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集

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集

本文简要回顾了航空装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工程发展历史,在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保障性与可靠性、维修性的关系,突出阐述了RMS工程的重要作用。

1、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在航空装备上的发展历史简介

1.1 国外发展历史

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Reliability,Maintainability and Supportability,简写RMS)技术在国外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工程技术学科,并在工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0年代是可靠性工程兴起的年代,1957年美军发布的《军用电子设备可靠性》报告,成为可靠性工程的奠基性文件,标志了可靠性技术的成熟。

60年代开始了维修性研究,维修性和可靠性成为姐妹学科得到迅速发展,并逐步进入工程应用。在这一期间美军发布了一系列可靠性维修性军用标准,并在F-15A等第三代战斗机研制中开始开展可靠性维修性分析、设计和试验。

80年代,由于第三代战斗机存在严重的保障问题,使飞机的战备完好性降低(40%~50%),使用和保障费用增加(约占全寿命费用的60%),保障性引起军方重視,而可靠性维修性作为保障性的基础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在此期间,美国防部颁发了相关条例,使可靠性维修性的管理走向制度化。

90年代以来强调经济承受性,在F-35新一代战斗机研制中,美军把RMS作为降低全寿命费用的重要工具,推行费用作为独立变量的方针,广泛采用建模与仿真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和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等,以确保RMS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大大降低飞机的研制费用、使用和保障费用以及全寿命费用。

1.2 我国航空装备上的发展进程

我国对可靠性问题的研究较晚。纵观中国航空装备RMS工程的诞生和发展过程,大致分为如下3个阶段:

(1)航空装备RMS工程的萌芽和形成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鉴于飞机外贸出口的需求,产品寿命短成为当时必须予以解决的关键问题,由此导致了国内航空界寿命观念的变革,即从“保证期内绝对无故障”到“耗损型故障的合理控制”,从单一的“保证期”概念到“首翻期”的应用,从“定寿”到“延寿”最后到耐久性设计,可以说中国航空装备RMS工程起步于对“寿命”认识的逐渐深化。

(2)航空装备RMS工程的成长阶段。从80年代中到90年代中,随着新机(新品)自行研制需求的出现,促进了可靠性维修性设计分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确立了可靠性、维修性工程在型号系统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航空装备RMS工程的全面发展阶段。从90年代中至今,在型号研制中,可靠性、维修性设计与试验工作已初步成为一项规范化的工程活动。我国自行研制的教练机已第一次走过了可靠性维修性工程的全过程。耐久性技术继续深入发展,定、延寿工作在军机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新机研制的需求,测试性、保障性工作开始进入工程领域,在现役民用和军用飞机中应用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RCMA)技术,取得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及军事效益,使这项保障性分析技术初显实效。

2、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的概念与联系

2.1 基本概念

基本可靠性即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无故障的持续时间或概率,其目的就是使设计的产品不出或尽量少出故障。

维修性是产品在运用规定的程序和资源,在每个规定的维修级别上,由规定技术等级的人员进行维修时,产品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其目的就是使装备在故障时,可以尽可能方便、迅速的得到维修。它决定了装备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维修种类和工作量。

保障性是指装备的设计特性和计划的保障资源满足平时战备和战时使用要求的能力。

2.2 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的关系

在设计研制阶段,可靠性是目的,维修性、保障性是补充;在使用阶段,可靠性是基础,维修性、保障性是手段;在维修、维护阶段,保障性是基础,维修性是桥梁,可靠性是目的。

可靠性必须是建立在满足技术要求基础上的持续可靠性;维修性要建立在通用、快捷、非专业化及经济基础上;保障性的原则则是能少则少、能减则减、能轻则轻、能合则合、能免则免。

可靠性在设计时是着眼于减少或消灭故障,而维修性则是着眼于以最短的时间、最低限度的保障资源和最省的费用,使设备保持或恢复到良好状态。要消灭某一种特定故障是可能的,但要消灭一切故障是不可能的,事实上没有哪一种装备的可靠性是100%的,需要通过恰当的维修来保持和恢复。因此,维修性是可靠性必不可少的补充。

在航空装备的全寿命期间,如果没有高的可靠性作“后盾”,或者在其服役期内不能通过维修长期保持其性能,甚至动辄难以修复,那么就不能为部队作战、训练等任务的完成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设备就无保障性可言。可以说,航空装备的维修性和可靠性是保障性的重要条件,而保障性则是可靠性与维修性的归宿。

3 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的重要作用

提高飞机各部件的可靠性,将减少飞机发生故障的次数,提高飞机的战备完好率,保证飞机连续出动的能力,同时还将提高飞机持续作战和完成任务的能力,从而提高飞机的作战能力。

改进维修性,减少飞机在地面维护和修理的停机时间以及再次出动的准备时间,能提高出动率,同时还可以减少飞机战伤修理时间,提高再次投入作战的能力。另外,可靠性的提高,也将减少维修次数。维修性的改进将提高维修工作效率,减少维修人力,减少备件供应,进而降低费用,提高飞机的系统效能。

4 结束语

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对航空工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的作用。我国航空装备RMS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虽然近年来我国航空装备RMS工程在管理、应用、技术研究和基础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可靠性维修性标准术语

可靠性维修性标准术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3178-94 [可靠性维修性术语] 产品 item 修理的产品 repaired item 不修理的产品 non-repaired item 服务 service 规定功能 required function 时刻 instant of time 时间区间 time interval 持续时间 time duration 累积时间 accumulated time 量度 measure 工作 operation 修改(对产品而言) modification (of an item) 效能 effectiveness 固有能力 capability 耐久性 durability 可靠性 reliability 维修性 maintainability 维修保障性 maintenance support performance 可用性 availability 可信性 dependability 失效 failure

致命失效 critical failure 非致命失效 non-critical failure 误用失效 misuse failure 误操作失效 mishandling failure 弱质失效 weakness failure 设计失效 design failure 制造失效 manufacture failure 老化失效;耗损失效 ageing failure; wear-out failure 突然失效 sudden failure 渐变失效;漂移失效 gradual failure; drift failure 灾变失效 cataleptic failure 关联失效 relevant failure 非关联失效 non-relevant failure 独立失效 primary failure 从属失效 secondary failure 失效原因 failure cause 失效机理 failure mechanism 系统性失效;重复性失效 systematic failure; reproducible failure 完全失效 complete failure 退化失效 degradation failure 部分失效 partial failure 故障 fault 致命故障 critical fault 非致命故障 non-critical fault

可靠性名词解释

可靠性名词解释 可靠性名词解释 可靠性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区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维修性为了保持或恢复产品能完成规定功能而采取的技术管理措施仅适用于可维修产品有效性可维修产品在某时刻具有或维持规定功能的能力 储存寿命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产品从开始储存到丧失其规定功能的时间 可靠性三大指标 可靠度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累计失效概率产品在规定条件和规定时间内失效的概率 失效概率密度累计失效概率对时间的变化率 失效率工作到某时刻尚未失效的产品在该时刻后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 平均失效率对不可修复产品是指在一个规定时间内总失效产品数与全体产品的累计工作时间之比 对可修复的产品是指在使用寿命期内的某个观测期间所有产品的故障发生总数与总累计工作时间之比 失效率单位菲特 1000个产品工作1Mh小时后只有一个失效 MTBF 可维修产品的平均寿命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MTTF 不可维修产品的平均寿命失效前的平均工作时间 串联系统当一个系统中任何一个单元失效时系统就失效 提高串联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1提高单元可靠性减小失效率 2减少串联单元数目 3等效缩短任务时间 并联系统当一个系统中所有单元都失效时系统才失效 提高并联系统可靠性的措施1提高单元的可靠性2等效缩短任务时间 3增加并联系统单元的数目 混联系统由串联系统和并联系统混合组成的系统

表决系统n中取k好系统要求组成系统的n个单元中有k个或k 个以上完好系统才工作 n中取k坏系统组成系统的n个单元中有k个或k个以上失效系统就不能正常工作 储备系统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还可以储备一些单元以便当工作单元失效时立即能由储备单元接替 路集系统中单元状态变量的一种子集在该子集以外所有单元失效的情况下子集中所有单元工作时系统工作最小路集MPS 该路集每一个单元单独失效都会引起系统失效 割集该子集以外所有单元均工作的情况下子集中所有单元失效时系统失效 最小割集MCS 该割集中的每一个单元单独工作都会引起系统工作可靠性预计包括基本可靠性预计和任务可靠性预计 基本可靠性预计用于估计由于产品不可靠将导致对维修与后勤保障的要求 任务可靠性预计用于估算产品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完成其规定功能的概率 可靠性预计的一般程序 明确产品的目的用途任务性能参数及是失效条件 确定产品的组成部分各个基本单元 绘制可靠性框图 确定产品所处环境 确定产品的应力 确定产品失效分布 确定产品的失效率 建立产品的可靠性模型 预计产品可靠性 编写预计报告 可靠性分配是将设计的系统可靠度合理地细分给系统中每一个单元的一种方法 可靠性估计建立可靠性指标发现薄弱环节为可靠性试验提供依据

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集

本文简要回顾了航空装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工程发展历史,在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保障性与可靠性、维修性的关系,突出阐述了RMS工程的重要作用。 1、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在航空装备上的发展历史简介 1.1 国外发展历史 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Reliability,Maintainability and Supportability,简写RMS)技术在国外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工程技术学科,并在工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0年代是可靠性工程兴起的年代,1957年美军发布的《军用电子设备可靠性》报告,成为可靠性工程的奠基性文件,标志了可靠性技术的成熟。 60年代开始了维修性研究,维修性和可靠性成为姐妹学科得到迅速发展,并逐步进入工程应用。在这一期间美军发布了一系列可靠性维修性军用标准,并在F-15A等第三代战斗机研制中开始开展可靠性维修性分析、设计和试验。 80年代,由于第三代战斗机存在严重的保障问题,使飞机的战备完好性降低(40%~50%),使用和保障费用增加(约占全寿命费用的60%),保障性引起军方重視,而可靠性维修性作为保障性的基础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在此期间,美国防部颁发了相关条例,使可靠性维修性的管理走向制度化。 90年代以来强调经济承受性,在F-35新一代战斗机研制中,美军把RMS作为降低全寿命费用的重要工具,推行费用作为独立变量的方针,广泛采用建模与仿真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和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等,以确保RMS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大大降低飞机的研制费用、使用和保障费用以及全寿命费用。 1.2 我国航空装备上的发展进程 我国对可靠性问题的研究较晚。纵观中国航空装备RMS工程的诞生和发展过程,大致分为如下3个阶段: (1)航空装备RMS工程的萌芽和形成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鉴于飞机外贸出口的需求,产品寿命短成为当时必须予以解决的关键问题,由此导致了国内航空界寿命观念的变革,即从“保证期内绝对无故障”到“耗损型故障的合理控制”,从单一的“保证期”概念到“首翻期”的应用,从“定寿”到“延寿”最后到耐久性设计,可以说中国航空装备RMS工程起步于对“寿命”认识的逐渐深化。 (2)航空装备RMS工程的成长阶段。从80年代中到90年代中,随着新机(新品)自行研制需求的出现,促进了可靠性维修性设计分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确立了可靠性、维修性工程在型号系统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航空装备RMS工程的全面发展阶段。从90年代中至今,在型号研制中,可靠性、维修性设计与试验工作已初步成为一项规范化的工程活动。我国自行研制的教练机已第一次走过了可靠性维修性工程的全过程。耐久性技术继续深入发展,定、延寿工作在军机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新机研制的需求,测试性、保障性工作开始进入工程领域,在现役民用和军用飞机中应用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RCMA)技术,取得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及军事效益,使这项保障性分析技术初显实效。 2、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的概念与联系

可靠性术语

可靠性术语 一、加速试验术语 Accelerated life testing 在高于使用应力的应力水平上对单元进行试验的试验策略,目的是加快失效的发生。试验完成后,通过特定方式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以便可根据产品在加速应力下的行为,确定出产品在使用应力下的失效行为剖面。 Arrhenius model 加速寿命试验中使用的一种模型,它可在绝对温度与可靠性之间建立联系。它由瑞典化学家Svante Arrhenius 提出,最初用于定义温度与化学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 Cumulative damage model 一种加速寿命试验模型,用来为时变应力加速试验建模。 Eyring model 一种基于量子力学的加速寿命试验模型,它可在温度作为加速因子时使用。 General log-linear model 一种加速寿命试验模型,它可考虑将多种非热应力作为加速因子。 HALT 高加速寿命试验(Highly Accelerated Life Testing) 。 HASS 高加速应力筛选(Highly Accelerated Stress Screening) 。 Inverse power law 一种加速寿命试验模型,常在加速因子为单个非热应力时使用。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 一种加速寿命试验模型,它可考虑将多种非热应力作为加速因子。 Stress testing 在高于正常工作条件的应力下对单元进行试验,通常是为了引发失效 Temperature-humidity model 一种加速寿命试验模型,可在两个加速因子为温度和湿度时使用

Temperature-non-thermal model 一种加速寿命试验模型,可在两个加速因子为温度及另一非热应力因子时使用 二、寿命分布术语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一种寿命统计分布,它假定要建模的单元具有恒定的失效率 Failure distribution 一种数学模型,它描述随时间发生失效的概率。此函数也称为概率密度函数 (Pdf) ,对它进行积分,可以获取失效时间在给定间隔内取值的概率。此函数是其他重要可靠性函数的基础,这些函数包括可靠性函数、失效率函数和平均寿命。 Gaussian distribution 请见“正态分布”( see Normal distribution )。 Generalized gamma distribution 虽然不像其他寿命分布那样经常用于寿命数据建模,但广义Gamma分布确实能够根据分布的参数值,来模拟Weibull 或对数正态分布等其他分布的属性。虽然通用Gamma分布本身并不经常用于寿命数据建模,但是它具有其他更常用分布的类似性质,因此我们有时可利用它的这种能力,来确定应将其他寿命分布中的哪一种用于特定数据集的建模。 Life distribution 请见“失效分布” ( see Failure distribution )。 Lognormal distribution 一种寿命统计分布,当在产品中物理疲劳成为主要失效模式的重要贡献因素时,常可利用该分布来为产品建模。 Mixed Weibull distribution Weibull 分布的一种变型,用于为包含截然不同分组的数据建模,这些分组可代表产品寿命中的不同失效特性。我们可计算出每个分组各自的Weibull 参数,并可将结果组合在一个混合Weibull 分布中,以在一个函数中表示所有分组。 Normal distribution 一种常见的寿命统计分布,由数学家 C. F. Gauss 提出。此分布是一种钟形连续分布,它关于均值对称,取值范围是从负无穷大到正无穷大。

产品六性

产品实现中的六性解决方案 1、可靠性(reliability)(GJB1405A标准中的2.32):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为了确定和达到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而展开的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活动被称为可靠性工程。可靠性工程活动涉及到装备全寿命过程的各个阶段,其目标是确保新研制和改型的装备达到规定的可靠性要求,保持和提高现现役装备的可靠性水平,以满足装备战备完好性和任务成性要求,降低对保障资源的要求,减少寿命周期费用。不同的装备可以提出不同的可靠性定性要求和定量要求。可靠性定性要求时为了获得可靠的产品,对产品设计、工艺、软件及其他方面提出的非量化要求。可靠性定量要求通常可选择的参数指标有可靠度r (t)、平均故障前时间(mtt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故障率(λ)等。 2、安全性(safety)(GJB1405A标准中的2.34):不导致人员伤亡、危害健康及环境,不给设备或损失能力。如果我们吧危及安全的时间是为特殊的故障,安全性就可理解为可靠性的特例。 1988年,我国发布了国家军用标准GJB450 《装备研制与生产的可靠性通用大纲》。2004年改版为GJB450A 《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GJB450A立足于装备的全寿命过程管理,提出了可靠性工作的五个系列共32个工作项目,并对这些项目在全寿命过程不同阶段的应用给出提示。 3、维修性(maintainability)(GJB1405A标准中的2.33):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回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维修工作与故障的检测、产品的测试紧密相关,所以把及时并准确地确定产品的状态,并隔离其内部故障的能力成为测试性。 4、测试性(testability)(GJB2547 《装备测试性大纲》标准中的3.1):产品能及时、准确地确定其状态(可工作、不可工作或性能下降)并隔离其内部故障的一种设计特性。测试性已发展为一项专门的工程技术,有事我们一般地说维修性时也包含测试性。不同的装备可以提出不同的维修性定性要求和定量要求。维修性定性要求是为了使产品能方便快捷地保持和回复其功能,对产品设计、工艺、软件及其他方面提出的非量化要求。维修性定量要求可以选择以下适当的参数和指标提出,如,平均修复时间(mttr)、平均预防性维修时间、维修停机时间率、、维修工时率、恢复功能用的任务时间(mttrf)。在测试性方面,主要有故障检测率(fdr)、guzhanggelilv (fir)虚警率(far)。 1987年发布的国家军用标准GJB368 《装备维修性通用规范》以及后来改版的GJB368B 《装备维修性通用要求》,提出装备维修性要求的原则和开展维修性涉及与分析、维修性验证和管理工作的五个系列共22个工作项目。该标准已被广泛引用与研制任务书、合同、工作说明的等文件。 5、保障性(supportability)(GJB1405A标准中的2.35):装备的设计特性和计划的保障资源满足婆娘更是战备和战时使用要求的能力。保障性也是产品的一种质量特性,为确定和达到产品保障性要求而开展的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活动就是综合保障工作,或称保障性工程。 “好保障”、“保障好”六个字是综合保障问题的简单概括。 1999年,总装备部发布了国家军用标准GJB3872 《装备综合保障通用要求》,该标准系统地阐明了装备综合保障各项工作的目的、要求和应注意的事项,对装备使用部门和单位提出保障性要求,对装备研制单位开展综合保障工作以及编制有关技术和合同未年检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此外开展综合保障工作还需要参考GJB1371 《装备保障性分析》、GJG3837 《装备保障分析记录》、GJB1378 《装备预防性维修大纲的指定要求和方法》、GJB2961 《修理级别分析》等标准。 装备保障性要求同样可分为定性要求和定量要求。保障性定性要求在设计特性方面,就是要把装备自身设计得易于保障的那些定性的要求,与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设计中的某些定性要求有密切关系。保障性定性要求在保障资源方面,就是从产品研制开始就要同步考虑和安排提供适宜的保障资源的那些定性要求。如:人力与人员、供应保障、保障设备、技术资料、训练保障、保障设施、包装、装卸、贮存和运输保障、计算机资源等。 保障性的定量要求通常以与战备完好性相关的指标提出,例如:使用可用度(ao)、能执行任务率(mcr)、出动架次率(sgr)、再次出动准备时间。装备保障资源方面的定量要求包括:保障设备利用率、保障设备满足率、备件利用率、

可靠性试验的常用术语

可靠性试验的常用术语 可靠性试验常用术语 试验名称英文简称常用试验条件备注 温度循环 TCT -65℃~150℃, dwell15min, 100cycles 试验设备采用气冷的方式,此温度设置为设备的极限温度 高压蒸煮 PCT 121℃,100RH., 2ATM,96hrs 此试验也称为高压蒸汽,英文也称为autoclave 热冲击 TST -65℃~150℃, dwell15min, 50cycles 此试验原理与温度循环相同,但温度转换速率更快,所以比温度循环更严酷。 稳态湿热 THT 85℃,85%RH., 168hrs 此试验有时是需要加偏置电压的,一般为Vcb=0.7~0.8BVcbo,此时试验为THBT。 易焊性 solderability 235℃,2±0.5s此试验为槽焊法,试验后为10~40倍的显微镜下看管脚的上锡面积。 耐焊接热 SHT 260℃,10±1s模拟焊接过程对产品的影响。 电耐久 Burn in Vce=0.7Bvceo, Ic=P/Vce,168hrs 模拟产品的使用。(条件主要针对三极管) 高温反偏 HTRB 125℃, Vcb=0.7~0.8BVcbo, 168hrs 主要对产品的PN结进行考核。 回流焊 IR reflow Peak temp.240℃ (225℃)只针对SMD产品进行考核,且最多只能做三次。高温贮存 HTST 150℃,168hrs产品的高温寿命考核。 超声波检测 SAT --------- 检测产品的内部离层、气 泡、裂缝。但产品表面一定要平整。 IC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测试 一、使用寿命测试项目(Life test items):EFR, OLT (HTOL), LTOL 1)EFR:早期失效等级测试(Early fail Rate Test ) 2)HTOL/ LTOL:高/低温操作生命期试验(High/ Low Temperature Operating Life ) O u二、环境测试项目(Environmental test items)

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概要

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概要 本文介绍了XXX的企业标准Q/KF·10L·CX701-2011,该标准代替了Q/KF·10L703-2003,旨在规定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的设计要求和实施方法。该标准适用于产品“六性”的设计和管理。 本标准引用了多个规范性文件,其中包括可靠性和维修性工程报告编写一般要求、维修性分配与预计手册、维修性设计技术手册、故障树分析指南、环境适应性、特性分类、装备维修性通用规范、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可靠性维修性术语等。 在术语和定义方面,本标准规定了可靠性和可靠性工程的概念。其中,可靠性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而可靠性工程则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总之,该标准的制定旨在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为企业的发展和客户的满意度提供保障。 本文介绍了产品可靠性研制试验、可靠性增长试验、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等相关概念。其中,寿命剖面描述了产品从交付到寿命终结或退役使用这段时间内所经历的全部事件和环境的时序,可靠性研制试验是为了暴露样机设计和工艺缺陷的试验、分析和改进的过程。可靠性增长试验是为了暴露产品的薄弱环节有计划、有目标的对产品施加模拟实际环境的综合应力和工作应力,以激发故障,分析故障改进设计与工艺,并验证改进措施有效性而进行的试验。维修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保障性是指系统的设计特性和计划的保障资源能满足平时战备及战时使用要求的能力。综合保障是在装备寿命期内,综合考虑装备的保障问题,确定保障性要求,影响装备设计,规划保障并研制保障资源,进行保障性试验与评价,建立保障系统,以最低费用提供所需保障而反复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和技术活动。测试性是指产品能及时并准确地确定其状态(可工作、不可工作或性能下降),并隔离其内部故障的能力。机内测试(BIT)是系统 或设备内部提供的检测和隔离故障的自动测试能力。安全性是

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KFKF X X X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KF·10L·CX701-2011 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 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 编制:校核:审定: 标准化检查:复审:批准: 2011-07-15发布2011-08-01实施 XXX集团有限公司发布 代替Q/KF·10L703-200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 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 1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以下简称“六性”)的设计要求和实施方法。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六性”的设计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JB/Z 23-1991 可靠性和维修性工程报告编写一般要求 GJB/Z 57-1994 维修性分配与预计手册 GJB/Z 91-1997 维修性设计技术手册 GJB/Z 768A-1998 故障树分析指南 GJB 150A-2009 环境适应性 GJB 190-1986 特性分类 GJB 368B-2009 装备维修性通用规范 GJB 450A-2004 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 GJB 451A-2005 可靠性维修性术语 GJB 813-1990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和可靠性预计 GJB 841-1990 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 GJB 899A-2009 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 GJB 900-1991 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 GJB 1032-1990 电子产品环境应力筛选方法 GJB 1371-1992 装备保障性分析 GJB 1391-1992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程序 GJB 1407-1992 可靠性增长试验 GJB 2072-1994 维修性试验与评定 GJB 2547-1995 装备测试性大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品设计方案五性: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测试性及保障性

3 “五性”的定义、联系及区别 3.1 可靠性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的概率度量称为可靠度(GJB451-90)。 可靠性工程:为达到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而进行的一套设计、研制、生产和实验工作。 (GJB451-90) 显然,这个定义适用于各种装备、设备、系统直至零部件的各个产品层次。可靠性是产品的一种能力,持续地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因此,它强调“在规定时间内”;同时,产品能否可靠地完成规定功能与使用条件有关,所以,必须强调“在规定的条件下”。 为了使产品达到规定的可靠性要求,需要在产品研制、使用开展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活动,这些工程活动就是可靠性工程。即:可靠性工程是为了达到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而进行的一套设计、研制、生产和实验工作。(GJB451-90)。实际上,可靠性工程还应当包含产品使用、储存、维修过程中的各种保持和提高可靠性的活动。 3.1.1可靠性要求

3.1.1.1 定性要求 对产品的可靠性要求可以用定性方式来表达,满足这些要求使用中故障少、即使发生故障影响小即可靠。例如,耐环境特别是耐热设计,防潮、防盐雾、防腐蚀设计,抗冲击、振动和噪声设计,抗辐射、电磁兼容性,冗余设计、降额设计等。其中冗余设计可以在部件(单元)可靠性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使系统(设备)达到比较高的可靠性水平。比如,采用并联系统、冷储备系统等。除硬件外,还要考虑软件的可靠性。3.1.1.2 定量要求 可靠性定量要求就是产品的可靠性指标。产品的可靠性水平用可靠性参数来表达,而可靠性参数的要求值就是可靠性指标。常用的产品可靠性参数有故障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以及可靠度。 故障率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产品的故障总数与时间(寿命单位总数)之比。即平均使用或储存一个小时(发射一次或行驶100km)发生的故障次数。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产品寿命单位(时间)总数与故障总次数之比。即平均多少时间发生一次故障。通常可以用故障率的倒数表示。 可靠度R(t)是可靠性的概率表示。即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产品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即:

可靠性的定义及可靠性的基本术语

可靠性的定义及可靠性的基本朮语 可靠性的定义: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的概率度量亦称可靠度。 1.可靠性的基本朮语参见下 1.1 系统system 能够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设备、人员及技术的组合。一个完整的系统应包括在规定的工作环境下,使系统的工作和保障可以达到自给所需的一切设备、有关的设施、器材、软件、服务和人员。 1.2 分系统 subsystem 在系统中执行一种使用功能的组成部分。如数据处理分系统、制导分系统等。 1.3 产品item 一个非限定性的术语,用来泛指任何元器件、零部件、组件、设备、分系统或系统。可以指硬件、软件或两者的结合。 1.4 可修复产品repairable item 可通过修复性维修恢复其全部规定功能的产品。 1.5 不修复产品mot repairable item 不能通过修复性维修恢复其全部规定功能或不值得修复的产品。 1.6 系统效能system effectiveness 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满足给定定量特征和服务要求的能力。它是系统可用性、可信性及固有能力的综合反映。 1.7 可用性 availability 产品在任一随机时刻需要和开始执行任务时,处于可工作或可使用状态的程度。可用性的概率度量亦称可用度。 1.8 战备完好性operational readiness 军事单位接到作战命令时,实施其作战计划的能力。它是在编实力、产品可用性、保障性等的函数。 1.9 可信性 dependability 产品在任务开始时可用性给定的情况下,在规定的任务剖面中的任一随机时刻,能够使用且能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1.10 固有能力capability 产品在给定的内在条件下,满足给定的定量特性要求的自身的能力。如杀伤威力、射程等。 1.11 可靠性 reliability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的概率度量亦称可靠度。 1.12 基本可靠性basic reliability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无故障的持续时间或概率。

可靠性专业术语集

效能effectiveness 系统效能system effectiveness 费用效能cost effectiveness 作战效能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作战适用性operational suitability 持续作战能力sustainability 战备完好性operational readiness 系统战备完好性system operational readiness 系统战备完好性目标system readiness objective 装备完好率materiel readiness 可用性availability 固有可用度inherent availability (Ai) 可达可用度achieved availability (Aa) 使用可用度operational availability (Ao) 能执行任务率mission capable rate (MCR) 出动架次率sortie generation rate (SGR) 在轨可用度orbital availability 可信性dependability 保障性supportability 可靠性reliability 耐久性durability 维修性maintainability 测试性testability 安全性safety 完整性integrity 生存性survivability 生产性producibility 互用性interoperability 兼容性compatibility 经济承受性affordability 能力capability 固有能力capability 作战能力operational capability 初始作战能力initial operational capability (IOC) 全面作战能力full operational capability (FOC)

可靠性设计要求

可靠性设计要求 1适用范帀 本标准规左了可靠性设计的一般要求和详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可靠性设讣工作。 可靠性管理第2部分可靠性程序元素和任务 系统和设备研制生产中的可靠性程序 装备研制与生产的可靠性通用大纲 3名词术语 3. 1 可靠性 reliability 产品在规左的条件下和规圧的时间内,完成规泄功能的能力。 3. 2 可信性 dependab 订ity 产品在任一时刻完成规立功能的能力。它是一个集合性术语,用来表示可用性及其影响 因素: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在不引起混淆和不需要区别的条件下,与可靠性等同使用。 3. 3 测试性 testability 产品能及时并准确地确泄其状态(可工作、不可工作或性能下降),并隔离其内部的一 种设计特性。 3. 4 维修性 maintainab 订ity 产品在规左的条件下和规泄的时间内,按规泄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 规泄状态的能力。 3.5 可靠性要求(目标) 产品可靠性的髙低是由一系列指标来描述的,包括MTBF 值、环境应力范围、EHC 应力 范围等等。这一系列指标就是对产品的可靠性要求或产品的可靠性目标。 3.6可靠性(设计)方案 为实现产品可靠性目标而制立的技术路径和方法。 3.7可靠性(设计)报告 为实现产品可靠性目标而实施的技术路径和方法。 3.8可靠性设计 从制左可靠性目标到提供可靠性(设计)报告的全过程。 3.9 工作项目 GJB 451-90 可靠性维修性术语 GJB 437— 88 军用软件开发规范 GB 4943-1995 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 2引用标准 IEC60300-2-1992 GB6993-86 GJB 450-88

产品设计方案五性: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测试性及保障性

3 “五性”的定义、联系及区别 3.1可靠性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的概率度量称为可靠度(GJB451-90) 。 可靠性工程:为达到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而进行的一套设计、研制、生产和实验工作。 (GJB451-90) 显然,这个定义适用于各种装备、设备、系统直至零部件的各个产品层次。可靠性是产品的一种能力,持续地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因此,它强调“在规定时间内”;同时,产品能否可靠地完成规定功能与使用条件有关,所以,必须强调“在规定的条件下”。 为了使产品达到规定的可靠性要求,需要在产品研制、使用开展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活动,这些工程活动就是可靠性工程。即:可靠性工程是为了达到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而进行的一套设计、研制、生产和实验工作。(GJB451-90) 。实际上,可靠性工程还应当包含产品使用、储存、维修过程中的各种保持和提高可靠性的活动。

3.1.1可靠性要求 3.1.1.1定性要求 对产品的可靠性要求可以用定性方式来表达,满足这些要 求使用中故障少、即使发生故障影响小即可靠。例如,耐环境特别是耐热设计,防潮、防盐雾、防腐蚀设计,抗冲击、振动和噪声设计,抗辐射、电磁兼容性,冗余设计、降额设计等。其中冗余设计可以在部件(单元)可靠性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使系统(设备)达到比较高的可靠性水平。比如,采用并联系统、冷储备系统等。除硬件外,还要考虑软件的可靠性。 3.1.1.2定量要求 可靠性定量要求就是产品的可靠性指标。产品的可靠性水 平用可靠性参数来表达,而可靠性参数的要求值就是可靠性指标。常用的产品可靠性参数有故障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以及可靠度。 故障率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产品的故障总数与时间(寿命单位总数)之比。即平均使用或储存一个小时 (发射一次或行驶100km)发生的故障次数。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产品寿命单位(时间)总数与故障总次数之比。即平均多少时间发生一次故障。通常可以用故障率的倒数表示。 可靠度R(t)是可靠性的概率表示。即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 定时间内,产品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即:

产品设计五性: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测试性及保障性

3 “五性”的定义、联系及区别 3。1 可靠性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的概率度量称为可靠度(GJB451-90)。 可靠性工程:为达到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而进行的一套设计、研制、生产和试验工作。 (GJB451-90)显然,这个定义适用于各种装备、设备、系统直至零部件的各个产品层次。可靠性是产品的一种能力,持续地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因此,它强调“在规定时间内”;同时,产品能否可靠地完成规定功能与使用条件有关,所以,必须强调“在规定的条件下". 为了使产品达到规定的可靠性要求,需要在产品研制、使用开展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活动,这些工程活动就是可靠性工程。即:可靠性工程是为了达到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而进行的一套设计、研制、生产和试验工作。(GJB451—90)。实际上,可靠性工程还应当包含产品使用、储存、维修过程中的各种保持和提高可靠性的活动. 3.1。1可靠性要求 3。1.1.1 定性要求 对产品的可靠性要求可以用定性方式来表达,满足这些要求使用中故障少、即使发生故障影响小即可靠。例如,耐环境特别是耐热设计,防潮、防盐雾、防腐蚀设计,抗冲击、振动和噪声设计,抗辐射、电磁兼容性,冗余设计、降额设计等。其中冗余设计可以在部件(单元)可靠性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使系统(设

备)达到比较高的可靠性水平。比如,采用并联系统、冷储备系统等。除硬件外,还要考虑软件的可靠性。 3。1。1。2 定量要求 可靠性定量要求就是产品的可靠性指标.产品的可靠性水平用可靠性参数来表达,而可靠性参数的要求值就是可靠性指标。常用的产品可靠性参数有故障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以及可靠度. 故障率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产品的故障总数与时间(寿命单位总数)之比。即平均使用或储存一个小时(发射一次或行驶100km)发生的故障次数.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产品寿命单位(时间)总数与故障总次数之比。即平均多少时间发生一次故障。通常可以用故障率的倒数表示。 可靠度R(t)是可靠性的概率表示。即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产品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即: R(t)=P{T〉t} ⏹可靠度R(t) ⏹平均故障前时间(MTTF)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平均严重故障间隔时间(MTBCF) ⏹故障率(λ) ☹  奄$   蠇 ⏹使用寿命、贮存寿命、总寿命、首次大修期限等耐久性指标 相关定义和统计评估方法可参考GJB451A《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

产品设计五性: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测试性及保障性

产品设计五性: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测试性及保障性

3 “五性”的定义、联系及区别 3.1 可靠性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的概率度量称为可靠度(GJB451-90)。 可靠性工程:为达到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而进行的一套设计、研制、生产和试验工作。 (GJB451-90) 显然,这个定义适用于各种装备、设备、系统直至零部件的各个产品层次。可靠性是产品的一种能力,持续地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因此,它强调“在规定时间内”;同时,产品能否可靠地完成规定功能与使用条件有关,所以,必须强调“在规定的条件下”。 为了使产品达到规定的可靠性要求,需要在产品研制、使用开展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活动,这些工程活动就是可靠性工程。即:可靠性工程是为了达到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而进行的一套设计、研制、生产和试验工作。(GJB451-90)。实际上,可靠性工程还应当包含产品使用、储存、维修过程中的各种保持和提高可靠性的活动。 3.1.1可靠性要求

R(t)=P{T>t} ⏹可靠度R(t) ⏹平均故障前时间(MTTF)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平均严重故障间隔时间(MTBCF) ⏹故障率(λ) ⏹使用寿命、贮存寿命、总寿命、首次大修期限等耐 久性指标 相关定义和统计评估方法可参考GJB451A《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 3.2 安全性 安全性描述装备对人员及其它装备或设备所具有的潜在危险。它是评价装备的效能需考虑的因素,通常用危险的严重性等级和危险的可能性等级来综合衡量。装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是密切相关的,可靠性是安全性的基础和前提,但一个可靠的系统不一定是安全的。因此,安全性成为装备的又一重要特性。 3.3 维修性 维修与维修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维修是一个很广的概念,是指保持和恢复产品规定状态的技术与管理活动。通常包

GJB质量管理体系术语

GJB质量管理体系术语

GJB质量管理体系术语 术语是理解GJB/Z9000A系列标准的基础,它统一了标准使用者对标准内容的理解。 一、术语概况 在GB/T19000一2000标准给出的80条术语的基础上,补充了反映军工特殊要求的27条术语,共107条术语。 与军工质量管理有关的27个术语:过程能力(3.1.6)、厂(所)际质量保证体系(3.2.16)、批次管理(3.2.17)、技术状态管理(3.2.18)、关键过程(3.4.6)、特殊过程(3.4.7)、可用性(3.5.5)、可靠性(3.5.6)、维修性(3.5.7)、安全性(3.5.8)、保障性(3.5.9)、适用性(3.5.10)、可生产性(3.5.11)、可检验性(3.5.12)、单元件(3.5.13)、关键特性(3.5.14)、重要特性(3.5.15)、 关键件(3.5.16)、重要件(3.5.17)、不合格品(3.6.14)、多余物(3.6.15)、故障(3.6.16)、质量问题归零(3.6.17)、首件鉴定(3.8.8)、首件三检(3.8.9)、定型(3.8.10)、质量会签(3.8.11)。 这27个术语均为国防科技工业质量与可靠性工作中常用术语。术语的定义来自《条例》、《决定》和现行有效的国家军用标准GJB451-90《可靠性维修性

术语》。 (一) GJB/Z9000A术语的结构 GJB/Z9000A标准从10个方面, 列出了107条术语:1)质量有关的术语; 2)管理有关的术语; 3)组织有关的术语; 4)过程和产品有关的术语; 5)特性有关的术语; 6)合格有关的术语; 7)文件有关的术语; 8)检查有关的术语; 9)审核有关的术语; 10)测量过程质量保证有关的术语。 。 (二)不再使用(删去)的术语(编写文件时注意)不再使用术语共28条:实体、服务、服务提供、采购方、承包方、分承包方、质量要求、社会要求、相容性、互换性、安全性、产品责任、鉴定合格、自检、全面质量管理、管理评审、合同评审、设计评审、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词汇 (一)范围 为了制订和应用质量标准以及便于国际交流中的相互理解,本国际标准规定了有关质量概念的基本术语,它们适用于所有领域。 (二)术语和定义 下列定义中,凡引入字母索引中的术语都用半黑体字印刷,在每个术语的定义中所引用到的其他术语都列出了它们所在编号。给出编号的术语和定义按以下主题分类: --通用术语 --与质量有关的术语 --与质量体系有关的术语 --与工具和技术有关的术语 1.通用术语 (1) 实体 可以单独描述和考虑的事物。

注:实体可以是,例如: --某项活动或过程; --某个产品; --某个组织、体系或人,或者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2) 过程 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注:资源可包括人员、资金、设施、设备、技术和方法。 (3) 程序 为完成某项活动所规定的途径。 注1 许多情况下,程序要形成文件(如质量体系程序)。 注2 已成文的程序,常用"书面程序"或"文件化程序"之关的术语。 注3 "书面程序"通常包括:某项活动的目的和范围,做什么和谁来做,何时、何地和如何做;要用什么材料、设备和文件;以及如何进行控制和记录。 (4) 产品

活动或过程的结果。 注1 产品包括服务、硬件、流程性材料、软件或它们的组合。 注2 产品可以是有形的(如组件或流程性材料)或无形的(如知识或概念),或它们的组合。 注3 产品可以是有意生产的[如提供给顾客或无意中形成的(如污染或有害的影响]。 (5) 服务为了满足顾客需要,在供方和顾客接触之间的活动和供方内部活动所产生的结果。 注1 接触时,供方或顾客可以由人员或设备来代表。 注2 顾客与供方接触时的活动对于服务提供可能很重要。 注3 有形产品的提供或使用可构成服务提供的组成部分。 注4 服务可以与有形产品的制造和提供结合在一起。 (6) 服务提供为提供服务,供方必须开展的活动。 (7) 组织具备自身职能和独立经营管理的公司、社团、商行、企事业或公共机构,或其一部分,不论是否是股份制,也不论是公营的或私营的。 3 / 2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