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语系

世界语系

世界语系
世界语系

世界语系

语言的谱系分类法也叫“发生学分类法”,是语言分类法之一。它根据语言间的亲属关系分为若干个语系,语系之下又按亲属关系的远近分为若干个语族,语族之下分为若干个语支,语支之下是语种。

历史概况

19世纪时,欧洲的比较学派研究了世界上近一百种语言,发现有些语言的某些语音、词汇、语法规则之间有对应关系,有相似之处,便归为一类,称为同族语言;由于有的族与族之间又有些对应关系,又归为同系语言,这就是语言的谱系关系。

20世纪时,各国学者把世界语言分成各种语系,如印欧语系、汉藏语系等,基本完成了语言谱系的架构工作,但还有一些语言系属不明,如分布于西班牙北部和法国西南部与西班牙接壤地区的巴斯克语、古代两河流域使用的苏美尔语等。

最近3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人类群体遗传学和考古学、语言学的进展,我们终于看到了解开这些"世纪之谜"——(1)这些不同的语言和语系是怎样起源的呢?全世界数十亿人所说的成千上万种语言是否有一个共同起源?(2)说同一语系语言的居民共同体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不同语系及其居民之间是否在远古彼此就有联系呢?

语言谱系

一、汉藏语系Sino-Tibetanfamily

中国

拥有最多的讲话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较为集中,以东亚的中国为中心,略向西南辐射。随着中国的崛起,影响力逐渐扩大。越南语等语言系属未定。

1,汉语语族

(1)汉语语支-汉语-八大方言

2,藏缅语族

(1)藏语支-藏语

(2)缅语支-缅甸语、阿昌语等

(3)彝语支-彝语、傈僳语、哈尼语、纳西语、拉祜语、白语等

(4)景颇语支-景颇语

3,壮侗语族

(1)壮傣语支-壮语、傣语、布依语、泰国语、老挝语等

(2)侗水语支-侗语、水语、么佬语、毛南语等

(3)黎语支-黎语

4,苗瑶语族

(1)苗语支-苗语

(2)瑶语支-瑶语。

二、印欧语系Indo-Europeanfamily

语族最多的语系,地理分布跨度大,范围广。目前影响力最大的语系。独立语种如湟西特语(楔形文字赫特语,消亡)。

1,印度语族

(1)印度语支-古代梵语、印地语、巴利语、乌尔都语、孟加拉语、吉卜赛语(茨冈语)等。北印度语系,起源于雅利安人的梵语。主要语言有印地语、乌尔都语、旁遮普语、信德语、比哈尔语、古吉拉特语、拉贾斯坦语、阿萨姆语、马拉提语、孟加拉语、梵语、奥里萨

语、克什米尔语。

2,伊朗语族

(1)东部语支-阿富汗语、沃舍梯语。

(2)西部语支-波斯语、库尔德语、塔吉克语、俾路支语。

3,斯拉夫语族

(1)东部语支-俄语、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

(2)南部语支-塞尔维亚-霍尔瓦特语、斯洛文语、马其顿语、保加利亚语

(3)西部语支-波兰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

4,波罗的语族

(1)东部语支-拉脱维亚语、立陶宛语。

(2)西部语支-古代普鲁士语(消亡)

5,日耳曼语族Germanicgroup

(1)东部语支-峨特语(消亡)

(2)西部语支-英语(分布于英、美、加、澳、新西兰、南非等国)、德语、荷兰语、佛兰德语、伊狄士语(散居德、俄、波兰等国的犹太人使用)

(3)北部语支(斯堪地纳维亚语支)-丹麦语、瑞典语、挪威语、冰岛语

6,拉丁语族(罗曼语族)

(1)罗曼语支-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普鲁凡斯语(分布于法国东南部)、卡塔伦语(西班牙西北部)、莫尔达维亚语、后罗曼语。

7,凯尔特语族Celticgroup

(1)凯尔特语支-爱尔兰语、苏格兰语、威尔士语

8,希腊语族

(1)希腊语支-希腊语

9,阿尔巴尼亚语族

(1)阿尔巴尼亚语支-阿尔巴尼亚语

10,亚美尼亚语族

(1)亚美尼亚语支-亚美尼亚语(分布于苏联、伊朗、土耳其)

11,吐火罗语族

(1)吐火罗语支-吐火罗语(分布于新疆焉耆、库车,消亡)

三、乌拉尔语系Uralicfamily

原称乌拉尔-阿尔泰语系(突雷尼语族)

1,芬兰-乌戈尔语族

(1)芬兰语支-芬兰语、爱沙尼亚语

(2)乌戈尔语支-匈牙利语、曼西语

2,撒莫狄语族(萨莫耶德语族)

(1)撒莫狄语支-涅涅茨语、牙纳桑语

四、阿尔泰语系Altaicfamily

以中、俄、哈、蒙交界的阿尔泰山为中心,广泛分布于亚洲腹部的荒漠和草原地区。

1,突厥语族(西阿尔泰语族)

(1)布尔加尔语支-楚瓦什语(苏联)

(2)奥古兹语支-土耳其语、特鲁赫曼语、土库曼语、阿塞拜疆语、撒拉语

(3)克普恰克语支-哈萨克语、塔塔尔语、巴利基利亚语、吉尔吉斯语(柯尔柯孜语)(4)葛逻禄语支(东突厥语支)-维吾尔语、乌孜别克语

(5)回鹘语支-裕固语、图瓦语、雅库特语

2,蒙古语族(东阿尔泰语族)

(1)蒙古语支-蒙古语、绍尔语、哈卡斯语、古代回鹘语、东乡语、保安语、土族语、古代契丹语、莫科勒语(阿富汗)

3,通古斯-满洲语族

(1)通古斯语支-埃文基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赫哲语

(2)满洲语支-古代女真语、满语、锡伯语

(3)日语支-古代日本语、古代高句丽语,百济语

(4)朝鲜语支-古代新罗语、朝鲜语

五、阿非罗-亚细亚语系

Afro-Asiaticfamily(亚非语系)

旧称闪-含语系Hamito-Semiticfamily(闪米特-含米特语系)。圣经说,挪亚的儿子闪是希伯来人的祖先,儿子含是亚述人和非洲人的祖先,故称。

1,闪语族(西亚)

(1)东部语支-阿卡德语(巴比伦语,消亡)

(2)南部语支-阿拉伯语(分布于阿拉伯半岛)

(3)北部语支-古代迦南语、古代希伯来语、腓尼基语(皆消亡)

2,含语族(北非)

(1)柏柏尔语支-柏柏尔语(分布于北非、撒哈拉)

(2)库希特语支Cushitic-索马里语、加拉语、阿方奥罗莫语AfaanOromoo(伊索比亚、埃塞俄比亚)

(3)埃及-科普特语支-古代埃及语(消亡)、科普特语

(4)乍得语支-豪萨语(分布于尼日利亚北部、赤道以北西非)

六、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

Ibero-Caucasusfamily

位于黑海和里海间的高加索地区和伊朗、土耳其部分地区。

1,伊比利亚语族

(1)伊比利亚语支-格鲁吉亚语、赞语、斯万语

2,阿布哈兹-阿第盖语族

(1)阿布哈兹-阿第盖语支-阿布哈兹语、阿第盖语

3,巴茨比-斯梯语族

(1)巴茨比-斯梯语支-巴茨比语、车臣语

4,达格斯坦语族

(1)达格斯坦语支-阿瓦尔语、达尔舍语、拉克语

七、达罗毗荼语系

Dravidianfamily(德拉维达语系)

分布于印度半岛中南部,斯里兰卡北部和巴基斯坦等地,

1,达罗毗荼语族

(1)南部语支-比哈尔语、泰卢固语(铁鲁古语)、泰米尔语(印度东南、锡兰北部)、马拉亚兰语(印度南部)

(2)中部语支-桑塔尔语、蒙达语、霍语、卡里亚语

八、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Austronesianfamily(南岛语系)

世界上唯一主要分布在岛屿上的语系,分布于印度洋,南太平洋,北太平洋南部地区。西至非洲东南的马达加斯加岛,东至智利的复活节岛,北至台湾和夏威夷,南至新西兰,包

括1200种以上的语言

1,印度尼西亚语族

(1)印度尼西亚语支-马来语(马来半岛)、爪哇语(印度尼西亚群岛)、高山语(中国台湾)、塔加洛语(菲律宾)

2,美拉尼西亚语族

(1)美拉尼西亚语支-美拉尼西亚语

3,密克罗尼西亚-班里尼西亚语族

(1)密克罗尼西亚-班里尼西亚语支-夏威夷语、毛利语(新西兰东部)

九、澳斯特罗-亚细亚语系

Austro-Asiaticfamily(南亚语系)

1.孟-高棉语族

(1)孟-高棉语支-孟语(缅甸东南)、高棉语(柬埔寨)、佧佤语、布朗语、崩龙语(三者分布于云南)

2.达诸语族

(1)达诸语支-扪达语(印度东北)

3.澳洲土著语族

(1)南部语支

(2)中部语支

(3)北部语支

十、非洲语言谱系

1,班图语族(尼日尔-刚果语族)

分布于撒哈拉以南的黑非洲地区,拥有数千种部族语言,分大西洋-刚果语支、科尔多凡语支、曼德语支三个语支,代表性语言是斯瓦希里语。

2,尼罗-撒哈拉语族

分布于东非及中非以东地区,使用人口2500~3000万。包括4个语支和两个独立语种:沙里-尼罗语支(大苏丹语支)、撒哈拉语支、马巴语支、科马语支以及富尔语和桑海语。

3,科伊桑语族Khoisanfamily

霍屯督人和布须曼人以及非洲南部其他非班图人使用的一组语言。共约15种,分布于非洲南部。通常分为3个语支:北部语支,包括几种使用人口很少的语言;中部语支,主要有霍屯督语(纳米比亚),布须曼语(南非等),散达维语(坦桑尼亚等)。南部语支。

十一、美洲语言谱系

1,爱斯基摩(因纽特)—阿留申语族

2,北美印(殷)第安土著语族

3,南美印(殷)第安土著语族

(1)克丘亚语支Quechuanlanguages分布在南美洲的阿根廷、巴西、玻利维亚、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等地区。

(2)奥托-曼格安语支-奥托米语、萨波特克语、米斯特克语、马萨特克语、马萨瓦语。

(3)布施曼-霍登托特语支。

十二、其它语言

巴布亚新几内亚岛上的语言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700多种语言还不怎么为人们知道,还在研究之中。该岛上的语言可能分为六、七个大语系,一些小语系和一些独立语言。大多数巴布亚语言的使用者只有几千人,不为外界熟知。

新几内亚岛上许多语言的共同特点是有双数代词,即使用不同词语表示“我们”,“我们

俩”;“你们”,“你们俩”。

奇瓦伊语(Kiwai)有已知的最复杂的动词变化结构,依靠在动词上加前后缀来表达句子意义。例如:odi意为“给弓装弦”,通过添加下列前后缀:ri-mi-bi-du-mo-i-odi-ai-ama-ri-go,来表达“在遥远的将来的某个时候,他们三个人一定会为两只弓装弦”的意义。

伊马斯语(Yimas)有四种过去式变化,以严格区分动作发生的过去时间与说话时间的远近程度。

拉托卡斯语(Ratokas)只有11种发音,是已知语言中最少的。这11个音位由5个元音和6个辅音构成:A、E、I、O、U、B、G、K、P、R、T。

有的语言学家认为安达曼群岛和塔斯马尼亚岛语言与巴布亚语言有亲属关系。

澳大利亚土著语言

澳大利亚的约250种土著语言可大致分为23个语系。北方地区分布有其中的22个,如Bunaban,Ngaran,Yiwaidjan等。澳大利亚中南部的Pama-Nyungan语系拥有复杂的代词系统,例如代词“我们”有四种形式:yunmi(我们俩,你和我);mintupals(我们俩,他和我);mipala(我们所有人,包括你);melabat(我们所有人,不包括你)。Jiwarli语有三个不同动词表示“搬运”的意义,以区分物体在手上、在头上或在背上。

澳大利亚不少土著语言使用不同词汇与不同亲属交谈。Adnyamathanha语有十套代词系统,用于与不同的亲人交谈。Dyirbal语的每个词都有两套几乎完全不同的词汇。该语言名词有四种性别。

大多数土著语言的数量词只有三个:“一”、“二”和“许多”。

分类标准

A: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分类法,按地区分类

非洲语系:北非语族,南非语族,东非语族,西非语族

亚洲语系:北亚语族,南亚语族,东亚语族,西亚语族,中亚语族,东南亚语族

澳太语系:澳大利亚及太平洋诸岛国。

北美语系:北美洲各国语言,包括土著印第安语言。

南美语系:南美洲各国语言,包括土著印第安语言。

欧洲语系:日耳曼语族,包括英语、德语、荷兰语、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各主要语言。拉丁语族,包括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等。斯拉夫语族有俄语、保加利亚语、波兰语等。波罗的海语族包括拉脱维亚语和立陶宛语等。

B:澳大利亚国家标准语言分类法:

北欧语系:5个语族,16种语支

南欧语系:5个语族,16种语支

东欧语系:7个语族,25种语支

西南亚和北非语系:3个语族,21种语支

南亚语系:5个语族,16种语支

东南亚语系:3个语族,23种语

东亚语系:4个语族,15种语支

澳洲土语语系:8个语族,56种语支

其他语系,7个语族,41种语支

C:北京大学徐通锵和胡吉成二教授将世界语言分类为13个语系,45个语族。

这种分类从民族起源、语言发展等因素入手,总结苏联语言分类经验形成,

与世界通用的语言系属相吻合。语系分类如下:

汉藏语系

印欧语系

高加索语系

乌拉尔语系

阿尔泰语系

达罗毗荼语系

南亚语系

南岛语系

闪含语系

尼日-科尔多凡语系

尼罗-撒哈拉语系

科依桑语系

北美印第安语系

D:英国希蒙大学(Simon)采取遗传学分类法,分类为

欧亚语系,包括汉藏语系、印欧语系

太平洋和非洲语系,包括.除欧亚语系,南北美洲以外其他各国的语言

北美语系:北美洲土著印第安语言

南美语系:南美洲土著印第安语言

(北方汉人和北方少数民族之间语言巨大差异和血缘的紧密关系,却让正统历史学家头疼。汉语和北方的阿尔泰语系语言差别太大了,词汇和语法都不是一回事,即使被拉郎配进入汉藏语系的藏语,也是主-宾-谓结构,和阿尔泰语系一样,藏语即使包括最新牵强附会进来的汉语同源词仅仅800个,基础词汇只有这些“我、目、手、沟、洞、水、葱、萝卜、没、有、识、打、坐、走、取、递、说、死、香、油、姐、雀、狗”,和几个数词。靠这点同源词构建起汉藏语系的大厦,总让人感觉不踏实。汉藏语系的提法之所以仍然大行其道,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首倡汉藏语系的是洋人,二是符合“中华民族”这个政治口号的需要。)

印欧语系

公元前2000年,出现了一波极特殊的浪潮——“印欧民族”的现象。长期以来,人们对“印欧民族”这个名词,仍然没有确切的定义,直到德国的部分学者提出“印度和日耳曼语系共同融合的民族就是印欧语系”,才有比较明确的说法。但此一说法,又引起热烈的讨论。现今,我们可用一个较客观的说法来定义,即没有所谓“印欧民族”的称谓,他们是一群在公元前20世纪生活于欧亚平原(或从德国到西伯利亚之间)的民族(约在新石器时代),他们的共同生活方式,发展出许多相似的文明。

这个观点虽然不能确定当时有独立的种族或国家,但却影射一个不争的事实——欧洲人

和居住于伊朗地区的人,他们曾共同属于这个社会,只要揭示共同点,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

根据史料,我们得知印度语、伊朗语、希腊语、日耳曼方言、意大利克尔特语、斯拉夫方言、波罗的海方言及古老的土耳其方言等,都存在着许多相近的特点。

此时期的政治制度尚未健全,领导者的职称及性质亦不严谨,各部落由其首领分别统治着,他们大部分是游牧民族,并驯养着许多活动力强的动物,他们已知使用马车。在大规模迁徙移动时,马车发挥了极高的效力,此外,马车也作为交通工具、搬运家用物品等工具,马也成为财富的象征,印欧民族活动范围亦更能扩展开来。

此时已知使用铜器等,在生活上已有长足的进步,他们也懂得如何利用农业工具增加农业的生产,并种植不同的作物以利于日常的粮食供应。

与埃及一样,印欧民族对自然的崇拜不遗余力。依据杜梅泽勒(G. Dumézil)的说法,印欧民族拥有非常多的神话。对于神祇的命名,他们以大自然现象来表达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活动范围

印欧民族的活动范围以下伏尔加河(Besse Volga)及聂伯河(Dniepr)之间的平原为起点,再进行多方面的扩展,大致上可分为三个时期。

首先印欧民族经过色雷斯(Thrace)、伊利瑞(Illyrie)、多瑙河流域的路线,然后再向西、向南发展。不过意大利的克尔特人,此时已经发展到高卢、波河平原、中欧等地方。在这个地区先后出现许多文明,如公元前2100年至公元前900年的青铜器时代出现了“地区烟火筒文明”(莱茵河多瑙河、波希米亚文明),紧接着是吕萨西安(Lusacienne)文明,而吕萨西安文明也是当时最重要的文明之一,这一时期重要的历史事件,即是多利安人及爱奥尼亚人第一次移民浪潮的开展——公元前1750年,他们往南通往色萨利(Thessali)及伯罗奔尼撒地区,并袭击了克里特岛。

其次是从色雷斯出发,经过高加索的库邦(Kouban)以及博斯普鲁斯海峡。印度波斯人是古代米提亚人(Médes)及波斯人的祖先。这个时期,是以印度及波斯东南方的巴克特伊阿那(Bactrane)及安居斯(Indus)前进为主。

再者为在中部,印欧民族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推翻了特洛伊二世(Troie II),西台人开始在小亚细亚定居,亦成功地使尼克人不致扩张。此时美索不达米亚则发生重大的变化,即是卡西特人的入侵,以及西克索人侵入埃及。

在种族大迁徙及混乱斗争时期,仍有两个地区得以幸免,由于有喘息的机会,因此也发展出高度的文明,这种文明更显示出其独特性,例如公元前1750年克里特岛遭受侵袭,但之后的第二王朝却在文化上有其卓越的成就。此时,西克拉德人(Cyclades)也开始与克里特岛有了联系,并孕育出迈锡尼文明。而在希腊地区,阿喀亚人(爱奥尼亚人之后继者)开始定居于阿尔高里德地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