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求,打造“双创”升级版的重要着力点

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求,打造“双创”升级版的重要着力点

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求,打造“双创”升级版的重要着力点
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求,打造“双创”升级版的重要着力点

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求,打造“双创”升级版的重要着

力点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近年来,一批创新创业企业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大大激活了市场活力和发展潜力,深刻改变和影响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正在汇聚促进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力量。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为新时代打造“双创”升级版、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求,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引擎、以质量变革为目标、以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型企业培育为主体、以平台构建和要素完善为两翼、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支撑,切实推动“双创”升级发展。

以创新驱动为重要引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路径。近年来,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不断兴起,呈现出聚焦生产领域、技术要素深度融合、成果转化更为活跃、与产业升级结合紧密、创新创业生态更加完善等趋势特征,创新创业与技术创新、效率变革、产业升级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结合得更为紧密,为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有力支撑。

推动“双创”升级发展对创新驱动的需求更为迫切,要求经济发展动能加快从单一要素数量投入转变为更多依靠创新驱动,从而形成创新动能。一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推动量大面广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新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让传统产业焕发新动力、释放新动能。二要加快新兴产业培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互联网+”等发展战略,发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催生新技术、新动能、新活力。三要促进成果顺畅转化。搭建成果转化平台,畅通科技成果与市场对接渠道,健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鼓励科研人员面向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实现科技创新与企业创新创业深度融合。

以质量变革为重要目标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微观经济主体的支撑。我们只有不断提升微观的产品服务质量,才能更好实现质量变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也是推动“双创”升级发展的重要目标。

推动产品服务质量升级,一靠技术,二靠管理,三靠标准。为此,既要通过加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方面的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推进产业质量升级;还要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通过挖掘潜力、规范经营、优化工艺,形成一整套新的经营管理和生产方法。此外,还要积极推动行业标准升级,更多抢占行业标准话语权,提升产业竞争力。

以企业家精神培育为主体

企业家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主体。充分发挥企业家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而带动我国经济质量和效率变革。推动“双创”升级发展,要着力弘扬敢于进取、创新创业的企业家精神,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调动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同时,“双创”催生的数以万计的创新型企业,也是高质量发展和“双创”升级发展的重要依托。“双创”既可以有效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热情,催生大量的新成长企业,增强微观经济活力,也为大企业拓展内部创业新模式、构筑完善产业生态链提供契机。要强化创新企业培育,把发展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打造数量多、质量优、潜力大、成长快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中小企业参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持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以平台构建和要素完善为两翼

“双创”升级发展离不开良好创新生态的支撑,这其中,完善便捷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和高效顺畅的要素供给机制是关键。一方面,要加快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构建。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建设一批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创新平台资源集聚优势。加快众创空间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设以及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营造更加有利于中小企业创业兴业的良好环境。鼓励大企业建立开放创新创业平台,积极利用第三方开放创新平台资源,建设全新、立体、复合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五个维度

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究竟包含多少个层次的指标数据必然需要更多、更深入的讨论,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框架下可以扩展为五个维度:全要素生产率、科技创新能力、人力资源质量、金融体系效率、市场配置资源机制。 全要素生产率是测定发展质量的核心。我们要看到,GDP短期内不会消失,重要问题在于要用全要素生产率指标来弱化单纯的数量增长,能够更好反映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2017年,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已经扭转了连续数年下降的势头,且生产要素投入呈现出更智慧、更有效的使用方法。坚持运用多种生产率测算指标来评估企业和区域发展质量就显得更为紧迫,因为企业经营绩效高低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正是在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不同。 当然,全要素生产率能否有一个看得见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将始终依靠科技创新。经济的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要使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就应该把科技发明能否创造新技术产业的能力作为最主要的科技质量指标。为此,企业及其他经济实体必须始终如一地贯彻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将更高的科技创新指标时时体现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上。指标的选取要有利于加大研发机构建设,有利于加大源头性技术的突破,有利于创新体系的更加完善。 科技创新成果叠出,惟人才为本。一定要使劳动力质量提升的“管道”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更多方面。要制定以知识学习与创造并重的教育发展指标,也应该包括基础教育质量、劳动力健康水平、各类毕业生技能、师资质量测定指标等。通过良好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培养大批高水平的科技人员和高素质劳动力,通过大规模高质量的研发机构来带动高效的研发产出。一言以蔽之,就业的劳动力质量是经济发展质量能否提升、或提升多少的最关键因素。 资金配置效率涉及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为更高生产率部门和科技创新领域提供资金是金融体系的“天职”。金融深化要提高中国的储蓄和投资水平,以及资本生产率和产出的增长。为此,要提高金融体系的规制质量与效率,新的指标应当体现金融体系的稳健性与审慎监管框架,下述的指标应予以充分的关注:居民存款的安全性、企业的融资成本与融资便利性、中小企业的融资占比、风险资本数量及可获得性、创业板企业的成长性、创业板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金融资产的法律保护程度等。 要通过更完善的市场体制,用企业高质量的创新产出来支撑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的转型。为此,在设计新的评估指标时,要把那些妨碍科技要素效率提升的体制短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与政策取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911157923.html,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与政策取向 作者:任保平赵通 来源:《人民周刊》2019年第15期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的高水平状态,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的经济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升级版。在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在理论上研究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逻辑机理,准确理解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与政策取向,这样才能在实践中有效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 培育新动能 高质量发展是指经济数量增长到一定阶段之后,经济发展新动能转换、效率提升和结构优化的状态。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主要指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的高级生产要素为支撑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在高质量发展中要积极推进新动能的培育: 使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培厚科技创新土壤,提高科技创新整体实力,增加源头供给。加速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创新平台开展目标导向式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不断完善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在强化原始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的过程中,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格局,为高质量发展培育原生动力。顺应智能化的新趋势,瞄准智能制造方向,聚焦重点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科技攻关,加快中低技术水平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坚持市场导向组织开展研究与创新。完善科技投融资体制,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发挥金融资本的作用,支持原创性重大科技创新。 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新动能。一方面培育新产业的新动能。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每次新旧动能转换都是基于科学新发现和技术新发明的新应用。科学技术发明会产生新产品,造就新商业模式,催生新的产业,形成新的生产力,形成发展的新动能。目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催生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的发展,新产业革命呈现技术更迭、产业融合、业态多元、组织网络化、发展个性化等新特征。新产业革命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的应用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在我国高质量发展产业新动能的培育中要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特点,加强人工智能和产业发展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另一方面在高质量发展中激活传统产业旧动能。新兴产业不是无源之水,如果没有传统产业作支撑,新兴产业不可能发展起来。因此,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需要把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升级,通过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改造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之路,从而激活传统产业的动能。

(精)心得体会: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问题思考(最新)

(精)心得体会: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问题思考(最新) 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是由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X经济发展既有发展速度与发展规模的不足,又面临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因此,X经济发展既要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又不可忽视一定的发展速度,否则X经济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下面,我就X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问题谈点看法。 一、X经济发展落后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X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很多,有体制机制、有内部外部、有主观客观等方面因素。而关键是内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X经济发展落后核心问题是内因。时间上的分水岭是1992年。

外部原因最主要是因为经济体制改革,石化作为X的主导产业,喜忧参半。喜的是石化确实是X产业品牌,忧的是它不能像马钢、铜陵有色、芜湖奇瑞那样在X 形成产业链,与地方中小企业形成产业关联,并将企业税收约一半留在地方。但X 石化并不是这样。X石化收编到中石化集团后,其生产经营进入中石化内部体系流转,同时分税制改革使X石化税收约90%以上上交国家。因此,X发展石油化工就面临一个原料来源的问题,如果得不到中石化支持,X发展化工就遭遇上游产品的瓶颈,这就是X发展化工难以取得突破的根本原因。而分税制改革,X石化税收60亿以上交给国家,如果能像沿江其他城市那样,市本级财政收入每年至少要增加30亿元以上,那X的今天一定不是这样。当然外部原因很多,如行政管理体制上,X在全省的战略位置并不彰显等等。 东风浩荡、心潮激荡,纵有不足,铆足劲来发展照样都会大变样。心潮不荡漾,纵使东风再浩荡,结果还是一个样。内部因素更为重要,如果自身不努力顺应时代潮流,不抓住机遇发展,再好的外部条件都是枉费。死守手中的权力,不发挥好市场机制的作用,经济运行机制就是残缺的。因为发挥“看不见的手”作用,也就意味着行政权力的削减或消失。所谓标志就是1992年,大致上表现为四个方面的表现。一是在争论中错失良机。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从“姓资姓社”争论中解放出来,鼓励全

心得体会: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思考(最新)

心得体会: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思考(最新)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主题词,我们不仅需要思考“实现什么样的内涵式发展”这一问题,更要探索“怎样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办法。 满足高校实践之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和高校在选择高等教育发展方式上进行了艰难的探路摸索,呈现出移植借鉴、数量增长、重点提升、质量发展等四大阶段性特征,可称之为以学习借鉴欧美高等教育经验为主要特征的“模仿式发展”、以数量增长为主要特征的“外延式发展”、以“211”“985”工程为主要特征的“非均衡”发展、以“双一流”建设为主要特征的高质量内涵发展。 从历史溯源上来看,“内涵式发展”是一个具有浓郁中国意境的“本土”政策语汇,是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双重发展历程而出现的一个概念。25年来,尽管“内涵式发展”的议程时有时无、目标时重时轻、含义时大时小,但政府和高校对内涵式发展的追求“一直在路上”,对高等教育根本属性及功能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既是高校实践之需要,也是教育规律之诉求。 适应高校需求之变 服从和服务于政治、经济与社会的需要,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逻辑起点,高校要走出“象牙塔”,主动步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 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是迎接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必然要求。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发展方式转变、发展重心转移、发展动能转换形成历史性交汇,必将引发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度调整,重塑民族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领导力,颠覆传统产业的形态、分工和组织方式,也将重构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模式。回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是我国高等教育确定发展方向、制定教育政策、深化综合改革的根本依据。 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是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是一个开放、复杂、非线性的社会子系统,与区域经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美国的“硅谷”,法国的索非亚科技园,日本的“筑波”和我国北京的“中关村”、武汉的“光谷”、台湾的“新竹”等,都是高等教育为全球产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转折关口提出的引领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列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强调“要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方针,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两个轮子,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要看到,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和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不容易,是一项长期、曲折、艰苦的系统性工程和历史性任务。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在科学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特点的基础上,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果。 一 总的来看,高质量发展,集中体现了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是可持续的发展,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不仅衡量标准上要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而且内涵上要从“增长”延展到“发展”,实现更高水平、更优结构、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从宏观层面看,高质量发展应该是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从中观层面看,高质量发展应该是产业竞争力稳步增强、国际分工地位逐步提升的发展。产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的重要抓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增强产业竞争力,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从微观层面看,高质量发展应该是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企业效益持续改善的发展。目前,我国很多产品和服务在规模上位居世界第一,但附加值却很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提高产品附加值,由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转变,从而使企业能够在较低资源环境损耗基础上获取更高附加值,改善经营效益、提高盈利水平。 在把握高质量发展重要内涵的基础上,我们还要看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适应内外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的需要,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内在要

(精)课件讲稿: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新时代(最新)

(精)课件讲稿: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新时代(最新)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高质量发展作出了一个非常准确且重要的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今天交流的题目就叫做《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新时代》。 高质量发展对经济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新时代为经济建设形成了新的环境和形势。那么,如何把目标与环境、形势有效连接在一起?在这里,我们要引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个概念——“现代化经济体系”。换句话说,我们从新时代角度出发,进入的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各项改革与发展,而这些改革与发展又支撑着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支撑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按照刚才的逻辑,我对交流的内容进行一个框架梳理:第一,先讲什么是高质量发展;第二,高质量发展如何与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有效契合和联动;第三,高质量发展如何在当前的环境下有效应对挑战;第四,如何形成有效的高质量发展支撑政策体系;第五,落实好高质量发展在2018年要开展的八项重点工作。

一、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定位和性质 1.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来看,高质量发展一定是在原有发展基础上的一种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效益更优、结构更新、与环境和资源协同度更好的经济形态。若要实现这样的经济形态,就不能以产出的规模大小来论英雄,而是以是否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来论英雄。换句话说,我们在发展进程中要更好、更优、更协调,所要匹配的目标要更高、更美好,同时也更有助于市场出清。从这个要求出发,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个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要求——以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高质量发展需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之上进行延展和深化,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要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要培育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这样就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统一在一起,并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上,我们要朝着刚才所说的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效益更优的方向发展。于是,高质量发展的另一个要求就是质量第一、效益优先。 从质量第一和效益优先的角度出发,大家要注意几个比较难以思辨的词汇。比如说,在高质量发展中,很多人往往立足于创立相应的示范型项目、示范型园区,把“高”视为第一,这种观念并不十分准确。“高”在当前不是第一,而质量是第一。

对高质量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对高质量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其基本特征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深入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辩证统一的视角来入手: 一是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维度。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既包括宏观经济发展质量,也包括微观经济活动中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的“大质量”的概念。这是因为,宏观经济的高质量,离不开经济主体的高质量、技术的高质量以及高质量产品等微观高质量的支撑。近年来,我国技术进步成效显著,新技术加速向各领域扩散,为提升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推动产业发展质量水平整体跃升,实现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注重宏观和微观的结合。宏观层面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微观层面要完善产品和服务标准,实施品牌创建和精品培育工程,培育支撑高质量发展

的科技、金融、人才等要素,发展壮大一批精益求精、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创新型企业。 二是供给和需求相结合的维度。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解决供给问题,包括产业供给、产品供给、企业供给和要素供给质量提升等方面。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供给体系在产业、产品、企业和要素四个层面进行重构,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高高端产业比重,推动高质量产品和服务快速涌现,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促进知识、技术、信息、人才、数据等高端要素蓬勃发展。与此同时,高质量发展也是顺应需求升级的必然结果,是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满足消费者高品位需求的过程。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从供给和需求相结合的角度,推动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促进供需匹配吻合。要把握消费升级趋势,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动态组织产品生产和供应,扩大更具创新性和更为个性化的产品供给,依靠创新促进供需匹配,推动高质量发展。 三是公平和效率相结合的维度。高质量发展是高效率、高附加值和更具可持续性、包容性的结合。从根本上看,实现高质量发展就是要解决公平和效率问题,核心要义是建立在更加公平基础上的高效率。从公平角度看,高质量发展意味着要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转向共享发展、充分发展和协同发展,实现产品服务高质量、投入产出高效率、发展技术

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1

三个层面理解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 一、从宏观层面理解,高质量发展是指经济增长稳定,区域城乡发展均衡,以创新为动力,实现绿色发展,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 体人民。 一是表现为增长的稳定性。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保持速度和规模的优势依然重要。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必须保持经济增速稳定,不能出现大起大落的波动。 二是表现为发展的均衡性。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经济发展的速度依旧重要,但是强调在更加宽广领域上的协调发展。就经济体系而言,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要合理,需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就创新而言,创新要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不断推动经济发展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增长、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推动经济发展向结构更合理、附加值更高的阶段演化;就城乡区域发展而言,高质量发展需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 三是表现为环境的可持续性。绿色发展理念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广泛的内涵。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能够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尤其是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四是表现为社会的公平性。高质量发展要兼顾生产、生活与生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因此,在宏观经济层面,质量的内涵还涉及经济、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应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并且形成有效社会治理、良好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二、从产业层面理解,高质量发展是指产业布局优化、结构合理,不断实现转型升级,并显著提升产业发展的效益。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不断完善发展,形成健全的现代产业体系。尤其是要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不但是实体经济的主体,还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其产业规模反映了当前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实力,以及产业体系的完整程度与规模效益。 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组织结构日益优化,一二三产业结构合理,并且不断深化融合发展。 三是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是产业实力的综合反映,是竞争能力的核心要素。因此,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发展的需要,是支撑消费升级的需要,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需要。实现高质量的创新发展,就要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四是质量效益不断提升。质量与效益提升是产业转型的重点,要以最小的质量成本产出最大的质量效益,并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从企业经营层面理解,高质量发展包括一流竞争力、质量的可靠性与持续创新、品牌的影响力,以及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与方法等。

高质量发展

让制度、理论和技术共同助力卷烟营销高质量发展扬帆远航回首过去,改革红利、人口红利和资源红利共同推动了卷烟市场持续十年的稳定增长,但随着“三大红利”持续消耗、宏观经济增速逐渐回稳、控烟力度不断加强,烟草行业面临着“三大压力”叠加、“四大难题”凸显的严峻形势。尤其是在2016年,全国工商卷烟交易量与工商税利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在此条件下,国家局党组书记、局长,总公司总经理张建民着眼大势、瞄准靶向,提出了走一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因此,笔者认为,作为烟草行业最根本工作之一的卷烟营销,更应顺势而为,利用当今的先进理论和技术为烟草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打好基础,从而推动烟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发挥创新优势是实现卷烟营销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利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卷烟营销高质量发展。 注重技术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增强卷烟生产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卷烟品牌的培育、维护和发展的能力以及产品的设计、工艺、质量水平。 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坚持以人为本,以体制机制的创新激发人才创新。大力倡导工匠精神,激发技术人才创新能力,鼓励员工积极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掌握新本领、运用新方法。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岗位标兵等活动,完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选拔机制,建设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 (2)突破信息壁垒、提升消费质量是实现卷烟营销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利用“新零售”理论和互联网技术推动卷烟营销高质量发展。 在“线上”整合消费数据。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大数据平台,记录消费者的消费数据,分析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形成消费者的消费档案。建立集企业宣传、产品展示、网上订货、资金结算、信息反馈等功能的“工、商、零售户、消费者”一体化信息共享平台。 在“线下”提升消费体验。充分利用消费者的消费档案,加强零售创新,打造体验式消费模式,让消费者既能享受心理需求,又能感受文化熏陶。针对不同消费者、不同地区有的放矢地进行卷烟供给结构优化、零售终端建设和品牌培育。例如可以在不同地区设立消费者体验店、产品展示店、百佳示范店以及举办VIP 定制、新品体验、有奖问答、推广积分送礼品等活动。打造卷烟供给结构“质”与“量”共存,零售终端“颜值”与“内涵”齐飞,品牌培育“广度”与“深度”并进的高质量卷烟营销环境。 (3)制定良好的制度、夯实制度基础是实现卷烟营销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利用“三对”理论保障卷烟营销高质量发展。 利用“对标管理”明确卷烟营销制度高质量的发展方向。以国内烟草行业现行制度为基础,以市场化取向改革为核心,以新发展理念为重点,通过借鉴国内外一流企业的先进制度经验,开拓出一条顺应时代要求的卷烟营销制度的高质量发展新道路。 利用“对表管理”加强卷烟营销高质量发展制度的落实,通过制度的表格化分解,细化每一项制度,并通过对比表格化制度的执行要求和工作的操作实际,保障制度的落实,同时利用审核手段来实现对执行过程的实时监控。 利用“对照管理”纠正营销高质量发展制度偏差。立足日常工作,对照高质量发展标准和制度的规定,通过在工作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完善卷烟营销高质量发展制度。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高质量的发展为卷烟营销工作带来了机

2018河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关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点认识

2018河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关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 点认识 2018年河南公务员考试已近在咫尺,但很多考生却仍未准确好,尤其是对于申论文章的写作,仍处于懵懂状态,申论主要考察考生如何阅读信息和提炼信息,总结信息的能力,申论的备考需要长期的积累与积淀,望各位考生跟着华图小编做好知识储备。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关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点认识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和现在所处关口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指明方向、提出任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这里谈几点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认识。 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多方面重大意义 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我国经济在30多年高速增长之后突破结构性矛盾和资源环境瓶颈,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条件,是劳动力、土地、环境的低成本吸引了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将制造业转移到我国。现在我国劳动力等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要素低成本的吸引力、驱动力明显减弱,正面临高中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中低端制造业向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的两头挤压。同时,我国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环境承载能力接近上限,依靠要素低成本的粗放型、低效率增长模式已经不可能持续,现在必须也有条件转向高质量发展。从需求方面看,以往高速增长主要是靠境外需求和国内投资需求高涨带动的。然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10年来,世界经济复苏一直艰难曲折,国际贸易更是多年低于世界经济增速;国内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也处在调整减速期,大量低端产能又不适应国内消费结构升级的需求,因而许多生产能力无法在市场实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实现供给和需求在新水平上的动态均衡,才能使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 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经济发展方面集中表现为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由于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尤其是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已经超过投资需求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

心得体会:对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最新)

心得体会:对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最新)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围绕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思路和举措进行了发言。对高质量发展的认识是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中有三个问题值得思考。 一是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协调性。首先,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系统性表现为三个方面的统一。在宏观层面上,表现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增长动力的转换;在中观层面上,表现为经济结构的优化,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快速成长;在微观层面上,表现为产品和服务质量、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以及市场活力的提升。可以说,微观主体的活力和竞争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是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基础,是提升供给质量的着力点。其次,高质量发展不是片面强调经济和产业的发展,而是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更加兼顾效率与公平,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

享的发展理念。因此,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和全面开放体系等方面系统推进,从而解决我国经济体系内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二是真正发挥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我国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过程也是从后发追赶向前沿迈进的过程,创新是引领这一历史性转变的第一动力。改革开放40年,我国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有了长足进步,但基础研究薄弱、关键技术不足、创新底子不牢等问题亟待破局。迈向高质量发展正值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会窗口,能不能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关键靠创新。创新是我国实体经济的最大短板,相当多的企业创新能力低、创新动力不足、管理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效率、信息化水平和产品质量效益等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因此,需要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等投入,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掌握核心技术和主动权;需要提高创新效率,建立与创新型国家相适应的富有活力的创新体系;需要促进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等各种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催生新经济增长点,形成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研究(三)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研究(三) 收藏 封面【信息资讯】 【获取途径】国研网(包库) 【作者】赵剑波,史丹,邓洲 【日期】2020.02.07 【摘要】针对这些发展不均衡问题,十九大报告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回答。倡导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就是为了解决人和环境之间的不均衡发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为了实现供给质量和消费需求的均衡;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是为了弥补某些技术创新领域的短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为了改变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状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为了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则是为了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因此,均衡的高质量发展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民生、生态等多方面,需要同时推进信息化、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才能够实现均衡发展。同时,只有掌握了这些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才能够从主要的“短板”维度总结出可行的高质量评价标准。解决均衡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推动三大变革,即通过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从而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经济体系。质量变革就是要树立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理念,保证经济增长稳中向好;效率变革就是要着力破除制约效率提升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激发企业主体活力,改善供需关系,提高供给效率;动力变革,就是要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把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3.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新阶段的新要求,涉及经济增长的全过程,从要素投入到社会再分配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是提升增长过程效率。从发展过程看,高质量的发展一定是创新驱动的发展、效益导向的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有四大理念体现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只有“共享”体现在经济成果的再分配环节。首先,高质量发展一定是创新驱动的,中国经济发展尚未完全摆脱粗放型、外延式的发展态势,提高创新能力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应促进新科技、新产品、新业态的出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其次,高质量发展一定是效益导向的,长期以来形成的依靠低成本劳动力、资源能源消耗,以及投资驱动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经不可持续,应切实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质量的提升意味着发展效率更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高、产品使用的时间更长。再次,高质量发展一定是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资源环境的均衡和谐发展,生产出更多优质的绿色产品和绿色制造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是美国的6.0倍、德国的26.4倍、日本的68.7倍。随着环境压力加大,减少废物排放、把对环境影响降至“接近于零”,是制造业面临的长期挑战,最终实现制造业绿色发展。此外,高质量发展一定是开放的发展,只有融入全球竞争体系,才能够通过高质量发展构筑中国经济在全球竞争格局中的领先地位,实现中国与世界的合作共赢发展。二是提升发展成果质量。高质量的发展一定是以平稳增速实现巨大经济规模的发展,并在产业层面形成竞争力,在企业层面形成引领性,在产品层面形成品牌影响力。首先,在宏观经济层面,高质量发展满足整体性与结构性均衡。整体性是指经济发展速度与效率的平衡,经济发展不但追求效率,还要保持一定的增速。结构性是指经济增长的规模与结构,只有保持一定的经济规模才能够支撑各种民生目标的实现,但是在规模发展的同时,需要处理好结构均衡的问题。其次,在产业层面,质量提升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产业层面的质量问题还包括创新不足、资源消耗、质量效率等问题。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中,工业发展是典型质量敏感型②,增加值通常是中国的两倍。在高质量发展阶

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求,打造“双创”升级版的重要着力点

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求,打造“双创”升级版的重要着 力点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近年来,一批创新创业企业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大大激活了市场活力和发展潜力,深刻改变和影响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正在汇聚促进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力量。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为新时代打造“双创”升级版、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求,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引擎、以质量变革为目标、以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型企业培育为主体、以平台构建和要素完善为两翼、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支撑,切实推动“双创”升级发展。 以创新驱动为重要引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路径。近年来,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不断兴起,呈现出聚焦生产领域、技术要素深度融合、成果转化更为活跃、与产业升级结合紧密、创新创业生态更加完善等趋势特征,创新创业与技术创新、效率变革、产业升级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结合得更为紧密,为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有力支撑。

推动“双创”升级发展对创新驱动的需求更为迫切,要求经济发展动能加快从单一要素数量投入转变为更多依靠创新驱动,从而形成创新动能。一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推动量大面广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新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让传统产业焕发新动力、释放新动能。二要加快新兴产业培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互联网+”等发展战略,发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催生新技术、新动能、新活力。三要促进成果顺畅转化。搭建成果转化平台,畅通科技成果与市场对接渠道,健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鼓励科研人员面向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实现科技创新与企业创新创业深度融合。 以质量变革为重要目标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微观经济主体的支撑。我们只有不断提升微观的产品服务质量,才能更好实现质量变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也是推动“双创”升级发展的重要目标。 推动产品服务质量升级,一靠技术,二靠管理,三靠标准。为此,既要通过加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方面的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推进产业质量升级;还要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通过挖掘潜力、规范经营、优化工艺,形成一整套新的经营管理和生产方法。此外,还要积极推动行业标准升级,更多抢占行业标准话语权,提升产业竞争力。 以企业家精神培育为主体

2021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讲话

2021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讲话 下面,我就抓好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先讲几个方面的意见,稍后陈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一、对标对表,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今天我们召开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首先要明确,到底什么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什么? 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其显著特征体现为“五个转向”:一是从关注经济规模和增长过程,转向关注增长的结果和增长的效益;二是从关注经济增长一个维度,转向关注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生态环境、民生改善等多个维度;三是从片面重视高增长产业,转向关注产业协同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是从关注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转向关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和要素优化配置;五是从关注GDP,转向关注以人民为中心的各项制度安排和城乡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是更充分更均衡的发展。 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X个层面,理解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从宏观层面理解,高质量发展是指经济增长稳定,区域城乡发展均衡,以创新为动力,实现绿色发展,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

体人民。从产业层面理解,高质量发展是指产业布局优化、结构合理,不断实现转型升级,并显著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从企业经营层面理解,高质量发展包括一流竞争力、质量的可靠性与持续创新、品牌的影响力,以及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与方法。 为加强对各地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国家发改委正在构建高质量发展“六大体系”,即政策体系、指标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体系、政绩考核体系,并出台了绩效评价办法。X省发改委X年X月制定了我省考核评价办法,该办法综合考虑省辖市发展阶段、功能定位、经济结构等因素,将全省X省辖市和X区,分为A、B、C 三类,我市属于C类,全省X个县市分为A类(X年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在X%以上)、B类(X年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在X%以下)、C类(重点生态功能区),我市所有县都属于B类。根据计分方式,考核评价体系分为定量指标体系、减分项指标X部分。定量指标体系包括五大发展理念加上综合指标、主观感受(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共分X 个方面X项综合指标、X个具体指标;减分项指标包括影响社会安全和谐稳定的重特大事件事故、约束性专项工作完成情况X项内容。 考核评价采取定量指标体系各项指标数据分值之和,减去扣分因素之和,得出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分值,确定年度综合排序,这是目前省政府评价市、县经济发展质量的唯一标准。X、X

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解释

附件 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解释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按可比价格计算的经济总量增长速度,是观察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 2.全要素贡献率:用于反映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全要素贡献率=全要素生产率/地区生产总值×100%。其中,全要素生产率是指经济增长中生产要素投入数量既定条件下,由科技进步、制度变革、管理优化带来的额外产出。作为一种高端要素,全要素生产率是突破各种资源供给的总量约束,促进发展效率与质量持续提升的重要指标,符合内涵式经济发展的特点,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核心。 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指一个地区核算期内实现的地区生产总值与常住人口的比值,是衡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人均GDP=GDP/平均常住人口。 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GDP之比,反映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能力和影响社会资源配置的程度。 5.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指税收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之比,反映财政收入的质量。 6.税收增长率:本指标采用税务部门实现的增值税与所得税 - 1 -

之和计算的税收增长速度,是反映经济效益增长情况的重要指标。 7.规模以上企业收入利润率:指规模以上工业和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与主营业务收入(营业收入)之比,是反映企业效益的重要指标。 8.全员劳动生产率:指一定时期内地区生产总值与从业人员人数的比值,反映劳动力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 9.增量资本产出率(ICOR):指增加单位经济产出所需要的投资增量,是衡量投资效率的主要经济指标。增加单位产出所需的投资越低,增量资本产出率越小,投资效率越高。增量资本产出率(ICOR)=投资总额/GDP增量。 10.单位产出使用建设用地下降率:指报告期内单位GDP使用建设用地面积的降低速度,反映土地利用效率。 11.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指一定时期内服务业增加值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反映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情况。 12.高技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指高技术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之比,反映工业内部结构优化情况。 13.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服务业比重:指科技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之比,反映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情况。 14.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指一定区域城镇常住人口与该区域 - 2 -

心得体会: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最新)

心得体会: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最新) 中共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论断,指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高质量发展有六大内涵 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发展新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谋划经济工作的根本指针。过去四十年的高速增长,成功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强调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高质量的供给、高质量的需求、高质量的配置、高质量的投入产出、高质量的收入分配和高质量的经济循环。 推动高质量的供给,就是要提高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我国拥有全球门类最齐全的产业体系和配套网络,其中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许多产

品仍处在价值链的中低端,部分关键技术环节仍然受制于人。要提高供给质量,更好满足日益提升、日益丰富的需求,跟上居民消费升级步伐。 促进高质量的需求,要促进供需在更高水平实现平衡。我国已形成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人群,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内需市场十分广阔,但是就业质量不高,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养老、医疗、教育等给居民带来的负担还比较重。必须解决这些问题,释放被抑制的需求,进而带动供给端升级。 实现高质量的配置,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完善产权制度,理顺价格机制,减少配置扭曲,打破资源由低效部门向高效部门配置的障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实现高质量投入产出,就是要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扭转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逐年下降的态势;在人口红利逐步消退的同时,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本红利,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土地、矿产、能源资源的集约利用程度,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最终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推动经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心得体会:树立高质量发展标杆(最新)

心得体会:树立高质量发展标杆(最新) 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紧扣党中央高质量发展要求和X 发展实际,明确了“六个高质量”的重点任务,其中改革开放高质量具有关键作用。作为中国发展速度最快、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开发区之一,X工业园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照“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要求,按照省委坚持系统化思维、注重规律性把握、当好“两个标杆”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牢牢抓住“国家开放创新综合试验”这个牛鼻子,围绕打造中国开发区升级版、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提升国际化开放合作水平三大发展目标,全面推进开放合作、产业优化升级、国际化创新驱动、行政体制改革和城市综合治理“五大示范平台”建设,努力当好全省改革开放高质量的“领头雁”。 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形成更具活力的全面开放格局。开放是X工业园区的底色和基因,是推动园区在各个历史阶段实现引领性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国家新一轮扩大开放中,园区将不遗余力抢抓机遇,深入推进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

体制两大“国字号”改革,多层次、全方位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提升经济国际化质量水平。紧跟国际产业变革和经济发展前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对接国家开放战略,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健康医疗等产业,集聚总部经济、流量经济、消费经济与城市功能要素经济,实现高端服务、高端制造双轮驱动。全力支持博世、三星等一批优质外资企业扎根园区,鼓励跨国公司在园区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共享服务中心等高端项目。探索“零地招商”“退二优二”等利用外资新模式,盘活存量土地,提升单位土地投入产出水平。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在亩均投入强度、产值、税收等方面明确量化指标,切实提高外资企业准入门槛,全面优化园区经济国际化的能级和层次。加快复制叠加自贸区功能。在前期复制推广52项自贸区政策功能的基础上,继续争取复制24项自贸区政策。发挥全国首个国家级境外投资服务示范平台作用,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政策咨询等综合性一站式服务,共享境外投资机遇。扩大以金融为重点的服务业开放,积极推进中新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跨国公司资金集中运营等创新业务。主动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机遇。鼓励国资国企采取政府间合作、区域成片开发、管理经验输出等多种方式,在更广领域、更高层面进行高质量对外投资,积极推进苏宿工业园、苏通科技产业园、苏滁现代产业园等合作共建项目,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力争到2020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