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第3单元(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第3单元(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第3单元(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强化作业:第3单元(含答案)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9年9月19日(农历八月十五),“梅州月·中华情”2019年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在广东梅州开幕,晚会注重融进客家元素,展现客家风貌,体现岭南风采。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

A.一方水土,一方文化B.独树一帜,独领风格

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D.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答案] A

[解析]客家文化具有自己的特色,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故选A项。B、C、D 不是材料所表明的。

由央视播出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走红荧屏,给人们带来了超越美食的文化思考。回答2~3题。

2.该片从食材、主食、转化、储藏、烹饪、调和、生态等七个主题,通过一个个普通人物的故事和精美的画面,讲述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独特的饮食习惯。这种“独特的饮食习惯”()

A.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具有中华民族鲜明的民族特色

C.在世代相传中保留本色永不改变

D.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答案] B

[解析]《舌尖上的中国》讲述的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独特的饮食习惯,这种饮食习惯具有中华民族鲜明的民族特色,B正确;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A说法错误;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D错误;民族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基本内涵不变,但形式会与时俱进,C错误。

3.图书《舌尖上的中国》荣膺2019年度“世界最好的美食图书大奖”称号,该书以食物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和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中的美味,引起了世界目光的广泛关注。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C

[解析]《舌尖上的中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这部书引起了世界目光的广泛关注,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④正确;

①不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故该题选C。

4.一把剪刀绘生活,剪纸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艺术。陕西、山东的风格豪放粗犷、浑厚纯朴;广东、福建的风格纤细秀丽、玲珑剔透;江苏、浙江的风格疏密流畅、精巧明快。这些千姿百态的剪纸造型,洋溢着浓郁醇厚的乡土气息。材料说明( ) 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B.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D.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答案] B

[解析]不同地方的剪纸有不同的特色,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

5.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①说法错误;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②说法错误。故选D。

6.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秦始皇统一中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B.隋唐时期,儒学便确立了其至尊地位

C.宋元明延续了隋唐文化的辉煌,产生了宋明理学,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期

D.明清时代,西方近代文化思想传入中国

[答案] D

[解析]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学确立至尊地位出现在汉代,而不是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期是隋唐,早于宋元明,A、B、C三项是不正确的。

2019年8月25日,首届华文书法国际文化节在京举行。回答7~8题。

7.本届文化节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力宣传推广汉字文化、展示汉字的独特文化魅力。我们之所以要热爱汉字、写好汉字,是因为( )

①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④写好汉字对传承优秀中华文化、抵制庸俗文化具有关键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②是从人类的角度讲文字重要性的,不符合题意;热爱和写好汉字对传承优秀中华文化、抵制庸俗文化不具有关键作用,④错误;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8.近年来,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升温,专家预测,到2019年,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将达到1.5亿。这是因为( )

①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②东方文化比西方文化更具实用价值

③西方人习惯对外来文化全盘吸收

④中华文化既保持民族性,又具有时代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D

[解析]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升温,表明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提升和传播加快,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中华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悠久的历史和顽强的生命力,①正确。中华民族在继承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坚持创新和与时俱进也是被世界各国接纳的原因之一,④正确。东西方文化各具特色,不能认为西方文化不如东方文化,②错误;③是对西方人的错误认识。

9.逢年过节,人们聚在一起不仅仅品味美食佳肴,更多的人开始聚在一起品茶,研究和交流茶道,就连很多的年轻人也开始热衷于品茶。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________的特点。( )

A.博大精深B.源远流长

C.民族性D.世界性

[答案] B

[解析]“这”字型选择题解法:明确代词“这”指代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本题“这”指代茶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的过程,这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10.我国的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我国许多少数

民族能歌善舞,各民族的歌舞极具特色……这一切说明了( )

A.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我们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C.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我们的中华文化异彩纷呈

[答案] C

[解析]各民族的歌舞极具特色等这一切说明了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A、B、D不符合题意。

11.云纹(如图所示)在华夏文明中有着千年的跨度,在我国的建筑、雕塑、器皿、家具中都有广泛应用。而且云纹有着丰富文化内涵,传递着天地自然、人本内在、宽容豁达的东方精神和喜庆祥和的美好祝愿。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博大精深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④弘扬传统文化有利于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云纹在华夏文明中有着千年的跨度,在我国的建筑、雕塑、器皿、家具中都有广泛应用。体现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博大精深。云纹有着丰富文化内涵,传递着天地自然、人本内在、宽容豁达的东方精神和喜庆祥和的美好祝愿,表明中华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故①②符合题意。兼收并蓄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能借鉴吸收外来优秀文化。题中未体现此点。也未讲弘扬传统文化。故③④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2.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吉祥物“凤舞东方”是一只载歌载舞、欢乐喜庆、吉祥美丽的凤凰形象。古代有“凤鸟至,河出图”,象征文化盛世的吉祥和瑞的说法,凤凰形象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是象征吉祥的瑞鸟,民间有“百鸟朝凤”的说法,以凤凰作为吉祥物,喻示着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伟大复兴和繁荣发展。可见,“凤舞东方”吉祥物的设计( )

①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体现了只有东方文化才是文化宝库的瑰宝

③“凤凰”已化身为伸展凤翼、踏歌起舞的小女孩

④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②观点片面;③与题意无关;古代有“凤鸟至,河出图”、民间有“百鸟朝凤”等说法体现了①;“以凤凰作为……繁荣发展”,体现了④。

13.在不同情境下发展的中国海峡两岸文化,虽然具有不同的特色,但是都以同根同祖同文的亲情为纽带,存在着割舍不断的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如两岸人民通用闽南语、共同供奉妈祖等。这表明( )

A.世界各国文化具有多样性

B.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C.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D.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答案] C

[解析]两岸有割舍不断的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故选C。

14.端午节最早有辟邪消灾的意思,汉朝末年才加入纪念屈原的传统。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也有很多其他说法,如纪念伍子胥、纪念孝女曹娥等,但最终以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说法为主流。这主要说明了( )

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中

②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③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生命力之中

A.①② D.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从端午节的起源、寓意,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时代性和先进性。②③符合题意;①指明了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与题干无关;④强调中华文化的力量,也不符合题意。

15.“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只有在与其他文明的相互激荡中,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保持长盛不衰的命运。这表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 ) A.珍惜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B.借鉴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C.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D.发挥“主心骨”作用

[答案] B

[解析]“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只有在与其他文明的相互激荡中,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保持长盛不衰的命运。”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借鉴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B当选;A、C、D都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但与题干无关。

16.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十年的发展,这不仅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

①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

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作为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中国精神”造就了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②③正确;①④不符合题意。故该题选C。

17.中国的儒、释、道思想中都含有“和”。“和”的精神是一种承认与尊重;“和”的基础是和而不同与互相包容;“和”的途径是以对话求理解与和睦相处;“和”的佳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和美。这表明( )

A.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标志

B.和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C.中华文化有着鲜明的民族性

D.中华文化有着巨大的包容性

[答案] D

[解析]“承认与尊重”“和而不同与互相包容”“以对话求理解与和睦相处”等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D当选。A与题干无关;B的说法错误,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材料不是强调文化的民族性,C不符合题意。

18.“从最早的历史纪录以来,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上个世纪后半期一个主要的民族(指土尔扈特人)跨越亚洲无垠的草原东返祖国那样轰动于世界和激动人心的了(英国作家德昆赛著《鞑靼人的反叛》)。”土尔扈特蒙古部族历经万里跋涉,重返祖国的壮举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 )

A.团结统一的精神 B.勤劳勇敢的精神

C.爱好和平的精神 D.自强不息的精神

[答案] A

[解析]该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土尔扈特蒙古部族重返祖国是实现民族团结统一。故该题选A。

19.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下列各选项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有( )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④“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该题考查对民族精神的理解,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分析理解。解答此题,必须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然后分析选项中的引文观点。①体现爱国主义精神;③是自强不息的体现;②属于自然现象;④背离民族精神的内涵,故选B。

20.战争年代驰骋战场、奋勇抗敌是爱国;和平时期捍卫领土完整、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是爱国。这说明( )

A.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B.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最深厚的感情

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往往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D.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答案] C

[解析]材料列举了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不是强调的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且A项表述错误。

21.自强不息是指中华民族所具有的自主自立、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品格。下列能反映这一精神的是( )

①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

③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

④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D

[解析]本题通过名言考查对自强不息精神内涵的理解,解答难点是对名言的解读。①反映的是爱国主义思想,③体现的是勇敢精神,②④蕴含的是自强不息的精神。

22.“如果世界上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中国。中国人天生的态度就是宽容和友好,以礼待人。他们希望的只是自由而不是支配。”这表明中华民族是________的民族。( )

A.自强不息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团结统一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宽容和友好,以礼待人”体现的是爱好和平,所以B项正确。

23.歌曲《走向复兴》中唱到:“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走在崭新的道路上。我们是优秀的中华儿女,谱写时代的新篇章。我们迎着风雨向前走,万众一心挽起臂膀,我们要把亲爱的祖国,变得更加美丽富强。前进,前进,向前进,挺起胸膛,何惧风浪;前进,前进,向前进,肩负民族的希望。”这体现了中华民族( )

①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精神

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③民族文化是尊重差异,理解个性,能够和睦相处的

④民族精神是一成不变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 A

[解析]歌曲《走向复兴》中“迎着初升的太阳,走在崭新的道路上,谱写时代的新篇章,亲爱的祖国”,体现了我国的民族精神,①②正确。③本身正确,但不体现题意,④说法错误。

24.下列诗句不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是( )

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答案]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体现了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品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作者舍生取义的决心,可见,A、B、C都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都不选;“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作者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没有体现爱国主义精神。因此D入选。

25.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先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下列选项中与这一誓言所体现的精神实质相一致的是( )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④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题中体现的是民族精神中的自强不息,①与③都体现的是这一精神实质。②体现的是爱国主义,④体现的是勤劳勇敢。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26.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表(明代以前)

一半以上源于中国”。

材料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基本特征的?(8分)

[答案]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农学等史书典籍以文字记载着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成果,使中华农业科技得以传承,是中国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4分)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独领风骚,长期处于世界前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4分) 27.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 000年历史的积蕴,千万里山河的滋养,各民族智慧的创造,成就了中华“衣冠之国”博大精深的服饰文化。绚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服饰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中华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纷繁的款式,精湛的工艺,多彩的民俗,不断丰富装点着各族人民的生活,成为中华大地一道亮丽而绵延流长的文化景观。而蕴藏其间的各民族的生活情趣、审美观念、婚姻道德、宗教信仰以及工艺技术等服饰元素,体现了多民族的文化交融,成为认识东方文明独特形态的又一途径,是研究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内涵的宝贵资源。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12分)

[答案]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②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③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④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创造的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每点3分)

28.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

材料一:经过了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 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的作用。(6分)

材料二:中华民族精神,引领一个民族穿越“千年未有之变局”,战胜“千年未有之强敌”,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开启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在新的征程上,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始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基固本。

(2)有人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此观点予以评析。(8分) [答案](1)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②坚定的理想信念,有助于增添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全国各民族人民坚守共同的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④文化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坚定的理想信念,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

(2)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2分)②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2分)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同时还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因此,题中观点是片面的。(4分) 29.截至2019年,我国已拥有6亿多民。近年来,亿万民在经历了“药家鑫”“小悦悦”等事件的道德困扰和焦虑后,更加崇尚和追求真善美,而络正在成为凝聚民族精神正能量的聚集地:“最美司机”“最美教师”“最美警察”……民一次又一次地把“最美”两字冠在这些草根英雄身上。凡是善举,哪怕很微小,都会得到民的追捧。“最美”这个流行语,使得络充满了道德的正能量。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1)广大民崇尚和追求草根英雄身上的真善美有何意义?(8分)

(2)怎样才能把络打造成“凝聚民族精神正能量的聚集地”?(8分)

[答案](1)①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草根英雄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真善美,是人民群众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崇尚和追求草根英雄身上的真善美,是民自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表现。②崇尚和追求草根英雄身上的真善美,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③崇尚和追求草根英雄身上的真善美,有利于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④崇尚和追求草根英雄身上的真善美,有利于激发爱国热情,抵制各种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每点2分)(2)①最重要的是要发挥“主心骨”作用。②必须教育广大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每点2分)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3知识点总结 湛江师范学院思政张森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高一政治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有很多,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对于大家进行高一政治必修一的学习非常有帮助。 ?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一、货币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注意: 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二)货币的本质。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了解3、货币的职能(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A、价值尺度职能(1)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B、流通手段:(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政治知识点自己整理

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文化 1、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2)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文化活动也是文化的形式。 4、实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5、总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6、文化的作用: (1)总的作用;(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4)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5)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表现、特点、影响) 7、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③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2)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③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②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8、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9、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从文化角度分析):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限定)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货币的职能: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优秀教案

第五课《文化创新》优秀教案 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3、理解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采风活动,揭示文化创新的源泉,培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2、比较鲁迅的作品与高尔基的作品,增强比较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明确创新的意义,使学生更加认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 2、感悟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激发学生 在各个领域勇于创新的热情 【教学重点】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作用 【教学难点】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教学方法】 采用学案教学和课堂活动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文化传承的过程就是文化发展的过程,文化传播与文化继承,无不内在地包含着文化创新的要求。本课就专门讲述有关文化创新的内容,什么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文化创新有什么作用?文化创新的主体是谁?这些是我们今天所要探究的问题。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填空《第二教材》P291)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就文化自身的发展而言,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但说到底,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处理:P48探究1,体会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⑴实践: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③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和检验标准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思维提升:怎样理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⑵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从文化自身发展的角度) 活动一:处理P50探究3 归纳:书法家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风格与特点,无疑丰富了中国的书法艺术,为我国的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 活动二:举例徽班进京→京剧产生;杂技《天鹅湖》 归纳: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重证。 情感教育:要发展和繁荣中华民族文化,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过渡): 今天,我们生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在这个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在这个文化创新的时代,谁是真正的创新主体呢? 4、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其主要的稳定的部分是劳动群众。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构成了人类精神财富上的原料和半成品,科学家、艺术家对此再进行加工、整理,才形成了精神财富;劳动群众在实践中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总之,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发挥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过渡): 这里要特别注意,文化工作者在文化创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代,文化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是什么呢? 5、当代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⑴自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⑵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⑶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⑷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⑸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 ⑹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处理:P51探究4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时学习,我们明白了四个道理,那就是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社会实践;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因此,在这个文化创新的时代,特别是文化工作者们担负着历史的重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称为商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统一体。 3、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4、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观念货币):①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价格体现价值。 (2)流通手段(现实货币):①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货币—商品—货币 (3)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金属货币与纸币: (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2)纸币的本质:纸币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国家强制方能使用。 (3)纸币的发行:纸币的发行量等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W价格水平×待售W数量/G流通速度) 5、通货膨胀: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6、通货紧缩: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 2、信用卡功能: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简捷、安全、方便等优点) 3、外汇和汇率: (1)外汇的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汇率的波动及影响(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保存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2)价值决定价格。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2、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3、价值规律的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4、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5、价值规律的作用: A.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原因: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结果:使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实现优化配置) B.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结果:使企业部实现优化配置) C.导致商品生产的优胜劣汰。(原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结果:使资源在企业之间实现优化配置,总之,即有利于资源优化,合理,高效配置) 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生活的影响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一、货币的产生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①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②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注意: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③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①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②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3、货币的职能①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a、价值尺度职能(1)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

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b、流通手段:(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2)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②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5、纸币的产生和发展:①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②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注意: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是由国家或特定地区发行的。 二是国家强制使用的。纸币没有价值,之所以能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的强制力。)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全册) 课题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课时 1 课型新授课 教学理解货币的其基本职能依据:高考常考点,从实际上来说, 重点现实生活中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货币, 不了解的货币的职能,就不能真正懂 得货币,就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 需要 教学货币的本质和纸币的含义依据:货币的产生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 难点问题,并且纸币代替金银成为价值符号这 一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较困难, 1. 知识目标:理由:学习本框, 牢记:学生能透过现象 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看本质,从而为其 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更好地参与经济 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纸币的发行规律;生活,正确认识经学习 2. 能力目标:济现象;同时也能目标初步培养透过现象看商品货币本质的能力,提高正确判为其学习后续知断、识别有关商品与货币的经济现象的能力;识乃至整本教材 打下良好基础。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练习册 教学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时间环节 课前抽查背诵 1.检查抽背诵 1. 认真背知识点强化记忆 3 分钟三分商品的含义及其查情况 2. 接受抽查检验考纲规定 钟基本属性,货币的 2. 评价总结抽的知识点本质;查结果 货币的基本职能; 纸币的含义及其 优点,纸币的发行

规律; 承接 1.核对自主学习 1. 巡视检查学 1. 学生自己展示验收学生 5 分钟结果中练习册的知识生完成情况,进预习习题完成情自主学习 环节点和例题答案行及时评价。况。的结果并 2.小组同学或同 2. 补充相应知 2. 其余学生互相加强记忆 桌检查识记情况识。补充并学生对所 3. 解决学生的展示习题进行评 问题,并达成共价。 识。 3. 提出质疑,相 互解答。 做议 1. 理解商品的含 1. 展示课件的 1. 学生根据课件 1. 通过丰20 分讲评义及其基本属性材料、事例和问上的问题,完成富多媒钟 环节 2. 了解货币产生题,让学生进行对材料的分析、体、材料的历史必然性思考总结和整理等展示, 3. 并从中理解货 2. 通过材料和 2. 牢记给学生直 币的本质事例进行知识商品的含义及其观的感 4. 理解货币的基点讲解基本属性,货币受,增强 本职能,并知道货 3. 指出书本中的本质;学生思考 币的其它职能;要求背的知识货币的基本职的主动 5. 理解纸币的含点能,货币的基本性。 义及其优点,知道 4. 评价总结学职能;纸币的含 2. 完成能 纸币的发行规律;生所答,并补义及其优点,纸力目标 充。币的发行规律; 3. 训练学 3. 学生以小组或生整合分 同桌为单位讨论析文本的 并总结老师提出能力。 的问题 4. 书上记录相关 补充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文化的内涵: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的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性质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4、为什么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突出? (1)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5、我们应如何增强文化竞争力?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6、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2)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7、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是什么? (1)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能增强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8、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那,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三课 第一框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

项目内容 课题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修改与创新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能力目标: (1)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的多样。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教学重、难点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尊重文化多样性必然性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引入:展示各国体育项目、标志性的建筑 以上这些体育项目以及各国标志性的建筑显示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即世界文化是异彩纷呈,交相辉映的。 (一)异彩纷呈,交相煇映 说一说:故宫和泰姬陵各承载哪些文化内涵? (故宫——整体建筑显示了对称的结构,体现的是皇帝的威严,以及震慑天下的皇权意识。 泰姬陵——做工精致,整个建筑是由简单的几何图形构成,充满浓郁的印度色彩,感觉比较神秘,很有宗教文化的韵味。)

1、民族节日 各国文化的多样性体现在民族节日上,展示:我国、外国一些典型的传统民族节日的图片,着重比较一下我国春节与外国圣诞节。 说一说:如何看待“中国年轻一代过圣诞成习惯,几乎跟春节平起平坐”这种现象? (学生各抒己见) 引用网上的评论: (1)节日的本质就是一种玩与记忆的约定!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约定,洋人有洋人的约定。中国人过洋人的节,实在有些变种的感觉。 (2)我自己对圣诞没有特殊的喜好,也没有特殊的反感。……外国的圣诞是宗教的圣诞,中国的圣诞是商业的圣诞,我的圣诞,就是自己兴奋的圣诞。 (3)为什么圣诞节、情人节这类洋节日在我们这个有深厚传统文化的国度里获得接受和欢迎,我们究竟应该归咎于洋人的文化侵略还是应该反思我们的传统节日欠缺什么。忧心种种的排斥恐怕无济于事。 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而文化遗产: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文化遗产 展示:我国的部分文化遗产 强调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课本30页第一段,增加一点: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应给予保护而不是顺其自然被历史淘汰。 (二)透视文化的多样性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目录(人教版)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目录(人教版) 必修一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 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 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第一框公司的经营 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 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第一框国家财政 第二框征税和纳税 综合探究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 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社会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第二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 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必修二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第二框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第二框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 第三框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第四框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第一框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第二框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第一框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第二框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统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第一框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二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第三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统合探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 第一框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第二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三课测试题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三课检测题(03) 出题人:时间:2014.9.4 一、选择题 1、2012年,北京中轴线、大运河、丝绸之路等45项文化遗产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显示了我国保护文化遗产的决心。之所以重视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由我国著名艺术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在澳大利亚演出,引起轰动。这个蕴含现代文化观念、充满美丽安宁意境、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剧,在澳大利亚观众中产生了认同感和亲切感。该剧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是( ) A.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 B.中华文化与澳大利亚文化具有巨大的反差 C.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D.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能得到世界认可 3、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我们所说的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指() A.语言文字的多样性 B.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C.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D.建筑艺术的多样性 4、2011年6月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同意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成为世界遗产,这是我国第41处世界遗产。西湖文化景观作为世界遗产( ) ①是中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我国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既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民族文化的个性 ④有利于我国文化遗产的展示,但不利于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5、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节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像春节贴窗花,换春联,放鞭炮等,都是民间的零散的生活化的庆节活动。有专家提出,设计古有的又有现代气息的传统节日仪式体系,在国家层面上举行公众庆典,以展现中华文化的尊严和气派,对文化传承能起更大的作用。传承文化,节日仪式的作用是( ) ①展现特定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活动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对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进行保护和弘扬 ④集中展现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感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伦敦奥运会会徽以数字“2012”为主体,包含了奥林匹克五环及英文单词伦敦(London),采用国际化设计语言,简洁鲜明,由单纯而大块的色彩组成的主体图案,象征着活力与激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好评。这告诉我们() A.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B.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已消除差别而走向统一

高中政治必修三人民当家做主 5-7课复习提纲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核心知识点 第二单元人民当家做主 第五课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5.1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一、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在我国,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的意志,根据人民的利益行使权力。 注意:在我国,人民是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的,由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职权:最高的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3)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军队和特别行政区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4)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5)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①产生: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②职权:行使宪法规定的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注意: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的主体只能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二、肩负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 1、人大代表的产生 (1)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 (2)基于我国的国情,人大代表的产生采取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办法。县级、乡级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全国、省级、设区的市级人大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间接选举)产生。 2.人大代表的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3.人大代表的职权 (1)审议权(2)表决权(3)提案权(4)质询权 4.人大代表的义务

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三复习提纲

1.文化是什么?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的来源?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来源于社会实践和文化教育,文化的传承离不开物质载体(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都称为“广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的受教育的程度,称为“狭义的文化”) 3.文化的形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4.文化的影响?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5.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关系?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6.文化的重要性?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的崛起对拉动经济的影响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以民主和法制为标志的公民的政治文化素养越来越重要,文化(渗透和入侵)及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斗争,成为国际政治斗争里的重要内容。 7.文化在综合国力的地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8.对于文化我们该做什么?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9.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1、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形式。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也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念都是影响因素),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在一定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三观形成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5、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10. 参加文化活动的作用?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构成了我国人民的精神世界的主流) 11、优秀文化的作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的,永无休止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知识归纳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民族文化的地位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2、文化多样性 (1)含义: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2)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3)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 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3、民族节日的形成、地位及作用、态度 (1)形成: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2)地位及作用: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3)态度:要挖掘民族节日的文化内涵。 4、文化遗产的地位及作用、我们应持的态度、分类 (1)地位及作用 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态度: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以保护。 (3)世界遗产的分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包含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因素的双重遗产 5、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文化的世界性寓于民族性之中,并通过文化的民族性体现出来。 6、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文化是民族的(民族性、个性) 原因: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 结论: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的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文化是世界的(世界性、共性) 原因: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结论: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7、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看笔记) 8、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原则、具体要求(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1)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2)原则: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3)具体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什么是文化传播?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途径?

政治必修三第五课(完整版) 文化创新人教版

第五课文化创新 课文导入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这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既要防止故步自封、因循守旧,又要防止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C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D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E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实践,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我们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创新,不是被动地反映环境的变化,也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失去了创新能力,也就丧失了新陈代谢的机能,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不断发展和繁荣的民族文化之路,必然是不断前行的文化创新之旅。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合集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整理笔记、大纲、重点.docx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货币 一.商品 ㈠使用价值:山股票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某种属性(例:能用来交换的) ㈡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㈢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㈣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二.货币与一般等价物 ㈠货币产生的第一阶段:物物交换(商品—商品) ㈡一般等价物1.含义: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 2.功能: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㈢货币1.含义: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本质:一般等价物 3.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例:标签、价格)含义:“商品的流通”为货币参与的过程 ②流通手段(例:买卖)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功能 ③贮藏手段含义:货币被当做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 ④支付手段⑴含义: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是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在赊销赊购中货币用 于偿还债务⑵作用: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 ⑤世界货币 ㈣金银的特点: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 三.价值尺度与价格 ㈠价格的含义:通过一定数量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㈡价值尺度的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大小商品的职能 ㈢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四.纸币 ㈠含义: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㈡发现要求: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纸币发行量=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率(次数) ㈢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㈣通货紧缩: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与㈢相反 信用卡、支票与外汇 一.信用卡与支票 ㈠人们通常使用的两种结算方式:现金完成经济往来的收复和双方通过银行转账完成经济往来的收复 ㈡信用卡1.含义: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2.银行信用卡的含义: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3.作用:持卡人在发卡银行指定的消费场所消费,也可以在质地哦那个的营业机构存取现金和转账 4.优点: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 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㈢支票 1.分类:①转账支票②现金支票 2.现金支票的使用要求:①妥善保存,不得折叠;②要查验金额的大小写是否一致,单位书写是否正确;③在支 票有效期内,到银行支取现金;④支票如被银行退回,要尽快向出票单位索换;⑤不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