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洛阳旅游资源及其功能分区研究

洛阳旅游资源及其功能分区研究

洛阳旅游资源及其功能分区研究
洛阳旅游资源及其功能分区研究

洛阳的旅游发展及其前景

洛阳的旅游发展及其前景 进入21世纪以后洛阳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不管是景类型的丰富、景区接待的情况,还是国际国内旅行社数量,旅游直接从人员都比较以往有了很大的发展,其旅游服务体系的档次和规模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旅游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业越来越强。 首先从旅游收入上看。旅游收入的多少直观的反应一个旅游城市发展状况的好坏,国内一些发达旅游城市如北京、上海、西安,在旅游方面的收入占全国前列,所以合理的借鉴现有的成功案例是洛阳旅游发展的一个快捷的途径,而洛阳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在硬件条件上并不比现在一些一线的旅游城市差,所以引进合理的管理手段,和合理的建设手段,将会使洛阳在旅游收入方面保持一个相当的高的增长。 相关数据显示,在“十五”期间洛阳的旅游总收入为384.58亿元,而在十一五期间这个数字为1114.4亿元,增长幅度相当明显,这也正式了洛阳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取得相当可喜的成绩,在学习和借鉴方面做得十分到位。 而另一组数据显示“十五”期间洛阳共接待国内游客7939.2万人次,接待境外游客48.2789万人次。而“十一五”期间,洛阳市接待游客总人数为2.27亿人次,年均增长20.96 %。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59.62万人次,年均增长19.43;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25亿人次,年均增长20.97%。通过对比发现洛阳“十一五”期间在接待游客方面取得了井式的发展,在近两年接待游客方面也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2010年洛阳市共接待游客6079 万人次,同比增长12%。而2011年洛阳接待游客人数达到687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13% 以上。 其次从旅游资源上说【文章摘要】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亿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是历史悠久、博欠精深的河洛文化发祥地,素有“九燃腹地”之称。然而,目前洛阳市的旅游产业发展却存在诸多问题。研究这一腾题,有利于实现洛阳“旅游强市”的战略目标,实现洛阳旅游产业的翎新与爱展。。妒蕊【关键词】冀;洛阳;旅游产业;旅游鹜添;震纛蠡妻’1灞一.洛阳旅游产业概况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新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两岸,有近5000年历史。洛阳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现辖1市6区8县,总面积15,208平方公里,总人口607万,市区面积544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30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发祥地,素有“九州腹地”之称。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给洛阳留下了丰富而又宝贵的人文旅游资源。洛阳北临巍峨逶迤的邙岭,南对亘古耸黛的嵩山。境内伊、洛、涧廛诸水并流,其地广衍,平夷洞达,土质肥美,物产丰饶。此外,洛.阳气候温和,冷暖适宜,“洛阳牡丹甲天下”早已盛名远扬,洛阳郊县又有着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辉相映,也给游人带来无限乐趣,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洛阳就已成为国内外许多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旅游业作为洛阳市的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在洛阳市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显现出日益重要的作用。早在1999年,洛阳市就提出将旅游业发展为本市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口号。近年来洛阳依托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着力培育建设旅游产业并取得了显著成就,将旅游业培育成洛阳市的支柱产业已初见成效。伴随洛阳市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其行业内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日益凸现,如洛阳旅游产业发展整体经济规模在全国仍然处于较为落后的位次,无论是国内旅游还是国际方面,其均处于小规模、低层次的初级发展阶段。这与洛阳市所提出的“工业强市,旅游强市”的战略目标还有差距。洛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继续实施工业强市和旅游强市战略,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因此,研究洛阳市旅游产业发展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意义重大。 由资料可知洛阳的旅游资源还是十分丰富的,出去人文景观,尚有自然景观可以进行开发和利用,所以说洛阳发展旅游业的前景十分的广阔。 而现在洛阳的旅游发展也表现出了一些问题:

洛阳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其问题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716270198.html, 洛阳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其问题探讨 作者:刘晨付秋峰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5年第08期 洛阳是一座具有浓重历史文化色彩的古城。历史上曾经先后有13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洛阳同时也是一座风光秀美、独具魅力的优秀旅游名城。近年来,洛阳市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强力推进旅游业发展。但总的来说,洛阳旅游业的发展并不很理想,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对洛阳旅游业的实际考察,对洛阳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其出现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若干解决方案,希望对洛阳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做出贡献。 一、洛阳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一)洛阳旅游产业体系日渐完善 进入到21世纪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30312亿元,同比增长15.40%。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洛阳旅游业也步入发展快车道,截止至2014年底,全市国内国际旅行社88家,其中四星级旅行社6家,三星级旅行社30家,二星级旅行社41家。星级饭店66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13家,三星级38家;开放性旅游景区(点)74家,其中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15家、3A级景区16家。 (二)洛阳旅游资源遍布全市 洛阳悠久的建都史使其披上了一层浓浓的古文化外衣,十三朝古都的美誉更是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除了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外,洛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同时拥有国内罕见的自然旅游资源。其部分代表性景区列表如下: (三)洛阳旅游经济较快发展 近年来,洛阳市依托丰富旅游资源在旅游经济效益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4年洛阳接 待游客总人数9469.81万人次,同比增长10.01%;旅游总收入600.96亿元,同比增长23.9%。其中接待入境游客84.2万人次,同比增长20.2%;旅游创汇23816.28万美元,同比增长 17.34%;接待国内游客9385.61万人次,同比增长9.93%。国内旅游收入586.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07%。 二、洛阳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特色单一

洛阳旅游地理现状及其发展分析

洛阳旅游地理现状及其发展分析 摘要: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在中国的旅游城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洛阳的牡丹和龙门石窟更是驰名中外。本文把洛阳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并对比较重要的景点如龙门石窟,白马寺,牡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接着对洛阳的旅游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牡丹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由周公营建,建于公元前12世纪,是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有第一个王朝“夏”王朝,有三代之居“夏、商、周”,是“河图洛书”的故乡,有105位帝王定鼎九州,是华夏民族的精神故乡,是“最早的中国”。1 行政区划 洛阳辖6个区、1个县级市、8个县。分别是:涧西区、西工区、老城区、瀍河区、洛龙区、吉利区、偃师市、孟津县、新安县、洛宁县、宜阳县、伊川县、嵩县、栾川县、汝阳县。 另设正厅级新区:洛阳新区,总面积480平方公里。 1.1地理环境 洛阳地处河南省西部,位于东经1l1。08~112。59,北纬33。35~35。05之阆。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东连省会郑州,南接南阳、平顶山,西邻三门峡,北跨黄河而与济源、焦作相连。辖区东西长179kin,南北宽168km,全市总面积l5208.60kin。2 1.2气候条件 洛阳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冷暖干湿,四季分明。冬天寒冷少雨雪,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天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长。年均气温13.4~15.0℃,年均最低和最高气温分别为一0.2~0.3℃和26.2~27.5℃。年均降水量531.9~853.6rim1,主要集中在7~9月。洛阳非常适宜牡丹的生长,该区牡丹特别是中原品种群的生长表现在全国最为良好。1.3交通条件 两大铁路干线陇海、焦技在洛阳交汇,郑西高铁(郑州一西安)已通车。洛阳也是第二条欧亚大陆桥(连云港一鹿特丹)的重要一站,可直接发货运往中亚、东欧、中欧等国及世界其他地区。区域内公路网健全,横贯东西的3l0道和纵贯南北的207国道交汇于此,连霍、南洛、二广、郑少洛、西南环高速公路也通过此地。洛阳机场距市中心10kin,与北京、成都、重庆、广州、青岛、上海、深圳等市的航班已开通。 一.旅游资源 洛阳自建成至今已有4000余年历史,历经13个朝代,共l500余年建都史,是中国建都最早、历史最长、朝代最多的古都。市域内文化古迹众多,龙门山色、马寺钟声、金谷春晴、邙山晚眺、天津晓月、洛浦秋风、平湖朝游、铜驼幕雨并称为洛阳八景。目前,全市共有5A级景点1个,4A级景区l4个,3A级景区l0个,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在全国各省辖市中名列前茅。2006年开放的27个景点中,有国家5A级景区龙门石窟,国家4A级景区并有佛教界“释源”和“祖庭”之称的白马寺,国家4A级景区、我国唯一拥有“冢、庙、林” 1百度百科https://www.doczj.com/doc/b716270198.html,/view/373622.htm 2《洛阳市牡丹观赏园发展优势及对策》中国园艺文摘20l0年第8期

洛阳旅游文化资源梯度开发

洛阳旅游文化资源的梯度开发-旅游管理 洛阳旅游文化资源的梯度开发 马欢欢 洛阳历史悠久,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多样,且具有文化品位高的资源,而洛阳并未形成与资源相匹配的旅游影响力,因而应根据旅游文化资源梯度开发的阶段和旅游产品体系梯度特点开发出富有层次性的梯度化旅游产品体系,从政府的支持、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营销策略的完善等方面打造洛阳旅游产业的国际队、国家队、地方队和特色队四个旅游梯队,优化资源配置,以形成比较合理的旅游景区空间布局,联合打造洛阳旅游品牌。 随着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产品的开发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区域旅游产品体系的开发也不断深化。资源禀赋条件、旅游市场条件、旅游产业配套设施条件和现有旅游产品层次等条件的差异,使得区域旅游产品体系中各类旅游产品分布在不同的梯度水平上。洛阳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也呈现不同的梯度分布,在洛阳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开发出富有层次性的梯度化旅游产品体系,以根据不同的产品层次定位不同的游客群,制定不同的开发策略,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给予不同的人才、资金等条件支持,从而打造出洛阳文化旅游产品中的精品,使洛阳整个区域的旅游产品体系开发向着系统化、优质化的方向发展。 一、洛阳实施旅游文化资源梯度开发的意义 洛阳旅游资源种类多,数量大,类型涵盖石窟、博物馆、古人类遗址、古城遗址、古建筑、古墓葬、名人故里、森林公园、城市公园、自然保护区、特色街区、庙会、水工建筑、特色餐饮、工商企业等方面,以此为基础,洛阳的旅游产品种类丰富,部分旅游产品品味很高,但同时洛阳旅游产品体系中的各类旅游产

品也处于不同的开发层次上,存在着明显的梯度分异。只有对处于不同梯度的旅游产品进行分重点、有层次的开发,才能促进洛阳旅游产品体系的综合开发,进而完善旅游产品的体系和结构,促进洛阳旅游产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洛阳市域内的自然和社会因素必然具有某些相似性,如果只依靠市区内龙门石窟等高梯度旅游产品的组合必然会造成某些结构性缺陷,进而影响洛阳市旅游经济的整体发展,中低梯度的旅游资源或产品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有效的避免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品的同质化现象,进而形成完整的旅游产品体系,促进洛阳市域内各种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协调发展。 旅游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高梯度的旅游产品在刚推出时容易吸引游客,但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当高梯度的旅游产品或旅游产品组合在一段时间里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如果不及时做出调整和更新,往往市场占有率不容易扩大,甚至不能维持原来的市场占有率。当高梯度的旅游资源或产品遇到这样的困境时,中低梯度的旅游资源和产品则可以起到加速区域旅游产品更新的作用,从而刺激旧客源市场,拓宽新客源市场,吸引新老游客到洛阳,从而延长区域旅游产品的周期,保持洛阳旅游产品的生命力。 进行旅游资源的梯度化开发,可以促进中低梯度旅游产品的开发,促进中心区域环境和社会压力的合理分散,进而使洛阳市区域旅游空间结构趋于合理化,有利于洛阳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行旅游资源梯度开发,构建梯度合理的旅游产品结构,使洛阳市内旅游产品具有生命力,旅游空间结构合理,可以使游客对洛阳旅游的满意度提高,这对于确立独特、鲜明的旅游形象,促进洛阳旅游经济全面而协调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洛阳旅游文化资源梯度开发的阶段和旅游产品体系梯度特点

洛阳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洛阳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历史悠久绵长,文化积淀深厚,古迹遗址众多。因此在洛阳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古代文化历史遗迹作为一种珍贵的旅游资源始终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这次旅游市场调研的结果,我们着重从旅游业的角度对以下几个地方进行分析,分别是天子驾六博物馆、龙门石窟、洛阳白马寺、周公庙、封神宫。 在洛阳市的旅游业中,天子驾六博物馆有很大优势。第一、它的交通位置比较优越,位于市区,距离火车站、汽车站都很近,游客往来花费时间很少。第二、门票价格相对较低,成人每张三十元,学生半价,这对于广大的游客来讲是可以接受的。第三、该博物馆是在地下修建的,因此内部环境清幽,可以避免交通引起的嘈杂,从而保证游客的旅游质量。第四、就是它本身的名称,“天子驾六”不是一个名词,用它作为博物馆的名称对外来游客很有吸引力。当然通过调研和工作人员的介绍,天子驾六博物馆仍由不足之处,尚待改进。首先、博物馆内在展示周代礼仪制度上偏重于工作人员讲解和文字介绍,缺乏真正的实体文物,容易使游客产生空洞之感。其次,宣传力度较小,和龙门石窟、白马寺相比更显得相形见绌。据工作人员介绍,博物馆内的墓葬坑是全国规格级别最高的车马墓葬坑,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提起洛阳先想到的就是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名胜古迹,天子驾六却鲜为人知,充分说明了其宣传力度不够,宣传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大。应通过报纸、新闻、媒体等多种方式加强宣传。再次,通过“王陵、王器、王都”所展现展示周代的礼仪制度是比较抽象的历史知识,一般需要较高知识层次的人才可以看懂,对普通大众则缺乏吸引力。因此可以视频、模型等方式展示西周的历史风貌、文物制度、宗教礼仪。最后,据工作人员的介绍,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很难对墓葬坑进一步挖掘,所以博物馆的面积很难进一步扩展,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游客数量。 我们再看龙门石窟,它是全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之一,早已驰名中外。因此龙门石窟在旅游开发上已经相当充分,要想继续保持在洛阳旅游市场上的地位,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护工作,这是继续发展旅游业的前提和基础。众多露天的石窟雕像、碑刻长期遭受风蚀、雨淋、水侵、日晒,因此保护工作是很必要的,尽管自然方面的损害很难避免。同时还有人为的损害也不容忽视、为此要适当限制游客数量,减少人为损坏的几率。再次、龙门石窟历经沧桑,保留下来的只是一部分,可以根据现存石窟雕像的特征对于在历史上遭到破坏和已经消失的部分进行复原,尽可能展现龙门石窟的原来面貌,这也算是挖掘龙门石窟旅游潜力的一种方式。白马寺也是我们进行调研的重要对象。河南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白马寺作为我国第一古刹,在中国佛教史和对外文化交流史上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白马寺的年代比龙门石窟更为久远,历史上几度兴废、重修。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为了保存这一历史遗迹花费了巨大财力、人力、物力对其进行整修,因此我们今天才有幸看到这座千年古刹。和龙门石窟一样,白马寺在旅游开发上已经相当充分。如何继续保持白马寺的旅游价值并挖掘其旅游潜力也是摆在人们眼前的重要课题。我们应当看到随着中外交流的加强,文化领域的交流也在不断加深,白马寺作为中国的千年古刹,历经沧桑,见证了佛教在中国的整个发展历程,作为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的结晶所在,更是不可忽视的。因此白马寺在未来旅游市场上的潜力是巨大的,接待的游客数量会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现在的白马寺规模在未来或许不能适应这一需求。因此,根据白马寺现在的建筑风格适当增加建筑规模也是必要的,这也是还原白马寺历史真相的必然要求。白马寺既然作为千年古刹,就应该对周围产生辐射作用,目前白马寺这一古建筑群周围现代风格的建筑居多,白马寺置身其中既独特又孤立,因此可以适当增加寺院周围的古建筑,扩大古建筑的比重,增加古式

论洛阳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论洛阳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 洛阳具有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长期以来洛阳“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旅游形象深入人心,久负盛名的洛阳在河南省的入境旅游市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河南省的旅游创汇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洛阳在旅游发展过程当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本文主要通过对洛阳的旅游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现存问题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洛阳;旅游资源;问题;对策

The analysis and strategy of Luoyang Tourist Resources Abstract Luoyang is a rich tourist resources with long history and thick culture.For the long time ,the tourist image of "thousand old capital,peony city" has enjoyed popular support around the people.With a long standing reputation ,Luoya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boud tourism of Henan province, and makes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tourism exchange. However,there are more and more question emerging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Luoyang tourism.The paper mainly through analys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uoyang tourism resource,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to the current question. Key Words: Loyang ; Tourism Resource; Question; Strategy

洛阳旅游景点大全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的伊洛盆地,南临伊厥,背靠邙山,东有虎牢关,西有函谷关,四周为群山环绕。这里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巨龙般的黄河穿过山陕峡谷,奔腾咆哮,经洛阳之北滚滚东流,而洛阳恰似一颗珍珠系在这条巨龙的腰间。 自古以来,洛阳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历代帝王争相建都之地。 一、洛阳市内旅游线路: 市内游:天子驾六博物馆、洛阳博物馆、洛阳民俗博物馆(潞泽会馆)、洛八办纪念馆、洛阳都城博物馆(周公庙)、王城公园、西苑公园、牡丹公园、洛浦公园、明清老洛阳十字街(含鼓楼)、丽京门 东线:白马寺、神州牡丹园、汉魏故城、玄奘故里、洛阳商城博物馆、唐恭陵、双龙山 西线:千唐志斋、汉函谷关、龙潭大峡谷、青要山、荆紫山、黛眉山、始祖山、鹰嘴山、郁山森林公园、奇石山庄 北线:洛阳古墓博物馆、樱桃沟、郁金香园、洛阳国家牡丹园、黄河小浪底风景区、汉光武帝陵、龙马负图寺、王铎故居、万佛山风景区 南线:关林、龙门石窟风景名胜区(含香山寺、白园)、程园、范园、陆浑水库度假区、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天池山、木札岭、鸡冠洞、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重渡沟、养子沟、老君山、通天峡、白石崖、倒回沟、鼎室山 东南线:西泰山、铁顶山、玉马湖、杜康仙庄、大虎岭风景区 西南线:花果山国家森林公园、灵山寺风景区、神灵寨国家森林公园、洛河漂流、“洛书出处” 二、洛阳周边游线路: 洛阳+登封(嵩山少林寺、塔林、中岳庙、观星台、嵩阳书院、三皇寨、法王寺) 洛阳+三门峡(黄河大坝风景区、黄河白天鹅观赏区、虢国车马坑博物馆、黄帝铸鼎原、宝轮寺塔) 洛阳+山西运城(盐湖、永乐宫、关帝庙) 洛阳+陕西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陵、陕西历史博物馆、骊山华清池、黄帝陵、唐乾陵、唐昭陵、法门寺) 洛阳+济源(王屋山、九里沟、曲阳湖、五龙口、西滩、济渎庙) 洛阳+山西晋城(皇城相府、鹳雀楼、普救寺) 洛阳+安阳(殷墟博物苑、羑里城、岳飞庙、红旗渠风景区、林滤山太行大峡谷) 洛阳+鹤壁(云梦山风景区、大伾风景区) 洛阳+南阳(武侯祠、医圣祠、内乡县衙、恐龙蛋化石遗址、老界岭、宝天曼森林生态旅游区) 洛阳+开封(清明上河园、中国翰园碑林、铁塔公园、龙亭、大相国寺、开封府、延庆观)洛阳+平顶山(石人山风景区、昭平湖风景区、风穴寺、石漫滩、三苏坟)

浅析洛阳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浅析洛阳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摘要:洛阳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洛阳市文化旅游产业也需进一步推进发展。本文围绕《关于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反展的实施方案》,分析洛阳市文化产业现状、洛阳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洛阳;文化产业;文化旅游产业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变化与发展,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与增强,文化与经济的结合越来越密切。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是经济与文化交融的表现之一。它既是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民大众的需求所在。 一、洛阳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 日前,在《关于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反展的实施方案》[1]中明确提出了我市文化产业五年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方案》[1]指出,我市将紧紧围绕“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以历史文化和山水资源为依托,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为核心,以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以市场化运作为主导,以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为动力,以重大产业项目和文化品牌为支撑,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重点突出、布局合理、链条完整、效益显著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一)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不断向前推进,文化与经济的结合日益密切。文化产业作为新型的经济与文化结合的载体,对二者的发展和壮大有着无与伦比的作用。洛阳历史文化丰富悠久,可发展的文化产业也是多种多样。其中,突出洛阳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有:牡丹文化产业、洛阳文化传媒业、发展会展业、文化旅游产业、洛阳特色汤食文化产业、演艺娱乐业等。 在洛阳牡丹文化产业方面,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是重中之重。自 1983 年举办首届牡丹文化节后,一年一度的牡丹文化节成为洛阳的一大特色。洛阳牡丹文化节,是在每年 4 月 5 日至 5 月 5 日前后,由国家文化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洛阳市民政府、河南省文化厅承办的以“花开中国”为开幕式主题的文化活动。[2]牡丹文化节的举办,促进了旅游、传媒、交通、餐饮等各行业的收益增长。同时,伴随着牡丹文化节的日益求精,建设洛阳牡丹书画品牌,工艺美术品

洛阳旅游资源评价

洛阳旅游资源评价 一、洛阳旅游资源调查 1、概述 洛阳,原作“雒阳”,古为豫州的一部分,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因境内有伊、洛两水,也旧称伊洛。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渊薮和发祥地。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距今约八九千年前至四五千年前),黄河中游两岸及伊、洛、缠、涧等河流的台地上,分布着许多氏族部落,由裴李岗文化而仰韶文化、而龙山文化、而夏文化,一脉相承,连绵不绝。建国后在洛阳一带发现的孙旗屯遗址、王湾遗址、矬李遗址等近200处聚落遗址,便是当时人们居住、生活的地方。我国古籍所载关于“河图洛书”的传说也发生这一地区。 洛阳辖区地处中国地势三大阶地中第二阶地的东部前缘和中国黄土高原东 南部边缘,是中国东西构造区和南北地质的重要分界,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其中,地形西南高东北低,山脉、丘陵、河谷、平原具备,大小河流纵横交错,土壤种类繁多,气候兼容南北。洛阳历史悠久,文化积存丰厚灿烂,山水景观多姿多彩,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 2、旅游资源概况 ①风景名胜及分布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4公里的龙门山西山,是中国四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著名洞窟有古阳洞、宾阳洞、万佛洞、看经寺等。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佛塔70余座。龙门石窟是我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魏碑体和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东7公里,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被誉为“释源”、“祖庭”,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白马寺为长方院落,坐北朝南,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齐云塔等。游览白马寺,不但可以瞻仰那些宏伟、庄严的殿阁和生动传神的佛像,而且可以领略几处包含有生动历史故事的景物。 关林庙是三国时蜀国大将关羽的衣冠冢,是处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中轴线上从南到北依次有舞楼、大门、仪门、石栏板甬道、月台、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牌坊、碑亭、墓冢等。两侧对称耸立着钟楼、鼓楼、华表、焚香炉、配殿及长廊等 白云山位于洛阳南88公里处,属天然原始森林,占地四万余亩。白云山地处暖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平均海拔1800米,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26℃,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据调查,有动物204种,植物1991种,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被专家学者誉为“自然博物馆”。景区地跨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流域之水于一峰,集三河之灵于一山,为中原独有,堪称“中原山水大观”之绝品。山峰雄奇巍峨,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37座,玉皇顶海拔2211.6米,为

洛阳市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

洛阳市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 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2015年3月) 近年来,洛阳市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这一目标,着力打造中原经济区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创新思路,发挥优势,在旅游产品和市场开发、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产业规模、旅游经济效益上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洛阳市旅游业总体情况 (一)主要旅游经济指标 “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2.27亿人次,年均增长21%;其中入境游客159.6万人次,年均增长19.4%;旅游总收入累计达1114.4亿元,年均增长21.6%。全市旅游景区(点)接待游客1.63亿人次,同比增长21.8%;旅游景区(点)门票收入26.2亿元,同比增长23.5%。 2014年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9470万人次,同比增长10%;旅游总收入601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接待入境游客84万人次,同比增长20%;旅游创汇23816万美元,同比增长17%;接待国内游客9386万人次,同比增长9.9%。国内旅游收入587亿元,同比增长24%。 (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市共有旅游景区(点)67家,其中5A级景区5家

(龙门石窟、白云山、老君山、鸡冠洞、龙潭大峡谷)、4A级景区16家,5A和4A级景区数量在全国地级城市中位居榜首。旅游集团4家,旅行社89家,其中具备出境资质的旅行社7家,旅行社分社22家,其中具备出境资质的7家;导游员3331人;各类住宿设施5000余家,其中星级饭店66家,分别为五星级2家,四星级13家,三星级38家,总床位20万张。旅游专业村4个,特色旅游村镇29个。形成了以牡丹画、仿唐三彩、青铜器等为主的10大系列工艺品,共39大类、2000多个品种的旅游商品,建立了10余个景区专业市场,以及“三彩展销中心”等一批博物馆式的特色旅游购物中心。全市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达301家。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50万人。 近年来,洛阳市先后入选中国旅游城市国际影响力20强,获评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2014“美丽中国”十佳智慧旅游城市、2014河南智慧旅游创新城市。 (三)旅游业发展情况 一是精心打造旅游品牌。形成了四季有节会、四季看牡丹、四季能滑雪、四季泡温泉的旅游产品新格局和九大类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打造了牡丹文化节、小浪底观瀑节、河洛文化旅游节、伏牛山滑雪节为代表的四季节会游,实现了全年旅游无淡季。以神州牡丹园等重点牡丹园的四季牡丹观赏为重点,形成了牡丹文化游。以栾川县伏牛山滑雪场为带动,形成了四季滑雪游。以龙门温泉、九龙山温泉为代表,形成了康体休闲的四季温泉游。突出十三朝古都和龙门、关林、白马寺、天子驾六等历史文化遗产

洛阳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洛阳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新乡学院历史系历史学:杨进成) 摘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进入了火热的发展状态。21世纪国际旅 游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1世纪国际旅游人数将达 15.61亿人次,旅游收入将达到2万亿美元,中国的旅游发展潜力巨大。中国 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的国家,每年到中国旅游的人数将增至1.37亿人次。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旅游规划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先决条件,旅游资源的开发室一项将旅游转化为产品的综合技能。两者紧密相关,前者是 条件,后者是手段。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旅游资源的开发 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旅游界的高度关注。 洛阳市既是文化名城又是历史名都,还是牡丹之都和河南的工业化的重要 城市。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洛阳的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因此,要抓住历史 机遇,发展旅游业,使其成为拉动洛阳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成为消费的支柱 产业。通过河洛文化的弘扬,我们可以加大洛阳旅游的魅力,反过来,我们通 过旅游的效应,又可以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旅游;旅游营销;旅游资源;旅游前景

第一章旅游资源的整体概述 第一节龙门石窟概述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是国家AAAAA级景区,位于洛阳南郊 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 北齐、隋、唐、五代的营造,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 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 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 贡献。2000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第二节洛阳牡丹花会概述 自隋唐以来,城都或乡间的赏花活动,逐渐形成了一种集中观赏形式—— 牡丹花会。如唐代的长安;北宋的洛阳;明代的亳州、曹州;清朝的北京等地,相续是中国牡丹的栽培中心,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或“花展”驰名天 下。洛阳牡丹花会是全国四大名会之一,至2011年洛阳牡丹花会成功举办 29届。洛阳牡丹花会已经成为全市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已经成为洛阳人民不可或缺的盛大节日,已经成为洛阳发展经济的平台和展示 城市形象的窗口,洛阳走向世界的桥梁和世界了解洛阳的名片。同时,业已成 为企业展示实力、树立形象、宣传扬名的极佳平台和舞台。自2011年起,洛阳牡丹花会升格为国家级的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 第三节白马寺概述 洛阳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 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 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1961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原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列表

河南省:1 郑州市2 巩义 3 洛阳市 4 HYPERLINK \l _Toc20761 开封市6 HYPERLINK \l _Toc18238 兰考县7 HYPERLINK \l _Toc5331 许昌市8 HYPERLINK \l _Toc6585 新乡9 HYPERLINK \l _Toc2311 长垣县10 HYPERLINK \l _Toc11340 漯河11 HYPERLINK \l _Toc28006 安阳12 HYPERLINK \l _Toc28170 滑县13 HYPERLINK \l _Toc4659 焦作14 HYPERLINK \l _Toc7594 鹤壁15 HYPERLINK \l _Toc5343 济源16 HYPERLINK \l _Toc7711 山东省:17 聊城17 HYPERLINK \l _Toc11561 菏泽市18 HYPERLINK \l _Toc22946 泰安市东平县19 HYPERLINK \l _Toc29533 山西省:20 HYPERLINK \l _Toc24748 运城20 晋城21 长治市22 河北省:23 邢台市23 HYPERLINK \l _Toc3470 邯郸市24 HYPERLINK \l _Toc23083 安徽省:26 HYPERLINK \l _Toc13082 淮北市26 HYPERLINK \l _Toc27112 毫州市27 HYPERLINK \l _Toc18139 宿州市29 HYPERLINK \l _Toc6494 阜阳市30 HYPERLINK \l _Toc23926 蚌埠市31 HYPERLINK \l _Toc14137 淮南市凤台县32 河南省: 河南博物院

一起解读洛阳旅游经济

从牡丹花会游客调查解读洛阳旅游经济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更加突显。为了给洛阳旅游业未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洛阳调查队把握时机,在第28届洛阳牡丹花会举办期间,组织调查力量对外地游客展开多种形式的调查,探讨洛阳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现状分析: 一、旅游资源丰富 品牌:洛阳牡丹花会,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诞生的、在全国起步较早、规模较大、坚持较好的品牌节会,是全国著名的地方节会之一。被访游客有89.6%都表示自己是为参加牡丹花会的某项活动而来。 文化:洛阳有十三朝古都之称,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都城,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一年一度的“中国洛阳关林国际朝圣大典”和“河洛文化旅游节”也都在洛阳举行。

地理:洛阳位于豫西山区,东临嵩岳,西依秦岭,南望伏牛,北靠太行,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孕育了名山大川、河湖瀑布、溶洞温泉、原始森林等风景名胜。 二、旅游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旅游业是洛阳的优势产业,是强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洛阳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强力推进旅游业发展,在旅游产品和市场开发、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产业规模、旅游经济效益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呈现出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从政府主办向市场化运作,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的良好态势。旅游经济活动是隐藏在运输、住宿、餐饮、娱乐、旅行社等经济活动中。从游客在洛阳的停留时间看,住1-2天的人占52.4%,住3-4天的占23.8%,住5天及5天以上的占23.8%。根据测算,来洛阳的国内旅游者人均总花费1172.63元,则平均每位国内旅游者带来洛阳各行业经济收入分别为:住宿业收入343.58元,占总花费的29.3%;餐饮业收入177.07元,占15.1%;长途客运业(火车、民航、长途汽车)收入194.1元,占16.55%;商业收入121.5元,占10.36 %;景区收入192.75元,占16.45%;娱乐业收入51.18 元,占4.36%;市内交通和邮电通讯部门合计收入92.45元,占旅游总收入的7.88%。随着大量游客的涌入,洛阳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应明显增多。 三、游客结构合理

洛阳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文章摘要】。 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亿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是历史悠久、博 欠精深的河洛文化发祥地,素有“九燃腹地”之称。然而,目前洛阳市的旅游产业发展却存在诸多问题。研究这一腾题,有利于实现洛阳“旅游强市”的战略目标,实现洛阳旅游产业的翎新与爱展。。妒蕊【关键词】冀;洛阳;旅游产业;旅游鹜添;震纛蠡妻’1灞一.洛阳旅游产业概况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新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两岸,有近5000年历史。洛阳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现辖1市6区8县,总面积15,208平方公里,总人口607万,市区面积544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30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发祥地,素有“九州腹地”之称。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给洛阳留下了丰富而又宝贵的人文旅游资源。洛阳北临巍峨逶迤的邙岭,南对亘古耸黛的嵩山。境内伊、洛、涧廛诸水并流,其地广衍,平夷洞达,土质肥美,物产丰饶。此外,洛.阳气候温和,冷暖适宜,“洛阳牡丹甲天下”早已盛名远扬,洛阳郊县又有着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辉相映,也给游人带来无限乐趣,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洛阳就已成为国内外许多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旅游业作为洛阳市的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在洛阳市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显现出日益重要的作用。早在1999年,洛阳市就提出将旅游业发展为本市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口号。近年来洛阳依托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着力培育建设旅游产业并取得了显著成就,将旅游业培育成洛阳市的支柱产业已初见成效。伴随洛阳市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其行业内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日益凸现,如洛阳旅游产业发展整体经济规模在全国仍然处于较为落后的位次,无论是国内旅游还是国际方面,其均处于小规模、低层次的初级发展阶段。这与洛阳市所提出的“工业强市,旅游强市”的战略目标还有差距。洛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继续实施工业强市和旅游强市战略,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因此,研究洛阳市旅游产业发展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意义重大。 二.洛阳市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总体来说,目前洛阳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国内旅游市场存在问题分析: 1.旅游收入与旅游地位不相符,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旅游业的经济规模不如其他城市。 2006年旅游总收入全国8850亿元,北京1802亿元,上海为1734.6亿元,西安为230亿元,河南省旅游收入为1017亿元,郑州为200亿,洛阳仅136.7亿元,远远落后其它旅游城市。并且仅占洛阳2006年GDP的10%(2006年洛阳GDP为1331.7亿元),而北京2006年旅游收入占北京市GDP的22%,这与洛阳“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旅游地位远不相符。以西安为例,据统计,。十五”期间,西安共接待国内旅游者9639万人次、同比增长70.9%,实现收入560亿元、同比

洛阳文化旅游业发展研究

文化旅游是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切相关的、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作为国内知名的旅游城市,洛阳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文化旅游业也在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洛阳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地理位置优越,四季分明,适宜居住。洛阳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先后有13个朝代建都洛阳,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洛阳曾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优越的地理、历史条件孕育了洛阳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至2016年,洛阳境内有世界文化遗产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00多处,馆藏出土文物40多万件,其中最具开发价值的资源有:宗教建筑类,有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民俗节会,有如牡丹文化节、关林国际朝圣大典、民俗文化庙会、河洛文化节等;博物馆类,有洛阳博物馆、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偃师城博物馆、定鼎门遗址博物馆等;古城遗址,有二里头文化遗址、偃师商城遗址、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含嘉仓遗址、回洛仓遗址;古墓及名人故里,有汉光武帝陵、白园、王铎故里、玄奘故里、二程故里、邵雍故居;龙马负图寺、周公庙等。洛阳的文化资源宝库,是未来文化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资源储备,也是发展文化旅游的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资源所具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都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因此,以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为依托发展文化旅游业,是洛阳经济发展、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 二、洛阳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洛阳文化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及成果 1、旅游经济发展较快,产业体系日渐完善,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基础牢固。21世纪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国内大环境的影响下,洛 阳旅游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洛阳依托丰富的自然和 人文旅游资源在旅游经济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国内外游客和旅 游总收入逐年增长。2015年首次实现年度游客数过亿,旅游经 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15年国内外游客10,430万人, 同比增长10.1%;入境游客100.4万人,同比增长19.6%;旅游 总收入780亿元,同比增长29.8%。2016年国内外游客11,420 万人,同比增长9.5%;入境游客115万人,同比增长14.5%;旅 游总收入905亿元,同比增长15.6%(数据来源:洛阳旅游发展 委员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相关产业体系日渐完善,截 至2017年底,全市国际国内旅行社75家,其中五星级旅行社1家,四星级旅行社10家。五星级饭店2家,四星级饭店10家。5A级景区5个,4A级景区23个。唐三彩、牡丹瓷、杜康酒 等特色旅游产品29种。除星级酒店、旅行社外,旅游集散中心、 交通停车场等基础配套设施也在不断建设完善中。良好的旅游 经济基础和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为洛阳发展文化旅游业提供 了牢固的经济基础和广阔前景。 2、会展节庆、传统庙会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通过举办文 化会展及大型节庆活动来打造旅游城市新形象一直都是洛阳 利用文化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洛阳的节庆旅游十分 兴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是最重要的代表,也是全国知名的 节会,1983年开始成功举办第一届,到2017年已连续成功举 办35届,并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9月至10月举办的河洛文化旅游节,以传承弘扬河洛文化、交流中外文化为主要内容,每年都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来此寻根,朝圣和开展学术文化交流活动。每年6月举办的小浪底观瀑节,依托黄河小浪底水库排水排沙,融合了美食、文化、体育等丰富多样的活动,每年都会吸引大批游客纷至沓来。此外,各种文化庙会也日渐发展成熟,洛阳民俗博物馆的民俗文化庙 洛阳文化旅游业发展研究 □文/杨亚楠 (长安大学陕西·西安) [提要]近年来,文化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迅速兴起,并在改善地区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简要论述洛阳文化旅游资源概况,分析文化旅游业在洛阳的发展现状,并提出洛阳文化旅游业发展建议。 关键词:文化旅游资源;文化旅游业;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2月20日 经济/产业《合作经济与科技》No.3s2018 24--

区域旅游开发的RMP分析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

3 写作中杨开忠博士、李国平博士、韩茂莉博士、韩林飞博士和蒋依依、宋治清等同志参加了研究 讨论,特此致谢。 收稿日期:1999212206;修订日期:20002062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9631030) 作者简介:吴必虎(19622),男,江苏盐城人,博士,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旅 游开发与规划研究。 文章编号:100020585(2001)0120103208 区域旅游开发的RM P 分析 3 ——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 吴必虎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 100871)摘要:针对目前中国区域旅游开发所面临的旅游产品结构性过剩、产品开发由80年代的“低投入高产出”向“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的特征变化,作者提出了区域旅游开发中应该从资源(R esource )、市场(M arket )和产品(P roduct )三个方面进行程序式评价论证,即所谓的昂谱(RM P )分析模式,为区域旅游规划提供基本思路。这一模式在1999年进行的洛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得到了操作性应用。 关 键 词:区域旅游开发;昂谱(RM P )分析;洛阳市 中图分类号:F 5901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世界瞩目的进步,中国社会的发展也有了喜人的进步,其中公民出游机会和出游力的增长就是一个显著的证明。这种变化在90年代国内旅游迅速发展起来以后,得到了更加有力的表现。但伴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进步,整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出现了重大调整的社会性变革,旅游业被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大多数省区意欲培植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区域旅游开发的实践和理论要求也随之前所未有地增加了,如何为区域旅游开发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成为研究者义不容辞的新的责任。 观察发现,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旅游开发力度的加强,旅游产品的供给在数量上迅速增加,而种类上变化较小;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日渐多样化、层次化、专门化,而对旅游者的多种市场需求的研究仍然较少。这种局面势必造成国内旅游产品的结构性过剩。在这种情况下,区域旅游开发的任务显得更加严峻,如何选择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为地方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需要理论的深层思考。 曾几何时,我们一度认为旅游业的经济特征是“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实际上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具有阶段性和局限性[1]。分析发现,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国的区域第20卷 第1期 2001年2月地 理 研 究GEO GRA PH I CAL R ESEA RCH V o l .20,N o.1Feb .,200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