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自考心理学模拟试题与答案一

2018年自考心理学模拟试题与答案一

2018年自考心理学模拟试题与答案一
2018年自考心理学模拟试题与答案一

2018 年自考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一、解析题

1、试析“欲速则不达”的心理现象。

此命题揭示了动机对解决问题的影响 (2 分) 。动机是一种驱使人进行活动,从而满足需要、达到目标的内部动力 (1 分) 。如果遇到问题,没有解决问题的动机,当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1 分); 但是解决问题的动机过

强,处于高度紧张焦虑状态,也影响问题解决(2 分 ) 。

答:指情绪情感对工作效率的影响。情绪情感、动机水平与难易程度的形式会对工作

效率产生影响。 (3

分) 情绪情感对工作效率具有两面性,一般来说,积极情绪会提高工作效率,消极情绪则降低工作效率 ; 但消极情绪绪并不一定都降低工作效率,比如适度焦虑也会提高工作效率。 (2 分) 越想达到目的越急躁,产生情绪变化,则可能会降低工作效率,即所谓欲速则不达。 (1

分)12 、借酒消愁愁更愁。

此命题反映了应激的行为反应 (2 分) 。某些人在心理冲突或应激情况下会以习惯性的饮酒、吸烟或服用某些药物来转换自己对应激的行为反应方式 (2 分) 。尽管这些物质滥用对身体没有益处,但这些不两行为能达到暂时麻痹自己摆脱自我烦恼和困境之目的 (2 分) 。如果从情绪方面来阐述,给 3 分。

2、杯弓蛇影。

此命题可解释为错觉现象 (2 分)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1 分) 。胆小的人心

中害怕会将弓箭映在水中的影子看作是他所害怕的动物,蛇(1 分) 。个人的过去经验、情绪状态、产生错觉时的情境等因素都有可能使人对客观事物产生错误的知觉 (2 分) 。

3、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此命题揭示了人格所具有的独特性 [ 或差异性 ] 特征 (2 分) 。人格是个体在适应社会生活的成长过程中,经

过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形成的、稳定而独特的身心结构与组织 (1 分) ,它显示出个体心理

方面的独特性 (1

分) ,个体间人格上的差异表现在性格、气质、能力、兴趣、需要、动机等行为倾向及行为

方式的不同内容和发展水平上 (1 分) ,因此,才有内在人格特征与外在的相貌、行为相符合

的说法。 (1 分)

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饱而知荣辱。

此命题反映了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 (2 分)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

要可按照发展的顺序和层次分为五个等级,对个体而言,只有当某一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或基本

满足,才有可能产生高一层次的需要 (2 分) 。即命题所述,只有在基本的饮食、穿衣、住房等生

理和安全需要都满足的基础上,人们才有可能

意识到礼仪、荣耻等涉及社会交往和自尊等的高层次的需要 (2 分) 。

5、借酒浇愁愁更愁

此命题反映了应激的行为反应 (2 分) 。某些人在心理冲突或应激情况下会以习惯性的饮酒、吸烟或服用某些药物来转换自己对应激的行为反应方式 (2 分) 。尽管这些物质滥用对身体没有益处,但这些不两行为能达到暂时麻痹自己摆脱自我烦恼和困境之目的 (2 分) 。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主要从示范作用来分析 (2 分) 。示范作用属于社会学习理论,人的正常的或病态的行为 ( 包括外显行为以及其伴随的心身反映 ) 都可通过学习过程而形成。 (1 分)示范作用包括四个过程:注意阶段、保持阶段、行为阶

段、强化阶段。 (2 分) 学习是支配人的行为和影响心身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近朱者赤,近

墨者黑”就是强调行为学习的示范作用。

7、试析“欲速则不达”的心理现象。

主要是从动机方面我分析 (2 分) 。动机的概念:是一种驱使人进行活动,从而满足需要、达到目标的内部动力。 (1 分) 动机是影响问题解决得心理因素,使解决问题的内部动力。 (1 分)

欲速则不达讲的是解决问题的

动机过强,处于高度紧张焦虑状态,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2 分)

8、此地无银三百两。

此命题反映了“反向”这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3 分) 。反向是由于社会道德或行为规范的制约,将潜意识中某种不能直接表达的欲望和冲动,以完全相反的方式表现出来 (3 分) 。“此地无银三百两”就是反向的典型表现。

9、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答:这是一种合理化的心理防御机制 (4 分) 。是对想吃而又吃不到葡萄,而以酸的为“理由”,为自己辩解,使吃不到葡萄的状况“合理化”。 (2 分)

10、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此命题反映的是感觉适应现象 (2 分) 。感觉适应是感受性可由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2

分) 适应可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嗅觉的适应性最强,此命题是嗅觉适应。 (1 分)

11、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

此命题反映的是情绪状态——心境对人们认知的影响作用 (2 分) 。心境是一种比较

持久而微弱的具有渲染

性的一种情绪状态。心境的这种持续长久弥散的状态可以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对事物的态度和认识 (2 分) 。此命题中的忧者和喜者所具有的忧和喜的情绪状态影响了人们的认知活动,使得他们在认识和评价其他事物时具有了与其心境一样的状态。 (1 分)

12、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此命题是“合理化”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的体现(2 分) 。指当一个人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时,常常会以各种“理由”为自己

辩解以原谅自己而摆脱痛苦 (2 分) 。命题所反映的自我安慰的心理正是合理化的心理防御机

制 (1 分) 。

二、名词解释

1、心理评估

心理过程和个性差异可用一些方法来作客观描述,这些方法主要有观察、晤谈和心理测验等 (1 分) ,应用多种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 (2 分) 。

2、知觉的选择性

人们在一定时间内 (1 分) ,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1 分) ,它周围的事物则作为知觉的背景 (1 分) 。

3、心理卫生

也称心理健康,目前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指一门学

科,即心理卫生学 (1 分) ,二是指心理健康状态 (1 分) ,三是指专业或实践即心理卫生工作 (1 分)

4、系统脱敏法

这是行为治疗中的一种方法,由 WOLPE创立,用于治疗焦虑病人 (1 分) 。治疗医师帮助患者建立与不良行为反应相对抗的松弛条件反射,然后在接触引起这种行为的条件刺激中,将习得的放松状态用于抑制焦虑反映,

使不良行为逐渐消退,最终使不良行为得到矫正(2 分) 。

5、定势

这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心理准备使人以特定的方式进行认识或行为,或

在解决问题时具有一定的倾向性(2 分) 。一般在相同相似情境中,定势有助于问题解决,但

在变化的情况下定势则可能会起消极作

用(1 分)

6、癌前性格

现代的一些行为学家提出了一种“C型行为模

式”(1 分) 。这种行为模式的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高度的顺从社会,他们一般过分谨慎、忍让、追求完美、情绪不稳定而又不善于疏泄自己的负性情绪,常常有沮

丧、无助、悲伤等负性情绪情绪体验 (1 分) 。这种人格特征被证明与肿瘤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有些心理学家把这种性格称为“癌前性格” (1 分) 。

7、示范作用

班杜拉 (1 分) 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 (1 分) 的概念之一,它强调 (1 分) 通过对具体模型的行为活动的观察和模仿,可以使人学会一种新的行为类型。

8、智力

属于一般智力 (1 分) ,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 (1 分) ,其核心是抽象逻辑思

维能力 (1 分) 。

9、社会支持

(3 分) 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属、朋友、同事、

伙伴等社会人以及家庭、单位、党团、工会等社会团体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

程度。

10、病人

患有各种躯体疾病、心身疾病 (1 分) 或心理障碍、神经精神性障碍 (1 分) 的人,不论其求医与否 (1 分) ,统称为病人。

11、感觉的适应

感受性可由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发生改变的现象叫适应现象 (2 分) 。适应可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 (1 分) 。

12、需要层次论

是由马斯洛提出的 (1 分) ,他将人类的主要需要依

其发展顺序及高低分为 5 个层次 (1 分) ,即生理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

的需要 (1 分) 。

13、投射测验

是指观察者对一些模糊的或者无结构材料所做出的反应 (1 分) ,被试者的想象而将其心理活动从内心深处暴露或投射出来的一种测验 (1 分) 。从而使检查者得以了解被试者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冲突。

14、心身疾病

或称心理生理疾患 (1 分) ,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2 分) 。

15 、行为主义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和斯金纳所建立的心理学学派(1 分) 该学派认为人的行为都可以通过学习过程而形成 ( 2 分)

16、当代医学模式

是指生物 - 心理 - 社会医学模式,这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 (1 分)

它要求在疾病和将抗的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心理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2 分)

17、应激反应

是指个体因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1 分) 、心理 (1

分) 、社会 (1 分) 等方面的变化。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

线

18 、合理化是常见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又成文饰作用。 (1 分) 致以个人遭受挫折无法达到所追求的目标时,常常会以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以及原谅自己而摆脱痛苦。 (2 分)

19、精神分析理论

是由 FRUDE所创立的心理学理论 (1 分) ,包括心理结构理论 (1 分) 和人格理论 (1 分)

20、注意的分配

是指在同一时间 (1 分) 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 (1 分) 。如一边上课,一边记笔记 (1 分) 。

21、个性

是指一个人整个的精神面貌 (1 分) ,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 (1 分) 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 分) 。

22、精神分析疗法

是由 FRUDE所创立的心理学理论 (1 分) ,包括心理结构理论 (1 分) 和人格理论 (1 分)

23、遗忘曲线

遗忘曲线是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豪斯(1 分) 对遗

忘规律 (1 分) 所作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绘制的,揭示记忆

材料的保存数量 ( 或遗忘数量 )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曲线,

该曲线表明 (1 分) :在对记忆材料识记后的最初一端时

间遗忘快,随着时间推移,记忆材料遗忘的数量逐渐减

少,遗忘速度也变得更加缓慢,最后稳定在一定水平上。

24、情绪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伴随的心身变化 (2 分) 。机体生理性需要

是否获得满足是情绪产生的基础 (1 分) ,或指出情绪的特征给 1 分:具有两极性、明显的情境性、较大的冲动性以及明显的外部表现的特征 ; 或指出情绪与情感不同给 1 分,或指情绪的基本形式给 1 分。

25、心理应激

答案一:从“过程”理论思路 (1 分) 定义心理应激是指个体在觉察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 (2 分)

线答案二:应激是由应激刺激( 应激源) 、应激反应和其它许多有关因素所构成的多因素的概念。 (1 分)

26、惩罚

行为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之一 ( 或操作条件反射的类型之一 )(1 分) ,由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指 (2 分) 行为的结果导致了消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行为反应减弱。

27、人格障碍

从儿童或少年期开始,并持续终生的显著偏离常态的人格 (2 分) 。这种人格发

展的畸形与偏态程度,表现出固定持久的适应不良行为,亦称变态人格、人格异常、

病态人格等 (1 分) 。

28、医学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分支(1 分) ,不同于普通心理咨询,有它自身的重点和任务,主要对象 (1 分) 是病人或寻求医学帮助和指导的人们,着重处理 (1 分) 医学领

域的心理学问题,也运用心理治疗或医学治疗 ( 如药物 ) ,帮助病人恢复身心健康。

(全新整理)7月全国自考社会心理学(一)试卷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心理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6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归因问题属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 A.结构过程 B.个体过程 C.人际过程 D.团体过程 2.认为人类行为都是由本能决定的心理学家是【】 A.麦独孤 B.冯特 C.弗洛伊德 D.荣格 3.“我一生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对人类行为加以控制”,这句话反映了________的观点。 【】A.人本主义理论 B.行为主义理论 C.精神分析理论 D.认知主义理论 4.在理解行为的途径上,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比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更强调【】 A.心理状态 B.人格特质 C.行为预测 D.社会变量 5.强调个体的行为由其社会角色提供的理论是【】 A.角色理论 B.诱因理论 C.生物理论 D.认知理论 6.以下选项中不是学习理论的特点的是【】 A.强调行为主要由个人过去的学习经验而来 B.倾向于将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外在环境 C.只想解释外表的行为 D.强调个人对环境的主观感受 7.一个长相漂亮的人往往在大多数方面都被别人作较高的评价,是由于________的作用。 1

【】A.正性偏差 B.晕轮效应 C.整体印象 D.第一印象 8.“个体把自己当作注意对象时的心理状态”是指【】 A.自我图式 B.自我概念 C.自我觉知 D.自我确认 9.以下选项中关于“自我检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别人的表现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B.故意低估自己的成就和贡献 C.为自己预期的失败事先准备理由 D.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和检讨 10.我们常常认为毛泽东有魄力、有勇气、百折不挠,这实际上指的是一种【】 A.个人图式 B.团体图式 C.角色图式 D.自我图式 11.根据Kelly的三维归因理论,如对张三打李四这件事进行归因,则李四是【】 A.内因 B.刺激物 C.行动者 D.环境背景 12.以下关于遗传和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遗传决定个体人格发展 B.环境提供发展空间 C.环境能改变遗传因素 D.遗传和环境互不干扰 13.Kelmen认为,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的过程是【】 A.服从——认同——内化 B.认同——服从——内化 C.内化——服从——认同 D.服从——内化——认同 14.以下选项中属于影响说服效果的情境方面的因素的是【】 A.卷入程度 B.吸引力 C.可靠性 D.分散注意 15.认为偏见是由个体内部发生、发展的动机性紧张状态引起的,这是________理论的观点。 【】A.团体冲突 B.社会学习 C.认知 D.心理动力 16.以下选项中属于态度的间接测量方法的是【】 2

2007-2018年心理学考研(312、347)历年真题大题总汇

1普心 1.1312真题 简答题(每题10分) 1什么是观察法?它有何优缺点?(2018) 2简述句子理解的含义及影响因素。(2018) 3试用维纳(B.Weiner)归因理论,分析能力和运气的归因属性。(2017) 4简述应激状态下“一般适应综合征”的阶段及其表现。(2017) 5简述费希纳定律和史蒂文斯定律。(2016) 6简述斯滕伯格关于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的三种假设及研究成果。(2016) 7简述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的含义,并说明这两种智力的发展趋势。(2015) 8什么是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简要比较二者的异同。(2015) 9简述知觉的组织原则。(2014) 10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2014) 11简述内部语言的含义及特点。(2013) 12简述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及其对梦的解释。(2012) 13什么是短时记忆?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有哪些?(2012) 14简述时间知觉及影响因素。(2011) 15什么是注意?举例说明注意的品质。(2010) 16根据感觉互相作用的现象,说明为什么重感冒患者往往会感到食而无味。(2010)17简述德伟克的成就目标定向理论。(2010) 18简述心境、激情和应激的含义及特点。(2009) 19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2009) 20简述短时记忆的含义与主要特点。(2008) 21简述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2008) 22简要说明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2007) 综合题(每题30分) 1试述斯滕伯格三元智力理论,并进行简要评价。(2018) 2在日常生活中,智力测验得分高的人并不一定事业成功。请用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2017)

浙江省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

绝密 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心理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2047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二写在答题纸上三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二姓名二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三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三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三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三 一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三错涂二多涂或未涂均无分三 1.社会心理学中 社会态度和态度的改变 所属的研究领域是 A.群体心理 B.环境心理 C.个体心理 D.人际交往 2.普通的他人对拥有特定角色的某人或某群体应该表现出来恰当行为的期望称为 A.角色 B.角色期望 C.规范 D.角色义务 3.一个人表达某种态度后赢得了周围人的尊敬二支持和喜欢,更好地适应了环境,这体现的是 态度的 A.调节功能 B.自我防卫功能 C.表达功能 D.知识功能 4.下面关于自我暴露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喜欢和自我暴露之间有性别差异 B.自我暴露速度越快越好 C.社会赞同会影响自我暴露 D.对一般人最适合做中等程度的暴露 5.罗斯等人指出人们有夸大自己在某种事物中的作用的倾向,期望他人也以我们同样的方式 行动,这是一种 A.自我服务偏差 B.自我中心偏差 C.基本归因错误 D.显著性偏差

6.儿童常常模仿父母或者其他榜样人物的态度和行为,这是一种 A.顺从 B.服从 C.认同 D.内化 7.在儿童教育方面,成人用温和的劝告进行循循善诱的说服比采取粗暴的二严厉威胁的二甚至 打骂的方法更容易引起儿童消极态度的转变,取得更好的效果,认知失调研究范式中可以用来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A.诱导服从范式 B.努力正当理由范式 C.不足阻碍范式 D.自由选择范式 8.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看到年轻貌美的异性会不由自主地赋予他们各种美好的品质,这种现象 被称为 A.优先效应 B.晕轮效应 C.中心特征 D.新近效应 我们所拥有的关于我们是谁的有组织的一组观念和情感称之为 A.自我决定 B.自我觉察 C.自我概念 D.自尊 10.可以用来解释 枪击扳动了手指 的侵犯行为理论是 A.本能理论 B.控制源理论 C.挫折侵犯理论 D.诱因理论 11.著名的谢利夫自主运动范例用来研究的社会心理现象是 A.顺从 B.服从 C.偏离 D.遵从 12.处在团伙中的个体有时会跟随团伙表现出一些暴力行为,而这种行为在他单独时不会表现 出来,这种现象称之为 A.个体化 B.行为传染 C.去个体化 D.服从 13.日常生活中,人们购买东西时讨价还价所面临的冲突形式是 A.非零-总和型 B.零-总和型 C.接近-避免型 D.双重接近-避免型 14.个体关心的是如何使自己的得益以及其他人的得益都能达到最大限度,这类人可称为 A.竞争者 B.合作者 C.个人主义者 D.平均者 15.在工作群体中,群体成员为达到个人目标而彼此依赖于固定的稀缺资源,会干扰或阻碍其 他成员的努力,就会产生 A.顺序依赖性 B.交互依赖性 C.汇合依赖性 D.反向依赖性 16.从沟通与组织的关系上进行分类,可以把沟通分为 A.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B.上行沟通二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C.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D.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2018年4月自考00266社会心理学一试题和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心理学(一) 试卷 (课程代码00266)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l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社会行为的主体是 A.人 B.社会 C.行动 D.物质 2.《被奴役的儿童》使用的方法是 A.生活史分析 B.文献法 C.跨文化研究法 D.观察法 3.同辈群体又称 A.同龄群体 B.大众群体 C.学校群体 D.邻里群体 4.一般社会化的核心是 A.政治社会化 B.经济社会化 C.道德社会化 D.性别角色社会化 5.埃里克森认为学龄期始于 A.4岁 B.5岁 C.6岁 D.7岁 6.个人倾向于把有关认知客体的各方面特征材料加以规则化,形成完整的印象指的是认 知的 A.客观性 B.主观性 C.自我控制性 D.完形性 7.人们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这个现象是 A.假定作用 B.类化原则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8.总加量表法的发明人是 A.古德 B.李克特 C.苏西 D.塔南 9.规模小且互动性强的群体是 A.次属群体 B.首属群体 c.正式群体 D.参照群体 10.将社会与戏剧舞台进行比较的学者是 A.米德 B.库利 C.戈夫曼 D.班杜拉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l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新版2018年清华大学心理学347考研真题分析326.doc

2018年清华大学心理学347考研真题分析 对清华专硕感兴趣的小伙伴看过来!最新一年清华专硕真题解析新鲜出炉!一份最新的复习方向指南与复习建议!看勤思教研老师如何指点迷津,看勤思讲义如何完美对应!你手里的讲义,知道有多重要了吗?! 先简单一句话概括一下今年的真题情况:清华专硕的真题一入眼,应该是三个字,懵!懵!懵!但是不要慌,定下心,其实我们发现还是有许多可以去奋笔疾书的时刻。 听不懂?!跟着我来往下走! 一、试卷结构 二、参考书单

补充说明:虽然往年有些真题已经考过,但是大家不要掉以轻心,旧版考过的知识点还是换题型,换相关知识点重复考察。随着近些年自命题院校招生数量增多,对心理学研究生招生生源质量的要求提高,进入心理学研究生的门槛也是逐步提高。同学们除了需要掌握好大纲范围内给定的参考书,一定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可以每个学科扩展学习1-2本教材。这里老师根据历年考试经验总结给大家推荐几本。

三、试题分析 从今年出题总体内容来看,出题基本遵循了清华专硕招生目录上的要求,讲出题重点放在普通心理学和心理学研究方法上并结合清华积极心理学自身的特色,且侧重点主要放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上。目前回忆版的题目所属学科的分值分布上看,和去年出题的侧重点差异还是比较大,去年心理学导论和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比重大概是2:1,而从今年目前已有的题目来看,今年真题大题部分考察的重点其实更多的是落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上,而且有部分超纲的题目。预估计心理学导论和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考察比重大约是1:1。从出题分值和灵活度来看,今年出题重点是放在论述题上,把去年简答题的分值一半分值全部转移到论述上,论述题的题目内容更为灵活。如果认真做过清华专硕近两年题目,我想备考清华的你一定不会辜负老师对你的期望,有木有发现清华屡次出过相似的题目,甚至是原题在现。咱们先看一看,一睹为快。上真题! 2017年清华大学应用心理硕士真题之简答题 1.简述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社会心理学实验,分析其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实验设计,并讨论实验设计中的巧妙之处。 2018年清华大学应用心理硕士真题之论述题 1.请举例说明让你印象深刻的心理学实验,自变量、因变量并说明实验设计中的巧妙之处。 大家可以掂量一下真题的价值,放在手里有没有觉得沉甸甸的所以也不枉勤思的老师费劲千辛万苦拿到这些真题。18年的简单论述和17年的简答论述其实是在重复考察某些知识点,对于心理学经典实验范式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心理学一门作为科学学科的标准和原因的解读,以及对于目前清华开展的积极心理学项目的考察,都是清华这两年考察的重点,大家有没有感受到清华心理系老师的仁慈。 【真题对照基础强化班讲义】简答题举出事实和实验证明大脑具有可塑性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 1.你生理上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规范或者女性的社 会规范。这属于()C ?A、民族社会化 ?B、个体社会化 ?C、性别角色社会化 ?D、角色扮演 2.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人的社会 态度三个方面D ?A、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B、群体的社会化 ?C、个体的成长 ?D、个体的社会化 3.从宏观角度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是()。D ?A、社会组织结构 ?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教育理念 ?D、社会文化环境 4.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包 括个体也包括()C ?A、组织 ?B、社会 ?C、群体 ?D、他人 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和 ()A ?A、应用社会心理学 ?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 ?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 ?D、社会心理认知 6.()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B ?A、吴江霖 ?B、乔治米德 ?C、潘菽 ?D、迪尔凯姆

7.从新生儿、幼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的过程是人随着年龄()变化的过 程A ?A、生理 ?B、角色 ?C、心理 ?D、身体 8.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 9.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 10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一生的过程√ 11社会化完全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二) 1.一个歌星一首歌唱得好,我们就认为他所有歌唱的好,进而认为他满腹经纶, 这是()D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光环效应 2.人在社会中,()怎样去认识别人,怎样去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就是 社会认知C ?A、怎样去认识自然 ?B、怎样去认识社会 ?C、怎样去认识自己 ?D、怎样去认识动物 3.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不包括()D ?A、人际关系 ?B、人际沟通 ?C、利他与侵犯行为 ?D、角色扮演 4.应用心理学研究环境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军事社会心理学和()A ?A、消费社会心理学 ?B、学习社会心理学 ?C、政治社会心理学 ?D、群体社会心理学 5.以下哪个不是在研究社会态度()B

自考社会心理学(二)历年题目汇总

自考2047社会心理学(二)历年真题汇总 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 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_因素如何影响个人和群体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行为的一门科学。( ) A.家庭环境 B.生物遗传 C.学校环境 D.社会情境 2.个体是通过微观环境来感知社会现象并获得一切社会心理特征的。微观环境包括很多,如:朋友、家庭、( ) A.学校 B.意识形态 C.社会制度 D.文化 3.人在某种情境中习得一定的行为,而当这种情境再现时,他会出现同样的行为。持这种观点的是( ) A.精神分析理论 B.认知理论 C.场理论 D.学习理论 4.美国心理学家津巴多(P.Zimbardo,1973)等人在斯坦福大学所作的“监狱”实验属于( ) A.模拟研究 B.现场实验 C.实验室实验 D.自然实验 5.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定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 ) A.心理状态 B.心理特点 C.心理倾向 D.心理活动 6.通过记录皮肤电、心率或瞳孔收缩等指标,可以判断一个人对刺激的态度。这种研究态度的方法叫( ) A.生理记录法 B.行为观察法 C.假路线技术法 D.纸笔测验法 7.社会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恐惧程度与态度改变的关系是( ) A.倒U关系 B.U型关系 C.线性关系 D.反比关系 8.在听众没有改变态度的情况下,先向听众提出小的要求。在听众同意之后,再提出更高要求,听众往往也会同意,此称为( ) A.登门拜访 B.先大后小 C.对牛弹琴 D.折扣技术 9.弗斯汀格(L.Festinger,1957)提出的理论是( ) A.模仿理论 B.刺激反应论 C.归因理论 D.认知失调论 10.通常人们减少认知失调的办法不包括( ) A.改变认知 B.增加认知 C.减少认知 D.改变认知的重要性

2018心理学考研真题[统考312]答案解析

2017年心理学考研真题(统考312)答案与解析2017年心理学考研已经结束,应众多学员的要求,勤思教研室的老师解析了心理学考研真题以及自主命题院校的真题,仅供学员参考和2018年考研的学生做一个参考! 一、心理学考研真题(统考312)选择题 (一)单顶选择题(1-65) 22、向幼儿讲述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告沂幼儿东郭先生让狼藏进了自己的书袋.后来猎人赶来了。这时候向儿童提问“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有狼”,这一问题考察的是() A.空间认识 B.道德判断 C.自我观念 D.心理理论 【勤思解析】D,心理理论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心理状态与外在行为的认知能力(即对自己或他人的信念、愿望和意图的理解能力)。一般认为,对心理状态的成熟认识是建立在“信念-愿望系统”之上,4岁左右开始形成,其成功标志是成功完成“错误信念任务”的任务,6岁以后儿童才能正确理解“二级错误信念任务”。本题中“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有狼”,即为“二级错误信念任务”。 23、根据塞尔曼对观点采择的研究,儿童能从中立的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想法与行为,这属于() A .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 B.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 C .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 D.相互观点采择

【勤思解析】D,自我中心观点采择阶段,3-6岁,不能认识到自己观点与他人的不同;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6-8岁,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原因;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阶段,8-10岁,能考虑他人观点,但不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相互观点采择阶段,10-12岁,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从中立的第三者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想法和行为,需要儿童能够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因此属于相互观点采择阶段。 24、认为儿童的侵犯行为是通过替代强化而获得的理论是() A.生态系统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知觉学习理论 D.条件反射学说 【勤思解析】B,班杜拉提出社会学习理论,重点研究了社会学习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性别角色的获得及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作用。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其中替代强化是通过榜样进行强化来增强或提高学着者某种特定行为出现的概率。 25、在人生的不同发展时期,智力活动的任务(性质)不同,儿童青少年时期智力发展的根本特征是获取,而成年时期智力活动的性质是运用。该理论的提出者是() A .沙伊 B.莱文森 C.哈维格斯特 D.艾里克森 【勤思解析】A,沙伊根据智力适应理论,把人的一生智力发展划分为不同阶段,见图。沙伊认为,儿童、青少年期智力发展的根本特征是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

考“社会心理学”填空题及参考答案(1)

考“社会心理学”填空题及参考答案(1) 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和()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2、社会心理学与()一起构成心理学两大基础与支柱。分别从()与()来阐明人的心理所依据的基础与基本原理。 3、在年龄和学习能力的研究上,()是自变量,()是因变量。 4、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 5、社会心理学中常见的调查方法有()和()两种。 6、现代心理学始建于()年,以德国教授()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为重要里程碑。 7、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面临的环境有两大类是()和()。 8、()是个体产生一切社会心理现象的前提。 9、个体社会化还有()和重建的问题。 10、自我及自我意识总是与别人相处时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现在一个人的()与()上。 11、自我表现依赖于某种参照点的实验研究是由名叫()的人在()年做的。 12、自我表现往往依赖于某种参照点,在对人关系中,则对方的()与()常常成为你的自我表现的参照点。 13、心理的自我是自我发展的第三阶段,从()开始,个体确立起自我意识。 14、按照动机与活动本身的关系,可把动机分为()与()动机。 15、在需要和需求两个概念中,()是主观的。 16、()是人的活动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 17、对侵犯行为重要的是学会()和(),发挥自我意识的积极能动作用。 18、知觉的()和()是知觉的两大重要特征。 19、社会认知指对他人表情、()、人与人关心及对()原因的认识。 20、一致性信息、()信息、()信息是三度理论认为人们在归因时使用的三种信息。 21、1958 年()在《人际关系的心理学》一书中从朴素心理学角度提出归因理论。 22、()和()是影响社会认知的客观因素。 23、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 24、态度的一般特征,包括态度的()、态度的()和态度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25、态度的内在特征,包括()和()。 26、针对一个具体事物的态度形成过程要经过三个阶段:依从、()和内化。 27、()成分是态度的核心。 28、霍夫兰德提出态度的学习论中,态度学习的主要机制有:()、强化、()。 29、人际冲突的两种主要形式为()和()。 30、在测量人际关系方面,除了社会测量法,前苏联的心理学家还提出了()和()。

2018年心理学考研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除嗅觉外,感觉信息传入大脑皮层最后一个中转站是( a > A 丘脑 B 下丘脑 C 海马 D 桥脑 2、初级视觉区、初级听觉区、躯体感觉区、言语运动区,在大脑皮层的部位依次是( d > A 顶叶,额叶,颞叶,枕叶, B 顶叶,枕叶,颞叶,额叶 C 枕叶,额叶,顶叶,颞叶 D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3、根据听觉位置理论,耳蜗对高频声波反应的敏感区域位于( d > A 顶部 B 中部 C 背部 D 底部 4、甜蜜的嗓音、温暖的色彩这种感觉现象是( d> A 适应 B 对比 C 后像 D 联觉 5、故地重游往往令人触景生情,回忆起许多在其他情况下不太容易想起的,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C> A 层次网络模型 B 逆行性遗忘 C 编码特异性原理 D 激活扩散模型 6、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为了取得最好的记忆效果,个体对初次识记的无意义材料进行复习的时间应在识记后( c >nzB9C8ijGX A 1小时内 B 2-12小时 C 13-24小时 D 24小时后 7、小明在游戏中把凳子当马骑,这种活动反应的想象功能是( c >

A 再造 B 补充 C 替代 D 预见 8、天空出现朝霞,就会下雨;天空出现晚霞,就会放晴。人们由此得出“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结论。这主要体现的思维特征是( a>nzB9C8ijGX A 间接性 B 抽象性 C 概括性 D 理解性 9、可以独立表达比较完整语义的语言结构单位是( d > A 音位 B 语素 C 词 D 句子 10、按照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在描述唤醒水平与绩效水平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说明( a > A 任务难度 B 任务参与 C 被试年龄 D 被试性别 11.针对同一事件或现象,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如在极度缺水的情况下,对于半杯水,甲觉得“还有半杯水,很高兴”;乙觉得“只在半杯水了,真痛苦”。这一现象反映的情绪特征是(A>nzB9C8ijGX A。主观性 B。感染性 C。情境性 D。两极性 12.在情绪研究中,研究者长期以来争论的主要问题是(C> A。情绪的产生是否与生理活动有关 B。情绪是否具有动机功能 C。情绪和认知是否相互独立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处于社会环境中的个人和群体的社会行为及社会心理的本质和原因,并预测其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科学。 2、社会化: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3、实验法:实验法是社会心理学的一种基本研究方法,是指在条件控制下,对被试的社会心理现象有目的的观察。 4、社会角色: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处于特定社会地位,并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 5、从众:个体因团体压力影响,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表现出同团体内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 6、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指认知者对他人或事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 7、再社会化:是个体的生活环境或所担任的社会角色发生急剧变化时,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情况,个体有意将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进行重大的调整甚至忘记,接受新的价值观与行为。 8、社会态度:所谓态度,是指人们对一定对象相对稳定、内部制约化的心理反应倾向。态度是一种心理反应倾向、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态度是内部制约化的心理过程。态度是相对稳定的心理反应倾向9、归因:所谓归因就是人们利用信息对自己及他人行为的原因加以推断的过程。 10、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按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分为亲合、喜欢和爱情。亲合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喜欢是中等程度的吸引,爱情是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 11、群体:群体作为社会心理学体系中的一个范畴,是指那些成员间相互依存、彼此间存在互动的集合体。在大部分群体中,成员之间存在面对面的直接的彼此相互影响。 12、顺从:是指接受他人请求,采取与他人请求相一致的行为的心理倾向。 13、服从:服从是指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之下做出某种行为的倾向。

自考“社会心理学”各章重点(4)

自考“社会心理学”各章重点(4)第四节冲突与合作 最基本的人际作用方式:冲突和合作。 人际冲突:指两个或更多社会成员间由于反应或希望的互不相容性而产生的紧张状态。 “竞争”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冲突——目标的互不相容。 人际冲突有两种主要的形式:“零-总和”冲突和“非零-总和”冲突。 “零-总和”冲突:指的是一方的收益是对方的损失。(这种形式的冲突完全是竞争性的。) “非零-总和”冲突:这种冲突又称“混合动机情景”,指的是一方的收益不一定是对方损失。 决定使用威胁的因素:人格特性、挽回面子、冲突的强度、沟通。 如何运用协商减少冲突?答:(1)在协商中最有利的是最初立场,采取极端的立场比较好。在协商中较佳的策略是开始时就提出有很大差距或非常强硬的要求,这样能使他从对方那儿获得更大的让步。但是,最初的强硬立场未必总是有利。它有时会激起对方的愤怒,使对方也采取相应的强硬立场,从而使协商中止。(2)让步。协商的最佳策略是开头采取强硬立场,然后只做出小小的让步,对让步的研究表明,回报对方合作行为的最佳策略是作出小小的让步,无条件地

合作或让步往往使对方得寸进尺,而使自己蒙受巨大损失。(3)逐渐回报策略。奥斯古德提出了一种协商的逐渐回报策略,这种协商策略由以下几步组成:①首先协商一方公开声明自己希望缓和紧张,并明确宣布自己为了减少紧张所采取的单方面的让步措施,并向对方发出呼吁。②逐步建立起“信任和真诚”的形象,作出让步的实际行动,这些行动是明确的,可作公开检验。(4)中间人调解。协商对解决人际冲突是重要的。 合作:相对软弱的个体或群体通过与其他个体或群体的结盟,从而使自己争锝权利或处于有利地位的现象就是合作。 *合作的理论主要有两种:权力理论和协商理论。 *合作的权力理论:由卡普罗提出。这个理论涉及到了三个小组的合作问题。这三个小组之间的权力关系是:①权力均等;②一方的权力大于其他两方权力之和;③一方的权力小于其他两方权力之和。该理论还认为,如果一方的权力比其余任何一方的权力要大,但又小于它们的权力之和,则较弱的两方有可能合作。合作遵循着这一样一个原则:最大限度地扩充自己的权力。 *合作的协商理论:由考默利达和契科夫提出。按照这一理论,在合作过程中,每个成员有着最大的期望结果、最小的期望结果和最可能的期望结果。个体或群体之所以合作是因为他们希望建立能产生最大期望结果的关系。最可能赢

自考04265社会心理学资料

自考 04265 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的领域 S1 对社会心理学的理解 1、社会心理学是致力于理解人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及其本质和起因的一个科学领域。研究对象是人,是人的社会和人的社会行为。在格尔登·阿尔波特的经典定义中,社会心理学主要表现为个体行为的研究 2、人之社会行为的起因:(随研究深入发展) ⑴他人的特点和行为;⑵在与他人交往中的基本的认知过程;⑶生态意义上的环境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对我们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⑷社会行为和社会思想发生的文化背景;⑸与社会行为相关的生物和遗传因素 3、社会心理学内涵的综合理解或总结:“社会心理学主要侧重于理解社会行为和社会思想的起因,研究和确定在社会情境中影响和制约我们的情感、思想、行为的各种因素” S2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1、心理学,德国学者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开端。实验或科学的研究方法,一直被认为是当代心理学的最重要标志 2、1908年心理学家麦独孤和社会学家罗斯,分别出版了他们取名为《社会心理学》的专著。1908年作为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3、弗罗德·阿尔波特于1924年出版了其著名的《社会心理学》专著,该书曾经被广泛作为美国各大学的教科书,深深影响了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尤为关键的是,弗罗德·阿尔波特是以实验为基础和基调,来展开其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和理论的;同时注重研究社会情境中个体的行为。 4、乔治·米德以符号与语言展开社会心理学研究;约翰·杜威立足于社会现实,提倡一种心理学的社会实践;墨菲最早研究人格问题的社会心理学家;谢里夫对社会和团体规范及人际关系的开拓性研究;巴特莱特对于记忆和思维所作的社会心理学实验影响了社会认知的心理学研究;库尔特·勒温被称为当代社会心理学之父,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倡导者,团体动力学研究的开创者,以及应用社会心理学的奠基者;认知平衡理论的提出者弗利兹·海德,认知不协调理论的提出者费斯廷格;合作与竞争理论的提出者达奥奇;归因理论的主要发展者哈洛德·凯利;旁观者效应的主要研究者达利 5、社会心理学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侧重发展倾向:其一是认知领域的发展,其二是应用方向的发展。认知倾向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当代社会心理学家在自己的研究中,仍然是关注于认知因素对我们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思想的影响作用 6、社会心理学发展表现出来的特色:⑴重视文化因素和文化背景的研究⑵研究的多元化和综合性⑶对于情感研究的关注 7、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阶段:⑴心理学的发展与社会心理学(1879-1908)⑵新学科的出现(1908-1924)⑶青春期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60年代)⑷不断走向成熟(70-80年代)⑸社会心理学的现状与发展。 S3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与研究:观察是所有心理学研究的前提,其本身也是一种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概念心理学) 2、实验研究法: ⑴被系统操作的因素称为“自变量”,被研究的行为称为因变量(概念心理学) ⑵在社会心理学家进行实验研究,决定一个自变量是否影响某种行为变化时,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也是评价实验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①第一个条件时随机抽样和随机分配②保持其他因素的持续稳定 3、相关研究法: ⑴实验法难以实施的原因:①是由于研究者所感兴趣的某些因素的变化,可能超出研究者所能控制的范围;②基于一些伦理方面的考虑 ⑵相关法的内涵:侧重于观察一个因素的变化,是否与另一个因素的变化相关。相关指数从-1.00到1.00,从0.00起到+-1,分值越大表示相关程度越高 ⑶相关研究优点: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资料和信息,并能同时对许多因素做出有关的分析与评价。缺点:往往不能说明因果关系 ⑷实验研究法和相关研究法是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最基本的两研究方法。

心理学自考社会心理学各章重点5

心理学自考“社会心理学”各章重点(5) 第四节冲突与合作 最基本的人际作用方式:冲突和合作。 人际冲突:指两个或更多社会成员间由于反应或希望的互不相容性而产生的紧张状态。 “竞争”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冲突——目标的互不相容。 人际冲突有两种主要的形式:“零-总和”冲突和“非零-总和”冲突。 “零-总和”冲突:指的是一方的收益是对方的损失。(这种形式的冲突完全是竞争性的。) “非零-总和”冲突:这种冲突又称“混合动机情景”,指的是一方的收益不一定是对方损失。 决定使用威胁的因素:人格特性、挽回面子、冲突的强度、沟通。 如何运用协商减少冲突?答:(1)在协商中最有利的是最初立场,采取极端的立场比较好。在协商中较佳的策略是开始时就提出有很大差距或非常强硬的要求,这样能使他从对方那儿获得更大的让步。但是,最初的强硬立场未必总是有利。它有时会激起对方的愤怒,使对方也采取相应的强硬立场,从而使协商中止。(2)让步。协商的最佳策略是开头采取强硬立场,然后只做出小小的让步,对让步的研究表明,回报对方合作行为的最佳策略是作出小小的让步,无条件地合作或让步往往使对方得寸进尺,而使自己蒙受巨大损失。(3)逐渐回报策略。奥斯古德提出了一种协商的逐渐回报策略,这种协商策略由以下几步组成:①首先协商一方公开声明自己希望缓和紧张,并明确宣布自己为了减少紧张所采取的单方面的让步措施,并向对方发出呼吁。②逐步建立起“信任和真诚”的形象,作出让步的实际行动,这些行动是明确的,可作公开检验。(4)中间人调解。协商对解决人际冲突是重要的。 合作:相对软弱的个体或群体通过与其他个体或群体的结盟,从而使自己争锝权利或处于有利地位的现象就是合作。 *合作的理论主要有两种:权力理论和协商理论。 *合作的权力理论:由卡普罗提出。这个理论涉及到了三个小组的合作问题。这三个小组之间的权力关系是:①权力均等;②一方的权力大于其他两方权力之和;③一方的权力小于其他两方权力之和。该理论还认为,如果一方的权力比其余任何一方的权力要大,但又小于它们的权力之和,则较弱的两方有可能合作。合作遵循着这一样一个原则:最大限度地扩充自己的权力。

2018-2019年考研心理学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

2018考研心理学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神经冲动的传导形式有( ) A化学传导和声传导B电传导和光传导 C化学传导和电传导D光传导和热传导 2、根据鲁利亚的观点,由边缘系统与脑干网状结构等组成的机能系统是( ) A平衡系统B调节系统 C动力系统D信息接受、加工和存储系统 3、人们在加工和处理与自己有关的信息时效率会更高,该现象被称为 A自我图式B自我意识C自我确认D自我参照效应 4、当个体在弱光条件下直接观察物体时,往往看不清楚,但稍微移动一下物体,使其成像在视网膜边缘,则会看得清楚些。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视网膜边缘棒体细胞更多 B视网膜边缘椎体细胞更多 C视网膜中央窝对弱光最敏感 D视网膜边缘对强光最敏感 5、在阳光照射下,个体对波长为560nm的黄绿色光最敏感,而在黄昏时,对波长为505nm 的蓝绿色光最敏感,这种现象被称为( ) A.马赫带现象 B.普肯耶现象 C.闪光融合现象 D.视觉掩蔽现象

6、下列关于感觉和知觉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知觉以感觉为基础 B.知觉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累加 C.知觉与感觉都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反映 D.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7、学生很容易在作业本上看到教师用红笔写的评语,这体现的知觉特性是( )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随意前注意 8、一个学生在解题时,被其他同学谈论的奇闻轶事所吸引,这种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随意前注意 9、在睡眠的第二阶段中间或出现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是( ) A.α波 B.β波 C.Δ波 D.纺锤波 10、根据系列位置效应,个体按顺序学习一个由30个词组成的词表后,回忆正确率较低的部分是( ) A开始B结尾C中间D开始和结尾 11、一位老人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当他走到村头时,触景生情,想起了童年往事,这个例子主要说明了() A 痕迹衰退对于回忆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 1、您生理上就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规范或者女性的 社会规范。这属于()C ?A、民族社会化 ?B、个体社会化 ?C、性别角色社会化 ?D、角色扮演 2、个体的社会心理与社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人的社会态 度三个方面D ?A、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B、群体的社会化 ?C、个体的成长 ?D、个体的社会化 3、从宏观角度瞧,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就是()。D ?A、社会组织结构 ?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教育理念 ?D、社会文化环境 4、社会心理学就是对人的心理与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 包括个体也包括()C ?A、组织 ?B、社会 ?C、群体 ?D、她人 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 与()A ?A、应用社会心理学 ?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 ?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 ?D、社会心理认知 6、()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社会就就是一个大舞台B ?A、吴江霖 ?B、乔治米德 ?C、潘菽 ?D、迪尔凯姆

7、从新生儿、幼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的过程就是人随着年龄()变化的 过程A ?A、生理 ?B、角色 ?C、心理 ?D、身体 8、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9、性别角色社会化就就是个体成人之 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 10社会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一生的过程√ 11社会化完全就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二) 1、一个歌星一首歌唱得好,我们就认为她所有歌唱的好,进而认为她满腹经纶, 这就是()D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光环效应 2、人在社会中,()怎样去认识别人,怎样去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就就是社 会认知C ?A、怎样去认识自然 ?B、怎样去认识社会 ?C、怎样去认识自己 ?D、怎样去认识动物 3、人际交往心理与行为不包括()D ?A、人际关系 ?B、人际沟通 ?C、利她与侵犯行为 ?D、角色扮演 4、应用心理学研究环境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军事社会心理学与()A ?A、消费社会心理学 ?B、学习社会心理学 ?C、政治社会心理学 ?D、群体社会心理学 5、以下哪个不就是在研究社会态度()B ?A、态度的构成成分 ?B、心理状态

浙江省自考社会心理学(一)真题

浙江省2008年4月自考社会心理学(一) 真题 浙江省2008年4月自考社会心理学(一)真题试卷内容预览网站收集有1万多套自考试卷,答案已超过2000多套。我相信没有其他网站能比此处更全、更方便的了。 浙江省2008年4月自考社会心理学(一)真题 课程代码:00266 本试卷分A、B卷,使用2002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A卷,使用2007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B卷;若A、B两卷都做的,以B卷记分。 A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选项中属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人际过程的是( ) A.态度改变 B.侵犯行为 C.组织行为 D.种族偏见 2.认为自卑感是推动人格发展动力的心理学家是( ) A.阿德勒 B.冯特 C.弗洛伊德 D.荣格 3.在研究方法上,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比心理学的社会心理

学更倾向于( ) A.实验 B.调查和参与观察 C.文献研究 D.历史比较 4.“人们以行为后果的有利或不利为判断基础而决定采取何种行为”,这是________的观点。 ( ) A.角色理论 B.诱因理论 C.生物理论 D.认知理论 5.突出强调外部因素作用的社会心理学流派是( ) A.人本主义流派 B.行为主义流派 C.精神分析学派 D.结构主义流派 6.以下选项中不是学习理论的学习机制的是( ) A.强化 B.联结 C.模仿 D.聚焦 7.我们对他人形成印象时通常采取的最简单的模型是( ) A.平均模型 B.加权平均模型 C.刻板印象模型 D.图式化模型 8.以下选项中属于个人知觉中的情绪线索的是( ) A.距离 B.身体姿势 C.悲伤 D.目光接触 9.“个体寻找和解释情境以证实自我概念的过程”是指( )

2018年广东深圳大学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2018年广东深圳大学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神经冲动的传导形式有 A、化学传导和声传导 B、电传导和光传导 C、化学传导和电传导 D、光传导和热传导 【解析】答案C 神经冲动的电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它与动作电位具有密切关系。神经冲动的传导服从于“全或无”的法则。神经元反应的强弱不随外界刺激的强弱而改变,这种特性使信息在传递途中不会变得越来越弱。 神经递质是神经冲动在突触间传递的化学物质的媒介。当神经冲动传导到轴突末梢,突触前成分的突触小泡内储存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经过突触间隙作用到突触后成分,改变突触后成分膜的通透性,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实现了神经冲动的传递。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导又称为化学传导。 2、根据鲁利亚的观点,由边缘系统与脑干网状结构等组成的机能系统是 A、平衡系统 B、调节系统 C、动力系统 D、信息接受、加工和存储系统 【解析】答案C 第一机能系统:动力系统(激活系统),由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组成,基本功能是保持大脑皮层的一般觉醒状态,提高其兴奋性和感受性,并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 3、人们在加工和处理与自己有关的信息时效率会更高,该现象被称为 A、自我图式 B、自我意识、C自我确认D、自我参照效应 【解析】答案D 自我参照效应是指在接触新东西的时候,如果它与我们自身有密切关系的话,学习的时候就有动力,而且不容易忘记。 4、学生很容易在作业本上看到教师用红笔写的评语,这体现的知觉特性是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随意前注意 【解析】答案B 8、根据系列位置效应,个体按顺序学习一个由30个词组成的词表后,回忆正确率较低的部分是 A开始B结尾C中间D开始和结尾 【解析】答案C 材料在系列里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的影响叫系列位置效应,它表现为系列末尾的材料记忆的效果最好(称为近因效应),其次是前边呈现的材料(称为首因效应),中间的材料记忆的效果最差。 9、在情节反应中,与愤怒情绪产生关系最密切的神经中枢是 A杏仁核B小脑C桥脑D延脑 【解析】答案A 杏仁核对知觉和产生消极感情有重要作用,在厌恶学习中也很重要。实验证明,双侧杏仁核损伤的病人对恐惧和愤怒声音的识别有困难,或者对厌恶刺激没有反应。说明杏仁核对识别威胁或危险线索是重要的。 10、根据巴普洛夫的观点,与黏液质这一气质类型,相对应的高效神经活动类型是 A兴奋型B活泼型C安静型D抑制型 11、阿德勒认为,人格发展的目标是 A追求优越B自我实现C归属与爱D自卑情结 【解析】答案A 阿德勒认为人生而具有自卑感,个体行为的最根本动力就是克服自卑感,追求卓越。 12、皮亚杰认为,思维起源于动作,而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 A同化B顺应C平衡D适应 【解析】答案D 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心理因素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