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 格式:docx
  • 大小:95.36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吆喝》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附属学校张焕

上课学生:北京市朝阳区陈经纶中学学生(借外校学生同课异构)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标规定:语文课程在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然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陶,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本篇课文就是一幅书写老北京传统文化的佳作。

新课标规定: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本课第一个环节“找吆喝”就训练了学生浏览课文的能力。

新课标规定: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本课的设计全都基于这一点。

新课标规定: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作者的老北京情怀就在学生的深入赏析中呼之欲出。

北京市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中也规定:初中加强词句的理解和使用,强化学生语文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本课设计就是通过加强语句的理解来强化学生语文阅读的基本能力。

改进意见中还规定:初中要聚焦语言运用,引导学生掌握随文学习的基本词汇、语法知识、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实际运用效果。要重视听说读写的结合,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应用的联系。本课设计巧妙地把听说读写多种能力相结合,尤其是最后“创吆喝”环节,既是对前面阅读环节的检验,又使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语文学科课程价值: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可以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

人格修养。

二、教学背景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

《吆喝》极具时代特色,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较大的学习价值。本文写的是现实中业已渐行渐远的“生活交响曲”,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老北京城街头商贩的吆喝声,那看似平凡、简单,不为人所关注,甚至厌恶的吆喝声,对作者来说,却大有文章,在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美好的回忆和怀念之情。学习本文,要使学生体味到自身日常生活中蕴含着无穷的乐趣,感受到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这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阅读障碍,对于重点、难点较难把握,需要长文短教。

学生情况分析:

教师提前在网络上对于陈经纶学校学生进行了初步的了解,这个学校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是比较高的,学生经过初一学段的阅读训练,应该能用找关键词、句的方法来帮助理解文本内容,这堂课也需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读、圈划中感悟文字,通过读品结合的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在课前对个别学生访谈的时候了解到,该班学生平时比较胆小,整体上发言不是非常踊跃,和陌生教师的第一次接触,有可能会出现上课冷场的现象。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尽量调动。

由于该课文所写的内容距离现在较远,如今的中学生对于旧式的“吆喝”是相当陌生的,这就为教学带来了难度。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录音、录像等媒体使增加学生对“吆喝”的了解,我经过慎重的考虑,觉得以自己学唱老北京吆喝,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启发式、读品结合式。

前期教学状况:应主办方要求,教师前期只是带着学生朗读过一遍课文,初步了解到学生整体发言需要大力调动。

问题、对策:通过搜集老北京原汁原味的吆喝声来吸引学生。精心设计课堂主问题,给学生搭建好台阶,引导他们一步步深入到文本中;通过教师示范,使用快板道具等多种方式鼓励他们克服胆怯心理,激发他们倾诉的欲望。

三、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设计

知识与技能:品析“吆喝”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细读文本,了解“吆喝”这种民俗文化,品析“吆喝”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情感,传承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品析“吆喝”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情感。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内容:

找吆喝:学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章中具体写了哪些吆喝。

评吆喝:学生谈哪一种吆喝能吸引自己,边谈边思考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业怎样的情感。

创吆喝:学生从投影所出示的物品中选择一个,自创吆喝。

教学进程:

1、找吆喝:

浏览课文,找一找文章中具体写了哪些吆喝?

2、评吆喝:

你认为哪一种吆喝最能吸引你,为什么?你从字里行间能品味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3、创吆喝:

从所给物品中选择一个,自创吆喝。

学生活动:倾听教师唱吆喝、找吆喝、赏吆喝、创吆喝。

所需要的教学资源:民俗博物馆搜集的老北京原汁原味的吆喝声,购买快板、民俗服装等道具。

教学指导策略:

首先,教师身着民俗服装、以一句原汁原味的吆喝声,快速吸引学生的目光,能让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融入本课的学习内容。

课堂的主要环节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赏析文中的吆喝,教师先给示范,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中,赏析他们欣赏的吆喝。

创吆喝环节:既是对赏吆喝环节的检测,又温习了吆喝的特点,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从本节课来看,无论是从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由教师的教学效果来看,都比较好。

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借班上课能有这样的学习效果是十分不容易的,毕竟学生面对一个陌生的老师和众多听课老师是需要勇气的,尤其是这个班平时课堂的发言不是很积极。而在这节课中,学生还是非常配合的,他们一开始就被教师有特色的吆喝声吸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己也任选角度赏析吆喝词,而且分析得比较到位,每个人都是紧紧地围绕着文本出发,谈出充分的理由。从学生的语气表情中不难看出,学生喜欢上了这些吆喝,他们觉得有趣、有意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