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化学专业课程标准_(2011版)

应用化学专业课程标准_(2011版)

应用化学专业课程标准_(2011版)
应用化学专业课程标准_(2011版)

湘南学院

应用化学专业课程标准(2011版)

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二0一一年十月

目录

1、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

2、有机化学

3、物理化学

4、化工原理

5、应用电化学

6、有色冶金概论

7、仪器分析

8、冶金原理

9、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

10、工业分析

11、专业英语

12、重金属冶金学

13、贵金属冶金学

14、冶金设备

15、稀有金属冶金学

16、结构化学

17、分离工程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09021131

课程学时:120 学时(一年一期48学时,一年二期72学时)

学分:7.5 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是化学化工类必修的四大基础化学之一,又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它是从分子水平来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课程主要包括化学原理和元素化学两大部分。化学原理部分主要讲述化学反应中能量和反应速率理论;三大类型的反应(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四大结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配合物结构);元素化学部分,以周期为纬,以族为经,经纬交叉,讲述有关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递变规律,并对其规律作出相应的理论解释。

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绪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介绍化学学科的最新发展,及其在自然科学中的中心地位;

2.建立终生学习观,了解化学学习的特点,探讨化学学习方法;

3.使学生了解实验室规则及实验学习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化学学习方法,实验基本要求

(三)课时安排:2学时

(四)主要内容

1.化学学科的最新发展,及其在自然科学中的中心地位;

2.化学学习方法——及时复习、适当练习与持之以恒;

3.实验室规则及实验学习基本要求;

第1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近代概念、原子能级、波粒二象性、原子轨道(波函数)和电子云概念;

2.了解四个量子数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掌握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取值范围;

3.熟悉 s 、 p 、 d 原子轨道的形状和方向;

4.理解原子结构的近似能级图,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则和 s 、 p 、 d 、f 区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

5.会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了解元素性质,熟悉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波粒二象性,量子数,波函数的图形,周期表

(三)课时安排:10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 1 节亚原子粒子

第 2 节波粒二象性——赖以建立现代原子模型的量子力学概念

第 3 节关于氢原子结构的玻尔模型

第 4 节波动力学模型

第 5 节轨道概念的图形描述

第 6 节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第 7 节周期表与原子结构

第 8 节原子参数

第2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识化学键的本质;掌握离子键的形成及其特点;掌握离子的特征,离子极化概念;

2.掌握价键理论的内容;会用价键理论解释共价键的特征,会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简单的分子结构;

3.初步认识分子轨道,掌握第二周期元素的分子轨道特点;

4.理解金属键理论,特别是能带理论,会用能带理论解释固体分类;

5.认识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本质,会用其解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离子极化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能带理论,

(三)课时安排:10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 1 节化学键的定义

第 2 节离子键理论及离子极化

第 3 节共价键的概念与路易斯结构式

第 4 节用以判断共价分子几何形状的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第 5 节原子轨道的重叠—价键理论

第 6 节分子轨道理论

第 7 节金属键理论

第 8 节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第3章化学热力学的初步概念与化学平衡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热效应概念,恒容反应热和恒压反应热的概念和测定;会写热化学方程式;

2.初步了解焓的概念,知道焓变是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一种驱动力;

3.会进行有关热化学的一般计算;

4.初步了解熵、熵变和绝对熵的概念,知道熵变是化学反应的自发过程的另一种驱动力;

5.初步了解热力不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概念;

6.初步了解吉布斯自由能及吉布斯 - 亥姆霍兹方程,初步学会用其判据化学反应的自发性;

7.掌握化学平衡状态及标准平衡常数概念,会进行简单的化学平衡移动判断及有关计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焓,盖斯定律,熵,吉布斯自由能,变吉布斯 - 亥姆霍茨方程,反应自发性的判据,标准平衡常数

(三)课时安排:10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 1 节热化学

第 2 节熵和熵变

第 3 节自由能——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第 4 节平衡状态和标准平衡常数

第 4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动力学的初步概念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初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速率方程、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和活化能概念;

2.理解并会用浓度、温度、催化剂诸因素解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初步掌握阿仑尼乌斯公式的应用,会用其求算活化能及某温度下的反应速率;

4.理解反应分子数和反应级数的概念,会进行基元反应有关的简单计算;

5.初步掌握零级、一级和二级反应的特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速率方程,阿仑尼乌斯公式,反应动力学。

(三)课时安排:8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 1 节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第 2 节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第 3 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 4 节化学反应机理的某些概念

第5章酸碱和酸碱反应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布朗斯特酸碱、路易斯酸碱和软硬酸碱理论的意义和要点;

2.掌握一元弱酸、弱碱的 pH 的计算公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布朗斯特酸碱、路易斯酸碱和软硬酸碱理论,溶剂的拉平效应

(三)课时安排:8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 1 节布朗斯特酸碱理论

第 2 节路易斯酸碱理论

第6章氧化还原反应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2.掌握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两种配平方法;

3.了解埃灵罕姆图的意义及其应用;

4.熟悉能斯特公式、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及其应用;

5.了解电势数据的两种图示法及其应用;

6. 简单了解电化学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氧化与还原,氧化值,标准电极电势,能斯特公式,电解

(三)课时安排:6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 1 节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第 2 节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第 3 节水溶液中氧化还原反应的自发性和电极电势

第 4 节电势数据的图示法

第 5 节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动力学因素和氧化还原反应机理

第 6 节应用电化学简介

第 7章金属配位化合物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命名;

2.熟悉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会进行一般配离子结构判断和磁性计算;

3.了解晶体场理论的要点,弄清八面体场、四面体场和平面四边形场中 d 轨道的分裂;

4.弄清分裂能和晶体场稳定化能概念,初步学会上述几种场中分裂能及稳定化能的判断;

5.了解配位化合物的顺反异构和旋光异构概念,初步学会上述两种异构体的判断。(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配位价键理论,外轨,内轨,反遗键,晶体场理论, d 轨道分裂及分裂能,晶体场稳定化能

(三)课时安排:6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 1 节相关定义和命名

第 2 节化学键理论

第 3 节异构现象与立体化学

第 4 节配位实体的热力学稳定性

第 5 节配位实体的某些动力学问题

第 8 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弱酸、弱碱水溶液的质子转移平衡 ;

2.了解水溶液中酸碱各种组分的分布系数概念 ;

3.掌握各类酸、碱及缓冲溶液 pH 值的计算方法 ;

4.了解各类离子与水的作用机理 ;

5.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变色点和变色范围等概念 ;

6.掌握强酸(碱)滴定强碱(酸)或弱碱(酸)的滴定曲线、滴定突跃大小及其影响因素、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活度,活度系数,水解常数,缓冲溶液,缓冲原理,滴定曲线,滴定突越范围,直接滴定法,间接滴定法

(三)课时安排:8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 1 节弱酸、弱碱水溶液的质子转移平衡

第 2 节计算溶液的 H 3 O + 浓度的精确式、近似式和最简式

第 3 节水解

第 4 节缓冲溶液

第 5 节酸碱滴定原理

第 6 节滴定方式和应用实例

第 9章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滴定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沉淀的溶解度和溶度积常数 ;

2.掌握微溶化合物溶解度的计算 ;

3.熟悉影响条件溶度积和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

4.熟悉几种重要的银量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溶解度,溶度积,溶度积常数,分步沉淀,同离子效应,盐效应,多重平衡原理,沉淀滴定法

(三)课时安排:6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 1 节沉淀溶解平衡

第 2 节沉淀滴定法

第 10章条件稳定常数和络合滴定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分析化学中 EDTA 及其螯合物的分析特性;

2.掌握络合平衡的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的计算;

3.了解金属离子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指示剂的选择原则及常用的金属离子指示剂的使用条件;

4.熟悉络合滴定曲线、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突跃;

5.了解络合滴定的应用及计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逐级稳定常数,累积稳定常数,副反应系数,酸效应,条件稳定常数,络合滴定曲线,突跃,络合掩蔽

(三)课时安排:8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 1 节 EDTA :络合滴定最重要的滴定剂

第 2 节条件稳定常数

第 3 节络合滴定原理

第 4 节滴定干扰的消除

第 5 节络合滴定方式

第 11章条件电势和氧化还原滴定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条件电势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的类型及应用。

3.熟悉各种副反应对条件电势的影响。

4.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的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的条件及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条件电势,离子强度,氧化还原滴定曲线,可逆电对

(三)课时安排:6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 1 节氧化还原反应的条件电势

第 2 节滴定曲线和指示剂

第 3 节重要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 12章 s区元素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 s 区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够解释 Li 的标准电极电势为什么最低,能解释碱金属与水、醇和液氨反应的不同;

2.了解主要元素的矿物资源及单质的制备方法,特别注意钾和钠制备方法的不同;

3.了解 s 区元素的氢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性质,特别注意氢氧化物的碱性变化规律;

4.了解 s 区元素的重要盐类化合物,特别注意盐类溶解性的热力学解释;

5.会用离子极化理论解释碳酸盐分解规律;

6.了解对角线规则和锂、铍的特殊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IA 、 IIA 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三)课时安排:4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 1 节单质

第 2 节化合物

第 13 章 p 区元素(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 p 区元素的特点;

2.了解 p 区元素的存在、制备及用途;

3.掌握重点元素硼、铅、碳、硅、氮和磷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会用结构理论和热力学解释它们的某些化学现象;

4.从正硼烷的结构了解缺电子键和硼烷结构;

5.了解一些无机材料的制备和用途;

6.了解惰性电子对效应概念及其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硼,碳,硅,氮,磷,三中心二电子键,惰性电子对效应

(三)课时安排:8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 1 节概述

第 2 节天然资源、单质的提取和用途

第 3 节硼的单质和化合物

第 4 节金属键及其化合物

第 5 节碳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第 6 节硅及其化合物

第 7 节氮及其化合物

第 8 节磷及其化合物

第 9 节长周期元素和惰性电子对效应

第14章 p区元素(二)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 16-18 族元素的特点;

2.了解重点元素的存在、制备和用途;

3.掌握重点元素硫、卤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会用结构理论和热力学解释它们的某些化学现象;

4.了解第 1 个稀有气体化合物的诞生及其对化学发展的贡献。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氧、臭氧、过氧化氢,硫、卤素,稀有气体

(三)课时安排:6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 1 节 16-18 族元素概述

第 2 节工业资源、单质的制备和用途

第 3 节过氧化氢和臭氧

第 4 节硫的重要化合物

第 5 节卤素

第 6 节稀有气体

第 15章 d区元素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 d 区元素的通性,即 d 电子化学的特征;

2.掌握钛单质、 TiO 2 、 TiCl 4 的性质和制备,钛合金的应用;

3.掌握铬单质的特性与制备,三价铬与六价铬的转变;

4.了解钼和钨的简单化合物及同多酸、杂多酸的概念;

5.掌握从软锰矿制备单质锰,锰的变价及其氧化性;

6.了解铁、钴、镍氧化还原性变化规律,掌握其氧化物和氢氧化物性质;

7.掌握铜单质及其常见化合物,着重了解其歧化反应;

8.了解锌、镉、汞的单质及重要化合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钛,铬,锰,铁,钴,镍,铜,锌,镉,汞,羰基化合物

(三)课时安排:10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 1 节 d 区元素的通性

第 2 节金属钛及其化合物

第 3 节金属铬及其化合物

第 4 节钼和钨

第 5 节锰及其化合物

第 6 节铁、钴、镍及其化合物

第 7 节铜及其化合物

第 8 节贵金属元素的不活泼性和催化性能

第 9 节锌、镉、汞及其化合物

第 10 节过渡元素与 CO 形成的化合物

第16章 f区元素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镧系元素电子结构、名称,镧系收缩概念及其产生原因和影响;

2.了解镧系元素的存在,制备及用途;

3.重点掌握镧系元素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性质;

4.了解镧系元素的分离方法,特别注意溶剂萃取法及离子交换法的原理;

5.简单了解锕系元素电子结构、名称及与镧系元素的相似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镧系元素,稀土元素,镧系收缩,稀土配合物,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锕系元素(三)课时安排:4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 1 节镧系元素的存在,提取和应用

第 2 节镧系元素的相互分离

第 3 节锕系元素简介

第 17 章氢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氢在周期表中的特殊位置;

2.了解氢的存在和用途,掌握氢的主要工业和实验室制法;

3.认识氢的三种同位素;

4.掌握二元氢化物的分类及其特点;

5.了解氢能源(发生、储存、利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氢,同位素,氢化物分类,氢能源

(三)课时安排:0学时(课后自学)

(四)主要内容

第 1 节氢的存在、制备及用途

第 2 节二元氢化物的分类

第 3 节氢能源

第 18 章核化学简介

应用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070302 专业名称:应用化学(Applied Chemistry)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较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化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及化工、医药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开发、科研、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公共基础理论课和人文知识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应用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有综合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能力。 本专业的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 2.掌握数学、物理、信息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化工的发展动态、应用前景和行业需求; 4.了解关于化工相关产业、知识产权、安全与环境等方面的政策与法规; 5.具有较强的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适用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6.具有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四、学制与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 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六、专业核心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及实验、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结构化学、高等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天然产物化学、精细化工工艺学、精细化学品分离与分析。 七、主要专业实验 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精细化工实验、化工

应用化学专业科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与名称 专业代码:070302 专业名称:应用化学Applied Chemistry 二、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Bachelor of Engineering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系统的应用化学及化学与电子技术有机结合所必须的基本理论、熟练的实验技能、科学和工程素养良好的化学与电子技术有机结合的应用化学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能够从事印制电路设计与制造技术、材料化学与工艺、应用电化学与电子化学品、微电子工艺与电子化工等领域的研发、设计、应用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四、毕业要求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化学与电子技术有机结合应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基本训练,本专业毕业生要求具备如下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1. 掌握化学与电子技术有机结合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在专业领域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 2. 通过良好的实验教学与工程实践锻炼,使学生掌握应用化学的原理和应用方法,能独立进行原理效应分析、观察新现象,具备把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人文素养、较强的外语能力;沟通能力强、团队精神强,并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4. 具有国际视野,熟悉本专业的国内外发展状况与前景。 五、专业特色 围绕化学与电子技术有机结合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应用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全面、系统的理论和实验教学课程,使学生既具有电子技术知识又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质和一定的印制电路与印制电子技术、微电子工艺、电子化学、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学等综合素质能力的高级科研人才和卓越工程师人才。 六、课程设置与修读要求

应用化学专业英语及答案

黄冈师范学院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考试课程:专业英语考核类型:考试A卷 考试形式:闭卷出卷教师:杨一思 考试专业:化学考试班级:应用化学200601 一、Translate the following into English(20 points) 1.过滤 2.浓缩 3.结晶化 4.吸附 5. 蒸馏6.超临界的 7.二氯甲烷 8.热力学平衡 9.亲电性 10.表面张力 11.共轭的 12.酮 13.平衡常数 14.丙基 15.丁基 16.亚甲基 18.环己酮 19.同位素 20.标准熵 二、Translate the following into Chinese(20 points) 1. methyl propanoate 2. rate constant 3. ethyl methyl ketone 4. free energy 5. radical intermediate 6. isobutyl methyl ether 7. 3-chloropropene 8. primary radical 9. n-propyl bromide 10. bond energy 11. circulating electrons 12. local magnetic fields 13. tetramethylsilane 14. mass to charge ratios 15 phenylamine 16 amide 17. amine 18. nucleophile 19. perchlorate 20. carbocation 三、Translation the following into chinese (40 points) A卷【第1页共 3 页】

应用化学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3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精细化工和材料合成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具有从事精细化工生产、材料合成与研制、产品分析检测等专业工作的能力,能够在化工、材料、质检、环保、医药、轻工、卫生防疫、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化工合成、分析检测、新材料研制和科技开发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无机、有机、分析、物化、高分子等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 2、掌握大学物理和高等数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基本的数理分析运算能力。 3、系统掌握无机、有机、分析、物化、高分子等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知识及应用分析能力。 4、掌握化工原理和化工分析及材料合成等基本理论及实验技能,具有从事化工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分析检测、精细化工产品和新材料研制的能力。 5、初步具备科研论文写作和专利申请等科研素质和应用技能。 6、具有基本的英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达到国家

规定的外语等级水平。 7、具有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网络和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检索本专业的中英文资料和有关科技信息的基本技能。 8、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专业方向 1、工业分析方向:学习和掌握工业分析方面基本技能和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能够利用现代分析仪器从事质量监督、石油、化工、环保、轻工、卫生防疫、科研院所等部门的分析检测及相关工作。 2、精细化学品合成方向:学习和掌握合成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及精细化学品合成的相关理论及工程技术知识,能在化工、涂料、轻工、医药等部门从事技术支持、工艺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工作。 3、绿色催化方向:学习和掌握绿色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应用及光催化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有从事催化剂产品及过程开发的能力,能胜任化工、能源、材料、医药、食品、环保等领域中相关的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四、素质与能力分析表(表一)

化学本科专业教学计划

化学本科专业教学计划 (05年修订) 一、专业名称:化学专业 二、学制:标准学制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提前一学期或延长一学年毕业(不含休学期)。 三、学位授予门类:理学学士 四、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化学及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和其它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及其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五、业务培养要求:要求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应用研究及科技管理的能力。 六、业务培养规格:通过四年的学习,应使学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以及化学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 3、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化学教学、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4、了解化学学科的某些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了解化学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 5、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知识,具有一定的应用开发研究能力,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化学教学的基本能力; 6、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七、课程设置:本专业设置的课程有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公共必修课及综合选修课。各课程的内容及要求由该课程的教学计划纲要确定。本教学计划仅对本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专业任选课进行设置和说明,具体设置请参阅所附表一、表二和表三。对于综合选修课的设置与说明,请参阅校发《公共课教学计划》。而在校的修业期内,要求完成的总学分不得少于162个。其中,公共基础课学分42个,专业必修学分71个,专业限选学分不得少于12个,专业任选学分不得少于14个,综合任选学分不得少于10个,课外实践课13学分。具体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安排参见化学专业教学计划总表。 八、学时学分分配:

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建设总结

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建设总结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项关系到学校事业兴衰成败的重要工程,也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办好专业的基础,专业建设必须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积极引进高水平教师,加大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一)师资队伍现状 本专业现有教师1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高级职称比例30%;具有博士学位3人占30%,具有硕士学位的比例达到100%,45岁以上教师1人,45岁以下教师9人。所以专业的整体师资队伍比较年轻,具备了较强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3年来教师队伍承担省级以上教改项目2项,院级和市级教改项目十多项,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2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荣获邯郸市科技进步奖三项。 (二)主要建设思路 通过加强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稳定师资队伍,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经常性的举办学术报告,积极安排对外学术交流,以及时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以教授和骨干教师为主体建立学术梯队,加强学术研究与内部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大力培养青年教师,形成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核心队伍。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授课教师的安排上,尽量让高职称、高水平教师上教学第一线,开展导师制和教学法研究,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对青年教师实施实验室锻炼制度,并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实行导师制。 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进修,目前本专业派出一名博士出国进修,另一名教师在北京化工大学进修。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采用多种形式聘请国内知名学者、教授和工程技术专家,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 二、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建设 结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重新制订了2014级和2015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增加自主学习模块并实行分学段教学,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其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占专业总学分均在20%左右,实践环节的加强,能够大大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此外制定出了专业学习大纲,从人才成长目标与规格、毕业生就业与考研指南、课程结构、学习方法和学习路径等方面,为学生的求学之路指明了方向与路径;为配合大类招生的学生进行专业分流,开设了专业导航课,更加细化了岗位技术标准体系,使学生对应用化学专业有了更加深刻与明确的认识。 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建设方面,组织专业内部教师对专业建设规划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进行讨论,并对规划与方案的实施进行监督;以专业负责人和主讲教师为核心成立系列课程建设小组,对系列课程的构成、课程内容的整合与调整以及相关课程的内容衔接、课程标准的制定等具体教学内容改革与建设进行工作;以专业负责人和实验主讲教师为核心成立系列实验建设小组,对实验教学内容与方式进行改革,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将理论教学与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公开课和教学法研究,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交流和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积极组织、参与全国或地区性的高等教育和专业建设学术研讨会,学习先进的教学改革经验。 三、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 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理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科研训练、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建设,是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只

《应用化学专业大作业》教学大纲

《应用化学专业大作业》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Laboratory of Applied Chemistry 2 学分:2 实验学时:2周类型:综合性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与实验、分析化学与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等 教学对象: 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在《化学综合实验》的基础之上开设的。针对应用化学四个不同方向选择不同的实验内容。训练学生的化学综合实验的技能:培养学生掌握一些无机物、有机物和共聚物合成的基本实验方法;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分析仪器和技术,掌握胶体和表面化学实验的技能,掌握水化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成就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学要求: 综合掌握各种化学品和新材料的合成、检测和性能测试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能够正确地运用有关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设计合成路线和解决实际课题中的应用化学问题,并运用有关基本操作方法实现有关合成、检测和性能测试,从而为以后进行科学研究、生产管理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且在创新能力方面得到较大的培养。 教学内容 第一章现代分析化学实验 实验十六气相色谱(8小时) 基本要求: 掌握固定液的配制及涂渍技术和柱的填装及老化技术、进行柱性能试验及极性试验。 重点: 掌握气相色谱的操作技术。 难点: 气相色谱柱及操作条件对分离效果的关系。 实验十七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普鲁卡因(8小时) 基本要求: 熟练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 重点: 掌握高效液相色谱的操作技术。 难点: 高效液相色谱的操作条件对分离效果的关系。 实验十八配合物键合异构体制备及红外光谱测定(8小时) 基本要求: 通过[Co(NH3)5NO2]Cl2和[Co(NH3)5ONO]Cl2的制备,了解配合物的键合异构现象并巩

应用化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范文

应用化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范文 社会的发展日异月新,社会的竞争越来越大,大学生越来越多,因此,大学生也就变得越来越不值钱。作为大学生,为自己做一个计划就格外重要了,为自己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在人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试着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未来好好的设计一下。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我会以自己的行动来验证,让时间来证明一切。 我的性格,为人老实,办事稳重,天生乐观开朗,性情温和,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好奇心强,也爱创新,也爱与人不同。爱突发奇想走别人未曾走过的路,未曾用过的方法。做题喜欢追根溯源,也容易钻牛角尖。我的兴趣,爱好广泛。喜欢动手实验,逻辑推理思考。喜欢进行体育运动,例如,篮球,网球。我在逻辑思考与推理演算方面能力较强,动手能力较可以,有待加强,但在管理方面较弱。 我的缺点,对事物的看法容易固执、偏激,对人有时太善良,太过柔和,太容易妥协。 我有扎实专业课程,利用图书馆及网络的资源,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试验动手能力。通过后面的两年的学习,我要充实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让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因为是以科研工作者为职业目标,必定学科知识一定要扎实,也要一定的学科深度。如此而来,考研即为初的目标。在以化学专业为主要方向的同时,也不放弃自己的另一个爱好——数学。即主学化学,但也不停止数学的学习。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中小型企业进行科研工作,做出一定成绩后再进入大型企业进行科研工作,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当今世界的发展,面对当今社会性的就业形势,作为大学生应该更加努力学习自己所选专业,学习好英语,课闲时经常去图书馆,让自己在各方面提高,做一个素质和技能的双才。用自己的能力来证明自己能胜任自己想要得到的工作。正确认识社会,寻找位置 选择职业,就是选择未来。大学生如果正确地选择职业,我应该如何利用好专业知识, 就总体而言,近几年来,工科类大部分专业仍供不应求,比如计算机、自动控制、通信工程、电子工程等专业的需求量仍较大,而文科类专业,如思想政治教育、经济法,甚至前几年非常热门的国际金融、企业管理等专业需求量较少。加之国有企业的改革,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压缩编制,下岗人员日益增多,而高校的毕业生却在逐年增多,从而使得就业形势更加紧张。因此毕业生不要把就业期望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理学,化学,0703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符合化学化工、食品、医药、商检、环保及能源等行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需求,能够承担社会责任、具备交叉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是所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掌握扎实的现代化学化工基础及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能力。有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能力。 三、培养标准 本专业的培养规格分为知识、能力与素质三大方面,共计12条培养标准。 1. 知识要求 (1)掌握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与管理的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科学实验、情报信息等方面的知识; (2)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系统的、比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与相关专业前沿性问题与发展趋势; (3)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技术经济,对本专业范围的科学技术新发展及其动向有一般的了解。 2.能力要求 (1)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查取资料、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应用语言、文字、图件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至少掌握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具有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 (2)具有较强的科学试验、分析解决本专业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3)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制图、运算、实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基本科学技能,以及一定的基本工艺操作技能; (4)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基

应用化学专业简介

应用化学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较强实验技能,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石油、化工、制药等行业从事生产、质量检验、新产品应用及开发等工作,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就业领域 毕业生主要在石油、化工、制药、环保及相关行业从事以下工作: 1.各种原料及成品的分析测试 2.化工、石油炼制等生产操作、技术和质量管理 3.石油产品的调配、分析与营销 4.精细化学品、油田化学剂的研制与开发 5.分析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化验室的技术与质量管理 6.分析仪器营销 主要课程 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石油产品分析与应用、油田化学原理与技术、化工设备和仪表、精细合成单元反应 新增课程 石油炼制、化工设备与仪表、化工仿真实习、石油商品学、精细化工概论、工业分析 主要课程介绍 1.无机化学:化学反应中有关平衡、氧化还原、周期率、物质结构等基本理论,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2.有机化学:有机物的命名、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实际应用。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反应及重要合成方法,各类有机化合物相互转变的基本规律,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关系。 3.分析化学:化学定量分析方法,包括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重量分析以及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结果计算和实际应用。 4.物理化学:学习化学变化基本规律,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统计热力学、表面化学及胶体化学初步。 5.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研究对象、聚合物分类、自由基均聚与共聚、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缩合聚合等的基本原理、反应动力学以及实施方法。 6.仪器分析: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位分析法、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及实际应用,相关仪器操作技术。7.化工原理:将复杂的化工工艺过程抽象为数量有限的单元操作,学习化工单元操作中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及其计算。

应用化学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应用化学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办学理念 以改革促进事业发展,以发展巩固改革成果;加强应用化学专业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人才培养是应用化学专业的“根本任务”,教学质量是专业建设的“核心竞争力”,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加速专业发展。 应用化学专业定位 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依托,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发展和稳定本科教育,重点发展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积极扩大办学规模,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努力提升办学层次,突出办学特色,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经过5年的努力,把应用化学专业建成在全省工科院校一流、在全国高校有一定知名度和一定特色的专业。 整体建设规划 坚持以人为本,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教学理念,依托山东省应用化学重点学科和青岛科技大学应用化学博士学科点,五年内将青岛科技大学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建设成为系统传授和探索研究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化学专业建设体系;形成以重点学科-博士点-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优秀课程-示范中心建设为框架的学科-专业-课程建设格局。使其办学条件先进、师资力量雄厚、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并使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人才培养

质量等方面在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具有显著特色的应用化学本科专业。 具体建设目标 (1)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突出能力、面向应用、注重创新,体现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教育理念,根据青岛科技大学应用化学博士学科点和山东省应用化学重点学科研究方向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扩大应用化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计划于2010年应用化学专业本科招生达到300人,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考研率40 %以上。 (2)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按照“数量保证、结构合理、素质过硬、整体优化”的方针,培养和引进人才。计划到2010年,应用化学专业拥有博士导师8名,教授12名,副教授15名;博士学位的老师占应用化学专业教师比率的80%以上。 (3)加强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五年内出版特色教材3部;建设2门精品课程,1门优秀课程;应用化学专业90%以上的专业科和专业选修课采用多媒体教学;3门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采用双语教学。 (4)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努力打造化学学科实验中心这一品牌,并使之成为省级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增加仪器设备投资,五年内投入设备费1000万元以上,用于应用化学学科和专业建设。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开放实验项目的申请与管理。 (5)加强科学研究,申请高水平自然科学基金、各类发展基金及具有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横向项目,在提高应用化学专业教师科研能力的同时,促进教学水平上一个台阶;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向生产力的转化,在产—学—研基础上,创建5个适合应用化学专业的化学化工实习基地,并将1个实习基地建设成为实习教学示范基地。

应用化学专业介绍及就业前景汇编

应用化学专业简介 应用化学专业偏重于应用,是研究如何将当今化学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实用产品的应用型专业。 应用化学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相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丁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 应用化学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工程及化工制图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化学相关产品、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5.了解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

力。 就业方向与前景 毕业生主要在精细化工相关企事业单位、商贸公司从事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生产管理、生产监督、环境监测、质量检验、技术服务等工作。还可到相关行业从事化学品的应用研发、安全管理、质量检测等工作。 就业前景分析(按应用化学专业相关职位统计) 据统计,应用化学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地区是:上海。在"物理学类"中排名第3 。 应用化学专业主要方向:就业行业包括教育、材料、军工、汽车、军队、电子、信息、环保、市政、建筑、建材、消防、化工、机械等行业。部门包括:各级质量监督与检测部门、科研院所、设计院所、教学单位、生产企业、省级以上的消防总队等。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高等数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高分子化学、精细化学、化学工程基础、化工制图、结构化学、化工原理。 应用化学就业前景分析 应用化学是研究如何将当今化学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实用产品的应用型专业.应用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及当今所有高新技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是21世纪重点发展的技术领域,所以本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天地和发展前景.由于所学的知识比较广泛,毕业生将会具 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广泛的选择范围.化工企业、贸易公司和政府机关中的口岸、海关、商检、公安和环保等部门,也都非常需要应用化学人才的加入.此外,毕业生在选择就读研究生

应用化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模板

姓名:元宽 学号:2009040829 班级:应用化工0901班

目录 一、前言 二、自我认识 三、生涯机会评估 四、职业生涯目标的规定 五、具体实施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一.前言 社会的发展日异月新,社会的竞争越来越大,大学生越来越多,因此,大学生也就变得越来越不值钱。作为大学生,为自己做一个计划就格外重要了,为自己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在人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试着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未来好好的设计一下。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我会以自己的行动来验证,让时间来证明一切。 二.自我认识 我的性格,为人老实,办事稳重,天生乐观开朗,性情温和,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好奇心强,也爱创新,也爱与人不同。爱突发奇想走别人未曾走过的路,未曾用过的方法。做题喜欢追根溯源,也容易钻牛角尖。我的兴趣,爱好广泛。喜欢动手实验,逻辑推理思考。喜欢进行体育运动,例如,篮球,网球。我在逻辑思考与推理演算方面能力较强,实践动手能力较可以,有待加强,但在管理方面较弱。 我的缺点,对事物的看法容易固执、偏激,对人有时太善良,太过柔和,太容易妥协。 我有扎实专业课程,利用图书馆及网络的资源,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试验动手能力。通过后面的两年的学习,

我要充实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让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自我评估 因为是以科研工作者为职业目标,必定学科知识一定要扎实,也要一定的学科深度。如此而来,考研即为最初的目标。在以化学专业为主要方向的同时,也不放弃自己的另一个爱好——数学。即主学化学,但也不停止数学的学习。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中小型企业进行科研工作,做出一定成绩后再进入大型企业进行科研工作,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三.生涯机会评估 当今世界的发展,面对当今社会性的就业形势,作为大学生应该更加努力学习自己所选专业,学习好英语,课闲时经常去图书馆,让自己在各方面提高,做一个素质和技能的双才人才。用自己的能力来证明自己能胜任自己想要得到的工作。 正确认识社会,寻找最佳位置选择职业,就是选择未来。大学生如果正确地选择职业,我应该如何利用好专业知识, 就总体而言,近几年来,工科类大部分专业仍供不应求,比如计算机、自动控制、通信工程、电子工程等专业的需求量仍较大,而文科类专业,如思想政治教育、经济法,甚至前几年非常热门的国际金融、企业管理等专业需求量较少。加之国有企业的改革,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压缩编制,下岗人员日益增多,而高校

应用化学专业(师范方向)(专升本)教学计划课件.doc

应用化学专业(师范方向)(专升本)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在化学专科的基础上,通过三年的业余学习,进一步掌握化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现代教育理论及教育技术的发展,具有探索、创新和实施素质教育能力,达到全日制化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相应水平,成为从事化学基础理论研究和教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化学专业理论和系统的文化知识,并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对国内外化学的新发展有所了解;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接受教师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训练。 二.学制、学位、修业年限与学习形式 本专业学制3年,学生可在2~3年内修满毕业所要求的课程。学习形式为业余学习。在达到相应要求后,可申请学士学位。 三。课程设置 (一)公共课:政治理论;英语;计算机应用; (二)专业课:无机化学选论;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选论;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分析与仪器分析;分析与仪器分析实验;结构化学;化学工程基础;中学 化学教学研究;专业英语; (三)选修课:环境化学;高分子化学与材料;精细化工概论;食品化学;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学; 心理学;中学化学实验研究 (四)本专业主干课程为:无机化学选论;有机化学选论;物理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结构化学 中学化学教学研究 (五)本专业学位课程为:无机化学选论;有机化学选论;物理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结构化学四.教学环节说明 (一)学时分配 总计划学时:2033学时,其中:公共课420学时,占总学时的20.6%;专业课1361学时,占总学时的67%;选修课252学时,占总学时的12.4%。 (二)教学环节说明 1.自学时间纳入总教学时数,各位学员必须保证自学时间 2.在以上课程中,参加省自考通过课程,凭成绩证明可提出免修,但最多不得超过总课程的1/4。

关于应用化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的范文

关于应用化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的范文 一. 前言 社会的发展日异月新,社会的竞争越来越大,大学生越来越多,因此,大学生也就变得越来越不值钱。作为大学生,为自己做一个计划就格外重要了,为自己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在人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试着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未来好好的设计一下。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我会以自己的行动来验证,让时间来证明一切。 二. 自我认识 我的性格,为人老实,办事稳重,天生乐观开朗,性情温和,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好奇心强,也创新,也爱与人不同。爱突发奇想走别人未曾走过的路,未曾用过的方法。做题喜欢追根溯源,也容易钻牛角尖。我的兴趣,爱好广泛。喜欢动手实验,逻辑推理思考。喜欢进行体育运动,例如,篮球,网球。我在逻辑思考与推理演算方面能力较强,实践动手能力较可以,有待加强,但在管理方面较弱。 我的缺点,对事物的看法容易固执、偏激,对人有时太善良,太过柔和,太容易妥协。

我有扎实课程,利用图书馆及网络的资源,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试验动手能力。通过后面的两年的,我要充实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让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自我评估 因为是以科研工作者为职业目标,必定学科知识一定要扎实, 也要一定的学科深度。如此而来,考研即为最初的目标。在以化学专业为主要方向的同时,也不放弃自己的另一个爱好数学。即主学化学,但也不停止数学的学习。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中小型企业进行科研工作,做出一定成绩后再进入大型企业进行科研工作,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三. 生涯机会评估 当今世界的发展,面对当今社会性的就业形势,作为大学生应 该更加努力学习自己所选专业,学习好,课闲时经常去图书馆,让自己在各方面提高,做一个素质和技能的双才人才。用自己的能力来证明自己能胜任自己想要得到的工作。正确认识社会,最佳位置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计划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计划 年级专业代码081101学位类别工学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工程学与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现有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化工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掌握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法; 3.具有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4.熟悉国家对于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化学工程学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与专业方向 主干学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专业方向:化学工程方向、精细化工方向 四、专业核心课程和主要实践环节 专业核心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工业催化,化学工程方向:化工传递过程、工业化学、化工分离工程,精细化工方向:精细有机合成、精细化学品化学。 主要实践环节:化学与化工基础实验、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五、学时、学分分配表

应用化学专业就业前景

应用化学专业就业前景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具备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相对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应用化学培养目标 1. 掌握的知识 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化工技术和生物生化知识,通过专业实验、生产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等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后,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 2. 应用化学具备的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化学、化工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与方法; (3)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技术管理的初步能力;尤其要掌握新型农用化学品的研制、开发和应用技术,并得到初步训练; (4)了解应用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向以及农用化学品发展状况;并了解相近专业课程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5)掌握中外文资料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有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6)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和专业外文资料阅读的能力. 二、应用化学就业方向 应用化学专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天然产物化学及其应用、精细化学品化学以及应用分析技术三个专业方向.能够在农业、环保、化工、食品等应用化学领域进行研究、开发、生产和检测,能够在教育、企事业单位等进行教学、科研、管理工作.2009届毕业生就业率为 96.97%,考研率为33.33%. 三、应用化学就业前景: 应用化学是研究如何将当今化学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实用产品的应用型专业.应用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及当今所有高新技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是21世纪重点发展的技术领域,所以本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天地和发展前景.由于所学的知识比较广泛,毕业生将会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广泛的选择范围.化工企业、贸易公司和政府机关中的口岸、海关、商检、公安和环保等部门,也都非常需要应用化学人才的加入.此外,毕业生在选择就读研究生或出国留学等方式继续深造时余地较大.

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培养计划

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培养计划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Applied Chemistry 一、培养目标 Ⅰ.Educational Objectives 本专业培养掌握扎实的化学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能和现代实验技术;获得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本训练;熟悉本学科的现状、前沿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具备相关学科、经济管理学科及广泛的人文社会学科素质;能在教育、科研院所、公司和企业等部门从事化学及相关领域里的教学、科研、开发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 This program covers the basic theories, experimental skills and techniques in chemistry. You will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prospect of chemist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roduction, as well as learning the basic knowledge about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s. You will also possess the knowledge in disciplines related to chemistry, economic management and socio-cultural makings. Our aim is to bring out talents that meet the needs of companies,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in areas like medicines, materials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二、基本规格要求 Ⅱ.Skills Profile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扎实的和较为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 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具有一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和工程知识; 4. 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 5. 比较好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地阅读专业书刊和查阅文献的能力。 Students of the program will acquire: 1.Systematic basic knowledge, theories and skills in chemistry;

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实践周 教学大纲-

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实践周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80351011 学时/学分:1周/2学分 一、大纲使用说明 本大纲根据应用化学专业2017版教学计划制订 (一)适用专业 应用化学专业 (二)课程设计性质 必修课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 电化学原理、金属腐蚀学、涂料科学与制造技术、轻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化学电源、防锈工艺、电镀工艺、涂装工艺 2、后续课程 毕业设计论文 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深层次的、多学科型的和综合创新性的技能训练和探究性训练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创造性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应用化学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索面向应用型化学化工学生、符合应用化学学科知识体系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实践强化训练模式。探索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和基本训练与创新意识培养并举的实验设计教学模式。缩短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科研和生产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差距。 要求学生独立查阅文献、书籍并消化理解,提出并完善设计方案,准备并完善相应的设计内容,整理、分析相关设计内容,绘制相应图表等,课程设计报告推荐采用国内外期刊论文的形式撰写。鼓励思想创新和设计创新。增强学生创新性的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查阅相关的书籍、文献资料,并消化理解。在此基础上确定方案,进行实验或设计准备及实施。设计课题要具有新颖、实用、多学科的特点,体系创新性。 1、课程设计内容范围 (1)金属局部和全面腐蚀的观察与测试; (2)金属表面化学或电化学转化膜的制备及性能; (3)缓蚀剂的配方与应用; (4)金属的电化学保护及性能表征; (5)电化学方法在金属腐蚀研究中的应用; (6)涂料制造与涂装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7)电镀工艺与化学电源的研究与应用;

应用化学(师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九、教学进程计划表 应用化学(师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1、理论教学 课程类别课程 名称 学分 总学 时 理论 教学 实践 教学 考核 方式 开课学期及周学时开课 单位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公共必修课程思想 政治 理论 中国近代史纲要232302E2思政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483612E3思政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967224E4思政部形势与政策2T(1)(1)(1)(1)(1)(1)(1)(1)思政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483612E3思政部 语言 与技 能 大学英语A135656E4外语系大学英语A247272E4外语系大学英语A347272E4外语系大学英语A436060E4外语系大学计算机基础2361224E2计算机VB程序设计3643232E4计算机大学生职业生涯计划119109T2学生处就业指导119109T2学生处国防 教育 与身 心健 康 军事理论2362016T2武装部大学体育112626T2体育系大学体育212828T2体育系大学体育312828T2体育系大学体育412828T2体育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T教育系合计4476851825012151090020 学科基础必修课程高等数学B134848E4数学系高等数学B234848E3数学系线性代数23636E2数学系大学物理B47272E4电子系大学物理实验B11818T2电子系无机化学135252E4化工系无机化学224444E3化工系分析化学123434E2化工系分析化学212020E2化工系有机化学135454E3化工系有机化学224242E3化工系物理化学135454E3化工系物理化学224242E3化工系合计31564546188813630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