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第1章古汉语通论(1~4)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一)字典辞书的编排和注音

1.编排方式

汉字有形有音有义,编排时可按形,也可按音或义。

我国现存最早的字典辞书《尔雅》是按意义编排。如《释诂》:“赉、贡、锡、畀、予、贶,赐也。”“如、适、之、嫁、徂、逝,往也。”这两条,就是把一组词义词编排在一起,但按意义编排查阅起来很不方便,后代很少再使用,而多按形或音来编排。

(1)按形编排主要有按部首和四角号码两种方式

①部首编排法

按部首编排即把所收录的字分属若干部首之中,按笔画多少的先后顺序排行,同一部首的字都归入该部之下,以每字笔画的多少为序。如“亻”为两画,“彳”部必在“亻”部之后;同一部的字也按笔画多少为序,如九画的“待”排在八画的“往”之后。最早创立部首编排法的是许慎,他编写的《说文解字》把汉字分为540个部首,其后的字典辞书分部不一样。如《康熙字典》分214部,新《辞海》250部,《汉语大字典》200部,《现代汉语词典》189部。分部不同,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字典辞书里也可能属不同的部首。

②四角号码编排法

按四角号码也是按形编排。这种编排法是根据方块汉字的特点,每个汉字取四个角的形状,分为十种形式,分别用0至9十个阿拉伯字代表。其口诀为:横一竖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意为,这个角如果是一横就取1,竖就取2,交叉就取4,方框就取6等等,如“颃”字为0128。这种编排法曾使用一时,但现在很少

有人在使用。

(2)按音序编排

音有古音今音,古音可按声母编排,也可按韵编排,今音有按注音字母编排,也有按拼音字母编排。民国以前按音序排列的字典辞书多是按平上去入四声和平水韵一百零六韵分列,如《佩文韵府》、《经籍纂诂》等。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有的字典辞书按注音字母勹夂冂匚等的顺序排列,如《国语词典》、《词诠》等。当代编写的按音序排列的字典辞书则多按汉语拼音方案字母顺序排列,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简明古汉语字典》等。

以上三种编排法各有利弊,加以汉字新旧形体的不同,有时单独使用某一种检字法,查检比较费劲,因此,现代新版的字典辞书,无论是按部首排列还是按音序排列的,一般在书中都有两种以上的检字法供运用。

2.注音方式

常用的注音方式主要有三种:

(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如《康熙字典》中“尨音茫”,“屯音肫”之类。这类注音方式的局限是很明显的,正如清代学者陈澧在《切韵考》中所指出的:“无同音之字则其法穷,或有同音之字而隐僻难认,则其法又穷。”

(2)反切。这是在我国古代字典辞书中运用最为普遍的注音方式,舆起于汉末。反切在字书中一般只讲“某某切”。《经典释文》:“乘,绳登反。”“将及华泉”《经典释文》:“华,户化反。”

反切是用两字来拼合被切字的读音,取上字声母,下字韵母及声调相组合。

夸kuā←苦(k-)+瓜(-uā)

如果我们不具借古今语音演变的知识,很多反切就不能拼合出正确的读音来。正因为古今语

音有所不同,反切注音也就难以为人们普遍掌握。如“福”在《说文解字注》中标注为“方六(lù)切”,依据现代汉语的读法来拼合为“fù”,肯定是有误的。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在汉语拼音方案制订以前,1913年由读音统一制订了一套注音字母(后改名为注音符号),即勹夂冂匚等四十个字母。如《辞源》修订本在每个字头下用拼音字母注音的同时,也采用了注音字母注音。

1958年我国公布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使用罗马拼音为汉字注音,从那时以来,新编写的字典辞书即多用这套汉语拼音字母注音。

(二)常用字典辞书介绍

一般工具书往往是侧重某个方面的,而不是面面俱到的,如有的侧重于字,有的侧重于词。在侧重于词的工具书中,有的侧重于文言词,有的侧重于白话词;有的侧重于实词,有的侧重于虚词。因此,对每一部工具书的性质用途都要有所了解,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查阅。另外,每部工具书的编排方法,释义方法,注音方法及其特点都有所不同,只有了解了这些情况,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查阅你所要查阅的字词和典故等。教材中介绍了14字典辞书,基本上都是按这个框架进行的。

1.特点用途

(1)以字为侧重点

《说文字典》9353字

《康熙字典》47000多字

《汉语大字典》56000多字

《中华大字典》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新华字典》

(2)以词为侧重点

虚词:《经传释词》《词诠》《助字辨略》

文言词:《辞源》《汉语大词典》

古白话词:《诗词曲语辞汇释》

今白话词《现代汉语词典》

应了解各类工具书的特点,才能有效地对症下药。如查找乖字僻字,应找收字较多的几部字典。找百科知识方面词或语,应找修订本《辞海》,如“淝水之战”、“官渡之战”都可在这里查到,而其他工具书找不出。找唐宋以后才出现的古白话词语,应找《诗词曲语辞汇释》。如杨万里来海南时写下《尊贤堂》诗二首,其一有“底个短檐长帽子?青莲居士谪仙人”,其二有“底事百年谭太守,却教宾主不同时”,其中的“底”,该书曰:“底,何也。”(海南话“什么”正用此字)。

找常见虚词的非常用义,可找《经传释词》。如《庄辛说楚襄王》(《战国策·楚策》本教材P115):“夫黄鹄其小者也,蔡灵侯之事因是以”,其中的“因”是什么意思?该书云:“因,犹也,亦声之转也。”例证下正收此句。

找常用虚词比较常用的意义,则可以找《词诠》。不过,“词诠”用的术语与现在不同,这点应该注意。

2.体例

体例,就是著作的编写格式或文章的组织形式,对工具书而言,也就是解释字词时表述文字的组织形式。每部字典辞书都有它的体例,了解了它的体例,才能更好地利用该工具书。这里主要介绍《说文解字》《康熙字典》和《经籍纂诂》的体例。

(1)《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许慎。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写成初稿,安帝建光元年定稿。这是

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之前有《急就篇》等简易字典)。释篆文形体,只说解他认为的本义;首创部首偏排法,把9353个字归入540个部首。

该书的体例为:先列小篆形体,然后进行说解。说解方式是先释字义,后分析形体结构。如“天”字先列篆体,义是“颠也,至高无上”,其形体结构为“从一大”。(按许慎未看到“天”的甲文金文,其释义和分析形体结构都是错的。“天”在金文中,是一个指事字,本义为人头,后代“刑天”即砍了头的人)。

(2)《康熙字典》

该书的体例是先音后义。在到了每个形体之后(有些词有几个形体,即异体字)首先是注音,注音用的是反切法,该书罗列了比较重要、韵书对该字的反切音。如“社”字(教材P70)引《唐韵》《韵会》《正韵》的注音,云是“并常者切”。接着释义,一个字有几个义的就逐个解释(但不像现在那样分①②③义项,本义引申义杂陈)。“社”第一个义是“土地神主”,这是本义,后面引《礼祭义》为证。

(3)《经籍纂诂》

清代阮元主编,出版于清嘉庆三年,是一部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按平水韵106韵编次,每字之下罗列唐以前各种古书对该字的解释,类似现在的资料汇编。

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语言是发展变化的。物质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化的繁荣,习俗的更替,社会制度的变革,以及随着社会的发展所引起的人们认识的深化,新的概念的产生,语言诸要素中,词汇对这一切反映最为迅速。

汉语的这种新陈代谢,使古今词汇和古今词义产生了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词的形式和内容上。从形式上看,一方面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另一方面,旧词不断消亡,新词不断产生。从内容看,词义也不断发展变化,其中有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的,有古今完全不同的,也有古今有同有异的。古今词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如“天地人马牛,日月风雨雪霜,东西南北左右上下,大小轻重短长,坐退说讲,一二三百千”等。这些词使用频率高,构词能力强,历史悠久,经过各个语言时代一直流传至今,千百年来意义基本相同,没有发生变化,古今一脉相承,属于基本词汇。

(二)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有些词,虽然词形没有变化,但古今词义完全不同,例:

1.走:今义为慢慢散步,古义为跑。

2.去:今为往,古义为离开。

3.慢:今为动作迟缓,古义为懈怠无礼。

4.行李:今义为出行时携带的行装物品,古义为外交使节。

5.牺牲: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古义为祭神的猪、牛、羊。

6.烈士: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生命的人,古义为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7.丈夫:今义为女子配偶,古义为男人。

8.厌:今义为厌恶,古义为满足。

9.毙:今义为死,古义为倒下。

10.卑鄙:今义为品质恶劣行为下流,古义为出身卑贱,见识短浅。

(三)古今词义有同有异

此类词数量很多,词义古今有相同之处,又有某些有极微小的差异。例如:

给:今义给予,古义供应,使之满足,jǐ。

勤:今义指勤快,与惰相对;古义指辛苦,与逸相对。

访:今义采访访问,古义指咨询。

古今词义异同是词义演变发展的结果,新义和原义比较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

(1)秋,从禾从火,本义为谷子成熟,引申为秋季,再引申为年。

(2)江河,古专指长江、黄河,今泛指江河。

(3)睡,古指打瞌睡,今扩大为任何时候任何形式的睡。

(4)菜,《说文》:“草可食者。”扩大为鱼肉及其他食品。

(5)醒,本文为酒醒,扩大为睡醒。

2.词义缩小

(1)子,本指儿女,不分男女,统称为子,后专指儿子。

(2)臭,从自从犬,本人指气味,包括香气秽气,后专指秽气。

(3)汤,本指热水,开水,后指菜汤肉汤。

(4)瓦,《说文》:“土器已烧之总名。”后专指屋顶的瓦片。

(5)宫,本指住房,后指帝王室,现在指公共活动场所。

3.词义转移

(1)脚,原指小腿,后来指人体接触地面的部分。

(2)闻,本义是听,现代指用鼻子嗅。

(3)庙,原指供奉祖先的地方,后专指供奉神的地方。

(4)坟,本指土堆或河堤,后指坟墓。

4.词义褒贬色彩不同

(1)谤,古指公开议论,今指诽谤毁谤。

(2)贿,古指财物或赠送财物,后指行贿,受贿。

(3)祥,古指征兆,包吉兆凶兆,后代专指吉兆。

5.词义轻重程度不同

(1)疾病疾:小病,病:大病

(2)怨恨怨古重今轻,恨古轻今重。

(3)畏惧都表害怕。畏多作及物动词,带宾语;惧,不及物动词,不带宾语,如果带宾语往往表示被动。

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本节主要是讲古代汉语中词的构成及其特点。

(一)古今汉诗词汇在音节上的差异

1.从音节上看,古今汉语词汇差异的主要表现

古代汉语中单音词占优势,现代汉语中双音词(复音词)占多数,时代越古,这种现象越明显。如《郑伯克段于鄢》中的“缮甲兵,具卒乘”,现代汉语要说成“修理铠甲武器,准备步兵兵车”。这个例子较为典型,因为这几个词在古汉语中都是单音词,而现代汉语却都要译成双音词。

其实,古汉语中也有一些双音词,如“遂置姜氏于城颍”的“城颍(郑国邑名)”;现代汉语也有单音词,如上句的“于”译为现代汉语的“在”,古今都是单音词。不过,从总体上说,古代语是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

2.现代复音词与古代单音词的对比,主要有三种情况

(1)换了完全不同的词。如“与”变成“参加”;“师”变成“军队”。

(2)加上词尾词头。如“虎”变成“老虎”,“杯”变成“杯子”,“石”变成“石头”。(3)将古代汉语中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构成一个复音词。如古代汉语中的“儿”和“子”,合起来成为现代汉语复音词“儿子”。

三种情况中第一种和第三种出现较多,第二种较少(现代汉语中附加式的词所占的比较不高)。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种情况,许多古代的单音词,作为词来看,是不存在的;但是作为词素来看,它们还是留存在现代汉语里。如《论语·卫灵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中“虑”是单音词,但是在现代汉语中,“虑”只作为词素保留在“考虑”、“深谋远虑”等词语中,不能作为单音节词自由运用。

(二)古代汉语中几种比较特殊的复音词

1.偏义复词

古代汉语有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两个词素地位作用不一样,其中一个词素负担了整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完全没有意义,只是作为陪衬。这种复音词一般称作偏义复词。从两个词素原来所具有的意义关系来看,有两种情况:(1)两个词素意义相反或相对

①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③无羽毛以御寒暑。《列子·杨朱》

④死生,昼夜事也。《指南录后录》

⑤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⑥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唐且不辱君命》

上面几个例子中,“作息”只“作”有义,“异同”只“异”有义,“寒暑”只“寒”有义,“死生”只“死”有义,整个词的意义偏在前。而“存亡”是“亡”有义,“休祲”只“祲”有义,整个词的意义偏在后。

(2)两个词素意义相关或相类

①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周易·系辞上》

②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孔雀东南飞》

③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④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李渔《芙蕖》

⑤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

⑥超以壮年竭忠孝于沙漠,疲老则便捐死于旷野。《后汉书·班超传》

上面几个例子,“风雨”“父母”“弟兄”“金鼓”“耳目”“园圃”均只后一个词素有意义(古代战争击鼓进军,鸣金收兵)。“忠孝”只前一个词素有意(忠于君国,孝于父家,忠对外,孝对内)。

偏义复词本来用一个单音词意义已足,之所以会加上一个音节成为双音节词,可能是有时在与其他词搭配成句时可达到节奏均衡平稳,语句整齐和谐的效果。

现代汉语偏义复词数量大为减少,但仍有一些,如“窗户”“人物”“睡觉”只前一词素有义,“干净”是后一词素有义。

2.连绵字

古汉语中连绵字的现象较为常见。古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除了专有名词与连绵字,基本上是单音词。连绵字,是指由两个字连缀在一起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表示一个意义的词语。连绵字也称联绵字是复合单纯词的一种,两个字合起来才表示一个词素。连绵字从语音上讲,有如下四种类型。

(1)双声连绵字

双声,是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如教材中的“倜傥”“忸怩”“造次”“镃基”(锄头)“抑郁”,又如“蜘蛛”“仿佛”“参差”“流离”“踌躇”等。

(2)叠韵连绵字

叠韵,是指两个字的韵(而不是韵母)相同。如“徘徊”“逍遥”“须臾”“披靡”“辟易”。又如“蹉跎”“仓皇”“窈窕”“莽苍”等。

(3)双声兼叠韵连绵字

即两个字声母相同,韵也相同。这种情况很少,如“辗转”。

(4)非双声叠韵连绵字

即声母不同,韵也不同的。如“芙蓉”“浩荡”“滂沱”等。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连绵字是指古汉语范围内,因而声母相同和韵相同,都是指古声母或古韵。若按现代汉语,则“造次”“镃基”“逡巡”声母不同,“窈窕”韵不同,而古声母和古韵则是相同的。关于古声母和古韵,第二册讲到“诗经”的韵部时再详细介绍。

总之,连绵字中以双声叠韵者为最多,非双声叠韵很少。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可能是双声叠韵会形成和谐的韵律美。

(三)同义词的辨析

古代汉语中,同义词很多。《说文解字》和《尔雅》等书也多以同义词来解释字义。但是,绝大多数同义词或者含义有差别,或者使用范围有宽有窄,或者使用条件有所不同,不能等同视之。阅读古书时,要注意同义词间这种细微的差别。如《老子》:“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畏”和“惧”是同义词,都作怕或害怕讲。但是他们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有所不同,意义也不完全相等。他们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畏”字多作及物动词,“惧”字多作不及物动词;“惧”字用作及物动词时,往往是使动用法(使……惧);“畏”字有“敬服”的意思,“惧”字没有这种意义。

特别要注意的是,古代汉语中有些词,在不同语境下,分别用于泛指和用于特指时,意义有所差别。如《诗经·豳风·七月》:“十月纳禾稼。”“禾”是泛指谷类,但是在“禾麻菽麦”中,“禾”是专指粟而言。这种情况下,泛指则“禾”与“榖”是同义词,特指则不是同义词。一般来说,这类同义词连用时是泛指的意义,对举时是特指的意义。如“恭”和“敬”,《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恭”和“敬”用于特指,意义有差别:“恭”着重在外貌,

“敬”着重在内心。《左传宣公二年》:“不忘恭敬,民之主也。”二词连用,不用区别。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1.词汇和词义是不断发展的,古汉语词汇又以单音词为主,这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一词多义的现象。

以“亡”为例:

(1)逃亡。(《陈涉起义》:“今亡亦死,举大义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出外,不在家。(《论语》:“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3)失去,丢失。(《韩非子》:“醉寐而亡其裘。”)

(4)死亡。(《韩非子》:“兵弱于敌,国贫于内,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5)通“无”。(贾谊《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一)词的本义

1.本义的概念

本义是指词的本来意义,一般是词在文字产生时的意义,即文字形体结构反映的并有史料证明的意义。

2.探求词的本义的原因

(1)古书中不少词用的是本义。如《诗经·豳风·七月》“九月叔苴”“塞向墐户”中的“叔”和“向”。

(2)掌握本义可以以简驭繁,更好地理解并记忆其他引申义项。。如“理”

治玉→纹理→条理,规律→道理。

3.探求本义的方法

主要通过分析汉字的字形结构并结合文献材料来证明。如:

行,象形。如“遵彼微行”(《诗经》)。

本,指事。如“伐木不自其本而复生”(《国语》)。

盥,会意。如“奉匝沃盥”(《左传》)。

造,形声。如“不幸有疾,不能造朝”(《战国策》)。

(二)词的引申义

1.引申义的概念

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称作引申义。如:

(1)向:朝北窗户→朝着、对着

(2)道:道路→途径→正当手段→规律,学说

2.引申义的派生途径

(1)直接引申(辐射式引申)

引申由本义直接派生出来,或者说以本义为中心,辐射状生出多个义项,而这些义项均与本义有直接联系。

如:节(節)

符节

节制|木节

节操—竹节—关节

礼节|节气

节奏

(2)间接引申(链锁式引申)

从本义引申出引申义,再由引申义引伸出新的引申义,各引申义之间象链环一样一环扣一环,类似链条状,如:

①習:数(shuò)飞→复习;练习→熟悉;通晓→习惯

②过:经过→超过→过分→过错→责备

(3)综合式引申

直接引申和间接引申义交错在一起的引申。

(三)词的假借义

1.假借义

由音同或音近字的假借而产生的意义,即“本无其义,因声托字”,假借的意义和本义没有关系。它产生的途经有两种:

(1)本无其字的假借

如:

莫(《说文解字注》:“日且冥也。”)→没有人

其(《说文解字注》:“籒文箕”。)→第三人物代词

笑(《说文解字注》:笑,此字本阙。)→动作

(2)本有其字的假借,如“财”通“裁”。

2.引申义和假借义区分

主要看它和本义有无联系,有联系的是引申义,没有联系的是假借义。

王力 古代汉语 文选复习要点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 1.重点篇目: 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 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 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 2.复习办法: 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 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 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 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

1.复习范围: 第一册: (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 第二册 (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 (五)同义词辨析例 2.复习办法: 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

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 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 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 册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 ),收字( )个,按(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篇目与习题

一、 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 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 2.复习办法: 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 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 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 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 1.复习范围: 第一册: (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 (二)词的本义探求例 第二册 (三)引申义分析例(上) (四)引申义分析例(下) 第三册 (五)同义词辨析例 2.复习办法: 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 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 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 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 册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收字()个,全书分()卷,按()排列。 6.《词诠》作者是(

),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 》,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 》。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1.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 )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2.记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即:“一曰指事,……;二曰……。” 3.记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概念和书上的古字形。 4.什么是“亦声”? 5.记住书上举例的字,如:“难、权、而、忘”等字的本义。 6.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概念和例字。 (三)古今词义的异同 1.关于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三种情况:(问题:古今词义的异同有哪些情况?)(1)古今意义基本未变:如:“马、牛、羊、山、水”等;

王力《古代汉语》考研笔记(免费下载)

中山大学汉语史与古文字专业03及04年博士生入学古汉语试题(部分) 古汉语试题(汉语史、古文字专业通用) 03年 翻译《汉书-师丹传》 04年 一、据《左传》一段文字,分析“于”、“以”用法。 二、标点并翻译《左传》中一段文字。 三、简述下列出土材料的大意及语言学价值。(碑刻) 四、失记。 前两个题是《国语》中的材料,一段是曹刿问何以战,第二段是标点并翻译”庄公观社“。第三题是段墓志材料。问题一:隶定并标点。问题二:概述大意,并指出汉语史研究的价值。 清华大学2001年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古代汉语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简牍2、汗青3、帙4、付梓5、句读6、衍文7、文、字8、《马氏文通》9、押韵10、破读二、请简答并举例(每题4分,共20分。)1、连绵字2、三十六字母3、反切4、今体诗及其特点5、十三经注疏三、填空。每空0.5分,共30分1`中国古代研究语言的学问称作(),包括()、()、()三个部门。2、汉字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其形体演变大致经历了()时期、()时期、()时期、()时期、()时期、()时期。3、迄今发现最早的系统汉字是()年前的(),是()世纪末在()出土的。4、说文解字是()时期的()撰写的中国第一部字典。书中把所受的万余字分成()部首,以()为正体,兼收()、()。5、“六书”始见于(),一般指()()()()()()。6、汉字记录汉语的基本特点是()。汉字基本上属于()文字,严格讲现代汉字是()文字。7、清正确读出下面的地名、人名:龟兹月氏吐番镐京涪陵米芾女娲皋陶单于?食其8、请分析下面汉字的音节结构 |声|韵|调|9、填补空缺书名作者成书年代价值———————————————————————————————————广雅疏证说文解字注中原音韵——————————————————————————————————— 四、请回答。每字0.5分,共10分,第二题酬情加5—10分 1、指出下面词语的本义写、书、题、临、陵、天、鄙、即、既、因 2、请为下列几组汉字正确标音,并试解释形声字声符变读的原因。 帝谪虹豇贡扛坻邸馥愎 五、分析句子结构。共10个单句,每句1分。共10分 1、五侯九伯女实征之 2、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3、大哉尧之为君! 4、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5、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7、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8、老臣窃以为媼之爱燕后贤于长君。 六、请指出句中词类活用现象。每题1分。共5分 1、疆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 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4、人不能以死免其君我谬之不详赦之以劝事君者 5、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七、标点并翻译。15分 1、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匿且擢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 2、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者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媼尊长安君之位而日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媼为长安君计短也固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君

古代汉语考研王力古代汉语笔记(通论复习重点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笔记,根据王力的书整理的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还有清代刘淇《助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0、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11、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12、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 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B、加上词头词尾。 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 13、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联绵字。文字学主要凭字形辨别本义。 14、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 15、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16、押韵分为三种: A、句句押韵。 B、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如《诗经》 C、交韵。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押韵 17、《诗经》押韵主要格式:隔句押韵的句尾韵;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 18、古韵指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现在被分为三十部。《诗经》押古韵。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江有诰《诗经韵读》、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韵谱》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 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 2.复习办法: 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 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 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 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 1.复习范围:

第一册: (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 第二册 (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 (五)同义词辨析例 2.复习办法: 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

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 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 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 册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 ),收字( )个,按( )分卷,依( )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 ),收字( )个,全书分( )卷,按( )排列。 6.《词诠》作者是( ),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 》,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 》。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1.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 )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 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 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 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 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 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王力版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1、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 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如“毛”,“莫袍切”。《康熙字典》用此法。 3、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如“有缓急,非有益也。”“缓急”指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 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5、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直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 6、假借义:如同朱骏声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 7、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A、象形: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 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如上、下、本、末、亦、刃。 C、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及。 D、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江、沐。意符相同的形声字意义上大都合意符所标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如贝与财物有关,言与言语有关,心与心理有关。 E、转注:说法不一。 F、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 8、古今字: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替代,但“责任”等意义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 9、异体字:由于时间或地域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乐形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睹覩。 10、简繁字:由于人们改革汉字,进行简化而产生的现象,简化字要比繁体字的书写简单,笔画较少,往往是一对一的关系,也有一对多的情况。今天所用的许多简化字是历代相传下来的。如礼礼、气气等。有些简化字和繁体字之间词义毫不相干,因为同音而被采用。如后后、适适、征征、余馀。 11、判断句: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在古汉语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在谓语后用语气词“也”来帮助判断。如“董狐,古之良史也”。有时在主语后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现代汉语中主谓之间一般用“是”。 12、叙述句:以动词为谓语、叙述人或事物的行动变化的句子。 13、否定句:表示否定的句子。必须有否定词,古代汉语中否定词可以是副词“不”、“弗”、“毋”、“勿”、“未”、“否”、“非”,可以是动词如“无”,可以是代词如“莫”。 14、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其词性,在句中充当其它词类。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如“秦师遂东”。 15、韵母:指一个音节中除声母以外其他因素的总和,包括韵头、主要元音和韵尾。 16、韵:只指主要元音和韵尾(如果有的话)。

王力版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说明 一、课程性质 《古代汉语》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语言学科的范畴,并具有工具课的性质。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他们阅读理解和研究古代文献的能力、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的能力和从事文言文教学的能力。修完此课,学生应能够顺利地阅读今人注释的文言文,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具有一定难度的无注释的文言文,能够借助工具书和古注阅读难度较大的古代文献资料,会利用古代的文献资料和所学的古汉语知识理论分析研究汉语问题,能够高质量地完成中学文言文教学任务。 三、课程内容范围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文选、古代汉语常识和词义分析举例三大部分。其中文选和古代汉语常识是讲授内容,词义分析举例是自学内容。教材中的文选,以先秦两汉散文为主,也选收了一些汉代以后的散文。为使学生全面了解古代文献语言,还选收了少量的辞赋、骈文、诗词等。教材中的古代汉语常识,即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语言知识与理论,包括文字、词汇、语法、工具书、古注、古文标点、古文翻译、古汉语修辞、音韵、诗词格律等。二是与阅读古籍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姓氏名号、职官知识、地理常识、历法知识、文体划分、骈体文知识、辞赋知识等。其中古汉语的语言知识和理论是讲授的内容,古代文化常识是自学内容。讲授时,文选和通论的学时比例分配为:文选约占40%,古代汉语常识约占60%。 四、练习和作业 练习是学好古代汉语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按照计划和讲授进度布置作业,定期检查批改,学生必须按时完成。作业成绩占学期末总评成绩的10%。 五、教学时数 本课程一般在第二学年开设,用两个学期的时间完成,每学期54学时,共计108学时。如作为全校的公共选修课开设,开设时间为一个学期,一般为54学时。 六、选用教材 本课程选用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蒋绍愚、田瑞娟编著的《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出版)教材。教师应根据教材相关内容为学生开列参考书目,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进一步学习的要求。 七、教学方法 文选与古代汉语常识交叉进行,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练习,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与知识。有条件的要制作电子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 八、大纲编制的依据 本大纲根据教育部关于高等院校古代汉语课程的要求制定。教学大纲是参考性文件,教师在保证完成大纲规定的基本教学内容前提下,可作适当调整。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文选 一、文选是理解古代汉语知识与理论的语言材料,是学好古代汉语的基础。 二、教材中的文选,是从大量古代文献中选择出来的典范作品。编选注重思想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既有益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同时又注意与古代汉语常识密切配合,使学生通过学习文选,认识和掌握古代汉语的规律和特点,加深对古代汉语理论与知识的理解。 三、教材中的文选编成若干单元,与古代汉语常识内容相配合。 四、文选的讲授应以字、词、句的解说分析为主,并结合古代汉语常识中的知识与理论进行讲授,理论联系实际。 五、教师应将教材中的文选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讲授篇目,由教师在授课时重点讲授,讲授的过程中要突出其示范性,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教学能力;一部分为自学篇目,由学生课下自己研读,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一单元文选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 《蝜蝂传》《桃花源记》《巫山、巫峡》 《王子坊》《蓝田县丞厅壁记》《钴鉧潭西小丘记》 《庐山草堂记》《岳阳楼记》《大龙湫记》 《游天都》《传是楼记》 第二单元文选 《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 《吕相绝秦》《子产论尹何为邑》《晏婴论季世》 《句践灭吴》《范雎说秦王》《触龙说赵太后》 《燕昭王求士》《鸿门宴》《陈涉起义》 《孙膑》《韩信破赵之战》《汲黯》 《西门豹治邺》《张骞传》(节录)《华佗传》(节录) 《肥水之战》《〈张中丞传〉后叙》

古代汉语译文(王力版)

齐桓公伐楚 翻译:鲁国国王僖公既位四年的春季,齐国国王(齐桓公)率领个诸侯国侵略蔡国,蔡国被击溃,便讨伐楚国。楚国国王派人对(来犯的)军队说道:“你们居住北方,我们居住在南方,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啊,没想到你们来到我们的地方,为什么啊?” 管仲回答说:“以前姜太公命令我的先君太工说:‘所有的诸侯国,你都可以讨伐它,用(这办法)来监督它们辅佐周朝王室。’(并)赐给我先君鞋,东可以到海,西可以到黄河,南可以到穆陵,北可以到无棣。你们楚国进贡的包茅没有进贡,(周朝)国王祭祀缺乏供应,没有东西用来滤酒,我就是来征收的。周昭王南巡却没有回去,我问你这是怎么会事。”回答说:“贡品没有进贡,是我国君的错误,哪敢不进贡呢?周昭王不回去的事,你请到汉水边去问吧!”联合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夏季,楚国国王派(大夫)屈完到联军那。联军后撤,驻扎在召陵。齐侯(齐桓公)布阵好联军军队,和屈完一起乘车检阅。 齐侯(齐桓公)说:“岂是我要这么做,是发扬先君好传统(合作精神),和我们联盟吧,如何?” 回答说:“您若以德安抚诸侯,谁敢不服?您若用武力,楚国将把方城作为城墙,汉水作为城隍,你们虽然人马众多,没有地方施展的!”屈完和各诸侯国签定盟约。 晋灵公不君 不知道是否有心理学家专门研究过历史上的暴君的心理,这种研究肯定很有意思。在平常人看来,暴君们的言行举止都有些异乎寻常,按正常人来说是匪夷所思的。比如,夏桀的宠姬妹喜爱听裂帛声,建造过“酒池肉林”;商纣王的酷刑“金瓜击顶”、“炮烙”、“虿盆”、做人的肉羹。活剖孕妇等等。晋灵公弹射路人、杀厨子游尸的举动,仅仅用一般的残暴、狠是难以说明的,恐怕总有些变态心理,或者歇斯底里症一类的精神病,才能解释他的怪癖行径。如果真是这样,除了治病、关进疯人院之外,没有任何办法让他改邪归正,或者像赵穿那样,将其杀掉,以免危害更多的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致命的痼疾就在于,无论所滑的“天子”多么愚笨、痴呆,无论多么残暴、缺德,无论多么变态。病入膏育,都是“神圣”的,不可冒犯的,不可弹劾讨伐的,否则,便会犯下各种“罪行”:欺君,亵读,犯上作乱,直至弑君。而且,这些罪行都是弥天大罪,不可赦免,甚至可以诛灭九族。至今想起这些,依然让人不寒而粟、切齿痛恨!天子也不过是吃人饭拉人屎的家伙,说不定智商还很低,凭什么就可以骑在千万人的头顶上拉屎撒尿,作威作福?他们凭什么就能比百姓聪明能干。具备当“领袖”的才能,如果说这世上真有什么天才的话,多半也没有那些享尽人间荣华富贵。骄横得不可一世的“天子”们的份儿。虽然有此痼疾,但让人感叹不已的是,无论在那个时代,只要有昏情残暴的暴政。苛政存在,就有敢于诤言直谏的义士出现,并有敢于弑君的勇士出现,前者如赵盾,后者如赵穿。他们明知自己的行为将要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甚至还包括以自己亲人的生命为代价,依然大义凛然,慷慨陈词,视死如归。这些词语,只有用在这些义士、勇士身上才是沉甸甸的、掷地有声的、名实相符的。其实,敢于直谏、敢于弑暴君,已远不止是一种一时冲动的个人行为,更不是宗教信徒的迷狂。它是一种非常清醒的、理智的选择,是不得不如此的抉择。有时,明知暴君不可理喻,有时明知自己的行动无异于以卵击石,自投罗网,如荆柯刺秦临行前所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但是,它们所体现的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的正义,即决不向残暴专制、黑暗腐朽屈膝让步的决心。正如希腊神话传说中的西西弗斯明知自己推上山的巨石要滚下来一样,依然坚持不懈地推下去。人类的精神和行动的意义,就在过程之中显示了出来,结果则是次要的了,甚至并不重要了。面对残暴和死亡而敢于挺身而出,这种行为表示了一种严正的抗议,表示了一种不屈的精神。翻看历史,这种抗议和精神从来就没有中断过,就好比光明和黑暗从来都是相随相伴,哪一方都没有消失过一样。也许,光明和黑暗永远都会这么抗衡下去,直到人类不再存在。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译文 九月甲午日,晋侯和秦伯合兵围困郑国,因为郑伯曾经对待晋侯没有礼貌,并且怀有二心亲近楚国。晋国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军队驻扎在汜水南面。佚之狐对郑伯说:“国势危急了!倘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兵一定退去。”郑伯听从了他的话。烛之武推辞道:“我的壮年,还不及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郑伯说:“我不能及早重用您;现在碰到急难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译文

郑伯克段于鄢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超过三百方丈,那就会是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这不是先王的制度,这样下去您将会控制不住的。?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齐桓公伐楚 译文:鲁国国王僖公既位四年的春季,齐国国王(齐桓公)率领个诸侯国侵略蔡国,蔡国被击溃,便讨伐楚国。楚国国王派人对(来犯的)军队说道:?你们居住北方,我们居住在南方,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啊,没想到你们来到我们的地方,为什么啊?? 管仲回答说:?以前姜太公命令我的先君太公说:‘所有的诸侯国,你都可以讨伐它,用(这办法)来监督它们辅佐周朝王室。’(并)赐给我先君鞋,东可以到海,西可以到黄河,南可以到穆陵,北可以到无棣。你们楚国进贡的包茅没有进贡,(周朝)国王祭祀缺乏供应,没有东西用来滤酒,我就是来征收的。周昭王南巡却没有回去,我问你这是怎么会事。?回答说:?贡品没有进贡,是我国君的错误,哪敢不进贡呢?周昭王不回去的事,你请到汉水边去问吧!?联合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夏季,楚国国王派(大夫)屈完到联军那。联军后撤,驻扎在召陵。齐侯(齐桓公)布阵好联军军队,和屈完一起乘车检阅。 齐侯(齐桓公)说:?岂是我要这么做,是发扬先君好传统(合作精神),和我们联盟吧,如何??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回答说:?您若以德安抚诸侯,谁敢不服?您若用武力,楚国将把方城作为城墙,汉水作为城隍,你们虽然人马众多,没有地方施展的!?屈完和各诸侯国签定盟约。 秦晋鞌之战 在癸酉这天,双方的军队在鞌这个地方摆开了阵势。齐国一方是邴夏为齐侯赶车,逢丑父当车右。晋军一方是解张为主帅郤克赶车,郑丘缓当车右。齐侯说:?我姑且消灭了这些人再吃早饭。?不给马披甲就冲向了晋军。郤克被箭射伤,血流到了鞋上,但是仍不停止擂鼓继续指挥战斗。他说:?我受重伤了。?解张说:?从一开始接战,一只箭就射穿了我的手和肘,左边的车轮都被我的血染成了黑红色,我哪敢说受伤?您忍着点吧!?郑丘缓说:?从一开始接战,如果遇到道路不平的地方,我必定(冒着生命危险)下去推车,您难道了解这些吗?不过,您真是受重伤了。?解张说:?军队的耳朵和眼睛,都集中在我们的战旗和鼓声,前进后退都要听从它。这辆车上还有一个人镇守住它,战事就可以成功。为什么为了伤痛而败坏国君的大事呢?身披盔甲,手执武器,本来就是去走向死亡,伤痛还没到死的地步,您还是尽力而为吧。?一边说,一边用左手把右手的缰绳攥在一起,用空出的右手抓过郤克手中的鼓棰就擂起鼓来。(由于一手控马,)马飞快奔跑而不能停止,晋军队伍跟着指挥车冲上去,把齐军打得打败。晋军随即追赶齐军,三次围绕着华不注山奔跑。 韩厥梦见他去世的父亲对他说:?明天早晨作战时要避开战车左边和右边的位置。?因此韩厥就站在中间担任赶车的来追赶齐侯的战车。邴夏说:?射那个赶车的,他是个君子。?齐侯说:?称他为君子却又去射他,这不合于礼。?于是射车左,车左中箭掉下了车。又射右边的,车右也中箭倒在了车

文学院考研王力版古代汉语考研笔记

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一、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法有三种: 1、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的就是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的几十年内,有按照注音字母排列的。如杨树达《词诠》。在古代,大多就是按平水韵106韵排列。如阮元主编的《经籍纂诂》。缺点:查字方便,但不明字音或读音不准时,就难以找到要查找的字。 2、按部首与笔画排列。把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画的多少为序。同一部首的,笔画少的在前,笔画多的在后。缺点:字归属哪一部,多少画,不容易确定。 3、按编码排列。把汉字按照一定的原则,编出号码,通行的就是四角号码检字法。缺点:字角的归类要靠死记,如不常用,容易忘记。 二、汉语字典辞书注音方法 1、直音法:直接用同音字注音,如:“篙”,音“高” 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就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与“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就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与拼音字母注音。(读若:读音像,如琎,读若津;叶韵:通过临时改读字音,以求韵文与谐的注音方法。叶同协,意思就是与谐。如《诗经。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朱熹:“方,叶甫妄反。”) 二、常用字典辞书及其使用方法

声17韵,共106韵。 三、《说文解字》的体例、价值与说文四家 《说文解字》的体例: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就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收字9395个,另有重文1163个。 《说文解字》的价值:1、确定了“六书”理论;2、按照“六书”原则,创立了汉字部首,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数的体例;3、保留了小篆,便于从字形说明本意,并为释读甲金骨文提供了依据;4、保留了先秦词义与汉代训诂资料;5、保留了古音资料;6、记载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说文四家: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使用字典或辞书时注意:1,瞧序与出版年月;2、细读凡例;3、注意书后有没有勘误、附录之类的东西。

王力《古代汉语》教材精讲和考研真题解析(1-4章)【圣才出品】

第1章古汉语通论(1~4)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一)字典辞书的编排和注音 1.编排方式 汉字有形有音有义,编排时可按形,也可按音或义。 我国现存最早的字典辞书《尔雅》是按意义编排。如《释诂》:“赉、贡、锡、畀、予、贶,赐也。”“如、适、之、嫁、徂、逝,往也。”这两条,就是把一组词义词编排在一起,但按意义编排查阅起来很不方便,后代很少再使用,而多按形或音来编排。 (1)按形编排主要有按部首和四角号码两种方式 ①部首编排法 按部首编排即把所收录的字分属若干部首之中,按笔画多少的先后顺序排行,同一部首的字都归入该部之下,以每字笔画的多少为序。如“亻”为两画,“彳”部必在“亻”部之后;同一部的字也按笔画多少为序,如九画的“待”排在八画的“往”之后。最早创立部首编排法的是许慎,他编写的《说文解字》把汉字分为540个部首,其后的字典辞书分部不一样。如《康熙字典》分214部,新《辞海》250部,《汉语大字典》200部,《现代汉语词典》189部。分部不同,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字典辞书里也可能属不同的部首。 ②四角号码编排法 按四角号码也是按形编排。这种编排法是根据方块汉字的特点,每个汉字取四个角的形状,分为十种形式,分别用0至9十个阿拉伯字代表。其口诀为:横一竖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意为,这个角如果是一横就取1,竖就取2,交叉就取4,方框就取6等等,如“颃”字为0128。这种编排法曾使用一时,但现在

很少有人在使用。 (2)按音序编排 音有古音今音,古音可按声母编排,也可按韵编排,今音有按注音字母编排,也有按拼音字母编排。民国以前按音序排列的字典辞书多是按平上去入四声和平水韵一百零六韵分列,如《佩文韵府》、《经籍纂诂》等。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有的字典辞书按注音字母勹夂冂匚等的顺序排列,如《国语词典》、《词诠》等。当代编写的按音序排列的字典辞书则多按汉语拼音方案字母顺序排列,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简明古汉语字典》等。 以上三种编排法各有利弊,加以汉字新旧形体的不同,有时单独使用某一种检字法,查检比较费劲,因此,现代新版的字典辞书,无论是按部首排列还是按音序排列的,一般在书中都有两种以上的检字法供运用。 2.注音方式 常用的注音方式主要有三种: (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如《康熙字典》中“尨音茫”,“屯音肫”之类。这类注音方式的局限是很明显的,正如清代学者陈澧在《切韵考》中所指出的:“无同音之字则其法穷,或有同音之字而隐僻难认,则其法又穷。” (2)反切。这是在我国古代字典辞书中运用最为普遍的注音方式,舆起于汉末。反切在字书中一般只讲“某某切”。《经典释文》:“乘,绳登反。”“将及华泉”《经典释文》:“华,户化反。” 反切是用两字来拼合被切字的读音,取上字声母,下字韵母及声调相组合。 夸kuā←苦(k-)+瓜(-uā) 如果我们不具借古今语音演变的知识,很多反切就不能拼合出正确的读音来。正因为古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 一、 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 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 2.复习办法: 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 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 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 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 1.复习范围: 第一册: (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 (二)词的本义探求例 第二册 (三)引申义分析例(上) (四)引申义分析例(下) 第三册 (五)同义词辨析例 2.复习办法: 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 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 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 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 册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收字()个,全书分()卷,按()排列。 6.《词诠》作者是( ),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 》,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 》。

古代汉语四册全(王力版)笔记

古代汉语四册全(王力版)笔记 绪论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1、本课程的性质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语言课。 (1)基础课是相对于专业课而言,是指该专业中最基本的部分,亦即该专业的核心课程。 (2)工具课是相对于理论课等而言。所谓工具课,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开设的课程。“工必善某事,必先利其器。”器是工具,利其器的目的是善其事。古代汉语作为一门工具课,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书的能力。 (3)语言课是相对于文学课而言。汉语言文学作为一个专业,主要分为汉语言与汉文学两大模块。 2、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阅读用古汉语写成的古文的能力和讲授中学文言作品(主要是语言方面)的能力。 以上阅读和讲授两个能力,在师范院校与综合大学中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以培养和训练讲授文言作品能力为主,后者以培养阅读文学作品能力为主,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偏废。从2001年秋季起,中学语文教材又再次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材文言文的份量更重,特别是高中,篇目几占一半,因此,作为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古代汉语这门课程的学习自然也向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此以外,作为语文工作者,他们还要大致了解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而培养他们语文规范化的能力,如关于古代破读字的读音问题,异形词的规范问题等,都需要借助古代汉语知识求得解决。 (二)古代汉语的含义和课程学习重点 1、古代汉语的含义 汉语的发展有不同的阶段。以往对汉语的发展一般采用两分法,即古代和现代。现代指五四运动后,古代与现代相对

而言,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时间跨度较长。从先秦西汉一直到五四前,其间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都称古代汉语。因为古代的口语现在已无从听到,我们可以接触到的只是古代的书面语,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及后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即文言;二是六朝后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 近年来有人对汉语采用了三分法,即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这里的三分法,古代汉语大约相当于文言,近代汉语大致相当于古白话。 2、本课程学习的重点 因为一者文言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二者我国古代的文献大多是用文言写的,因此,本课程学习的重点是文言文。 (三)如何学好古代汉语 学习一门语言,一般要求做到四会:听、说、读、写。但古代汉语只留下书面语,无法听、说,又因为现代无论口语还是书面语都使用现代汉语,也不要求用文言文写作,因此,学习古代汉语只要求具备阅读古书的能力。而要具备阅读古书的能力,就要把对古代汉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很好地结合起来。王力先生主编的这套教材,其特点是把文选、常用词和通论系统地结合起来,为我们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结合奠定了基础。文选主要是培养对古代汉语的语感,侧重于感性材料;常用词一方面是感性材料,另一方面又是理性概括;而通论则侧重于理性知识。教师讲授时只讲文选和通论,时间大致各占一半,至于常用词,在讲授文选遇到具体词时选一些进行讲解,其余为自学。同学们要在彻底弄懂弄通文选的基础上,要更深刻地理解常用词的用法和古代汉语在文字、音韵、语法等方面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的地方。 第一单元文选: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 【题解】 本文所反映的既是家庭内部(兄郑庄公、弟共叔段、母姜氏)的矛盾,又是统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考研复习笔记(2020最新版)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复习笔记 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一、汉语字典辞书编排方式: 1.音序编排(平水韵106韵排列), 2.部首和笔划(《说文》首创540部首), 3.编码(四角号码用了很长一段时间) 二、古汉语辞书中常见的注音方法 1.直音法:用同音字注音 不足:没有同音字的字无法注音,同音字比被注音字还要难读。 2.反切法:用同一个汉字给另一个汉字注音 不足:和现在读音不痛 3.叶音法:诗歌押韵临时改变一个字的读音注音 不足:主观改变字音,毫无根据 三、《说文解字》 1、许慎著。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成稿,安帝建光元年写定,遣子冲进上。部首编排法。 2、历史评价(贡献): (1)《说文》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音读的字典。叙目阐述对汉字起源流变的看法、以及撰作缘由、原则、体例等 (2)确立汉字“六书”理论系统 (3)首创部首540部,用“读若”和声旁来标音。按照“始一终亥”,“据形系联,不相杂厕”原则编排,对后世字书的编排有重要启发。 (4)保存了“纂文”书写系统及部分古文、籀(zhou)文。 ( 5) 保存了汉以前的古音古训,为汉语的同源学和古音学提供资料。 3、大徐本和小徐本

小徐本:[南唐]徐锴;大徐本:[北宋]徐铉(徐锴之兄) 4、清代《说文》四大家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四、《康熙字典》 1、张玉书、陈廷敬等奉敕集体编纂,成书于清康熙五十五年 2、部首编排法,以笔数为序排列,分子丑寅卯……十二集;字下先注音后释义,以反切注音为主;释义主要是引用古代的字书、韵书以及古注,一般都引证古书最早的例证 3、[清]王引之《字典考证》;[日]渡部温《康熙字典考异正误》;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 五、《汉语大字典》 1. “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目前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 。 2.字形:反映字形演变过程,列出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形体。 字音:除尽可能注出的现代读音外,还收列了中古的反切,标注了上古的韵部。 3. 不足:释义方面过于求细,忽视词义的概括性,出现了义项分合不当、释义不确的情况。 六、《经籍纂诂》 1.清代阮元主编,是一部专门手机他古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 2.韵母排列法按平水韵106韵编次被释的字,全书106卷,各义项之间用“O”隔开,每义项先说字义再列出处,被释字用“1”代替。 3.不足:平水韵的韵部系统同现代汉语的韵母系统差别很大,检查很不方便。 七、只收虚字和古代字典 1、《经传释词》:清代学者王引之所著。全书共解释虚词160个,编排次序是按照古声母的顺序排序的。缺点是收字太少。 2.《词诠》:杨树达著。按照注音字母的顺序编排、解释。内容是以经传的虚词为主,以子书与其它书的材料为辅,东汉以后一概不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