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晕知识

电晕知识

电晕知识
电晕知识

电晕知识

电晕处理是一种电击处理,它使承印物的表面具有更高的附着性。其原理是利用高频率高电压在被处理的塑料表面电晕放电(高频交流电压高达5000-15000V/㎡),而产生低温等离子体,使塑料表面产生游离基反应而使聚合物发生交联.表面变粗糙并增加其对极性溶剂的润湿性---这些离子体由电击和渗透进入被印体的表面破坏其分子结构,进而将被处理的表面分子氧化和极化,离子电击侵蚀表面,以致增加承印物表面的附着能力。

电晕处理对塑料表面所产生的物理及化学影响是复杂的,其效果主要通过三方面来控制:①特定的电极系统,②导辊上的物介质,③特定的电极功率。

由于不同的化学结构有不同的原子键,所以对塑料电晕处理的效果也视塑料的化学结构而异。不同的塑料需要进行不同强度的电晕处理。实践证明:BOPP薄膜在生产后还会发生结构状态的变化,在几天内,聚合物由无定形变化成晶体形,从而影响电晕处理的效果。

经过电晕处理后,塑料表面层的交联结构比其内层的交联结构减少,因此其表面层的功能团有较高的移动性。所以,在储存中,不少塑料出现电晕处理效果的衰退,添加剂由内部向表面迁移,也是使表面能下降,影响附着力的因素,这种负面影响无法完全抑制。

实际上相对湿度也会影响电晕处理的效果,湿度是去极化剂,但一般来说由于影响并不严重,往往在测试误差范围之内,被忽略不计。

如果采用连机电晕处理,则更可不必考虑。

电晕处理的日的是为了改变许多承印物的表面能量,使之易于同印刷油墨、涂布材料及胶粘剂相粘结。所有承印物在制造过程中进行一些处理之后便具有较好的粘着特性。电晕处理属于后期处理,需要指出的是电晕处理并不是在生产承印物时所能运用的改变承印物表面能的唯一处理法。其它处理方法包括火焰处理及涂布处理法。具体采用哪种处理法主要取决于承印物的结构。

许多人认为,电晕处理使承印物表面变得粗糙,从而易于吸附印刷油墨及胶粘剂,但是这种看法却被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得出的观察结果所否定。目前流行的理论认为,电晕处理使承印物表面分子结构重新排列,产生更多的极性部位,有利于附着外物。表面能的测量单位为达因(dyne)。所有的液体以及大多数承印物(多孔型除外)都可以测试其达因值。为了使印刷油墨能够很好地附着在承印物表面上,承印物的达因值应该比所有油墨的达因值高出10个达因。

水性油墨的表面能高于溶剂型油墨的表面能,所以其承印物也必须具有较高的表面达因值。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有回归初始状态的特性。纸制品加工商想要达到的达因值越高,处理能量衰减得就越快。所以用水性油墨在薄膜、金属箔及一些纸张上印刷时,应该在开机印刷前进行二次处理。在印刷机上使用电晕处理装置(匹配得当)时,可使薄膜的处理能级加长到原来的能级(或者略高)。

前面谈到,处理能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减。二次处理可以除去薄膜表面的污物,不仅有助于提高印刷油墨的粘着程度,而且还能改

进视觉效果。有鉴于此,专家们建议在使用溶剂型油墨、水性油墨或UV油墨承印薄膜、金属箔或一些纸张印刷活件时,应该对承印物表面进行二次电晕处理。

提高油墨附着力的电晕处理基础知识

电晕处理是广泛用于对塑料、纸张及金属箔作表面处理以改进油墨、油漆、连接剂及涂料的附着力。它被广泛采用的原因是效果好、能控制及便于掌握。尤其是因为电晕处理设备的效率及作用不断改进,与高产的加工设备保持着同步并进。

一、可湿性与附着力

电晕处理是改变不少非吸收性基材表面特性的一种有效手段,能使油墨有更好的湿润及附着性能,即所谓可湿性,这就是诸如油墨、底胶、涂料等对塑料、纸张或金属箔附着的基础。可湿性决定一种液体在一种固体表面上的展延性。水滴在亲水性表面就展延成一薄水层,而在亲油性表面却形成小水滴。水滴外表层的切线与固体表面间所形成的接触角(夹角),即表示该表面润湿性能的强弱,接触角越大,润湿性能越差。

润湿性视化学组成及表面结构而异。对塑料进行印刷或烫箔时,塑料表面的可湿性必须比油墨或箔的可湿性高,否则其展延、转移及附着均会发生困难。几种聚合物的表面性能大致如下:

聚乙烯(PE)31-33mN/m

聚丙烯(PP)29-30mN/m

涤纶聚酯(PET)41-42mN/m

通常用作油墨溶剂的表面能为:乙醇22 mN/m、醋酸乙酯24 mN/m,而水为72 mN/m,就难以湿润塑料,所以水基油墨一般不用

来印塑料。

塑料是一种复合物质,含一种或多种聚合物及多种添加剂,如填充料、抗氧化剂、润滑剂、抗静电剂、颜料等。虽然塑料的主体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基团)决定油墨或底胶的可湿性和附着力,但其添加剂会从塑料内部向表面迁移,而影响塑料的表面能。所以,塑料存放的时间越长,或某些添加剂的含量(如润滑剂)越高时,其表面能的变化也越大。故塑料在印刷前还需对其表面能进行测试,并作电晕处理,以免发生转移或附着力不足的问题。一般来说,20-40千赫的中频处理大多就可以了。特殊处理(如复杂的产品)则可采用特定的电极进行处理。

UV油墨比溶剂性油墨要求塑料薄膜有更高的表面能,水基油墨系统含醇量高的也要求较高的表面能力,而且要求在狭的范围内,才能有好的附着力。

以不同类型油墨印聚乙烯时,要求聚乙烯的表面能不低于如下:

溶剂型油墨38-42 mN/m

UV油墨42-46 mN/m

水溶性墨42-48 mN/m

水基墨38-42 mN/m

对聚乙烯上涂料时,要求聚乙烯的表面能不低于如下:

溶剂型胶38-42 mN/m

UV涂料42-46 mN/m

乳剂42-48 mN/m

无溶剂胶粘剂44-48 mN/m

二、可湿性和附着力的测试

在工业性实践中,聚合物表面能的测定是通过测试油墨按照DIN ISO 8296或ASTM D 2578-99a来进行的。

按DIN ISO 8296法,是以已知不同表面能的墨在拟测的薄膜上刷上约100mm长的墨条,并观察其90%以上的墨条边在2秒钟内是否发生收缩并形成墨滴,如有,则换低一级表面能的墨再刷墨条,进行同样的观察,直至不收缩和出现墨滴,此测试墨的表面能即相对应为该薄膜的表面能。此种方法是测试表面能中间数值的方法,小出入不计。

按ASTM D2578-99a方法是以棉絮垫蘸测试墨涂出约25×25mm的方块,参照上述相同的方法进行观察,测得的是薄膜的最低表面能数值。此种测试方法由于墨层厚薄均匀度难以掌握,其准确性不及DIN ISO 8296法,DIN ISO 8296的误差大约在±1 mN/m范围内,而ASTM D 2578-99a的误差大约在±2 mN/m。所以在工业实践中,多采用DIN ISO 8296法,且更简易、快速。(在我国有国家标准GB10003-88对电晕处理效果测试方法的规定,供参照。译注)但不论采用哪种方法,均可用同一种Softal测试墨,有30到72 mN/m二十一种表面能级的测试墨(每种相差2mN/m)。达因试笔(38mN/m)可以用作电晕处理后表面能的一种快速测试工具,但不适合作为已印好或涂布好表面的系统测试。当测试笔在电晕处理过的

表面划出一条线,如果是连续成线的,说明该材料表面能不低于38mN/m,如断断续续不连成线,说明该材料表面能不到38mN/m,处理不足或甚至未处理,不符合印刷加工要求。

如果塑料薄膜内含大量添加剂或覆有涂膜,用以上测试墨或测试液测试时,往往会发生化学反应,影响准确性。在这种情况下,宜以蒸馏水作接触角测试。对漆料、涂料、油墨等的附着力作快速测定,可按照ASTM D 3359-97作胶带粘拉测试。

三、电晕处理

电晕处理器由电极、高电位器及走卷导辊组成,当电压超过1-2mm的空气间隙的电离电阻时,就会产生连续放电,由于导辊上的电介质使放电获得均一的分散。电极装在罩室内,以防接触。为了降温及排除所产生的臭氧,用排气风扇把电晕处理器附近的空气往外吹散。但为了不让臭氧向外排放,还须让排气先通过一个空气净化器。

电晕处理增加基材的附着性能是通过下列机理的:

·移除表面上被吸收的原子和分子。

·促进原子的接触,增进湿润。

·增进表面能,调节极性。

·创造能起

化学反应的原子基或功能团。

电晕处理对塑料表面所产生的物理及化学影响是复杂的,其效果主要通过三方面来控制:1、特定的电极系统,2、导辊上的电介质,3、特定的电极功率。

至于走卷速度、卷的宽度及塑料种类的变化,只需调节电机功率,有的是自动控制的,其效果的重复性有保证。

电晕处理的作用在于:

1、从电极上释出的电子受高压的加速而冲向走卷。

2、电子与空气分子相撞击产生部分臭氧及氧化氮。

3、电子与塑料膜(例如聚乙烯)撞击后,使碳氢链或碳碳链断裂。

4、受电晕影响的空气与这些自由基发生反应,主要是氧化。

5、羟基、酮基、醚基、碳酸基、酯均是极性基团,是油墨附着的基础。

由于不同的化学结构有不同的原子键,所以对塑料电晕处理的效果也视塑料的化学结构而异。不同的塑料需要进行不同强度的电晕处理。已证实:BOPP薄膜在生产后还会发生结构状态的变化,在几天内,聚合物由无定形变化成晶体形,从而影响电晕处理的效果。

经过电晕处理后,塑料表面层的交联结构比其内层的交联结构减少,因此其表面层的功能团有较高的移动性。所以,在储存中,不少塑料出现电晕处理效果的衰退,添加剂由内部向表面迁移,也是使表面能下降,影响附着力的因素,这种负面影响无法完全抑制。

实际上相对湿度也会影响电晕处理的效果,湿度是去极化剂,但一般来说由于影响并不严重,往往在测试误差范围之内,被忽略不计。如果采用连机电晕处理,则更可不必考虑。

要把塑料表面处理达到一定的表面能,就需要把电晕处理的量

(D)达到一定数值,其公式是:D=P÷(CB×V)

D=电晕处理量P=电动机功率(瓦)CB=电晕处理宽度(米)V=走卷速度(米/分)

举例:有一塑料薄膜印刷商要以350米/分的速度进行1600mm 宽的薄膜印刷,有PET、LDPE、PP共聚体及PP均聚体等不同塑料膜。在开印前,这些薄膜的表面能均须处理达到45mN/m以上,根据电晕处理经验,知道上述各种薄膜的电晕处理量大致要达到:PET 5.0(由42达到45 mN/m)

LDPE 7.5(由38达到45 mN/m)

PP共聚体12.5(由40达到45 mN/m)

PP均聚体25.0(由39达到45 mN/m)

那么其电晕处理的功率(P)也就可以根据P=D×CB×V计算出来,其中PP均聚体的功率要求最高为25×1.6m×350米/分=14000瓦,而PP共聚体为7000W,LDPE为4200W,PET为2800W。

一般情况来说,电晕处理器是按照要求最高的功率设定,对于要求低些的薄膜,把功率调低来处理。

电晕处理的效果与电极的设计有较大关系。多片电极的效果最好(如Softal公司的专利),这一系统的特点是电晕处理的能力是通过平行成排的电极片播散出来的。在热膨胀的情况下,电极片可以在不改变极片间隙的情况下移动。另一优点是:由于放电的均一性,可避免长持续的放电通道。据对比,多片电极比一般金属电极(如单片电极或U型电极)的效果,可能要高出5到10 mN/m。而且处理后的

塑料在储存一个月后,其表面能的衰减情况前者却反而比后者弱。

电晕处理工艺中的注意事项

电晕处理工艺中的注意事项 目前,电晕处理工艺的应用越来越多,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通过对内壁进行在线电晕处理,提高了外护管内壁与保温层的粘接力,使直埋式预制保温管中的钢管、聚氨酯保温层和聚乙烯外护管到达三位一体的结构。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在电晕处理的工艺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哪些方面: 工艺控制要点 1、处理电压。施加于处理装置上的电压升高,薄膜的粘附性提高,但不成比例,当处理电压升高到一定值后,基本上不再变化。处理电压主要根据制品厚度来确定,制品越厚,处理电压越高。通常用于薄膜的处理电压控制在10000~20000伏。 2、处理程度。薄膜的处理程度将直接影响后加工的质量,必须严格控制。若处理程度不够,薄膜的润湿性没有明显改善,会出现油墨的附着性差,胶粘带的粘着性差,复合薄膜剥离力小等毛病。反之,若处理程度过头,会出现薄膜表层老化,光泽变差;表面分子过多交联,热封性变差;薄膜容易粘连(特别是夏季高温天),出现分切等加工困难,使用时难以揭开等毛病。总之,处理程度控制原则为:在满足后加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处理程度,避免不必要的过度处理。常用临界表面张力来检测处理程度。 3、处理间隙。它是指两电极中的空间距离,即放电头到地电极边缘的空间距离。它对处理程度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间隙增大,电晕处理范围变宽,薄膜在电晕处相对停留时间变长,有利于改善处理效果;但另一方面,使能量分散到更大的空间,处理强度下降,处理效果变差,两方面作用的结果,只有在适当的处理间隙下,处理程度才会最好。通常处理间隙控制在1~2毫米之间为宜。 另外,将单头电极改为多头电极,在同样的处理条件下,也能提高处理程度。 4、处理功率(电流)。它是决定处理程度的主要因素,为了达到薄膜印刷、复合所需的临界表面张力值,必须施加一定的处理功率。由于处理速度,薄膜种类、经历、宽度等不同,施加的处理功率也不同。印刷、涂布和复合用薄膜的处理功率为处理速度25米/分,薄膜宽度0.4米,热膜处理的最低功率。如果处理速度增加1倍,处理功率也应增加1倍。冷膜处理的功率至少比热膜大1倍。以上也可作为选购电晕处理机大小的依据。 处理装置可以看作是一个带损耗介质的电容器,当输入电源的频率升高时,电流就增加,功率就增大,反之则降低。电晕处理机就是通过调节电源频率来改变功率的大小。 5、其他。温度也会影响处理程度。温度升高,处理程度加深。在实际生产中,如果电晕处理功率小,处理程度不够,可在处理装置前设置经外辐射灯(指冷膜处理),以提高处理程度。因为电晕放电是在空气中进行,因此,空气温度也将影响处理程度。空气温度大(如南方的梅雨季节),处理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处理后的时效影响

防静电知识培训

防静电知识培训 培训时间:2009年5月16日 培训地点:项目部办公室 参加人员:项目部全体工程师 中国通信建设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潮州项目部

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静电放电现象,特别在干燥的冬天,衣服,头发都极易带上静电,但在生产与电气操作中,防护静电特别重要,处理不好,会破坏设备,搞乱生产,甚至造成大灾难。所以了解以及掌握静电知识十分重要。 一、静电的产生、放电与引燃 1、静电产生的原因 cΩ.cm,因其本身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静电将很快泄漏。但如汽油、苯、乙醚等,它们的电阻率都在1011-1014Ω.cm,都很容易产生和积累静电。因此,电阻率是静电能否积聚的条件。物质的介电常数是决定静电电容的主要因素,它与物质的电阻率同样密切影响着静电产生的结果,通常采用相对介电常数来表示。 2、产生静电的几种形式 A.接触起电 接触起电可发生在固体-固体、液体-液体或固体-液体的分界面上。气体不能由这种方式带电,但如果气体中悬浮有固体颗粒或液滴,则固体颗粒或液滴均可以由接触方式带电,以致这种气体能够携带静电电荷。B.破断起电 不论材料破断前其内部电荷分布是否均匀,破断后均可能在宏观范围内导致正负电荷分离,产生静电。这种起电称破断起电。固体粉碎、液体分裂过程的起电都属于破断起电。 C.感应起电 导体能由其周围的一个或一些带电体感应而带电。任何带电体周围都有

电场,电场中的导体能改变周围电场的分布,同时在电场作用下,导体上分离出极性相反的两种电荷。如果该导体与周围绝缘则将带有电位,称感应带电。导体带有电位,加上它带有分离开来的电荷。因此,该导体能够发生静电放电。 D.电荷迁移 当一个带电体与一个非带电体相接触时,电荷将按各自导电率所允许的程度在它们之间分配,这就是电荷迁移。当带电雾滴或粉尘撞击在固体上(如静电除尘)时,会产生有力的电荷迁移。当气体离子流射在初始不带电的物体上时,也会出现类似的电荷迁移。 3、影响静电产生的因素 静电产生受物质种类、杂质、表面状态、接触特征、分离速度、带电历程等因素的影响。 A.物质种类 相互接触的两种物体材质不同时,界面双电层和接触电位差亦不同,起电强弱也不同。在静电序列中相隔较远的两种物体相接触产生的接触电位差较大。 B.杂质 一般情况下,混入杂质有增加静电的趋向。但当杂质的加入降低了原有材料的电阻率时,则有利于静电的泄漏。由于静电产生多表现为界面现象,所以,当固体材料表面被水及其污物污染时会增强静电。 C.表面状态 表面粗糙,使静电增加;表面受氧化也使静电增加。

电晕处理容易出现地问题以及注意事项

电晕处理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 1原理 本文所述的电晕处理是一种在高电压下令电子加速离开电极,并撞击聚合物表面的一种过程。由于两极间的传导被阻断,使得处于电场中的气体因受电子碰撞后离子化浓度急剧增加,其主要反应过程如下:O2+高能量电子→2O+低能量电子 2O+2O2→2O3+热 即:3O2+电能→2O3+热 前式也可写成: 3O2+M→2O3+M 式中M为空气中任何其它气体分子,如氮。它们也可受高能电子冲击离解为氮原子,并引发一系列反应,此处略去。在臭氧生成过程中,伴有弥散蓝紫色辉光的电晕现象,从而被称之为电晕。换言之,薄膜的电晕处理就是把薄膜置于电场中成为阻断传导的介质,在电场作用下,获得高能量,并激活其它离子或分子,同时把这种能量分配到薄膜上,在薄膜表面驻极,形成极性的化学自由基团,使薄膜表面产生悬挂键。在这一过程中,高能电子碰撞空气中的氧分子、氮分子、水分子等,伴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产生臭氧和氮氧化物等。由于臭氧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当它接触到聚丙烯薄膜表面时,会在其表面毫微米发生复杂的有机反应,产生羟基(-OH)、羧基(-COOH)、羰基(> C=O)等。而这些含氧官能团的引入,是增加薄膜表面张力的关键所在。因此,通过氧化,不仅可以改良薄膜表面张力,还可以提高薄膜表面的可蒸镀性和可印刷性。

电晕处理设备一般包括了一个高频高压发生器和一个附带金属电极和支持卷轴的电晕处理站。它们互相平行,并以一个1.5mm的空气间隙作为分隔。当电晕处理站输入20~40kHz或数千伏高电压时,电极间便会产生放电现象,在薄膜表面形成均匀火花。 2讨论 4.1电晕处理站的设备配置和调整状态 4.1.1理想的电晕处理是电机的作业频率正确,输出电压和电流值适中,放电过程有规律,这样才能得到好的处理效果。 4.1.2电晕处理辊与电极之间的间隙大小必须保持一致,亦即两者之间既要有一定的距离又要相互平行,这样才能使膜表面处的场强相同,产生均匀的电晕处理。一般二者的间隙在1.5~2.5mm。 4.1.3调整好电晕处理辊与其它牵引辊之间的平行度和电晕处理辊上压辊压力的均匀性,这样才能使膜在运行中平稳,不至于在电晕辊上发生起皱和斜扯,保持得到均匀的、足够的电晕量。 4.2膜面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对电晕处理的影响 在电晕处理的过程中,膜面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它的两个显著的变量。 随着空气相对湿度和膜面温度的增大所需电晕处理的时间就越长,也即薄膜越不容易被电晕处理。这是因为当空气中相对湿度增大时,空气中水分子的含量增大,而电晕过程中产生的臭氧可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氧约高13倍,比空气高25倍。由于臭氧浓度的下降,使含氧官能团在膜面生成及驻极的机会大大减小,从而降低电晕处理的效果。随着膜面温度的增高,使驻极分子的稳定性变差,表面分子迁移

电晕处理和原理

电晕处理于BOPP薄膜加工上的应用 下面是电晕原理 摘要:本文主要对电晕处理在BOPP加工上的测试、控制以及对薄膜性能的影响等几方面进探讨。重点讨论了影响电晕处理效果的因素,包括有电极类型、薄膜温度、生产线速度、电极排风量、表面材料和表面材料等几方面。另外就薄膜的摩擦系数、收缩率和热封强度等方面的物理性能与电晕处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BOPP薄膜;电晕处理;测试;控制;薄膜性能 BOPP在应用于食品、挂历、画册、胶粘带等时,往往需要进行印刷、涂层、粘合等操作,由于聚丙烯材料本身的表面张力值相对偏低,仅为31达因,而在应用于上述几方面时,一般要求薄膜单面表面张力强度在38达因以上,因此,在生产BOPP时往往需要对薄膜进行表面处理,提高其表面张力,改善聚合物的粘接性和润湿性,以满足使用的要求。 常用的表面处理方式有两种:一为电晕处理;另一为火焰处理。电晕处理的原理是薄膜经过有高压存在的两电极间,高压使电极间的空气发生电离,使电极间产生电子流,在薄膜表面形成氧化极化基,使薄膜表面产生极性,便于印刷油墨吸附;火焰处理是用特指的喷灯,燃烧一定组成和配比的煤气和空气,形成温度高达2100~2800℃的氧化火焰,来达到在瞬间改变薄膜表面性能的目的,在实际处理过程中,火焰的温度、火焰与薄膜之间的距离和处理时间是影响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实际应用上,由于电晕处理简便易行,处理效果好,因此在BOPP的设备生产厂家基本上都采用这一方式。以下是对电晕处理在BOPP加工上的测试、控制以及对薄膜性能的影响等几方面进探讨。 1.1 BOPP薄膜电晕处理强度的测定 通常用于BOPP薄膜的表面张力的测试办法是涂液法,其原理是利用甲酰胺和乙二醇乙酯两种液体按不同比例进行混合,得到一系列不同达因值的测试液(见表一),操作时,将测试液涂拭在薄膜表面上,于2秒钟液面破裂的测试液所对应的达因值即表示薄膜电晕处理强度。 作为三层共挤的烟膜,其表层主要成份是具有自粘合的聚丙烯共聚物,目前国内外常用的BOPP热封材料主要有聚丙烯无规二元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如SOWAY KS413、Montel PLZ697、CHISSO XF7511等,无规三元共聚物(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如Solvay KS309、Sumitomo SP89 E-1、Montel EP3C39F以及混合物(三元共聚物与丁烯的混合物)如Schulman IS2739 ,这三种热封材料各具特点,它们对烟膜的热封性能具有不同的影响。

教学参考:自持放电、电晕放电、辉光放电、电弧放电的区别

自持放电: 不依赖外界电离条件,仅由外施电压作用即可维持的一种气体放电。这是按照气体放电形成条件来区分的一种气体放电类型,与它并列的是非自持放电。气体放电的形成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外施电压,它使电极间隙的空间范围内呈现一定强度的电场;二是外界电离因素,它在电极间隙中形成初始带电粒子。外界电离因素有多种方式,例如,天然辐射或人工光源照射会使空间出现带电粒子。当外加电压较低时,只有由外界电离因素所造成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而形成气体放电电流,一旦外界电离作用停止,气体放电现象即随之中断,这种放电称为非自持放电。当外加电压逐渐升高后,气体中的放电过程发生转变,此时若去掉外界激离因素,放电仍继续发展,成为自持放电。通常所研究的各种气体放电形式如辉光放电、电晕放电、火花放电、电弧放电等都属于自持放电。形成自持放电的条件可根据汤森理论来确定。 辉光放电 稀薄气体中的自激导电现象。其物理机制是:放电管两极的电压加大到一定值时,稀薄气体中的残余正离子被电场加速,获得足够大的动能去撞击阴极,产生二次电子,经簇射过程形成大量带电粒子,使气体导电。辉光放电的特点是电流密度小,温度不高,放电管内产生明暗光区,管内的气体不同,辉光的颜色也不同。正常辉光放电时,放电管极间电压不随电流变化。辉光放电的发光效应被用于制造霓虹灯、荧光灯等光源,利用其稳压特性可制成稳压管(如氖稳压管)。气体在低气压状态下的一种自持放电。对玻璃圆柱状放电管两端施加电压,当压力处于1~0.1托的范围时,由阴极逸出的电子在气体中发生碰撞电离和光电离,此时放电管的大部分区域都呈现弥漫的光辉,其颜色因气体而异,故称辉光放电。辉光放电与暗放电和电弧放电共同组成可连续变化的3种基本放电形式。 1831~1835年,M.法拉第在研究低气压放电时发现辉光放电现象和法拉第暗区。1858年,J.普吕克尔在1/100托下研究辉光放电时发现了阴极射线,成为19世纪末粒子辐射和原子物理研究的先躯。 辉光放电有亚正常辉光和反常辉光两个过渡阶段,放电的整个通道由不同亮度的区间组成,即由阴极表面开始,依次为:①阿斯通暗区;②阴极光层;③阴极暗区(克鲁克斯暗区);④负辉光区;⑤法拉第暗区;⑥正柱区;⑦阳极暗区;⑧阳极光层。其中以负辉光区、法拉第暗区和正柱区为主体。这些光区是空间电离过程及电荷分布所造成的结果,与气体类别、气体压力、电极材料等因素有关,这些都可以从放电理论上作出解释。辉光放电时,在两个电极附近聚集了较多的异号空间电荷,因而形成明显的电位降落,分别称为阴极压降和阳极压降。阴极压降又是电极间电位降落的主要成分,在正常辉光放电时,两极间的电压不随电流变化,即具有稳压的特性。 辉光放电的主要应用是:①利用它的发光效应(如霓虹灯)和正常辉光放电的稳压特性(如氖稳压管)。②利用辉光放电的正柱区产生激光的特性,制做氦氖激光器。 电晕放电(corona discharge) 气体介质在不均匀电场中的局部自持放电。是最常见的一种气体放电形式。在曲率半径很大的尖端电极附近,由于局部电场强度超过气体的电离场强,使气体发生电离和激励,因而出现电晕放电。发生电晕时在电极周围可以看到光亮,并伴有咝咝声。电晕放电可以是相对稳定的放电形式,也可以是不均匀电场间隙击穿过程中的早期发展阶段。 电晕放电的形成机制因尖端电极的极性不同而有区别,这主要是由于电晕放电时空间电荷的积累和分布状况不同所造成的。在直流电压作用下,负极性电晕或正极性电晕均在尖端电极附近聚集起空间电荷。在负极性电晕中,当电子引起碰撞电离后,电子被驱往远离尖端电极的空间,并形成负离子,在靠近电极表面则聚集起正离子。电场继续加强时,正离子被吸进电极,此时出现一脉冲电晕电流,负离子则扩散到间隙空间。此后又重复开始下

反电晕与电晕封闭

反电晕与电晕封闭

反电晕与电晕封闭 一、反电晕:是指沉积在阳极板表面上的高比电阻粉尘层所产生的局部放电现象。高比电阻粉尘到达阳极板后不易释放。其极性及电晕极相同,便排斥后来的荷电粉尘,由于粉尘层的电荷释放缓慢,粉尘间形成较大的电位梯度,当粉尘层中的电场强度大于其临界值时,就会在粉尘层的空隙间产生局部击穿,产生与阴极线极性相反的正离子,并向阴极线运动,中和电晕极带负电的粒子。其表现为电流增大,电压降低,粉尘二次飞扬严重,使得收尘性能显著恶化。 防止反电晕的措施: 1. 对烟气进行调质处理,如增湿、化学调质等。 2. 采用高温电除尘器 3. 采用宽间距电除尘器 4. 采用高压脉冲供电系统(采用高压脉冲供电系统是彻底消除反电晕、解决高比电阻粉尘不易捕集的最有效手段。其工作原理是:在直流负高压上叠加作用时间短暂的脉冲电压。靠脉冲电压使气体电离,形成电晕电流。即在保持电场电压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调整脉冲电压的频率及宽度,使电晕电流受到控制。从而有效防止反电晕)

二、电晕闭塞:当烟气中的含尘浓度较高时,粉尘粒子倍增,并把阴极线附近的电场减小到电晕的始发值,使电晕电流大大降低,甚至趋于零。 防止或减弱电晕封闭的措施:降低烟气含尘浓度;降低电场风速;将电晕线改为易于捕捉高浓度粉尘的芒刺线 “充电比”又叫“占空比”,可简单理解为电场供电时间与停止时间之比。 设置方式随不同的软件不同而略有不同,但都很简单。 影响充电比的因素很多,如电场的容量、烟灰的密度、煤质的好坏、燃烧的好坏、电场的投入率及运行方 投高压柜,一次电压迅速到380V。 原因: (1)高压柜至整流变的主回路开路(投高压柜时测量整流变输入端有无电压); (2)整流变内部的输入回路开路(去除308V输入侧电缆,测量公共端与

测定薄膜受电晕处理后澳达达因笔测试原理

测定薄膜受电晕处理后澳达达因笔测试原理 澳达达因笔,又名表面张力测试笔、电晕处理笔、及塑料薄膜表面张力检测笔。是薄膜表面电晕度(达因)的测试工具,专门用于测定薄膜受电晕处理后的效果。 澳达达因笔使用方法 使表面张力测试笔垂直于薄膜平面,加上适当的压力,在薄膜表面上画一条线.量程稍小的表面张力测试笔较易画上直线,因此不须太大压力;而40、42、44的表面张力测试笔需在画线时多加一点压力。一般情况下,初次测试为保测量的准确度,需备6支不同型号的表面张力测试笔;若确定薄膜表面张力度数字变化极小,则至少需要3支不同型号的表面张力测试笔。 澳达达因笔测试原理 应用表面张力测试笔,能够很容易的分析出不同固体的表面能、亲水性、润湿度等微小变化。分析方法简单且有效,仅在基材表面上划一道痕就能迅速知道准确结果。这是专为生产线的测试而设计的,由工厂经过培训的操作者进行。 测试时,应选择一个中间值来作起点,如38mN/m,测试时,如果在2秒内测试笔湿了基材表面,则基材表面张力比所选值要大或正好,那么须要选一更大值的测试笔进行第二次测试,如此类推,直到测试结果在2秒内改缩成水珠(球状),则这次测试之前一次的值就被视为基材的表面能。并以此作比较分析用。 如果第一次测试就收缩成水珠(球状),则换上数值更小的测试笔进行第二次测试,直到表面湿为止。这种方法能准确测出基材的表面张力、表面湿力并判定工作前基材表面因素是否符合要求以便调整到工作所需。

澳达达因笔分析结果 1、已经适当电晕处理的薄膜若画线很平均地分布,不起任何珠点,则说明该薄膜表面达因,高于或等于表面张力测试笔上所标出的指数。 2、没有适当电晕处理的薄膜若画线慢慢地收缩,则说明该薄膜表面达因,低于表面张力测试笔上所标出的指数。 3、没有电晕处理的薄膜若画线立即收缩,并且形成珠点,则说明该薄膜表面达因,极低于表面张力测试笔所标出的指数。 在工业性实践中,塑料表面能量(表面张力)的测定是通过测试油墨按照DIN ISO 8296,是以已知不同表面能量的墨在拟测的薄膜上刷上约100mm长的墨条,并观察其90%以上的墨条边在2秒钟内是否发生收缩并形成墨滴,如有,则换低一级表面能的墨再刷墨条,进行同样的观察,直至不收缩和出现墨滴,此测试墨的表面能即相对应为该薄膜的表面能。这种方法能准确测出基材的表面张力、表面湿力并判定工作前基材表面因素是否符合要求以便调整油墨、涂层、粘度到工作所需。

电晕处理是一种电击处理

电晕处理是一种电击处理,它使承印物的表面具有更高的附着性。其原理是利用高频率高电压在被处理的塑料表面电晕放电(高频交流电压高达5000-15000V/m2),而产生低温等离子体,使塑料表面产生游离基反应而使聚合物发生交联.表面变粗糙并增加其对极性溶剂的润湿性-这些离子体由电击和渗透进入被印体的表面破坏其分子结构,进而将被处理的表面分子氧化和极化,离子电击侵蚀表面,以致增加承印物表面的附着能力。 国家专利产品电晕放电设备适用于硅橡胶、塑胶和其他材料的表面前处理,目前运用在真空电镀、真空镀膜、溅镀、PVD、物理气相沉积、印刷、移印丝印特印、粘和、涂层等动作前处理,产品如:手机外壳、手机按键、P+R按键、笔记本电脑、汽车灯、汽车内饰件、眼镜片、家用电器、化妆品包装容器、洗涤用品包装容器、各类材质板材和薄膜、纸张、织物、人造革、金属,用于喷漆喷涂印刷前处理。我们承诺杜绝剥落。电晕机就是利用高频高压的电源对所处理的塑料、纸张、编织袋等表面进行处理,增加了处理表面的极性基团,从而有利于涂胶、复合、印刷等工艺要求。 电晕机是干什么用的?主要是用于哪些行业的? 数码型系列薄膜表面电晕处理机,在包装行业俗称电晕机、电子冲击机、电火花机。在学术上被称为介质阻挡放电。 适用范围:处理各种均质薄膜材料。如:塑料薄膜、金属板材、金属薄膜、真空镀铝膜等; 主要用途:印刷、吹膜、复合、涂布、金属膜的电晕处理及均质高分子薄膜材料改性、接枝、聚合等。 电晕机处理会产生静电吗 电晕处理时会产生磁力,高压放电都会有的,从而带有很强的静电, 一般来说:以1米幅宽、厚度0.074mm、线速度100米/分钟的LDPE薄膜过双面电晕为例:所需的电晕功率为1.95kw (要求表面张力为45dyn/cm时),一台30KW的电晕机可以做到、一台2.5KW的电晕机(电晕机的效率是81%-85%左右)同样可以做到,并不存在大机比细机好的问题,但却存在浪费资源与电力损耗问题(无论用电量还是机价,细机会比大机节约好几倍),你愿意用一台合适的设备来作为生产所需还是宁愿浪费资源去买一台大机呢?当然,材料越厚、幅宽越大,线速度越快、所需的电晕机的功率就越大,但有一点请记住:电晕处理只是要对材料作表面处理,通过处理,让材料的表面润湿性和附着性改善而已,材料厚度的增加只会影响电子的穿透能力,使处理效果下降、而增大电晕机的功率或电子输出量,并不能使电晕机的输出电压增加,所以如果因为材料太厚而导致电晕处理效果不理想的话,最好是选择有升压功能或通过测试确定输出电压可符合要求的电晕机、问题就可解决 聚合物的电晕放电处理方法1、引言: a.一般物质存在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等离子体状态时物质的第四态,等离子体是1928年由Langmuir命名的,它由 几乎相同的电子密度的带正电荷的颗粒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整体式电中性的,获得等子体状态的最简单方式是在气体状 态下诱导放电; b.电晕放电处理是一种等离子体处理,等离子体可大致分为两大类:平衡和非平衡的等离子体,这些非平衡等离子体常用于 化学应用,又称为低温等离子体或冷等离子体,它又可以分为两类:常规低压低温等离子体和大气压下电晕放电,其中前者广泛应用于材料表面的化学改性,特别是在半导体工业和聚合物上; c.流动放电时最广泛制备低温等离子体的应用技术,这种方法的典型实例为CASING(用惰性气体的活性种交联)技术,放 电产生的活性气体物质与待处理的聚合物表面反应并诱发交联,如果样品放置在电极之间,样品的表面将受到高温电子的轰 击和活性气体的攻击,采用的电极类型可分为容量型(电容器)和诱导型(电感线圈),与使用的各种电源(直流电、商用 交流电及高频率)对应; 2、试验结果: a.电晕放电处理的主要优点是不需要真空系统,设备投资比常规低温等离子体装置低很多,因而电晕处理在早期用作改善聚 合物表面的润湿和印刷性能; b.电晕放电处理主要用于聚烯烃的表面处理,如改善聚乙烯的自粘性,此外,在氧或含氧气体的电晕处理中发现形态的变化,表面粗糙度和树枝的大小随处理时间增加,粘接前木材表面经过电晕处理后与聚乙烯或聚苯乙烯的热粘接性能得到改善; c. 电晕放电处理时,要掌握最佳处理程度,过犹不及,另外冷却速率也会影响电晕放电处理的效果; 3、电晕处理机理:为解释电晕放电处理效果已经提出了两种理论:驻极体形成理论和化学变化理论: a.电中性的分子在同一分子中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所有分子由于外部影响在材料的表面产生取向,表面存在正电荷或负电

关于电晕放电

电晕放电的形成机制因尖端电极的极性不同而有区别,这主要是由于电晕放电时空间电荷的积累和分布状况不同所造成的。在直流电压作用下,负极性电晕或正极性电晕均在尖端电极附近聚集起空间电荷。在负极性电晕中,当电子引起碰撞电离后,电子被驱往远离尖端电极的空间,并形成负离子,在靠近电极表面则聚集起正离子。电场继续加强时,正离子被吸进电极,此时出现一脉冲电晕电流,负离子则扩散到间隙空间。此后又重复开始下一个电离及带电粒子运动过程。如此循环,以致出现许多脉冲形式的电晕电流。电晕电流这一现象是G.W. 特里切尔于1938年发现的,称为特里切尔脉冲。若电压继续升高,电晕电流的脉冲频率增加、幅值增大,转变为负辉光放电。电压再升高,出现负流注放电,因其形状又称羽状放电或称刷状放电。当负流注放电得以继续发展到对面电极时,即导致火花放电,使整个间隙击穿。正极性电晕在尖端电极附近也分布着正离子,但不断被推斥向间隙空间,而电子则被吸进电极,同样形成重复脉冲式电晕电流。电压继续升高时,出现流注放电,并可导致间隙击穿。 频电晕电流与电压同相,反映出电晕功率损耗。工程应用中还常以外施电压与电晕电荷量的关系表示电晕特性,称为电晕的伏库特性。

架空输电线路导线电晕起始电场强度E s可由皮克公式计算:(千伏/厘米)式中δ为空气相对密度,m为绞线系数,R为导线半径(厘米)。当δ=1、m=0.5、R=0.9厘米时,E s=19.7千伏/厘米。实际上,导线表面状况如损伤、雨滴、附着物等,都会使电晕放电易于发生。 电晕放电在工程技术领域中有多种影响。电力系统中的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路导线上发生电晕(见图),会引起电晕功率损失、无线电干扰、电视干扰以及噪声干扰。进行线路设计时,应选择足够的导线截面积,或采用分裂导线降低导线表面电场的方式,以避免发生电晕。对于高电压电气设备,发生电晕放电会逐渐破坏设备绝缘性能。电晕放电的空间电荷在一定条件下又有提高间隙击穿强度的作用。当线路出现雷电或操作过电压时,因电晕损失而能削弱过电压幅值。利用电晕放电可以进行静电除尘、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等。地面上的树木等尖端物体在大地电场作用下的电晕放电是参与大气电平衡的重要环节。海洋表面溅射水滴上出现的电晕放电可促进海洋中有机物的生成,还可能是地球远古大气中生物前合成氨基酸的有效放电形式之一。针对不同应用目的研究,电晕放电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技术课题。 一种气体自激导电现象.在电压很高曲率较大的带电体附近,由于电场极强,促使表面附近的气体分子雪崩式地发生碰撞电离、引起气体自激导电.它常常发生在高压导线的周围和带电体的尖端附近.电晕放电时,气体的电离和发光仅局限在电极表面附近称之为“电晕层”的大气薄层里.电晕层外电场很弱,气体不发生电离碰撞.当带电体与周围导体间的电压增大时,电晕层会逐步扩大到附近其他导体,过渡到火花放电.电晕放电是一种不完全的火花放电.电晕放电是高压输电线上漏电的主要原因,应设法防止.利用电晕放电可使导体上积累的电荷逐渐消失,这就是避雷针泄放电荷的原理. 离子导电 导体中主要载流子为离子的导电过程.例如电解质导电,在电解质溶液中存在能参与导电的正、负离子.在没有外电场时,离子作杂乱无章的热运动,不显示出宏观电流.外加电场后,正离子沿电场方向、负离子逆着电场方向,分别发生“漂移”运动,形成宏观电流.电解液的导电性是单纯的离子导电性.在电离气体(如日光灯中的汞蒸气)中,离子参与导电,但游离的自由电子也参与导电,由于电子的质量远小于离子,在电场中的漂移速度较大,所以…更多 电晕放电”;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1、当曲率较大的导体电极 (即尖端) 远离其他导体时,电极附近形成的强电场将促使气体分子产生电离,并引起气体的放电和发光,这种现象就是电晕放电。这时,如果在黑暗中观察导体电极,就会发现其周围笼罩着一层微光,并伴随着咝咝声和轻微的霹雳声。 电晕放电”;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电晕处理工艺

电晕处理工艺 一、工艺路线形式电晕处理的工艺路线大体上有3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在薄膜的生产线上进行,即通常所说的热膜处理。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的特点,处理质量好,但一般只适用于当即进行再加工(如印刷、涂布或复合)的薄膜的处理。处理装置设置在薄膜冷却定型段后面、卷取装置之前。 第二种形式是在薄膜的再加工线上进行,即通常所说的冷膜处理。这种形式的处理质量还与薄膜的经历有关。若薄膜生产后存放时间长,析出的添加剂附在薄膜表面增多,处理质量就会变差。选用这种形式还应注意电火花是否会对所使用的溶剂产生着火的可能。处理装置设置在印刷(涂布或复合)装置之前。 第三种形式是上述两种形式的组合,即先在薄膜的生产线上进行处理,然后在薄膜的再加工线上进行第二次处理。它适用第一次处理质量差,或第一次处理后存放时间已长,处理效果已消退许多的薄膜。 二、生产操作电晕处理的操作非常简单,操作过程大体如下:(1)根据薄膜规格调整好处理装置的宽度(有的设备不用调)。(2)按规定走向,穿好薄膜。单面处理只需穿过一对电极;双面处理需要穿过两对电极。需要指出的是,印刷面或涂布面、复合面必须是电晕处理面(即朝放电头那面),若是两次电晕处理,第二次的处理面应是第一次的处理面。(3)待薄膜运行

后,开启电晕处理机电源。(4)调节电位器,对处理装置施加适宜的功率,使处理程度达到规定的要求。(5)卷取后,作好记录。若是单面处理,还应将处理面作好标记。(6)停止生产时,应先关电晕处理机电源。 最后需要特别强调两点:(1)必须在电晕处理机电源关掉的情况下,才能穿薄膜,否则,处理装置上的高压电会灼死人!(2)必须在薄膜运行状态下,才能启用电晕处理机电源,否则,电火花老打在一处,会损坏绝缘层或使薄膜有着火的危险。 三、工艺控制要点 1、处理程度。薄膜的处理程度将直接影响后加工的质量,必须严格控制。若处理程度不够,薄膜的润湿性没有明显改善,会出现油墨的附着性差,胶粘带的粘着性差,复合薄膜剥离力小等毛病。反之,若处理程度过头,会出现薄膜表层老化,光泽变差;表面分子过多交联,热封性变差;薄膜容易粘连(特别是夏季高温天),出现分切等加工困难,使用时难以揭开等毛病。总之,处理程度控制原则为:在满足后加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处理程度,避免不必要的过度处理。常用临界表面张力来检测处理程度。 2、处理间隙。它是指两电极中的空间距离,即放电头到地电极边缘的空间距离。它对处理程度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间隙增大,电晕处理范围变宽,薄膜在电晕处相对停留时间变长,有利于改善处理效果;但另一方面,使能量分散到更大的空间,处

提高油墨附着力的电晕处理基础知识

提高油墨附着力的电晕处理基础知识 电晕处理是广泛用于对塑料、纸张及金属箔作表面处理以改进油墨、油漆;连接剂及涂料的附着力。它被广泛采用的原因是效果好、能控制及便于掌握。尤其是因为电晕处理设备的效率及作用不断改进,与高产的加工设备保持着同步并进。 一、可湿性与附着力 电晕处理是改变不少非吸收性基材表面特性的一种有效手段,能使油墨有更好的湿润及附着性能,即所谓可湿性,这就是诸如油墨、底胶、涂料等对塑料、纸张或金属箔附着的基础。可湿性决定一种液体在一种固体表面上的展延性。水滴在亲水性表面就展延成一薄水层,而在亲油性表面却形成小水滴。水滴外表层的切线与固体表面间所形成的接触角(夹角),即表示该表面润湿性能的强弱,接触角越大,润湿性能越差。润湿性视化学组成及表面结构而异。对塑料进行印刷或烫箔时,塑料表面的可湿性必须比油墨或箔的可湿性高,否则其展延、转移及附着均会发生困难。几种聚合物的表面性能大致如下: 聚乙烯(PE)31-33mN/m 聚丙烯(PP)29-30mN/m 涤纶聚酯(PET) 4142mN/m 通常用作油墨溶剂的表面能为;乙醇22mN/m、醋酸乙酯24mN/m,而水为72mN/m,就难以湿润塑料,所以水基油墨一般不用来印塑料。 塑料是一种复合物质,含一种或多种聚合物及多种添加剂,如填充料、抗氧化剂、润滑剂、抗静电剂、颜料等。虽然塑料的主体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基团)决定油墨或底胶的可湿性和附着力,但其添加剂会从塑料内部向表面迁移,而影响塑料的表面能。所以,塑料存放的时间越长,或某些添加剂的含量(如润滑剂)越高时,其表面能的变化也越大。故塑料在印刷前还需对其表面能进行测试,并作电晕处理,以免发生转移或附着力不足的问题。一般来说,20-40千赫的中频处理大多就可以了。特殊处理(如复杂的产品)则可采用特定的电极进行处理。 UV油墨比溶剂性油墨要求塑料薄膜有更高的表面能,水基油墨系统含醇量高的也要求较高的表面能力,而且要求在狭的范围内,才能有好的附着力。 以不同类型油墨印聚乙烯时;要求聚乙烯的表面能不低于如下: 溶剂型油墨38-42mN/m UV油墨42-46mN/m 水溶性墨42-48mN/m 水基墨38-42mN/m 对聚乙烯上涂料肘,要求聚乙烯的表面能不低于如下: 溶剂型胶38-42mN/m uV,涂料42-46mN/m 乳剂42-48mN/m 无溶剂胶粘剂4448mN/m 二、可湿性和附着力的测试 在工业性实践中,聚合物表面能的测定是通过测试油墨按照DINIS08296或ASTMD2578-99a来进行的。

薄膜电晕处理电气原理(ME.RO)(中文)

指令如何设置启动了发生器 给基板端子的端子LL-L2-L3,在发生器的内部,以在发生器的背面的标签上指示的电压。 为最大输入使用合适的供电电缆。 替换上高压变压器油盖,检查水平。拆卸在变压器的高压输出的保护和连接供给到绝缘子的高压电缆。 高电压连接的另一端的一个电极,在放电站或,如果它存在,在高电压开关根据附在技术文件图纸 N.B.开展一次接地连接从发生器排放站到排辊。 调节电极与绝缘辊2-3mm之间的放电间隙的站。 检查电极是完全在轴与绝缘 特德卷。? 连接到控制(BMS)根据附带的图表排出站的发生器和的终端。已经开展了,你可以继续在发生器开关的连接。 这是不可取把发生器开在最大功率期间的机器的开关接通相位,因为有可能是在放电站上工作的残基,它们可以是潮湿的,因而可能会导致电气接地放电。 开关“ON”,在做这件事,本身就应该点亮的开关和表冠的效果可以看出放电站上。检查治疗的水平,根据所需的治疗调节功率。运作的原理 来自发生器的框图,它可以看出,它基本上由3个部分: 整流器级其将交替线电压转换成 持续可变电压。? 逆变器(逆变器),其转换成连续的电压来自。,整流阶段成正弦电压具有自动可变频率从16到20KHz的根据的电极的长度,排出辊的绝缘和各种能力的分布在自然界卸货站。 戒严电压变压器,其增加了逆变器电压交流科丁获得的气隙上电极,因此冠效应电离。

对于以下的描述指的是发生器的框图。 交流线电压被施加到端子RST和由IN1开关的手段,向自耦变压器TR1从而降低了线路电压250伏。 该电压,通过熔断器FL-F2-F3和CN1被施加到三相半由电源模块SL-S2-S3的整流器控制桥构成的接触: 这个桥把交流线电压转换成的一种方式,脉冲电压:一个扼流IM4和一个电容器组成的滤波器C11级别它续流二极管回收扼流圈目前1M4在SL-S2-S3模块的关断阶段。 命令电路MC.R4确保来自整流器相的输出电流,根据在“功率控制”的设定值被调节和稳定化,(5,TO14,5-安培。最小的最大输出功率)保护的桥从任何过载,由整流器,飞轮的输入电流的高电压变压器的最大为300-350,放大器的装置限制了稳压器的输出电压到最高290-300伏,极限。 逆变器是由/晶闸管TH1-TH2,快速二极管D5,D6中,扼流圈 1M5-1M6和电容器C15-C16。 二极管ES TH1-TH2交替带入扼流圈传导,从电路MC-13的冲动。 次级高压变压器与电极和各种能力的分布在卸货站的容量绕组一起形成一个谐振电路,它围绕振荡为20KHz的频率和表示所述逆变器的负载的共振(频率主要取决于放电电极的表面上:,因而改变所述电极的长度将改变运作频率和发生器的负载)。 晶闸管与扼流圈的主要形式的谐振电路具有C15或C16的扼流的1M5或1M6和半一起烧成。 在D5-D6二极管功能恢复diodes.The负荷,因此兴奋与晶闸管TH1电流脉冲,并交替从恢复二极管D6,可控硅TH2和二极管05。 电阻R10-R11一起与电容器C17-C18的来自两个滤波器的RC来限制对DV\DT上的二极管TH1和TH2。 变阻器VR1和VR2吸收电压的任何短暂尖峰可能损坏二极管。

熔喷布详细工艺数据及驻极处理

目前熔喷无纺布在过滤材料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荷电技术以及通过混合不同纤维的带电技术等各具特色的带静电过滤器得到了开发和利用。其直接的结果是导致了现在的静电驻极工艺。目前的驻极方法主要有静电纺丝法、电晕充电法、摩擦起电法、热极化法、低能电子束轰击打法、纯水喷射法等,由于材料的静电驻极工艺不同,所形成的驻极体的性质亦大不相同,过滤性能提升和静电持久性有差异。 熔喷无纺布本身的过滤性能其实只有70%以下的,纯粹靠熔喷超细纤维的纤维细、空隙小、孔隙率高的纤维三维集合体的机械阻挡作用是不够的。不然,一味增加材料克重厚度反而会大大增加过滤阻力。所以熔喷过滤材料普遍都是会通过静电驻极的工艺对熔喷布进行添加静电电荷效应,利用静电的方法提升过滤效率,可以达到99.9%到99.99%。也就是达到KN95标准或以上。 驻极体空气过滤材料利用纤维本身驻极性,对粉尘静电吸附,捕获细菌和病毒。聚丙烯熔喷纤维驻极的带电不同于普通材料摩擦带的电荷。用摩擦起电的方式吸引纸碎去判断熔喷是否带电和口罩是否有过滤性能是不科学的。摩擦起电是暂时带电,是表面电荷被暂时聚集的现象。摩擦带电是表面极化的正负电荷,而驻极体纤维的电荷是在驻极工艺时通过外加高压电荷额外加上去的部电荷。这些电荷随着驻极母粒纳米形式分散在熔喷超细纤维多孔部结构里。熔喷材料本身拒水加上超细纤维的阻隔,这些电荷被牢牢的锁在部,只有微细颗粒进

入熔喷层部时,静电作用和超细纤维结构就开始发挥作用。所谓静电是因为聚丙烯熔喷材料本身是绝缘的,也是一种驻极材料,所以电荷不会随意中和,随意散失。通过额外高压放电的电荷在纤维部保存,时间较久,带电量充足,而且是多种电荷共同存在,不是摩擦起电的一种电荷,用宏观吸附不能直接反应微观电荷性能。以超细纤维三维聚集高孔隙率和纤维开放式静电驻极体性能提供高效低阻的过滤品质。驻极抗菌熔喷布的作用机理是驻极体产生的强静电场和微电子流刺激细菌,使其蛋白质和核酸变异损伤,破坏细菌的表面结构,导致细菌死亡,电气石本身释放负离子阻断了一些细菌微生物的代过程,这包括呼吸系统,酶的活性,来自细胞壁的物质传递,从而抑制细菌细胞起到抗菌作用。 熔喷驻极过滤材料主要是通过机械阻挡和静电吸附双重作用来捕获粒子。机械阻挡作用与材料的结构以及性质密切相关:当熔喷布经过电晕充电后带有几百到几千伏电压,由于静电的排斥作用使纤维扩散成网状孔洞,纤维间的尺寸远大于粉尘的尺寸,从而形成一种开放式结构。当粉尘经过熔喷过滤材料时,静电作用不仅能有效吸引带电粉尘粒子,而且以静电感应效应捕获极化的中性粒子。材料静电势越高,材料的电荷密度越大,带点电荷越多,静电作用越强。电晕放电能大大提高聚丙烯熔喷布的过滤性能。加入电气石微粒能有效改善驻极效益,过滤效率增加,过滤阻力降低,纤维表面电荷密度增加,纤网贮存电荷能力也增强。加入6%的电气石驻极综合效果较好。太多驻极材料反而会增加载流子的移动中和现象。驻极母粒要有纳米或

电晕放电及其危害

电晕放电及其危害 1 气体放电的基本形式 在电力系统中,气体(主要是空气)是一种运用得相当广泛的绝缘材料,如架空线、母线、变压器的外绝缘、隔离开关的断口处等。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宇宙射线及地层放射性物质的作用,气体中有少量带电质点,它们在强电场作用下,沿电场方向移动时,在间隙中会有电导电流。因此,气体通常不是理想的绝缘材料,但当电场较弱时,气体电导极小,可视为绝缘体。 当气体间隙上电压提高至一定值后,可在间隙中突然形成一传导性很高的通道,此时称气体间隙击穿(也可叫气体放电)。气体间隙击穿后,可依电源功率、电极形式、气体压力等具有不同的放电形式。在低气压、电源功率较小时,放电表现为充满整个间隙的辉光放电形式;在高气压下,常表现为火花或电弧放电形式;在极不均匀电场中,会在局部电场较强处先开始放电,称为电晕放电。除使用纯空气间隙作绝缘外,电力系统中还有许多处在空气中的固体绝缘,如输电线路的绝缘子,电机定子绕组槽外部分的绝缘等,所以还会遇到气体沿固体表面放电的情况(也称沿面闪络)。 2 电晕放电现象 当在电极两端加上较高但未达击穿的电压时,如果电极表面附近的电场(局部电场)很强,则电极附近的气体介质会被局部击穿而产生电晕放电现象。这里气体的气压约为Pa。当电极的曲率半径很小时,由于其附近的场强特别高,很容易发生电晕放电。在通常的情况下,都是研究在曲率半径很小电极处的电晕放电。电晕放电现象可在很多场合下观察到,例如,在高压传输线和同轴圆筒所包围导线的表面,或在针形不规则导体的附近以及在带有高电压的导体表面等处。 根据空间电荷场的相对重要性和阴极提供电子过程的性质区分了汤生放电、辉光放电和弧光放电。在汤生放电中,空间电荷场对外加电场的影响很小,而在辉光和弧光放电中,它却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汤生和辉光放电中,次级电子的提供过程,如光子、正离子和亚稳态原子过程所产生的作用不很明显,而弧光则是借助于十分有效的次级过程如场致发射和热离子发射而工作。冈此,自持汤生或辉光放电的燃点电压或阴极位降值都要超过气体电离电位一个数量级的大小,而自持弧光放电的阴极位降十分接近于气体的电离电位。电晕放电电压降比辉光放电压降大(千伏数量级),但放电电流更小(微安数量级)。且往往发生在电极间电场分布不均勾的条件下。若电场分布均匀,放电电流又较大,则发生辉光放电现象;在电晕放电状况下如提高外加电压,而电源的功率又不够大,此时放电就转变成火花放电;若电源的功率足够大时,则电晕放电可转变为弧光放电。 在电晕放电中,一般说来,电极的几何构形起着重要作用。电场的不均匀性把主要的电离过程局限于局部电场很高的电极附近,特别是发在曲率半径很小的电极附近或大或小的薄层中,气体的发光也只发生在这个区域里,这个区域称为电离区域,或称之为电晕层或起晕层。在这个区域之外,由于电场弱,不发生或很少发生电离,电流的传导依靠正离子和负离子或电子的迁移运动,因此电离区域之外的区域被称为迁移区域或外围区域。若两极中仅有一个电极起晕,则放电的迁移区域中基本上只有一种符号的带电粒子,在此情况下,电流是单极性的。 形成电晕所需电场不均匀的程度与气体的种类有很大关系。在负电性的气体中(如气压为Pa的空气),当电极为球——平面几何构形,电极间隙为球半径时可建立电晕放电;与此相反,若充以非负电性气体,则不会产

BOPP薄膜的电晕处理的测试及控制

BOPP薄膜的电晕处理的测试及控制 2005-6-13 16:59:52 中国包装网 摘要:主要对BOPP薄膜进行电晕处理的测试、控制及薄膜性能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探讨。重点讨论了影响电晕处理效果的因素,另外就薄膜的摩擦系数、收缩率和热封强度等方面的物理性能怀电晕处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BOPP薄膜电晕处理测试控制薄膜性能 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是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的包装薄膜。在BOPP的生产过程中,由于经过了纵横两个方向的延伸,分子链得到较好的定向,因此薄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优异的光学特性、较低的水汽透湿量;与其它薄膜相比较,更具备包装材料所要求的较好的综合性能。因此,BOPP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包装领域。 BOPP在应用于食品、挂历、画册、胶粘带等制品时,往往需要进行印刷、涂层、粘合等操作。由于聚丙烯材料本身的表面张力值相对偏低,仅为31达因,而在应用于上述几方面时,一般要求薄膜单面表面张力强度在38达因以上。因此,在生产BOPP时往往需要对薄膜进行表面处理,提高其表面张力,改善聚合物的粘接性和润湿性,满足使用的要求。 常用的表面处理方式有两种:一为电晕处理,另一为火焰处理。电晕处理的原理是将薄膜经过有高压存在的两电极间,高压使电极间的空气发生电离,使电极间产生电子流,在薄膜表面形成氧化极化基,使薄膜表面产生极性,便于印刷油墨吸附;火焰处理是用特指的喷灯,燃烧一定组成和配比的煤气和空气,形成温度高达2100℃一2800℃的氧化火焰,来达到在瞬间改变薄膜表面性能的目的,在实际处理过程中,火焰的温度、火焰与薄膜之间的距离和处理时间是影响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实际应用上,由于电晕处理简便易行,处理效果好,因此,BOPP的设备生产厂家基本上都采用这一方式。以下是对BOPP薄膜进行电晕处理的测试、控制以及对薄膜性能的影响等几方面进行探讨。 1 BOPP薄膜电晕处理强度的测定 通常用于BOPP薄膜表面张力的测试办法是涂液法,其原理是利用甲酰胺和乙二醇乙酯两种液体按不同比例进行混合,得到一系列不同达因值的测试液,如表1所示,操作时,将测试液涂拭在薄膜表面上,于2s液面破裂的测试液所对应的达因值即表示薄膜电晕处理强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