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新进展.doc

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新进展.doc

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新进展.doc
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新进展.doc

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新进展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新进展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悦辉杨正文王婷沈建红周济摘要低温共烧陶瓷(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 LTCC)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令人瞩目的整合组件技术,已经成为无源集成的主流技术,成为无源元件领域的发展方向和新的元件产业的经济增长点。

本文详细叙述了低温共烧陶瓷技术(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s,简称LTCC)特点、LTCC材料和器件的国外内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低温共烧陶瓷(LTCC);无源集成;陶瓷材料;共烧匹配。

1 LTCC产业概况随着微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整机在小型化、便携式、多功能、数字化及高可靠性、高性能方面的需求,对元器件的小型化、集成化以至模块化要求愈来愈迫切。

有人曾夸张地预言,以后的电子工业将简化为装配工业把各种功能模块组装在一起即可。

低温共烧陶瓷技术(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 LTCC)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相当令人瞩目的多学科交叉的整合组件技术,以其优异的电子、机械、热力特性已成为未来电子元件集成化、模组化的首选方式,广泛用于基板、封

气相色谱技术的新进展及应用

气相色谱技术的新进展及应用张胜旺 (华宇橡胶有限责任公司化验室:张胜旺) 摘要:气相色谱技术室现代仪器分析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由于其高效快速的分离特点,现在已成为物理化学分析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本文主要介绍了气相色谱在石油化工、环保行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气相色谱技术、应用。 一、气相色谱的发展历史:从茨维特1903年发现色谱算起,气相色谱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从马丁和辛格1941年提出分配色谱和1952年发明气-液色谱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也有50多年的历史了。自1952年世界上第1次创建实用气液色谱法以来,气相色谱仪作为现代分析检测仪器的代表,已发展成为一个有相当生产规模的产业,并形成了具有相当丰富的检测技术知识的学科。气相色谱法由于其具有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选择性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样品中的污染物分析、药品质量检验、天然产物成分分析、食品中农药残留量测定、工业产品质量监控等领域。随着新型气相色谱仪器、检测器、数据分析方法的出现,气相色谱的应用领域必将越来越广阔。 二、气相色谱的机构原理及特点: 色相色谱仪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当气体样品通过一定的进样方式送入色谱系统后,样品中混合物的各组分在流动相(载气)的带动下,通过称为色谱柱的固定相,利用各组分在流动相中具有不同的吸附能力,当二相作相对运动时,样品中各组分就会在二相中反复多次受到上述各种作用力的作用,从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获得分离,被分离后的单一组分随载气进入检测器的系统,获得非电量转换,将化学成分转变成与其浓度成正比的电信号,然后通过这些电信号的不同来分析样品成分。

2.1载气系统:包括气源、净化器干燥管和载气流速控制 2.2进样系统:进样器和汽化室 2.3色谱柱:填充柱或毛细管柱 2.4检测器:可连接各种检测器,以热导检测器或氢火焰检测器为常见 2.5记录系统:放大器、记录仪或数据处理仪 2.6温度控制系统:柱室、汽化室的温度控制 2.7气相色谱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应用 气相色谱法的特点:三高一快一广 2.8高选择性----能分离性质极为接近的物质,如:异构体、同位素 2.9高效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分离测定性质极为复杂的混合物 3.0高灵敏度----微量、痕量组分,样品用量较少 3.1分析速度快----样品准备好后,几分或者几十分钟即可完成分析 3.2应用范围广----可广泛应用到环保,石油化工、食品、农药等方面的测定 三、气相色谱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应用 在石油和石油化工行业,气相色谱技术的应用相当普及,从石油勘探、石油加工研究到生产控制和产品质量把关等。气相色谱技术之所以得到石油和石化行业分析化学家们的欢迎,是由于它的分离和定量能力以及出色的性价比,目前尚无其它类型的仪器分析技术能与之匹敌。 1气体分析 1.1永久性气体分析

低温共烧陶瓷学习资料

低温共烧陶瓷(LTCC)材料简介及其应用 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 张一鸣2012033040022 一、简介 所谓低温共烧陶瓷(Low-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s, LTCC )技术,就是将低温烧结陶瓷粉制成厚度精确且致密的生瓷带,作为电路基板材料,在生瓷带上利用激光打孔、微孔注浆、精密导体浆料印刷等工艺制出所需要的电路图形,并将多个无源元件埋入其中,然后叠压在 一起,在900C烧结,制成三维电路网络的无源集成组件,也可制成内置无源元件的三维电路基板,在其表面可以贴装IC和有源器件,制成无源/有源集成的功能模块。总之,利用这 种技术可以成功制造出各种高技术LTCC产品。多个不同类型、不同性能的无源元件集成在 一个封装内有多种办法,主要有低温共烧陶瓷(LTCC )技术、薄膜技术、硅半导体技术、 多层电路板技术等。目前LTCC技术是无源集成的主流技术。LTCC整合型组件包括各种基 板承载或内埋式主动或被动组件产品,整合型组件产品项目包含零组件、基板与模块。 、LTCC技术特点 LTCC与其他多层基板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易于实现更多布线层数,提高组装密度; 2?易于内埋置元器件,提高组装密度,实现多功能; 3?便于基板烧成前对每一层布线和互联通孔进行质量检查,有利于提高多层基板的成品率和 质量,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 4?具有良好的高频特性和高速传输特性; 5?易于形成多种结构的空腔,从而可实现性能优良的多功能微波MCM ; 6?与薄膜多层布线技术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二者结合可实现更高组装密度和更好性能的混合 多层基板和混合型多芯片组件;

光电子技术发展态势及应用

光电子技术发展态势及应用 姓名:刘鹏学号:200910711234 摘要:当今社会正在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在这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光电子技术迅速发展,不断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成为信息社会的支柱之一。本文讨论了光电子的发展历程以及光电子在不同时期的重要发明与应用,同时对光电子技术今后的发展态势做了展望。 引言:光电子技术又名信息光电子技术,是继微电子技术之后近30年来迅猛发展的综合性高新技术。20世纪60年代激光问世以来应用于光纤通信、激光、LED.等诸多领域,经历十多年的初期探索,随着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和硅基光导纤维两大基础元件在原理和制造工艺上的突破,光子技术与电子技术开始结合并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信息光电子技术和产业。 关键词:光电子技术发展历程应用展望 一、光电子技术的概念 光电子技术是光子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技术【1】。激光器的发明,解决了光频载波的产生问题,从此电子技术的各种基本概念几乎都移植到了光频段。电子学与光学之间的鸿沟在概念上消失了,产生了光频段的电子技术,习惯上简称为光电子技术。从电子学频段扩展的意义上讲,光电子技术就是电子技术在光波段的开拓和发展;从光学发展的角度讲,光电子技术发展需求的牵引,大大促进了相干光学技术的信息化进步。所以,光电子技术也是光电子技术与光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二、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 最早出现的光电子器件是光电探测器,而光电探测器的基础是光电效应的发现和研究。1888年,德国H.R.赫兹观察到紫外线照射到金属上时,能使金属发射带电粒子,当时无法解释。1890年,P.勒纳通过对带电粒子的电荷质量比的测定,证明它们是电子,由此弄清了光电效应的实质【2】。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黑体辐射研究中引入能量量子,提出了著名的描述黑体辐射现象的普朗克公式,为量子论坚定了基础。1929年,L.R.科勒制成银氧铯光电阴极,出现了光电管。1939年,前苏联V.K.兹沃雷金制成实用的光电倍增管。20世纪30年代末,硫化铅(PbS)红外探测器问世,它可探测到3μm辐射。40年代出现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温差电型红外探测器和测辐射热计。50年代中期,可见光波段的硫化镉(CdS)、硒化镉(CdSe)、光敏电阻和短波红外硫化铅光电探测器投入使用。1958年,英国劳森等发明碲镉汞(HgCdTe)红外探测器。在军事需求牵引和半导体工艺等技术发展的推动下,红外探测器自6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 尽管光电子技术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但那时期到1960年,光学和电子学仍然是两门独立的学科,因而只能算作光电子学与光电子技术的孕育期,20世纪60年代激光问世开创了光电子技术的新纪元。 激光器是光波短的相干辐射源。它的理论基础是爱恩斯坦在1916年奠定的。当时,爱恩斯坦提出光的发射与吸收可以经过受激吸收,受激辐射和自发辐射三种基本过程的假设。但是,直到1954年,美国C.H.汤斯才根据这个假设,以制

低温共烧陶瓷

低温共烧陶瓷(LTCC)材料简介及其应用 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 张一鸣 22 一、简介 所谓低温共烧陶瓷(Low-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s, LTCC)技术,就是将低温烧结陶瓷粉制成厚度精确且致密的生瓷带,作为电路基板材料,在生瓷带上利用激光打孔、微孔注浆、精密导体浆料印刷等工艺制出所需要的电路图形,并将多个无源元件埋入其中,然后叠压在一起,在900℃烧结,制成三维电路网络的无源集成组件,也可制成内置无源元件的三维电路基板,在其表面可以贴装IC和有源器件,制成无源/有源集成的功能模块。总之,利用这种技术可以成功制造出各种高技术LTCC产品。多个不同类型、不同性能的无源元件集成在一个封装内有多种办法,主要有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薄膜技术、硅半导体技术、多层电路板技术等。目前LTCC技术是无源集成的主流技术。LTCC整合型组件包括各种基板承载或内埋式主动或被动组件产品,整合型组件产品项目包含零组件、基板与模块。 二、LTCC技术特点 LTCC与其他多层基板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易于实现更多布线层数,提高组装密度; 2.易于内埋置元器件,提高组装密度,实现多功能; 3.便于基板烧成前对每一层布线和互联通孔进行质量检查,有利于提高多层基板的成品率和质量,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 4.具有良好的高频特性和高速传输特性; 5.易于形成多种结构的空腔,从而可实现性能优良的多功能微波MCM; 6.与薄膜多层布线技术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二者结合可实现更高组装密度和更好性能的混合多层基板和混合型多芯片组件; 7.易于实现多层布线与封装一体化结构,进一步减小体积和重量,提高可靠性;

低温共烧陶瓷技术介绍

低温共烧陶瓷技术介绍 陶瓷的多层LTCC技术是被广泛认可的制造微电子、传感器(如压力传感器、pH值检测、导电性及电阻测量)和执行机构(如压电致动器)的生产技术。此项技术能制造三维的、大功率的电子电路,可被用于汽车和电信行业。 未烧结材料中的柔性箔片是LTCC技术的基础。这些单个箔片能通过机械加工或激光烧蚀生成几何图形。例如每个单箔表面上的电器元件能通过丝网印刷生成。接下来,预制箔片在900℃的温度下被叠放、压平、烧结。低温共烧陶瓷技术的一个缺点就是不够透明,导致很难用光学手段进行流程监控。 药学和生物学界的科学家正利用传感系统尝试光学监控加工流程。通过安装透明的聚合物窗口,陶瓷感应系统将能通过光学监测内部加工过程。复杂的微流体系统通常都不是通过LTCC技术制造的。材料和制造技术使这种陶瓷元器件比同等级的聚合物元器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尖端的技术 工业制造通常采用不同的连接技术来接合聚合物和陶瓷部件,比如,粘接或机械连接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常常会用到粘合剂,来粘合不同的物体,最后能对缝合口起到很好的密合作用。这项技术的缺点之一就是它额外采用了化学物质用作粘合材料,对最终系统的功能带来了不必要的影响,比如生物医学反应。使用单芯片实验系统或生物医学系统的科学家对利用光学方式从外部监控内部状况很感兴趣,他们通常会用粘合剂在陶瓷体上安装一个透明窗口,以便观察内部情况。长期来看,许多这样的粘合接口不够稳定和牢固,经常会发生窗体剥落或泄漏的情况。 机械连接一般用到螺丝钉、夹钳或类似的工具,为连接陶瓷和聚合物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像孔或卡口之类的地方需要同时考虑两个被连接部件,增加了工作量。此外还需要配备密封垫圈,用来完成聚合物和陶瓷部件之间不漏液、不漏气的无缝装配。 激光焊接是另一种被业内认可的聚合物部件焊接工艺,需要熔接的两部分由相似的热塑性聚合物组成。激光束能量穿越首个熔接部件后被第二个吸收,加之外在的压力,能让两个部件紧紧连在一起,形成有力的接点。被吸收的激光能量使接触区域内的部件熔化并结合。在连接区域固化之后,表现出和基底材料同样的属性。 新颖的熔接技术 由德国弗劳恩霍夫材料和光束技术研究所开发的新技术,能直接、牢固的焊接陶瓷和聚合物。乍看起来,直接熔接两种截然不同熔点的物体似乎是很困难的。普通的热塑性聚合物熔点在250 ℃以下,热分解的话需要超过400 ℃的高温。相比之下,陶瓷的熔点却在1000 ℃以上。这两种材料大相径庭的受热及物理表现对这种熔接技术构成了挑战。

光电信息技术新进展及感想

光电信息技术新进展及感想 20世纪后期是现代光学和光电技术取得辉煌成就的时代。电子学与光学的结合,产生和建立了光电信息学科,在高新技术领域里的发展势头迅猛,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20世纪是电子的世纪,21世纪是光子的世纪”;“光电信息是朝阳产业” ;通过《光电世界》课上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了许多光电信息技术的内容。如沈京玲讲的:太赫兹科学与技术,何敬锁老师讲的:信息传递的载体----电和光,张岩老师讲的:光学信息处理,苏波老师讲的:太阳能光伏电池、LED应用技术,崔海林讲的:微电子技术、通信网技术。这些内容让我对光电信息技术的领域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在老师的精彩的讲说下激发了我对于世界的兴趣。 光电 在众多光电信息技术中,我对光电子技术这一领域是十分感兴趣的,并且我也十分看好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 光电子技术是指激光在电子信息技术中的应用而形成的技术。光电子技术确切称为信息光电子技术。20世纪60年代激光问世以来,最初应用于激光测距等少数应用,到70年代,由于有了室温下连续工作的半导体激光器和传输损耗很低的光纤,光电子技术才迅速发展起来。 在上网的查找中,我了解到世界光电子产业的总体发展情况,其结果更是让每个人欣慰。正是由于上世纪60年代激光技术的产生,极大地推动了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并由此形成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光电子产业。近十余年来,光电子相关技术突飞猛进,产品种类也不断推陈出新,其应用更是无远弗届,层面扩及通讯、信息、生化、医疗、工业、能源、民生等领域。展望未来,在轻量化、便携性、低耗能、高效益、整合强的特性下,光电子产业将更深入各领域应用范围,是影响未来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之一。 此外,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大型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及其带动起来的覆盖世界的在政府部门、企业和家庭的应用,使光电子市场连年保持12.8%以上的高速增长。从1996年至1999年四年间平均增长50%,成为世界光电子迅速发展的阶段。从光电子产业世界市场情况可以看出,光电子市场在几年来是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其中世界通信行业的发展将光通讯市场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光电子技术其他方面的应用也在迅速增长,它对全面提高整个经济层次和运作效率,促进经济各环节的协调整合,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看一下这两个世纪的产业技术。二十世纪的主导产业是微电子技术,而二十一世纪的主导产业就将是光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不仅能够推动世界光纤通信技术的革命和医疗及生命科学的进步,而且还能更有效地应用于国防建设和探索诸多新的科学前沿领域。它将以我们今天完全无法想象的方式改变我们的生活。而21世纪,我们将进入信息时代,光电子技术及其产业必将有高速的发展;第一,光电子器件在军事和民用方面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第二,互联网的发展要求建立更完善的以光纤联接的数字综合服务网络;第三,要进行高度并行运算和自由空间中不受串扰的互连能力的光子计算机的研发必需大力发展光电子技术。在21 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光电子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必将对人类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光电子领域,近年来其产业发展呈现出四大热点,即光通信与光网络的创新不断,光存储与光显示的潜力无穷,固态照明未来发展顺畅,多晶硅材料供不应求。

荧光分析技术新进展

第27卷第5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9月 Vol. 27 No.5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Sep. 2005 ────────── 收稿日期:2005-04-02 作者简介:孙继红(1969-),男,河北丰南人,唐山第九中学中教一级教师。 - 19 - 荧光分析技术新进展 孙继红1,钱丹青2 (1.唐山第九中学,河北 唐山 063000;2.唐山学院 机电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荧光分析法因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等优点。综述了近年来荧光分析技术的发展情况,并对各种荧光分析新技术的特点和应用进行了归纳。 关键词:荧光分析;HPLC ;离子色谱 中图分类号:O65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15(2005)05-0019-02 近年来荧光分析研究发展迅速,年文献量不断增加。主要应用领域有中西药、临床、生物大分子、食品营养和添加剂等试样。激光诱导荧光法诊断恶性肿瘤,显微荧光法研究药物与细胞的相互,DNA 编序及含量的荧光法测定均是目前受到关注的热点问题。 1 荧光分析新技术 近些年更多的研究者转向充分利用或开发仪器软件技术,以期提高发光分析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这方面年均论文数量增长了约两倍。刘绍璞先生等率先研究了分子二级散射光谱、共振荧光光谱、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的分析应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郑飞跃等利用解卷积法、黄俊利用相调制技术研究了荧光寿命的测量。潘利华等[1-3]研究了激光诱导荧光寿命测量以及在稀土元素测定中的应用。其它关于金属配合物及镁、铝测定[4][5]及塑封料中铀的测定也有报道[6]。 导数光谱、多维光谱、偏振光谱、磁效应、时间分辨技术、恒能量、固定波长或可变角荧光法等,单独或几种方法的结合并借以化学计量学手段,在提高分析选择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而且论文日趋增多,在医药临床、环境检测、石油勘探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吡哌酸的固体表面延迟荧光测定具有较好的灵敏度[7]。高灵敏检测器以及荧光成像技术对提高分析灵敏度、从有限样品中获取更丰富的化学信息显 示出大的威力。电感偶合检测器件(CCD )[8-10]、增强型CCD (ICCD )[11][12]结合毛细管电泳及激光诱导荧光技术,使得分析检出限显著降低。荧光成像技术[13]可望获得单细胞的化学信息。国外单细胞或单分子检测的研究非常活跃,而上述技术的联合应用对此是必不可少的。 荧光免疫及生化分析持续好的势头。赵启仁等[14]研究了铕标记抗癌胚抗原单克隆抗体C17的应用。周四元等[15]提出对氟苯酚2过氧化氢2辣根过氧化物酶体系酶联荧光免疫法,并用于人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测定。姚凤姬等[16]用非标记铕络合物荧光免疫法测定了血清中金属硫蛋白。王敏灿等[17]合成了荧光免疫分析中增强22萘甲酰三氟 丙酮。李建中等用新合成的荧光标记试剂KLUK 标记靶细胞K562,采用时间分辨技术,测量了NK 细胞毒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 荧光检测技术与其它仪器联用 荧光分析法因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等优点,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近年来激光、计算机、电子学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加速了荧光分光光度计与其它技术的结合而形成多种多样的新型荧光分析。 荧光分光光度计的联用技术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联用技术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它可以作为一种仪器的检测器,其次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与其它附件相连接,形成一种新的测试系统,最后它还可以与其它分析技术相结合构成一种新型的分析仪器。 2.1 荧光检测与HPLC 联用 液相色谱检测器种类很多,灵敏度较高、选择性较好的荧光检测器在进行微量分析中经常使用。如许多芳香族化合物如蒽、菲、芴等在特定条件下发出特征荧光,利用HPLC 的荧光检测器可以同时测定上述物质。Tanabe 等[18]设计一种供HPLC 用的多波长荧光检测系统,有4个干涉滤光片和光电倍增管通道;Gluckman 等[19]研制的荧光检测器,流通池为150μL ,可用于毛细管HPLC 和超临界色谱,其最小检测量为0.2pg 。 2.2 荧光检测与离子色谱联用 Mho 等人[20]研制一套供离子色谱用的双光束激光激发间接荧光检测器,它用具有荧光的淋洗离子维持恒定背景信号,当待测离子淋出时,信息观测信号减少。这种荧光检测器可以检测纳克级阴离子,方法灵敏度非常高。 2.3 激光光源引入荧光分光光度计 激光光源引入荧光计在我国开发较早,也是目前应用比较成熟的仪器之一,如测铀仪就是其中的代表[21]。时间分辨激光荧光分光光度计的研制成功,大大改善了荧光仪器的性能,这类仪器已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稀土分析、冶金、化

TLCC低温共烧陶瓷技术

1 LTCC产业概况? 随着微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整机在小型化、便携式、多功能、数字化及高可靠性、高性能方面的需求,对元器件的小型化、集成化以至模块化要求愈来愈迫切。有人曾夸张地预言,以后的电子工业将简化为装配工业——把各种功能模块组装在一起即可。低温共烧陶瓷技术(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 LTCC)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相当令人瞩目的多学科交叉的整合组件技术,以其优异的电子、机械、热力特性已成为未来电子元件集成化、模组化的首选方式,广泛用于基板、封装及微波器件等领域。TEK的调查资料显示,2004~2007年间全球LTCC市场产值呈现快速成长趋势。表1给出过去几年全球LTCC市场产值增长情况。? 表1 过去几年全球LTCC市场产值增长情况? LTCC技术最早由美国开始发展,初期应用于军用产品,后来欧洲厂商将其引入车用市 场,而后再由日本厂商将其应用于资讯产品中。目前,LTCC材料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已 进入产业化、系列化和可进行材料设计的阶段[1]。在全球LTCC市场占有率九大厂商之中, 日商有Murata,Kyocera,TDK和Taiyo Yuden;美商有CTS,欧洲商有Bosc h, CMAC,Epcos及Sorep-Erulec等。国外厂商由于投入已久,在产品质量,专利技 术、材料掌控及规格主导权等均占有领先优势。图1给出全球LTCC厂商市场占有情况。 而国内LTCC产品的开发比国外发达国家至少落后五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材料体系和器 件几乎是空白。国内目前LTCC陶瓷材料基本有两个来源:一是购买国外陶瓷生带;二是LT CC生产厂从陶瓷材料到生带自己开发。随着未来LTCC制品市场中运用LTCC制作的组 件数目逐渐被LTCC模块与基板所取代,终端产品产能过剩,价格和成本竞争日趋激烈,元 器件的国产化必将提上议事日程,这为国内LTCC产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契机。中 国在LTCC市场占据一定份额的是叠层式电感器和电容器生磁带。目前,清华大学材料系、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单位正在实验室开发LTCC用陶瓷粉料,但还尚未到批量生产的程度。 南玻电子公司正在用进口粉料,开发出介电常数为9.1、18.0和37.4的三种生带,厚度 从10μm到100μm,生带厚度系列化,为不同设计、不同工作频率的LTCC产品的开发

光电子技术教学大纲教材

理论(含课内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光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光电子技术:全称(英文)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2、课程代码:B1309064 3、课程管理:数理学院应用物理教研室 4、教学对象:应用物理 5、教学时数:总时数48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实验实训16 学时。 6、课程学分:3 7、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 8、课程衔接: (1)先修课程: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量子力学、模拟电子技术 (2)后续课程: 二、课程简介 光电子技术是由电子技术和光子技术互相渗透、优势结合而产生的,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科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光电子学为基础的光电信息技术是当前最为活跃的高新技术之一。该课程介绍光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基础,介绍光电子系统中关键器件的原理、结构、应用技术和新的发展。该课程在阐明基本原理的同时,突出应用技术,使学生能够把握光电子技术的总体框架,有兴趣、有信心投入实践和创新活动。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光电系统的常用光源 (一)教学目标 掌握常用的光源及光度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发光二级管的新进展。 (二)教学节次及要求 第一节辐射度学和光度学的基础知识 1、掌握辐射度学和光度学的基础知识; 2、了解辐射度学和光度学之间的关系与联系。 第二节热辐射光源 1、掌握热辐射光源的基本原理; 2、了解黑体辐射器、白炽灯和卤钨灯的原理。 第三节气体放电光源 1、掌握气体放电光源; 2、了解气体放电光源的特点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气体放电光源。 第四节激光器 1、掌握激光器的基本原理以及半导体激光器的结构; 2、了解各种不同的激光器的发光机理。

低温共烧陶瓷复习整理资料

湖北大学《多层低温共烧陶瓷技术》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章————————————————————1给出LTCC的全称和简要定义 全称:低温共烧陶瓷(Low-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s) 定义:LTCC技术是将低温烧结陶瓷粉制成厚度精确而且致密的生瓷带,在生瓷带上利用激光打孔、微孔注浆、精密导体浆料印刷等工艺制出所需要的电路图形,并将多个被动组件(如低容值电容、电阻、滤波器、阻抗转换器、耦合器等)埋入多层陶瓷基板中,然后叠压在一起,内外电极可分别使用银、铜、金等金属,在900℃下烧结,制成三维空间互不干扰的高密度电路,也可制成内置无源元件的三维电路基板,在其表面可以贴装IC和有源器件,制成无源/有源集成的功能模块。 2LTCC的技术优势(高频特性、热稳定性和电容量) (1)陶瓷材料具有优良的高频高Q特性,使用频率可高达几十GHz; (2)具有较好的温度特性,如较小的热膨胀系数、较小的介电常数温度系数; (3)可以制作层数很多的电路基板,并可将多个无源元件埋入其中,除L、R、C 外,还可以将敏感元件、EMI 抑制元件、电路保护元件等集成在一起,有利于提高电路的组装密度; (4)能集成的元件种类多、参量范围大,可以在层数很多的三维电路基板上,用多种方式键连IC 和各种有源器件,实现无源/有源集成; (5)可靠性高,耐高温、高湿、冲振,可应用于恶劣环境。 3热稳定性能的测试方法和测试条件 测试方法: 名称内容

温度循环试验(气体)-60 ℃,20min 150 ℃,20min,1000次循环压力蒸煮试验110 ℃,85%相对湿度,1.2atm,500h 热暴露试验150 ℃,2000h ————————————————第二章————————————————————1在LTCC中所用陶瓷材料的要求是什么 陶瓷材料性能要求:(1)温度低于1000℃;(2)介电损耗要小;(3)介电常数与电路功能匹配;(4)热膨胀小,热导高;(5)强度大。 2列出10种LTCC所用陶瓷材料典型添加物 BaSnB2O6、BaZrB2O6、Ba(Cu1/2W1/2)O3、Bi2O3-CuO 型、Pb(Cu1/2W1/2)O3、Bi2O3-Fe2O3 型、PbO-Sb2O3 型、PbO-V2O3 型、Pb5Ge2.4Si0.6O11、Pb5Ge2O11、LiF、B2O3、Bi2O3、Pb2SiO4、Li2Bi2O5(15种,任选10种) 3玻璃起泡的原因 原因:(1)烧结时样品表面首先烧结,并在样品表面形成一烧结良好的烧结膜,当在高温时,材料中气体释放或残余的有机胶排出时,就会形成气孔;(2)溶解于低温共烧陶瓷用的玻璃料粉中的气体在高温时释放而产生气孔。 4介电损耗的机理有哪几种 机理4种:(1)通过电气传导的传导损耗;(2)在电场的作用下,当碱离子OH-等离子进行相邻位置之间的互换时所产生的偶极子弛豫损耗;(3)在电场作用下,偶极子立即发生转向,玻璃的网络结构产生畸变的畸变损耗;(4)当在由大量结构离子和周围的化学键强度所决定的固有振荡频率下而存在谐振时产生的离子振动损耗。 5影响玻璃/陶瓷复合材料的机械强度有哪3个因素

代谢组学分析技术的新进展

系统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促使科学研究体系发生了巨大 变化,研究理念从以往的“个体论”过渡到当今的“整体论”。而各种“组学”的研究也应运而生,代谢组学即是其中一个重要分支。代谢物是细胞生理活动的最终产物。当细胞所处环境发生变化,如遗传信息改变、毒物药物作用、细菌病毒侵入等时,均会使细胞产生的内源性生物小分子发生相应变化,而代谢组学就是通过研究这些小分子物质来推断生物系统对基因或环境变化而产生的最终应答[1-4]。代谢组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广泛应用于毒理学研究、药物研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与此同时,代谢组学的分析技术也随着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发展。 代谢组学的概念 早在1983年,Nicholson等[5]首先应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来检测血浆、血清中的小分子代谢物。而直到1999年,Nicholson等[6]才正式将代谢组学定义为,以动物的体液和组织为研究对象,研究生物体对病理生理刺激或基因修饰产生的代谢物质其质和量的动态变化,关注的对象为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以下的小分子化合物。2000年,Fiehn等[7]正式提出“代谢组学(metabolomics)”这个名词。 Fiehn[3]将生物体系的代谢产物分析分为4个层次。 ①代谢物靶标分析:可对代谢物组中某一个特定的组分进行分析,主要用于筛选和要求高灵敏度物质的分析。②代谢物谱分析:可对一种特定的代谢物进行分析,如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等,主要在药物研究中描述特定化学药品分解代谢途径[8]。代谢物谱这个概念目前应用已十分广泛,甚至已代替原有的“代谢组学”概念[9]。③代谢物组分析:可在限定条件下对特定生物样品中所有代谢物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代谢物组包括细胞内代谢物及细胞外液代谢物,必须要有严格的样品制备和分析技术。④代谢物指纹分析:细胞产生的代谢物通过核磁共振(NMR)或质谱(MS)分析,得到的光谱就是这个代谢物的“指纹”。这种分析方法不分离鉴定具体单一组分,只是对样品进行快速分类。 代谢组学相关技术及进展 代谢组学研究过程包括3个步骤,即样品的制备、代谢物的分离和检测、数据分析及模型的建立[10]。 一、代谢组学的研究样品 因尿液、血清或血浆包含上百种待测物质,获取途径也较方便,已成为目前代谢组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样本[11],其他如脑脊液、胆汁、消化液、唾液、精液、羊水等,亦可作为代谢组学研究的样本。 血液样本反映机体对病理或生理刺激的瞬时信息,评价机体的动态平衡。尿液标本常包含一段时间内产生的代谢信息,反映机体当前的生理或病理状态、生物学年龄,也可预测各种先天不足或外环境影响的致病率。组织包含的代谢物可帮助判断该组织所属器官发生生物学进程改变后所产生的分子信息,因此可用来解释机体如何对刺激作出生化应答[11]。 当然,因为样本的制备过程及获取途径不同,选取不同样本,得到的数据会有相应差异。如在血制品中,血浆和血清都可作为代谢组学的研究样本。Liu等[12]通过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方法分别检测血清和血浆中的代谢物谱,发现在血清或血浆的准备过程中,血液的待检时间会影响代谢物的峰面积。这对血浆的影响更大,等待时间越长,血清中某些代谢物含量会显著增高,而血浆中则大大减少,故认为血清更适合作为代谢组学的研究样本。 样品存储也是代谢组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主要目的就是尽可能保留最原始的代谢信息,避免实验误差。最佳保存方式是液氮或-80℃的低温冰箱。 二、代谢产物分析技术 NMR光谱技术和MS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2种代谢组学分析方法。 1.NMR光谱:NMR技术是最早被用于代谢组学研究的技术之一[5],其利用原子核在磁场中的能量变化来获得相关核信息。目前常用的有1H-NMR、碳谱(13C-NMR)和磷谱(31P-NMR),其中以1H-NMR应用最为广泛[13]。 NMR技术几乎不需要进行样品前处理,可快速对样本进行分析,即使样本量极少,也可获得大量信息[14]。NMR为非侵入性操作,不破坏样本,是现有代谢组学分析技术中唯一能用于活体和原位研究的技术。同时利用NMR弛豫特性 ·综述· 代谢组学分析技术的新进展 邱青青,燕敏,李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外科,上海200025)关键词:代谢组学;分析技术;核磁共振氢谱 中图分类号:R364.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1-2870(2011)01-0082-04 基金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0411967000) 通讯作者:李琛E-mail:leechendoc@https://www.doczj.com/doc/b71494202.html,

影响低温快烧玻化砖性能的因素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71494202.html, 影响低温快烧玻化砖性能的因素 作者:廖花妹范新晖 来源:《佛山陶瓷》2013年第06期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低温快烧玻化砖生产技术中,添加剂对生坯强度的影响,以及 配方组成与低温快烧玻化砖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三点弯曲法测生坯强度,其它对应仪器测玻化砖的理化性能。结果表明,添加剂CMC、改性淀粉均能提高生坯强度,且当CMC与改性 淀粉质量比为2:1时,组成的复合添加剂增强效果最显著。同时,获得最佳的配方组成为:陶瓷泥17%、水洗砂24.5%、定石粉40%、硅灰石12%、彭润土1.5%、透辉石3%、硼钙石2%。 关键词:低温快烧;添加剂;生坯强度;理化性能 1 前言 目前,国内外大量生产和使用的日用瓷、建筑陶瓷,其传统陶的煅烧温度都在1200℃以上,因此,能耗较大。随着能源供需矛盾的突出,以及燃料价格的大幅度上涨,节能成为陶瓷生产与科技工作者的首要问题。 在陶瓷生产中,烧成温度越高,烧成时间越长,能耗越高。据热平衡计算,若烧成温度降低100℃,则单位产品热耗可降低10%以上;烧成时间缩短10%,则产量增加10%,热耗降低4%。因此,在陶瓷行业中采用低温快烧技术,可以显著增加产量、节约能耗。此外,降低烧成温度也有利延长窑炉和窑具的使用寿命。 本文是在节能减排的趋势下,研究一种烧成温度在1100℃左右,烧成时间为60min左右的低温快烧玻化砖。 2 实验内容 2.1 实验原料 本实验所使用的原料主要有陶瓷泥、水洗砂、定石粉、膨润土、硼钙石、硅灰石、透辉石、烧滑石等。它们的化学组成如表1所示。 2.2 实验过程 (1)首先称取适量的原料,然后在内衬镶嵌的球磨机中湿法研磨; (2)泥浆过筛,要求250目筛余小于0.5%;

纳米光电子器件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

纳米光电子器件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 摘要:纳米光电子技术是一门新兴科技,近年来随着其发展及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和专家的关注,该技术的应用更是成为现代人们关注的热点。文章主要针对纳米光电子器件展开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标签:纳米光电子器件;发展进展;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该行业对于集成电路器件的性能要求越来越严格,这使得工程师们不断探索现有电路器件集成度极限的方法。随着亚微米、深亚微米以及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的不断发展,纳米电子学以及纳米光电子学随之发展起来,并且纳米量子器件作为其产物继承了此类技术的优势。纳米量子器件能够根据其特征分为纳米电子器件以及纳米电子光器件。纳米电子器件由共振隧穿器件、量子点器件以及单电子器件等部件组成;而纳米光电子器件主要是由基于应变自组装的纳米激光器、量子点红外光电探测器等部件组成。 1 纳米光电子器件的进展 在现阶段中已经研制出并在实际生产中能够使用的纳米光电子器件有:纳米激光器、量子点红外光电探测器、InGaAs/GaAs多量子限自电光效应器件、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聚光物发光二极管等器件。 1.1 纳米导线激光器 纳米导线激光器能够发射出世界最小的激光,其直径小于人体毛发的千分之一。该激光器除了能够发射紫外激光,还能够发射蓝色-深紫外的激光。研究人员发现,在纯氧化锌晶体中运用取向附生技术能够制造出此类激光器。纳米导线激光器在制造过程中首先需要制造纳米导线,也就是在纯氧化锌的表层上制造一条直径为20nm~150nm且长度为10000nm的导线,其次,当研究人员在温室中使用一种激光照射在纯氧化锌表层上的导线中时,纯氧化锌晶体被激活,其会发射一种波长仅为17nm的激光。纳米导线激光器能够被应用于鉴别化学物质等工作中,并且能够促使磁盘的存储空间增长。 1.2 紫外纳米激光器 紫外纳米激光器能够发射直径小于0.3nm,波长为385nm的激光,并且该激光器件具有制作简单、亮度高、体积小、性能好的优势,能够在高密度纳米线阵列的制作中起到较好的效果,因此,紫外纳米激光器被应用于现代许的GaAs器件无法设计的领域。该激光器主要是应用了催化外延晶体生长的气相输运法合成的原理:(1)将蓝宝石底部贴上一层1nm~3.5nm厚的金膜;(2)将贴膜后的蓝宝石放置在氧化铝上,并将底部与材料放置氨气中加热至880℃~905℃,就能够生产Zn蒸汽;(3)将Zn蒸汽与蓝宝石底部相连,于2~10min中蓝宝石底部会生成截面积为六边形2~10um的纳米线。相关文献表示,ZnO纳米线能够生

药物分析技术的应用研究新进展 陈文

药物分析技术的应用研究新进展陈文 发表时间:2017-10-31T14:37:11.33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下第14期作者:陈文林艳珠[导读] 近年来,随着药物应用越来越广泛针对药物临床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药物的合理使用将为患者病情治疗提供良好的指导作用。 (海南省食品药品检验所海口分所;海南海口570311) 摘要:近年来,随着药物应用越来越广泛针对药物临床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药物的合理使用将为患者病情治疗提供良好的指导作用。药物分析过程中离不开基因工程、化学药物分析以及中药分析等技术,分析时针对选取的样本进行特殊技术分析。常用的药物分析技术主要有固态性质表征分析、高通量筛选技术、体内样本分析、中药分析以及杂质谱检测分析技术。本文针对相应的药物分析技术进行综述,希望能够为相关的药物分析者提供意见。 关键词:药物分析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A 药物分析在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制备与生产以及质量监控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近些年来,我国在药物分析技术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通过对2012年我国学者在国内外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进行检索和整理,分类综述各类药物或生物样本的过程分析技术、高通量筛选分析技术、固态性质表征分析技术、杂质谱检测分析技术、体内样本分析技术、中药分析技术、生化药物分析技术等的应用研究新进展。 1 药物过程分析技术 传统的药物分析技术之中,主要是采取离线方式对药物进行原材料、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等进行详细分析,由于一些药物在生产过程中明显滞后,使得药物分析过程中不能确切的反映出当时生产的真实数据,也无法准确的表示出药物在生产线上的质量。但是采用药物过程分析技术可以对生产的药物实现实时监测,从而实现了药物质量的跟踪分析,符合药物生产质量控制标准。中药提取研究工艺之中,选用过程分析技术主要是根据红外光谱分析仪来进行成分分析。郑开逸等人针对药物过程分析提出了选用NIR光谱来对提取物进行测定,选用药物对照分析方法以及最小二乘法建立起药物分析模型实现了在线检测,测定的结果显示所建立起的色谱图能够反映出药物质量浓度、生产终点以及生产过程检测判断。 2 药物高通量筛选分析技术 高通量筛选分析技术其主要的依据是以分子水平以及细胞水平作为实验基础,并且通过微型化以及自动化分析技术来实现的一门药物分析技术。实验过程中采用大量实验作为技术基础,并且在短时间之内完成对候选化合物的甄选。目前所选取用的高通量筛选技术主要为微流控芯片技术以及微孔板和微阵列技术。郭常川等人采用结核分枝杆菌的苯丙胺酰作为靶点,建立起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从而完成了对样本液体的筛选。通过高通量筛选模型针对化合物的细胞的毒性与抗菌活性完成筛选,从而为进一步寻找出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奠定良好基础。 3 药物固态性质表征分析技术 药物分析过程中不能够忽略潜在的固态反应和不同固态性质对于药物活性的影响,这就使得在进行药物分析过程中必须针对其固态原料、辅料以及混合物的物理性质等进行仔细研究,从而为研究药物晶体型组成部分提供借鉴。针对药物的表征研究主要从其分子表征、微观粒子表征、批量样品表征等着手研究。郭磊等人针对叶酸耦联纳米紫杉醇脂质体进行研究时,采用激光粒度测定仪器对于样本进行粒子直径和分散指数测定,并且测定了药物的包封率。结果显示叶酸耦联纳米紫杉醇脂质体与原料的药物紫杉醇纳米脂质体差异不显著,而叶酸耦联纳米紫杉醇脂质体则更具有较强的逃避非网状内皮系统,其药效具有明显增强效果。 4 体内样本分析技术 体内药物分析技术在近年来发展很快,我国也出台了相关的体内药物分析方法指导原则,从中国的药典中也针对体内药物分析进行了扩充和修订。体内药物分析技术主要的分析过程包含了:生物样本前处理(微透析技术、固相萃取技术)、体内药物分析(动物体内药物分析、人体内药物分析)、体内代谢物分析、体内生物标志物分析、体内原位测定。由于体内药物分析的时候存在着各种问题,其分析的目标以及分析的方法也会各不相同,因此针对不同的分析样本、不同的分析方法应选用恰当。狄斌等人针对小白鼠的颈部和头部皮下的生长因子进行原位测定,采用红外荧光量子法实现了对动物的无伤检查,采用这种探针技术对于鳞状癌细胞进行检测效果良好,对于癌症患者早期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5 中药分析技术 中药分析技术属于中药药学的重要基础,在中药组分分析的时候其影响巨大。目前所采取的中药分析技术主要有GC、HPLC、EC、GC-MS以及HPLC-MS等分析技术。通过中药分析技术对于中药组分进行准确、快速以及大信息量分离,从而极大限度的提升了分析效率。姜潇等人针对现代药物分析的时候,并对比分析了中药分析方法,采用UPLC技术来实现了对虎杖药材萃取分离,将药材中的5中活性成分进行了快速检测。 6 结束语: 药物分析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了药物分析学科的飞速发展,现代药物分析方法已经历革命性的变化,正朝着高灵敏、高通量、高专属和高自动化的方向迈进。药物分析学科的发展为创新药物的研究、开发与制备以及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动态监控提供了更强大的技术保障,并促进药物科学研究取得新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刘硕,陶晓奇.β-兴奋剂在动物性食品中残留的免疫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1-8. [2]梁振普*?,王彩平,张小霞,张俊庆,刘雅静,李鹏娟,冯文霞.单颗粒示踪技术及其在病毒侵染机制研究中的应用[J].病毒学报,2017,04:638-645. [3]樊敦,余敬谋,黄皓,金一.环境响应性递释系统在基因与药物共传递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药学学报,2017,05:713-721. [4]赵冠华,许斌,李晓燕,汤传昊,秦海峰,王红,杨绍兴,王伟霞,高红军,何昆,刘晓晴.应用MALDI-TOF-MS检测肺鳞癌患者血清多肽并分析其与化疗疗效相关性[J].中国肺癌杂志,2017,05:318-325.

低温共烧陶瓷(LTCC)项目计划书

低温共烧陶瓷(LTCC)项目 计划书 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摘要说明— 低温共烧陶瓷(LTCC)是以低温烧结的陶瓷为电路基板材料,以精密 印刷技术印制出电路图形,并将电极材料、无源元件等埋入其中叠压烧结,制成的一种无源集成组件。低温共烧陶瓷技术是无源集成的主流技术,可 以实现小型化、高密度化、高集成度电子电路制造,能够满足高频段通讯 需求。在电子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低温共烧陶瓷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该低温共烧陶瓷(LTCC)项目计划总投资13128.52万元,其中:固定 资产投资9456.1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2.03%;流动资金3672.3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7.97%。 达产年营业收入25658.00万元,总成本费用19244.72万元,税金及 附加263.62万元,利润总额6413.28万元,利税总额7561.49万元,税后 净利润4809.96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751.53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8.85%,投资利税率57.60%,投资回报率36.64%,全部投资回收期4.23年,提供就业职位492个。 报告内容:项目概论、项目建设及必要性、市场调研、建设规模、项 目选址分析、土建工程方案、项目工艺说明、环境保护说明、安全规范管理、项目风险、节能可行性分析、实施计划、投资情况说明、经济效益、 综合评价结论等。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低温共烧陶瓷(LTCC)项目计划书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论 第二章项目建设及必要性 第三章建设规模 第四章项目选址分析 第五章土建工程方案 第六章项目工艺说明 第七章环境保护说明 第八章安全规范管理 第九章项目风险 第十章节能可行性分析 第十一章实施计划 第十二章投资情况说明 第十三章经济效益 第十四章招标方案 第十五章综合评价结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