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城市综合性公园座椅规模调查研究_李冰

上海城市综合性公园座椅规模调查研究_李冰

上海城市综合性公园座椅规模调查研究_李冰
上海城市综合性公园座椅规模调查研究_李冰

最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与公众参与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与公众参与 摘要:我国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公众参与。提出设计应由领导者、设计者、公众共同来完成,从而使设计更加完美。根据我国国情,公众参与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应采取大众传媒发布信息,召开公众座谈会、专家咨询和审查会,邀请公众代表参与规划设计,公示设计图纸和模型等方法。 关键字:城市公园;公众参与;规划设计 随着人们对自己周围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趋势和方向不断发展变化, 以设计师和领导的决策为主导的设计过程已经在削弱,趋向于注重使用者的需求,因为场所或景观不仅是让人参观的,而是供人使用、让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所以,设计者就应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才会迎合公众的需求。而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推行“公众参与”性设计就显得更为重要,也具有绝对广泛的应用前景。 1、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充斥着简单化的功能空间,一些虽经刻意处理,但不免陷入图案式的平面安排与雕塑式的体量表现中,新的外貌掩盖了地方风格,过于追求建筑形式的“美”,而忘却了使用者的实际需要,较少有使用者的行为和生活介入,因此得不到使用者的认同,当然也就达不到设计的最终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意图不被公众理解 设计者做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时往往只是考虑使用者的需求而并没有让使用者参与到设计中来,这两者是不可真正替换的。但是,使用者往往不够了解或根本不

理解设计师对外部环境如景点、小品等建筑的设计意图,难免产生与设计意图相悖的使用行为,即误用环境。最典型、也最为大家所熟悉的例子是美国学者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在《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一书中所举的例子'在某公园的入口处,设计者设计了一组照明灯具。其外型与垃圾箱相似,而导致大多数使用者仅凭第一印象。就将废弃物往其半圆形开口里扔。这是设计师有意给使用者一个错误的功能印象所产生的结果。 上例是有意设计的,但现实的生活中不少设计是无意识的,却带来了与设计相悖的效应。如不少的城市住区外部环境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人们休息、休闲、对话的空间设置或合理的位置,而使得人们不得不在外部环境中的小品、景点或踏步上坐下休息或对话。大多数设计者即使在设计时注重了公众的参与,但也仅是采用问卷的形式,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公众参与。如深圳市中心公园设计,在调查公园的使用情况时发现,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公众的参与,公众使用起来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座凳的材质、朝向等小问题,以及功能分区划分不准等大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在设计中有公众的参与,就可以避免了。设计师在做设计时想当然地认为使用者喜欢什么,而不是亲自询问他们。因为缺少了公众参与的环节,既使考虑到了人们的一些需求,但有时还会脱节,对应不上,因为使用者和设计者之间不存在可替换的真实体验。这时就需要征求公众的意见,即公众参与到设计中,以避免使用时出现问题,也使设计更加合理、完善。 2、公众参与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必要性 我国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过程基本上是封闭的,不对外的,这种运作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一种开放、透明度高的模式来取代它,使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工作从封闭走向开放,使其更加成熟。从某种意义上讲,设计过程是

城市综合性公园任务书

青口中央公园规划设计任务书 (城市规划1101、1102) 一、教学目的 1、通过理论讲授与课程设计实践,掌握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容、程序和方法; 2、了解城市公园调查研究、立论思考的综合设计能力。 3、熟悉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成果容、图纸表达和说明书撰写的能力; 二、设计容与要求 1、完成公园的总体布局方案设计,包括总平面设计、专项规划设计。 2、计算公园的游人容量,配置相应的各种设施类型与用地面积和用地比例。 3、通过草图构思、三维模型制作分析、电脑软件的运用完成对公园总体空间布局方案的推敲与论证。 4、完成公园序列空间节点详细设计图纸。 5、完成设计说明书。 三、场地概况 青口中央公园位于市青口镇中心区域,北临新城路,南靠324国道及福厦公路,西接青口体育馆、戴姆勒汽车,东近镇政府及京福高速立交,占地面积约14公顷。(见附图) 四、设计任务及成果要求

(一)市相关案例调研 详见附录2调研任务书。 (二)设计图纸、说明书 1.总体布局与相关专项设计图(除特殊注明,其它比例不限) (1)规划分析图:含区位、功能分区、景观结构、视线分析图其他表达主题的构思过程、理念的传达、用地功能的关系等的构思草图(可用多个图表达)。 (2)总平面图(1:1000) (3)总体鸟瞰图 (4)道路系统规划图 (5)景点游赏组织规划图 (6)竖向规划图(含场地剖面) (7)配套设施规划图 (8)综合防灾规划图 (9)植物景观规划 2、序列空间节点详细设计图 (1)序列空间节点放大平面图:选两处以上连续的序列空间节点(具有特色性或重要位置区域),比例为1:200-1:500 (2)重要节点透视图或小品设计图:6个 3、设计说明书 说明书格式及容参考《风景园林景观工程设计编制深度规定》之2.2设计说明容,包括项目概况、现状分析、设计依据、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总体构思和布局、专项规划(竖向设计、道路交通设计、景点游线组织、绿化规划等)、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2040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 编者按:创新、生态、人文!响应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展望2040年,上海将成为一座怎样的城市?目前正在编制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已经形成了一些初步设想。下面我们节选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的部分内容为您一一展现。 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 Striving for the Excellent Global City 城市愿景: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一座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城市性质: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的基础上,到2040年将上海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1、城市目标 The Primary Objective 1.1更具竞争力:一座繁荣创新之城GlobalCompetitiveness: a City of Prosperity and Innovation 以建设国际经济、金融中心为支撑,以建设国际贸易、航运中心为基础,以建设自由贸易区为契机,提升上海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和影响力,建立上海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领先地位。 进一步提升上海作为国际门户和国家交通枢纽的功能,强化综合交通的服务能力,提高对内对外两个扇面的辐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上海在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支点作用,更好地促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 聚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集聚创新资源,吸引创新人才,建立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使上海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重要枢纽和主要科技策源地之一,并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城市的全面创新。 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生活、出行、交流交往模式,促进城市生活的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智能化和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建设高效互联的智慧城市。 打造新型产业体系和良好创新体系,充分发掘传统行业、创新经济的增长潜力,实现经济多样化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建设适合各类人才成长创业的宜业城市。

城市公园的设计.

一、综合公园规划 1、规划布局形式 1)规则式布局。在全园的构图形式上强调轴线对称,多用几何形体,比较整齐、庄严、雄伟、开朗。如北京中山公园。 2)自然式布局。完全结合自然地形、建筑、树木的现状、环境条件和美观与功能的需要灵活布置。可有主题与重点,无一定的几何图形。 3)混合式布局。根据公园不同地段的情况,分别采用规则式或自然式布局形式,以取得不同的景园效果。 2、功能分区及绿化设计 1)文化娱乐区。公园中的“闹”区,是人流较为集中的地方,园中建筑多集中于此。设计时应避免区内各项活动的相互干扰,可利用树木、山石、土丘等加以隔离。文化娱乐设施应有良好的绿化条件,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尽可能利用地形、地貌特点,创造出景观优美、环境舒适、投资少、效果好的景区景点。 2)安静休息区。公园中占地面积最大,可根据地形分散设置,选择有大片的风景林地、较为复杂的地形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山、谷、河、湖、泉等)。区内园林建筑和小品的布局宜分散,密度要合理,体量不易过大,应亲切宜人,色彩宜淡雅不宜华丽。 3)儿童活动区。公园中专供儿童游戏娱乐的区域,相对独立,不可与成人活动区混在一起,位置应尽量远离城市干道,避免汽车尾气和噪声的污染。区内建筑、设施的造型和色彩应符合儿童的心理,色彩艳丽,形象逼真。区内应以广场、草坪、缓坡为主,不宜有容易发生危险的假山、铁丝网等伤害性景观。 二、动物园规划 1、规划布局形式 1)自然式布局。利用动物园用地范围内的地形、地势,模仿动物各种生存的自然环境,在其中布置各类动物的笼舍,是较为理想的方式。如杭州动物园利用地形、地势布置动物笼舍,创造出模拟各种自然景观的意境。 2)建筑式布局。在用地范围内,用一系列的笼舍建筑组成动物展览区,自然绿化面积少。这种布局形势一般在小城市,动物品种数量不多情况下采用。 3)混合式布局。根据动物园不同地段的情况,分别采用自然式或建筑式布局形式,如北京动物园。 2、绿化设计 动物园的绿化设计从总体上将要以创造适合于动物生活的环境为主要目的,仿造各种动物的自然生活环境,解决异地动物生态环境的创造与模拟,如可在狮虎山园内多植松树,熊猫展区多栽竹子等。同时动物园的动物展览区绿化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创造适合动物生活的绿色环境和植物景观。适合动物生活的环境包括遮荫、防风沙、隔离不同动物间的视线等;创造动物野生环境的植物景观,以增加展出的真实感和科学性。如北京动物园采用代用树种的方法,用适应北京地区生长的合欢,代替我国南方的凤凰木,用青桐代替产于热带的梧桐科苹婆属植物。 2)不能造成动物逃逸。如在攀援能力较强的动物活动场地内植树,要防治动物沿树木攀登逃逸。 3)有利于卫生防护隔离。隔离一些动物发出的噪音和异味,避免相互影响和影响外部环境。 4)植物品种的选择。应有利于展现、模拟动物原产区的自然景观。 5)动物运动范围内植物品种的选择。应种植无毒、无刺、生长力强、少病虫害的慢生树种。尽管野生动物本能地具有识别有毒植物的能力,但也要注意植物的配置。北京动物园就曾发生过熊猫误食国槐种子而引起腹泻的事故。 6)在动物笼舍、动物运动场地内种植的植物应考虑保护植物的措施。 - 三、植物园规划 1、植物园的类型 植物园按其性质可分为综合性植物园、专业性植物园。 1)综合性植物园。是指其兼备多种职能,即科研、游览、科普及生产的规模较大的植物园。目前,我国这类植物园有归科学系统,以科研为主结合其他功能的,如北京植物园(南园)、南京中山植物园、庐山植物园、武汉植物园、华南植物园、贵州植物园、昆明植物园、西双版纳植物园等。有归园林系统,以观光游览为主,结合科研、科普和生产的,如北京植物园(北园)、上海植物园、青岛植物园、杭州植物园、厦门植物园、深圳仙湖植物园等。

塘沽郊野公园规划设计说明

塘沽郊野公园规划设计说明 (该设计方案均在天津市规划院中完成并属于实际实践项目)项目名称: “绿野沽城”塘沽郊野公园设计 项目区位分析: 该规划区域为东至京山铁路,西至塘汉路,南至北环铁路,北至杨北公路,总面积为25.9平方公里。起步区用地面积:8.2平方公里 郊野公园一期建设: 一期依托现状芦苇和森林资源,集中打造森林公园和核心生态区域,配套修建荷花淀和观鸟亭等设施;结合现状土路修筑官港湖北路和森林公园路串联各景观节点,同时新植树林30公顷。一期初步形成954公顷的郊野公园。一期新增建设用地60公顷。一期集中在现状树林北侧新植树林30公顷,扩大原有种植规模,并将林地引向水岸。 郊野公园二期建设: 二期结合旅游配套和地产开发,集中打造南湖千米堤区域。新植树林80公顷。结合一期道路修筑南湖环路串联各景观节点。在一期的基础上扩充222公顷,二期形成1176公顷的郊野公园。二期新增建设用地37公顷。 郊野公园三期建设: 三期搬迁外围厂房,同时新植大面积树林240公顷,三期增加建

设用地43公顷。三期完成后形成1600公顷的郊野公园。 植栽统计: 片林: 491公顷,乔木54万株林网: 312公顷,乔木11万株补植: 685公顷,乔木15万株种植乔木80万株 乔木:河南桧、北京桧、桧柏、龙柏、蜀桧等、毛白杨、白蜡、刺槐、国槐、火炬树、栾树、香花槐、合欢、竹柳、垂柳、绦柳、馒头柳、臭椿、千头椿、红叶椿、美国白蜡、构树、青桐、泡桐、柿树、苹果树、枣树、山杏、山楂、金叶槐、金叶榆、金枝槐、红花洋槐、速生法桐、法桐、五角枫、杜梨、紫玉兰、白玉兰、丝绵木、杜仲等;花灌木:山桃、金银木、红碧桃、白碧桃、樱花、白丁香、紫丁香、花石榴、紫叶矮樱、紫叶李、黄刺玫、木槿、紫薇、连翘、棣棠、红瑞木、猥实、珍珠梅、平枝栒子、紫穗槐、红王子锦带、西府海棠、垂丝海棠、绣线菊、紫荆、天目琼花、柽柳、毛樱桃、太平花、胡枝子等; 地被:金叶莸、金叶女贞、紫叶小檗、品种月季、丰花月季、地被月季、黄花美人蕉、红花美人蕉、宿根天人菊、波斯菊、金光菊、黑心菊、大花金鸡菊、八宝景天、矮景天、费菜、千叶蓍、大花秋葵、美国紫苑、射干、鸢尾、虞美人、蜀葵、大花萱草、金娃娃萱草、酢酱草、二月兰、马蔺、松果菊、大滨菊、鼠尾草、玉带草狼尾草、大麦草、白晶菊、砂地柏、铺地柏等; 水生植物:水葱、香蒲、黄菖蒲、千屈菜、水生美人蕉、花叶芦竹、菖蒲、红廖、水蓼、红毛稗子、凤眼莲、睡莲、芦苇、荻、荷花等;

公园规划设计规范

公园设计规范2007-11-05 21:41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一节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第2.1.1条进行公园设计,首先要确保城市绿地按规划所要求的面积实现,公园的用地范围即不能超出规划范围线,更不得被任何非公园设施占用或变相占用,缩小用地范围服务;服务对象:市外旅游者、本市居民或者居民中的老人、儿童、盲人等。然后确定公园的内容,做到符合整体需要,满足居民各种爱好与不同闲暇时间的游憩要求。所以必须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如没有已经批准的城市规划或绿地系统规划,应与相应部门协商确定。 第2.1.2条为方便广大游人使用与美化市容,市、区级公园应沿城市主、次路或支路的红线设置,条件不允许时,应设通道解决主要出入口的交通。主要出入口指游人流量大的出入口。 第2.1.3条用工程措施处理好公园与城市道路规划标高的关系,避免因有不适当的高差而造成地表迳流污染或影响城市道路与公园的景观。 第2.1.4条市、区级公园各个方向出入口的游人流量与附近公交车设站点位置、附近人口密度及城市道路的客流量密切相关,所以公园出入口位置的确定需要考虑这些条件。主要出入口前设置集散广场,就是为了避免大股游人出入时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并确保游人安全。 第2.1.5条公园内沿城市道路或水系部分的土山高度及形状,植物配置,园林建筑,围墙或栏杆、园门等的高度、体量、色彩等都应与所在地段城市风貌谐调。 第2.1.6条为保证游人与架空线的安全,在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不应设计供居民游憩的公园。公园与通道相邻可设标志或栏杆与其分开。 第2.1.7条在公园用地上已有城市架空或地下管线(除高压输配电以外),可参照第三章第四节有关条款处理。管线与公园同时建设的配合,按本条款规定。由于城市市政管线的管径一舰都大于公园内的管线管径,对位于树木下部的管线,不避免影响树木正常生长,埋深必须在树根分布区以下。保护性措施就是要求种种管线不得经常返修与渗入灌溉水。 第二节内容与规模 第2.2.1条公园类型就是指:综合性公园、儿童公园、植物园、动物园、或街旁游园等等。其内容应与类型一致。无论哪种类型的公园都有应有足够的绿化,否则不能称为公园。 第2.2.2条一般城市都有一个到几个综合性公园,内容丰富但公园内不应设置专业性体育设施,以免变成体育场用地,混淆城市用地性质,减少城市绿地面积;

综合性公园设计要求

精心整理 综合性公园 一、?综合性公园的定义 ???? 综合性公园是城市公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它不仅为城市提供大面积的绿地,而且具有丰富的户外游憩活动内容,适合于各种年龄和职业的城市居民进行一日或半日的游赏活动。它是群众性的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场所,并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社会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二、?综合性公园的分类 根据我国的分类标准,综合性公园在城市中按其服务范围可分为两类: ??(一)、市级公园 ???服务对象是全市居民,是全市公园绿地中面积较大,活动内容丰富和设施最完善的园地。用地面积随全市居民总人数的多少而不同,在中、小城市社一到两处,其服务半径约2-3公里,步行约30-50分钟可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约10-20分钟可达。 ??(二)、区级公园 ???在较大的城市中,服务对象是一个行政区的居民,其用地属全市性公园绿地的一部分。区级公园的面积按该区居民的人数而定,园内应有较丰富的内容和设施。其服务半径约1-1.5公里,步行约10-15分钟可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约10-15分钟可达。 三、?综合性公园的功能 综合性公园除具有绿地的一般作用外,对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方面的功能更为突出。

??(一)、政治文化方面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介绍时事新闻,举办节日游园活动,为集体活动尤其少年、青年及老年人组织活动提供合适的场所。 ??(二)、游乐休憩方面 ???全面照顾到各年龄段、职业、爱好、习惯等的不同要求,设置游览、娱乐、休息设施,适应人们的游乐、休憩需要。 ??(三)、科普教育方面 ???宣传科学教育成果,普及生态知识及生物知识,通过公园中各组成要素潜移默化地影响游人,寓教于游,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 ??? 四、?综合性公园的面积与位置 (一)、面积 ???按综合性公园的任务需要有较多的活动内容和设施,故用地需要有较大的面积,一般不少于10 ha,在节日和假日里,游人的容量约为服务范围居民人数的15% -20%,每个游人在公园中的活动面积约为10-15平方米。 ???综合性公园的面积还和城市的规模、性质、用地条件、气候、绿化状况及公园在城市中的位置与作用等因素全面考虑来确定。 ??(二)、位置 ???综合性公园在城市中的位置,应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中确定。在城市规划设计时,应结合河湖系统、道路系统及生活居住地的规划综合考虑。 ???五、?综合性公园的分区分类 ??? 公园分区各国的情况都不一样,出发点也不相同,有的按游人的年龄(儿童、青少年、中、老年),有的按不同的植物分类(温室区、丛林区、草坪区),有的

郑州市郊野公园专项规划(2018-2035)

郑州市郊野公园专项规划(2018-2035) 1、项目背景 为落实中央生态文明战略、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实现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解决市民亲近自然和游憩休闲需求,迫切需要研究以郊野公园为主的大型游憩空间,以指导下一阶段公园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2018年3月,我局组织编制《郑州市郊野公园专项规划(2018-2035)》,该规划于2019年5月6日经郑州市人民政府批复。 《郑州市郊野公园专项规划(2018-2035)》是从全域范围内系统性研究解析郑州都市区生态空间,对以郊野公园为核心的大型生态游憩空间进行体系构建,对郊野公园进行布局和选址规划,明确各郊野公园功能、规模和建设要求,制定建设时序和实施策略。 2、规划范围与期限 本次规划范围为郑州市域,总面积7446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为2018-2035年,其中近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5年。 3、规划目标 规划总体目标为复合郊野创新示范公园城市。 规划按照全域城乡一体的绿地建设要求,对接都市区风景游憩体系,综合确定郊野公园的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近期至2020年,结合现有的风景游憩绿地,新增建设郊野公园,构建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四类风景游憩空间,规划期末,应全面建成以郊野公园为主导的风景游憩空间,形成生态郊野、多彩郊野、诗意郊野的复合郊野系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田园都市、公园城市,风景游憩空间与都市区国家中心城市目标相匹配。 4、功能定位

郊野公园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示范之区”和“休闲旅游、创新发展的服务之区”。 以郊野公园建设为路径,形成“都市郊野、融合发展的城乡治理系统”和“山水田园、内涵发展的风貌提升系统”。通过郊野公园的建设,促进城郊地区进行风貌提升和城乡治理,最终形成“无序的城乡结合部”到“具有诗意的郊野绿色空间”的转变。 5、大郊野游憩空间体系规划 (1)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河一山大生态、三带一环大郊野”的大郊野游憩结构。 一河一山大生态:黄河、嵩山为郑州市生态资源本底,规划应整合现状资源,形成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新增郊野公园三类风景游憩用地,构建郑州都市区范围内大生态基底。 三带一环大郊野:依托现状的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游憩绿地,结合规划新建的郊野公园,共同构建“三带一环”的都市区大郊野游憩空间格局。三带一环包括黄河生态文化游憩带、嵩山-浮戏山历史文化游憩带、大熊山-具茨山生态休闲发展带、环城近郊休闲游憩环。 (2)体系布局 规划最终形成61个大郊野游憩空间,包括1个湿地公园、4个风景名胜区、13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和43个新增郊野公园。 6、郊野公园体系和布局规划 (1)郊野公园规模控制 郑州市郊野公园按照小型、中型、大型进行控制。其中小型郊野公园面积为50-500公顷,中型郊野公园面积为500-2000公顷,大型郊野公园面积为2000公顷以上。 (2)郊野公园规划类型 根据郑州市现有的景观资源,按照景观特色对郊野公园分型分

综合性公园设计要求

综合性公园 一、综合性公园的定义 综合性公园是城市公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它不仅为城市提供大面积的绿地,而且具有丰富的户外游憩活动内容,适合于各种年龄和职业的城市居民进行一日或半日的游赏活动。它是群众性的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场所,并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社会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综合性公园的分类 根据我国的分类标准,综合性公园在城市中按其服务范围可分为两类: (一)、市级公园 服务对象是全市居民,是全市公园绿地中面积较大,活动内容丰富和设施最完善的园地。用地面积随全市居民总人数的多少而不同,在中、小城市社一到两处,其服务半径约2-3公里,步行约30-50分钟可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约10-20分钟可达。 (二)、区级公园 在较大的城市中,服务对象是一个行政区的居民,其用地属全市性公园绿地的一部分。区级公园的面积按该区居民的人数而定,园内应有较丰富的内容和设施。其服务半径约1-1.5公里,步行约10-15分钟可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约10-15分钟可达。 三、综合性公园的功能 综合性公园除具有绿地的一般作用外,对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方面的功能更为突出。 (一)、政治文化方面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介绍时事新闻,举办节日游园活动,为集体活动尤其少年、青年及老年人组织活动提供合适的场所。 (二)、游乐休憩方面 全面照顾到各年龄段、职业、爱好、习惯等的不同要求,设置游览、娱乐、休息设施,适应人们的游乐、休憩需要。 (三)、科普教育方面 宣传科学教育成果,普及生态知识及生物知识,通过公园中各组成要素潜移默化地影响游人,寓教于游,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 四、综合性公园的面积与位置

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doc 11页)

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doc 11页)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关于印发 《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规定(试行)》的通知 沪规划(2007)1107号 各区(县)规划局、各派出机构: 为了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完善规划管理体制机制,提高规划管理效能,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方案的编制与审批,根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等有关规定,我局制定了《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规划管理规定(试行)》,经2007年8月24日局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自2007年11月1日起试行。 此前我局发布的文件中涉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的规划管理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执行中如有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局。

二○○七年十月二十三日 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规定(试行) 第一条(目的与依据) 为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的编制与审批,保障城市规划有效实施,根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原则与适用) 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本市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法定依据,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整。 凡因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单元规划等上位规划发生重大变更,或者因设立重大建设项目,确需对已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功能或总体布局等产生调整的,按照法定程序修编控制性详细规划,并报原审批部门审

批。 因本规定第三条所列情形而确需对已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局部调整的,必须按照规划合理、程序规范和信息公开的原则,按本规定的相关程序和要求执行。 第三条(定义) 因相关的专业系统规划、专项规划(含控制线规划)或因建设项目其它规划实施条件发生变化,导致已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部分规划控制线、局部地块用地性质等强制性控制指标调整的,属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 因重要地区编制城市设计或修建性详细规划确需对已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作局部调整,经本规定第五条规定的程序认定后方可进行。 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分为技术性局部调整和一般性局部调整。 (一)以下情形可以认定为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性局部调整: 1、符合城市规划导向、满足地区功能发展要求以及用地性质兼容性规定等要求的规划用地性质、用地布局或地块边界的调整。 (1)住宅用地调整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共绿地的;

1、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txt蜜蜂整日忙碌,受到赞扬;蚊子不停奔波,人见人打。多么忙不重要,为什么忙才重要。1、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充斥着简单化的功能空间,一些虽经刻意处理,但不免陷入图案式的平面安排与雕塑式的体量表现中,新的外貌掩盖了地方风格,过于追求建筑形式的“美”,而忘却了使用者的实际需要,较少有使用者的行为和生活介入,因此得不到使用者的认同,当然也就达不到设计的最终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意图不被公众理解 设计者做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时往往只是考虑使用者的需求而并没有让使用者参与到设计中来,这两者是不可真正替换的。但是,使用者往往不够了解或根本不理解设计师对外部环境如景点、小品等建筑的设计意图,难免产生与设计意图相悖的使用行为,即误用环境。最典型、也最为大家所熟悉的例子是美国学者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在《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一书中所举的例子'在某公园的入口处,设计者设计了一组照明灯具。其外型与垃圾箱相似,而导致大多数使用者仅凭第一印象。就将废弃物往其半圆形开口里扔。这是设计师有意给使用者一个错误的功能印象所产生的结果。 上例是有意设计的,但现实的生活中不少设计是无意识的,却带来了与设计相悖的效应。如不少的城市住区外部环境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人们休息、休闲、对话的空间设置或合理的位置,而使得人们不得不在外部环境中的小品、景点或踏步上坐下休息或对话。 1.2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过程中没有公众的身影 大多数设计者即使在设计时注重了公众的参与,但也仅是采用问卷的形式,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公众参与。如深圳市中心公园设计,在调查公园的使用情况时发现,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公众的参与,公众使用起来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座凳的材质、朝向等小问题,以及功能分区划分不准等大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在设计中有公众的参与,

城市综合性公园景观设计研究32

城市综合性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环境的恶化,以及人们对于休闲游憩的需求与 日俱增,城市的生态园林环境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综合性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 绿肺,是城市生态园林环境的重要体现。因此,城市区域的园林景观建设开始受 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综合性公园作为城市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 设计不仅会影响城市整体景观效果,还会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新的变化。论文分 析目前城市综合性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综合性公园景观 设计问题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城市建设;综合性公园;公园景观设计;存在问题;改善措施 1 城市综合性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与城市关联性弱,功能分区不合理 当前,部分城市综合性公园区域存在封闭的情况,这种情况限制了人们享受自然的途径,无法满足当前城市建设发展的相关需求。综合性公园的封闭切断了与城市功能之间的关联, 无法对自然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形成孤立的体系。并且部分综合性公园的功能分区较为混乱,导致公园品味、内涵等处于下风。传统公园的功能分区、空间模式是从内而外,由中心向周 边进行辐射;开放式公园需要融入城市体系,与城市各处开放空间保持联系、实现连续,其 功能分区、空间模式是从外及内的[1]。 1.2 景观较为单一,缺少区域文化特征 部分城市公园景观空间结构较为简单、类型单一,能够用于活动的项目内容相对匮乏, 只设有简单的休憩设施,做简单的步行、逗留等活动,无法满足当前城市居民、游客的生活 需求,跟不上城市发展形势。各地城市街道景观、生存空间趋同,更多地关注综合性公园的 设计模式、使用功能、景观内容,忽视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感受及需求,缺少区域文化特征, 不能满足区域风俗、文化发展要求,无法延续已有的文化脉络。 1.3 景观要素存在缺陷,配置单调,缺乏美感 综合性公园当中包括多种类型的景观要素,其中主要有地形、园路、水体、植被。但在 部分公园中却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缺陷,各类要素的配置较为单调,缺乏必要的美感。 1)地形作为户外活动的基础,具有美学、生态学、使用等多个方面的功能,但所设计 的地形缺少变化,空间感极为单调,各个地形边界处处理缺少必要的景观性。 2)园区道路是联系园内景观、营造良好氛围的重要纽带,其存在不仅能够对交通进行 引导,还能创造良好的视觉性景观效果,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出现道路分级不明显,景观价值 较低的情况。 3)水体是公园不可或缺的景观要素,具有多变、聚散、渗透、蒸发的特点,水景动静 相生,虚实相映,但公园设计过程中不乏形式单一、驳岸粗糙的问题,部分水景缺乏亲水性,甚至出现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4)公园植被为人们庇荫纳凉的同时也是园内景观的重要部分,但由于植被配置单一, 缺乏必要的艺术性,经常出现景观混乱、层次不清的情况[2]。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6年9月

前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绿道功能与组成 (3) 3.1 绿道功能 (3) 3.2 绿道组成 (3) 4 绿道分级与分类 (5) 4.1 绿道分级 (5) 4.2 绿道分类 (5) 5 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6) 5.1 规划设计原则 (6) 5.2 规划设计成果 (6) 6绿道选线 (9) 6.1 基本要求 (9) 6.2 分类选线 (10) 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11) 7.1 绿道游径系统 (11) 7.2 绿道绿化 (14) 7.3 绿道设施 (15) 附录1:引用标准及说明 (20) 附录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21)

1 总则 1.0.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

1.总论 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目标,到2020年应形成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基础设施框架。目前,上海公路总里程已达8110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128公里/百平方公里,七条对外放射型加两环的高速公路骨架路网已初步形成。同时,新建、改建了一批干线公路,构筑中心城-新城-中心镇-一般集镇梯度辐射、层次分明、各具特色、功效互补的城镇体系。 目前,在宝山新城顾村组团“四高小区”,轨道交通M7号线建设及顾村生态公园范围,缺乏一条骨干道路把周围现有的陆翔路和沪太路连接起来,从而解决因为交通不便而来的中心城人口出行不便以及无法聚焦新的产业等问题。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进一步完善顾村组团和顾村公园基础设施,加强中心城区和沪太路的沟通,既满足交通的增长需要,又能促进宝山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完善宝山区域骨架路网,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因此急需修建一条连接陆翔路和沪太路之间的骨干交通干线,从而能够很好服务地方交通。镜泊路工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上了日程,西接陆翔路东接沪太路,是一条连接宝山顾村四高小区和沪太路的主要东西通道。 上海市宝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宝发改(2009)32号文件对宝嘉公路(宝山段)道路新建工程项目建议书的作了具体批复(详见附件),2009年2月,上海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镜泊湖路(陆翔路-沪太路)道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9年2月,宝山区市政工程管理署委托同济大学承担镜泊湖路(陆翔路-沪太路)道路新建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评价单位在认真研究了工程及有关资料后,在宝山区市政工程管理署、宝山区环保局、上海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对拟建公路全线及主要的环境敏感点进行了现场踏勘和调研,并广泛收集资料,按照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规定开展了环评工作,2009年2月编制完成了镜泊湖路(陆翔路-沪太路)道路新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2009年3月16日由上海市区环保局在宝山区召开了本报告书预审会,并提出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评审会专家意见。根据本报告评审会专家意见进行修改,现完成了《镜泊湖路(陆翔路-沪太路)道路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报批稿。 在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工作过程中,得到了宝山区政府、宝山区市政工程管理署、宝山区环保局、上海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衷心感谢!

城市生态公园设计

一城市生态公园的概念与类型 1 概念 “城市生态公园”是近年来景观设计中出现频率很高但概念又 很模糊的一个词。显然,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种类型,相对于城市系统的其他要素(如道路、建筑)而言,城市公园或多或少都会具有生态效益;但并不是具有生态效益的城市公园就可称为“城市生态公园”,否则这个定义就太宽泛了。 早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开始使用ecological park(生态公园)一词来称呼其在伦敦兴建的一系列以城市生态保护和恢复为目的的城市公园。随着“人与生物圈计划”●①的实施及西方“绿色城市”运动的兴起,城市自然保护与生态重建活动广泛开展起来,城市生态公园的模式和概念逐步形成。 从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来看,城市生态公园的概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界定: (1)“城市的”。城市人口密集,高强度的经济生产活动集中,大大改变了原来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城市生态系统与森林、草地、河流、湖泊、海洋、湿地生态系统并列为世界七种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在层次结构上,城市生态系统又可分为三个亚系统,即:社会生态亚系统、经济生态亚系统和自然生态亚系统,它们交织在

一起,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城市的”表明的不仅仅是自然地理空间上的界定,也是社会属性的界定。 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一部分的城市生态公园,无论从地理位置、空间格局、生态功能和规模级别上,都是城市的一个有机部分,都具有城市的属性。从地域上划分城市生态公园,包括城区生态公园和近郊生态公园两种。城市生态公园的“城市”属性,使其有别于位于近郊和林区的自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国家公园。 (2)“生态的”。城市生态公园与一般城市公园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其“生态性”。从生态学的体系来看,这种生态性应该满足三个不同层面的标准:① 对宏观尺度(全球生态系统)而言,它的生态过程、能源和物质的使用是有利于全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②对于中观尺度(城市生态系统)而言,它的功能可以保护或者改善城市系统的生态基础和生态结构,减少污染,改善环境,保护景观和生物多样性。③对于微观尺度(公园生态系统)而言,它的环境建构是符合生态原则的,生态环境系统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和合理性的特征,具有自我演替发展的能力。它的具体空间和实体形象能充分考虑到与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个体的互动关系,能唤起人对于生态意象的文化体验和美学感受。 (3)“公园的”。城市生态公园的本质还是公园。《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公园的定义是:“城市公共绿地的一种类型,由政府或公共团体建设经营,供公众游憩、观赏娱乐的园林。”因此,满足人

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理念

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理念 摘要:郊野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 是郊野区域自身生态恢复和城市自身建设的需要。它的快速发展并不是偶然, 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并与城市公园、自然风景区、城市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等一起构成整个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笔者主要针对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理念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理念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不断地对自然绿地进行开发利用,导致城区边缘或近郊区的自然景观减少甚至破坏。为了保护自然风景资源,各国相继设立了郊野公园来加以保护,并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利用,将其作为自然生态保护地和提供人们郊野游息、追寻自然野趣及进行自然科学教育的场所。 1 郊野公园特点与定位 2.1 郊野公园特点 (1)靠近市区, 交通便利 地处市区边缘或近郊, 区位条件比较优越, 市政道路直接连接公园入口, 游客可以搭乘城市公共交通到达, 出入便利; 在附近的居民更加方便, 日常时间都可以进园活动。 (2)注重保护为主, 利用为辅 成立郊野公园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自然景观区域, 所以建设郊野公园主要是追求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 旨在保护自然资源, 改善生态状况, 保护生物多样性, 为城市居民提供科普教育和游览休闲的户外场所。 (3)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偏低 郊野公园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人为干扰甚至破坏较大, 相比于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风景资源略差些。 (4)具有自然和野趣的风格 郊野公园一般选择在自然风光区域筹建, 旨在对这些自然生态区域进行保护, 将这些地方控制起来, 以减少城市扩充对其破坏, 以期达到改善城市外围气候进而改善城市气候的目的, 同时为城市居民提供郊游的场所, 在风格上比城市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土地使用建筑管理) (2003年10月1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2号发布,自2003 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五章建筑物退让 第六章建筑物的高度和景观控制 第七章建筑基地的绿地和停车 第八章特定区域 第九章附则 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 表二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表 表三建筑容积率折减率表 附录一名词解释 附录二计算规则 附录三建筑间距和离界距离图示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本市旧住房综合改造、零星建设工程、临时建设、郊区村民建房等按有关

规定执行。 特定区域内的建设工程,适用本规定第八章的规定。 第三条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当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按中心城分区规划、新城总体规划、中心镇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编制详细规划涉及建筑管理内容的,应当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第四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 (一)居住用地; (二)公共设施用地; (三)工业用地; (四)仓储用地; (五)市政设施用地; (六)绿地。 第五条居住用地(R),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用地。居住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 (一)第一类居住用地(R1),指以低层住宅为主、建筑密度较低、绿地率较高且环境良好的用地; (二)第二类居住用地(R2),指以多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三)第三类居住用地(R3),指以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城市综合性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2010年5月第23卷第3期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 l o fH e ilong ji ang V ocationa l Institute o f Eco l og ica l Eng ineer i ng M ay 2010V o.l 23N o .3 城市综合性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李春萍 翟国勋 (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哈尔滨150030) 摘 要:城市综合性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社会生活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具有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多重功能。运用查阅资料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等方法,借鉴相关理论,通过对城市综合性公园 景观规划设计现状的研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和归纳总结,其中包括城市综合性公园与城市缺乏联系、公园功能分区不合理、公园地域文化特色缺失、公园景观类型和功能过于单一等问题,指出公园各个景观要素存在的不足和弊端,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设计对策、方法和途径,旨在对今后的城市综合性公园建设有所启迪。 关键词:综合性公园;景观现状分析;设计对策 中图分类号:TU 98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341(2010)03-0011-03 收稿日期:2010-03-10 作者简介:李春萍(1985-),女,黑龙江庆安人,东北农业大学硕士,从事城市综合性公园改造规划研究。 随着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环境的恶化,以及人们对于休闲游憩的需求与日俱增,城市的生态园林环境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综合性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是城市生态园林环境的重要体现。所以,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综合公园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城市综合性公园存在的问题1.1 与城市缺乏有机联系 封闭的公园区域和购票制限制了许多公民享受自然的权利,已经不符合现代都市/以人为本0的要求。封闭的公园与外界的城市功能缺乏联系和/对话0关系,使得自身的自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成为了孤立的体系。 1.2 公园的功能分区不尽合理 科学合理的布局与功能分区,是提升公园品位、丰富内涵、调控游客感受的重要途径。传统公园的功能和空间模式是由内及外的,是由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向心式架构,而开放式公园基于融入城市的需要,注意与城市开放空间保持连续,是由外及内的功能和空间布局模式,与此同时公园的功能分区也需作出相应的调整。1.3 公园地域特色文化缺失1.3.1 地域与地域特色 黄发祥归纳出适用于园林学科的地域主义概念:地域主义是指园林在立足地方自然环境和气候、尊重地方传统与文化、合理应用当地材料应用适宜技术的基础上,吸收本地的、民族的、民俗的风格,使现代园林展现出特定的地域特色[1]。所谓特色,从一般的意义上说是指一事物所具有的、突出或独有的性质、特征。林警、王向荣认为地域特色是特定区域的土地上自然和文化的特征,它包括在这块土地上天然的、由自然成因构成的景观,也包括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对自然改造形成的大地的景观[2]。1.3.2 城市公园地域特色现状在现在/全球一体化0趋势下[3],城市中人们的生存空间、街道景观等都越来越相似,因此现代城市公园的设计模式、内容也都越来越国际化。虽然这种国际化的公园能够满足现代人对其功能使用上的要求,却满足不了人们心灵上的需求。人们期望公园能突显其地域文化的特色,唤回自己对家乡土地和风俗文化的回忆,延续其潜在的文化脉络。1.4 公园景观类型和功能过于单一 公园景观空间类型单一、空间结构简单,园中活动内容相对贫乏,仅有一些简单的休憩设施,人们只能在园中进行简单的逗留,步行。公园不能满足现代居民、游客的需求和形势的发展。 1.5 公园景观要素存在不足 1.5.1 地形 地形是一切室外活动的基础。地形在户外空间的主要功能有生态学功能、美学功能和使用功能。1.5.1.1 地形缺少变化,空间感单调 公园景观空间的变化可通过地形的起伏、高差变化来丰富公园空间感受。部分城市公园大小地形丰富但缺少统一的规划,从而不能使得地形之间大小空间穿插,互相之间缺少有机联系。1.5.1.2 地形边界处理缺乏景观性 地形与道路、局部小广场之间缺少有机联系,边界处理形式单一,多以自然式绿地为主。挡土墙及边界的处理形式呆板缺乏景观性,没有充分利用地形形成丰富的小空间。1.5.2 园路 综合公园中的道路对于公园景观的联系及营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引导交通,联系各个景区和景点,同时还可以创造良好的视觉景观效果。1.5.2.1 级别不明显 现在一些公园主次干道等级不明晰,对人流的引导性也较差,且重要路段不符合紧急消防的要求。 1.5. 2.2 景观价值低 一些公园中的园路材质单一,各级园路仅使用沥青路 ) 1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