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线性代数+高数基础知识框架

线性代数+高数基础知识框架

线性代数+高数基础知识框架
线性代数+高数基础知识框架

线性代数知识点总结

线性代数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行列式 (一)要点 1、二阶、三阶行列式 2、全排列和逆序数,奇偶排列(可以不介绍对换及有关定理),n 阶行列式的定义 3、行列式的性质 4、n 阶行列式ij a D =,元素ij a 的余子式和代数余子式,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 5、克莱姆法则 (二)基本要求 1、理解n 阶行列式的定义 2、掌握n 阶行列式的性质 3、会用定义判定行列式中项的符号 4、理解和掌握行列式按行(列)展开的计算方法,即 5、会用行列式的性质简化行列式的计算,并掌握几个基本方法: 归化为上三角或下三角行列式, 各行(列)元素之和等于同一个常数的行列式, 利用展开式计算 6、掌握应用克莱姆法则的条件及结论 会用克莱姆法则解低阶的线性方程组 7、了解n 个方程n 个未知量的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 第二章 矩阵 (一)要点 1、矩阵的概念 n m ?矩阵n m ij a A ?=)(是一个矩阵表。当n m =时,称A 为n 阶矩阵,此时由A 的元素按原来排列的形式构成的n 阶行列式,称为矩阵A 的行列式,记为A . 注:矩阵和行列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2、几种特殊的矩阵:对角阵;数量阵;单位阵;三角形矩阵;对称矩阵 3、矩阵的运算;矩阵的加减法;数与矩阵的乘法;矩阵的转置;矩阵的乘法 (1)矩阵的乘法不满足交换律和消去律,两个非零矩阵相乘可能是零矩阵。 如果两矩阵A 与B 相乘,有BA AB =,则称矩阵A 与B 可换。 注:矩阵乘积不一定符合交换 (2)方阵的幂:对于n 阶矩阵A 及自然数k , 规定I A =0 ,其中I 为单位阵 .

(3) 设多项式函数k k k k a a a a ++++=--λλλλ?1110)( ,A 为方阵,矩阵A 的 多项式I a A a A a A a A k k k k ++++=--1110)( ?,其中I 为单位阵。 (4)n 阶矩阵A 和B ,则B A AB =. (5)n 阶矩阵A ,则A A n λλ= 4、分块矩阵及其运算 5、逆矩阵:可逆矩阵(若矩阵A 可逆,则其逆矩阵是唯一的);矩阵A 的伴随矩阵记为*A , 矩阵可逆的充要条件;逆矩阵的性质。 6、矩阵的初等变换:初等变换与初等矩阵;初等变换和初等矩阵的关系;矩阵在等价意义下的标准形;矩阵A 可逆的又一充分必要条件:A 可以表示成一些初等矩阵的乘积;用初等变换求逆矩阵。 7、矩阵的秩:矩阵的k 阶子式;矩阵秩的概念;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 8、矩阵的等价 (二)要求 1、理解矩阵的概念;矩阵的元素;矩阵的相等;矩阵的记号等 2、了解几种特殊的矩阵及其性质 3、掌握矩阵的乘法;数与矩阵的乘法;矩阵的加减法;矩阵的转置等运算及性质 4、理解和掌握逆矩阵的概念;矩阵可逆的充分条件;伴随矩阵和逆矩阵的关系;当A 可逆时,会用伴随矩阵求逆矩阵 5、了解分块矩阵及其运算的方法 (1)在对矩阵的分法符合分块矩阵运算规则的条件下,其分块矩阵的运算在形式上与不分块矩阵的运算是一致的。 (2)特殊分法的分块矩阵的乘法,例如n m A ?,l n B ?,将矩阵B 分块为 ) (21l b b b B =,其中j b (l j 2, ,1=)是矩阵B 的第j 列, 则 又如将n 阶矩阵P 分块为) (21n p p p P =,其中j p (n j 2, ,1=)是矩阵P 的第j 列. (3)设对角分块矩阵

高等数学基本知识点大全

高等数学基本知识点

一、函数与极限 1、集合的概念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⑶、邻域:设α与δ是两个实数,且δ>0.满足不等式│x-α│<δ的实数x的全体称为点α的δ邻域,点α称为此邻域的中心,δ称为此邻域的半径。 2、函数 ⑴、函数的定义:如果当变量x在其变化范围内任意取定一个数值时,量y按照一定的法则f总有确定的数值与它对应,则称y是x的函数。变量x的变化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通常x叫做自变量,y 叫做函数值(或因变量),变量y的变化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值域。注:为了表明y是x的函数,我们用记号y=f(x)、y=F(x)等等来表示。这里的字母"f"、"F"表示y与x之间的对应法则即函数关系,它们是可以任意采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的。如果自变量在定义域内任取一个确定的值时,函数只有一个确定的值和它对应,这种函数叫做单值函数,否则叫做多值函数。这里我们只讨论单值函数。 ⑵、函数相等 由函数的定义可知,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我们就称两个函数相等。 ⑶、域函数的表示方法 a):解析法:用数学式子表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方法即是解析法。例:直角坐标系中,半径为r、圆心在原点的圆的方程是:x2+y2=r2 b):表格法:将一系列的自变量值与对应的函数值列成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即是表格法。例: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会用到的平方表,三角函数表等都是用表格法表示的函数。 c):图示法:用坐标平面上曲线来表示函数的方法即是图示法。一般用横坐标表示自变量,纵坐标表示因变量。例:直角坐标系中,半径为r、圆心在原点的圆用图示法表示为: 3、函数的简单性态 ⑴、函数的有界性:如果对属于某一区间I的所有x值总有│f(x)│≤M成立,其中M是一个与x无关的常数,那么我们就称f(x)在区间I有界,否则便称无界。 注:一个函数,如果在其整个定义域内有界,则称为有界函数 例题:函数cosx在(-∞,+∞)内是有界的. ⑵、函数的单调性:如果函数在区间(a,b)内随着x增大而增大,即:对于(a,b)内任意两点x1

数一、数二、数三在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统的区别

数一、数二、数三在高等数学、线性代 数、概统的区别 首先,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数一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的比例为56%、22%、22%;数二不考察概率与数理统计,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的比例是78%、22%;数三中三者的比例和数一的相同,也是56%、22%、22%。而对于数一、数二、数三而言,每一门学科的重点也是不同的。下面,我将具体来和大家分析一下这其中的不同点,并且告诉各位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该侧重于什么。 我们先来看一下高等数学。高等数学对于数一、数二、数三而言,区别是非常大,可以说在三门学科中,区别是最大的。我们先来看一下数一,对于数一的考生而言,复习的重点是下册,也就是说考试的重点是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函数积分学,微分方程、级数,可以很负责的告诉大家,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函数积分学几乎每年都会各出一道大题。那么,我想问一下大家,大家觉得是下册难啊,还是上册难?我相信,这个时候几乎所有的考生都会说,下册难。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事实上,上册是比较难的。下册的知识点往往是起点高,落点低。虽然说,每一道题目考查的都比较复杂,但是解题的方法和思路都是比较固定的,而且也是比较好掌握的,只要我们掌握了其中的思想,要想拿到这部分的分数还是没有什么压力的。对于数二的同学而言,与数一恰恰是相反的,数二同学的考试重点是上册,换句说话,对于数二的同学而言,考试的重点是极限、一元函数微分学、二元函数积分学。并且,数二的题目往往具有很高的灵活性,考察的也比较细致。这是因为,数二在高等数学方面的比例达到78%,也就是117分,然而数二考察的知识点也比较少,所以这就注定了数二的题目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另一方面,高等数学的上册的综合性还要远远的高于下册。对于数三的同学而言,这一点和数一的区别并不是很大。但是,数三的题目更加注重应用。这是因为,数三的考生大都是经济类和管理类的考生。所以说,数三比较注重应用,这一点需要引起数三同学的重视。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线性代数。对于线性代数而言,数一、数二、数三的差别并不是很大,所以在这里,我也就不区分了。在线性代数中,线性方程组和矩阵的相似是考察的重点,并且大家还要注意线性方程组和向量之间的相结合,矩阵的相似和二次型的相结合。每年线性代数要考察两道大题,而往往这两道大题都是这两个知识点各考察一道。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概率与数理统计。对于概率和数理统计而言,数一、数二、数三之间的区别也是几乎没有,所以在这里,我也就不区分了。同样,我也给大家点出,考试的重难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多维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和条件分布、随机变量函数、数字特征、参数估计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其中的重点优先级单调递减。尤其是多维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和条件分布、随机变量函数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数字特征,单独出大题的可能性比较低,但是往往会和其他的知识点结合在一起作为一道大题的第一问。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参数估计,这个知识点,我希望数一的同学多注意一下,数一在这一板块考察大题的可能性还是比较高的。 以上就是数一、数二、数三在各学科之中的区别,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最后,祝各

线性代数知识点总结汇总

线性代数知识点总结 1 行列式 (一)行列式概念和性质 1、逆序数:所有的逆序的总数 2、行列式定义:不同行不同列元素乘积代数和 3、行列式性质:(用于化简行列式) (1)行列互换(转置),行列式的值不变 (2)两行(列)互换,行列式变号 (3)提公因式:行列式的某一行(列)的所有元素都乘以同一数k,等于用数k 乘此行列式 (4)拆列分配:行列式中如果某一行(列)的元素都是两组数之和,那么这个行列式就等于两个行列式之和。 (5)一行(列)乘k加到另一行(列),行列式的值不变。 (6)两行成比例,行列式的值为0。 (二)重要行列式 4、上(下)三角(主对角线)行列式的值等于主对角线元素的乘积 5、副对角线行列式的值等于副对角线元素的乘积乘 6、Laplace展开式:(A是m阶矩阵,B是n阶矩阵),则 7、n阶(n≥2)范德蒙德行列式

数学归纳法证明 ★8、对角线的元素为a,其余元素为b的行列式的值: (三)按行(列)展开 9、按行展开定理: (1)任一行(列)的各元素与其对应的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等于行列式的值(2)行列式中某一行(列)各个元素与另一行(列)对应元素的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等于0 (四)行列式公式 10、行列式七大公式: (1)|kA|=k n|A| (2)|AB|=|A|·|B| (3)|A T|=|A| (4)|A-1|=|A|-1 (5)|A*|=|A|n-1 (6)若A的特征值λ1、λ2、……λn,则 (7)若A与B相似,则|A|=|B| (五)克莱姆法则 11、克莱姆法则: (1)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不为0,那么方程为唯一解

(2)如果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无解或有两个不同解,则它的系数行列式必为0 (3)若齐次线性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不为0,则齐次线性方程组只有0解;如果方程组有非零解,那么必有D=0。 2 矩阵 (一)矩阵的运算 1、矩阵乘法注意事项: (1)矩阵乘法要求前列后行一致; (2)矩阵乘法不满足交换律;(因式分解的公式对矩阵不适用,但若B=E,O,A-1,A*,f(A)时,可以用交换律) (3)AB=O不能推出A=O或B=O。 2、转置的性质(5条) (1)(A+B)T=A T+B T (2)(kA)T=kA T (3)(AB)T=B T A T (4)|A|T=|A| (5)(A T)T=A (二)矩阵的逆 3、逆的定义: AB=E或BA=E成立,称A可逆,B是A的逆矩阵,记为B=A-1 注:A可逆的充要条件是|A|≠0 4、逆的性质:(5条) (1)(kA)-1=1/k·A-1 (k≠0) (2)(AB)-1=B-1·A-1 (3)|A-1|=|A|-1 (4)(A T)-1=(A-1)T (5)(A-1)-1=A

高等数学基本知识

一、函数与极限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 B(或B 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 A ②、对于集合A、B、C,如果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是C的子集。 ③、我们可以把相等的集合叫做“等集”,这样的话子集包括“真子集”和“等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⑴、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 ∪B。(在求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即A∪B={x|x∈A,或x∈B}。 ⑵、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 ∩B。 即A∩B={x|x∈A,且x∈B}。 ⑶、补集: ①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浅谈《高等数学》与《线性代数》课程的相通性

浅谈《高等数学》与《线性代数》课程的 相通性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这两门课的内容差异大,但也有不少知识点具有相同性,很多方法和结论相互渗透,本文探讨了《高等数学》与《线性代数》课程内容的一些相通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们是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重要的数学基础课。《高等数学》主要学习的是微积分方面的知识,《线性代数》主要学习的是几何方面的知识。由于课程内容的不同,部分高校在课程安排上往往一个教师要么只教《高等数学》,要么只教《线性代数》,从而在教学时往往忽略了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两门课程中的一些相通性。实际上,看似两门完全不同的课程之间实有许多相通之处,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相通性不但有利于更好地掌握这两门课程,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思考和总结的能力,所学知识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几年来,笔者一直在教学一线,既承担《高等数学》的教学,也承担《线性代数》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和总结了一些这两门课程的相通性,下面介绍几点。 一、《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课程中部分定义和结论的相通性 4.方程解的结构。在《线性代数》中,当非齐次线性方程组Ax=b有无穷解时,其解可以表示为对应齐次方程组Ax=0的通解加上非齐次线性方程组Ax=b 的一个特解。在《高等数学》中,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通解也有类似的结构,即也可表示成对应齐次微分方程的通解加上非齐次微分方程的特解。线性方程组和线性微分方程除了解结构类似外,解的性质也完全一样。 二、《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课程中部分量运算的相通性 在《线性代数》中有一个重要的量——矩阵,故对矩阵的运算作了大量的介绍,有矩阵的加法、矩阵

线性代数必考知识点归纳

线性代数必考的知识点 1、行列式 1. n 行列式共有2n 个元素,展开后有!n 项,可分解为2n 行列式; 2. 代数余子式的性质: ①、ij A 和ij a 的大小无关; ②、某行(列)的元素乘以其它行(列)元素的代数余子式为0; ③、某行(列)的元素乘以该行(列)元素的代数余子式为A ; 3. 代数余子式和余子式的关系:(1)(1)i j i j ij ij ij ij M A A M ++=-=- 4. 设n 行列式D : 将D 上、下翻转或左右翻转,所得行列式为1D ,则(1)2 1(1) n n D D -=-; 将D 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 ,所得行列式为2D ,则(1)2 2(1)n n D D -=-; 将D 主对角线翻转后(转置),所得行列式为3D ,则3D D =; 将D 主副角线翻转后,所得行列式为4D ,则4D D =; 5. 行列式的重要公式: ①、主对角行列式:主对角元素的乘积; ②、副对角行列式:副对角元素的乘积(1)2 (1) n n -? -; ③、上、下三角行列式( = ◥◣):主对角元素的乘积; ④、 ◤和 ◢:副对角元素的乘积(1)2 (1)n n -? -; ⑤、拉普拉斯展开式: A O A C A B C B O B ==、(1)m n C A O A A B B O B C ==- ⑥、范德蒙行列式:大指标减小指标的连乘积; ⑦、特征值; 6. 对于n 阶行列式A ,恒有:1(1)n n k n k k k E A S λλλ-=-=+-∑,其中k S 为k 阶主子式; 7. 证明0A =的方法: ①、A A =-; ②、反证法; ③、构造齐次方程组0Ax =,证明其有非零解; ④、利用秩,证明()r A n <; ⑤、证明0是其特征值; 2、矩阵 1. A 是n 阶可逆矩阵: ?0A ≠(是非奇异矩阵); ?()r A n =(是满秩矩阵) ?A 的行(列)向量组线性无关; ?齐次方程组0Ax =有非零解;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https://www.doczj.com/doc/b714463717.html, - 考研大纲】 考试科目: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高等教学 约56% 线性代数 约2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约22%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选题 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填空题 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解答题(包括证明题) 9小题,共94分 高等数学 一、函数、极限、连续

考试内容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复合函数、反函数、分段函数和隐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初等函数函数关系的建立 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函数的左极限和右极限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的概念及其关系无穷小量的性质及无穷小量的比较极限的四则运算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单调有界准则和夹逼准则两个重要极限: 函数连续的概念函数间断点的类型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考试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会建立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 2.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 及函数极限存在与左极限、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掌握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掌握无穷小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考试内容

线性代数知识点的总结

线性代数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行列式 第一节:二阶与三阶行列式 把表达式11221221a a a a -称为 1112 2122 a a a a 所确定的二阶行列式,并记作11122112a a a a , 即1112 112212212122 .a a D a a a a a a = =-结果为一个数。(课本P1) 同理,把表达式11223312233113213211233212213313223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称为由数 表11 121321 222331 32 33 a a a a a a a a a 所确定的三阶行列式,记作1112132122 23313233 a a a a a a a a a 。 即11 1213 21 222331 32 33 a a a a a a a a a =11223312233113213211233212213313223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二三阶行列式的计算:对角线法则(课本P2,P3) 注意:对角线法则只适用于二阶及三阶行列式的计算。 利用行列式计算二元方程组和三元方程组: 对二元方程组11112212112222 a x a x b a x a x b +=?? +=? 设1112 2122 0a a D a a = ≠11212 22 b a D b a = 11 1 2212 .a b D a b = 则1 12 2 221 111122122 b a b a D x a a D a a = =, 11 1 2122 211122122 .a b a b D x a a D a a = =(课本P2) 对三元方程组111122133121122223323113223333 a x a x a x b a x a x a x b a x a x a x b ++=?? ++=??++=?,

数三线性代数必考知识点

线性代数必考知识点 1、行列式 1. 行列式共有个元素,展开后有项,可分解为行列式; 2. 代数余子式的性质: ①、和的大小无关; ②、某行(列)的元素乘以其它行(列)元素的代数余子式为0; ③、某行(列)的元素乘以该行(列)元素的代数余子式为; 3. 代数余子式和余子式的关系: 4. 设行列式: 将上、下翻转或左右翻转,所得行列式为,则; 将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所得行列式为,则; 将主对角线翻转后(转置),所得行列式为,则; 将主副角线翻转后,所得行列式为,则; 5. 行列式的重要公式: ①、主对角行列式:主对角元素的乘积; ②、副对角行列式:副对角元素的乘积; ③、上、下三角行列式():主对角元素的乘积; ④、和:副对角元素的乘积; ⑤、拉普拉斯展开式:、 ⑥、范德蒙行列式:大指标减小指标的连乘积; ⑦、特征值; 6. 对于阶行列式,恒有:,其中为阶主子式; 7. 证明的方法:

①、; ②、反证法; ③、构造齐次方程组,证明其有非零解; ④、利用秩,证明; ⑤、证明0是其特征值; 2、矩阵 1. 是阶可逆矩阵: (是非奇异矩阵); (是满秩矩阵) 的行(列)向量组线性无关; 齐次方程组有非零解; ,总有唯一解; 与等价; 可表示成若干个初等矩阵的乘积; 的特征值全不为0; 是正定矩阵; 的行(列)向量组是的一组基; 是中某两组基的过渡矩阵; 2. 对于阶矩阵:无条件恒成立; 3. 4. 矩阵是表格,推导符号为波浪号或箭头;行列式是数值,可求代数和; 5. 关于分块矩阵的重要结论,其中均、可逆:

若,则: Ⅰ、; Ⅱ、; ②、;(主对角分块) ③、;(副对角分块) ④、;(拉普拉斯) ⑤、;(拉普拉斯) 3、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线性方程组 1. 一个矩阵,总可经过初等变换化为标准形,其标准形是唯一确定的:; 等价类:所有与等价的矩阵组成的一个集合,称为一个等价类;标准形为其形状最简单的矩阵; 对于同型矩阵、,若; 2. 行最简形矩阵: ①、只能通过初等行变换获得; ②、每行首个非0元素必须为1; ③、每行首个非0元素所在列的其他元素必须为0; 3. 初等行变换的应用:(初等列变换类似,或转置后采用初等行变换) ①、若,则可逆,且; ②、对矩阵做初等行变化,当变为时,就变成,即:; ③、求解线形方程组:对于个未知数个方程,如果,则可逆,且; 4. 初等矩阵和对角矩阵的概念: ①、初等矩阵是行变换还是列变换,由其位置决定:左乘为初等行矩阵、右乘为初等列矩阵; ②、,左乘矩阵,乘的各行元素;右乘,乘的各列元素; ③、对调两行或两列,符号,且,例如:;

2017考研数学线性代数知识点及例题

2017考研数学线性代数知识点及例题 线性代数是考研数学比较重要的部分,需要各位同学用心去对待,以下为大家梳理线性代数知识框架,希望能对各位同学复习备考有帮助! 线性代数的学习切入点:线性方程组。换言之,可以把线性代数看作是在研究线性方程组这一对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学科。 考研数学重点题型备考之线性代数,供考生参考: 考研数学中线性代数的概念很多,往年常有考生没有准确把握住概念的内涵,也没有 注意相关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导致做题时出现错误。线性代数中运算法则多,应整理清 楚不要混淆,基本运算与基本方法要过关.使知识形成网,努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考研数学备考要早计划、早安排、早动手.因为数学是一门思维严谨、逻辑性强、相对 比较抽象的学科.和一些记忆性较多的学科不同,数学需要理解的概念多,方法又灵活多变, 而理解概念,特别是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是一个渐近的过程,它需要思考、消化,需要琢磨、 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的深入研究,总之它需要时间,任何搞突击,搞速成的思想 不可取,这对大多数考生而言,不可能取得成功;另一方面,早计划、早安排、早动手是采 取笨鸟先飞之策,这是考研的激烈竞争现实所要求的,早一天准备,多一分成绩,多一份把 握,现在不少大一、大二的在校生已经在准备2~3年后的考研,这似乎是早了点,但作为 一个目标、作为一个追求,无可非议.作为2001年的考生,从现在开始备考,恐怕已经不算 太早了. 此外,就是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要根据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考试样 题有计划地、认真地、全面地、系统地复习备考,加强备考的针对性. 由于全国基础数学教材(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并不统一,各学校、 各专业对这些课程要求的层次也各不相同,因此教育部并没有指定统一的教材或参考书作为 命题的依据,而是以教育部制定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考试大纲》(下称《大 纲》)作为考试的法规性文件,命题以《大纲》为依据,考生备考复习当然也应以《大纲》 为依据. 为了让广大考生对考什么有一定的了解(不是盲目的备考),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试 题,每年都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的特点.《大纲》提供的样题及历届试题也在于让考生了解 考什么.历届试题中,从来没有出过偏题、怪题,也没有出过超过大纲范围的超纲题.当然,

《线性代数》的主要知识点

《线性代数》的主要知识点 第一部分 行列式 概念: 1. n 阶行列式展开式的特点:①共有n!项,正负各半; ②每项有n 个元素相乘,且覆盖所有的行与列; ③每一项的符号为(列) 行)ττ+-() 1( 2. 元素的余子式以及代数余子式 ij j i ij M )1(A +-= 3. 行列式的性质 计算方法: 1. 对角线法则 2. 行列式的按行(列)展开 (另有异乘变零定理) 第二部分 矩阵 1. 矩阵的乘积 注意:①不满足交换率(一般情况下B A A B ≠) ②不满足消去率 (由AB=AC 不能得出B=C ) ③由AB=0不能得出A=0或B=0 ④若AB=BA ,则称A 与B 是可换矩阵 2.矩阵的转置 满足的法则:T T T B A )B A (+=+,T T T T T A B AB kA kA ==)(,)( 3.矩阵的多项式 设n n x a x a a x +++=Λ10)(?,A 为n 阶方阵,则 n n A a A a E a A +++=Λ10)(?称为A 的n 次多项式。 对与对角矩阵有关的多项式有结论如下: (1)如果 1 -Λ=P P A ,则n n A a A a E a A +++=Λ10)(? 11110---Λ++Λ+=P Pa P Pa EP Pa n n Λ= 1)(-ΛP P ?

(2)若),,(21n a a a diag Λ=Λ,则))(),(),(()(21n a a a diag ????Λ=Λ 4.逆矩阵:n 阶矩阵A,B ,若E BA AB ==,则A,B 互为逆矩阵。 n 阶矩阵A 可逆0A ≠?; n A r =?)( (或表示为n A R =)()即A 为满秩矩阵; ?A 与E 等价; ?A 可以表示成若干个初等矩阵的乘积; ?A 的列(行)向量组线性无关; ?A 的所有的特征值均不等于零 求法:①伴随矩阵法:*1 1 A A A ?= - ②初等变换法:()() 1,,-???→?A E E A 初等行变换或??? ? ?????→????? ??-1A E E A 初等列变换 , E 是单位矩阵 性质:(1)矩阵A 可逆,则A 的逆矩阵是唯一的 (2)设A 是n 阶矩阵,则有下列结论 ①若A 可逆,则1 -A 也可逆,且A A =--1 1)( ②若A 可逆,则T A 也可逆,且T T A A )() (11 --= ③若A 可逆,数0≠k ,则kA 可逆,且111)(--= A k kA ④若B A .为同阶矩阵且均可逆,则B A .也可逆,且111 )(---=A B AB 5.方阵A 的行列式: 满足下述运算规律(设B A ,为n 阶方阵,λ为数) ①A A T = ②A A n λλ= ③B A AB = 6.伴随矩阵:行列式A 的各个元素的代数余子式ij A 所构成的如下的矩阵 ???? ?? ? ??=n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Λ M M M ΛΛ212221212111* ,称为矩阵A 的伴随矩阵(注意行与列的标记的不同) 伴随矩阵具有性质:E A A A AA ==* *

高等数学基础知识点大全(94页完美打印版)

高高等数学基本知识点

一、函数与极限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 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 B(或B 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 A ②、对于集合A、B、C,如果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是C的子集。 ③、我们可以把相等的集合叫做“等集”,这样的话子集包括“真子集”和“等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⑴、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B。(在求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即A∪B={x|x∈A,或x∈B}。 ⑵、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 即A∩B={x|x∈A,且x∈B}。 ⑶、补集: ①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②补集: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的补集,记作C U A。 即C U A={x|x∈U,且x A}。 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⑴、有限集:我们把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⑵、用card来表示有限集中元素的个数。例如A={a,b,c},则card(A)=3。 ⑶、一般地,对任意两个集合A、B,有 card(A)+card(B)=card(A∪B)+card(A∩B) 我的问题: 1、学校里开运动会,设A={x|x是参加一百米跑的同学},B={x|x是参加二百米跑的同学},C={x|x是参加四百米跑的同学}。学校规定,每个参加上述比赛的同学最多只能参加两项,请你用集合的运算说明这项规定,并解释以下集合运算的含义。⑴、A∪B;⑵、A∩B。

高等数学(二)(线性代数)一 第二三章 习题集(部分)

设有矩阵,(m≠n),下列运算结果不是阶矩阵的是(). A、BA B、AB C、 D、 设矩阵A可以左乘矩阵B,则(). A、 B、 C、 D、 若|A|=0,则A=(). A、0矩阵 B、数字0 C、不一定是0矩阵 D、A中有零元素 两个n阶初等矩阵的乘积为(). A、初等矩阵 B、单位矩阵 C、可逆阵 D、不可逆阵 若m×n阶矩阵A中的n个列线性无关,则A的秩(). A、大于m B、大于n C、等于n D、等于n 矩阵A经有限次初等行变换后变成矩阵B,则().

A、A与B相似 B、A与B不等价 C、A与B相等 D、r(A)=r(B) 设m×n阶矩阵A,B的秩分别为,则分块矩阵(A,B)的秩r适合关系式(). A、 B、 C、 D、 矩阵A经过初等变换后(). A、不改变它的秩 B、改变它的秩 C、改变它的行秩 D、改变它的列秩 设A为三阶方阵,且|A|=-2,则矩阵|A|A行列式||A|A|=(). A、16 B、-16 C、8 D、-8 两矩阵A与B既可相加又可相乘的充要条件是(). A、A、B是同阶方阵 B、A的行数=B的行数 C、A的列数=B的列数 D、A的行数、列数分别等于B的行数、列数 初等矩阵(). A、相乘仍为初等阵 B、相加仍为初等阵 C、都可逆

D、以上都不对 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 A、 B、-1 C、 D、1 存在有限个初等矩阵,使是A为可逆矩阵的(). A、必要条件 B、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无关条件 矩阵A经过有限次初等行变换后变成矩阵B,则(). A、r(A)≠r(B) B、A与B相等 C、A的行向量组与B的行向量组等价 D、A与B不等价 设,,,,则向量组共有()个不同的极 大无关组. A、1 B、2 C、3 D、4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考试科目]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高等数学 一、函数、极限、连续 考试内容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复合函数、反函数、分段函数和隐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初等函数简单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的建立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函数的左极限与右极限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概念及其关系无穷小的性质及无穷小的比较极限的四则运算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单调有界准则和夹逼准则两个重要极限 : 函数连续的概念函数间断点的类型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考试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并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2.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 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了解初等函数的基本概念。 5. 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函数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掌握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考试内容。 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导数和微分的四则运算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以及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微分法高阶导数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微分中值定理洛必达(L’Hospital)法则函数的极值函数单调性的判别函数图形的凹凸性、拐点及渐近线函数图形的描绘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 考试要求 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与微分的关系,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了解导数的物理意义,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2.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会求函数的微分. 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n阶导数. 4. 会求分段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 5.会求隐函数和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以及反函数的导数. 6.理解并会用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7.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函数极值的方法,掌握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其简单应用. 8.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会求函数图形的拐点以及水平、铅直渐近线,会描绘函数的图形. 9.掌握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极限的方法.

线性代数知识点总结汇编

《线性代数》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基本要求(计算方面) 四阶行列式的计算; N阶特殊行列式的计算(如有行和、列和相等); 矩阵的运算(包括加、减、数乘、乘法、转置、逆等的混合运算); 求矩阵的秩、逆(两种方法);解矩阵方程; 含参数的线性方程组解的情况的讨论; 齐次、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包括唯一、无穷多解); 讨论一个向量能否用和向量组线性表示; 讨论或证明向量组的相关性; 求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并将多余向量用极大无关组线性表示; 将无关组正交化、单位化; 求方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讨论方阵能否对角化,如能,要能写出相似变换的矩阵及对角阵; 通过正交相似变换(正交矩阵)将对称矩阵对角化; 写出二次型的矩阵,并将二次型标准化,写出变换矩阵; 判定二次型或对称矩阵的正定性。 第二部分:基本知识 一、行列式 1.行列式的定义 用n^2个元素aij组成的记号称为n阶行列式。 (1)它表示所有可能的取自不同行不同列的n个元素乘积的代数和; (2)展开式共有n!项,其中符号正负各半; 2.行列式的计算 一阶|α|=α行列式,二、三阶行列式有对角线法则; N阶(n>=3)行列式的计算:降阶法 定理:n阶行列式的值等于它的任意一行(列)的各元素与其对应的代数余子式乘积的和。

方法:选取比较简单的一行(列),保保留一个非零元素,其余元素化为0,利用定理展开降阶。 特殊情况 上、下三角形行列式、对角形行列式的值等于主对角线上元素的乘积; (2)行列式值为0的几种情况: Ⅰ行列式某行(列)元素全为0; Ⅱ行列式某行(列)的对应元素相同; Ⅲ行列式某行(列)的元素对应成比例; Ⅳ奇数阶的反对称行列式。 二.矩阵 1.矩阵的基本概念(表示符号、一些特殊矩阵――如单位矩阵、对角、对称矩阵等); 2.矩阵的运算 (1)加减、数乘、乘法运算的条件、结果; (2)关于乘法的几个结论: ①矩阵乘法一般不满足交换律(若AB=BA,称A、B是可交换矩阵); ②矩阵乘法一般不满足消去律、零因式不存在; ③若A、B为同阶方阵,则|AB|=|A|*|B|; ④|kA|=k^n|A| 3.矩阵的秩 (1)定义非零子式的最大阶数称为矩阵的秩; (2)秩的求法一般不用定义求,而用下面结论: 矩阵的初等变换不改变矩阵的秩;阶梯形矩阵的秩等于非零行的个数(每行的第一个非零元所在列,从此元开始往下全为0的矩阵称为行阶梯阵)。 求秩:利用初等变换将矩阵化为阶梯阵得秩。 4.逆矩阵 (1)定义:A、B为n阶方阵,若AB=BA=I,称A可逆,B是A的逆矩阵(满足半边也成立); (2)性质:(AB)^-1=(B^-1)*(A^-1),(A')^-1=(A^-1)';(A B的逆矩阵,你懂的)(注意顺序)

线性代数知识结构框架

第一章:行列式 考试内容: 行列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 考试要求: 1.了解行列式的概念,掌握行列式的性质. 2.会应用行列式的性质和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计算行列式. 第二章:矩阵 考试内容: 矩阵的概念矩阵的线性运算矩阵的乘法方阵的幂方阵乘积的行列式矩阵的转置逆矩阵的概念和性质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伴随矩阵矩阵的初等变换初等矩阵矩阵的秩矩阵等价分块矩阵及其运算 考试要求: 1.理解矩阵的概念,了解单位矩阵、数量矩阵、对角矩阵、三角矩阵、对称矩阵和反对称矩阵以及它们的性质. 2.掌握矩阵的线性运算、乘法、转置以及它们的运算规律,了解方阵的幂与方阵乘积的行列式的性质. 3.理解逆矩阵的概念,掌握逆矩阵的性质以及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理解伴随矩阵的概念,会用伴随矩阵求逆矩阵. 4.理解矩阵的初等变换的概念,了解初等矩阵的性质和矩阵等价的概念,理解矩阵的秩的概念,掌握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和逆矩阵的方法. 5.了解分块矩阵及其运算. 第三章:向量 考试内容: 向量的概念向量的线性组合和线性表示向量组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等价向量组向量组的秩向量组的秩与矩阵的秩之间的关系向量空间以及相关概念n维向量空间的基变换和坐标变换过渡矩阵向量的内积线性无关向量组的正交规范化方法规范正交基正交矩阵及其性质 考试要求: 1.理解n维向量、向量的线性组合与线性表示的概念. 2.理解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概念,掌握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有关性质及判别法. 3.理解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和向量组的秩的概念,会求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及秩. 4.理解向量组等价的概念,理解矩阵的秩与其行(列)向量组的秩之间的关系5.了解n维向星空间、子空间、基底、维数、坐标等概念. 6.了解基变换和坐标变换公式,会求过渡矩阵. 7.了解内积的概念,掌握线性无关向量组正交规范化的施密特(Schmidt)方法. 8.了解规范正交基、正交矩阵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性质. 第四章:线性方程组 考试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