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理论与技术

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理论与技术

中国外来入侵害虫的危害及防治

中国外来入侵害虫的危害及防治 摘要:随着21世纪全球变化的加剧,全球国际贸易、旅游和交通迅速发展,为外来物种远距离的迁移和入侵、传播与扩散到新的生境中创造了条件,大陆间外来物种的交换与迁移随之加快,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危险性也日益增加从而使得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成为不同大陆生态系统间生物与生态安全的严重威胁。防范外来生物入侵成为全球21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一个自然与生物灾害频繁多变的国家。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已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与国家利益,对我国农、林、牧、渔、水产及养殖业发展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破坏农业、林业、草原、草场、湿地、河流、岛屿和自然保护区等各种生态系统,导致严重的生态灾难,危及野生生物资源;污染公共卫生,对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揭示外来有害物种的入侵机制与生态过程,明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系统响应机制,是发展和创新外来入侵物种预防预警、监测检测、控制管理新技术的理论基础。本文将介绍中国外来有害昆虫入侵的现状、发生与发展趋势以及新入侵物种安全性评估的基础上,剖析外来有害生物成功入侵的因素以及评估生物入侵的经济、生态与社会影响。在介绍中国生物入侵研究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应对生物入侵的挑战的防控技术的发展建议;在总结现阶段中国生物入侵在基础理论与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创新防控技术的发展与国际合作的需求。 关键词:物种入侵中国危害防治 Abstract: 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21st century, global change, global international trade, tourism and transport rapid development of long-distance migration and species invasion, dissemination and spread to new habitats created the conditions for the exchange and migration between the mainland with alien species the accelerated invasion of alien species is also increasing the risk of allowing the invasion of exotic pests between different continents become a serious threat to ecosystems, b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security.China is a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ry, is a natural and biological disaster-prone countries varied.Exotic pest invasion has seriously affected China's economic security, ecological security, social security and national interests, farming,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fisheries, aquaculture and the aquaculture industry in China caused serious economic losses; the destruction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grasslands, grassland ecosystems, wetlands, rivers, islands and nature reserves, leading to serious ecological disaster, endangering wildlife resources;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贵州省青少年认识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知识竞赛试题(小学组

(生物科技行业)贵州省青少年认识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知识竞赛试题(小学组

贵州省青少年认识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知识竞赛试题(小学组) 1、生物入侵是指的现象。 A.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 B.某种生物从外地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且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壹定危害 C.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后成为野生状态,且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壹定危害 D.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且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壹定危害 2、外来入侵种是指的外来物种。 A.已经在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种群,成为改变和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 B.已经在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种群,成为改变和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 C.已经在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种群,成为改变和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 D.已经在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种群,未改变和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 3、外来物种在新的生态系统中,如果温度、湿度、海拔、土壤、营养等环境条件适宜,就会自行繁衍。造成生物灾害的外来入侵种往往具有等特点: A.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 B.生态适应能力弱;繁殖能力弱;传播能力弱 C.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弱;传播能力强 D.生态适应能力弱;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 4、依据外来入侵种的传入途径以及入侵种和生态系统的特点,预计在我国外来种容易入侵的区域有。 A.重要的港口、口岸附近,铁路、公路俩侧;人为干扰严重的森林、草场;物种多样 性较低、生境较为简单的岛屿、水域、牧场;受突发性的自然干扰,如火灾、洪水和干旱等破坏后的生态环境;温暖湿润、气候条件好的地区

B.重要的港口、口岸附近,铁路、公路俩侧;人为干扰小的森林、草场;物种多样性 较低、生境较为复杂的岛屿、水域、牧场;受突发性的自然干扰,如火灾、洪水和干旱等破坏后的生态环境;温暖湿润、气候条件好的地区 C.重要的港口、口岸附近,铁路、公路俩侧;人为干扰严重的森林、草场;物种多样 性较低、生境较为复杂的岛屿、水域、牧场;受突发性的自然干扰,如火灾、洪水和干旱等破坏后的生态环境;温暖湿润、气候条件好的地区 D.重要的港口、口岸附近,铁路、公路俩侧;人为干扰严重的森林、草场;物种多样 性较低、生境较为简单的岛屿、水域、牧场;受突发性的自然干扰,如火灾、洪水和干旱等破坏后的生态环境;干燥气候的地区 5、生物入侵最根本的原因是把这些物种带到了它们不应该出现的地方。 A.动物迁移 B.风吹扩散 C.鸟类活动 D.人类活动 6、外来入侵物种是指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 C 的物种。 A.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没有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损害或影响。 B.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能很好存活,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损害或影响。 C.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损害或影响。 D.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能很好存活,没有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损害或影响。 7、生物防治是指生物防治的基本原理是依据有害生物-天敌的生态平衡理论,在有害生物的传入地通过引入原产地的天敌因子重新建立有害生物-天敌之间的相互调节、相互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简答题资料

检疫性PRA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1,工作开始,涉及查明检疫上令人关注并根据确定的PRA地区认为需要进行风险分析的有害生物和传播途径。2,风险评估,开始对各种有害生物进行分类以确定是否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标准。风险评估然后评价有害生物进入、定殖、跨散的可能性及其潜在的经济影响。3,风险管理,涉及确定管理方案以减少第二阶段查明的风险。对这些方案效力、可行性和效果进行评价以便选定那些适宜的方案。 可能带来植物有害生物风险的有:注入基因的生物体即活体转基因生物;基因材料组合;遗传材料转移到另一生物体的结果。PRA工作可以从以下活动开始:查明出现某种潜在有害生物风险的途径;查明可能需要采取植物检疫措施的有害生物;审查或修改植物检疫政策和重点活动。 从查明有害生物开始的PRA有以下情况:在PRA地区发现某种新的有害生物已蔓延或暴发所出现的紧急情况;在输入商品中截获某种新的有害生物而出现的紧急情况;科学研究已查明某种新的有害生物风险;某种有害生物传入一个地区;根据某种有害生物在另一地区造成的破坏比原产地更大;多次截获某种有害生物;提出输入某种生物的要求;查明某种生物为其他有害生物的传播媒介;对某种生物进行遗传改变之后,清楚地查明其具有某种植物有害生物的潜力。 评估过程分为三个相互关联的步骤:有害生物分类;评估传入和扩散的可能性;评估潜在经济影响包括环境影响。 分类的要素:有害生物的特性;在PRA地区是否存在;限定状况;在PRA地区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在PRA地区造成的经济影响包括环境影响的可能性。 在运输或储存期间存活的可能性考虑的因素:运输的速度和条件,有害生物生命期与运输和储存时间有关的持续时间;在运输或储存期间生命期的脆弱性;可能与货物相联系的有害生物发生;在原产国、目的地国或者在运输或储存期间对货物采用的商业程序。 向适宜寄主转移的可能性考虑的因素有:扩散机制,包括可使从途径向适宜寄主流动的媒介;输入商品是否将运往PRA地区的几个或多个终点;预计的商品用途;副产品和废物产生的风险。 定殖的可能性考虑的因素:PRA地区寄主的存在、数量和分布;PRA地区的环境适宜性;有害生物的适应潜力;有害生物的繁殖方法;有害生物的生存方法;栽培方法和防治措施。 PRA地区是否有适宜寄主转主寄主和媒介存在考虑的因素:寄主和转主寄主是否存在,它们的数量有多少或可能分布的范围有多广;寄主和转主寄主是否在相当进的地理范围内出现,从而可使该有害生物完成其生命周期;当通常的寄主品种不存在时,是否有其他植物品种可以证明是适宜的寄主;该有害生物扩散所需的一个媒介是否已经在PRA地区存在或可能传入;在PRA 地区是否有另一个传播媒介品种。 定殖后扩散的可能性考虑的因素:自然和/或人工控制环境对该有害生物自然扩散的适宜性;自然障碍是否存在;随商品或运输工具流动的可能性;原定的商品用途;在PRA地区该有害生物的潜在媒介;在PRA地区该有害生物的潜在天敌。 有害生物的直接影响可以考虑的例子:已知或潜在寄主植物;损害的种类、数量和频繁程度;产量和数量方面的作物损失;影响损害和损失的生物因素;影响损害和损失的非生物因素;扩散速度;繁殖速度;防治措施、、其效率和成本;对现行生产方法的影响;环境影响。 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可以用许多方式表示,如:参照现有植物检疫有求;根据估计的经济损失提出指数;用风险承受表表示;同其他国家接受的风险水平比较。 所需的技术信息包括:开展这一过程的理由;估计传入PRA地区的可能性;估计PRA地区的潜在经济影响。 确定和选择适当风险管理方案包括的原则:表明经济有效和可行的植物检疫措施-采用植物检疫措施的利益是,有害生物将不会传入已经因而PRA地区将没有潜在经济影响;“最低影响”措施;重新评估以前的要求;“等同”原则;“无歧视”原则。 货物选择方案:抽样检测;禁止寄主器官;进入前或进入后的检疫系统;货物准备的特定条件;货物的特别处理;关于商品的最终用途、分配和入境期的限制。 防止或减少在作物中蔓延的选择方案包括:对作物、大田或生产地点进行处理;限制货物组成,使货物由属于抗性品种或不容易受影响的品种的植物构成;在特别保护条件下种植植物;在某个年龄或一年中的特定时间收获植物;按许可计划生产。

谈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第26卷第5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9月 Vol. 26 No.5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Sep. 2004 ────────── 收稿日期:2004-04-08 作者简介:李子田(1963-),男,唐山师范学院地理系副教授,从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 72 - 谈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李子田,郝瑞彬,沈 方 (唐山师范学院 地理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论述生物入侵的概念、危害、途径以及防治措施,旨在引起世人对生物入侵问题的重视。 关键词:生物入侵;危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Q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4)05-0072-03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个热点。为了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环发大会上,包括我国在内的153个国家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并确定每年的12月29日(根据第55届联大第201号决议,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由每年的12月29日改为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以唤起世人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视。新世纪第一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与外来物种的管理”,这表明人类已开始广泛关注生物入侵及其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生物入侵的影响是十分广泛的,受入侵生物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将付出巨大的生态和经济代价。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保护好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不仅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促进全球环境保护和人类社会进步也会产生深远影响。以下就有关生物入侵的相关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1 生物入侵的概念 一种生物以任何自然或人为作用的方式传入其原产地以外的国家或地区,并在那里繁殖,建立自然种群,这种生物被称为外来种。如果外来种在当地适宜气候、丰富的食物供应和缺少天敌抑制的条件下,得以迅速增殖,并形成对本地物种的生存危胁,就称为生物入侵。 从上面的概念可以看出并非所有的外来种都是有害的,只有那些危害或可能危害本地动植物或动植物产品的外来种(包括动物、植物和病原体等)才是有害的。根据联合国环境问题委员会(SCOPE ) 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研究,在已被确认的外来物 种中约有10%是对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的。 2 生物入侵的危害 外来有害生物侵入新区后,在生态系统中占据适宜的生态位,种群迅速增殖、扩大,发展成为当地新的优势种,这是一个生态学过程。生物入侵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危害和生态安全的破坏。 2.1 对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外来生物在新的生境中或是没有天敌的抑制而迅速增殖,或是通过与本地物种争夺生存空间、捕食本地物种等方式,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本地物种多样性。例如,河鲈是生活在欧洲和我国额尔齐斯河水系的肉食性鱼类,但当它入侵新疆博斯腾湖之后,由于缺乏天敌,大量繁殖,鱼群大肆掠食其他鱼类,导致该湖特有名贵鱼类——新疆大头鱼和原来生活在湖中的鲤鱼等其他鱼类绝迹(陈宜瑜,1990)。尼罗河河鲈引进非洲维多利亚湖之后,导致该湖300种鱼类中的70%消失。云南洱海原产鱼类17种,引入了13个外来种后,目前原有17种土著鱼中已有5种濒于灭绝;凤眼莲(水葫芦)作为观赏植物、饲料和防治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从美洲引进后,在我国南方广泛种植,结果成了令人头痛的恶性杂草,由于它的作祟,造成滇池水域面积缩小,鱼类从68种下降到30种(王献溥,1999)。此种例子极多,不胜枚举。由此也充分说明,生物入侵确是一个影响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强大因素,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2 外来种在其侵入区内,除了直接的生存竞争对当地生物多样性进行干扰外,还通过改变植物初级

国外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国外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2011-11-22 17:04:46 来源:《金融发展研究》2011年第2期 王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 摘要:风险管理在五十年的发展中实现了从多领域分散研究向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演进,本文对传统风险管理理论、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内部控制理论和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进行了综述,并对后危机时代的风险管理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企业风险管理 Abstract:Risk management transited from disperse study of multiple fields to integrated framework of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in last fifty year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ajor views about traditional risk management theory,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theory,internal control theory and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theory,and review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risk management after the subprime crisis. Key Words:risk management,internal control,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2007年次贷危机的爆发,各大金融机构的破产,使得风险管理再度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雷曼兄弟、美林等公司都曾经是风险管理的先行者,但还是在危机面前走向了破产,那么究竟该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风险管理理论的演进与发展,从历史的脉络中来寻找企业风险管理的精要所在。 一、传统风险管理理论 风险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出现,是在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1963年梅尔和赫奇斯的《企业的风险管理》、1964年威廉姆斯和汉斯的《风险管理与保险》出版标志着风险管理理论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们认为风险管理不仅仅是一门技术、一种方法或是一种管理过程,而且是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从此风险管理迅速发展,成为企业经营和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风险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不利风险(也就是纯粹风险),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纯粹风险对企业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企业风险管理所采取的主要策略就是风险回避和风险转移,保险则成为最主要的风险管理工具。 在这个阶段,研究者的主要工作就是对风险管理对象的界定和区分,辨别出那些对企业只有不利影响的风险类型并着手解决,是传统

有害生物防制题库2009.

有害生物防制员 一、单项选择题 1、传染病防治法规定( C ) A、所有传染病必须纳入法定管理,区别对待、分类管理 B、建议疫情报告制度,所有传染病必须通报、公布、隐瞒、谎报、缓报者将受惩罚 C、医院不得拒收传染病人 D、重大传染病治疗费用国家支付 2、(D )是密度下降率的计算公式 A、(处理后密度-处理前密度)/处理前密度*100% B、(处理后密度-处理前密度)/处理后密度*100% C、(处理前密度-处理后密度)/处理后密度*100% D、(处理前密度-处理后密度)/处理前密度*100% 3、用鼠笼捕鼠比用鼠夹的优点主要在于(A ) A、可得到活鼠 B、捕获率更高 C、诱饵更省 D、可让户主自己放 4、我国常用的鼠密度调查方法(D ) A、鼠夹法 B、粉迹法 C、鼠征法 D、以上都是 5、有效的螨虫防制方法是(A ) A、通风干燥 B、空间喷洒 C、滞留性喷洒 D、粘捕 6、(B )灭前密度调查方法对灭蟑螂后的密度没有影响 A、网捕法 B、目测法 C、粘捕法 D、药激法 7、家鼠的粪粒外形呈(B ) A、橄榄形 B、纺锤形 C、大米形 D、花生形 8、在家具下布放鼠笼,特别要注意(A ) A、笼上留有足够空间 B、诱饵必须新鲜 C、防止宠物进入 D、一面必须靠墙 9、鼠迹包括以下内容:(D ) A、鼠洞与咬痕 B、鼠粪 C、足印和尾痕 D、以上都是 10、安装防鼠网时,应注意缝隙小于(D ) A、8.0mm B、7.0mm C、6.0mm D、5.0mm 11、防鼠板材料可选用(D ) A、木版 B、塑料板 C、硬纸板 D、以上都不是 12、老鼠通常怀孕期为(A ) A、3周 B、3.5周 C、4周C、4.5周 13、具有(B )习性的蝇类是家蝇 A、专食人类的垃圾:对其他的物质不感兴趣 B、水对其寿命影响很大,因此要经常喝水 C、趋光性,常常避开亮出 D、在10-15摄氏度时可正常活动和产卵 14、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蟑螂密度调查方法是(B ) A、药激法 B、粘捕法 C、目测法 D、网捕法 15、处理蟑螂卵夹的常用方法(C ) A、高浓度杀虫剂浸泡 B、深埋 C、焚烧 D、踩死

浅谈外来有害生物物种入侵及其防范措施

浅谈外来有害生物物种入侵及其防范措施 文章阐述了外来有害生物物种的入侵特点以及危害的原 因,并针对该条件下如何做好防范外来生物物种入侵的措施做了介绍。 标签:外来生物外来有害生物生物入侵防范措施 0 引言 中国是一个深受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危害的国家,中国目前能够被人了解的各类型生态系统中都夹杂着外来有害生物。根据统计资料记载,中国目前明确记载在册的外来有害生物有500多种,这其中造成了巨大危害、对生态系统产生恶劣影响的外来有害生物有150多种,境况堪忧。在全球性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统计公布的100多种最具有威胁性的外来有害生物物种中,中国的外来有害生物物种中就分布着其中的50多种,全中国每年因为外来有害生物物种的入侵而遭受的损失多达上千亿,损失十分惨重。 1 外来有害生物物种入侵的特点、危害及其入侵的原因 据统计资料记载,在我国的杂草种类中,有108种是外来入侵物种,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76属,这其中包括全国性的和地区性的总计15种;外来有害生物中动物有50多种,这其中涉及植物的害虫最为之多,有将近32种。其中,对植物病害危害较大的外来植物物种主要包括24种。 1.1 我国外来有害生物物种的特点 1.1.1 通常能够生存的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物种其生命力比较顽强,能够度过极为干旱亦或是极为低温的环境状态,甚至能够在污染的环境中生长良好,当外部条件对其自身的繁殖或是生长较为适宜时就疯狂的繁殖生长,侵占原有生物物种的生存空间。 1.1.2 作为外来入侵的有害生物物种,通常其繁殖能力都特别的强,代谢也非常旺盛,在这些有害入侵物种中,通常它们的繁殖周期都特别短,有的还可以进行无性繁殖,通过芽根茎甚至是芽孢和孢子进行大量繁殖。 1.1.3 既然称之为外来有害生物物种,首先其传播能力是非常强的,正因其有很强的传播能力,所以在其所入侵地能够很快的向周围传播,侵占原有生物物种的领地,当遇有更为适宜的传播条件时,其传播就更为可怕,入侵的领地更为广泛。 1.1.4 外来入侵的有害生物物种能够存在,首先说明了其具有较为隐蔽的入侵通道,否则被发现制止,也就不存在入侵。绝大部分的外来有害生物物种的入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课复习资料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课复习资料 一、填空 1、列举五种蔬菜主要害虫,,,,。 2、IPM是指。(1分) 3、害虫防治的方法包括、、 和。 4、列举五种入侵有害生物、、、、。 5、根据寄主范围的大小,寄生性昆虫分为、、。 6、滞育是 7、我国的植保方针是 8、澳洲瓢虫能较好地控制吹绵蚧的原因是能在田间自然越冬,每年随吹绵蚊发生的盛衰而消长,有效地控制着吹绵蚁的为害 9、写出可利用其趋光性进行防治的害虫(四种以上)中文名称 。 10、我国在棉花上防治棉铃虫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原因是种植了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不属于我国五大蔬菜基地的是: A 广东湛江南菜北运生产基地 B云南元谋等地反季节菜生产基地 C环渤海山东、苏北大路菜生产基地 D 张家口地区大白菜生产基地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广义生物安全所涉及的方面的是: A人类的健康安全 B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生物安全 C与人类生存有关的环境生物安全 D 与人类生存有关的生态系统安全

3、小菜蛾属于: A夜蛾科 B菜蛾科 C天蛾科 D豆蛾科 4、以下不属于侵染小菜蛾的病毒是: A PXGV B CLMVP C NOB D CLMNPV 5、膜翅目中一些寄生性天敌,如卵寄生蜂赤眼蜂属于: A 植食性昆虫 B肉食性昆虫 C 腐食性昆虫 D 杂食性昆虫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生物防治等于自然控制 ()2、口蹄疫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 ()3、寄生昆虫成虫生活在寄主体内称为内寄生 ()4、重寄生包括原寄生、二重寄生和三重寄生 ()5、寄生性强的病原物其致病性也一定强 ()6、捕食螨生物学特点是无孤雌生殖现象 ()7、小菜蛾的幼虫就是俗称的菜青虫 ()8、转基因生物主要包括转基因动物、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微生物 ()9、外来入侵物种是指对生态系统、生境、物种及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的外来种. ()10、外来入侵中对本地物种的影响小于对该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11、稻纵卷叶螟的药剂防治时间应安排在幼虫的2-3龄期。 ().12、三化螟只为害稻,仅以稻桩作为唯一的越冬场所。 ()13、斜纹夜蛾是典型的杂食性害虫,为害极为严重。 ().14、三化螟的幼虫仅取食水稻的绿色部分。 ()15、褐稻虱的寄主仅是水稻。 ()16、杧果横线尾夜蛾为害杧果的新梢引起枯梢。 ()17、柑橘潜叶蛾主要为害柑橘夏梢和秋梢。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程序和方法.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程序和方法 世界上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是客观存在的,但这样的不幸事件何时何地发生,造成何种程度的损失通常是难以预料的。对于特定的事物而言,人们对自己是否会遭遇不幸事件受到多大损失也是未知的。因此风险具有客观性、偶然性和可变性三个特征。 风险会导致损失,构成风险的因素既有实质原因,也有人为因素。国际贸易中,货物的流动带来了动物疫病或植物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异地传播的事件难以避免了,也就是说,国际贸易中存在着有害生物带来的缝隙那。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认识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在增强,风险分析、风险管理就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抵御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而这种分析和管理是由国家的专门机构的有关专家按照国际准则进行的极具科学性的工作。从哪个国家或地区进口什么货物,那里有什么有害生物,哪些可以随货物带入,其可能性多大,带入后是否适生,会带来哪些危害,怎样避免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这些既与每次贸易直接相关,更与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人们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密切相关。 这里登载的一组文章,或许能使您对国际贸易中的有害生物风险及其分析、管理有个初步了解。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程序和方法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核心内容是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是指:“确定有害生物是否为检疫性有害生物并评价其传入的可能性。”有害生物风险管理是指:“为降低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风险的决策过程。” 1.起始通过识别有害生物及其环境条件界定其危害。 (1)起点。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可以由以下3种活动开始:查明有潜在有害生物的途径;查明可能需要采取植物卫生措施的有害生物;审议或修改植物卫生政策和重点活动。 (2)确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地区。应尽可能确切地确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区,以便收集这些地区的信息。 (3)信息收集和审查早先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收集各种有关信息,包括有害生物的特性、分布、寄主、与商品的联系等。信息可以有各种来源,提供有害生物状况的官方信息是IPPC成员应履行的义务,因此可以通过其官方联络点索取。应当检查是否已经进行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若已经做过,要核实其有效性。 2.有害生物风险分析首先要确定有害生物是否是检验性有害生物,即是否对受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的经济重要性(经济重要危害性标准)、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分布不广(地域标准)并进行官方控制。可以得出风险是否可以接受以及是否需要和可能降低的结论。如果是超过了一个国家所确定的适当的保护水平的风险是不可接受的风险。 (1)有害生物分类。明确有害生物的特性,核实其是否存在于分析地区,其管制状况如何,定殖和扩散潜力及经济影响潜力怎样。 (2)评估传入和扩散的可能性。评价有害生物进入的可能性、定殖的可能性和定殖后扩散的可能性。查明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地区中生态因子利于有害生物定殖的地区,以确定受威胁地区。

拆除作业风险评估报告

设备拆除作业风险评估报告 一、评估目的 充分运用科学的危害辨识及风险评价方法,对现有的生产过程中有需要进行设备拆除作业过程进行风险性评价。从而规范设备拆除安全作业行为,杜绝或消除人员拆除过程中各种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侵蚀,依据国家有关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公司《安全管理规定汇编》。依据评价辨识分析结果,事先及时采取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预防性控制措施,达到消除、减免对人身伤害和避免设备设施损害,降低人身伤害风险和规避企业风险,保障人身安全。 二、评估范围 凡在公司范围内各类槽、罐、管道、容器报废进行拆除的安全作业。 三、评估依据 1 国家有关HSE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2 行业的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 3 企业的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 4 合同书、任务书、公司目标中规定的内容; 5 本公司和国内外所发生相类似的拆除作业事故统计资料 四、评估方法 主要采用安全检查表(SCL)、预危险性分析(PHA)、工作危害分析(JHA)等安全评价方法为主对工作场所内进入受限空间作业风险进行辨识和分析评价。 五、评估人员:风险评价组成员 六、评估时间:2010年3月3日 七、评估结果 公司对各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公司范围内的危险源设备拆除作业现场进行风险评估。在与各单位安全评价人员进行风险评价过程中可以看出,对各单位人员拆除前所做的安全隔绝、清洗置换、通风、定时监测、照明和防护措施、多工种交叉作业避免伤害的措施及监护人进行落实安全措施,极大的规避了各种来自于内在的风险。通过安全科及现场各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巡查评价,各单位基本上均能严格按照本规程的操作要点进行循章操作,在拆除作业时,均严格遵守规程,在做好劳保穿戴齐全的前提下,特别是含有易燃易爆的场所,必须进行化验分析

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与防范措施

外来xx的危害与防范措施 [ 《河北农业科技》点击数:1083更新时间:10月27日文章录入: admin] 入侵是指物种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引入其他地区,在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自我再生能力,并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损害或影响的现象。 ,目前我国已知至少有380种入侵植物、40种入侵动物、23种入侵微生物。其中对农、林、牧、渔业造成了严重危害的外来植物至少有58种、外来动物约40种、外来微生物11种。 的方式 生物入侵主要是通过人为的引种、贸易及旅游等活动的无意识带入和自然力的传播等途径进入我国的。例如调运带病毒的种子、苗木、农产品及包装材料,甚至通过邮局寄送农产品造成病虫远距离 带来的危害 生物污染。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大爆发,生长难以控制,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比如原产南美的水葫芦现已遍布华北、华中、华南的河湖水塘,疯长成灾,致大量水生动植物的死亡。 种形成单优势种,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比如原产南美洲的紫茎泽兰已遍布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导致原有植物群落迅速衰退、消失。 害频繁爆发,对农林生产造成严重损害。近年来,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美国白蛾等林业入侵害虫严重发生,危害面积每年达150万hm2;稻水象甲、非洲大蜗牛、美洲斑潜蝇等农业入侵害虫每芦、大米草等肆意蔓延,已到难以控制的局面。据统计全国主要外来物种造成农林经济损失平均每年达574亿元。

康。外来生物入侵不仅给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还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比如豚草、三裂叶豚草现已遍布东北、华北、华东和华中的15个省市,其花粉可引起人类过敏。 xx的措施 提高社会的防范意识。要进一步加强对生物入侵危害性的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介广泛宣传盲目引进外来有害生物的危害性,宣传植物检疫工作的重大意义,为植物检疫奠定良好的基础。 物种引进的管理和风险性评估。科学家向大众敲响警钟: 引进什么样的花草、什么样的树木必须慎重。为了观赏价值或其它目的的引进物种并不是正确保护生态环境的做法。其实,当地物种是最适关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方针、政策、方法及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规划和防治方案;负责与有关部门在防止外来有害生物方面的协调与合作,组织开展防止外来有害生物普查、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 疫工作。植物检疫是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蔓延,保护农、林、渔业生产安全的有效手段。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间的经济贸易活动日趋濒繁,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和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蔓繁重,责任更加重大。要不断加大对植物检疫的投入,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加强植物检疫队伍的建设,让检验检疫部门的工作人员接受严格的专业培训。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建立相应的监测系统,查明我国外来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和作用,重点对外来有害生物的发展趋势,是否需要防治、何时采取防治措施等情况进行预报,然后制定精确的防植保工作方针,在做好外来有害生物监测,搞好病虫害预报的同时,还要不断改善病虫信息传递手段,积极推广“远程数据汇报系统”,提高病虫信息传递处理的自动化水平,提高预警能力。研究来有害生物,积极寻找针对外来入侵物种的识别、防治技术,以对当前生物入侵的蔓延趋势加以有效遏制。 有害生物的防治。对于已侵入国内的有害植物,最常用的方法是人工拔除和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实践表明,生物防治是治理外来生物入侵的最佳方法,应大力推广农业有害生物生态控制技术、生物上一篇文章:

外来有害生物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黄华平张艳玲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生物检测监控重点实验室) 摘要:外来有害生物对我国产生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四个方面阐述了外来有害生物对我国的影响。 关键词:外来有害生物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文化影响 1 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生物入侵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其所带来的影响关系到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成为当今世界最棘手的三大环境难题之一。据最新研究表明,在全世界濒危物种名录中的植物,大约有35%至46%是由外来生物入侵引起的,生物入侵己成为导致物种濒危和灭绝的第二位因素,仅次于生存环境的丧失。外来入侵种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据估计,美国因入侵种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达1370亿美元。英国目前已花费约62.5亿美元用于消除“疯牛病”造成的混乱,大约400万头牛被屠宰,牛肉制品的出口下降了99%。 据初步统计,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至少有400多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我国就有50种,是全球受外来生物入侵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外来有害生物传入我国已导致严重后果,包括对农、林、牧、渔、旅游、国际贸易、交通运输、仓储等行业产生巨大破坏作用,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造成巨额经济损失;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物种多样性的丧失;影响遗传多样性;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等诸方面。 2 什么是外来入侵有害生物 任何非本地的生物都叫做外来生物,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入侵地的生态环境、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而外来入侵有害生物是指对国民经济、生态系统、栖境、物种、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的外来种。由于生物以不断地繁殖,更新和扩散,所以生物入侵比化学污染更具有威胁性和长远效应。而且外来入侵物种一旦泛滥,靠行政、经济、物理、化学、生物等措施都很难解决,甚至无法阻其进一步的扩散。外来物种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入侵:一是用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保护等目的引种,尔后演变为入侵物种(有意引进);二是随着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而传入的物种(无意引进)。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国际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现代先进的交通工具及观光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外来物种的入侵长距离迁移、传播、扩散到新的环境中创造了条件。时间和距离已经不再是生物入侵的屏障,生物可以随时传播到世界各地,外来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环境和经济问题。外来入侵生物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安全,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 外来有害生物对我国的影响 外来有害生物一旦入侵成功,要彻底根除极为困难。而且用于控制其危害、扩散、蔓延的费用与代价极大。外来有害物种侵入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封锁控制,以迅速扑灭疫情。有些有害生物由于没能及时封锁扑灭最终定殖下来并传播蔓延,并对生产和生态系统等造成普遍危害。 3.1 外来有害生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1.1摧毁生态系统,破坏景观的完整性和自然性

外来入侵有害生物桔小实蝇的风险分析

文章编号:1001-9499(2006)05-0033-03 外来入侵有害生物桔小实蝇的风险分析Ξ 吴广超 (上海市林业病虫防治检疫站,上海 200072) 摘要:桔小实蝇是我国对外的二类检疫性害虫。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运用国际植物检疫措施实施标准(ISPM)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程序,建立桔小实蝇传入风险分析评估模型,采用定性分析和多指标综合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结果认为,桔小实蝇综合评判值(R)为2102,属高风险有害生物,在我国很多地区易定殖,对我国的水果、蔬菜种植业威胁很大,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关键词:桔小实蝇;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S763141 文献标识码:A 桔小实蝇(B actorocera dorsalis)俗称果蛆,属双翅目实蝇科,为杂食性昆虫。成虫体长7~8mm,全体黑黄相间;幼虫蛆形;蛹椭圆形,长约5mm,黄褐色,被列入我国二类检疫性害虫[1]。在美国及我国的台湾地区,该虫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检疫性害虫,并通过对进口的易感果蔬实行检疫限制,以防止这种害虫的传入。据报道,该虫的寄主范围多达250多种[2],大多数为水果类。为遏制该虫继续传播蔓延,确保农林业生态安全,运用国际植物检疫措施实施标准(ISPM)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程序,建立桔小实蝇传入风险分析评估模型,以便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3~6],为防范该虫提供科学依据。 1 桔小实蝇的分布 111 世界分布 国际昆虫学研究所以及欧洲和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对该虫在全球的分布进行了分析,在亚洲主要分布于孟加拉国、柬埔寨、中国南部、印度、日本、老挝、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泰国(北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越南。1945年美国的夏威夷就有该虫的报道,此后美国加州和佛罗里达州也有发生。此外,太平洋诸岛亦是桔小实蝇的适生区,包括马来亚纳群岛、瑙鲁、法属玻利尼西亚以及小笠原群岛、琉球全岛等地[7]。112 中国分布 目前,桔小实蝇在国内主要分布于台湾、福建、香港、海南、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区。而根据基于CL IM EX的桔小实蝇在中国适生区的预测[6]显示,桔小实蝇在大陆能够定殖的地方至少还有湖北、福建、江西、浙江、上海、江苏、安徽7个省(区)。 2 桔小实蝇的风险分析 211 定性分析 对于桔小实蝇导致的风险,可按顺序分解为:国内分布状况(P1),潜在经济危害性(P2),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P3),定殖传播扩散的可能性(P4),危险性管理难度(P5)[8~11]。 21111 国内分布状况(P1) 参照112。 21112 潜在经济危害性(P2) 桔小实蝇可危害热带及亚热带多种果树、蔬菜。它将卵产于水果内,卵孵化为幼虫后取食果肉,进而导致次级微生物侵染水果组织而造成水果腐烂,且以其中幼虫的为害最为严重。据在广东调查显示,该虫可造成桃、芒果等果园产量减少80%以上。近年来,由于各地区贸易发达,水果调运频繁,加之我国农村有很大一部分农民以种植水果、蔬菜为主要经济来源,因此,该虫在我国具有严重的潜在经济危害性。 第31卷 第5期林 业 科 技Vol.31 No.5 2006年9月FO RES T RY SC I E NC E&TEC HNOL O GY Sep. 2006Ξ基金项目:上海市青年课题项目(QN0504)资助;上海市建委项目(ZX061210)资助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我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研究进展

(生物科技行业)我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研究进展

我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研究进展 国教国贸09级四班陈元冰 学号:0914102090 摘要:我国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展开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研究,到当下,我国在这壹领域已有了显著的成就。那么,我国在这壹领域的研究有着怎样的历程,今后又将如何发展呢? 关键词: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发展阶段WTO国际合作重要性如何发展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是评价生物学或其它科学、经济学证据,确定某种有害生物是否应予以管制以及管制所采取的植物卫生措施力度的过程,简称PRA。 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贸易规则《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协定》(1994)明确要求各成员,在制订植物卫生措施时必须以风险分析为依据。因此,风险分析是入世后我国检验检疫机构必须做好的壹项重要工作。至2001年年底,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植物保护公约已经制定了俩个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标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摘自:国际植物卫生措施标准第3号)和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摘自:国际植物卫生措施标准第11号)。 在中国,多年沿用下来的叫法是“病虫害危险性分析”,后来改用“有害生物”来代替“病虫害”称“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由于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加,特别是90年代以来植物检疫全面参和中国“复关”谈判,人们开始认识到“危险性”的提法不够准确,1995年在广泛征求植物检疫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正式将英

文PestRiskAnalysis译为“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壹.发展历程 我国在○11981年开展了“危险性病虫杂草的检疫重要性评价”研究;○21991年成立“检疫性病虫害的危险性评估(PRA)研究”课题组;○31995年5月成立中国植物PRA工作组。以这三件大事为标志,大致上可把我国的PRA研究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摘自:陈洪俊,范晓虹,李尉民《我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的历史和现状》.植物检疫.2002.16(1)) (1)萌芽阶段(1916-1950) 在这壹阶段,我上网查阅到了《植物病理学概要》和《植物之检疫》,它们分别是我国植物病理学的先驱邹秉文先生和朱凤美先生在1916年和1929年所撰写的文章。书中提出了要防范病虫害的传入的风险,设立检疫机构(摘自:朱凤美《植物之检疫》,1929)。这能够见作是我国PRA工作的开端。 1934年,我国公布了《实业部商品检验局植物病虫害检验实施细则》,成为旧中国有关植物检疫工作的壹个基本法令。1933-1934年,植物保护学家张景欧对国内外发生的植物病虫害进行了风险评估,编写了《植物病虫害检验》,其中,《国内尚未发现或分部未广之病虫害种类表》,这是我国第壹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报告。 (2)起步阶段(1950-1980)

【高考生物】有害生物重要性排序方法

(生物科技行业)有害生物重要性排序方法

有害生物重要性排序方法 进行有害生物风险评估,往往需要对大量的有害生物依据检疫重要性进行排序,这也是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中的重要一环。影响有害生物的检疫重要性的因素又很多,评价方法各异。 在国际上广泛使用PRA这一新名词之前,中国在制定植物检疫法规中一直以对有害生物的检疫重要性评价和适生性分析为基础。代表工作就是从1981年开始,原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的研究人员,开展了“危险性病虫杂草的检疫重要性评价”研究。对引进植物及植物产品可能传带的昆虫、真菌、细菌、线虫、病毒、杂草6类有害生物进行检疫重要性程度的评价研究,根据不同类群的有害生物特点,按照为害程度、受害作物的经济重要性、中国有无分布、传播和扩散的可能性和防治难易程度进行综合评估。研究制定了评价指标和分级办法,以分值大小排列出各类有害生物在检疫中的重要性程度和位次,提出检疫对策。该研究对170种植物病毒、122种细菌、102种真菌、935种线虫、约500种昆虫以及6属22种杂草进行了评价。 表1列出的是1981年对危险性病毒进行重要性排序的方法。 表2是根据此方法评价的结果。 1983年按照以下标准评价,提出“一类”真菌12种,限制进口作物17种;“二类”真菌52种,受检作物46种;“三类”真菌38种,受检作物36种。 1984年对线虫75属,935种依据侵害寄主植物的经济价值,有关寄生植物的范围,国外国内分布,生活习性和危害情况划分为6类: 一类7种,13-14分,毁灭性植物寄生线虫,国内无分布,应当禁止从疫区进口植物种苗及带有土壤的任何植物材料,特殊须审批。 二类13种,12-13分,危险性植物寄生线虫,国内无分布或仅在少数地方发现,还未在大面积农田蔓延成灾,限制进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