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参观东江纵队纪念馆后感

参观东江纵队纪念馆后感

参观东江纵队纪念馆后感
参观东江纵队纪念馆后感

参观东江纵队纪念馆后感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参观东江纵队纪念馆后感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参观,东江,纵队,纪念馆,,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观后感中查看更多范文。

参观东江纵队纪念馆后感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0XX年10月12日,我参加了**党支部组织的党员活动,在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与一众党员、积极分子一同参观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及东江纵队纪念馆。

到达东莞东江纵队纪念馆后,我在导游及陈书记的带领下,首先参观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是由东江纵队前身之一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在1940年10月创建的,是我党在广东敌后地区建立最早的抗日根据地之一,被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称为“东江纵队抗日根据地的根据地”。大岭山抗日根据地现存广东

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队部、会议室、大家团结报社、交通站、粮食加工场、操场、医务所、中山书院、连平联乡办事处等9处旧址。我在狭窄的街巷中行走,一边听着以往的革命事迹,一边回想着现在的工作与生活,深刻体会到什么是农村包围城市的具有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和总战略,更深深感受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得来不易。

接着,我们一起走回到东江纵队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不同的展厅,通过图片、文字、实物、影视资料及模型展览,了解东江纵队八年的抗战历史。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省东江地区创建和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是开辟华南敌后战场,坚持华南抗战的主力部队之一。东江纵队是在曾生、林平(尹林平)、王作尧、杨康华等主要领导带领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抗日武装力量,其开辟的华南敌后战场成为“敌后三大战场”之一。1945年,朱德同志在“七大”军事报告《论解放区战场》中将东江纵队与琼崖纵队和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通过此次的参观,我仿佛重上了一堂党课,看到了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撒热血,正是他们的无私付出以及坚定的革命信念,才成就了今天新中国的繁荣昌盛。无论时代怎样变迁,身为共产党员,都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谢谢支持!

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有感

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有感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有感10月15号的《中学教育概论》这门课,我们参观了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纪念馆。全国有三处陶先生的纪念馆,我们所参观的纪念馆位于南京晓庄劳山脚下。我认真的听取了馆内讲解员对陶先生一生伟大事迹的讲述,对于陶先生的一些事迹,已经耳熟能详。在参观完纪念馆后,我们还去了陶先生的墓前进行拜谒。 陶行知,出生在安徽歙县的黄潭源村,他原名陶文浚,后来由于赞成“行知合一”的学说,改名陶知行;在实践中,他又觉得行应在知之先,又改名陶行知。陶先生早年美国,师从。回国后大力推行,特别是乡村教育,现在南京的晓庄师范就是陶先生创办的。 陶先生对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影响很深,我想这和他早年的经历有关,这不禁让我联想到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教师本身应该具有的知识文化水平应该是有一定深度的。陶先生的涵养足够深厚,所以他会自己编写教材,自己创办学校,提出自己的教学理念,同时,又将自己的理念与当时的国情紧密联系起来,以便教学的实施与推广。那时的旧社会,农民居多,陶先生认识到在农民种普及教育的重要,于是他走进乡村,在农村开展教育。陶先生创办了很多乡村学校,使农村的孩子从小就能得到受教育的机会;他也注重让大人识字,他亲自编写了识字的教材,让自己的母亲使用教材认字,结果一个月后,他的母亲就能读懂他的家书了。在普及基础教育的同时,陶先生也利用自己留学时学到的科学,为农民传授了科学农作的技术,更加突出了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见,陶先生在推广教育这方面,真的很用心,这也更能体现陶先生的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先生是在用他的真心,致力于推广教育。

参观周邓纪念馆有感

钢铁般的意志,似水的心 ——观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有感 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将他的青春融进了红色的革命圣火之中,用千万的磨难将意志锤炼的如同钢铁一般。这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将他的心灵留存在祖国的百川之中,用澄澈的河水一遍遍地洗涤自身,用宽阔的胸襟容纳一切,这其中有对人民的备至关怀,对党和国家的赤子之心,还有对所爱之人的拳拳深情。 初进周邓纪念馆,映入眼帘的便是两位伟人的携手共盼,在他们的眼中,我所看到的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国家,一个刚毅不屈的民族。当来到周恩来肖像前,我久久伫立在那里,想起那曾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俊朗的身影和在革命峥嵘岁月里那许许多多壮丽的诗篇。在这充满厚重历史气息的纪念馆里,不免让人心中跌宕不已。 在馆中走动时,你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思考都有可能激荡起保存在馆中的,那些富有意义的历史的沉积,正是这一种沉积让这里充满了让人留念的,独属于那个时代的伟人气息,让这所纪念馆真正有了其本质的意义。 最先让我感慨的,是周恩来幼年时期就表现出来的坚忍不拔,他忙前忙后,打理着家中的上上下下,在照顾一家的同时还能保持对学习的执着。我想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从小便磨练了意志,也正是这样的一种意志成为了他未来实现自己心中之理想的基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个斩钉截铁的回答震憾他的老师和同学们,因为这么一句激人斗志的话语是出自一个少年口中,而数十年后这句话更是为千万人所诵读,周恩来总理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他的誓言。少年时期的周恩来对学习的勤奋刻苦,为人处事的谦逊细致深深地折服了我,让我在敬仰之际不免有些自惭形秽。自力更生的他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学到更好更新的知识,他来到了南开中学,我想,正是在这里,他开始了人生重大的一次转折,南开学校先进的管理模式和严谨的教学态度对周恩来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促进了他全面的发展,在专注于学习的同时,他还能参加和组织大量的社团活动,担任领导者的职务,在这一过程中他的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为日后其参加和领导革命运动,参与党内建设,指导国家统筹规划,总理国家事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的这段经历深深地激励着我,我一遍又一遍地默念着他的学习格言,像一个虔诚的信教徒得到圣经一样兴奋不已,即决定在上学中以其作为准绳,向着心中的理想而奋斗。他的这段激励同时也告诫我一个人想要成功,光靠埋头苦干是不行的,一个成熟的人会的不仅仅是一些技能技巧,还有成熟的处世之道。常听人说周恩来是一位天生的外交家,我想,那精湛的说话技巧和强大的处事能力正是他通向成功的强大助力。 走进西花厅,四处洋溢的是一种温和的气息,正如同周总理本人一样——朴素而又不落俗套。总理酷爱海棠花,我也是到了天津才第一次见到过它,繁茂的花朵象征着活力但却并不妖艳,短暂的花期旨在为其它的花朵腾出舞台,总理操劳一生,在生命的最后仍然忧心国家,都说先天下之乐而乐,可总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

再谈地域德育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再谈地域德育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再谈地域德育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德育资源有效开发利用 摘要:德育实践活动少之又少,学生都基本成了困在鸟笼里的小鸟,天天为学习烦忧。单一的校园思想教育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直接导致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日益加重,违纪行为不断加剧,德育水平难以提高。这主要原因是对德育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做得相当不够。笔者就地域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德育资源的整合、反思、策略等方面作了较深层次的思考,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德育资源对于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意义。 一、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重要性。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而育好一方人就要用好一方土。可以说,地域教育资源是学校德育最肥沃的土壤,是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教育的有效载体,对学生修德和做人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陷入了一些困境,德育脱离学生心灵,一些德育活动往往局限在照搬教材、空洞说教,无法触及学生丰富多彩又异常敏感的内心世界;德育形式虚假,德育目标大而空,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德育往往脱离社会实际,不让孩子读社会这本书;德育成了单向教育,忽视师生双方的互动和交流,以灌输为主。 因此,深入研究学生身心成长特点,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挖掘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地域德育资源,让学生了解家乡,感受家乡的变化,增强自豪感、使命感;让学生在符合其心理特点和兴趣的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感染中走向心灵的高尚。如:在历史教学中,除充分发挥历史课程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辅之以课

外阅读、探幽访古、社会实践等教育实践活动。这样既是学生自我丰富“史料”的过程,也是“书本”与“实际”结合的过程,更是发挥“史料”的德育功能的重要体现。 另外,开发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德育资源,既是落实课改中提出的“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适应性”的探索与实践,又是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践性的重要举措。通过挖掘当地德育资源,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走近人物,走近历史,走进生活,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精神的重要德育载体,使学生增长见识,增强切身体验,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这无疑是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生命,探索一条校本课程与德育有机整合的新路子。 二、地域典型有效德育资源的整合。 我镇有丰富的德育资源,适当的开发与利用必将对我们的德育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1、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自然资源。我镇土地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优美,有风光秀丽的马山、更鼓楼自然保护区,有森林覆盖率大,空气清新的森林公园,还有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树立“科技共山水一色”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 2、快速的经济增长和规模庞大的典型建筑。近年来,我镇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大型外资企业5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4家。建立了以家具生产、纸品印刷、电子电器三大产业为支柱的外资工业群体。特别是家具生产占全国外资企业家具出口总值五分之一,成为全国最大的外资家具制造基地。另外,我镇农业商品发达,已建成荔枝、蔬菜、生猪、三鸟、水产五大商品农业基地。拥有华南最大的无土栽培农业生产基地、无公害蔬菜免检出口基地——连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规模庞大的信立农批市场等。

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感想

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感想Company Document number : 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干教万教教人求真,干学万学学做真人 —11月20日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有感□月20日,党支部组织党员同志参观了位于合川市的陶行知纪念馆,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令大家印象深刻,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学相长"、"爱满天下"、〃师生共生活"等都对我们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师要有儿童的思想、情感、爱好,要善于"变个小 孩子"。他说:〃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教师应该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在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需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而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教师的日常工作是平凡的,备课、上课、课题研究,指导学生等。但教育工作的意义却是不平凡的。我觉得,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地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有渊博的学识,成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才能更好地给学生传道授业。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自觉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既要

参观周邓纪念馆感想

怀揣着敬仰之情,在2012年10月25日这一天,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周邓纪念馆,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 周恩来、邓颖超是我们非常敬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无私奉献,为党和革命奉献了自己的一生。1976年,周恩来逝世后,为了缅怀他的光辉业绩,中共天津市委、市人民政府报请中共中央批准,在他青年时代读书和从事社会活动的南开学校东楼建立了纪念馆。周总理夫妇把天津作为他们的第二故乡,他们对天津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如今,周邓纪念馆不仅成为天津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天津标志性的现代文化设施之一。 周邓纪念馆由三个主要展厅组成:瞻仰厅、生平厅和情怀厅。瞻仰厅有一座周恩来、邓颖超的汉白玉雕像《情满江山》在人们献上的花束之间高高耸立。在庄严肃穆的大厅内,我的心情格外的激动。无论是照片,还是书信,无不多方面展示着这位伟大的总理。展馆里还陈列着邓颖超同志送给别人的物品,还有别人赠与周恩来的邓颖超同志的物品。每一件物品都诉说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每一个感人的故事都传达着伟人对群众的关爱,从而群众也是真心实意的对待总理夫妇。还有那一件件补过一次又一次的衣服,简朴的衣物,也都展示了生活中的周总理夫妇——艰苦朴素。他们不只是说,更是在用行动诠释着这一种优良品质。 睹物思人,一张照片,一件物品透露出两位伟人革命历程中最为朴素,也是最为感人和神圣的一面,令我感动和深受鼓舞,我的心中对周总理和邓颖超的崇敬之情就更加深刻了。他们的生命过程里,那些超乎生命过程之上的永恒的精神和业绩,熠熠闪光,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永远怀念和缅怀的。 在参观完周邓纪念馆之后我感触颇多。以前我一直不明白究竟是什么指引着周总理夫妇能够为了党和国家奉献出自己珍贵的一生而无怨无悔。直到今天怀着一颗乾诚敬佩的心观赏了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生平事迹后,我终究找到了谜底。其实,每个人都应当明白,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奉献中的快乐,只有充分了解生命的价值所在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在别人得到了自己的帮助之后,自己收获了奉献背后那最丰硕的果实。周恩来和邓颖超就是如许的人,他们用终生的履历向人们注释了什么是共产主义者,什么是奉献,以及如何当一个让国民敬爱的好总理,做国民的勤务兵。看着一幅幅可贵的汗青照片,听着讲解员的讲授,我思绪万千。我想,当一个人把本身的命运和国度及国民的安危放在一起时,必定会有不普通的平生。而周总理确定就是这样的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人。 缅怀伟人,更要学习伟人。两位老人的一生让世人领略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者鞠躬尽瘁的高尚品德,更谱写了革命期间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篇章。他们不仅仅是为国为民日夜奉献的楷模,更是人民心中一座永远闪耀光芒的精神丰碑! 作为预备党员的我们,更要发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带头学习他们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民族的命运,日理万机、呕心沥血的奉献精神,以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学习他们高尚的情操和高贵的人格,学习他们一生艰苦朴素、清正廉洁、光明磊落、无私无畏……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我想,作为一名追求进步的大学生,我会以周总理和邓颖超为榜样,革命传统传承下去,担任起社会责任,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做一个对人民、国家有用的人!

观东江纵队有感

参观红色足迹,感受革命力量 ——观东江纵队有感 2012年5月5日,学院思政部组织我们100多名学生参加了东江纵队红色之旅——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历史专题纪念馆、第四批中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去学习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那里,我们重温了峥嵘的历史岁月,看到了许多战争期间用过的文物,听见了很多革命先辈的抗战故事,收获甚多。 东江纵队纪念馆是一所为了纪念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专题纪念馆,而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战斗在华南地区的人民抗日武装队伍。在八年抗战中,东江纵队积极配合全国各地抗日力量和盟军,英勇打击敌人,为抗战胜利、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东江纵队的特点及其精神有:一是东纵在远离党中央、八路军,远离新四军主力时,在华南敌后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抗日劲旅。二是东纵在组成的人员中,知识分子多,港澳同胞多,归国华侨多,女战士多,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较高并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三是东纵把抗日游击战争从农村发展到敌占区的香港及沿海城市,成功地创造了大城市和沿海抗日游击战争的典型范例。四是东纵抢救了一大批中华民族精英,保护了我国文化瑰宝。五是东纵抢救了一批国际友人和盟军人员,赢得盟军信任,促进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发展。六是东纵对三年解放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东江纵队纪念馆分为七个展厅,共展出东纵革命文物200余件,历史照片450多幅,雕塑、油画、版画等艺术作品22件,陈列主题是东江铁流,南粤锦旗,该主题客观、全面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夺取胜利的光辉历程。 在解说员的解说和带领下,我们依次参观了各个展厅。其中前厅的电子沙盘模拟出来的战争场景,似乎让我体会到了当时敌人的紧逼和作战的紧张氛围,真正感受到了当时人们是如何抗日、如何救国的,而不仅限于在历史课本上那寥寥概况的几句话。还有众多为东纵抗战人民而写的崇高赞词,如“东江纵队是中国

在上海陶行知纪念馆

在上海陶行知纪念馆,我耳边仿佛一直响起诗人臧克家的《有的人》:“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诚然,陶行知是个教育家,他有着那么杰出的教育思想,那么伟大的教育功迹,然而,我在陶行知纪念馆,学习这位伟人的生平和思想,我这样一步步沿着展厅的安排,似乎沿着陶先生光辉一生的历程走着,越是往前走,那种想法就越强烈:陶先生,你不是想做教育家而成为一位教育家的,你是把自己的一生和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维系在一起了而成为以前无一的“大哉陶子”的。 参观纪念馆,我常常会对着黑黑白白的旧照片而陷入沉思,那些黑白无色的语言,朴素地叙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在陶先生的诸多照片中,我被他在墨西哥作抗战讲演时的那幅感动了,他双手捧着,象捧着自己的心,镜片后,眼睛充满了激情,好像是在用他的全部生命来说话,来呼吁,来向世界宣告着一个中国人的声音,那神态和动作,使我很自然地想起他的那句他用整个生命写成的名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那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一个书斋式的知识分子,而是如江泽民总书记曾经说过的那样,那是“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典型”。早在少年读书时,他就在自己的床头写上这样的句子:“我是中国人,应为中国作出些贡献来。”我觉得大凡伟人,常常在少年时就有着极为远大且高尚的志向,那陶先生崇一学堂床头的话,与周恩来学生时代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是如出一辙吗? 在那堵半圆形的镌刻着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的手迹的墙上,合影留影的人络绎不绝,我想:只有具备远大的抱负的人,才可以有大的作为;只有心中装着人民的人,才能被人们永远地怀念。毛泽东以一代伟人的眼光称之为“人民教育家”,诚是最简洁最精辟的评价了。

参观天津博物馆感想

参观天津博物馆感想 我一直都非常喜欢参观博物馆,因为那里的很多东西都能吸引我的目光。每去一个地方旅游,我都会去当地的博物馆看看,一方面是出于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一些风土人情。但是说来惭愧,我在天津上学已经两年有余了,可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却从来都没有去过天津的博物馆。 在2012年12月6日这一天的下午,我们班组织同学们参观天津文化中心的天津博物馆,我终于得以看见天津博物馆的“庐山真面目”了。天津博物馆是一座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收藏特色是中国历代艺术品和近现代历史文献、地方史料并重,现有古代青铜器、陶瓷器、玉器、书法、绘画、文房用具、甲骨、地方民间工艺及近现代历史文献等各类藏品。 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天津博物馆新馆。这是一座层次错落,空间感极强的现代化建筑。进入博物馆,可以看到馆内共有五层。我们主要参观了开放的二层、三层和五层的展厅。二层展厅主题为“耀世奇珍”,主要展出馆藏古代青铜器、玉器、书画、瓷器、工艺等类别文物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珍品。三层展厅主题为“中华百年看天津”,展示了天津自鸦片战争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百年间的风雨历程,揭示了天津发展成为中国北方最大工商业城市和中西文化交汇前沿的曲折过程。 三层开放的展厅最多,展出物品种类最多,我们参观的时间也最长。每个展厅都有一个非常诗意的名字,突出了各展厅的主题。“线走风姿”展出的是明清时期的书法。明清时期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阶段,书法家们的书法各自具有独特的风格。看着这些如同舞姿般优美的书法作品,我深刻的体会到,中国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不仅是中华文化瑰宝,而且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奇葩。“寄情画境”展出的是明清时期的绘画,展览将各流派绘画自身发展演变的过程直观呈现的同时,勾勒出明清中国绘画的总体面貌。“青蓝雅静”展出的是明清时期的青花瓷器。我们都知道,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的瓷器不仅深受国人的喜爱,还受到外国人的青睐,远销海外。而青花瓷胎质细腻,釉质滋润,白地蓝花,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效果,更能给人以清新素雅的美感。“安和常乐”展出的是以“福、禄、寿、喜”为主题的文物,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颂扬。“器蕴才华”全面展示馆藏文房清供精华,这些展品材质丰富,雕刻细腻,制作精巧,折射出中国古代文人的优雅生活和审美情趣。估计在那样有意蕴的环境中,人们会更乐意读书学习吧。

2018年参观东江纵队纪念馆心得体会

2018年参观东江纵队纪念馆心得体会 东江纵队纪念馆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时期一支特殊的队伍,在长达8年的抗战时期,他们得不到支持,但仍然没有放弃抗战。下面小编带来的是2018年参观东江纵队纪念馆心得体会。 2018年10月12日,我参加了广东善缘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党支部组织的党员活动,在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与一众党员、积极分子一同参观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及东江纵队纪念馆。 到达东莞东江纵队纪念馆后,我在导游及陈书记的带领下,首先参观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是由东江纵队前身之一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在1940年10月创建的,是我党在广东敌后地区建立最早的抗日根据地之一,被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称为“东江纵队抗日根据地的根据地”。大岭山抗日根据地现存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队部、会议室、大家团结报社、交通站、粮食加工场、操场、医务所、中山书院、连平联乡办事处等9处旧址。我在狭窄的街巷中行走,一边听着以往的革命事迹,一边回想着现在的工作与生活,深刻体会到什么是农村包围城市的具有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和总战略,更深深感受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得来不易。 接着,我们一起走回到东江纵队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不同的展厅,通过图片、文字、实物、影视资料及模型展览,了解东江纵队八年的抗战历史。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省东江地区创建

和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是开辟华南敌后战场,坚持华南抗战的主力部队之一。东江纵队是在曾生、林平(尹林平)、王作尧、杨康华等主要领导带领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抗日武装力量,其开辟的华南敌后战场成为“敌后三大战场”之一。1945年,朱德同志在“七大”军事报告《论解放区战场》中将东江纵队与琼崖纵队和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通过此次的参观,我仿佛重上了一堂党课,看到了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撒热血,正是他们的无私付出以及坚定的革命信念,才成就了今天新中国的繁荣昌盛。无论时代怎样变迁,身为共产党员,都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观陶行知纪念馆有感

观陶行知纪念馆有感 郭沫若在提到陶行知的时候,曾说了这么一句话“两千年前孔夫子,两千年后陶行知”。将陶行知与孔夫子相提并论,对教师有这样的肯定至今还没有第二个。事实上,世界上还没有第二个人像他那样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全身心投入整个民族的普及教育运动且取得辉煌的成就。如何取得像他那样的成就暂且不谈,怎样拥有他那样的师德才是我参观完陶行知纪念馆后真正所想的,因为而作为一个教师专业的学生,陶行知无疑是个典范。 陶行知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将教学论总结为“教学做合一”。“教”“学”“做”,看起来是三件事,但作为教师来讲是一件事,即在做上教,在做上学。虽说中学教师与小学教师不同,不再是一个处于启蒙阶段的引导者,但是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对科学,对社会,对人生真正的理解,却仍然是从中学开始的。为人师表者,不去“做”是不行的。比如教别人种田,必须要会种田,在田里教,在田里学。而在化学上则体现得更为明显——比如在做化学实验时,老师必须先做一遍,然后再辅导学生,即“教”。当然。要教得好,做得好,不“学”是不行的。在科学飞速发展,信息膨胀的今天,仅在大学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中学生的学科需求。古语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在教师身上尤为重要。如何抓住学生的心理,如何让学生学到最权威最正确最有趣的专业知识,考验的不仅仅是一个中学教师的口才或者是人格魅力,还有最关键的专业知识。作为教师,优秀的学科素养能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关于这门学科的知识,而更是一种热情。

教师所传递的,也不应该仅仅只是相关学科的智慧成果,而是对探究这门学科的积极地态度。如果教师本身学而不倦,学生在潜移默化下对学科的关注程度也会提高不少。我想这就是为什么陶行知作为一个世界知名的学者,却仍然在死前的那一刻坚持工作学习的原因。 当然,陶行知的成就远不止其“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他是我国大学开放女禁的最早实行者。他脱下西装革履,换上布衣草鞋,住进牛棚柴房,为的是让乡村的孩子一样能够上学,让学生农民化。他称学校和学生是他的“爱人”。而正是他这种爱,才赢取了世界人民对他的尊重。爱学生,爱学校,爱教育,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人文素养。教育学家认为,教育是一种“使人成为人”的活动,即让学生意识到人性之美。因此,即使是理科师范,也被归类于“人文学科”而不是别的什么。陶行知的“爱”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个教师的最伟大的力量。在我看来,教师不仅要爱别人,也要爱自己。人心之美来自人对自身的深刻把握。所谓“师德”,最简单的理解莫过于此。拥有健康的灵魂,优秀的人格,丰富的心灵世界,才能使教师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使学生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所谓“人性”。这也就是我对“教师”是一种“双专业”的理解。在我看来,教师本身首先必须具备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必须担负起教会学生理解、同情、友爱、合作等的责任。这是所有教师的共同特点,也是我眼中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真正内涵。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教的也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学科知识。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教师所体现的精神世界才是影响学生的真正关键。一个爱别人的中学

一代名师陶行知

一代名师陶行知(1891—1946) 央视国际2003年09月24日21:18 主持人:一位在美国受过多年教育的学者,回国后却放弃高官厚禄毅然跑到乡下办学,并终身致力于平民教育,这就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界最早认识到农民教育问题重要性的人,是最早广泛提倡妇女也有平等受教育权利的人,也是第一个开办乡村幼儿园的人。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教育思想今天仍在广泛推行。1927年1月,在晓庄的村头,贴出了一张别具一格的招生广告:学校的培养目标是要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考试内容包括:种一天地,智慧测验、常识测验、写一篇作文和5分钟演讲。广告最后还特别申明:少爷、小姐最好不要来。学校招生还贴广告,考试内容又那么新颖,一传十,十传百,晓庄师范就像一块磁铁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陶行知这个名字也迅速流传开来。一个留学生,不在城里教书享福,跑到乡下来办学,这是为什么呢? 陶行知出生在安徽歙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14年,在别人的资助下,他只身赴美国留学。在哥伦比亚大学,他师从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并与后来成为文学大师的胡适相伴就读。1917年,陶行知一回国就脱下西装,换上布衣,做了几年大学老师后,他毅然谢绝了金陵大学校长的职务,全心致力于平民教育运动。他说:“我本来是中国的一个农民,无奈十几年的学校生活把我向贵族的方向转移,经过一番觉悟,我就像黄河决了堤一样,向那中国平民的路上奔流回来了。”

陶行知曾这样描绘自己:“个子不小不大,穿的白布长褂。黑框眼镜一付,芭蕉扇儿一把。调子有高有低,满口南京官话。” 陶行知学生高云:办学政府不掏一分钱,全靠陶行知在朋友那儿募捐,经费非常有限。陶行知住在农民家里,晚上和耕牛同睡一屋,可是陶行知在给母亲的信中却这样写到:“知行近 在乡村师范工作,快乐地像活神仙一样。整日打赤脚,穿草鞋,自由得很。大前天我们造了个毛厕。前天自己做了个浴室,昨天又自己做了个厨房。明天晓庄学校行开学礼。” 晓庄开学了,这是一所全新教育理念的学校。学生在一天中要参加学术演讲、专题讨论、下田干活、体育锻炼、去农民家交朋友等各种学用结合的内容,陶行知强调要到生活中、社会中去受教育而不是死啃书本,不仅要向读书人学,更要向农夫学习本领,田间就是教室,民间就是大课堂。这对当时只重视高等教育的中国教育界来说,无疑是一场脱胎换骨的革命。中国陶研会副会长,原江苏教育厅厅长罗明:当时在晓庄附近盗匪猖獗,一次土匪给学校寄来了恐吓信:“陶行知先生,弟兄们要回家,商借大洋三百,请将钱款放在村东的大树旁。”结果,陶行知在大树杆上贴了一封回信:“我为穷人办学,大洋三百没有,请来晓庄读书,读书明理做好人。” 陶行知学生高云:“我们都称他陶老夫子”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一: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一早,我们来到纪念碑前,首先横在我们眼前的是上百层的三组台阶,让我们为之一振,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考验,也是百色人民对烈士们的崇高的敬意学习心得体会。我们还是列队上前,在上去的途中,可谓非常艰辛苦,大家是靠毅力走到纪念碑前的。走完了阶梯,终于看到纪念碑立在那里,百色纪念碑高高耸立,神圣不可侵犯。在碑前,我们列成四个方队,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敬献花圈,行礼,重温入党宣誓。让我们再次对自己向党和人民作出了郑重的承诺。最后由队长代表班委发表感言,表达我们对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的深切缅怀和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随后,我们来到了红军桥,经过一段走廊标志有邓小平当年的题词、百色起义前召开的会议等。我们又来到了百色纪念馆广场,馆前有邓小平雕像,只见他敞开的西装上露出短小的马夹,左手插腰,掀起一边衣角,右脚向前抬起,高高站立,两眼平视远方,似乎满怀信心地看到了革命胜利的大好前景。纪念馆内有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两个版块,主要以文物为主要展览语言,全面展示有关百色起义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突出表现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和百色起义革命先辈不畏艰险,勇于牺牲,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并充分运用声、光电、多媒体、壁画、雕塑、油画、场景复原、幻影成像、

虚拟现实等到现代展陈技术再现历史,突出重点、亮点,增强艺术性和感染力。馆内有白色曙光——中国红军第七军诞生的生动画面,有恒里岩惨案,有百色解放,人民群众夹道欢迎的隆重场面等生动展现了百色起义的相关事件和人物展示。 一路来在车上通过张教授的讲解,为我们参观纪念馆作了很好的铺垫。在纪念馆内通过场景展示、事件简介和听张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了整个百色起义的发展过程,一九二七年蒋介石,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大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十一日,于右江卷起巨阑,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和张云逸、陈豪人、雷经天、韦拔群等在这南国边疆的红土地上进行了又一场惊天动地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中国红军第七军,连成一片形成了五万平方公里,一百五十万人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极大地动摇了西南半壁的封建反动统治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百色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工武装斗争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成功典范,为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了解了在1930年11月,红七军主力奉命离开右江根据地北上。1931年1月,红七军在全州召开前委会议,决定放弃攻打城市计划。红七军7000多将士经过桂、黔、湘、等省边界七千里的艰苦征战,至1931

支部外出活动方案

支部外出活动方案 【篇一:党员外出活动方案】 党员外出活动方案 一、主题:感受红色情怀追忆革命精神 二、前言: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2年光辉历程。92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 共产党人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继往开来、开拓进取,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在革命、建设、改 革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 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 项经常性工作,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有 力抓手。 三、开展活动意义: 在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 良好风气,让党的基层干部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广大大学生党 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 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四、活动时间:2013.12.12 五、活动地点:八一起义纪念馆 六、活动范围: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党支部成员35人 七、活动内容: (1)由一名代表说明此次活动的目的和谈谈对大学生争先创优活动的理解和希望,并把大家带入此次活动中。 (2)中国共产党为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努力,为了让更多的大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深深感受到,通过对八一起义 纪念馆的参观让同学们去进一步的了解党、向往党。 (3)参观后让大家进行一个简短的讨论,随机选5名同学与大家交流自己的观后感。 (4)为了让大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在学习和工作的同时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元素,利用一次出行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一来是缓解平 日里紧张劳累的生活节奏,二来是为了以后跟好的工作和学习打下 基础。 (5)总结这次学习,活动结束。

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感想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1月20日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有感11月20日,党支部组织党员同志参观了位于合川市的陶行知纪念馆,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令 大家印象深刻,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学相长”、“爱满天下”、“师生共生活”等都对我们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师要有儿童的思想、情感、爱好,要善于“变 个小孩子”。他说:“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教师应该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在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需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而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教师的日常工作是平凡的,备课、上课、课题研究,指导学生等。但教育工作的意义却是不平凡的。我觉得,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地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有渊博的学识,成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才能更好地给学生传道授业。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

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自觉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陶先生的“每天四问”为人们提供了进德修业的参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对照自己,时时反省自身,那么我们一定会的很大的收获。让我们以此自律,使我们成为一位学习型、反思型的人民教师。 陶行知先生认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讲道德、能思考、会创造的人”。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作为一名幼教老师,首先要爱每一个孩子,要拿自己最真诚的心来对待每一个孩子,让孩子在充满爱的地方茁壮成长,在每次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总结反思,即所谓“教学相长”,这样才会完善自己,得到孩子的尊敬、信任和爱戴,使自己具有强大的教育感召力。孩子有着旺盛生命力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幻想。教师如要走近他们,了解认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个性,就得从本质上认识他们,要走进他们的世界,领悟到孩子们真正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对每个孩子产生真正的爱,才能恰到好处地关心爱护身边每个孩子。有人说,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在中国就不配做教师,以前我对这句话还有点怀疑态度,现在看来,的确如此。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实践。 这次的学习让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把爱放在首位,不仅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更要学习他有着“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操。

参观天津博物馆感想

参观天津博物馆有感 一走近天津博物馆,我就被博物馆前卫的造型所吸引,博物馆大量使用了西方最时尚的玻璃和钢铁建材,从外面看建筑设计整体就像一只正在展翅高飞的天鹅。我不禁感慨正是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的发展才成就了今日的天津博物馆。 听解说员介绍,经过各个方面的努力,天津博物馆已发展成为一座大型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历史类文物与艺术类文物并重是其收藏的一大特色。馆藏各类文物近20万件,包括书法、绘画、青铜器、陶瓷器、玉器、玺印、砚台、甲骨、钱币、历史文献、近现代文物、地方民间工艺等多个门类,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近千件。藏品数量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博物馆共分三层,一层为办公区,二、三层为展览区。我们参观了《百年集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中华百年看天津》等展厅,字画、古玩、瓷器、砚台、木器等各类珍品经过精心设计摆布、揭裱、整修,放置于镜柜中,在和谐雅致的灯光照衬下,显示出非凡的气度。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明清绘画陈列”馆,踏进门槛,一阵阵文化的气息迎面而来,一幅幅令人叹为观止的画作隔着玻璃展现在我们眼前:清代画家励宗万先生的《花卉》《山水》、董诰先生的《白塔山图》、钱维城先生的《渔村烟艇图》等等,那一刻我真实的感受到中国书画的博大精深。虽然我们不是研究历史书册的专业人士,但依

然能看出这些画册的珍贵,尤其是书画中那细腻的笔触,柔和的线条,给人的感觉是那么舒坦,似乎身临其境。 和那些古人相比,倘若如今的人们少一些浮躁与虚荣,拥有古人的那份恬淡闲适,拥有淡泊名利的心境,拥有一颗发现美的心灵,而不是整日抱怨他人,抱怨社会,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中华百年看天津“是我们参观的最后一站,同时也是最壮观的一站。它分大九部分:天津历史沉淀、英勇悲壮的抗争、工业文明启蒙、殖民统治见证、北洋亲政的诞生、中西文化交汇、北方经济中心、日本侵华基地、红色风暴的雷鸣。这里荟萃了自古至今在天津的历史人物以及出现的文物,早期电报机模型,20世纪的织布机、纸钞货币、汇票,北宁铁路机车模型……看着这些具有历史传统的种种,我犹如回到了20世纪,身处在那个年代的街区,亲眼见证中国的兴衰。在看日本侵华基地这部分的时候,我的心在抽疼。绞刑架上无辜的中国百姓,土坑中紧闭双眼的孩子……我们一路跟着历史的足迹,回顾着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所经历的耻辱,艰辛,让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一个感性而深刻的认识。 历史在变化,历史在发展,现如今的天津已不在是外国殖民者的殖民地,进步着的天津,不断发展着的天津,充满生命力的天津正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通过这次参观天津博物馆,我不仅仅是欣赏到了优美典雅的展品,更加增长了自身的知识与阅历,还感到了现在天津的快速发展与创新。总的来说,天津市博物馆作为天津的标志性文化设施,不仅肩

东纵精神

“东纵精神”教会我“思危”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观后感 周艳明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于6月16日,在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组织开展了参观活动,以此强化职工的时代紧迫感。 随着奏唱国歌、听一次革命传统报告、参观一次革命纪念馆、写一篇心得等活动流程的顺利进行,我的心油然涌起了对革命老前辈的一股崇高的敬意,在心中筑起了一座不畏外侮、奋勇直前的精神丰碑。 在洪量而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奏唱声中,我的脑海里顿时晃过无数过去中国人民艰苦斗争的画面。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儿女为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保家卫国,前仆后继,百折不挠,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从领导的讲辞中,以及随后馆内讲解员的讲解中,我对东江纵队的过去、今天和未来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说到精彩处,我的心甚至学会了在颤动。据说,东江纵队是驰骋在东莞和华南抗日战场上的一支英雄部队。60多年前,东江纵队在远离党中央、远离八路军和新四军主力,孤悬敌后,处于敌伪夹击的艰苦环境中,紧密依靠人民群众,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方针,转战东江两岸,深入港九敌后,开辟粤北山区,挺进韩江平原,英勇打击敌人,成为华南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成为广东人民解放的一面旗帜。在争取祖国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中,2500多名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出可歌可泣的历史赞歌,铸造了永垂青史的东纵精神 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南粤大地,换来了和平安康。没有了先烈们的浴血奋战,就没有今天现在的繁荣和富裕。 其中,罗浮山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之山,东纵人民富有不畏外侮、奋勇直前的精神。60多年前,东纵儿女同全国人民一道,为抵抗日本军

国主义的侵略,经过8年的浴血奋战,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一名惠州人,我感到无比自豪。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是罗浮山乃至所有南粤儿女献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胜利60周年的一份厚礼。它的落成,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一幕幕惊心动魄和感人肺腑的历史画面,凝固了辉煌的抗战历史,熔铸着历史的脉动,讴歌了东江纵队的丰功伟绩,颂扬了中国人民特别是广东人民抵抗侵略的英雄事迹,传承伟大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作为一名罗浮山工作的员工,因为罗浮山有了一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见证地、抗日写真地、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重要基地,我感到无比欣慰。 在民族解放时期,罗浮山人不畏外侮、奋勇直前;在和平时期,我们依然充当着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锐意创新。 “落后就要挨打”。当今中国人民,尤其是肩负起振兴祖国,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当代大学生,必须牢记历史,才能更好地珍惜今天;缅怀先烈,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牢记革命鲜辈的光辉业绩,学习先辈的崇高品质,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根本宗旨,发扬革命优良传统。我们要继承革命先辈的遗志,发扬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努力开创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走出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我在门口留言册上写下了“东纵精神永存”……没错,东纵精神永在我心中。今天,您给我一个启示,教育我居安思危;明天,我还祖国一片光明,营造出举国一片和谐。

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有感

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有感——论陶行知教育观的优点与不足,以及对目前两个中学教育中的现象的启示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曾师从美国教育家杜威 因此其教育思想的优缺点在很多方面和杜威是一致的。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冷战时期,苏联第一颗地球人造卫星的发射令美国人震惊不已,美国人认为他们的教育出了问题,于是美国政府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需要指出的是,其改革针对的正是杜威的教育思想,但并不是完全将其推翻,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那么,我们姑且假设美国人当时所做的改进是完全正确的,那么被改进的那一部分就必然是杜威教育思想中的不足,而杜威的不足,可以和陶行知的不足相对照来看;同样,杜威的教育思想在美国被保留下来的部分,我们假设它是正确的,是其教学思想的优点。那么,这些优点,也可与陶行知的优点对照起来看。 顺便解释一下,之所以要以杜威来引出陶行知,是因为杜威的教学思想在美国已经得到了反复的论证与实践。而陶行知去世于1946年,1949年以后,中国教育开始照搬苏联模式,因此,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并没有得到充分地论证与实践。 首先来看下美国人当年所实行的教育改革政策有哪些。(主要是中小学部分) 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中小学教育法》,这个法案内容丰富,它肯定了自50年代末开始的教育改革,重申了黑人、白人

学生合校教育的政策,制定了对处境不利的儿童的教育措施。此法指出,小学目标是加强普通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为将来接受专业教育打好基础;中学目标是为培养未来的学者、专家打下基础,使他们学习各种科学知识技能,扩大知识范围,同时学会钻研学习的方法,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生源做准备。 温和传统派在中学课程的改革方面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第一、大力发展综合中学。这就意味着要保持美国现存的教育体制和办学模式,同时将综合中学的职能扩充为三项:普通义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学术性教育。普通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公民,职业技术教育和学术性教育兼顾了毕业后就业和升学的两部分学生的需要。这样培养出来的多层次的学生便能满足社会和国家不同层次的要求。而不是搞一刀切,不顾实际的只抓学术教育,要求青年一律朝着未来科学家的方向努力。 第二、实施新的修业计划。与综合中学办学目的相适应,其课程也具有统一性和层次性。所谓统一,指为普通义务教育开设的必修课,即具有共同核心的普通教育学科,包括4年的英文,3至4年的社会学科,1年的数学和自然科学。而层次性,指在必修课之外,还设了为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提供的职业选修课,以及为高材生提供的学术性选修课。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接受普通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课程。 第三、实行能力分组教学。综合中学实行能力分组教学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