企业可能推迟那些不可逆转的投资(Caballero and Pyndick,1996)。在不确定性环境下,人们的信心可能很重要。一般认为,消费或投资可能取决于家庭或企业对一般经济环境的态度,他们的信心受政府政策的影响(例如,可以预期的未来赤字对信心有负面影响)。

二、财政政策的总供给效应

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分析历来集中在需求方,而实际上从长期看供给效应更重要。不过,短期的需求效应和长期供给效应间并不存在很明确的界限。如果经济已经无闲置生产能力,短期内无法增大产量,则财政扩张(这样的扩张可能是基于错误的、以为经济中存在闲置生产能力的估计,或者出于政治方面的原因)必定要发生挤出。这时,只有能促进供给的政策才能解决生产能力约束问题,且其影响主要为长期影响。但是,财政政策的供给效应也会产生短期的需求效应,因为人们预期长期会有更快的经济增长。如果财政扩张通过减税和增大支出来进行,这将有利于供给的扩大,会增大财政乘数。

(一)税收与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评价财政政策的短期影响,应主要分析劳动所得税的变动如何影响劳动力的供给和资本税如何影响储蓄和投资上。劳动力和资本在国际范围内流动,其地点选择受税收影响。但在最终分析中,税收的变化对劳动力和资本供给产生何种影响(进而对经济缯长产生何种影响)是一个经验问题,对此尚未有明确的理论分析结论。支出变化如何影响劳动力和资本生产力是需要注意的另一个问题,尤其是对于公共品及其他物品的政府支出会产生正的外部性,而削减那些浪费性的支出则可以促进经济更快增长,这一点在政府进行有形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分析模型中得以证实(Murphy,Shleifer, and Vishny,1989;Lucas,1998)。其它模型也表明这类投资可能对宏观经济产生很大影响,这意味着财政乘数很大(Azariadis and Drazen,1990)。

人们还注意到,税收与支出的变化是否通过供给渠道产生效应,劳动力市场的性质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在有工会组织的、非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提高劳动所得税可能产生负的供给效应(Alesina and Perotti,1997)。在这种市场上,税收的增加导致税前工资(从而也就是劳动成本)也会增加。但是,如果与工会达成了工资调整协议,就可能会限制税前工资的上升或减轻通货膨胀压力,从而降低财政乘数并可能产生其他的、非凯恩斯主义的效应。在工会高度集权化的条件下,更有可能达成这种工资协议。有的分析文献认为,政府部门就业水平的下降可能是产生非凯恩斯主义效应的重要原因,因为它会减少劳动需求,弱化工会力量,降低工资从而增大企业盈利能力(Lane and Perotti,1996)。

(二)新古典模型

标准新古典模型的显著特征是价格会使市场出清,从而产量的波动是供给方冲击的结果,而不是总需求变动的结果。新古典模型最先由卢卡斯(Lucas,1975)和萨金特与沃尔莱斯(Sargent and Wallace,1975)给出,它的一个重要含义就是,影响总需求(而不影响总供给)的政策如果是完全被人们所预见,则无论从长期来看还是从短期来看对经济增长都是无效的,只有未被预见的政策(政策的未被预见或者是因为政府采取了出人意料的行动,或者是因为人们信息不充分)才会产生效应,且这种效应完全来自供给方。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模型不分析财政政策,而是因为它们关注的是最适财政政策的设计,这与财政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冲击是不一样的(Lucas and Stokey,1983;Chari and Ke hoe,1998)。

三、财政政策效应的制度约束

财政政策的经济效应还受制度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政策时滞、政治因素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

79

首先是政策时滞的影响。一般来说,较长的政策时滞会降低短期财政乘数值。时滞包括内部与外部时滞,内部时滞是指从认识到必须改变现有财政政策并代之以更加适当的财政政策必须花费多少时间。内部时滞取决于政治程序和财政管理的有效性。外部时滞是指财政政策措施传递到总需求所花费的时间。各种财政政策都可能有长时间的内部时滞,因为其设计、批准和实施均须花费时间。一国对于相机抉择的财政手段的依赖程度越高,内部时滞可能就越长。就通常所见到的累进所得税式和失业补偿金式的自动稳定器而言,由于无须再斟酌采取财政措施就可以对经济产生反周期性的影响,其内部时滞较短。外部时滞取决于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对于手头流动性不足的个人实行转移支付和减免所得税,其外部时滞较短(Blinder and Solow,1974)。

其次是政治因素的影响。埃勒希拉与普罗迪(Alesina and Perotti,1995)认为,持续大规模的赤字可能意味着某种对赤字的偏好,而对赤字的偏好可由几个政治经济方面因素加以解释。一是投票人和政策制定者可能有财政幻觉(例如,不完全了解政府的跨期预算约束),从而偏好赤字而不是盈余;二是当前投票人(以及当前政策制定者)想把财政负担转移给后代;三是债务累积可能被当作一种策略,限制未来执政者的财政运行空间;四是不同集团在财政成本分摊方面存在政治冲突,致使无法建立稳健的财政,导致持续不断的赤字;五是现行预算制度的实际运作会导致持续高额支出。

当存在对赤字的偏好时,如果不能完全扭转财政扩张行为,则必须就财政扩张的积极效应与它可能产生的持续高额赤字的负效应进行权衡。如果家庭与企业完全是短视的或其流动性有限,则可能不会影响财政乘数。但是如果家庭和企业(或金融市场)至少有部分的前瞻意识,则政府宣布的临时性财政扩张可能仍会导致风险补偿金的增加或私人储蓄的上升,从而会降低财政乘数。

第三是经济发展水平。关于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大多数文献适用于发达国家的情况。原则上说,虽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活动更可能受来自供给方的影响,从而使财政政策较少运用于需求管理,但上述讨论的所有论点几乎都可以运用于发展中国家(Agenor,McDermott,and Prasad,1999)。不过,发展中国家具体制度方面的一些特点也会影响财政乘数的大小。例如,能否进行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以及融资成本的高低往往是财政政策的主要制约因素。高负债的发展中国家无法从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或者只能以苛刻条件融资),融资可能性决定了财政赤字的规模。当财政赤字规模增大到无法以可接受的条件融资的程度时,就会导致很强的挤出效应。但与此同时,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对较高,又可能会提高乘数。此外,发展中国家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如其税务管理和支出管理不善,管理方面存在缺陷,财政收入基础脆弱,过分依赖贸易税收,政策时滞较长,需要给亏损的经营企业提供补助,从而产生对赤字的更大程度的偏好,等等,其财政政策的实施可能更困难(Agenor, Mc Dermott,and Prasad,1999)。

参考文献:

[1]Agenor,Pierre-Richard, C.John M cDermott,and Eswar

S.Prasad,1999, Macroeconomic Fluctuations in Develop

i ng Countries:Some Stylized Facts, IMF Working Paper99/

35(Washington: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Alesi na,Alberto,and Roberto Perotti,1995,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Bud get Deficits, Staff Papers,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Vol.42(M arch),pp.1-31.

[3]Alesina,Alberto,and Roberto Perotti,1997, Fiscal Adjust

ments in OECD Countries:Composi tion and M acroeconomic Effects, IMF Working Paper96/70(Washington:Interna tional Monetary Fund).

[4]Auerbach,Alan J.,and Laurence J.Kotlikoff,1987,Dy

namic Fiscal Policy(New York:Cambrid ge Uni versity Press).

[5]Azariadis,Costas,and Allan Drazen,1990, Threshold E x

ternalitie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 Journal of E conomics,Vol.105(May),pp.501-26.

[6]Caballero,Ricardo J.,and Robert S.Pyndick,1996, Un

certain ty,Inves tment,and Industry Evoluti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Vol.37(August),pp.641-62.

[7]Chari,V.V.,and Patrick J.Kehoe,1998, Optimal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y,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 i nneapolis, Research Department Staff Report No.251(M i nneapolis: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 i nneapolis).

[8]Giavazzi,Francesco,and Marco Pagano,1990, Can Severe

Fiscal Contractions be Expansionary?Tales of Two Small Eu ropean Countries i n NBER M acroeconomics Annual1990, Ed.By Olivier J.Blanchard and Stanley Fischer(Cam bridge,Massachusetts:MIT Press).

[9]Hemming,Richard,M ichael Kell,and Selma M ahfouz,

2002, The Effectiveness of Fiscal Policy in Stimulating Eco nomic Activity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IMF Working

80

Paper02/208(Washington: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10]Krugman,Paul R.,and Maurice Obstfeld,1997,In terna

tional Economics:Theory and Policy,4th ed.(Reading,

Massachusetts:Addison-Wesley).

[11]Lane,Phillip R.,and Roberto Perotti,1996, Profi tability,

Fiscal Policy,and Exchange Rate Regi mes, CEPR Discus sion Paper No.1449(London:Centre for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

[12]Lucas,Robert E.,1975, An Equilibriu m Model of the

Business Cycl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83,pp.

1113-44.

[13]Lucas,Robert E.,1988,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 ment,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Vol.21,

pp.3-32.

[14]Lucas,Robert E.,and Nancy L.Stokey,1983, Opti mal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y in an Economy Without Capi tal,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Vol.12,No.1,pp.55-

94.

[15]M anki w,Gregory N.,2000, The Savers-Spenders Theory

of Fiscal Polic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90

(M ay),pp.120-25.

[16]M ankiw,Gregory N.,1985, Small Menu Costs and Large

Business Cycles:A Macro-economic Model of Monopoly,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100,pp.529-37.

[17]Miller,Marcus,Robert Skidelsky,and Paul Weller,1990,

Fear of Defici t Financing Is it Rational? in Public Debt Management:T heory and History,ed.by Rudi ger Dorn busch and M ario Draghi(Cambridge and New York:Cam bridge Uni versity Press),pp.293-310.

[18]Murphy,Kevin M.,Andrei Shleifer,and Robert W.Vish

ny,1989,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Big Pus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97,pp.1003-26.

[19]Sargent,Thomas,and N.Wallace,1975, Rational E x

pectations,the Opti mal Monetary Instrument,and the Opti mal Money Supply Rul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83,pp.241-54.

[20]Sutherland,Alan,1997, Fiscal Crises and Aggregate De

mand:Can High Public Debt Reverse the Effects of Fiscal Policy?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Vol.65(August), pp.147-62.

A Summary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Literature of Fiscal Policy&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the West World

KUANG Xiao ping,LONG Jun

(De p t.o f Postgra duates Education o f Jiangxi University,N anchang330013,Jiang x i)

Abstract:Whether fiscal policy of e xpansion is desirable for economic growth and in what degree in result is a problem both of great theoretic and practical importance,which has been a focus for dispute of western economicsts since Keyne sian vie w came into being.As multiplier is seen as one of the main quota of fiscal polic y,our summary will be concen trated on the financial multiplier literature,especially on the impact of government e xpenditure increase and ta x de crease on multiplier and its purpose being judgment of conditions of fiscal e xpansion to provide stimulus to economy. Considering that fiscal policy means effectiveness through demand and supply regulation and policy-making,our arti cle will deal with how to explain the role of fiscal policy as a decisive fac tor respec tively from the three analyzing angles of demanding and supplying effectiveness and policy-control in line with the research litera ture of western scholars. Key words:fiscal policy;economic effectiveness;summary of literature

81

经济学文献综述写作

经济学文献综述写作 一、文献综述的含义 文献综述(以下简称综述),不同于学术论文或科研论文。学术论文或科研论文是作者亲自对某一具体课题进行研究后所做的文章。综述是一种综合性或专题性的情报资料,属于三次文献。具体地说,是指对某一专题的近期文献,经过阅读、摘选、融会贯通、分析、对比、归纳、加工、整理而成的综合评述。文献综述有两大特点,一是“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二是“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 文献综述虽不是科学论著,但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却不容低估。通过阅读近期原始文献而写成的综述,可以反映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的新动态、新进展、新水平、新发现、新趋向以及未来展望。因此,综述被看作是新知识突破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开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是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毕业生在进入毕业论文写作之前,应该先写一篇有关的综述,以便掌握该专题的最新信息,从而为选定研究论题和修订研究计划提供有益的信息和依据。 二、收集资料:文献综述写作的基础 收集文献资料是写作文献综述的基础。因此,收集的文献资料力求广泛与全面,且尽可能收集与研究论题有关的原始文献,同时也应收集相关的权威的综述性文章。 一般地,收集文献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如文献索引、文摘杂志进行检索。选择文献时,应由近及远,主要应用近2~3年内的文献,这样才能体现出文献综述的新观点、新水平。二是从其它文章的参考文献追溯。即从一篇或数篇最新发表、有权威性的论著或综述,及这些文章所附的参考文献中寻找所需资料,这是一种较为快速而方便的方法。 收集到的文献如何阅读取舍?通常,阅读文献大致有三个步骤:

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前言 对于当代的中央银行而言,独立性是其最重要的性质,因为这直接关系着一国的中央银行是否真正具有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权利,是否将物价稳定作为其货币政策的目标。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最早研究可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但只是散见于有些经济学文献,并没有进行过系统讨论。20世纪20年代末的大萧条催生了凯恩斯主义,并在此后的几十年中一直统治着经济学领域的大半个江山,所以有关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很少有人提及。从70年代开始的滞涨以及由此而驱动的国际货币体系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货币主义的影响越来越大,由此货币问题受到各界人士,尤其是经济学家的关注。70到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滞涨以及货币学派的影响力使得许多经济学家开始注意各个国家货币当局对其宏观经济的影响。中央银行作为一国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其独立性直接影响到中央银行只能的发挥。所以,深入了解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分析不同背景下中央银行独立性,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稳定繁荣十分重要。 二、主题 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应在中央银行与政府(国家行政当局)的关系上,这一关系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应对制度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

政府的独立是相对的。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法律赋予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管与调控的自主权,以及为确保自主权的有效形式而采取的法律措施。其独立性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整体系中的职责范围;二是中央银行在形式自主权时受制于其他部门的程度,亦即要处理中央银行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 刘肖原、李中山,《中央银行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如何对待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或者说如何建立中央银行与政府间恰当关系的问题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但是所有这些意见分歧和争论都是以如何更好的制定并有效地实施货币政策为最终目标的。弗里德曼(1962)处于让中央银行同意管理债务的考虑,就反对把中央银行与财政部相对独立的做法。 孙杰,《货币与金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主要是与货币政策密切相关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就是指在货币政策的决策和作用方面,中央银行由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自主程度。显然,这一问题结合货币政策讨论是较为理想的。 黄达,《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由一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特定环境所决定的。德国和美国的制度特征使他们选择了比较高的的中央银

当代大学生生活消费的调查文献综述

当代大学生生活消费的调查 湛吾委行管2班201207064099 之文献综述 【摘要】当代大学生消费是我国青年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根据1999 ~2011年发表在经管类核心期刊上的大学生消费研究文献,将大学生消费调查分为以下四个研究领域:“大学生消费特点”、“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大学生不同消费领域”和“大学生群体消费”【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消费情况文献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现状和价值取向。作为在当代中国社会巨大变迁和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群体,其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具有许多鲜明的特征。对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的研究,对于合理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顺应国家启动内需、扩大消费的经济转型战略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消费研究的基本状况及研究方法 经过笔者统计,在大学生消费的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63%。其中,一手实证数据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51% ; 二手实证数据占全部研究文献的9% ; 非数据实证研究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3% 。非实证研究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37%。 通过实证研究采取选取一定数量的大学生作为样本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回收问卷获得的第一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并且辅以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访谈或文献研究作为实证研究的补充,也可参考一些权威机构公布的数据或其他论文的调查数据。通过对研究内容进行分类统计发现,对大学生消费观、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一般性

研究的文献占全部研究文献数量的49.0%,主要涉及对全国或部分地区大学生消费的现状特点、影响因素、问题误区等方面的研究。关于大学生消费领域的研究文献占全部研究文献数量的40.1%。以上文献基本是将大学生视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此外,还有6. 8%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不同群体展开研究的,以女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3%,以贫困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1%,以90 后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2%。根据对文献内容的初步统计,我们对“大学生消费特点”、“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大学生不同消费领域”和“大学生群体消费”这四大研究领域的文献做进一步的归纳和梳理。 二、研究的主要方向及结论 A.大学生消费特点分析 纵观知网的论文数据库,大多的知名论文在大学生消费这个方面都会涉及到消费特点分析,笔者对其中5篇进行了简单的归纳与总结如下: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消费总体水平也在上升。父母“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的观念,助长了大学生的消费能力。 2010 年,禹小英对湖南省长沙市部分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通过对回收的504 份有效调查问卷分析得出结论: 2010 年与2006 年相比,大学生月平均消费支出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以相对中等的501 ~1000 元这一区间最为普遍,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状况。 2004 年,由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承担的调查显示: 大学生的月平

内隐情绪启动效应的文献综述

内隐情绪启动效应的文献综述 一、情绪 (一)情绪启动 近年来,当启动刺激与探测刺激具有相同的情绪色彩时,控制组与实验组的反应会有明显的不同,这种情况被称之为情绪启动。这种情绪研究的发现为情绪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现代心理学产生不久以后,Williian James于1884年提出了被后人称为情绪的外周理论,但是由于情绪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研究方法的困难,在其后的时间里情绪研究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情绪研究才出现了快速发展,早期情绪研究主要涉及情绪的生理唤醒、情绪脑机能定位、情绪的生理伴随模式、情绪发生序列、情绪与体内平衡、情绪与环境、条件性情绪反应、情绪与人格发展等课题。 情绪启动(affective priming)就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当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有相同效价即在评价上一致时(如: 阳光母爱蟑螂死亡),与具有不同效价即在评价上不一致时(如:蟑螂母爱阳光死亡)相比,在前一种情况下,对目标刺激(母爱死亡)的加工会更快和更准确,这通常就被称为情绪启动效应。 [1] (二)内隐情绪 为我们所熟知,弗洛伊德是无意识研究的先驱之一,在他的《性学与爱情心理学》中第三章就是对无意识情绪的阐述。他认为,本能是要寻求一种与观念或情感状态的结合。原始的本能与观念的结合之后就产生认知,而原始的本能与情绪情感状态结合后,就成为外显的情绪情感,两种结合过程之中都会伴随压抑影响作用,往往就把这种原始的观念和情感称为无意识观念和无意识情绪。而且弗洛伊德把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无)意识,并且指出无意识对人的心理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就像上文所提到的,在20世纪60年代后,现在心理学开始蓬勃发展,认知革命开始,而内隐学习和内隐记忆的研究也快速发展,因此内隐研究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也相对开始成熟。在此基础上有研究表明内隐社会认知揭示了无意识认知成分参与有意识的社会认知过程。这些都为内隐情绪的研究提供了可能。 什么是内隐情绪,当今研究中尚未有一致的可被所有人认可的界定,在1999 年,Kihlstrom在《无意识心理》中明确提出“implicit emotion”这个概念,表明 内隐情绪是指某种情绪状态所导致的经验思想和行动上的变化,这种情绪状态独 立于他/她对这种情绪状态的有意识的觉知。也就是说相对于个体意识到情绪、 情感及情绪状态知觉的外显情绪,内隐情绪则是归于一个人情绪状态引发的体 验、思想或行为的改变,而这种情绪状态的引发是阈下即无意识的。 [2] 二、内隐情绪的相关研究 目前内隐情绪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阈下刺激诱发内隐情绪并且因此产生的反应是被试可以觉察到的,即被试可以意识到自身的情绪反应;第二方面是阈下刺激诱发的内隐情绪并且因此产生的反应是被试不能察觉到的,即被试的内隐情绪变化是被试没有意识到的。 (一)阈下引发的内隐情绪并且有外显反应

选修课西方文论选读

【选修课:西方文论选读】《当代西方文艺理论》1:导论 【参考说明】: 1.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朱立元主编的《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一书是汉语言文学本科选修课“西方文论选读”[课程代码:0815<重庆>],所以请先确定你 所参考的科目对应的是这本教材。 2.选读《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考生比较少,所以可能没有辅导书,以前的考试资料也无从查找,至少在重庆范围内。 3.《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涉及25种差异不同的西方当代文学理论,知识面非常庞杂,涉及到政治、哲学、经济等多个方面,而且很多文论存在“粘融”“对抗”“异化”等现象,所以对这本教材的学习我认为不能单从课本学习,应该把 触角升向生活的更多、更深的层面。 4.《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教材种存在很多概念的“未定点”,特别是后半部分关于结构主义、符号学、结构主义、现象学等文论,他们的观点总的来说都是抽象大于具体、理解大于认知、否定大于肯定,所以,我的这个笔记同意会存在很多“未定点”,特别是概述部分有些是从我所理解的角度来编写的,所以可能会存在主观性,但我仍然从教材所明确的文论的概念入手,相去不会太远,当然,可能也有理解错误的地方,所以建议参阅的时候还是应该严格按照教材的描述来 理解。 5.因为这本书所涉及的某些文论存在“未定点”,所以存在某些主观性,其中肯定难免有某些错误或者与大家的理解所不同的地方,欢迎提出你的看法加以指 正。 6.有几章的最后一段的章末总结没有归纳,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对文论对文学发展所起到积极或非积极性的影响的评价(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批评),以 及他们的优点和缺点。 零、导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概观 1.两大主潮: 人本主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其根本特点是把人当作哲学研究的核心,出 发点和归宿。

经济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本

国家产业安全理论研究综述 曹秋菊苏艳 [内容提要]随着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的加快,国家产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对产业安全理论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述,以期对我国在开放条件下应对国家产业安全问题有所启示。 [关键词]产业安全理论贸易理论投资理论 一、国家产业安全的理论起源 目前普遍的看法是,产业安全起源于国家经济安全理论。国家经济安全作为系统、科学的研究仅仅只有几十年的历史,有关国家经济产业安全的理论也正在讨论、构建和形成之申。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曾对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经济特征进行过描述,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处于低生活水平、高失业和收入分配不均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穷国与富国的经济、政治力量的悬殊。力量的悬殊不仅表现在富国占有控制国际贸易格局的支配地位,还表现在富国拥有决定以什么条件向穷国转移技术、外援和私人资本的专断权力"发达国家还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不切合后者实际国情的价值观、体制以及行为准则等,说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受着国外势力的控制和支配。以巴西学者T.D.桑托斯为代表的依附理论者认为"所谓依附,我们指的是若干国家的经济受到它们所依从的另一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扩大的制约"。他们认为,经济上依附将会产生国内经济不稳、加强外国资本主义的控制、受跨国公司的压榨等不良后果。 著名国际经济学家查尔斯.金德尔伯格曾说过,国际金融体系有内在的"疯狂、恐慌和崩溃"倾向。它容易不时发生债务危机、国际资本流动不稳、投机、为追求更高收益率或安全避风港而出现的资本抽逃。他认为,国际金融是同霸主国对国际经济和政治事务施加影响紧密相关的。霸主国既是国际金融体系的管理者,又是该体系中的主要收益者。总之,从发展经济学家以及国际经济学家和国际政治学家的著作中,我们都能发现蕴涵着国家产业安全的问题。① 二、国家产业安全的贸易理论基础 1.重商主义保护贸易论是产业安全经济思想的萌芽。国际贸易保护理论开始于15世纪的重商主义,它是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约翰,海尔斯和威廉,斯塔福,主要观点是:金银是财富的唯一代表,国家的一切经济活动和一切经济政策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为了国际经济贸易的顺差,国家必须干预经济。景玉琴(2005)研究认为,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文献综述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文献综述 摘要: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出现,极大的拓宽了中央银行政策工具和政策的操作空间,是对传统货币政策的一种极大创新。近年来也出现了很多关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研究文献,本文将在对这些文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综述,在得出一些结论的同时也提出新形势下仍需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传导渠道;实施效果;新兴市场国家影响分析 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产生及其含义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以量化宽松为特点,主要通过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包括中长期国债等中长期资产的措施向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以刺激经济发展的货币政策。具体而言,就是中央银行在经济持续低迷、银行信贷量急剧萎缩的情况下,通过大量印制钞票并用于购买国债等方式,直接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的一种货币政策。 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相关文献综述 自2001年日本首次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来,各国的专家和学者们对其做了大量的研究,综合来看,这些研究主要包含以下3个角度: (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三条渠道分析 针对这些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如何对实体经济产生作用,通过怎样的传导机制来产生作用,各国学者做了很多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大量的研究结论主要集中在三大渠道:低利率预期引导下的利率传导渠道、投资组合调整传导渠道和与财政政策配合使用形成的财政支出扩张渠道三种。 1、低利率预期引导下的利率传导渠道 在危机期间,增强人们对政策和经济前景的信心是极其重要的,所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能否起到作用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政策是否具有可信度。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国家都会进行积极的预期管理,通过强化公众预期来提升人们对经济的信心。一般通过发表利率声明、官员公开讲话或者暗示等途径向公众传递一种信息——“只要通缩风险持续存在,或者通货膨胀率显著低于目标,就将维持低利率”。以此引导人们产生低利率水平的预期,从而降低长期利率,以此来影响资产价格,提高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来达到刺激消费和投资的目的。 Krugman于1998年就曾在其关于“预期管理”的著作中提出:当名义市场利率将至零时,能够影响私人部门关于未来货币政策的“预期管理”就会变得很重要。并指出即使名义市场利率接近零下界时,中央银行仍然可以通过提高未来通货膨胀率预期的方法来提高现阶段的产出水平。

分享经济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c11467701.html, 分享经济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作者:栗飞 来源:《时代金融》2017年第09期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分享经济也在国内外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为了更好认识这一新兴概念,本文归纳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学者对分享经济的定义、理解及未来发展的政策建议,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学者研究所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分享经济共享经济协同消费 一、研究背景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效提高了闲置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了分享经济的发展。目前,美国“分享经济”产值已达1100亿美元,房屋租赁网站Airbnb和打车O2O应用鼻祖Uber就是分享经济在房屋短租和打车行业中的两个典型应用案例。本文将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分别对分享经济的研究进行梳理。 二、国外文献研究 关于分享经济的由来:1978年,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Marcus 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Joe L. Spaeth在论文中首次提出了“合作式消费”的概念[1]。2010年,英国作家Rachel Botsman认为“合作式消费”将给人们的消费模式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共享首先表现在代码的共享(如Linux),其次是生活的共享(如Facebook)和内容的共享(如YouTube),再次是现阶段的现实世界各种离线资产的共享。同时指出信息技术和开放数据、网络的普及是推动合作式消费的一个驱动力[2]。2011年12月,Sara Horowitz发表了《The Sharing Economy's Quiet Revolution》一文,使得“分享型经济”成为西方媒体的热点话题[3]。 对分享经济的认识、理解:Russell Belk认为,分享经济和合作式消费改变了我们过去“我们所拥有的才是我们的”观念,而是一种“你能使用的就是你的”观念;同时指出互联网,尤其是Web2.0的发展促进了分享经济和合作式消费的成长。Christopher Koopman等人认为,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人们接触到了更大范围的商品和服务,消除了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可以让消费者搜索到更多更好的商品,也降低了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同时促进了网上评价反馈机制的建立。互联网和分享经济的发展,降低了对市场经济中传统规章制度的依赖,而我们的公共政策也应该随之改变,适应现实的需要。 对分享经济的案例分析:Katie Finley认为分享经济有社会、经济和技术三大驱动力量。 通过对Airbnb使用者进行访谈,了解人们使用Airbnb的原因,使用过程中的担忧及最让你信任的几点理由,最后给出了Airbnb是一个让人信任的市场中介者的结论。Georgios Zervas等人

新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期末课程论文新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 姓名:郭兆凯 学号:20125587

新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新制度经济学试图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来分析制度的构成、运行和演化,通过探究,去发现制度是如何影响经济运行活动,新制度经济学摒弃了传统的假设,即制度是外生,进而强调制度重要性。本文主要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交易费用理论、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四个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 [关键词] 新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发源于罗纳德·科斯(Ronald·Cosas)的两篇巨著,1937年的《企业的性质》和1960年的《社会成本问题》,之后在哈耶克、布坎南、斯蒂格利茨等人的努力下发扬光大,逐步形成了包括交易费用理论、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的完整理论体系。 二、新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 1.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的定义是什么?新制度经济学家们对此并无统一的说法。科斯认为交易费用是“使用市场价格机制的成本”。德姆塞斯把交易费用定义为“交换所有权的成本”。阿罗则把交易费用说成是“经济制度的运行费用”。威廉姆斯把交易费用分为事前的交易费用和事后的交易费用。诺斯将交易费用定义为“规定和实施构成交易基础的契约的成本因而包含了那些经济从贸易中获取的政治和经济组织的所有成本。”而张五常认为交易成本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是在“鲁滨逊”经济中不存在的所有成本。 深入分析交易费用的产生原因和决定因素是交易费用理论的核心问题,对此,新制度经济学家威廉姆斯和诺斯都做过分析。 威廉姆斯认为发生在市场间和企业内的资源转移意义上的交易费用主要包括两种,即合约签订之前的“事前”交易费用和签订合同的之后的“事后”交易费用。关于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威廉姆斯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即是人的因素、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以及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 诺斯是从广义上理解交易费用的。即是说,在他看来,交易费用主要由市场型交易费用、管理型交易费用以及政治型交易费用。而针对市场型的交易费用的影响因素,诺斯是从商品的多维属性和特征、信息不对称与人的机会主义动机、交易的人格化特征等来方面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两位学者对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认识不尽相同,可以说,这里并没有什么根本上的不一致,他们的分析实际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有助于人们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交易费用产生的原因和决定因素。 2.企业理论 一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论文《企业的性质》通常被认为是现代企业理论基石,主要是这篇论文解释了关于企业的起源以及最终决定企业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他的企业理论着重点是把企业当做是一种资源配置。对于企业组织出现和存在的原因是什么?科斯给出的解释是:“建立企业有利可图的主要原因似乎是,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通过价格机制生产

文献综述3000字

文献综述 ——成都沁和布业有限公司融资租赁问题及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推动力量,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融资困难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创业和持续发展。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难题。融资租赁作为一种以融资为主线,融资和融物相结合,兼顾金融与贸易的新型金融模式,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推动中小企业广泛使用融资租赁,能够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促进小企业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从而取得更好的发展。 一、国外研究现状 1952年美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融资租赁公司,开创了现代租赁的先河。20世纪70年代末融资租赁业开始高速成长,自此,租赁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继信贷之后的第二大企业融资渠道。美国在融资租赁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整体研究状况和发展规律如下:第一,国际融资租赁正在受到亲睐:当前,美国融资租赁业有一种向国际融资租赁业发展的趋势,特别是随着资本和商品的输出,发达的融资租赁也步入国际技术贸易领域,并不断扩大,在其金融租赁总额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第二,融资租赁持续高速发展并且租赁服务趋于全面:(1)融资租赁方式多样,直接融资租赁,杠杆融资租赁等;(2)出租物几乎无所不包,从单一设备到整个机器工厂,甚至某个细小零件;(3)服务对象形形色色。 第三,多元化的融资租赁经营被普遍采纳:美国企业在开创多元化经营方式时几乎都考虑到了融资租赁业务。与此同时,融资租赁企业的大批涌现,加剧了融资租赁市场竞争,迫使原有融资租赁企业向其他领域渗透,以保持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

品牌理论文献综述

品牌理论的演变 英国学者彻纳东尼指出:“一个成功的品牌是一个好的产品、服务、人或地方,使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获得相关的、独特的、最能满足他们需要的价值。” Jay P.McCormack和Jonathan Cagan(2003)认为建立和保持一个一致的品牌陈述是建立一个成功产品的重要部分。我们试图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品牌理解的各种观点以及各种品牌理论研究进行评述和归纳,为我们研究品牌传播理论及品牌网络传播理论做理论基点,并期望能够揭示品牌理论研究的新趋势。对于品牌内涵的诠释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品牌是符号 在最开始的一段时间里,许多学者认为品牌就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产品,或者说是区别产品的记号,他们对品牌的认识也仅局限于企业层面。美国营销协会(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AMA)在1960年将品牌定义为:“品牌系指一个名称 (name)、语词 (term)、标志(sign)、象征 (symbol)、以及设计(design),或是上述各项的组合,以藉此辨识出一个或一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进而与竞争者的产品或服务有所区别”;Chematory&Mewilliam(1989)“品牌是一种辨识的图案,使其与竞争者有所差异”;美国管理协会认为,品牌是经营者或经营者集团的产品与服务,基于与其他竞争者有所区别而赋予之名称、术语、记号、象征、设计,亦或是上述方式的结合(Peter D.Benneh,1998);美国营销学权威菲力普·科特勒〔1〕进一步分析认为:品牌是一种或一组为了辨认某个销售者区别于竞争者的产品和劳务的名称、名词、标记、符号或设计。品牌拥有文化象征、个性特征、利益、属性、价值体现、用户暗示等六层含义;Lynn B.Upshaw (1999)在其出版的《塑造品牌特征》一书里指出:品牌是使某种产品和服务能够区别于其他产品和服务的名称、标识和其他可展示的标记。 (2)品牌是情感 1955年,最早对品牌进行研究的Burleigh B.Gardner和Sidney J.1evy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第一篇有关品牌的论文《产品与品牌》,他们阐明了下列原理:品牌的发展是因为品牌具有一组能满足顾客理性和情感需要的价值,品牌的创建要超越差异性(differentiation)和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它应该注重开发一种个性价值(personality);King(1970)指出,品牌不仅由于其功

古代西方文论.doc

第一编古代文论 西方古代文论概述 时期界限:从古希腊、罗马、中世纪直至文艺复兴。 发展脉络:“二希精神”(“希腊精神”和“希伯莱精神”) 英国批评家马修?阿诺德《文化与无政府状态》:“希伯莱精神和希腊精神,整个世界就在它们的影响下运转。在一个时期世界会感到一种力的吸引力更大,另一个时期则是另一种力更受瞩目。世界本应在这两极之间取得均衡,只是事实上又从来不曾做到过。” 古希腊(罗马):希腊精神主导——欧洲中世纪:希伯莱精神主导——意大利文艺复兴:希腊精神的涅槃重生 第一章古希腊的文艺理论 古希腊文论大体发源于公元前6世纪,极盛于公元前5世纪到4世纪,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时代,这也是西方文论发展史上最富于原创力的时代。 柏拉图著作甚丰,有近三十篇对话流传至今,其中《伊安》《理想国》《法律》《斐德若》《会饮》等篇直接与文艺理论相关。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文论著作是《诗学》和《修辞学》。第一节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 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 赫拉克利特的“对立和谐”理论 德谟克利特的模仿说 苏格拉底的模仿说与功用说 第二节柏拉图的文艺思想 柏拉图的生平和时代 柏拉图的文艺观 柏拉图文艺思想中的积极因素 柏拉图文艺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节亚里士多德和《诗学》 亚里士多德的生平、著作 《诗学》的方法论 《诗学》中的一般艺术原理 对《诗学》的评价 第一节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 一、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 毕达哥拉斯的基本哲学观念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数”。因为万物都能用数去计算,所以认识世界就是认识支配世界的“数”。 1、“美是和谐统一” “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的统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 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长度有关,音乐是否协调与发音体的体积比例有关。 2、“小宇宙”与“大宇宙”的和谐统一 人的身体跟宇宙天体一样,都由数的和谐原则统辖,人的内在和谐可以受到外在和谐的

经管类文献综述的写法及范文

文献综述的写法及范文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

通货膨胀与我国当前财政政策

通货膨胀及我国当前财政政策选择 [摘要]本文通过对通货膨胀现象的探讨,对通货膨胀与财政政策关系进行论述,进而探讨我国当前财政支出结构以及需要完成的转变,总结在经济结构转型期财政支出政策所面临的问题和不足,并对我国财政支出政策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通货膨胀财政支出公共财政 近几年,CPI增长率几乎达到10%以上的水平,如此剧烈的物价波动,必然对经济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带来不利的影响。如何保持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而又不至于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是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货币学派认为货币供应量过多是导致通胀的根本原因,因此认为紧缩的货币政策是唯一方法,但货币供应过多只是诱发通胀的原因之一,解决通胀问题不能单纯依靠货币政策,尤其在转型期的中国,引起通胀的原因错综复杂,仅仅依靠紧缩的货币政策不仅不能有效的解决通胀问题,甚至有可能进一步加速通胀。当前形势下要注重财政政策的使用,在新形势下我国宏观政策调控的策略,应该从偏重于“抑制通胀”转变为“抑制通胀与防止衰退”并重,重新探索政策调控的最优组合点,增强宏观调控的灵活性与预见性。 一、文献综述 (一)通货膨胀定义 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呢? (1)需求拉动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过度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过度的需求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所以,任何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 (2)成本推进 腹有诗书气自华

现代西方学者财政政策效应理论文献综述

第25卷第4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10月Vol.25,No.4 Journal of Jis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Oct.2004经济研究 现代西方学者财政政策效应理论文献综述 匡小平,龙 军 (江西财经大学研究生部,江西南昌 330013) 摘 要: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有利于经济增长,是一个既具有重要理论意 义,更具有实践意义的重要课题,自凯恩斯理论问世以来一直是西方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财政政策效应的主 要指标是财政乘数,因而本综述主要讨论关于财政乘数问题的理论文献,其中主要涉及政府增加支出和减少税 收对乘数的各种影响,目的在于判断财政扩张对经济产生刺激效应的条件。由于财政政策无非是通过作用于 供给、需求和制度而产生效应,故本综述分别从财政政策的需求效应、供给效应和制度约束三方面阐明西方学 者的主要研究文献是如何解释财政乘数的决定因素的。 关键词:财政政策;经济效应;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074(2004)04-0076-06 作者简介:匡小平(1962-),男,湖南双峰人,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公共经济与财政政策; 龙军(1978-),男(侗族),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与财政理论政策。 财政政策对于一国经济增长有无效应、有多大效应以及效应的产生过程和实现路径如何,历来是经济学家们感兴趣的问题,也是必须认真考虑和回答的问题,对此的不同回答亦是区分不同经济学流派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各大经济学流派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发表了大量研究文献,既有理论研究文献也有经验研究文献。对于浩如烟海的这些研究成果,即使要进行粗略浏览亦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巨大工程,为此,本综述将对近年来关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的主要理论研究文献进行阐述,以明确这一领域财政政策理论的发展轨迹,把握其目前动态,为进一步研究我国的财政政策效应(尤其是近年来实行的并将继续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提供一个国际参照平台。之所以要将文献综述限定在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方面,除了有关文献数量过多这一原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年来人们研究重点的转移和这方面研究成果对我国具有的更大实际参考价值。如果说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大多数年份,西方学者对财政政策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导致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差额的高额财政赤字、财政政策的经济稳定作用,以及如何精心设计税收制度和安排支出项目以促进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话,那么,随着日本经济陷入长期困境,印尼、韩国和泰国经济因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严重衰退,以及最近美国和欧洲经济萎靡不振,人们的注意力已经主要转向扩张性财政政策所发挥的经济刺激作用方面了。 由于人们通常用财政乘数来说明财政政策的 收稿日期:2004-09-20

大数据的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

大数据的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 本文从大数据背景下的经济学研究出发,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对传统经济学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以及大数据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大数据的应用给传统经济学带来了全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大数据给传统经济学带了全新的视角。 【关键词】大数据;大数据经济学;传统经济学;挑战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big data which bring a big impact and challenges on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as well as the big data applications in economics. Big data’s applications has brought a new approach to traditional economics, more importantly, big data has brought a new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economics. 【Key words】big data; big data economics; traditional economics; challenges 1国外关于大数据经济学问题的探讨现状 对于大数据的概念,企业和学术界目前尚未形成公认的准确定义。维基百科的定义:大数据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目的的资讯。麦肯锡的定义: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的数据集合。Dumbill ( 2012)采用IBM 公司的观点,认为大数据具有“3V”特点,即规模性( Volume ) 、多样( Variety ) 、实时性( Velocity) 。以IDC 为代表的业界认为大数据具备“4V”特点,即在3V 的基础上增加价值性( Value) 。权威IT 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将大数据定义为“在一个或多个维度上超出传统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的极端信息管理和处理问题。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 则将大数据定义为“由科学仪器、传感设备、互联网交易、电子邮件、音视频软件、网络点击流等多种数据源生成的大规模、多元化、复杂、长期的分布式数据集”。 维克托(2013)赞同许多物理学家的看法,认为世界的本质就是数据。因此,大数据时代的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许多科学门类都会发生巨大甚至是本质上的变化和发展,进而影响人类的价值体系、知识体系和生活方式。

国际贸易理论文献综述

国际贸易理论文献综述 摘要: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新国际贸易理论两个主要阶段。新国际贸易理论随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而兴起, 它不断将新的经济学概念引入国际贸易研究领域, 从纵深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古典经济学时期,对国际贸易的解释居于主导地位的理论是斯密的绝对优势和李嘉图外生技术比较优势学。亚当斯密认为,各国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形成国际分工,使两个国家生产相同产品时存在生产成本差距,各国按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国际分工开展国际贸易。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在容纳了斯密的绝对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任何商品的价值都取决于它的劳动成本,由于产品在两国市场上的相对价格是不同的,只要两个国家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不一样,那么这两个国家之间就存在着贸易的可能性。 1933年俄林在他出版的《地区间贸易和国家贸易》书中吸收了他的老师赫克歇尔的观点,建立了要素禀赋理论。该理论认为各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同引起供给能力不同,进而引起生产率的差异,也就是说,影响商品成本高低的是生产资源的相对丰裕度,如果一国某种资源的供给相对比较充足,其价格就会相对比较低,因而生产时要大量使用这种资源的商品的成本就会比较低。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对国际贸易格局的预测是:各国出口那些密集使用它们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它们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这样,根据要素禀赋理论,贸易应该在资源差异最大的那些国家之间发生,如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生。而且这一理论的分析是建立在一般均衡分析的基础上的。至此,传统比较优势理论最终形成了。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一般来说有两个核心:即比较成本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由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优势来自于技术和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则认为相互依赖的多种生产要素的差异即资源相 对丰裕度是比较优势的源泉,因此要素禀赋学说是对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相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深化和发展。传统贸易理论此后的半世纪一直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占绝对统治地位。 二、传统贸易理论遭到的挑战与新贸易理论的萌芽 传统贸易理论遭遇来自实践的挑战有三个方面: 一是里昂惕夫之谜。1953年,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根据赫一俄贸易理论,用他所创立的投人产出分析方法,对美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进行了验证,结果却得出了与要素禀赋理论完全相反的证的结果却正好与此相反,美国出口的商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则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之后结论,从而引起了轰动。按照要素禀赋理论,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实际验证的结果正好与此相反,美国出口的商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则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之后,西方方经济学界掀起了狂热的解释浪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二是比较优势陷阱。随着国际贸易深化,人们发现,以比较优势理论作指导,执行比较优势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出现了贸易条件恶化和贫困化的现象,以此诞

半导体研究文献综述

半导体研究文献综述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材料化学 班级:材料122 姓名:刘田防 学号:2012141009

半导体材料的研究综述文献综述 摘要:半导体材料的价值在于它的光学、电学特性可充分应用与器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半导体材料越来越多的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其产品更好的服务于人类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及生产。文章从半导体材料基本概念的界定、半导体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半导体材料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对我国近十年针对此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希望能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半导体材料,研究,综述 一、该领域的研究意义 物质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固体、液体、气体、等离子体等等。我们通常把导电性差的材料,如煤、人工晶体、琥珀、陶瓷等称为绝缘体。而把导电性比较好的金属如金、银、铜、铁、锡、铝等称为导体。可以简单的把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称为半导体。与导体和绝缘体相比,半导体材料的发现是最晚的,直到20世纪30年代,当材料的提纯技术改进以后,半导体的存在才真正被学术界认可。 本征半导体:不含杂质且无晶格缺陷的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在极低温度下,半导体的价带是满带(见能带理论),受到热激发后,价带中的部分电子会越过禁带进入能量较高的空带,空带中存在电子后成为导带,价带中缺少一个电子后形成一个

带正电的空位,称为空穴。导带中的电子和价带中的空穴合称电子- 空穴对,空穴导电并不是电子运动,但是它的运动可以将其等效为载流子。空穴导电时等电量的电子会沿其反方向运动。它们 在外电场作用下产生定向运动而形成宏观电流,分别称为电子导电和空穴导电。这种由于电子-空穴对的产生而形成的混合型导电称为本征导电。导带中的电子会落入空穴,电子-空穴对消失,称为复合。复合时释放出的能量变成电磁辐射(发光)或晶格的热振动能量(发热)。在一定温度下,电子- 空穴对的产生和复合同时存在并达到动态平衡,此时半导体具有一定的载流子密度,从而具有一定的电阻率。温度升高时,将产生更多的电子- 空穴对,载流子密度增加,电阻率减小。无晶格缺陷的纯净半导体的电阻率较大,实际应用不多。 20世纪中叶,单晶硅和半导体晶体管的发明及其硅集成电路的研制成功,导致了电子工业革命;20世纪70年代初石英光导纤维材料和GaAs激光器的发明,促进了光纤通信技术迅速发展并逐步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超晶格概念的提出及其半导体超晶格、量子阱材料的研制成功,彻底改变了光电器件的设计思想,使半导体器件的设计与制造从“杂质工程”发展到“能带工程”。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此笔者主要针对半导体材料产业的发展、半导体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综述,希望引起社会的关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二、该领域的研究背景和发展脉络 半导体材料很多,按化学成分可分为元素半导体和化合物半导体两大类。锗和硅是最常用的元素半导体;化合物半导体包括第Ⅲ和第Ⅴ族化合物(砷化镓、磷化镓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