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徐家汇公园案例研究

徐家汇公园案例研究

徐家汇公园案例研究
徐家汇公园案例研究

上海市徐家汇公园使用后评价研究

1.明确评价对象、目的及内容

1).评价对象

上海市徐家汇公园及周边环境。

2).研究目的

(1)以环境艺术学的理论为基础,从使用者角度出发,检验徐家汇公园的设计与人们需求的契合程度,评判设计得失,找到今后改进的方向。

(2)对本课题提出的城市公共空间使用后评价方法和技术进行应用并检验其适用性、可行性,有效性,探讨较精确的量化与质化方法结合的有效途径。(3)关注使用者关心的因素,完善城市公共空间这类环境的评价因素体系。3).评价内容

评价旨趣:根据前文普遍情况的研究,徐家汇公园城市公共空间使用后评价以徐家汇公园的品质为综合评价,结合环境形象质量及使用功能两个焦点评价,其中焦点评价是核心。

4).评价操作流程

根据上章总结的评价方法体系的初步结构,结合本案的研究特点进行过程的取

舍,如图(图A-1)。

2.前期研究准备

探索性研究——发现问题

1).非参与性研究——研究对象状况简介

(1)徐家汇公园周围环境

徐家汇公园坐落于繁华的徐

家汇地区,是在原“三废”企业

基地上开辟的一块绿岛,基地形

态呈梯形,属于开放式公园,徐

家汇公园的西侧,是上海著名的

徐家汇现代繁华的商业中心,在

北侧是具有浓郁欧陆风情的衡山

路都市休闲街,足可突显徐家汇

公园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南边是车水马龙的交通主干道——肇嘉浜路,东面是较安静的宛平路。总的来说,徐家汇公园周围的环境北侧偏“静”,南侧偏“闹”(图A-2)。

(2)徐家汇公园布局

徐家汇公园的整体平面布局:形似上海的版图,弯曲的黄浦江、古老的城厢、立体高架,民族工业的大烟囱……徐家汇公园总占地面积约8公顷,四边临近四条道路,公园将自身与人行道结合起来,使得四条道路上处处都可以进入公园,相当开敞,同时也丰富了人行道的形式,宽敞而绿化充足,美化了街道空间。按照分期建设的过程,整个公园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期为原大中华橡胶厂,占地3.35公顷,主要包括公园的主入口广场、贯穿整个公园的景观天桥,其中一条河流贯穿其中,景观精致典雅。主入口广场位于肇嘉浜路与天平路的转角,处于地块西南角,此入口利用台阶提升与周围空间分隔,保留建筑大烟囱并进行修缮成为此入口的标志和最高点(图A-3)。

二期为原中国唱片厂,占地3.32公顷,保留具有法式风情的小别墅及百年古树,留下了人文历史的烙印,衡山路一侧更有“人在园中走,车在绿边行”的特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次入口广场:二期地块一共有两个入口空间,一个位于宛平路与衡山路的转角,处于地块的东北角,正对拥有“万国宾馆”美称的衡山宾馆。一个大型的雕塑喷泉成为这一入口的主要标志,雕塑后即是一块椭圆形的休闲娱乐空地(图A-4),使得整个入口相当开敞。另一个是位于天平路与衡山路的转角,处于地块的西北角,此入口相对前两个入口较小,延续着一条沿用衡山路风格的具有法国情调的林荫道。ART DECO风格区:沿衡山里人行道一侧有较多ART DECO风格的构筑物,公园通过高低不同的景观墙做艺术修饰处理,成为ART DECO风格的示范区。林荫大道:此林荫道从天平路入口一直延伸至地块中央,中间设置许多座椅供人们使用(图A-5)。殖民地花园:衡山路一侧保留了一幢较完整的殖民地风格的建筑——小红楼,在建筑的东侧创建了规则式的典型的殖民地式的花园空间,用现代化风格强化,以对称的几何图形为主(图A-6)。

三期工程占地1.47公顷,范围包括沿宛平路原有一群老上海居民区,面积不大,它在传承和延续一、二期精髓的同时,在整个地块布局上,拆除整理无保留价值的建筑,重新开发其内部功能,突出文化艺术和自然景观的结合、突出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在整个地块布局上首次将儿童游乐场地、篮球场、小型足球场等一批群众体育健身场所规划进绿地,使徐家汇公园更趋完美。总的来看,规划在总体上统一设计必须充分考虑三期工程的有机衔接,妥善处理好分期实施中的矛盾(图A-7,图A-8)。

2).参与性研究——现场观察与访谈

大致了解徐家汇公园后,先从专业角度结合使用者需求进行自身主观体验,实施观察的时间从2007年7月至8月,历时一个多月,大多选在公园使用高峰时间去体验。一共进行了6次的观察,每次都有不同的发现,注意到不同的方面,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1)使用者特征:

徐家汇公园作为一个较大型的休闲娱乐公园,其使用者群体是多种多样的,

出于观察的方便性,我们以年龄来划分群体,分为儿童,青少年,中青年,中老年四类,对他们的活动行为习惯观察统计如下(表A-1):

(2)整体景观设计风格:

徐家汇公园的定位是一个休闲性的公共空间,公园的布局采用规整与自然相结合的形式,非对称但具有一定的向心性、聚集力,整个设计风格上延续地块原有的历史文化气息。同时在细节设计上结合体现殖民时期的多元风格和上海特色,与衡山路目前的风格形成呼应。

(3)空间因素:

根据上文的介绍,徐家汇公园整体空间较大,但由于将整个地块分解成多个空间交融在一起,因此在尺度比例上给人的感觉依然是宜人的。公园内最宽的道路是贯穿南北的林荫道为9m,尽端有一两层半的建筑围合,路中树立两排高大的梧桐树也很好的限定了空间,根据上文提到的D/H比,这一空间完全符合1

(4)绿化:

无论是在数量还是配置上都基本令人满意。整个公园的绿化覆盖率达70%以上,一眼望去,绿化相当充足。在具体的配置上既注重植物的姿、色、味等效

果,又考虑了四季变化与分区特色布置。最受人欢迎的是沿衡山路一侧绿化以悬铃木作为林荫道,不仅在功能上提供了足够的绿荫处,供人们在炎热的夏季可以驻足休息,同时也使人感觉犹如漫步在上海老街,十分惬意(图A-12,A-13)。

(5)水体:

公园的一期地块有一河流贯穿东西,整个河流的形状是黄浦江的缩影。河流的源头在地块的东面,源头瀑布层层跌落跳跃而下,随着河流渐渐变宽,湍急的流水变得缓缓流淌,水面上还有几只黑天鹅在游水,河流的尽头是一个规则的水池,建在主入口广场上。除了这条河流外,在东北角的入口也有大型的喷泉,以及衡山路一侧的下沉广场也有平静的水池,总的来说,水景算是公园较大的景观关注点,动静结合,亲近与观赏结合,但水质较差,比较浑浊(图A-14,A-15)。

(6)日照:

公园位于徐家汇商业区,因此四周都是高楼林立,但并没有影响地块的光照,这是由于整个地块面积较大的原因。另一方面,在夏季也存在遮阳的问题。总的来说,北侧二期部分遮阳较好,拥有成排的高大乔木,而南侧一期地块遮阳效果较差,尤其是站在天桥上,夏季更是曝露在烈日之下。

(7)设施、小品:

徐家汇公园占地面积约为8公顷,根据前文的设施种类的评价标准(表A-2),将徐家汇公园结果统计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小卖店和自行车停放处是应该设置却没有设置的设施,徐家汇公园以一些自动售货机代替小卖部,但使用不是很方便,经常出现故障。由于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定位,虽然没有提供自行车停放处,但设置了停车场,更符合城市环境需要。在公园所有设施中,休息设施占据最大的比重。数量充足,但有顶的休息设施较少,只有水边几组有顶的亭子,但由于都是玻璃材质,遮阳效果也不好,因此在炎热的夏季很少有人选择这里休息。最受人欢迎的休息设施是位于东西向林荫道中和南北向的带状广场中,但这些设施在雨天也不能使用。娱乐设施比较少,主要就是篮球场和儿童游戏场,篮球场很受欢迎,但小孩的游戏设施在夏季的利用率较低。另外,导向设施清晰明确,服务设施数量较少,勉强满足使用者需要。在徐家汇公园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景观小品是其中的雕塑。最吸引人的便是东北角入口的雕塑喷泉,造型新颖,不落俗套,体现现代感。在公园的其他地方也布置了风格一致的雕塑。此外公园中的卫生设施也较安全、适用,也配

备了无障碍通道等设施(图A-16)。

(8)建筑物:

徐家汇公园一共保留了两处历史建筑,都很引人注目。一个是原大中华橡胶厂的烟囱高30余米,修饰后成为全园的空间主景、标志物,同时作为多条主园路的对景。另一个保留建筑是原中国唱片厂的法式别墅——小红楼,现为一家高档餐厅,位于公园北部,是南北向带状广场的对景。为了与这两建筑风格接近,公园内的其他建筑要与这一历史建筑相适宜,如泵站,变电站,厕所等建筑,在材料和造型上都进行了模仿,达到整体的和谐一致(图A-17)。

(9)交通

周边交通:除了肇嘉浜路为交通主干道很繁忙喧嚣外,其他三条道路都还比较安静。徐家汇公园的停车场位于公园的地下,其入口位置在肇嘉浜路一侧,出口位置在沿衡山路一侧。在公园周遍的四条道路上都安排了公交车站,同时徐家汇也设有地铁口,因此交通相当发达。从这一点来看其服务的半径应较大,尤其是节假日有许多从较远地方来此休闲的使用者。

公园内部的交通:公园道路全部为步行,四通八达,其中有三条穿插整个地块的主干道,一条就是贯穿东西的“观景天桥”长120m,一条是天平路入口延伸的林荫大道,另一条是以历史建筑为轴的贯穿南北的带状广场,它成为联系衡山路和肇嘉浜路的视觉通廊。三条道路交于地块的中心,将整个地块联系起来。整个公园的交通道路体现了立体化原则,地上、地面、地下都得到了应用(图A-18,A-19,A-20)。

(10)铺地:

供开展活动的大部分场地道路均采用较光滑平整的广场砖,其中,较大、较宽敞空间的铺地注意拼接的图案,采用了放射形的图案,使人们产生向心性,易于人们的聚集。其余只用于步行的公园小道则选用了小块青石砖,高低不平的增加了自然的气息,又解决了周边草地在雨天出现的易滑问题.此外儿童活动场地与篮球场的地面都是塑胶材质防止受伤。

观察后,我从专业角度结合使用者需求初步拟定以下几个问题:对徐家汇公园品质大致有何评价?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评价?使用者大致关注什么环境要素?其中何种要素得到的是积极还是消极的评价?就这些问题一共采访了10名使用者,结果统计如下(表A-3):

对公园的总体评价:其中积极评价要多于不满的评价,多数人对整个公园印象较好,认为其品质较高、绿化充足,整个环境幽雅、较吸引人。

3.研究设计

根据前文探索对城市公共空间使用后评价方法,本案例的研究采用这种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方法模式进行实验与验证。具体的方法技术选择包括两方面:一是利用问卷法进行研究,偏向于量化,其中也包括一小部分质化的开放式的访问问卷.二是利用行为观察、测量的方法进行研究,也包括量化与非量化部分,量化部分主要是在详细行为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观察,通过数量得到评价结果,本案例中主要采用工具有行为核查表与行为地图;质化的部分是较灵活的自然的以定性的方式观察和叙述行为内容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主要在探索性研究阶段进行。整个方法操作选用了多种异质性的量化与非量化的评价技术,具备有效性。但进行以上的操作前,必须进行其首要的基础工作——评价因素集的构建。

1).徐家汇公园评价因素集的构建

此案例的评价因素集的构建在探索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第三章提出的城市公

共空间普遍的评价因素集,同时以此公园的自身特点进行取舍和补充,提出案例的评价因素集(表A-4):

2).研究工具准备

(1)评价问卷设计

在构建评价因素集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工具的准备,首先是问卷调查研究。使用者通常会用形容词来评价公共空间,而不是直接打分,而语义差异法具有将形容词转化为数据的解释功能。因此本个案问卷采用SD量表法,从正向到负向分为5等,分别赋值-2,-1,0,1,2。问卷详见附录B:

(2)行为测量、观察工具

本个案的行为测量法选择的两个观察工具:一是行为核查表,统计行为发生的频次;二是行为地图。

①行为核查表设计

行为核查表主要观察行为的频数和分类资料(这里按活动类型分类)。记录包括观察时间、天气、活动等,其中活动分为正常性活动和异常性活动。正常性活动指休息、玩耍、文娱活动等等,异常性活动,如乱丢垃圾、在非允许的场地内踢足球等等。观察集中在公园的人流高峰时段进行。在进行具体行为观察时,首先进行了两个整天的观察,以分别发现工作日与周末人流的时间变化规律,以得出人流高峰期,为以后的观察提供准确性。

②行为地图设计

本案例行为地图的设计准备:(1)徐家汇公园的平面图,并记下环境特征,如出入口、建筑位置等等;(2)行为地图中的记录内容:用符号来表示行为类型,行为人的特征,行为的空间位置,发生频率,行为持续时间,行为与设计的关联,日期与天气;(3)动静行为分开观察记录;(4)观察时间选在高峰时段。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行为地图观察一共进行了三天,仍就选取高峰时段,共记录了10张行为地图。

4.实施阶段(数据收集与分析)——分析问题

1).问卷调查实施

问卷大部分采用研究者在徐家汇公园现场发放给使用者,填写完毕后收回,也有一小部分发放给去过徐家汇公园的被试者。由于人力有限,问卷一共发放50份,回收3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76%。被调查者情况统计于下表(表A-5):

从上表可以看出,对被调查对象的选择也注意了异质性,男女比例基本平均,各年龄阶层的使用者都有相对人数的选择,学历的调查也符合目前社会的情况,因此对提高整个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奠定了基础。

2).问卷分析

(1)公园现状的基本统计描述——平均值分析

下表反映了问卷中每个评价项目的平均值及标准偏差值(表A-6)。

从上面数据的直观表现可以看出(表A-6、图A-21),公众对公园的地区标志性、设计风格、整体尺度色彩、交通可达性、绿化总体印象、阳光以及空间感觉等这几方面评价很高,接近优秀,得分均高于1;其次,公园的氛围、布局和利用率,植物的选择和布局,活动空间的布置、及安全性,休憩设施的布置、地面铺装、信息指示系统、娱乐设施的安全性、以及设施的整体性和建筑形象的评价较好,得分都高于0.5;对公园的视线、停车、水体的设计、设施的造型和公共艺术的设计较为不满,得分均低于0.5;对娱乐设施的种类和数量和有顶活动空间的数量评价最差,得分均低于0分。总体评价得分为1.06,评价为较好,56个评价项目的平均值为0.7327,与总体评价较为接近,但这两个数据并不能够作为综合评价值,因为各评价因素有重要性上的差别。因此下面将进行评价因素的权重分析。

(2)相关分析:评价因素的权重分析——AHP层次分析

①构造评价因素层次结构:

本课题分为三个阶层:第一阶层即文章要解决的问题——徐家汇公园使用后评价;第二阶层为一级评价因素,是按物质层面划分为八个项目;第三阶层是二级评价因素,将八个项目按使用功能和视觉形象两方面分成56个小项目。由于人力和技术的限制,本课题因素权重分析主要集中在第二层次——即八个一级评价因素(图A-22)。

②比较结果

经过对问卷的统计决定评价因素的重要度排序:A—H再按照1—9标度法进行附值计算,结果如下(表A-7):

总而言之,整体环境品质因素最重要(53.1%),其次是自然因素(19.8%),再次是交通因素(12.5%)。对于56个二级评价因素,在问卷中也进行了一个简单的重要性调查,即在56个项目中选择5个使用者觉得最主要的因素号码,经

过统计,关于使用功能方面的因素占了47%,视觉形象因素占53%,几乎持平。

(3)开放式问卷补充:

开放式问卷主要有四个部分,前两个问题比较客观,后两个比较主观。调查统计结果如表所示(表A-8)。其中对于来公园的目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来休闲和运动的,说明了公园的风格和类型;对于选择的交通工具也主要是公交车和步行,这也说明徐家汇公园的吸引力比较强;被测者对设计的成功点评价较多,有48个频点,对设计的失败点评价较少,只有26个频点,有8个人甚至认为没有失败之处,说明使用者对徐家汇公园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最突出的成功之处是斜穿地块的景观天桥的设计,既丰富视觉景观,又丰富了空间层次,还便利了部分人抄近路的需求。但笔者观察由于桥面使用木材质,经历长久的日晒雨淋已经开始腐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木板之间的空隙不适宜穿高跟鞋的女性行走。总的说来整个公园给人绿树成荫、小桥流水、环境幽雅的感觉,在市中心有这样一个闹中取静的地方实在难人可贵。对于不足点,最突出的要属对水质的不满意,不清澈,对于周围的高品质环境来说一点都不相宜,也大大减弱了人们亲水的欲望。

总的来看,徐家汇公园的开放式问卷与前面的表格问卷答案倾向基本一致,且提供了更加具体的参考信息。

3).行为测量数据分析

整个行为测量过程历时两个星期,行为核查表与行为地图的数据收集各进行了一周。在整个进程的开始首先对工作日与节假日进行全天观察,以总结人流变化,得出人流高峰时段。下面两图表分别是对工作日与节假日各时间段活动人数的大致统计:徐家汇公园工作日活动人数变化图(图A-23):

由表可推出,工作日上午7:30-10:30,晚上18:30-20:30是人流较多的时候,中午11:00至下午14:30都是低潮时期。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时节,由于研究的时间正处夏季的7月,所以观察的结果与时节相适应,中午尤其炎热,所以使用者较少。由于研究时间的限制,我们暂时只能对夏季的情况进行调查。

徐家汇公园周末活动人数变化图(图A-24):

由表可推出,从整体上看,周末的曲线与工作日的曲线差别不大,人流仍集中在上午7:30-10:30,下午16:00-17:00,晚上19:00-20:30,中午11:00至下午14:00都是低潮时期。两者也略有不同,如在上午9:30—10:30段,下午15:00—17:00,周末人流会大大增加,主要因为周末上班族会来此公园游玩,多为年轻情侣。同样这些结论是对夏季的情况进行调查。以上分别是对公园的工作日与周末的人流情况调查,这里只是进行了活动者数量的统计,下面我们将通过行为核查表对具体的活动行为进行观察记录。

(1)行为核查表数据分析

首先,在7月23日之后的四个工作日当中的高峰时段,周末的两段与工作日有差别的时段利用行为核查表分别对使用者行为进行较为仔细的观察,具体数据总结于下表(表A-9)

上海城市调研报告 --上海近现代园林

上海近现代园林 引言: 中国园林是中国古代一种最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它不仅体现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技法,而且它包含了中国人传统文化追求以及景观设计的理论。另一方面,中国现代的公园依旧是人们重要的休闲场所之一,它应该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种发展,或者说是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设计原理的一种碰撞融合。以下我们将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对上海近现代的七处园林介绍,来探究上海近现代园林设计的方法变化。 1、外国建造时代——黄浦公园 黄浦公园建成于1868年8月,是上海最早建造的公园,经过多次改建。现在的黄浦公园东临黄浦江,北依苏州河,黄浦公园占地31亩,绿化面积10.92亩。当时的工部局工程师克拉克于同治1864年先后提交两份整治外滩和苏州河口岸线的报告。这一方案在1865年4月28日召开的租界纳税人年会上获得通过,1868年8月8日,公园正式对外国人开放。 2、两种的文化的交汇——徐园 徐园为清末民初上海私人花园对外开放者之一,对上海的戏剧和电影业有很大影响。抗日战争时,因火灾被毁。 外表上看徐园是一座西方建筑,但是当年的徐园是一座典型的中式园林。从正门进入徐园,迎面见到的便是一道环绕全园的长廊。门内朱栏间,有花台一座,台中植有参天石笋一柱,四周修竹数竿,颇具风韵。长廊地势起伏,呈波浪形,别具一格。廊边的栏杆与亭榭因势巧合,颇成章法。长廊自东西角向北延伸,再折向园西,然后复又朝南延伸。这个时代的园林正表现了中西方文化强烈的交汇。 3、苏联模式公园——上海动物园 1953年 10月,市政建设委员会决定在原新泾区高尔夫球场辟建一座文化休息公园,名为文化公园。1980年更名为上海动物园。园内建成了竹结构大门、五曲长廊、八角环廊、双檐气楼、六角亭、小方亭等建筑。 在规划设计中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如不同功能分区在总规划中的位置、各分区与园林景色的结合、适应新功能分区的构图方式等。这些中国古典的建筑以当时苏联公园的模式进行规划,可谓时代的结合品。 4、大地园林化与时代象征——长风公园 上海长风公园位于大渡河路189号,东邻华东师范大学,南近吴淞江(苏州

汉口江滩公园案例分析

汉口江滩公园案例分析 一、基本概况 1、前世今生 江滩的前世 长江浩浩,汉江蜿蜒。喧闹三镇, 因了两江千年流淌,而变得灵秀,变 得多姿多彩。在过去的江滩整治工程 中,只注重了防洪作用,而忽略了环 境功能,使江滩资源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成为了藏污纳垢之处。曾几何时,人们乘船游览武汉三镇,一边感叹上天对武汉人的眷爱,一边却惋惜江滩刺目的荒芜。 江滩的今生 2001年汉口长江江滩开始苏醒,仅仅几年时间,一座芳草萋萋,绿树成荫,集休闲娱乐防洪于一体的大型江滩公园出现在世人面前,成了武汉旅游新名片,随后汉江江滩,青山江滩,武昌江滩相继开建。今日,武昌江滩四期全面建成向市民开放,武汉两江四岸的江滩公园成为江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建设简史 汉口江滩公园上起武汉客运港,下至丹水池后湖船厂,全长7公里,分三期进行规划建设。

江滩改造一期从2001年11月开始进行吹填,整个整治工程预计于02年国庆节前竣工。整个工程从武汉客运港至粤汉码头长1.04公里,绿地面积14万平方米,以大面积绿化和滨江公共休闲活动空间为主,展 示城市景观。 江滩整治二期从粤汉码头至长江 二桥,2002年开始进行吹填。从武汉客 运港至长江二桥间的百万平方米江滩将 连为一体,面积相当于3个中山公园、8 个上海外滩。江滩用地70%用于绿化, 20%用于修建各种休闲娱乐设施,10% 建造亲水平台。于2003年9月28日对 市民开放,形成3.4公里长的“绿化滨江长廊”。 江滩三期将开工汉口江滩两头延伸,三期建成后,这条滨水绿化长廊将长达8.45公里,形成世界级的大型绿化广场。

二、格局分析 游览路线简图主要节点 江滩总体格局为“三区三带”。 三区:观光游览区、中心广场区和休闲活动区。 三带:滨江特色带、游憩林阴带、堤防观景带。 从天津入口广场至露天剧场为观江游览区,以黎黄陂路闸口拓宽30米,形成贯通的大广场为中心广场区,从中心广场至粤汉码头为休闲活动区。沿江大道与江滩车道之间为堤防观景带,车道与滨江步道之间为游憩林阴带,滨江步道以南为滨江特色带。另外,横向的滨江步道、林阴步道、堤上观景廊贯穿整个江滩。

徐家汇公园设计分析

徐家汇公园设计分析 徐家汇公园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徐家汇广场东侧,北起衡山路、南至肇嘉浜路、西临天平路、东近宛平路,占地面积约8公顷。徐家汇公园由加拿大W.A.A.合作公司与上海市园林设计院合作设计,以生态理论为指导,以绿为主,特别突出与原有徐家汇繁华商业圈以及衡山路殖民地时期的花园别墅风格的融合,是上海市公园设计的佳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徐家汇公园进行分析。 区位分析 徐家汇公园原址是大中华橡 胶厂、中国唱片厂和宛平路幼儿园, 位于徐家汇商圈人流密集处,徐家 汇地铁站及徐家汇商圈均位于二 十分钟步行圈内,交通可达性较高。 徐家汇范围内缺少大面积生态绿 化,周围居民和游人缺少一块日常 休息、游憩的场所。因此徐家汇公 园的定位便是满足区域功能,提升 图1 生态环境品质。 总体布局 徐家汇公园功能布局大致分为文化娱乐 区、亲水休闲区、儿童活动区、体育活动区、 模纹花园区和附属设施区等六大部分,整体布 局围绕中央的汇金湖水系及景观天桥一线展 开,而汇金湖一侧紧邻汇金百货商圈,需要满 足随商业活动而来的大量游人的游憩活动,因 此水系周边设计布局开阔,安排大量休息设施, 景观天桥引导游人穿过整个公园。沿此一线辐 图2

射展开有大量的树林绿化,充分满足生态调节功能,降低城市噪音,满足了游人居民的游憩功能。公园整体呈上海版图状,公园水系设计成黄浦江形状,特别是“黄浦江”上架设了“徐浦”、“卢浦”、“南浦”、“杨浦”4座“大桥”,以及湖面第一个弯道处的“豫园”景观,显示了公园人文景观设计的巧妙构思。 景观道路 (图3:公园主要道路与轴线) 徐家汇公园的景观道路布局结构不同于一般景观道路的环状结构、枝状结构、带状结构等结构形式,而是采用了不规则的网格结构,与城市道路结构相似。这种设计手法是为了与现场交通状况相适应:徐家汇公园处于人流密集区,为了满足人员集散和高峰期人流快速通过的需要,公园几个入口多设置在城市道路交汇处,园路系统也多与城市道路平行或垂直,并将不同入口连接,在公园中心,网格状道路由水系统一为一个整体。徐家汇公园园路充分满足游人通行需要,同时形式充满现代感。 景观道路的尺度同样有所考虑。在临近汇金 广场的公园西侧入口处,人流密集,沿景观道路 的亲水休闲区多设置较为开敞的公共空间并设置 休息设施,为游人集散和休憩提供条件。在临近 交通压力较小的衡山路、宛平路一侧,道路尺度 图4 较小,布局比较分散,有利于游人自由行走观景。

考察徐家汇公园800字作文

考察徐家汇公园800字作文 为了了解徐汇区新貌,学校安排了一次中队活动:考察徐家汇公园。 首先,我们参观了小红楼。我们列队来到了小红楼前,讲解员热情地为同学们介绍了这座漂亮的建筑物。这幢小红楼原来是1921年由法国人设计建造的法式小洋房,后来成为中国最早的一座唱片制作楼,也是东南亚地区最早的录音基地,三四十年代有不少大牌明星就是从这儿走红的。1982年,国家成立中国唱片总公司,这里还挂上了“中国唱片上海公司”的牌子呢!直到徐家汇绿地二期工程开工,唱片公司才被迫动迁,但是小红楼却被保留了下来,并且被装璜成了富有特色的西餐厅和酒吧,在外观上却依然保留着当年的韵味。 随后,我们来到了“海宝”雕像前,这胖嘟嘟的蓝色“海宝”就是20XX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你们知道吗?“海宝”这个名字朗朗上口,为“四海之宝”之意,他圆润的外型和醒目的色彩符合了中国民俗吉祥的寓意。瞧!他正张开热情的双臂,以自信的微笑欢迎着来自全球各地的朋友们! 我们又前往“汇金湖”,整个“汇金湖”被设计成黄浦江形状,在贯穿公园的湖上,架设了象征徐浦、卢浦、南浦、杨浦大桥的四座小桥,湖面上还架设了一座长约200米的景

观桥,桥面上人来人往。我们面对汇金湖背诵起了革命烈士周文雍写的《绝笔诗》,诗中表现了革命烈士为解放新中国不怕流血牺牲的英勇气魄。我深深地感受到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前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认真学习,长大后把祖国建设成为更加强大的国家。 远远的我们就看见了一座耸立云霄的烟囱,它原高28米,多年前是大中华橡胶厂的排烟设备,曾是中国民族工业起源的象征。如今它被保留了下来,并且增高了11米,设计人员还别出心裁地将“长高”部分的内部设计为布满光导纤维、外观镂空的“高帽子”,一旦通电,光导纤维发出的光亮透出外罩,就像是烟囱顶端冒出的白烟,弥漫整个夜空,非常好看! 最后,我们来到了“希望之泉”。 20XX年5月上海友好城市–法国马赛市政府送来的中法文化交流年的礼物–“希望之泉”大型雕塑,就被安放在喷泉后面,这道美丽的风景是中法两国人民友谊的见证! 这座美丽的“大氧吧”就座落在我们学校的对面,每天上学经过时,都能看见人们快乐地在她的怀抱中散步、说笑、和小动物们嬉戏……啊!美丽的徐家汇公园,你真是我们上海的一块明亮的大翡翠!

归读公园调查报告

梅州市归读公园调查报告目录 一、调查的基本概况 a.调查时间 b.调查地点 c.调查目的 二 、调查的基本内容 1、归读公园的现状分析 a.地理位置 b.规模大小 c.绿化情况 d.建筑理念 e.景观历史文化 2、文化亭 3、文化雕塑 4、植物品种与分布 三、总结

一、调查的基本概况 a.调查时间:2014年2月23日 b.调查地点:梅州市归读公园 c.调查目的:此次调查的目的为了能更好的了解景观设计,了解归读公园的人文历史脉络,植物分布情况,并给与整理,

1、归读公园的现状分析 公园规划建设理念是在满足市民休闲、健身、观景功能的基础上,以梅州读书文化、历史文化为主线,通过亭、阁、雕塑和建筑小品等展示近代梅州客家文化先贤的事迹和民俗风情。 公园的五个主题文化区,分别建造了一座造型各异、风格协调的景观亭和集饮茶休闲、文化展示、文化参与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将梅州崇文重教的客家传统融入其中,形成浓厚的读书文化氛围。五座景观亭分别以程旼、丁日昌、邹鲁、罗香林、李惠堂等五个梅州历史文化名人命名。五座园林建筑同样以梅州历史文化名人命名为逢甲书屋、芷湾翰墨、公度诗廊、剑英奕台、风眠画苑。

1、归读公园的现状分析 归读公园在广东省梅州市城区,位于梅城江南东片沿梅江西岸从东山大桥至马鞍山七孔闸之间,与对岸的东山教育基地遥相呼应。原来这一带是商业用地,梅州市委市政府为了彻底改善江南东片的人居环境,提升整个城市品位,斥资两亿多元,建成集生态、文化、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其名“归读”出自叶剑英元帅著名诗句“会当再奋十年斗,归读阴那梅水滨”,寄予梅州莘莘学子潜心读书、立志成才,客家四海乡贤归读故里的美好愿望。

公园调研报告

人的行为心理与公园设计分析 ——以焦作市龙源湖公园为例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公园建设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现代的公园设计更加关注人性化,强调人的活动与需求,主张依据人的活动需求与心理来进行公园的空间形态布局以及各种服务设施的设计。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人群的行为规律和环境心理,这样才能设计出以人为本,满足各种人群需求的高品质公园,本文以焦作市龙源湖公园为例,浅析了人的行为规律与环境心理在公园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行为心理环境心理公园设计龙源湖公园行为心理学主要是分析人的行为(包括经验、行动等)与相应的环境(包括物质的、社会和文化的)之间的相互关系,力图运用行为心理学的一些理论来研究人在场所中的活动及人们对环境的反映,从而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行为心理的研究是设计师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公园设计者不仅要抽象地关怀人, 更应该关怀具体的人,依据不同特点的 使用者,为他们创造满意的环境。 龙源湖公园为焦作市的一个综合性 公园,整个公园以龙源湖为中心,周边 设置有入口广场、大面积的草地、亲水 平台、雕塑小品、健身器材等各种游憩 场所和服务设施,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

不同需求,所以每天都吸引着大批市民在这里开展各种活动。 一、市民的行为、心理特点 1.1市民的心理特征 公园作为一个城市的公众开放场所,其容纳的人群具有大量性、复杂性等特点,不同的人群又有不同的心理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对公园里的人群进行分类,再对其心理特征进行分析。 公园里的人群按其年龄可分为老年人、中年人、青少年和儿童。老年人是公园使用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退休后有大量的可支配时间,他们到公园里来可以进行一些日常锻炼,也可以参加一些针对老年人举办的文艺活动;中年人平时忙于工作和家庭,所以会在闲暇时间和家人到公园里放松一下疲惫的身心;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心,又充满活力,对他们来说公园里优美的环境和开放性的空间都对他们充满了吸引力;儿童由于年龄较小,多是由家长带领着进行一些活动。 综合上述人群的不同心理需求,其共同点就是希望拥有一个令人愉快的、放松的场所,而公园里优美的环境,健全的游憩场所及服务设施,都很好地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1.2市民的行为规律 市民在公园里的行为活动按活动特征可分为独立性行为、群体性行为和公共性行为。 独立性行为是指人作为个体,与社会中的其他人群不联系而发生的活动。在公园中,主要体现为一个人单独在公园里进行的活动,

上海徐家汇公园植物名录

上海徐家汇公园植物目录表 序 号 名称科属拉丁名形态特征园林应用 1 龙柏柏科圆柏 属 Sabina chinensis 树皮呈深灰色,树干表面 有纵裂纹。树冠圆柱状。 叶全为鳞状叶沿枝条紧 密排列成十字对生。 由于树形优美,枝 叶碧绿青翠,所以 多被种植于庭园 作美化用途。 2 阔叶十 大功劳 小檗科十 大功劳属 Mahoniae Bealei 常绿灌木,羽状复叶互 生,叶柄基部扁宽抱茎; 小叶7~15,厚革质,广 卵形,先端渐尖成刺齿, 边缘反卷。 园林绿化点缀,庭 园角隅、山石、湖 畔孤植或丛植。树 桩盆景。 3 樱花李亚科李 属 Prunus serrulata 树皮紫褐色,平滑有光 泽,有横纹。叶互生,椭 圆形边缘有芒齿,表面深 绿色,有光泽,背面稍淡。 托叶披针状线形。 重要的园林观赏 树种,行道树。 4 水杉杉科水杉 属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 s 落叶乔木。树皮灰色或灰 褐色,条裂(大树);小枝 对生,下垂,枝的表皮层 常成片状剥落,侧生短 枝,叶条形。 是著名的庭院观 赏树。水杉可于公 园、庭院、草坪、 绿地中孤植,列植 或群植;风景林, 行道树。 5 悬铃木悬铃木科 悬铃木属 Platanus×acerif olia(Ait.)Willd. 高大的落叶乔木,具大型 而掌状裂的叶片,有长叶 柄,具叶柄下芽,果体藏 在膨大的叶柄基部,托叶 大,上部平展而张开,下 部鞘状。 城市绿化和行道 树 6 银杏银杏科银 杏属 Platanaceae 乔木,枝分长枝与短枝。 叶扇形,有长柄,在长枝 上螺旋状排列散生,在短 枝上成簇生状。种子核果 状,具长梗下垂 园林绿化的理想 树种,行道树,庭 院种植 7 青桐梧桐科梧 桐属 Firmiana simplex(L.)W.F .Wight 树皮青绿色,平滑。叶心 形,掌状3~5裂,裂片 三角形,顶端渐尖,基部 心形,两面略被短柔毛, 圆锥花序顶生,花淡黄绿 色;萼片条形,向外卷曲。 常用于园林观赏, 小区,园林,学校, 事业单位,工厂, 山坡、庭院、路边、 建筑物前。 8 白玉兰木兰科木 兰属 Magnolia denudata 落叶乔木,幼时树皮灰白 色,平滑少裂,老时则呈 深灰色,粗糙开裂。小枝 观花,行道树

青年公园案例分析

南京国际青年文化公园 南京国际青年文化体育公园,地处青奥村、青奥中心与连接江心洲的“南京眼”步行桥之间,长江三桥和长江隧道之间,南接绕城公路油坊桥,北接江心洲,南京滨江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用地面积约75.6公顷,呈T字型,具有“青奥”和“滨江”两大特色划分出堤内生态区,堤外娱乐区,中轴线文化区等3个主题功能区 方案总平面

公园总平面,和方案阶段还是有区别的

图标明了奥体中心、江山大街、青奥公园、滨江公园、绿博园及地铁交通的相对位置。图下面有公交、地铁路线说明。

公园入口,公园这样的入口有很多,是采取封闭式管理的 集市广场,右侧有张拉膜的广场空间 公园T的一“横”依江而建,北至河西大街、南至江宁水厂,位于滨江大道以西,长江夹江以东,沿江长度1788米,为市民提供四季步行近江观江的可能。T的一“竖”从油坊桥向西至过江步行桥。除了步行观景,两侧还设置了各四车道的机动车道。沿着一“竖”,从江山大街与江东中路交叉路口开始向西步行,然后再穿越公园的南区、北

区构成的一“横”,其中,北区有丰富的滨水活动空间,可以看到“南京眼步行桥,这是一座具有南京特色的大桥,上面架着五环标记和青奥运动项目标志,外观长得象一双大眼睛,这座桥连接市区与江心洲,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发现整个公园亮点纷呈、可谓一步一景,“慢行系统”贯穿全园。 站在江东中路江山大街路口向西望去,开阔的感觉油然而生:在远处青奥中心双塔楼和夹江步行桥的映衬下,长320米宽24米的镜池草坪绿意茵茵,这是高尔夫果岭常用的“百慕大”草,夏季种的是百慕大草,等到秋冬季节,百慕大草会发黄,将补种黑麦草,所以这片大草坪将四季常绿。同时脚感绵软舒适,市民可在草坪上散步、玩耍,完全不担心草坪会被“踩坏”。草坪两侧的石材护栏形成了可供休憩的长椅,路边排列着规整的银杏树阵。给市民带来更加斑斓的春天。春夏时节,两侧的银杏用挺拔的绿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深秋,不用再挤到市中心找“灿烂”,这里落英缤纷,可坐在树下的石阶上感受秋日私语。银杏大道的规模、面积,在南京市都是第一。草坪和银杏大道适合市民漫步,两侧也保留了双向八车道,便于机动车通行。

公园周边环境调查报告

公园周边环境调查报告 调研目的:通过对江苏省常州市西林公园景观进行实地调研,对主次入口,园路,小品建筑,公园水的形式,重要节点的植物群落,水岸等植物景观进行调查,同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直观感受,加强对景观设计的本质和内容的理解,从而有利于掌握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最后为建设美丽常州以及改善西林公园及其周边的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调研方法:实地考察;拍摄照片;收集资料;总结归纳 调研内容:西林公园区位、占地规模、周边环境、空间布局、交通组织及个景观要素。关键字:西林公园;景观要素;绿化植物; 在常州有名的公园有红梅公园、青枫公园、紫荆公园、西林公园等,这些公园为我们提供了平时休闲的场所,也愉悦了我们的身心。进入21世纪,在呼吁保护人类生活环境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对现代城市公园进行深入的研究,使人走向自然,融于自然。 区位分析: 常州西林公园位于常州城西,处于南童子河东北侧,北接梅庄路,南临学府路,西接林兴路,东靠玫瑰路,与南童子河一路相隔,地理位置优越,与城边及周边地区交通联系便捷,但该规划用地北面为东岱变电站,公园占地万平方米,

东北角规划停车场6250m2。大气、水质、噪声等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类功能区标准。 周围主要建筑分布: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林公园基本上被城市干道包围,其北部为梅庄路、靠近交通集团公司;东边为城市建设区等;南面为学府路;西边现为普通居民区。分析:西林公园选址以前是一个废弃的垃圾堆场,公园建设之前新建了卫生填埋区,对原先只采取简单环保措施的大量垃圾全部搬迁,新建卫生填埋区的渗沥液就近接入城市污水管网,填埋气体也将安全导排,并对原来的堆放场地进行了清理,变废地为宝地,最大限度的改善生态环境。西林公园拟建成华东地区规模最大、最全的桂花公园之一,并定位为一个综合性的公园,为常州西南区以及周围居住区的居民提供了一个娱乐休闲、放松心情,释放压力的去处,也成为金秋赏桂的绝佳去处。 布局模式:综合分析常州目前在建,已建公园,将该公园定位为城西南综合性公园,公园以桂花为主题,公园内的山体、水体、植物、建筑等景观都以“桂”冠名,谓之桂山、桂湖、桂陇、桂林、桂屿等,西林公园的布局模式采用极简主义手法,将公园内的入口水景,台地落水,景观构筑物,水上长提和水上栈道等,经过设计师反复提炼后的建筑符号,语言 表示,利用现代科技的新材料,金属构件结合自然木材,

上海徐家汇公园调研报告

上海市徐家汇公园调研报告 一、徐家汇公园简介 徐家汇公园地处繁华的上海市徐家汇城市副中心,是一座开放式公园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为8.47公顷,分三期实施建设:一期为原大中华橡胶厂地块,约为3.3公顷;二期是原中国唱片厂地块,约为3.7公顷;三期为宛平路周边旧居民住宅地块,约为1.47公顷。徐家汇公园的设计以生态理论为指导,以绿为主,特别突出与原有徐家汇繁华商业圈以及衡山路殖民地时期的花园别墅风格的融合。 图1徐家汇地理位置 徐家汇公园的建设开创了上海市中心城“三废”企业拔点和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的成功范例。其划设计方案采用向社会公开征集方式,由徐汇区人民政府、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上海市绿化管理局主办,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征集,从而选出最佳方案。这种形式当时在上海公园绿地建设中尚属首次。公园名字也是通过社会征集后定名为“徐家汇公园”。 二、公园景点 1)老城厢 老城厢以黄浦江的形状来勾勒,配合黄浦江缩影水系,在小河的环抱中划出一个旧上海的印象。其布局构思嵌入城市记忆元素,再加上位于上海县城内外交接的位置,在此处设置老城厢花园,并且用青砖铺地的小径给人以历史的感怀。 2)新一代 由美国著名雕塑家曼纽尔·卡博内尔(Manuel Carbonell)制作、授权的大型雕塑新一代,于2007年4月6日落址于本园。雕塑由法国知名人士柴立伟女

士等捐赠给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卡博内尔是世界著名雕塑家之一,雕塑新一代是大师1988年的作品,寓意新生命的诞生。 图2新一代 3)纪念烟囱 纪念烟囱原高28米,原为大中华橡胶厂的排烟设备,建于1926年。 徐家汇公园建造时,在烟囱表面包裹了一层类似纤维布的特殊材料,用以防蚀加固。并且将烟囱加高11米,在其顶部安装一个不锈钢锥状、镂空且内部布满光导纤维的新装置。 4)希望之泉 2005年5月16日,上海友好城市法国马赛市政府送来的中法文化交流年礼物—“希望之泉”大型雕塑,选定落址于此。雕塑高9米,宽6米,坐落在面积达240平方米的喷水池内。 雕塑造型宛若一本展开的书,上面有一页用不绣钢材料镂空的大树截面。雕塑前方下面有26根水柱,可组成3种不同的曲线型水幕。雕塑为1999年马赛建城2600周年纪念,由著名设计师贝尔纳·于埃设计。本雕塑是根据马赛市的同名雕塑,在上海特别复制的。 5中唱小红楼 该别墅位于公园中北部,始建于1921年,最初是“英商百代公司”的别墅,故又称“百代小楼”,后作为原中国唱片厂录音楼。其东侧有一矩形的欧式下沉花园,南侧保留了一株百年古樟。

上海园林景观实地案例考察推荐

原文地址:上海园林景观实地案例考察推荐作者:在水之洲 近期有同学问起想在上海参观的园林景观实地案例,这几年教学及设计实践之余,也算是跑遍上海滩,凡有新项目,一般会安排时间去看看,于是也积累了一些资料。这里先列出近50个公共及半公共景观项目,以公园为主,上海的广场项目不多,近年有一些街头小广场(以创智天地KIC街头为典型)的建设,反映了城市公共空间从宏大到小微,从粗放到精致的一种倾向。时间关系,项目及点评有待进一步补充,也欢迎各位感兴趣的朋友一起发表观点,讨论,增补。 作为园林景观专业在读的学生,考察一些好的建成环境,是必须的。这就像学画,先临摹,再写生,再创作。而考察案例现场就像写生。考察,注意是考察,不是走马观花的游园,随便看看。经典的案例建议分为几次或多角度去看: 首先,可以以纯游客的方式去直观地体验,看看有什么可看的,可玩的,自己投入其中,畅游一把,回过头可以回味自己喜欢的原因; 其次,可以以专业的角度,去看为什么这样做,怎么做的,用的什么材料,空间如何组织,游线如何安排,植栽如何搭配,竖向如何处理,与周围关系如何,分析其优劣,把握其奥妙; 再次,可以从管理运营的角度,去看看这些设施,那些项目,哪些人,还有什么需求没有满足,或者破坏的情况如何?高峰时如何?晚上怎么样?有没有什么死角和安全隐患? ... ... 我们是专业人士,一定要带着探寻的眼睛去看,必定有所收获。有了收获,要敢于分享,与同学,与朋友,面对面,网络空间,要交流,有交流才有提高,大家的角度肯定是不一样的,相互碰撞才有火花。 博文所列园林景观都是我自己去考察过的。有的如豫园,当年读书时自己去过,也带家人去过,后来再也没进去;有的如课植园,去年去看的牡丹亭园林版,完全是另一番意境;曾经在复兴公园K过歌,在后滩发现原生湿地,在东滩观过鸟,在佘山,上海唯一的一座高山,爬过山......说说你到过的公园及其故事吧~~~ (下述案例不断增补中~~) ?历史名园系列 ●豫园(市区)●秋霞圃(嘉定)●醉白池(松江)●古猗园(嘉定南翔)?●曲水 园(青浦)?●课植园(青浦朱家角)? ???滨江公园系列 ●外滩改造(2010版) ●徐汇滨江公园(英国PDR事务所概念设计,EDSA实施) ●南园公园(设计:同济建筑院) ●后滩公园(设计:土人)

城市景观项目案例解析

城市景观设计实践的几个案例分析 作者:俞孔坚凌世红李向华刘亦忻等来源:网络添加日期:10年12月10日基于对景观及景观设计的理解,"土人景观"多年来在不同尺度上的探讨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与技术,包括区域与新城镇,城市中心与街区,校园与科技园,居住社区,康体休闲地,风景区与保护地,生态基础设施,城市公园与绿地,场所与环境艺术,内容包括总体景观战略规划、总体空间规划,场地方案设计,场地施工设计等各个方面。同时将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结合在不同尺度的景观规划设计之中。以下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1、区域与新城镇景观规划案例:杭州钱塘新城概念规划 2、城市中心与街区设计案例:济南共青团团路广场设计 3、场所与环境艺术:都江堰广场(全国竞赛获奖和中标) 4、城市公园与绿地:中山歧江公园案例 杭州钱塘新城概念规划 1.规划目标与指导思想——21世纪的滨江新城 (1)规划目标与定位:21世纪的滨江新城 一个生态的城市——强调高效、节约、人与自然共生,维护自然过程与格局; 一个感性的城市——强调亲人、宜人、人的尺度、人的体验; 一个有内涵的城市——延续历史文脉,富于地方特色,显现场所精神;

一个生活的城市——方便、舒适、安全、健康; 一个旅游的城市——迷人的景色、崭新的风貌、富有特色的体验。 (2)本规划的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 为实现规划目标,本规划强调以下几大理论和指导思想: ①后工业时代的景观设计理念——强调天地——人——神的和谐 强调自然、生物、现代人的生活和历史文化的和谐。设计遵从自然,遵从文化。将大地景观格局与城市的整体布局相结合,将自然生态系统及多种生物引入人居环境,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同地方的历史与文化传统有机结合。 ②新城市主义的规划主线——强调社区的回归与可持续的城市 避免工业化国家已走过的老路,吸取郊区化和汽车化城市的教训,强调以方便。高效节约和舒适为特点的社区化城市有机结构,发展步行及公交系统,提倡节约化的土地利用和功能布局,强调生活——工作——娱乐的有机性. ③景观现象学的模式——强调场所精神,人的体验 吸取形式主义“城市美化”运动的教训,避免空洞的城市形式美化设计,强调场所精神的挖掘,为人的体验而设计。 ④景观生态途径——强调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与整体性 维护场地内山水格局及生命系统的有机整体性.通过绿色廊道及蓝色通道,形成完整的景观生态格局。 2.规划前期分析 (1)历史及文化过程 与水的过程及陆地的形成过程相适应,从西湖的形成,到杭州城市的扩张,都呈同心弧形式,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扩展,西湖是这些同心弧年轮圈的圆心。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钱江新城是历史的延续和必然,顺承了一条千百年来的历史文脉。以凤凰山为靠山,面临钱塘江的南宋古城遗址,以及目前残遗的历史古迹,包括白塔、六和塔、八卦田等都为新城区提供了宝贵的景观资源,应着重保护并充分利用,成为新城景观的有机部分。 (2)区域发展战略与“井”字形 交通骨架 杭州市作为风景旅游城市的性质及对西湖的保护要求,决定了现有城市发展的局限性,因此,向钱塘江两岸发展的战略转移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从区域发展和大都市形成的机制来看,萧山市的发展与杭州市的扩展,最终使钱塘江两岸成为一个大都市圈的核心带,使钱

国内外著名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国内外著名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华夏园林网2010-02-25浏览量5588 化腐朽为神奇: xxxx公园的场地与材料再生于再用 中山岐江公园在粤中造船厂旧址上建设,占地11公顷,从1953年到1999年,走过了由发展壮大到消亡的简短却可歌可泣的历程。本案例以产业旧址历史地段的再利用为主旨,对产业旧址及构筑物和机器的采用了多种利用方式,在此基础上了新的设计形式,并由此引发对生态设计概念的理解(俞孔坚,2001;俞孔坚庞伟,2002,2003; Pudua,2003)。 (1)保留: 尊重没有设计师的设计 良好的景观不是职业设计师的凭空创造,它们经历时间而发展,创造良好而富有含意的环境的上策是保留过去的遗留。作为一个有近半个世纪历史的旧船厂遗址,过去留下的东西很多: 从自然元素上讲,场地上有水体,有许多古榕树和发育良好的地带性植物群落,以及与之互相适应的生境和土壤条件。从人文元素上讲,场地上有多个不同时代船坞、厂房、水塔、烟囱、龙门吊、铁轨、变压器及各种机器,甚至水边的护岸,厂房墙壁上的“抓革命,促生产”的语录。正是这些“东西”渲染了场所的氛围。 公园设计组对所有这些“东西”,以及整个场地,都逐一进行测量,编号和拍摄,研究其保留的可能性: 包括自然系统和元素的保留,水体和部分驳岸都基本保留原来形式,全部古树都保留在场地中,为了保留江边十多株古榕,同时要满足水利防洪对过水断面的要求,而开设支渠,形成榕树岛;构筑物的保留和再利用:

两个分别反映不同时代的钢结构和水泥框架船坞被原地保留,一个红砖烟囱和两个水塔,也就地保留,并结合中在场地设计之中。机器的保留和再利用: 大型的龙门吊和变压器,许多机器被结合在场地设计之中,成为丰富场所体验的重要景观元素。 (2)改变: 再利用 原有场地的“设计”必竟只反映过去人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当时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从艺术性来将,还需加以提炼,与现代人的欲望和功能需求有一定距离。所以,有必要对原有形式和场地进行改变或修饰。通过增与减的设计,在原有“设计”基础上产生新的形式,其目的是能更艺术化地再现原址的生活和工作情景,更戏剧化地讲述场地的故事,和更诗化地揭示场所的精神。同时,更充分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和欲望。岐江公园中几个典型的加法和减法设计包括: 旧水塔的利用和改造;烟囱与龙门吊的再利用,船坞的再利用,机器肢体的再利用。 除了大量机器经艺术和工艺修饰而被完整地保留外,大部分机器都选取部分机体保留,并结合在一定的场景之中。一方面是为了儿童的安全考虑,另一方面则试图使其更具有经提炼和抽象后的艺术效果。 (3)再生设计 原场地内的材料,包括钢材、乡土物种等,都可以通过加工和在设计,而体现为一种新的景观、满足新的功能。经过再生设计后的钢被用做铺地材料,乡土野草成为美丽的景观元素。甚至场地的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也通过诸如“红盒子”的设计,而再现。 xx公园注释了一个完整的生态设计概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