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文化生活》背多分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体味文化

一、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含义: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创造,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来源于人类实践)

(2)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逐步培养出来的。

(3)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不是经济、政治想象),但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国家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保护某种文物、保护某种建筑、雕塑等常用这个原理)

二、文化的力量

(1)从本质上看,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2)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3)表现:①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②文化对国家、民族发展的影响。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关系

(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

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A.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B.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C.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2)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①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文化的特征。这种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使得文化的发展先于或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3)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不是和经济政治的发展亦步亦趋的——不同步

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决定文化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科技重要: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素质提高: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迅速兴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补充: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增强文化竞争力,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民主法制的建设需要文化(对内)②文化关系国家安全(对外)

启示:因此,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提高综合国力(文化软实力)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地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

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竟争的重要因素。

(2)措施:必须把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

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3)意义:文化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答题模板一:如何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问题-背诵

(例如,请用文化作用、或“文化与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开展道德模范评选、为什么要弘扬优先家风、为什么要开展全民阅读、为什么要贯彻落实某种理念、某种价值观、为什么要建设文化强省等)

答题要素:文化对社会(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表现、特点、塑造人生)

答题模板二:文化与人(即文化对人的作用)---高频考点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

一、文化影响面面观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显现差异的主体:时代、民族、地域、阶级、阶层等。

b.导致差异的缘由: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

c.表现差异的事物:进行交往时的语言、符号、器物、行为举止。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a.构成文化影响的主要因素: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念等。

b.形成思维方式的过程和条件: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一定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

c.思维方式的重要特点和作用:具有相对稳定性,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影响。

3、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 : 一是潜移默化,二是深远持久。

(1)潜移默化的影响:(强调如何影响的问题)

①人们总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并时刻感受到它的影响。

A人们从事文化活动以及得到启示与享受,多是发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

B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②启示:人们要主动自觉学习、主动感悟和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注意:潜移默化≠消极被动、无目的潜移默化≠有形的、强制的

(2)深远持久的影响:(强调影响的效果)

A.从文化习俗的表现来看: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影响,都是持久深远的。

B.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来看: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持久深远的。

a.“三观”是人们文化素质的核心和标志。

b.“三观”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c.“三观”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影响深远持久。

注意“潜移默化”与“深远持久”的区别

说法一:

潜移默化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前者强调影响的方式,后者强调影响的时间和效果。

第二框文化塑造人生

一、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1、文化与人的关系:——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2、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1)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途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

(3)当前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四个意识,三个主义,三种观念)

二、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1.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1)优秀文化作品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2)优秀文化作品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

先进文化总是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优秀儿女,谱写一曲又一曲威武雄壮的人生乐章。

三、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

A.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B.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都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

2.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A.思想道德素质;

B.科学文化素质;

C.身心健康素质。

3.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一框世界文化多样性

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世界文化典型的表现形式

1、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样性):

(1) 民族节日:

①形成: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作用: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功能: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2)文化遗产:

①地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意义: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③特点: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

④保护: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以保护。

⑤分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透视文化多样性(为什么)

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地位)。

2、文化是民族的(个性):各民族间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文化是世界的(共性):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4、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关系)。

三、正确对待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为什么)

⑴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⑵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⑶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4)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坚持正确态度

(2)首先要认同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3)原则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4)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答题模板三: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背诵★★★

(设问方式:1、“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请你阐述这一文化观的理论依据)

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答题模板四:怎么样尊重文化多样性?-背诵★★★

第二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2)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4)一般途径: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各种经济活动、各种政治活动、各种文化活动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

(1)含义:传播媒介,简称为传媒。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2)发展历程: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2、大众传媒

(1)大众传媒出现的标志——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

(2)大众传媒的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3)大众传媒的作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4)大众传媒的地位——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区分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手段

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文化为什么需要交流和传播?

(1)必要性: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文化需要在交流中传播。

(2)意义:①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②外域文化也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如何做传播中华文华的使者?

(1)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2)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3)作为中学生,应该努力学习,掌握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实质,学会文化交流的方式和技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积极主动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

中外文化交流----高频考点

答题模板五:中外文化为什么要进行交流和传播

(设问方式:1、结合材料,分析中外互办文化年有什么意义 2、结合材料,谈谈中俄文化交流对发展我国文化的重要意义。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的知识,分析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意义。4、应

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知识分析“一带一路”的意义)

答题模板六:中外文化应该如何交流?如何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如何对待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答题思路:态度+原则+要求+辩证对待+有主次+引进来与走出去+方向

答题模板七:如何促进文化走出去---高频考点(常问:如何向外国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价值)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的含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概念解析:①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打上了历史的烙印、带有民族色彩②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渗透到各个领域③具有相对稳定性-一经形成不容易发生改变④历史到现实–- 具有继承性特点

2、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表现形式: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特点:①具有继承性②具有相对稳定性。这里的“稳定”是“相对稳定”而非“永恒不变”。

理解: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含义: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

B、地位: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提示: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

(3)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①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②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特别提示: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不能笼统地说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总体上)

②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具体方面)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①一个民族、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②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地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第二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1)文化继承的含义: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要不断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文化发展的含义:文化发展不是对旧文化的简单否定,而是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即: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A.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B.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C.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3、怎样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2)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继承)

(3)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发展)

4、区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答题模板九: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决定性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也决定着文化发展方向

2、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注意点:科学技术是文化的内容之一

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三、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地位作用)

1、特点: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2、作用(功能):

A、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B、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C、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改革,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3、教育在文化生活中的作用

★关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①文化继承≠文化传播。文化继承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本民族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文化传播是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不同民族的交流、借鉴和融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文化继承≠文化传承。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文化传承包括文化继承和

文化发展两个方面。

★误区警示:

①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分析:错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没有先后之分。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②文化的继承就是抄袭,文化的发展就是抛弃传统。

分析:错误。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文化发展,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不是对旧事物的简单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是对传统文化的扬弃。

传统文化:“祖先的记忆”和“民族的根” ---高频考点

模板十一: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第五课文化创新

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实践: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B、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

C、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①从社会实践发展的要求: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必要性)

②从社会实践提供的条件: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分的条件(可能性)

(3)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4)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

1、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1、时代的要求: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2、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3、文化创新对文化创造者的要求: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

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

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所以,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纵向)

(1)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2)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注意:

(1)文化创新的“根基”是传统文化,文化创新的“基础”是社会实践。

(2)文化继承,文化发展与文化创新三者的关系。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横向)

(1)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2)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三、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对于文化创新而言,这意味着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1、文化发展的错误倾向

(1)含义和表现

①“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是指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

②“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是指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

(2)正确态度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都是不利于文化创新的错误倾向,必须予以克服,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

答题模板十二:文化创新的意义或作用★★★为什么要坚持文化创新

答题模板十三:文化创新的途径原理(背)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强调:时间上(纵向),从发展历程看,久远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1)、汉字

①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②文字的作用: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使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③汉字意义: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

①地位: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②原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并设有史官。(如太史令司马迁《史记》)

③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2)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4)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5)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1.中国文学艺术独树一帜

(1)作用: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特点: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3)地位: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2.科学技术成就独领风骚

(1)作用: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2)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3)地位: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1、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1)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1)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我国的雕刻建筑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