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08 散文阅读(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08 散文阅读(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08 散文阅读

(解析版)

为更深刻。

散文是一种描摹社会生活中人、事、景、物的文体,旨在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并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散文的特点在于形散、神聚,取材自由,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表达方式不拘一格。散文可分为抒情、记叙、议论等多种类型,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包括象征、衬托、对比等。散文的线索可以以物、事、人、情、时间、地点为线,找线索的方法包括注意标题、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以及议论抒情等。散文的主题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命题趋势上多涉及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冲突,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概括主题的方法包括解读题目、分析首尾、议论抒情句法、联系背景以及因文而异等。

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以散文的形式表达思想和情感。散文的主题广泛,可以涉及生活、人生、哲理等方面,通常是作者对这些主题的尖锐揭示或评价。散文的语言风格多种多样,可以是质朴、自然、平实的,也可以是华丽、优美、典雅的,

甚至可以是幽默、诙谐、辛辣的。在阅读散文时,我们需要忠实于原文,把握整体和联系的观念,以正确的步骤和技巧解题。

解题时,首先要定位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的位置,以划定有效区域。然后要明确所问,找准答题方向,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在答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句子所处位置及其结构上的作用,以及散文中穿插性材料的类型、位置和作用等因素。

散文中的穿插性材料可以是景物描写、事件叙述、诗词引用、细节描写等,其作用可以是对比、铺垫、象征、暗示、烘托、渲染、正衬、反衬等。我们需要准确定位穿插材料的位置,从内容本身、上下文联系和表现手法等角度思考其结构作用。在答题时,我们可以采用开头、中间、结尾等不同的模式来回答问题。

1.形象描写:通过生动具体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物品、

人物等的形象特征和气质。

2.情感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表达

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引起读者的共鸣。

3.场景描写:通过描写场景的氛围、环境等,营造出特定

的情境,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4.对比描写:通过对比不同事物或情感的差异,突出文章

的主题和情感,增强表现力。

5.象征手法:通过使用象征性的事物或形象,表达深层次

的含义和主题,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6.夹叙夹议:在记叙过程中穿插议论,或在议论中穿插记叙,以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7.对话表现: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8.双关语:通过巧妙地使用语言,表达多重含义,增强文

章的幽默感和表现力。

1.抑扬: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

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

想或感情。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4.托物言志,在事物中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含蓄、富有哲理,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7.XXX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散文阅读(过关练)

幸福盲

XXX

若干年前,我看过西方某都市报纸上面向社会征集“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这个题目的答案的报道。来稿很踊跃,各界人士纷纷应答。报社组织了权威的评审团,在纷纭的答案中

进行遴选和投票,最后得出了三个答案。因为众口难调意见无法统一,还保留了一个备选答案。

按照投票者的多寡和权威们的表决,发布了“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的名单。记得大致顺序是这样的:

一、给病人做完了一例成功手术,目送病人出院的医生。

二、给孩子刚刚洗完澡,怀抱婴儿面带微笑的母亲:

三、在海滩上筑起了一座沙堡的顽童,望着自己的劳动成果。

备选的答案是:写完了小说最后一个字的作家。

看到这个消息,我的第一个反应仿佛被人在眼皮上涂了辣椒油,然而十分怀疑它的真实性。这可能吗?不是什么人闲来无事,编造出来博人一笑的恶作剧吧?还有几分惶惑和恼怒,在心扉最深处,是震惊和不知所措。

也许有人说,我没看出这消息有什么不对头的啊?再说,这正是大多数人对幸福的理解,不是别有用意或是哗众取宠吗?是的,我都明白,可心中还是惶惶不安。当我静下心来,细细梳理思绪,才明白自己当时的反应,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悲哀。原来我是一个幸福盲。

⑤为什么呢?说来惭愧,我拥有了答案中的四种情况。我曾经是一位医生,曾经给很多病人做过手术,也见证了治愈后病人离开医院的情景。我还是一个母亲,曾经每天必修给婴儿洗澡。虽然我没有在海滩上建过沙堡,但我曾在附近的沙堆上挖过洞穴。此外,我还发表过几篇作品,有幸体验到了“作家

完成最后一字”的感觉。

⑥我集这几种公众认为幸福的状态于一身,但我从未感到过幸福。这是一件莫名其妙而又痛彻心扉的事情。我意识到自己有一个大问题,如果不解决,所有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即使对别人有所帮助,我本人依然感到不开心。我不得不承认,我是一个幸福盲。

⑦我要改变这种情况。我要对自己的幸福负责。从那时起,我开始审视自己对于幸福的理解和感知,训练自己对于幸福的

敏感和享受。我像一个自幼被封闭在洞穴中的人,在七彩光线下学着辨析青草和艳花,XXX和XXX。我体会到了那些被黑

暗囚禁的盲人,手术后一旦打开了遮眼的纱布,那份诧异和惊喜,那份东张西望的雀跃和喜极而泣的泪水,是多么自然而然。

⑧哲人曾说:“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目光。”同样地,生活中也不缺少幸福,只是缺少发现幸福的眼光。幸福盲就像色盲,把绚烂的世界还原成了模糊的黑白照片。拭亮你的幸福瞳孔,你就会看到被潜藏、被遮掩、被蒙昧、被混淆的幸福,就像美人鱼一样从深海中升起,哺育着我们。

1.“问题”指的是作者不懂得什么是幸福,是一个幸福盲。(2分)

2.作者开始审视自己对于幸福的理解和感知,训练自己对

于幸福的敏感和享受,像一个被封闭在洞穴中的人,在七彩光线下学着辨析青草和艳花,体会到了被黑暗囚禁的盲人打开遮眼纱布后的惊喜和喜悦。(3分)

3.例如:①完成一项长期的目标;②和家人朋友一起度过

一个美好的周末;③在户外感受大自然的美好。(3分)

少年时,我常带着诗句,可以一个人躲起来,不理会外面的世界。我相信可以在世界各处流浪,仿佛只要还能在诗句里醒来,生命就有了意义。我曾经有一些一起读诗写诗的朋友,现在也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和青涩的面容。但后来他们星散各地,我不知道他们是否还会在大梦或大哭中醒来。我惯走出书房,在生活里听诗的声音。小时候,听街坊邻居闲聊,常常出口就是一句诗。生活里,“加餐饭”都一样重要。

2.“我”在散步、旅行、工作、生活中“听诗的声音”,感

受诗歌与生活的融合。

3.(1)“加餐饭”指的是诗歌对生活的滋养和补充,与食物对身体的作用类比。(2)加点词语“美丽工整”强调了汉字

汉语的美感和艺术性。

4.“有诗,就没有了惩罚”意味着诗歌的魅力可以让惩罚

不再枯燥无味,甚至变得有趣、有意义。

5.美的钥匙是指诗歌对于美的感知和理解的开启和启迪,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敏锐地发现美的存在和价值。个人生活体验可能包括欣赏自然风景、艺术作品、人文景观等方面。

2.在街坊邻居的闲聊中,我常常能听到诗的声音。在惩罚中,我也曾听到诗的美妙。此外,我还在家家户户的门联和门楹上听到了诗的节奏和美丽的诗句。

3.“加餐饭”这个词不仅仅是指在生活中多吃一点,保重身体,更深层次的含义是要在文学上、精神上多加餐饭,多阅读精神食粮,充实自己的思想和精神世界,厚实自己的文化底蕴。而“长大”这个词则形象地表达了汉字和汉语的美丽,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强烈的文化自信。

4.在惩罚中,我感受到了诗歌之美,学会了领悟和反省,

懂得了敬重生命,找到了精神寄托,也明白了应该持有豁达的人生态度。

5.我认为,音乐是开启美的钥匙。在浅唱高歌中,人们可

以放飞心灵,享受美的感受。而书法则是美的另一把钥匙,通过横竖撇捺的书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流动的美,也能明白做人的道理。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在文章中,作者通过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表达了自己对汉字汉语之美的感悟,并且逐渐变得更加自信和骄傲。作者通过诗歌的体验,领悟到了生命的尊重和反

思,认为诗歌是他的精神寄托,可以在苦难中找到救赎。因此,作者认为有了诗歌,就没有惩罚,这也是XXX在受到政治惩

罚时写出优美诗句的原因。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汉字汉语之美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通过诗歌体验所得到的人生感悟和精神寄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阅读题精选(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阅读题精选(附答案) 学校姓名座位号 一.现代文阅读 (一)(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③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飞渡过30万人。④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 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1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1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13)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1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1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17)我军前锋,业已②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这则消息的“电头”是________,“导语”部分是第________句(只填序号)。主体部分是第________句。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________。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________。 2.第⑤句能否改为:“现在,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多一半,剩下的23日可渡完。”为什么?第(16)句中“歼灭”与“击溃”,“占领”与“控制”这两组词在句中能换吗?为什么? ________ ____ _______ _____ _____ _______ 3.第(11)句中,战犯汤恩伯对长江防线作了两点判断,实际情况又如何呢?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加以剖析。 4.“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其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述。(30字以内) ____ ____ 5.这篇新闻中属于议论的句子是哪几句?这些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___ _____ (二)阅读下面消息,按要求回答问题。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向大海也能要“药” 刘诗瑶 ①前不久,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绿谷制药联合研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顺利完成临床Ⅲ期试验,在新药研制上迈过了最关键的一步。该药物是从海藻中提取的海洋寡糖类分子,其新颖的作用模式与独特的多靶作用特征,为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研发开辟了新路径。 ②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巨大的生物资源库。以海洋生物和海洋矿物中的有效成分为基础开发的药物就是海洋药物。据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学委会主任管华诗院士介绍,目前认识和开发的海洋药物主要来自海洋生物资源。 ③人类主要生活在陆地上,所研发的药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但使用多了,就有可能产生耐药性。于是,人们将目光转向了浩瀚深邃的海洋。 ④除了够新,海洋药物还够“奇”。据管华诗介绍,为了适应在深海环境中的生存、繁衍、防御等活动,深海生物进化出了独特的基因,耐寒耐热耐高压等,能够产生结构奇特、活性多样显著的海洋天然产物,它们为现代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结构信息,是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人类重大疾病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重要源泉。 ⑤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共有13个海洋创新药物被批准上市,其中管华诗院士1985年开发上市的我国首个海洋新药藻酸双酯钠(PSS)就是其中之一。进入21世纪后,海洋药物的开发和上市速度明显加快,十几年间,先后有8个海洋药物被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欧盟EMEA(欧洲药品评估局)批准上市。到2016年,海洋药物的全球市场达到86亿美元,已成为蓝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极。 ⑥据了解,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日本及欧盟等国家纷纷制订相应计划,斥巨资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药物已经成为国际医药领域竞争的热点。 ⑦但向大海要“药”,并不容易。 ⑧首先是采样难。要“药”的第一步是到海里获取海洋天然产物,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结构特异而复杂,且含量极微。这需要深海设备的支撑,这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其次是培养难,从海洋采集完生物资源,仅仅是完成了最前端步骤,还需在陆地上充分模拟海洋环境,对生物进行培养,延续研究。 ⑨“再次是研发难,从化合物到活性化合物、先导化合物、候选药物,最终通过Ⅰ、Ⅱ、Ⅲ期临床试验形成市场上的药物,链条上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让新药‘夭折’。”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杨献文研究员表示,若无企业参与,单纯依靠高校和科研院所很难进行新药研发。 ⑩尽管困难重重,我国科研人员和制药公司依然坚持不懈地进行海洋药物开发,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院所及高校都是海洋药物开发的重要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7月27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08 散文阅读(解析版)

专题八 散文阅读(基础梳理) 知识归纳 一、明确概念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 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 或(1)写景散文(2)状物散文(3)叙事散文(4)说理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线索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命题趋势上,多数作品涉及到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对现代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概括主题的方法

1.解读题目法。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题,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主题, 也往往与中心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 2.分析首尾法。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思想,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 3.分析议论抒情句法。这些句子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作品的主 题。 4.联系背景法。有的文章,只有了解它的背景,才能深切地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意图,准确地概括 出它的主题。要特别注意文后的注释说明的文字。 5.因文而异法。写人叙事类散文主要对人物作出评价和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 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思想认识程度也深广,富于理趣;哲理性散文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生活尖锐地揭示或评价。 七、散文的语言 (1)质朴、自然、平实 (2)生动、形象、明快 (3)深刻、隽永、含蓄 (4)华丽、优美、典雅 (5)幽默、诙谐、辛辣 答题技巧 一、解题的一般要求 原则:忠实于原文 观念:整体的观念;联系的观念 步骤: 第一步带着问题读文章 第二步把握大意读试题 第三步结合原文巧作答 1.定区域。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 2.明方向。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①题干能显示命题意图。②题干能显示答题方向。③题干能显示答题区间。④题干能显示答题方法。答题方法包括答案应采用怎样的句式去表述、用怎样的方法去推求

统编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之散文阅读(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复习知识梳理(解析版) 现代文之散文阅读 班级姓名完成情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的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大都是叙事散文,(如:5.藤野先生;6.回忆我的母亲;7.列夫·托尔斯泰;13.背影;14.白杨礼赞;15.永久的生命;16.昆明的雨)根据大纲要求八年级上册学生应学习并初步掌握现代散文的阅读方法。这样一来,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应该利用期末总复习过好现代散文阅读考点关,除了顺利进入初三语文学习,适应中考语文外,更重要的是为高中语文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解题策略: 一、散文的分类 散义分为记叙性散义、抒情性散义和议论性散文。 1.记叙性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兼有抒情这类散文要求有真实感。 2抒情性散文以抒发主观感情为主,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这类散文具有空灵飘逸的特点。 3.议论性散文的说理往往借助事理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来进行,表达方式以抒情、议论为主,文学色彩很浓。但又不同于议论文,这类散文以议论文的框架、散文的笔调呈现作品,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二、散文特点 形散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三、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八年级上册》专题精练(含答案解析)

中考总复习语文检测题(三) (八上)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附加题10分)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每空1分,共10分) (1)浩荡离愁白日斜,。 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2),。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 (3)苏轼《浣溪沙》中“谁道人生无再少?, _。”与李商隐《登乐游原》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立意相反。 (4)晚唐时节,统治者荒淫享乐,不思进取,杜牧在《赤壁》中用反衬的手法告诫他们说: ,。 (5)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时间上把秦汉的兴衰与眼前之灾联结在一起,表达了对当朝统治者的不满和谴责。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每题1分,共4分) (1)“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qián chéng()地抱着希望。 (2)他灵机一动,吩咐骑兵朝着城里放了一排马枪,这一下不要紧,竟然惹得城里一阵sāo luàn()。(3)其他人qīng miè()地看着这十五名妇女。 (4)这城里就数你们最爱zào yáo shēng shì(),挑拨是非。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我们要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不要怨天尤人 ....。 B.你我萍水相逢 ....,怎么好意思麻烦你呢? C.九月的天,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阴云密布,竟然下起了冰雹, 天气的变化真是扑朔迷离 ....啊! 1

D.做任何事情我们都不能一时心血来潮 ....,要三思而后行。 4.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3分) A.我的学习取得了很大成就。 B.他办事非常武断,受到大家好评。 C.我们坚决响应学校提出的“绿化美化校园”的号召。 D.我们必须及时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错误。 5.仿照句子,再续写两句。(4分) 我爱春天的百花盛开,,,我爱冬天的白雪皑皑。 二、阅读(46分)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0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解释下列词语(3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 (3)入则无法家拂士拂: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08 散文阅读(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08 散文阅读 (解析版) 为更深刻。 散文是一种描摹社会生活中人、事、景、物的文体,旨在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并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散文的特点在于形散、神聚,取材自由,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表达方式不拘一格。散文可分为抒情、记叙、议论等多种类型,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包括象征、衬托、对比等。散文的线索可以以物、事、人、情、时间、地点为线,找线索的方法包括注意标题、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以及议论抒情等。散文的主题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命题趋势上多涉及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冲突,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概括主题的方法包括解读题目、分析首尾、议论抒情句法、联系背景以及因文而异等。 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以散文的形式表达思想和情感。散文的主题广泛,可以涉及生活、人生、哲理等方面,通常是作者对这些主题的尖锐揭示或评价。散文的语言风格多种多样,可以是质朴、自然、平实的,也可以是华丽、优美、典雅的,

甚至可以是幽默、诙谐、辛辣的。在阅读散文时,我们需要忠实于原文,把握整体和联系的观念,以正确的步骤和技巧解题。 解题时,首先要定位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的位置,以划定有效区域。然后要明确所问,找准答题方向,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在答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句子所处位置及其结构上的作用,以及散文中穿插性材料的类型、位置和作用等因素。 散文中的穿插性材料可以是景物描写、事件叙述、诗词引用、细节描写等,其作用可以是对比、铺垫、象征、暗示、烘托、渲染、正衬、反衬等。我们需要准确定位穿插材料的位置,从内容本身、上下文联系和表现手法等角度思考其结构作用。在答题时,我们可以采用开头、中间、结尾等不同的模式来回答问题。 1.形象描写:通过生动具体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物品、 人物等的形象特征和气质。 2.情感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表达 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引起读者的共鸣。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题 (一)(25分) 我的小传 茅盾 ①我于中日战争后一年,即1896年7月,生于浙江省桐乡县属一个10万人口的小镇,是一个大家庭中的长房的儿子。我的父亲在当时是“维新派”,所以我在家塾中读的书就是澄衷学堂的《字课图说》里抄下来的《天文歌略》和《地理歌略》那一类“新书”。——当时人也就称为“洋书”。这几本书给我幼小的脑筋以许多痛苦,想来不下于我的叔叔们所读的《大学》《中庸》。大约是8岁那年,我们镇上初办学校,我就进了小学,读的是文明书局当时出版的《修身教科书》和《历史教科书》,还有《礼记》。作为选文读的是《古文观止》。 ②10岁上,父亲死了,留一个遗嘱,希望我将来进学校学工艺,并叮嘱不可误解自由平等之义。 ③这个遗嘱,我当时不很懂得,只知父亲希望我学实业,而要走此道,则算术是重要科目,而我对于算术恰是低能。(A)我的父亲是喜欢算术的,自修到微积分(他自修的工具先是《数理精蕴》,后来是谢洪赍编的《代数》《几何》《微积分》等)。但我自小就最怕算术。所以自从父亲死后,我在奉行遗嘱的母亲的严格管理之下——希望我做工业中人——看小说之类的事情是禁止的(虽然我的母亲自己却非常爱看小说,到现在年纪老了还是什么都看)。 ④不用说,我后来并不遵照父亲的遗嘱去用心在“实科”。这是因为当时的中学校只要国文英文可以通过,就给我升班,而我的母亲对于“实科”到底是外行之至,看见我升班,也就不啰嗦。再者, 我的祖父是乐天派,对于儿孙的事,素来抱了“自然主义 ....”,听凭我爱什么就看什么 ⑤(B)我换过三个中学校。都是在“年份上并不吃亏”这条件之下得了母亲的同意的。至于我所以要换学校的原因,并非为的学校好坏,而是为了很不相干的可笑而稚气的事:第一次换学校为的是要避开一个古怪的同学(这件事,我想将来我如果要做一篇自叙传的小说再可以详细写出来);第二次为的是做歪诗讽刺一个不得人望的学监,后来并且跟同学们乘酒兴打了那学监的卧室。 ⑥17岁从中学毕业进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这第一类将来是进文法商三科的。这时我的不能遵照父亲遗嘱而立身,就是母亲也很明白晓得的了。但她也默认了,大概她那时也觉得学工业未必有饭吃,转而盼望我在教育界混饭吃了。还有一层父亲的遗嘱上(写于他死前一年,是光绪三十年),预言十年之内中国大乱后将为列强瓜分,所以不学“西艺”,恐无以糊口:可是父亲死后不到十年,中国就起了革命,“不流血”地改成共和国,依然开学校,并且需要更多的学校教员,而“瓜分”一事,也似乎未必竟有,所以我的母亲也就不很拘泥于那张遗嘱了。 ⑦但是文法商三科何者更能解决生活问题呢?我的母亲不很了然,且亦不能决定,我自己是学了 祖父的“自然主义 ....”。到预科三年期满,这事果然自然解决。母亲因为经济日窘,不主张我再读书,而恰好我的一位亲戚又给我介绍进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办事。 ⑧然而父亲的遗嘱,到底常在我母亲的系念之中。所以当我的弟弟毕业了中学,而由我们兄弟俩决定了去考南京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并且考取了以后,她老人家似乎很高兴。不过以后我和弟弟到底不能学完河海工程,那又不是她老人家所能预料的了。 ⑨在20岁以前我过的就是那样的在母亲“训政”下的平稳日子。以后直到现在这10年间,朋友的影响就很大。我成为完全不是父亲所希望的我,并且我有时还疑惑如果父亲尚在,我们中间会不会演“父与子”的冲突呢!这十年来的事情,我想此处可以不多赘了。朋友们大概知道。读者们至少也

寒假作业(8)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散文阅读。有答案)

寒假作业(8)——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余光中的诗和他的文学批评 ①余光中是汉语文学非常重要的诗人,他一生共发表过一千四五百首诗,多元的题材很难妥善分类,勉强划分为:爱情亲情,如《等你,在雨中》《母难日》;小我大我,如《乡愁》《欢呼哈雷》;文学艺术,如《白玉苦瓜》《向日葵》;山川自然,如《垦丁十九首》《问海》;政治社会,如《慰一位落选人》《石器时代》;植物动物,如《太阳点名》《火金姑》;环境保护,如《控诉一支烟囱》《贝壳砂》等等。 ②余光中的诗感应时代与人生,他有信有望有爱,生命体会有哀愁有欢乐,对国家民族的感情有忧有喜,对社会世事有针砭有讽刺有鼓舞有颂扬,合起来大体上映照出积极丰盛惜福感恩的人生。诗人的一生和国家民族分不开,《乡愁》脍炙人口自不用说,就是写每七十六年“来临”地球一次的哈雷彗星,余光中也会联想到国家,昂扬表示“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向着热腾腾的太阳,跟你一样”,充满自信与豪气。面对空气污染,余光中诅咒工厂的大烟囱,是“毒瘾深重的大烟客……把整个城市/当作你私有的一只烟灰碟”。 ③余光中的诗婉约处如宋词,阳刚处近史诗,明朗而不浅陋,耐读而不晦涩,有篇兼且有句,推崇者多,各地的读者和批评家讲之不尽。情诗如写莲花池畔小情人,“步雨后的红莲……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走来”,其典雅情调迷倒了多少年轻读者。作家流沙河也极爱他的诗,曾开课讲授,称其诗可读可解更可讲——可讲的意思是可让批评家细细讲出其精彩高妙的艺术。 ④余光中熟悉中英两个文学传统,知道诗是形象的思维,写诗有章法有技艺;知道怎样继承与创新;余光中新诗的形式,有格律体,但以自由体为主。他的自由体甚有节制,创出了一种“半自由半格律”的新诗体,有人以为其创体的成就有如唐代杜甫之确立律诗体式。 ⑤梁实秋曾评价说,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其实余光中既是伟大的诗人和散文家,也是杰出的评论家。他既评论中西古今文学,也评论音乐、绘画、书法。他的文学评论,涉及的文类也多: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⑥散文理论方面,余光中有“速度、密度、弹性”说和“炼丹”说,强调词汇和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课内文段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课内文段阅读专项练习题 14 背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 )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láng jí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 ),一半为了丧事,①一半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dù jiāng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②他再三警告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③其实我那年已近二十岁左右,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④所以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1.下列依次对文中加点的两个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chāshùB.chāi shù C.chāsù D.chāi sù 2.下列对文中两处拼音对应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狼藉渡江 B.狼籍渡江 C.狼藉度江 D.狼籍度江 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雪上加霜惨淡 B.祸不单行惨淡 C.雪上加霜暗淡 D.祸不单行暗淡 4.文中①②③④处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①处修改为“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B.②处修改为“他再三告诫茶房”。 C.③处修改为“其实我那年已近二十岁上下”。 D.④处修改为“因此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5.填入文段空格中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好的散文家是旅人,他只是如实地记下自己的人生境遇和感触。________,________。然而,________,________。 A.这境遇也许很平凡这感触也许很普通他舍不得丢去这是他自己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四个切入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解析版)

11.短文两篇——群文阅读 四个切入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两篇文言短文,都通过写景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记承天寺夜游》,通过描写庭院清幽澄澈的月下美景,表达了作者虽遭贬谪仍乐观、旷达的复杂感情。 【考点解读】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通过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等方式表达出来的自己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认识和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情感倾向。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习文言文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中考文言文阅读的一个重要考点。 常见的考查题型: 01.××段或××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02.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技法点拨】 01.抓住主要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答谢中书书》一文,主要内容是描写山川美景,通过写景可体会出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 02.把握感情基调:有些文章往往在开头就定下感情基调,因此通过分析开头,可帮助我们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如《答谢中书书》开头一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就奠定了作者歌咏山川之美的感情基调 03.关注议论、抒情句:文中的一些议论,抒情句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态度或情感,阅读时要细细体会其中的深刻意蕴,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如《答谢中书书》中“实是欲界之仙都”一句,从“仙都”一词的评价,可体会到作者对所描绘的山川美景的热爱之情 04.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和自身的处境,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只有知人论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景况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记承天寺夜游》,可通过了解作者被贬黄州的写作背景进而体会作者赏月的复杂心情 【真题演练】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以下各题。 (一)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二)

专题08实用类文本阅读-原卷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

专题08 实用类文本阅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1.(2023秋·江苏南京·八年级统考期末)在“探寻自然印记”的综合性活动中,同学们跨学科搜集有关“蝗虫”的资料,并进行探究。请帮助他们填写下面的探究表格。 【材料一】 通过上面的活动,你会发现蝗虫、七星瓢虫等动物的形态结构相似,它们都属于昆虫(insect)。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现在,我们以蝗虫为例来认识昆虫。 蝗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图5—16)。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感觉器官有一对触角,三个单眼和一对复眼,口器用于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善于跳跃;有两对翅,适于飞行。触角和足等是昆虫的附肢,分节。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此外,体表有气门,用于呼吸。用手触摸蝗虫的身体,能感觉到它的体表比较硬,那是因为在它的身体表面包着坚韧的外骨骼(exoskeleton)。 昆虫身体上的外骨骼不仅是能保护自己的“盔甲”,还能起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会限制昆虫的发育和长大,所以昆虫需要定期蜕皮。昆虫一生中蜕皮的次数一般是固定的,通常发育为成虫后就不再蜕皮。 由上可知,昆虫的基本特征包括: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等等。 小资料 昆虫的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在视觉上起主要作用,而单眼皮能辨别明暗。 (注:“上面的活动”指的是在实验室里观察蝗虫等生物标本。) (节选自《部编生物课本八年级上册》)【材料二】 幼虫肥胖难看,但已初具成虫的模样,通常呈嫩绿色,但也有的是青绿色、淡黄色、红褐色,甚至有的已像成虫的那种灰色了。其前胸呈明显的流线型,并有圆齿,还有小的白点,多疣;后腿已像成年蝗虫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体会语句的表达效果(解析版)

15.白杨礼赞——群文阅读 体会语句的表达效果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中不乏经典的语句,如“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将黄土高原比作一条黄绿错综的大毯子,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辽阔平坦,色彩鲜艳的高原景象,衬托了白杨树不平凡的生长环境。 【考点解读】 语言品析能力是语文阅读中最基础的阅读能力之一,而考查这一能力的常见题型就是体会语句的表达效果。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与鉴赏能力。其考查形式灵活多样,或给出赏析的角度﹐或任选一句赏析,或以批注的方式进行赏析。 常见的考查题型有: 1.分析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请从××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技法点拨】 分析语句的表达效果,可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找准品析角度。把握语句特点,判断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表达方式等),找准品析角度。 第二步,分析所写内容。结合语境和相关词语,分析该方法突出了语句的什么内容或所写内容的什么特点。 第三步,体会思想感情或主旨。体会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与内容主旨之间的联系。 答题模式: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表达方式)+表述内容(特点)+思想感情(主旨)。 【真题演练】 (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窗前的树 我的窗前有一棵树。

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树冠差不多可达六层的楼顶。粗壮的树干与三层的阳台相齐,碧绿而茂密的树叶部分正对着我的四楼的窗户。 坐在我的书桌前,一树浓阴收入眼底。从春到秋,由晨至昏,任是着意的或是不经意抬头,终是满眼的赏心悦目。 那树想必已生长了多年。我们还没有搬来的时候,它就站立在这里了。或许,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它就已成为一棵树了。就因为它的缘故,我们曾真心希望能拥有这个单元的一扇窗。后来果真如愿,我们从此天天享受着它的清凉与恬静,很是满足,很觉幸福。 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它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飞它才爆出米粒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一一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精神为之一振,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凉丝丝的。轻轻地咽下,心也香了。洋槐开花的日子,是我们的槐花节。 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许轻松。 夏日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颤栗,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身上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也变得干净而澄明。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洋槐给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被装点得金碧辉煌。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散文阅读训练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 散文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姓名 毕飞宇 ①突然来了一场大暴雨。 ②这场暴雨是在半夜来临的,我正在酣眠。后来,电闪了,雷鸣了,再后来整个大地都被暴雨敲响,动静相当大。暴雨之夜并不安静,但是,也许有人会同意我的观点,暴雨的吵闹声反而有助于睡眠。 ③一觉醒来,空气清冽,令人神清气爽。我们家门口的操场成了风景——那是一块平淡无奇的泥地,因为一夜的暴雨,被冲刷得平平整整,仿佛等待书写的一张白纸。 ④孩子有孩子的狂野,这狂野就是破坏。孩子见不得平平整整的雪地,也见不得平平整整的泥地。但凡有平整的雪地和泥地,孩子一定要让它们铺满自己的脚印。 ⑤但这个上午,我对平平整整的泥地动了恻隐之心。我不想破坏它,相反,我要尽我所能地保护它。我没有在操场上留下我的脚印,没有让操场布满疤痕。 ⑥大约在午后,骄阳把湿漉漉的操场烤干了。我光着脚,来到操场。操场是滚烫的、松软的,当我踩在上面时,会留下我的脚印,但是,泥土没有被翻起来,操场上依然没有疤。 ⑦我想在操场上写字,这个念头在刹那之间就产生了。几乎就在同时,我决定了,写我父亲的名字。 ⑧父亲的名字向来是一个忌讳,一个孩子无论如何也不会无缘无故地使用父亲的名字。我还要强调一点,我害怕我的父亲——因为忌讳,因为害怕,我决定写父亲的名字。 ⑨我找来一把大锹。现在,这把大锹就是我的笔。 ⑩我目测了一下,把操场分成两半:上半部分,我要写一个扁扁的“毕”下半部分,我则要写一个扁扁的“明”。 ⑪在开始书写之后,我意识到,操场的实际面积要比我估计的大得多。我提着锹,用尽全力,几乎在奔跑。有好几次,因为提大锹的角度有问题,我跌倒了。但是,跌倒了又怎么样呢?什么也阻挡不了我对忌讳的挑衅,什么也阻挡不了我对恐惧的挑衅。我心花怒放啊。 ⑫我要说的是,我最终完成了我的杰作。“毕明”那两个字被我用大锹“写”在了雨后的操场上。我气喘吁吁,巨大的操场被我刻成了父亲的私章。操场坑坑洼洼,我则心花怒放。 ⑬父亲后来过来了,他看了我一眼。那一眼让我紧张万分。他还看了一眼操场,就站在自己的名字上。很奇怪,他没有认出自己的名字。他有些茫然,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在忙什么。他有些狐疑,因为他的儿子满身是汗。 ⑭父亲到底也不知道我干了些什么——他都站上来了,他只要用心一点点,我所做的一切就全都暴露了。谢天谢地,我干了,而什么都没有发生。 ⑮但许多年之后,父亲给我讲苏东坡的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就坐在父亲的身边,突然想起那个“遥远的下午”,我的小心脏都拎起来了。我偷偷地笑了。这两句诗不用他讲,我比他还要懂——我曾经亲手把我的父亲送到“庐山”上去,他自己都没能认出“庐山”,还给我讲这句诗呢。 (选自毕飞宇的散文集《写在操场上的名字》)1.第四段写到“孩子的狂野”,“孩子的狂野”在文中有哪些表现?请分条简要作答。2.第⑪段和第⑪段的最后一句,都写“我”“心花怒放”,原因分别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请根据文章简要分析。 3.第三段中画线的比喻句有哪些妙处?请简要赏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把握议论性散文的论述思路(解析版)

16.散文两篇——群文阅读 把握议论性散文的论述思路 分析议论性散文的论述思路,主要看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组织材料的,思考段与段之间、层次与层次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存在着一种怎样的逻辑关系。 【考点解读】 具体来看,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 1.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2.分析层次间的逻辑关系(总分、递进或并列等),看作者是怎样展开议论的 3.深入分析局部段落,如开头段、过渡段、结尾段,看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常见的考查题型有: 1.请用“∥”给文章划分层次。 2.简要分析本文(某段)的论证思路(论证过程)。 【技法点拨】 答题模式: 1.先概括每段的段意,再按照一定的标准将段意分类、合并,最后得出文章的几大层次(一般是三或四个)。 2.先总述(指出、点明)……观点,再(从××方面)论证……观点(道理),最后总结观点/提出希望。 【真题演练】 (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修炼“挫商” ①人生是一条布满荆棘的崎岖之路,常常充满着挫折与失败。面对人生的挫折与失败,我们应该修炼挫商。 ②挫商,即承受挫折的能力。承受能力越强,控商也就越高。 ③无论条件多么优越,无论才华何等了得,生活总是充斥着不可预知的意外,没有谁的人生旅程一帆风顺。 ④未经历小路的坎坷泥泞,哪能体会到阳光大道的平坦通畅?未经历风雪交加的困苦,哪能体会风和日丽的温馨?未经历挫折和磨难的煎熬,怎能体会到成功和胜利的喜悦?挫折和磨难,能拓展生命的宽度。 ⑤当你的道路充满荆棘却不退缩,当你一次次跌倒后依然顽强地站起来,当你受到别人的冷嘲热讽却没有心灰意冷,你会迎来胜利的曙光,你会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与幸福! ⑥自古以来,多少人面对挫折不屈不挠,从而让人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⑦司马迁,身受酷刑,用十余年时间写出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贝多芬,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分层单元测专题08 期末检测卷(B卷提升篇)(解析版)1

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单元AB卷(部编版) 期末检测(B卷提升篇) (全卷四个大题,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第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要塞.(sài) 气氛.(fēn) 不逊.(.xùn) 深恶.痛疾(wù) B. 颁.发(bān) 翘.首(qiáo) 诘.责(jié) 悄.无声息(qiǎo) C. 溃.退(kuì) 教诲.(huǐ) 滞.留(zhì) 颔.首低眉(hàn) D. 轩.昂(xuān) 解剖.(pōu) 炽.热(chì) 黯.然失色(àn) 【答案】C 【解析】 【详解】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C项加点字注音有误。教诲(huì)。 (2019·全国八年级单元测试)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疏林薄雾巧妙绝伦别出心裁富贵不淫 B. 络绎不绝清荣峻茂千硾百炼心远地偏 C. 长途跋涉相提并论再劫难逃登堂入室 D. 毫无顾忌因地制宜出奇致胜夷为平地 【答案】A 【解析】 【详解】B. “硾”应为“锤”; C. “再”应为“在”; D. “致”应为“制”。 故选A。 (2019·全国八年级单元测试)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行,一路美景令我们心旷神怡。 B. 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纷纷表示赞同。

C. 巍峨的埃菲尔铁塔、雄伟的凯旋门、庄严的巴黎圣母院,这些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 D. 最近,向阳社区开展了许多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尊老敬贤”主题文化活动。【答案】B 【解析】 【详解】B.“随波逐流”指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贬义词。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2019·全国八年级单元测试)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他是一个有缺点但对生活无比热爱的人,这比对生活失掉信心的人更为可爱。 B. 和他十年前离乡时一样,依然是孑然一身,两手空空。 C. 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它还是得到了我。 D. 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过去了。 【答案】A 【解析】 【详解】B.缺少主语,“他”与“和”交换位置; C.主客颠倒,应改为“我还是得到了它”; D.语序不当。改为“他来到池边,跳下池塘,很快就游了过去了”。 故选A。 (2020·江西九江市·七年级月考) 5. 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这是为什么呢? ②所以,长时间盯着屏幕会使眼睛疲劳。 ③因为注视屏幕的时候,屏幕的强光、闪烁、颜色和亮度会迫使眼部肌肉更加努力伸缩,以保持视线清晰。 ④我们的工作、学习和娱乐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但是长时间盯着屏幕常常让我们

专题08:分析段落,探究作用-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解析版)

专题08:分析段落,探究作用 第一部分:方法指导 1.开头的段落: 在结构上的作用:①开篇点题,照应题目;②总起下文,引出下文;③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下伏笔。在内容上的作用:①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②交代事件发生的环境和背景;③渲染某种气氛;④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⑤为全文奠定感悟基调。 2.中间的段落:在结构上往往起到过渡的作用,在内容上往往起到概括事件,抒发感情的作用。 3.结尾的段落: 在结构上的作用:①总结全文;②首尾照应,使文章更加完整;③照应题目或回应全文。 在内容上的作用:①深化主题或卒章显志;②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耐人寻味。③深化主旨。 第二部分:答题格式 1.开头的段落的作用:先概括开头段落的内容,然后分析其作用。 2.中间的段落在结构作用:本段起到过渡或承上启下的作用。 3.结尾的段落: 在结构上的作用:总结全文;首尾照应,使文章更加完整;照应题目或回应全文。 在内容上的作用:深化主题或卒章显志;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耐人寻味,深化主旨。 第三部分:真题演练 一、(2021·湖北恩施·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给我妈尝尝 严明 ①前年春天,父亲住了一段时间医院,回到家后,我问妈:“我能不能出去一段时间?”我妈说:“去吧,肯定没问题。”我打算跟合肥的张亮从定运出发,开车去甘肃拍照。走的时候我跟卧床的父亲辞行,妈帮我喊他:“严明要去甘肃了,过些天就回来!”“哦……”愣了一会儿,他又补了一句,“带点好吃的。”话刚说完我妈就笑了,说:“你牙都没有了,能吃什么?”妈说的是实情,缺牙外加病重、爸已经只能吃我妈做的小馄饨了。其实爸的那句话没说全,隐藏了后半句,就是“给你妈尝尝”。 ②妈妈的人生是极简的,她绝不会主动消费去尝鲜、吃稀奇,也无吃零食的习惯。回想起来,我也没给爸妈买过什么,买得最多的好像是茶叶。 ③几个月前,我在外地讲课,临走时收到礼品,一箱石榴。纸箱外印有硕大的彩色石榴

专题08:文学作品阅读(解析版)-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江苏专用)

专题08 文学作品阅读 (一)(2022·江苏镇江·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灯光 梅子涵 ①我是分外恋光的。 ②阴雨日的白天,没有阳光,我就一定是开灯,桌上的台灯必须亮着。哪怕坐在那儿发呆也要亮。有灯光的发呆,呆得心里有涟漪,一圈一圈扩数,小鱼小虾蹿得格外活跃,平凡人的喜悦、忧郁都只在一个池塘般的方圆间,有小鱼小虾一圈一圈围着,拱起温情记忆,想起还有愉快去处,一秒钟地来到,一分钟地过去,就也如小鱼小虾一样,活跃许多,蹿上蹿下。日历上的内容除了年月日、节气,还可以由自己填上去,添上光亮心情,让自己飞扬。 ③大学毕业后,我建立自己的家时,母亲问我想带走什么,我指着那盏年代已久的红罩子台灯,说:“它。”小时候我在它的光下做作业,后来被它映亮着写文学,备课写讲义。它一直在我的桌上,夜晚和阴沉的白天,都亮着。 ④一定有着必然性,我最早的记忆也和灯光有关。那是很小很小的时候,从那个海岛上飞来的敌人飞机轰炸发电厂,他们不想让这儿的人有灯光。那是夜晚,外祖母抱着我,对我说,毛毛,别怕。 ⑤窗外的天空有交错的探照灯光。很长的灯柱划破天空,晃来晃去,一个很小的孩子,也能觉得它亮得那么有力量,觉得安全。这样的记忆也许不能说是迷人的,但是拥有了,却也迷人,是属于我的池塘里的丰富,游来游去。探照灯光保卫了我们的生命,我的长大的权利。 ⑥光、灯光于我,已有自动感应,自动会亮,如影相随,也洒入我的文学文字。 ⑦世界童话杰作《小王子》里的男孩子,离开他的小行星后旅行到了别的几颗小行星。一颗一颗上遇到的人,他都觉得疑惑,不可思议,甚至反感。唯一觉得可以欣赏,甚至想留下住在那儿的是那个点灯人的星球,小王子想和他成为朋友。 ⑧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小池塘、小行星,待在自己的小方圆里,又和世界联系。我们这样的算作作家的人,别人以为你很有水平,其实也就是写了一些故事,讲些经历,说说心情,无论完全真实或者纯属虚构,都会传到别人眼前和耳边。亮一点,暗一些,会掀动别人不同的涟漪。明明是很艰难的岁月,有沉重和伤痕,我只选择了讲一点明亮的人和事:都真实,却温暖些,美好些,诗意充分些……难有大真理,但有小光亮! ⑨光也是可以写出来的。如同谱在旋律间,画在色彩里。 ⑩我曾经去过巴黎那个小镇,踏进梵高住过的小楼,暗暗的楼梯,小小的房间,一个不大的天窗,日子贫穷,买面包的钱也不足,实在没有多少明亮,可是他却着迷地坐在麦地里画,金黄得铺天盖地! ⑪寻找光亮的角度,写出、画出光影照着的人生、世间,是文学和艺术的另一番大意义,鼓励生命和岁月,令心境明媚。 ⑫在农场当知青的那些年,日子有些茫然。一间不大的平房宿舍,住下六七个人。一只暗弱的灯泡吊在房顶中央,透过帐子洒落到各人面前,只余下昏花了。有很少数的人,带了小小的台灯去,偷偷接上电线,亮在床头,那是违反规定的,可是领导们也不强行没收,眼开眼闭随它们亮着。青年人想在床头有些亮光的小心愿被宽容地照应了,只是很容易的一点儿善意,多少个夜晚就明亮和温暖。 ⑬让床头亮着的人有光,眼开眼闭的人心里也有光,让人光明,自己也光明,都成光明人。恋光的何止哪一个某某人!他们是在灯光下写信给父母,读会儿书报,梦里不会只有白天哼哧哼哧地拼力劳作…… ⑭我胆子不大,没敢带去,只是走过时总会羡慕地看一眼。心里美好得微微跳动。现在想起那微微的跳动,依然美好,也有些伤感。因为我每晚都是在帐子里很昏花的灯光下就着小台板读着、写着,无意地准备了未来。 ⑮昏花的灯光也是光。 ⑯所以也准备了今夜的写作。在老台灯的光下写着灯光。 (选自2022年4月24日《新民晚报》,有改动)1.根据文意,在横线上补充文字,使句意完整。 (1)阴雨日的白天,台灯的亮光,会让发呆的“我”_______________。 (2)在老台灯光下做作业的“我”,后来被它映亮着________________。 (3)小时候,窗外天空交错的探照灯光,让“我”_________________。 (4)农场知青宿舍帐子里很昏花的灯光,让“我”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为什么写小王子想和点灯人成为朋友? 3.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划线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可是他却着迷地坐在麦地里画,金黄得铺天盖地!(此句感叹号表惊叹。作者因何而惊叹?请说出两点原因。) (2)心里美好得微微跳动。(“我”心里为什么感到“美好”?) 4.文章以“在老台灯的光下写着灯光”结尾,有何用意? 【答案】1.有温情回忆(或“心生喜悦的涟漪”)写文学,备课写讲义觉得它亮得那么有力量,觉得安全能够读写(或者“就着小台板读着、写着,无意地准备了未来”) 2.既寓指生活中的人们需要光(或“小王子对光的向往”),也表达了生活中的“点灯人”对他人有重要意义(或“点灯人对小王子有着重要影响”),从而自然引出下文中的各类“点灯人”(作家、画家等人)。(意思对即可) 3.(1)贫穷的梵高,居然完全沉迷于绘画之中;生活中没有光亮的人,居然绘出照亮世间的光影(或“居然心中一片光明”)。(意思对即可) (2)感受到“青年人想在床头有些亮光的小心愿”;感受到“眼开眼闭的人心里也有光”(或“青年人想在床头有些亮光的小心愿被宽容地照应了”,或“感受到领导心中也有光”);认识到“恋光的何止哪一个某某人”(或“从而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恋光心理”)。(意思对即可) 4.强调写作情景,既是点题,也照应前文那盏老台灯“一直在我桌上,夜晚和阴沉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