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一册第14——16页的例5例6及有关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用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过程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在经历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进行交流的能力与合作意识,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运用运算定律对一些分数计算采用简便的算法;

难点:学生能掌握运算定律,根据题目的特征,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四、教法和学法: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组织学生猜想,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发表观点后,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方案来验证猜想。在这样的设计下,学生的思路突破了教材的束缚,使学习数学的过程真正成为了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从个体尝试到小组间交流,再到全班汇报,步步为营,层层递进,获得成功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出新知

在教学新课设计了以下练习,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温习,架起与新知识间的桥梁,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1、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练习:把2/3和10/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复习分解质因数法: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短除法):左边的数全部乘起来就是最大公因数,左边的和下边的数全部乘起来就是最小公倍数。

3、复习约分:把一个分数化简(缩小)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约分。(分子和分母约分,同时除以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练习:把24/30和16/24化成最简分数。

4、复习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扩大)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把两个分数的分母同时变成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仍然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练习:把5/6和7/8通分。

5、复习带分数:带分数由一个整数和一个真分数组成(两者是相加的关系)。

1=( )/6 3=( )/7

6、复习整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定律:课件出示:

①25 ×36 ○36 ×25

②(17 ×25)× 4 ○17 ×(25×4)

③72 ×13+28 ×13 ○(72+28)×13

学生独立练习,独立思考回忆。

师问: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用字母表示。课件出示: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正向:(a+b)×c=ac+bc逆向:ac+bc=(a+b)×c

爸爸妈妈都爱我,我爱爸爸,我也爱妈妈。

(二)质疑猜想,展开验证

1、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看看它们有什么关系。

(1)1

2

×

1

3

1

3

×

1

2

①学生计算,发现乘积一样,两个算式相等。

②说一说存在的规律。(交换位置,个数不变,乘号不变,乘积不变。)

③用字母表示。交换律:a×b=b×a

(2)(1

4

×

2

3

3

5

1

4

×(

2

3

×

3

5

)

①学生计算,发现乘积一样,两个算式相等。

②说一说存在的规律。(连乘,个数不变,乘号不变,乘积不变。)

③用字母表示。结合律:(a×b)×c=a×(b×c)

(3) (1

2

+

1

3

1

5

1

2

×

1

5

+

1

3

×

1

5

①学生计算,发现乘积一样,两个算式相等。

②说一说存在的规律。(爸爸妈妈都爱我,我爱爸爸,我也爱妈妈。)

③用字母表示。分配律:正向:(a+b)×c=ac+bc逆向:ac+bc=(a+b)×c

2、小结: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创设了观察、思考、交流的机会,学生的思路突破了教材的束缚,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真正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汇报完毕后,我领着学生进行小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应用乘法运算定律,同样也可以使一些分数计算简便。(三)加强对比,沟通联系

1、计算3

5

×

1

6

×5

(1)观察算式,说一说你有什么想法。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检查。

(3)汇报计算过程。

3 5×

1

6

×5

1

=3

5

× 5 ×

1

6

1 1

= 3 ×1 6

2

=1 2

(4)想一想:不改写算式,直接进行约分行不行?

通过观察、思考、交流,使学生明白像这样连乘的算式,可以直接约分同时计算。

(5)试一试

2 3×

1

4

×3

学生独立计算,请两位学生上台板演,完成后集体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计算(1

10

1

4

)×4

(1)观察算式,说一说你认为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请两位上台板演。

(3)集体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板书:(1

10+

1

4

)×4

2 1

1

10

×4+

1

4

×4 5 1

=2

5

+1

=12

5

(4)试一试

8

9

4

27

)×27

3、巩固练习:第15页练习三第1题(重点是第1小题),第3题(重点是第2小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完成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计算过程。

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实践自己探究出的新知。因此出示例5、例6后,要求学生运用运算定律,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不作任何提示,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完成计算后,先在小组内交流着重讨论:计算中应用了什么定律?这样算,避免了什么麻烦?最后再组织全班反馈,指定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演示汇报。

同学们经过比较,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归纳了这三组题的异同点:相同点——都应用了乘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了;不同点——整数、小数中,一般是将乘积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乘起来,分数中,一般是将能直接约分的数先乘起来。

(四)巧设练习,巩固提高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是发展创新意识的阶段。为了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设计多种层次的练习,包括基础巩固、能力提高、思考题三个部分。

1、基础巩固

(1)7

8

×□=

2

5

×□

(2)(3

4

×

5

7

)×

1

5

=□×(□×□)

(3)(79 +527

)×9=□×9+□×9 2、能力提高

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42

19×43 (2)710 ×99 (3)

6571×66 (4)313×3 (5)8

1×72×56 (6)4—4×87 (7)710 ×101— 710

(8)18×(

31+95+6

1) 3、思考题

(1)1521 ×34 + 1021 ×34 - 34 (2)47 ×613 + 37 ×613

(五)反思体验,总结评价

让学生回顾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说说自己有何收获,以及自己、同学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形成完整认识,并通过自评和互评,使学生受到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自我教育。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模式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陕西省延安地区洛川县水利希望小学张敏 [课标要求]: 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运用数描述事物的特征,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 的作用。 [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 部分教材是在第八册里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单位“1”,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会对后续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有了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也具有阅读,讨论、交流等方面 能力,教学中引导学生以自主和合作学习的方法为主。 2、学生对与生活联系密切的知识充满浓厚的兴趣,他们既有许多这方面的知识,也有许多渴望知道的东西,可以利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单位“ 1”,理解分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2、展示互动、点评归纳、课外实践。 3、情景导课、激发兴趣、注重参与、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部编版gkh教学设计

部编版g k h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课题 g k h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声母g、k、h,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g、k、h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画画、打鼓”两个词语,认识“画、打”两个生字。 4.正确朗读儿歌《说话》。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读声母g、k、h,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g、k、h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多媒体课件)导入:春天来了,郊外的景色非常美。爸爸妈妈带着小华去郊外游玩。看,这儿的景色多美呀!说一说,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 预设: 生:蓝蓝的天空下,一只白鸽嘴含橄榄枝快乐地飞翔。清清的河水中,几只小蝌蚪在水草丛中做游戏。小朋友玩累了,坐在公园的椅子上喝水。 2.导学:这么美的地方,你们想去吗这么美丽的地方不光是你们想去,就连声母宝宝也跑去玩了。它们还悄悄地和你们玩起了捉迷藏。仔细找一找,图中有哪些声母宝宝(生:ɡ、k、h) 3.揭示课题:ɡ、k、h。学生朗读,教师纠正。 二、动画演示,学习声母

(1)多媒体课件出示鸽子的图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瞧!飞来一只小白鸽,谁来跟鸽子打个招呼?(生:鸽子,你好吗?鸽子,你好……) (2)教师指名示范读词语:鸽子。学生读:鸽子。 (3)教学ɡ的发音:老师发现了,如果把鸽子的“鸽”读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ɡ。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 (4)教师指名读声母ɡ,学生开火车读声母ɡ,小组读声母ɡ。 导学:我们会读声母ɡ了,再看看它的样子,你有什么发现你是怎样记住ɡ的如果能把你的发现编成顺口溜就更好了。 预设: 生1:9字带钩ɡɡɡ。 生2:像个花环ɡɡɡ。 生3:鸽子鸽子ɡɡɡ。 生4:倒写6字ɡɡɡ。 2.学习k。 导学: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一下子就交了个新朋友,朋友多了快乐多,我们再来交个新朋友。 (1)多媒体课件出示蝌蚪,问:它的名字叫什么? 生:蝌蚪。 (2)教师指名示范读词语:蝌蚪。学生跟读:蝌蚪。 (3)教学k的发音:如果把蝌蚪的“蝌”的音发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k。 (4)教师指导学生发好k的音。(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纸条,放在嘴前,发ɡ、k的音。)感受气流的强弱。读ɡ时气流弱一些,读k时要送气,气流强一些。 (5)学生开火车读声母k,同桌互读声母k。 (6)学生练习ɡ、k对比读。两组比赛。奖励小红花。

新部编版八年级教材历史上册《 新文化运动》教案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中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在思想文化上开展的启蒙运动,是反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它动摇了封建制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潮流,弘扬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讲坛上的教授》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蔡元培、辜鸿铭。你认识图片中人物吗?这场由众多学者参加的运动究竟是一场怎样的运动,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呢? 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去了解吧! 二、新课讲授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本目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的背景下兴起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省略 教师归纳总结: ①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 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势不两立。

zcs.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z c s》教案设计 教学重点: 1.学会“z c s”三个声母,读准字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能准备拼读z、c、s和韵母组成的音节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到拼音王国中认识了许许多多的拼音朋友,对吗?你们还记得它们都是谁吗?对,单韵母家族的“a o e i u ”6个小朋友,还有声母家族的“b p n f 、d t n l、g k h、j q x”14个小朋友,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呀?今天我们这节课不仅要再认识声母“z c s”3个小朋友,而且还要到整体认读家族中看一看。你们想去吗?那我们先认识一下声母“z c s”,一会儿它们带我们去整体认读家族。 二、借助插图学习声母“z c s”的音和形 (一)学习声母z的音和形 1.出示“z”的图,学习字母的音。 (1)问: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2)你能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学生试读。 (3)讲:你们可以借助“字”的音来学习字母“z”的读音。发音时,舌尖向前平伸,顶住上牙门齿背,憋住气流,舌尖稍微放松,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来,注意读得轻短些就是“z”的音了。自己试试? (4)教师范读“z”。 (5)学生练读“z”,体会发音要领。 2.记忆“z”的形。 (1)问:看看图,有什么好办法记住“z”的形呀? (2)学生说顺口溜,谁说得最好,就让他带读:像个小2z z z。 (二)学习声母“c”的音和形 1.出示“c”的图,学习字母的音。

2017-2018学年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教案(部编版)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 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 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 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 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为什么 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今天我们一起 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去了解吧!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本目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的背景下兴起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省略 教师归纳总结: ①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 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 提问:请同学们从教材中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阵地等基本要素? 学生回答:①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是1915 ②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是《新青年》的创办; ③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标导学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

?板书设计? 标志: 兴起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新文化运动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 提倡文学革命 积极: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影响 消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片面性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活动为实现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经过全体课堂参与者的阅读、思考、讨论、分析、对比,使每个学生都经历了一个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学生能根据材料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讨论法分组合作,课堂气氛活跃,且能对新文化运动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部编版教学设计- 猫

第五单元灵性的动物 17 猫 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它们的生命也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是不是也该学着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重新思考人类与那些用血肉之躯供我们吃穿、赏玩、奴役的生灵们的相处方式呢?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通过品读探究,懂得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道理并努力实践。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猫,是一种温顺、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的动物。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这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相称.(chèn) 郁.闷(yù) 一缕.(lǚ) 污涩.(sè) 怂恿 ..(sǒng yǒng) 婢.女(bì) 蜷.伏(quán) 惩.戒(chéng) 怅.然(chàng) 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蜷伏:弯曲着身体卧着。 悲楚:悲哀痛苦。 惩戒:惩罚以示警戒。 妄下断语:乱说断定的话。 逞能:争强好胜不量力而行。 恍惚:不清楚、不分明,多形容记忆、听觉、视觉。 一尘不染:形容东西的洁净和行为的清白。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秩序井然:指有条不紊,做事有序,不杂乱。井然,有条理的样子。 3.作者链接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史家、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民报》的创刊 B.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C.《中外纪闻》的创办 D.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 2、读图:与右图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清末新政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3.近代中国,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创办刊物、著书立说,宣传进步思想,在右图所示刊物上提出的著名口号是()

A.“自强”、“求富”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民主和科学”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4.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表述正确的是()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5.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自强求富②维新变法③民主共和④民主、科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②④

6、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想,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材料中所说的“世界的革命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7、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查找有关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资料,应选的刊物是() A.《新青年》 B.《申报》 C.《中外纪闻》 D.《民报》 8、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是指()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民主科学时代 D.尊孔复古时代

2017部编版新教材zcs(公开课)教学设计 两课时

7.z c s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正确认识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声母z、c、s和zi、ci、si。 2.正确拼读z、c、s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 教学重点: 学会读写z、c、s与zi、ci、si。 教学难点: 学会“zi、ci、si”3个整体认读音节,会读它们的四声。 教学准备: 1.制作拼音卡片。(师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逐个出示字母卡片,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声母和韵母。(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字母卡片。) 2.创设情境,引出新课:今天,是拼音宝宝小i的生日,我们一起为小i 唱《生日歌》好吗?(课件出示:卡通的韵母i,面前放着一个点燃蜡烛的蛋糕。)小i有一个愿望,它希望大家帮它邀请三位新的拼音朋友来参加它的生日会,大家愿意帮忙吗? 3.出示z、c、s的拼音卡片,揭示教学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邀请的三位拼音宝宝,在邀请它们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它们。 二、图文结合,学习声母及整体认读音节 (一)学习声母z和整体认读音节zi。 1.过渡:现在,我们就出发,去结识我们的新朋友吧! 2.学习声母z。 (1)课件出示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这是什么地方?谁在做什么? (2)教师出示z的卡片,引导学生发现z就是今天要邀请的第一个声母宝宝。引导学生借助“写字”的“字”试着认读声母z。学生试读。 (3)教师讲解发音要领:把“写字”的“字”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声母z的读音。 (4)教师范读z,学生观察教师发音的口形。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同步习题(含答案)

《新文化运动》 同步练习 1. 陈独秀被称为“文化伟人”“政治名人”,对近代中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作为“文化伟人”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 A. 领导“百日维新” B. 推翻君主专制统治 C. 发起新文化运动 D. 建立中国同盟会 2. 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这份出版物应该是() A. 《时务报》

B. 《新青年》 C. 《民报》 D. 《申报》 3.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以下是小张同学为“救治行动”寻找相关史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4. 陈独秀说:“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为此,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爱国运动 5. 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A. “民主”与“科学” B. “自强”与“求富” C. “民主”与“共和” D. “扶清灭洋” 6. 新文化运动中,进步知识分子创办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有() ①《每周评论》②《万国公报》③《新青年》④《民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7. 以下正确反映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是() A. 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北伐战争

B. 新文化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C. 五四运动--北伐战争--解放战争--抗日战争 D. 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8. 历史学家唐德刚谈到新文化运动时说:“白话文运动,在他画龙点睛之后,才走上正轨。”“他”指的是() A. 李大钊 B. 胡适 C. 陈独秀 D. 鲁迅 9. 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指出:“一曰,须言之有物……八曰,不避俗语。”该言论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A.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C.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10. 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 B.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C. 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 D. 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材料题 1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5年,进步知识分子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向封建的旧思想、旧道德、旧意识、旧政治猛烈的开火,在国内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孙风《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材料二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

《盼》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部编版教学设计

盼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部编版教学设计 《盼》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 《盼》是六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选自作家铁凝的第一本出版小说《夜路》,是一篇儿童文学类的小说。作者以孩子的视角,记述了得到新雨衣,渴望下雨到愿望实现——在雨中穿上了新雨衣的故事。课文用生动、准确的语言, 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想要穿上雨衣的“我”对雨天的渴盼,穿着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乐,这篇课文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好的童年生活的画面,文中的“我”心底的渴盼更能触 动孩子们的心灵,表现了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厘清行文思路,感受小主人公因新雨衣而产生的“盼”。 3. 抓重点词句,感受“我”因雨衣而产生的渴盼、急迫、无奈、快乐的心情。 4 . 通过捕捉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对话等描写,感受“我”的 情感变化,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作者对童年 生活的眷恋和回味。

2. 体会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通过抓住“我”的心理、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我”的情感变化。)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核心问题 : 作者如何围绕一个“盼”字展开描写,表现小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齐读课题 1. 师: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童年生活是美好的、纯真的,童年的乐趣一定会深深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童年时,我们的心底里总藏着自己的一点点渴盼,渴盼着穿上漂亮的衣服,渴盼着好玩的玩具,渴盼着和妈妈外出游玩……作家铁凝小时候又有怎样的渴盼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写的一篇文章——《盼》。 2.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 作者简介。(课件出示铁凝的图像。) 铁凝: 1957 年生于河北赵县,当代著名作家??0??2??0??2 。主要著作:《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总计 300 余万字。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对文本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完整版)部编版gkh教学设计

课题 g k h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声母g、k、h,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g、k、h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画画、打鼓”两个词语,认识“画、打”两个生字。 4.正确朗读儿歌《说话》。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读声母g、k、h,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g、k、h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多媒体课件)导入:春天来了,郊外的景色非常美。爸爸妈妈带着小华去郊外游玩。看,这儿的景色多美呀!说一说,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 预设: 生:蓝蓝的天空下,一只白鸽嘴含橄榄枝快乐地飞翔。清清的河水中,几只小蝌蚪在水草丛中做游戏。小朋友玩累了,坐在公园的椅子上喝水。 2.导学:这么美的地方,你们想去吗?这么美丽的地方不光是你们想去,就连声母宝宝也跑去玩了。它们还悄悄地和你们玩起了捉迷藏。仔细找一找,图中有哪些声母宝宝?(生:ɡ、k、h) 3.揭示课题:ɡ、k、h。学生朗读,教师纠正。 二、动画演示,学习声母 1.学习ɡ。 (1)多媒体课件出示鸽子的图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瞧!飞来一只小白鸽,

谁来跟鸽子打个招呼?(生:鸽子,你好吗?鸽子,你好……) (2)教师指名示范读词语:鸽子。学生读:鸽子。 (3)教学ɡ的发音:老师发现了,如果把鸽子的“鸽”读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ɡ。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 (4)教师指名读声母ɡ,学生开火车读声母ɡ,小组读声母ɡ。 导学:我们会读声母ɡ了,再看看它的样子,你有什么发现?你是怎样记住ɡ的?如果能把你的发现编成顺口溜就更好了。 预设: 生1:9字带钩ɡɡɡ。 生2:像个花环ɡɡɡ。 生3:鸽子鸽子ɡɡɡ。 生4:倒写6字ɡɡɡ。 2.学习k。 导学: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一下子就交了个新朋友,朋友多了快乐多,我们再来交个新朋友。 (1)多媒体课件出示蝌蚪,问:它的名字叫什么? 生:蝌蚪。 (2)教师指名示范读词语:蝌蚪。学生跟读:蝌蚪。 (3)教学k的发音:如果把蝌蚪的“蝌”的音发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k。 (4)教师指导学生发好k的音。(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纸条,放在嘴前,发ɡ、k的音。)感受气流的强弱。读ɡ时气流弱一些,读k时要送气,气流强一些。 (5)学生开火车读声母k,同桌互读声母k。 (6)学生练习ɡ、k对比读。两组比赛。奖励小红花。 3.学习h。 导学:让我们再来认识最后一位新朋友h,谁来当小老师,告诉我们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生:一个小朋友坐在椅子上喝水。) (1)教师指名读声母h,学生跟读声母h,学生开火车读声母h。 (2)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带有he这个音节的词语有哪些?

部编版《桥》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主备人苏萍叶课题第四单元第12 课《桥》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会写8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短句。 3.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4. 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过程与 方法 1.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短句。 2.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感受老支书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内容教师活动(问题设置)学生活动二备记录第一课时 一、视频导入, 创设情境。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 三、深入品读, 感悟人物形 象。 1.播放山洪暴发的视频。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场面?可以用一个词 语来概括吗? 3.介绍作者及小说文体。 (解决问题:了解创作背景及文体。) 1.听范读、初读。 2.认读生字、学习多音字。 3.理解词语。 4.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5.指导书写。 (解决问题:识记生字,感知课文大意。) 1.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天灾? 2.此时此刻,村民们是什么表现? 3.老支书是怎么做的?找出描写老支书的 句子。 4.找出对老支书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从中你感悟到老支书是一个怎样的人? (解决问题:通过人物神态、语言、动作, 1.观看视频。 2.说感受。 3.了解小说。 1.自由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 3.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 2.画相关句子,做批 注。 3.小组合作讨论。

【精品】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1.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诗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古诗夏日吗?齐背夏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范成大写的一首诗。板书课题,学习“杂”,组词,理解“兴”:兴致,兴趣。引申为即性创作,这里指即性创作的作品。 2.了解作者生平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 3.释题四时田园杂兴:诗人晚年写了一组四季田园杂感诗,共60首,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四时五组,每组12首。都是描写的乡村生活。这里选的是“夏日”的一首。 4.激趣 师:古代有许多关于描写田园的诗歌,为什么这么多的诗人对农村生活这么情有独钟呢?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走进诗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

二、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2.教师领读。 3.学生自由读诗,一边读诗,一边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或字典,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读流利。 4.师指名读并评价。 “杂”是平舌音,“织、昼”是翘舌音,“供”是多音字,担任,从事。可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来弄懂字义后,再让学生明确它在本课读音。 5.小组内自学生字并交流。(可关注学生已有识字的基础,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部件组合、编字谜、找朋友等方法识记,也可以用字理识字的方法来识记。如“耘”,“耒”是古代一种松土的农具,汉字中凡带“耒字旁”的字,都与农具或农作有关。) 6.朗读背诵.。 采用多种形式,师生接读,男女读,组合读,配乐读,想象读,竞赛读,齐读。 (在指导朗读时,要遵循七言诗的规律,同时注意重音。) 三、感知初步 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含义深远,读起来不容易理解,但要学好它也不难,关键是理解句子中关键字,我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老师的资料来进行学习,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如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一个问号,我们等会交流。 注释] 1.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知识点

部编版:八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 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课文解读】 知识点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1)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 (2)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还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背景延伸: ①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 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势不两立。 2.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开始时间及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口号:民主和科学 知识点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针对尊孔复古的逆流,《新青年》强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代表作是鲁迅的《狂人日记》。 (2)提倡民主与科学 它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来的。 (3)抨击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代表作是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延伸理解: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就是要提倡新的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来反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是属于思想革命。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即文学革命。就是要通过简单、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去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从而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力。 2、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部编版gkh教学设计

部编版g k h教学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课题 g k h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声母g、k、h,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g、k、h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画画、打鼓”两个词语,认识“画、打”两个生字。 4.正确朗读儿歌《说话》。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读声母g、k、h,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g、k、h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多媒体课件)导入:春天来了,郊外的景色非常美。爸爸妈妈带着小华去郊外游玩。看,这儿的景色多美呀!说一说,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预设: 生:蓝蓝的天空下,一只白鸽嘴含橄榄枝快乐地飞翔。清清的河水中,几只小蝌蚪在水草丛中做游戏。小朋友玩累了,坐在公园的椅子上喝水。

2.导学:这么美的地方,你们想去吗这么美丽的地方不光是你们想去,就连声母宝宝也跑去玩了。它们还悄悄地和你们玩起了捉迷藏。仔细找一找,图中有哪些声母宝宝(生:ɡ、k、h) 3.揭示课题:ɡ、k、h。学生朗读,教师纠正。 二、动画演示,学习声母 1.学习ɡ。 (1)多媒体课件出示鸽子的图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瞧!飞来一只小白鸽,谁来跟鸽子打个招呼(生:鸽子,你好吗鸽子,你好……) (2)教师指名示范读词语:鸽子。学生读:鸽子。 (3)教学ɡ的发音:老师发现了,如果把鸽子的“鸽”读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ɡ。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 (4)教师指名读声母ɡ,学生开火车读声母ɡ,小组读声母ɡ。 导学:我们会读声母ɡ了,再看看它的样子,你有什么发现你是怎样记住ɡ的如果能把你的发现编成顺口溜就更好了。 预设: 生1:9字带钩ɡɡɡ。 生2:像个花环ɡɡɡ。 生3:鸽子鸽子ɡɡɡ。 生4:倒写6字ɡɡɡ。 2.学习k。 导学: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一下子就交了个新朋友,朋友多了快乐多,我们再来交个新朋友。

部编版《画》教学设计

6《画》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所以本课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展开想象,乐于表达,结合图画感知自然美。 另外,应当明确——古诗是识字的载体,识字始终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这个重点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除了通过反复认读、多次强化巩固认知以外,教学中还要大力开掘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来识字。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等,让识字自然地与阅读、看图、想象、游戏整合在一起,让识字变得更轻松。 课前准备 1.写有反义词的头饰;一幅山水画(题写“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1.教师呈现一幅彩色的大幅的课文插图。(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教师引学: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些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 3.教师引问:会认这四个字吗?引导学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抽读等多种读书方式进行朗读。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图上还有——),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 5.教师导言: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 预设:如生发现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就直接板书课文的四句诗。如不能发现,则直接引导学生与书上的《画》作比较。 6.学生读诗。 7.教师引学:这四句诗中,你们认识哪些字呢?读一读。哪些字不认识?请用铅笔标出来。 设计意图:由看画引入读诗,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发现图中有诗,诗中有画。在读诗看画中认识事物和生字,把读诗、学字引入活动情境中,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致。 二、初读古诗,正确识字 1.学生朗读诗句,对于在自学过程中用铅笔标出不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朗读,同桌互读互考。同桌之间充分发挥合作和帮扶的精神,把会读的大声读一遍。如果发现同桌读错了,一定要教给同桌多读几遍。 3.全班齐读,齐读之后轮读。考查学生是否都会读了。

部编版aieiui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复习旧知 1.师生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参观一个神秘而有趣的地方——汉语拼音乐园。(出示课件:秋天果园、苹果树情境图)秋天到了,看乐园里的果子成熟了,你们想得到这些丰收的果实吗?(生:想。)告诉你们,这些苹果的后面藏着许多拼音宝宝,如果谁能准确地读出来,这个大苹果就属于谁。 2.教师引学:学生摘苹果读拼音。(拼音内容为声母和单韵母) 课件出示: 3.教师引学:我们给苹果分类读拼音,这些苹果可以分两类,那应该怎么分呢?先和同桌研究一下,然后说给大家听。(学生研究后按声母和单韵母分成两类。) 课件出示: 4.这些单韵母宝宝可调皮了,你们看,他们又飞到气球上去玩了,它们飞呀飞,变成了3个新的拼音宝宝,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3个复韵母。(贴课题)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和我们之前学的单韵母有什么不同的吗?(由两个单韵母组成。)像这样由两个单韵母组成的字母叫复韵母,跟老师说:复韵母。 5.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游戏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色的拼音果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把复习旧知寓于游戏活动之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也渗透了“分类认识事物”“归类识字”的思想。 6.二、合作交流,学习韵母 7.出示情境图,引出ai、ei、ui三个复韵母。 8.导言: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几个小弟弟和小妹妹围坐在一起听老奶奶讲故事。(课件出示文中情境图)同学们,你们瞧,他们听得多认真啊! 9. 1.教学复韵母ai。 10.(1)孩子们,看到这位老奶奶,你有没有想到自己的奶奶呀? 11.你爱你的奶奶吗?除了奶奶,你还爱谁呢? 12.预设: 13.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我爱爷爷;我爱老师…… 14.(2)教学ai的发音,认清字形。 15.①把“爱”这个音读成一声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新韵母ai,(课件出示ai)你发现了吗?这位韵母朋友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单韵母有什么不同?(由两个单韵母组成。)像这样由两个单韵母组成的字母叫复韵母,跟老师说:复韵母。

初中部编统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12课【教学设计】《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近代化探索中,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的一场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中清王朝被推翻民国的建立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然而袁世凯称帝北洋军阀的分裂和混战使人们对中国的前途感到迷茫。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以引进新思想为主要目标,从民主、科学、文学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几大领域,展开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这场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中国人民更加执着地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也让中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概况的学习,使学生体会陈独秀等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襟;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内涵和意义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认识民主与科学的传播对于改造中国的积极影响,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教学难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一、导入新课 师中华民国虽然成立,但民主共和制度并没有真正实现,中国社会仍是一片黑暗,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来一度复辟帝制;国内军阀混战愈演愈烈;思想界还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国家形式越来越乱!面对混乱的国家形势和复辟分子掀起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中国思想界爆发了一场空前的浪潮。 二、新课讲授 (一)新文化的背景 (1)袁世凯独裁,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破坏共和; (2)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真正的共和国; (3)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尊孔暗流涌动,新旧思潮冲突。 (二)新文化的兴起(课件展示) 目标:检讨中国传统文化,引进新思想 时间:1915年9月 开始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盼》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部编版教学设计

《盼》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盼》是六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选自作家铁凝的第一本出版小说《夜路》,是一篇儿童文学类的小说。作者以孩子的视角,记述了得到新雨衣,渴望下雨到愿望实现——在雨中穿上了新雨衣的故事。课文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想要穿上雨衣的“我”对雨天的渴盼,穿着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乐,这篇课文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好的童年生活的画面,文中的“我”心底的渴盼更能触动孩子们的心灵,表现了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厘清行文思路,感受小主人公因新雨衣而产生的“盼”。 3.抓重点词句,感受“我”因雨衣而产生的渴盼、急迫、无奈、快乐的心情。 4. 通过捕捉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对话等描写,感受“我”的情感变化,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回味。 2.体会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通过抓住“我”的心理、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我”的情感变化。)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核心问题:作者如何围绕一个“盼”字展开描写,表现小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齐读课题 1.师: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童年生活是美好的、纯真的,童年的乐趣一定会深深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童年时,我们的心底里总藏着自己的一点点渴盼,渴盼着穿上漂亮的衣服,渴盼着好玩的玩具,渴盼着和妈妈外出游玩……作家铁凝小时候又有怎样的渴盼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写的一篇文章——《盼》。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课件出示铁凝的图像。) 铁凝:1957年生于河北赵县,当代著名作家??0??2??0??2。主要著作:《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总计300余万字。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对文本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词:疯甩嚷袖筒斗篷情况瓦蓝酱油腥味嘴唇理直气壮 (1)指名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蒹葭-部编版教学设计

蒹葭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当堂成诵。 2.在诵读、探究中体会《蒹葭》的朦胧之美,鼓励自主表达,了解《蒹葭》在结构上、语言上的特点。 3.激励学生执着追求梦想。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朦胧之美,背诵、默写,如何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读懂、读透诗歌的意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优美的语言,以生活中古典诗词的魅力,引出诗歌文学的总源头,引出课题。 同学们,当你找到了困惑你很久的一个问题的答案时,是否有过“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莫大欣喜?当你在求知的道路上遭遇到挫折与失败时,是否有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激情自励?当你尽情享受“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时,又是否有过“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妙遐想?而当你面对现代社会的纷繁诱惑时,又是否有过“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冷静抉择?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说,古典诗词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同时,在对诗歌的涵咏与体味中,我们的生活也多了一份浓郁的诗情,我们的人生也多了一份理性的思索。因此,我们要感谢诗歌文学的总源头《诗经》,是它,让远古的纯净诗河流淌至今。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在《蒹葭》一诗中聆听一下先民们那纯洁质朴的歌唱!

二、分享查到的关于《诗经》的资料,掌握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被()奉为经典,原本只称《》,或取其整数称《》,后世才称为《诗经》。现存()篇,分为()、()、()三大类。其中“风”共()篇;“雅”共()篇,又分()、();“颂”共()篇。《诗经》句式以()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分别采用()、()、()的表现手法。()、()、()三种诗歌形式,加上()、()、()三种表现手法,合起来被称为《诗经》的“六义”。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和韵味。 1.师配乐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语气、节奏。 2.学生自由、放声、纵情朗读。 强调:读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节奏,更要读出韵味。 要求: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诗的美读出来,至少读两遍。 3.谁能韵味十足地朗读一下?(找一名女生、一名男生分别配乐朗读一遍) 4.全班齐读。 四、积累词汇,明确词义,为描述意境做准备。 1.蒹葭(jiān jiā):芦苇。 2.苍苍:茂盛的样子。下文的“凄凄”“采采”意义相同。 3.伊人:那个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 4.在水一方:在水的那一边,指对岸。方:边。 5.溯洄(sù huí):逆流而上。 6.从:追寻踪迹。之,代“伊人”。 7.阻:险阻,难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