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津市及平区大力实施美丽社区建设 提高宜居水平

天津市及平区大力实施美丽社区建设 提高宜居水平

天津市及平区大力实施美丽社区建设 提高宜居水平
天津市及平区大力实施美丽社区建设 提高宜居水平

和平区大力实施美丽社区建设提高宜居水平

2014年,和平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大力实施美丽社区建设。同时又通过自荐申报、制定方案和答辩评审,被民政部正式确认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把两项工作结合起来,统筹谋划,丰富建设内容,创新工作举措,实现了美丽社区建设与创新实验区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一、加强社区规范化建设,完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

(一)不断完善“选聘结合、三会一站”管理运行模式。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以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为决策机构,以社区议事协商会为议事机构,以社区居委会为执行机构的社区管理运行机制。通过选举产生居委会成员,面向社会招聘社区工作站人员,实现了社区工作重心向扩大民主、推动自治、深化服务转变。

(二)社区居民的自治水平有了新提高。以社区居委会换届为契机,采取设立登记站登记选民、户派代表等方式进行选举,2012年直选率达到了100%,平均参选率达到了94.7%,较之2009年社区换届提高了4个百分点,社区居民自治意识明显提高。

(三)积极推动社区减负增效工作。为发挥社区自治作用,提升社区服务力度,多次组织召开街道分管民政主任、科长、民政干部会和社区居委会主任、社区人员会议,广泛征求大家对社区减负问题的意见建议。并初步梳理出社区目前承担了26个方面120类304项工作、成立了72类组织机构、参加了108项评比表彰、建立了209类台账,并以此为依据建立社区工作指导性目录,切实厘清政府职能部门与自治组织的职责,努力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结合社区居委会换届工作,进一步明确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具体职责,加快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社区公共服务机制。

二、加强社区治理机制创新,实现社区管理手段现代化

(一)突出抓好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在现有社区网格化管理系统基础上,通过手持终端、摄像头、触摸屏、地理信息系统、3G网络等系统和硬件,建立以信息查询云、社区治理云、社区服务云为主体功能的区、街、社区三级综合信息平台,实现服务群众更加周到、便捷、高效的目的。第一期投入1000万元专项经费。目前已经完成主体设计、专家论证和项目审批,各项工作已全面展开。

(二)突出抓好为老服务模式创新。近年来,经过不断探索,我区初步形成了“六种为老服务模式”。但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快,特别是高龄老人的增多,对社区日间照料需求的老人越来越多。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和对美丽社区的内在要求。为此,我们做了三项工作。一是引入社会组织,提供日间照料养老服务。在政府主导下,公开向有资质、有能力、有爱心的养老机构等社会组织进行招标,与街道或社区签订协议,承担街道、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站)的养老服务运行工作,建立并完善日间照料、医疗康复、心理慰藉等服务项目,实现了为老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对承担日间照料服务的社会组织,区政府每月给予1万元经费补贴。二是依托养老机构,扩大虚拟养老服务。我们以养老机构为依托,发挥养老机构专业养老护理能力较强、服务水平较高的优势,为居家的失能、空巢老人提供以日常照护、医疗保健、心里关爱、老年人配餐为主要项目的服务,让近千名老人在自己家中就能享受到养老院一样的专业服务。为调动养老机构的积极性,区政府对提供虚拟养老服务的养老机构每服务1名老人每月给予300元的补贴。三是推行“菜单式”私人定制养老服务。将所能提供的56个服务项目,以“菜单”形式发到每名老年人手中,老年人根据自己的需求,提出所需服务项目,分别由区泰康家庭服务公司提供菜单式个性化服务,实现全区养老无偿、低尝服务全覆盖,真正化解老年人养老难及子女照料难问题,使“老有所养”要求落到了实处。

(三)突出抓好物业管理。社区物业管理,是美丽社区建设的“瓶颈”,也是影响社区美丽的关节点。为此,我们以物业管理纳入社区管理为契机,积极探索“捆绑式”物业管理模式,健全“居民选、社区签、街道管”的工作机制,先后制定出台《和平区提升改造后旧楼区长效管理实施意见》、《和平区提升改造后旧楼区长效管理考核办法》、《和平区提升改造后旧楼区长效管理资金拨付办

法》等文件,用制度的约束,切实将街道、社区、物业公司、业委会的责、权、利捆绑到一起,形成各司其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格局。一是解决好居民选择物业公司的问题。我们将小区物业所需要的服务企业,通过各种媒体发布公告。各物业公司据此进行自我推介,展示企业的实力、服务承诺等。对于各小区选用哪个物业公司,把权力全部交给居民,让居民在比较中选择自己信得过的服务企业。二是解决好居委会签定协议的问题。大多数社区居民选定物业公司后,具体问题由居委会代表居民与物业公司平等协商。根据小区服务项目不同等情况,由居委会与物业企业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实现二者的有效“捆绑”。三是解决好街道管理的问题。街道定期组织社区对物业管理服务质量进行检查评估,重点听取居委会、业委会的意见,并及时向企业下达整改通知书,督促企业按期整改。同时,街道还要及时听取物业企业对社区居委会及业主的意见,指出在履行责任义务等方面的问题。评估结果有疑义时,各方可以向区民政局进行申诉,由民政局协调解决。四是解决好各方协商的问题。由街道负责牵头,定期召开社区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参加的联席会议,讨论协商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时拿出解决问题的举措。目前,“捆绑式”物业管理已在卫津路社区试点成功,正在向全区推广。

“捆绑式”物业管理模式的实施,强化了各方职责,兼顾了各方利益,赋予了各方权利,调动了各方履职尽责的积极性。目前,全区73个商品小区,227片准物业小区,在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的同时,管理水平都有了大幅提升,达到了居民、物业公司、社区居委会“三满意”,让各小区优质的物业管理支撑美丽社区建设。

(四)推进社区标准化管理进程。梳理完善社区内各项规章制度,统一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统一工作标准,细化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岗位职责,制定社区标准化服务流程,以优质服务提升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三、充实社区服务内容,提供便利快捷服务

(一)建立了美丽社区“十大服务体系”。社区的美丽既要看环境干净整洁、舒适美丽,更要看居民在这个共同体里生活得是否方便、安全、和谐、温馨。基

于这种认识,我们在制定实验区工作方案和谋划美丽社区建设时,不断端正以民为本的指导思想,围绕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所需所盼所求,确定了以完善“十大服务体系”为重点,推进美丽社区建设的工作思路和目标。经过3年努力,全区63个社区逐步达到社会救助及时到位、养老服务方式多样、就业服务扎实有效,卫生服务优质便利,便民服务就近便捷、志愿服务氛围浓厚、文化服务特色鲜明、网格化服务全面覆盖、社区标准化服务统一规范、物业服务群众认同,通过社区周全、便捷、优质的服务,让社区居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美丽社区建设的成果。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近五年累计投入12亿元,对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小区环境、便民设施进行提升改造。目前,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卫生文化服务设施率先达到市级标准;结合旧楼小区提升改造,社区物业管理实现全覆盖;推进商业、金融服务进社区,今年新增10座菜市场、10家早点店,“10分钟便民服务圈”日趋完善。

(三)加大日常经费保障。坚持把社区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在房租费开支实报实销的基础上,每年为每个社区居委会拨付办公经费8.57万元、党建活动经费6万元,群文经费5万元,为民服务专项经费10万元(明年增加为20万元)。同时,还拨付每个街道25万元用于开展社区文化活动。

(四)社工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坚持选优配强居委会干部,公开招聘420

多名大学生进社区,注重业务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全区社工平均年龄30岁,大专以上学历达到95%,112人获得社工师和助理社工师资格,643人通过天津市社区工作者资格考试,社工队伍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当前,第三届和平区“民生杯”社区工作人员业务比武活动正在进行中。

四、围绕绿色人文宜居,提升社区文化品质

(一)努力构建社区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将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建设相结合,深入开展老居民、老住户、老志愿者“讲五大道风情,传近代历史文化”活动。以历史风貌建筑为平台,推动“一街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建设。构建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机制,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荣

誉。开展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活动,做到“天天有活动,每季有比赛,节日有展示”,让社区居民在享受精神文化中体验社区的高品位。

(二)努力构建社区民主议事协商机制。民主协商贯穿社区工作的始终,直接体现了居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功能发挥。社区内的各种矛盾化解、各项事务决策,都离不开社区民主议事协商。目前,每个社区结合本社区、本小区的特点,均成立了以社区党组织领导、居委会为主体、社区工作站为支撑,同时吸收各类社区社会组织、驻社区单位共同参与的社区自治民主协商委员会,把社会公益事业、物业权益、志愿服务等涉及多数居民共同利益的内容纳入社区民主协商范围,完善民情恳谈、社区听证、社区论坛、社区评议等协商机制,充分利用社区媒体、互联网络、移动设备,积极拓宽民主渠道,增加协商密度,提高协商效能,加强协商督察,逐步形成由政府主导、社会各类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自治新模式。

(三)抓好社区老年人和未成年人教育。通过开办区老年人大学、街道老年人学校、社区老年人学堂,满足社区老年人终身学习的愿望。发动街道、学校、“五老”志愿者、社区教师等各方面力量,通过开展“百名优秀教师进社区”、“军人德育教员进社区”活动,建立社区未成年人教育专家研究会工作制度和社区名教师工作室,培育一街一特色的区域未成年人教育活动模式,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

五、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一)集中整治小区内停放的僵尸车。联合市容、公安、综治等部门,共清理废旧车辆1264辆,其中废旧汽车39辆、燃油助力车4辆、三轮车99辆、自行车1122辆,使影响小区楼道、楼院观瞻的顽疾得到根除。

(二)下大力搞好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动员广大志愿者、居民群众对社区环境开展综合大治理,集中清理楼门、小区卫生死角和各类公共设施500余处,清除小广告13万余张,粉刷楼道和楼房外墙立面170万平方米,清理小区内无序早市13个,投资6000万元对绵阳道地区各小区进行了提升改造,全区各小区的外部环境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不断规范小区停车秩序。结合绿荫停车场建设,以新兴街卫津路社区乐昌里小区为试点,加强沟通协调,广泛进行宣传,充分调动小区居民、物业服务企业的积极性,做到施工与管理同步进行,提升与规范并举,小区车辆停车秩序有了明显好转。

六、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共同打造美丽家园

(一)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发展。和平区社区志愿服务已有25年的历史。25年来,全区志愿者由最初的13人发展到现在7.9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22.2%,累计服务时间达到242万小时,在完善单向服务、互动服务等8种服务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关爱新市民”、“关爱空巢老人”、“关爱老雷锋”等专项服务活动。3月18日,举办了隆重的庆典活动,文魁副市长、市局曲局长参加活动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同时,我们还认真做好全国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工作,全区志愿者网上注册人数占全国网上注册总人数10%,其经验做法被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新闻30分和天津新闻等主流媒体播出。并受民政部邀请,区志愿者协会在“东部地区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情况分析暨培训班”上做了交流发言和辅导授课。

(二)和谐特色楼门建设进一步深化。全区6个街道、63个社区结合实际,普遍开展了和谐特色楼门创建活动,创建了志愿者奉献楼门、团结互助楼门、学习型楼门、艺术型楼门等各具特色的楼门4000多个,各级领导和兄弟地区纷纷考察学访,仅在南市街庆有西里社区接待的国内外参访团就有700余个。

(三)社区社会组织队伍不断壮大。采取“培育发展、加强监管、搭建平台”的方法,引导社区居民根据不同爱好、不同兴趣成立各种社区社会组织。通过实行社区设施向社区社会组织免费开放制度,实现居民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比赛,逢节有展示。目前,全区已有各类社区社会组织2300多个,参加居民5万多人,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宜居社区建设评价》编制说明

附件2: 广东省地方标准《宜居社区建设评价》 编制说明 为实现我省宜居社区建设和评价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指引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社区服务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社区宜居水平的全面提升,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共同编制了广东省地方标准《宜居社区建设评价》(以下简称《标准》)。现就《标准》编制情况作如下说明: 一、任务来源 经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申请,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准将《广东省宜居社区建设规范》研究项目纳入2013年广东省服务业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第二批)名录,具体规范内容将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负责起草制定,完成期限为2014年10月。项目研究开始后,暂将立项时的项目名称改为广东省地方标准《宜居社区建设评价》。 二、编制背景、目的和意义 2009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将我省建成安居、康居、乐居、具有岭南特色的宜居城乡”的目标。社区宜居则城乡宜居,宜居社区建设是宜居城乡创建的细胞工程。为此,广东省委省政府明确了宜居社区建设的任务,即“2015年,全省建成宜居社区(以居委会辖区为单元)1800个;2020年,全省社区基本达到宜居标准”,印发了《广东省宜居社区考核指导指标》、《广东省宜居社区考核标准》、《广东省宜居社区评定标准》等系列标准来指

导宜居社区建设。截至2014年,全省共有1706个社区被授予“广东省宜居社区”称号,创建成效斐然,宜居水平不断提升。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蓝图。新形势下,随着生态文明、适度宜居等理念的逐步深入,现行宜居社区评定标准亟待完善,急需制定一套更加科学完整,普适性、操作性更强,更符合最新宜居理念要求的新标准。通过融入量化目标和实现途径,指导全省各地有效地开展宜居社区建设,为实现宜居目标提出建设路径和规范指引,真正实现“以评促建”。 三、编制思路和原则 《标准》编制总体思路如下: 通过研究分析《广东省宜居社区评定标准》(粤建房函〔2013〕1052号)和各地现行相关考核标准的相通性与差异性,吸收借鉴国内外城市宜居社区建设的先进做法,实地调研省内不同区域社区现状,制定出符合实际需要的宜居社区建设量化目标、建设路径和评价准则,有效指引各地更好的开展宜居社区建设。 《标准》编制主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 适用性原则。即《标准》指标体系要充分考虑广东省宜居社区建设的现状,既要体现“宜居”的特色,同时也要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前瞻性原则。即《标准》中各指标量化目标值的设定,既要有可靠的来源和科学依据,又要有多角度的比较分析,并随着宜居社区建设的深入,仍能保持一定的先进性。 3. 可操作性原则。即《标准》需便于宜居社区评价的实际操作,

关于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几点思考

对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认识和思考 白塔镇泮怀宇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总结国内外城市化经验和教训得出来的城市建设努力实现的最终目标,即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人类生存发展创造最方便、高效、环保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以下谈一些个人对仙居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认识和思考: 一、对生态宜居城市的几点认识 1、生态宜居城市提出的背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城市的“生态性”和“宜居性”产生了迫切的需要。1976年联合国首届人居大会提出“以持续发展的方式提供住房、基础设施和服务”;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两个主题,倡导人人享有适当住房,确保人类住区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公平、更持久,也更具效率的全球性目标。近几年,国内也提出了“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等城市发展新模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宜居城市”加以具体阐释。国内外学者关于生态宜居城市的理论探讨正悄然兴起。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100多个城市把“宜居城市”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 2、生态城市的内涵。生态的概念查阅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等,有关的定义或解释是:生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在2010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德慈对城市的生态城

市概念进行了解读。生态城市的概念存在了几十年,二十世纪工业文明以后,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城市而提出的生态城市。邹院士指出,首先生态城市的核心应当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由三个主要的子系统组成,包括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城市是三大系统协调而且良性运行的城市。生态城市应该是生态系统健康的、良性的城市。 3、宜居城市的内涵。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宜居城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宜居城市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强调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都能协调发展,人们在此工作、生活和居住都感到满意,并愿意长期继续居住下去。狭义的宜居城市指气候条件宜人、生态景观和谐,适宜人们居住的城市。在实践中,有的城市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宜居城市建设的首要位置,突出园林绿化的作用。宜居城市又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含义。从宏观层面来看,宜居城市应该具备良好的城市大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社会人文环境、人工建筑设施环境在内,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从中观层面来看,宜居城市应该具备规划设计合理、生活设施齐备、环境优美、和谐亲切的社区环境;从微观层面来看,宜居城市应该具备单体建筑内部良好的居室环境,包括居住面积适宜、房屋结构合理、卫生设施先进,以及良好的通风、采光、隔音等功效等。 因此生态城市和宜居城市从内涵上讲应该是相互交融互通的,生态的才是宜居的,或者说宜居的城市必然也是生态良好的城市。 二、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主要思路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和环境(附答案)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一、单选题 公园城市是基于绿色发展理念而创新的一个概念,是高质量背景下的城市建设新模式。成都试点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着力打造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把“两山夹一城”变为“一山连两翼”,堪称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筑基工程。下图示意成都市城市规划。据此完成1-2题。 1.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有利于成都市() A.拓展发展空间B.形成单中心格局 C.奠定产业基础D.向四周逐渐扩展 2.龙泉山森林公园的环境效益主要表现在() A.防风固沙B.美化环境C.调节径流D.调节气候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中的绿地、公园、湿地等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其中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下图为“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对水循环整个环节干预最明显的是 A.地下径流B.地表径流C.降水D.水汽输送 4.公园中荷花池在缓解城市内涝问题中最主要的功能是 A.净化水质B.保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小气候D.下渗蓄水

法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在欧盟国家较为典型。历史上,法国长期高度中央集权,巴黎一直是其政治中心。法国的人口、生产、服务活动高度集聚于巴黎,大巴黎地区人口数量为第二位城市里昂的7倍以上,20世纪60年代,法国选择了若干边缘城市集聚区建立“平衡城市”,阻滞人口和产业向巴黎集中,以消除巴黎与其他地区之间发展的高度不平衡问题。读“法国‘平衡城市’影响范围示意图”。完成5-6题。 5.法国人口高度集聚于巴黎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资源 C.政治D.交通 6.“平衡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优化法国城市的() A.空间结构B.城市化进程 C.产业协作D.规模结构 下图为某城市规划图,为加强新区建设,将新建居住地、公路线各一处。有居住地B1、B2、B3和公路L2、L3作为选址方案。据此完成7-8题。 7.新建住宅区和公路线的最佳组合是() A.B1、L2 B.B3、L2 C.B2、L3 D.B3、L3 8.关于该城市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区分散布局利于环境保护 B.为改善城市环境设置了基本农田 C.工业新区位于市中心的下风向 D.城市空间形态主要受交通线的影响

社区建设实施方案

社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大力推进社区建设,夯实社会基础,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社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进一步完善组织,健全制度,整治社区环境,完善社区功能,努力建设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安定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为居民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把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居民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广泛征求居民对社区软硬环境整治、改造意见,确定具体工作计划。 2、统筹安排,分步实施。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做好社区工作。 3、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广泛发动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及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营造共驻共建的良好氛围。 4、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工作人员要明确自身职责,切实负起责任,相互配合支持,形成工作合力。 二、总体目标 基本实现党组织坚强有力、干部素质明显提高、工作运转协调高效、保障服务功能完善、社会治安良好稳定、小区

环境清洁优美、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和谐社区要求。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按照上级组织要求,大力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大力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建设政治坚定、团结坚强、密切联系群众的社区党组织,建设一支讲政治、顾大局、乐于奉献、有丰富群众工作经验、熟悉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不断完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有效工作机制,为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二)整合社区资源推进民主自治 社区民主要紧紧围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进行;居民自治要紧紧围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进行。 4、理顺社区关系。社区党组织要支持和保证社区居民委员会依法履行自治职责。要明确一个核心,理顺三个关系。即:明确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建设的领导核心;理顺社区居民委员会与街道办事处的关系、与社区工作站的关系、与物业公司的关系。完善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制度和议事协商制度,坚持对社区中重大问题,社区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和社区公共事务讨论决定。 (三)拓展服务功能完善保障体系 通过建立社区信息网络平台,拓展社会化服务,努力提高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几点建议分析

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几点建议分析 美丽乡村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具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五个方面。目前,全国各地业已出台相应的文件制度,对美丽乡村建设做了进一步诠释,笔者通过赴外省学习交流的机会,对全国各地美丽乡村工作有了初步了解,也切身认识到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所面临的窘境。 目前,富平县为进一步加快农村人居环境和城乡统筹发展,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进行了有益探索,已制定了《富平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五年实施意见(2016-2020)》、《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办法》、《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等十四项制度和实施意见,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下面,笔者作为一名美丽乡村工作具体践行者,在总结本县美丽乡村工作的基础上,梳理了本县目前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本县美丽乡村工作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具体做法 (一)环境卫生整治方面

1.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活动。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彻底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我县集中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活动。印发了活动方案,实行了县级领导包镇(街道)、部门包村、镇村主抓工作机制,成立了专项督查组,对各镇(街道)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了督查,对整治不力、成效不显的镇(街道)进行了电视曝光和通报,对包联部门参与不力的实行了追责问效,有力的推动了环境整治工作。另外,我县以“卫生乡村”创建为抓手,将“百日行动”进一步延伸,持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使全县所有村庄、道路达到“干净、整齐、平坦”。 2.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为进一步巩固提升环境卫生整治和“卫生乡村”创建成果,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研究制定了《富平县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建设实施意见》,对道路、村组、集镇保洁员进行了合理设置,同时印发了《富平县治理城乡生活垃圾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富政办发﹝2016﹞96号),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申报了《富平县乡镇和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项目》。秋收期间,严防秋收期间环境卫生反弹,近期,也召开了《冬季农村工作会》对冬季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再安排再部署,下发了《关于对“卫生乡村”

宜居社区建设评价

ICS DB44 备案号: 广东省地方标准 DB44/T —2014 宜居社区建设评价 Evalu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livable community (征求意见稿) 201 -0 - 发布 201 - - 实施

DB44/T —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深圳市国房土地房地产评估咨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潘伟堂、黄祖璜、杨建军、尹德潜、钟穗萍、杨丽艳、肖林芳、刘峰、李华英、姜得胜、冯加昌、张茜。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引言 本标准按照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宜居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粤办发〔2012〕12号)精神制定,参考了《广东省宜居社区评定标准》(粤建房函〔2013〕1052号)相关内容。 本标准着眼于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需求,认真总结各地宜居社区实践经验和特色,旨在采用标准化方式实现宜居社区建设和评价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程序化,指引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社区服务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社区宜居水平的全面可持续提升。

目次 前言………………………………………………………………………………………………………………I 引言……………………………………………………………………………………………………………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宜居社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1) 4.1 评价内容 (1) 4.2 指标分类 (2) 4.3 指标要求 (2) 4.4 指标编号 (2) 5 评价实施 (2) 5.1 评价对象 (2) 5.2 申报条件 (2) 5.3 评价依据 (3) 5.4 评价方式 (3) 5.5 评分 (3) 5.6 分等定级 (4) 附录A(规范性附录)广东省宜居社区建设评价评分表 (5) 附录B(规范性附录)广东省宜居社区居民满意度调查问卷 (10) 附录C(资料性附录)宜居社区建设评价指标项目说明 (11) 参考文献 (19)

宜居生态城市规划

宜居生态城市规划 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充分有效地运用了各种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得到充分的肯定,这样才有助于全人类的长期可持续化发展,维护好整个生态系统。本文对城市规划和生态宜居城市间的关系及规划进行阐述,以期指导。 一、城市规划与生态宜居城市间的关系 1生态宜居城市是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 生态宜居城市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一脉相承。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追求以人为本,符合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主流思想。生态宜居城市是城市规划建设理念的新方向。城市建设由单纯的追求GDP高速增长向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协调发展转变。生态宜居城市规划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是城市建设理论和发展的正确方向。生态宜居城市能够有效地解决现代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协调人、经济和环境三者之间的矛盾,生态宜居城市理念将引导城市的稳健发展。 2城市规划是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品质的重要因素。建筑密度、城市交通、绿地率控制、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布局均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城市设施布局、城市细节设计和城市功能布局均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品质、交通通行和工作环境等,对生态环境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起到建设枢纽的作用。城市规划能够统筹各个部门、协调多方力量,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而共同努力,是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基本保证。城市规划对社会网络的形成和居民行为有着重要影响。规划便利、安全、景观宜人的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居民的户外运动。 二、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原则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最直接的实践,是一项全局建设工程。将生态宜居作为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城市规划建设能够满足居民健康生活和发展的需求。将以人为本作为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原则的出发点,并结合当地相关政策导向确立了规划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原则。第一,以人为本和面向大众的原则。将提高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水平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生态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第二人人参与和共建共享的原则。在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中应当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应当广泛地动员单位、家庭等全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在人人参与规划建设的同时确保建设成果的共享。第三,坚持突出特色和夯实基础的原则。结合城市的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因素和城市规划现状,探索具有城市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规划项目,并且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工作,从而逐步建成生态宜居城市。 三、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总体战略 生态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的目标是良好的生态环境构建和居民的健康生活。采取以项目建设为带动建设的策略,以影响生态环境改善的城市规划建设因素为切入点,制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总体控制的建设战略。首先,以项目建设带动生态宜居城市的整体发展。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应当将相关项目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出发点,细化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内容和条目,从较为具体的建设项目出发,提高项目建设的针对性,促进生态宜居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建设内容越具体、越细致就越能促进规划建设的发展。项目可以是以某项内容为单元的专项城市建设项目,或是以地域范围为单元的整体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是生态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的细胞,只有局部功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建设,城市整体规划建设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次,将城市环境建设作为建设的切入点。日常生活环境和相关基础设施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健康生活水平,以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内容为依据,进行生态依据城市专向建设,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的环境,从而达到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目的。 四、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 1区域绿地规划 改善区域绿地体系是区域绿地规划的首要任务,加大对区域绿地的控制力度,对区域绿

加强社区建设,实现社区融合,推进社会和谐

加强社区建设,实现社区融合,推进社会和谐 发表时间:2009-07-01T17:15:30.483Z 来源:《新学术论坛》2009年6月第6期供稿作者:江兴周晓蓓 [导读] 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功能、改善社区管理、实现社区融合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加强社区建设,实现社区融合,推进社会和谐 安康市委党校江兴周晓蓓 内容提要:社区是现代社会组织体系的基础,是具有综合社会管理功能的基本单元,在社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社区融合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社区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功能、改善社区管理、实现社区融合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社区社区建设社区融合社会和谐 一、社区及社区融合的含义 社区是社会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源于拉丁语,本意为关系密切的伙伴和共同体。在我国社会学领域,一般把社区定义为一定地区范围内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社区包含了以下四层含义:第一、社区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相对独立的地理空间。任何一个社区都存在于一定的地理空间中,而不管其规模大小。第二、社区都有以一定社会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一定数量的人口。社区的存在离不开一定的人群。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区各种活动展开的主体。第三、生活于该社区的人们具有一种地域上的归属感和心理、文化上的认同感。在社区的共同生活中,人们基于某些共同利益、共同的问题、共同的需要而产生某些共同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及社区意识,这些形成了社区人群的文化维系力。第四、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人们在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各项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产生互动,形成了各种关系,并由此聚居在一起,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社区。社区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如以空间地域为标准,社区可以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以社区人口的职业身份和经济活动特征为标准,社区可以划分为:矿业社区、工业社区、铁路社区、农业社区、综合社区。以社区人口的种族特征、文化特征和民族特征为标准,社区可分为华人社区、黑人社区、回民社区、汉民社区。以社区现代化要素的多少为标准可以分为传统社区和现代社区。 社区融合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社区内部社会阶层不同的个体成员之间,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适应过程并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的。二是指社区与整个外部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适应过程及和睦相处、共存、共荣、和谐共进的状态。 二、社区在现代社会组织体系中的地位、特征及在社会管理中的功能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是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具有综合社会管理功能的基本单元。是一个比个人、家庭和单位宏观比整个社会微观的亚社会组织,是一个具体的、有限的地域社会共同体。 社区做为一种亚社会组织形态,它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社区是社会的缩影;第二、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第三、社区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第四、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社区意识;第五、社区是不断变迁的;第六、社区具有管理上的自治性、功能上的综合性、管辖范围的区域性。 社区做为现代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在强化社会管理、增进社会和谐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社区在社会管理中承担着以下基本功能: 1、政治功能——社区是人们行公民权力、表达民意诉求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治国理政和公共事务管理的制度化的渠道和平台。 2、文化功能——社区具有开展文化、艺术、体育、娱乐活动的物质设施,是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动的基本场所。社区通过群众性、传统性、自发性、多层次的文化体育活动,增进社区成员的互动,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并培育、形成和传播独具特色的社区文化。 3、维系功能——社区的维系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心理维系,另一方面是社会维系。社区的心理维系是指功能完善的现代社区,可以使生活于社区中的人们产生一种身份、心理、文化上的认同感和地缘及情感上的归属感。可以缓解人们因社会角色冲突或社会竞争带来的心理压力。社区成员之间有密切的互动交往,互相照顾、关心、合作、支持和依赖。社区的社会维系功能是指社区做为联系社会的桥梁,可以将社区居民组织起来,统一、协调社区成员的行为及思想,维持社区乃至社会的稳定。 4、服务功能——社区的服务功能是指社区通过基础性保障和福利性照顾来满足社区居的日常生活需求。 总之,组织健全、设施完备、功能完善的社区不仅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有效的管理和服务,方便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能够有效地促进社区成员的交往互动和情感融合促进社区的和谐。还能在社区与社会、社区与政府之间建立起一个缓冲带,减少社区成员与外界环境的矛盾和冲突。维系全社会的稳定。 三、强化社区建设、完善社区功能、改善社区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我国的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任务尚未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不少的矛盾和问题,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的难度加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使我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社区结构、家庭结构已经并且还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使我国的社区管理和社区建设面临着一些新的课题和挑战。也对社会和谐、稳定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这些挑战和威胁,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民公社的解体,村民自治的实行使传统政社合一的农村社区管理组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农村社区管理组织不论是在向社区居民提供服务方面,还是在农村社区的心理维系、社会维系方面的能力、经验和制度供给均不足。农村社区居民的共同利益被削弱,农村社区居民的归属感,价值认同感在下降,社区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在扩大。 2、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核心家庭的大量出现,传统农村血缘社区、地缘社区的规模缩小,传统农村社区成员间互相帮助、互相合作、互相支持和互相依赖的功能在弱化。 3、在对内对外全面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人员的大流动使得一些社会成员,特别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及其子女和异地打工的毕业生群体脱离了原有的社区,失去了原有的社会支持网络又没有能融入新的社区。他们处于社会的边缘地带,不能有效的享受一般社会成员应该享受的政治权力,公共服务。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社会身份再造和社会支持网络不足的困难,他们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在现实生活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三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三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 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读台湾岛铁路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台湾岛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A.地形因素B.河流因素 C.气候因素D.矿产因素 【小题2】台湾岛铁路呈环状分布于沿海平原地带的主要原因是() A.客运量大B.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小 C.水源充足D.地势低,热量条件好 【小题3】关于台湾岛城市分布特点的叙述,合理的是() A.集中分布在南部和北部地区B.集中分布在河流沿岸地区 C.集中分布在环岛铁路沿线地区D.集中分布在矿产资源丰富地区 2. 2020年3月28日(星期六)20:30-21:30,全球第 14 个“地球一小时”活动展开,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截至 2019 年,全球累计已有近 8000 座城市、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公众参与了此项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地球一小时”活动主要针对哪种大气环境问题提出的()

A.臭氧层破坏严重B.大气光污染 C.酸雨蔓延D.全球气候变暖 【小题2】引起该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①冰箱、空调的大量使用②人口过多,呼出大量CO 2 ③气候的周期性波动④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A.③④B.①④C.②③D.①② 3. 2019年10月16日是第32个世界粮食日。目前世界食物充足,却有10亿人每天饿着肚皮睡觉……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甲、乙、丙、丁四类国家中,粮食安全、就业压力等社会问题最严峻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小题2】“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分离出去,只剩下老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图中“空巢家庭”现象最为明显的国家是( ) A.甲B.乙C.丙D.丁 4. 自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国家每日发布疫情实时地图数据,图为我国局部地区2020年2月14日24时疫情分布图。读图,导致神农架林区和温州市疫情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有。

宜居社区创建工作小结汇报

宜居社区创建工作小结汇报 **市**区**社区现有楼房82幢、街巷6条、出租屋147间。常住人口2668户,9208人。其中,残疾居民69人,低保居民20户;退休人员585人,纳入退管人员415人。社区设党委,党员175人,下设四个支部。今年以来,**社区居委会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遵循以人为本、服务社区、求实创新、勇于实践的原则,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调动社区力量,从完善社区设施、拓展社区服务、强化社区治安、美化社区环境、活跃社区文化着手,以便民利民、服务社群、构建和谐为主题,以提高社区文明程度、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为目的,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文明社区创建活动。由于措施到位,今年顺利通过了国家文明城市的测评,并创建了宜居社区。 一、送关爱进社区 **社区居委会坚持把以人为本、服务社群作为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关心下,我们充分利用现有面积423平方米来开展办公、服务、娱乐、培训为一体来服务群众,建立了以社区保障、民政事务、就业服务、计划生育、老年服务、残疾救助等主要内容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使居民享受文化、娱乐、健身、卫生、培训等各项服务,同时,还通过搭建三个平台来关注社区困难群体,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 (一)是搭建面向困难群体和帮扶对象的社区救助平台。通过便民服务小组、邻里互助小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共10支,有党员、巾帼、青年、老年人、红领巾、治安巡逻、消防、文体、爱心、帮教等志愿者队伍,已发展有100多人。采取结对帮困、社会救助包户包人等形式,积极开展帮扶结对、向特困生资助、一帮一、多助一扶贫助残活动。通过上述举措,形成社会捐助与民政救助相结合的立体式、全方位、多层次的社区帮扶体系,使社区中的20个低保户和69名残疾人的生活问题全部得到了解决。 **社区服务部设有家政、中介、车辆管理、电器维修、下岗再就业等多种项目,只要一

关于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思考

>> 城市发展 >> 城市建设 >> 内容阅读 关于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思考 作者:李炜来源:网络搜集添加日期:07年12月26日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这样描述城市的功能:“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而居留于城市。”然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城市的管理者往往更多地关注物质的极大丰富而忽略了城市的主体———人,或者只注重城市精英的生活质量,而忽略了占城市人口大多数的普通市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人居环境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城市正在向着它的本义回归。本文拟对扬州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作一点探讨。 一、扬州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理论思考 1、扬州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背景分析。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城市的“生态性”和“宜居性”产生了迫切的需要。1976年联合国首届人居大会提出“以持续发展的方式提供住房、基础设施和服务”;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两个主题,倡导人人享有适当住房,确保人类住区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公平、更持久,也更具效率的全球性目标。近几年,国内也提出了“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等城市发展新模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宜居城市”加以具体阐释。国内外学者关于生态宜居城市的理论探讨正悄然兴起。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100多个城市把“宜居城市”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 从全球角度来看,城市经历了一个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进入后工业阶段后,城市的服务功能逐渐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城市产业结构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主流社会意识,城市居住环境不断得到优化。 2、扬州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一般理论分析。 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宜居城市包括经济持续繁荣、社会和谐稳定、文化丰富厚重、生活舒适便捷、景观优美怡人、公共秩序安全这六个方面的内涵。 宜居城市的判别标准如下:经济发展度,社会和谐度,文化丰厚度,生活舒适度,景观怡人度,公共安全度。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扬州就确立了跳出老城、建设新城的思路。2001年又提出建设“人文、生态、宜居”城市。这是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城市建设中最直观的反映和要求。2004年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2006年,又历史性地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是扬州综合实力的增长,是扬州城市品位的提升,是扬州人民安居乐业的最好体现。 二、扬州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主要思路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七 城市

[学生用书专题强化练(七)P125] (时间40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20·湖北黄冈模拟)读下面“我国某城市规划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甲、乙、丙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 A.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C.行政区、宗教区、住宅区 D.行政区、工业区、宗教区 2.对该城市功能区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城市功能区布局分散,城市地域结构呈多核心模式 B.M、N两地属同一功能区,距市中心距离相差不大,土地租金相同 C.从工业区的布局来看,该城市盛行东南风 D.地形和河流是影响该城市功能区规划的重要因素 3.下列有关图中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地适宜布局自来水厂 B.②地适宜布局高级住宅区 C.③地人口密度昼夜差异大,夜晚人口密度较大 D.④地适宜兴建幼儿园 解析:1.B 2.D 3.A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分布。甲功能区位于市中心,占地面积小,成带状分布,应为商业区;乙功能区分布在市区外围,靠近河流,且面积比丙功能区小,应为工业区;丙功能区占地面积广大,且分布在商业区外围,应为住宅区,故B选项正确。一般而言,城市住宅区所占城区面积比例最大,A选项错误;一般发展较为完善的城市都有商业区的分布,C、D选项中没有反映出商业区的存在,故C、D选项是错误的。故选B。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区的特点。该城市功能区分布紧凑,城市地域结构没有构成多核心模式,A选项错误;M、N两地都位于住宅区,M地位于主城区河流

对岸一侧,N地靠近商业区且交通更为便利,两地的租金一般有较大的差距,B选项错误;该城市的工业区位于城区东南方向,盛行风向应该不是东南风,C选项是错误的。该城市位于河谷地区,两岸山地、丘陵广布,地形和河流是影响该城市功能区规划的重要因素,D选项是正确的。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分区的应用。①地位于流经城市河流的上游,水质较好,适宜布局自来水厂,A选项正确;②地靠近工业区,不适宜布局高级住宅区,B 选项错误;③地位于市中心商业区,人口密度昼夜差异大,夜晚人口密度较小,C选项是错误的;④地目前作为城市预留用地,基础设施薄弱,离住宅区有一定的距离,不适宜修建幼儿园,D选项是错误的。故选A。] (2019·四川宜宾三诊)公园城市是基于绿色发展理念而创新的一个概念,是高质量背景下的城市建设新模式。成都试点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着力打造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把“两山夹一城”变为“一山连两翼”,堪称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筑基工程。下图示意成都市城市规划。据此完成4~5题。 4.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有利于成都市( ) A.拓展发展空间 B.形成单中心格局 C.奠定产业基础D.向四周逐渐扩展 5.龙泉山森林公园的环境效益主要表现在( ) A.防风固沙B.美化环境 C.调节径流D.调节气候 解析:4.A 5.B [第4题,由材料可知,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把“两山夹一城”变为“一山连两翼”,所以龙泉山过去是城市发展的空间障碍,而随着合理规划,将龙泉山建设成为森林公园,成为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城市空间的拓展,而使得市中心城区与东部城市新区形成多中心格局,A对,B错。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对于产业发展无关,C错。由于龙泉山城市公园的建设,城市向东部地区扩展,而非向四周,D错。故选A。第5题,成都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风沙较少,A错。森林公园位于城市内部,与调节径流无关,主要是美化了城市环境,B对,C错。森林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但是不是城市森林公园的主要效益,D错。故选B。]

关于加快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快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区的社区建设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的社区管理和服务跨越式发展之路,成效显著。##年,被民政部命名为首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2015年顺利地通过了民政部的中期评估。 尽管我区社区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但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政府职能转变、社会管理体制变革,给社区建设带来许多值得研究、探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社区负担过重导致职能错位。区政府、街道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不清晰,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的职责界定不清楚,社区居委会的责、权、利不配套。社区居委会通常被视为政府部门的行政末端,街道以上的任何一个职能部门都能布置社区任务,要求社区参加各种会议,设立各种台帐,对社区工作组织进行繁琐的检查评比,这些占据了社区干部的大量精力,影响社区居委会职能的履行。 二是社区建设经费仍不能满足社区工作的需要。社区居委会担负着社区内的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民政低保、社会就业、公共卫生等5大项工作及政府各职能部门临时安排的如各种普查、统计、普法、医保、社保、土地、规划、城建、工青妇等不少于40项的行政事务,工作压力大、难度高。市委、市政府文件虽然规定每个社区每年##万元标准的工作经费,但仍不足以支付基本的办公、活动经费以及水电暖等必要开支。“费随事转”

尚未完全到位,有些部门给予社区的经费补贴远远低于工作所需,更多的部门“工作进社区”变为“工作交社区”。 三是社区共建意识有待加强。相当部分的单位和部门参与社区共建的热情不高,对社区共驻共建只停留在“共而不建、只图形式、不求实效”的地步。目前动员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主要靠区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与社区结对挂包,靠社区干部反复上门向驻区单位汇报情况、征求意见、提供服务来争取支持,总体上看,共建仍是“一头热”。有些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共建仅限于搞活动时提供场地或赞助钱物,“社区资源共享”的理念在具体工作中未得到落实,驻区单位主动关心、参与和支持社区建设的氛围尚未形成。 四是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存在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选拔任用不够规范。虽已通过公开选聘、选优录用、民主选举等多种形式,改善了现有社区工作者的结构,但尚未形成规范统一的选拔任用制度,有的街办对社区干部的调动随意性较大,影响了社区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学习培训还需规范。对社区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培训力度不够,未形成经常化、正规化的培训制度,不利于社区工作者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的提高。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和谐社区,直接关系着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切身利益,关系着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发展环境,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为进一步做好我区社区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湖北省美丽宜居乡村示范项目建设方案

湖北省美丽宜居乡村示范项目建设方 案

湖北省美丽宜居乡村示范项目建设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中办发[ ]5号)的通知》要求,为加强试点示范,树立典型样板,推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农村建设优先,以乡村振兴发展为目标,以改进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集中支持,重点投入,示范引领,着力建设一批“投入少、效果好、能复制、可持续”的美丽宜居乡村示范项目,为实现乡村现代化探索路径方法。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加强政策引导,尊重群众意愿,吸引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参与,形成乡村振兴大合唱。 2、规划引导,综合施策。坚持“群众为本、产业为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的建设思路,强化规划引领,精准产业定位,弘扬优秀文化,筑牢生态底盘,彰显田园风貌。 3、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分基础型、提升型、精品型三种类型推进示范项目建设,整体改进农村人居环境。

4、科学督导,动态管理。分培育期、创立期、提升期三个阶段有序推进,建立竞争淘汰机制,形成比学赶超态势。 (三)目标任务与评价标准 至2020年,每个县(市、区)打造5个精品型、20个提升型美丽宜居乡村示范项目,所有村庄达到基础型村庄标准。 精品型美丽宜居乡村示范项目评价标准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提升型美丽宜居乡村示范项目评价标准为:生态优、环境美、建筑特、设施全、支部强、乡风淳。 基础型村庄评价标准为:干净、整洁、卫生。 本方案为省级精品型美丽宜居乡村示范项目操作指引,省级示范原则上每市、州1个,各地可结合实际参照制定地方示范项目管理具体办法。 二、工作程序 美丽宜居乡村示范项目采取创立制,按照“宽进严出”的方式,分批筛选创立对象,按培育期、创立期、提升期不同时间节点进行考评,并相应安排政策支持。 (一)申报条件 1、示范项目的申报对象是行政村内的中心村或若干自然村。本着拓展美丽宜居乡村创立面的要求,过去得到省级层面300万元以上资金支持的村原则上不再纳入选点范围。 2、村“两委”班子工作热情高,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

某某街道创建“宜居社区”宣传方案

某某街道创建“XX省宜居社区”宣传方案 根据《中共XX省委办公厅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宜居城乡的实施意见》、《XX省宜居社区考核评选方案》、《宝安区创建?XX 省宜居社区?工作方案》和《某某街道创建?XX省宜居社区?工作方案》,为进一步推进我街道?XX省宜居社区?建设,结合街道创建?XX省宜居社区?宣传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本宣传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特区一体化,全面落实《YY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以开展XX省宜居社区创建为手段,通过推进住有所居、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社会管理、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改善社区生态环境,全面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和居民文明素质,努力建设良好的宜居环境,着力打造?以人为本、环境舒适、配套完善、文明和谐?的宜居社区。 二、总体目标 通过全方位开展宣传活动,积极营造建设?XX省宜居社区?的良好氛围,激发全社会支持创建,积极推进社区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改善、服务管理水平等方面狠抓落实、提高成效,实现社区人居环境和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到2011年末,宜居社区创建比率达到50%;到2012年末,宜居社区创建比率力争达到100%。 三、组织机构

为确保我街道创建?XX省宜居社区?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宜居社区创建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全街道创建宣传活动的工作部署、协调、指导等工作。 组长:***(街道党工委书记、街道办事处书记) 副组长:***(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事处副书记) 副组长:***(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成员:***(街道党政办主任) ***(宣传文化科科长) ***(街道财政办主任) ***(街道城建科科长) ***(街道城管科科长) ***(街道经济科技科科长) ***(街道社会事务科科长) ***(街道教育办主任) ***(某某文体中心主任) ***(街道人口与计划生育科科长) ***(街道妇联主席) ***(街道应急指挥中心主任) ***(某某司法所所长) ***(某某环保所所长) ***(某某卫生监督所所长) ***(交通预联办负责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