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市开展“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工作方案

全市开展“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工作方案

全市开展“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全区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根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美丽X·宜居城市”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X办发〔X〕30号)、《X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美丽X·宜居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X 建城〔X〕51号)及《X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美丽X·宜居城市”建设活动考核实施办法的通知》(X建城〔X〕66号)精神,加快推进X市建设和谐宜居、经济繁荣、富有活力、具有特色的现代宜居城市,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坚决按照中央、自治区城市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和相关工作要求,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着眼于不断提升市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建设宜居城市,科学谋划宜居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将“美丽X·宜居城市”工作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的主要任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应最强烈的民生问题,抓紧治理城市风貌不鲜明、交通拥堵、街区内涝等“城市病”,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改善环境质量,加快打造现代山水园林城市。

二、工作目标

市本级及各县(市)要围绕宜居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目标要求,补短板、破瓶颈、强功能、惠民生、增活力,持续提升城市宜居水平,

把全市城市逐步建设成为面向东盟的绿色生态、开放创新、活力迸发、管理高效、X风壮韵鲜明的现代化宜居城市。到X年底,全市所有城市宜居指数达到60以上;到X年底,全市所有城市宜居指数达到70以上。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编制宜居城市建设规划。由市规划部门牵头,根据《X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和开展“美丽X·宜居城市”建设活动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X〕48号)提出的重点任务,针对制约我市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和短板,以及重大民生问题,在充分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出宜居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主要方向和重点任务,科学制定宜居城市建设活动规划,明确宜居城市建设具体目标。到X年建设城市宜居指数达到60以上。

(二)开展宜居城市建设。围绕建设绿色、便捷、特色、和谐、智慧、创新城市,统筹谋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步建设、持续发力,最终实现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

1.建设绿色城市。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建设山清水碧天蓝地净的城市生态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城市。

建立绿色生产体系。开展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企业、绿色建造建设行动,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发展,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高工业废水、废气和余热余压等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建设清洁低碳、

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推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强储能和智能电网建设,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

构建绿色生活环境。加强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城市噪声污染的防控防治。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推动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再生利用,不断提高城市污水垃圾处理水平。加大城市环卫保洁设施建设力度,实现城市建成区环卫保洁基本覆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推广海绵型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与绿地建设,恢复城市海绵体,就地消纳和利用雨水。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强化入廊管理。开展城市生态修复,恢复城市山体、水体、岸线、废弃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提高建筑节能水平。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进绿色出行,鼓励绿色消费,扩大绿色消费市场。

营造绿色生态空间。按照“规划建绿、生态建绿、立体建绿”的原则,推进平面绿化向立体绿化转变,多元化均衡增加城市绿地,打造“绿在城中、城在绿中”的园林绿化格局。尊重自然山水脉络,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和生态红线,加强生态敏感区域的保护和管理。加快城市湿地公园、郊野公园、街头小游园、绿地广场、防灾避险公园等规划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类型丰富、功能完善的公园绿地体系、绿地生态系统。建设森林城市,不断提升城市森林生态环境的质量和水平。加强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管理,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风景名胜区资源。

2.建设便捷城市。构建方便快捷的城市交通体系,完善公共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