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地理必修二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必修二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必修二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必修二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必修二期中考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命题人:施燕飞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读“人口增长模式与总人口变化示意图”,完成1~3题。

1.阶段Ⅰ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2.阶段Ⅱ总人口的变化特点是

A.迅速增长B.缓慢增长C.迅速下降 D.保持不变3.若某国2014年出生率为‰,死亡率为‰,则该国处于图中

A.阶段Ⅰ B.阶段Ⅱ C.阶段ⅢD.阶段Ⅳ

下图为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图,读图完成4~6题。

4.我国人口突破10亿的时段是

A.1953-1964年B.1964-1982年C.1982-1990年 D.1990-2000年

5.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段是

A.1964-1982年B.1982-1990年 C.1990-2000年 D.2000-2010年

6.目前我正逐步实施“单独两孩”政策,这将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B.老年人口数量有所下降

C.人口迁移数量减少D.男女比例出现较大波动

7.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约16亿人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温饱型消费水平10亿以内小康型消费水平8~9亿人富裕型消费水平7亿以内

A.约16亿人 B.10亿以内 C.8~9亿人 D.7亿以内下图为20世纪50~90年代某地区人口变化图,读图完成8~9题。

8.该地区

A.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B.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C.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D.人口自然增长趋缓

9.有关甲、乙时期人口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时期人口迁移均以迁出为主

B.甲、乙时期人口迁移均以迁入为主

C.甲时期以人口迁出为主,乙时期以人口迁入为主

D.甲时期以人口迁入为主,乙时期以人口迁出为主

根据国家农调总队的抽样调查,中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农村地区。2007年到乡镇企业和外出务工的农民有亿。读下图,完成10~11题。

10.新疆成为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净迁入数最多的省区,主要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文化因素C.经济因素D.政策因素11.我国目前的这种人口流动将

A.严重阻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B.加重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

C.加快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 D.加速中部地区的资源开发

下图为1995~2004年某市各圈层人口数量及人口密度的净变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根据人口分布变化的特点,住宅区最可能布局在

A.市中心区和内圈B.内圈和中圈 C.中圈和外圈 D.市中心区和外圈13.市中心区人口分布变化特征,主要原因是市中心区

①交通通达度低②环境质量差③地租昂贵④服务设施差

A.①②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简图。读图完成14~16题。

14.从图中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格局来看,最接近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田园城市模式

15.图中可能成为高级住宅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6.下列地租曲线能正确反映沿图

中POM线的是

A B C D

右图为“某都市圈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图示都市圈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A.南京B.芜湖

C.淮安 D.滁州

18.关于该都市圈的正确叙述有

①南京的服务范围包括都市圈中其他城市

的服务范围

②城市等级越低,数量越多、相距越远

③滁州比南京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

④淮安距南京较远,等级也比镇江低

A.①② B.③④C.①③D.②④

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曲线,读下图回答19~20题。

-20

20

40

60

市中心区内 圈中 圈外 圈

人口比例

-4000

-2000

2000

4000

6000

人口密度

净增减 人口比例(%)净增减 人口密度(人/km2)

19.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正处在

A .①时期

B .①时期和②时期

C .②时期

D .③时期

20.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

A .绿化面积不断减少

B .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C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D .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

读“热岛效应”示意图,回答21~22题。

21.“热岛效应”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温室效应

B .城市大量消耗矿物燃料释放废热

C .臭氧层的破坏

D .城市水域面积小,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不大

22.很多城市在市区与郊区之间广种花草林木,其主要目的是

A .避免市区大气污染物污染郊区

B .对市区净化空气、降温增湿

C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 .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下图反映我国某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23~24题。

23.1961年以来,该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 .水稻田

B .弃耕地

C .园艺业用地

D .鱼塘

24.从1961年至1991年,该地区弃耕地面积逐年扩大,其原因可能是

A .农产品市场萎缩

B .水果及花卉生产利润大

C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D .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

山东省寿光市原为产粮大县,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蔬菜出口县,2005年其蔬菜

出口量占全国六分之一。图中甲图是该县种植业播种面积变化,乙图是该县种植业产值结构变化,下图中A 都代表1994年情况,B 都代表2005年情况。据图分析回答25~26题。

25.从甲图可知,2005年,该县蔬菜播种面积占种植业总面积的

A .30%

B .40%

C .50%

D .60%

26.从乙图可知,该地的产值比重结构变化是

A .蔬菜产值比重上升,单位面积产值高

B .粮食产值比重上升

C .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比重提高到 80%

D .种植业结构没有变化

右图为某国农业生态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27~28题。

27.该国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A .商品谷物农业

B .混合农业

C .乳畜业

D .大牧场放牧业

28.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点是 A .商品率低

B .市场适应性强

C .生产规模小

D .劳动力投入多

读“亚洲水稻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回答29~30题。

29.图中阴影区域发展水稻种植业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A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B .土壤肥沃

C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D .光照充足

30.亚洲水稻种植的耕作制度有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形成此差异的主要区

位因素是

羊粪

土地交替

A.光照B.热量 C.水分 D.政策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本部分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31.人口自然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32.若某地的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

33.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造成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

34.人均消费水平越高,环境承载力越大。

35.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的多少。

36.城市化阻碍了城市和乡村的交流,扩大了城乡的发展差距。

37.城市化过程改变了居民的就业方式,使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大规模转移。

38.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追求农业土地的最大经济效益。

39.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40.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会造成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三、综合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本部分4大题,共30分)。41.分析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1:目前世界人口在不断增加,如果计划生育措施实施有效,到2050年世界人口有望控制在89亿。

材料2:见下图。

(1)目前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如何。(2)对世界人口年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是,该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3)从材料2分析,世界上人口数量大、人口增长快的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目前这些国家的人口增长主要属于模式。

(4)2001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国总人口为亿,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亿。根据人口增长情况判断我国近10年人口增长速度较(快或

慢),我国目前的人口增长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42.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根据图示信息,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地租最高处的判断依

据。(2)请在A、B、C、D四地中,选择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并简析理由。

(至少答两点)。

(3)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献计献策。

森林公园

(至少答两点)。

43.下图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从1985年到2000年,该区域城市发展的显着变化有 (至少答三

点)

(2)推动该地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3)城市化过程可能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有哪些(至少答三点)

44.读“美国本土小麦区和玉米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图示小麦区和玉米带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该农业地

域类型的主要特点是 、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2)与②小麦区相比,①小麦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是 。

A .地形

B .热量

C .科技

D .市场

(3)根据影响图示小麦区和玉米带的农业区位因素,请把下面相关内容的代号填到图

中方框里。

①自然条件优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

②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市场广阔

(4)我国该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和 地区。

期中地理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 5 AADBA 6 —10 AADBC 11—15 BBBBC 16—20 BACDB 21—25 BBACB 26—30 ABBCB

二、判断题 31—35 ABABB 36—40 BABAA

三、综合题

41.(8分)

(1)人口数量不断增长。(1分)

(2)印度 计划生育 (2分)

(3)发展中国家。 “高—低—高” (2分)

(4)慢 一是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较多;二是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3分)

42.(7分)

(1)A>B>C (1分) A 地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好,地租最高。(2分)

(2)D 地(1分) 靠近文化区;地势较高;临近森林公园,处在盛行风向上风地

带,环境优美;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交通比较便利。(2分,任答两点

即可)

(3)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车的

数量等。(2分,任答两点即可)

43.(7分)

(1)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提高;城市用地规

模扩大;出现城市群(或城市带)等。(3分,任答三点即可)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或工业化速度加快)(1分)

(3)环境污染(恶化);交通拥挤;地价昂贵;住房紧张;就业比较困难;社会治

安不稳(社会秩序混乱);绿化面积减少等。(3分,任答三点即可)

饮食习惯 地广人稀 交通便利 产量高 生产效率高 商品率高 粮食需求量少

44.(8分)

(1)商品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2分)

(2)B(1分)

(3)(4分)

(4)东北(1分)

(1)A>B>C (1分) 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好,地租最高。(1分)

(2)D地(1分) 靠近文化区;地势较高;临近森林公园,处在盛行风向上风地带,环境优美;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交通比较便利。(2分,每个要点1分,答出其中2个要点即可)

(3)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建筑物覆盖;(1分)地表径流量增大,地表水和雨水下渗减少(使地下径流减少);(1分)植被减少,蓄水量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1分)

(4)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和出行等。(2分,每个要点1分,答出其中2个要点即可)

43、读世界部分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图,回答下列问题。(一空一分,共15分)

(1)选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序号

①水稻种植业②乳畜业③大牧场放牧业④商品谷物农业⑤混合农业

A、;C、

(2)A类农业地域类型区位优势:①气候__________;②劳动力________;

气候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是灾害频繁。因此,加强工程建设是实现农业稳产的保证。

(3)B类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的平原,该农业地域类型特点

是、、商品率高,其经营方式一般以农场为主。我国该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和地区。

(4)C类农业地域类型在澳大利亚的农产品主要是和,我国珠江三角洲的生产也属于该农业地域类型。

(5)D类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阿根廷潘帕斯草原,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距海港近,交通便利。

43、(15分)

(1)①(1分) ⑤(1分)

(2)雨热同期(1分) 丰富(1分) 旱涝 (1分) 水利(1分)

(3)中部(1分)生产规模大(1分) 机械化水平高(1分)家庭(1分) 东北(1分)

(4)小麦(1分)羊毛(1分)基塘(1分)

(5)低(1分)

D A

下表为“2000年和2010年江苏省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表”。读表,回答13~14

题。

2000年2010年

全省总人口(万人)

人口比例(%)苏南

苏中

饮食习惯

地广人稀

交通便利

产量高生产效率高

商品率高粮食需求量少

①②

13.苏中、苏北人口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老龄化B.人口外迁

C.出生率下降D.死亡率提高14.2015年新年假期过后,南京市出台新政策,放宽再婚夫妇再生育一个孩子的规定。此项政策主要目的是

A.缓解男女比例失衡问题B.解决目前劳动力不足问题

C.调整人口分布不均问题D.逐步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 试卷说明:1、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100分 、选择题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共60 分) 一、单项选择题(30 X 2=60 ) 读图1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 题: 1. 现阶段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下列哪种情况: A 、①模式 B 、①T ②转变 C 、②模式 D 、基本实现②T ③转变 2. 图中表现有老龄化趋向的阶段是: A 、① B 、①T ② C 、②T ③ 读图2 “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 3. 与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相似的类型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图中国家类型④所反映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A 、 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过重 B 、 少年儿童比重大,就业压力过重 C 、 城市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过剩 D 、 人口总数太少,劳动力严重缺少 5. 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是 A 、 科技发展水平和人口消费水平不断变化 B 、 某地某时期资源总数不断变化 C 、 人口不断迁移 D 、 国家大型工程建设的实施 读图3完成6— 7题: 6. 如要在城市中建中心商务区,应建在: A 、A 地 B 、B 地 C 、C 地 D 、D 地 7. 以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 地处市中心,方便人们上下班,应大量兴建住宅 B 、 B 地交通条件优越,在四个地点中地价最贵 C 、 C 地位于城市边缘,环境优美,可兴建高级住宅区 D 、 地位于城市郊区,拥有较多的控制土地,最适合兴建大型商 8. 城市中心商务区的特征是: A 、高楼林立,地价便宜 B 、建筑物低矮,没有明显分区 C 、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经济活动频繁 D 、最中心以批发活动为主 回答11 — 12 4: 业区 图3 ③ 3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高一错题集(4)

(精心整理,诚意制作) 高一物理错题集(4) 1.(多选)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牛顿第一定律是依靠实验事实,直接归纳总结得出的 B .牛顿第一定律是以可靠实验为基础,通过抽象出理想化实验而得出的结论 C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2. (多选)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悬挂物的质量应远小于车和砝码的质量 B.为减小小车.纸带受到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需要把小车运动平面起始端抬高 C.实验结果采用描点法画图象,是为了减小误差 D.实验结果采用a -m 1 坐标作图,是为了便于根据图象直观地作出判断 3. 如图所示,重为10N 的物体以v 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向左运动,物体与桌面间 的动摩擦因数为0.1现在给物体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 ,其大小为20N ,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和加速度大小可能为(g 取10m/s 2):( ) A .1N ,20m/s 2 B .0,21m/s 2 C .1N ,21m/s 2 D .1N ,19m/s 2 4.一小车在牵引力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起,牵引力逐渐减小直到为零,在此过程中小车仍沿原来运动方向运动,则此过程中,小车的加速度 ( ) A .保持不变 B .逐渐减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C .逐渐增大,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D .逐渐增大,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5. (多选)钢球在无限深的油槽中由静止开始下落,设油对球的阻力正比于其 速率,则球的运动状态是( ) A .先加速后减速最后静止 B .先加速后匀速 C .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最大 D .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最小

高一地理必修二综合试题(卷)新版

涡阳四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检测 地 理 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是某城市人口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市人口数量持续上升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 C.大量人口迁入 D.原有人口基数小 2.该城市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为 A .传统型 B .原始型 C .过渡型 D .现代型 HD 指数是用来评价区域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的协调程度,HD<0.30为协调状态,0.30~0.55为不协调状态。“十五”以来,北京市常住人口的年增长率超过3%(每年常住人口净增加60万人以上),提前10多年突破了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1800万人口的目标。下图甲为“北京市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乙为“北京市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偏离指数(HD)变化趋势”。据此回答3~5题。 3. 北京市近年来HD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 B. 城市经济发展速度降低很快 C. 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人口增长速度 D. 城市地下空间的广泛使用 4. 图甲中北京市人口分布对北京市区所产生的主要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 ②荒漠化 ③交通拥堵 ④住房困难 ⑤环境污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①②⑤ 5. 为解决北京市人口分布所产生的问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 凝聚中心城区的商业、教育、卫生等功能 1270 1290 1310 1330 1350 万人 自然增长率 -1 -2 -3 人口数量 自然增长率 %

B. 在周边城镇新区均衡配置教育和卫生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 C. 促进城市内部各区域产业均衡发展 D. 加快利润较高的企业向西部地区转移 某种农作物生长期约2个月,前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5~18℃,后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 12~14℃。下图是种植该作物的甲乙两地气候资料。根据所给材料,回答6~7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份403020 10 -10-20 气温(℃) 甲乙 6.该作物在乙地的最佳收获月份 ( ) A .3月 B .5月 C .11月 D .9月 7.与甲地相比,乙地种植该作物( ) A .病虫害少 B . 离市场近 C .水源丰富 D .上市较迟 下图是苹果种植的纬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苹果能在特殊产地生长的主要因素是 A .水分 B .地形 C .技术 D .劳动力 9.下列地区最适宜建苹果果汁厂的是 A .黑龙江 B .云南 C .山东 D .海南岛 区位基尼系数反映了经济活动在地理上分布的不均匀程度。基尼系数越大,产业的集聚度越高。读表回答10~11题: 中国部分制造业行业的区位基尼系数 10.影响食品加工行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 .技术 B .市场 C .原料 D .劳动力 11.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专用设备制造业处于低端集聚水平 B .产业集聚度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 C .食品加工业产业集聚度下降 D .石油化工业比食品加工业分布更均匀 行业 年份 1994 1996 2000 2003 2005 食品加工业 0.032 0.049 0.033 0.111 0.169 烟草加工业 0.427 0.428 0.44 0.41 0.449 石油化工及炼焦业 0.128 0.162 0.135 0.194 0.233 专用设备制造业 0.046 0.042 0.033 0.045 0.013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易错点总结5篇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易错点总结5篇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1 1、18C中期,人们认为只有土壤中水分构建植物,未考虑空气作用 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实验证实植物生长可以更新空气,未发现光的作用 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多次实验验证,只有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更新空气,但未知释放该气体的成分。 1785年,明确放出气体为O2,吸收的是CO2 1845年,德国梅耶发现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1864年,萨克斯证实光合作用产物除O2外,还有淀粉 1939年,美国鲁宾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2、(1)条件:一定需要光 光反应阶段场所:类囊体薄膜 产物:[H]、O2和能量 过程:①水在光能下,分解成[H]和O2; ②ADP+Pi+光能ATP (2)条件: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 暗反应阶段场所:叶绿体基质 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 过程:

①CO2的固定:1分子C5和CO2生成2分子C3 ②C3的还原:C3在[H]和ATP作用下,部分还原成糖类,部分又形成C5 联系: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既区别又紧密联系,是缺一不可的整体,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 3、空气中CO2浓度,土壤中水分多少,光照长短与强弱,光的 成分及温度高低等,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可通过适 当延长光照,增加CO2浓度等提高产量。 4、自养生物:可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如绿色植物,硝化细菌(化能合成) 异养生物:不能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只 能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如许多动物。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2 细胞的基本结构 1、研究细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2、细胞膜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细胞膜成分特点: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3、细胞膜功能: ①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②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一、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 原理: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测试卷汇总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26题*2分=5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读图 1 “四国某年人口变动图”,回答 1 ~ 3 题。 1 .根据图中数据判断,人口增长属于原始型的国家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下列关于乙国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人口增长快,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 B .人口增长快,加大环境人口容量 C .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减慢 D .人口增长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3 .在四个国家中,最可能体现芬兰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的 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是() A. 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是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 科技发展水平决定着获取资源的数量,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C. 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D. 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读“不同城市间人口流动趋势示意图”,回答5--7题。 图2 5.符合图2中所示人口流动趋势的国家和地区是 ( ) A. 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 B. 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C. 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 D.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 6.引发图2中所示的城市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政治因素 B.环境因素 C.经济因素 D.文化因素 7.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均有大量人口迁入的是 ( ) A.西欧 B.北美 C.大洋洲 D.拉丁美洲 8.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市各功能区设置示意图,从环保角度考虑,其中合理的是( ) 某城市是环形放射状道路,读图4回答9--10题

高中物理必修一常考题型+例题和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常考题型 一、直线运动 1、xt图像与vt图像 2、纸带问题 3、追及与相遇问题 4、水滴下落问题(自由落体) 二、力 1、滑动摩擦力的判断 2、利用正交分解法求解 3、动态和极值问题 三、; 四、牛顿定律 1、力、速度、加速度的关系; 2、整体法与隔离法 3、瞬时加速度问题 4、绳活结问题 5、超重失重 6、临界、极值问题 7、与牛顿定律结合的追及问题 8、传送带问题 9、牛二的推广 10、? 11、板块问题 12、竖直弹簧模型

一、直线运动 1、xt图像与vt图像 2014生全国(2) 14.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 在这段时间内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大 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 22 1v v ` 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2016全国(1) 21.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s时并排行驶,则 A.在t=1s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s , D.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 为40m 2、纸带问题 【2012年广州调研】34.(18分)(1) 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①下列物理量需要测量的是__________、通过计算得到的是_____________(填写代号)A.重锤质量B.重力加速度 C.重锤下落的高度 D.与下落高度对应的重锤的瞬时速度②设重锤质量为m、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重力加速度为g.图b是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A、B、C、D、E为相邻的连续点.根据测得的s1、s2、s3、s4写出重物由B点到D点势能减少量的表达式__________,动能增量的表达式__________.由于重锤下落时要克服阻力做功,所以该实验的动能增量总是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小量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记忆]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记忆] 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理解记忆) 6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特 点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 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记忆] 口诀:欧(北)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记忆]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 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世界人口迁移口诀:二战前,旧到新,一去不返乡 二战后,发展到发达,打工挣钱回故乡 5、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一常见易错题集锦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一常见易错题集锦

————————————————————————————————作者:————————————————————————————————日期:

35、化能合成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吗? 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分两个阶段 与光合作用不同;合成有机物的能量来自化学能。 36、已分化的细胞不可逆.(细胞全能不就可逆了吗?花粉离体培养是有性生殖吗? 1、细胞分化是不可逆,这是指在生物体内.有的题目却说是可逆的,这是指在离体条 件。 2、花粉离体培养是有性生殖。 37、高度分化的细胞基因表达的特点是什么?凋亡的细胞在形态上有什么变化? 高度分化的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凋亡的细胞在形态上最明显的变化是细胞核内染色质浓缩,DNA降解成寡聚核苷酸片 段,这与某些特异蛋白的表达有关。 38、“细胞的畸形分化与癌细胞产生有直接关系”这句话对吗? 正常的细胞是有寿命的。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就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的正常分裂、分化后会衰老、死亡,在正常分裂和正常分化时,原癌基因都处于被抑制状态。如果由于某些原因,细胞畸形分化,原癌基因被激活,细胞就会无限分裂,成为不死的癌细胞。 39、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内的__________,使正常细胞演变为癌细胞。答案是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怎么解释啊不是被激活吗怎么是突变 啊 细胞中既有原癌基因,又有抑癌基因,其中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则主要是阻止组织细胞不正常的增值。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导致正常细胞畸形分化为恶性增值细胞,即癌细胞。 40、为什么病毒是生物?(是不是因为其能生长繁殖?) 病毒被认作生物主要并不是因为能新陈代谢,恰恰相反病毒单独存在时不具备生物活性,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病毒被认作生物的主要原因是其能够进行增殖(产生后代并可 遗传性状)。 41、艾滋病病毒(HIV)、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非典冠状病毒的结构及 遗传物质都是什么? 艾滋病病毒(HIV)、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非典冠状病毒遗传物质是RNA。其它 如噬菌体等大多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教版)期末试题

高一下学期联考地理试题(B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图”,完成l~3题。 1.阶段(1)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2.阶段(2)世界总人口的变化特点是 A.缓慢增长 B.迅速增长 C.迅速减少 D.保持不变 3.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A.阶段(1)B.阶段(2)C.阶段(3)D.阶段(2)和(3) 4.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对外开放程度 5.全球人口数量变动,主要取决于 A.人口出生率B.人口死亡率C.人口迁移 D.人口自然增长率 读美国轮廓图,回答6~7题。 6.M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季风水田农业 D.混合农业

7.M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不包括 A.先进的科技B.便利的交通运输 C.廉价的劳动力 D.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8.交通运输线路的建设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青藏铁路的建设表明 A.自然条件是影响铁路区位选择的唯一因素 B.先进的科学技术能有效地克服交通运输线建设中的自然障碍 C.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首先要考虑填补地区空白 D.社会经济因素对铁路区位选择的影响并不明显 9.下列工业部门属于原料导向型的是 A.糕点加工B.炼铝厂C.制糖厂D.飞机制造 如图所示,忻州某村,春夏生产粮食,秋冬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同时开办了养猪场。且粮食、蔬菜和养猪的产值大约各占三分之一,回答10~12题。 10.该村的农业生产方式属于____农业地域类型 A.季风水田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 C.混合农业D.商品谷物农业 11.该村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主要改善 A.地形条件 B.热量条件 C.降水条件 D.土壤条件 12.最终决定该种农业生产数量和规模的区位因素是 A.市场 B.气候 C.地形 D.土壤 13.若仅考虑付租能力这一因素,城市各功能区由市中心到郊区依次为 A.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B.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D.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高一物理必修一易错题型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1题型总结 知识点1:质点 质点是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形状大小或质量轻重,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 练习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 .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C .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 D .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可把物体看作质点 知识点2:参考系 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参考系可任意选取,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练习2:关于参考系的选择,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参考系必须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 B .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考系 C .一个运动只能选择一个参考系来描述 D .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 知识点3:时间与时刻 在时间轴上时刻表示为一个点,时间表示为一段。时刻对应瞬时速度,时间对应平均速度。时间在数值上等于某两个时刻之差。 练习3:下列关于时间和时刻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在5 s 时指的是物体在第5 s 末时,指的是时刻 B.物体在5 s 内指的是物体在第4 s 末到第5s 末这1 s 的时间 C.物体在第5 s 内指的是物体在第4 s 末到第5 s 末这1 s 的时间 D.第4 s 末就是第5 s 初,指的是时刻 知识点4:位移与路程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路程一定大于等于位移大小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 位移的大小才相等。不能说位移就是(或者等于)路程。 练习4:甲、乙两小分队进行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通信设备,在屏幕上观察 到两小分队的行军路线如图所示,两分队同时同地由O 点出发,最后同时到 达A 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分队行军路程s 甲>s 乙 B .小分队平均速度 V 甲>V 乙 C .y-x 图象表示的是速率v-t 图象 D .y-x 图象表示的是位移x-t 图象 知识点5: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等于位移和产生这段位移的时间的比值,是矢量,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简称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也是矢量。方向与此时物 体运动方向相同。 练习5: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1=10 m/s 和v 2=15 m/s ,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12.5 m/s B .12 m/s C .12.75 m/s D .11.75 m/s 知识点6:加速度0t v v v a t t -?==? (1)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和时间的比值(称为速度的变化率)。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加速度与速度无必然联系。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最新湘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世界人口增长特点(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⑴时间特点:不断增长,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原因是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 ⑵地区差异: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快。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 第二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环境的限制 1.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 第三节人口迁移 一、人口的迁移(时间长于一年;跨行政区域分界线) 1.定义: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国际迁移(国家→国家):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等。 3.国内迁移(行政区→行政区)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可能成为促进人口迁移的决定因素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一、城市形态(补充) 1.定义: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 经济、文化中心 2.特点: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 二、城市区位分析 1.区位:某一事物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 2.城市区位: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交通、资源) 3.城镇空间分布特点:①人口密集地区;②沿河、湖、海地区;③交通运输枢纽;④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商品集散地和边境口岸。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农业用地等。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高中生物必修一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生物《必修1》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60分) 1 ?细胞学说揭示了( ) A. 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 2. 下列属于大量元素的一组是( ) 3. 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图一定是高倍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 B. 此细胞不可能是植物细胞,只能是动物细胞 C 结构①不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结构①②③④中都含有大量磷脂 4. 谷氨酸的R 基为GHQ, 1分子谷氨酸含有的 CHO N 原子数 依次是 ( ) A. 5、9、4、1 B . 4、8、5、1 C . 5、8、4、1 D . 4、9、4、1 5. 叶绿体与线粒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同点是 ( ) ①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②具有双层膜; ③产生氧气; ④水是其中化学反应的原料; ⑤含有DNA ⑥内部含有酶 A. ①②④⑥ B .③④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②④⑤⑥ 6. 科 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红细胞作材料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 ) A. 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易涨破 B .此类细胞容易得到 C 此类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易观察 D .此类细胞内无核膜,线粒体膜等 结构 7、水溶性染色剂(Pl )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鉴别细胞的死活。细胞浸 泡于一定浓度的 PI 中,仅有死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利用 PI 鉴别死活的基 A.N S 、O Mg B.H 、O K 、B C.P 、N 、C Mo D. Ca 、C O Mn B.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测试题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计4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 的,多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快的大洲是B A.亚洲B.非洲C.南美洲D.北美洲 2.下列因素中,一般情况下往往对人口迁移起重要作用的是A A.较高的工资待遇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员异地居住D.迁入区优美的环境 3.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C 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 C.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 D.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人左右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城市规划前的地域结构图”,该市工业以茶叶、食品加工为主,辖区内有世界级自然风景名胜(距市中心直线距离40多千米),读图回答4—5题。 4.为增强该城市旅游服务功能,规划中应优先扩大(D) A.绿色用地B.工业用地C.交通用地D.商业用地 5.从完善该城市主要功能出发,需合理布置功能,新建住宅区应选在D A.甲区域B.乙区域C.丙区域D.丁区域

6.划分城市等级的主要依据是D A.城市的人均收入B.城市的建筑特色 C.城市的布局形式D.城市的服务范围 7.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D A.人口迁移B.自然条件C.人口数量D.经济发展 8.近年来,我国迅速发展的大棚蔬菜生产,主要改变的生产条件是B A.地形条件B.光热条件C.土壤条件D.市场条件 9.我国的商品粮主要来自于C A.江淮地区B.四川盆地C.东北平原D.珠江三角洲 10.当前,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周围,其原因是B A.大城市周围有充足的牧草供应 B.由于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 C.大城市周围劳动力充足 D.大城市周围土地租金低 11.在季风区内,每年对水稻生产威胁最大的因素是C A.地质灾害B.寒潮侵袭C.水旱灾害D.台风侵袭 12.从2000年开始,伊利集团的液态奶生产基地在北京和天津等城市落户,影响这些基地落成的主导因素是B A.原料产地B.消费市场C.交通运输D.劳动力低廉 13.一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先后进入我国汽车工业,这种现象反映了D A.世界汽车工业生产更趋于集聚B.汽车工业需大量劳动力投入 C.汽车工业技术与管理的空间集中D.跨国公司需寻找最优区位 14.与新兴工业相比,传统工业的明显特点是C ①企业以中小型为主②工业集中分布 ③工业分散布局④技术高度集中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高一物理必修一精题易错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精题易 错题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1.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m2的两个小球(m1> m2),原来随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 B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不一定相碰 D.无法确定,因为不知小车的运动方向 2.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的三脚架上固定着一质量为m的照相机,三脚架的三根轻质支架等长,与竖直方向均成30°角,则每根支架中承受的压力大小为() A.mg B. C. D. 【解析】 要使相机受力平衡,则三根支架竖直向上的力的合力应等于重力, 即3Fcosθ=mg; 解得F=mg; 3.如图所示,一个物体放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斜面对这个物体的作用力的合力为F.下面哪个图中表示的F是正确的( D ) 4.如图所示,人重600N,木板重400N,人与木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现在人用水平拉力拉绳,使他与木板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 (BC ) A.人拉绳的力是200N

B.人拉绳的力是100N C.人的脚给木板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D.人的脚给木板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5.如图1-4所示,物体M通过与斜面平行的细绳与小物块m相连,斜面的倾角θ可以改变,讨论物块M对斜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则一定有(D) A.若物块M保持静止,则θ角越大,摩擦力越大 B.若物块M保持静止,则θ角越大,摩擦力越小 C.若物块M沿斜面下滑,则θ角越大,摩擦力越大 D.若物块M沿斜面下滑,则θ角越大,摩擦力越小 6.如图所示,A、B两棒长均为 L=1m,A的下端和 B的上端相距 s=20m.若 A、B同时运动,A做自由落体、 B做竖直上抛,初速度v0=40m/s,求: (1) A、 B两棒何时相遇; (2)从相遇开始到分离所需的时间. (1)(2) 7.光滑半球固定在水平面上,球心O的正上方有一定滑轮,一根轻绳跨过滑轮将一小球从图13所示的A位置开始缓慢拉至B位置。试判断:在此过程中,绳子的拉力T和球面支持力N怎样变化 T减小, F N不变。解析: 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1分) 由于小球缓慢移动,故小球受力合力为零 由数学知识可得△ABC与△01A0相似(2分) 有 010/G=L/T (1分) 因010、G大小不改变 L减小所以T减小(1分) 有 010/G=R/FN (1分) 因010、G、 R大小都不改变所以F N不变(1分) 8.作用于同一点的两个力大小分别为F1=10N,F2=6N,这两个力的合力F与 F1的夹角为θ,则θ可能为( A B ) A.0 B.30° C.60° D.120°

高中生物必修一易错题精选集-附详细答案及解析

1.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 ( ) ①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 体中含有 DNA ,原核细胞拟核中含有 DNA 而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又不一样 DNA 分子等②真核细胞细胞核内染色 ③真核细胞多种多样,原核细胞多种多样, 2. 用一般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物的细胞与组织,下列叙述不 正确的是 A ?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 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调整在 1.5 cm 左右 B. 若载玻片上有 d 字母,则视野下呈现 P 字母 C. 观察向日葵叶片的保卫细胞时, 若将玻片标本向右方移动, 则视野下保卫细胞向左 方移 动 D .视野下观察到眼虫游向右上方,则应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以便追踪 3. 某单细胞生物,体内不具有叶绿体但有叶绿素,它最可能是 A .真核生物 B .异养生物 C .无核膜的生物 D .有线粒体的生物 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面各图。请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2010山东枣庄模拟)下列关于玉米、蓝藻和变形虫细胞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正确叙述是 A ?都能进行细胞分裂,都有细胞周期 B. 遗传物质都是 DNA ,细胞内都有转录和翻译过程 C ?细胞内都含有核糖体,但都不含中心体 D ?三者的原生质层都有选择透过性,都能选择性地吸收和排岀物质 (常考易错题)对于下列各结构在生物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① B.② C .①② D .①②③ 4. (2009广东六校联考n )实验中用同一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 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 0.5 cm ,若改用30倍物镜观察时, 需?? 13 5. 6.

1.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 ①叶绿体②染色体③核膜④核糖体⑤细胞壁⑥拟核 A.菠菜和发菜体内都含有①③④⑤

地理必修二期中考试试卷 (1)

马外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四国某年人口变动图”,回答1~2题。 1.根据图中数据判断,人口增长属于原始型的国家是(A) A.甲B.乙C.丙D.丁 2.下列关于乙国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 A.人口增长快,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 B.人口增长快,加大环境人口容量 C.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减慢 D.人口增长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 下图是四类国家的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与我国当前人口增长模式相符的类型是(C) A.①B.②C.③D.④ 4.关于④类型国家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城市人口比重过高,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B.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 C.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大 D.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短缺

5.2010年,该市0~4岁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A) A.3% B.6% C.6.2% D.3.2% 6.该城市近三十年来人口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C) A.青壮年养育子女的负担逐渐加重 B.生育率逐渐增加 C.该城市逐渐迈向老龄化社会 D.青壮年男子逐渐外移 安徽省单独二胎政策于2014年1月23日起正式施行,成为继浙江省后全国第二个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省份。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不.属于浙江、安徽两省率先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原因的是(A) A. 经济水平的大幅提高 B. 低生育水平稳中趋降 C. 家庭规模持续缩减 D. 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8.“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对安徽未来十年的影响为(B) A.减轻家庭及社会的养老负担 B. 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 C.降低家庭抗御风险的能力 D. 加大适龄人口的就业压力 9.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D)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如下图),回答10~11题。 10.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C) A.abc B.acd C.abd D.bcd 11.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B)

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经典习题及易错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经典及易错题目和答案 1.如图甲所示,某一同学沿一直线行走,现用频闪照相机记录 了他行走过程中连续9个位置的图片,仔细观察图片,指出在图乙中能接近真实反映该同学运动的v -t 图象的是(A ) 2.在军事演习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先做自由落体运 动,在t 1时刻,速度达较大值v 1时打开降落伞,做减速运动, 在t 2时刻以较小速度v 2着地。他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下列 关于该空降兵在0~t 1或t 1~t 2时间内的的平均速度v 的结论 正确的是(B ) A . 0~t 1 12v v < B . 0~t 1 2 1v v > C . t 1~t 2 122v v v +< D . t 1~t 2, 2 21v v v +> 3.在下面描述的运动中可能存在的是(ACD ) A .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却很小 B .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C .速度变化很小,加速度却很大 D .速度越来越小,加速度越来越大 4. 如图所示,以8m/s 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 s 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 m 。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m/s 2,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5m/s 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1.5m/s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CA ) A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且不超速,则汽车可以在绿 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 B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并要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 线,则汽车一定会超速 C .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则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 不能通过停车线 D .如果在距停车线5m 处开始减速,则汽车刚好停在 停车线处 5.观察图5-14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的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D ) 甲 t 00乙 t A B C t t D v 0v v v 甲 图5-14

最新高一地理必修二综合考试题(含答案)

高一地理阶段性考试 一、选择题(共34个题,每小题1.5分) 读世界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图,完成1~2题。 1.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四国中,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造成人口流动的原因除流出地“推力”(如气候严寒、文化生活落后等)和流入地的“拉力”(如生活条件好等)外,还要受到“中间阻力”(如技能、费用、亲情等)的影响。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因素中属于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拉力因素是 A.城市交通拥挤 B.城市就业机会多 C.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D.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4.造成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的主要推力是 A.乡村地区环境优美 B.地铁和高速公路向郊区延伸 C.城市中心区环境质量下降 D.城市文化生活落后 下图表示某种工业区位选择的历史发展阶段。读图回答5~6题。 5.区位选择与上图所示发展阶段相适合的工业部门是 A.钢铁工业B.化学工业 C.纺织工业D.电子工业 6.上图反映出,对这种工业区位的选择 A.原料地的吸收力越来越强B.燃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C.市场的吸引力越来越强D.交通运输的影响一直很弱 我国一些地区的耕地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回答7~8题。 7.这种农业变迁最有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A. 三江平原 B. 华北平原 C. 河西走廓 D. 珠江三角洲 8.这种变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气候 B. 市场 C. 政策 D. 交通 下图为“某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9.在图中,③区 A.是城市的工业中心B.常住居民最多 C.人流数量昼夜差别很大D.环境质量最差 10.在②区内,应布局 A.海港 B.绿化带 C.大型超市D.飞机场 11.①、④是住宅用地为主的卫星城,造成它们地价差异的主要因素,并不是 A.与市中心的距离B.自然环境条件 C.基础服务设施D.交通通达度 12.右图是“某城市布局规划”图,拟在①、②、③、④四地建火力发电厂、自来水厂、印染厂、服装厂,从经济效益、环境因素考虑,布局合理的是 A.①自来水厂、②火力发电厂、③印染厂、④服装厂 B.①服装厂、②印染厂、③自来水厂、④火力发电厂 C.①火力发电厂、②自来水厂、③服装厂、④印染厂 D.①印染厂、②服装厂、③自来水厂、④火力发电厂 13.邮政通信的主要业务有 ①传真②电报③寄信④订报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 14.下列现代技术中,其功能主要应用于定位和导航的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自动绘图系统 15、《晏子春秋》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造成此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土壤 C.地形 D.市场 16、为了减少运费,最需接近市场的是 A.制糖厂 B.造船厂 C.瓶装饮料厂 D.高级时装厂 读我国某地农产品产值百分比构成图,回答17-19题 17.该地农业地域类型是 A.混合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乳畜业 D.种植园农业 18.影响该地农业种植结构的主导因素是 A.政策 B.市场 C.交通 D.气候 19.该地所产柑橘与地中海沿岸地区相比,皮薄含糖低,主要原因是A.地形差异 B.水源差异 C.土壤差异 D.气候差异图2是“阶段性城市化进程示意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某同学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放置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向清水中加入蔗糖,洋葱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体积交化如下图所示,实验过程中细胞保持活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a~b段,细胞液发生渗透失水,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B.在b~c段,达到渗透平衡,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相同 C.在c~d段,液泡膜和细胞膜都会出现磷脂分子的运动 D.在d~e段,细胞大量吸收蔗糖,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2.下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及物质运输图,数字代表膜上的有关成分,字母代表两种不同的物质运输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甘油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为a B.细胞通过方式b主动吸收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物质运输方式为b D.①具有识别、润滑、保护功能,分布在膜的外侧 3.图甲表示人的成熟红细胞细胞膜的结构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乙中A为1mol/L的葡萄糖溶液,B为1mol/L的乳酸溶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中,葡萄糖和乳酸跨膜运输的共同点都是逆浓度梯度运输 B.在无氧环境中,图甲中“葡萄糖”的跨膜运输不会受到影响 C.图乙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细胞膜 D.图乙中A、B液面一定不会发生改变 4.下列关于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囊泡运输离不开膜蛋白的识别作用 B.细胞内核质间的物质交换全部通过核孔进行 C.线粒体膜上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没有运输O2的载体 D.温度影响氨基酸的跨膜运输,不影响O2的跨膜运输 5.如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猪膀胱膜,图1、3表示初始状态,其装置内溶液A、B、a、b浓度分别用M A、M B、M a、M b、表示,图2、4分别表示一段时间后的状态,液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1、h2.。如果A、B、a、b均为蔗糖溶液,且M A>M B, M a=M b>M A,则达到平衡后() A.h1>h2,M Ah2,M A=M a C.h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