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澳洲人对中国户口的解释谈谈国外的所谓“户籍制度”

从澳洲人对中国户口的解释谈谈国外的所谓“户籍制度”

从澳洲人对中国户口的解释谈谈国外的所谓“户籍制度”
从澳洲人对中国户口的解释谈谈国外的所谓“户籍制度”

从澳洲人对中国户口的解释谈谈国外的所谓“户籍制度”

最近澳大利亚广播电台进行了一档有趣的访谈,被采访者是一个生活在上海的澳洲人。他在上海呆了多年,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了一本书介绍中国,也是一个厉害的小伙伴呐!

他向主持人介绍了很多他了解的中国,俨然一副“中国通”的样子。在谈到中国的户籍制度时他的形容十分有趣。

他说:“户口,相当于一个县(county)发的护照,在这个县里,你拥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如果去了其他县,你就会失去部分的权利,比如不能享受当地的医保,劳动保险、甚至不能同工同酬,不能应聘当地的政府雇员,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你的小孩也不能和当地的小孩一样享受同等教育资源,更不能在当地高考上大学。因为他们在当地属于非法移民。”此话一出,所有收听节目的老外都惊呆了,为啥他们是中国公民,但是在自己的国家内,他们成了非法的!

但是这就有人说,其他国家都没有“户口”,唯独中国用“户口”限制了公民的迁移和移居自由。事实并非如此。有些国家靠市场加法制的手段,如加强城市管理水平来调节公民迁移和移居方向,比中国单一的“行政审批”手段更有效,甚至更合理。

下面,一起了解一下几个主要国家与地区的“户籍登记制度”:

日本:住在哪里登记在哪里

先来看我们的邻居日本。日本的户籍,实行的是“户口随人走”的制度,它以家庭为单位标明每个人的身份、夫妻关系、父子关系等,孩子在20岁的法定成人之前,无权独立设立自己的户籍。但是日本最常用的户籍文本称为“住民票”,它以每个人的居住地为基础设立,标有此人的姓名、出生年月日、性别、与户主的关系等。根据户籍可以清楚地知道该国民的有关亲族关系的“私人性身份”,作为国民的“公共性身份”。

美国:“强大的”社会安全号

在美国,实行的是“出生死亡登记大纲”。因为实行“户口登记”美国法律通不过,美国法律认为这样侵犯人权,故只进行公民出生、死亡登记,平时公民可以自由迁移、移民。

美国人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身份证。日常生活中,护照、驾照、信用卡等证件扮演了身份证的角色。比如,居民在用信用卡购物时,商店通常会让你出示一张带照片的证件,来证明信用卡不是盗用别人的,这个时候驾照就派上了用场。

欧洲:户籍管理历史悠久

欧洲人口管理尤以丹麦和瑞典最为有名。丹麦人口登记制度十分先进又比较严格,是最早实行“人号”管理的国家,登记内容包括公民的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婚姻状况、纳税情况、监护人等;瑞典由于历史传统的原因,由教会管户口,人口登记有300多年的历史,实行的也是事后迁移制度。

欧洲许多国家都有犯罪记录,管理起来很有效。这些国家表面看起来管理宽松,实则严格,这与人口登记管理特别是“人号”管理有直接的关系。

法国:详尽的户籍登记内容

再来看一下欧洲的移民大户法国。法国的户籍管理内容十分详尽,不仅有公民出生年月、性别、单双胞胎等内容,而且还有其父母的职业、经济收入、国籍、宗教信仰等相关内容。法国人的户籍信息与他们的就医、存款等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一旦变动,意味着整个生活将发生较大变化,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澳大利亚:多种身份证明方式

澳大利亚没有身份证制度,大多数学校和单位也不发学生证和工作证。而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需要个人证件才能讲的清办的通的。因此,人们通常用驾驶执照作为证明自己身份的主要证件。

考取驾驶执照相当容易和简单,当事人只要凭自己的护照办理到各州政府的道路及交通局参加笔试就可当天学习驾驶执照。一旦获取学习驾驶执照后,以后再考实习驾驶执照、取得正式驾驶执照时,不再需要查验护照和身份。

澳星移民小贴士:

下面我们也为您总结了一些其他可以在澳洲证明身份的方式。PR在澳洲日常生活中如何证明自己的身份?在澳洲如果没有的话需要身份证明的时候都要用护照吗?

1. 有驾照用驾照,无驾照用护照,某些时候Medicare卡和银行卡也有用。

2. 有驾照者用驾照,没有驾照的,可以申请澳洲身份证(Photo Card)。

3.100 points identity proof

4.去政府部门办事,他们凭你的护照号码能够查到你签证具体信息,拿到澳洲驾照以后,基本出门办事只要驾照就可以了。

上面那位澳洲大叔对中国户口制度的解释看似有点荒唐,但其实仔细想想好像“户口”就是那么回事!

其实,关于中国复杂的户籍问题,归根到底是资源的分配不均。大家都想要去北上广,为自己的孩子创造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但是,就是因为户籍的限制,很多人没有这样的能力。改革不是说废除户籍制度就可以解决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要思考如何解决中国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这不是说扔掉一个“户口本”就可以解决的。

目前看来,这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也希望不久的将来不再出现这种在自己国家却变成“非法移民”的状况。

文章源自澳星移民

新中国户籍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发展演变

新中国户籍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发展演变 内容摘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选择了重化工优先发展战略,资本的高投入使对农业剥夺实现以农养工成为必然。为限制农村人口在城乡比较利益诱致下向城市迁移,制定了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客观上起到对城市资源的社会屏蔽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户籍制度开始出现松动并逐渐放开,从二元户籍制度向城乡户口一体化方向发展。户籍制度所附加的福利功能,使建立其上的城乡二元体制依然顽固地制约着城乡之间、城市之间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计划经济时期户籍制度中城乡分治的历史合理性早已丧失,但长期城乡分治所形成的社会利益集团却依然对城市资源发挥着强大的控制力。 关键词:户籍制度重化工战略二元户籍制度城乡户口一体化 新中国户籍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大力推进工业化成为我国政府面临的主要任务。“霍夫曼定律”认为:工业化的发展水平与重工业在工业结构中的比例相关。工业化水平越高的国家,其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就越大。霍夫曼总结出的是工业增长的自然结果,重工业比重提高是工业化发展的结果而非促进工业化发展的必要手段。由于当时特殊的国际形势,苏联等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道路的实践,使我国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重化工业发展道路的选择,要靠大量的资金投入。我国的外援主要来自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国内的资金补充不足,对此只能靠降低生产成本,而降低原材料价格和工人工资则成为主要方式。降低工资主要通过降低工人的生活资料费用,为了降低工业部门职工的工资和生活成本,需要对农产品实行低价格政策。为了确保农民能够完全按照政府所要求的品种和数量生产农产品,保证农民将生产资源有效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就要求有更进一步的制度安排,以切断生产要素的外流渠道,并可以直接贯彻国家的发展计划,于是20世纪50年代末在农业合作化的基础上诞生了一种最为理想的组织形式:农村人民公社。 对农民的剥夺是进行工业积累的主要渠道,采取的剥夺方式是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剪刀差。对农民的组织形式是采取人民公社制度,直接对集体进行剥夺,从而避免了与农民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城乡关系紧张和工农阶级对立而激化矛盾。 为了防止农民在比较利益的驱动下进城务工,扩大低价粮食的受益者;同时也为了保证粮食生产,保证有足够的被剥夺者,政府建立了户籍管理制度,通过户籍制度对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进行约束。195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从此确立了把城乡人口隔离的户籍管理体制,城乡人口分布和劳动力配置开始凝固化。农业生产者既不能随便变更居住地,也不能自行改变职业。除此之外,还设置了第二道屏障:建立一系列福利体制,并与户籍制度相连接,保证城市生活的低成本并排斥外来人口分享。城市住房、医疗、教育和其他生活基础设施都含有排他性的补贴,外来人口被排斥在这种福利待遇之外。制度

中国传统文化对澳洲生活华人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对澳洲生活华人的意义当然应该,分析如下: 华人华侨的传统文化认同及其心态 二战以后,海外华人华侨大多数已经加入居住国国籍,身份上从“客人”变成了“主人”,文化认同和心态上也已经实现了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的质的转变。尽管如此,在血缘上、文化上,他们仍然同祖籍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华文化在海外华人社会仍然得到某种形式的传承。 (一)总的来说,华人华侨认同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意识始终占着主导地位 1、传统家族主义对华人华侨的影响 家族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基本文化精神和基本价值取向,对中国社会具有深刻持久的影响。这种影响对海外华人华侨来说也不例外,尤其对于早期华人来说更是如此。我们从华侨、华人社团发展的情况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最早的宗乡会馆以“敦睦宗谊,促进团结,共济互助,同谋福利”为宗旨,组织祭祀祖先、帮助新来华人、举办教育事业、提供社会保障、传播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华人社会的重要支柱。 由血缘和地缘关系发展起来的社团是华侨、华人主要的社会组织。这显然是受传统的家族主义影响的结果。甚至连华人企业集团,也大多采取家族经营的形式,核心人物多是由同一家族的成员或姻亲组成,这在东南亚的华人企业集团中表现最为突出。 通过合家团聚的春节等传统节日,以及认祖归宗的活动,家族主义的价值观念还在自觉不自觉地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即使一些隔了好几代的华裔,仍然心眷宗邦,不少人越洋过海,不远万里,辗转回到祖国、家乡寻根问宗,拜祭祖坟。 2、眷恋故土、祖国的爱国情怀 绵绵故土情是华人华侨爱国传统长流不涸的源泉。其中既有朴素的乡土感情,也有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观念中的以土地为基础的人生本位价值取向。 传统农业文明土壤中生活的中国人有故土难离、安土重迁的情结。背井离乡,飘洋过海,寄人篱下,对于早期移居海外的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都是一个迫不得已的痛苦选择。原因无非是躲避战乱、迫害、被拐骗劫掠或是求学、经商。在实现政治认同的转化之前,海外华侨都有“海外孤儿”的痛切感受。作为弱国侨民,他们在异国异族和异文化的包围乃至歧视中艰难谋生,乡情族念成为早期华侨维系感情、增进团结、心怀桑梓的纽带。后来,随着移民的增多,华侨社会的扩大,这种将来自不同地域,源于不同宗族,有着不同出身、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职业、不同信仰的海外华人华侨凝聚在一起的精神纽带得到进一步升华,这就是热爱祖国的感情。海外华人的爱国情感从本质上说是中华民族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在海外的延伸。它不仅是对家乡家人的眷恋、对祖国山川河流、文化历史的热爱,更是一种忧国忧民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觉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思想。

我国户籍制度的发展及特性

我国户籍制度的发展及特性 我国户籍制度的发展历程。1951年,我国公安部颁布的《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可以视为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二元户籍制度”的起源。当时的暂行条例对于人口的流动还没有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也没有推广到全国范围施行。由于当时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变化,我国的人口流动控制能力还没有得到有效强化。直到195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才针对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即公民由农村向城市的迁移不再是自由的,而是需要提供诸如务工、入学、准迁证等证明,对于除此之外的理由,则不予接受。这也是我国严格户籍管理制度的标志性事件。 1960年代到1970年代,我国户籍制度遭受了严峻的考验,不是农村向城市的流动,而是城市青年的下乡锻炼,城市人口不断“被”流出。进入1980年代,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思路成为主导思想,一方面中央号召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提倡城市人口流入农村;另一方面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务工人员。因此总体上呈现出城乡互流的局面。进入1990年代以来,在发展有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思想的主导下,农民工等成为新名词,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出现。在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我国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对于户口的限制依然非常严格。 我国现行户籍制度的特性。所谓“二元户籍制度”,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特性:第一,地域性。这主要表现在城市户口进入农村户口是相对容易的,从地位、发展水平与等级相对优越的地区,进入地位、发展水平与等级相对较低的地区是相对容易的,而反方向流动则有一定难度;第二,差异性。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的持有人在所享受到的教育、医疗、工作、资源供应、社会保障、发展机遇等方面都具有很大差距;第三,世袭性。在现行的户籍制度下,一般情况是城市户口

中国户籍制度变迁

建国以来,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大致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58年以前,属自由迁徙期;第二阶段,1958年~1978年,为严格控制期;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半开放期。 1958年以前,中国没有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人们可以自由迁徙。1958年1月9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毛泽东签署一号主席令,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户口管理制度,它包括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入、变更等7项人口登记制度。这个条例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限制城市间人口流动,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构筑了一道高墙,城乡分离的“二元经济模式”因此而生成。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旧的户籍制所带来的负效应日益显现。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锅饭”、“铁饭碗”被打破,大量高学历或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士加入到流动大军中来……据公安部和有关专家估算,1997年全国流动人口已达1.1亿。在市场经济逐渐形成的今天,人口的合理流动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对 40 年不变的户籍制度形成了冲击。1998年7月22日,国务院发出批转公安部《关于解决当前户口管理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文件对当前户口管理作出了“四项改革”: 1、实行婴儿落户随父随母自愿的政策。对以往出生并要求在城市随父落户的未成年人,可以逐步解决其在城市落户的问题,学龄前儿童应当优先予以解决; 2、放宽解决夫妻分居问题的户口政策。对已在投靠的配偶所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公民,应当根据自愿的原则准予在该城市落户; 3、男性超过60周岁、女性超过55周岁,身边无子女需到城市投靠子女的公民,可以在其子女所在城市落户; 4、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随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凡在城市有合法固定的住所、合法稳定的职业或者生活来源,已居住一定年限并符合当地政府有关规定的,可准予在该城市落户。 事实上,上海、深圳、广州、厦门、海南等一些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早在这“四项”改革措施公布以前就实行了“蓝印户口”。上海市1994年2月施行《上海市蓝印户口管理暂行规定》,文件规定:在上海投资人民币100万元(或美元20万元)及以上、或购买一定面积的商品房、或在上海有固定住所及合法稳定工作者均可申请上海市蓝印户口,持蓝印户口一定期限后可转为常住户口;深圳市1996年1月1日开始实行“蓝印户口”政策,截至1998年3月底,深圳已办理蓝印户口3.7万多人,由蓝印户口转为常住户口7000人;广州1998年3月亦推出了“蓝印户口”,其他省市也在一定范围内实行特殊的户口政策,如苏州市在苏州工业园

在澳洲,你需要知道这八大社会福利

在澳洲,你需要知道这八大社会福利 澳大利亚社会福利和保障津贴种类多而齐全,凡获得澳大利亚绿卡身份居民和公民,都可享受其应有的福利待遇。很多中国人都十分羡慕澳大利亚的全民福利政策,那么究竟有多好? 牛奶金 这里的牛奶金,当然不是真的指孩子喝牛奶的补贴,而是指育儿补贴。 育儿补贴都是没有等待期的,即拿到PR就可以申领。对于有小孩的家庭,从以PR身份登陆澳洲那天开始,就可以开始申领了。当然小孩也必须是PR。Family Tax Benefit Part A:只要有小孩,即发放该补助。这项补助发放额度和家庭的总收入有关。 Family Tax Benefit Part B:只要有小孩,即发放该补助。这项补助发放额度和父母的低收入一方的收入有关。相当于是对父母中一方工作,一方不工作而在家带小孩的家庭进行补贴。 托儿补助金 Rent Assistance:只要有小孩,同时是租房的,就会有租房补贴,最高额度是两周发$208。这项补助的发放额度和家庭

的总收入有关,也和租金有关。Child Care Benefit (简称CCB):小孩上幼儿园,才发放该补助。这项补助的发放额度和家庭的总收入有关。Child Care Rebate(简称CCR):小孩上幼儿园,并且父母都工作/上学至少15小时一周的情况下,才发放该补助。政府住房 为了保证人者有其屋,保证低收入者也能住房,澳大利亚 政府每年都拨款建造大批的政府房。由政府委托的专门公司管理,以极低的价格出租,通常每个星期房租为15澳元左右,而且往往是很漂亮的大楼。比如墨尔本1958年奥运会 的运动员村大楼,大部分都是政府房子,奥运会结束后,大部分都给低收入者居住。什么人可以申请呢? 原则上任 何人都可以,但它的特殊收费方式把有钱人自动排除在外,基本收费原则是按收入的百分比交租。有一点需告诉大家,中国新移民申请政府房的人很少,部分老一代移民特别是老年群体,存在在政府住房居住。 因为凡住这种房子的多为低收入家庭,属社会底层,但是因为很多低收入人群没有车,所以廉租房总是建造在交通方便,寸土寸金的地方,但是治安不一定好。中国人往往很关心子女的生活环境,因此宁可多花点钱,也要找一个“好地区”。购房补助 为促进澳洲人买房,各个州政府都推出首次购房补贴。大部分的做法是提供1.2万至2.5万澳元的补贴,或者是减免和

澳大利亚入后回国的好处与坏处

澳大利亚入籍后回国的好处与坏处 好处: 一、气候宜人 澳洲东南沿海是澳洲人口主要分布带,这里四季温和终年绿意盎然。除北昆州外,这里的居民大部分不使用空调,冬季亦无需供暖。四季蔬菜、水果、海鲜不间断应市,无污染且价廉、物美。由于气候宜人,澳洲东南沿海地区成为世界最优秀的旅游,度假胜地。户外运动亦是这里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二、社会安定 澳洲是一个安宁祥和的国度,这里远离战争、没有种族纠纷、无瘟疫、无自然灾害、无环境污染,被誉为人间乐土,世外桃园。 三、华人地位 澳洲经济发达,社会文明,200余民族,使用140种语言,和睦共处在这个奉行多元文化政策的国家。华人为澳洲最大亚裔社区约40余万人口,无论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华人在澳洲社会中有着相当重要地位,这从近年来众多华人当选各地议会议员便可见一斑。华人的春节联欢和每年一次的龙舟竟渡已成为当地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华人律师、会计师、医生、建筑市、工程师、教师、行政人员、公务员、企业家、商人比比皆是。许多人在主流社会中亦是举足轻重。 四、福利体系 澳洲社会保障体系始于1910年,被全世界公认的社会福利事业的先驱。 养老金:男65岁,女60岁额度是有关收入,资产而定。凡领取养老金者可以得到优惠的医疗药品和其他卫生保健待遇。还有其它优惠如:减收交通费、地方税,电费和汽车注册费等等。 抚恤金:凡伤,残病人均可享受这一待遇外还包括接受康复治疗和培训、护理补贴、交通补贴。 失业金:澳洲对失业者制定的求援计划目的在于保证那些正在寻找职业的失业者成为谋求改善就业机会正在接受教育,培训式安置的失业者能得到足够的收入,以便维持他们自己和家属的生活。 有孩子的家庭:联邦政府的目的是保证有孩子的家庭(包括单亲家庭)得到足够的收入和其它的合理资助,以解决养育孩子的费用。凡养育一个或一个以上子女的人可以得到补贴,家庭补贴通常每两周发一次,交给主要监护人,一般都是交给孩子的母亲。低收入家庭可以得到更多的资助。 特殊资助:在澳洲,还有一种在特殊情况下给予资助的项目。其目的是鼓励自助和经济独立。 五、义务教育 学龄前儿童教育:澳洲绝大多数儿童在5岁进小学前在学龄前中心学习。中心一般招收四岁的小孩,每天为两批小孩上课。

近代史论文对当前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一些思考

2012-2013年第二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目考查卷 专业:应用化学班级:应化11-1班任课教师: 姓名:学号:成绩: 对当前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一些思考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取得突破,建立了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成果显著。但是,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中国的社会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却相对落后。其中,户籍制度改革的问题尤为突出。 户籍制度,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社会管理制度之一。从最原始的意义上 讲,它起着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人口登记,为政府的统一管理和调查服务;二是人口管制,促进人口合理迁移,缓解城市的压力。 然而,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户籍制度被附带了很多利 益性的东西,例如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都以户口为标准,就业、医疗、教育、住房分配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项都和户籍制度直接挂钩,多项法律条文也依据户籍制度而制定。我国自年以来按居住地和职业将公民分 1994 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在这种城乡户口二元管理的制度下,城市居民 与农村居民在很多方面被区别对待。例如,2006年在重庆发生的一起车祸中,三名少女不幸丧生。事后,两城市女孩各获得二十多万的赔偿,另一名农村女孩所获赔偿金却不及其一半。这种“同命不同价”的现象明显不合理,但却合法:据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死亡赔偿金的计算依据是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远高于农村居民,故赔偿金额有此差别。从这个例子可以

看出,在城乡居民之间存在一道高大的壁垒,这道壁垒表面上看是户籍制度,本质上则是由户籍所带来的经济、政治、法律各个方面的权利的差别。因此,我认为,户籍制度的改革,根本上在于不断减少户籍的附加值,缩小乃至消除城乡差别,最终将户籍制度由二元分割制度向居民一体化管理方式转变。 客观地说,在中国追赶世界发达国家的过程中,户籍制度发挥了吸纳农村资源,积聚国家力量的作用。而今日户籍制度改革之所以提上议事日程,首先是因为中国的发展遇到了瓶颈,不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及其导致的不公平,中国不是找不到新的发展动力,而是任何动力都无法在现有户籍制度框架内得到释放:当亿万农民被束缚于土地的时候,拉动内需是不可能的;当2 亿多农民工被拒绝给予完整市民权,城镇化就是舍近求远,要想同工业化齐头并进就绝无可能;当在城市中的农村务工者及他们的子女继续既回不了农村的家,又进不了城市的门的时候,中国新一轮体制改革的利益格局调整就无法实施到位。户籍制度及其造成 的不公平已成为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结构性障碍,破除不公平的户籍制度的束缚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现在,国内很多地区如福建、广东等已取消农业户口,统一登记居民户口。但在我看来,如果仅仅取消“非农业户口“标记而实行“居民户口”标记,却不改变户籍背后的利益差别,不打破户籍制度所联系的利益链,那么,改革只是一纸空谈,并不能真正解决户口歧视问题。 因此,我认为,要改革户籍制度,应该从两方面着手,首先要改革的就是土地制度,由于农村土地是集体所有,农民一旦放弃农村户口其就再也无法获得耕地了,这极大地降低了农民向城镇迁移的意愿,拖了中国城镇化的后腿,更阻碍了中国农业的现代化。 其次在利益分配上,需要中央与地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不断减少户籍的附加值,使户籍制度回到最原始的意义,使其与福利保障逐渐分离。由于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进程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别很大,比如东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早,经济发展快,以人口迁入为主;中西部相对落后,以人口迁出为主。因此,现阶

澳洲生活用语 马上和澳洲人打成一片

澳洲生活用语马上和澳洲人打成一片 ? ?| ?浏览:243 ?| ?更新:2013-05-25 19:02 俗话说澳洲是个大农村,地大物博,人口少,人民还算朴实,充满着农村气息。不仅这样,澳洲虽然是英语国家,但澳洲当地人拥有独一无二的澳洲口音,这种口音无论是在时髦的美国还是典雅的英国,都是农村人的代表。澳洲口音农村的程度就像一个外地人来到上海,用本山大叔的口音向上海小姐问路,上海小姐多数都会在心里偷偷念一句“乡窝宁”。 但是,许多的亚洲移民抱着融入当地的想法,乐此不疲地埋头学习澳洲口音,努力练就一口本山大叔似的英语口语,以此作为融入澳洲主流社会的标志。但是,对于到澳洲留学的学生而言,笔者认为与其花大力气学习澳洲口音,不如先掌握几个最常用的澳洲生活用语,毕竟地道的表达比地道的口音更容易掌握,下面就介绍几个最常用的澳洲生活用语,教你马上和澳洲人打成一片。 一句G’ day 走天下 这是最著名的澳大利亚问候语,真正的发音为"葛day"。无论是早上,中午还是下午,只要是见到比较熟悉的人,都可以这跟对方说。使用频率相当高。不过这句话不用于职业场合,而且总的来说男性说 G' day 的频率比女性高,因此女性在使用这句话时特别要注意场合。 How are you going? 等同于How are you 同样使用频率很高的问候语,实际上就等于How are you? 如果在澳洲,你跟别人说:How are you,那就out了,实际上很少人会这么说。记得第一次别人跟笔者How are you going? 时,我心里还在默念:I am not going anywher e…, 后来才发现,最佳的回答应该是“Not bad”, 无论事实的你过得很好,都只会淡淡的回一句“Not bad”, 这也表现了澳洲人在与别人分享个人情况仍然保持着谦虚保守的态度,一句“Not bad”,既不分享喜悦和分享悲伤的必要都省掉了。

(完整版)澳大利亚人文地理历史汇总

澳大利亚人文地理 澳大利亚(Australia):地处大洋洲。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国土面积768万平方千米,是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和巴西的世界上第六个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约相当于五分之四个中国。人口2327万(2013年),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小的国家。澳大利亚由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等岛屿和海外领土组成。它四面环海、远离他国,和最近的邻居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距离也有200公里之遥。东濒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西、北、南三面临印度洋,其边缘海海岸线长达37000公里。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它就像一片巨大的树叶,孤零零地漂泊在烟泊浩淼的大洋上,给人以远离尘世、静谧逍遥的感觉。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也是最安全的国家。 澳大利亚的地形很有特色。东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全国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拔2228米,在靠海处是狭窄的海滩缓坡,缓斜向西,渐成平原。沿海地区到处是宽阔的沙滩和葱翠的草木,那里的

地形千姿百态:在悉尼(Sydney)市西面有蓝山山脉的悬崖峭壁,在布里斯本北面有葛拉思豪斯山脉高大、优美而历经侵蚀的火山颈,而在阿德雷德市西面的南海岸则是一片平坦的原野。墨累河和达令河是澳大利亚最长的两条河流。 澳大利亚约70%的国土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带,中部大部分地区不适合人类居住。澳大利亚有11个大沙漠,它们约占整个大陆面积的20%。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平坦、最干燥的大陆,中部的艾尔湖是澳大利亚的最低点,湖面低于海平面16米。能作畜牧及耕种的土地只有26万平方公里。沿海地带,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带,适于居住与耕种。 澳大利亚的气候怡人,有两个气候区,北面(南回归线上)是热带区,其余地方属于温带区。澳大利亚气候复杂多样,四季分明,季节与北半球相反。气候炎热干燥,年平均降雨量在460毫米左右,四季月份与气温如下:春天:9~11月,最高气温20℃,最低9℃。夏天:12月~次年2月,最高气温25℃,最低14℃。秋天:3~5月,最高气温20℃,最低11℃。冬天:6~8月,最高气温14℃,最低6℃。 澳大利亚的首都是什么? 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是什么? 澳大利亚的官方语言是什么? 澳大利亚的宗教信仰是什么? 澳大利亚的最高政治领导人是谁? 中国的国庆节是每年的10月1日,澳大利亚的国庆节是什么时候?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13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作业

课时作业13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选择题 1.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存在以村社为单位统计土地和人口的现象。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对社区管理的主要办法。该变化说明() A.宗法血缘关系的强化 B.小农经济在各国普遍确立 C.专制皇权向基层延伸 D.统治者意在遏制土地兼并 2.唐代城市居民虽有“坊郭户”之称,但没有单独设立户籍。宋代则实行城乡分治,在户籍制度上单独设立城镇户口的“坊郭户”户籍:坊郭主户还单独划分为十等,承担赋税与“科配”(临时性赋税)等;坊郭客户则为城镇贫民。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唐代城市居民独立意识较弱 B.宋代积贫积弱财政困难 C.宋代理学更为关注民众疾苦 D.宋代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3.秦汉时期的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唐朝的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中国古代政府实施该类举措的共同作用是() A.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B.加强了基层自我管理 C.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D.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 4.明代初期实行了严格的户籍制度,人们不得随意改动户籍,不得擅自流动,外出百里之外时必须有官府发给的“路引”(通行证)。明代中期以后,政府允许流动人口在当地入户占籍。这一变化反映了() A.科举取士范围的扩大B.社会经济的发展 C.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D.等级制度的解体 5.唐代政府不但将孝纳入文教体制当中,还渗透到政治生活的各个环节,如选官制度、礼仪制度、法律制度中均充分体现尊老养老、褒奖孝行的孝道观。唐代政府这些做法旨在() A.复兴儒学思想B.强化统治秩序 C.强调以礼治国D.扩大统治基础 6.明清时期有一类土地被称之为“族田”,按其地租用途不同有诸多名目:如义田是为赡济本宗族中贫而不能自业者,学田作为鼓励教育族内子弟的费用。明清两朝的政府也在法律上作出规定以保障宗族对这类土地的所有,禁止侵没盗卖族田。对上述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A.族田属于国家所有,所以政府禁止盗卖族田 B.族田的存在加剧了明清时期的土地兼并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C.义田的存在说明宗族组织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对底层贫困民众的救助义务 D.族田收取地租体现了租佃经营的方式,由于租佃经营在江南地区比较普遍,因此族田只在江南地区存在 二、非选择题

略论早期中国人对澳洲的认识

略论早期中国人对澳洲的认识 廖大珂 澳洲长期处于孤立的状态,给人以神秘感。在欧洲人看来,澳洲是由他们发现的。然而,自本世纪以来,这种观点受到了挑战。1953年澳大利亚学者C.P.菲茨杰拉德在《是中国人发现了澳洲吗?》一文中,根据在达尔文港附近出土的一尊寿老雕像,推测郑和的船队可能到过澳洲。(1)著名的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论述这一发现时也说:寿老雕像是“1879年发掘者们从修路时须推倒的一棵至少有200年树龄的老榕树的根部,于地下4米深的地方发掘出来。出土时,小雕像因年久而变黑,具有明代或清初的风格,因此推定它与郑和同时代则是十分合理”。(2)在国内,近来赵志华先生的一篇论文则提出,《郑和航海图》中的未名陆地是澳洲大陆,因此郑和船队可能到过澳洲海岸。(3)李万权与赵志华两先生进而认为:“这片未名地可以确信是郑和船队第三次远航澳洲实地探察后才绘在航海图上的”。(4)以上的推测和论断虽未免过于大胆,且缺乏可靠的证据,但却提出了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澳洲是郑和船队发现的并绘在航海图上的吗?在欧洲殖民者东来之前,中国人是否到过澳洲?其实,早在郑和下西洋之前的遥远的年代,中国人就已经知道在南方的海洋中有一块大陆,并到过澳洲,对澳洲的认识也经历了从模糊到较为清晰的过程,并在中国史籍中留下记载,《郑和航海图》上的未名地不过是在前代记载的基础上绘制的,反映了宋元以来中国人对澳洲的认识。 一. 澳洲是距离其他大陆最远的一块大陆,它三面的被广阔的海洋所环绕,只是北面的海洋借星罗棋布的马来群岛才与亚洲大陆相联结。因此,早在欧洲人东来之前的几个世纪,马来人就已知道澳洲,但却认为它不适合人类居住,将其称为“死亡之地”,(5)后来苏拉威西的布吉斯人(Bugis)为了捕捞海参,卖与中国人,来到澳洲北部沿海,除了在它的海岸进行捕捞活动之外,并没有深入内地。他们把那里称为“麻那加(Marega)”,意即“海参地”。(6) 古代阿拉伯人受古希腊地理学的影响,也相信南方存在着一个大陆。阿拉伯帝国建立之后,积极开拓与东方的贸易,阿拉伯人纷纷扬帆东来,到马来群岛进行商业活动,甚至抵达距澳洲只有一箭之遥的香料群岛购买丁香。(7)他们虽然从马来人那里听到一些关于南方大陆的传闻,但认为那里无所出产,也没有商品可供购买,所以没有登上这块土地。(8)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擅长航海的民族。早在汉代,中国的海船已航行在马来群岛和南印度附近的海域。(9)但是早期的对外交流主要是通过中亚的丝绸之路进行的。到了唐代,由于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尤其是天宝十年(751年),唐朝在怛罗斯战役中失利,对外陆路交通受阻,于是海上交通就取而代之,蓬勃发展。中国的海船不仅远航东南亚.印度半岛,甚至可以直航波斯湾。如,“唐王榭,金陵人。家

中国古代户籍管理与现代户籍管理比较

中国古代户籍管理与现代户籍管理比较——中国户籍制度的历 史考察与对现状的简要分析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08-31 11:24:00 ] 作者:吴昆昆编辑:studa090420 论文关键词:户籍制度王权国家农耕文明金字塔型社会结构 论文摘要:不了解历史,就不能掌握未来。中国历史上的户籍制度是由征赋派役户籍制、世袭身份户籍制、人口统计户籍制和保甲治安户籍制四种不同功能的户籍制有机结合运行的整体,本文通过对这四种户籍制历史发展进程的考察,以及对中国现行户籍制的简单介绍,分析了两者之间在社会背景因素和文化传统观念上的相似之处,从而得 一.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 (一)古代户籍制度 历史上中国存在着四种基本户籍制度——征赋派役户籍制、世袭身份户籍制、人口统计户籍制和保甲治安户籍制。各类户籍制度产生与存续时间互不相同,它们的目的、功能和所起的历史作用也不一样。就持续时间、实施的范围和影响的深度而言,均以征赋派役户籍制为最,其余三类户籍制度都可以视为对它的补充。建立在全体编户齐民基础之上的征赋派役户籍制与其后始为独立的人口统计户籍制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中国历史上户籍制度发展与演变的主线,而只对部分国民有效的世袭身份户籍制与时断时续的保甲治安制则只是偏离这条主线的若干插曲。[1] 1.主线:征赋派役户籍制的发展、兴盛、衰亡与人口统计户籍制的独立 征赋派役户籍制以为国家丁税户调的征收和兵役赋役的征派提供可靠依据为目的,是王权直接役使与剥夺其直辖领地上劳动者的基本方式,所以它的产生直接与中央王权的产生紧密联系在一起。 当商代王权萌芽时,户籍制度也随之萌芽,商王籍田与借助民力助耕公田是户籍制度萌芽的标志。殷墟卜辞中记载:“王其莅籍”、“王往莅籍”。据近人考证,商朝的官职中有“小籍臣”之职,主管籍田之事。 可见,早在殷王武丁时期,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 到西周时,户籍制度已大体形成,其中千里王畿之内的习民数制度是周代户籍制度的重要内容。相比于商,周王朝更以一个王权强大的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与古西方王权有限(“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相比,中国的王权对其所辖领地享有无限的权力(“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兵,莫非王臣”[2]),王畿之内的劳动者是天子可以直接役使与剥夺劳动的对象,也是王权巩固的基础。要达到最大限度的剥夺量,就必须知道而且最大限度的知道劳动者的数量。“习民数”制度就是为了掌握与控制被征用者的基本情况而产生的制度,它一方面由各部门主要官员在履行其本职工作时登记他们各自管辖下的人口数量,另一方面又由王室成员在天子率领百官和庶民于春籍、夏猎、秋收、冬狩之时登记与核实应役民众的状况与数量。[3] 在周王室衰微的春秋时期,齐国首创严格的以定四民之居为目的户籍制度,这一制度于秦献公十年(公元前375年)被秦国接纳并更新,演变为秦国自己的“户籍相伍”制度,至秦孝公六年(公元前356年)商鞅将之发展为“什伍连坐”法。《商书?君书?境内》:“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史记?商君列传》:“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至此,户籍制度又增加了

古代户籍制度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与作用分析

古代户籍制度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与作用分析 关键词:户籍制度、人口管理、社会治安、户籍改革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户籍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户籍制度成为倍受人们关注的焦点。不了解历史,就不能掌握未来。事实上在中国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户籍制度始终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尤其是对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现行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时刻,了解古代户籍制度的形成及其所发挥的历史作用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作用。 正文: 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发展和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它源于三代、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正式建立于秦朝,此后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成为了中国社会中影响最久、意义最深远、历史作用最大的社会制度。 (一)中国古代户籍制度萌芽时期 我国古代最早实行的是人口登记制度,考古发现早在商代,就有关于人口清查统计的记载。在甲骨文中如“八日辛亥允,灾伐二千六百五十人。”“以人八千,在驭。“等数字比比皆是。随着奴隶制度的不断发展,到了西周时期,奴隶主为了能牢固控制奴隶、扩大耕地,必须对奴隶数量及具体情况有所了解,人口登记制度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周礼》上的一些记载,后人推测,西周设有“司民”这一官职,掌理户籍、计点民数;三年进行一次人口调查,数字上报周王,以辅佐其施行政治。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是对户籍管理十分重视的一位古代政治家,他推行了一系列关于户籍制度的改革措施。首先,要求户口登记范围广泛,据《商君书·境内》记载,国内的男女户口全部登记在册;其次,要求出生的登记入册,死亡的注销户口,这是中国最早的人口出生和死亡的动态登记。此外,还将全国的人口进行身份和职业的划分。这个时期古代户籍制度的雏形已形成。 (二)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发展时期 到秦朝建立时,户籍制度已略有规模。户口册上除了写明户主的姓名、籍贯、身份及家内人口的情况外,籍册中所有成员的年龄和健康状况也必须在户口册中标明,便于官府区分不同身份和不同地位,以此来控制社会秩序。户籍管理制度作为剥削和统治劳动人民的工具,成为一项社会制度也随之确立下来,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户籍管理模式。汉代实行“编户齐民“制度,户口登记内容要求非常详细,并且在中央和地方都设有户籍管理的专职官员。丞相萧何制定了《九章律》,其中的“户律”规定了详细的户籍管理办法,成为历史上首次用法律来规范的户籍制度。中国古代战争频繁、人口流动性很大,长期战乱造成死亡、脱籍或沦为流民等情况,都会导致户籍不实,影响国家的经济收入。到了隋唐时期,统治者为防民户逃亡,在继续推行北魏时期“三长制”的基础上,加强基层管理,整顿入户编制,用“三长”这个基层组织实行“大索貌阅”。到唐朝时户籍管理已相当完备,实行“团貌”和“输籍定样”,一年一造计账、三年一造户籍,管理较为缜密。户籍制度经过宋朝和元朝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明朝推行了户帖制度。为防假冒、伪造,每份户帖上有编号,加盖官印,一式两份,一份交于百姓留执、一份上交户部。明政府还在里甲制的基础上编造黄册(即户口总册)。 (三)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完善时期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最终作为体系而确立清初沿袭明制,直到光绪年间,对户籍制度进行了彻底的改革,效仿日本警察户口编审制度,成立了警察局,发布巡警清查户口条规,并制定户

中国户籍管理制度变迁

中国户籍管理制度变迁 建国以来,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大致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58年以前,属自由迁徙期;第二阶段,1958年~1978年,为严格控制期;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半开放期。 1958年以前,中国没有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人们可以自由迁徙。1958年1月9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毛泽东签署一号主席令,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户口管理制度,它包括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入、变更等7项人口登记制度。这个条例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限制城市间人口流动,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构筑了一道高墙,城乡分离的“二元经济模式”因此而生成。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旧的户籍制所带来的负效应日益显现。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锅饭”、“铁饭碗”被打破,大量高学历或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士加入到流动大军中来……据公安部和有关专家估算,1997年全国流动人口已达1.1亿。在市场经济逐渐形成的今天,人口的合理流动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对40 年不变的户籍制度形成了冲击。1998年7月22日,国务院发出批转公安部《关于解决当前户口管理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文件对当前户口管理作出了“四项改革”: 1、实行婴儿落户随父随母自愿的政策。对以往出生并要求在城市随父落户的未成年人,可以逐步解决其在城市落户的问题,学龄前儿童应当优先予以解决; 2、放宽解决夫妻分居问题的户口政策。对已在投靠的配偶所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公民,应当根据自愿的原则准予在该城市落户; 3、男性超过60周岁、女性超过55周岁,身边无子女需到城市投靠子女的公民,可以在其子女所在城市落户; 4、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随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凡在城市有合法固定的住所、合法稳定的职业或者生活来源,已居住一定年限并符合当地政府有关规定的,可准予在该城市落户。 事实上,上海、深圳、广州、厦门、海南等一些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早在这“四项”改革措施公布以前就实行了“蓝印户口”。上海市1994年2月施行《上海市蓝印户口管理暂行规定》,文件规定:在上海投资人民币100万元(或美元20万元)及以上、或购买一定面积的商品房、或在上海有固定住所及合法稳定工作者均可申请上海市蓝印户口,持蓝印户口一定期限后可转为常住户口;深圳市1996年1月1日开始实行“蓝印户口”政策,截至1998年3月底,深圳已办理蓝印户口3.7万多人,由蓝印户口转为常住户口7000人;广州1998年3月亦推出了“蓝印户口”,其他省市也在一定范围内实行特殊的户口政策,如苏州市在苏州工业园区实行四种类别(聘用类、购房类、纳税类、投资类)的“蓝印户口”。北京由于特

户籍制度50年

户籍制度50年 背景 1958年1月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核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户口登记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新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正式确立和管理法制化的开始,也为二元化社会管理体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50年过去了,户籍制度对数以亿计的老百姓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曾经受到过并正在受到户籍制度的影响,今后,我们还会继续受到它的影响。在新中国实施过和正在实施的各项社会管理制度中,影响最为广泛、最为深刻者,当属户籍制度。 50年来,户籍制度在我国的社会管理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户籍制度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也越来越突出。要求改革户籍制度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值此《户口登记条例》出台50周年之际,本刊特邀请长期关注户籍制度的王文录研究员和王太元教授来对我国户籍制度的历史沿革、户籍制度的功能、户籍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正确地看待我国的户籍制度等问题展开讨论。 我国户籍制度及其历史变迁 王文录(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所研究员,吉林大学博士生) 1 我国户籍制度及其功能 我国的户籍制度是国家有关机关依法对公民的基本情况进行收集、确认和登记的行政管理制度,包括人口的登记制度和管理制度,因此,户籍制度实际上是围绕人口登记和管理的社会管理制度。人口登记是户籍制度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人口的出生、死亡、婚姻、迁移,以及与此有关的其他内容的登记。人口管理是政府有关部门依据人口登记的内容,对人口的活动实施的管理,与人口城市化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人口迁移管理。 我国户籍具有两种基本功能,即公民身份证明和为行政管理提供人口资料。也有学者认为是三种功能,即证明公民身份、提供人口资料、发现防范犯罪,实际上,发现防范犯罪是依赖于人口资料而进行的社会管理,提供人口资料和发现防范犯罪可以归类于为行政管理提供人口资料。因此,三种功能和两种功能的说法在内容上是一致的。户籍制度的这种基本功能是任何国家户籍管理都具有的功能。所不同的是我国户籍制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由于特定社会背景形成了一些特殊的功能。一是“附属”功能;二是限制功能。附属功能就是附属于户籍制度的门类繁多的社会福利制度。限制功能就是限制人口迁移和流动的功能。在户籍区分城市和农村后,城市人和农村人不仅有了不同的户籍身份,也享有了不同的社会福利,这样,不仅仅是城乡人口身份和社会福利被确定,而且城乡人口的迁移和流动被明确限制。 2 我国户籍制度的历史变迁 我国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最早的户籍制度起源于古代赋税制度和征兵制度。历经变迁,其内容和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到了新中国以“人口登记和人口管理”为主要特征的户籍制度逐步形成了。 春秋战国时期,为了敛收田赋和征集兵员,各诸侯国采用“编户”和“定籍”等办法进行人口控制,秦国创建了“士农工商”四民体系,确立了以“立户分户”、“什伍连坐”和“使民无得擅徙”为内容的户籍管理制度。到了宋朝中叶,运用保甲法(注:保甲法是在基层社

澳大利亚环境保护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澳大利亚环境保护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刘长秋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200020 中国:上海)[摘要] 澳大利亚是当今世界各国中较为重视环境保护且其环境保护也比较富有实效的国家之一。澳大利亚国民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意识;澳大利亚政府、企业、各类组织及公民都对环境保护给予了极高的热情,并对各方面对本国环境与资源给予了综合的保护当前,我国的环境保护正在日益受到重视,但在不少方面也都还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为此,需要在考察澳大利亚环境保护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其成功经验,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主题词] 澳大利亚;环境保护;中国;启示 由于人口的飞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急剧加快以及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已日趋恶化。目前,世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显著增加;海洋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而大气污染的范围也愈来愈严重,并引发了直接影响整个生物圈机制和功能的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三大问题……。环境问题的恶化对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负面效应,并引起了各国的普遍关注。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环境问题负面效应的日益显露,许多国家都加强了对本国环境的保护,并将环境保护提升到国家职能管理活动的重要高度。作为上述国家之中的一个光辉典范,澳大利亚在本国的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当前我国已经将科学的发展观作为基本发展观的情况下,借鉴澳大利亚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保护好我国的环境,无疑将对我们实践科学的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澳大利亚环境保护概述 1.1 国民的良好环境生态意识 澳大利亚是世界环境保护做得相对较好的国家之一。在澳大利亚,政府和一些志愿者经常发起组织一些环境保护活动,如“挑战温室效应计划”及“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等等,许多公民都参加过各种类型的环境运动或自然资源保护活动。澳大利亚人具有较为先进的环境理念。他们很早就摆脱了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陈腐观念,树立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中心主义”价值理念。这一点,在澳大利亚国徽的设计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国徽是一个国家的最基本标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是一个国家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

“土澳”是昵称还是贬称澳洲移民别搞错了

“土澳”是昵称还是贬称?澳洲移民别搞错了 “土澳”正成为在澳洲的中国留学生或是澳洲移民对澳大利亚的热门称呼。该称呼也频频出现在中文媒体和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上。那么,中文网络流行语“土澳”到底是一个对澳昵称还是贬称呢? 针对“土澳”这一称呼到底是对澳洲的昵称还是贬称,可谓众说纷纭。单单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土澳”的“土”意味着“不文雅、粗糙的,落后的”。但是实际上,这并不能一概而论。 从在澳大利亚快速增长的微信公众号上,成千上万的读者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很多资讯或帖子的标题,纷纷以“土澳”为噱头。而在很多华人看来,“土澳”这个称呼仅仅只是表达对澳大利亚的亲昵之情。 “我在澳洲生活一段时间之后,很喜欢这里,被这里生活的各层面的东西吸引。再跟国内的朋友提起澳洲的时候,我喜欢说‘土澳’,我觉得这是一个很亲切的称呼”,正在悉尼留学的一位中国留学生说道。 另外,不少华人表示,“土澳”也意味着澳洲的原生态。在澳洲,他们可以很好的亲近大自然。不过,也有不少人表示,该称呼还指“粗俗”的澳洲口音,以及澳洲从移动支付技术到城市建设等诸多方面给中国人留下的落后感。 很多澳洲移民初次登陆澳大利亚后,常常会将中国的现代化与被他们称作‘大农村’的澳大利亚相比较。相比中国一线城市遍地的摩天大厦,澳洲并没有这么多宏伟的高楼大厦。

总的来说,中国的网络语言充满活力并在不断变化,会根据地区和使用人群的不同,也有不同的解释。这就好比海外华人对其他国家也会使用其他各种幽默的称呼,比如用“美帝”来指代美国,或是用“腐国”来指代英国。这些称呼实际上大多并无恶意。 实际上,在不少澳洲移民、中国留学生眼中,“土澳”的“土”也有一种谦虚、悠闲、不做作的意味。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很享受在“土澳”生活的日子。 版权声明:本文经深圳市澳信美加移民咨询有限公司(简称澳信移民)独家授权百度文库平台刊发。本文是澳信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未经澳信移民书面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