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选择填空(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选择填空(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选择填空(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选择填空(完整版)

1、学习与教育因素 P4

学习与教育是一个系统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五种要素。

1)学生--主体因素(群体差异--年龄、性别、社会文化差异;个体--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差异);

2)教师--关键因素(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

3)教学内容--主要信息部分(课程内容标准、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材料); 4)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工具;

5)教学环境--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3、最近发展区 P39

实际的发展水平(儿童现有水平)与潜在的水平(在成人指导下或者与更有能力同伴合作时,能够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主张教学应当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教学可以带动发展。

4、支架教学 P41

首先,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发现活动;

其次,教师指导的成分逐渐减少,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发现的地位,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向学生转移;要保证提供的支架一直使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内,在学生能力有所发展的时候,随着学生认知发展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最终,使学生达到独立发现的程度。

5、埃里克森的八阶段论# P43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师从弗洛伊德;

其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一系列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

智力的二因素--智力包括两种潜在的因素:

一种是G 因素,即单一的一般因素,是一种假想的、被用于许多不同任务之中的单一的智力能力,影响个体在所有智力测验中的表现;

另一种是S 因素,即特殊因素,只影响个体在某一种能力测验(如某项能力词汇、算数等)中的表现。

S 因素与智力不相关,因为它只能解释个体在单一测验中的表现,并没有提供综合信息;而G 因素与智力相关,它是一般的总体的因素。 斯皮尔曼认为,G 因素即一般因素才是关键,是由智力活动的个体差异导致的。

7、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 P51

晶体智力:需要较少的专业知识,包括理解复杂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处理数字系列、空间视觉感和图形矩阵项目时所需要的能力;

流体智力:指对从社会文化中习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应用的能力,是在实践即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形成的能力。

8、认知风格(4种)P58-64 认知风格指个体感知、记忆、思维、问题解决、决策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其特征是持久性与一致性。

流体智力:先天能力(30岁高峰);

晶体智力:后天学习(知识、技能等,一生都

在增长),如词汇、一般信息、审美问题等。

9、学习的分类# P114-118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

10、脑特异化 P122

左半球:言语、数学运算(概念形成、逻辑推理等)

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音乐、美术,情绪表达识别)

这种不同脑区执行特定的功能被称为一侧化或特异化。特异化不意味着绝对化,而是说在处理复杂任务时,优势半球将起主要作用,同时非优势半球也参与。

11、发展关键期 P122

大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关键期。脑的不同功能有不同的关键期,某些能力在大脑发展的某一敏感时期最容易获得。

对不同的人来说,脑的不同发展功能的关键期也不完全一直,存在着个体差异,在脑的不同发展上有着不平衡性。

12、经典条件作用论(定义、要素、作用方式)#P131-132

经典条件作用论(巴普洛夫):

是指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

几要素:

无条件刺激:能够自动引起生理或情境反应的刺激;

无条件反应:无需任何训练和经验而自动出现的生理或情绪反应;

中性刺激:不会自动引起生理或情境反应的刺激。

条件刺激:条件作用形成后能够引起生理或情绪反应的刺激。

条件反应:条件作用形成后习得的对条件刺激(以前的中性刺激)作出的反应。

消退:条件作用形成后,由于没有无条件刺激的结合,机体对条件刺激的反应逐渐消失。

泛华:条件作用形成后,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作出条件反应。

分化:只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而对其他相似的刺激不作出条件反应。

、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定义、过程、强化理论)P138

13

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P137 P151

操作性行为是有有机体自身发出的,最初是自发的行为,这些行为由于收到强

化而成为在特定条件中随意的或有目的的操作;

操作性条件作用是操作R-强化S的过程,重要的是跟随操作后的强化即刺激。

操作性条件作用与两个一般的原则相联系:1)任何反应如果随之紧跟强化(奖励)

刺激,这个反应都有重复出现的趋向;2)任何能提高操作反应率的刺激都是强化

刺激。操作性条件作用强调的是行为及其结果,它的形成就是有机体把强化所发

出的操作反应想联系的过程。

P139 强化。

14、强化与惩罚的不同 P138-139

强化:能够增强反应率的后果。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负强化: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惩罚: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比率的刺激或事件。

15、桑代克的学习律 P136

桑代克的学习律(学习遵循三条重要原则):

1)准备律:学习者学习开始前预备定势,有准备+活动=感到满意;无准备+活动、有准备+无活动=烦恼。

2)练习律:刺激反应多次重复,多次练习有助于行为固化;有奖励的练习。

3)效果律:一个动作跟随一个满意效果,那么类似情境中该动作增加。(奖励)

16、替代性学习 P146

是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没有明显的外显行为。人类的大部分学习是替代性学习,它通常是通过观察或聆听1)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2)象征性的或者非人类的(广播中说话的卡通人物或动物)3)电子产品4)印刷品中的。

替代性学习提高了学习的速度,还可以免去人去经历有负面影响的行为后果。

17、替代性强化与自我强化(班杜拉) P148

1)替代性强化(广告效应):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还有情绪反应的唤起。例如,教师强化一个助人行为时,班上的其他人也将花一定时间互帮互助;

2)自我强化:依赖于社会传递的结果。社会向个体传递某一行为标准,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如补习了一年语言的学生为自己设立了一个成绩标准,他将根据自己的成绩评价和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赏或自我批评。

18、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 P160

人们是根据类别或分类系统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或者是借助已有的类别来处理外来信息,或者是有外来信息形成新的类别,也就是,人们同周围世界的所有相互作用都涉及对与现有类别有关的刺激输入进行分类。

布鲁纳进一步认为,人们如果要超越直接的感觉材料,那么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把感觉输入归入某一类别,并根据这一类别进行推理,而且,还要根据其他相关的类别作出推理,这些相关的类别就构成了编码系统。

编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相关的类别作出有层次结构的安排,较高级的类别比较一般些,较低级的类别比较具体些。

在布鲁纳看来,学习就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或改变,也就是说,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形成或改变。是一个人把同类的食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联结成赋予它们意义的结构。

19、三个学习--布鲁纳的发现学习P164、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P165和接受学习P169

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

1)是指学习的内容未直接呈献给学习者,只呈现有关线索和例证。

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到问题的答案。

2)作用:提高智能潜力、是外部奖赏向内部动机转移、学会将来做出发现的最优

方法、帮助记忆。

3)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内在动力、独立性,学习的认知过程,重视知识结构形成。

2、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

1)奥苏贝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有意义学习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任意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A.实质性联系:非字面联系,有意义的关联。例:地球深层处于什么状态?

B.非任意的联系:合理的、逻辑基础上的联系。例:三角形、四边形内角和。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A.学习者须有意义学习心向;

B.认知结构中须有适当知识;

C.积极主动使新旧知识发生作用;

3)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A.表征学习:学习符号代表什么;

B.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共同特征;

C.命题学习:事物之间逻辑关系;

3、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

1)奥苏贝尔认为学习应是通过接受而发生的,而不是通过发现。

2)讲授学习(接受学习):又称语言信息的学习,教师以有组织、有意义的方式将知识讲授给学生。

(强调师生互动、大量利用例证、有组织有序列、归纳演绎、一般-特殊)

3)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定论形式传授给学生,学生只需要接受并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4)讲授教学的原则和技术:

A.逐渐分化原则--首先给予一般概念,再具体分化。

B.整合协调原则--要求帮助学习对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重新整合

C.先行组织者策略(综述、引言、标题等)先于学习任务呈现引导性材料,要求材料概括性高,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及新任务关联。

20、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的理解 P185-187

当代建构注意的基本理论观点包括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

1、知识观P185

1)建构主义者(特别是其中的激进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

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

2)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事物的意义只是人们根据知识经验背景而进行建构的。

2、学习观 P186

(1)首先,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儿童的巨大潜能。

(2)其次,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

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老师传授,而是主动建构,也不可能由他人代替;

学习不是简单的外部知识向内部的转移和传递,而是新旧知识双向互动,意义构建。

学习者的这种知识建构有三个特征:

1)主动建构性。学习者要不断地思考,对各种信息和观念进行加工转换,需要对学习活动进行积极自主的自我管理和调节;

2)社会互动性。学习共同体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形成一定规范和文化;

3)情境性。知识只有通过实际情境中的应用活动才能真正地被人理解。

3、教学观 P186

1)由于知识的动态性及学习的建构过程,教学不再是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激发出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以促进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换和改造。

2)基于建构主义的观点,研究者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思路,如情境性教学、支架式教学和合作学习等;

3)教学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思维活动,促进学校进行意义构建。

21、非结构性知识经验 P190

当今的建构主义者更多地强调在具体情境中形成的非正式的经验背景的作用,即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将它们看成是建构的目标和基础。

22、随机通达教学 P194

随机通达理论认为,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境都是经过改组的,而且目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

这种教学避免抽象地谈概念一般如何运用,而是把概念具体到一定的实例中,并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每个概念的教学都要涵盖到充分的实例,分别用于说明

不同方面的含义,而且各实例都可能同时涉及其他概念。

在这种学习中,学习者可以形成对概念的多角度理解,并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形成背景性经验。有利于学习者针对具体情境建构用于指引问题解决的图示。

23、高级知识获得(获得形式、定义)P193

1)高级知识获得:

即对于某一知识主题的高级学习阶段,学习者需要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形成深刻的、灵活性的知识理解,并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2)高级学习要求学生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广泛而灵活地运用到具体情境中。

在高级知识获得阶段,开始涉及大量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此时教学主要以对知识的理解为基础,通过学徒式的引导而进行。

学习者要解决具体领域的情境性问题必须掌握高级的知识。

24、情境学习、教学P196 P198

1)情境性学习:即情境通过活动来合成知识,知识是情境化的,并且在部分程度上是它所被应用的活动、背景和文化的产物。强调学习、知识、智慧的情境性。2)情境性教学:

是情境性学习观念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A.这种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主张弱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交叉;

B.这种教学的过程与现实的问题解决过程相似,所需要的工具往往隐含于情境当中,教师并不是将提前准备好的内容教给学生,而是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并指导学生的探索;

C.不需要独立于教学过程的测验,而是采用融合式测验,在学习中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本身就反映了学习的效果。

25、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P214

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高动机水平的学生,其成就也高;反之,高成就水平也能导致高的动机水平。成就动机强的被试较之成就动机弱的被试更能坚持学习,学习更有成效。

但是,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并不完全成正比。因此,学习动机存在一个最佳水平;即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随学习动机强度增大而提高,直至达到学习动机最佳强度而最佳,之后随学习动机进一步的增强而下降。

而且,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这种关系因学习者的个性、课题性质、课题材料难易程度等因素而异。

一般来说,从事比较容易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而从事比较困难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

26、自我效能感理论(定义、理解理论内容)P220

1)自我效能感:

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是对自己完成某件事情的能力的信念。

2)结果期望是指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

效能期望是指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成功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

3)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了行为的决定因素;4)自我效能感有以下功能:

A.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

B.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C.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D.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5)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有四个:直接经验(亲身体验)、替代经验(观察示范者)、言语说服、情绪的唤起。

27、认知学徒制P208

知识经验较少的学习者在专家的指导下参与某种真实性的活动,从而获得与该活动有关的知识技能。

28

、成就动机理论与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 P222 (书)

29、归因理论(韦纳)# P226 (书)

归因理论强调认知的观点---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

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和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原因分成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

控制点维度--内部原因、外部原因;

稳定性维度--稳定的、不稳定的;

可控性维度--可控的、不可控的;

基本结论:

1)个人将成功归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会满意有信心,归于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则满意感较少;失败归因于缺少能力或努力,会内疚惭愧,归于太难或运气不好则羞愧较少;

2)在付出同样努力时,能力低的应得更多的奖励;

3)能力低而努力的受到最高评价,能力高而不努力的则受到最低评价。

30、自我决定理论 P232

是一种关于经验选择的潜能,是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个体对行动做出的自由的选择。

31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P251(书)

32、知识的表征(概念、命题、表象、图示、产生式)P254

1)概念:代表着事物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代表一类享有共同特性的人、物体、事件或概念的符号;

2)命题:是意义或概念的最小单元。用于表述一个事实或描述一个状态,通常由一个关系和一个以上的论题组成,关系限制论题;

3)表象:是人们头脑中形成的与现实世界的情境相类似的心理图像,是对事物的物理特征做出连续保留的一种知识形式,是人们保存情境信息与形象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

4)图示:是指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是对范畴的规律性做出编码的一种形式,这些规律既可以是知觉的,也可以是命题式的”;

5)产生式:包含了“如果某种关系满足,那么就执行某种动作的知识,它表明了所要进行的活动以及发生这种活动的条件;

33、迁移的分类 P284

34、迁移的理论与研究(几个“说”的内容)P286

1、形式训练说---训练心理官能

唯心主义;

学校教育中传递知识远不如训练官能重要;

数学利于训练推理能力,拉丁语等利于训练记忆力;

2、相同元素说---相同的要素---桑代克;伍德沃斯

迁移程度在于两种情境相同要素的多寡。相同要素越多,迁移程度越高。

联结主义观点;

3、概括化理论---一般原理的作用---贾德

在经验中学到的原理原则是迁移发生的主要原因;

对原理了解概括的越好,对新情境中学习的迁移越好;

35、心智技能的特点 P303

心智技能又称智慧技能或智力技能。是一种借助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认知活动的方式,如默读、心算、写作、观察和分析等。

分为专门心智技能(即为某种专门的认知活动所需的,默读、心算、打腹稿)和一般心智技能(即广泛用于许多领域的心智技能,如观察、分析、综合、比较)心智技能具有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等特点,主要为内隐的思维操作活动。

活动定向阶段、物质(化)活动阶段、有声的言语活动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37、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P353-354

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

38、学习策略、策略的分类 P365(书)

39、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P370

前摄抑制:所学的信息干扰了之后要学习的信息;(前抑后) 倒摄抑制:后面所学的信息干扰了先前所学信息在记忆中的保存;(后抑前)

40、遗忘曲线和规律 P371

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学习在最初的很短时间里就会发生大量的遗忘。

41、上位学习与下位学习 P167-168

下位学习:先知大,再知小; 上位学习:先知小,再知大;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汇总 1,教育心理学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1.1) 2,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2.1) 4,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与差异性. 5,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 6,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份. 7,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8,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 9,自我监控属于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 10,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 11,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学习三类.(3.1) 12,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它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13,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 14,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15,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学习者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原有知识. 16,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17,所谓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4.1) 18,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 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19,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20,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6.1). 21,如果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

教育心理学练习及答案 第一章填空题 1 律。 2 3 4 证之上的。 5 6 7 8 9、1903 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0、二十世纪60年代,掀起了一股人本主义思潮,罗杰斯(C. Rogers 主,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习的人”。 11、布鲁纳(J. S. Bruner)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上的专题特邀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 学习的影响。 12、二十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 13、1924 14、杜威(J. Dewey 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成为进步教育的带路人。 15、在运用观察法时,观察时间不宜过长,对同一类行为可采用重复观察的方法, 的方式。 16 17 18 下的被试不同质,从而影响实验的精度。

19 实验。 20、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从二十世纪50年代以前集中于学习问题转向对教学问题的极大关注,这种 练习第二章填空题 1、环境决定论的思想从哲学上发轫于英国经验决定论者洛克(J. Locke 2 3、按照艾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儿童在6、7岁-12 4 5 或“可接受原则”。 6 义心理学的影响下产生的现代心理学派别。 7 8 9、动物只对经常受到强化的食物刺激产生分泌条件反射,而对其它近似刺激则产生抑制效应,这种现 10 11 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12 13 式。 14 15 16 17

18 19 201913年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第三章填空题 1 2 3 4 驱力。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教育心理学100题精选及答案

1.在心理科学体系中,基础学科是() A.实验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 2.科学的反射观念是由下列哪一位心理学家建立的?() A.笛卡尔B.谢切诺夫C.巴甫洛夫D.韦克斯勒 3.感性材料是想像活动进行的() A.原因B.动力C.基础D.目标 4.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要经历四个阶段,下列哪一项是其关键的阶段() A.提出问题B.明确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 5.行为主义疗法常用下列哪项心理治疗法() A.疏导宣泄B.当事人中心C.自由联想D.系统脱敏 6.有的青少年抽烟、喝酒,打扮怪异,以此显示自己的() A.独立性B.自我认识C.自尊D.对抗性 7.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A.遗传素质B.早期营养C.环境D.实践活动 8.盲人可以借助自己的触摸觉来代替自己的视觉,这是感觉的() A.补偿B.相互作用C.对比D.适应 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 10.直接表现为对事物的倾心和迷恋是() A.需要B.目的C.动机D.兴趣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1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最全的教育心理学填空

一、填空题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的科学。【学校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____。【初创、发展、成熟、完善】 3.教育心理学是___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应用心理学】 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___等五种要素;由___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5.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___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6.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___。【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7.学生是学习的___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一为___,二为___。【主体】【群体差异】【个体差异】 8.教学媒体是___的载体,是___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等都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9.教学环境包括__和__两个方面。【物质环境】【社会环境】 10.___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学习过程】 11学生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__、__、__、__。【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12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有__、__、__。【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13、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为__,其中纵向指___的学习准备,横向指___的学习准备。【学习准备】【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每个年龄段出现的各个内部因素相互影响】 14.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__、__、__、__。【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5.自我意识是___。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__、__、__、。【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6.智力的差异包括__和__。【个体差异】【群体差异】

300题教育心理学填空题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 1.教育心理学从20年代—50年代受到心理学奠基者【桑代克】的较大影响 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 3.【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的核心内容。 4.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5.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 6.学生的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的差异。 7.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四个阶段。 8.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9.影响心理学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是【遗传】和【环境】 10.根基埃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11.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所发生的【心理变化】 12.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发展】 13.在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个体对刺激比较敏感…【关键期或敏感期】 14.学生现水平经他人帮可以达到较高水平的差距,维果斯基称为【最近发展区】 15.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 16.人格是指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 17.根据加涅的观点,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亚类。 18.奥苏泊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9.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20.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信息加工,信息是以【信息流】的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 21.斯金纳认为有机体有两种行为:一种是应答性行为,一种是【操作性行为】 22.教师应多用正强化塑造学生良性行为,用【消退法】消除消极行为,慎用惩罚。 23.积极诱因使个体产生积极行为,【趋向或接近】某一目标,消极远离或回避某目标。 24.一般来说,动机具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强化功能。 25.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由低到高的五种基本需求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 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6.“身教重于言教”是【替代性强化】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的表现。 27.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 28.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叫着【心向与定势】 29.学生学习了吗(a+b)=ma+mb lgab=lga+lgb,aa这在心理学中称【负迁移】 30.物理学习中的审题技能影响化学审题的应用,这在心理学中称为【正迁移】 31.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32.1有的学生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端,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那个词,这是【感性概括】 33.在读一首诗时,学习1.分钟就能背,随后又学几分钟,增加的附加学习叫【过度学习】 34.一般来说,概念或规则的反例有利于【辨别】正例的传递有利于【概括】的信息。 35.知识的学习类型有【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36.用不同的直观材料或实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这是【变式】 37.在感觉记忆中,信息的存储形式是【视像和声像】 38.下位学习包括【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39.在知识学习的三个阶段中,因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是【同化、保持、应用】 40.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前者分为【感知和表象】 两种水平,后者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41.短时记忆一般包括【直接记忆和工作记忆】两个成分。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下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学生 B.教师 C.学习 D.教学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学生 B.教师 C.教学过程 D.学习过程 3.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学者是() A.皮亚杰 B.桑代克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4.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 A.1877年 B.1879年 C.1903年 D.1913年 5.廖世承在()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A.1903B.1908C.1913D.1924 6.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的是() A.裴斯泰洛齐B.卡普捷列夫C.乌申斯基D.维果斯基 7.教师以非标准化的测验结果判断学生的智力水平,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自信心下降,这违背了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A.发展性 B.整体性 C.系统性 D.教育性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美国心理学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英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等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的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

C.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D.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 9.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认知心理学 D.信息论 10.()即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 A.主动性研究B.反思性研究C.合作性研究D.社会文化研究 11.有人把()比喻为“科学研究的前门”。 A.访谈法B.测验法C.实验法D.观察法 12.教育心理学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扩展了研究领域,同时程序教学兴起的时期大致在()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3.教育心理学是()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A.自然科学 B.普通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理论心理学 14.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一书,认为在生理学、心理学和逻辑学这三个教育学基础中,心理学应放在首位。 A.《大教学论》 B.《人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学大纲》 15.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是() A.个案法 B.测验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产品分析法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汇总解读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初创、发展、成熟、完善。 3.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5.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6.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7.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一为群体差异,二为个体差异。 8.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等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9.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10.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11学生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12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13、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为学习准备,其中纵向指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准备,横向指每个年龄段出现的各个内部因素相互影响的学习准备。 14.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5.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6.智力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17.性格的特征差异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18.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两类。 19.IQ是指智商,它有两种确定方法斯坦福-比纳量表、韦克斯勒量表。 20.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学习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21。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类 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23.加涅后来在早期学习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智慧技能、认知策 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2018年最新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附答案)

2018年最新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附答案) 1、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A A. 个案研究法; B. 观察法; C. 定性研究法; D. 定量研 究法 2、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过程。 B A. 个性心理; B. 心理过程; C. 心理现象; D. 个性倾向 性 3、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 D A. 社会对心理制约; B. 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 心理的发生、发展; D. 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4、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B A. 情绪; B. 情感; C. 心境; D 应激 5、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 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 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 C A. 个案研究法; B. 观察法; C. 定性研究法; D. 定量研 究法 6、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 动机冲突中的()。 B 39 A .趋避冲突; B .双趋冲突; C .双避冲突; D .双重趋避 冲突

7、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D A .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B .环境和教育是 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C .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 关键因素; D .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8、不少大学生恋爱态度呈现轻率化的现象表现为()。 A A . “ 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 ; B . “ 爱人只 有一个,情人可以多个” ; C .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D . “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9、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 A A .具有两面性; B .具有稳定性; C .具有外显性; D .具 有境遇性 10、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 B A .集中性与分散性; B .连续性与阶段性; C .平衡性与差 异性; D .方向性与可逆性 11、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措施体现了外部动机的理论。C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奖惩; D. 间接强化 12、()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 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 D A. 直接强化; B. 间接强化; C. 奖惩; D. 自我强化 13、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实际上是知识()的三种模式。 C

教师招聘测验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选择与填空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选择与填空) 一、填空题 1、从学科范畴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___________________的交叉学科。 2、从学科作用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___,即学的心理活动、教的心理活动及其教与学的互动机制。 4、1903年,______________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5、1924年,_________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此后又陆续编写和翻译了几本教育心理学著作,开创了我国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道路。 6、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不以损害教育对象的发展为基本前提,遵守人道主义的道德要求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贯彻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7、一般意义上讲心理发展主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将教育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如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是因为_____ _________。 9、在教育中我们坚持因材施教是因为___________。 10、小学阶段正是人生心理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_时期。 11、学习是个体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 12、教育心理学的最终价值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思维逐步______________过度。 14、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功、嘉奖是乐观、进取和勤奋人格的基本条件。 15、小学生的社会认知表现出从表面到内部、从简单到复杂、_______________(从身体特征到心理特征)认知特点。 16、学习本质上讲是一种__________行为。 17、根据学习的方式分类可以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___________、机械学习与__________。 18、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主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19、动机既是学习的条件又是学习的_________________。 20、动机可以促进学习,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学习动机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并持之以恒地寻求有关信息。 21、内部动机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 22、一般认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间隔强化好于连续强化,_________________。 23、引起好奇心产生的条件一般认为是_____________、刺激的性质独特、____________。 24、外部强化的恰当使用能够促进个体对自身能力的认识,所以外部强化在_______________条件下会促进内部动机的产生与提高。 25、创设问题情境会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能够激发个体的内部动机。 26、合作的学习环境比竞争的学习环境更容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产生学习上的内在动机。 27、力求成功者的成就动机高,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当人和动物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一种_____________。 30、对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得到普遍认同的是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狭义的知识)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的学习实际上指______________的学习。 31、概念学习是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教育心理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资料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什么? 答:学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的科学。理解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要注意四个要点: 1)学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学科,它要遵循科学的全部规律,具备科学学科应当具备的要求。 2)学校教育心理学并不研究所有的学与教问题,它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 3)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学与教,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与教及其伴随这一过程的有关能力的发展。 4)只有弄清了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才能知识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它以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为核心) 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范围有哪些? 答:学校教育心理学的范围主要包括: 1)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2)学习的基本理论; 3)各种类型的学习; 4)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 5)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因素; 6)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和评定等。 3、学校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及其教学论有何关系? 答:1)学校教育心理学不是普通心理学加教育实际的例子,否则便没有存在的理由。学校教育心理学要利用普通心理学所揭示的关于人的心理的一些普通规律,但有自己专门的对象和理论体系。 2)儿童心理学主要研究不同年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从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特征出发。然而,学校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儿童年龄特征这一重要因素对学校中学与教的影响,目的是为了解决学与教的性质、过程和结果这一特殊的中心问题。 3)学校教育心理学也不同于教育学及其教学论,虽然它们都要涉及教师和学生,学与教等方面的问题,但各自的出发点、范围和方法都有不同。教育学及其教学论主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75678

《教育心理学》新为终考期末复习试题 一、单选题 1.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A A.桑代克 B.冯特 C.班杜拉 D.华生 2.西方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是:C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叶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叶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量的研究方法不包括哪种?D A.实验法 B.问卷调查法 C.测验法 D.文件分析法 4.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B A.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采用精密的实验仪器。 B.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C.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将真实的自然环境与实验条件的控制结合。 D.在运用实验法时,在正式实验前,可进行小样本初试,如有不妥,可进一步修改实验设计。 5.以下哪项不属于测验法的优点?B A.施测简便 B.客观真实性容易受到被试回答问题时的主观性的影响 C.资料易于整理和统计分析 D.所得资料比较真实可靠 6.以下哪种方法比较适合进行特例研究。A A.个案研究法 B.测验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实验法

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是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D A.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 B.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C.德国心理学家斯腾 D.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8.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是:B A.自我中心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9.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儿童的思维具有符号性和逻辑性特征,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并达到了思维的守恒,他的思维处于哪个阶段?A A.具体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 10.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哪种线索为依据C A.内外 B.内部 C.外部 D.以上都不对 11.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包括以下哪种发展。D A.认知 B.情感 C.社会性 D.兴趣 12.认为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的心理学家是:A A.桑代克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1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A A.桑代克 B.奥苏贝尔 C.维果斯基

最全的教育心理学填空题集锦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1、中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中学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这一要素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别差异)。 4、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水平)的差异。 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物质环境包括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包括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 6、(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7、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8、俄国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卡普杰列夫)1877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也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9、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二、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0、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是(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11、我国心理学家把个体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12、小学生以(机械记忆)为主,中学生以(理解记忆)为主。 13、(皮亚杰)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14、皮亚杰认为,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运算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

1、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2、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描述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和指导实践活动。 4、注意的功能为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功能。 5、根据注意的产生和保持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类型。 6、有意注意是主动的、自觉的注意,是注意的各哦机形式。 7、德国心理学家为解释知觉的整体现象曾经归纳出多种原则,其中主要有接近性、相似性、闭合性和连接性等原则。 8、记忆的种类有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9、记忆的基本过程由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组成。 10、识记的是识别和记住客观事物的过程。 11、根据思维所凭借的对象将思维划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1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将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13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思考途径,探索各种可能结论思维。 14、思维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以及具体化、系统化等环节。 15、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6、意志是受意识的支配和调节,经过克服困难及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7、需要、动机和兴趣都是人的个性倾向性即个体动力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他成分都是需要的变化形态。 18、兴趣的品质包括:指向性、广博性、持久性和兴趣的效能性。 19、智力的核心内容是(抽象思维能力) 20、人在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言语能力诸方面都会表现出类型差异。 21、根据个体的理智、情绪、意志在性格结构中占据的优势情况,把人的性格分为理智性、情绪型和一致型。 22、1990年情感智力概念被正式提出。 23、实现教育目的自觉性与坚韧性是教师的一致特征。 24、态度形成一般要经过"顺从到认同再到内化"三个阶段。 25、态度的转变过程一般为"解冻--变化--凝固"三个阶段。 26、教师威信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权利另一个是人格影响即教师本人履行职责的努力和成效。 27、成熟是指个体生理方面的发展。 28、学习需要以个体的一定成熟为其物质基础和自然前提。 29、经验和施展证明,成熟受用尽废退的自然法则所支配。 30、学习必须适应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 31、审题要求学生在理解题意的的同时在头脑中形成课题的影响。 32、技能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联系,使活动方式能够极少需要意识控制,能顺利、完善地进行时才形成。( 33、正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积极的影响,即起促进作用。 34、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监控。 35、学习策略主要有元认知识和体验、学习的调节与控制以及学习方法三个要素构成。 36、元认知在学习策略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指导、调节着学习者的认识过程。 37、监控学习进程,实际上就是根据确定的学习计划,检查评估学习方法与各种学习因素相符程度的过程。 38、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学习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学科学习直接相关的专用型的学习方法;一类是通用性较强的通用型学习方法。 39、知觉策略是指知觉过程中,在元认知活动作用下,家感觉通道,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知觉对象有机

教育心理学填空

教育心理学填空: 1、在认知策略中,(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主要针对陈述性知识,针对程序性知识的有(模式再认策略和动作系列学习策略) 2、元认知策略的种类主要有(元认知计划策略)、(元认知监视策略)和(元认知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主要由四种具体策略组成:(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4、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等人发现,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5、过度学习是必要的。有研究表明,学习熟练程度达到(200%)时,记忆效果最好。 6、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示)和(利用表格)。 十、学习的迁移 7、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划分(正迁移)和(负迁移)。 8、一般说来,正负迁移的产生取决于两种学习在刺激反应之间(相似与相异)的程度。越相似,越能产生正迁移。 9、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而进行的划分(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10、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11、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划分(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12、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叫(正迁移)。 13、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叫做(负迁移)。 14、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叫做(水平)迁移。 15、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叫做(一般)迁移。 教育心理学简答: 10)试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教育改革的启示? 班杜拉吸取了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形成了一种认知---行为主义的模式,而且他重视对社会学习的研究,形成了他很有特色的社会学习理论。 (一)、交互决定论:他认为,个体(主要是认知等个人因素)、环境和行为三者都是相互决定的因素而起作用的,它们彼此之间的影响都是相互的。三者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的性质。 (二)观察学习:1、含义:所谓观察学习,又称为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面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另一重要来源。观察学习可以归纳为三类:(1)直接的观察学习;(2)抽象性观察学习(3)创造性观察。

教育心理学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2.小学教育心理研究的对象是小学教育中() A.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B.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C.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特殊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D.教育过程中的行为 3.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冯特 B.比奈 C.桑代克 D.班杜拉 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 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 D.实验室实验 5.在1960年提出了“课程改革论”的教育心理学家是() A.华生 B.杜威 C.布鲁纳 D.布卢姆 6.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作者是()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寥世承 7.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 A.18世纪 B.19世纪 C.19世纪中叶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8.广义的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学生 B.人和动物 C.动物 D.以上都不是 9.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0.小学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布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关键年龄大约在() A.7岁至8岁 B.10岁至11岁 C.12岁至13岁 D.5岁至6岁 11.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教育与遗传 B.遗传与环境 C.社会与遗传 D.教育与环境 12.儿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 A.多维思维 B.思维的可逆性 C.具体逻辑推理 D.守恒观念形成 13.小学生的个性倾向性主要表现在() A.需要、动机、世界观 B.理想、信念、世界观 C.兴趣、动机、世界观 D.兴趣、爱好、理想 14.“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哪种心理特征?()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动机 15.场独立型概念的提出人是() A.卡特尔 B.威特金 C.吉尔福特 D.列维托夫 16.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是属于()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性强化 17.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有意义学习 18.提出认知发现理论,提倡发现学习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是() A.布鲁纳 B.苛勒 C.奥苏伯尔 D.班杜拉 19.提出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同化的心理学家是() 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加涅. D.杜威

2020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20年《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11、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 A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 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12、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A 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无法确定 13、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12---18岁时期发展的特定目标和任务是( ) A成为自主者的阶段 B发展主动性的阶段 C变得勤奋的阶段 D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 14、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15、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教育心理学概念及填空

教育心理学(概念及填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极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与(人格)两大方面。 3.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 4.认知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属性极其规律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5.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6.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去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7.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的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两方面。 8.人格倾向性是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等。 9.人格特征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10、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临床法个案法 11、实验法就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析的方法。包括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12、测验法就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13、调查法是以收集被试各种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现象的一种方法。调查法可分为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 14、临床法是通过谈话,观察个人的心理现象或行为,系统地、综合性地描述心理现象的方法。 15、个案法是对某个人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他的某种心理现象和行为因素的方法。 16、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实质,探讨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生活服务。具体来说,就是要对人的心理现象(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17、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学的专著。 18、学术界公认,冯特是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1874年出版了《生理心理学原理》,标志现代心理学诞生。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心理学真正意义的诞生。 19、现代心理学的学派纷争: 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即心理经验的构成元素及结合的方式与规律,并主张心理学应该使用实验内省法。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杜威安吉尔 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研究对象是人类和动物的行为。刺激——反应(S——R)就是华生行为主义公式。 完形主义心理学:韦特默考夫卡苛勒 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代表作《梦的解析》潜意识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第一章中学生的身心特征 1、胚胎发育过程:胚种阶段(0~2周)胚胎阶 段(3~8周)胎儿阶段(9~38周) 2、产前环境的影响:生育年龄孕期营养胎 教母亲的情绪 3、人体一共包括八大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 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 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 4、人的神经系统分成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 经系统 5、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6、脑主要由脑干、间脑、小脑三部分构成 7、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 神经组成 8、植物性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 经两个部分。 9、内分泌系统由垂体腺、甲状腺、胸腺、胰 腺、肾上腺、生殖腺等组成,它受自主神经系 统支配,各腺体之间又有互相支配的关系。 10、大脑皮层有三条大的沟裂,即中央沟、外 侧裂、顶枕裂,这些沟裂将半球分为额叶、顶 叶、枕叶和颞业。 11、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是指大脑皮层的不同 部位具有不同的功能。可分为感觉区、运动区、 联合区 12、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 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应。 13、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叫反射弧,它由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 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14、反射一般可分为两大类:无条件反射和条 件反射。 15、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不学即会的反 射。膝跳、眨眼、吮乳、排尿等。 16、条件反射是机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 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是反射活 动的高级形式。看梅会流口水。 17、巴甫洛夫是最早提出经典条件反射的人。 18、斯金纳发明了著名的斯金纳箱。操作性条 件反射也叫工具性条件反射。 19、广义的心理的发生与发展分为种系心理的 发生发展和个体心理的发展。 20、所谓种系心理的发生发展指的从动物到人 类的心理演变过程。它包括两个过程:一个是 动物心理的发生与发展;一个是人类心理的发 生与发展。 21、狭义的心理发展指的是个体的心理发展, 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 中的心理发展。 22、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生各个年龄阶段的 心理发展特点以揭示现代人心理发展的规律。 (1)乳儿期(0—1);(2)婴儿期(1—3);(3) 幼儿期也叫学龄前期(3—6、7)(4)童年期 也叫学龄初期(6、7—11、12)(5)少年期也 叫学龄中期(11、12—14、15);(6)青年初 期也叫学龄晚期(14、15—17、18);(7)青 年中期(19—25)(8)成年期(25—45);(9) 中年期(45—65);(10)老年期(65岁以后) 23、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每个年龄阶段 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 理特征。 24、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阶段性、连续性、 稳定性、可变性的特点。 25、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是心理发展的根本动 力。社会和教育向儿童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并引 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原有的心理水平相矛盾。 26、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因素、自 然环境(空气质量、噪音、社会密度、自然灾 害)、社会文化(文化传统、拷贝世界、学校 教育) 26、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过渡性;闭 锁性、社会性 第三章中学生的学习 1、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 经验并由经验引起相对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 化的过程。 2、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即人在实践 活动中,以语言为工具,积极主动地获得社会 及个体经验的过程。 3、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 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 习;又根据学习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 发现学习。 4、接受学习指的是教育者系统地向学习者传 授知识,学习者以接受的方式学习知识和经 验。发现学习是教师启发学生独立地探索解决 问题的原则和方法,进而获得知识的学习。 5、意义学习的实质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知识 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 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机械学习是学习者并 没有理解学习符号的真实含义,只是在学习内 容与已有的知识结构之间建立一种非本质的、 人为的联系。 6、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学习和品德的学习。 7、知识的学习是通过领会、巩固与应用三个 环节完成的。 8、学习理论有:(1)刺激—反应理论(2)认 知理论(3)社会学习理论 9、刺激—反应理论是由桑代克创立的。被认 为现代心理学之父。他认为,学习的过程在于 形成一定的联结。提出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 联结的增强或减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 练习律: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会因为练习 得到加强;效果律,指奖惩对联结效果有重要 影响,奖励则联结增强,惩罚则联结削弱。 10、布鲁纳的“认知—发现”模型较有代表性, 其基本观点如下:(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 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是一个综合的过程, 包括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 (3)强调各门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认为掌 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有利于理解该学科的内容, 有利于学习内容的记忆和学习迁移,有利于学 生智力的发展和兴趣的形成。 11、社会学习理论是班杜拉所倡导的。观察学 习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一个完整 的观察学习由四个相互关联的过程组成,即注 意过程、保持过程、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 12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结果对另一种学习 的易化或干扰现象。 13、理解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 识未知事物的属性、联系与关系,直至解释其 本质及规律的思维过程。 14知识理解的实质是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 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 性的联系。 15理解的标志:(1)知道“是什么”(2)知道 “为什么”(3)能举例复述(4)融会贯通 16、变式是指不断地变换材料的呈现形式,从 不同角度和方面使非本质特征不断变化,本质 特征保持不变,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17、知识的应用主要指应用已学国的知识解答 各种口头或书面的作业题,以及应用已学国的 知识完成各门学科所规定的练习作业。 18、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趋于完善化 的、自动化的活动方式 19技能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动作 技能(系鞋带)和智力技能(打算盘)两种。 20、练习是技能形成的主要途径,练习的效果 不只是取决于练习的时间和次数,而且取决于 合理的组织、联系方式等因素。 21、动作技能是在练习中形成的,练习使动作 从本质上发生变化。所谓练习就是以掌握一定 的动作(或活动)方式为目标反复操作的过程。 练习不是单纯的反复操作,而是以掌握一定的 活动方式为目标的反复。 22、练习的结果可以用“练习曲线”来表示。 练习曲线也叫学习曲线,是表示一种技能形成 过程中练习次数和练习成绩之间关系的曲线。 23、练习达到一定程度,动作技能成绩会出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