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中石兽文言文及翻译

河中石兽文言文及翻译

河中石兽文言文及翻译
河中石兽文言文及翻译

河中石兽文言文及翻译 《河中石兽 》叙述了三种寻找河中石兽的看法和方法,告诉人们:实践出真知。那么,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河中石兽文言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河中石兽文言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 携之去?乃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 湮于沙上, 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 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 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 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 之下流, 固颠; 求之地中, 不更颠乎?”如其言, 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 庙门倒塌在了河里, 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 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 找到。 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 拖着铁钯, (向 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 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 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 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 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 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 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 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 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 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 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

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 那么天下的事, 只知道表面现象, 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 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文章寓意 《河中石兽》是纪昀(jǐyún)(纪昀,字晓岚)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 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 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意思就是考虑问题时, 要从表到里分析原因, 得出正确的解决根本方案。 阅读提示: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应该正确分析,综合考虑,像文中的老河兵那 样,既考虑石兽的比重,又正确分析水的冲力和石兽的相互作用,进而又分析这 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冲力对河床形态的局部的改变。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它说明了这些道理:1.遇事不能主观推论,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2.实践出 真知。 3.实践经验 有时比书本知识更重要。同时也启示我们: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 面因素,尽可能少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笑话




河中石兽课文句子翻译

河中石兽课文句子翻译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河中石兽》课文句子翻译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庙门倒塌到河里,(门旁)两个石兽也一起沉到河里了。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经历了十多年,和尚募集到了一笔钱,(决定)重修(庙门), 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便到河中寻找那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冲到下游去了。 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便划着几条小船,拖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石兽的)任何踪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ai), 有个学者在庙里开馆执教,听到这件事便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怎么能被大水带走了呢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这个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轻浮,石兽埋没在泥沙上,(就会)越沉越深罢了。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顺着河流往下游去寻找它,不是荒唐吗”沿,顺流而下。 众服为确论。

众人信服的认为他的话是精当准确的言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了学者的话后,又嘲笑说: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凡是河中失落的石兽,都应该到河的上游去寻找。”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而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而轻浮,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 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洞。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一定会倒在坑洞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像这样再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 转转不已,遂反溯(sù)流逆上矣。 这样一再翻转不停,于是石头会反方向逆流而上了。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到下游去寻找它,固然荒唐;在(石兽掉下去的)原地深处寻找,不是更荒唐吗?”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按照老河兵的话去找,果然在上游几里外的地方寻到了石兽。

《河中石兽》原文注释及翻译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a)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a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a)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 ú)?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疯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吗?” 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注释: 1.沧州:沧州市临:靠近。河:指黄河。干:岸边。 2.山门:寺庙的大门。圮:倒塌。 3.阅:经历。岁:年。余:多。 4.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划船。 5.木柿:木片。 6.湮:埋没。 7.傎:同“癫”,疯。

2017最新河中石兽背诵题

《河中石兽》背诵题 一、翻译下列句子。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庙门倒塌到河里,(门旁)两只石兽也一起沉到河里了。 2、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经历了十多年,和尚募集到了一笔钱,(决定)重修(庙门),便到河中寻找那两只石兽,居然没找到,认为石兽顺着河的方向冲到下游去了。 3、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地,也不见其踪影。 4、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有个讲学者在庙里开馆执教,听到这件事便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了走呢? 5、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石头的特性是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石兽埋没在泥沙上,就会越沉越深。 6、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顺着河流往下游去寻找它,不是荒唐吗?”。 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7、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一个老水手听了学究的话后,又嘲笑说:“凡是河中失落的石头,都应该到河的上游去寻找。” 8、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原因是石头的特性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所以)水流不能冲走石头,它的反冲的力量,一定会在石头迎水的地方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9、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半身空着时,石头一定会倒在陷坑中。 10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sù)流逆上矣。 像这样再冲击,石头又向前再转动。这样一再翻转不停,于是石头会反方向逆流而上了。 11、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到下游去寻找它,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不是更荒唐吗?”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地方寻到了石兽。 1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还多着哩,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五、问题探究: 1、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下游”,依据是“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在_湮于沙下,渐沉渐深”,理由是“_石性坚重,沙性松浮”;老水兵则判断其在“求之于上流“,是因为“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河中石兽重点字词以及翻译

《河中石兽》重点字词及翻译 一、注音 1、圮(pǐ) 2、募(mù) 3、曳(yè) 4、棹(zhào) 5、钯(pá) 6、杮( fèi) 7、湮( yān) 8、啮(niè) 一、解释 1、河干(河边) 2、圮(倒塌) 3、二石兽并沉焉(一起) 4、阅十余岁(经过、过了) 5、募金重修(募集) 6、求石兽于水中(寻找) 7、竟不可得(终于,到底) 8、棹数小舟(划船) 9、曳铁钯(拖着) 10、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 11、湮于沙上(埋没) 12、啮沙为坎穴(冲刷) 13、啮沙为坎穴(坑洞) 14、石必倒掷坎穴中(倾倒) 15、溯流逆上(逆流而上) 16、固颠(固然) 17、果得于数里外(果然) 18、然则天下之事(既然这样,那么) 19、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只) 20、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 三、古今异义词(一个词4分) 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今义(一门学科) 阅:古义(经过);今义(阅读) 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是:古义(这);今义(判断词,是) 盖:古义(发语词,原来(是));今义:(器物上有遮蔽作用的东西)四、通假字(3分)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通“癫”,疯狂) 五、一词多义(1个2分) 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 众服为确论(认为) 啮沙为坎穴(形成,成为)

之:当求之于上流(代词,代指石兽) 求之地中(代词,代石兽) 闻之笑曰(代词,代指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 沿河求之(代词,代石兽) 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的话) 然则天下之事(的) 其反激之力(的) 至石之半(的) 六翻译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终于还是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去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究在寺庙里开馆讲学,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了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就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石兽,不是疯狂了吗?”大家都很信服,认为是精当确切的结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学究的话,又笑着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反激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刷石前的沙子,形成陷坑。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洞里。 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头便反方向逆流而上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疯狂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了吗?”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还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文言文河中石兽注释及翻译

文言文河中石兽注释及翻译 《河中石兽 》是清代文学 家纪昀的记事录。纪昀,字晓岚,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学识渊博,曾任 翰林院编修,寺读学士。文言文河中石兽注释及翻译,我们来看看下文。 原文: 沧州南, 一寺临河干 (gān) , 山门圮(pǐ)于河, 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 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 (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fèi),岂能为 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 湮(yān)于沙上, 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 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 松浮, 水不能冲石, 其反激之力,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 至石之半, 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 石又再转, 再转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 理臆(yì)断欤(yú)?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 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 终没找到。 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 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 听了这件事嘲笑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 探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 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 沙的性质松软浮 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 顺着河流寻找石兽, 不是颠倒错乱了吗?”大家都很佩服, 认为是正确的结
1/6

《陋室铭、爱莲说、河中石兽》注释、翻译、阅读带答案【部编版七下期中后古文】

七年级下期中后古文三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 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目录: 一、第16课《陋室铭》 二、第16课《爱莲说》 三、第24课《河中石兽》 (一)第16课《陋室铭》习题 班级:姓名: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陋室铭】陋室,。铭,。 2、【名】。 3、【灵】。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馨, 。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6、【鸿儒】。鸿,。 7、【白丁】。8、【调素琴】。调,。素琴,。 9、【金经】。 10、【无丝竹之乱耳】。丝,。竹,。 11、【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形,。 12、【南阳诸葛庐】。 13、【西蜀子云亭】。 14、【何陋之有】?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翻译: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译: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翻译: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翻译: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 6、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记与欧公言 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餕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公遂大笑。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颍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选自《东坡志林》)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初似儿戏,然或.有验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B.殆.未易致诘也思而不学则殆. C.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医以.意用药多此比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皆以美于.徐公

河中石兽原文及翻译

《河中石兽》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文章意思就是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错乱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错乱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错乱了吗?” 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注释: 1.沧州:沧州市临:靠近。河:指黄河。干:岸边。 2.山门:寺庙的大门。圮:倒塌。

24 《河中石兽》文言文阅读

24 《河中石兽》文言文阅读(12分)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一寺临.河干()⑵山门圮.于河() ⑶阅.十余岁()⑷但.知其一() 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4分) ⑴如是.再啮古义:()今义:()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 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案: (二)12.⑴靠近⑵倒塌⑶经历⑷只 13.⑴这样判断动词⑵事物的道理物理学 14.D 15.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⑵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 16.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言之成理即可)

《河中石兽》注释、翻译、阅读题带答案

《河中石兽》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 班级:姓名: 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阅读训练】 一、重点注释默写: 1、【河干】河岸。 2、【山门】佛寺的外门。 3、【圮】倒塌。 4、【阅】经过,经历。 5、【求】寻找。 6、【竟】终了,最后。 7、【棹数小舟】划着几只小船。【棹】,划(船)。 8、【曳铁钯】拖着铁钯。【曳】,拖。 9、【设帐】设馆教书。 10、【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这些人。【究】研究、探求。【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1、【是非木柿】这不是木片。【是】,这。【木柿】,削下来的木片。 12、【湮】埋没。 13、【颠】颠倒,错乱。 14、【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15、【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 16、【失石】丢失的石头,这里指落入水中的石头。 17、【反激之力】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 18、【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19、【坎穴】坑洞。 20、【不已】不停止。

21、【遂】于是。 22、【溯流】逆流。 23、【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 二、重点句子翻译: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翻译:经过十多年,僧侣募款重新修整(佛寺的外门)。在河水中寻找两尊石兽,最后没有找着。 2、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翻译: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3、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规律。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河水冲到下游去呢? 4、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翻译:大概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 5、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翻译: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 6、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大言 赵有方士好大言,艾子戏问之曰:“先生寿几何?”方士曰:“余亦忘之矣。忆童稚时与群儿看伏羲①画八卦,见其蛇身人首,归得惊痫,赖伏羲以.草头药治,

河中石兽原文及翻译

河中石兽原文及翻译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o)数小舟,曳(y)铁钯(p),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资金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很愚蠢吗?”大家都信服地认为他的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石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是愚蠢的;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愚蠢吗?” 人们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找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对于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寓意: 《河中石兽》是纪昀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转,再转不已,遂反溯

(文言文阅读题)《河中石兽》阅读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账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游。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逆流而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注释:1、圮:pǐ,倒塌。2、臆断:主观判断。3、柿:fi,木片。4、湮:yn,沉落。5、傎:diōn,同癫,疯。6、啮:ni,啃咬。7、坎穴:洞穴。8、溯:从下游向上。)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二石兽并沉焉()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③阅十余岁()④一老河兵闻之()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石兽为什么会在河上游出现?请简述老河兵的理由。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一起②事物的道理③经过、经历④代指讲学者的话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河中石兽练习及答案

出处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 [1]《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短篇志怪小说,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年间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纪晓岚)以笔记型式所编写成的。在时间上,主要搜辑当时代前后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之流传的乡野怪谈,或则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南至滇黔等地。[1] 2作者 作者:纪(jǐ)昀(yún) (1724~1805),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清代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著有《四库全书》。晚年自号石云,乾隆年间进士。他的著作有《阅微草堂笔记》,他编纂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的贡献。[1] 3文章正文 河中石兽 作者: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①,山门圮(pǐ)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作者纪昀 阅③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a)铁钯(p 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④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ai)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⑥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a)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⑦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4注释 河干(h? gān):河岸。干,水边。 山门:寺门。圮(pǐ读第三声):崩塌。 阅:经历。 设帐:讲学,教书。 木柿:木片,木屑。 河兵:巡河、守河的士兵。 固:固然。 颠(diān读第一声):通“癫”,疯狂。 欤(yú读第二声):呢,语气词。 啮(nia读四声):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5文章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正门倒塌在了河水里,门前的两个石兽一起沉没在这条河里。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新修建寺庙,并在河中寻找石兽,到底还是没有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漂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往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石兽的任何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应该是这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头埋没在沙中,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去寻找两只石兽,不是很疯狂的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巡河的老士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笑着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大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但是)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沙石形成坑洞。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转来转去不停止,于是石兽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固然疯狂;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的吗?”僧人们依照老士兵的话去做,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天下的事情,只知道事物的其中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的情况太多了,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去主观判断吗?

河中石兽最简单翻译

河中石兽最简单翻译 《河中石兽 》这篇课文 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河中石兽最简单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 a n),山门圮(p i)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 a o)数小舟,曳(y e )铁钯(p a),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f e i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 a 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 e)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zhu a n)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 1)断欤(y u)? (选自纪旳《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字词解释 1、沧州:地名,今河北省沧州市。 2、临:靠近。也有“面对”之意。 3、河干:河边。(河:指黄河,历史上黄河曾流经沧州。)干,水边,河岸。 4、山门:寺庙的大门。 5、圮:倒塌。 6并:两者都,一起。 7、沉焉:沉没在这条河里。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8、阅:经历,经过。 9、十余岁:十多岁。岁:年。

10、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11、求石兽于水中:在河中寻找石兽。求,寻找。 12、竟:终于,到底。 13、曳:拖着。 14、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 15、设帐:讲学,教书。 16、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究,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7、是非木杮:这不是木片。 18、岂能:怎么能 19、为:被 20、暴涨:洪水。暴,突然(急、大)。 21、湮:埋没。 22、颠:通“癫”,疯狂。 23、众服为确论: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为:认为。 24、河兵:指镇守河防的兵。清代设河道总督,辖有专门治河的兵营。 25、盖:因为。 26、啮:本意是“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27、坎穴:坑洞。 28、不已:不停止。已:停止 29、倒掷:倾倒。 30、如是:像这样。 31、遂:于是。 32、溯(s U)流:逆流。 35、固:固然。 36、如:依照,按照。 37、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38、但:只,仅仅。 39、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 40、欤:表疑问的句末语气词。 翻译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终究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教书先生在寺庙里设馆授徒,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两尊石像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疏松漂浮,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很

《河中石兽》原文、书下注释、译文

河中石兽○1 纪昀 沧州○2南一寺临河干○3,山门○4圮○5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6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7二石兽于水中,竟○8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9,曳铁钯○10,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11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12,是非木杮○13,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1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纪昀(y ún)(1742-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清代学者、文学家。 ○2[沧州]地名,今属河北。 ○3[河干(gān)]河岸。 ○4[山门]佛寺的外门。 ○5[圮(pǐ)]倒塌。 ○6[阅]经过,经历。 ○7[求]寻找。 ○8[竟]终了,最后。 ○9[棹(zhào)数小舟]划着几只小船。棹,划(船)。 ○10[曳(yè)铁钯(pá)]拖着铁钯。曳,拖。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等。 ○11[设帐]设馆教书。 ○12[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这些人。究,研究、探求。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3[是非木杮(fèi)]这不是木片。是,这。木杮,削下来的木片。

湮○14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15乎?”众服为确论○16。 一老河兵○17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18,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19,必于石下迎水处啮○20沙为坎穴○21,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22,遂○23反溯流○24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25欤? ○14[湮(yān)]埋没。 ○15[颠]颠倒,错乱。 ○16[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17[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 ○18[失石]丢失的石头,这里指落入水中的石头。 ○19[反激之力]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 ○20[啮(niè)]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21[坎穴]坑洞。 ○22[不已]不停止。 ○23[遂]于是。 ○24[溯流]逆流。 ○25[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 沧州南部的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院正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了河中。过了十多年,僧人募集钱款重修寺庙,并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后没能找到。(寺僧)认为它们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曳着铁钯,(向下游)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

(完整word版)河中石兽原文且翻译

《河中石兽
河中石兽原文且翻译
》讲的是一个寺庙的山门的两个石兽被洪水冲到河里了,寺院的和尚在河里 寻找石兽的故事

《河中石兽》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 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 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 讲 学 家 设 帐 寺中 , 闻 之 笑 曰 : “ 尔 辈 不 能 究 物 理, 是 非 木 杮 (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 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 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 理臆(yì)断欤(yú)? 《河中石兽》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 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 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 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 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 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 不是颠倒错乱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 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 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 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

《河中石兽》文言知识整理

一、 2、通假字: 不亦颠.乎(“颠”通“癫”,疯狂。) 3、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棹:名词用作动词,划船。) 岂能为暴涨 ..携之去(暴涨:动词用作名词,洪水。) 4、古今异义: (1)渐沉渐深耳.(耳:古义:罢了。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2)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种学科。物理学。) (3)二石兽并.沉焉(并:古义:一起。今义:并列。) (4)阅.十余岁(阅:古义:经过,过了。今义:阅读) (5)是.非木柿(是:代词,这。今义:表肯定判断的动词。) (6)盖.石性坚重(盖:古义:发语词,因为。今义:器物上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7)但.知其一(但: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 (8)求.石兽于水中(求:古义:寻找。今义:请求、要求。) (9)转转不已.(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10)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干:古义:水边,河岸。今义:跟“湿”相对。) 5、一词多义: (1)为:①以为.顺流下矣(认为)②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③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 (2)之:①闻之.笑曰(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②沿河求之.;当求之.于上流;求之.下流;求之.地中(代词,代石兽。)③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所说的话。)④其反激之.力;至石之.半;然则天下之.事(结构助词,的。) 四、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一讲学家设帐(于)寺中(2)求之(于)地中 (3)(僧)棹数小舟(4)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2、倒装句: (1)求石兽于水中(状语后置)(2)当求之于上流(状语后置) 3、被动句: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

《河中石兽》翻译及相关练习

《河中石兽》翻译及相关练习 《河中石兽 》是清代文学 家纪昀的记事录。出自《阅微草堂笔记》,叙述了三种寻找河中石兽的看法 和方法,告诉人们:实践出真知。现小编整理了《河中石兽》翻译及相关练习, 一起来学习下吧。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 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o)数小舟,曳(y) 铁钯(p),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i),岂能为 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 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 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沙为坎穴,渐激渐深, 至石之半, 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 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 理臆(y)断欤(y)?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 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资金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 终没找到。 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 拉着铁耙, 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 听了这件事嘲笑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 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 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大 家都信服地认为他的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兽,都应 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
1/6

关于河中石兽的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关于河中石兽的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 一寺临河干, 山门圮于河, 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 僧募金重修, 求石兽于水中, 竞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 曳秩钯, 寻十余里, 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 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 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 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 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湖流逆上矣。求 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 解释下列句子 中加点的词。(3 分) (1) 山门圮于河()(2) 湮于沙上() (3) 如是再啮() 2. 指出下面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内容。(2 分) (1) 一老河兵闻之() (2) 当求之于上流() 3.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1 分) 众服为确论。 4.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3 分)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 5. 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 “其二” 的具体内容。(3 分) 参考答案 1. (3 分)(1)倒塌(2)埋没(3)咬,这里意为冲激。
1/5

2. (2 分)(1)讲学家所说的话(讲学家所说的道理)(2)石兽 3. (1 分)众/服为确论。 4. (3 分)照他(老河兵)说的那样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之外找到了 石兽。 (采分点:“如”、状语后置句式各 1 分,译出大意 1 分) 5. (3 分) “其一”是指只考虑到石头和沙子的性质 (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 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1 分)“其二”指还需考虑到水的冲击会掏空石头下面 的沙子,从而让石头翻转,离开原来的位置,朝水流相反的方向移动到上游去。 (2 分)(照抄 原文,理解正确,可酌情给 1 分) (36 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语文真题文言文)
2/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