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交通现状分析及解决方法研究

城市交通现状分析及解决方法研究

城市交通现状分析及解决方法研究
城市交通现状分析及解决方法研究

任务书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城市交通状况虽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但仍无法适应急剧增长的城市交通需求。大多数城市交通拥堵频繁,恶性事故不断,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论文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城市交通问题及解决方案,以其为城市交通决策者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二、论文任务及要求

(一)资料收集阶段

查阅相关资料,阐述以下内容:

1、论文的研究背景;

2、论文的研究内容;

3、论文的技术路线。

(二)城市交通现状及原因分析

搜集城市交通现状的相关资料,汇总城市交通问题,并深入探讨各类问题的成因,为其解决方法的分析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三)城市交通问题解决方法研究

紧密结合各类交通问题,在问题成因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探讨各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成功案例分析

列举国外先进案例,证明上述理论的可行性。

三、论文文本统一要求

1、应论述充分,条理清晰,叙述准确,简明扼要;书写整齐。

2、应在调查和基础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综合的分析和研究,最

终确定优化的改进设计方案。

3、论文应包括下列内容:封页,扉页,任务书,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目录,

正文,参考文献,附录,致谢。毕业论文的总字数不得少于1.2万字。

四、国家标准及设计参考资料

[1]CJJ 37-90(公告17),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2]GB 50220-9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3]杨晓光.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 [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4]杨佩昆.交通管理与控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5]李江.交通工程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6]徐吉谦.交通工程总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

[7]刘灿齐.现代交通规划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8]邵春福.交通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9]王炜.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2 [10]陆化普.城市交通现代化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五、进度安排

规划设计时间为8周,设计进度如下:

城市交通论文: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现状研究

城市交通论文: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现状研 究 导读:本文城市交通论文: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现状研究,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城市交通论文: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现状研究 作者/ 王轶闻 摘要:本文在对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现状和治理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交通拥堵国内外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步伐的加快,在机动车的拥有量及道路交通运输量急剧增加的情况下,各大城市城市交通拥堵的现象日益严重。城市交通面临的严峻挑战,严重阻碍了城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城市交通是影响和带动整个城市功能布局发展、改善人们居住生活与出行条件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城市交通拥堵带来的是交通安全威胁、环境污染、能源和土地的大量消耗、严重的经济损失等危害,它严重影响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和谐发展的瓶颈。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是世界各国在城市化建设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它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一、城市交通拥堵的定义 城市交通拥堵是指某一时空由于交通需求和供给产生矛盾所引

起的交通滞留现象,是道路交通设施所能提供的交通容量不能满足当前交通需求量而又得不到及时疏通的结果。这是由陆化普编写的《解析城市交通》一书中对于交通拥堵的解释。 由于世界各国、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交通拥堵的含义各国尚未有统一的标准。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在城市干线街道服务水平等级划分中,将车速为22km/h以下的不稳定车流称为拥挤车流。日本建设省1994年在制定新交通拥堵对策计划时,确定一般道路拥堵长1km以上或拥堵时间10min以上为交通拥堵,首都高速公路拥堵量(拥堵时间×持续时间)在15hkm/d以上定义为交通拥堵。中国对路口和路段的交通拥堵有以下规定:对于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平面交叉路口,当车辆在三次绿灯显示的时间内仍未通过路口,则视为该交叉口处于拥堵的状态;当车辆在五次绿灯显示的时间内仍未通过路口,则视为该交叉口处于严重拥堵的状态。当路段上车辆在行车道上排队长度超过2000m时,视该路段为拥堵状态;当路段上车辆在行车道排队长度超过3000m时,视该路段为严重拥堵状态。 二、国外城市交通拥堵现状研究 交通拥堵使城市环境日益恶化,行车速度降低,耗油量增加,导致燃料费用的增加;同时汽车尾气排放量增加,导致环境恶化。尾气和噪声这两个交通污染源已成为大中城市主要的污染源,严重的交通拥堵所造成的经济、安全和环境等方面的重大损失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城市交通拥堵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是世界各国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

交通仿真实验报告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系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交通仿真实验 实验名称:基于VISSIM的城市交通仿真实验 专业:交通工程 班级: 1002班 学号: U201014990 姓名:李波 指导教师:刘有军 实验时间: 2013.09 ---- 2013.10

实验报告目录 实验报告一: 无控交叉口冲突区设置与运行效益仿真分析 实验报告二: 控制方式对十字交叉口运行效益影响的仿真分析实验报告三: 信号交叉口全方式交通建模与仿真分析 实验报告四: 信号协调控制对城市干道交通运行效益的比较分析实验报告五: 公交站点设置对交叉口运行效益的影响的仿真分析实验报告六: 城市互通式立交交通建模与仿真分析 实验报告七: 基于VISSIM的城市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研究 实验报告成绩

实验报告一: 无控交叉口冲突区设置与运行效益仿真分析 一、实验目的 熟悉交通仿真系统VISSIM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其基本功能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1.认识VISSIM的界面; 2.实现基本路段仿真; 3.设置行程时间检测器; 4.设置路径的连接和决策; 5.设置冲突区 三、实验步骤 1、界面认识: 2、(1)更改语言环境—(2)新建文件—(3)编辑基本路段—(4)添加车流量 3、(1)设置检测器—(2)运行仿真并输出评价结果 4、(1)添加出口匝道—(2)连接匝道—(3)添加路径决策—(4)运行仿真 5、(1)添加相交道路—(2)添加车流量—(3)设置冲突域—(4)仿真查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时间; 行程时间; #Veh; 车辆类别; 全部; 编号: 1; 1; 3600; 18.8; 24; 可知:检测器起终点的平均行程时间为:18.8; 五、实验结论 1、检测器设置的地点不同,检测得到的行程时间也不同。但与仿真速度无关。 2、VISSIM仿真系统的数据录入比较麻烦,输入程序相对复杂。 实验报告二: 控制方式对十字交叉口运行效益影响的仿真分析 一、实验目的 掌握十字信号交叉口处车道组设置、流量输入、交通流路径决策及交通信号控制等仿真操作的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内容 1.底图的导入 2.交叉口专用车道和混用车道的设置方法和技巧 3.交通信号设置 4.交叉口冲突区让行规则设置

交通仿真论文

目录 1 交通仿真 (2) 1.1 国内外交通仿真研究概况 (2) 1.1.1 国外研究概况 (2) 1.1.2 国内研究现状 (3) 1.2 道路交通仿真研究的意义 (3) 2 研究思路 (6) 2.1 考虑道路交通仿真的研究阶段 (6) 2.2 考虑微观交通仿真模型的基本模块 (6) 2.2.1 交通网络模块 (6) 2.2.2 交通需求模块 (7) 2.2.3 车辆行驶模块 (7) 2.2.4 交通控制管理方案生成模块 (7) 2.2.5 仿真输出模块 (7) 2.3 常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简介 (8) 2.4 利用微观仿真软件进行交通分析的一般流程 (9) 2.4.1 对象界定 (9) 2.4.2 选用合适的仿真工具 (9) 2.4.3 数据收集 (9) 2.4.4 数据输入 (9) 2.4.5 模型的校核和标定 (9) 2.4.6 仿真输出分析 (9) 2.4.7 不同方案的比较分析 (9) 3 基于VC++微观城市交通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10) 4 VISSIM软件介绍 (11) 4.1 系统的模块构成 (11) 4.2 系统的功能 (13) 4.3 VISSIM的应用领域 (14) 4.4 VISSIM的实践应用 (15) 4.5 VISSIM关于微观交通仿真的运用 (15) 5 结语 (23) 致谢 (24)

1 交通仿真 交通仿真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采用计算机数字模型来反映复杂交通现象的交通分析方法。交通仿真是计算机仿真技术在交通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交通仿真是复现交通流时间空间变化的技术,交通仿真模型的建立以及交通仿真实验系统的开发是交通仿真研究的两个核心内容。 根据交通仿真模型对交通系统描述的细节程度的不同,交通仿真可分为宏观仿真,中观仿真和微观仿真。 (1)微观交通仿真模型 其对交通系统的要素及行为的细节描述程度最高,例如,微观交通仿真模型对交通流的描述是以单个车辆为基本单元的,车辆在道路上的跟车、超车及车道变换行为等微观行为都能得到较真实的反映。 (2)中观交通仿真模型 其对交通系统的要素及行为的细节描述程度较高,例如,中观交通仿真模型对交通流的描述往往以若干辆车构成的队列为单元的,能够描述队列在路段和节点的流入流出行为,对车辆的车道变换之类的行为也可以简单的方式近似描(3)宏观交通仿真模型 其对交通系统的要素及行为的细节描述处于一个较低的程度,例如,交通流可以通过流密速关系等一些集聚性的宏观模型来描述,象车辆的车道变换之类的细节行为可能根本就不予以描述。 1.1 国内外交通仿真研究概况 1.1.1 国外研究概况 国外的交通仿真研究发展阶段基本上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70年代至80年代以及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的3个较为明显的发展阶段。 (1)20世纪60年代 国外交通仿真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中TRANSYT交通仿真软件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成果。TRANSYT模型是由英国的D.L.罗伯逊于1968年提出,以后又经历了8次修改。它是一种宏观仿真模型,用以确定定时交通信号参数的最优值。这一时期的交通仿真系统主要以优化城市道路的信号设计为应用目的,模型多采用宏观模型,模型的灵活性和描述能力较为有限,仿真结果的表达也不够理想,这也是由当时的计算机性能所决定的。 (2)20世纪70~80年代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由于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交通仿真模型的精度也迅速提高,功能也更加多样。这期间的典型代表当属NETSIMU模型。该模型是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范文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2019-10-27 来源:调查报告 为全面摸清全市森林资源家底,掌握资源现状,科学考核全市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成效,根据xx文件要求,决定从今年xx月起,在全市开展第七次县级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为确保顺利圆满完成本次调查任务,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调查目的与任务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规划设计、森林分类经营和编制森林采伐限额等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是林业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和公益性工作。搞好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对准确掌握全市森林资源状况,建立林业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及时、快捷进行信息交流和科学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具有重大意义。 调查的目的是掌握全市森林资源分布状况,森林覆盖率指标现状,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为调整我市林业发展方针政策,制定林业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编制森林采伐限额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科学指导森林经营提供依据。 调查的任务是查清区域内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及其消长变化,客观反映调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经营管理状况,综合分析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现状,提出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利用意见,并逐步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科学考核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完成情况提供依据。以本次二类资源数据为基础,组织完成全市xx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加快推动各类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实施和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应

用。 二、调查范围 全面完成xx四县以及xx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任务,总面积约740236公顷。各县(区)区划面积为:xx区1723公顷、xx区1897公顷、xx谱区1204公顷、 三、技术方法 调查方法采取地面调查为主、地面调查与遥感判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地面调查采用小班调查和固定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通过固定样地调查(复查),估算总体蓄积、计算间隔期内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并控制和平差小班蓄积;通过小班区划调查,把森林资源落实到山头地块。遥感判读作为补充调查,利用卫星遥感影像资料,辅助判读森林地类、林种和树种等重要因子,提高小班调查精度。 四、组织领导 (一)成立领导小组 本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编制xx森林采伐限额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涉及面广,为切实抓好调查、编限工作,市林业局成立xx局长为组长,xx 副局长、xx副调研员为副组长,xx为成员的二类调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林政资源管理处,xx兼任办公室主任,xx为副主任,工作人员有xx。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市县级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审查调查工作方案,安排筹措调查经费并监督使用,接待上级来人检查,组织专家鉴定调查成果及其他重大问题的决策。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制定全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技术方案、外业调查操作细则以及质量管理办法;组织全市调查队伍技术培训,统一标准和工作程序;组织完成全市质量检查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设计说明: 建设和谐高效课堂必须让和谐思维之树常青,让和谐、思维之树常青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二是如何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其内容包括教学过程安排是否合理、学生之间的合作是否愉快、教学方式是否恰当,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1、设计理念。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着,在教学中 教师因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学探究为基础, 大力提倡自主探究与小组内成员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 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2、通过学生自学发现问题,利用多媒体手段和小组合作 探究的形式解决问题。采用知识抢答、问题答辩等形 式巩固所学知识。 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本章的第一节,依据《标准》,这是一节 向学生传授“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的一课。本节选用了“自然资源和 我们”、“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两个标题,表述了自然资源与 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 严重的国情,为后面具体学习各种资源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1、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能够满足从 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探究新知识的要求。 2、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 环境有了了解,为本章节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的归类分析 3.知道怎样合理使用自然资源。 ★过程与方法:

交通仿真技术国内外详情分析及发展概述

交通仿真技术国内外详情分析及发展概述 1、国外的发展概况 交通仿真技术发展较快,发展较早的国家是美国,世界其他国家的仿真软件全部都是在美国的交通仿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发展的。美国在1967年有计算机专业的专家组织建立了美国的计算机仿真学会(SocietyforComputerSimulation),仿真学会的建立极大的推动了美国在交通仿真研究的发展。在美国成立了仿真学会之后,世界上许多国家慢慢地开始了对交通仿真的研究,与此同时,也陆陆续续开发设计了许多不太成熟的交通仿真软件,到现在为止,有很多开发设计的仿真软件发展已经较为成熟,许多都已经基本实现了仿真软件的商业化。 从整个交通仿真软件的发展历程来看,交通仿真软件经历了初步阶段、飞速发展阶段和商业化阶段。 1.1交通仿真软件发展初步阶段 初步阶段交通仿真发展的主要目标还是实现交通信号的合理设计,这个阶段,设计模型

主要还是运用的宏观设计模型,这种模型具备一定的局限性,他的机动性以及表述性不够理想,通过这种模型的到的结论自然也就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真实性。虽说这个阶段的仿真系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模拟,如车辆的跟驰行为、超车变换车道、车流的速度密度流量模拟等。初步阶段出克可以对车辆速度、延误、里程、排队等常规性指标外进行模拟仿真之外,对于车辆的燃料消耗、废气废物的排放也可以进行模拟计算,对于道路几何条件、交通标志标线以及交通设施的描述也有很强的机动性。 初步阶段交通仿真模型的领头羊以罗伯逊在开发设计的仿真软件TRANSYT实至名归,这款软件主要定位还是一款宏观软件,它的最大特点是可以较为合理的计算出交叉口配时的最佳信号周期;在1963年由Ger-lough仿真专家开发设计出的适合用于道路面控信号配置的仿真软件TRANS可以与TRANSYT媲美。此外,美国政府部门开发设计的美国SICOP 仿真系统也是这一时期具备代表性的交通仿真软件。 在交通仿真初步阶段交通仿真模型的发展主要还是收到了当时计算机技术的滞后的影响导致发展比较缓慢,由于计算机技术的的限制,交通仿真模型处理数据问题的准确性以及仿真效果的可视性都不高。 1.2交通仿真软件飞速发展阶段 1970年到1980年间,交通仿真软件迎来了发展的高速时期,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计算机相关产业的同步飞速发展,这其中交通仿真软件便是一个比较经典的例子。有电子计算机飞速发展作为基础,仿真软件的仿真模拟精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软件的功能也倾向了多元化色彩。在宏观软件全力飞速发展的同时,微观交通仿真也踏上了时代的高速列车,这其中最为突出的两款软件便是NESTSIM、AIMSUM2交通仿真软件,两款软件中,有以美国政府开发设计的NETSIM仿真软件为代表。这款模型是对于单个车辆的运动状态的网络微观交通仿真,NETSIM的出现将城市道路的交通现象的描述推到了一个新的

当代城市交通发展研究

当代城市交通发展研究 摘要:城市交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大环节。衣、食、住、行,虽然排在了末位但并不代表它对于当代的城市不具有重要性。当代城市交通发展的程度与人们的生活舒适度有着紧密联系,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它的交通规模如何也直观的展现出这个国家、这座城市的先进性。城市交通在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多种多样的城市交通方式交织在每个人的生活计划中。在当代社会,私家车的大量涌现,BRT、公交车的广泛应用,在城市间穿梭的高铁列车、动车组以及普通列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选择也更加的多样化,但是在这样繁荣的当代城市交通背景下依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本文当中,将对于当代城市交通的发展作出一定的研究以及归纳总结,希望在日后相关的工作以及学习中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城市交通;节能减排;高效安全 在当今社会发展速度高速蓬勃的趋势之下,当代城市交通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要话题,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城市交通息息相关,城市交通也能够从一个较为主观的方面展示出一个城市的发展能力,以及城市居民出行的舒适程度,但是其中所存在的局限性也不容小觑,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城市交通的发展究其根本应该如何既高效又节能,既能保证驾驶员以及乘客的安全又要保证对于环境的破坏降低至最小值甚至是对于环境不造成污染。在发展城市交通的同时,还应该重视交通法规的执行遵守,情理兼治,科学入手。从根本上扭转当代城市交通安全程度有待提高,环境污染程度却在不断加重的尴尬局面。 一、当代城市交通概念简述 (一)当代城市交通的基本概念 城市交通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无论去哪里,都与交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谓的城市指的是市区以及郊区的综合体,而不是指单一的市区或者是郊区。而城市交通中最为关键的元素则是道路。道路并不仅仅指的是地面上固有的公路,道路所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它既包括地面上的也包括地面以下的,既包括像是高架桥这类的交通建筑也包括水道以及索道这样的装置。道路可以看做是一个系统,而在这个系统间,无论是货物的运输还是公众的出行都必须将道路作为依托,城市交通的发展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演化过程,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越来越进步。在早些年,城市中的居民出行主要是依靠自己行走,如果面对路途较远的,则是以轿子,骑牲畜来进行代步。而在货物运输方面大多是以自己的手提肩扛为主,大型的或是较为沉重的就利用工具进行运输。自从车辆出现,城市交通工具的主体就变成了马车,而一路发展至今日,马车也已经逐渐的消失在人们的生活视线范围内,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以及汽车火车逐渐成了当代城市交通的主体。 (二)当代城市交通的基本特点

海安县森林资源现状及动态分析

第38卷第1期江 苏 林 业 科 技 V o l .38N o.12011年2月 Journal of J i angsu Forestry Science &T echnology Feb.2011 文章编号:1001-7380(2011)01-0044-03 海安县森林资源现状及动态分析 葛建忠,陈 培 (海安县林果技术推广站,江苏 海安 226600) 收稿日期:2010-07-15;修回日期:2010-10-26 作者简介:葛建忠(1963-),男,江苏海安人,农艺师,大学专科毕业,主要从事林果技术推广工作。 摘要:以海安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为依据,从林地资源、林木资源、林种结构、树种组成等方面对森林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客观反映森林资源结构特点及动态变化情况;从实际出发,提出进一步加强森林培育、强化组织领导、创新造林机制等加快林业发展的建议。关键词:森林资源;现状;动态;海安县中图分类号:S75712 文献标识码:A 森林是具有特殊功能的生态系统,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森林资源状况是反映一个地区生态环境水平的重要指标,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力。近年来,海安县高度重视造林绿化工作,积极推进林业发展,通过对2008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分析,全县森林资源总量、活立木蓄量积取得跨越式增长,林业为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 海安县自然概况 海安县位于北纬32b 22c -32b 43c ,东经120b 12c -120b 53c ,地处苏中平原,东临黄海,与如东接壤,南和如皋毗邻,西通泰兴,并与姜堰市相交,北与东台市相连。东西直线最长7111km,南北最宽39135k m 。通扬运河横穿东西,串场河纵贯南北,将海安分为河南、河北、河东3个不同自然区域。全县沿老通扬河、通榆河划分成河东沿海、河南沿江和河北里下河3个农业区。全县地势平坦,地面高程自北向南由116m 升至511m 。海安县是全国著名的/茧丝绸之乡0,拥有中国最大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处于全省全国前列。在国家林业局公布的73家/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0中,该县获/中国湖桑之乡0称号,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十五0期间,海安分别通过了国家、省/国家级生态示范区0、/海安县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0项目的验 收,生态环境建设跃上了新台阶。 2 海安县森林资源现状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是重要的林业基础性工作,由于种种原因,自1986年开展二类调查以来,海安县已有20a 以上没有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全县及各乡(镇)普遍存在森林资源家底不清,情况不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等现象。2008年,根据省、市统一安排,海安县全面开展并顺利完成了全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掌握了全县森林资源现状、质量、结构和分布,并初步建立了全县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2.1 林地面积 全县国土总面积110800h m 2 ,其中林地18184141hm 2 ,占1614%;非林地92615159hm 2 ,占8316%。林地中,有林地4191179hm 2 ,占林地面积的2311%;灌木林地13110112hm 2,占7211%;未成林造林地789171hm 2 ,占413%;苗圃地75131hm 2 ,无立木林地16168hm 2 。林地中,国有林494194hm 2 ,占林地面积的217%;集体林1449137hm 2 ,占8%;个人林16231109hm 2 ,占8913%;其他9101h m 2 。有林地中,乔木林地416915hm 2 ,占9915%;竹林地22129hm 2 ,占015%。四旁树占地4203101hm 2 。

八上第三单元--第1课--自然资源

【课 题】八上第三单元 第1课 自然资源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发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通过举例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分布不均等特点,进一步认清我国国情,并进行保护与 节约资源的教育。 【活动建议】 开展野外地理观察、讨论等活动。 【教学目标】 1 ?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并说出其分类。 2 .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特点,能辨别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3 ?运用中国煤矿分布图及中国主要石油和天然气分布图,说明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 4 ?运用资料,说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的基本特点。 5?根据相关资料,了解我国自然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知道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主要途径。 【重 点】 1?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2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3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教学模式】“自学、互动、反馈”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注重引导自主学习、对比分析,情境教学及直观演示 【学法指导】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学、列举、对比、讨论等方式进行合作探究与交流。 【教具准备】相关地图及相关资料、地理助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课件展示金鱼在鱼缸中自由自在地游动的画面,让学生说一说鱼和 水的关系?(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引导:鱼与水的关系,其实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人与地球的关系。我们 知道地球不仅有 美丽多样的地表形态,同时它也有着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这节 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地球给予人类的“宝贵的自然资源”。(板书课题) 观察下面景观图,人们正在利用哪些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关系?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观察景观图, 讨论、归纳明 确:人们的生 产和生活离不 开土地、矿产、 森林、水 等自 然资源。它们 都是我们人类 赖以生存和发 展的基础。 联系生活 实际创设 情境,导 入新课 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 积极性。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研究方法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研究方法 武汉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龙宁 【摘要】我国城市发展正处在快速城市化和机动化的时期,研究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指导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交通发展战略,研究方法,土地利用,交通系统 1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研究背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进入快速城市化和机动化的时期,城市交通问题也日益突出,引起广泛关注。如何面对挑战,缓解城市交通矛盾,支持和引导城市发展,成为摆在城市规划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1995年9月由建设部颁布的国家技术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明确规定了交通规划的目标、任务、内容及相关技术标准。提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995年11月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在北京联合主办“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讨会”,共同讨论和认识中国城市交通行业所面临的综合而复杂的问题,探讨未来城市交通政策和战略的走向。会议发表了《北京宣言: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1996年周干峙院士等著《发展我国大城市交通的研究》,总结过去,面对现在,抓住现代化交通这一主题,提出了我国21世纪初叶的大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内容。 随后国内各大城市相继开展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广州城市发展战略》、《南京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上海城市交通发展白皮书》、《北京城市交通发展纲要》等陆续出台。武汉于2000-2003年在世界银行专家指导下完成了第一部《武汉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2004-2004年又通过国际招标,由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和武汉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完成了第二部《武汉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这些战略规划都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城市交通建设和管理,发挥重要作用。 2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和意义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应贯彻“以人为本”,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最大限度地创造安全、便捷、高效、舒适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制定,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和交通事业协调发展,强化城市交通政策,保证城市总体规划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正确认识现状交通问题和发展趋势,把握城市交通发展方向; 有助于协调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将各种交通模式和土地利用相结合,支持城市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适宜工作和居住的环境;有助于协调各种交通方式的关系,明确发展政策, 25

森林资源调查报告

森林资源调查报告 森林资源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资源。以下是收集的森林资源调查报告,欢迎查看! 一、森林资源培育现状 (一)森林资源培育的重要性 1、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县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2%,境内群峰耸立,高差悬殊(最高海拔1732米,最低海拔218米),山高坡陡,谷峡水急,加之雨量充沛,且在4-6月较为集中,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对坡耕地、残次林、荒山荒地等生态脆弱的地块采用造林、封育、补植等培育措施,增加林地面积,是保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的最佳途径。 2、提高林分质量、增加森林附加值的需要 我县的森林资源存在较大弱点,首先是资源分布不均,以山区为主的红岩、洗车、水田较多,而以丘陵为主的里耶、城郊较少;其次是树种结构较单一,天然林以枫香、栎木等为主,人工林以杉木、桤木、日本落叶松为主;再次是林分质量较差,单位面积蓄积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通过森林培育工作,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宜抚则抚、宜补则补、宜改则改、宜造则造,是提高林分质量、增加森林附加值的最佳手段。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需要

通过造林、封育、补植等培育措施,可以增加林地面积,可以 实现现有林分提质增效,进而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各种野生动植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间,其种类和数量将会逐年增加,森林的总体功能将得到加强。 4、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通过森林经营、造林等培育措施,确保森林资源后续储备增加 和森林质量提高,同时实行合理采伐,确保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将森林资源变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银行,实现森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 (二)我县森林资源培育总体概况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 支持下,我县的森林资源培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主要表现如下特点: 1、以林场为骨架,点面结合 县林业局1982~xx年以来,先后建立了永龙界、跑马坪、砂子坡、万宝山等12个林场,林业局局属林场林地总面积达18938hm2,占全县林业用地222368hm2的8.5%,活立木蓄积230327m3,占全县 活立木蓄积3636240m3的10.3%。另外,我县有乡(村)级林场及大户林场1234个林场,经营林地面积18938hm2,我县多个林场广泛开展了造林、改培、森林经营等培育活动,规模大,标准高,有力带动了我县森林资源培育工作。 2、建基地,突出地方特色

交通问题基于vissim仿真研究现状

1.3.1国外交通仿真技术的研究现状 交通系统仿真技术是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在国外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tl3〕。 第一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为诞生期。该时期的工作大多讨论的是如何进行交通流仿真,直到大约1%O年,用仿真技术研究交通流状态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才得到普遍承认,并且开始开发一些交通系统仿真软件。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初,为发展期。该时期,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著,主要都是关于交通流仿真方法及其模型建立的内容。与此同时,大量的交通系统仿真应用软件被开发出来,这些软件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以宏观交通仿真模型为基础,另一类则以微观交通仿真模型为基础。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现在,为成熟期。这一时期,交通系统仿真技术在美国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本阶段,交通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呈现如下特征: ①系统建模开始突破微观模型与宏观模型,出现了混合模型。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由schwerdtfeger于1984年提出的DYNEMO仿真模型,采用交通流的一般关系式来描述车流运动,而将每辆车看作是一个基本单元。另外,、乞nAerde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发的INTEGRATION,混合使用了微观和宏观交通流模型,被认为是准微观模型。 ②仿真软件开始向大型化、综合性方向发展。例如,由Hubschnelder

从1983年开始研制的MlsSION软件,既可用于高速公路,又可用于城市道路;既可用于一般的交通流仿真,又可用于公共交通系统的仿真试验。再如,由英国M琳公司开发的T班PS和美国caliper公司推出的肠anscAD软件包,都是以四阶段模型为基础,用于区域交通规划。值得一提的还有,由英国Quadstone公司从1992年开发奴它ARAMIcs,能够持100万个结点,,_400万个路段,32000个区域的路网。除此之外,这一时期还研制出用于信号交叉口的CALSIG(1988年)、CAPSSI(1986年)、POSIT(1985年)、SIDRA2.2(1986年)、sIGNA 乓55(1986年)、soAP一84(1984年),用于高速公路的CoRQ以及用于乡村道路的TWOPAS等。 ③研究重点从软件开发逐渐转向了系统模型的改进,包括模型的精炼,如加入优化子模型和加入有效性测定、仿真模型集成、向个人计算机移植等等。于是,己开发出的软件不断推出新的版本,比如,到1983年,sIGOP己上升为SIGOP一111;到1987年,TRANSYT已经上升为TRANSYT7F;到1985年,FREQ已上升为FREQSPE,TRARR 己提出了第三版等等。 中国智能交通网https://www.doczj.com/doc/b714908480.html, 国内外交通仿真技术的研究现状https://www.doczj.com/doc/b714908480.html,/tech/show-8818.html ④新的计算机技术开始用于交通系统仿真,主要表现为仿真界面更加友好,人机交流更加方便。另外,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应用使得仿真过

[工作]我国自然资源现状分析

[工作]我国自然资源现状分析 我国自然资源枯竭状况分析 自然资源的浪费与枯竭,环境的破化和恶化,使得资源环境问题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最大困惑。为了更深刻地认识资源环境问题,寻求更好的破解资源环境难题的途径,就必须首先认识自然资源问题。 一、自然资源枯竭状况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虽然较多,但人均占有量少。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五分之一;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近几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对煤电油运和重要资源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价格大幅度上涨,一些重要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大幅度上升,我国重要能源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进一步加剧。今后,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能源资源需求总量还会增加,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将长期存在。节约能源资源,大力促进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是缓解能源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以煤为主,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均占其排放总量的80-90%。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严峻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许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呈加剧之势,水土流失量大面广,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减轻能源资源消费增长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巨大压力,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二、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1)生态系统全面退化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囊括全球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度。然而不幸的是,中国自然生态系统都处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过程之中。青藏高原草地生产力由上世纪60年代的300公斤/亩下降到100公斤/亩以下;地下鼠量由过去的8~10增至30只/公顷;土地裸露率由不到10%增加到30%以上。全国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并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递增。红树林由历史上最大面积25万公顷,下降到目前不足1.5万公顷。 (2)水土流失急剧 中国水蚀、风蚀和冻融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全国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黄河流域年入河泥沙16亿吨;长江流域每年土壤流失量24亿吨。随土壤流失的还有各种营养元素,仅黄河流域每年流失的泥沙中,就含有N、P、K三种元素总量约4000万吨,超出了2003年全国的化肥需求量(3990万吨)。 (3)濒危物种增加 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7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89种。中国濒危或渐危高等植物4000~5000种,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15~20%。栖息地环境改变、生境破碎化、以及大型水利工程是造成物种濒危或灭绝的重要原因。由于三峡工程实施和环境污染,长江上已难寻觅白鳍豚的踪迹,科学家承认该物种已功能性灭绝。 (4)天然湿地大量消失 在北方,河北省过去50年来湿地消失了90%,即便侥幸存留的湿地,八成以上也变成了污水排泄场所;陕西关中一带30多个县,几十年来消失上万个“涝 池”(池塘)。在南方,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水域面积从最高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不足50平方公里。干旱、半干旱区湿地状况更不容乐观:内蒙古阿拉善盟,

国内外交通仿真技术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交通仿真技术的研究现状 仿真,顾名思义是指对真实事物的模仿,也称为“模拟”,它是指为了求解问题而人为地模拟真实系统的部分或整个运行过程。由于科学研究与实践的对象是兼有方法论与工具意义的系统仿真问题,因此,我们讲的仿真一般也就是指系统仿真。雷诺(T.H.Nayfor)在其专著中定义:仿真是在数字计算机上进行实验的数学化技术,它包括数字与逻辑模型的某些模式,这些模型描述某一事件或系统(或者它们的某些部分)在若干周期内的特征。 国内学者认为:系统仿真就是在计算机或实体上建立系统的有效模型(数字的、物理的、数字一物理效应混合的模型),并在模型上进行系统试验。 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是:系统仿真是以相似原理、控制理论、系统技术、信息技术及其应用领域有关专业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各种专用物理效应设备为工具,利用系统模型对真实的或设想的系统进行动态研究的一门多学科综合技术。 系统仿真是20世纪50年代逐步形成并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最早的通用仿真器是由美国IBM公司研制的,1%7年更名为通用仿真系统,并增加了许多功能,直至后来发展成应用最广的一种离散系统仿真语言。时至今日,仿真技术发展方兴未艾。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就开展了仿真技术研究,并得到了迅速发展。60年代末,在开展连续系统仿真的同时,已开始对离散事件系统(如交通管理、

企业管理)进行仿真研究。 70一80年代,在训练仿真器方面获得飞速发展,自行研制的飞行仿真器、舰艇仿真器、火电机组培训仿真系统、化工过程培训仿真系统、汽车模拟驾驶仿真器相继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在行业操作人员培训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989年中国系统仿真学会正式立,标志着仿真学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90年代,我国开始对分布交互式仿真、虚拟现实仿真等先进仿真技术及其应用进行研究,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复杂系统仿真[‘2一。 系统仿真近些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它综合集成了计算机、网络、图形图像、多媒体、软件工程、信息处理、自动控制等多个高科技领域的知识。现代仿真系统已经成为任何复杂的系统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不可缺少的研究、设计、评价和训练的手段和工具,并在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 1.3.1国外交通仿真技术的研究现状 交通系统仿真技术是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在国外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tl3〕。 第一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为诞生期。该时期的工作大多讨论的是如何进行交通流仿真,直到大约1%O年,用仿真技术研究交通流状态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才得到普遍承认,并且开始开发一些交通系统仿真软件。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初,为发展期。该时期,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著,主要都是关于交通流仿真方法及其模型建立

森林资源现状和未来发展分析

林业科技情报2013Vol.45No.2 森林资源现状和未来发展分析 刁永凯 (黑龙江省五营林业局) [摘要]林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甚至全球的作用不可小觑。而我国森林资源管理质量普遍不高,且存在森林资源的产权不清、体制僵化、机制不活的现状。近年来因森林资源减少而引发的环境问题不容乐观,PM.2.5更是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本文就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存在问题、未来发展等方面分析了森林资源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关键词]森林资源;环境问题;资源管理;现状;未来发展;分析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Resource Diao Yongkai (Wuying Forestry Bureau Of Heilongjiang) Abstract:Forestry plays main role in our country and the world as it i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n our country.Whereas,the quality of the forestry resource in our country is poor and it also has current situation of unclear property right、mechanism fossilization and dumb mechanism.The problem causing by the re-duction of forestry resource can`t be ignored and PM2.5should attract more attention from the people.The p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for the forestry resource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forestry resource;environment issue;resource management;orientation;future development;analysis 1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国土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的国家。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了森林资源类型的多种多样。其类型大致可分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亚寒带针叶林、高山草甸、山地季雨林、高山灌丛、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以及少部分热带雨林等。树种共达8000余种,银杏、银杉、水杉、、珙桐等珍贵的树种均为中国特有。森林资源的分布在地理上也极不均衡,东北、西南地区和东南、华南丘陵山地,森林资源比较丰富,森林覆盖率可达28% 38%;而华北、中原及长江、黄河下游地区仅为7%;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资源更约为1.4%。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环境问题愈发严重,其中受影响较大的就是林业。我国森林资源总量明显不足,增长缓慢,林业产业也处于较低层次。而由环境恶化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如:水土流失,沙漠化,旱灾,水灾等也变得不可忽视。其中西部地区表现更为明显。为了促进东西部发展的步伐一致,国家进行了西部大开发,而西部大开发在发展西部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人们的滥砍滥伐使森林资源锐减,大量稀有物种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我国现有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明显不足,且森林资源的质量不高,天然林多被用于耕地,砍伐。人工林面积也是为数不多,且分布不均,成活率较低。现如今森林资源不足已成为我国向前发展的障碍,如果不及时解决,后患无穷。 2森林减少引起的问题 森林在地球上的作用不可小觑,近年来因森林资源减少而引发的环境问题不容乐观。(1)水土流失,森林被砍伐后,裸露的地表经不起风吹雨打日晒。晴天时,由于太阳曝晒,随着气温的升高地表温度也随之升高,有机物分解为可溶性矿质元素的速度加快;雨天时,雨水直接冲刷地表,把肥沃的地表土壤连同矿质元素直接带进江河。据估计,我国每年约有50多亿吨土壤被冲进江河。(2)流沙淤积,堵塞水库和河道。诸如黄河水中的含沙量居全球之首,每当雨季来临,降雨增加,水位就会迅速上升,其中水、沙含量各占一半。由于泥沙淤积,黄河下游部分地区的河床比堤外土地要高出很多,有的地方可达12m,甚至比开封市的城墙还高,严重影响到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3)环境恶化,一个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如果高于30%, · 41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