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铃薯青枯病用什么药

马铃薯青枯病用什么药

马铃薯青枯病用什么药
马铃薯青枯病用什么药

马铃薯青枯病,初期会地上部出现萎蔫,剖开病径,薯块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至粉红色菌丝。

青枯病,植株正午萎蔫,随着病情加重,萎蔫不再恢复

薯块维管束有白色菌脓

传播途径:种传、土传病害;水传、农事操作传播;随伤口侵入。

药剂防治:喷雾可选用德国进口品萃病害专用疫苗套餐,二次稀释后兑水120斤~150斤叶面喷施。采用“335”方法进行治疗新型配方见效快,效果好,没有抗药性。植物内源外源双重治疗效果加倍。配合使用品萃冲施型套餐,处理土壤,杀死病菌,以菌克菌。

产品功效:

1:能有效抑制病原真菌菌丝体的正常生长或直接杀灭病菌对病害有效!抑制病菌孢子新陈代谢,控制细胞再次分裂和分化,同时螯合离子被萌发的病源菌孢子吸收,直接在病源菌内部杀死孢子细胞。

2:施用后迅速破坏病菌蛋白酶而使病菌死亡,能并对植物表面形成一层严密的保护药膜,与植物亲和力较强,耐雨水冲刷;药膜缓慢释放杀菌的因子,有效抑制病菌的萌发和侵人,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常规药剂:春雷霉素、农用链霉素用于拌种;加瑞农、铜大师用于土壤处理。

细菌性病害大全

xx86.2%铜大师 防治细菌有特效 xx种业先锋良种有限公司 细菌性病害名录大全 粮食作物细菌病害: 1、水稻: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基腐病、水稻细菌性褐条病、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2、马铃薯: *马铃薯青枯病、马铃薯软腐病、马铃薯黑胫病、马铃薯环腐病。 3、*甘薯瘟病; 4、xx茎腐病; 5、小麦xx; 6、木薯细菌性枯萎病; 果树细菌病害: 1、*柑桔溃疡病(包括脐橙、橙、柚、文旦、柠檬、巨桔、枳壳、枳橙等); 2、*沙田柚溃疡病; 3、梨根癌病、梨火疫病; 4、桃细菌性穿孔病(包括李、杏、油桃、樱桃等); 5、苹果根癌病;

6、菠萝心腐病; 7、枇杷芽枯病、枇杷癌肿病; 8、核桃黑斑病; 9、猕猴桃溃疡病; 10、芒果细菌性黑斑病; 11、果树细菌性根癌病(包括桃、梨、苹果、板栗、梅、李、杏、葡萄等); 瓜菜类细菌病害: 1、*西瓜细菌性青枯病、西瓜细菌性果腐病; 2、茄科蔬菜青枯病(番茄、茄子、辣椒)软腐病、疮痂病; 3、*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甜瓜、丝瓜) 4、*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细菌性黑腐病、细菌性黑斑病(大白菜、甘蓝、萝卜、花椰菜等) 5、*菜豆细菌性角斑病(菜豆、扁豆、豇豆、豌豆、绿豆等) *菜豆细菌性疫病(菜豆、扁豆、豇豆、、绿豆) 6、*xx瘟病(xx腐败病、xx腐烂病) 7、*瓜类青枯病 8、*辣椒细菌性斑点病(辣椒疮痂病)、辣椒细菌性叶斑病; 9、萝卜黑腐病; 10、葱类细菌性软腐病; 11、莴苣细菌性斑点病;

12、芋艿细菌性斑点病,芋艿腐败病(即芋软腐病、芋艿腐烂病); 13、芹菜软腐病; 14、魔芋软腐病; 15、葱类细菌性软腐病;挪威86.2%铜大师 防治细菌有特效 经济作物类细菌病害: 1、*棉角斑病,棉红叶根腐病; 2、*花生青枯病; 3、油菜黑腐病;、油菜软腐病、油菜细菌性黑斑病; 4、*大豆细菌性叶烧病、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大豆细菌性斑疹病; 5、甜菜软腐病、甜菜细菌性根癌病、甜菜细菌性尾腐病(根尾腐烂病)、甜菜细菌性斑枯病; 6、芝麻细菌性角斑病、芝麻青枯病; 7、*烟草青枯病、烟草角斑病、*烟草野火病、烟草软腐病(空茎病); 8、向日葵细菌性茎腐病; 9、甘蔗白条病; 10、咖啡细菌性叶斑病; 11、xx细菌性叶斑病; 其它作物细菌性病害: 1、xx青枯病、xx细菌性黑枯病、xx疫病; 2、茶树细菌性根癌病;

植物中天然毒素污染与食品安全.

植物中天然毒素污染与食品安全 桑立伟动物是植物中毒是指一些动植物本身含有某种天然有毒成分,由于食用方法不当,或由于贮存条件不当形成某种有毒物质被人食用后引起的中毒。 下面我先讲讲植物中天然毒素对食品安全的危害及控制,动物的放在下次讲。 一、四季豆中毒。 1、食品安全危害 四季豆(扁豆)豆荚含皂素,对消化道有强烈刺激性,可引起出血性炎症并对红细胞有溶解作用,加热100℃,经30min以上,可破坏其毒性;豆粒中含血细胞凝集素,具有血细胞凝集作用。菜豆放置过久,还可产生大量亚硝酸盐,引起变性血红蛋白症。菜豆小鼠灌胃急性半数致死量约19g/kg。 扁豆中毒的可引起出血性炎症,发病快,可在进食后数分钟发病,潜伏期为1~5小时。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上腹部不适或胃部烧灼感,腹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多为水样便,重者可呕血。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四肢麻木,可有胸闷,心慌,冷汗,体温多正常或伴有低热。病程短,多在1~3天内恢复。少数重者可发生溶血性贫血。 2、控制措施

豆角煮熟、煮透至失去原有生绿色;应确保里外熟透,颜色全变,且吃起来没有豆腥味,方可避免发生中毒。 二、毒蕈中毒 1.食品安全危害 蕈类又称蘑菇,属于真菌。我国有可食蕈300余种,毒蕈80多种,其中含剧毒素的有1O多种,分别是褐鳞环柄菇、肉褐麟环柄菇、白毒伞、鳞柄白毒伞、毒伞、秋生盔孢伞、鹿花菌、包脚黑褶伞、毒粉褶菌、残托斑毒伞等,常因误食而中毒,多散发于高温多雨季节。 一种毒蕈可含多种毒素,多种毒蕈也可含有一种毒素。毒素的形成和含量常受环境影响。中毒程度与毒蕈种类、进食量、加工方法及个体差异有关。 根据毒蕈成分,中毒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①胃肠炎型。②神经精神型。③溶血性④肝肾损害型。 2,控制措施 广泛宣传毒蕈中毒的危险性,在采集野生蘑菇时,应在有经验的人指导下迸行,对从未吃过的或不认识的蘑菇不要采食,以防中毒。鉴别蘑菇是否有毒,经验极为重要,但现今唯一可靠的毒菇鉴别方法是根据蘑菇的形态学特征的分类鉴定。所以,公众和一般医务人员难以完成毒菇鉴定,多需要相应的专业人员来进行分类鉴定。 民间有一些识别有毒蘑菇和可食用蘑菇的方法: ①毒蘑多有各种色泽,而且美丽,无毒蘑则多呈白色或茶褐色。 ②菌盖上有肉瘤、菌柄上有菌环和菌托的有毒;反之则无毒。

马铃薯主要病害

马铃薯主要病害 1.1细菌性病害 (1)马铃薯青枯病:英文名:Brown Rot Potato,病原菌学名:Pseudomonas solanacearum(Smith),属单胞杆菌科Pseudomonadaceae、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国际上公认将青枯病病原细菌划分为5个生理小种,寄生马铃薯的是小种1号和3号。小种1号的寄主范围很广,小种3号的寄主范围较窄,主要侵染马铃薯,其次是番茄,还有少数茄科杂草。青枯病是典型维管束病害,病菌从茎基部或根部伤口侵入,病菌侵入维管束后迅速繁殖并堵塞导管,妨碍水分运输导致萎蔫。10~40℃均可发病,一般酸性土发病重。田间土壤含水量高、连阴雨或大雨后转晴气温急剧升高发病重。田间典型症状是叶片、分枝或植株急性萎蔫,枝叶仍保持青绿色时即枯死。有时在一丛马铃薯中,一株枯死而另一株仍保持健康。在病情发展较慢的情况下,也可见到叶片变黄、干枯和植株矮化的症状。发病植株茎秆基部维管束变黄色或黄褐色。将病茎切下一段,断面直立插入蒸馏水中,数分钟后,从茎秆的切面流出黏稠脓形成的乳白色带状物。染病块茎的芽眼变浅裼色或褐色,将薯块沿横切,可见维管组织从脐部变色,严重时整个维管组织环状腐烂,不需要用手挤压,几分钟后块茎切面自动溢出污白色菌脓。病菌随病残组织在土壤中越冬,侵入薯块的病菌在窖里越冬,田间亦可通过灌溉水、雨水、耕作工具、昆虫等扩大传染。带病种薯是此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 (2)马铃薯环腐病:英文名:Ring Rot Disease of Potato,病菌属棒杆菌属(革兰氏阳性菌)的密执安棒菌马铃薯环腐致病变种或称环腐棒杆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sepedonicus (Spieckermann&Kotthoff)。该病是一种细菌性维管束病害,田间发病一般在开花期以后。初期症状为叶脉间褪绿,呈斑驳状,以后逐渐变黄、变枯。叶片边缘也可变黄、变枯,并向上卷曲。由于环境条件和品种抗性的不同,植株症状有明显差异。地上部分染病有枯斑和萎蔫两种类型症状。枯斑型多在植株基部复叶的顶上先发病,叶尖和叶缘及叶脉呈绿色,叶肉为黄绿色或灰绿色,具明显斑驳,且叶尖干枯或向内纵卷,病情向上扩展,致全株枯死;萎蔫型初期则从顶端复叶开始萎蔫,叶缘稍内卷,似缺水状,病情向下扩展,全株叶片开始褪绿,内卷下垂,植株倒伏枯死。块茎表面的症状在轻度为害时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皮色变暗或变褐,芽眼亦变色,但没有菌脓溢出。严重时表皮可出现裂缝。横切病块茎可见维管束变黄色或褐色。轻者只局部维管束变黄,呈不连续的点头变色;重者整个维管束环变色,病菌侵害块茎维管束周围的薄壁组织,呈环状腐烂,故称环腐。当温度10~40℃时、土壤pH6.6~8.4发病较重。带病种薯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最重要传染源。扩大传染的最重要途径是切块茎播种用的切刀。田间生长期间,病菌还可以经雨水、灌溉水等媒体传播。 (3)马铃薯黑胫病:病菌属欧氏杆菌属的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马铃薯黑胫亚种Erwina carotovora subsp.atroseptica(Van Hall)Dye。此病的典型症状是植株茎基中呈墨黑色腐烂。种薯带病原菌,土壤一般不带菌。田间除带病种薯外,还通过灌溉水、雨水或昆虫传播,经伤口侵入致病。主要侵染茎或薯块,从苗期到生育后期均可发病。种薯染病不发芽,或刚发芽即烂在土中,不能出苗。幼苗染病一般株高15~18 cm出现症状,植株矮小,节间短缩,或叶片上卷,褪绿黄化。发病后期,茎基部呈黑色腐烂,整个植株变黄,呈萎蔫状,甚至倒伏、死亡。块茎发病一般是从连结匍匐茎的脐部开始,感病初期,脐部略变色,稍后,病部扩大并呈黑褐

吃土豆中毒了怎么解毒

吃土豆中毒了怎么解毒 土豆又被称作马铃薯,是一种长在土里的食物。有很多人非常喜欢吃土豆。因为土豆做熟了之后有一种非常绵软的感觉。但是并不是所有土豆都可以直接吃的。长了芽的土豆就不能够再吃了,因为长了芽的土豆里面含有毒性。人吃了长芽的土豆会中毒。下面来了解一下吃土豆中毒了,应该怎么解毒? 铃薯(称土豆或洋山芋)是一种常用食物。马铃薯中除含有水分、淀粉、蛋白质等之外,也含有少量的龙葵碱等有害成份,只是其含量极低(0.005%—0.01%),不足以造成中毒。但是马铃薯发芽后,其幼芽和芽眼部分的龙葵碱含量可高达0.3%-0.5%。有数据表明,正常人体一次性食入龙葵碱0.2—0.4克即可引起急性发芽马铃薯中毒。 (一)中毒症状 发芽马铃薯中毒在食后2—4小时发病。表现为:先有咽喉部位刺痒或灼热感,上腹部烧灼感或疼痛,继而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炎症状;中毒较深者可因剧烈吐、泻而有脱水、电解质紊乱和血压下降;此外,还常伴有头晕、头痛、轻度意识障碍等,重症者还出现昏迷和抽搐,最后因心脏衰竭、呼吸中枢麻痹导致死亡。 (二)急救处理 一旦发生发芽马铃薯中毒,应立即对中毒者进行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浓茶洗胃,以减少龙葵碱在体内的进一步吸收;

对于轻症者可让其喝淡盐水或糖水以补充体液纠正失水,重症者则必须立即进行静脉补液及其它相应的对症治疗。 (三)预防措施 马铃薯中毒一般发生在春季及初夏季节,原因是春季潮湿温暖,对马铃薯保管不好,易引起发芽。因此,加强对马铃薯的保管防止发芽是预防中毒的根本保证。 1、注意贮存马铃薯方法。必须贮存在低温、无直射阳光照射的地方,防止其发芽。 2、发芽过多的马铃薯不可食用。 3、对于发芽少许的马铃薯,应深挖掉发芽部分及芽眼周围,然后浸泡半小时以上,弃去浸泡水,再加水煮透才可食用。因龙葵碱遇醋易分解,故在烹调时可适当加些食醋,以加速龙葵碱的破坏,变为无毒。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方法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 马铃薯就是人们常说的土豆,马铃薯含有大量的淀粉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据分析,马铃薯生命力指数为8.6,证明对生命力的提高有效;防病指数为126.67,属于高指数范围。但是马铃薯晚疫病却对马铃薯有着致命的伤害。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症状: 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茎部或叶柄染病现褐色条斑。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或烂掉。 马铃薯发生晚疫病的形态特征: 孢囊梗分枝,每隔一段着生孢子囊处具膨大的节。孢子囊柠檬形,大小2~38×12~23(um),一端具乳突,另端有小柄,易脱落,在水中释放出5~9个肾形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具鞭毛2根,失去鞭毛后变成休止孢子,萌发出芽管,又生穿透钉侵入到寄主体内。菌丝生长适温20~23℃,孢子

囊形成适温19~22℃,10~13℃形成游动孢子,温度高于24℃,孢子囊多直接萌发,孢子囊形成要求相对湿度高。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条件是什么: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大。病叶上的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灌溉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形成病薯,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相对湿度95%以上、18~22℃条件下,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冷凉(10~13℃,保持1~2 小时)又有水滴存在,有利于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温暖(24~25℃,持续5~8小时)有水滴存在,利于孢子囊直接产出芽管。因此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重。种植感病品种,植株又处于开花阶段,只要出现白天22℃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小时以上,夜间10~13℃,叶上有水滴持续11~14小时的高湿条件,本病即可发生,发病后10~14天病害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方法: 1.农药防治方法: 针对西红柿晚疫病可选用南京博士邦农药杀菌剂氟菌 霜霉威和咪鲜松脂铜来进行防治。 功能特点:咪鲜松脂铜为高效、广谱、低毒型杀菌剂,

马铃薯细菌性病害文献综述

马铃薯细菌性病害文献综述 03级植物保护(1)班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又名土豆、洋芋、山药蛋等。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因其营养丰富有“地下苹果”之称。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多种病害危害,其中主要细菌性有以下五种: 1.马铃薯环腐病 2.马铃薯青枯病 3.马铃薯软腐病 4.马铃薯疮痂病 5.马铃薯黑胫病 下面我们从发病症状,病原,发病条件及侵染途径,防治方法四个方面具体讲述。 马铃薯环腐病Potato Ring Rot 马铃薯环腐病又称轮腐病,俗称转圈烂、黄眼圈。1906年首先发现于德国,目前在欧洲、北美、南美及亚洲的部分国家均有发生,是一种世界性的由细菌引起的维管束病害。在我国,此病于20世纪50年代在黑龙江最先发现,60年代在青海、北京等地发生。目前已遍及全国各马铃薯产区,其中以70年代前期为害最为猖獗。1972年内蒙古自治区22个旗县的调查,病株率一般在20%,重病地块减产达60%以上。此病不仅影响产量,还造成贮藏时的烂窖,影响块茎质量。 症状

田间发病一般在开花期以后,初期症状为叶脉间褪绿,呈斑驳状,以后叶片边缘或全叶黄枯,并向上卷曲,发病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而后逐渐向上发展至全株。由于环境条件和品种抗病性的不同,植株症状也有很大差别,它可引起地上部茎叶萎蔫和枯斑,地下部块茎维管束发生环状腐烂。a枯斑型:多在植株基部复叶的顶上先发病,叶尖和叶缘呈绿色,叶肉为黄绿或灰绿色,具明显斑驳,叶尖变褐枯干,叶片向内纵卷,病茎部维管束变褐色。b萎蔫型:从现蕾时发生,叶片自下而上萎蔫枯死,叶缘向叶面纵卷,呈失水状萎蔫,茎基部维管束变淡黄或黄褐色,植株提前枯死。 块茎轻度感病外部无明显症状,随着病势发展,皮色变暗,芽眼发黑枯死,也有表面龟裂,切开后可见维管束呈乳白色或黄褐色的环状部分,轻者用手挤压,流出乳黄色细菌黏液,重病薯块病部变黑褐色,生环状空洞,用手挤压薯皮与薯心易分离,常伴有腐生菌侵入。 马铃薯青枯病和黑胫病也是细菌性病害,与本病有相似之处。青枯病多发生在南方,病叶无黄色斑驳,不上卷,迅速萎蔫死亡,病部维管束变褐明显,病薯的皮层和髓部不分离。黑胫病虽然在北方也有发生,但病薯无明显的维管束环状变褐,也无空环状空洞。此外,两种菌都是革兰氏阴性菌。 病原 病原为密执安棒形杆菌环腐亚种Clavibater michiganense subsp. sepedonicum (Spieckermann & Kotthoff) Davis et al.,异名为:Corynebacterium sepedonicum (Spieck.& Kotth.) Skapt. &Burkh.。菌体短杆状,有的近圆球形或棒状,大小为0.4~0.6μm×0.8~1.2μm;无鞭毛,不能游动;无芽孢和荚膜,好气;革兰氏染色阳性。生长温度范围1~33℃,适温20~23℃,致死温度为56℃,生长最适pH为7~8.4。在液体培养液中,有时成双或四个联生;在培养基上菌落白色,表面光滑,薄而半透明,有光泽;在PDA及牛肉汁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缓慢,5~7d才长成针头大小的菌落;若以新鲜培养物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相连的呈V形、L型、Y形菌体;在

马铃薯病害及其防治汇总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 第一节概述在人类栽培的农作物中, 大概再没有比马铃薯更难以归类的了。它既是大宗粮食作物,又是重要蔬菜和工业原料作物;既是救灾、扶贫作物、又是高产、高效作物;既是大众餐桌上的的寻常之物,又是价格不菲的休闲食品。马铃薯含有人体所需的足够能量和全部营养。 病虫害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稳定发展和限制单产提高的重要因素。马铃薯病害多达百余种,一般因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70%以上。国内常见的病害有15 种,其中晚疫病、环腐病和病毒病通称“三大病害”。马铃薯病害主要有: 一、真菌病害:晚疫病、早疫病、癌肿病、粉痂病、炭疽病、红腐病、白霉病、灰霉病、湿腐病、皮斑病、茎腐病、丝核菌溃疡病、干腐病、枯萎病、黄萎病。 二、细菌病害:黑胫病、环腐病、软腐病、褐腐病、普通疮痂病、粉红色芽眼病。 三、病毒病害:卷叶病毒病、丫病毒病、X病毒病、A病毒病、M病毒病、S 病毒病。 第二节真菌病害 一、马铃薯晚疫病 1、症状:主要侵害叶、茎和薯块。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茎部或叶柄染病现褐色条斑。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或烂掉。 2、病原: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de Bary 称致病疫霉属鞭毛茵亚门真菌。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大。病叶上的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灌溉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形成病薯,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相对湿度95%以上、18—22C条件下,有利于 抱子囊的形成,冷凉(10 一13C,保持1-2小时)又有水滴存在,有利于抱子囊萌发产生游动抱子,温暖(24 —25C,持续5—8小时)有水滴存在,利于抱子囊直接产出芽管。因此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重。种植感病品种,植株又处于开花阶段,只要出现白天22r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 小时以上,夜间10,13r,叶上有水滴持续11 —14小时的高湿条件,本病即可发生,发病后1 0—1 4天病害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 4、防治方法: (1) 选用抗病品种目前推广的抗病品种有:抗青9—1、合作88等。这些品种在晚疫病流行年,受害较轻,可因地制宜选用。(2) 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做到秋收入窖、冬藏查窖、出窖、切块、春化等过程中,每次都要严格剔除病薯,有条件的要建立无病留种地,进行无病留种。(3) 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块栽植,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4)

发芽马铃薯的危害

发芽马铃薯的危害 我们生活中马铃薯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吧,我们很多人也都特别爱吃马铃薯,一是因为它的价格便宜,二是因为马铃薯富含了很多对于我们身体有好处的东西,而且马铃薯非常美味,四季皆宜,老少皆宜,但是发芽马铃薯一定不要吃,发芽马铃薯是有毒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发芽马铃薯的危害吧! 危害: 马铃薯中毒主要是因其含马铃薯素而引起的。马铃薯全株各部含马铃薯素的量不同:绿叶中含 0.25%,芽内含0.5%,花内含0.7%,马钤薯皮内含0.01%,而成熟的块根内只含0.004%,但若保存不好引起发芽或皮肉变绿时,含马铃薯素的量会显著增加,发芽的马铃薯中可增加到 0.08%,芽内则可高达0.476%。新鲜的茎、叶含马铃薯素的量以开花至结有绿果期最高(据报道,尚含有硝酸盐,其量可达 0.7%),而干燥的茎、叶无毒。发霉或腐烂的马铃薯,含毒量可增加,同时含有一种腐败毒,也有毒害作用。 治疗方法:

(1)马铃薯中毒绝大部分均发生在春季及夏初季节,原因是 春季潮湿温暖,对马铃薯保管不好,易引起发芽。因此,要加 强对马铃薯的保管,防止发芽是预防中毒的根本保证。 (1) 禁止食用发芽的,皮肉青紫的马铃薯。 (2) 少许发芽未变质的马铃薯,可以将发芽的芽眼彻底挖去,将皮肉青紫的部分削去,然后在冷水中浸泡30~60分钟,使残 余毒素溶于水中,然后清洗。烹调时加食醋,充分煮熟再吃。热和醋能加速龙葵素的分解,使之变为无毒。但是以上做法不适用于发芽过多及皮肉大部分变紫的马铃薯,这些马铃薯即使加工处理也不能保证无毒。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发芽马铃薯的危害,我们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千万不可食用发芽马铃薯,不然我们的身体一定会承受巨大的损失,我们也可以将以上的内容分享给更多的朋友,让更多的人都能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我的医学道路

《我的医学道路》偏方汇总 作者:任之堂堂主余浩(余振东) 1.气郁导致的昏迷:扎内关穴,推儃中穴。 2.尿床:金樱子(蜂笼罐)煎水。 3.打嗝:柿子蒂50克煎水。 4.虫蛰/毒蛇咬伤:清明节后抓到的活蜈蚣,加上雄黄,用烧酒泡一周后配制的雄黄蜈蚣酒。蜈蚣5条、烧酒一斤、雄黄少许、薄荷少许。 5.桑树:桑叶清肝火、肺火,桑葚可以补血补肾,桑枝可以治疗臂膀疼痛,桑树根的皮还可以止咳。 6.“霜桑叶”药劲足:下霜后从树上摘的桑叶。这桑叶又叫“神仙叶”,除了清肝火、肺火,还能止咳,但得用蜂蜜炒后效果才好。身体肥胖的人,长期煎水喝可以瘦身! 7.风湿(老寒腿):柏树枝煎水熏洗。 8.风湿:乌梢蛇泡酒,治风湿,预防风湿。 9. 小孩积食:牵牛子研成粉,拌上红糖。五谷茶:稻谷、小麦炒黑,加鸡内金、艾叶、茶叶煮水喝。 10.咳痰:鱼腥草阴干后每天泡茶喝。 11.岔气:⑴小茴香在秋天收获后,用茴香籽研成细粉,用塑料袋装好,遇到岔气的病人,配上烟丝,吸几口就好了。⑵或者用小茴香的苗切碎后拌上鸡蛋炒。 12. 小肚子胀(先有气郁在小腹,后有少量积液在盆腔):30克小茴香煎水后一次喝下。小茴香苗和茴香籽都能散小肚子的2 寒,治岔气。小茴香主要是温暖小腹部,凡是小腹部发胀、发凉、疼痛都可以使用。 13.白果仁:能止咳,治疗妇科病,还能补肾。白果有小毒,一般大人一天不要超过30粒,如果中毒了,就用白果壳煎水喝就可以解毒了。 14. 生姜的姜皮是凉性,姜肉是温性;麻黄发汗,麻黄根止汗;柑能令肺冷生痰,柑皮令人肺燥;瓜蒌化痰,瓜蒌的根天花粉能生津;杏仁中毒,用杏树根皮可解;发芽马铃薯中毒,用土豆秧煎服可解。白果中毒:白果壳煎水喝解毒。 15.春天长包:蒲公英煎水喝;秋天长包:菊花煎水喝。 16. 鱼刺卡喉:一把威灵仙,倒了半瓶醋,加了半碗水,放在炉子上煮了十来分钟,过滤凉温后喝。 17.疥疮:方子:苦参一两,黄柏一两,蛇床子一两,共三剂。将每付药煎成半盆水,放入硫磺粉洗澡,换下来的衣服用开水烫过后曝晒。 18. 解酒:拐枣籽又名枳棋子,是拐枣树的种子。 19.拉肚子:两块大黄,泡水喝。叫做‘通因通用’,病人因为肠道热毒过盛引起拉肚子,用大黄通下,帮他将热毒清干净,病自然就好。 20.《诊脉心法》郁脉:从意而论,乃不畅之意;从形而论,乃脉形稍粗。此脉单从一粗细而确定,故而临证容易取得,此粗细,属对而言,即左右寸关尺,六部相对偏粗的部位。 3 人之所以得病,不外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金虫所伤。不能伤在何经,伤在何脏,最终都会影响的经气的运行,经气均会受到波动,此波动在寸口反应即有郁象。有浮郁、沉郁;有郁滑、郁涩;有郁数、郁迟之分。有六脉皆见郁象;也有单部位出现郁象。主病:郁脉主要是确定病变的部位。左寸出现郁脉------心脏出现问题或左侧头部出现问题;右寸出现郁脉------肺脏出现问题或右侧头部出现问题左关出现郁脉------肝胆出现问题右关出现郁脉------脾胃出现问题左尺出现郁脉------左侧腰腿部出现问题右尺出现郁脉------右侧腰腿部、子宫或膀胱出现问题 21.腰痛(既有瘀血又有寒湿):拔火罐,拔出许多黑色的瘀血,这病不拔不行啊!拔完后吃

马铃薯黑胫病

马铃薯黑胫病 马铃薯黑胫病,别名:黑脚病可侵染马铃薯的茎和块茎。从种薯发芽到生长后期均可发病,以苗期最盛。虽然它同马铃薯环腐病、番茄青枯病、瓜类细菌性枯萎病都属于细菌性维管束病害,表现出来的症状是都是萎蔫状,但是它们之间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先来看看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病症状:植株茎基部呈黑色腐烂。病害发展由块茎开始,传至茎基部,继而发展到茎上部。匍匐茎和茎部除表皮变色外,横切茎可见三条主要维管束变为褐色。植株矮化、僵直、叶片黄化、小叶边缘向上卷曲。发病后期,茎基部变黑腐烂,整个植株萎蔫,甚至倒伏、死亡。在潮湿多雨天气,病害发展很快,并伴有恶臭味。它是怎么传播的呢? 马铃薯黑胫病病菌在病薯上越冬,主要靠病薯传播,也可通过土壤、雨水和昆虫传播。种薯带菌,土壤一般不带菌。病菌先通过切薯块扩大传染,引起更多种薯发病,再经维管束或髓部进入植株,引起地上部发病。贮藏期病菌通过病健薯接触经伤口或皮孔侵入使健薯染病。 高温高湿条件适合马铃薯黑胫病病菌的繁殖,易于发病,马铃薯上病的大环境改变不了,只能从自身的抗性和人为操作两个方面进行防控。 马铃薯木栓化组织的形成早晚,与抗病性直接相关。利用套餐配方:青枯立克100-150倍+大蒜油1000-1500倍+沃丰素600倍连续喷雾2-3次,也可同时灌根。中草药制剂中含有的绿

原酸、生物碱等成分可以破坏细菌细胞结构,杀灭接触的或者潜藏的病原菌,产品中含有的氨基酸、多糖类、黄酮类、木质素、微量元素等物质,能够直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营养,提高抵抗力。其中的脂肪酸类、钙、锌等营养元素,能够优化细胞结构,减小皮孔,增厚马铃薯表皮组织及木栓化程度,提高抗逆性。关键是产品中还含有修复伤口的成分,能够及时修复多种人为操作不当造成的伤口,恢复维管束功能,降低菌原侵染的几率,对于细菌性维管束病害具有独特的优势。 同时管理上要做到,种薯切割刀具消毒,排水防涝,及时防治地下害虫。深翻土壤,科学施肥。对土壤进行深翻是消除土壤板结、增加活土层的重要措施。在深翻的同时,大量施入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地力旺,不仅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理化性能,释放土壤中已经固化的多种营养元素,还能促进根系的吸收功能,使作物健壮。同时要注意增加中微量元素的使用,比如钙直接影响根尖分生组织的生长,锌决定根尖的生长速度,磷能促进根系细胞的分裂和伸展,做到配方均衡施肥。做好田间巡查工作,及时拔除病株,携出田外集中处理,病株附近撒少许熟石灰,减少病菌的蔓延。 值得注意的是,黑胫病发生时,根部有异味容易引来蚂蚁等地下害虫的啃食,造成伤口扩大,前期温度低时并不会带来很严重的伤害,当马铃薯进入膨大期时,气温升高,全田给水时极易引发马铃薯细性软腐病,造成毁灭性灾害,提前做好预防措施,是明智的选择。

马铃薯病害及其防治汇总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 第一节概述 在人类栽培的农作物中,大概再没有比马铃薯更难以归类的了。它既是大宗粮食作物,又是重要蔬菜和工业原料作物;既是救灾、扶贫作物、又是高产、高效作物;既是大众餐桌上的的寻常之物,又是价格不菲的休闲食品。马铃薯含有人体所需的足够能量和全部营养。 病虫害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稳定发展和限制单产提高的重要因素。马铃薯病害多达百余种,一般因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70%以上。国内常见的病害有15种,其中晚疫病、环腐病和病毒病通称“三大病害”。马铃薯病害主要有: 一、真菌病害:晚疫病、早疫病、癌肿病、粉痂病、炭疽病、红腐病、白霉病、灰霉病、湿腐病、皮斑病、茎腐病、丝核菌溃疡病、干腐病、枯萎病、黄萎病。 二、细菌病害:黑胫病、环腐病、软腐病、褐腐病、普通疮痂病、粉红色芽眼病。 三、病毒病害:卷叶病毒病、Y病毒病、X病毒病、A病毒病、 M病毒病、S病毒病。 第二节真菌病害 一、马铃薯晚疫病 1、症状:主要侵害叶、茎和薯块。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茎部或叶柄染病现褐色条斑。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或烂掉。 2、病原: 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de Bary称致病疫霉属鞭毛茵亚门真菌。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大。病叶上的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灌溉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形成病薯,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相对湿度95%以上、18—22℃条件下,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冷凉(10一13℃,保持1-2小时)又有水滴存在,有利于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温暖(24—25℃,持续5—8小时)有水滴存在,利于孢子囊直接产出芽管。因此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重。种植感病品种,植株又处于开花阶段,只要出现白天22℃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小时以上,夜间10,13℃,叶上有水滴持续11—14小时的高湿条件,本病即可发生,发病后10—14天病害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 4、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目前推广的抗病品种有:抗青9—1、合作88等。这些品种在晚疫病流行年,受害较轻,可因地制宜选用。(2)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做到秋收入窖、冬藏查窖、出窖、切块、春化等过程中,每次都要严格剔除病薯,有条件的要建立无病留种地,进行无病留种。(3)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块栽植,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4)

马铃薯16种病虫害图

马铃薯16种病虫害图 一直以来,以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为代表的马铃薯病害,严重影响着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成为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的重点和难点。在栽植马铃薯过程中除了这些病害,还有其他哪些病虫害?往下读,共梳理了16种。 1.马铃薯晚疫病危害表现:受害叶片的叶尖、叶缘会出现暗绿色小病斑,边缘有灰绿色晕环,边缘分界不明显。湿度大时,外缘会出现一圈白霉。

天气干燥时,病部会变褐干枯,质脆易裂。 病害严重时,病斑扩展到叶脉、叶柄和茎部,病叶枯死脱落。

被侵染的块茎最初出现褐色小斑点,以后扩大为凹陷的暗褐色不规则病斑。 防治措施: 选择保护性药剂和治疗性药剂混合使用,合理安排间隔期。 保护性药剂:丙森锌、代森联、代森锰锌、噻唑锌、王铜、氢氧化铜。治疗性药剂:氟菌·霜霉威、霜脲·锰锌、烯酰吗啉、氟啶胺等。 2.马铃薯早疫病 危害表现:病害可发生在叶片上,也可侵染块茎。

叶片染病,病斑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具同心轮纹。湿度大时,病斑上生出黑色霉层病征。 块茎染病,产生暗褐色稍凹陷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分明,病斑下的薯肉出现褐色海绵状干腐。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增施有机肥; (2)生长期加强肥水管理,适量增施钾肥,适时喷施叶面肥;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降湿,促进植株健康。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如丙森锌或代森锰锌等药剂1~2次。发病较重时,用啶酰菌胺、烯酰·吡唑酯、噁唑菌酮·霜脲氰等药剂防治,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3.马铃薯枯萎病危害特征:

发病初期地上部出现萎蔫。 剖开病茎,薯块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至粉红色菌丝。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苯甲·丙环唑,苯酰菌胺,恶菌灵,萎锈灵等。 4.马铃薯青枯病 危害症状发病初期,下部叶片先萎蔫后全株下垂,开始早晚恢复,持续4~5天后,全株茎叶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绿色,叶片不凋落。

预防食物中毒健康安全教育知识培训讲学

预防食物中毒健康安全教育知识 凡是吃了被细菌(如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肉毒杆菌等)和它的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是进食了含有毒性的化学物质的食品,或是食物本身含有自然毒素,这些原因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都叫食物中毒。如河豚鱼中毒、有毒贝类中毒、亚硝酸盐类中毒、毒蘑菇、霉变甘蔗、未加热透的豆浆、菜豆和发芽的土豆等。 一、食物中毒的特点: (1)发病呈暴发性,潜伏期短,来势急剧,短时间内可能有多数人发病。 (2)中毒病人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常常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3)发病与食物有关。患者在近期内都食用过同样的食物,发病范围局限在食用该类有毒食物的人群,停止食用该食物后发病很快停止。 (4)食物中毒病人对健康人不具有传染性。 二、症状: 食物中毒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其它季节也有集体中毒发生(如发生在食堂及宴会上)。食物中毒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剧烈的呕吐、腹泻,同时伴有中上腹部疼痛,常会因上吐下泻而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下陷、皮肤弹性消失、肢体冰凉、脉搏细弱、血压降低等,最后可致休克。 三、急救措施: 一旦有人出现上吐下泄、腹痛等食物中毒,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冷静地分析发病的原因,针对引起中毒的食物以及吃下去的时间长短,及时采取如下三点应急措施: 1、催吐:如食物吃下去的时间在一至二小时内,可采取催吐的方法。立即取食盐二十克,加开水二百毫升,冷却后一次喝下。如不吐,可多喝几次,迅速促进呕吐。亦可用鲜生姜一百克,捣碎取汁用二百毫升温水冲服。如果吃下去的是变质的荤食品,则可服用十滴水来促进迅速呕吐。有的患者还可用筷子、手指或鹅毛等刺激咽喉,引发呕吐。 2、导泻:如果病人吃下去中毒的食物时间超过二小时,且精神尚好,则可服用些泻药,促使中毒食物尽快排出体外。一般用大黄三十克,一次煎服,老年患者可选用元明粉二十克,用开水冲服即可缓泻。老年体质较好者,也可采用番泻叶十五克,一次煎服,或用开水冲服,亦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3、解毒:如果是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一百毫升,加水二百毫升,稀释后一次服下。此外,还可采用紫苏三十克、生甘草十克一次煎服,若是误食了变质的饮料或防腐剂,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鲜牛奶或其它含蛋白质的饮料灌服。 如果经上述急救,病人的症状未见好转,或中毒较重者,应尽快送医院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给病人以良好的护理,尽量使其安静,避免精神紧张,注意休息,防止受凉,同时补充足量的淡盐开水。控制食物中毒的关键在于预防,搞好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马铃薯晚疫病测报技术规范

马铃薯晚疫病测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马铃薯晚疫病始见期调查、病情系统调查、设定测报观测圃、大田普查、气象条件记载、数据传输、预报方法等方面内容。 本方法适用于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调查和预报。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2.1 中心病株 田间出现零星的单株病株。 2.2 现蕾期 有50%的植株长出花蕾但未开花。 2.3 “标蒙”气候标准 存在菌源的条件下,在作物生长季节第一次出现连续48小时内,最低气温不低于10℃,相对湿度在75%以上,经15~22天后田间出现中心病株。 3 始见期调查(中心病株调查) 3.1 调查时间从植株现蕾期或根据“标蒙”气候标准预测中心病株出现日后开始,每3天一次,直到发现中心病株。 3.2调查田块选择低洼潮湿、生长旺盛、早熟的感病品种田5块。若当地普遍种植抗病品种,则预先在发病条件好的地块播种感病品种,用于调查。 3.3调查方法采用按行踏查方法,田块面积不足667m2则全田实查,田块面积在667m2以上,则取667m2实查;掌握中心病株出现日期及初始发病指数。若气候条件适宜,但未见中心病株,应扩大调查面积。结果记入表1。 表1 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调查表 单位年

4 定点系统调查 4.1 调查时间出现中心病株后,每3天一次。 4.2 调查田块选择发病条件好、代表性强、已发病的感病品种田3块进行定点系统调查。有条件的地方也可设立测报观测圃,观测圃选择当地最感病的品种和低洼湿地,以带病种薯和健康种薯各半间行种植,观测圃远离马铃薯大田、四周设施隔离或种植非茄科作物作为隔离带,设置面积不小于3亩。以掌握田间病情自然消长规律和再侵染情况。 4.3 调查方法 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方法,每块田定5点,其中至少1点选有发病病株,隔行调查,每点2米行长,以株为单位调查发病株数,计算发病株率、病情指数。大田定点调查结果记入表2,测报观测圃调查结果记入表3、表4。 表2 马铃薯晚疫病病情系统调查表 单位年 表3 马铃薯晚疫病观测圃带病种薯系统调查表 单位年

中国常见可食野生植物图谱

推荐的书是叫“中国的野菜——319种中国野菜图鉴” 1 荠菜: 别名:地M菜(湖北)、菱角菜(广东)、护生草(甘肃)。长于各地,生于田野、路边、沟旁。嫩苗可食,味平淡。3~4月采其全草,洗净炒食、作汤晒干,吃时用水泡开炒食。药用可治腹泻、痢疾(单味水煎服),也可治目赤肿痛,高血压以及各种出血症。二年生草本,高15~40CM。叶有根生叶和茎丛生,有柄,叶片羽状深裂,有时浅裂或不裂,茎生叶无柄,基部抱茎,边缘有齿,嫩叶有香气。春天抽出花茎,排列成总状花序,花穗挺立,花小,白色

2 蒲公英(又名:婆婆丁,黄花地丁,姑姑英) 学名:taraxacum mongolicum 科属:菊科蒲公英属,分布各地。生长于田野、路旁,易采集。3~5月可采嫩叶洗净后生食,味微苦。5~8月采花放入汤中烹食。全株伏地丛生,高3~乳汁。叶缘为不规则的羽状分裂,色鲜绿。花茎数个,自叶丛基部生出,与叶等长或稍长过一点,上部密生白色丝状毛。头状花序顶生,全为黄色舌状花说明: 食用部位:嫩株,清洗后烫后可炒食,做汤. 其他应用:全草药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的作用

3 名字: 乌毛蕨 科目:蕨科乌毛蕨属 拉丁名: Blechnum orientale 说明: 茎干短而直立,被有线状披针形的暗褐色鳞片,叶柄丛生,长30---60公分,羽片线状披针形,多数密生,但最下方的数对退化而成小耳形,孢子囊群线生. 乌毛蕨卷曲的幼芽及紫红色的新叶都可以食用.先以沸水烫过后再进行烹调,也可以烫熟,捞起,晒干后,腌渍成咸菜或者蕨干

4 土人参(又名:假人参,参子叶,波世兰,土高丽参) 学名:Talinum paniculatum (Jacq.) Gaertn 科属:马齿苋科土人参属 说明: 多年生草本,全株光滑无毛,茎叶柔软多汁,叶互生,倒卵状披针形,春末至秋季开花,圆锥花序腋生出或顶生,花粉红色,梗细长,花瓣五片,蒴果球形 分布底海拔山野,荒地,庭院以及其他有人烟的地方,嫩茎可以直接炒食或者煮汤,也可以腌渍食用,主根可以切片炖肉等,全株煎服,具有利尿效果;茎可外敷肿毒等。 以播种繁殖,种一次后,即可以自繁衍,绵延不绝.

细菌性病害 详细

细菌性病害 一、细菌性病害大全 粮食作物细菌病害: 1、水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基腐病、水稻细菌性褐条病、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2、马铃薯:马铃薯青枯病、马铃薯软腐病、马铃薯黑胫病、马铃薯环腐病。 3、甘薯瘟病; 4、玉米茎腐病; 5、小麦黑颖病; 6、木薯细菌性枯萎病; 果树细菌病害: 1、柑桔溃疡病(包括脐橙、橙、柚、文旦、柠檬、巨桔、枳壳、枳橙等); 2、沙田柚溃疡病; 3、梨根癌病、梨火疫病; 4、桃细菌性穿孔病(包括李、杏、油桃、樱桃等); 5、苹果根癌病; 6、菠萝心腐病; 7、枇杷芽枯病、枇杷癌肿病; 8、核桃黑斑病; 9、猕猴桃溃疡病; 10、芒果细菌性黑斑病; 11、果树细菌性根癌病(包括桃、梨、苹果、板栗、梅、李、杏、葡萄等); 瓜菜类细菌病害: 1、西瓜细菌性青枯病、西瓜细菌性果腐病; 2、茄科蔬菜青枯病(番茄、茄子、辣椒)软腐病、疮痂病; 3、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甜瓜、丝瓜); 4、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细菌性黑腐病、细菌性黑斑病(大白菜、甘蓝、萝卜、花椰菜等) 5、菜豆细菌性角斑病(菜豆、扁豆、豇豆、豌豆、绿豆等);菜豆细菌性疫病(菜豆、扁豆、豇豆、、绿豆); 6、姜瘟病(姜腐败病、姜腐烂病); 7、瓜类青枯病; 8、辣椒细菌性斑点病(辣椒疮痂病)、辣椒细菌性叶斑病; 9、萝卜黑腐病; 10、葱类细菌性软腐病; 11、莴苣细菌性斑点病; 12、芋艿细菌性斑点病,芋艿腐败病(即芋软腐病、芋艿腐烂病); 13、芹菜软腐病; 14、魔芋软腐病; 15、葱类细菌性软腐病;

经济作物类细菌病害: 1、棉角斑病,棉红叶根腐病; 2、花生青枯病; 3、油菜黑腐病;、油菜软腐病、油菜细菌性黑斑病; 4、大豆细菌性叶烧病、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大豆细菌性斑疹病; 5、甜菜软腐病、甜菜细菌性根癌病、甜菜细菌性尾腐病(根尾腐烂病)、甜菜细菌性斑枯病; 6、芝麻细菌性角斑病、芝麻青枯病; 7、烟草青枯病、烟草角斑病、*烟草野火病、烟草软腐病(空茎病); 8、向日葵细菌性茎腐病; 9、甘蔗白条病; 10、咖啡细菌性叶斑病; 11、胡椒细菌性叶斑病; 其它作物细菌性病害: 1、桑青枯病、桑细菌性黑枯病、桑疫病; 2、茶树细菌性根癌病; 3、黄麻细菌性斑点病; 4、萱麻青枯病; 5、红麻青枯病; 6、苜蓿细菌性叶斑病、苜蓿细菌性茎疫病、紫云英细菌性黑斑病; 7、药材类细菌性病害; 8、花卉类细菌性病害。 二、常用药剂登记及使用情况: 1、噻菌铜(龙克菌),在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时,按照500—600倍稀释喷雾或者灌根,是防治蔬菜(白菜、黄瓜)、果树(柑橘、桃树、猕猴桃)、果类(西瓜、甜瓜)和水稻等农作物细菌性病害的新型理想药剂。 2、噻枯唑(叶枯唑)。对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有效。由于在水稻上登记时间超过20多年,水稻已经产生了很大的抗药性,叶枯唑防治效果在不断地下降。由于登记企业过多,市场竞争无序,价格非常混乱,其已处于没落状态。 3、氢氧化铜。在水稻上未曾登记,在经济作物如蔬菜(黄瓜、辣椒和西瓜)、果树(柑橘、葡萄和荔枝)和烟草登记广泛,是常见的防治蔬菜细菌性病害的无机铜制剂。在花期和幼果期比较敏感,不可与酸性农药混用,宜单独喷洒。与春雷霉素的混剂对苹果、葡萄、大豆和藕等作物的嫩叶敏感,因此一定要注意浓度,宜在下午4点后喷药。由于登记企业比较多,价格悬殊大,真假难辩,市场也极其混乱。 4、乙蒜素。登记作物广泛,对细菌和真菌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也是比较常见的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 5、春雷霉素。登记作物广泛,在果树、蔬菜和水稻上均有应用,杀菌谱比较广泛,对细菌、真菌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对大豆、葡萄、柑桔、苹果等有轻微药害,在邻近大豆地使用

马铃薯病害

马铃薯枯萎病 地上部出现萎蔫,剖开病茎,薯块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至粉红色菌丝。 马铃薯青枯病 病株稍矮缩,叶片浅绿或苍绿,下部叶片先萎蔫后全株下垂,开始早晚恢复,持续4~5天后,全株茎叶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绿色,叶片不凋落,叶脉褐变,茎出现褐色条纹,横剖可见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切面有菌液溢出。块茎染病后,轻的不明显,重的脐部呈灰褐色水浸状,切开薯块,维管束圈变褐,挤压时溢出白色粘液,但皮肉不从维管束处分离,严重时外皮龟裂,髓部溃烂如泥,别于枯萎病。 马铃薯炭疽病 染病后早期叶色变淡,顶端叶片稍反卷,后全株萎蔫变褐枯死。地下根部染病从地面至薯块的皮层组织腐朽,易剥落,侧根局部变褐,须很坏死,病株易拔出。茎部染病生许多灰色小粒点,茎基部空腔内长很多黑色粒状菌核。 1、蚜虫。该虫是危害马铃薯的主要虫害之一繁殖力强,主要为害叶片及嫩芽,同时又是传 播病毒病主要媒体。 防治:出现蚜虫为害时,可用10%吡虫啉或10%毒丝蜱进行防治。 2、地老虎(夜蛾)。马铃薯生长至10公分左右,夜蛾以幼虫形式于近地面处将幼茎咬 断,造成缺苗。防治方法:①清除田间杂草,以消灭杂草上的虫卵。②用诱虫灯诱杀成虫。③在发生为害时于傍晚施药,可用10%氯氰菊酯1500倍加50%辛硫磷1000倍液重点喷幼菌根部。 三、马铃薯病毒性病害 (一)、马铃薯卷叶病:主要表现为叶片小叶向上卷。通常是植株下部或全株叶片变脆,上卷呈筒状。有的仅叶片边缘微向上卷,有的卷曲严重而成匙状或筒状,严重时,叶片变厚,发脆变硬,颜色较深较浓,给人以丛簇凌乱的感觉。生理性卷叶的特点是受害植株卷叶表现较为一致。 (二)、马铃薯Y病毒:脉缩、叶片卷曲、小叶叶缘向下翻、矮化、小叶叶脉坏死、坏死斑点、叶片坏死和茎上出现条纹都是典型的症状。不太敏感品种的反应只是发生轻微的花叶,或者表现不出症状。 (三)、马铃薯A病毒:产生轻微花叶、斑驳,叶脉上或叶脉间呈现不规则的浅色斑,叶面稍有粗缩。 (四)、马铃薯花叶病:叶片颜色深浅不一。但叶片平展,不明显变形,叶脉不坏死。有的株系在某些品种上能引起过敏反应,产生顶端坏死。有的强系还可以引起叶片皱缩。此外,病株底部的叶片,当被遮阴时,常常不转为均匀黄色,而是呈现绿色脉带 硼肥对土豆的作用:块茎产量和淀粉含量增加,可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