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性脑梗塞应用丁苯酞治疗的临床研究

急性脑梗塞应用丁苯酞治疗的临床研究

急性脑梗塞应用丁苯酞治疗的临床研究
急性脑梗塞应用丁苯酞治疗的临床研究

急性脑梗塞应用丁苯酞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68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在给予两组患者改善血液循环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的基础上,甲组患者采取胞二磷胆碱静脉注射治疗,乙组采取丁苯酞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乙组中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甲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8.10%,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丁苯酞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疗效,值得积极推广。

标签:丁苯酞;胞二磷胆碱;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急性脑梗死作为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丁苯酞药物口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有较好临床治疗意义。本文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胞二磷胆碱和丁苯酞治疗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对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68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所选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进行疾病确诊,病程均小于3d,且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相关疾病诊断标准。所选患者均未有出现心、肝、肾及糖尿病疾病史。

甲组中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57.6±8.2)岁,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40例,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50例,合并心律失常患者26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42例,合并高粘血症患者32例;乙组中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8.8±7.5)岁,男性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女性疾病患者34例,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52例,合并心律失常患者24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40例,合并高粘血症患者34例。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年龄、男女比例、文化程度及疾病情况等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对所选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相应临床措施,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关改善血循环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及神经营养等药物治疗。其中对于脑水肿情况较为明显的患者采取20%的甘露醇药物治疗,从而有效控制患者脑水肿及降低颅内压情况;对于合并高血压疾病患者采取降压药物治疗;对于出现合并感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相关抗生素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甲组中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胞二磷胆碱药物治疗,即将1000mg胞二磷胆碱稀释于250ml的0.9%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0.2g丁苯酞静脉注射治疗,3次/d,14d/1疗程。

1.3疗效判定疗效判断标准:①基本痊愈:患者病残程度为0级,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即NIHSS)减少程度为91%~100%;②显著进步:患者病残程度为

脑梗塞临床路径

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临床路径(第一天): 一、急性脑梗塞非溶栓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I63.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 版社)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神经系统受损的局灶症状和体征者,伴或不伴 头晕头痛、意识障碍等。 2.头颅CT排除肿瘤脑内出血改变。 3.临床排除糖尿病、中毒等全身性疾病或颅内炎症、变性疾病所致神经系统 损害。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低盐低脂饮食,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根据病情选择运 动处方。 2.调控血压。 3.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 4.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原发病。 5.防治并发症。 6.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吸氧。 7.早期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死(ICD10:I63.9)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 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第一诊断不符合或患者及家人不配合而要求转诊者及溶栓治疗者不入本 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C-PR; (3)头颅CT 、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MRI,MRA或DSA。 (七)选择治疗及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根据病情决定)。 2.降压药物: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执行。 3.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 4.缓泻药。 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6.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康复治疗。 (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丁苯酞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丁苯酞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7-07-06T14:28:44.33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下第10期作者:荆瑞娟 [导读] 研究脑梗死治疗中应用丁苯酞的临床效果。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三科;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摘要】目的:研究脑梗死治疗中应用丁苯酞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计算机表法将自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为参照组(n=34)与实验组(n=34),将采取长春西汀单独治疗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在参照组基础上应用丁苯酞治疗患者作为实验组,分析对比观察两组脑梗死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组脑梗死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8.56±2.14)、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6.54±2.87)等指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12.65±1.98)、神经功能缺损评分(69.38±2.84),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故统计学存在分析意义(P<0.05)。结论:将丁苯酞应用在脑梗死治疗中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应用。 【关键词】丁苯酞;脑梗死;临床疗效 脑梗死是常见神经内科疾病,病死率、致残率等都比较高,脑梗死患者中大约有70%可能遗留后遗症,对人们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丁苯酞是国内自行研制的新型神经保护药物,可作用于脑梗死病理,也可保护患者神经。现对我院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次我院分析的68例样本数据均选自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经MRI检查以及头颅CT检查之后均已经确诊,排除出血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有脑卒中病史、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等患者,以计算机表法分析样本,每34例患者作为一组,参照组患者中女性16例,男性18例,年龄控制在40~79岁,平均年龄为(61.23±5.23)岁;实验组患者中女性17例,男性17例,年龄控制在38~77岁,平均年龄为(60.54±4.54)岁。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脑梗死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差异并不显著且P>0.05,统计学无意义。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我院伦理委员会已经批准与认可。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取西医常规治疗,给予抗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环等对症干预,在250ml生理盐水中融入20mg长春西汀进行静脉滴注,每天治疗一次。 实验组患者在以上基础上予以丁苯酞治疗,每次口服0.5g丁苯酞,每天两次。 两组患者均进行一个月治疗。 1.3 观察指标 患者经治疗之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在46~100%之间,病残程度在1~3级之间,生活可自理判定为显效;患者经治疗之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在18~45%之间,生活基本可以自理判定为好转;患者经治疗之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低于17%,生活不可自理判定为无效;利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来分析患者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我院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所有数据,两组脑梗死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用率(%)的形式表示,采取卡方检验,两组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采取t检验,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经治疗后实验组脑梗死患者中出现无效为1例,好转为9例,显效为24例,总有效例数33例,总有效率97.05%,经治疗后参照组脑梗死患者中出现无效为8例,好转为12例,显效为14例,总有效例数26例,总有效率76.47%,P<0.05=0.0122,X2=6.2750,故存在统计学意义。 2.2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治疗前两组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之间差异并不显著且P>0.05,统计学无对比分析意义。治疗后实验组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指标对比参照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且P<0.05,故形成统计学分析意义。 3 讨论 脑梗死是常见且多发性疾病,会对人们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现今脑梗死研究中是因脑血液供应不足或者障碍,促使脑部组织发生不可逆损伤的疾病[52]。缺氧、缺血是该疾病早期表现,且大量脑自由基可能损伤脑部组织,所以,临床治疗该疾病中消除大量自由基是主

60 例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护理分析

60 例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6-01-19T15:08:45.830Z 来源:《系统医学》2015年第1卷第8期供稿作者:谢丽斓[导读] 宁德市医院神经内科急性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1],同时也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谢丽斓宁德市医院神经内科 352100 【摘要】目的:研讨60 例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护理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1 年2 月--2014 年2 月的急性脑梗塞病例共计60 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 例,其中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0例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护理采用护理 干预的方法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护理干预;护理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8-085-01 急性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1],同时也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其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的脑部动脉系统[2]。脑梗塞的主要临床体征为肢体麻木、言语不请、偏瘫[3]等。此种疾病的特性是迁延速度较快[4],患者一旦患此疾病,如若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必然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甚至引发患者死亡。为了使脑梗塞的病人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护理,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本文特研究了60 例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发现,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现将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随机抽取2011 年 2 月--2014 年2 月的急性脑梗塞病例共计60 例,其中包含男患者30 例,女患者30 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包含男患者15 例,女患者15 例,年龄在49-76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554.23)岁;对照组包含男患者15 例,女患者15 例,年龄在44-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45 3.93)岁。所有患者均无其他影响实验的疾病;均签署知情协议书。综上所述,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信息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一)常规护理: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其护理的主要内容如下:(1)常规检测。对所有患者给予治疗前的常规检测,包括生命体征检测、各项指标检测等;(2)用药护理。指导患者正确的用药方法及用药时间。 (二)护理干预:观察组的30 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其主要护理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经常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有针对性对每位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消除,使其拥有对抗疾病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患者抵御疾病的勇气;(2)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合理饮食结构,同时注意营养的摄入,保持均衡;(3)用药护理。指导患者摄入药物的剂量、时间、使用方法等,告知患者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用药后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监督患者按时按量的科学用药。(4)康复护理。为每位患者有针对性的制定康复计划,并使患者严格按照计划执行,护理人员需定期为患者提供康复训练,训练过程中一直陪伴其中,避免患者急于康复导致的劳累训练。 1.3 评价标准所有患者均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评分依据为《脑卒中患者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分等级为1-4 级,评定标准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类。其中痊愈是指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情况改善情况>90%,且为0 级的病残程度;显效是指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情况改善情况介于46%-90%之间,且为1-3 级的病残程度;有效是指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情况改善情况介于18%-45%之间,临床体征有所改善,患者可以正常生活,能够完全自理;无效是指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情况改善情况在17%以下,临床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患者不可以正常生活,不能自理。最后计算总有效率,(总有效率为痊愈、显效、有效之和与总例数之比乘以100%)。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 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x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疗效对比由上表可知,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好转,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塞的特点有三高,分别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一旦患得急性脑梗塞疾病,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并对患者及家属均造成较大的精神压力与经济负担。 护理干预是目前临床上新型的护理模式,是一种全面、综合、有预见性[5]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采用护理干预的患者其治疗的有效率高达93.3%,而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仅为63.3%,由此可见,60 例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护理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刘淑英.60 例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1):267-268.[2]谭磊.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临床价值[J].医学信息,2014,27(7):169.[3]钱美萍.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9):439. [4]孙玲.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5,5(21):273-274.[5]张秀荣.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4,11(7):182-183.

医院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及表单

医院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及表单 一、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脑梗死(ICD-10:I6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46-257) 1. 急性起病; 2. 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 症状或体征持续时间不限(当影像学显示有责任缺血性病灶时),或持续24 h以上(当缺乏影像学责任病灶时); 4. 排除非血管性病因; 5. 脑CT/MRI排除脑出血 (三)治疗方案选择依据。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46-257) 1.一般治疗: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监测控制体温、血压、血糖 2.改善脑血循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如溶栓、血管介入、抗血小板、抗凝、降纤、扩容等方法

3.神经保护剂和侧支循环药物: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4.中医中药:结合具体情况选择 5.并发症处理:监测控制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必要时选择手术;癫痫防治;感染及褥疮防治、深静脉血栓防治; 6.早期营养支持及康复治疗 7.根据个体情况启动二级预防措施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死疾病编码(ICD-10:I63)。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小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胸部X线片、心电图; (4)颈部动脉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5)颅脑CT,有条件的可行颅脑MRI+DWI(弥散加权成像)。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自身免疫抗体[抗核抗体(ANA)、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等]、红细胞沉降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探讨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探讨 发表时间:2019-09-05T09:06:55.520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6期作者:马春媚[导读] 急性脑梗死不仅发病率高,我国死亡率与残疾率升高与此疾病也有紧密联系。 (辽宁省电力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110000) 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参照组:应用尤瑞克林药物治疗;研究组: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与Barthel评分在治疗后均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方面相比较,研究组患者94.29%比参照组71.43%要高(P<0.05)。两组患者在不适反应发生率方面相比较,研究组患者出现血管性水肿、肠胃不适、头疼头晕情况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丁苯肽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药物实施治疗效果理想,安全可靠性强,药物对机体损伤程度低,符合临床需求。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丁苯酞注射液;临床疗效; 急性脑梗死不仅发病率高,我国死亡率与残疾率升高与此疾病也有紧密联系。诱发急性脑梗死因素较为复杂,但多与脑组织长时间处于缺氧缺血状态有着紧密联系。临床中,对此类患者尚不标准治疗方案,主要就是改善脑部供血情况,提高细胞活性,控制对神经组织的损伤程度,其中丁苯酞与尤瑞克林药物应用率最高,而且药物治疗安全性可靠,疗效理想[1]。因此,本文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不同方案治疗,分析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价值,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我院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各组35例。参照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8.82±1.46)岁;研究组:男性18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8.90±1.47)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差距小,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②患者或者家属同意此次研究;③患者机体出现语言不利、肢体偏瘫、意识障碍等情况;排除标准:①并发恶性肿瘤;②中途退出者;③传染性疾病;④凝血障碍;⑤有出血性疾病[2]。 1.3 方法 入院后,帮助患者及早明确诊断,实施对症基础治疗,包括应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药物治疗,针对高血压患者实施降压治疗,针对糖尿病患者实施降糖治疗。 参照组:应用尤瑞克林药物治疗;应用0.15PNA与250ml混合后进行静脉滴注,每日1次。研究组: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药物剂量15mg/2次/日。对所有患者进行7-1天治疗。 1.4观察指标 应用Barthel评分对治疗后患者生活能力情况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能力越佳;选择NIHSS评分对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价,分数越低表示神经受损程度越低。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机体是否有不适反应发生。 1.5疗效评估 患者在用药后高梗死症状明显改善,机体功能有明显恢复,NIHSS分值较治疗前有45%以上下降,视作显效;患者高梗死症状有缓解,机体功能好转,NIHSS分值较治疗前有18%~45%的下降,视作显效;患者在用药后相关体征、症状未见变化,机体功能恢复轻微,甚至病情恶化,判定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与Barthel评分

脑梗塞的康复治疗原则

脑梗塞的康复治疗原则 脑梗塞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使90%的患者重新获得步行和自理生活的能力,其中30%的患者还能恢复一些较轻的工作。相反,不进行康复治疗者,上述两方面恢复的百分率相应的只有60%和5%。在病死率方面,康复组比不康复组也低12%。,因此,康复治疗对脑梗塞患者很重要。本期专家观点特邀胥方元主任,为您详述脑梗塞的康复治疗原则。 脑梗死患者只要神智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 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 脑梗塞康复实质是“学习、锻炼、再锻炼、再学习”,要求患者理解并积极投入。在急性期,康复运动主要是抑制异常的原始反射活动,重建正常运动模式,其次才是加强肌肉力量的训练。 脑梗死的特点是“障碍与疾病共存”,采取个体化的方案,循序渐进。除运动康复外,尚应注意言语、认知、心理、职业与社会等的康复。已证实一些药物,如溴隐亭等对肢体运动和言语功能的恢复作用明显,巴氯芬对抑制痉挛状态有效,由小剂量开始,可选择应用。可乐定、哌唑嗪、苯妥英钠、安定、苯巴比妥、氟哌啶醇对急性期的运动产生不利影响,故应少用或不用。 严密观察脑梗死患者有无抑郁、焦虑,它们会严重地影响康复进行和功效。要重视社区及家庭康复的重要性。 脑梗塞的康复治疗 一、主动活动: 尽量让患者做主动运动,肌肉的收缩为减轻水肿提供了很好的泵的作用。可让患者在患肢上举位做一些活动,如手指的抓握活动、抓握木棒、拧毛巾等。 二、床上训练: 为站立和步行打基矗如:翻身,起坐,坐平衡三级训练,髋、膝、肩、踝等关节抗痉挛训练以及双或单腿搭桥训练,然后坐立位转换到立位三级平衡训练,重点是重心向患侧移位的训练。 三、保持良姿位: 所谓良姿位即抗痉挛的良好体位,患者除进行康复治疗训练外,其余时间均应保持偏瘫肢体的良姿位。平卧位和患侧卧位时,应使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屈;健侧卧位时肩关节屈曲约90°,肘关节伸展,手握一毛巾卷,保持腕关节的背屈。良姿位可改善静脉回流,减轻手部的肿胀。 四、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根据ADL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自护方法,一般采劝替代护理”的方法来照料病人,即病人在被动状态下,接受护理人员喂饭、漱口、更衣、移动等生活护理,而自我护理是通过耐心地引导、鼓励、帮助和训练患者,使患者主动参与ADL训练。脑卒中患者会有肢体功能障碍,不同程度影响到日常生活能力,

脑梗死的诊疗指南

脑梗死的诊疗指南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的最常见类型,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依据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通常将脑梗死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常见的病因:脑血栓形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炎;脑栓塞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栓子;腔隙性脑梗死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微栓子等。 一、症状体征: 脑梗死好发者为50~60 岁以上的人群,常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或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的患者。约25%的患者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起病前多有前驱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起病一般较缓慢,患者多在安静和睡眠中起病。多数患者症状经几小时甚至1~3 天病情达到高峰。 1.主要临床症状: (1)主观症状: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2)脑神经症状: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3)躯体症状: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2.临床表现类型:根据脑梗死发生的速度、程度,病情是否稳定以及严重程度,将脑梗死分为以下5 种类型。

(1)完全型脑梗死:指脑缺血6h 内病情即达到高峰,常为完全性偏瘫,一般病情较重。 (2)进展型脑梗死:指缺血发作6h 后,病情仍在进行性加重,此类患者占40%以上。造成进展原因很多,如血栓的扩展、其他血管或侧支血管阻塞、脑水肿、高血糖、高温、感染、心肺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多数是由于前两种原因引起。 (3)缓慢进展型脑梗死:起病2 周内症状仍在进展。 (4)稳定型脑梗死:发病后病情无明显变化者,倾向于稳定型脑卒中,一般认为颈内动脉系统缺血发作24h 以上,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发作72h 以上者,病情稳定,可考虑稳定型脑卒中。此类型脑卒中,脑CT 扫描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的梗死灶机会多,提示脑组织已经有了不可逆的病损。 (5)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RIND):是指缺血性局灶性神经动能障碍在24~72h 才恢复,最迟在4 周之内完全恢复者,不留后遗症,脑CT 扫描没有相应部位的梗死病灶。 二、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流变、血生化等,主要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 2、神经影像学检查: (1)脑CT :主要表现为:①病灶的低密度:是脑梗死重要的特征性表现,此征象可能系脑组织缺血性水肿所致。②局部脑组织肿胀:表现为脑沟消失,脑池、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即脑CT 扫描显示有占位效应。此征象可在发病后4~6h 观察到。③致密动脉影:为主要脑动脉密度增高影,常见于大脑中动脉。发生机制是由于血栓或栓子较对侧或周围脑组织密度高而衬托出来。部分患者在缺血24h 内可出现。

丁苯酞注射剂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英文名:Butylphthalide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汉语拼音:Dingbentai Luhuanazhusheye 剂型:注射剂 【成分】丁苯酞。 化学名称:dl-3-正丁基苯酞。 分子式:C12H14O2 分子量:190.24 【性状】 【作用类别】 【药理毒理】药理作用本品与芹菜籽中提取的左旋芹菜甲素的结构相同,为其人工合成的消旋体。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本品(与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应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的损伤有改善作用,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国内外研究表明,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机制非常复杂,有多个病理环节参与,是一个多基因和多靶点参与的过程。动物药效学研究提示,本品可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明显缩小大鼠局部脑缺血的梗塞面积,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并具有抗脑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本品可能通过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提高脑血管内皮NO和PGI2的水平,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机制而产生上述药效作用。毒性研究重复给药毒性:大鼠经口给药120mg/kg、250mg/kg、500mg/kg,连续6个月,血糖(各剂量组)、胆固醇(高、中剂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停药后可恢复正常。犬经口连续给药6个月,剂量分别为80、500mg/kg/天,高剂量组动物体重增加缓慢,肝脏明显增大,肝细胞空泡样肿大,血液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加,停药后上述表现恢复正常;小剂量组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浙江临床医学2015年5月第17卷第5期 ·707· 抗素水平有明显相关性。Spencer-Jones 等[3]通过对2777例高加索地区健康女性进行了PRKAA2基因筛选(rs1124900,rs2796516,rs2746342,rs2796498,rsl41844),显示rs2796516与甘油三酯,ApoB 及中心性肥胖显著相关。本资料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类似,本资料所有对象均为浙南地区T2DM 女性人群,并控制血压,吸烟等血管危险因素,所有研究对象不同基因型之间脂联素、抵抗素及LDL-C 水平比较,结果显示,GG 等位基因的脂联素水平高于GA 及AA 基因型,而抵抗素及LCL-C 水平显著低于GA 及AA 基因型,考虑为rs2796516位点A 型等位基因可以通过增加胰岛素抵抗的趋势[4],并使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下降,从而影响AMPK 通路,导致血脂代谢异常,使脂联素水平降低,抵抗素及LCL-C 水平上升,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过程 [5] 。本研究推测AMPKα2基 因多态性(rs2796516)可能机制为AA 基因型转录活性较GA 及GG 型低。在缺血缺氧及再灌注等条件下,尤以心肌细胞及脑组织细胞的能量消耗以及氧消耗最大,AMPKα2基因多态性(rs2796516)A 等位基因的突变可能导致AMPK 对下游蛋白激酶的磷酸化的调控减低 [6] ,血管内皮细胞及周围组织细胞因ATP 减少引 起内环境的改变,并使原有的抑制能量消耗负反馈途径激活不全。从而导致血管(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凋亡及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本研究通过比较CAD 合并T2DM 患者与2型糖尿病人群的AMPKα2基因多态性(rs2796516)比较,结果提示浙南地区2型糖尿病人群中AMPKα2基因多态性(rs2796516)与冠心病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样本量仍偏小,结果仍有待扩大样本量来证实。 参考文献 1 K awanami?D,?Maemura?K,?Takeda?N,et?al.?Direct?reciprocal?effects?of?resistin?and?adiponectin?on?vascular?endothelial?cells:?a?new?insight?into?adipocytokine-endothelial?cell?interactions.?Biochem?Biophys?Res?Commun.?2004,314(2):415~419. 2 刘婧星,任建功,孙保生,等.?AMPKα2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脂联素、抵抗素的关系.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3(12)1366~13703 S peneer-Jones?NJ,Ge?D,Snieder?H,et?al.?AMP-kinase?alpha?2?subunit?gene?PRKAA2?variants?are?associated?with?totaled?cholesterol,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and?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in?normal?women.?J?Med?Genet,2006,43(12):936~942.4 K uang?X,Yan?M,Ajmo?JM,et?al.?Activation?of?AMP-activated?protein?kinase?in?cerebella?of?Atm-mice?is?attributable?to?accumulation?of?reactive?oxygen?species.Biochem?Biophys?Res?Commun,2012,418(2):267~272.5 W allace?BK,Foroutan?S,O'Donnell?ME.?Ischemia-induced?stimulation?of?Na-K-Cl?cotransport?in?cerebral?microvascular?endothelial?cells?involves?AMP?kinase.Am?J?Physiol?Cell?Physiol,2011,301(2):316~326.6 V enna?VR,Li?J,Benashski?SE,et?al.?Preconditioning?induces?sustained?neuroprotection?by?downregulation?of?adenosine?5-monophosphate-activated?protein?kinase?.?Neuroscience,2012,201:280~287. 【摘要】 目的 观察脑梗死急性期应用丁苯酞软胶囊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抗血 小板、他汀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第15天的NIHSS 值、Barthel 指数及临床疗效评价。 结果 观察组15d 后NIHSS 值、改良Barthel 指数变化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是临床治疗的新药,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 脑梗死 丁苯酞软胶囊 【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 cacy of dl-3-butylphthalide capsule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56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ach of 28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antiplatelet drugs 、statins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s were given in combination with dl-3-butylphthalide capsule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was 15 days .T 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observed the NIHSS value and Barthel index on the day of admission ,and the NIHSS value and Barthel index after 15 days ,and then the clinical effect was evaluatedwith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After 15 days treatment ,the change of the NIHSS value and modi? ed Barthel index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improved obviously a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latter. There was a signi? 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 <0.05). Conclusion dl-3-butylphthalide capsule of curative effect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s remarkable. It is a new method of clinical treatment and can be applied in primary hospitals. 【Key words 】 Cerebral infarction dl-3-butylphthalide capsule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尤克?季巍伟?胡进 基金项目:?浙江省基层卫生适宜技术示范基地建设项目(20120929)作者单位:314000?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临床研究·

脑梗塞的定位诊断和临床表现

脑梗塞的定位诊断和临床表现 一、前循环脑梗塞 1、颈内动脉: 侧支循环代偿良好,可不产生任何症状和体征。 侧支循环不良:可引起同侧半球从TIA到大面积梗塞,从对侧轻单瘫、轻偏瘫,同向偏盲到失语、失认、完全性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即表现为不同类型的大脑中动脉综合症 2、大脑中动脉 完全MCA综合症(MCA近端主干闭塞):深部MCA综合症——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浅部MCA综合症——对策同向偏盲和向对侧注视障碍,在优势半球可有完全性失语。 按OCSP*分型,完全性MCA综合症就是完全前循环综合症(TACS):(1)、脑损害对侧的偏瘫,(2)、对侧的同向偏盲,(3)、新的高级皮质功能障碍(言语困难,空间定向力障碍。一般均有意识障碍,常使神经系统检查无法准确进行。 深部MCA综合症(单至数条MCA中央支闭塞):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如果从皮质吻合支来的血流很有效,也可以只表现中央支闭塞症状即整个对侧偏瘫(头面,上肢、下肢)和偏身感觉障碍、构音障碍,而没有皮质功能缺损症状。 浅部MCA综合症:上部皮质支闭塞可出现中枢性面瘫及舌瘫,上肢重于下肢的偏瘫,优势半球可有运动性失语;下部皮质支闭塞可有感觉性失语,头和双眼转向病灶侧。(藿称对策注视麻痹),对侧同向偏盲或上相限盲,或空间忽视。 3、大脑前动脉 主干闭塞引起对侧下肢重于上肢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一般无面瘫。可有小便难控制。通常单侧大脑前动脉闭塞由于前交通动脉的侧支循环的代偿,症状表现常不完全。 偶见双大脑前动脉由一条主干发出,当其闭塞时可引起两侧大脑半球内侧面梗塞,表现为双下肢瘫、尿失禁、强握等原始反射及精神症状。 4、脉络膜前动脉 闭塞常引起三偏症状群,特点为偏身感觉障碍重于偏瘫,而对侧同向偏盲又重于偏身感觉障碍,有的尚有感觉过度、丘脑手、患肢水肿等。 二、后循环脑梗塞(POCI) 1、椎基底动脉 梗塞灶在脑干、小脑、丘脑、枕叶及颞顶枕交界处。基底动脉主干闭塞常引起广泛的桥脑梗塞,可突发眩晕、呕吐、共济失调,迅速出现昏迷、面部与四肢瘫痪,去脑强直、眼球固定、瞳孔缩小、高热、甚至呼吸及循环衰竭死亡。 椎基底动脉体征的共同特点是下列之一 (1)交叉性瘫痪:同侧脑神经瘫(单或多)伴对侧运动和/或感觉功能缺失; (2)双侧运动和/或感觉的功能缺失。 (3)眼的协同功能障碍(水平或纵向), (4)小脑功能缺失不伴同侧长束征 (5)孤立的偏盲或同侧盲。 较常见的综合症有: 中脑腹侧综合征(大脑脚综合症,Weber综合征) 供应中脑的基底动脉穿通支闭塞引起,表现为病侧动眼神经麻痹(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向内、上、下活动受限),对侧椎体束受损(对侧中枢性偏瘫) 脑桥上外侧综合征:

急性脑梗塞病患临床护理研究论文完整版

急性脑梗塞病患临床护 理研究论文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邓斯华 【摘要】脑梗塞(脑梗、)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或脑软化。除积极地配合治疗外,做好基础护理,对防止进一步梗塞、预防各种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通过对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2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笔者体会到在心理、安全、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饮食及出院指导等方面的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脑梗塞;急性病;护理;康复;预防并发症;饮食;出院指导 一、临床资料 本组20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最大90岁,最小40岁,其中60岁以上约占80%。入院时意识障碍6例,一般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入院后经CT扫描证实有不同部位梗塞灶(24小时后),符合急性脑梗塞诊断标准。 二、护理与康复 2.1心理护理急性脑梗塞起病急,多在无其他前驱症状时发生。多数患者在安静休息、睡眠中发病,过后或次晨被发现不能说话、一侧肢体偏瘫或失语等。本组病例中有3例偏瘫,失语或言语不清、口角歪斜2例,1例出现会厌麻痹,吞咽功能暂时性丧失。住院脑血管意外患者中大部分(50%)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绝大部分有焦虑和抑郁心境状况的改变,并且与患者的预后有明显相关性。也有研究认为抑郁与认知功能障碍的产生,可能存在着共同的生物学基础,他们相互影响。患者虽脱离生命危险,但大都留下偏瘫失语、记忆力障碍、肌力下降等,因生活不能自理,其心理活动有很大变化,如情绪易激动、悲观失望、消极接受或者拒绝接受治疗和护理等。从生活上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对失语或言语不清者可让其将需求用文字书写进行交流;对梗塞较重出现意识障碍、偏瘫等症状及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应允许其亲属陪护。使患者感到温暖、亲切,消除恐惧和焦虑心理,鼓励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愉快地接受治疗。 2.2安全护理对于急性梗塞引起意识障碍或偏瘫者应注意安全,防止坠床或跌倒,对躁动不安者要采取防护措施:如专人陪护,床旁设护栏,双手约束,防止病人拔除各种管道,翻身和下床时有人协助和扶持等。

丁苯酞的药理作用与药动学研究及临床评价

关键词丁苯酞软胶囊药理作用药动学研究临床评价 丁苯酞软胶囊(butylphathlide soft capsules),商品名恩必普(nbp),又称丁基苯酞,其化学名称为消旋-3-正丁基苯酞(3-n-butylphathlide),分子式c12h14o2,相对分子质量190.24。dl-3-正丁基苯酞最初是由杨峻山从芹菜籽中提取出来的左旋体,故又名芹菜甲素(apium graveolens linn)。后经人工合成为消旋体。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2002年取得国家新药证书,经过临床试验由石药集团开始生产应用与临床。 药理作用 20世纪90年代,著名神经药理学家冯亦璞对丁基苯酞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发现其多种脑保护作用与机制,同时也有其他学者对其进行研究试验,具体如下。 抑制血小板、血栓形成方面:缺血性脑病发生后,血液处于高黏、高凝、高聚状态,血栓形成是脑缺血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抗血栓治疗在防治脑血管疾病中有重要意义。冯亦璞等[4]用半血栓形成术及比浊法,观察左旋、右旋和消旋丁[6]基苯酞(l-nbp,d-nbp,dl-nbp)及阿司匹林,ticlopidine对大鼠血栓湿重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显示:nbp 3种结构形式均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其中:l-nbp作用最强,d-nbp作用较弱,dl-nbp介于l-nbp和d-nbp之间。nbp,asp和ticlopidine对不同类型的血小板聚集诱导剂的作用强度有区别,表明其可能作用于不同的途径[1]。徐少峰等[2]研究了l-nbp、d-nbp和dl-nbp在小鼠急性肺栓塞实验中的作用。结果显示:l-nbp,dl-nbp均明显增加肺栓塞小鼠的生存率,作用强度为阿司匹林的65%,但d-nbp没有明显作用。另外,徐皓亮等[3]也进行了大鼠体内抗栓试验和体外抑制血小板功能,结果显示:3种nbp旋光异构体中,l-nbp的作用强度最为显著,对其机制初步分析,认为l-nbp有抑制血小板5-ht释放,升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的作用,其抗血栓机制于其他抗血栓药不同。 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脑缺血过程中存在神经元凋亡,某些药物可使神经细胞凋亡过程减弱或停止,阻止梗死面积的扩大。董高翔等[4]研究了丁基苯酞对低氧低糖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na含量及凋亡细胞百分率,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检测dna断裂,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丁基苯酞能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百分率与形态学改变,抑制dna在核小体间的断裂,从而把维持正常功能的神经元从凋亡中拯救出来。雄杰等[5]研究了丁基苯酞对低氧低糖引起神经细胞内钙升高的作用,结果显示:1-nbp和dl-nbp均能完全抑制有低氧低糖引起的神经细胞ca2+ 升高。而大量文献的已有研究表明,在脑缺血和低糖低氧过程中,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都受到很大损伤,对钙离子的摄取和储存能力下降。而nbp可能大大增强线粒体对ga2+的摄取存储能力,从而降低ca2+ 水平。因而减少由于ca2+ 升高造成的细胞损伤。 对局部脑缺血引起行为改变的改善作用:刘小光等[6]观察了丁基苯酞对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后行为和脑梗死面积的影响,结果显示:丁基苯酞口服或者静注均能降低局灶型脑缺血大鼠的梗死面积和改善各种神经症状,疗效优于尼莫地平(1.0mg/kg,口服)。胡盾等[7]观察了丁基苯酞对局部脑缺血大鼠记忆障碍的影响,结果表明:nbp 10~100mg/kg 静滴,可以有效的逆转或改善局部脑缺血引起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这一作用可能是继发产生的,通过显著增加mcao侧纹状体的局部血流量,明显减小缺血区的梗死面积以及改善全脑缺血引起的能量代谢耗竭,从而改善中脑动脉分布区域的神经细胞功能,使因mcao引起的记忆障碍得到改善。 其他作用:丁基苯酞的药理作用十分复杂,它能通过多个环节作用与改善局部循环,缩小梗死面积,减轻脑组织损伤,最终最大程度的恢复神经功能[8~10]。

脑梗塞临床路径

. .. . 脑梗塞临床路径 一、脑梗塞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梗塞(ICD10:I63) (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07.01脑梗死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脑梗死的诊治重在根据发病时间、临床表现、病因及病理进行分型分期,综合全身状态,实施个体化治疗。在超急性期和急性期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措施尤为重要。 (一)一般性诊断 1、临床特点 (1)多数在静态下急性起病,动态起病者以心源性脑梗死多见,部分病例在发病前可有TIA 发作。 (2)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达到高峰,部分患者症状可进行性加重或波动。 (3)临床表现决定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主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部分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2、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血小板、凝血功能、血糖等。 (2)影像学检查:脑的影像学检查可以直观地显示脑梗死的围、部位、血管分布、有无出血、旧和新鲜梗死灶等,帮助临床判断组织缺血后是否可逆、血管状况,以及血液动力学改变。帮助选择溶栓患者、评估继发出血的危险程度。 ①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 ②头颅磁共振(MRI) ③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 .资料. ..

(二)临床分型(OCSP 分型) OCSP 临床分型标准: 1、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表现为三联征,即完全大脑中动脉(MCA)综合征的表现: 大脑较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意识障碍、失语、失算、空间定向力障碍等);同向偏盲;对侧三个部位(面、上肢与下肢)较严重的运动和(或)感觉障碍。多为MCA 近段主干,少数为颈动脉虹吸段闭塞引起的大片脑梗死。 2、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有以上三联征中的两个,或只有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或感觉运动缺损较TACI 局限。提示是MCA 远段主干、各级分支或ACA 及分支闭塞引起的中、小梗死。 3、后循环梗死(POCI):表现为各种不同程度的椎-基动脉综合征:可表现为同侧脑神经瘫痪及对侧感觉运动障碍;双侧感觉运动障碍;双眼协同活动及小脑功能障碍,无长束征或视野缺损等。为椎-基动脉及分支闭塞引起的大小不等的脑干、小脑梗死。 4、腔隙性梗死(LACI):表现为腔隙综合征,如纯运动性轻偏瘫、纯感觉性脑卒中、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手笨拙-构音不良综合征等。大多是基底节或脑桥小穿通支病变引起的小腔隙灶。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07.01) 脑梗死的治疗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发病时间等确定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案,实施以分型、分期为核心的个体化治疗。 (一)科综合支持治疗:应特别注意血压的调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