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局乌鞘岭特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五局乌鞘岭特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五局乌鞘岭特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五局乌鞘岭特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1 工程概况 (5)

1.1 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及编制范围 (5)

1.1.1 编制依据 (5)

1.1.2 编制原则 (5)

1.1.3 编制范围 (6)

1.2 工程简介 (6)

1.2.1 工程概况 (6)

1.2.2 设计概况 (7)

1.2.3 主要技术标准 (7)

1.2.4 主要工程量 (8)

1.3 自然条件 (9)

1.3.1 地形地貌 (9)

1.3.2 气象特征 (9)

1.3.3 地震 (9)

1.4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10)

1.4.1 地层岩性 (10)

1.4.2 地质构造 (11)

1.4.3 水文地质特征 (11)

1.4.4 不良地质 (11)

1.5 施工条件 (11)

1.5.1 交通运输 (11)

1.5.2 当地资源 (12)

1.5.3 施工用电 (12)

1.5.4 施工用水 (12)

1.5.5 施工通讯 (12)

1.6 工程特点 (12)

1.6.1 隧道特长、工期很紧 (12)

1.6.2 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 (13)

1.6.3 进度指标高、需配备精良的机械设备 (13)

1.6.4 设计技术标准高、质量要求严 (13)

1.6.5 隧道工作面较多、施工管理难度大 (13)

1.6.6 环保要求高 (14)

1.7 采用的技术规范及技术标准 (14)

1.7.1 隧道工程 (14)

1.7.2 轨道工程 (14)

1.7.3 法律、法规和其它相关标准、规范 (15)

2 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16)

2.1 施工准备 (16)

2.1.1 内业准备 (16)

2.1.2 外业准备 (16)

2.2 施工组织机构、施工队伍安排及劳动力配备 (17)

2.3 施工组织机构 (17)

2.3.1 施工队伍安排及劳动力配备 (17)

2.3.2 施工管段及任务划分 (17)

2.4 机械设备配备 (19)

2.4.1 II线(左线)出口(含横洞)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见表2.3.1 (19)

2.4.2 12#斜井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见表2.3.2 (19)

2.4.3 10#斜井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见表2.3.3 (19)

2.5 临时工程规划与施工总平面布置 (22)

2.5.1 临时工程修建原则 (22)

2.5.2 施工便道 (22)

2.5.3 施工用电 (23)

2.5.4 施工供水 (24)

2.5.5 施工通讯 (24)

2.5.6 生产、生活房屋 (25)

2.5.7 砼搅拌站 (28)

2.5.8 空压机站 (29)

2.5.9 主要临时工程数量表 (29)

3 施工进度安排及保证工期措施 (31)

3.1 工期目标 (31)

3.1.1 10#斜井 (31)

3.1.2 12#斜井 (31)

3.1.3 II线(左线)出口横洞 (31)

3.1.4 2003年8月11日接替横洞施工平导。 (31)

3.1.5 II线(左线)平导 (31)

3.1.6 I线(右线)隧道 (31)

3.1.7 II线(左线)隧道 (32)

3.2 总体施工进度安排 (32)

3.2.1 II线(左线)出口既有线加固施工进度安排 (32)

3.2.2 II线(左线)出口施工进度安排 (33)

3.2.3 II线(左线)出口横洞口施工进度安排 (33)

3.2.4 12#斜井施工进度安排 (33)

3.2.5 10#斜井施工进度安排 (33)

3.3 总体施工进度图(见附图) (34)

3.4 保证工期的措施 (34)

3.4.1 生产要素保证 (34)

3.4.2 技术措施及手段保证 (34)

3.4.3 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施工效率 (36)

3.4.4 搞好外部协调,争取良好施工环境 (37)

3.4.5 严格工序循环,确保施工进度 (37)

4 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施工工艺和方法 (49)

4.1 II线(左线)出口隧道施工 (49)

4.1.1 总体施工 (49)

4.1.2 II线(左线)隧道洞口施工 (49)

4.1.3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 (50)

4.1.4 II线(左线)隧道洞身工程 (50)

4.1.5 施工运输 (50)

4.1.6 II线(左线)隧道施工通风 (50)

4.1.7 II线(左线)隧道洞内管线布置 (50)

4.1.8 II线(左线)隧道施工排水 (51)

4.1.9 II线(左线)隧道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及劳动力安排 (51)

4.1.10 II线(左线)出口 (51)

4.1.11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见表2.3.1,劳动力安排高峰期为358人,平时为200人。 (51)

4.2 12#斜井段施工 (51)

4.2.1 总体施工 (51)

4.2.2 施工运输 (52)

4.2.3 12#斜井口施工通风方案 (52)

4.2.4 12#斜井口洞内管线布置 (52)

4.2.5 12#斜井口施工排水 (53)

4.2.6 12#斜井口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及劳动力安排 (53)

4.3 10#斜井段施工 (53)

4.3.1 总体施工 (53)

4.3.2 施工运输 (54)

4.3.3 10#斜井口施工通风 (55)

4.3.4 10#斜井口洞内管线布置 (55)

4.3.5 10#斜井口施工排水 (55)

4.3.6 10#斜井口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及劳动力安排 (55)

4.4 I线(右线)隧道YDK177+000~YDK176+000和YDK174+650~YDK174+000段施工 (56)

4.4.1 总体施工 (56)

4.4.2 施工运输 (56)

4.4.3 施工通风 (56)

4.4.4 洞内管线布置 (56)

4.4.5 施工排水 (56)

4.5 不良地质地段施工 (57)

4.5.1 F7断层带施工 (57)

4.5.2 涌水涌泥段施工 (59)

4.6 施工监控量测 (59)

4.6.1 隧道施工控制测量 (59)

4.6.2 隧道收敛量测 (59)

5 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63)

5.1 质量目标 (63)

5.2 质量保证体系 (63)

5.2.1 质量保证体系要求 (63)

5.2.2 健全质量管理制度 (69)

5.3 质量保证措施 (70)

5.3.1 隧道不渗不漏的预防措施 (70)

5.3.2 隧道混凝土衬砌防开裂质量保证措施 (73)

5.3.3 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和措施 (75)

5.3.4 混凝土施工与质量控制 (75)

5.3.5 隐蔽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76)

5.4 采购及进场使用质量保证 (77)

5.4.1 使用于施工现场的工程材料 (77)

5.4.2 自己开采的骨料进行加工 (77)

5.4.3 购进的砂及粗骨料 (77)

5.5 工程试验控制 (77)

5.5.1 检验试验组织 (77)

5.5.2 主要试验项目及方法 (78)

5.5.3 中心试验室检验试验设备配置 (79)

6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79)

6.1 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目标 (79)

6.2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技术与保证措施 (79)

6.2.1 建立健全的环境保证体系 (79)

6.2.2 林木、植被、土地及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 (80)

6.2.3 水环境保护措施 (81)

6.2.4 大气环境的保护措施 (81)

6.2.5 降低噪音措施 (83)

6.3 环保水保组织机构 (83)

6.3.1指挥部环保水保组织机构 (83)

7 安全目标、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86)

7.1 安全目标 (86)

7.1.1 “三无”: (86)

7.1.2 “一控”: (86)

7.1.3 “三消灭”: (86)

7.2 安全保证体系 (86)

7.2.1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86)

7.2.2 建立建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87)

7.3 安全保证措施 (87)

7.3.1 隧道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87)

7.3.2 防洪渡汛措施 (89)

7.3.3 防火灾安全措施 (89)

8 8.劳动力组织计划 (90)

8.1 项目指挥部人力资源配置(21人) (90)

8.1.1 领导层(5人) (90)

8.1.2 业务部室(16人) (90)

8.2 作业工区劳动力组织 (90)

8.2.1 劳动力计划组织 (90)

9 试验检验设备配备 (94)

10 文明施工等其他各项措施 (98)

10.1 文明施工目标 (98)

10.2 文明施工措施 (98)

10.2.1 施工现场管理 (98)

10.2.2 办公、生活设施 (100)

10.2.3 建设工地具有良好的文化氛围 (100)

10.3 施工配合措施 (101)

10.3.1 场地配合措施 (101)

10.3.2 施工便道和弃碴场配合措施 (101)

10.3.3 施工排水配合措施 (101)

10.3.4 地质预测预报配合措施 (102)

10.3.5 其他配合措施 (102)

10.4 冬季和雨季的施工措施 (102)

10.4.1 冬季施工 (102)

10.4.2 雨季施工 (102)

10.5 文明退场措施 (103)

10.5.1 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现场彻底清理。 (103)

10.5.2 按设计要求对现场采用植被覆盖或其他处理措施。 (103)

10.5.3 对弃碴场及时进行平整,表面用熟土覆盖进行复垦。 (103)

10.5.4 对过乡村的临时道路进行平整完善处理。 (103)

10.5.5 拆除临房、复耕支农。 (103)

1工程概况

1.1 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及编制范围

1.1.1编制依据

1) 乌鞘岭特长隧道施工招标书、预设计图纸及技术资料;

2) 乌鞘岭特长隧道四标段投标文件;

3)现行铁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标准、规程和规则;

4)现行的铁路工程施工验收规范、标准及规程;

5)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

6)我公司拥有的技术装备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科技工法成果和多年积累的长大隧道工程施工经验;

7)国家及地方关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8)乌鞘岭隧道建设指挥部编制的施工进度安排。

1.1.2编制原则

1)科学部署,统筹安排,组织平行、交叉、流水作业,确保关键工序的进度计划和工期目标的实现;

2)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采用先进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3)强化组织指挥,加强管理,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

4)优化资源配臵,实行动态管理;

5)推行责任制,采取多种激励措施,确保工期;

6)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

1.1.3编制范围

1)隧道

乌鞘岭特长隧道I线(右线)YDK176+000~YDK177+000和YDK174+000~YDK174+650段1650m开挖、衬砌及整体道床工程;II线(左线)出口DK183+185~DK176+500和DK175+084~DK174+000段7769m平导和DK183+185~DK172+463段10722m扩挖、衬砌及整体道床工程。

2)辅助坑道

II线(左线)隧道分别在DK182+900、DK180+300和DK178+300处设横洞、12#和10#斜井。横洞长294.83m,坡度+3‰,与正线夹角42°40′34″;12#斜井长342.51m,坡度35%,与正线夹角30°;10#缓坡斜井长1640.79m,最大坡度13%,与正线夹角32°37′06.6″。

3)洞门及洞门附属工程

乌鞘岭特长隧道II线(左线)隧道出口端(DK183+185~DK183+195)洞门及洞门附属工程(以I、II线间的中线为界)。

4)弃碴场

乌鞘岭特长隧道II线(左线)隧道出口端、12#斜井、10#斜井弃碴场处理(包括挡护工程、场地平整、绿化、复垦等)。

1.2 工程简介

1.2.1工程概况

兰新铁路兰州~武威南段增建第二线线路起于兰州西站,沿黄河二级阶地西行经河口南站跨黄河后溯庄浪河而上,在既有兰新线兰武段打柴沟站与龙沟车

站之间以特长隧道穿越乌鞘岭后沿龙沟河、庄浪河而下,进入河西走廊与既有线并行引入武威南站。

1.2.2设计概况

乌鞘岭特长隧道位于既有兰新线兰武段打柴沟与龙沟车站之间。设计为两座单线隧道,右线长20050m,左线长20050m,线间距40m,两座隧道线路纵坡相同,主要为11‰单面下坡,右线隧道较左线隧道高0.56~0.72m。隧道进口位于天祝县打柴沟镇赵家庄附近,地形开阔;隧道出口位于古浪县龙沟乡的沙沟台,地形较狭窄。隧道洞身最大埋深1100m左右。

隧道原设计无横洞,因II线(左线)出口洞口段围岩软弱和下穿既有线施工原因,在II线(左线)出口左侧设横洞,与正线DK182+900相交,该横洞长294.83m,坡度+3‰,与正线夹角42°40′34″;

偏岔沟12#斜井全长342.51m,坡度35%,与II线相交于DK180+300,成30°夹角。

大直沟10#斜井原设计全长716m,坡度33%,与II线相交于DK178+300,成36.5°夹角。(改变为全长1640.79m,最大坡度13%,与正线夹角32°37′06.6″。)

1.2.3主要技术标准

1)铁路等级:国铁I级;

2)正线数目:双线;

3)限制坡度:单机6‰,双机13‰;

4)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140Km/h,最小曲线半径1200m;

5)牵引种类:电力;

6)牵引定数:4000t;

7)到发线有效长度:850m;

8)闭塞类型:自动闭塞。

1.2.4主要工程量

根据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乌鞘岭隧道建设指挥部2003年6月6日兰州会议精神,乌鞘岭指工程(2003)47号关于印发《乌鞘岭隧道施工组织设计》的通知,确定我公司主要工程量如表1.2.1所示。

表1.2.1 主要工程数量表

1.3 自然条件

1.3.1地形地貌

本区整体属于祁连山东北部中高山区,隧道进口以南为庄浪河河谷区,出口以北为古浪河及其支流龙沟河谷区,隧道经过乌鞘岭~毛毛山中高山区,根据山体相对高度,进一步划分为乌鞘岭南坡低高山及梁状丘陵区、乌鞘岭中高山区和乌鞘岭北坡低高山区三个次级地貌单元。

本标段乌鞘岭特长隧道出口区主要为乌鞘岭北坡低高山区:位于F7断层以北,地形起伏,自然坡度15°~30°,海拔高程2800m左右,相对高差200~400m。地表多有土层覆盖,其间沟谷发育,主要支沟有大洪沟、窄洪沟、金家直沟、大沙沟、天井沟及直沟等。

1.3.2气象特征

本标段线路位于中温带干旱气候区,春季多风,少雨干旱;夏季酷热,降水增多;秋季凉爽,降温较快;冬季寒冷,干旱少雪。乌鞘岭地区海拔高(2900~3600m),气候垂直分带明显,气温寒冷,日温差大,阴雨风雪冰雹天气多变,冰冻时间长。沿线年平均气温-0.1~5.1?,绝对最高气温28.1~34.7?,最低-29.0~30.6?;多年平均降水量357.8~409.4mm,最大降水量552.2mm;多年平均蒸发量1548~1813.6mm;瞬时最大风速29m/s,主导风向北北西;最大积雪厚度24~36cm;土壤冻结深度138~200cm。

1.3.3地震

隧道通过区段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

1.4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1.4.1地层岩性

本区地层岩性复杂,其分布主要受区域断裂构造控制。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由第四系、第三系、白垩系、三叠系、志留系、奥陶系等。本标段主要施工区段的围岩分级、衬砌类型和长度统计如表1.4.1。

表1.4.1 第四标段隧道各施工区段围岩分级、衬砌类型及长度统计

1.4.2地质构造

本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祁连山褶皱系。隧道位于北祁连优地槽褶皱带内,褶皱与断裂构造发育。

1.4.3水文地质特征

本标段隧道范围内,围岩富水性分区划分可分为:

中等富水区:主要为F7断层破碎及其影响带;

弱富水区:主要为岭南和岭中的上三叠统砂岩夹页岩带(T3);

贫水区:主要为第三系砂砾岩夹砂岩、泥岩带(N2)、白垩统砂砾岩夹泥岩。

预计II线(左线)隧道最大总涌水量为16114.78m3/d,在F7断层破碎带有突然涌水的可能。

1.4.4不良地质

毛毛山—老虎山断层(F7):位于毛毛山岭北山前,延伸长度约174Km,前期为逆断层,后期表现为左旋逆走滑断层。断带内物质主要由断层泥砾及碎裂岩组成,松散破碎,风化严重,破碎带出露宽度400~800m,局部大于1000m,隧道于DK177+050~DK177+835通过该断层,隧道通过长度785m。

1.5 施工条件

1.5.1交通运输

隧道出口紧邻312国道,既有兰新线十八里铺车站距隧道出口约11Km,材料运输方式采用火车和汽车联合运输,交通十分便利。

1.5.2当地资源

本工程所用的当地材料:片石、碎石来源于古浪县朵什乡石场(比较紧缺);砂由黄羊镇沙沟供应(货源充足)。

1.5.3施工用电

根据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18号文规定,乌鞘岭电源采用永临结合方式,35KV电源贯通进、出口,各施工口自35KV电源“T”接即可。

1.5.4施工用水

工程所在地龙沟河、小龙沟河常年流水,可满足施工用水需要。

1.5.5施工通讯

当地可通程控电话,通讯方便。项目经理部与施工队内部采用小型程控交换机相互联系;对外联系在当地电讯部门安装程控电话,洞内与洞口值班采用内部小型程控电话与无线电对讲机联系。

1.6 工程特点

1.6.1隧道特长、工期很紧

乌鞘岭II线(左线)隧道长达20050m,为国内目前最长的铁路隧道。根据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乌鞘岭隧道建设指挥部2003年2月12日和6月6日兰州会议精神要求,该隧道各施工口必须于2003年2月20日开工, 2005年10月21日该隧道I线(右线)必须纳入铁路新的线路运行图,工期仅34个月,异常紧张。

1.6.2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

隧道围岩类别变化大,洞身穿越多处断层带和节理密集带,施工中可能出现围岩失稳、突然涌水涌泥等不良地质灾害,施工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因此,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工作,大力推行信息化施工技术,规避施工风险,保障施工安全”。

1.6.3进度指标高、需配备精良的机械设备

为了实现工期目标,本标段在地质条件较好地段必须持续稳产、高产,施工高峰期,II线(左线)平导月掘进速度要求达到361m,扩挖进度最高要求每月达到650m,整体道床施工最高要求达到1650m/月,因此必须采用大型、高效、成龙配套、性能优良的隧道施工机械进行作业,以施工机械化保障隧道施工的快速化。

1.6.4设计技术标准高、质量要求严

本隧道的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为140Km/h,因此必须以高标准、高质量的隧道工程,来保障今后隧道行车的快速、安全。本工程的工程质量必须确保部优、力争国优,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0%以上,整座隧道达到不渗、不漏、不裂,并满足乌鞘岭特长隧道创优规划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必须科学组织,严格管理,以高素质的人员、先进的技术、一流的装备作保障,并与承担隧道施工任务的其它兄弟单位联合创优,实现上述质量目标。

1.6.5隧道工作面较多、施工管理难度大

由于Ⅱ线(左线)先期采用平导贯通,然后扩挖建成隧道,所以在施工中

必须多开辟工作面支持Ⅰ线(右线)隧道提前贯通,施工过程中开挖、支护、运输、衬砌、通风以及排水等都必须做好协调和管理,以实现“快速、有序、优质、高效”的建设目标。

1.6.6环保要求高

隧道所在地属甘肃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洞口所在地居民多,隧道出口、斜井口龙沟河、小龙沟河属于环境敏感点,整个施工过程要有完善的环保、水保措施,确保环境不污染、植被不破坏、水土不流失。

1.7 采用的技术规范及技术标准

1.7.1隧道工程

1)《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99)

2)《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J204-96)

3)《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

4)《铁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规范》(TB10068-2000)

5)《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技术规范》(TB10109-95)

6)《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TB10119-2000)

7)《铁路隧道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4-87)

8)《铁路隧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7-98)

1.7.2轨道工程

1)《铁路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TBJ10302-96)

2)《弹性整体道床结构及施工工艺和机具的研究》(95G48-Q)

3)《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1-87)

4)《铁路轨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3-98)

1.7.3法律、法规和其它相关标准、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持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4)《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测规范》(TB10049-96)

5)《铁路工程地质技术规范》(TBJ12-96)

6)《铁路混凝土与砌体施工及验收规范》(TB10210-2000)

7)《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94)

8)《铁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TB10115-98)

9)《铁路工程水质分析方法》(TBJ104-87)

10)《铁路生产污水处理设计规范》(TB10079-2002)

11)《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

12)铁办[2001]14号文《印发<关于加强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的规定>的通知13)《铁路行车线上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12-87)

14)《铁路临时工程附属辅助生产工程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11-87)

15)《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TB10502-93)

16)《铁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TB10501-98)

1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

18)《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19)《铁路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细则》

20)《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

21)《铁路工程土木工程试验方法》(TB10006)

2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2.1 施工准备

2.1.1内业准备

1)对设计图纸、资料进行认真仔细的审核,并编写图纸会审记录;

2)进行临时工程设施的具体设计;

3)结合管段内工程任务的具体情况编写各种针对性的保证措施;

4)结合工程施工特点,编写《乌鞘岭特长隧道施工技术管理办法》,关键工序编写《作业指导书》;

5)施工前,进行详细的施工技术书面交底;

6)根据合同要求,向甲方或监理工程师提供必需的资料。

2.1.2外业准备

1)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详细调查与踏勘;

2)乌鞘岭隧道建设指挥部组织对管段线路中线、标高进行贯通复测后,集团公司测量队进行延伸测量;

3)根据导线控制桩,放出中线控制桩橛,设臵护桩;

4)及时进行现场“四通一平”及临时设施的修建;

5)建立合格工地试验室,安装、调试好所有检测设备、仪器仪表,提前做好工地用料、建材的检测工作和混凝土、砂浆配合比的设计工作;

2.2 施工组织机构、施工队伍安排及劳动力配备

2.3 施工组织机构

按高效精干的原则组建中铁五局乌鞘岭隧道工程指挥部,指挥部设指挥长1人,副指挥长2人,总工程师1人,指挥部设两部一室,即工程管理部、合同财务部和办公室,指挥部共由12名技术和管理人员组成。

指挥部下设两个项目经理部,第一项目经理部(一处);第二项目经理部(四处)。

2.3.1施工队伍安排及劳动力配备

1)II线(左线)出口工作面由第一项目经理部承担施工,项目部下设两项目队,分别负责II线(左线)出口和横洞的施工任务。项目队成立开挖、运输、喷锚支护、衬砌、轨道及通风排水养道等共12个工班,共358人。2)12#斜井由第二项目经理部项目二队承担施工,项目队成立开挖、运输、喷锚支护、防水层铺设、衬砌、机电及通风排水等共7个工班,共计180人。3)10#斜井由第二项目经理部项目一队承担施工,项目队成立开挖、运输、喷锚支护、机电及通风排水养道等共5个工班,共计180人。

2.3.2施工管段及任务划分

1)施工管段及任务划分的原则:确保工期、减少窝工、均衡生产。

2)管段及任务划分如表2.2.1

表2.2.1 施工管段及任务划分(暂定)

2.4 机械设备配备

2.4.1II线(左线)出口(含横洞)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见表2.

3.1 2.

4.212#斜井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见表2.3.2

2.4.310#斜井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见表2.

3.3

表2.3.1 II线(左线)出口(含横洞)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

表2.3.1 II线(左线)出口(含横洞)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续上表

表2.3.2 12#斜井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

象山县三门口跨海大桥工程实施施工组织设计

象山三门口跨海大桥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编制范围 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范围为象山县三门口跨海大桥工程A合同段,起讫里程K9+973~K10+974。其中以北门桥、中门桥及路基路面的施工组织及方案为编制内容。 二、编制依据 1浙江省象山县环石浦港陆岛交通工程三门口跨海大桥A合同段施工图设计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4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28:90) 5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91) 6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 7我单位在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8施工现场实际考察结果 三、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中标合同文件明确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与验收标准。 2.全面贯彻推行ISO9001标准,按照我公司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建立及运行质量体系,作到层层标准管理,人人按照标准做事,事事按照标准规范,处处按照标准考核。

3.严格遵守国家、浙江及象山有关工程建设的政策、法律、法规、文件等。 4.严格遵守业主对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及造价等控制原则,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 5.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安全可靠性相结合,组织有效性、经济适用性。选择工序能力指数最佳的施工机具或设备,保证工程工期及质量。 6.专业化分工与紧密协作相结合的原则。按照流水施工组织原理和网络计划技术,控制关键线路施工,注意均衡作业和工序衔接,防止或减少窝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机械效率,以达到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程工期的目的。 7.加强施工与建设、设计、监理及政府相关部门等方面的紧密联系,密切配合、相互支持。落实季节性施工措施,合理安排雨季、台风季节施工项目。 8.最佳技术经济决策原则。从不同的施工方法、施工技术中,通过具体的计算、分析、比较,选择最佳的技术经济方案,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9.实施项目法管理,建立高效、精干、务实的组织机构,实行目标控制,通过对人力、机械设备、材料、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质量、安全、工期、成本、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社会信誉等目标为主要预期目标。 10.支持文明施工,严格按照浙江省建设工程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刚性悬挂的介绍(乌鞘岭隧道)及设计施工优化

为了减少开挖土方,降低净空和方便维护。所以地铁采用低三轨供电。但是第三轨距离地面较近,绝缘和安全难度大,这就限制了电压的提高。较高的电压在同等条件下能够传输较高的功率,因而更有利于速度的提高。刚性悬挂接触网就是采用绝缘子来悬挂刚性导体,如同把第三轨驾到了隧道顶部,省去了柔性悬挂的腕臂和弹性支座,既增大了对地距离,又降低了车辆上方空间。 优点:组成简单,配套零部件少,安装空间省,施工简便,接触线无张力,载流能力强(特别是直流供电系统中),安全可靠性高,系统抗灾能力强。 缺点:系统感抗较大,适应高速及交流供电系统的能力差,造价高。 适用于低净空、长大隧道以及地下铁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架空刚性悬挂也具有跨距(支撑点间距)小,一般不大于10米,悬挂点密集,故隧道外很少采用。 除了材料自身的弹性外,刚性悬挂表现为纯刚性。机车向上振动时,网不会随着弓向上移动,增大了接触压力,收缩达到设计许可值时便形成了硬点。实际工程中可以对常规旋转头螺栓中部螺栓,使旋转头在支架内具备一定的自由行程。这样,当机车突然向上振动的时,可以通过旋转头的弹性,减少受电弓与接触线之间的碰撞,从而减少磨损,提高弓网受流质量。 国内对刚性悬挂接触网的开发应用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当时仅限于地铁直流系统采用。2002年首次在陇海线天兰段成功应用该悬挂方式,石门至坏话铁路石门山隧道为解决地净空问题亦采用刚性悬挂,此后为保证接触网设备长期安全运营,减少运营维护的工作量、做到设备少维护、免维修,2004年兰武线新建的乌鞘岭特长隧道(20.05公里双单线隧道)首次设计采用160km/h刚性悬挂接触网。乌鞘岭隧道自2006年9月开通以来,采用刚性悬挂技术,虽然在设备可靠性上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供电质量及受流关系并不理想,硬点多而且冲击大,机车受电弓离线情况突出、受电弓拉弧现象非常明显。导致乌鞘岭隧道接触网刚性悬挂供电的深沟牵引变电所213、214开关(馈线上的断路器)跳闸频繁,跳闸原因84%为受流关系。2007-2009三年间共发生跳闸237件,重合成功133件,累计停时357min,对行车存在较大的影响。乌鞘岭隧道刚性悬挂接触网设备发生跳闸原因主要有: 1、接触线在相邻定位点处高差较大,硬点突出,机车对受电弓的冲击力和离线情况出现拉弧,引起跳闸。 2、个别处所的碰撞关节II型梁出现塌腰现象,受电弓通过定位点和膨胀关节时容易引起弧光,导致跳闸。 3、一旦机车速度超过120km/h时,机车受电弓与接触网间的离线现象就尤为突出,拉弧现象严重引起跳闸。 4、刚柔过渡段和承力索间的压力和坡度变化较大,不是平缓顺滑过渡,其过渡段不是逐渐向一个方向变化(逐渐抬高或降低),而是在变化过程中,往往有一个或整个变化趋势不协调的突变点,此即为硬点,不但冲击力较大,而且容易产生拉弧,引起跳闸。 5、电力机车受电弓的接触压力大,造成受电弓工作过程中不正常的磨损和个别机车受电弓弹性不好,与刚性悬挂接触不正常,形成电弧,从而引起跳闸。设计施工可以优化地方:

隧道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目的及原则 第一节:编制依据 (3) 第二节:编制目的 (3) 第三节:编制原则 (3) 第二章质量方针和实施目标 (5) 第三章工程简介 第一节:工程概况 (11) 第二节:主要工程数量 (12) 第三节:主要技术指标 (12) 第四章工程特征分析 第一节:工程特点 (15) 第二节:工程重难点 (16) 第五章施工总体部署 第一节:组织机构设置 (21) 第二节:施工任务划分及劳动力配置安排 (21) 第三节:施工总体方案及进度计划安排 (21) 第四节:施工平面布置 (21) 第六章主要工程施工方案及方法 第一节:洞口板材装饰施工 (23) 第二节:瓷砖装饰 (23) 第三节:涂料装饰 (24)

第四节:路缘漆施工 (25) 第七章主要材料供应 第八章主要机具设备及试验、测量设备配置 (26) 第九章施工保障措施 第一节: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30) 第二节:施工进度保障措施 (31) 第三节: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32) 第十章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第一节:文明施工 (31) 第二节:环境保护 (31)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主线第一、第三、第六、第十合同段 及引线第Ⅲ合同段 内装饰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依据目的及原则 第一节编制依据 1、陕西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有限责任公司提出的具体要求; 2、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下发的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隧道内装饰设计图》及相关技术文件; 3、现行国家及交通部颁布的设计、施工技术规范及验收标准; 4、集团公司及我指挥部现有机械设备装备及管理技术人员情况。 第二节编制目的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对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内装饰工程在施工组织、施工管理、劳动力组织、材料设备供应、施工工艺、进度计划、质量安全措施等作出详细而周全的设计规划、是本工程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达到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使业主称心满意,工程管理更加合理有效,工程质量、进度、成本达到最佳。 第三节编制原则 根据本工程具体情况结合工期要求,本着“均衡生产、合理

某铁路隧道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1 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概况 (6) 1.1编制依据 (6) 1.2编制范围 (6) 1.3设计概况 (6) 2 工程概况 (7) 2.1 线路概况 (7) 2.2主要技术标准 (7) 2.3主要工程内容和数量 (7) 2.4征地拆迁数量、类别,特殊拆迁项目情况 (8) 2.4.1 用地 (8) 2.4.2 果树 (8) 2.4.3 房屋 (9) 2.4.4 特殊拆迁项目情况 (9) 2.5工程特点 (9) 2.5.1 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 (9) 2.5.2 防排水难度大 (9) 2.5.3 工期紧,任务重 (9) 2.5.4 隧道多工作面施工,专用设备投入大 (9) 2.5.5 建设标准高、管理严 (10) 2.6工程重、难点对策 (10) 3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 (11) 3.1自然特征 (11) 3.1.1 地形地貌 (11) 3.1.2 工程地质 (12) 3.1.3 水文特征 (13) 3.1.4 气象特征 (13) 3.2交通运输情况 (13) 3.2.1 铁路 (13) 3.2.2 公路 (14) 3.2.3 通讯 (14) 3.3沿线水源、电源、燃料等可资利用的情况 (14) 3.4当地建筑材料的分布情况 (14) 4 施工组织安排 (14) 4.1建设总目标 (14) 4.1.1 安全生产目标 (14) 4.1.2 质量目标 (15) 4.1.3 工期目标 (15) 4.1.4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目标 (15) 4.1.5 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16)

4.2施工组织机构、队伍部署和任务划分 (16) 4.2.1 施工组织机构 (16) 4.2.2 施工队伍部署及任务划分 (17) 4.2.3 架子队 (18) 4.2.4 项目队部门职能 (18) 4.3总体施工安排 (22) 4.3.1 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 (22) 4.3.2 施工总体安排 (23) 4.3.3 施工总平面图 (24) 4.4施工进度安排 (24) 4.4.1 施工总体进度计划 (24) 4.4.2 工程单元划分和施工顺序 (24) 4.4.3 隧道施工进度指标 (25) 4.4.4 隧道工程各工序作业循环时间 (26) 4.4.5 进度安排 (28) 4.4.6 关键线路 (28) 4.4.7 施工进度计划表 (28) 4.5施工组织措施 (28) 4.5.1 施工准备阶段组织措施 (28) 4.5.2 施工阶段组织措施 (30) 4.5.3 竣工验收阶段组织措施 (31) 5 临时工程和过渡工程 (32) 5.1大型临时工程 (32) 5.1.1 施工便道 (32) 5.1.2 施工用水 (36) 5.1.3 施工用电 (37) 5.1.4 供风设备 (38) 5.1.5 混凝土搅拌站 (39) 5.1.6 施工通讯 (39) 5.1.7 弃碴场 (40) 5.2小型临时设施 (40) 5.2.1 施工场地及驻地建设 (40) 5.2.2 工地试验室 (40) 5.3其它临时设施 (40) 5.4临设工程数量表 (41) 6 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41) 6.1总体施工方案 (41) 6.1.1 控制测量 (43) 6.1.2 施工场地与临时工程 (43) 6.1.3 洞口工程开挖与支护 (43) 6.1.4 洞身工程开挖与支护 (44)

隧道施工策划与组织

隧道施工策划与组织 成功在于策划,并逐渐依赖于策划,好的策划是成功的基础。策划是一种程序,在本质上是运用脑力的理性行为。项目策划是一门新兴的策划学,有其内在独特的规律性和可遵循的原则。一个好的策划,可使策划主体获得更好的实际利益,降低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策划的目的。 策划的依据是项目需求。在项目进场之初根据边界条件进行需求识别是项目策划的基础,业主、企业和团队对项目的需求,是项目策划的重要依据。 策划的落实必须由组织作保证。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项目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企业目标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项目管理理念和水平的竞争。工作高效的项目管理及组织机构是项目策划及项目实施并获得成功的必备条件。 第一节项目的边界条件及组织机构 一、项目特点:工程规模大、社会影响大,标准高,工期紧,施工难度大 1、工程建设规模宏大,社会影响深远 xxxx隧道是连接xx市主城与辅城的重要通道,南接xx岛,北连团岛,下穿xx湾口海域,隧道全长6.17km,穿越海域段3.95km。隧道设两条主隧道和一条服务隧道,为城市快速道路隧道,该隧道的建设从根本上解决“青黄不接”,大大改善西部投资环境,加速发展新区经济,实现新、老港区的优势互补和整体效益的提高,是实现xx市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大城市的有力支撑和重大工程措施。其工程建设规模宏大,社会影响深远。 2、技术新、标准高 穿江过海工程是近几年中国大陆刚涉足的领域,海底隧道是目前

新兴的领域,在我国大陆刚刚起步,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拓展,正在方兴未艾,xx隧道是我国大陆在建的第二条采用钻爆法施工的海底隧道,工程新,技术新,对参建队伍都是严峻考验。 海底隧道对施工质量要求十分苛刻,施工时不允许有缺陷修补,成品要求“零缺陷”。隧道衬砌不慎、不漏、不裂,结构轮廓线顺直美观。 3、难度大 复杂地质条件下快速施工综合技术,富水区隧道涌水、突水治理技术,C35高性能喷射混凝土及C50耐久性混凝土衬砌等须立项专题研究。任务艰巨,安全风险突出,对每一位参建者都是严峻考验。 4、工期紧 根据合同文件,本xx隧道工程第四施工合同段合同总工期35.7个月,主隧道在岩层较好的Ⅱ、Ⅲ级围岩地段,开挖进尺3.5m,月进度指标达200m(反向140)、180m,平均月进度在180m以上,海域段Ⅳ级围岩地段,开挖月进度60m以上,Ⅴ级围岩地段,开挖月进度30m,海域段Ⅳ、Ⅴ级围岩地段采用超前预注浆部分,开挖进度折减较大,衬砌月进度在150m以上,,进度压力很大,工期相当吃紧。 由于隧道施工地质不确定因素较多加上超前预注浆工时消耗较大,因此,在施工方案编制时,优先进行服务隧道掘进,服务隧道超前主隧道施工,提前进入横通道,为主隧道增加工作面创作条件,多作业同时施工是xx隧道开挖的显著特点,以此缓解工期压力。 二、项目的地位 xx隧道是我国大陆在建的采用钻爆法施工的第二条海底隧道,也是目前我国大陆最长的海底隧道,隧道全长 6.17Km,其中穿越海域段3.95Km,是xx市的重点工程,同时在我国隧道建设史上也意义重大。由XX隧道集团承担施工任务的第四施工合同段,施工任务量大,同时也是几个标段中最先开工,因此,处处都在做示范,作为今

乌鞘岭隧道软岩大变形防治技术问题探讨2005323111356983

12 乌鞘岭隧道软岩大变形防治技术问题探讨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卿三惠黄润秋 摘要我国正在修建中国隧道之冠的乌鞘岭特长铁路隧道全长20050m,隧道中部通过祁连山断褶带内F4~F7断层“挤压构造带”长约8000m的岭脊地段,在深埋高地应力的作用下,施工中于F7活动断层泥砾带及千枚岩夹板岩等软岩地段发生了严重的围岩大变形,最大变形量达1000mm以上,致使强大的初期支护遭受破坏并严重侵入隧道衬砌净空,不得不将初期支护全部或部分折除重做。文章分析了隧道围岩发生大变形原因,指出了隧道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隧道大变形防治技术措施,并对乌鞘岭隧道的建设提出了建议,供有关部门决策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深埋隧道高地应力软岩变形防治措施建议 1 前言[1]~[3] 我国正在修建的乌鞘岭特长铁路隧道全长20050m,位于改建铁路兰(州)新(疆)线打柴沟车站和龙沟车站之间,隧道洞身最大埋深1100m。设计为左、右两个单线隧道,线间距40m。由于工期紧迫,设计采取“长隧短打”措施,增设了13个斜井、一个竖井共14个辅助坑道,均采用复合衬砌,钻爆法施工。该隧道地处祁连山断褶带高地应力区,其中部通过长约8000m的岭脊地段,是一个由主体走向为北北西向展布的F4~F7四条区域性压性大断层构成的“挤压构造带”。在此带中分布的地层为奥陶系安山岩、志留系千枚岩夹板岩、三叠系砂岩夹页岩及薄层煤、加里东期侵入闪长岩及各断层带中的构造碎裂岩、泥砾岩等,工程地质条件复杂(见图1)。在深埋(450~1100m)高地应力(15~33MPa)作用下,围岩压力大,特别是隧道通过F7活动断层泥砾带及千枚岩夹板岩等软弱围岩地段发生了严重的大变形,最大变形量达1000mm以上(见表1),致使初期支护破坏并严重侵入隧道衬砌净空,不得不将初期支护全部或部分拆除重做,工程进度严重受阻。因此,分析隧道围岩大变形原因,探讨研究隧道大变形防治技术,对隧道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2 乌鞘岭隧道工程地质纵图1 乌鞘岭隧道工程地质断面示意图

乌鞘岭特长隧道竖井施工组织设计Word

施工组织设计目录 第一章概况 一、工程概况 二、井筒设计概况 三、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第二章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二、施工队伍准备 三、施工现场准备 四、设备材料准备 五、临时设施施工 第三章施工方案 一、井筒施工方案 二、绕道施工方案 第四章施工工艺 一、挂吊盘前井筒施工 二、井筒施工 三、防治水及临时排水方案 四、并筒遇断层破碎带施工 第五章施工辅助系统 一、提升系统 二、井筒悬吊设施 三、井口及地面辅助设施 第六章施工组织与管理 一、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二、施工管理 第七章施工进度计划与进度控制 一、工期安排 二、工期保证措施 第八章施工技术安全措施、灾害预防和安全保证一、安全管理措施,

二、施工技术安全措施 三、灾害预防 第九章工程质量检测管理措施和质量保证体系 一、工程质量检测管理措施 二、质量保证体系 第十章文明施工及环境保证措施 第一章概况 一、工程概况 乌鞘岭特长隧道位于甘肃省的河西地区东端,属改建铁路兰新线兰武段建二线控制性工程,位于既有兰新线兰武段打柴沟车站和龙沟车站之间,隧道总长20.05km,设计为两座单线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通过四个正洞口和十四个辅助坑道完成。为加快施工速度,在5#斜井中部增设5#通风竖井一个。 5号斜井口位于上雨岭沟,7号斜井口位于石头沟,沟谷纵横发育,地形自然坡坡度较大,海拔高程2800一3000m,相对高差大,地表植被较少。 二、竖井筒设计概况 井筒设计全深237m,净直径由5.0m,采用素砼支护,支扩厚度200mm,砼标号C30。 井筒技术特征表 三、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

地质岩体根据现有资料描述为三叠系上统的砂岩夹页岩,坚井穿过的主要地层,以砂岩为主,间夹少量的页岩及薄煤,其咋砂岩约占70%以上。砂岩:黄绿色,主要矿物为长石,石英,中细粒,溥层状-甲厚层状,右怦艾地顾恻造影峒枚严惩下里伥反育-发育,岩体较破碎—完整,呈层状;硬岩为主,少量软质岩,Ⅲ级Ⅳ围岩为主,砂岩夹页岩60=800Kpa,倾角约为70°,厚层砂岩60=1000Kpa,岩性均匀。 不良地质: 隧道通过地段的不良地质主要为有害气体,根据地质调绘和钻探,三叠系上统为含煤地层,砂岩,页岩地层中夹有薄层煤,煤层厚0.2-lm,根据试验结果,煤体的气含量均很低,主要以解吸气和残余气为主,解吸气以N2、C02、02为主,未检测出烷等烃类气体,煤层的吸附能力居中。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范围内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受大气降水和高山融水补给,用岩富水性分区划分可分为中等富水区:主要为F4、F5、F6断层影响带;弱富水区,主要为上三叠统砂夹页岩带;贫水区:主要为加里东晚期闪长岩分布区。 第二章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l、组织技术与管理人员认真审阅图纸,学习技术规范,组织图纸会审,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项目质量计划、填报项目开工报告,准备好各种技术资料和表格,开工前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 2、组织测量人员做好接点复测工作,按业主提供的导线、水准点进行全面复核校验,进行井口十字基桩的布设。 3、试验人员尽早进行试验、检验和各种强度砼配合比的试验。 二、施工队伍准备 l、为确保本工程施工速度和工程质量,特在本处内精选素质奸、经验丰富、从事过二次以上类似工程施工的施工队伍进场施工。

高速铁路某隧道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严格管理, 依托科技, 开拓进取, 聖筑产品。XX高速脚 1 ^xx^xxiilg

1工程概况 (3) 2编制依据 (7) 3施工顺序及施工方法 (7) 4施工进度计划 (33) 5各项资源需用计划表 (33) 6工场面平面布置 (33) 7质量计戈U (40) 8质量目标 (42) 9质量保证措施及方案 (42) 10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64) 11环境保护措施 (72) 12文明施工措施 (76) 1工程概况 1.1工程地点及施工范围 1. 1.1工程地点 本工程地处新建铁路XX至XX第^一标段(DK117+845

1.1.2施工范围:DK117+890-DK119+310 1.2主要工程数量 1.2.3出口段1420m及出口工程 详见下页主要工程数量表 1.3工程地质、水文、交通、建材等 1.3.1工程地质 A隧道所在地区属第四系堆积分布有零星坡残、坡洪积人工填筑层,基岩大多裸露,主要有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下统珍珠冲组、三迭系上统须家河组地层。 B不良地及特殊地质 隧道区内主要有复兴隆二井、和平煤矿和二岩煤矿的采空区;隧道穿过T3Xj含煤地层,须家河组地层层数较多,厚度小,一般煤层厚度为0.2?0.5m, 煤层瓦斯含量较低,为低瓦斯隧道。 1.3.2工程水文 本隧道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 A.孔隙潜水 隧道范围内基岩普遍出露,覆盖层薄,第四系孔隙水贫乏。 B.基岩裂隙水:温塘峡背斜轴部张开裂隙发育,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同时也为地下水的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核部地层为须家沟砂、页岩夹煤层、煤线、砂岩透水性强,而页岩及煤层透水性差,具有阻水作用,因此在阻水附近有可能发育较丰富的地下水。

施工管理方案

施工资料管理方案 工程名称:青岛机场航站楼精装修工程八标段 编制单位:深圳市中装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人: 编制日期:2017年6月25日 审核人: 审批人: 审批日期: 一、编制依据: 1、《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14);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 3、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手册; 4、施工图纸; 5、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标准和政府部门的有关规定及工程合同等。 二、一般要求: 1、归档的施工质量文件必须真实地反映工程全过程的实际情况,做到真实、可靠、齐全,整理及时、有序,目录清晰,栏目填写规范,相关内容衔接,审批、审核手续齐全,否则视为不符合规定。

2、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在形成过程中应按目录设置分类整理。目录应注明卷名、代码、文件名称、文件编号及有关项目。各目录项目设置应 齐全,填写内容应详尽、清晰。 3、施工技术资料应以打印为主。纸质载体幅面为A4,若手工书写必须 用蓝黑墨或炭素墨水。 4、施工技术资料应由具备资料员资格的专职人员负责管理(资料份数:按施工合同要求的工程竣工技术资料份数加上公司档案室存档的一份即可),按要求对技术资料进行签印资格证章,并承担管理责任。 5、分包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由分包单位负责施工技术资料的整理工作,并按要求提供相应的工程竣工资料,配合总包单位工程的竣工资料汇总、装 订工作。 三、组卷要求: 本项目机场航站楼精装修工程八标段包含B1、L1层大厅公共区域(地面、墙面、天花、洗手间)+L2大厅公共区域(地面、墙面、天花、洗手间、国际 到达边检区、海底隧道)等,部分施工技术资料按专业、性质分装修卷、安装 卷两卷,分册数分别如下:

包家山特长公路隧道建设管理经验介绍

包家山特长公路隧道建设管理经验介绍 摘要11.2公里的包家山特长公路隧道是我国在建的第三长公路隧道。为了将该隧道建成一条高质量的、先进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公路隧道,力争国家科技进步奖和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建设单位在建设管理过程中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着重介绍该隧道的建设管理方法及目前的工作进展情况。 关键词包家山隧道建设管理介绍 1前言 小河至安康高速公路为包茂高速公路在西安以南路段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陕西省规划的“米”字型公路主骨架中南北向的重要经济干线,属陕西省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建设的主轴线之一。本工程项目已列入陕西省交通厅公路基本建设计划,项目法人为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项目执行机构为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小河至安康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处,设计单位为陕西省公路勘测设计院。 小河至安康高速公路位于安康市汉滨、旬阳两县区境内,始于旬阳县小河镇坪槐村,接在建的柞水至小河高速公路,途经小河、桐木、麻坪、茨沟、谭坝、花园、五里等7个乡镇,接拟建的安康至紫阳(陕川界)高速公路及现有国道316线。路线全长57.522公里,计划工期4年,工程投资约51.6亿元,设计行车速度80Km/h,路基宽度24.5米(分离式为12.25米),双向四车道。全线有各类桥梁77座,隧道28座,桥隧累计长度达41.5km,占路线总里程的72%。

包家山特长隧道位于小康高速公路的咽喉部位,是最艰巨的工程地段之一。该隧道进口位于旬阳县桐木沟,出口位于汉滨区茨沟镇路家沟口,穿越了南秦岭山脉的青山和玉皇山两道山峰,地形崎岖,地势险要,山高沟深,植被茂密,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岩性多变,工程施工难度大。 该隧道不仅在技术而且在工期上都是全线最大的控制性工程,因此,作为本项目的建设管理单位,我们深感责任重大。项目管理处从成立伊始,就在兼职工作的情况下,从初步设计预审阶段开始就介入相关工作,通过查询、走访、及“走出去、引进来”等多种方式,广泛吸收国内外长大隧道建设管理经验,邀请了包括王梦恕院士在内的全国知名专家召开专项咨询会(2005年元月6日~8日);会同有关部门在督促协调设计单位落实专家预审意见的同时,进一步深入细致地多层次、多回合会同专家查找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设计院根据专家咨询意见及部、省领导指示,针对包家山隧道增加了技术设计阶段,并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于2005年9月13日、10月6日分别对包家山特长隧道的通风系统和防灾救援系统进行了专题研讨。2005年10月14日,项目建设单位就包家山特长隧道的施工组织方案再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对该项工程的质量、进度、环保及安全施工等关键因素,进行了深层次研讨,广泛吸收各方意见,以此制定了包家山隧道的招标方案和建设大纲。 2006年3月14日,经过公开招投标,中铁十二局集团公司、中铁十八局集团公司及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施工单位最终被确认为承包商,武汉大通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中标该隧道的监理单位。 合同段施工单位标段起讫桩号隧道长 度 (m) 斜井 (m) 竖井 (m) 监理 单位

高速公路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 原则 为了快速、有序、安全、优质地完成重庆忠县至垫江高速公路A15合同段的建设任务,本项目的《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力求简明扼要,按照“科学安排、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均衡施工”的原则编制。 1.2 依据 ——本项目土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及补遗书。 ——本项目监理招标文件及补遗书。 ——本项目土建工程投标文件。 ——本项目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交通部颁发的有关设计、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 1.3 其它 ——本《施组》共分十章、若干小节。内容包括编制说明、工程概况、施工部署与总体安排、重点工程施工方案、关键工序控制与施工要求、检验与试验、施工技术管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生产、环境与文物保护等。 ——本《施组》内容涉及路面工程时仅作简单的描述。 ——本《施组》中所列分项工程起止时间,均为最迟开工时间和最迟完工时间,早开工、早完工不受起始时间限制。施工工期涵盖了本合同段的交叉作业,施工横道图只列了重点工程和关键工序的进度计划2.2. 地质地貌 本项目地处四川盆地川东平等岭谷区,地形受地质构造控制,背

斜成条状低山,向斜成宽缓丘陵谷地,构造线与山脊一致,呈北北东向展布。从东至西(路线前进方向)依次分布忠县丰都向斜、大池干井背斜、拔山寺向斜、黄泥塘背斜、梁平向斜和明月峡背斜。 线路基岩主要有灰岩、页岩、砂岩、泥质灰岩、粉砂岩、岩屑石英砂岩等。 工程范围内地下水主要为大气补给水,按其特征可分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水、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地下水、河水、沟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工程范围沿线未发现大型有岩崩、滑坡和泥石流发育,线路区内地层稳定性较好。与工程建设有关的不良工程地质问题主要表现为继续分布的湿土路基、欠稳定斜坡和小型滑坡等问题。 2.3 主要技术标准

最新版铁路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 1. 制依据、编制范围及编制原则 (5) 1.1编制依据 (5) 1.2编制范围 (5) 2. 施工组织安排 (5) 2.1建设总体目标 (5) 2.1.1质量目标 (5) 2.1.2安全目标 (6) 2.1.3工期目标 (6) 2.1.4环水保及节能目标 (6) 2.1.5职业健康目标 (6) 2.2建设管理组织机构和施工任务划分 (6) 2.2.1建设组织机构 (6) 2.2.2施工任务划分及施工队伍安排 (7) 2.3总体施工安排和主要阶段工期 (7) 2.3.1总体施工顺序 (7) 2.3.2施工进度安排依据及原则 (8) 2.3.3主要进度指标的确定 (9) 3. 主要施工技术方案 (11)

3.1总体施工方案 (11) 3.2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施工工艺和方法 (12) 3.2.1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13) 3.2.2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20) 3.2.3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工艺和方法 (25) 4. 资源配置方案 (96) 4.1主要工程材料设备采购供应方案 (96) 4.1.1材料供应方案 (97) 4.1.2材料采购方案 (97) 4.1.3主要材料保供措施 (97) 4.2主要施工装备配置方案 (98) 4.3主要机械设备保供措施 (98) 4.4劳动力计划 (99) 4.4.1 劳动力组织安排的原则 (99) 4.4.2 专业技术工人的来源与岗前培训 (99) 4.4.3 劳动力配置及组织计划 (101) 4.4.4 特殊时期劳动力保证措施 (103) 5. 管理措施 (104) 5.1质量保证管理措施 (104)

云岭隧道施工组织设计1.

云岭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 ⑴隧道工程第二版的相关理论与课外的相关知识 ⑵在手中相关的施工设计文件及相关施工图.标准图.参考图等。 二.工程概况 1隧道概况 云岭隧道为一座上、下行分离的四车道高速公路特长隧道,位于郧西县上津镇丁家湾村境内,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ZK104+765~ZK106+920,全长2155m,隧道左线平面线型进口段为圆曲线,曲线半径R=1240m,其后接缓和曲线,A=480,隧道中间段为直线,其后接缓和曲线,A=480,出口段为圆曲线,曲线半径R=1240m,隧道右线平面线形与左线相同。隧道纵面线型左线为+2.0%和-1.65%的单向坡。隧道最大埋深约260m,隧道进口为端墙式洞门,隧道出口为削竹式洞门。 2地形地貌 隧道区地貌属构造剥蚀中~低山丘陵地貌单元,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约350米。隧道所经地段标高在450-760米之间,山体顶部及山脊呈浑圆状。沿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局部由于较强烈的切割而显陡峭。区内冲沟多呈东西向发育,沟谷较陡,冲沟内多为第四系残坡积堆积物。 3工程地质条件 隧道区域在大地构造上属于秦岭褶皱系中的三级构造单元武当复背斜内,次级构造单元为武当复背斜北部的郧西倒转复式背斜西北部倾伏端。在K106+300m为一小向斜。两郧断裂由一系列平行断层组成,平面上多次分支复合,该断裂呈北西向,断面总体倾向北东,倾角40°~75°。西始陕西省漫川关,东延经湖北省郧西、郧县至丹江口,然后伏于南襄盆地。受两郧断裂的影响,岩层扭曲褶皱明显,岩体产状变化较大,总体产状起始段倾向北西,隧道出口段倾向西,倾角38°-72°。局部可见断面的水平擦痕和阶步构造。断层产状为38°∠55°,地层略有平移,表现为北盘东错,南盘西移特点,错移距离一般可达数百米,表明两郧断裂在线路区为平移逆断层。 4水文地质条件 隧道区岩性为泥岩、千枚岩和灰岩,弱风化千枚岩渗透系数0.009235-0.00115m/d,无相对隔水层和含水层,因此水量贫乏。隧道开挖过程中,地下水的运动方式主要为滴水及线流,雨季局部区域有可能形成面流,地下水对隧道的施工及运行在雨季时有一定的影响。据对该线路段所取地下水及地表水(西河水)水样分析结果,隧道区地表水、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但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5不良地质现象 受两郧断裂的影响,局部地段的岩层较为破碎,隧道开挖时,局部岩石脱落,应采取局部衬砌和挂网支护。 三.施工方案 ①. 总施工方案 1.隧道施工组织应严格遵循“超前探.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测量.紧衬砌”的原则,其次

某铁路隧道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铁路隧道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第一节编制依据 1、《隧道施工图》。 2、《招标文件》第四篇《技术规范》。 3、招标文件中明文要求的技术规范、规定、标准以及有关现行的国家和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 4、从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资料。 5、施工单位的施工能力、技术力量和经济实力的调查。 6、《XXX地段路基、桥涵、隧道施工技术标准暂行办法》和《新建客货共线设计暂行规定》 第二节编制原则 1、遵循业主要求。确保实现业主要求的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和造价等各方面的工程目标。 2、指导思想是:施工技术先进、施工方案可行、重信誉守合同、施工组织科学、按期优质安全、不留后患。 3、严格执行施工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 4、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方针政策、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

5、重视生态环境,在施工期间及竣工通车后保证不破坏当地环境。 6、施组编制做到施工总体部署和分项工程施工组织相结合、重点工程和一般工程相结合、特殊技术和普通技术相结合,总体上使施组具有重点突出、内容全面。 7、坚持项目法管理的原则。通过与业主、监理工程师和设计部门的充分合作,综合运用人员、机械、物资、技术、资金和信息,找到实现质量和造价的最佳结合点。 8、坚持施工过程严格管理。确保只有合格工序才能转序。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指令。并做好施工记录,做到施工过程有追溯性。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XXX 1.2工程地质 XXX

工程数量表

275°<38°,岩体节理较发育;隧道DK79+935~DK79+963处有一断层破碎带,破碎带夹断层泥和透镜体。 第二节施工条件 2.1气候条件 2.2交通情况 2.3施工用水 根据现场调查,施工用水在进口段在DK79+750左右挖生产水井并在山顶设一高压水池供水至施工现场。 2.4施工用电 施工用电就近在进口处接地方10KV高压电网并在规划的位臵设臵一个350kW的变压器。 2.5材料供应 工程用钢材、水泥等主要材料为甲供料;中粗砂、碎石、片石等地材是由经过市场调查小组调查并认可具备供货能力和供货质量的生产厂家供应,并运抵至工地料库。 火工品根据公安部门要求进行全过程控制,在公安部门指定的厂家购买。运输时用具有公安部门颁发的火工品运输许可证的汽车运输,专职人员押运至工地。 第三节临时布臵 3.1施工现场 根据施工项目、施工方案和周围环境,本着“节约用地,少占耕地”的原则进行临时工程布设。 (1)工程项目经理部:设XXX镇,租用民用房屋解决住房问题。该位臵距工地近,又紧邻市区道路,通过乡村道路和施工便道可直通工地,交通方便,便于指挥管理。 (2)施工工区 施工工区也设在XXX镇,租用民用房屋解决住房问题。该位臵距工地近,又紧邻市区道路,通过乡村道路和施工便道可直通工地,交通方便,便于现场施工和管理。 (3)作业队

特长公路隧道发展趋势及其安全问题

特长公路隧道发展趋势及其安全问题 (1)特长公路隧道及其隧道群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国家及地方高速公路网规划的实施,在高速公路建设快速推进的过程中,特长隧道及其隧道群的建设成为重庆、福建、贵州、云南、浙江、陕西等隧道大省市别具一格的风景。譬如,渝黔高速“雷崇”段全长约48.2km,全线共有隧道7座,隧道总长10.012km,约占路段长度的20%;广东汕梅高速公路北斗至清潭段路段全长7.53km,该路段共有隧道4座,隧道总长4.921km,约占路段长度的65%;浙江雨台温高速公路猫狸岭隧道群分布在8.17km路段内,隧道占64%。其中最长的莲花山隧道单洞2790m,最短的拾荷隧道单洞200m,隧道之间最短距离为400m,最长也不过1200m;浙江台缙高速公路苍岭隧道群区段全长15.7km,该路段共有隧道7座,隧道总长9.171km,约占路段长度的58%;浙江台缙高速公路法莲隧道群区段全长5.6km,该路段共有隧道3座,隧道总长2.672km,约占路段长度的48%;浙江括苍山隧道群共有隧道10座,隧道总长度12914.008m,占两互通间线路总长度的46.79%;台湾东部公路苏澳花莲段全长86km,本路段共有11座隧道,隧道总长39.8km,约占路段长度的46%;台湾北宜高速公路总长31km,东西双向共设有南港、石碇、彭山及雪山等11座隧道,隧道总长度20.1km,占路段长度的65%;重庆市高速公路隧道不但数量多,而且隧道群多,隧道间距很近,其中间距在100米以下的占隧道总数的7.6%。在己通车的几条高速公路中,隧道所占路线长度的比例一般为5%-10%,而在建或拟建的高速公路中,隧道占路线长度的比例一般均达20%以上,其中武隆至水江高速公路隧道占路线长度的比例高达52.6%;湖南邵怀高速公路洞口至江口段,全长16.225km,本路段共有10座隧道,隧道总长6.369km,约占路段长度的39%。表1-1为部分高速公路特长隧道及其隧道群的构成情况。

高速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概述 一、编制讲明 (一)依照与业主(建设单位)年月日签署的施工承包合同书,特制定本施工组织设计。 (二)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以公司现有的施工技术力量和历年来在工程实践中的经验作为基点,以总工期24个月,即2008年08月22日正式开工,2010年08月21日前竣工作为操纵进度目标,统筹考虑整个合同段的施工工艺、现场布置以及施工进度打算。 (三)施工组织设计中列出的工、料、机具设备等打算,仅作为指导施工时参考用,不作为最后的供应打算。其各项数量如有出入时,应以施工预算中的数量为准。 二、编制依据 1.施工承包合同书,年月日 2.施工图设计文件,年月日 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89) 4.《公路工程金属试验规程》(JTJ 055-83) 5.《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 056-84) 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F80/1-2004)

7.《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 8.《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 021-89) 9.《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023-85)10.《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 1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12.《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95) 13.《公路施工手册》、《公路桥涵施工手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14.总监办《工作指示》、《会议纪要》等 15.驻监办下发及转发的相关文件。 三、编制原则 1.响应业主创精品的号召,强化质量治理,确保质量达到国家优质工程。 2.满足业主的工期要求。利用网络技术统筹安排,制定科学合理、严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打算,搞好工序衔接,力求均衡生产,确保业要紧求的工期。 3.优化资源配置,精心组织施工,努力缩短工期。我们选派优秀的,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并参与过大跨径悬索桥、大跨径连续刚构及特长隧道施工的技术和治理人员成立项目经理部,负责本合同工程

铁路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XX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一、总则 1.1 编制依据 (1)新建铁路沃尔迪亚至默克莱勘察设计投标文件; (2)根据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 (3)主要的工程技术标准、规程: 1)《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TB 10502—1993) 2)《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 10121—2007) 3)《铁路建设项目现场管理规范》(TB 10441—2008) 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 5)《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6)《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101—1999) 7)《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8)《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上册)(TB 10401.1—2003)9)《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下册)(TB 10401.2—2003)10)《铁路隧道瓦斯技术规程》 11)《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 1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3)《爆破安全规程实施手册》 1.2 编制原则 (1)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原则,依法用地、合理规划、科学设

计、少占土地;搞好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维持既有交通秩序。 (2)科学、经济、合理的原则。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组织均衡、连续生产;以关键工序为中心,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工期、资源优化;管理目标明确,指标量化、措施具体、针对性强。 (3)引进、创新、发展的原则。积极采用、鼓励研发旨在提高工程技术和施工装备水平、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 (4)“六位一体”管理的原则。结合建设项目特点,建立建设项目管理的目标体系、责任体系、分级控制系统和评价评估体系,按照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环节,将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和技术创新分解细化为最佳匹配的实施目标,以标准化管理为基础,全面实现“六位一体”管理要求。 (5)符合性原则。满足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标准,符合施工安全。 1.3 编制范围 本施组的编制范围为XX隧道AK181+785(设计起点)~AK185+620(设计终点), 线路正线全长3835m。 1.4 设计概况 1、洞门及洞口工程 ?隧道进、出口均为XX式洞门。 ?进出口仰坡坡率1:X,坡面采用喷锚支护进行防护,并植草及灌木绿化,与路基、桥梁段过渡顺接。 ?洞顶截水天沟排水引至地势低洼沟谷处或路基侧沟内。 2、衬砌支护

某跨海大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某跨海大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一、预应力连续箱梁主要尺寸 ××跨海大桥I合同北引桥A15-A25墩上部结构为1联(30+9X50)M预应力斜腹板连续箱梁和A33-A56墩上部结构为3联(8X50)M预应力斜腹板连续箱梁。 连续梁箱梁横桥向为两个单箱单室箱梁,对称并列布置,两箱间距为1.2m,分成两个独立系统。箱梁梁高均为2.8m,梁体采用斜腹板,箱梁顶板宽15.8m,设2%横坡,箱梁底板宽6.8m,水平布置。箱梁梁体两翼悬臂长度为3.9m.全联顶板厚度为25cm,底板为变厚度,支点处为50cm,跨中为25cm,腹板亦为变厚度,腹板厚为50~80cm.(30+9X50)M连续箱梁横隔板沿梁全长共设置11道,端支点隔板厚度为100cm,主孔支点隔板厚度为120cm.(8X50)M连续箱梁横隔板沿梁全长共设置9道,端支点隔板厚度为100cm,主孔支点隔板厚度为120cm. 二、施工顺序及节段划分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C50混凝土,氯离子渗透系数要求≤1.5×10-12㎡/s.(30+9X50)M连续箱梁全联划分十个浇筑节段,(8X50)M 每联划分八个浇筑节段。其中(30+9X50)M连续箱梁起始跨(30+10=40m)采用支架法现浇施工,标准跨即B节段50m有8个节段,端跨即C节段为40m,每跨在距墩中支点10m处设横向工作缝。(8X50)M连续箱梁起始跨即A节段为50+10=60m,标准跨段即B节段为50m 有6个节段,端跨即C节段为40m,每跨在距墩中支点10m处设横向

工作缝。 三、预应力体系 1、纵向预应力钢束布置 全桥纵向预应力束采用12-7Φ5及7-7Φ5钢绞线,钢绞线的抗拉强度为Ryb=1860Mpa,低松弛、7Φ5钢绞线公称面积140m㎡,钢束按其位置可分为两种类型连续钢束: 12-7Φ5钢绞线采用内径Φ76MM的波纹管制孔,15-12锚具锚固;7-7Φ5钢绞线采用内径Φ59MM的波纹管制孔,15-7锚具锚固; 连续钢束采用单端张拉,其余纵向束采用两端张拉,钢束的锚下控制张拉力为分别为2343KN及1367KN,以张拉力为主,张拉力与伸长量双控。 每个节段的连续钢束,在横截面上必须对称张拉,先张拉腹板束,再张拉顶、底板束。非连续钢束在全联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从首段逐孔对称张拉非连续钢束,先长束,后短束。 2、横向预应力筋 箱梁顶板横向预应力均为3-7Φ5钢绞线,钢绞线的抗拉强度也为Ryb=1860Mpa,低松弛、7Φ5钢绞线公称面积140m㎡,采用内径55×21MM的扁形波纹管,15-3扁形锚具;每根钢绞线锚下控制张拉力为195.3kN,采用单端、交替张拉,以张拉力为主,张拉力和伸长量双控的方式锚固。 箱梁横隔墙预应力为5-7Φ5钢绞线,锚下控制张拉力为976KN,采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