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全书填空题总结(全)

教育心理学全书填空题总结(全)

教育心理学全书填空题总结(全)
教育心理学全书填空题总结(全)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1879年,德国哲学家冯特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并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

3.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大方面。

4.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5.认知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6.人格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

7.人格倾向性是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等

8.人格特征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包括能力、气质、人格。

9.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测验、调查、临床、个案

10.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

11.实验法的特点是主动创造并严格控制条件,实验法在同样条件下是可以重复的,他人是可以验证的。

12.测验法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心理测验有两个基本要求,即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13.测验的种类按规模分为个别和团体;按形式分为文字和非文字;按内容分为智力、成就、态度和人格

14.调查法分为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

15.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理论联系实际

16.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描述心理现象、解释心理活动机制、预测和控制心理行为

17.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基础研究、心理现象研究、心理对象研究、活动领域层次

18.心理学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哲学心理学时期和科学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时期

19.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学的专著。

20.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笛卡儿,认为身和心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本原,认为人的心灵犹如蜡板,上面没有任何痕迹,一切观念都是从后天经验获得的

21.生物学的影响——达尔文——物种起源——人类的起源及性的选择——人与动物的表情——发表了《一个婴儿的生活简史》。

22.生理学的影响——谬勒——他首倡神经特殊能量说认为人类对外界刺激之所以产生感觉之所以能够产生感觉完全有赖于各种不同神经传导所发生的特殊能量所致。

23.赫尔姆霍斯的理论迄今仍然是心理学上解释色觉听觉现象以及视觉经验的重要理论根据

24.费希纳德国首创实验法将物理刺激的变化转换为心理经验的过程,是心理物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奠基人。

25.冯特1879年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1879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6.铁钦纳构造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即心理经验的构成元素及结合的方式与规律,并主张心理学应该使用实验内省法

27.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应当研究人的适应环境中心理的机能作用

28.华生——他提出心理学的行为的科学而不是意思的科学,并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和动物的行为。

29.完美主义心理学——考夫卡——苛勒——韦特默。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不是有若干个元素组合而成的;整体先于部分而纯在并且制约部分的性质与意义。

30.精神分析心理学——佛洛伊德——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思现象。--霍尼--沙利文--弗洛姆。

31.人本质以心理学---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本性、潜能、尊严和价值、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现实问题。--创始人马斯洛---罗杰斯

32.当代心理学的特点---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学派林立、、理论纷争的局面演变为学派相互吸引、互补并存的态势,这标志着心理学走向成熟。

33.1育活动要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2教师工作要有心理指导3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理论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指标

34.教师职业必备的心理素质一、高尚的职业品德二、广博的知识三、完善的人格四、全面的能力五专业的技能

35.教师应掌握的心理辅导技术1关注技术2倾听技术3沉默技术4宣泄技术5探讨技术6画质技术7自我表露技术8行为矫正技术

36.人的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37.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38.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植物神经

39.高级神经活动主要指的就是大脑皮层所完成的条件反射活动。1定位说2整体说3机能系统说4模块说

40.大脑皮层有三条大的沟裂即中央沟、外侧裂、顶枕裂这些沟裂将半球分为额叶、顶叶、和颞叶四个区域

41.发射和反射弧(1)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2)反射弧、实现反射获得的神经通路叫做反射弧,它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42.个体心理发展分为8 个阶段:乳儿期(0~1 岁)、婴儿期(1~3 岁)、幼儿期(3~6、7 岁)、童年期(6、7 岁~11、12 岁)、少年期(11、12 岁~14、15 岁)、青年期(14、15 岁~25 岁)、成年期(25~65 岁)、老年期(65 岁以后)

43.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膝跳、眨眼、吮乳。排尿等属于无条件反射

44.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相同,1它们都是以强化为基础条件,同时都有消退抑制和自然恢复现象。2都可以建立多级条件反射3都有泛化和分化现象。。不同点1在刺激方面不同,经典条件反射中,有机的反应天生就有;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反应是后天塑造起来的。。从神经系统的操作水平来看,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实验中被试的动作是在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产生的,是不随意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在躯体性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随意的行为。

45.促进人类祖先转变成人类有三个前提条件;一手的发展和直立行走;二是劳动;三是语言的产生

46.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阶段性、连续性、稳定性、可变性。

47.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是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

48.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一)1遗传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2生理成熟是指机体结构和机能发育完善程度,他依赖与个体种族遗传的发展程序,有一定规律性。心理成熟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二)自然环境因素(三)社会文化因素1文化传统文化的多样性2文化的共同性

49.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中学生是由儿童向成人过度的时期,是人生发展变化的重中学生发展的一般特征中学生是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是人生发展变化的重大转折时期。一过渡性过渡性即从幼稚期向成熟期的过渡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 1.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既具有儿童期的特点又具有成熟期的特点处于半幼稚、半成熟

的状态。逻辑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2.青年期是人由童年向成年的转变时期各种心理特征逐渐接近成人特别明显的地表现在由对成人的依赖到相对的独立方面。二闭锁性所谓闭锁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它是相对于人的外部行为表现与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一致性而言的。内部的获得时期1记日记2交往不但么坦率了三社会性由于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个体通过社会环境中与人、事、物的交互作用而逐渐学会认识自己、了解别人。四总结重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必须坚持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的共同教育。

50.初中生思维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其思维的(抽象逻辑性)这一特点体现在:(1)运用假设。(2)逻辑推理。(3)运用逻辑法则。与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相呼应,在初中生的思维品质中也显示出明显的矛盾性,主要体现在:

(1)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2)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盲目的追星(3)思维活动中的自我中心的出现。

51.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总特点是:

(1)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及内省性。

(2)高中生的形式逻辑思维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3)(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高中阶段)进入(成熟期)。

高中生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其概念、推理和逻辑法则的运用能力等三个方面的发展特点上。

52.中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1)1.初中生情绪的发展特点。

表现出以下特点:(1)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2)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3)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2.初中生的情感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

(1)自我意识增强,自尊的需要迫切。(2)情感有文饰、内隐和曲折性。(3)情感容易受挫折,忍受能力差。2).高中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由于高中生认知能力、意识水平的提高,其情绪体验呈如下特点:(1)情绪的延续性。(2)情绪的丰富性。(3)情绪的特异性。高中生情感发展表现出以下的特点:(1)情感逐渐由不稳定到稳定。(2)情感丰富多彩,复杂而深刻

53.中学生人格的发展

1.初中生人格的发展特点。

主要表现在:(1)意识高涨。大约在1~3岁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2岁左右有“自我”的意识)初中生阶段自我意识进入第二次飞跃。(2)反抗意识。初中生在结交朋友方面也显示出与儿童完全不同的特点:(1)交友范围缩小。(2)重视友谊。(3)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4)与父母关系的变化。(5)与教师关系的变化。

2.高中生人格的发展特点。与认知能力发展相呼应,高中生的各种人格品质也已趋于稳定和成熟,而且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及生活经验的积累,高中生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1)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2)价值观的确立。(3)自治需求。高中生的自治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与父母的关系;选择职业;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影响高中生产生自治需求的因素包括认知水平、性格特点、家教环境、心理成熟水平等。

54.指导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原则

初中生:(1)初中生心理指导(2)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3)培养乐观向上情绪。高中生:(1)指导学生客观评价现实(2)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3).积极开展文体活动。(4)强化心理素质培训。

54,。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人类的学习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55.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有老师指导,以掌握直接经验为主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形成品德的过程。1.学生的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的2.以掌握直接经验为主3.学生的学习是为了全面发展4.是为未来的实践做准备

56.学习的种类(一.)以学习水平分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系列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原理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二)以学习内容和方式划分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又根据学习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三)以学习内容与结果划分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品德的学习)。

57.刺激反应理论是由(桑代克)创立的。他提出三条学习定律(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

59.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班杜拉)所倡导的(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

60.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任何一种学习都要受到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等的影响,只要有学习,就有迁移。迁移是学习的继续和巩固,又是提高和深化学习的条件,学习与迁移不可分割。

61.学习迁移的种类1按性质分为(正迁移)(负迁移)2按时间顺序分(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根据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分(水平迁移)(垂直迁移)水平迁移也是横向迁移,垂直迁移也称纵向迁移。根据迁移内容不同分为(一般迁移)(具体迁移)

62.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对学习材料的概括水平4.心向与定势。

63.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1确立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2.精选材料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4.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5.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6提高对基本原来的理解水平。

64.知识理解的实质是新知识(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

65.促进知识理解的条件1.实物直观2.模象直观3.言语直观

66.比较有两种(同类事物的比较)(不同类的但是相近或相似的事物比较)

67.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可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1.审题2.相关知识的重现3.课题类化和解题判断的形式。

68.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系统。

69.技能的特点:1是一种完善化了的动作系统,2.技能是以已有经验为基础

70.技能分为(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71.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体按照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72.品德与道德的关系:区别:(1)品德与道德所属范畴不同,道德是社会想象,它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服从于整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属于社会意思形态范畴。而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其形成、发展和变化既受社会规律的制约、又受个体生理、心理活动规律的制约。(2)品德与道德反映的内容不同道德比品德反映的内容广阔的多概括的多。(3)产生的力量源泉不同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是社会需要、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给予道德以力量。而品德产生力量的源泉则是个体的需要。联系:(1)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品德是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体头脑中的反应和在个体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2)道德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在社会道德舆论的熏陶下和道德教育的影响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3)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状况有一定的反作用。即众多的个人品德能够影响社会道德面貌和风气。

73.品德的心理结构(一)道德认识道德认识也称道德观念,是指道德现象,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二)道德情感是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和道德理想,面对现实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产生的倾慕或鄙夷、热爱或憎恶、欣赏或不屑等态度倾向的内心体验,是人的情感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三)道德意志是个人自觉的确立道德目的,克服各种困难,支配自己的道德行为,以实现预期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四)道德行为是指个人受一点信念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的外部活动方式。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志。(五)品德心理成分的交互作用道德认识是道德心理的基础和前提。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换的桥梁。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具体表现和外在标志。品德的形成是这些心理成分之间共同发生作用的综合过程。

74.皮亚杰20世纪30年代系统地研究了儿童的道德判断。

75.科尔伯格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

76.青少年品德心理的特点:(一)逐渐从他律变成自律,伦理道德已经开始形成。(二)处于动荡性向成熟性的过渡。

77.道德品质的培养主要表现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发展方面。

78.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道德知识的掌握)是道德认识形成的前提。(道德信念的确立)是道德认识发展的关键。(道德评价能力)是道德认识发展的标志。

79.青少年品德不良产生的原因:1.家庭教育2.学校教育3.社会环境主观因素:1.缺乏正确的道德观2.意志力薄弱3.好奇心强,盲目模仿4.偶然失足到养成不良习惯。

80.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一)认知因素(二)人格因素(三)人际关系(四)环境因素1.家庭环境2.学校环境3.社会环境

81.学习困难的辅导:1.引导正确认识自我2.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3.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获得成就感4.激发学习困难学生求知欲5.讲究教育教学方法6.创设有利于学习困难学生进步环境。第四章感觉知觉

82.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83.感觉过程包括三个主要环节:(1)对感受器的刺激过程(2)传入神经的活动(3)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质的活动,从而产生感觉经验

84.编码:神经细胞的电事件以某种方式代表或表示作用于机体身上的刺激

85.绝对感受性:是指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

86.光有三个物理特征:波长、振幅及纯度。波长决定了光的色调,振幅表示光的强度,纯度表示饱和度

87.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

88.知觉的种类:(1)空间知觉,是对客观世界三维特征的知觉,具体指物体大小、距离、形状和方位等在头脑中的反映。(2)时间知觉,是对事物发展的延续性、顺序性的知觉,具体表现为对时间的分辨、对时间的确认、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对时间的预测。(3)运动知觉,指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移动速度和人体自身运动状态在人脑中的反映。(4)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89.知觉的特性:(1)选择性(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

90.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它是由预定目的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过程。

91.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目的性强、准确迅速、长期坚持、正确理解

第五章记忆

92.记忆是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93.记忆的过程:(1)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这三个基本环节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2)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指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

过程,它具有选择性的特点(3)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本环节(4)回忆和再认是记忆过程的第三个基本环节,一般来说再认比回忆更容易提取信息(5)记忆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的。

94.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个运动记忆。

95.按记忆的意识参与程度划分,可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96.记忆的构成(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97.感觉记忆是由斯佩林通过实验证明的。

98.感觉记忆的特点:1.感觉记忆在瞬间能储存大量信息。2.感觉记忆的信息保存时间很短。

3.感觉记忆的信息是未经过加工的,是按刺激的物理特征原样直接加以编码和存储的。

4.感觉记忆中的一部分信息由于模式识别而被传送到短时记忆中。并在那里赋予它以意义。99.短时记忆的编码可以分为(听觉编码)(视觉编码)

100.长时记忆是指存储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

101.保持量的测量方法(回忆法)(再认法)(再学法)(重构法)。

10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简答题自己记

103.影响遗忘的因素: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2.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3.学习程度4.情绪体验

104.遗忘的原因:(一)衰退说(二)干扰说1.前摄抑制2.倒摄抑制(三)压抑说(四)提取失败说

105.表象的种类:视觉、听觉、动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二)表象根据范围和概括程度分(个别表象)(一般表象)。(三)遗觉象:在刺激停止作用后,脑中继续保持异常清晰、鲜明的表象,称为(遗觉象)。

106.表象的特征:(一)形象性(二)概括性(三)可操作性。

107.表象是信息编码最基本的形式。

108.佩维奥等人提出(表象)和(言语符号)两种信息编码和贮存系统的假设。

109.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中学生的记忆达到一个新的成熟阶段。(1)自觉地运用有意记忆,同时有效地运用机械记忆(2)多方面的记忆效果达到个体的最佳记忆期。具体表现为:1.形象记忆量随年龄而增加,在初中阶段为最高:2.抽象记忆在初中阶段记忆总量中达到高百分比3.抽象记忆的发展量远高于形象记忆(3)有效地运用各种记忆策略。

110.有效记忆策略:一.复述二.背诵三.结果反馈四.记忆线索。

第六章

111.什么是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和(间接)的反应。思维具有(概括)和(间接)的特点。

112.思维概括是指:思维通过抽取同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和事物的必然联系来反应事物。

113.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能对感官所不能直接把握的或不在眼前的事物,借助于某些媒介与头脑加工来反应,而感知只能反映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114.思维的基本过程:(一)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环节,一切思维活动,从简单到复杂,从概念形成到创造性思维,都离不开脑的分析与综合。综合是在头脑里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各种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考虑的思维过程。分析与综合是同意思维过程中彼此相反而又紧密相联系的过程,是相互依赖、互为条件的。只有把分析与综合结合在一起,才能发现事物的联系和关系,才能更好的认识事物。(二)比较比较就是在头脑中把事物加以对比,确定他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其关系的过程。比较是重要的思维过程,也是重要的思维方法。(三)抽象与概况抽象是把事物的共有特征、本质属性都抽取出来,并对于其不同、不能反省其本质内容的舍弃。概况是将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综合起来,

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过程。人类借助抽象与概况,使其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由特殊上升到一般,实现了认识的飞跃过程。

115.思维的种类;(一)根据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分(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二)根据思维过程中是以日常经验还是以理论为指导来分化,可分为(经验思维)(理论思维)。(三)根据思维结论是否有明确的思考步骤和思维过程中意识的清晰程度

教育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着是教育家撰写的《》。

教育心理学总结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2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 3教师的教学行为包括()环节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策略的改进教学评价的调整 4对于大学生记忆的特征描述 意义识记占优势 记忆的持久性和准确性显著提高 有效记忆方法的掌握与运用更 熟练 5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6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随个体的成长逐渐发展成熟 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 22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 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察觉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社会学习理论是班杜拉提出的 复杂操作技能的形成主要经历 认知阶段操作分解阶段操作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阶段 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包括原型定向 原型操作 原型内化7大学生交往心理差异性的是交往风格不同 交往认知不同交往情感不同 8良好的人机交往有助于大学生的 自我完善 认知他人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或工作效率 9认知主要描述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 10高校教师的角色认知 11 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 社会地位职业道德言行举止 张老师每次跟别人说起自己的职业, 都会充满自豪感。 这说明张老师处于 教师角色信念阶 12 13 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有 正确认识教师职业树立学习榜样积极参与教学实践 师德魅力是教师 的灵魂。 14 15 教师的职业期待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个人魅力崇高的职业道德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扮演的主要角色包括 学生道德发展的向导 知识学习的促进者 学生问题解决的顾 16 17 构成权力性威信的因素传统职位资历 教师威信是指教师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 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 决定 教师威信的人格特征有 资历声望才能品德 18 19 20 21 教师成长的外部途径严厉惩罚激励、帮助学生让学生敬畏 富勒和布朗(Fuller& rown)划分的教师成长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 教学监控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 23 24 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25 26 27 28 29 30 31 根据学习内容不同,学习可分为 知识学习 技能学习 社会规范学习 只有过过抽象和概括,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联系 学生把“会飞”作为所有鸟的本质特征,是变式错误因素造成的。 促进知识的理解的途径有哪些 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 我们把植物分解成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属于知识的分析 在参观了服装博览会后,能够记住一件件新的服装样式和颜色,这属于 形象记忆 在识记“女孩”、“小鸟”、“森林”、“唱歌” 4个词时,可用自然语言把这些离散的词重新组织为 “一个女孩在森林里听小鸟唱歌”,这样便于记忆。这一事例中,运用了语义编码 短时 记忆中存储的信息是有限的,大约 练习是技能形成的条件和途径 32 33 7 ±2组块 34 35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

教育心理学练习及答案 第一章填空题 1 律。 2 3 4 证之上的。 5 6 7 8 9、1903 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0、二十世纪60年代,掀起了一股人本主义思潮,罗杰斯(C. Rogers 主,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习的人”。 11、布鲁纳(J. S. Bruner)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上的专题特邀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 学习的影响。 12、二十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 13、1924 14、杜威(J. Dewey 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成为进步教育的带路人。 15、在运用观察法时,观察时间不宜过长,对同一类行为可采用重复观察的方法, 的方式。 16 17 18 下的被试不同质,从而影响实验的精度。

19 实验。 20、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从二十世纪50年代以前集中于学习问题转向对教学问题的极大关注,这种 练习第二章填空题 1、环境决定论的思想从哲学上发轫于英国经验决定论者洛克(J. Locke 2 3、按照艾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儿童在6、7岁-12 4 5 或“可接受原则”。 6 义心理学的影响下产生的现代心理学派别。 7 8 9、动物只对经常受到强化的食物刺激产生分泌条件反射,而对其它近似刺激则产生抑制效应,这种现 10 11 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12 13 式。 14 15 16 17

18 19 201913年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第三章填空题 1 2 3 4 驱力。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学科教育心理学学习总结

《学科教育心理学》学习总结 这学期,我通过学习了《学科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习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本学科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这也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心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首先通过学习,我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习动机、学习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其次通过认真学习学科教育心理学,我知道了作为一位教师,必须能够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掌握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知识的定义,知识的分类,知识的表征形式,以及元认知和概念学习,这些关于知识学习的内容让我对"知识"二字有了不同的认识,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没学习之前虽然觉得自己很清楚什么是知识,但却不能用准确的文字表达出来,学习了教育心理学后才知道知识是指存在于语言文字符号中的信息,或者说是主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形式。学习了这门课程后,感觉到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了,能用心理学的一些术语和理论来解释学习中的一些现象。在不经意间就会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尝试着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去理解、解释。 而且我认为学习策略的学习这章内容也非常重要,虽然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经常会使用某些策略,但从未系统的考虑过,经过学习,我们可以系统条理的了解我们在学习中所使用的策略。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这部分知识给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辅导,帮助不善于使用学习策略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 作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做到热爱自己的学生,并且要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你对他的关爱,愿意将心中的困惑告诉你,同时要和他一起面对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能轻视你的学生,要尊重他们,和他们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关系,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多赏识你的学生,让他们有成就感,觉得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做到由原来的被迫

教育心理学100题精选及答案

1.在心理科学体系中,基础学科是() A.实验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 2.科学的反射观念是由下列哪一位心理学家建立的?() A.笛卡尔B.谢切诺夫C.巴甫洛夫D.韦克斯勒 3.感性材料是想像活动进行的() A.原因B.动力C.基础D.目标 4.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要经历四个阶段,下列哪一项是其关键的阶段() A.提出问题B.明确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 5.行为主义疗法常用下列哪项心理治疗法() A.疏导宣泄B.当事人中心C.自由联想D.系统脱敏 6.有的青少年抽烟、喝酒,打扮怪异,以此显示自己的() A.独立性B.自我认识C.自尊D.对抗性 7.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A.遗传素质B.早期营养C.环境D.实践活动 8.盲人可以借助自己的触摸觉来代替自己的视觉,这是感觉的() A.补偿B.相互作用C.对比D.适应 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 10.直接表现为对事物的倾心和迷恋是() A.需要B.目的C.动机D.兴趣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1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300题教育心理学填空题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 1.教育心理学从20年代—50年代受到心理学奠基者【桑代克】的较大影响 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 3.【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的核心内容。 4.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5.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 6.学生的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的差异。 7.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四个阶段。 8.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9.影响心理学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是【遗传】和【环境】 10.根基埃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11.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所发生的【心理变化】 12.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发展】 13.在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个体对刺激比较敏感…【关键期或敏感期】 14.学生现水平经他人帮可以达到较高水平的差距,维果斯基称为【最近发展区】 15.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 16.人格是指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 17.根据加涅的观点,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亚类。 18.奥苏泊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9.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20.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信息加工,信息是以【信息流】的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 21.斯金纳认为有机体有两种行为:一种是应答性行为,一种是【操作性行为】 22.教师应多用正强化塑造学生良性行为,用【消退法】消除消极行为,慎用惩罚。 23.积极诱因使个体产生积极行为,【趋向或接近】某一目标,消极远离或回避某目标。 24.一般来说,动机具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强化功能。 25.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由低到高的五种基本需求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 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6.“身教重于言教”是【替代性强化】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的表现。 27.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 28.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叫着【心向与定势】 29.学生学习了吗(a+b)=ma+mb lgab=lga+lgb,aa这在心理学中称【负迁移】 30.物理学习中的审题技能影响化学审题的应用,这在心理学中称为【正迁移】 31.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32.1有的学生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端,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那个词,这是【感性概括】 33.在读一首诗时,学习1.分钟就能背,随后又学几分钟,增加的附加学习叫【过度学习】 34.一般来说,概念或规则的反例有利于【辨别】正例的传递有利于【概括】的信息。 35.知识的学习类型有【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36.用不同的直观材料或实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这是【变式】 37.在感觉记忆中,信息的存储形式是【视像和声像】 38.下位学习包括【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39.在知识学习的三个阶段中,因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是【同化、保持、应用】 40.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前者分为【感知和表象】 两种水平,后者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41.短时记忆一般包括【直接记忆和工作记忆】两个成分。

教师招考通关必背大题(教育心理学)

新课程改革 1、试论述新课程改革要实现的六项具体目标 ①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②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⑤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考试评价制度。 ⑥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2、新课程唱到的教学观有哪些? ①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②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③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④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3、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有哪些? ①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②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④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4、请简述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5、新课程倡导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①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②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 ③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6、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途径有哪些? ①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积极转变教学方式。 ②教育工作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学习形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③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积极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7、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要有哪些改变? 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②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③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④在与其他教育者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8、新课程改革呈现的特点有哪些? ①注重课程的发展性功能。 ②实现课程设置的整合性。 ③关注实施过程和科学评价。 ④进一步加大课程管理的弹性化。 9、新课程评价的特点是什么? ①重视发展,淡化甄别和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②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③强调质性评价,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④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⑤注重过程,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汇总解读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初创、发展、成熟、完善。 3.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5.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6.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7.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一为群体差异,二为个体差异。 8.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等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9.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10.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11学生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12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13、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为学习准备,其中纵向指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准备,横向指每个年龄段出现的各个内部因素相互影响的学习准备。 14.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5.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6.智力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17.性格的特征差异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18.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两类。 19.IQ是指智商,它有两种确定方法斯坦福-比纳量表、韦克斯勒量表。 20.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学习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21。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类 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23.加涅后来在早期学习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智慧技能、认知策 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教师考编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精心整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基本内涵 研究对象&内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同时又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具体来说包括: a.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发展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出版的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该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教育心理学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时期:学科体系基本形成(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第三节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遵循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一、个体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一)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简答题 1. 连续性与阶段性。 2. 定向性与顺序性。 3. 不平衡性。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劳伦兹首先 提出了关键期的概念) 4. 差异性。 (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填空题 1.童年期。 2.少年期。也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填空题 3.青年初期。 二、心理发展的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1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1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2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课件6) ●桑代克学习理论: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桑代克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试误——联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应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1)效果律:指从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2)准备律:指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3)练习律: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率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P56——57)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P81)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67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具体定义为: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简单地说,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P157) 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者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P205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一般性策略,它包括一般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与自我调控方式等内容。课件P154 ●元认知。 元认知: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与调节。 P240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所谓的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P276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P426 ●发现学习,有意学习。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P106、107 有意学习:有意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指的是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 种,是心理学与应用学的交叉学科。 2、研究内容:五要素三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研究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 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6、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 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7、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 变化。 8、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9、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2)青年初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10、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11、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12、2岁时口头语言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关键期。 1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 感知运动(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具备了可逆思维 14、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5、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自主敢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敢对内疚感(4-5)勤奋敢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1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18、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3岁)到社会自我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2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21、学生间的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威特金)、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性。 22、世界上著名的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23、性格: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24、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性与顺存性)。 25、学习的实质:(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26、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区别:(1)人类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

教育心理学期末试题库

教育心理学

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新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关于智力与学业成绩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智力越高,学业成绩越好; B、在所有因素中,智力是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 C、中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业成绩最好; D、智力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 3、“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4、奥苏伯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5、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 A、努力; B、能力; C、难度; D、运气 6、提出“试误说”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巴甫洛夫; D、布鲁纳 7、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8、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的行为是()。 A、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B、他总是烟酒不离; C、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 D、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 9、在日常经验中感到,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保持牢固,这种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A、双重编码理论; B、加工深度说; C、图式理论; D、知识分类学习论。 10、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儿童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学习屡受挫折的儿童对学习抱极 态度。这种现象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A、效果律; B、经典条件反射; C、认知失调; D、社会学习论 11、某同学背一首诗,读12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读()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75678

《教育心理学》新为终考期末复习试题 一、单选题 1.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A A.桑代克 B.冯特 C.班杜拉 D.华生 2.西方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是:C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叶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叶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量的研究方法不包括哪种?D A.实验法 B.问卷调查法 C.测验法 D.文件分析法 4.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B A.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采用精密的实验仪器。 B.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C.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将真实的自然环境与实验条件的控制结合。 D.在运用实验法时,在正式实验前,可进行小样本初试,如有不妥,可进一步修改实验设计。 5.以下哪项不属于测验法的优点?B A.施测简便 B.客观真实性容易受到被试回答问题时的主观性的影响 C.资料易于整理和统计分析 D.所得资料比较真实可靠 6.以下哪种方法比较适合进行特例研究。A A.个案研究法 B.测验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实验法

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是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D A.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 B.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C.德国心理学家斯腾 D.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8.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是:B A.自我中心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9.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儿童的思维具有符号性和逻辑性特征,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并达到了思维的守恒,他的思维处于哪个阶段?A A.具体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 10.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哪种线索为依据C A.内外 B.内部 C.外部 D.以上都不对 11.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包括以下哪种发展。D A.认知 B.情感 C.社会性 D.兴趣 12.认为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的心理学家是:A A.桑代克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1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A A.桑代克 B.奥苏贝尔 C.维果斯基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专升本)第一套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专升本) 第一套 (注:共40题,提供正确答案38题,每题2.5分,可得95分) 一、单选题。 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B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C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3、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A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4、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D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5、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D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6、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率。这是运用了:( B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交式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7、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交通性、独创

性和:( C ) A.多样性 B.迅速性 C.流畅性 D.价值性 8、一般说来,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创优,即依从、认同和:( A ) A.内化 B.行为 C.实行 D.反馈 9、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 A )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 10、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 B )

2020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20年《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11、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 A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 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12、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A 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无法确定 13、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12---18岁时期发展的特定目标和任务是( ) A成为自主者的阶段 B发展主动性的阶段 C变得勤奋的阶段 D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 14、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15、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