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聚氨酯硬泡配方基础交流之组合料配比之设计

聚氨酯硬泡配方基础交流之组合料配比之设计

聚氨酯硬泡配方基础交流之组合料配比之设计
聚氨酯硬泡配方基础交流之组合料配比之设计

聚氨酯硬泡配方基础交流之组合料配比之设计、计算、试验、试料

硬泡虽不比软泡、自结皮、弹性体:处处离不开计算----却也并不都是漫无目标地“试”探,个中诀窍想摸出个大概至少要半年。对于身处关键岗位的朋友(比如管配料、检验、产品开发)来说这些都不是难事-----(有条件)大不了多做试验呗!但对于那些刚涉足这个领域的或者条件不太好的弟兄,难度就忒大;毕竟认知的最佳途径是“比对”,有几个参照物理解起来省力气多了。知道“什么是合适的、正常的”已经很不错了,但能解析出“为什么是合适的、为什么不正常”那就要付出多倍的汗水与心血。

前些日子就想把“大郎烧饼手艺”拿出来献丑,总在最后关头叹息止步:谁不怕出丑呀!本人终究没在学院里研究过硬泡,设计、计算的那一套全是有异于大师著作。好在做过现场工作,现在也想通了:都不干技术活了,要是出了丑还是能弄明白自己“为什么技术饭吃不下去了”----就这一点,值!

以上是废话,下面说正事

[ 关于计算]

一、硬泡组合料里最需要计算的东西是黑白料比例(重量比)是不是合理,另一个正规的说法好像叫“异氰酸指数”合理,翻译成土话就是“按比例混合的白料和黑料要完全反应完”。因此,白料里所有参与跟-NCO反应的东西都应该考虑在内。

理论各组分消耗的-NCO摩尔量计算如下

㈠主料:聚醚、聚酯、硅油(普通硬泡硅油都有羟值,据说是因为加了二甘醇之类的)配方数乘以各自的羟值,然后相加得数Q

S1 = Q÷56100

㈡水:水的配方量w

S2 = W÷9

㈢参与消耗-NCO的小分子物:配方量为K,其分子量为M,官能度为N

K × N

S3 = ————(用了两种以上小分子的需要各自计算再相加)

M

S = S1+S2+S3

基础配方所需粗MDI份量 [(S×42)÷ ] × (所谓异氰酸指数)

其实以上计算只是一个最基本的消耗量,由于黑白料反应过程复杂,实际-NCO消耗量肯定不止这个数,比如有三聚催化剂的情况下到底额外消耗了多少-NCO,这个没人说得清楚。另外,聚醚里有水分,偏高%就好严重的;聚醚羟值也是看人家宣传单的,我见过有聚醚羟值范围跨度90mgKOH/g,那个计算数出来后只能参考,不能认真!

[试验设计] 之“冰箱、冷柜”类

本组合料体系重要要求及说明

1、流动性要好,密度分布“尽量”均匀。

首先要考虑粘度,只有体系粘度小了,初期流动性才会好(主份平均粘度以下,组合料以下),其次体系中的钾、钠杂离子要控制在一个低限(20ppm以内),从而可控制避免三聚反应提前,即:体系粘度过早变大。如果流动性欠佳,发泡料行进至注料口远端就会出现拉丝痕致使泡孔结构橄榄球化,这个位置一定抗不住低温收缩。

2、泡孔细密,导热系数要低。

不难理解泡孔细密是导热系数低的第一前提,此时首先考虑加有403或某些芳香胺醚进入体系(它们所起的作用是首先与-NCO反应,其生成物与其它组份互溶、乳化稳定性提升,并保证发泡体系初期成核稳定,也就是避免迸泡,从而使泡孔细密)其次聚醚本身单独发泡其泡孔结构要好(例如以山梨醇为起始的635SA比蔗糖为起始的1050泡孔要细密均匀得多,还有含有甘油为起始剂的835比1050细密,即便是所谓的4110牌号的聚醚,含丙二醇起始的比二甘醇的好。聚醚生产的聚合催化剂不同,所生产出的聚醚性状也有差异:氢氧化钾催化的聚醚分子量分布比二甲胺催化的要窄。另外:聚醚生产时的工艺控制-----温控、拉真空、PO--也就是环氧丙烷流量控制、PO原料质量、后处理等等-----也都会直接影响聚醚发泡的泡孔结构)第三,可以考虑加入一些可以改善泡孔细密度的聚酯成份。第四,适当加入低粘度物调整总体粘度(如210聚醚)

3、耐低温抗收缩性要好

这个无须赘言。一是官能度,总体平均要4以上。其次是发泡体成型后空间交联点分布均匀(直观解释是:主聚醚反应活性尽量相差不大,连续的近似的空间结构要稳定得多。)4、粘结性好。

所谓粘结性表面上是指泡沫体与冰箱、冷柜外壳和内胆之间的粘合,其实是指泡体柔韧性,以及抗收缩性,(水份用量、降低总体羟值,添加柔性结构成分,如210、330N之类都可以改进泡沫对壳体的粘附性)

5、成本较低。

目前冰箱、冷柜行业竞争白热化,性能极佳价格昂贵的组合料没人用的起,所以我们必须为成本考虑(比如芳香聚酯价位要比聚醚的低,可以加一些。)

6、安全性。

这是对环戊烷体系的特别要求(至少环戊烷不象F11那样想加多少就加多少,不难理解加多环戊烷的更具有安全隐患)

7、保证发泡生产工艺的连续稳定性

冰箱、冷柜连续生产线一般控制很稳定,但不排除偶尔的工艺参数波动,比如料温、环境温度高个一两度,黑白料比例在小范围内波动等等,所以要求组合料有一定的“宽容性”

8、黑料配伍。

各款黑料自身性状、活性不同,那么,白料体系调整一下有时就显得异常必要。(配合5005的没事,绝不代表与44v20可以任意切换)

主聚醚聚酯的选取方向

1、相溶性。

指“ 聚醚、聚酯/硅油/水/催化剂/物理发泡剂”所组成的体系要互溶性好,均相稳定-----至少存放一段时间不能分层。

2、官能度构成及骨架类型。

原则上说官能度越高,所发泡体的物理性能数值(尺寸稳定、抗压强度等)就越“理想”,但往往官能度高的聚醚粘度偏大(多挂PO也能降低粘度,价格又下不来),所以,平均一下,4个官能度马马虎虎可以对付了;另外,如果聚醚体系中有芳香结构(苯环)引入,无疑也会提升泡体的物理性能。

3、反应活性

含有伯羟基结构的聚醚(和诸如三乙醇胺之类的小分子交联剂)活性高,却多多少少会影响发泡反应的中后期流动性。所以,其加入量一定要控制在某环围内。

4、羟值搭配。

根据水用量、黑白料比例预设,可以大体反算出主份平均羟值范围,一般为380-410mgKOH/g

5、经济性。

不仅是指聚醚、聚酯采购价格低,还应综合其他方面考虑黑白料比例,毕竟现在黑料价格高企。

6、市售采购之方便性。

好不容易调整出一个配方,结果原料市面上只是你有用别人不会问津,除非财大气粗每月用量惊人,否则配料供货能不能保障就只得看“交情”浅薄。

匀泡剂(硅油)的选择

1、与组合料其它成份的配伍性。

这个不难理解,否则,生产硅油的厂家就不会编出那么多型号了------什么F11型、141B 型、环戊烷型、全水型、聚酯型、蔗糖聚醚型等等。硅油型号选配得当,可以明显控制导热系数低限化。

2、与黑料的配伍性、核化能力。

这个关注的人不多。其实多数情况下“泡孔不好”就是硅油对“黑白料整个体系的乳化能力不够”所致。

3、流动性。

能使发泡体系泡孔细密的硅油可以明显提升发泡流动性,同时另外一个佐证是:发泡速度略有加快。

4、稳定性及用量。

有些硅油遇见水、碱性催化剂、含氯发泡剂或含氯阻燃剂时会逐渐变质;有些则必须加大用量(用量%以上)才会显示它是硅油。

5、价位。

能用22元/kg搞定的就不必去用进口的45元/kg,要知道每吨组合料中硅油14kg那差价就是过200元了。

水份额的确定

1、粘结性。

水用量多,泡体表面偏脆,与壳面的粘结性就差,一般冰箱、冷柜料水用量(专指141B 体系和环戊烷体系)

2、物理发泡剂体系的选取。

现在到处喊着环保,141B早就说要限量使用了,可市面下居然还有F11型(或勾兑型F11)组合料交易。水用量只好随行论价:F11型的, 141B型的, 环戊烷型的

3、经济性.

水确实很便宜的,不过它用多了,黑料量就得加上去,于是还是不合算的机会大(自然,是使用组合料的客户买单).

催化体系确定

1、前期要求。

以前很多朋友认为乳白起发慢一些,等料子稀哩哗啦地流到各自“岗位”底下后再直发起来。其实不然,其一:液态料子极易从箱体缝隙中漏出去造成污物粘模;其二:影响泡孔细密度和整体结构,从而拔高泡体导热系数;其三:起发速度加快反而会加快发泡料行进速度。一般说来,出枪乳白时间6-8秒最好。

2、中期流动。

在发泡定型期间,中期流动时间段(拉丝减去乳白时间)越长越好,可以保证泡体填充箱体各个角落,又不至于泡孔变形严重。最理想的状态是拉丝开始前3-5秒钟,泡料已经充填到位,最远端排气孔有明显逸料出现。

3、后期固化。

这个要求不必太严,反正连续生产中模具不是冰冷的,如果生产线有保温炕道,不怕到期收不了庄稼。

4、建议搭配。

Am-1 + 环己胺。

工艺确认

1、发泡体系确定:141B的还是环戊烷的。水量/物理发泡剂量的范围预定

2、首先闹清楚目标生产线的工艺细节:发泡机类型、灌注流量、灌注前的温控数值、炕道保温温控值及保温时间、箱体灌注口在哪及发泡料流经路线行程、灌注后合模封洞操作过程。

3、目前(工作)环境温度、湿度变化情况。

4、向现场作业员、质检员求询目前现行工艺、原料有什么缺陷和请他们提出什么其他具体要求。

具体试验

1、相溶性:①100ml小烧杯加一短玻璃棒,归零,依次倒入主聚醚(聚酯)搅匀看是否透明。②加入硅油、催化剂、水,搅匀,看是否透明。③加入物理发泡剂搅匀看是否透明(注意搅拌后挥发的物理发泡剂要补回)。④预配的组合料样品要存放至少3天透明不分层才好。⑤组合料样分别放在35、15℃下贮存24hr看是否透明⑥有条件时,需要测设计中的组合料粘度(25℃及正常生产状态下的温度)看是不是粘度随温度变化有大幅度的波动。

2、抗收缩:自由发泡样1hr后切成规则方形体,量取定边尺寸后放在-20℃冰柜中24hr 看尺寸变化情况,2%以内的线性收缩可以接受

3、自由发泡:按设计的黑白料比例、温控执行自由发泡,关注料速、芯密度和拉丝痕迹。

4、流动性:自由泡密度、速度确定后,一定要进行流动性试验。简易方法是:定量发泡料(一般为200g)搅匀后立即在发泡杯口套上稍大一点的长筒塑料袋,拉直垂直向上任由泡料向上生长直至定型(要两个人操作)。杯口至顶高度L与料重G的比值将作为一个重要参数来评估组合料的流动性,L/G越大,流动性越好,此后还要分段测取芯密度作为辅助参考(自低向高密度差不能太大,否则流动性也不能视作良好,特别是最高点那一段)其实,如果试验做多了,在正常自由泡发泡时,可以看杯中残留泡的形状来大致判断流动性的优劣:泡提出杯后越象蘑菇越好,越象直棍则越差。

5、工艺条件宽容性:①执行预设温控+3、-3℃的发泡,看是否还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及泡孔结构(“快料”与“慢料”的泡孔不能落差太大)②进行白料恒定量,黑料量+10%、-10%的自由发泡试验,常温下30min时泡体没有明显收缩的就算过得去。

[试产] 之“冰箱、冷柜”类

这个简单了,整桶料子上机试产,按预定(或现实执行)的工艺条件生产,成品装机打冷,看箱体收缩情况和保温情况。一般程序:试产箱中成品泡体要取样测试导热系数等综合数据。现场需要微调的一般是:泡料温控、黑白料比例、添加催化剂、熟化温度调整

(以上内容得到曾伟铝、肖峰二位师弟、刘明凯刘工、王新德大哥的指点,在此特别致谢!)

仿木产品之组合料/工艺控制(内部讨论版)

[白料体系要求及制品要求]

1、白料粘度:涉及到出枪后的初始流动性(机发泡型)、搅拌混合效果(包括手工发泡型)以及出枪流量大小和黑白料比例,原则上不应高于(25℃,以下同),高密度的(自由泡密度130kg/m3以上者)例外。

2、相容性:除非现配现用或是白料整桶上机边搅边打,白料应该均相透明不分层(如果选用浊点较低的硅油白料低温状态下也可能不透明,但不可以分层),手工料更是如此。

3、流动性:一般仿木料流动性要求不太高,这取决于其自身生产工艺的合理安排。对于特型尺寸闭模浇注的产品还是要求料子发泡过程中要有不错的流动性,至少它会影响产品密度分布。

4、适应黑料品种与黑白料比例变化:白料体系最好能在稍作工艺参数(料温、管压等)调整的情况下切换黑料品种(M20S、44V20、5005等)或是在黑白料比例合理波动范围内保证制品合乎要求。

5、制品外表结皮厚度与硬度:仿木制品至少要保证表面“够硬”,一般都要求表皮有一定的厚度以保证表面硬性。具体指标由于涉及到产品密度要求和作业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等因素而难以量化。有些特型产品则要求里、外都要刚硬,甚至能打自攻螺丝而不滑丝。

6、制品表面光洁度与气泡:制品表面应光洁,不能有气泡、针眼、暗泡(有些产品的背面可以降低要求,如画框、壁挂)

7、白线:这是最容易出现的缺陷(制品表面出现不规则的偏白块斑、长线斑,该处明显偏软),要尽量避免,至少白斑处要足够硬。

8、泡孔细密度:制品内部泡孔致密、匀称,鹤立鸡群的大泡眼(直径以上)越少越好。

9、上漆及贴金箔:制品喷漆或粘贴金箔后不剥落、鼓泡。

10、耐形变:制品稳定,长尺寸毛胚品开模后不仅不能“见冷回缩”,终产品飘洋过海历经严寒酷暑也不能变形。

11、抗冲击:有足够的韧性(通常可耐1米高的平摔、抛摔)。

12、制品表面耐溶蚀:上漆贴箔前,制品往往需要用溶剂洗去脱模剂、粗糙化处理,过不了这关肯定不行

[原料选取简述]

一、主聚醚(聚酯):

①多数情况是“4110”为主(多数份额是60%以上)。作为一个最为广泛应用的硬泡聚醚品种,它具有较为理想的刚性骨架和柔性长链(蔗糖与二元醇为起始季接挂环氧丙烷),价格也合适。市场上适用于仿木的并不多,至少要求质量稳定,那些掺杂的、羟值/粘度随PO价格阴晴不定的、泡孔不够细密的最好不要选用。就4110的生产配方来说,最适合做仿木的是[蔗糖+甘油]起始型(可惜,截止目前我只用过两次,现在好像没得卖),其次是[蔗糖+丙二醇]起始型,剩下的是[蔗糖+乙二醇或二甘醇]起始型。其他勾兑型的真的不好用。4110的规格指标也有讲究粘度:一般是,用作全水发泡体系的还要低一些羟值:高于430mgKOH/g 的做出来的产品只硬不韧,需要掺加其他低羟值的聚醚配合,最好是380-420mgKOH/g这个

范围内的。色度外观:颜色太深的本身就说明聚醚生产过程中控制不好,再者由此做出来的产品外观也会偏暗并使白线对比更刺眼,多数客户对此不会满意。

②403。建议多少要加一些(3-12%)。有了它,泡孔会细密,产品表面的气泡、针眼、暗泡就少得多,产品的整体硬度也会提升。毛病是太粘不利于白料粘度控制。目前市场上的403也是良莠不齐,真正的403应该是乙二胺起始的,原料确实贵了一些(好像是超过20元/kg),就有人打歪主意,起始剂里加有尿素、甘油,或是把PO量加大来降低成本。加尿素的氨气味很重,泡孔偏粗,加甘油的硬度受影响,多接PO的403粘度较低也是硬性不够。

③山梨醇型。以635系列为代表(10-20%)。成本考虑可以不加,但是用后也可以明显改进产品整体硬度和表面效果(光洁、针眼等什么的)。也有麻烦:这类聚醚粘度不小价格也偏高。

④软泡聚醚。220、210、330N、甚至接枝聚醚(36/28之类)。普通硬质仿木料可以不加。做高档品、花盆类的一定要加。这类聚醚羟值低,产品柔韧性好,产品的表面结皮厚度会改善。缺点:除了210外,其他的与主聚醚互溶性差,爱分层闹独立。

⑤聚酯类。芳香聚酯类(视原料的质量、品性,5-20%)。原则上不鼓励使用。添加最大的目的是成本“合算”,不过要是小料配合不当麻烦也多多。酸值偏高会造成泡孔粗、针孔多甚至制品表面会出现“白雾”

⑥其他多元醇。(8%以内)。有多种天然植物油或其改性衍生物可以用,能改进产品柔韧性,还可以稍微降低成本。风险同⑤,用不好后果自负。

⑦其他思路:如果产品属于高附加值的产品,可以考虑用进口的相似聚醚,特别是全水发泡体系的,国产聚醚原料很难达到Dow的水准。

二、辅助小分子物:(%)

有甘油及其起始的小分子聚醚、N乙醇胺(N:一、二、三)、小分子二元醇类、甚至MOCA (这个致癌,最好别碰)

功用是先期反应、整体加硬、或是加表皮厚度硬度、缩短生产周期。也是要选取合适型号、用量合理。

三、硅油:()

这个是跟着其他原料走的(原料搭配),一般的硬泡硅油都可以用,但要想改进产品的一些品性(泡孔细密、白线、流动性)还是应该费点神好好选择。价格24元/kg以下的最好不要用。尤其注意聚醚(酯)主体变化后硅油型号可能要换。

四、催化剂:

①前期型的:A-1、Am-1 功用是控制起发时间,带动其他催化剂发挥功效、改善泡孔细密度、改善发泡过程的流动性。用量%以内,视“水”的用量而定,天气状况稳定时最好是个“定数”

②平稳型的:环己胺用量,目前性价比最高的硬泡催化剂,各期催化能力很平均。

③主催化剂: A-33 仿木料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直接影响结皮效果和产品硬度,用量至少% 。这里的A-33是指固胺(三乙烯二胺)加小分子二元醇溶解的,不是市售的海绵上用品(有很多假冒品)。

④有机锡:进口的T-12最好,用量极少(万分之一)就可以明显改进结皮效果和缩短开模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小心白料的储存周期,因为普通有机锡都是不耐水解的,会慢慢失效,像T-12,用在组合料中一周以后失效迹象就很明显了,建议动用耐水解型的T-120/T-6。

⑤三聚类的:最好用PC-41 ()加硬而不影响泡孔结构。有一段时间用过DMP-30 % 效果

不太理想。有人用二甲基乙醇胺,据说蛮好用的,我试验一下发现泡孔有变粗迹象就没敢玩火(不过那时所用4110也太不像是人做出来的)。

⑥其他类型的:二甲基苄胺(%)改进制品品质并不好,除非用于较低密度的、尺寸偏长的、闭模灌注的装饰用线角板,可以改善料子的流动性。资料显示:“N-甲基、二环己胺”可以加厚结皮,可惜找了好几年我连样品都没弄到手! DBU试用过,可以加厚结皮,太贵了还不如加大A-33用量划算。

五、发泡剂配合

现在多数是141B/水发泡体系。水量,普通仿木料141B一般不要超过10份。141B的使用量会直接影响结皮厚度与硬度,用多了也会造成表面有暗泡

六、其他助剂降粘度、色料、抗黄变等

可以加点不反应的东西降低白料粘度,比如DBP之类的来个3% 。色料、抗氧化剂等直接加进去就行了,无须多虑。

聚氨酯实用配方详细含硅油小料配比

聚氨酯实用配方(详细含硅油小料配比)

————————————————————————————————作者:————————————————————————————————日期: ?

聚氨酯硬泡配方计算方法(实用) 一:硬泡组合料里最需要计算的东西是黑白料比例(重量比)是不是合理,另一个正规的说法好像叫“异氰酸指数”是否合理,翻译成土话就是“按重量比例混合的白料和黑料要完全反应完”。因此,白料里所有参与跟-NCO反应的东西都应该考虑在内。理论各组分消耗的-NCO摩尔量计算如下 ㈠主料:聚醚、聚酯、硅油(普通硬泡硅油都有羟值,因为加了二甘醇之类的稀释,部分泡沫稳定剂型硅油还含有氨基)配方数乘以各自的羟值,然后相加得数Q,S1 = Q÷56100 ㈡水:水的配方量W S2=W÷9 ㈢参与消耗-NCO的小分子物:配方量为K,其分子量为M,官能度为N S3=K× N/M(用了两种以上小分子的需要各自计算再相加) S = S1+S2+S3 基础配方所需粗MDI份量[(S×42)÷0.30 ] ×1.05 (所谓异氰酸指数1.05)其实以上计算只是一个最基本的消耗量,由于黑白料反应过程复杂,实际-NCO消耗量肯定不止这个数,比如有三聚催化剂的情况,到底额外消耗了多少-NCO,这个没人说得清楚。另外,聚醚里有水分,偏高0.1%就很严重;聚醚羟值也是看人家宣传单的,我见过有聚醚羟值范围跨度90mgKOH/g,那个计算数出来后只能参考,不能认真! [试验设计]之“冰箱、冷柜”类 本组合料体系重要要求及说明 1、流动性要好,密度分布“尽量”均匀。首先要考虑粘度,只有体

TH硬泡聚氨酯复合板的特点

TH硬泡聚氨酯复合板的特点 TH聚合物砂浆片材 具有以下优点(1)板材表面具有双向亲合力,与墙体粘结剂的能很好地结合再一起,粘结牢靠,克服聚氨酯经紫外光照射后有粉末不好粘的现象(2)保护硬泡聚氨酯泡沫板不受紫外光直接照射(3)双面聚合物砂浆片材使板面基本不变形或变形很小。 3.2.TH保温隔热复合板芯材 采用阻燃改性硬质聚氨酯泡沫为芯材,在发泡板材生产流水线上一次成型TH保温隔热复合板材。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是TH硬泡聚氨酯板关键材料。研发改性阻燃硬泡聚氨酯,TH硬质聚氨酯泡沫的特点是: 1)用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与聚醚多元醇进行聚合反应而生成聚氨基甲酸酯结构的高分子硬质泡沫体; 2)由于在反应体系中的发泡剂选择上,采用了环保型低传热系数的发泡剂,使得材料具有较低的导热系数和较高的保温性能; 3)在聚醚多元醇中运用了部分端氨基聚醚,这就赋予了TH硬质聚氨酯泡沫较高的强度和韧性; 4)配方中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与聚醚多元醇比例采用 1.4:1,这样提高TH硬泡聚氨酯复合板尺寸稳定性。 3. TH硬泡聚氨酯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产品技术特点: (1)保温装饰一体 该系统的研制开发是结合节能65%外墙外保温系统进行的,针对我国目前外墙保温所存在的缺点逐步解决,降低保温层厚度,将防水、保温、合理结合到一起,从整体入手杜绝外墙开裂、渗漏的通病。是目前外墙保温系统的一种新体系。 (2)粘结牢固,防撞抗裂 扬中位于长江中间,属北亚热带南部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受北方冷高压控制,以少雨寒冷天气为主;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炎热;春秋季是季风交替时期,天气冷暖多变,干湿相间。这种气候条件对墙体材料的耐侯性、保温材料的粘结强度都有很高的要求。硬泡聚氨酯复合板采用锚固件和粘结剂固定在墙体。现场施工抹面挂玻纤网格布,施工完成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效地避免了墙体开裂的通病。瓷石漆饰面层具有较高强度,可以防止一定程度的撞击破坏。 (3)防水性能好,耐冻融透气性好 硬泡聚氨酯复合板、现场施工的薄抹灰系统和TH瓷石漆饰面层均具有优良防水性能,可以防止雨水对墙体的侵蚀。TH瓷石漆同时具有透气、防腐性能,可以防止墙体霉变。 (4)使用寿命长 TH硬泡聚氨酯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所采用材料均具有极佳耐候性,硬泡聚氨酯保温复合板在非暴露状态长期处于稳定。TH瓷石漆表面涂有高耐候性涂料保护层。 (5)防火等级为B1级

阻燃HFO-1233zd体系聚氨酯硬泡喷涂组合料的研制

阻燃HFO-1233zd体系聚氨酯硬泡喷涂组合料的研制 李坤王磊张峰周建建韩玲 (万华节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烟台264000) 摘要:本文介绍了阻燃HFO-1233zd体系聚氨酯硬泡喷涂组合料的研制过程,研究了HFO-1233zd在聚酯聚醚多元醇中的相溶性、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对喷涂作业工艺性能的影响、与水互配对泡沫强度和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配方。依此制备的喷涂聚氨酯硬泡具有很好的施工工艺性、优异的储存稳定性、低导热系数,较高的抗压强度,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研制的HFO-1233zd体系聚氨酯硬泡喷涂组合料2016年9月在北京成功的完成了屋面、墙面近5000平米的施工工程。 关键词:喷涂硬泡;聚氨酯;发泡剂;HFO-1233zd;喷涂施工 聚氨酯喷涂硬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外墙和冷库保温的高分子材料,在适宜的条件下使用喷涂设备将黑料和白料充分混合后直接喷涂在物体表面,迅速发泡与建筑物形成一体。具有对建筑物外形适应能力强,能够做到防水保温一体化;现场发泡,不存在拼缝,从根本上消除了热桥影响,保温性能高;离火自熄,表面生成积炭层,不会产生熔滴,防火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聚氨酯硬泡喷涂组合料所使用发泡剂包括化学发泡剂和物理发泡剂发泡。化学发泡剂主要以水为主,水与异氰酸酯反应生成使反应物膨胀的二氧化碳气体。物理发泡剂一般是惰性的低沸点有机化合物,尤其以氟代烃类化合物为代表。物理发泡剂与所用任何组分不起化学反应,这类低沸点化合物吸收了异氰酸酯和多元醇反应所放出的热量气化而达到发泡的目的[1]。 聚氨酯硬泡使用的第一代合成氟烃类发泡剂CFC-11能在光催化下分解臭氧,导致臭氧层空洞,使进入大气层的紫外线强度增加,危害地球生态系统。在我国,泡沫塑料行业全面停止使用氟氯烃类化合物作为发泡剂和制冷剂。第二代发泡剂以HCFC- 141b 为代表,由于其ODP值仍不为零,只是作为过渡性发泡剂。第三代HFC类发泡剂,包括HFC-245fa、HFC-365mfc、HFC-227ea等[2-3],HFC类发泡剂的优点是不含氯,其ODP值为零,无毒,但GWP 值很高且价格昂贵。 第四代发泡剂HFO-1233zd( 三氟丙烯、LBA),ODP值0,GWP 值低,含双键,不含氯,在大气中的半衰期短,不可燃,沸点合适,其气相热导率仅10. 6 mW /( m·K) (10℃),是较为理想的发泡剂[4-5]。

聚氨酯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本案特殊性 三、编制依据 四、材料选用及介绍 五、达峰外墙外保温系统效能及特点 六、达峰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构造层次与组成材料 七、热工计算 八、施工工艺与流程 九、防水处理 十、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____项目,位于潍坊北宫街与西环路路口南300米路西,__________ 开发。采用结构。 本着“以人为本、绿色环保”的理念,拟对本项目实施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以达到______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现围护部分节能65%的节能目标,将职工服务中心建成与环境友好、居住品质高尚、体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尚服务中心,故拟定本方案。 二、本案特殊性 根据甲方提供的设计要求,本案具以下几个特点: 本工程聚氨酯外墙外保温系统采用涂料面,实际案例有所应用,但历经8年以上并经确认无问题的项目几乎没有,考虑到安全与经济效益兼顾,本案拟采用聚氨酯,以及耐碱网格布。 三、编制依据 1、《住宅建筑围护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2、《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一)》02J121-1 3、《住宅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应用技术规程》J10186-2002 4、《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6、《建筑构造通用图集》88J2-9(2004版,华北及西北标办编制)

7、外墙外保温应用技术规程 DBJ14-035-2007 8、《07挤塑聚苯板保温系统》图集 9、业主提供的设计图纸 四、材料选用及介绍 依据节能设计要求并针对本案的的特点,选用如下材料: 1、喷涂聚氨酯防潮底漆 喷涂聚氨酯防潮底漆厚度约为15/um左右。 2、聚氨酯 以A组分料和B组分料混合反应形成的具有防水和保温隔热等功能的硬质泡沫材料,也称为聚氨酯硬质泡沫。 A组分料 A组分料是指由组合多元醇(组合聚醚或聚酯)及发泡剂等添加剂组成的组合料,俗称白料。A组分料是形成聚氨酯硬泡的主要原料之一。 B组分料 B组分料是指主要成分为异氰酸酯的原材料,俗称黑料。B组分料也是形成聚氨酯硬泡的主要原料之一。 聚氨酯硬泡材料性能指标 聚氨酯硬泡材料性能指标 序 号项目 指标要求 喷涂法浇注法 粘贴法 或干挂法

聚氨酯是什么聚氨酯组合料又是什么.

聚氨酯是什么?聚氨酯组合料是什么? 聚氨酯(简称PU)是由多异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或/及小分子多元醇、多元胺或水等扩链剂或交联剂等原料制成的聚合物。通过改变原料种类及组成,可以大幅度地改变产品形态及其性能,得到从柔软到坚硬的最终产品。聚氨酯制品形态有软质、半硬质及硬质泡沫塑料、弹性体(聚氨酯弹性体简称为TPU)、油漆涂料、胶粘剂、密封胶、合成革涂层树脂、弹性纤维等,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冰箱制造、交通运输、土木建筑、鞋类、合成革、织物、机电、石油化工、矿山机械、航空、医疗、农业等许多领域。 主要用途 根据所用原料的不同,可有不同性质的产品,一般为聚酯型和聚醚型两类。可用于制造塑料、橡胶、纤维、硬质和软质泡沫塑料、胶粘剂和涂料等。 产品应用 目前聚氨酯泡沫塑料应用广泛。软泡沫塑料主要用于家具及交通工具各种垫材、隔音材料等;硬泡沫塑料主要用于家用电器隔热层、屋墙面保温防水喷涂泡沫、管道保温材料、建筑板材、冷藏车及冷库隔热材等;半硬泡沫塑料用于汽车仪表板、方向盘等。市场上已有各种规格用途的泡沫塑料组合料(双组分预混料),主要用于(冷熟化)高回弹泡沫塑料、半硬泡沫塑料、浇铸及喷涂硬泡沫塑料等。 聚氨酯弹性体可在较宽的硬度范围具有较高的弹性及强度、优异的耐磨性、耐油性、耐疲劳性及抗震动性,具有“耐磨橡胶”之称。聚氨酯弹性体在聚氨酯产品中产量虽小,但聚氨酯弹性体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已广泛用于冶金、石油、汽车、选矿、水利、纺织、印刷、医疗、体育、粮食加工、建筑等工业部门。 聚氨酯组合料,聚氨酯黑白料,聚氨酯发泡料: 聚氨酯保温材料的主要原料之一是聚氨酯硬泡组合聚醚。聚氨酯硬泡组合聚醚又称白料,与聚合MDI共称黑白料。适用于建筑保温、保冷、太阳能、热水器、冷库、恒温库、啤酒罐、冷藏等需要保温保冷的各种场合。

硬质聚氨酯泡沫板材的生产工艺

硬质聚氨酯泡沫板材的生产工艺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简称聚氨酯硬泡,是由硬泡聚醚多元醇(聚氨酯硬泡组合聚醚又称白料)与异氰酸酯(又称黑料)反应制备的,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等优良性能,且尺寸稳定性好,粘结力强,对钢、铝、不锈钢等金属,木材、混凝土、石棉、沥青、纸以及聚乙烯、聚丙烯等大多数塑料材料都具有良好的粘结强度。此外,聚氨酯硬泡还具有闭孔率高、导热系数低等特点,是目前建筑领域应用最广泛、保温隔热性能最好的一类建筑保温材料。 在建筑板材方面,依照发泡成型的工艺情况可以将硬质聚氨酯泡沫板材分为连续式聚氨酯泡沫板材和间歇式聚氨酯泡沫板材。间歇式聚氨酯泡沫板材要求聚氨酯发泡料在较短暂的时间内填布满较薄的大体积模腔,要求发泡体系要具有优异的活动性,制得的泡沫板材要具有良好的密度分布和优异的尺寸稳定性;连续式聚氨酯泡沫板材则要求发泡参数与生产线速度具有合适的配合性、后期具有优异的脱模性等。下面,洛阳天江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将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连续式聚氨酯泡沫板材以及间歇式聚氨酯泡沫板材的生产工艺。 一、连续式聚氨酯泡沫板材的生产工艺 硬质聚氨酯泡沫板材的连续化生产,使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下面跟随洛阳天江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一起来了解一下水平式聚氨酯泡沫复合板材连续成型的过程:首先,将原料注入发泡机中混合均匀之后,送到匀速移动的面材上进行发泡,同时,将上层面材合向泡沫塑料,最终制得上下两面都带面材的聚氨酯泡沫复合板材。作为面材的材料多数以铝箔、金属材料为主。在发泡传输的过程中,聚氨酯泡沫在双层加压的面板中熟化,之后只需按所需的长度对板材进行切割,即可生产出所需规格的聚氨酯泡沫复合板材。 在聚氨酯泡沫板材的连续复合成型生产过程中,反应物料的分布一定要均匀。具体的操作方法为:混合头简单地往返浇注物料,在板材宽约1.25m时,生产速度一般限于9~10m/min。若高于此速度,则在混合头进行移动换向时,板材边沿处的反应物料容易浇注过量。另外,若浇注的往返速度过高,在施工操作过程中也不太容易操纵,存在安全隐患。若用两个以上混合头联合注料,虽能减少每一个混合头的浇注量,但混合头不往返移动,固定在中心,因此,需连接一个压料辊或其他能使物料迅速分布均匀的配料装置。

聚氨酯硬泡沫配方及计算

聚氨酯硬泡配方及计算方法 一、硬泡组合料里最需要计算的东西是黑白料比例(重量比)是不是合理,另一个正规的说法好像叫“异氰酸指数”是否合理,翻译成土话就是“按重量比例混合的白料和黑料要完全反应完”。因此,白料里所有参与跟-NCO反应的东西都应该考虑在内。理论各组分消耗的-NCO 摩尔量计算如下 ㈠主料:聚醚、聚酯、硅油(普通硬泡硅油都有羟值,因为加了二甘醇之类的稀释,部分泡沫稳定剂型硅油还含有氨基)配方数乘以各自的羟值,然后相加得数Q,S1 = Q÷56100 ㈡水:水的配方量W S2 = W÷9 ㈢参与消耗-NCO的小分子物:配方量为K,其分子量为M,官能度为N S3 =K× N/M(用了两种以上小分子的需要各自计算再相加) S = S1+S2+S3 基础配方所需粗MDI份量[(S×42)÷0.30 ] ×1.05 (所谓异氰酸指数1.05) 其实以上计算只是一个最基本的消耗量,由于黑白料反应过程复杂,实际-NCO消耗量肯定不止这个数,比如有三聚催化剂的情况,到底额外消耗了多少-NCO,这个没人说得清楚。另外,聚醚里有水分,偏高0.1%就很严重;聚醚羟值也是看人家宣传单的,我见过有聚醚羟值范围跨度90mgKOH/g,那个计算数出来后只能参考,不能认真! [试验设计]之“冰箱、冷柜”类 本组合料体系重要要求及说明 1、流动性要好,密度分布“尽量”均匀。首先要考虑粘度,只有体系粘度小了,初期流动性才会好(主份平均粘度6000mPa.S以下,组合料350mPa.S以下),其次体系中的钾、钠杂离子要控制在一个低限(20ppm以内),从而可控制避免三聚反应提前,即:体系粘度过早变大。如果流动性欠佳,发泡料行进至注料口远端就会出现拉丝痕致使泡孔结构橄榄球化,这个位置一定抗不住低温收缩。 2、泡孔细密,导热系数要低。不难理解泡孔细密是导热系数低的第一前提,此时首先考虑加有403或某些芳香胺醚进入体系(它们所起的作用是首先与-NCO反应,其生成物与其它组份互溶、乳化稳定性提升,并保证发泡体系初期成核稳定,也就是避免迸泡,从而使泡孔细密)其次聚醚本身单独发泡其泡孔结构要好(例如以山梨醇为起始的635SA比蔗糖为起始的1050泡孔要细密均匀得多,还有含有甘油为起始剂的835比1050细密,即便是所谓的4110牌号的聚醚,含丙二醇起始的比二甘醇的好。聚醚生产的聚合催化剂不同,所生产出的聚醚性状也有差异:氢氧化钾催化的聚醚分子量分布比二甲胺催化的要窄。另外:聚醚生产时的工艺控制-----温控、抽真空、PO--也就是环氧丙烷流量控制、PO原料质量、后处理等等-----也都会直接影响聚醚发泡的泡孔结构)第三,可以考虑加入一些可以改善泡孔细密度的聚酯成份。第四,适当加入低粘度物调整总体粘度(如210聚醚) 3、耐低温抗收缩性要好。这个无须赘言。一是官能度,总体平均要4以上。其次是发泡体成型后空间交联点分布均匀(直观解释是:主聚醚反应活性尽量相差不大,连续的近似的空间结构要稳定得多。) 4、粘结性好。所谓粘结性表面上是指泡沫体与冰箱、冷柜外壳和内胆之间的粘合,其实是指泡体柔韧性,以及抗收缩性,(水份用量、降低总体羟值,添加柔性结构成分,如210、330N 之类都可以改进泡沫对壳体的粘附性) 5、成本较低。目前冰箱、冷柜行业竞争白热化,性能极佳价格昂贵的组合料没人用的起,所以我们必须为成本考虑(比如芳香聚酯价位要比聚醚的低,可以加一些。) 6、安全性。这是对环戊烷体系的特别要求(至少环戊烷不象F11那样想加多少就加多少,不难理解加多环戊烷的更具有安全隐患)

粘贴聚氨酯硬泡保温板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方案

粘贴聚氨酯硬泡保温板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方案 1一般规定 1.1 门窗洞口内侧应使用特制聚氨酯板材作保温处理,其它管道口、孔洞等也应采取保温措施,避免热桥的产生; .1.2 在粘接板材的系统中,保温材料与墙体基面的连接主要有粘接和粘锚结合以粘为主两种方式,如果采取以锚固为主的方式,应作可靠的个体工程安全度设计,对轻质材料墙体,以及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时,必须对胶粘剂与墙体基面的粘接强度或机械固定件的拔出力进行实测,以便保证系统的安全; .1.3 对高层建筑,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防火构造。 2设计技术要点 对于粘贴聚氨酯硬泡保温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所使用的保温板可分为保温装饰复合板和无饰面层的板材,设计技术要点分别如下: .2.1 粘贴聚氨酯硬泡保温板(无饰面层)保温系统设计技术要点 2.1.1无饰面层的保温板应具有界面层,或进行了界面处理,粘贴聚氨酯硬泡保温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基本构造如图7.2.1.1-1和图7.2.1.2-2。 图 2.1.1-1 粘贴聚氨酯硬泡保温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涂料饰面做法 ①——基层;②——胶粘剂;③——聚氨酯硬泡保温板界面层;④——聚氨酯 硬泡保温板; ⑤——抹面胶浆防护层;⑥——玻纤网格布增强层;⑦——柔性腻子;⑧—— 涂料饰面层; 图 2.1.1-2 粘贴聚氨酯硬泡保温板外墙外保温系统面砖饰面做法

①——基层;②——胶粘剂;③——聚氨酯硬泡保温板界面层;④——聚氨酯硬泡保温板;⑤——抹面胶浆防护层;⑥——玻纤网格布增强层;⑦——面砖胶 粘剂;⑧——面砖饰面层; .2.1.2聚氨酯硬泡保温板长度不宜大于1200mm,宽度不宜大于600mm。 2.1.3建筑物高度在30m以上时,聚氨酯硬泡保温板宜使用锚栓辅助固定。 2.1.4聚氨酯硬泡保温板外墙外保温工程的密封和防水构造设计,重要部位应有详图,且水平或倾斜的挑出部位以及墙体延伸至地面以下的部位应做防水处理。 2.1.5 应做好系统在檐口、勒脚处的包边处理;装饰缝、门窗四角和阴阳角等处应做好局部加强网施工;变形缝处应做好防水和保温构造处理。 2.1.6 聚氨酯硬泡保温板外墙外保温薄抹面系统设计应遵守下列规定: (1)建筑物首层或2m以下墙体,应做双层网格布加强处理且阴阳角处其搭接宽度不得小于200 mm;在其他部位的接缝宜采用对接。 (2)建筑物二层或2m以上墙体,应采用标准玻纤网格布满铺,玻纤网格布接缝应搭接,其搭接宽度不宜小于100mm;在门窗洞口、管道穿墙洞口、勒脚、阳台、变形缝、女儿墙等保温系统的收头部位,耐碱玻纤网布应翻包,包边宽度不应小于100mm。 2.1.7门窗洞口部位的外保温构造应符合以下规定(参见图7.2.1.7): (1)门窗外侧洞口四周墙体,聚氨酯硬泡厚度不应小于20mm; (2)门窗洞口四角处的聚氨酯硬泡保温板应采用整块板切割成型,不得拼接; (3)板与板接缝距洞口四角距离不得小于200mm; (4)洞口四边板材宜采用锚栓辅助固定; (5)铺设玻纤网格布时,应在四角处45°斜向加贴一定尺寸的标准玻纤网格布。 图 2.1.7 粘贴聚氨酯硬泡保温板外墙外保温系统门窗洞口部位

改性PIR聚氨酯保温板

聚氨酯板简介 阻燃、无氟、环保、节能保温材料----聚氨酯(PIR)节能保温板及聚氨酯复合板,广泛应用于建筑节能领域和管道、储罐、墙体保温节能领域、LNG船体、高速列车等工业和军事保温领域。 技术优势 ?高效保温 复合板是有机保温材料中导热系数最低(≤0.022),5cm厚的复合板相当于1m厚混凝土的隔热效果。复合板是实现我国建筑节能75%目标的理想保温产品 ?超强阻燃 复合板经1000℃火焰30分钟烧不穿。 ?耐候性持久 复合板经过6个月以上的耐候性检验,各项性能稳定,可与建筑同寿命。

?尺寸稳定性好 复合板抗压强度达到200kp以上,板材耐温变性能好,不变形。 ?低碳环保 复合板采用生物基原料,无氟发泡,不采用国家禁止或限制使用的有害物质,绿色环保。 保温性能 复合板具有卓越的保温性能 5cm厚的复合板相当于1m厚的混凝土保温效果,具有卓越的保温性能。 聚氨酯硬泡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材料,具有容重小、导热系数低,闭孔率高和耐腐蚀的优良性能。?不同材料导热系数对比 ?具有相同保温效果的墙体厚度对比

?国家政策一鼓励聚氨酯用于外墙保温 2011年12月30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即46号文,其中“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外保温材料一律不得使用易燃材料(B3级),严格限制使用可燃材料”,(即有条件使用B2级保温材料,鼓励使用B1级保温材料)。 2012年2月10日,住建部下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通知要求严格执行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公安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的《民用建筑外墙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公通字【2009】46号 ?市场前景 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建筑节能领域70%以上采用聚氨酯硬泡。在我国尚不足10%,上升空间巨大,随着节能减排的进一步推进,建筑节能行业的聚氨酯硬泡消耗近年来快速增长,并呈现逐年加快的态势。

聚氨酯组合料使用说明

硬质聚氨酯组合料分为异氰酸酯和组合聚醚两个组份:俗称黑料和白料。两者按比例搅拌混合后发生聚合反应,生成具有独立闭孔结构的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是一种理想的有机质低温隔热材料,具有导热系数小,节能防震,适应性强,既可预制成型,也可现场喷涂式浇注成型、广泛应用于炼油厂、化工厂、乙烯化工、冷库、单制冷中央空调、冰箱和建筑业保温隔热。随着国家在建筑节能领域的推广,聚氨脂发泡保温体系以其良好的保温性能和施工迅速,性能可靠等特点已在国内保温领域大规模应用。 1、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异氰酸酯与组合聚醚充分混合后,喷涂成型、浇注成型的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 2、技术要求 产品的技术要求应按照企业标准Q/FDF001-2000规定 二、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组合聚醚的技术要求: 组合聚醚的物理性质 外观:淡黄色或棕色透明液体 粘度:(25℃)200-400(Mpa.S) 羟值:350-450(mgkoh/g) 水份:<0.3% 贮存期:六个月(15-25℃)

三、使用方法: ★浇注型 组合料(A组分)与PAPI(B组分),按要求重量比混合(A比B=1比1),采用机械搅拌时间在10-20秒,转速1400转/分,搅拌均匀后立即浇注模具中熟化,模具温度在30-40℃为最佳,环境温度在15-20℃。(可按照所制品的密度增加投料) ★喷涂型 喷涂发泡较合适的温度范围是15-35℃,环境温度在15-30℃为宜。当环境温度低时,需加热,组合料不得超过27℃。被喷涂表面应无锈、无油污、无粉尘,并要求干燥。组合料每次使用时,应先搅匀后随用随拧紧桶盖以防受潮。 聚氨酯组合聚醚和异氰酸酯的储存与安全操作 一、储存 异氰酸酯(俗称黑料)与组合聚醚(俗称白料)的储存必须是在密封的容器内,隔绝空气、防止吸潮。 异氰酸酯与组合聚醚料桶不应在阳光下暴晒,必须远离热源,放置阴凉干燥处,料桶如果直立放置时,桶盖上不得积水!如果整桶料不能一次用完,就必须在每次使用后立即盖紧桶盖,防止水汽、杂质进入桶内而影响质量。如果使用两个以上牌号组合聚醚时,应分牌号堆放,并有明显标志。加入普通阻燃剂的组合聚醚存放时间不应太长,必须当天配制当天使用,否则易造成变质影响发泡质量。预知详情,请与我公司技术服务部门联络。

聚氨酯硬泡配方设计说明书

组合料配比之设计、计算、试验、试料 1 关于计算 硬泡组合料里最需要计算的东西是黑白料比例(重量比)是不是合理,另一个正规的说法好像叫“异氰酸指数”合理,翻译成土话就是:“按比例混合的白料和黑料要完全反应完”。因此,白料里所有参与跟-NCO反应的东西都应该考虑在内。 理论各组分消耗的-NCO摩尔量计算如下 1.1 主料 聚醚、聚酯、硅油(普通硬泡硅油都有羟值,据说是因为加了二甘醇之类的)配方数乘以各自的羟值,然后相加得数Q S1 = Q÷56100 1.2 水 水的配方量w S2 = W÷9 1.3与消耗-NCO的小分子物: 配方量为K,其分子量为M,官能度为N K × N S3 = ————————(用了两种以上小分子的需要各自计算再相加)

M S = S1+S2+S3 基础配方所需粗MDI份量[(S×42)÷0.30 ] ×1.05 (所谓异氰酸指数1.0) 其实以上计算只是一个最基本的消耗量,由于黑白料反应过程复杂,实际-NCO消耗量肯定不止这个数,比如有三聚催化剂的情况下到底额外消耗了多少-NCO,这个没人说得清楚。另外,聚醚里有水分,偏高0.1%就好严重的;聚醚羟值也是看人家宣传单的,我见过有聚醚羟值范围跨度90mgKOH/g,那个计算数出来后只能参考,不能认真! 2 试验设计之“冰箱、冷柜”类 2.1 本组合料体系重要要求及说明 2.1.1 流动性要好,密度分布“尽量”均匀 首先要考虑粘度,只有体系粘度小了,初期流动性才会好(主份平均粘度6000mPa.S以下,组合料350mPa.S以下),其次体系中的钾、钠杂离子要控制在一个低限(20ppm以内),从而可控制避免三聚反应提前,即:体系粘度过早变大。如果流动性欠佳,发泡料行进至注料口远端就会出现拉丝痕致使泡孔结构橄榄球化,这个位置一定抗不住低温收缩。 2.1.2 泡孔细密,导热系数要低 不难理解泡孔细密是导热系数低的第一前提,此时首先考虑加有403或某

聚氨酯AB发泡料使用说明-中英对照

聚氨酯组合料使用说明Polyurethane Two Parts Material Instruction 本组合料由黑、白两组份组成。适用于在现场混合发泡。 This product contains black and white parts, apply to foaming in the job site. 成份Component: 黑料:异氰酸酯。 Black part: Isocyanate 白料:由聚醚单体、交联剂、泡沫稳定剂、阻燃剂、催化剂、发泡剂等组份组合而成。(如果阻燃剂另外包装,使用前加入白料搅匀)。 White part: Polyether monomer, Cross link agent, Foaming stabilizer, Fire retardant, Catalyst, Foaming agent. ( If the fire retardant is packed individually, it shall be mixed in white part smoothly before use. 技术指标Technical Properties: 简要使用说明Instructions: 1、所有操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 All operations shall be done by professionals. 2、按要求搭好模腔,除去设备施工面上和模腔内的油污、水份及其它杂质。Well build the cabinet, the insulated surface and cabinet shall be free of grease, water or other contaminants. 3、黑、白料按1:1比例经计量倒入一容器中,马上用机械搅拌器搅匀,在乳白 之前倒入模腔内发泡。 The nix ratio of black and white parts shall be 1:1. Mixing shall be in container, special equipment and tools are required. Pour the mixture into the cabinet before

聚氨酯配方

聚氨酯床垫配方及性能 ①为非芳香族的胺类催化剂。②为改性的甲苯二异氰酸酯。③60%的MDI与40% 的TDI (65/35)的混合 物。 半硬泡自结皮PU泡沫配方 配方组成(质量份) 1# 2# 3# 4# 聚醚多元醇100 100 100 100 乙二醇7 -- 7 -- 1,4丁二醇-- 8 -- 8 三亚乙基二胺 1.5 1.5 1.5 1.5 F11 17 17 17 17 液化MDI(1040指数)30-40(105) 30-40(105) 液化MDI(1050指数)30-40(105) 30-40(105) 低密度低硬度高回弹PU泡沫塑料

配方组成(质量份) 1# 2# 聚醚100 100 水 2.4 2.4 二乙醇胺 1 2 二(2-二甲胺基乙基)醚0.06 0.06 硅泡沫稳定剂0.06 0.06 T9 0.10 0.15 F11 5 5 TDI8020 30-50(103) 30-50 (103) 高回弹海绵配方供参考 高活性聚醚多元醇....................100份TDl........................................43.4份DEOA....................................1.5份水.........................................3.5份 L5333...................................1.0份 A230.....................................0.23份 D22.......................................0.04份 慢回弹枕头配方 1030=40 330=50 3628=10 水=3 A33=0.8 DMEA=0.5 2乙=1.5

聚氨酯硬泡生产工艺

聚氨酯硬泡生产工艺 5.1 硬泡成型工艺 5.1.1 聚氨酯硬泡的基本生产方法聚氨酯硬泡一般为室温发泡,成型工艺比较简单.按施工机械化程度可分为手工发泡和 机械发泡.根据发泡时的压力,可分为高压发泡和低压发泡. 按成型方式可分为浇注发泡和喷涂发泡.浇注发泡按具体应用领域,制品形状又可分 为 块状发泡,模塑发泡,保温壳体浇注等. 根据发泡体系可发为HCFC 发泡体系, 戊烷发泡体系和水发泡体系等, 不同的发泡体系对设备的要求不一样. 按是否连续化生产可分为间歇法和连续法. 间歇法适合于小批量生产.连续法适合于大 规模生产,采用流水线生产方法,效率高. 按操作步骤中是否需预聚可分为一步法和预聚法 (或半预聚法). 1.手工发泡及机械发泡 在不具备发泡机,模具数量少和泡沫制品的需要量不大时可采用手工浇注的方法成型. 手工发泡劳动生产率低,原料利用率低,有不少原料粘附在容器壁上.成品率也较低. 开发新配方,以及生产之前对原料体系进行例行检测和配方调试,一般需先在实验室 进 行小试,即进行手工发泡试验. 在生产中,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小规模现场临时施工,生产少量不定型产品或制作一些 泡 沫塑料样品.手工发泡大致分几步:(1) 确定配方,计算制品的体积,根据密度计算用料量,根据制品总用料量一般要求过量5%?15%.(2)清理模具,涂脱模剂,模具预热.(3)称料,搅拌混合,浇注,熟化,脱模. 手工浇注的混合步骤为:将各种原料精确称量后,将多元醇及助剂预混合,多元醇预混物及多异氰酸酯分别置于不同的容器中,然后将这些原料混合均匀,立即注入模具或需要充 填泡沫塑料的空间中去,经化学反应并发泡后即得到泡沫塑料. 在我国,一些中小型工厂中手工发泡仍占有重要的地位.手工浇注也是机械浇注的基础. 但在批量大,模具多的情况下手工浇注是不合适的. 批量生产,规模化施工,一般采用发泡机机械化操作,效率高. 2.一步法及预聚法目前,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都是用一步法生产的,也就是各种原料进行混合后发泡成 型. 为了生产的方便,目前不少厂家把聚醚多元醇或(及)其它多元醇,催化剂,泡沫稳定剂, 发泡剂等原料预混在一起,称之为"白料",使用时与粗MDI( 俗称"黑料")以双组分形式混合发泡,仍属于"一步法",因为在混合发泡之前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早期的聚氨酯硬泡采用预聚法生产.这是因为当时所用的多异氰酸酯原料为TDI-80. 由于TDI粘度小,与多元醇的粘度不匹配;TDI在高温下挥发性大;且与多元醇,水等反应放热量大,若用一步法生产操作困难,故当时多用预聚法. 若把全部TDI 和多元醇反应,制得的端异氰酸酯基预聚体粘度很高,使用不便.硬泡生产中所指的预聚法实际上是"半预聚法".即首先TDI 与部分多元醇反应,制成的预聚体 中NCO的质量分数一般为20%?25%?由于TDI大大过量,预聚体的粘度较低?预聚体再和聚酯或聚醚多元醇,发泡剂,表面活性剂,催化剂等混合,经过发泡反应而制得硬质泡沫

聚氨酯复合板施工方案

湖西头村生活二区二期 聚氨酯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 施 工 方 案 山东匹克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目录 1.工程概况 (3) 2.墙体保温方案设计原则及编制依据 (3) 3.选用材料的性能及特点 (3) 4.施工总体设计及组织管理 (6) 5.墙体保温主要施工方法 (8) 6.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措施 (13) 7.施工工期保证措施 (16) 8.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7) 9.冬雨季施工措施 (19) 10.防火、防雨、成品保护措施 (19) 11.施工配合 (19) 12.施工队伍管理办法、配属队伍说明 (20) 13.工程节点详图 (20) 14.工程验收 (25)

1.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日照市东港区秦楼街道湖西头村生活二区二期4#商住楼外墙保温工程 工程地点:山东路南、临沂路东 2.墙体保温方案设计原则及编制依据 根据“有关墙体保温规范及有关墙体保温构造图集”及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技术方案的设计并符合“技术先进、选材适当、价格适中、确保工程质量”的要求。 本施工方案是根据施工图纸以及下列有关图集规范而编制的: 山东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7-2006) 3.选用材料的性能及特点 3.1防水保温硬泡聚氨酯复合板 硬泡聚氨酯复合板以硬泡聚氨酯为保温层,单面附着以高强水泥纤维板为面层,在专用的生产线上高压发泡、复合一次成型,利用聚氨酯的自粘性把保温层与高强水泥纤维板牢固结合起来,粘结极为可靠,复合板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产品质量可以较好的控制,整体预制硬泡聚氨酯复合板保温系统是目前比较完善的外墙保温系统,该系统的研制开发是以整体概念进行,针对我国目前外墙外保温工程中所存在的缺点逐项解决,将防水、保温、装饰工艺整合到一起,从整体入手解决外墙开裂、渗漏的通病。 3.2保温隔热性能优良 保温层采用40mm厚预制硬泡聚氨酯复合板。硬泡聚氨酯具有优良的保温隔热性能,具有较低的导热系数和较高的热阻,聚氨酯是目前市场上最好的保温材料,导热系数仅为0.023w/mk,同样的保温效果,厚度仅为EPS板的1/2,可以达到优良的节能效果。 3.3整体性好,粘结牢固,防撞抗裂 预制硬泡聚氨酯复合板采用锚固件和胶粘剂固定在墙体,板材之间留有1公分

硬泡聚氨酯保温板施工工艺

一、材料具体性能说明: 参见表1:BTW热固型绝热保温板外保温系统相关性能指标 表2:BTW热固型绝热保温板相关性能指标 表3:BTW热固型绝热保温板(燃烧A级)相关性能指标 序号检验项目标准要求检验结果单项结论 1 耐候性表面无裂纹、粉化、剥落现象表面无裂纹、粉化、剥落现象符合 2 抗风压值 不小于工程项目的风荷载设计 值 6.0kpa未破坏—— 3 耐冻融性能 (30次冻融循环)保护层无空鼓、脱落、无渗水裂 缝;保护层与保温层的拉伸粘结 强度不小于0.1kPa,破坏部位 应位于保温层 保护层无空鼓、脱落、无渗水 裂缝;保护层与保温层的拉伸 粘结强度为0.13Mpa,保温层 破坏 合格 4 抗冲击性 普通型≥3.0J 3.0J冲击未破坏合格 加强型≥10.0J 10.0J冲击未破坏合格 5 吸水量 (1h)有饰面层≤1000g/m2 182g/m2 合格无饰面层≤1000g/m2 384g/m2 合格 6 热阻(保温层60mm厚)符合设计要求 2.54m2·K/W ____ 7 抹面层不透水性2h不透水2h不透水符合 8 水蒸气湿流密度≥0.85g/(m2·h) 2.87g/(m2·h) 合格 备注:热阻中不含基础墙体热阻、外表面换热阻、内表面换热组。 表2:BTW热固型绝热保温板相关性能指标 序号检验项目标准要求检验结果单项结论 1 密度≥35kg/m335.8 kg/m3合格 2 导热系数≤0.024W/(m·K)0.023W/(m·K)合格 3 压缩强度(形变10%)≥0.15Mpa 0.17 Mpa 合格 4 尺寸稳定率(70℃,48h)≤1.5% 1.2% 合格 5 拉伸粘接强度(与水泥砂浆,常 温)≥0.10Mpa并且破坏部位不得位 于粘接界面 0.15Mpa聚氨酯破坏合格 6 吸水率≤3% 2% 合格

巴斯夫聚氨酯(中国)有限公司组合料、缓冲块和聚酯多元

巴斯夫聚氨酯(中国)有限公司组合料、缓冲块和聚酯多元醇生产线扩产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建设单位:巴斯夫聚氨酯(中国)有限公司 2018年6月28日

1项目由来 巴斯夫聚氨酯(中国)有限公司位于广州市南沙区西部工业区环市大道南408号,由德国巴斯夫集团的两个子公司——巴斯夫投资有限公司和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独资建立的。公司于1998年1月19日在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注册资本4985.28万元人民币,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外商合资),营业执照注册号为企独粤穗总字第300719号,法人代表MORRISON BRADLEY RONALD。 巴斯夫聚氨酯(中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多元醇组合料(A料)、异氰酸酯组合料(B料)、聚酯多元醇及聚氨酯缓冲块的生产经营,现有4条多元醇组合料(A料)生产线、4条异氰酸酯组合料(B料)生产线、2条聚酯多元醇生产线、1条聚酯多元醇实验线和2条聚氨酯缓冲块生产线,年产多元醇组合料(A料)14000吨、异氰酸酯组合料(B料)13000吨、聚氨酯缓冲块300万件、聚酯多元醇18000吨。现巴斯夫聚氨酯(中国)有限公司拟实施“巴斯夫聚氨酯(中国)有限公司组合料、缓冲块和聚酯多元醇生产线扩产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即在厂房内通过对现有4条多元醇组合料(A料)生产线、4条异氰酸酯组合料(B料)生产线、2条聚氨酯缓冲块生产线和2条聚酯多元醇生产工艺轻微调整,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加强人员的管理,实现各生产线扩产,不新增建筑面积,不增加生产线。本项目实施后巴斯夫聚氨酯(中国)有限公司年产多元醇组合料(A料)23000吨、异氰酸酯组合料(B料)22000吨、聚氨酯缓冲块900万件、聚酯多元醇25000吨。 此外,巴斯夫聚氨酯(中国)有限公司在2017年11月实施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综合整治方案(已通过广州市南沙区环保水务局备案)时已对聚酯多元醇生产线的制程废气、真空泵外排废气和卸料废气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即将制程废气、真空泵外排废气和卸料废气合并经AMSI超洁净吸收机+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由15m高的排气筒引至高空排放。 1.1 项目主要特点 本项目主要进行多元醇组合料(A料)、异氰酸酯组合料(B料)、聚酯多元醇及聚氨酯缓冲块的生产,在厂房内通过对现有生产工艺轻微调整,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加强人员的管理,实现各生产线扩产,不新增建筑面积,不增加生产线,施工期影响较小,环境影响主要为运营期废气(组合料制程废气、聚酯多元醇投料废气、聚酯多元醇制程废气、聚酯多元醇真空泵外排废气、聚酯多元醇卸料废气、缓冲块称量废气、缓冲块注

硬泡聚氨酯屋面施工工艺

鲁JJ—005工程名称丽浩·福仕汇住宅小区工程施工单位中浩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交底部位屋面工序名称硬泡聚氨酯屋面 交底提要:现场准备、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施工重点、质量要求、防污染措施、安全及环保措施 交底内容: 一、现场准备 1)主要机械设备: 垂直运输设备、喷涂聚氨酯发泡采用专业喷涂设备、加热设备、手锯、小白线、钢针(检测发泡厚度)等 2材料准备: 屋面喷涂硬质聚氨酯所采用的材料有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并进行进场复验。 3)劳动力准备: 本工程硬质聚氨酯屋面为甲方分包给有资质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施工人员应经过相关的技术培训、有丰富的同类工程施工经验,并持证上岗。 4)基层清理 基层应坚实、平整、干燥、干净,施工前对基层不能保证与聚氨酯发泡粘接牢固的部位清楚干净,并修补缺陷和找平。 二、工艺流程 基层验收清理→设置标高控制点→配料→喷涂→验收→成品保护 三、施工方法 1)喷涂聚氨酯发泡采用专业喷涂设备,施工前对喷涂设备进行调试,并进行材料性能检测。 2) 配方:根据施工的气温条件适当调整配比,即当工作温度低于10°C时,适当增加发泡剂的用量。 2) 检查连接发泡机和喷枪管道的密闭性及加温情况,以保证发泡材料充分反应,保证硬质聚氨酯泡沫的质量。在施喷过程中,要注意轻拖、轻拽管道。 3) 调节好气压泵的压力。 4) 施喷: ①喷涂作业时,喷嘴与施工基层的间距宜为800~1200mm。 ②现场喷涂时,平整度不宜掌握。作业面应分几遍喷涂达到要求厚度,每遍厚度不宜大于15mm,发泡厚度均匀一致。为保证聚氨酯发泡的整体性,当日施工作业面必须于当日连续地喷涂施工完毕。 ③下层喷涂要在前层喷涂发泡经检查无气孔、气泡后方可施工。这样能保证每层表面与空气充分接触反应后形成一层氧化防水膜。 ④厚度要求:坡屋面喷涂硬质聚氨酯厚度为50mm;平屋面最薄处为35mm,采用喷涂硬质聚氨酯找坡, 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受人 注:本记录一式两份,一份交底单位存,一份接受交底单位存。年月日 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监制

外墙PU板(硬泡聚氨酯板)凹凸变形分析

外墙PU板(硬泡聚氨酯板)凹凸变形分析 一、设计依据 按当地建设主管部门要求多层建筑保温板采用聚氨酯保温材料,该项目沿河别墅保温体系外墙采用粘贴保温板(聚氨酯)外保温系统,相关设计依据有: 《居住建筑保温构造详图》(节能65%)L06J113--A体系(聚氨酯体系)构造节点详图; 《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10J121--A型--粘贴保温板(硬泡聚氨酯板)外保温系统。 相关标准做法为: 1、粘结硬泡聚氨酯板: ①基层墙体:钢筋混凝土、各种砌体墙(水泥砂浆找平); ②粘结层:胶粘剂(粘结面积不小于保温板面积的40%)、锚栓; ③保温层:硬泡聚氨酯板(PUR),板两面刷界面剂; ④抹面层:抹面胶浆复合玻纤网格布; ⑤饰面层。 2、喷涂聚氨酯保温层: ①基层墙体; ②喷涂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层,界面砂浆; ③20厚胶粉聚苯颗粒找平层; ④抗裂砂浆复合耐碱网格布; ⑤饰面层。

保温板主要性能要求如下: 经校核别墅施工图相关保温要求及建筑节能设计报告书,设计保温做法符合标准图集相关要求。 二、变形原因分析 建筑物外表面出现凹凸变形现象是建筑领域的一大通病,尤其是以水泥砂浆、各类混合砂浆为代表的各种抹灰基层,凹凸现象几乎存在于每栋建筑。从出现凹凸现象的特征上看,变形主要有规则变形和无规则的变形;按凹凸变形的尺寸可分为有害变形和无害变形。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出现的变形既有横平竖直的规则凹凸变形,也有放射性曲折分散的无规则变形。 PU板变形比较常见且容易出现。凹凸变形产生因素主要有:温度变化导致的应力差别、材料干缩应力、冻融破坏、设计构造不合理、材料和施工质量不合格,还可能因风压或地震引起的机械破坏等。由于pu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是由多种材料复合形成的,材料之间的性能差异较大。pu板作为保温隔热的主体材料,导热系数较低(0.024W/m?k),受温度影响敏感;聚合物砂浆导热系数为0.93W/m ?k,两种材料的导热系数相差38倍之多。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